第一篇:留在我心灵深处的记忆
记忆的照片散落了一地,平平淡淡,唯独一个镜头,让我觉得特别有韵味。
沿着小学旁的那条小路深入进去,是一个又高又大的坡,转个弯,路便分为两叉,一叉直下,是一排小平房;一叉向上,是绿树成荫的小道。
于是,我习惯地走向上叉,这条再熟悉不过的小道,是我回奶奶家的必经之路。
风静静地吹过,那些零零落落的记忆拼凑成了一幅画面。幼时放了学,我总会与同学一起走上这条小路。我们嬉戏着,玩耍着,谈天论地着。累了,就坐在右边的石扶手上歇息。路的左边是一堵很高很大的泥坡,上面长满了野花、杂草、爬山虎。无聊时,我总会抓上一把碎野花,当作“暗器”,洒向好友飞。飞是个男孩子,他也不甘示弱,抓上一把小果子向我砸来。我的死党洁和慧就在一旁给我加油助阵。
画面迅速切换,我站在了第二个岔路口,两条路也是一上一下,交汇处,是小山“喇叭山”的山脚。却不知山为何叫“喇叭山”了,只记得每到花季,山上就开遍了粉紫色的喇叭花。我和飞在此也就兵分两路,他往上走,而我朝下。我们会不停地向对方做鬼脸,直到竹子房屋将我们隐没。
画面再次切换。我和洁坐在矮墙上,用喇叭花的藤儿编织着花环。矮墙下爬满了花藤,随手一扯,便的一根有花有叶的细长藤条,我们将藤条编织成了一个个花环,挂满了墙头。
到了!就快到奶奶家了,冲下这个坡边可以看见一路下去,两旁都是平房,房前种着花花草草,摆着石着石凳,老人们常常坐在门前聊天、打麻将、浇花„„
我兴奋地冲下去,向以往一样大喊着:“爷爷,奶奶!”坐在门前的奶奶回过头来,眼睛笑眯眯的,甜甜地喊着:“宝贝孙女,小孙女„„”爷爷也走出屋来,对我笑着,温暖极了。
“咚——”一粒小石子坠入小水洼中,水洼中泛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水中的画面,而眼前的一切,也泛起了涟漪,漾开,最后消失不见。
怎么?我一惊,猛然从回忆中惊醒,眼前的画面倏然消失,取代而之的是一栋栋楼房。平房呢?花草呢?哪里还有什么平房花草!是啊,爷爷奶奶不早就搬家了吗?而这里的一切那么冰冷、陌生,迷茫了从前,那我心灵深处的记忆。
第二篇:留在心灵深处的号码
留在心灵深处的号码 2010级8班 刘林璇
打开手机,查找电话薄,竟然发现有那么多的电话号码。我已经习惯了这个样子,把每个打过的电话加上备注,存在电话薄里。
是谁发明了手机,又设置了电话薄这个存储功能,让我们的距离看似近了,其实却远了。想打电话时,随手翻个名字,按一下确认键,便打通了电话。还有几个号码,能让我们记得,并一个个数字按下来,然后拨出去?
幸好还有几个号码,是能让我们记在心里的。
父母的号码,是怎么也不会记错的。每到节日的时候,我会给他们发一条短信。尽管每天都会见面,尽管他们忙碌得不一定有时间回复,但他们能看到,一定会很温暖。外出与朋友一起游玩的时候,也总会给他们发条短信或者打个电话让他们放心。毕竟在他们心里,孩子的安危是最重要的。
喜欢编完短信后,输入手机号码,从来不需要翻看电话薄,静静地看着一串长长的号码变成“老佛爷”或者“太上皇”,然后发送成功。
闺蜜和蓝颜的号码,也是不会记错的。因为每天都在亲昵地传递着彼此的关心与思念,哪能怕只是在晚上临睡前的晚安二字,都格外地让人安宁,然后甜甜地睡去,做个美梦。
人的一生,会和很多人联系,然后同样也和很多人失去联系。失去联系,是不是也是一种记得呢?有些人甚至都忘记了他的模样,可号码,却依然那么清晰。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不再需要手机,那时的我定是最安逸最安宁的,那一定是和家人,和挚友在一起的时候。
单独的时候,没有手机的地方总觉得不安全,即使只是单独在一个被信号屏蔽的电梯里呆上几秒,我都觉得不安全。手机的那头连着我最牵挂的人,也是最牵挂我的人。
交话费的时候,工作人员问我电话号码,我竟一下子愣住了。记得住那第多的号码,竟然记不住自己的。
于是我辗转问了几个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一口就报出了我的号码,把我感动得落水流花。嗯,被人记得,真地很幸福。不只是记在电话薄里。
第三篇:留在心灵深处的美
留在心灵深处的美
9.6贾安妮
留在心灵深处的美是永久的美,是永远不褪色的美,时间穿梭在我们心灵深处,留下的却是一道道善良的痕迹。
那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天象海水一样蔚蓝,于是在这个好天气我们这些人呀!就准备去一个好地方,告诉你吧,就是白狼山。
我们开始出发了,一路上别提多激动了,心理提出了不少问题,那里什么样?那里有啥?这些问题还得在路上一一解答呢!一路走来,我们可看见不少新鲜的东西,我仔细观察发现路越来越陡了:“瞧这石头好大呀!看这石头真圆!”大家的惊叹声不断传来,我们终于行驶到山脚下,往里走全都是上坡,那时心里更激动了,好奇心促使我们不断想象山上的景象,如丝带般盘在山上的公路弯弯曲曲,真是,“水穷山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路边的水向下流,路上的我们向上行,山陡极了,山岩上的红花把公路装饰得像一条耀眼的花丝带,惹人喜欢。不一会看到的可是另一番景象了。
瞧向上看是树根,再瞧!向下瞅,瞅到的全是树尖,真是感觉不可思议呀!许久终于我们来倒了最高停车场,下了车我们便沿着几百级台阶向上走,终于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来到了山顶!哇:顿时让我惊呆了,一眼目睹几平方里有是有些毛骨悚然呀!看见群山万水的感觉来真是不好说呀!
往里走只见一个扁石上写着“白狼山”三个鲜艳的大红字,石后则标注着海拔:4024米,真是想多高有多高呀!遗憾总是有的。我们没有在秋天去枫叶没有红,这也是此次前去的最大遗憾了,到了秋天,枫叶一红,看到的当然是别有风趣的另一番景象了,下了山车子向山下开去,这次的“白狼山”真是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呀!
第四篇:留在心灵深处的《背影》
留在心灵深处的《背影》
——语文课日志
朱自清的《背影》是我们课文中,不可多得优秀作品、美文。而王老师会怎样引领我们去咀嚼和吸收它呢?在此粗略记下王老师与《背影》带给我们的五堂语文课。
一、《背影》——亲情的故事
向来多元丰富的语文课,今天也不例外。在打开课本之前,我们先拿到了一篇文章,三毛的《守望的天使》。这篇文章的主要部分是作者和一个小男孩的对话,他们谈论着天使,作者向小男孩介绍了那两个他看不见却每一刻都守护着他的“天使”,也就是他的父母,但小男孩——在他还拥有并已经司空见惯了父母的呵护的现在,他并不理解,提到他的父母时,他想到的却全是他们的缺点、坏处和自己的抱怨、不满。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深思,是不是我们也忽视了那个不分昼夜守护这我们的父母了呢?我们看见那最美的“天使”了吗?我们是否也要等到长大了、失去了才懂得去珍惜去爱自己的父母呢?
在写并交流感受和收获的过程中,大家针对自己与父母的情感说出了很多想法,而最终我们都不约而同寻觅到了一个词上——理解。父母的爱是最深沉最伟大的,只有理解,我们才能看到,只有理解,我们才会更加真切地去爱我们的父母。
在这亲情、理解已经在我们的心中掀起些许思绪的浪花时,老师将我们引入了一片新的课文:“打开语文书第**页,看到——《背影》!”这个闻名已久且充满深意的题目,一下子就把我我们吸引住了。首先我们要扫清基础问题,老师带领我们轮流诵读起来……
下课铃伴随着我们意犹未尽的读书声,打响。老师让我们回去继续朗读,并探寻作者的心里变化给文章写小标题。
二、《背影》——背影串起的心灵故事
开始时老师先让我们提出疑问并进行解答,任何方面的都包括,提出质疑与疑问是主动学习的第一步。在一个同学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它同学的思考与兴趣,在老师或同学解答他的问题的时,其它同学也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程度的思考。
接着,我们就开始走进、分析这篇文章。在解读文章的初步,我们先要了解的就是文章的结构,而这篇文章的线索不难发现,就是他的题目——背影。而背影到底是怎样把整片文章串联起来的呢?我们似乎都没有仔细思考过。而老师首先让我们找出这篇文章中“背影”出现的地方,并画出来。答案很快就被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出来:总共四处,分别在第一段、第六段两个和最后一段。于是我们就围绕着这四个“背影”的性质、特点和区别批注和分析了起来。
第一个背影在文章的的首段,一个简短而深情的开头。从第一段细微的词句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提到父亲的背影,有一种隐含的纠结与痛苦,而到底这背影包含着什么呢?自然要在下文一吐为快。于是我们得到,第一次出现是虚写的“念背影”,引出了下文也为主要事件中的背影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背影可不是一句话、一个引入了,而是一段极具画面感的细致描写“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这个描写在文章的中偏后位置,是一大段对要去买橘子而探下、爬上月台的父亲的描写,正是这样的一个背影让作者不禁在一瞬间潸然泪下。我们得出,第二次出现是实写的“见背影”,而这里也就是文章的高潮。第三个背影是与第二个相承接的,是父亲卖完橘子、与作者告别时“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的背影,于是我们归纳为实写的“别背影”。
第四个背影在文章之末,是作者收到父亲的来信,思念父亲却又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时,那次父亲的背影又浮现在眼前。所以,第四次出现是虚写的“现背影”,与开头呼应并升华了背影所包含的情感。
分析完了四个背影,文章的结构就清晰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最后我们重点分析了一下,父亲送儿子到车站这一部分所叙述的事情和人物的心理,尤其拿我和父亲做了比较。父亲事多很忙,而“我”与朋友勾留游逛,不忙;父亲再三踌躇还是决定送“我”,而“我”却再三劝父亲不必送;要向脚夫付小费时,父亲忙着讲价,而“我”却在心里嫌弃和不满意;父亲叮嘱查房照顾“我”,“我”却在心里笑他迂。这一系列所做的事情和心态的鲜明对比,马上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也充分地向我们描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隔阂。然而要写父亲背影的作者,为什么要在前面写这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呢?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三、《背影》——情感在泪水中的悄然变化
每种情感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表达途径,而有一种非常标志性的情感表达,也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了,它就是——泪水。同学们快速地搜寻到了文中的四处作者流泪的地方,并通过分析总结得出:第一次作者为衰败的家景和离世的祖母而哭,是“悲哀的泪”;第二次作者因为看见父亲为自己买橘子去时,那包含着深情的背影而哭,是“感动的泪”;第三次作者因为离别了如此细心关怀他父亲而哭,是“感伤的泪”;第四次作者是因为看见了父亲的信、想念父亲却又相见无期而哭,是“伤心的泪”。这四处虽都是流泪,但泪水中却酝酿着作者不同的情感,然而是什么引起了作者这样的情感变化呢?下面老师引领我们把作者的泪水与总结出来的线索“背影”向结合:念背影之后是悲哀的泪,见背影稍后是感动的泪,别背影时是伤感的泪,现背影时是伤心的泪。而以文章的篇幅来看,悲哀的泪和感动的泪中间有一大段文字,也就是前面分析过的父亲送我来车站的种种细节,它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在这一段文字中,一是从细节上表现了父亲的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二是从我的心理和行为上凸显出我对父亲有隔阂、不理解的态度,而这两方面都为我看见背影的那一瞬间留下的感动之泪做出了铺垫。《背影》这整片文章为什么能感人至深、引人入胜,不是因为作者一开始就非常理解非常爱自己的父亲,而正是因为这片文章写出了作者心里变化的一个过程——从不理解父亲,到理解父亲、爱父亲!有蓄势,有蓄势后的“爆点”,有细腻的心里变化过程,也正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
四、《背影》——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的背影
课堂开始前老师让我们做了两个小练习,一个是关于基础的,一个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练习后,我们对照课文批改、提问,而最后大家都对一个问题有着争议与疑惑——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的背影,也就是用三个词来形容“父亲的背影”。老师并没有给我们正确的答案,而是开始了一次大型的“民意征集”:按学号每人提供一个不同的形容词,然后把它们都聚集在黑板上。大家对此十分感兴趣,都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一个同学说完,半个黑板就被千奇百怪的形容词堆满了:伟大,慈爱,平易,艰辛,暗淡,温暖,感人,沧桑,渐行渐远…….可在这么多或相近或八竿子打不着的形容词中,怎么挑出三个最好的呢?老师自有绝招!他首先与我们一同把所有词分成三类:一是直接形容背影的,二是重点形容父亲的,三是带有作者情感的。于是情况立即有序、明朗了起来。最后,我们经过多次比较和衡量,在每一个类别里选出一个最概括的、最具代表性的词,就大功告成了。经过这一系列过程,三个极富层次而十分精炼的词语诞生了——艰辛、体贴、伟大。
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找到了父亲背影的特点,还体验并学会了一种奇特有效的概括方法与思路。
五、《背影》——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这节课前,老师又给我们了一份阅读材料。都是关于父爱的文章,让我们从对比中发现《背影》的卓尔不群之处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背影》好在哪里?课上,大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与另两篇文章相比,《背影》更加吸引人是因为它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并成为了感情的“爆点”。其次,其中的一片文章叙述似乎过于散和多,使人不易理解,相比《背影》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以及《背影》对于心理变化的过程更加注重,表现充分;相对于叙述过多、描写较少的文章,我们看出《背影》真是细致,因为作者让描写说话、让事“情”说话,更能感染读者等。
最后,老师引领我们总结,这就是《背影》能留在读者心灵深处的原因,文章中同时蕴含了最真切的情感和最耐人寻味的文学价值。它留在读者心灵深处的,不仅是阅读时的享受和写作时的启发,更是你在和父母相处时多懂得的一份理解……
五堂课的学习,给予我们留在心灵深处的《背影》。这是王老师的力量,美文的力量。这是我们受用的文学积累,永远的精神财富。
附:王老师的课堂板书总汇
1、《背影》内容情感分析
2、《背影》文学写作分析
第五篇:留在心灵深处的笑容
留在心灵深处的笑容
每一个人,都会有难以忘怀的事。在我心灵深处,却藏有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那里面维系着一个动人而神奇的笑容,让我久久回味,永远追忆„„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天气寒冷,我却很荣幸地代表我们班参加第六届文艺汇演。操场上满坐着学生和老师。
快轮到我了,我的心不知怎么紧张得怦怦直跳的呢?因为第二个节目就到我,我的手握得紧紧的,深吸一口气迈着大步走向后台。“第一个节目给我们带来欢笑,下面第二个节目是由一(2)班的同学XXX演唱,我们欢迎。”主持的话音刚落下,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可站在后台的我不知所措地呆着,脚好像灌了铅,举步难行。“不行,我一定要上台的!”当时我的心情又害怕又麻木。我深叹了一口气:“嘿!豁出去罢。”我迈着沉重的脚步上了前台,我的目光扫视了全场一周,发现全场观众都望着我,“唉!糟了,糟了,轮到我了,怎么好呢?看看台下,一看“哗!台下人山人海一片寂静,这么多人呀!有人在笑喔?是不是笑我呢?有人在说喔?是不是说我呢?都不知怎么好。”我不断扫视着,忽然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眼角边,她在朝着我笑呢!她那温柔的眼神中透露出暖暖的笑意,它像一股清泉流过我的心灵,荡涤着我的灵魂。她是谁?原来她就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呀!顿时,我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拿着沉重的话筒,这首歌我已练过几十遍了,早已熟练到“倒唱如流”的程序了。唱了不久,我觉得自己的口喉却不听使唤,唱了几个音就走音了,声音晦涩,我知道自己唱不回音,可仍坚持着,直到最后„„
演出完毕时,我知道唱得不好,可以说用一个“糟糕透顶”来形容,后来我都不知怎样走下舞台了。
当时,我真想哭起来,心里非常酸,老师却用她那温柔的笑容面对我,没责怪我,却使我更痛苦,我的眼泪好像不受控制一样,快要流出来似的,“失败”好像一盆冷水,一记重锤打击了我的热情。老师你不但不责怪我,而且还鼓励我,可能是你的笑容,那甜蜜的笑容令我生命中充满雄心勃勃的斗志。
但我知道,我是成功了。这次失败,它却是意义深远的,因为它除了失败,也是成功,还使我树立了自信心,从此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关系。
有种幸福就在身边
有一只小狗问妈妈:“妈妈,幸福是什么?” 妈妈说:“幸福就是你的尾巴尖。” 小狗却怎么也够不着,又问:“妈妈,为什么我抓不住幸福呢?” 妈妈说:“宝贝,只要你抬起头往前走,幸福就会跟着你。——引言
寒冷,从脚边弥散开来,纵使有铺满地面的金光,却也抑制不了它的扩散。很快,寒流便笼罩了全身。一阵冷风吹过,引起阵阵咳嗽声。那阵风,也将我的思绪吹到了过去。
那时也是这样北风凛冽的冬季,那时身边也是阵阵咳嗽声,只是那时的我已将嗓子咳哑了。喉间疼痛到麻木的感觉令我倍受煎熬,话语在唇齿间辗转却不得出。于是我与父母间的交流便在一块四方白板纸上铺开了。然而母亲却总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我的本意来。那样的日子,虽然沉寂,但是连空气中都能尝到丝丝香甜。或许是那一碗静候着我去品尝的生梨糖水所散发出的,但更多的却是幸福。那碗糖水在每个清晨准时出现在我的眼前,经不住它的诱惑,我总会一滴不剩地喝完。温热的糖水淌入口中,在心间留下一丝温暖。临出门,就在准备蹬车时刻,妈妈总是追上来,麻利地往我书包里塞苹果,嘴里不停地叮咛:“食堂吃不饱,带点学校吃。记住一定要吃饱!”这还不嫌烦,还有明明我衣服、帽子、手套已经样样武装到牙齿,可妈妈总是拉拉我的衣服拉链,拍拍我的书包。不知怎么的,在那个几年未遇的萧索寒冬,我依然挺立在呼啸的北风中,驱驰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崇明小道上。一路上,有欢歌和笑语,吁吁的喘气声,还有冰梨糖水的香甜,和妈妈的手温„„
周末,我意外地起了大早。意外地发现桌上竟没有出现那碗熟悉的冰梨糖水,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俯冲下楼,在楼梯的拐角处,发现了母亲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我定睛一看,那一幕定格了——她正用勺子全神贯注的熬着那碗糖水,用汤勺舀一小勺抿着嘴轻轻地吹着热气尝尝味道,可能是有些烫,轻轻地皱着眉,我猛地发现妈妈的确是老了,有些蓬乱而斑白的发丝因升腾的水汽而变得湿润,冻得干枯皲裂的手显然有些颤抖。这就是我的母亲,我经常嫌她唠叨的母亲,为了我如此忙碌的母亲,在迷雾上是多么瘦弱,那种样子我忍不住再看;然而在我的心中,又是多么的高大。我不禁奔跑过去,覆上她的手,动情叫了一声“妈”。她却只是轻轻笑着,让我坐下,为我舀了一碗糖水,一点不顾我两腮的泪水,可能是热腾腾的水蒸气迷蒙了她的眼睛。
难怪,人家都说,有妈妈在,就有家在。或许这就是身边的幸福,像空气一样可以呼吸不可以触摸的幸福,抬头走路,随时尾随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