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学森》运粮小学2014.12(精选)
《钱学森》教学设计简案 运粮中心小学 王琴
2014.12.07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中所举事例体会钱学森爱国的别样情怀;
2.了解人物小传的选材要点: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最大的特质; 3.了解倒叙的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和对比描写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本中所举事例体会钱学森爱国的别样情怀、了解相关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填词复习导入
1.PPT交流所填的词语:广阔无垠、劈波斩浪、眺望、魂牵梦绕
2.“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为何会“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我们这一课,讲的谁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齐读课题。
2.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赶车,赶船,一听见乡音,就回到童年。1955年10月,对钱学森以及他的家人来说,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谁来为我们深情的朗读这一重要的时光?
3.我听出了那份思念故土久久不得归的期盼,也听出了日思夜想着祖国的钱学森的归心似箭。
三、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过渡:他,就是钱学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一个简单的逗号,为我们打开了钱学森一生的传记。同学们,这是一篇人物小传,小传的特点是选取人物一生中典型事例,那这篇小传主要写了什么呢?又选取了钱学森一生中哪些典型事例呢?请大家默读2-6自然段,在你最有感触的地方用笔写下你的思考、见解或疑问,思考后可同桌有顺序的交流。
事例一:留学心系祖国——富贵不能淫
1.当初出国留学,钱学森的目的是什么?钱学森曾说:“我出国留学,不光是得学位,我要把世界上所有最先进的东西学到手,站到外国人前面,我是要回来的!”他师从“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冯卡门,这已让所有人羡慕不已了。大家还从哪些字词感受到钱学森在留学时的不一样?
最得意、最得力、优厚、富裕、优越
2.可是,即便条件再优越,地位再高,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齐读:“我是中国人„„”
3.他的“我是中国人”和普通人说“我是中国人”不一样,他的回国,就将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这是不计得失的爱国,阅读是一种相遇,老师想到了孟子的一句话——富国不能淫。让我们再来读出钱学森的心声,齐读。
事例二:中秋话归国——贫贱不能移
1.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文中选取中秋这个时间,有什么用意?选取1949年10月1日的中秋,又有什么用意?(师:有时课文中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会将时间延长,让读者对这没有写出来的时间充满自己的理解与想象)
2.人物性格,往往无需作者额外的解释,只需要人物的只言片语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魅力。我们一起关注第四自然段的一段对话。分角色读第四然段。
3.你是怎么理解钱学森这句话的?“应当”是什么意思?(义不容辞、天经地义)带着我们的理解齐读这句话。
4.同学们,这些留学生难道不爱国吗?(他们也爱国,但他们的爱国是有条件的,他们要国家有钱、有设备,而钱学森的爱国确实无条件的,他不光表态自己回来,且竭力劝留学生一同归去。儿不嫌母丑,你是我的祖国,我出国就是为了学成归来去建设你,再穷,我也要回去!)这又让我想到孟子另一句话——贫贱不能移。我们再次读出这份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齐读
事例三:万般阻挠终得归——威武不能屈
1.过渡:如果说事例一是正面描写钱学森的爱国别样情的话,那这一段,就是——侧面描写。谁来读。
2.谁能替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一段?/PPT补充资料 2张
3.高级将领的那句话,虽然文中只有这么一句话,在回国途中,背后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啊!据钱学森夫人蒋英回忆:1955年钱学森被关押进移民局看守所整整13天,13天出来后钱学森瘦了30斤,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他几乎失去了语言能力!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不害怕后果,这就是——威武不能屈。
三、小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有着大丈夫的人格坚守,老师想起程颢的一句诗: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提醒学生做好笔记,注意书写姿势等)
四、倒叙写法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从轮船上迈开步伐的那一刻,钱学森说:“今天是足踏祖国的头一天,也就是快乐生活的头一天。”同学们,按道理接下来应该写钱学森踏上轮船的一段,为何把这一段放到开头来写?(师:从1934年出国到1955年归国,21年啊!这一画面,是他魂牵梦绕的场景,对钱学森来说,有着重大意义,他的人生,在此刻,有了华丽的转身。所以,这个画面放在开头写,有作者特殊的用意。)
五、总结
伴随钱学森二十多年的秘书助手涂元季先生说:“别人也很爱国,但,都没有钱学森这么曲折。”我们把这篇小传的主题定为——爱国自有别样情。作者通过三件事,通过正面、侧面、对比描写为我们展现了爱国的、智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指名朗读最后一段。
尽管别人给钱学森这样那样的头衔,但他总说“那是上千人的功劳,自己恰逢其时。”民族有信仰就有凝聚力,人有方向就有动力,放弃优越环境而心系祖国,苦了自己救赎了祖国落后的境地,不居功自傲而鞠躬尽瘁,他是无愧的中国人。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用我们的朗读来赞誉这位了不起的中国人,了不起的人民科学家!
板书:
19.钱学森(爱国自有别样情)
留学心系祖国 中秋话归国 万般阻挠终得归
第二篇:运粮小学“三进”工作总结
经典诵读书声朗,诗意校园翰墨香 ——运粮中心小学“三进”工作总结
“校园是美丽的银河,朗朗书声是银河上回荡的清波„„” 2010年金风送爽的时节,我们运粮中心小学全体教职员工怀着这一朴素而崇高的理想开始了“三进”工作的全面推行——“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从上学期起,学校借“三进”活动的开展,将写字特色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有机融合起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提升了师生综合素养,也促进了学校的品牌发展。
“三进”工作为我校立人、立校、立脉搭建了育人才、升品味的广阔舞台。
一、落实指导思想,认识重要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重点,以学生“说话、写字、读书”为切入点,通过开展“三进”活动,加强学生普通话、书写、诵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引领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汉语言、书法艺术和中华经典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品位;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学校文化和特色建设,着力营造一校一品、一地一景的教育文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到位
为使“三进”工作得到切实的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
“三进”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副校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具体分工负责“三进”工作的方案制订和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普通话进校园工作小组”、“书法进课堂工作小组”、“诵读进教材工作小组”、“宣传工作小组”和“督导评估”五个小组。小组组长由学校中层干部和校级干部担任,确保方案实施的畅通性,小组成员由学校在相关工作中具有良好素质的老师担任。
三、活化教育载体,彰显“三进”魅力
“三进”活动的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它们既有不同的要求,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三进”活动与学校所有教育教学工作也是相通的,我们在工作中注意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促进,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提高“三进”活动的实效。
1.将“三进”工作与学校相关工作渗透沟通
将“三进”工作与班团队会、兴趣小组、课外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与“中华经典诵读”、“人文经典”、“推普周”、诵读节、读书节、文化节和学校开放日等活动紧密结合。在校园文化景点设置和走廊环境布置时,将经典诵读和书法等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学校走廊中布满了学生书法作品,内容大多是名言警句,还有多处学生书法获奖作品荟萃。在“校园之星”中也有不少“书法之星”、“诵读之星”,这些文化标志,彰显着经典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浸润书香,滋养精神。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时时刻刻呼吸着文化的空气,日久天长,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
营造浓郁的“三进”活动宣传氛围,处处体现书香校园的韵味。2.将“三进”工作与地方课程齐头并进
近几年来,我校将书法和诵读作为地方和校本课程,单周安排一节书法指导课和诵读教学课。年级组结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制订书法课和诵读课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进度,;由专兼职教师担当指导老师,同时开设了书法和诵读校级兴趣小组;在教研活动中,增加书法和诵读的教研课,探究书法课、诵读课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书法课和诵读课的教学质量。每班的语文课在预备铃响之后,安排两分钟进行经典名句诵读,每天早操课后由教师或值日生诵读精心选备的经典美文,每班建立了“小小图书角”。“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校师生在借“三进”工作,学出一手好字,并让读书成为最时髦的事,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的承诺。
3.将“三进”活动与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每位老师都是“三进”活动责任人,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要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发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普通话和汉字书写的教学与训练,又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各学科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都是普通话的学习;各学科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作业,做到“提笔即练字”。学校将结合教师日常工作检查对该班师生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和书写情况进行评定。
4.将“三进”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
我们采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和校外人才资源相结合的形式对全体
老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和书写基本功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普通话、书法和诵读素养,把练习和展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常规动作。在抓好全体教师的普通话和书写基本功的同时,选择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加强培训,着力提高语文教师和低年级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重点在青年教师中培养书法、诵读师资骨干,力争使每位语文老师都能上好诵读指导课和书法指导课。对教师中普通话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老师,安排培训,并与普通话水平达一级乙等的教师结对,加强一对一辅导,一年内重新参加测试,必须达到规定等级。我校要求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对照字帖每日写一张硬笔书法、一张软笔书法,有专人督查指导;我们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诵读技能比赛、书法技能比赛遴选处一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定期将他们送出学习、比赛,有的参加省级诵读骨干教师培训,有的参加书法知识的系统学习,有的参加市级诵读、书法技能大赛。“三进” 工作的开展过程,也是我校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是腾飞的舞台。
5.建立考核机制,激励师生发展
为了提高“三进”活动的组织水平,我们建立考核机制,保障“三进”活动的有效推进。一是对学生的考核,将普通话、书法和诵读能力纳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二是对教师的考核,将班级“三进”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班主任及相关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估和绩效考核,与评优、评先、教师职称评定等工作结合起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者,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诗韵沁桃李,翰墨谱华章”,回顾往昔,借“三进”工作的深
入开展,“书香校园”翰韵飘扬;遥望未来,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打造泰州教育区域特色上发挥出运粮小学应有的“辐射”作用,将“三进”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第三篇:体育《小马运粮》
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小马运粮》
教师:叶忠辉
活动构思:
孩子们天生爱跳,中班的孩子走路都是连蹦带跳的。在前几次的活动中,幼儿基本掌握了双脚跳的动作要领。但在后来的相关游戏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在需要跨跳时,仍是停下来,然后双脚立定跳过去。于是,我决定以“过河”为主要游戏形式,发展幼儿助跑跨跳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继续培养幼儿对跳的兴趣。
2、幼儿在熟练掌握立定跳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跨跳的方法。
3、让幼儿在跳跃活动中体验模仿、创新的乐趣。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活动准备:
小马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沙包若干、玩具筐。
场地布置:在场地一端画一条起跑线,幼儿分成四队,呈纵队站在起跑线后。在场地另一端大树上拴绳子,把玩具筐挂起,高于幼儿头约10cm。在起跑线和终点之间画一组宽为45cm的平行线作为小河,到第二次游戏时,再增画两组宽为45cm、50cm的平行线作为加宽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模仿儿歌中动物动作,在场地自由活动。“小马蹦蹦跳,它去找小牛,小牛哞哞叫,它去找小猴,小猴连爬高,它去找小猫,小猫去抓鼠,它去找老虎,老虎身懒腰,小马蹦蹦跳。”让幼儿在说儿歌过程中,做跳、跑、伸展上肢等动作热身。
二、学习跨跳
1、“过小河”
幼儿扮演小马,教师扮演老马。教师:“小马都长大了,你们愿意帮妈妈干活吗?”
“今天你们帮爸爸把麦子驼到磨坊去磨成面粉,好吗?” “可是这路上隔着一条小河,怎么办呢?”
让幼儿自由讨论想办法解决,当幼儿说出可以跳过去时,请一些幼儿演示。(多数幼儿是双脚立定跳)教师引导:“他们在跑的过程中,停下来,然后双脚跳过小河,这样跳有点慢,小朋友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呢?谁来试试?”
请个别幼儿尝试,如果幼儿采用跨跳的方式,让他多演示两遍。
启发幼儿发现跨跳的方式: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他是怎样跳过小河的?
幼儿自由讨论,有的说他是迈大步跑过去的,有的说他是一条腿先迈过去,再跟上另一条腿。总结:他是助跑跨跳过去的。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助跑:中速,放松,不捣步。
起跳:蹬地腿要快,有力,另一条腿腾空跨越,幅度要大,方向要正。落地:要轻,并连续跑几步,不要停顿。两臂自然摆动
2、游戏“过河运粮” 教师:“困难解决了,下面我们把粮食运到磨坊去吧!”
三组幼儿在起跑线处呈纵队站好,听到口令后,各队排头扮小马手拿沙包快跑,跨过“小河”到终点,跳起把沙包扔进玩具筐后,沿原路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第二个小朋友开始运粮,依次类推,以先完成组为胜。
3、“小河”变宽了
“小马真能干,刚才磨坊来电话,说面粉已经磨好了,你们能再帮妈妈把面粉运回来吗?” “可是小河涨水了,变宽了,有叉出了两条小河,你们还能过去吗?”
“如果能跳过三条小河,说明你是一匹非常强健而勇敢的小马,如果你能跳过两条或一条小河,也同样了不起。”
让幼儿按上一环节游戏,再进行一次,跳过依次加宽的三条小河,到终点后,跳起拿回沙包返回。难度加大,要照顾幼儿间能力的个别差异。
小结:今天小马真能干!既帮妈妈干活,又想办法解决困难战胜了困难,你们真是长大了。
三、放松整理
四、活动延伸
“花样跳”——引导幼儿用圈、绳、棍摆成各种图案,进行前后行进跳、左右行进跳、单双脚跳、跨跳等动作,发展幼儿创造、想象能力及体能。
第四篇:《蚂蚁运粮》教学设计
蚂 蚁 运 粮全科组小一班2017.11.15
小班体能活动
设计意图:
本班幼儿年龄小,身体协调能力还比较弱,指南中提出3-6岁幼儿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所以我设计了《蚂蚁运粮》这节活动,让幼儿通过在海绵垫上爬行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并鼓励幼儿要坚持下来。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爬行的动作要领,发展幼儿身体协调能力。2.爬行时不让沙包降落并坚持完成运粮活动。3.体验体能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初步掌握爬行的动作要领。活动难点:爬行时不让沙包从背上降落。活动准备:
《蚂蚁搬豆》音乐沙包20个、海绵垫12块、蚂蚁头饰、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师:小蚂蚁们,今天蚂蚁妈妈要带你们做游戏啦,我们首先来活动一下我们的小身体吧。
2、带领幼儿活动头、肩膀、腰、腿、脚等身体部位。
二、情景创设,激发幼儿兴趣。
1、师:天气越来越冷了,冬天我们要储藏很多的食物,蚂蚁妈妈知道有一个地方有很多的粮食,你们想不想把它搬运回来?
2、师:搬运时要经过一条小路,路边是小河,我们一定要小心不能掉到河里面。
三、探索蚂蚁爬行方法。
1、师:你们知道蚂蚁是怎样爬行的吗?
2、请幼儿自由探索蚂蚁爬行方法。
3、分别请两名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观察并比较哪种方法爬行更舒服。
4、教师正确示范后,幼儿再次随教师练习爬行方法。
四、讲解游戏规则。
1、将幼儿带领到搬运场地并讲解游戏规则。
2、请一名幼儿做示范,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五、幼儿运粮,教师指导。
1、幼儿排成一列,依次出发。
2、鼓励幼儿粮食掉落重新捡回并坚持完成。
3、任务完成将搬运的粮食放入框中。
六、放松活动
带领幼儿坐地按摩四肢使身体放松。
第五篇:《钱学森》
《钱学森》观后感 人力资源管理班
陶旭
这个星期三的晚上,我们班级组织观看电影《钱学森》,也许到了这个年代我们对于钱学森这位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并不熟悉。但是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对钱学森的一生有所了解,在观看期间充满了各种感动,各种鼓舞,心情澎湃。同时也让我们对钱学森肃然起敬。钱学森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为了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观看了这部电影后,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五个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那些艰苦卓绝的日子里,钱学森显示出他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在航空技术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然而,当他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他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终于,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影片中除了科学精神与爱国精神,还有很多地方令我们感受颇深,譬如在美国时某次课堂上的态度恶劣到回到祖国面对其他同志不明白的问题时的耐心,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而是对同志的鼓励,也许这便是钱学森先生的伟大之处。在导弹的研究建设当中,不仅钱学森,还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其中半路出家的张工农令我印象深刻,他没有什么基础,但是却勤奋刻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也这是像张工农一样的人,使得钱学森先生对我国的科学建设信心倍增。印象深刻的还有钱学森先生的夫人蒋英,她放弃了自己的演唱事业,而跟随钱学森,在影片最后,她说:“中国可以没有像蒋英一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没有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女性的伟大。看完这部电影,我们收获颇丰。钱学森的爱国主义以及他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虽然现在已经去世,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