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依法治国练习题答案
1、(单选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
A.完善执法程序
2、(单选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重大意义是()。
B.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3、(单选题)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A.多层次多领域
4、(单选题)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执法
C.综合
5、(单选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有效途径是()。
D.综合执法
6、(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B.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7、(单选题)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是()。
D.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
8、(单选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是()。
A.政务公开
9、(单选题)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特点提高法治教育的()。
B.实践性
10、(单选题)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牢固树立()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D.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
11、(单选题)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的新的重大任务是()。
A.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12、(单选题)“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即建立健全(),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B.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
13、(单选题)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讨论决定。
C.党中央
14、(单选题)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按照()的原则,着力抓好执法改革。
A.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
15、(单选题)全面贯彻()裁判规则,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认定有罪必须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对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必须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D.证据
16、(单选题)我国的诉讼制度以()为中心。
C.审判
17、(单选题)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D.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
18、(单选题)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害。
B.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19、(单选题)建立()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B.宪法宣誓
20、(单选题)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参与。B.人民群众
21、(多选题)下列选项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的是()。
A.食品药品安全 B.工商质检 C.公共卫生 D.安全生产
22、(多选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A.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B.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C.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D.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23、(多选题)如何完善法院审级制度?()
A.上级法院特别是高级法院重在发挥审判监督职能,维护裁判权威,统一辖区内的法律适用
B.充分发挥一审在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的主导作用 C.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
D.强化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统一司法尺度和监督指导的职能
24、(多选题)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在国民教育领域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A.从制度建设上确保法治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重要内容 B.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良好环境 C.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特点提高法治教育的实践性
25、(多选题)为什么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A.建设法治社会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B.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重要支撑 C.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
26、(多选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司法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保障司法公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减少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强化监督机制
C.努力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加快司法职业化建设
D.落实司法制度整体结构上的改革措施,确保地方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
27、(多选题)怎样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A.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B.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
C.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D.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28、(多选题)如何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A.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B.用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引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C.用提高违法成本推动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D.用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带动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29、(多选题)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具体任务包括下列哪些?()
A.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B.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C.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D.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30、(多选题)如何明确司法机关内部各层级权限,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A.要明确司法机关上下级之间的职责权限 B.健全完善各项内部监督制度
C.要明确同一司法机关内部人员的职责权限
D.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31、(多选题)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
B.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
C.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
32、(多选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意义有哪些?()
A.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
B.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
C.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D.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
33、(多选题)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要加强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制约,实行(),严格实行轮岗制度,强化内容流程控制。A.分岗设权
B.分事行权 D.分级授权
34、(多选题)全面落实推进严格司法的工作要求有哪些?()
A.提高推进严格司法的能力 B.发扬敢于严格司法的精神 C.健全保障严格司法的机制
35、(多选题)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A.创新执法体制 B.严格执法责任 C.完善执法程序 D.推进综合执法
36、(判断题)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答案:对
37、(判断题)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答案:错
38、(判断题)建立健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答案:错
39、(判断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答案:对
40、(判断题)“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的要求,实现不同种类刑罚执行之间的协调一致、相互衔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刑罚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实现刑罚惩罚、预防犯罪的目的。答案:对
41、(判断题)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外在要求。答案:错
42、(判断题)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答案:对
43、(判断题)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答案:对
44、(判断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答案:对
45、(判断题)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答案:对
46、(判断题)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答案:对
47、(判断题)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答案:对
48、(判断题)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六项具体任务。答案:对
49、(判断题)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答案:对
50、(判断题)重大决策事项在提请决策机关讨论决定前,必须进行合理性审查。答案:错
第二篇: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小组:胡清丰 杨旻蔚 刘子健 丁起家
目录
1、十八届四中全会背景简介
2、推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3、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5、当好法治建设工作的带头人
内容
前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加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召开的一次专门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
1、十八届四中全会背景简介
(1)一般而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一般每年举行一次,五年一般内举行七次。四中全会惯例以经济、党建为主题,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
(2)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中全会主题以经济、党建为主。
(3)会议概况:
会议于2014年10月20号--2014年10月23号在北京举行,会期4天。
(4)通过文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2、推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法治的发展历程:五千年到六千年->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历程->神治->人治->法治
(2)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法治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保障:只有把我们的改革、把我们的全面小康建立在稳固坚实的法治基础上,我们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的中国梦才有一个可靠的法治基础,因为法律、法治一个基本的功能,就是要提供一种确定性,提供一种可预期性,提供一种规范性。
第二,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说,法治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所以我们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我们讲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把我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三,法治对应执政党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增强了我们执政的法理性和权威性,执政与法律有根据,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理基础,所以增加了我们执政的法理性。增加了执政的法理性,实际上也就是增加了我们执政的权威性,党的执政权威从何而来?要从我们执政的法治基础而来。
(3)我们党依法执政怎么样能够完成自我治理的任务呢?
党也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所以我们讲依法执政反映在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上,就是要求把党内法规作为我们管党治党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我们党员、我们党的干部。我们党的组织的行为,既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同时也要受到党内法规的约束,这样双重的约束使我们党的自律性才能更强。
(4)案例:2010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去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已侦结提起公诉26684件33953人,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1%和10.1%。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7594件,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211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境内外追逃工作,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00名。
3、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谋篇布局,指明了治国理政的法治化方向,描绘了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作出了顶层制度设计,确定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路线图与时间表,是中国进入现代化时期走向法治国家的指南针。
(2)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总目标? 第一:党政、制度、理论为保证:首先,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通过政治保证。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建设法治体系、法治国家提供制度保证。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供理论保证。
第二:要形成五位一体的法治体制: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第三:要把握法制贯通国家、政府、社会各个领域: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制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四:把法治贯穿运行全过程:从立法开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然后这些在执法、司法、守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又反馈到立法,立法又要有新的调整、新的完善。新的调整、新的完善以后,又要把它体现在新的执法、新的司法、新的司法上,所以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一个循环提高的过程。
第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五大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领导、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依法治国总目标: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一立法就等于间接把党视为超越于宪法甚至独立在宪法之外的最高权威。党领导依法治国的理念使得我国依法治国的本质不再是纯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从于党治的人治。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而我党历来都把自己当成是人民的一份子,“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思想就相当于党把自己视为人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际上就等于坚持了党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领导依法治国实际上强调的是党靠党规党纪依宪治国,而党规党纪又严于宪法法律。作为人民一份子的党员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党员,他们在党规党纪或宪法法律面前并非是人人平等的。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自律作用。这一提法着重强调了法律治理的规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却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调控作用及其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问题。政治调控、法律规范、道德自律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种调整机制,三者都不应偏废。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如何能够在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法治的有益经验,来形成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对外国的东西我们可以吸收借鉴,但是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按照中国的实际来设计我们的法治体系,来实现我们的依法治国的方略。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六项重大任务」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科学立法最重要的就是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以后强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决定》明确提出每年的12月4号为国家宪法日。习近平在说明中指出,现在世界上成文宪法的国家是142个,这142个成文宪法中,规定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效忠宪法的是97个,可以表明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惯例,我们这次把这一个国家惯例作为我们的一个制度制定下来了。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我们强调严格执法,对我们各级政府部门来说,就是要明确我们的权利范围,一个叫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定的职责不以我的主观愿望、主观喜好来决定。同时“法无授权不可为”,不能任意扩大自己的权限,不能滥用权力。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决定》用了这样的话,叫做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治的生命在于公正。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决定》首先就提出,法律的权威原因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建设法治国家既是一种法律条文的建设,又是法律制度的建设,但是从基础性的东西来说,是一种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培育的过程。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决定》提出,除了法治人员的思想道德方面素质以外,对法治队伍建设要有专门的要求,就提出了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决定》提出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决定》还提出,要把法制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把运用法治思维和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推进改革、优秀的干部作为领导干部选拔的一个重要条件。六大重要任务: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队伍建设、党的领导,总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直面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提出了180多项改革举措。这些重要举措,许多都是涉及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调整的“硬骨头”。
5、当好法治建设工作的带头人
法制,会让经济快速发展、会让社会更加和平、会让生活更加美好!所以我们需要去:
1、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3、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
4、带头的遵守法治、带头依法办事。
第三篇:依法治国练习题
1、(单选题)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讨论决定。
o o o o A.全国人大 B.党中央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C
2、(单选题)建立()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o o o o A.宣誓 B.向宪法宣誓 C.就职宣誓 D.宪法宣誓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3、(单选题)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o o o o A.立法体制 B.工作程序
C.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 D.体制机制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4、(单选题)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的新的重大任务是()。
o o A.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B.落实司法制度整体结构上的改革措施
o C.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o D.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o o o o
5、(单选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有效途径是()。
A.多重执法 B.综合执法 C.提高效率 D.公正司法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6、(单选题)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害。
o o o o A.权力公平、机会公平 B.权利公平、规则公平
C.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D.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7、(单选题)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执法。
o o o o A.高效 B.阳光 C.综合 D.严格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8、(单选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重大意义是()。
o A.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o B.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水平,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o C.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o D.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水平,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A
9、(单选题)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牢固树立()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o o o o A.有权利就有责任、有权力就有义务 B.有权利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 C.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力就有义务 D.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o o o o
10、(单选题)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是()。
A.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B.对行政权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C.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惩治执法腐败现象 D.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o o o
11、(单选题)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组织起草。
A.党中央 B.全国人大 C.政府法制机构
o D.国务院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12、(单选题)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o o o o A.多层次 B.深层次 C.多层次多领域 D.多领域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13、(单选题)“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即建立健全(),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o o o o A.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法律服务机制 B.法律援助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法律服务机制 C.法律援助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 D.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o o o o
14、(单选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是()。
A.政务公开 B.保证公正司法
C.社会全面公开政府权力 D.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15、(单选题)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参与。
o o o o A.社会组织 B.专业陪审员 C.业余陪审员 D.人民群众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16、(单选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
o o o o A.严格执法 B.科学立法 C.完善执法程序 D.公正司法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17、(单选题)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按照()的原则,着力抓好执法改革。
o o o o A.多重执法、综合执法 B.整合队伍、提高效率
C.减少层次、多重执法、综合执法 D.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o o o o
18、(单选题)我国的诉讼制度以()为中心。
A.审判 B.法院 C.事实 D.证据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19、(单选题)全面贯彻()裁判规则,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认定有罪必须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对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必须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o o o o A.公正司法 B.司法 C.证据 D.公平正义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20、(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o o o o A.责任追究制度
B.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C.独立行使司法权 D.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o o
21、(多选题)全面落实推进严格司法的工作要求有哪些?()
A.健全保障严格司法的机制
B.明确纪检监察和刑事司法办案标准和程序衔接,依法严格查办职务犯罪案件
o o C.提高推进严格司法的能力 D.发扬敢于严格司法的精神
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
o o o
22、(多选题)如何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A.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B.用提高违法成本推动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C.用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带动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o D.用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引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o o o o
23、(多选题)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A.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B.有利于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
C.有利于向广大公民深入普及宪法知识,切实增强宪法意识 D.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
正确答案:ABD
用户选择:
o o
24、(多选题)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
B.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
o C.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
o D.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
25、(多选题)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要加强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制约,实行(),严格实行轮岗制度,强化内容流程控制。
o o o o A.分级授权 B.分部门授权 C.分事行权 D.分岗设权
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
26、(多选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o o A.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B.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o C.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o D.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o o
27、(多选题)如何完善法院审级制度?()
A.充分发挥一审在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的主导作用 B.上级法院特别是高级法院重在发挥审判监督职能,维护裁判权威,统一辖区内的法律适用
o o C.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
D.强化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统一司法尺度和监督指导的职能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o o o
28、(多选题)怎样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A.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B.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
C.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o D.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29、(多选题)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具体任务包括下列哪些?()
o o o o A.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B.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C.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D.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30、(多选题)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o o o o A.完善执法程序 B.严格执法责任 C.创新执法体制 D.推进综合执法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31、(多选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司法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保障司法公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o o o A.减少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强化监督机制
B.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权力 C.落实司法制度整体结构上的改革措施,确保地方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
o D.努力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加快司法职业化建设
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
32、(多选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意义有哪些?()
o o A.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B.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
o o C.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 D.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o o o o
33、(多选题)为什么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A.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重要支撑
B.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C.建设法治社会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D.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
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
34、(多选题)如何明确司法机关内部各层级权限,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o o o o A.要明确司法机关上下级之间的职责权限
B.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C.健全完善各项内部监督制度
D.要明确同一司法机关内部人员的职责权限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o o o o
35、(多选题)下列选项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的是()。
A.食品药品安全 B.公共卫生 C.工商质检 D.安全生产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o o
36、(判断题)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
37、(判断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38、(判断题)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39、(判断题)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o o 40、(判断题)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外在要求。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
41、(判断题)“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的要求,实现不同种类刑罚执行之间的协调一致、相互衔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刑罚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实现刑罚惩罚、预防犯罪的目的。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2、(判断题)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3、(判断题)建立健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
44、(判断题)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5、(判断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6、(判断题)重大决策事项在提请决策机关讨论决定前,必须进行合理性审查。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
47、(判断题)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8、(判断题)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9、(判断题)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50、(判断题)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六项具体任务。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第四篇: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目标与原则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包括:
第一,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第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第四,依法治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的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g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カ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一)科学立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要建成一套高效严密、统一协调的法治体系,更要以此为前提,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科学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提高立法质量成为立法的中心任 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依然很重。
科学立法,一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不仅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市场和自由关系的内在规定性等来及时进行法律的废改立,而且要充分反映社会规律,将社会文化以及民主政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规律及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和强化,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在良法体系的规范和保障下科学地推迸。
二要体现民意。立法应当回应人民群众的真实关切和心愿,而不是部门利益至上、利用立法搞地方保护主义。人民性是法律的最根本特征,也是衡量法律质量的根本标准。凡是人民群众呼声高、要求强的,就应当及时进行立法;凡是与人民利益和意志不尽相符或根本相背离的,必须及时进行废改。
三是切合实际。立法必须立足现实,以解决现实问题和现实利益诉求为导向,既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又要增强针对性和务实性。
四要完善程序。民主立法是科学立法的保障,科学民主的立法程序是良法产生的基本途径,拓宽立 法渠道、加强开门立法,为科学立法奠定基础。
五要符合科学。立法应当按照科学的法治原理和原则加以完善,既要将人类法治发展史上凝聚的宝贵法治遗产,如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和非法证据排除等及时吸纳到立法之中,又要增强可操作性和逻辑性,明确具体的适用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克服权利义务关系不明、责任抽象、有效性不足的局限性。
(二)严格执法
严格执法是对行政机关的正当要求,是指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严明和严肃地执行国家法律。所谓严格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守法定的实质标准和程序要求,坚持在法律的轨道内按照法律的规格和标准行使行政权力、执行法律法规;所谓严明是指执法作风端正、执法纪律严明,坚决消除慵懒散,杜绝乱作为、瞎折腾;所谓严肃是对执法态度、执法精神方面的要求,执法者应当奉行法治精神、严肃认真地履行执法职责,确保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理性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有的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淡漠、人治思想严重,有的部门权カ制约不够、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不执法、乱执法、选择性执法、以权谋私、执法寻租等现象依然存在,偏离了法治的轨道、妨碍了法治的实施、损害了法治的权威,不符合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待。为此,《决定》指出:“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三)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是对司法机关的基本要求。司法是正义的最后防线,也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不公,则权利受损;司法不公,则社会不稳;司法不公,则法治不存。“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司法公信力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体普遍关注的重点。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当前,司法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司法不公、司法公信カ不高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司法不公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所以,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カ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全民守法
全民守法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法治根系于社会大众对法律的信守和遵从。正如卢梭所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全民守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和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为此,必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依法抑恶扬善、严格执法司法,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必须发挥法治建设的强大效能,引导人民群众按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必须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带动效应,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此外,还应注重人才强法,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从法律大国向法治大国和法治强国的发展是治国强国的強大保障,而法治人才则是其中的主体性力量。法治与人治相对,但法治社会绝不是要否定人的作用,相反,人的素养和主观能动性对法治的成败意义重大。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法律的实施,抑或法律的监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每一个层面,都需要高素质的法治人员。法治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重要原则,法治的本源性主体是人民,但法治的执行性主体则是党和国家机关尤其是立法执法司法机关。法治的高度政治性、专业性和专门性以及技术性,要求必须重视法治专门人才的建设,发挥法治人才的作用。《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
(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国理政的根本方略,是以法律权威至上为核心、以权力制约为机制、以人权保障为目标的治理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要推进的依法治国,如前所述,其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其内涵则与前述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相同。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在新时期的重要转变,是指党依据宪法和法律以及党内法规体系 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执政党依法民主科学执政。
依法执政的基本内容:
一是党领导立法,保证党的主张和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二是依照宪法和法律,党领导国家政权,运用国家政权,实现党的宗旨、目标和任务; 三是保证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确保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四是带头遵守宪法法律,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五是通过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改革,自觉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的意识和能力;
六是依法保障和规范党的机关和党员干部执掌和运用权力的行为,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废法、徇私枉法。
依法行政是指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和依法执行法律。无论是哪一层级的政 府及其部门,其权力的设定、取得、运行和监督都必须依法进行,确保始终不偏离法治的轨道。其基本要求是,以合法性原则为基本指导,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违法行为必追究。为此,应当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程序严谨的依法行政体制,切实防止选择性执法、多头执法、违法执法,牢固树立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依据法律授予、权力为了人民并受人民监督的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具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基本要求的统一性、运行机制的关联性。依法治国是全局、依法执政是核心、依法行政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应当通盘谋划、共同推迸。
(二)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法治国家是指依法赋予、运行和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来维护法律权威并实现人民权利的国家存在形式。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首先是依法治理的国家。
其一,法律之治是法治国家的第一要件。在所有规范形式和调整方式中,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所涉及的一切国家权力形式之间及其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均被纳入法律调控的范围,接受法律的治理。
其二,权力制约。依法制约公共权力。国家权力不是无限的,更不可主观任性地运行。相反,应当是有限的、分立的、受法律监督制约的。
其三,注重程序。无论是司法过程、执法行为,还是政治决策与民主政治活动,都应该有一整套程序规范引导,并固化为法律程序,获得全体组织和所有人的一体遵循。程序是法治国家不同于人治国家的重要分水岭。
其四,法律权威。法律与人尤其是领导者个人的权威比较是否具有至上性是人治与法治的最根本区別。当法律权威高于领导者个人的权威时,便是法治,反之,便只会是人治国家。
其五,人权保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是法治国家的生命力之所在。
其六,良法善治。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抛弃恶法、弘扬良法,用文明进步的良善价值来主导和统帅法律规范;不仅要依法治理,更要构建法治先行、透明公开、公平正义、以人为本、高效理性、权责统一的现代治理体系。依法进行良善治理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是政府依据宪法法律设立、政府权力法定、政府决策和行为严格依据法律程序进行并对其后果承担相应责任的政府。政府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是法治的重心。在所有的国家机关中,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是各级人民政府,国家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各级政府来实施。政府的决策与执法活动是否符合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不仅关系到法治国家能否建成,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必须牢牢抓住这个关键,在规范政府权カ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明确权力价值取向上作出全面的法治制度安排,并确保在法治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只有这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成法治国家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其权カ受到法律的界分和限定,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运行;法治政府是责任政府,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承担;法治政府是人民政府,以人的基本自由和权利为依归;法治政府是程序政府,一切重大决策和行为活动都必须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法治政府是阳光政府,实行信息公开,赋予社会大众广泛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来实现公开公正、保障政府的法治本色;法治政府是诚信政府,应当自觉维护法律权威、自觉履行职责、为政令畅通、政民和谐奠定基础。为此,《决定》指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是社会依法治理、社会成员人人崇尚法治和信仰法治、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社会秩序在法治下和谐稳定的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法治社会是与法治国家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没有法治社会,便没有法治国家。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具体包括: 第一,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
第二,社会组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第三,党和国家依据宪法法律治理社会。按照《决定》要求,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总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者内在统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容之一,有其形式标准与内容。
第一,形成完备、良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为此必须做到: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我国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进一步形成完善的、科学规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
第二,形成公正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在行政执法领域必须做到: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实现公正司法必须做到: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让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 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第三,形成科学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特别是要强化对行政权カ的制约和监督,通过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的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同时,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要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
第四,形成充分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这方面主要应当强化两大保障体系,一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特別是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与组织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在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方面,主要应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强化依法执政的法治意识,让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将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从严管党、从严治党上升到法治国家建设保障体系的高度。
第五篇: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学习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周瑞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们迈进充满希望的21世纪最初几年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庄严命题,并将其写入宪法。这不仅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也是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贫穷与落后绝不是社会主义。而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发达,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就必须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设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诚实信用等属性,必然从客观上要求法治。市场不是万能的,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要求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否则就会成为无政府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治化的过程。只有有了健全而且有效的实施市场经济法律,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否则,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和不良倾向就会滋生蔓延,如投机倒把、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直至权钱交易,腐败现象猖獗。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需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就要求按国际经贸和民商事领域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办事。而这些惯例和通行规则已成为各成员国制定经济贸易法律、法规的基础。因此中国的经济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法律还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这样才能平等地参与竞争,不至于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被判罚淘汰出局。
完全可以说,没有依法治国,没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就不可能有给人民带来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生产力持续、协调、高速的增长。
二、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它和人民当家作主紧密相联,休戚相关。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讲,就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因此只有如此,人民才能按照法定程序把自己信任的人遴选进国家机关作公仆;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公务人员;才能通过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来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才能通过法定程序真正保证国家对重大问题的决定符合自己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而一旦遭到侵犯,就可以及时获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在中国落实,都必须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缔造崇高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不能想象,社会主义不是文明的,是野蛮的;不是进步的,是落后的;不是发达的,是衰退的。要想使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发展,社会能够全面进步,就需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荡涤利己主义的浊水;培植遵纪守法的社会环境,消除公共生活中的无序状态;繁荣催人奋进的文学艺术,扫除精神垃圾;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打击和取缔腐朽没落的吸毒贩毒,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活动,这一切都需要加强法治。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国家稳定,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特别是今天,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形势是:在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科学技术的制高
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猖獗,他们在政治上对我们搞颠覆、渗透,经济上搞制裁封锁,意识形态上搞西化、分化;在国内,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因此,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国家稳定尤其重要。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保持稳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为它最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不会因领导人变动而变动,不会因领导人的注意力变化而变化;它最具有权威性,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改革开放以前,党和国家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这就使个人意志很容易左右党和国家的决策。一旦掌握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个人认识发生错误,就很容易演变成最高决策错误,整个国家也将走向误区。那时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听领导人的话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文化大革命就是在这种治国方式下发生的社会**和民族灾难。历史教训表明,没有法治,就难以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没有法治,就难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容易出现社会**。所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另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发挥领导者的个人作用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只有好的制度、稳定的、连续的制度,才能使好人,使英明的领导人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我们当然不能排斥和低估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在治国方面的作用,尤其要看到其中的佼佼者、杰出者所创造的辉煌业
绩,所带来的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然而我们也不能据此把个人作用神圣化、绝对化、迷信化,夸大拔高到不适当的地步。要知道,在治国方面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作用毕竟是短暂的,即使是佼佼者和杰出者也不例外。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其中潜伏的问题和危机。人在政兴,人去政息则是其一;没有制约,个人权力膨胀失控,可能导致民族和国家的动荡和灾害是其二。因此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主要应依靠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不是只靠国家领导人的贤明。另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中央适度集中权力也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只有把集中到中央的权力和地方应有的权力制度化、法律化了,利用法律本身具有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才能使中央集中的权力很好地得以实现,地方所拥有的权力也能够很好地发挥。
总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涉及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计落实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