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09:1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

第一篇: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

篇一: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 篇二: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 篇三: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

2013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含答案和解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2013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含答案和解释)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散文(一)

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乡村铁质刘向民 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③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④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⑤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⑥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⑦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篇作者说:“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这一行文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b.在第三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高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比作了自己的兄弟,细致入微地了它们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c.第五段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的行文充满气势,同时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d.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图景以及在乡村中生活着的人们,凸显了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的风貌。e.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我”的根就在乡村。与乡村比较起来,城市是让人厌恶的存在,是宁静美好的乡村的对立面,文章中处处都有“我”对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批判。解析:b作者并未对高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进行“细致入微地”,同时描写的也不是“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e作者对缺少铁质的城市的确有所批评,但不能上升为厌恶和批判,“处处批判”的断语更是不准确的。答案:be2.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①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②(他们)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答: 答案:①对于农民来说,种子就意味着希望,当他们把种子播散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已经在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②农民勤劳工作的身影遍布乡村,他们的勤劳付出使乡村每一刻都充实丰富且充满了生气。3.文中“铁质”人格是一种怎样的性情?从全文概括。答: 答案:挺直脊梁面对环境;坦荡磊落,旗帜鲜明,不遮遮掩掩;吃苦耐劳,不怨天尤人;质朴厚重,沉稳而高昂。4.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呼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种深久的不安乔 叶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看到其他人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不安,在许多人看来,这种解释可能十分矫情可笑。b.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主要是因为我挣钱太容易了,没有付出多少血汗。c.本文作者的情感是清晰的,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同情,又表达了崇敬之情,表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d.作者大概是农村人的后代,耳闻目睹过农村人挣扎求生的艰难,所以对社会底层百姓有天然的亲近感。e.虽然作者说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但作者还是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解析:b项,与文意不符。c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崇敬之情”说法错误。e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说法错误。答案:ad2.本文第①段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答: 解析:散文的开头往往是引子,构思精巧,语言优美,一般是景物或场面的描写性语段。答好处时可用到,突出表现了„„、渲染了„„、开篇扣题、作铺垫、引起下文关于„„的议论(抒情、描写)等。答案:①本文开头连续非常细致地描写了社会底层的三种人,并三次说“我”看到他们会感到不安。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同时,这段描写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既照应标题,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材料。3.第⑤段中作者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内涵丰富的语句的理解能力。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然后结合上下文语段及全文,抓住关键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理解语句的内涵。答案:(1)①这些人和自己上几辈的亲人一样,在社会的底层为生计苦苦挣扎,正是他们的努力,给社会贡献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②他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建立在他们的奉献的基础上的。(2)作者的这句话表达了其对社会底层辛勤的劳动者的亲近和敬意。4.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第⑥段所引用的鲁迅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答: 解析:解题时要明白作者意在托物言志,状物抒怀,要回答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注意对整个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注意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答案: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①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发达,还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而有些人却已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让人忧虑的。②无论怎样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掉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奴颜婢膝。③生活条件改善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挥霍浪费了,我们依然要考虑这样的消费有没有必要,可不可以作更有价值的投资。④为了发展,我们必须消费,但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不能放纵,为所欲为,冲破法律、道德的底线。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篇四: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 篇五: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

高考语文 抒情散文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高考语文 抒情散文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抒情散文作为散文园地的一枝奇葩,历来在高考中有着 不俗的表现。其考查的形式一般采用文字表述题,有的 采用选择题与文字表述题相结合的命题形式,但选择题 考点 一般为一题。抒情散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

第二篇:抒情散文集锦及答案

一、阅读《冰窗花》一文,回答16~19题。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16.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19.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五)(16 分)目光

李汉荣 ①依我看,我们积攒的,主要是一些目光。

②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心上和身上会有温暖或滚烫的感觉?那肯定是我们的体内,存放着温暖或滚烫的目光。③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场景时,心上和身上会有被碎玻璃扎伤的感觉,甚至会有锥心刺骨的感觉?你锁定这些场景,在深处找寻,一定能找到几束凶狠、敌意的目光,或者找到几缕失望、忧伤、悲凉的目光。从这些目光里,你会想起谁让你受到伤害,你又让谁受到伤害。④几十年里,我见过的人少说也有几百万了,而能留在记忆里的,不过是那些欣赏、柔软、关切、智慧或恶意、冷漠的目光。它们像流星雨或火山灰,都存贮在你内心的岩层里了。几十年下来,我见过了多少生灵?在记忆里藏得最深的,还是那些与我交换过目光的生命。我曾与大槐树上的花喜鹊交换过问候的目光。我制止了上树捉鹊的猫和捣鹊窝的人。它们与我交流,总是温热的目光和喜悦的语言,让我的心充满喜悦。

⑤身体老了轻了,我们的生命却反而越来越重。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回味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恶意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稀释了它们的份量,然而记忆还是时常被它们袭击,就如同跋涉过水深火热,双腿乃至浑身的骨头,难免被风湿性疼痛折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比我们的理性要精确得多,理性接纳了的,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而且原汁原味原质。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它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真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

⑥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⑦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如水如雪,如雨如棉,如黑夜的灯、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深沉而博大,如闪电穿透长夜又无声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读到了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⑧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⑨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于是,你重新确认,备受欺凌的大地并没有掉头远去,她仍在这里,她用伤口做眼睛,辨认着那些再次向她走来的人们,向她投来怎样的目光?

⑩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的降落在我的阳台,怯怯的,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我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⑪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⑫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⑬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

21.作者为什么说“身体老了轻了,我们的生命却反而越来越重”?(3 分)22.李汉荣的散文“意气贯通,浑然天成”。试以本文结构为例,谈谈你的理解。(3 分)23.文章选取“目光”这一具体表情来阐释人生感悟,这一思维视角的妙处何在?(4 分)24.本文语言特色鲜明,富有表现力,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 分)25.最后两段文字的含义是什么?(3 分)

三、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院落里,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我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心有灵犀地朝我微笑着呢。

②这株蒲公英生长在东墙下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退休后,一次在庭院里散步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初夏,小院姹紫嫣红,蒲公英的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开得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清香阵阵,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的幽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阵阵微风中,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处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那是1963年的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语文老师与我们同去。劳动之余,同学们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蒲公英也随处可见。采集之际,师生谈笑,理想与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老师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才。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顿了顿,指着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也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让大家写一篇作文。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⑥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⑦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秀木同日而语。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辛苦培育出的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许多年过去,这些“小伞”飞向了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湖畔、贫瘠的旷野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不怨不尤,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⑧明年春风拂面之时,我还会在庭院那熟悉的角落搜寻蒲公英的倩影,而它也一定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有删改)

14.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这些感悟又是怎样形成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老师在田野上的讲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前三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阅读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帮助。(4分)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橡树之谜 一个严寒的冬季,我和几个从没见过寒带原始森林风光的年轻人,到原始森林去探险观光。为了躲避一头受惊扰而暴怒的黑熊,我们在惊恐中拼命地奔跑,等我喘着粗气停下来的时候,发觉自己掉了队,已是孤身一人。我在莽苍阴森、遮天蔽日的林海深处,迷失了方向。我在森林中兜转。两天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走出了林海,走进了一片低矮的橡树林。我只觉得眼前突然一亮:我终于见到了完整的太阳!

见到了完整的太阳,见到了橡树,我的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我知道,橡树的果实——橡子,是可以食用的。小时侯,我曾吃过橡子面制作的食品,不仅耐饥饿,口感也不错。我急不可耐地寻找橡子,可树上的橡子都被鸟儿和松鼠吃掉了,只留下空空的壳。我趴在地上,扒开积雪,挖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我绝望地靠在一棵枯死的橡树上。凛冽的寒风一阵紧一阵,吹得饥肠辘辘、精疲力竭的我一阵紧一阵地颤抖。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对生命的渴望使我作出最后的努力。我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匕首刮剥枯死的橡树树皮,想用它们燃起一堆篝火驱散寒冷。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许多小洞,每个小洞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饱满成熟的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子!

这真是大自然的恩赐啊,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我。我噙着泪,病狂地用匕首挖着小洞里的橡子。那树干,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不大不小,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篝火在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洁白的雪地,橡树林显得分外绚丽。我用烤熟的橡子驱散了绝望,恢复了体力,靠北斗星认准了方向,最后回到了驻地。

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我的内心深处也沉淀着一个难解的谜。前不久,遇到一位研究寒带原始森林的专家,他说:“拯救了你生命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森林中常见的啄木鸟。啄木鸟同许多在寒带森林定居的动物一样,每年秋季都要为自己贮存食物过冬。为了不使贮存的食物被其他动物盗走,它想方设法巧妙地在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在其中。”我惊呆了,好半天默然无语——当年拯救我生命的,竟然是啄木鸟!专家还告诉我:“啄木鸟贮存食物只选枯死了的树,它们甚至比人类更懂得保护养育了它们的大森林。”

啊,我的橡树,我的啄木鸟,你们现在还好吗?

(选文有改动)15.(4分)为什么说“见到了完整的太阳见到了橡树,我的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答:

16.(2分)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答:

17.(3分)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答:

18.(4分)“难解的谜”是什么?其谜底又是什么? 答:

19.(2分)文中“我”的经历和啄木鸟的做法,分别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各答出一点即可)

(1)“我的经历”给你的人生启示:

答:

(2)“啄木鸟的做法”给你的人生启示: 答:

五、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①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②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是当年“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尤以雨季。草木繁茂,翠湖的绿树几乎覆盖了全部楼台亭阁。高处望去,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

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海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汪曾祺《翠湖心影》)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

吼!”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头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水月轩” 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栏,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的独唱,哪怕声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翠湖心影》的那份静谧。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

。我当即决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

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 泼喇”一声,湖里果真跃起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

________(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 ①张长

白族,原名赵培中,1938年出生于澜沧江畔云龙县一个叫漕涧的白族村庄里。曾做过乡村医生。1957年开始创作,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

研究员,云南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②汪曾祺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时,常常穿过翠湖去图书馆看书,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回忆往事,写下《翠湖心影》一文。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 18.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2分)_____________ 20.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吗”的田园风光。(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3分)【链接材料】

【材料一】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的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深入泥土中的老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 材料二】无论这世界多么大,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总有一个地点,让我刻骨铭心,它收藏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寻找和它的精神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开岭《人出生的地方》)、答案

一、冰窗花

:(1),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3),D,E。(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二、目光21.答案示例:因为①我们的生命积攒了诸多的目光。②好的目光被我们存放,并常常照拂我们的身心,我们又因无法对其表达谢意和敬意感到遗憾和痛心;不友好的目光时常袭击我们的记忆。③被理性接纳了的和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评分: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22.答案示例:示例一,文章结构自由舒展,取材纵横古今中外,包揽人情世事,而以“目光”这一意象为焦点,步步推进,水到渠成,自然形成严密的结构。示例二,文章总体上从“目光”的重量和质量来展开篇章。先说我们的生命越来越重是因为存放了诸多的目光,其中包括了不同质量的目光。在此基础上,再谈存放目光的质量与人生质量的关系。两者具有内容上的承接和逻辑上的递进关系。示例三,述说“目光的质量”时,“存放目光”是涵养善美的品质,是思想基础;“投送目光”是以善美的心灵对待周围的世界,是付诸行动,二者构成基础与发展,思想与行为间的因果关系。评分:答对一种得 3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23.答案示例:①建立起“目光”这一具体表情与内在思想品质之间的联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灵魂的折射。所以写“目光”就是写心灵,写思想,写品质。②“目光”与具体生活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将具体形象的目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表现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又不落俗套,使文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评分:答对一点得 3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24.答案示例:示例一,“无家可归的燕子„„欢迎它或者拒绝它”,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燕子以人的心理情态,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物的态度。示例二,第⑨段采用设问句式,有问有答,以问作答,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美与善的向往与追求、对生态环境的忧思、对生命的关爱和亲近自然的渴望,有效引发了读者对该存放怎样的目光的思考。示例三,“这样的目光„„消融于长夜”,运用比喻,将圣人高质量的“目光”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评分:举例 1 分,赏析 2 分,共 3 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25.答案示例:示例一,一个人以真善美的心灵对待他人和自然万物,那么,他人和自然万物就会变得真善美;我们大家都以真善美的心灵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质量就会变得更好更高。示例二,作者渴望用真善美涵养人们的心灵,表达了对真善美品质的呼唤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评分:答对一种得 3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三、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14.答案:作者的感悟:①默默挺立着朴实的身躯,不懈不怠固守一处绽放自己的价值;

②虽然平凡但是顽强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即使无人问津也努力完成人生历程,在奋斗的过程中持守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心怀感恩和爱。

感悟的形成:①在自家的庭院中,连续十年间蒲公英都会和自己特别有默契的相逢,而且是同一处,伴我晨昏;②高中语文老师的和我们探讨理想人生。

15.答案:要点 :①同学们谈到自己的理想和前途,都是“志存高远”“栋梁之才”; ②老师说成为栋梁之才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是庸常的普通人就像“遍地的蒲公英”; ③蒲公英普通但是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就像人一样,不管命运如何努力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让人生有意义;

④我们和老师之间不同的认识,让我们陷入思考。

16.答案:提问题:示例一:对蒲公英绽放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帮助:让我能够感悟到蒲公英的品质,更好的理解文章。示例二: 将蒲公英和其他的花进行对比有什么用意?帮助:使蒲公英的品质精神更加突出

四、橡树之谜15.(4分)见到了完整的太阳,意味着我走出了林海,视野更加开阔,我更容易辩明方向,找到归途;见到了橡树,我知道橡子可以食用充饥,我就能恢复体力,保住性命,所以我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16.(2分)我饥肠辘辘,肠胃空空;我丧失希望(失去了精神支撑),内心空空,所以觉得自己变成了—副空荡荡的躯壳。17.(3分)极度喜悦、深深感澈、十分急切。(几经失望后获得生机,我极度喜悦;对大自然的恩惠和幸运之神的眷顾,我深深感激:我想尽快挖出橡子果膜的心情十分急切。)18.(4分)“难解的谜”是为什么在枯死的橡树干上有许多小洞,而且每个小洞里都镶嵌着一粒橡子。

(“难解的谜”是为什么橡树的枯树干上,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不大不小,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

“谜底”是啄术鸟为了贮存食物过冬,在枯死的橡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其中。19.(2分)(1)示例一:人陷人困境(绝境)时,不能轻易失去希望,放弃努力。

示例二:丰富的人生经验(知识)有时可以帮助你摆脱困境。

(2)示例一:人类应该像啄术鸟一样注重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示例二:凡事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后患。

五、翠湖留下的心影答案

17、【答案】原指说法很多,文中指早晨翠湖里吼叫的人多。在此作者委婉地表达了清晨“扰人清梦”的吼叫声的厌恶与不满。

【解析】词语含义的理解,既要掌握词语的字面义,更要理解词语的字后一,以及由此传达出的作者的某种感情。

18、【答案】先前的翠湖是一个好去处,实在难得;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不断扩张,翠湖成了街心花园,“我”感到好无奈。如今,翠湖留下的只是一个心影而已。【解析】阅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进而整理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思路脉络

19、【答案】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体现出文章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语句进一步表现了翠湖的美丽;引用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

【解析】引用在文中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

20、【答案】当年的翠湖“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周围种菜的人家很多。再往远古追思,那么它就只是昆明城外“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的一片沼泽了。

21、【答案】选文对留在“心影”里的翠湖的回忆以及对现实中的翠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田园风光的怀念与向往之情,对嘈杂喧嚣的都市生活的厌恶与无奈之感。

【解析】概括文章主旨,需要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所给材料,加以归纳整理即可。

22、【答案】阿姨(叔叔)您好,请您给我介绍一下“牛虎铜案”的有关知识,可以吗?谢谢!【解析】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请求他人时,注意称呼,敬称以及祈使语气的运用。还要有感谢之意,目的就是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篇:高考数列试题及答案

数列试题

1.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正数,且a3·a9=2a5,a2=1,则a1=()A.2.已知

为等差数列,B。1C.3D.7,则等于()212B.。C.222D.2A.-1

3.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4是a3与a7的等比中项, S832,则S10等于()

A.18B.24C。60D.90

4.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23,a611,则S7等于()

A.13B.35C。49D. 63

5.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3 =6,a1=4,则公差d等于()

A.1B

6.已知an为等差数列,且a7-2a4=-1, a3=0,则公差d=

(A)-2(B)。-

5C。-2D 3 311(C)(D)2 22

7.设等比数列{ an}的前n 项和为Sn,若

S6S

=3,则9 = S3S6

(A)2(B)。

(C)(D)3 33

8.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4a1,2a2,a3成等差数列。若a1=1,则s4=(A)7(B)8(c)。15(4)16

9.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m1am1am0,S2m138,则m

(A)38(B)20(C)。10(D)9

本题注意:因为an是等差数列,所以,am1am12am

10.(本小题满分14分)设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Sn为其前n项和,满足

a22a32a42a52,S77。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

11。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a716,a4a60求{an}前n项和sn.n1

1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2(n为正整数),令bn2nan,12

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3。.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n5Sn1成立,记

bn

4an

(nN*)。1an

(I)求数列an与数列bn的通项公式;

(II)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Rn,是否存在正整数k,使得Rn4k成立?若存在,找出一个正整数k;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已知a11,Sn14an2

(I)设bnan12an,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I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5 等比数列{an}的前n 项和为sn,已知S1,S3,S2成等差数列(1)求{an}的公比q;(2)求a1-a3=3,求sn

1’a22,an+2=16。已知数列an}满足,a1=

anan1,nN*.2

(Ⅱ)求an}的通项公式。

令bnan1an,证明:{bn}是等比数列;

17。已知a11,a24,an24an1an,bn

an1,nN. an

(Ⅰ)求b1,b2,b3的值;(Ⅱ)设cnbnbn1,Sn为数列cn的前n项和,求证:Sn17n

答案:12在Snan()

n1

2中,令n=1,可得S1an12a1,即a11

2,anSnSn1anan1()n1,2

当n2时,Sn1an1()

n2

2anan1()n1,即2nan2n1an11.bn2nan,bnbn11,即当n2时,bnbn11.又b12a11,数列bn是首项和公差均为1的等差数列.

n.n21

13(I)当n1时,a15S11,a1

于是bn1(n1)1n2an,an

n

又an5Sn1,an15Sn11

an1an5an1,即

11an11

∴数列an是首项为a1,公比为q的等比数

44an4

1n

4()1n列,∴an(),bn(nN*)

1()n

14()n

54(II)不存在正整数k,使得Rn4k成立。证明由(I)知bnn

n(4)11()4

55201516k40

b2k1b2k88kk8k8.k

(4)2k11(4)2k1161164(161)(164)

∴当n为偶数时,设n2m(mN)

∴Rn(b1b2)(b3b4)(b2m1b2m)8m4n 当n为奇数时,设n2m1(mN)

∴Rn(b1b2)(b3b4)(b2m3b2m2)b2m18(m1)48m44n ∴对于一切的正整数n,都有Rn4k

∴不存在正整数k,使得Rn4k成立。

14解由a11,及Sn14an2,有a1a2a4,12a23a125,b1a22a13

由Sn14an2,...①则当n2时,有Sn4an12.....② ②-①得an14an4an1,an12an2(an2an1)

又bnan12an,bn2bn1{bn}是首项b1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II)由(I)可得bnan12an32n1,数列{

an1an3

n n1

224

an13

}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比数列.

242n

a1331(n1nn,an(3n1)2n2n22444

15解:(Ⅰ)依题意有a1(a1a1q)2(a1a1qa1q2)

由于 a10,故 2q2q0 又q0,从而q-

((Ⅱ)由已知可得a1a1)3故a14

1n

(41())

81n从而Sn1())

1321()

16(1)证b1a2a11, 当n2时,bnan1an所以bn是以1为首项,

an1an11

an(anan1)bn1, 22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

1n1

(2)解由(1)知bnan1an(),当n2时,ana1(a2a1)(a3a2)(anan1)11()()

1212

n2

11()n1

215211[1()n2]()n1, 1

323321()

52111

当n1时,()1a1。

332521n1*

所以an()(nN)。

332

.17。解:(Ⅰ)a24,a317,a472,所以b14.b2(Ⅱ)由an24an1an得

1772,b3 417

an2a1

4n即bn14 an1an1bn

所以当n≥2时,bn4于是c1b1,b217,cnbnbn14bn117所以Snc1c2cn17n

(n≥2)

第四篇:2005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第一节 填空(共10小题上,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短文阅读,根据所读内容在文后76~85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单词或短语,并将答案转写到答题卡上。

注意每空一超过3个单词。

个单词。The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growing older and will continue to do so.According to a report,___39___million Americans will be 65 or older by the year 2010,___51___million by 2020, and 65 million by 2030.The “gray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mainly due to the fact that people in the U.S.are living longer.As a matter of fact, the number of U.S.citizens 85 years old and older is growing six times as fast as the rest of the population.It is also largely due to the old-growing of the “baby boomers”, the generation born after World War II.In 1957, over 4.3 million babies were born.More than 75 million Americans were born between 1946 and 1964, the largest generation in U.S.history.In less than twenty years, millions of them will become elderly people.The “graying” of the U.S.will greatly affect the nation’s family and workforce.One likely development will be a gradual change in the family unit;it will move away from the nuclear family and towards a multigenerational family.The other likely development will be a change in the proportion(比例)of the nation’s

workforce.In 1989 there were 3.5 workers for every person 65 and older;by the year 2030, there will only be 2 workers for every person 65 and older.Title: 1.________

Number of citizens 65 or older

2._______

By 2020

By 2030

million

million

million

3.________

4.________

Baby boomers’ old-growing

5.________

6._______

8.________ → multigenerational family

7._______

9.________ to citizens 65 and older

10.________

By 2030

3.5:1

2:1

第二节 写作(满分25分)

假设你是李平,最近参加了由某电视台举办的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并获奖,该台准备组织获奖者去北京参加一次英语夏令营活动,现就有关事项征求你的意见。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用英语以书信形式给予答复。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活动时间

7月15日~22日或8月15日~22日

活动内容

参加英语角 学唱英语歌曲

听英语讲座 表演英语短剧

看英语电影 教外宾学中文

对活动内容的建议或要求

请注意:

1.选择适合你的时间,并说明理由;2.选择两项你喜欢的活动,并说明理由;3.对活动内容提出至少一个建议或要求;4.词数:4.100左右;5.信的开关和结尾已给出。

参考答案:

1—5 CBABC 6—10 ACBCA 11—15 CBACB

16—20 CA

18.museums 19.the city canter/ historic city center

20.the bus driver

21—25 CABCD 26—30 ABCDB 31—35 ADBCA

36—40 DACBC 41—45 CAADD 46—50 BDBAC

51—55 ABCDB 56—60 BCABD 61—65 BADBC

66—70 CDDCA 71—75 DBACA

76.Graying U.S.77.By 2010

78.Causes/ Reasons 79.Citizens' longer living

80.Effects / Results 81.Family unit change

82.Workforce proportion change 83.Nuclear family

84.Workers 85.In 1989

Dear Sir or Madame,I’m very glad to be invited to the English summer camp.I prefer to go in July because I’ll have to prepare myself for the new school term

in August.It seems all the activities you offer are attractive and meaningful.But I’d like to attend the English lectures, from which I can get more information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With the coming of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are eager to know about China.So I hope to teach foreigners Chinese and spread Chinese culture.It’s been a dream for me to visit Beijing.Could you organize a tour around the city during the camp?

Thank you very much.Yours truly,Li Ping

第五篇:高考抒情散文写作指导初探

高考抒情散文写作指导初探

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这是《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对写作部分作出的要求。与之前多年的考试要求相比,2014年增加了抒情类的文体要求,明确了抒情散文的地位,抒情散文终于被正式纳入江苏高考作文文体。

抒情散文回归高考,势必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调整写作教学的方向。以前的教学多是训练学生以写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现在要求同时加强抒情散文的指导与训练。自2013年12月《考试说明》公布到2014年高考之前,笔者尝试有计划指导学生写作抒情散文,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训练,班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抒情散文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文体,品读鉴赏

对于文体,《考试说明》在基础等级中明确提出符合文体要求;2014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要求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高考作文不是平时的写作,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作为应试作文,必须符合《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高考作文也不是一般文章,可以任由读者凭一己好恶来评判,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高考作文又必须接受特定评分细则的衡量。所以,指导写作抒情散文的第一步,应让学生明确其基本特点:一是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作者往往将所抒发的情感具象化,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二是抒情散文更注重对于文字的精雕细琢,注重追求文字字面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内涵,让文字游离于一种心情的排遣或宣泄中,如同一个人散步一样,既可以释放心情又能拿捏住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将文字的灵动轻盈发挥到极致,产生虚实相生的妙境,耐人寻味。

但是,对于抒情散文文体特点的明确,不是老师简单地告知,而是要让学生有直观感性的体悟。必修教材和选读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范文。笔者布置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对高二阶段学过的《现代散文选读》重新品读,比较各类散文题材与表现手法的异同,重点品味抒情散文的语言,体会文本的抒情性。在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对一朵花微笑》、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埃尔文·怀特的《大海和吹拂着的风》几篇文章中选择一篇,从语言的角度写一些鉴赏性小片段。如魏辛然同学赏析《寒风吹彻》后写道:

刘亮程的语言往往平中见奇,蕴含哲理,极耐细细品味。如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就很是平朴,但韵味深浓。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似乎淡淡地流露出一种沧桑感,让读者不得不打出为什么的大问号,悬念就这样在轻轻一点中设下,越是咀嚼,越是耐人寻味:那些年,作者曾经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呢?

再如陈静雅同学赏析《对一朵花微笑》后写道:

这是一篇清新灵动的美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觉,观察花朵的微笑,并从花朵的视觉反视自己平素沮丧的生活态度,由花草的微笑参悟出人生的真谛。文中语言既朴素自然、丰足对称,又富有诗性。如一朵面朝向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通过特写镜头对称描摹身边的两朵花,使姿态身影全都活了。

通过品读鉴赏,学生基本上把握了抒情散文最根本的两个特点:文美,情真。冰心、周作人等把抒情散文称作美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指其语言之美,除传情达意、形神兼备外,抒情散文的语言讲究韵律、节奏和词彩,讲究形式美、音乐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而真实的感情是此类文章的灵魂,文中有我,重在抒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抒情散文以饱满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的浪花。

二、列举提纲,归纳套路

在归纳抒情散文套路上,笔者采用了列提纲的训练方法。布置学生课后为《荷塘月色》《春》《故乡的榕树》《草莓》等有代表性写法的抒情散文列提纲,然后分组讨论归纳抒情散文的一般套路。以优秀作品为例,归纳提炼套路的练习,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思路产生潜移默化的建构效力。布置的那几篇文章,因为是学生学过或读过的熟悉的文章,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演练欲望。

经过讨论,并参照有关知识短文,笔者和学生一起归纳出抒情散文的常用基本套路:

赏景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赏景式在赏景时,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描写景物的角度要多样,如远近、高低、点面等;引发的联想要丰富,使文章显得空灵。如《荷塘月色》:文章开头点明缘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求静来到荷塘;然后依次细致地描写月下荷塘、塘上月色、四周景色;接着又联想起江南采莲的习俗和诗词;最后出景,回归现实,离开荷塘,回到家中。

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情索式就是以情为线索,连缀景物,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处处借景抒情,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关键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若干点上来抒情。如《春》:文章开篇盼春,明朗、欢快、昂奋,交代情的缘起;然后绘春,画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展现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的春天,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欢欣鼓舞的一种心境,这是情的积蓄;接着由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颂扬了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由情至人;最后讴歌春天,把春天比喻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这是情的归结。

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这种模式借联想来描写怀念中的景物,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反的另一景,寄寓作者的主要情感。这一模式可以抒发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是学生借鉴的重要套路。如《故乡的榕树》:首先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榕树的怀念;然后描绘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最后抒发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之情。

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这种模式中的物往往喻人,并在篇末点旨,卒章显志。如《草莓》:在文中,草莓是引子,六月的草莓象征了青春年华,九月的草莓象征了成年时期。

下载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抒情散文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写景抒情散文答题技巧

    写景抒情散文答题技巧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写景抒情散文一直是必考题,且分值都在22分,然而很多同学在此题上得分都不多,对答这类题感到困难。究其原因是同学们不会欣赏写景抒情散......

    高考抒情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高考抒情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一、三色荞麦 耿翔 (1)不因是泥土的守望者,才热爱每一种庄稼。面对大地上的万物,我一向以为,真正的智者应是那些具体而抽象的粮食。它们全部来自土......

    2011年海南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 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 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2007上海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政治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

    2014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

    2010年海南省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海南卷) 2010年海南高考真题 政 治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高考拼音题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音课堂练习(一) (时间:10分钟,分值:5题,共15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日晕/眩晕 掂量/惦记 果脯/哺育 休憩/修葺 ........B.尽快/尽管 沮丧/龃龉 娇嗔/......

    2004年高考上海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2004年高考上海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须用钢笔或圆珠笔的士答案直接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