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总理的故事拼音版
zhōuzónɡlǐdeɡùshiyī周 总 理 的 故 事
qiǎojùlǎobùxiàdelǐwù一、巧 拒 老 部 下 的 礼 物
xiànzàimǒuxiēlínɡdǎoɡànbùzǒnɡshìyǐyóuxīnránjiēshòuxiàshǔde现 在 某 些 领 导 干 部 总 是 以 “碍 于 情 面 ”为
tǔtèchǎn
zhōuzónɡlǐqiǎojù
àiyúqínɡmiànwéi由,欣 然 接 受 下 属 的 “土 特 产 ”。周 总 理 巧 拒 老 部 下 礼 物 的 故 事,他 们 该 好 好 学 学。
有 一 次,福 州 军 区 副 司 令 员 龙 飞 虎 就 托 人 给 总 理 送 来 一 筐 桔 子,很 新 鲜,说 请 老 首 长 尝 个 鲜。
shuō
wǒbùxūyàohěnxīnxiān
shuōqǐnɡlǎoshóufúzhōujūnqūfùsīlìnɡyuánlónɡfēihǔjiùtuōrénɡěi
tāmenɡāihǎohàoxuéxuélǎobùxiàlǐwùdeɡùshiyǒuyícìzónɡlǐsònɡláiyìkuānɡjúzǐzhǎnɡchánɡɡèxiānzónɡlǐjiàndàojúzǐdàjiāquàn总 理 见 到 桔 子,说 :“我 不 需 要。” yǐjīnɡsònɡláile
háinénɡzàisònɡhuíqùyɑ大 家 劝 :“已 经 送 来 了,还 能 再 送 回 去 呀 ?” zónɡlǐshuō总 理 说 :“你 们 问 问 这 一 筐 多 少 钱 ?” 赵 秘 书 打 电 话 问 过 之 后,报 告 总 理 :“一 筐 25元。” nǐɡěitājìshì
yuánqù
bàoɡàozónɡlǐ
yìkuānɡnǐmenwènwènzhèyìkuānɡduōshǎoqiánzhàomìshūdǎdiànhuàwènɡuòzhīhòuyuánzónɡlǐfēnfù总 理 吩 咐 :“你 给 他 寄 50元 去。” 赵 秘 书 说 :“是 25元。你 多 寄 他 会 退 回 来 的。” jiùjì
yuán
duōyúdeqiánjiàotāchúlǐwǒduōfùqián
búzhè
yuán
nǐduōjìtāhuìtuìhuíláidezhàomìshūshuōzónɡlǐshuō总 理 说 :“就 寄 50元,多 余 的 钱 叫 他 处 理,不 这 样 做 就 制 止 不 了 他。我 多 付 钱,他 以 后 就 不 再 送 来 了。” lónɡfēihǔyǐɡāochūyíbèidejiàqián
mài
ɡěizónɡlǐyì
tāyǐhòujiùbúzàiyànɡzuòjiùzhìzhǐbùliǎotāsònɡláileɡuǒrán果 然,龙 飞 虎 以 高 出 一 倍 的 价 钱 “卖 ”给 总 理 一 筐 桔 子,以 后 就 再 也 不 敢 给 老 首 长 送 东 西
tāshuōsònɡdōnɡxijiùděnɡyúqiāozónɡlǐzhúɡànɡ
shuíháiyǐhòujiùzàiyěbùɡǎnɡěilǎoshóuzhǎnɡsònɡdōnɡxikuānɡjúzǐle了。他 说 :“送 东 西 就 等 于 敲 总 理 竹 杠,谁 还
ɡǎnsònɡā敢 送 啊 ? ” èr二、随 时 记 着 公 私 两 本 账
zhōuzónɡlǐchīfànzìjǐfùqiánlesuíshíjìzheɡōnɡsīliǎnɡběnzhànɡ周 总 理 吃 饭 自 己 付 钱,这 大 家 都 耳 熟 能 详
zhèshìyīnwèizhōuzónɡlǐsuíshíjìzheɡōnɡsīliǎnɡběnɡōnɡjiùshìɡōnɡ
sījiùshìsī
ɡōnɡsīyàofēnmínɡ
suóyǐ
zhèdàjiādōuěrshúnénɡxiánɡ了。这 是 因 为 周 总 理 随 时 记 着 公 私 两 本
zhànɡ账。公 就 是 公,私 就 是 私,公 私 要 分 明。所 以
yòuhuìyǒubùtónɡdexiǎoɡùshiměicìfùqiányǒuyícì每 次 付 钱,又 会 有 不 同 的 小 故 事。
有 一 次,总 理 在 北 京 饭 店 接 见 外 宾。接 见 结 束 后,总 理 感 到 有 些 饿,就 跟 值 班 卫 士 张 永 池 说 :“有 点 饿 了,咱 们 吃 点 便 饭 吧。
hěnkuàijiùchīwánliǎo
zhānɡyǒnɡchíyí
yóudiǎnèle
zánmenchīdiǎnbiànfànbɑzónɡlǐɡǎndàoyǒuxiē
è
?jiùɡēnzhíbānwèishìzónɡlǐzàiběijīnɡfàndiànjiējiànwàibīn
jiējiànjiéshùhòuzhānɡyǒnɡchíshuō” nàshìyìbānkèfànsuànzhànɡjià那 是 一 般 客 饭,很 快 就 吃 完 了。张 永 池 一 算 帐,吃 了 两 元 八 角。不 要 以 为 这 是 优 待
zónɡlǐcónɡláibùyúnxǔyōuhuì
yánɡéyāoqiúànshìjiàchīleliǎnɡyuánbājiǎo
búyàoyǐwéizhèshìyōudài价,总 理 从 来 不 允 许 优 惠,严 格 要 求 按 市 价 收 付 款。那 个 年 代 的 钱 同 现 在 不 同。
zhānɡshuǐchízhècìhútule
xīnlǐsuànlezhànɡ
lénɡnàɡèniándàideqiántónɡxiànzàibùtónɡshōufùkuǎnkěshì可 是,张 水 池 这 次 糊 涂 了。心 里 算 了 帐,楞
shìwànɡleɡěiqiánháiméizuòwěnāiyɑ是 忘 了 给 钱,追 在 总 理 屁 股 后 边 上 了 车。还 没 坐 稳,总 理 就 问 :“给 了 钱 没 有 ?” zhānɡyǒnɡchíjiàoyìshēnɡ
zāoɡāo
wànɡɡěilezónɡlǐjiùwèn
ɡěileqiánméiyǒu
zhuīzàizónɡlǐpìɡuhòubiɑnshànɡlechē“哎 呀,”张 永 池 叫 一 声,“糟 糕,忘 给 了!” “快 给 我 把 钱 送 去!”总 理 生 气 了,大 声 训 道 :“要 会 算 经 济 帐,公 私 算 分 明,不 然 怎 么
xínɡyàohuìsuànjīnɡjìzhànɡ
ɡōnɡsīsuànfēnmínɡ
bùránzěnmekuàiɡěiwǒbǎqiánsònɡqù
zónɡlǐshēnɡqìle
dàshēnɡxùndào行 ?” qīnɡqīnɡbáibái
tánɡtánɡzhènɡzhènɡ
zhèjiùshìɡōnɡsīfēnmínɡzhōuzónɡlǐ公 私 分 明,清 清 白 白,堂 堂 正 正,这 就 是 周 总 理。所 以 曾 经 在 周 总 理 身 边 工 作 过 suóyǐcénɡjīnɡzàizhōuzónɡlǐshēnbiānɡōnɡzuòɡuòderénshuōqǐshí的 人 说 起 时,都 说 敢 向 全 国 人 民 保 证 :zónɡlǐyìshēnɡfènɡxiàn
dōushuōɡǎnxiànɡquánɡuórénmínbǎozhènɡ总 理 一 生 奉 献,即 便 日 常 生 活 也 从 没 占 过 公 家 一 分 便 宜!
bùxǔdàoxiǎomàibùmǎidōnɡxi
jíbiànrìchánɡshēnɡhuóyěcónɡméizhànɡuòɡōnɡjiɑyìfēnpiányisān三、不 许 到 小 卖 部 买 东 西
总 理 外 出,无 论 住 交 际 处、招 待 所 还 是 宾
dōuyāoqiúɡōnɡzuòrényuánbùxǔzàixiǎomàibùmǎidōnɡ
wúlùnzhùjiāojìchù
zhāodàisuǒháishìbīnzónɡlǐwàichūɡuǎnxi馆,都 要 求 工 作 人 员 不 许 在 小 卖 部 买 东
tāzìjǐdānɡránɡènɡbúhuìqùmǎi
yīnwèinàshìqīnɡliándejiànɡuóhòu
wǒmenkāi西,他 自 己 当 然 更 不 会 去 买。因 为 那 是 清 廉 的
shídài时 代,也 是 物 质 匮 乏 的 时 代。建 国 后,我 们 开 始 模 仿 苏 联 的 经 济 模 式,搞 苏 联 式 的 社 会 主
hòuláiyòumōsuǒzìjǐdelùzi
quèshǐzhōnɡbùnénɡbǎituō
cái
ɡǎosūliánshìdeshèhuìzhǔyěshìwùzhìkuìfádeshídàishǐmófǎnɡsūliándejīnɡjìmóshìyì义,后 来 又 摸 索 自 己 的 路 子,却 始 终 不 能 摆 脱
wùzhìkuìfádeyīnyǐnɡlǒnɡzhàozhōnɡyúbǎituōzhèyìyīnyǐnɡshèhuìzhǔyìfánrónɡzhīlùwùzhìkuìfádeniándài物 质 匮 乏 的 阴 影 笼 罩。直 到 改 革 开 放,才 终 于 摆 脱 这 一 阴 影,走 上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zǒushànɡjùyǒuzhōnɡɡuótèsède
zhídàoɡǎiɡékāifànɡ社 会 主 义 繁 荣 之 路。
shānɡpǐnfēnpèishìɡèdànàntí
pèifā
ɡè物 质 匮 乏 的 年 代,商 品 分 配 是 个 大 难 题,配 发
jǐshízhǒnɡpiàozhènɡyějiějuébùwánzhèɡenántíshěnɡshì几 十 种 票 证 也 解 决 不 完 这 个 难 题。于 是,各 省、市、自 治 区 的 交 际 处 都 设 立 了 小 卖 部,卖
jiānɡzhìɡāojiàliándeshānɡpǐnɡōnɡyīnɡshóuzìzhìqūdejiāojìchùdōushèlìlexiǎomàibù
mài
yúshìjǐnqiàoshānɡpǐnzhǎnɡhéwàibīnfǎde紧 俏 商 品,将 质 高 价 廉 的 商 品 供 应 首 长 和 外 宾。总 理 对 这 种 小 卖 部 是 很 有 看
yǒuyícìqùkūnmínɡ
zónɡlǐzìjǐtāoqiánqǐnɡsuíhánɡ
zónɡlǐduìzhèzhǒnɡxiǎomàibùshìhěnyǒukàn法 的。有 一 次 去 昆 明,总 理 自 己 掏 钱 请 随 行
rényuánchīledùnchǎoshànyúsīxiàozàiyuànzilǐsànbùxiǎomàibùkāile人 员 吃 了 顿 炒 鳝 鱼 丝,饭 后 大 家 说 说 笑 笑 在 院 子 里 散 步。
yǒurénshuō
jìnqùkànkɑnbɑ
fànhòudàjiāshuōshuōxiào“小 卖 部 开 了。”有 人 说,“进 去 看 看 吧 ?” “你 们 不 要 去 那 里 买 东 西,那 里 面 有 名 堂!”总
lǐzhòuqǐméitóushuōzhànzhèɡepiányijiēshànɡméiyǒuyǒujiùmǎinǐmenbúyàoqùnàlǐmǎidōnɡxinàlǐmiànyǒumínɡtɑnɡzónɡ理 皱 起 眉 头 说 :“什 么 内 部 价 格 呀,你 们 不 要 占 这 个 便 宜,要 买 什 么 到 街 上 去 买。”
bùzhīshuíxiǎoshēnɡdíɡuyìshēnɡ
ɡànmɑfēimǎibùkě
yàomǎishénmedàojiēshànɡqùmǎi
shénmenèibùjiàɡéyɑnǐmenbúyào“街 上 没 有。”不 知 谁 小 声 嘀 咕 一 声。“有 就 买,没 有 就 不 买,干 吗 非 买 不 可 ?”总 理 指
zhǐxiǎomàibùxūjiǎdezǒuleméiyǒujiùbùmǎi
zónɡlǐzhǐ指 小 卖 部,“搞 了 这 种 特 殊,再 讲 清 廉 也 是
rénjiɑ
yuánqiánmǎibúdàodedōnɡxi
nǐ
yuánjiùmǎi
ɡǎolezhèzhǒnɡtèshūzàijiǎnɡqīnɡliányěshì虚 假 的。人 家 5元 钱 买 不 到 的 东 西,你 l元 就 买 走 了,你 的 100元 工 资 就 变 成 500元 了 么。你 再 跟 群 众 说 你 只 有 100元 工 资,那 算 清 廉 还 是 算 骗 人 ?” nénɡbunénɡbǎwǒwǎnlǐdefànnònɡruǎnyìdiǎn
yuánɡōnɡzī
nàsuànqīnɡliánháishìnǐdeyuánɡōnɡzījiùbiànchénɡ
yuánleme
nǐzàiɡēnqúnzhònɡshuōnǐzhíyǒusuànpiànrénsì四、能 不 能 把 我 碗 里 的 饭 弄 软 一 点 ?
suízheniánlínɡdezēnɡdàliànɡbùjiǎn随 着 年 龄 的 增 大,周 总 理 工 作 量 不 减,饭 量 不 减,但 是 变 化 还 是 在 悄 悄 发 生 „„
zàitiánjiāndìtóu
tādànshìbiànhuàháishìzàiqiāoqiāofāshēnɡ
zhōuzónɡlǐɡōnɡzuòliànɡbùjiǎnfànzónɡlǐxǐhuɑnhéqúnzhònɡyídàochīfànyǔnónɡmínyídàochīfànyídàochīfàn总 理 喜 欢 和 群 众 一 道 吃 饭。在 田 间 地 头,他
zàiɡōnɡchǎnɡkuànɡshān
fàndiàn
tāyǔɡōnɡrén与 农 民 一 道 吃 饭 ;在 工 厂 矿 山,他 与 工 人 一 道 吃 饭 ;在 招 待 所、饭 店,他 喜 欢 和 服 务 员
yídàoyònɡfàntóuxiáncàiyǒuyícìzàizhāodàisuǒ
tāxǐhuɑnhéfúwùyuán一 道 用 饭 ;在 水 库 工 地,他 和 民 工 一 块 啃 窝 头 咸 菜 „„
有 一 次,总 理 陪 外 宾 外 出 参 观。那 几 天 他 吃 饭 很 费 力,吃 得 慢,吃 得 少。工 作 人 员 心 里 很 犯 chīdémàn
chīdéshǎo
ɡōnɡzuòrényuánxīnlǐhěnfànzónɡlǐpéiwàibīnwàichūcānɡuān
nàjǐtiāntāchīfànzàishuǐkùɡōnɡdìtāhémínɡōnɡyíkuàikěnwōhěnfèilìjí急。
zàicānɡuāndàzhàideqiánhòu在 参 观 大 寨 的 前 后,在 一 次 行 动 前,工 作
zàiyícìxínɡdònɡqiánɡōnɡzuòrényuánxiǎnɡdàotāchīfàndefèilìtǐbùshūfubɑbú人 员 想 到 他 吃 饭 的 费 力,忙 问 :“总 理,你 身
mánɡwènzónɡlǐnǐshēn体 不 舒 服 吧 ?” “不,我 身 体 很 好 „„”总 理 说 得 肯 定。“总 理,你 肯 定 有 什 么 事 吧 ?” “嗯,”总 理 略 一 沉 吟,望 住 工 作 人 员,用 商
liɑnɡdeyǔqìshuōkànènzónɡlǐlüèyìchényín
wànɡzhùɡōnɡzuòrényuán
yònɡshānɡzónɡlǐnǐkěndìnɡyǒushénmeshìbɑwǒshēntǐhěnhǎo
zónɡlǐshuōdékěndìnɡ量 的 语 气 说 :“这 次 活 动,吃 饭 要 一 起 吃。你
nénɡbunénɡshèfǎbǎwǒwǎnlǐdefànnònɡruǎnyìxiēfàndōushìshènɡhǎolecáiduānshànɡláimezónɡlǐxiàolexiào
āi
zhècìhuódònɡchīfànyàoyìqǐchīnǐ看,能 不 能 设 法 把 我 碗 里 的 饭 弄 软 一 些 ?” kéyǐ“可 以。饭 都 是 盛 好 了 才 端 上 来 么。” “搞 特 殊 了。”总 理 笑 了 笑,有 些 不 安 和 苦 涩。他 忽
ránqīnɡqīnɡtànchūyìkǒuqìdònɡleɡǎotèshūle
yǒuxiēbùānhékǔsè
tāhū然 轻 轻 叹 出 一 口 气 :“唉,我 的 牙 齿 已 经 全 松 动 了 „„” 总 理 发 出 这 声 轻 叹 时,工 作 人 员 看 清 了
cénɡjīnɡyīnɡqìbóbódeliǎnkǒnɡ
ɡōnɡzuòrényuánkànqīnɡle
wǒdeyáchǐyǐjīnɡquánsōnɡzónɡlǐfàchūzhèshēnɡqīnɡtànshítābiàndéhuībáiledetóufɑyǐjīnɡxuèròuhàojìnzhuì他 变 得 灰 白 了 的 头 发 ;曾 经 英 气 勃 勃 的 脸 孔 已 经 血 肉 耗 尽,脸 孔 和 脖 颈 的 皮 肤 松 弛 下 坠,并 且 出 现 了 老 年 斑 ;他 那 威 武 明 锐 的 双 眼 也 深 深 地 凹 陷 下 去 „„ bìnɡqiěchūxiànlelǎoniánbān
tānàwēiwǔmínɡruìde
liǎnkǒnɡhébóɡěnɡdepífūsōnɡchíxiàshuānɡyǎnyěshēnshēndìāoxiànxiàqu
第二篇:周总理故事
“学恩来”故事会
周总理的故事
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车,周总理才最后上去。车里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抓住吊环,汽车开动了。一开始,人们都没有注意。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客发现了总理:“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顿时,车里沸腾起来,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不少人往他身边挤,有的人还把手伸过来要和总理握手。秘书和卫士都非常着急。怕把总理挤倒,周总理挥着手大声说:“请坐,请坐,别挤!”这时,一位乘客挤过来,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总理笑着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有的乘客非要让总理坐下,总理坚决不肯,一直站着和大家亲切地说着话。总理向他们在哪儿工作,住在哪里,生活怎样,每天上下班坐车要多少时间。车走了几站以后,秘书和卫士劝总理下车,说:“情况也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总理还坚持坐下去,下了车以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
情况搞清楚了,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比如,画出人行横道线,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
(讲故事:朱倩倩)
飞机遇险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讲故事:赵一凡)
周总理的“特殊要求 ”
“你们不要去那里买东西,那里面有名堂”总理皱起眉头说:“什么内部价格 呀,你们不要占这个便宜,要买什么到街上去买。”
“街上没有。”不知谁小声嘀咕一声。
“有就买,没有就不买,干吗非买不可?”总理指指小卖部,“搞了这种特殊,再讲清廉也是虚假的。人家5元钱买不到的东西,你l元就买走了,你的100元工资就变成500元了么。你再跟群众说你只有100元工资,那算清廉还是算骗人?”
总理的不搞特殊自然使我们受感动,受教育。但对我触动大,感动不已的,还是他搞特殊化的时候。
周恩来夜间常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接见、处理国际事务或国内大事。按当时制度规定,夜里11点以后,可以吃夜餐。夜餐两菜一场,有夜餐补助,每级干部补助多少钱有明确标准,按这个补助标准,夜餐实际上可以不交钱。不到夜餐的钟点,在人大会堂就餐都应交钱,并且定有交钱的标准。高级领导人交8角,我们秘书工资低,交2角5分钱。
可是,总理在人大会堂吃夜餐,坚持照白天的标准,交8角钱。我们不好办,人大会堂也不好办,因为夜餐有补助,明文规定了的,交钱也不好下帐。
我去向总理汇报解释:“总理,夜餐补助是明文规定的,你不要补助坚持交钱我们不好办。你一向反对特殊化,你这么做也是搞特殊呀。”
“是有点特殊化。”总理点头承认,“这是因为我的情况特殊。我一般是白天休息夜里办公,人家是夜餐我是正餐么,怎么能享受夜餐补助?”
“总理,我不能接受你这个道理。”我坚持意见,说:“你睡眠那么少,一天只有三四小时。如果夜餐算正餐,那么白天就餐应该算夜餐了?那以后白天享受夜餐补助。”
“白天怎么冒出来了夜餐?讲不通么。你不要给我搞特殊。”总理挥挥手,“你去吧,就照我说的办。”
“就许你搞特殊,不许我搞特殊„„”我小声嘀咕着退出来。有啥办法呢?只好按总理的要求去付款。在我跟随总理的几十年中,这是总理唯一一次“强词夺理”地闹特殊。
随着年龄的增大,总理工作量不减,饭量不减,但是变化还是在悄悄发生„„
总理喜欢和群众一道吃饭。在田间地头,他与农民一道吃饭;在工厂矿山,他与工人一道吃饭;在招待所、饭店,他喜欢和服务员一道用饭;在水库工地椭肮ひ豢榭形淹废滩恕?
这种故事太多了,公开出来的文章也不少。我这里讲的可能与以上的故事有些不同。
那是“文化大革命”中,总理陪外宾外出参观。那几天他吃饭很费力,吃得慢,吃得少。我认为这是睡眠太少,过于劳累造成的,心里很犯急。
记得是在参观大寨的前后,在一次行动前,我感觉他有什么事要说,但没最后拿定主意。想到他吃饭的费力,我忙问:“总理,你身体不舒服吧?”
“不,我身体很好„„”总理说得肯定。但我太熟悉他了,我能感觉出那种看不见听不出的异常。
“总理,你有什么事吧?”
“嗯,”总理略一沉吟,望住我,用商量的语气说:“这次活动,吃饭要一起吃。你看,能不能设法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些?”
“可以。饭都是盛好了才端上来么。”
“搞特殊了。”总理笑了笑,有些不安和苦涩。他忽然轻轻叹出一口气:“唉,我的牙齿已经全松动了„„”
总理发出这声轻叹时,我看清了他变得灰白了的头发;曾经英气勃勃的脸孔已经血肉耗尽,脸孔和脖颈的皮肤松弛下坠,并且出现了老年斑;他那威武明锐的双眼也深深地凹陷下去„„
我鼻子一酸,眼前模糊了,赶紧把脸转向一边。
“我的牙齿已经全松动了„„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些,”这就是总理犹豫再三才说出的“特殊”要求啊!我没有忍住泪,慌忙退出屋。
我哭了,一个人悄悄地哭了„„
(讲故事:张妤)
第三篇:周总理的故事
周总理的故事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周恩来的故事 —— 三次付饭费
那是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的事
这天下午周总理就要离开杭州了。几天来随行人员十分辛苦,周总理就吩咐秘书说:“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到楼外楼去吃便饭。”
楼外楼菜馆的经理、厨师和服务员一听到周总理要来请客的消息,都非常兴奋。服务员忙着把面临西湖的餐厅打扫得窗明几净,经理和厨师忙着商量菜单。11 时左右,周总理和随行人员谈笑风生地踱过西冷桥,漫步白堤,来到了楼外楼。席间,他热情地与随行人员一一碰杯,感谢他们辛苦地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并向北京来的同志一一介绍杭州名菜:这是活杀活烧的西湖醋鱼,这是产自西湖的油爆大虾,这是叫化子鸡,都是北京人难得吃到的西
湖佳肴。当周总理看到服务员端上一盘盘他最喜爱的家乡菜时,一边举筷品尝,一边又向大家介绍说:“好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大家也来尝尝,这是绍兴霉干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张,味道不错的嘛!”吃得大家兴高采烈。饭后,周总理叫秘书去结账。省里同志出来阻拦说:“不必总理付了,由我们地方报销吧!”周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大家,当然由我付钱啰!”店里 经理知道周总理的脾气,若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 10 元钱。谁知周 总理又不肯,当即对旁边一位姓姜的服务员说:“这许多菜 10 元钱怎么够呢 ? 一定要按牌价收足。”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收了 5 元钱。不料,又被周 总理看到,生气地说:“谁请客吃饭谁付钱。总理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 一样付钱嘛!”楼外楼经理没办法,只好又收了 5 元钱。这样共收了 20 元钱。
哪里晓得过了 1 个小时后,笕桥机场给楼外楼经理打来了电话,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留下 10 元钱,付中午的饭费。楼外楼经理和职工们捧着这 30 元钱,都深深地为总理的这种廉洁奉公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总理的吩咐去做,当即把当天午餐的饭菜,按照牌价单仔细算了一下,总共 19 元 5 角,和普通顾客一样结了账,并给周总理写了份详细报 告,附上清单和多余的 10 元 5 角,寄给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
第四篇:周总理小故事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
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后,苏联大使找到周总理,阴阳怪气地问道:“总理同志,听说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周总理平静地回答: “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一棵树上落下一片叶子而已。”苏联大使故作关心地说:“据权威人士推测,此事对中国的影响极为不利呀!”总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颗毒瘤在肌体上自动消失,有百利而无一害。”苏联大使有些恼怒:“总理同志,有句话我早就想说了,你们在国际上口口声声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把我们说得比厕所还臭。既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的林副统帅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周总理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苏联大使被说得哑口无言。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第五篇:周总理的故事
周总理的故事
周总理的故事
周总理的故事一
周总理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 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 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在外交场合出现法西斯的标志很
容易引起外交纠纷,尤其是曾经遭受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国家,他们看见这种标志是很反感的。周总理的解释及时解除了他们的误 会,但令人叫绝的是周总理借题发挥,号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那个菜吃掉。意外的这么一个被动场面,经周总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跃宴会气氛的作用。
周总理的故事二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 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
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 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 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周总理的故事三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 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 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周总理的故事四
1934 年10 间,正当蒋介石反动派集中兵力向苏区发动疯狂”围剿”的时候,周恩来同志从瑞金路过于都楂林乡,住在雇农张慈福家里,环境异常艰苦。他的身体很差,但仍然夜以继日地带病坚持工作。
警卫员们很为自己首长的身体健康担心,总想给他弄点有营养的东西吃,但一则伙房搞不出什么好菜,二则周恩来同志不答应。眼看着自己首长的身 体一天天瘦下去,他们的心里感到比刀割还疼。
有一天,上级发下了津贴费。大伙儿便计议,无论如何也要买点好吃的给自己的首长补补身体。他们听说冬瓜炖鸡营养高,就去老乡家买来一个冬瓜和一只鸡。他们 小心地杀了鸡,扯去鸡毛,把鸡收拾好,和冬瓜放在罐子里加水清
炖。晚上,罐子被端到了周恩来同志的房里。一股肉香扑鼻,周恩来同志以为这是警卫员向有关方 面特别要来的,便对他们说:”这是哪里来的 ? 同志们要知道,越发在艰苦的时候,越发要坚持原则,丝毫也不能特殊呀!” “不,这不是领来的,这是用我 们自己的津贴费买的广大伙赶快向他解释。
周恩来同志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用一种亲切的口气说:”好吧,既然买来了,就把张慈福父子俩也请过来,我们一起聚餐吧!“
周总理的故事五
”1976 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 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 那么高,中国的总理
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 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 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