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书1

时间:2019-05-15 09:2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年情书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年情书1》。

第一篇:百年情书1

6月末的上海,一直下着雨。在淅淅沥沥的日子里,迎来了我们周末黄昏的约会,在上海的下雨天里,你会不会担心某个人?例如像很多年前,SHE歌里唱的那样,落大雨落大雨,千万不准淋湿我的老公。我的一个朋友迷迷会在下雨的日子里,在msn签名档里写上南拳妈妈的歌词:下雨天了怎么办,我好想你。我的另一个朋友,在下雨天的上海电影节里,邀请我去看一部电影,并且在下起雨的归家途中对我说,还好生在了和平年代,平时只是担心下雨天会不会淋湿老公。——这部引起这个小女生奇异感叹的电影里,女主角担心的,是她的老公,能不能活着回来。

6月末的上海,你去看电影了吗?上海电影节的那么多参展影片里,哪一部深深感动了你呢?

我上中学的时候,学到过一篇课文,叫《与妻书》,至今还记得开头的六个字:“意映卿卿如晤”六个字。大学的时候,听过齐豫唱的《觉》、童安格的《诀别》、还有李建复唱的《意映卿卿》),而今,又再一次在电影节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百年情书》。

所有的这些文艺作品,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恍如一段交织时空的爱情又再次扑面而来,情缘魂梦相系,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你听过林觉民和陈意映的故事吗?有人曾经对我说,在自己悲伤的时候,喜欢听更悲伤的歌,因为这样的话,就好像可以有人替自己讲出那些无法言说的痛楚,聊以安慰。

可是,现代的人悲痛,和那个年代的他们比起来,该是多么样的渺小和可笑呢?

辛亥革命100周年了,历史风云变幻,起起落落,英雄辈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周日黄昏里,我要给你讲的是其中一个,穿越了百年而来的,爱情故事。

林觉民生在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十三岁时遵父命参加科举应考童生,却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随后第一个交卷,扬长而去。1902年他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学习,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诙谐幽默,口才之好可以令满座倾倒。毕业后去日本留学,专供日语,在去日本前夕的,他回到家乡和陈意映结婚。1908年,他补为了官费生,入庆应大学文科。在当年同盟会的很多人的印象里,林觉民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谙熟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1911年,他从日本归来,参加广州起义,临行前回家探望父母妻子,家人问起他回家的缘由,他说,学校正在放樱花假。

那确是樱花的季节,一年一次,樱花在这个季节来隐喻一次人生:盛开的时候灿烂,凋落的时候果断。只是我们再也无法想像,这24岁的青年的生命,从此也如樱花一般,绚烂而短暂。

辛亥年三月份广州的那一阵密集的枪声夹在厚厚的历史著作之中,听起来遥远而模糊,距今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1911年4月24日的夜里,在香港给父亲及妻子写下绝命书,“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林觉民就是在那天的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了《与妻书》,当时陈意映已经怀孕。

4月27日下午,林觉民随黄兴攻入总督衙门,最终在巷战中受伤被捕。

被捕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接受审讯时,他用熟练的英语回答审判官,他慷慨陈词历数清廷的腐败宣扬民主自由思想。主判官李准竟准许去掉林觉民的镣铐并让出座位给他坐,两广总督张鸣歧这样评价林觉民“惜哉,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奇男子”。但张鸣歧又执意杀他,理由是:好人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那还了得。那几天里,他不肯吃饭,也不肯喝水,以绝食抗议,最后泰然走赴刑场——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名字被刻在了黄花岗的纪念碑上。他的最后诀别书,被写进了语文教科书里。那年,他仅仅只有24岁。

林觉民在广州就义时,他的岳父陈元凯恰好就在广州供职,为免遭清政府的满门抄斩,他托人连夜赶到福州报信,让女儿一家火速逃走。春天枝繁叶茂百花竞放的绚丽中,林家大小七口人将祖屋匆匆卖掉,连泪都不敢挂到脸上,然后仓惶搬家,那是1911年的哀恸。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这是催人泪下的这篇情书家书和遗嘱中的前几句。

据说陈意映在看这封遗书的时候曾经昏死过去两次。她悲痛欲绝,几次萌生自杀念头,欲跟随林觉民而去。后经林觉民双亲跪下求她念在孩子尚年幼,需要母亲照料,她才放弃自杀念头。“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其让你比我先死,我宁愿我可以死在你的前面。这是陈意映当年说过的话语。要有多么不能承受的悲伤,才情愿一死解脱?

我记得伊能静在《生死遗言》里也曾经写过相似的话语,只不过,她说,她要比哈林多活一天。“我对著天发誓,有生之年,在我有生之年,我永远要比你多活一天。我会帮你安葬,让你安心不受失去的苦痛,然后我再陪伴你”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女子真是勇敢,换了我,肯定做不到这样坚强。如今想来,伊能小姐不是够坚强,而是不够真实罢了。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林觉民的故居,也是谢冰心的故居。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坐西朝东。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曾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冰心在《我的故乡》里对此地有这样的描述,“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点,除中轴建筑外,左右两旁还有许多自成院落的房屋,每个院落都有水井;北院之西还横亘着一列生西朝东的双层楼房,楼房之西为花园”。

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著名作家冰心(谢婉莹)曾居此。

林觉民有个堂哥林长民,后来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女儿,也曾居住在那里。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徽因小姐。

他们都活下去了,活在他没有看到的将来里,甚至活到新的世纪,而他却永远二十四岁,永远都那么年轻,永远停在四鼓时分,写着那封诀别的信。

如果不是已有八个月的身孕,陈意映当年是要随林觉民去广州的,不知道去干什么,只想陪在丈夫身边,照顾他,体贴他。六七年前她就求道:“望今后有远行,必先告妾,妾愿随行前往。”广州那边缺少人手,妇女可以去运送炸药,可惜陈意映走不成了。她靠在自家的大门上,泪眼婆娑,心乱如麻,丈夫远去的身影正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终至完全淹没。街市的热闹是一如既往的,商家的么喝声、行人的说笑声铺展在路上,这些都已经跟陈意映毫无关系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的词句可否浮到她的

台湾曾经在1980年拍过一部电影《碧血黄花》,林青霞扮演陈意映。童安格为林觉民写了一首歌《诀别》,泪珠和笔墨齐下,非常感人。少年不望万户侯,林觉民根本不稀罕荣华富贵。他是为了什么离开亲人,牺牲自己?那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辈出的年代。从1887至1911年,林觉民仅活了24年。一个24岁的年轻生命能够在一座日益现代化的城市里留下多少印记呢? 郎咸平在清华演讲,自由提问时,曾有一名女生问郎咸平:“您有信仰吗?您的信仰是什么?”

郎咸平说:“谈到信仰,谈到我的认知观点,不如先谈谈到底历史上哪一个人物值得我信仰?哪一个人的理念值得我学习?我心目中值得信仰的英雄,他的名字是你们当年在读书时曾经读到过的,他就是《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你们都没有结过婚,要知道,一个男人离开他心爱的女人,并且这个女人的腹中还怀着他的孩子,那是多么的艰难!”

林觉民在给妻子的遗书《与妻书》中写道:“我为什么要去赴死呢?是因为,我要让天下有情人,像我们一样恩爱的夫妻,能够继续恩爱下去。要如此必须有人跨出第一步,那么这个人就是我林觉民。”“当我死了之后,我的愿望是,如果我们生了女儿,就像你一样温婉娴淑;如果生了儿子,希望能像我一样当个学者。”

这些话,郎咸平如数家珍一样地说了出来,他回忆说:“79年后,我考上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读研究生。有一天,一位姓林的老先生来给我们上课,他是台湾文化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没有想到,他的父亲就是林觉民。”然后,他反问那个女生,“你说,我们国家,需不需要像我们这样(拥有这种信仰)的人?”

很多年前,在高中课堂上学习林觉民《与妻书》时,我尚是不谙世事、懵懂初开的孩子,不能完全读懂其中的缱绻与决绝、矛盾与苦痛,但那种感动却是源自心底,有着撕心裂肺般的悲怆。苏轼写过悼亡妻的江城子,韩愈

写过祭自己侄子的《祭十二郎文》、袁枚也给自己的妹妹写过《祭妹文》,论至情至性,论肝肠寸断,也许林觉民的《与妻书》算不上之最。

然而这是一个24岁的青年,为了天下为了信仰为了理想,写给自己年轻妻子的诀别。

以二十四岁的年纪,要把一生的缠绵悱恻在小小的一方手帕里书写完毕,几十载是多少岁月和多少分秒,小小一方手帕怎能讲完?就算把这手帕拆开用尽它的丝丝缕缕又怎么能够?

那一夜,生离死别只有自知,先知先觉,觉而先知,尚有许多未知,那是怎么样的感受?

我们生长的这个国度,能够这样一路走来,就是因为有这些脊梁和血肉。只是每每读到那个年代的爱情,就会今天很多人的死去活来甚至是一些物质上的纠结,就太过无聊了。

爱情的意义,从古至今都没变过。如果你觉得她变化多端保质期短,那只能说明,你遇到了假冒伪劣产品。

2011年的第十四届上海电影节里,我去看了一部根据林觉民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叫《百年情书》。

看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漫长的婚约》。同样是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里,同样是丈夫从戎而去。那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即使阵亡战士名单上明明白白列出了未婚夫的名字,即使亲眼目睹了他的墓碑,玛蒂尔德仍然不愿相信那个男孩已经死了。坚持所有人都放弃了的希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需要多少勇气;不是伫立在原地等待,而是奔走搜寻一切有关他的线索。人生的百转千回从来不在预料之中。玛蒂尔德终于在三年后,找到了彻底失忆的爱人。

而中国的传说里,鲜有这样勇敢的女子。女人们总是等待着再也回不来的男人,等成了望夫崖,望夫石。或是

第二篇:百年情书观后感

百年情书观后感

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起义在1911年爆发,以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中国先辈们,带着自由、博爱、民主的革命信仰在万重困难的神舟大地上,举步维艰的救民于水火,留下高尚的而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可歌可泣的不朽爱情!

以革命背景为“垫底”的爱情,演绎了“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这种崇尚无私的大爱,展示了一代先哲抛头颅洒热血杀身成仁的革命精髓!

看到林觉民每次带着革命任务回到家乡路过老家时,与父亲和妻子短短相聚,又匆匆离去,留下年过半百的家父和带着牵挂的弱身妻子的背影,流露出了家人对他的担心和深深的牵挂,但以救民于水火为大任的他,为了革命,除了有对于爱妻的苦苦爱恋和对家的依依不舍,更有对于革命的决心,他毅然离去!

“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一段文字情真意切,读后情入肺腑,让人潸然泪下。林觉民先辈咬破手指头后将血与墨融合,用娟秀的小楷写在手帕上的。一个怀着极度悲伤的挚情和对革命的热爱,能在爱的驱使下理性的隐忍着流露,压抑着释放,泪珠和笔墨齐下,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写出来呢?因为,这是最后的心上话,不说给爱妻听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了。他未负天下人,未负泱泱中华之亿万民众,而偏偏负了爱妻一个人。眼见妻子以个人要承担起整个家庭重担,要抓养孩子成人,这一切的一切,作为人夫的他唯求得到爱妻的理解与原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七尺男儿并非无情之人,并非是为了逃避责任而去死。而是爱她太深,也正因为爱她太深,才能勇敢的面对死亡。这是真爱中无上的责任。不仅爱妻子,更爱天下无数鸳鸯,在自己比翼齐飞的时候,他明白必须以天下为己任,成全他人的挚爱,而这种最高境界的爱是源于对爱的无比忠贞的。主人翁记起了初婚时二人花前月下的幸福,想到和爱妻同生共死,永结百年。但是他们的真爱在满街狼犬之下不容于世,他们的愿望生不逢时,因而想到用死来捍卫。但是想到爱妻已有身孕,恐怕这种做法对她的打击太大,是爱妻所不能承受的。但是在矛盾的驱使下,主人翁说了。这一说使他真正明白了爱的真谛。“所有伟大的爱都必须用责任来维护,用死来捍卫”。

在最后的临刑就义时刻,面对清朝官员的劝降,林觉民满腔热血地说:“虽头断血流,暴尸街头,但华夏大地少了一干英杰,黄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血洒神州,快哉快哉!体现出了一代先哲的崇高革命情操,置生死于度外的无畏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可歌可泣,将永远激励的前进的中国人民!这种高尚的爱国品德将永远记载于青史之中而不朽!

第三篇:《百年情书》观后感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不得不说《百年情书》这部电影真是烂的不同凡响。本来是要缅怀发起和参加广州起义的革命先烈的,但是看完这部电影真心没什么感觉了。所以借着这个被强迫的机会,再回顾一下从广州起义到辛亥革命成功的那段历史吧,重新感受一下先烈们的豪情大义,当以自醒。1911年4月27日,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革命党人不甘于之前多次起义的失败,对革命依然充满信心,遂决心此日再次在广州发难,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原计划于4月8日发难的计划,由于受到同盟会员温生才刺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导致广州戒严,以及美洲款项和军械无法按时到达的影响,不得不推迟到4月27日。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并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先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直扑督署。另有一路于吴公馆出发,目标是阻止城北龙王庙的防营部队到督署增援。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文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

疆,不用打!不用打!”话未讲完,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此为起义部队)。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与吴公馆的志士会合,途遇防勇,绕路攻龙王庙。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喻培伦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最后,张鸣岐放火烧街,徐维扬率部突围,经小北门逃到城外,回城救援时被捕。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温部为入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新军子弹被收,没有作战能力;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纪念日被民国政府定为青年节。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百年情书》的主人公林觉民,他十三岁参加

科举考试,就放出“少年不望万户侯”这样的豪言,二十岁的时候东渡日本留学。除谙熟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林觉民比鲁迅小六岁,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可以从容地出入国际性舞台。在众多人的心目中,林觉民的形象将英雄与乡亲有机地统一起来了。1911年春林觉民抵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4月24日夜写下感人至深的《与妻书》。这是他给妻子的遗书,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与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广州起义失败后,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指的就是林觉民。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毫无惧色,慷慨陈词,综论世界大事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激愤之情,不可扼抑。他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满庭皆震动。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当时水师提督李准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被关押几天,觉民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殉国时年仅24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21年12月,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孙中山深情致祭:“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同年,孙中山又为黄花岗纪功坊题写了“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岁月悠悠,当我们亲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墓前时,那份大义凛然,那种勇往直前,始终令我饱含激动之情,自豪之气。自由女神像挺立于央,象征着烈士的向往,顶天立地,民族的脊梁,民族的气概。

民主!民生!民族!我党警醒!

第四篇:百年情书影评

《百年情書》有感

听到这个名字,我很疑惑,为什么党校要给我们看一部关于男女情感的电影,而不是一部介绍党史和党的伟大历史人物的电影。慢慢地把电影看下去,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百年情书》正是一部纪念辛亥革命中的广州起义的电影。它取材于“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殉难前亲笔书写的两封遗书“与妻书”与“禀父书”。影片以林觉民烈士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的革命活动,与广州起义最后三天时间所发生事件为主要内容,讲述了清末社会动荡之时,年轻有为、才气过人的林觉民与大家闺秀陈意映完婚后,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然而,重遇几位好朋友后,林觉民那种追求自由,敢于革命的豪情不断增强,逐步走向革命的战火,原本稳定的家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对丈夫的离开,革命的到来,身为中国传统女性的陈意映选择站在丈夫背后,默默的支持丈夫的决定。

广州起义是辛亥革命中的一部分,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许许多多年轻有为的烈士的勇猛与坚定;看到的是烈士们明确的目标与伟大的志向;看到的是烈士们那种为了全天下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幸福,毅然离开家人,冲向革命,追求自由的勇气与决心。

影片中最感人的是,林觉民赴死之前,强忍泪水地给陈意映写了一封信,这就是震撼了许许多多人的《与妻书》。林觉民的情书也是绝命书。这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动容的一份情书了: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简短的书信内容饱含着深情。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的感情不是普通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一种在国家危机面前那种伟大无私的奉献。在国家危难面前,林觉民不局限于稳定幸福的生活,毅然选择离开家人远赴日本参加革命;面对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的侵略,林觉民不断的带领着许多人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奋斗;看着丈夫为国不顾风险,陈意映没有阻拦,而是带着孩子默默地守着,等着,盼望着丈夫的平安,期待着丈夫的归来~~~

从影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烈士们的伟大。正是他们的奋斗,正是他们的决心,正是他们的牺牲,正是他们的勇猛,中国的革命才会在失败中不断强大,取得最终的胜利。没有他们,就没有辛亥革命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他们,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进行。所以,我们必须对烈士们表示尊敬。必须感谢他们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中国的历史发展历程是多么的艰辛,我们必须珍惜当代中国的稳定与发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果。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

第五篇:《百年情书》观后感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百年情书》观后感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xxx

2012年5月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伴随着忧伤而凄美的音乐,林觉民笔下的《与妻书》就这样一字一字地向我们展开,饱含深情的话语,让我们不敢去想此时他的心里究竟是有多么的挣扎,他的内心,究竟经历着怎样的痛苦。影片中的林觉民是含着泪写下的这封绝笔情书的,几度哽咽,难以起笔继续。是呀,这是最后一次给最爱的人写信了,可是,就算看到信的他们如何的痛苦,而那时想必已经离去的他,又该怎样去抚平他们的伤痛?

我喜欢影片两条线的并行放映。夫妻间浪漫的爱情穿插着优秀青年间澎湃的革命激情。最让我感到窝心的就是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的那种相敬如宾和相濡以沫。温婉而懂礼的意映,尊重丈夫的意愿,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他,为他打理这个大家庭,为他照顾父亲和孩子。而她唯一的要求,也只是“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没有当今社会爱情的浮华与激情,平淡的相守,却是最厚重的爱。而觉民无疑也是深爱意映的,这封充满不舍爱意的《与妻书》便是最好的证明。“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造成他们无奈分离的,只是那混乱时代里残喘的中国现状。

也许爱情是让人感动的,可是最震撼我,让我内心汹涌不住泪流的却是广州起义的那一段影片。没有什么比明知前方是深渊却依然奋不顾身而更为勇敢的了。当听到“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之日必不远矣”时,我的世界似乎停止了。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这是一场没有胜算的战役。他一直就明白,他的牺牲是没有例外的。可是在革命和家庭之间,他还是做出了这个艰难的抉择。为死而战,是为了更多中国人民的不死与幸福而战。“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在林觉民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闪耀着革命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正是这种责任,使得包括林觉民在内的那些投身于革命事业的热血青年“舍小家而为大家”,以改变中国现状还人民幸福生活为己任,甚至愿意为此而舍弃年轻的生命。那是一个最为美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创开天辟地空前之壮举。也许后人很难想象,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或生于富豪之家的华夏精英,放弃远大前程和自己的家庭,为了一个渺茫或即便实现也无法消受的梦想,不停地以卵击石,抛洒热血“灌溉于无穷”,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否值得?然而在我看来,这当然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在做的,是一件有利于人民福祉的大事。如果不曾有他们的牺牲,又怎能唤醒更多的国人?他们的牺牲,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才有了后来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的帝制,让民主的光芒首次照耀在中国华民族的大地上;才有了后来千千万万的投身于革命事业的人,才有了现在我们后辈人幸福美好的生活。

难以忘记,影片中战争的场景,前仆后继的死亡,在绝望中,却总又充满着希望。眼泪在这里止不住的流下,因为我看到,那些曾经有着阳光面孔的青年,就这样倒在血泊之中。我看到了被踩碎的方声洞的眼镜,这个独子本被拒绝在敢死队之外,可是在最后关头,他却不顾一切的跑了过来。我看到了子弹耗尽舍身

冲进枪林弹雨中的冯超骧和刘元栋,那样惨烈的死亡,却带着最坚定的眼神。“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这场战争牺牲了太多的精英,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吾党菁华,付之一炬”。然而,正是他们无畏的牺牲,才唤醒了更多的人投身革命,才让整个中华大地为之一振。

记得清两广总督张铭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内审讯林觉民时,衣衫褴褛,布满血迹的他却依然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他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关押几天,觉民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这就是那个有血有肉的林觉民,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的林觉民!“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每次看《与妻书》,都给我难以描述的感动。这次看完影片再读《与妻书》,更加地让我感动,复杂的情绪聚于心底,久久不能散去。回看当今时代,青年人已然将那份使命的责任感抛之脑后。大多数人所执着的爱情,被太多的浮华所遮掩,看不到那种属于林觉民和陈意映之间的相知相守的爱情。也许,繁华的都市迷乱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在娱乐与被娱乐之间丢失了那份应该拾起的责任。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学会成长,学着懂事。作为一个志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我会认真努力地去学习党的知识,牢记党的使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也许我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愿像影片里的林觉民那样,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身于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想,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平的年代,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守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写下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载百年情书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年情书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年情书语录

    百年情书经典语录 1、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人,一些给我们上课,一些让我们痊愈,有的用来分担分享,有的用来真爱。2、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的快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3......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关于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意映卿卿如晤……”,还记得上高一的时候,发了一本关于学文言文的书,当我独自一人翻阅到《与妻书》时(貌似比较靠后的),便被其中的情感所深深打动。至......

    百年情书(精选五篇)

    少年不望万户侯——《百年情书》观后感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

    百年情书的观后感

    刹那即永恒 ————观《百年情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影片以男主人公写信开始,后半段又再现,全......

    《百年情书》观后感(含5篇)

    观《百年情书》有感 看完《百年情书》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百年情书,是一份情书,也是一份遗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 这是一场......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最终定稿)

    观《百年情书》有感“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成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

    百年情书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百年辛亥,百年情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虽然不能完全读......

    热血百年——《百年情书》观后感(精选5篇)

    热血百年——《百年情书》观后感 说起林觉民,我们总是条件反射似的想起他的《与妻书》,每次读这篇文章是都会一遍遍问自己能写出这等情真意切的信究竟怎样的男子呢?“意映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