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期
巧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甘肃省陇西县城关第二小学
杨 敏
关键词:情境
情感
审美意识
审美品格
内容摘要:小学生如果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对中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期,小学品德课堂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小学生抽象感弱、逻辑分析能力差,运用说理式的教学策略效果比较差,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他们好奇心强、好动以及对色彩敏感的特点进行情境教学,则可以较容易地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巧设情境,唤醒审美意识
在品德课堂中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必须唤醒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小学生还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其审美的意识较弱,必须得到教师的引导才能意识到生活的美。在情境教学中唤醒小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要设置好情境,鲁迅曾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也就是说要通过声音和视觉来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并将思想内禽浸润其中。具体来说,音乐悦耳,可以渲染情境;图画悦目,可以再现情境;故事扣动心弦,都是创设情境的好材料。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优秀情景材料的良好运用,对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等有着很明显的效果。情境的设置,要尽量让学生能够多参与。这样才会有切身之感。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来得真不容易”时,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了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了种植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后,可以立刻发动小学生们到校园的种植园里进行十分钟的劳动,小学生们可以分工进行浇水、拔草、松土、人人参与劳动,人人体悟劳动的艰辛。
二、悬染情感,增强领悟能力
在唤醒了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前提下,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定深度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小学生对审美的领悟能力。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小学品德课的重点是让小学生学会自己去领悟,在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中,自己去领悟去判断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教师要努力尝试有感染力、有说服力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领悟力。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几个。场景一:山间绿树葱茏,明净的小溪缓缓流淌,不时有飞鸟从树荫下掠过。场景二:宁静的小村前,清澈的河水在奔流,牛羊在河边悠闲地吃草,突然出现一个人向河里倒了一桶黑糊糊的东西,黑色在河流中不断弥漫,面积越来越大,清澈的河水变得越来越浑浊。场景三:车间里,工人穿着白色的整洁制服在忙碌,一瓶瓶透明、纯净的矿泉水从流水线上奔涌而来。看完了这些以后,老师再让小学生们品尝各种各样的水,有苦涩的水(加入苏打)、咸水(加入食盐)、甘甜的水(矿泉水)、果汁等。然后,老师问学生喝这些水的感受。最后,老师再问那几个场景,哪一个是丑的,哪一个是美的。由于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水有了切身的感受,所以很容易就判断出有关水的美与丑:创造甘甜、清澈的水的人和行为就是美的,把水弄得苦涩、浑浊的行为就是丑的。
三、落实行动,塑造审美品格
审美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审美行动上。在课堂上大声地朗读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下课以后就糟蹋浪费课间餐,这样的审美能力是没有意义的。“粮食来得真不容易”这个课堂追求的是小学生真真切切的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的行为的落实。由审美判断到审美行动,需要多个环节的密切衔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导只是一个环节,教学本身需要做到审美化。一个没有美感的课堂,很难培养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教师要以美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其次,教学内容的审美化。追求自由、富于创造、充盈情感等特征都是教学的审美品格。在一般的审美形态上,教师要通过音乐、图画等,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在高级的审美形态上,教师要表现出包容、宽容,给小学生以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内的审美教育再完美,也会有缺陷。老师要在学校的支持下,拿出一定的时间带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小学生对“美”,有更真切的感悟。
四、抓好细节,提升审美素养
1、挖掘课本美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我们的品德课本中,选材都是些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思想、丰富的爱憎分明的案例。教师在讲析这些案例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抓住关键点,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引导他们从中探寻美与欣赏美,开启学生美的心灵之窗。通过对教材中所含的美的因素的挖掘,使学生伴着美的鉴赏,从感知到领悟,再到运用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巧设美的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品德课堂教学的结构艺术,是指将教材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合起来的艺术,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过程的需要来安排课堂的教学进程,突破那种千篇一律的机械呆板的程式化的教学框子,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当然,在我们考虑课堂教学结构时,要从课文的整体出发,注意各部分的内在关系,如果脱离一堂课的完整的意境,也就体味不到它的内在美。如在教“身边的美与丑”一课时,让学生在理解好人的善举的同时,又要教育学生去做无私奉献的人,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应用美的能力。
3、创设美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品德课中创造美的情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提高学生情绪,活跃思维,展开想象,强化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
创设情境有多种方法:A、巧设导读。教师导入新课,可以由激发情感导入,由渲染气氛导入,运用名诗名句导入,展开作品优美意境导入等等。B、营造美的氛围。如讲课时,先播放相关内容的视频,欣赏雄壮的旋律,再播放音乐伴奏,引领学生进入一个优美的意境。C、设计美观的板书。好的板书设计,不但要求外观相对完整,更要求能体现作品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一节课的重难点,更深刻地体会所学内容,从而提高认识,培养情操,增强审美能力。
通过在小学品德课中设置好情境,可以让小学生在别开生面的课堂中愉快地领悟什么是美和丑,潜移默化地接受老师的教导。但是课堂教导只是一个方面,要让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转化为审美行动,需要全方位熏陶,包括教学本身也要做到审美化,让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美”,进而让小学生在正确选择的基础上落实到行动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如果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摘 要】小学的美术教学中,除了需要注重对学生绘画技术进行教学以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观形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审美观的形成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对美的认知提高可以使其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而创造性的思维则能够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产生促进的效果,使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绘画创作更是如鱼得水。那么通过在小学美术教学当前的现状基础上,去探索培养小学生审美观和创造力的方法,对小学生的美术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观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都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小学教育的新课改中对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对学生基础绘画能力进行教学的同时,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以及创造力,为了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以及形式中进行摸索,使当前的美术教学效果能够达到要求。本文将从当前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培养现状入手,为教师提供一些审美素养提升进而创造力培养的针对性策略,希望可以使小学的美术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
一、小?W美术教学中的培养现状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所影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将教学大纲的内容传授完成,并且在对学生的绘画能力的教学中,只是让其照瓢画葫,并不注重学生的观察过程。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色彩以及形状的辨识教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思考,使学生在绘画中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一切事物的分析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向学生进行美丑的分析,使学生的审美素养也不能过得到培养。这些都是在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现状,对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1]。
二、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审美观的培养
(一)什么是美
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且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并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著作让学生进行诵读,使学生可以在每天对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中,不知不觉的受到“仁义礼智信忠孝”传统美德的教育。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能够使学生从内心中培养美的观念,在小学生心灵纯净的基础上,让他们去阅读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有名的艺术家所创作的著作,可以使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充,增进他们的智慧,也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学生只有认识到什么是美,才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才能发现美、表现美。
(二)名画鉴赏
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观,教师首先需要注重学生的观察过程,观察是形成审美意识的重要前提。对于观察的对象,可以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名画作品,让学生对名画中的绘画内容和技术进行观察,并且在鉴赏名画的过程中会对小学生的审美观形成产生促进效果。并且,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名画具体的鉴赏,通过对名画的意境进行分析,使学生去感知和理解,并且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其审美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亲近自然
并且,对小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培养也不要只局限于课堂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室外写生的活动来进行美术教学。而为了促进审美观形成的目的,教师可以将室外写生的地点设置在传统文化气氛较为浓郁的各个风景区,使学生能够去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以及自然的大美风景。并且,各风景区都存在着许多类似“石雕狮子”等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文物,这些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使小学生对其进行绘画和勾勒。通过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景观,对小学生的审美观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2]。
三、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
在绘画创作中是体现小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如果小学生处在安定和谐的环境当中,可以使其更好的去进行绘画创作。而良好的环境不仅仅是指干净整洁以及安静等方面,还需要为小学生营造一种创作的氛围。所以教师可以向学校提出建议,为美术教学设立专门的教室,并且教室的内部设计要与美术相关,使小学生进入到教室以后就能够感受到美术的氛围。并且,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选择位置来进行绘画创作,不用传统的固定座位来对学生进行束缚,使学生能够放松的投入到绘画当中,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有着促进的效果。
(二)增进小学生参与意识
小学生由于年纪偏小,还存在着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特性,不能够对一件事产生长时间的专注效果。教师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对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培养,这样才可以使小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绘画创作当中。想要使小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教师可以从名画的鉴赏中来达到这一效果。在将名画进行展示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名画的创作背景以及其蕴含的文化内容,通过将作者创作名画时的背景故事对学生介绍,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创作中的情感,使学生也能够在以后的绘画中进行自己的创作。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参与进教学当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三)培养想象力思维
小学生其实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所有的事物都很容易使小学生产生联想。教师正是要在小学生想象力充沛的阶段,来引导学生形成想象力的思维。创作离不开想象,且在生活中碰见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延伸无限的想象,美术教学中想象力是作画创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3]。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不容易和想象力进行结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加以引导,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新想法都要加以鼓励,给予他们自信心,将学生的想象力融进绘画创作,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为了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对学生基础绘画能力进行教学,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以及创造力,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也会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力.再探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策略与方法[J].小学生(中旬刊),2017(05):79.[2]尤少锦.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乌髻岩风景区为例[J].新课程(上),2017(01):231.[3]崔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途径分析[J].新课程(上),2016(07):157.
第三篇: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大学时代是青年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进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当代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更显得尤为重要!
1.要有高尚的爱国情操。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在当代中国,爱国不仅是一名普通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更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情操,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它的最高境界应体现为知行统一,把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大学生不仅要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同时还要克服狂热狭隘的爱国主义倾向。只有这样朴素的爱国情感才能上升到深刻的理性的爱国情操,成为人生恒久的动力。大学生要树远大理想,立报国之志,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要有强烈的集体观念。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真正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到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3.要有崇高的思想品格。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多、思想观念新、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理应用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要自觉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要锻炼品格,磨砺意志,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努力做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者,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做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行动,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4.要有不懈的进取精神。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和重要转折点。要十分珍惜难得的在校时光,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牢牢记住的主要任务。学习是一件既非常艰苦、又充满快乐的事,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气,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敢于突破传统,敢于打破常规,努力开拓新领域,创造出无愧于前人的辉煌业绩。
5.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往往不从自身的人生态度去寻找失败的原因,总以为他们的境遇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要经历许多曲折;平时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人际交往中有时会受到误解和抱怨。这时尤其要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种淡泊明志的超然心态、一种坐看风云起的大将风度。面对困难与挫折,要善于看到光明,把不利因素看作是对自己人生的考验,迎难而上,知难而进,通过奋斗,化解风险,破解难题。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拥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第一、热爱祖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以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和保卫中华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传统。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说;“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崇高的感情使人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终生,为了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奉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历史上这样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
古时有晏子“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大声疾呼,有屈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悲壮高歌,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实践,有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千古佳句,有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受尽折磨志不移的典范。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你们要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
第二、努力学习
作为学生,第一要义是学习,要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以实践应用为重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要注重品德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第一学年还时不时听到一些唠叨,“老师,我们感到太无聊了,好像没学到什么东西。”到了第二学年,开设的大多是专业课,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了,每天上课的到位率很高,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很少出现了,这一点文秘大一班做得特别好。但是,前一向在学习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迟到溜课的现象;不太会合理的利用和安排时间;电脑用于学习和消遣的时间比失当。你们现在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处于最佳的学习时段,所以除了学好书本知识以外,还可以广泛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多参加社团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所以大家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
第三、诚信待人
“诚”指真实无欺,“信”指信守诺言。诚信是社会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是人类共同崇尚的优秀品德,是公民的基本规范。比如生活中,有答应人家的事,一定要办到,至少要有个交代。可是现实生活中与诚信背道而驰的人和事数不胜数:买卖时短斤少两、以假充真;矿泉水就是灌装的自来水;拿酒精勾兑一下,各种品牌的名酒应有尽有;一盆火锅料可以一煮再煮,也许它的味道更浓;现在政府有贷款交学费一事,个别学生毕业后赖账不还;更有甚者,郴州某儿童医院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救治病儿的氧气居然换成了廉价的工业氧„„在有些人眼里,诚信值几个钱,只要谋得了一己之利,可以不择手段,哪怕是拿别人的生命做代价也面不改色心不跳。面对言行一致的曾子,面对重情守信的朱晖(在前面也谈诚信一文中,我跟大家讲过“曾子杀猪”和“情同朱张”的故事)上述所思所为者不觉得无地自容吗?摸摸胸口,良心还在吗?
诚信待人,也包括要不计对方的地位、身份、年龄,充分的尊重他人。开周班会时,我听新闻大一班黄月红同学在“怎样与同学相处”的诸多要点中选择了“尊重”作为第一要点,是呀,人与人之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最起码的应有的尊重。同时要学会自尊自重,不做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小人。我非常崇尚陶渊明“不事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宁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人活着就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在3月23早晨7:25时发生特大惨案,一歹徒在55秒钟内刺杀13个小学生,造成8死5伤。现场血迹斑斑,惨不忍睹,目睹者对瞬间之事吓得目瞪口呆,脸色苍白。据报道,凶手是一个42岁的郑姓男子,医士班毕业,在社区当过外科医生,事业不顺;尚未成家,爱情不顺;与老母和哥嫂一家5口挤在60平米的一套房子里,生活不顺;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孤僻、处处不顺、已经被社会边缘化了的人物、长期得不到关心重视,心灵严重扭曲,产生报复心理,编导了今天这一幕人间惨剧。那些被害孩子的亲属,尤其是刚刚还和孩子手拉着手的母亲,怎么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姑且不去考虑这件事的善后处理,我们该想想社会应该如何健全机制,让每一个人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让社会真正的充满和谐,使不可预想的惨案不再发生。
第四、珍惜生命
儒家认为,人是生物,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有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一般儒家都主张“保生命”,同时又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尤为重要。孔子的“杀身成仁”之说和孟子的“舍生取义”之语,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典型表述。
5.12大地震后,四川中学教师范美忠一夜之间被千夫所指,原因出在他的一篇网文上。网文披露,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自己率先跑出教室,不顾学生安危逃生。他在文中这样解释自己的思想:“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灾难来时拔脚就跑的本能是否能被原谅?人是否应该拥有不高尚不勇敢的保命权利?还是教师必须要将保护学生视作天职?种种激辩仍然未休,但是,作为追求自由的个人,和站立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范美忠和范老师显然面对着不一样的道德评判。(红岩)中江姐、许云峰的生命消失了,可精神永恒。纯粹为了保全性命而丧失尊严和气节的甫志高之流却永远活在耻辱里。请大家思考央视记者刘薇的救人之举,为了救一落水儿童,连失俩个成年大学生的生命,大型企业富士康员工的相继跳楼事件,这里面道义与实际价值的矛盾冲突。
泰戈尔有言:“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经飞过。”当岁月的熏风拂过灵魂的秋水,不必叮咛,生命中已然有了心的感知和交流。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生命短暂,绵延千里,却是永恒。生命是宝贵的,而且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善待她,珍惜她。
第四篇: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必须教会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与他人合作。其中,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是一位教师的第一要务,也是一位教育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
价值观教育,不像一般的语文、数学、科学等知识教育,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具有鲜明的学科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更侧重于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改造、培养,人格的塑造、观念产生等,在学习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目标性、指向性、形象性和活动性。
从目前我国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教育的现状分析,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活动,还没有避开理论学习的传统教育模式和习惯,尤其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习教育,表现尤为突出,既违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忽视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也不符合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规律。因此,如何探索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方式与方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几十年,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的教育教学经验。
首先,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能采取理论学习的传统教育模式和习惯,只能将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在一些学习过程中、游戏中,只能渗透价值观问题直接进入人的灵魂洗涤过程,以说教的方式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但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我的做法是:将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比如,在讲课文的内容时,把相关的价值观理念渗透进去到文中的人物活动中或事物的理念之中,强调生活的美好、生活中的丑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爱护环境观念和激情,这样,把价值理念贯穿于课文的讲授过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在社会活动中培养。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具有有明显的思想性、可塑性,通过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学习活动,以达到震撼小学生灵魂的效果和目的,比如,讲交通安全保护、防震演练、商品安全知识讲座等方面,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在课堂上,讲如何安全保护的技巧,把学生公路上,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亲自找出危险产生的原因、所在何处,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走到小山下、公园里,让他们看到这里的环境情况,要让学生爱惜周边环境,做环境的守护者。我们便可以把学生带到草场、河边,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同学们亲自感受恶劣的生活环境对我们每个人乃至人类的危害。让生动的现实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从而,获得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学效果。
四、价值观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可以一蹴而就,有时我们开展一项很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学习活动结束,如果没有后续措施加以巩固,很可能成为一时的教育效果。如果经常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会形成一个习惯,把自然行为习惯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意识,我们还记得汶川地震中那个敬礼的小男孩吗?当武警叔叔把他从废墟中抱出来,小男孩行了一个不标准的军礼,我想,如果不是父母、老师平时教育方式、方法得当,小男孩无论如何是不会有此举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犹如将一颗成熟的种子种入学生幼小的心灵中,让它一遇到合适的土壤、有空气、有水分、有恰当的温度就能发芽开花,这才是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步骤和目标。
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银 川 小 学 教 师
段 成 军 2016年 9 月
第五篇:浅谈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谈人生观和价值观
观看了2010年中国十大感动人物视频后,我感触颇深.其中,很多人的事情都很令我感动,尤其是那个“雷锋传人”—郭明义.他是个普通又非凡的人.普通在于,他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是个普通的工人,他没有干过所谓的大事.但是他又很非凡, 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而且他还很热衷于公益事业.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1994年以来,郭明义先后资助了180多名像杨思雯这样的特困学生。16年时间里,他捐给特困学生和贫困家庭的钱数超过了12万元。这笔钱,比他参加工作以来所有工资的一半还要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反观他的家庭,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如果他没有捐款,没有做这么多好事,那么,也许,他会在物质上生活的更好.但是,他这么做了,而且觉得很幸福,这中间有多少艰难,有多少辛酸,不是常人能体会的.他从社会得到了财富,从不乱花,而是攒起来,去帮助其他更贫困的人们.他乐在其中,觉得自己很富裕—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人生没有彩排,所进行的都是现场直播。怎么过好现在的生活,怎样在每一天都有所收获,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想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性格,不是成功而是价值,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离开人世之时,有多少人认识了你!其实这就涉及到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首先,我们要有理想.诚然,像我这样一介凡夫俗子没有保尔柯察金那样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抱负。但人活一世不能没有理想.我们不能仅满足于现在,今天不是我们的终点,只是人生漫漫中的一站,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不要怕理想大,怕实现不了,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轰动世界的伟事,这是需要社会的条件和自身的努力的,但是,如果连远大的理想都没有,那又何谈实现呢?要有远大抱负,能够让自己有动力去实现它,没有人能预知未来,因为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也许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实现不了的理想成就又一个伟人.即使没有成功,我们也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和幸福,也能不带一点遗憾的离开这个人世.其次,是要能坚持,有毅力和能力.实现人生价值不是口头说说,随便做做就能成的.在这过程中,要有过硬的能力,这是实现的重要条件.而不断学习就是得到这种能力的途径.在这过程中必定会有很多磨难,很多挫折,而面对这些,我们要坚持,如郭明义,他每次奉献的不多,可他20年坚持下来了,所作的善行令人震惊,而其中的辛酸也可想而知,就是他的毅力,他的坚持成就了他.最后,就是要有爱心,有责任感.我们一直在向社会索取,我们也要向社会做出贡献,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社会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责任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而承担责任有很多方式,可以做慈善,可以当义工,遵守秩序,尊老爱幼,扶贫助残等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是有益的都可以.也没有量的规定,根据自己的实力,献出自己的爱心,承担自己的责任.人生的价值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今天所扮演的角色中,过去的经历再光彩,也是一束凋谢的花朵,今天的生活虽平凡,却是一把充满生命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