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党的最高理想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时间:2019-05-15 09:3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九课 党的最高理想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九课 党的最高理想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第一篇:第九课 党的最高理想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第九课

党的最高理想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课程简介:本节课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认识到在初级阶段的党的奋斗目标。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党章中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也是党的最高纲领。党的纲领,指的是党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略。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主张的集中反映,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标志,规定着党的奋斗目标,指明党的前进方向。因此,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纲领,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领导的事业至关重要。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新的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这个纲领在细节上可以因环境的改变和党本身的发展而改动,但是在每一个时期都必须为全党所赞同。只要这种纲领还没有制定出来或者还处于萌芽状态,新的党也将处于萌芽状态;它可以作为地方性的党存在,但还不能作为全国性的党存在;它将是一个潜在的党,而不是一个实在的党。”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就很难成其为一个党,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

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和斗争任务,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能否制定和实行正确的纲领,是判断这个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为制定和实行正确的纲领,为捍卫党的纲领的原则性而奋斗了一生。他们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制定了第一个纲领——《共产党宣言》。宣言指出:共产党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章——《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对革命要达到的目标,规定得更为明确。它指出:“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个新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必须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他们坚定地认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这个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纲领的思想。列宁把纲领看作全党团结统一的政治基础。指出:“纲领对于政党的团结一致、始终一贯的活动有重大的意义。”在党的纲领问题上,列宁特别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他指出:“向前发展,即向共产主义发展,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走别的道路,因为再没有其他人也没有其他道路能够粉碎剥削者资本家的反抗。”针对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机会主义思潮,列宁把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衡量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准绳。在1903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同普列汉诺夫等人在党纲问题上的一个斗争焦点,就是要不要承认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经过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的坚决斗争,这次大会通过的党纲,明确地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上述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纲领的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纲领的理论依据。

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始终不变的。最低纲领则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不同而有所不同。

关于党的纲领的最早探索,见诸于1923年7月16-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革命任务,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尽管会议对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武装斗争、农民土地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楚,但是它第一次在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指明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为日后的革命斗争指明了基本方向。

二、我国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一)我国国情

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涵盖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所面临的一些有利和不利因素。党章中对于我国国情的描述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指出: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入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首要的是要搞清楚中国的基本国情,也就是明确中国社会主义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建国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基本国情作了错误的判断,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比如,中国曾一度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还发生了像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

回顾新时期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中国共产党是重新认识中国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二个十年是从十三大到十五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强调中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了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第三个十年是从十五大到十七大,在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紧密依据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强调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自新中国成立,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懈努力,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最初是江泽民总书记于1997年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十五大在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之后,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

党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如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

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也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概括起来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该目标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提出来的。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确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三大继承了这个思想,并把它规定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后,实际上已经用基本路线的提法取代了总任务即政治路线的提法。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由“富强民主文明”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实际是近20年来对党在现阶段基本路线所表述的理想目标的第一次改动,政治上非同小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如果把广义的文明理解为人类文化的进步,理解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状况的标志,那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就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统一。

此外,党章中还明确指出了在新世纪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党章总纲指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先进性,是指党是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不断增强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坚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 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

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第二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主要内容包括: 内容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内容2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内容3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本纲领初级阶段 基本纲领

内容4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讲稿

一、基本纲领的制定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1.经济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1)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2.政治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1)基本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2)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3.文化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基本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坚持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的方针政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基本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三、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部分。最高纲领就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也就是最高理想。最低纲领是党的最低目标或阶段性目标,又称基本纲领。

2.两者之间的关系: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中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四、基本纲领的重要意义:

(1)正确基本纲领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

(2)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是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具体化。

(3)这个纲领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五.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毫不动摇的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致力于实现挡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四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意义: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将这一准则的精神应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的一种创造性运用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坚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开创了光明的前景,而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1、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的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二,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第三,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含义: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对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2、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认识。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搞、经济效益好、环境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有效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制建设有关政策措施,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发合作。

5、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5、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6、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7、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8、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

9、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物理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10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

1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改革。

1、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1987年4月,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指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发展了美好的前景,同意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了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单项数列是总体按单项式分组而形成的变量数列,每个变量值是一个组,顺序排列,在组数不多和组值变动幅度不大时采用

组距数列是总体按组距式分组而形成的变量数列,每个组由若干个变量值形成的区间表示,在变量个数较多、变动幅度较大时采用

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如果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这种绝对数动态数列就称为时期数列(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是可以相加的,即相加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联系;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如果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瞬间)所处的数量水平,这种绝对动态数列就称为时点数列(不能相加,不具有意义;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通过一定时期登记一次取得)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要完成这一革命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2)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他们既是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也是地主阶级压榨的对象。

(3)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实现对农民的领导。☆(1)改革开放 邓小平(2)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3)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4)①“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老人”指的是邓小平。②“圈”指建立经济特区,广东最早的经济特区有3个:深圳、珠海.汕头③对外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不同意。今天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充分享有主权的前提下,在 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与旧中国落后挨打的无尽屈辱有根本区别。

☆1.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气候变化等国际化问题上,我国本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自主地决定我国的态度和对策,积极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②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平等的成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都应尽自己的职责。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主动减排③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全球问题,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出分歧的根源。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有共同的利益,所以共同应对;同时在减排问题上发展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存在利益冲突而分歧很大。

2.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生产“能耗低、污染 少、科技含量高”产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战略,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契机,循环利用资源,创立企业的自主 品牌,利用产业培育机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环保产品,生产环境友 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能减 排,保护环境。

3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低碳经济”理念有利于引导负责的企业开展节 能减排活动,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理念有利于引导人们绿色消费。③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1)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2)国家实力弱小,在外交上没有地位,受欺负。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赢得了大多数国家的尊重。

(3)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第五篇: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中国的最大实际: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实践经验,正确分析国情所作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1981年6月,邓小平同志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 初级阶段 这个用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物质文明不发达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只能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重申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

这两层含义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经济方面(由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SO必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政治方面(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两项根本政治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思想文化方面(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不断加强)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处理现阶段一切矛盾的关键

1986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95年9月,江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发表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提出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十二个关系,也称十二大矛盾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实际存在的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防止左、右错误倾向的思想武器

邓小平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化、系统化和实践化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1979年3月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并第一次概括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科学命题,这就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以党的正式文件的形式,确认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并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并规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和框架描绘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了完整的科学的概括: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100年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将基本路线载入党章的总纲中,成为全党统一的行动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就是党在这个历史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邓小平也称直为中国的发展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坚持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基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

斗目标的基本方针

坚持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

四项基本原则是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邓小平指出: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整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个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正确的基本纲领的制定是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意义:

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而基本纲领则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展开,体现了基本路线的总目标,为基本路线服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意义:

这个基本纲领是我们建设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这个纲领的制定,有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基本经验做了总结

党的十六大总结十三年基本经验,突出了三条新思路: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

下载第九课 党的最高理想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九课 党的最高理想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广东省专插本考试论坛http://go.c-online.cn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在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精选五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讲稿 一、基本纲领的制定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

    依法治国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国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发布时间:2003-4-5作者:林尚立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党的十五大报告......

    党的最高理想心得

    学习党的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的心得体会 在学院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理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理想。 党的最高理......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自考邓小平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模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