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Two days later, Alice got a call from Anne Herbert, a woman living in Marin.It was in a restaurant that Anne wrote the phrase down on a piece of paper, after turning it around in her mind for days.“Here’s the idea,” Anne says.“Anything you think there should be more of, do it randomly.” Her fantasies include painting the classrooms of shabby schools, leaving hot meals on kitchen tables in the poor part of town, and giving money secretly to a proud old lady.Anne says, “Kindness can build on itself as much as violence can.”
The acts of random kindness spread.If you were one of those drivers who found your fare paid, who knows what you might have been inspired to do for someone else later.Like all great events, kindness begins slowly, with every single act.Let it be yours!
31.Why did Natalie Smith pay for the six cars behind her?
A.She knew the car drivers well.B.She wanted to show kindness.C.She hoped to please others.D.She had seven tickets.32.Judy Foreman copied down the phrase because she _________.A.thought it was beautifully written
B.wanted to know what it really meant
C.decided to write it on a warehouse wall
D.wanted her husband to put it up in the classroom
33.Who came up with the phras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Judy Foreman.B.Natalie Smith.C.Alice Johnson.D.Anne Herbert.3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closest in the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above?
A.Kindness and violence can change the world.B.Kindness and violence can affect one’s behavior.C.Kindness and violence can reproduce themselves.D.Kindness and violence can shape one’s character.35.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People should practice random kindness to those in need.B.People who receive kindness are likely to offer it to others.C.People should practice random kindness to strangers they meet.D.People who receive kindness are likely to pay it back to the giver.C
Like many new graduates, I left university full of hope for the future but with no real idea of what I wanted to do.My degree, with honors, in English literature had not really prepared me for anything practical.I knew I wanted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somehow, but I had no idea how to do that.That’s when I learned about the Lighthouse Project.I started my journey as a Lighthouse Project volunteer by reading as much as I could about the experiences of previous volunteers.I knew it would be a lot of hard work, and that I would be away from my family and friends for a very long time.In short, I did not take my decision to apply for the Lighthouse Project lightly.Neither did my family.Eventually, however, I won the support of my family, and I sent in all the paperwork needed for the application.After countless interviews and presentations, I managed to stand out among the candidates and survive the test alone.Several months later, I finally received a call asking me to report for the duty.I would be going to a small village near Abuja, Nigeria.Where? What? Nigeria? I had no idea.But I was about to find out.After completing my training, I was sent to the village that was small and desperately in need of proper accommodation.Though the local villagers were poor, they offered their homes, hearts, and food as if I were their own family.I was asked to lead a small team of local people in building a new schoolhouse.For the next year or so, I taught in that same schoolhouse.But I sometimes think I learned more from my students than they did from me.Sometime during that period, I realized that all those things that had seemed so strange or unusual to me no longer did, though I did not get anywhere with the local language, and retur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 different man.The Lighthouse Project had changed my life forever.36.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author?
A.His university education focused o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B.His dream at university was to become a volunteer.C.He took pride in having contributed to the world.D.He felt honored to study English literature.37.According to the Paragraph 2, it is most likely that the author ________.A.discussed his decision with his family.B.asked previous volunteers about voluntary work
C.attended special training to perform difficult tasks
D.felt sad about having to leave his family and friends
38.In his application for the volunteer job, the author ________.A.participated in many discussions
B.went through challenging survival tests
C.wrote quite a few papers on voluntary work
D.faced strong competition from other candidates
39.On arrival at the village, the author was _________.A.asked to lead a farming team
B.sent to teach in a schoolhouse
C.received warmly by local villagers
D.arranged to live in a separate house.40.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in Nigeria?
A.He found some difficulty adapting to the local culture
B.He had learned to communicate in the local language.C.He had overcome all his weaknesses before he left for home.D.He was chosen as the most respectable teacher by his students.D
Scientists today are making greater effort to study ocean currents(洋流).Most do it using satellites and other high-tech equipment.However, ocean expert Curtis Ebbesmeyer does it in a special way---by studying movements of random floating garbage.A scientist with many years’ experience, he started this type of research in the early 1990s when he heard about hundreds of athletic shoes washing up on the shores of the northwe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There were so many shoes that people were setting up swap meets to try and match left and right shoes to sell or wear.Ebbesmeyer found out in his researches that the shoes — about 60,000 in total — fell into the ocean in a shipping accident.He phoned the shoe company and asked if they wanted the shoes back.As expected, the company told him that they didn't.Ebbesmeyer realized this could be a
great experiment.If he learned when and where the shoes went into the water and tracked where they landed, he could learn a lot about the patterns of ocean currents.The Pacific Northwest is one of the world's best areas for beachcombing(海滩搜寻)because winds and currents join here, and as a result, there is a group of serious beachcombers in the area.Ebbesmeyer got to know a lot of them and asked for their help i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where the shoes landed.In a year he collected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1, 600 shoes.With this data, he and a colleague were able to test and improve a computer program designed to model ocean currents, and publish the findings of their study.As the result of his work, Ebbesmeyer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scientist to call with questions about any unusual objects found floating in the ocean.He has even started an association of beachcombers and ocean experts, with 500 subscribers from West Africa to New Zealand.They have recorded all lost objects ranging from potatoes to golf gloves.41.The underlined phrase swap meets in Paragraph 1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A.fitting roomsB.trading fairs
C.business talksD.group meetings
42.Ebbesmeyer phoned the shoe company to find out _______.A.what caused the shipping accident
B.when and where the shoes went missing
C.whether it was all right to use their shoes
D.how much they lost in the shipping accident
43.How did Ebbesmeyer prove his assumption?
A.By collecting information from beachcombers.B.By studying the shoes found by beachcomber.C.By searching the web for ocean currents models.D.By researching ocean currents data in the library.44.Ebbesmeyer is most famous for ________.A.traveling widely the coastal cities of the world
B.making records for any lost objects on the sea
C.running a global currents research association
D.phoning about any doubtful objects on the sea
45.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A.To call people's attention to ocean pollution.B.To warn people of shipping safety in the ocean.C.To explain a unique way of studying ocean currents.D.To give tips on how to search for lost objects on the beach.ldlife, I specialize in zoology, and I’m a good observer与monitoring wildlife相匹配。Ⅲ 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你接受了一项写作任务,要为当地英语晚报写一篇报道。
[写作内容]
请根据以下信息写一篇英文报道,内容包括:
第二篇:2009年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A卷)
学期总结
很多情况下,同学们与老师很难直接沟通,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同学。学习委员就是同学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我应该及时、定期的向老师反应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向同学们通知老师的教学安排以及要求。
本学期是同学们大一的第2学期,在学习方面也已经适应。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每次都用记事本记下来,然后通知提醒大家,作业内容以及交作业的时间。
期中考试时间、地点、测试内容,以及需要带什么东西,考试注意事项这些细节信息也能够即使传达给同学们。极大的方便了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
然而,在给老师反馈同学们学习情况的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是我的工作漏洞。通过工作总结,也让我及时发现了自己平时工作时存在的不足。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没有能够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能够发现这些问题并解决问题。
具体办法就是,在今后的班会上,我会充分利用这个与同学们沟通的机会,而不是只是向同学们,总结近段时间学习方面的情况。
班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平台,我需要好好利用这个平台,与同学们沟通,交流。然后,及时向各科老师反应情况,寻求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在学习工作中,总结有效,高效的学习方法,经验,心得。然后组织交流,提高同学们的成绩,以此促进同学们之间的联系,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通常存在的问题是,发现问题以后,不知道如何解决,因此就把解决问题推迟到明天,而明天又会推到后天。
老师不可能给每位同学 一一解答问题,尽管 这样,还是会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学习方面的问题。
通过总结,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组织同学们之间 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有不会的题就找其他同学问,争取做到不把现在的问题放到明天解决。
关于考试方面,我已经着手准备复习方案,并且及时的与 2班学习委员取得联系,因为我们 1班和 2班的课程,一起上的比较多,也基本都是同一个老师。我及时与 2班学习委员交流工作经验,共同总结复习方案,以及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
同时,我也及时与各科 老师进行沟通,询问期末考试的 范围,重点,题型,答题技巧等等,以便同学们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复习,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能够取得 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
具体工作内容是,将 与老师沟通交流得知的信息及时通知给大家,同时抓紧时间总结归纳,将一些会考到的知识点,题目,内容,需要掌握的内容,考试能用到的内容 整理到一起,联系生活委员,利用同学们的班费,把这些知识点打印出来,发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
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能够有效,有针对性的复习,而不会感觉到很茫然,对复习无从下手。关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积极性这方面,我没有能够做到有效提高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很多工作还未完善,我在工作中,在寻求着最好的方法。
3.第三点,是关于学习委员自身的。作为学习委员,应该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成绩,正如杨老师说的一样,作为班委,首先是不能挂科,工作学习两不误。只有这样,接下来才能完成工作任务。
学习委员应该给同学们一个表率作用,带动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调整班风。
具体的说,就是平时以身作则,上课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踊跃回答问题,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端正学习态度,等等……
这方面很笼统,不容易很好的做到每一点,更不容易坚持。比如在积极回答问题方面,我应该向我们的班长学习,在上课做课堂 讲义 方面,我应该向其他的一些班委成员学习…… 班委成员,在班级里面应该是先进分子,好的榜样。
本学期,在严格要求自己,平时学习上做表率这些方面,总体上做得不错,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及不足。首先我认为应该自我检讨,在一些方面我没有能够很好的做到位,有时候没有能够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事业和学业,不能彻底的克服自己,没有能够始终以身作则,做到好的表率。通过工作总结,我发现并且意识到了这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及时的改善这些不足。
只有这样,才能够带动班级里面其他同学上课的积极性,调整班风。
经验:
本学期,在担任学习委员期间,让我受益匪浅,获得很多经验。首先,应该感谢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支持以及对我展开工作的配合。
同时我也积累了许多工作方法,工作态度方面的经验。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踏踏实实的态度,注重细节方面,从整体上把握。事情总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化着,我们应该学会适应。
作为学习委员,工作重心是学习方面,但是班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我竞选的时候说的一样,班委成员工作侧重点不同,职责不同,但是目标都是相同的,——就是把班级建设的更好!
注重团队配合,在展开工作的时候多听取其他人的建议,虚心接受别人所提出的意见。我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同时,也希望我们 1班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团结,更加奋进!
数教一班:余波
第三篇:2014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2014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mitted)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Passage A
25.本题考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由于先行词为New York,故填关系副词where引导定语从句,同时在从句中做状语。
26.本题考查不定式在句中做目的状语。根据后面内容some money to pay the daily expenses(一些钱来支付日常费用)可知,是为了赚钱,故填To earn。
27.本题考查状语从句的连词。根据设空以及后面内容I was offered a good position, I would resign at once(我被提供一个好职位,我就马上辞职)的逻辑关系可知,这里填“一„„就„„”或“只要„„”。故此处填as soon as 或 as long as。
28.本题考查过去分词表示“人的心理感受”。句意为:经过一段时间,高额的生活费用成了我本来就已经疲惫的肩膀上的负担。故填exhausted。
29.本题考查条件状从句的连词。根据句意„I want to have a better career advancement, I had to find work in the city“„„我想要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我就不得不在城市里找工作”可知,前句表示条件,故填if。
30.本题考查名词性从句的连词。根据句式结构可知,本句是一个主语从句做主语,而连词又在从句中做动词had told的宾语,故填连接代词what。
31.本题考查短语have difficulty in doing sth的搭配,故本空填adapting。
32.本题考查考查倒装句。由于从句Not until I returned位于句首,且有否定词,因此句子用部分倒装结构,再根据句子的时态---一般过去时,故填did。
Passage B
33.本题考查冠词用法。由于engineer是可数名词,而electrical前面为元音读音,故该空填不定冠词an。
34.本题考查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根据„and looks like a mini shop可知:首先本句用的是一般现在时;其次本句是并列谓语结构;又由于The machine和equip是动宾关系,故该空填该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is equipped。
35.本题考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根据句式结构可看出,这是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而空中所缺的成分既代替先行词his invention,又在从句中做主语,故用关系代词which。
36.本题考查反身代词。根据前句I couldn’t find a manufacture who could deliver what I wanted可以推断“所以我自己做”。故填myself。
37.本题考查形容词比较级。该自动售货机英语为huge outdoor vending machine,但是作者认为用术语the term “automatic shop”相比之下应是“较合适”,即用比较级形式。由于appropriate为多音节形容词,故前面加more。
38.本题考查考查动词时态。根据时间状语In recent years可知,该句用现在完成时。故正确答案为has forced。
39.本题考查现在分词做结果状语。根据前句„about 400 village shops closed句意“„„大约400家村店关闭”可以看出结果是“促使当地政府给挣扎的村店提供经济支持„„”,故用现在分词urging。
40.本题考查介词用法。根据短语offer sth to sb/ sth可知,该空填to。Section B
41.G 本题考查名词搭配。由于在超市里,所以是阅读食物标签(labels)。故选G。
42.C 本题考查动词短语搭配。根据所给词汇以及„yourself to a healthier lifestyle,只有commit yourself to(承诺„„)符合句意。故选C。
43.L 本题考查动词用法。根据后面内容some of the burden of doing it all yourself以及前面动词help可知此空应填relieve(减轻),构成“„„能够有助于减轻独自做这事的一些负担”。故选L。
44.F 本题考查动词用法。根据句子逻辑,此句意思为“政府不必通过法律来强加(impose)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故选F。
45.E 本题考查形容词用法。根据设空,本空填形容词,而alert(警觉的)不符合句意,只有gentle(文雅的)符合句意。故选E。
46.B 本题考查动词短语用法。本句句意为“英国和瑞典政府引进了所谓的交通灯系统来吧食物分类为健康的或不健康的”,短语classify „as„表示“把„„分类为„„”,故选B。
47.K 本题考查副词用法。根据„customers can see at a glance how much fat, sugar, and salt each product contains__47__by looking at the lights on the package(顾客们只要看包装上的指示灯一眼就能看出每一个产品含有多少脂肪、糖和盐)可知,此空填simply。故选K。
48.J 本题考查动词用法。由于空后所接的是宾语从句,所以该空填及物动词,结合后面indicates的意思可知,该空填signals(表示)。故选J。
49.A 本题考查形容词用法。根据前面“绿灯表示三种营养的量是健康的”可知“黄灯表示三种营养的量可能有问题”,因此消费者应当留心(alert)。故选A。
50.H 本题考查名词词义。根据句子red means that the food is high in at least one of the three nutrients(红灯意味着至少三个营养中的一个是高的)可知,这样的食物应当有节制地(in moderation)吃。故选H。
III.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语篇导读] 本文介绍了闲聊在日常对话中的重要分量以及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51.C根据下文We gossip„„可知,人们大多数时候都在谈八卦。
52.B本题考查副词词义。occasionally意为“偶尔地”; habitually意为“惯常地”; independently意为“独立地”;originally意为“起初”。原句为“我们通常用语言来干什么”故选B。
53.A根据下文“children, lovers, and colleagues”可知,本句是要表达应该怎样应对不同的社会情境,故选A。
54.D由下文的“we talk a lot about nothing in particular”可知,我们经常说一些无用的话,滥用语言,waster 更符合句意,故选D。
55.A由上文“It's not the case„„”可知,Professor Robin Dunbar认为gossip是很重要的事,故选A。
56.B由下文中“instead„„”可知,Professor Robin Dunbar不认同传统的观点,reject表示“排斥,拒绝”,故选B。
57.C由argue可知,Dunbar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相反,for instance 表示“例如”; in addition 表示“此外”;on the contrary表示“相反地”;as a result表示“因此”故选C。
58.D结合下文可知,研究的是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故选D。
59.A根据句意可知,猴子们形成团体是为了在内部发生争端和外部攻击时寻求支持,故选A。
60.C本题考查动词词义。recall表示“回想”;deny表示“否定”;conclude表示“总结”;confess表示“承认”根据句意,选C。
61.D由上文59空“monkeys form groups„„”可知,人们组成团体是为了寻求保护,团体越大,保护力度也越大。故选D。
62.D结合上下文,此空应填表示“减轻,延缓”的词,故选D。
63.B根据上下文,此空应填表示“增加,延长”的词,故选B。
64.B由上文maintain its effectiveness可知,应填effective(有效的),故选B。
65.C结合全文,本文强调了语言作用,强调在语言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比身体接触更有效,故选C。
Section B
Passage A
[语篇导读] 诚实是件好事,而有时说谎对于生存也很重要。本文介绍了一些鸟和动物的欺诈行为,并且联系到对母性的怀疑。
66.D根据文章第二段倒数第二句“It pretends to have a broken wing”可知,应选D。
67.B结合倒数第三段以及全文可知,Chimpanzees, or chimps也是不诚实的动物,故选B。
68.A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三、四句“But some clever chimps„..to share their food.”可知A正确。
69.A本文认为说谎可以帮助动物生存,并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故选A。Passage B
[语篇导读] 本文讲述了如何考虑一个人的习惯周期来设计一个能够持续的新年决定,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70.C根据逻辑关系如果对问题“Do you actually enjoy the reward?”的答案是否定(No),下一步应为找到另一个奖励。故选C。
71.D根据图表中“Studies show that „„write it down”可知,应选D。
72.B结合全文可知,THE HABIT LOOP只是帮助人们达成目标的工具,人们最终的目标是在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培养习惯或坚持目标,故选B。
73.A句子“This year„„an hour.”意思是今年我看到《哈利波特》的海报时,我决定读30页的英语小说或报纸才能看半个小时的电视。所以应选A。
Passage C
[语篇导读] 如果你能成为世界上的任何人,可能是谁呢?本文介绍了了身体交换以及它带来的体验。
74.B根据上文中step into the skin of another person,以及机器的名字The Machine to Be Another 可知,swap表示“交换,故选B。
75.A由文章第三段第一句“To get used to„„having control of it”可知,B错误,C原文中没有提到,排除,由第三段中最后一句“participants really start„„person's body”可知,D错误,故选A。
76.D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中最后一句you're less likely to think ill of them(测试后人们对不同人的偏见降低)可知,测试前他们对那些与他们不同的人有偏见,故选D。
77.C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because your brain has internalised the feeling of being that person可知,应选C。
Section C
78.根据文章第一段最后两句可知,这里的很多人指的是“公司的股东及雇员们”,故此空填shareholders and employees
79.根据文章第三段可得知“风险管理的任意一条防御措施”,所以答案为Companies talk
to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NGOs)and to governments.或Companies create codes of conduct.或Companies devote themselves to more transparency in their operations.或Companies set common rules with their competitors to spread risks.80.根据文章第四段第二句话“„„它能够有助于创造价值。”可知,该空填create value。
81.根据文章第六段第一句及第二句话(法人的社会责任现在已被看作是一个社会主流事件。由于对社会责任的奉献大的公司项告诉世人它们良好的公民资格。)可知,该空填tak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第II卷(Omitted)
第四篇:2014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参考答案】A
【点评】仍旧是自主命题以来稳定的考查形式,四项三列,分别考查形近字、音近字和多音字。同时延续上年的小变化,引入成语的考查,仍旧是两组成语。
B中xiá、C中dí、D中fǔ。D,“俯仰”考查了两个第三声相遇,前者发第二声的经典知识点。
A.chěng/pìn shù/sù sài / sè
B.xiá è/ yè fǒu/ pǐ
C.bàng/páng dí lěi / lèi
D.shèn /chān fǔ xiān/xiǎ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 B.如鲠在喉 C.梳理 D.受众
【参考答案】A
【点评】没有了去年的虚词。两个成语、两个词语(实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
A连篇累牍:累,重叠,堆积;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多为贬义。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
B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此处使用正确。
C梳理:梳爬整理。这里指对细节的整理,使用正确。
D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参考答案】C。
【点评】A项偷换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偷换主语。“贝母”应该是“被采集起来”。
B项语序错乱。应该先是“达成一致”,再“定稿”。
D项“不仅……还”属于递进关系,前后内容倒置,应该是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的先驱”。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参考答案】D
【点评】乱序排列衔接题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行文的逻辑关系。先看选项,首项不是④就是⑤,寻找两项的共性——“物理学家们”,它在④的句首,在⑤的句末(由事实引出物理学家),可见,⑤在④前,排除AB;观察CD差异,③、④以及②、⑥两组的先后关系是重点,只需要判断一组即可。③讲“管弦乐”,④由“物理学家”引出“声音”,“管弦乐”是“声音”的一个表现,所以应该先④后③。答案出来,为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参考答案】B
【点评】B的“论”是“评定”之意。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参考答案】B
【点评】选项中,①和②是保持一致的。所以①和②只需要会判断其中一句即可。①中指王尧臣为了避嫌,就把刘敞排为第二名。“以”字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而“且”要么递进要么并列要么让步,这里都不通。排除AC。直接看③。③中刘敞陪伴英宗读书,利用历史故事和典籍来讽谏的意思,“因”和“所”都有凭借的意思,但是这句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比较恰当。“所”引导的凭借,往往凭借的内容在后。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参考答案】C
【点评】实在是太喜人的一道题。听过新东方高考语文课的学生应该觉得轻而易举。整个句子延续了“四六”的基本句式,去掉人名“尧”、副词“惟”、语气词“耳”,都是四字结构!又对仗整齐——“天地享之”“百姓戴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参考答案】D
【点评】此题相比往年,难度下降。考查题干信息与文本的信息对应,考查文意理解、疏通能力。A提到征作他用、经过努力与归还百姓三点,一头一尾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经过努力体现在“发运使争之”。发运使是官名,他不同意刘的做法,但“卒以予民”,可见是刘使他折服,自然刘也是经过努力的了。B中任职地扬州与永兴军(西安)都是对的,扬州雷塘一事,永兴军范伟一事,都可说明“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主要是翻供,这一点在“即变前狱”中非常明显。D中“犯颜直谏”错误,而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参考答案】(道路)非常笔直、好走,用不到几日便可抵达中京,因为什么缘故要走这条路呢?
【点评】关键字词“径”,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翻译为“笔直的”;“易”,与语境切合,翻译为“好走”;“道”,名词作动词,翻译为“走”。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参考答案】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明冤屈,才敢告发,原来杀人的人,是姓陈的富人。
【点评】关键字词在“直”、“乃”、“盖”。“为己直”是为王甲做主,结合字义翻译为伸冤、洗冤。“乃”可以是“才”或“于是”,这里表条件,译为“才”。“盖”之后为原因,且此处用了一个判断句式,翻译时要注意。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契丹人的叹服,是因为两件事。一是刘敞能记忆地图,准确地说出道路的不妥当。一是大家都不认得的野兽,刘敞不但认得,还能引用古书来例证。
【点评】在文中第二段中找。段中讲到两事,一是带路,一是认兽。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参考答案】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
【点评】抓住总体之景:时间、地点、氛围;细致描写每一个画面,将每一种景物写出来即可。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参考答案】诗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一直看到帆船比沙鸥还小,还不忍离开,“愁云”再次渲染;最后,看这时夕阳,还有“一竿红”,反倒怪起友人离别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可见两个友情之深。
【点评】抓住“怪”这个心理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注意题干“结合全词”,一定要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开荒南野际。,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4)元嘉草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点评】再次反猜题,再次考《论语》!其余三篇都属于诗文短篇,易记。总体难度易。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从形而上的层面上讲,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我们知道,人的独立意识,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分裂。这种分裂是文明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问题。于是,生的孤独、爱的寂寞、死的烦恼,便成为一切文明社会中所不可避免的精神疾患。为了解除这些疾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且需要精神的慰藉,这也便是“终极关怀”的动因所在。
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
一般认为,艺术的价值是多重要,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而在我们看来,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徐悲鸿笔下那幅不太合乎解剖学原理的《奔马》便不会价值连城了;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贝多芬谱写的那首不太具有道德色彩的《月光》便不会被千古称颂了。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相对而言,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关怀分为初级和终极两种类型。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影院中去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到歌厅里去唱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深刻的灵魂触动,但总归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那“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就像代代不息的人生一样,在宿命的轮回中不断燃起新的希望。一首40个汉字的短诗如此,一场戏剧、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更是如此。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本体论并不发达,宗教也并不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种“代偿功能”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特别发达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文明的人类之所以陷入异化的痛苦,乃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因此作为治疗异化痛苦的古典艺术,最常用的方式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重新弥合起来,从而将短暂的现实人生与永恒的自然存在联系起来,将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族类生活联系起来。
(选自《中国审美文化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
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
【参考答案】AE
【点评】此部分内容考查集中在重点段落3.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艺术价值便现在情感慰藉方面,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
B.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
C.《赋得古草原送别》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被人们传颂至今。
D.中国古典艺术能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审美观照,给人以情感的慰藉。
【参考答案】A
【点评】难度较大,涉及文本各处多样具体、综合信息的整合。
14.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呢?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以宗教实现。因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以三种形式实现:一是哲学承诺,一是宗教承诺,一是艺术承诺。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和哲学不发达,那么就主要以宗教承诺来实现人的终极关怀。
【点评】考查对全文结构的梳理。全文主要的论述对象是艺术,主要谈到是艺术给人带来的终极关怀。但在第二段中讲到了艺术承诺只是人类终极关怀三种方式之一。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
【参考答案】
(1)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评论家认为凡高的《星夜》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便是把它上升到了“终极关怀”的高度。
(2)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因此,画中景象虽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同样能成为名画,就在于此。
【点评】外在材料对应文中观点是这两年的热点题型。既能考查对文中观点的全文
梳理,又能考查对文中观点的理解程度。做这种题,一般先对材料进行分解,抓住两个信息点:1是画中景象与现实世界不同;2是画的象征意义。接着根据这两个信息点对应原文观点。即可形成答案。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鹤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璎冠,羽毛洁白。“大概是白鹤吧。”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鹤是善舞的动物,鹤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她们告诉我这是枪伤。瞧它哪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不为难地应允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复拿水和饭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们跑开,让它孤独地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观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它的样子确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
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鹤是吃什么的呢?人们都不知道。书本上也不曾提起。“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的。”弟弟也赞同我的意见。我们把鱼放在它的面前,看它认识趔趄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便高兴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乘轩”“梅妻鹤子”的故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者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唳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就皱皱眉头说道:
“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鸶?”我惊讶地问。
“是的。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白鹭!”啊!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啊!我失望而且懊丧了。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冒充的隐士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地方为止。
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远处。好像忘了昨天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样子。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我把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心想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得原路跟踪回来的。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枪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我一眼便认得是我们曾经豢养的鹭。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它的左翼上赫然有着结痂的创疤。我忽然难受起来,问道:
“你的长脚鹭鸶是哪里打来的?”
“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鹭鸶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
“我不过玩玩罢了。”
“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是走着的时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翅膀向我走近哩。”
“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那末给你好了。”他卸下枪端的鸟。
“不要,我要活的。”
“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他又把它挂回枪头。
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它的主人,不忍他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一颗子弹。
(选自《美丽中国·自然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16.“我”为什么会以白鹭为“鹤”?(3分)
【参考答案】(1)我们都没有见过鹤。(2)根据书本和商标上的图画,掺杂一点想象,弟弟觉得抓到的鸟和鹤在外形上很像。(3)第一眼看到鸟时,它受了枪伤,但“一任孩子们挑逗”,“耿介不屈”,引起我们的同情,令我与鹤的“清高”“不屈”等品性相对应。
【点评】考查对文中信息的整合和概括能力。主要在第一二段中找。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6分)
①啊!我的鹤!
②“不要,我要活的。”
【参考答案】
①心理描写。表现了当我还沉溺自己养鹤的高雅想象中时,美好想象破灭时的惊讶、失望和懊恼。我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同时感到自己的附庸风雅的虚荣心受了欺骗,随之由懊丧转为恼怒。
②语言描写。既表现出我对猎人行为的怨恨,联想起白鹭对我的亲近,我对白鹭的喜爱,对自己竟然因为虚荣心而抛弃白鹭使其致死的愧疚和难受。
【点评】考查“我”感情的变化,重点是梳理感情变化的契机。
18.文章为什么不以“白鹭”为标题,而以“鹤”为标题?(6分)
【参考答案】(1)故事的主角是被误当作“鹤”的白鹭,而不是鹤。
(2)我的情感因“鹤”而起,但是由发现真相而产生转折,对“鹤”和对“白鹭”的不同情感形成比照,更加深化了对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和对白鹭的愧疚与伤心,因此,情感的重心放在“白鹭”。
(3)以“白鹭”为题,前半部分却都在写“鹤”,有利于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阅读兴趣;同时引发读者对最终文章主题的思考。
【点评】考查的文章主旨。涉及到的是次要对象对主要对象的作用,要抓住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寻找文章的主旨,由主旨去明确次要对象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是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1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念念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年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地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很难爬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可以引用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的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课时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叫它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2005年,有删改)
19.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4分)
【参考答案】
(1)过程:从书本研究到实地考察、寻访,再纠正错误说法、得出自己的结论。
罗哲文先生看了关于长城的相关书籍记载;穿越尼泊尔实地寻访、考察汉长城;多次到八达岭、山海关等实地考察,通过画图记录、文字介绍、勘察文献等方式不断研究,得出结论。
(2)结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整合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20.在古建筑保护土,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中国的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
(2)年轻人一定要重视并认真学好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如画图功夫、勘察文献等。
(3)要注重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一是培养工匠,二是重视建筑材料工艺。
(4)文物的价值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区域选定“古建筑保护”字眼。
21.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有责任心与有担当,体现在罗哲文先生不忘师嘱。
(2)身体力行,信念坚定,体现在罗先生以80岁高龄穿越了罗布泊。
(3)坚持不懈,体现在罗先生坚持实地考察汉长城近60年。
(4)不畏艰险,为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体现在罗先生攀登长城时遇险,差点丢了性命。
(5)谦虚,体现在罗先生不居功自傲,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成就。
(6)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后辈的教育与爱护,体现在罗先生给从事古建筑保护的年轻一代提出学习要求。
【点评】考察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罗哲文先生所做的事情、做事的态度和观点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大颅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颅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 ③;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参考答案】
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②大颅榄树的种子要靠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
③如果被证实,大颅榄树灭绝的疑团就可以解开。
【点评】考查上下文语意的连贯性。根据上下文可推出答案。难度中等。
23.阅读下面三副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①当你开始上坡时,你以为你可以越走越高。
②当你退回平衡点时,你才发现平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五篇:2014年广东高考英语答案解析
2014年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5 DBCBC6-10 ADAAC11-15 DADBC
本文首先指出父母与十几岁的孩子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及其原因,然后是研究发现的不同父母对此采取的不同方法,有的方法较另一些方法更有效果,最后一段是心理学家对解决冲突的建议。
1.D 由not easy living with them(their parents)(孩子觉得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不易)与
difficult to live with teenagers(父母觉得与十几岁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很难)可知,孩子与父母有“相似的”感受。(逻辑推断)
2.B 由前两句,可知父母之间有“矛盾”,再根据regarding untidiness and daily routine tasks(关于不整洁和日常事情),对照各选项,只有argument(争吵)适合。(逻辑推断)
3.C 由前句的untidiness和后面的clothes thrown on the floor可知,房间是messy(凌乱不堪的)。(逻辑推断;也可将untidiness与messy看作是近义复现)
4.B 由上文提到的收拾房间之类的事,应是housework(家务活)。(上下义复现)
5.C 由后面的not cleaning up their room or refusing to do the shopping可知,这里应是dropping the towel in the bathroom,一起为blame them的原因。(逻辑推断,或词语同现,受责备的应都是负面的意思)
6.A 由下句的However, some approaches提示,可知这里是指“不同的父母对待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原词复现)
7.D 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有的方法比别的方法更能“达到预期的目的(successful)”。下文中的do better也有提示作用。(逻辑推断)
8.A 指yell at their children(对孩子大声叫喊)之后,意为“但是„后来‟又为他们清扫房间”。(逻辑推断)
9.A 改变孩子不爱整洁的“行为(behavior)”。(逻辑推断)
10.C 据下文所举的例子“不帮父母去买东西”“在冰箱里就找不到自己最喜欢的饮料”可知,这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逻辑推断)
11.D 在有了上述经历之后,他们就会“重新考虑”他们的行动。(逻辑推断)
12.A 由下文中的Communication is a two-way process可知,此处填communication。事实上,当完成第13空后,就基本上确定此题选A了。(原词复现)
13.D 由but可知,要选与lend an ear to(=listen to倾听)相对的talk。(词语同现;逻辑推断)
14.B 由but可知,要选与understand(理解)相对的scold(责骂)。(词语同现;逻辑推断)
15.C 此句是强调结构,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一句是说要lend an ear to(=listen to倾听),一句是说要understand(倾听),所以总结为“只有通过倾听和相互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才可得到解决”。(原词复现)
第二节 语法填空(共10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16.it 考代词。17.earlier 考形容词比较级。18.were told 考谓语动词根据时态语态以及主谓一致规则的变化。19.but 并列连词。20.why 宾语从句的连接词。21.for 考介词。22.surprisingly 考词性转换。23.the 考冠词。24.where 考定语从句连接词。25.sunburned/ sunburnt 考动词变为非谓语动词。
Ⅱ阅读(共两节,满分50分)
A篇是记叙文,介绍有音乐天才的Samuel Osmond。
26.D 细节理解题。由第一段中的However, he can play very difficult musical pieces by musicians such as Chopin and Beethoven just a few minutes after he hears them可知选D。顺便提醒,有however或but的地方往往是出题的地方,可以注意哟。
27.B 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最后两句 “Samuel wanted to become a lawyer as it was the wish of his parents,but music teachers told him he should study music instead.Now, he studies law and music”可知选B,Samuel按照父母的意愿是想做律师的,而不是做音乐家。因按父母的意愿是学法律,按老师的建议学音乐,故D错。
28.C 综合细节题。由第三段最一句Samuel can‟t understand why everyone is so surprised和第三四句 “I suddenly decided to start playing the piano, without being able to read music and without having any lessons.It comes easily to me---I hear the notes and can bear them in mind---each and every note”可知,他不用看音符就能演奏钢琴,故选C。
29.B 推断隐含意义。由第四段最后一句Samuel says confidently, “It‟s all about super memory---I guess I have that gift.”可推出。
30.B 选择标题题。也属主旨要义题。每段都有Samuel,全文都是说学法津的Samuel有音乐天才。
31.B 细节推断题。第一段说Natalie Smith 为其后面的六辆车交费,第二段交等了其中的原因,是她看到的 “Practice random kindness and senseless acts of beauty”这句话给了她深刻印象,由此推断,她是受这句话的启发,“想给他人施恩”,故选B。
32.A 细节理解题。由第三段第三句“I thought it was beautiful,” she said, explaining why she‟d taken to writing it at the bottom of all her letters可知,选A。选项B文中无信息支持,无中生有;选项C“决定将其写在仓库墙上”与文中“看到离家很远的一个仓库墙上看到这句话”意义不同,张冠李戴;虽然文中有她老公将其写在教室的墙上,但并不是她要他写的,更不是她抄写这句话的目的,与事实不符。
33.D 细节理解题。本题是问“谁想出这句话来的”,由第四段中的 “It was in a restaurant that Anne wrote the phrase down on a piece of paper”可知,是Anne Herbert想出这句话来的。可用排除法,Natalie Smith是在朋友的冰霜上看到的,Judy Foreman是在仓库的墙上抄下来的,Alice Johnson是从她女儿那得知的,她女儿是因为Judy Foreman的老公将此句写在教室的墙上而得知的,故不是这三个人想出来的。
34.C 推断句子意义。推断词、短语或句子意思,需结合上下文去理解。本段中先是Anne Herbert解释她想出的那句话意为:你认为(生活中或世界上)应该多一些存在的事,那么你就随意去做这样的事。接说着她想象中的这类事包括“给破旧教室粉墙”“在穷人区的厨房里留下热饭”等善举。那么该段结尾的话“善举和暴力一样可以在它们自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其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再看看接下来这一段,特别是第一句“随意的善举是可以传播或蔓延”,可知“善举同暴力一样是可以自我繁衍的”,故选C。
35.B 推理判断题。由最后一段的第一和第二句可以推知:受到恩惠的人很可能会施惠于他人,将恩惠传播下去。
本文作者叙述的是自己申请叫做灯塔计划的志愿者工作的过程和被选作志愿者后去阿布加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工作的经历,这段经历让作者学到了许多,改变了人生。
36.A 细节理解题。由第一段第二句 “My degree, with honors, in English literature had not really prepared me for anything practical”可知,作者的大学教育注重的是理解知识,选A。
37.A 推理判断题。由第二段最后一句In short, I did not take my decision to apply for the Lighthouse Project lightly.Neither did my family(总之,我并不是轻易决定申请灯塔计划的,我的家人也一样不是轻易决定的)和第三段首句Eventually, however, I won the support of my family(然而,最后我赢得了家人的赞同)可以推断出,作者是同家人讨论商量过的。
38.D 推理判断题。由第二段的第二句 “After countless interviews and presentations, I managed to stand out among the candidates and survive the test alone”可推知,作者面临了与其他候选人的激烈竞争。选项A“参加了许多讨论”,文中无信息支持,是无中生有,应排除;选项B“经历了富有挑战性的生存测试”,特别是由survival可知,编题者利用了文中的只言片语(survive, test),编造与文中不符的信息,迷惑考生,应排除;选项C“写了相当多的有关志愿者工作的论文”与文中“sent in all the paperwork needed for the application(呈送申请所需要的文书)”不符,应排除。故选D。
39.C 细节理解题。由第四段Though the local villagers were poor, they offered their homes, hearts, and food as if I were their own family可知,一到达这个村庄时,他受到村民的热情接待,故选C。文中信息具体,正确选项是对其概括。
40.A 推理判断题。由最后一段第一句all those things that had seemed so strange or unusual to me no longer did(他当初觉得奇怪或不寻常的所有事现在都不再觉得奇怪了)可推断,已适应了,但当初不适应时要适应这些,是有困难的,故选A。
本文是说明文,介绍了一种研究洋流的特别方式。
41.B 词义猜测题。由前面的so many shoes和后面的to try and match left and right shoes to sell or wear,特别是sell,可知是建立交易市场,故选B。
42.C 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二、三、四句 “He phoned the shoe company and asked if they wanted the shoes back.As expected, the company told him that they didn't.Ebbesmeyer realized this could be a great experiment”可知,选C。
43.A 细节理解题。由第三段第二句Ebbesmeyer got to know a lot of them(serious
beachcombers)and asked for their help i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where the shoes landed及其后几句可知,选A,“通过海滩清理者收集信息”。
44.D 细节理解题。由第四段第一句Ebbesmeyer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scientist to call with questions about any unusual objects found floating in the ocean可知,选D。
45.C 写作目的题,也属主旨大意题。文章主题句在第一段,即However, ocean expert Curtis Ebbesmeyer does it in a special way---by studying movements of random floating garbage,由此可知选C。
第二节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46-50:BCDFE
Ⅲ 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2014年基础写作题材仍是报道性的应用文,主题选自国外新闻,和2013年火志愿者,2012年澳大利亚老年学位狂人,2011年虎妈战歌等相似,贴近现实生活。今年题目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对考生信息组织能力要求很高(信息组织能力包括信息归类、信息排列和信息表达),要求考生能够娴熟运用各类从句和非谓语等.想要文章出彩还得考高级词汇和从句非谓语等复杂结构两大法宝。
参考范文:
Version 1:
Richard Avis, a British who was born on December 1st, 1974, has started to look for time twins in the world since 2011 in order to know about different meanings of successful life in different culture.He uses the local media to help himself.So far, he has found 32 people, including 17 men and 15 women from 13 countries.They are government officials, athletes, drivers, teachers and artists.He plans to find 40 time twins before his fortieth birthday and then he intends to write a book according to this experience.第二节
参考范文:
Version 1:
Oseola McCarty was a laundrywoman for more than 75 years.Sheearned a few dollars each time.But she donated $150,000 which was her life savings to help the students who needed financial help.I think her behavior is worth praising and very unselfish.Everyone should help others in need.But how much to donate should be based on our actual situation.The $150,000 is very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who have financial problems.They can buy many things they need as other students.And they may be more grateful and kinder.Therefore, it‟s more likely for them to help others in the future.If I am going to give donations, I will choose students too.They are in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 in their life.They need to get a long education.They have to buy a lot of books,pencil-cases, pens, erasers and so on, which will certainly cost a lot.They are growing up rapidly, which needs a lot of nutrition.If they don‟t have enough money, they can‟t eat enough food and take in enough energy.In a word, money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ents.(189 words)
读写任务(共1小题;满分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