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记叙文
本文2500字。作者胡家曙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长于考场作文研究,发表有关文章600多篇,专著、合作20多本。
依据本文大致体例,可撰写考场作文高分秘籍系列稿,如需要,欢迎联系。
记叙文:情节寓旨,环节出彩
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
胡家曙
高考作文写记叙文的并不少,但大多数得分平平。为什么这样一种大家最熟悉的文体却不容易驾驭?对比那些高分记叙文,我们发现:得分不高的记叙文,很多都是情节设置目的不明,或不能严格对应题目意图;更多的情况是,行文满足于把事情讲出来,环节中缺少打动人的亮点。可见,考场记叙文写作,关键要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情节要彰显意图。
考场作文与自由创作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考场作文必须紧扣题目写作,作文题目要么限制写作内容,要么限制文章主题。不管什么情况,作文肯定都要通过一定的内容反映一定的主题。对于记叙文而言,考场写作的思维顺序有两种。一是从内容出发,主要分三步:内容——主题——情节。二是从主题出发,也分三步:主题——内容——情节。可见,情节是记叙文写作的落脚点。
许多同学在记叙文写作上的宏观问题就是缺少情节设计意识,他们有时候被某种生活经历或阅读印象所束缚,作文情节机械复述记忆中的过程;有时候陷入胡思乱想之中,被某个词语或某种现象触发,忘记了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忘记了题目的限制。出现这两种情况,作文得分肯定不高。
高分作文是怎样设计情节的呢?我们看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1.情节对应命题意图。当作文题目的限制性体现在主题上,如果写记叙文,情节设计必须符合题目的主题暗示。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是兔子学游泳的材料,这个题目意在引导思考全面发展和重视特长的问题。一名陕西考生写的记叙文为《弦音漾处羽扇摇》,情节为: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弹琴,三人倾听。(开端,设置情境,引出故事)
关羽、张飞问刘备弹琴者武功如何,刘备摇头,关、张不满。(发展,暗入命题意图。武功即某种特长)
刘备解释文士和武师的各自作用。诸葛亮表明态度,文、武应各用所长。(高潮,表明主题)
众皆欣然。(结局)
这篇记叙文的情节是针对题目中的“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而设计,目的是反映人人各有所长,不需要限于某一个方面,只要恰当发挥,每一种特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情节反映作者目的。如果作文题目的限制只体现在内容上,主题方面较为宽松,写作时要先围绕内容确定主题,在主题的牵引下设置记叙文的情节。如2009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要求“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如果写记叙文,当然是写经历,但具体表达什么主题,则可以由作者自己确定。一篇满分记叙文《如此常识》的情节为:
小李谄媚厂长,请求把自己的师傅换成徐科长,把原来的张师傅留给小王。(开端,为“常识”张本)
张师傅要求严格,小王很辛苦;小李跟随徐科长每天应酬,捞到不少油水。小李向小王
传授常识:“当今社会,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发展,体现出“如此常识”)
张师傅教导“由过硬的技术才由前途,这才是常识”;一年后张师傅凭过硬的技术当上厂长,小王凭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而徐科长由于受贿被捕,小李因没有才干而险些下岗。(高潮,证明另一种常识)
厂里又分配给小李一个师傅,是小王。(结局,出人意料,强化主题)
这篇记叙文的情节编制十分巧妙,既批判了错误的常识,又张扬了正确的常识,这两种常识都经过了情节的验证,给人很深的启迪。
二、环节要打造亮点。
记叙文要出众,情节符合主题是基础,关键还是要打造亮丽的环节。一篇作文如果有一些精彩的环节,就会使全文熠熠生辉,自然博得加分因素。怎样打造精彩的环节呢?
首先要有意分割环节,不要把长长的故事连在一起,让人一眼看去不得要领。让人青睐的考场记叙文,环节大多十分清晰。不少聪明的考生,要有意标志出环节的转换,让阅卷者明了自己的写作脉络。如如2009年高考湖南省作文题是“踮起脚尖”,一篇满分作文写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文章用“一”、“二”、“三”、“四”标注结构,每一个环节的第一句分别是:
五岁那年秋天。(母亲把我架在脖子上,在人群的后面踮起脚尖让我看电影)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母亲在考场外踮起脚尖张望着我)二十五岁那年冬天,我失恋了。(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我从外面回家)这一年,我三十四岁,母亲五十七岁。(母亲在我午睡时踮起脚尖进门寻找我换洗的衣服)
这样清晰的环节,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思路,也表达了鲜明的主题。读这样的作文,阅卷老师会快速领会故事的梗概和作者的意图,所给的分数肯定不会少。
在环节清晰的条件下,打造亮点是一个难点。基本的策略就是少叙述,多描写。这里介绍两种有效的描写方法。
1.用细节描写突出主题。记叙文的情节可以说明主题,而细节则可以突出主题。如2009年高考湖南省作文题是“踮起脚尖”,一篇满分作文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文章写的是母亲的“踮起脚尖”,表达的是母爱,而这里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如临其境。由于这样的细节,全文就饱满起来,丰润起来,也增强了打动人的力量。
2.用夸张描写强化风格。作文是反映生活的,但具体写什么,怎样写,必须有想像的成分,如果再加上合理的夸张,就会呈现精彩的个性。如2009年高考江苏省作文题是“品味时尚”,一考生写了这样一个环节: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愤愤地小声嘀咕着,一边不自觉地又朝右边小木椅上忘我拥吻的情侣瞥了一眼,便像犯了罪似地收回了目光。
伊眼见着街头闪烁的标语——“情侣街,品味衣,品味时尚,有爱大声喊出来!”伊吓了一大跳,慌忙朝出口走去,喃喃道:“品味啥时尚?我们那时啊,挑开头盖才知道新娘啥模样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个环节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有精彩的夸张成分,人物的名字、文章的用语都十分讲究,体现了时尚和古旧两种派别的强烈冲突。由于风格突出,作文从基础等级一下子就跃居发展等级的高处。
《中学生优秀作品专刊》“佳文擂台”栏目稿,正文4300字。
供稿人胡家曙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长于高考研究和作文教学研究,多家报刊特约编辑。出版专著、合著30多本,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等报刊发表教研文章600多篇,多次获奖。
怎样才能得到快乐
安徽 胡家曙(特级教师)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苦苦寻觅快乐,快乐似乎老躲着他。他去求教智者,历数了他种种学问、成功和财富。智者问:“你愿花多大代价换来快乐呢?”他表示倾其所有。智者笑了,告诉他:“你找到答案了,把你的荣誉和财产都给我,做一个平庸的人。”
上述材料,给你带来什么联想或思考呢?请据此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题目中最重要的关键词要两个“快乐”、“平庸”,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最好就这两者之间做综合思考。
“平庸”,意思是寻常、平凡而不突出。平庸,可以是一种结果,也可以是一种状态,甚至也可以是一种心态。就“快乐”和“平庸”的关系而言,立意思路可以有正面、反面和辨证三种。
正面立意,即按题目材料的相同意向确定主题,表达“平庸就会快乐”;反面立意,即按题目材料的相反意向确定主题,如“平庸才是痛苦”、“追求着,幸福着”、“精英生活才是幸福生活”等;辨证立意,可以兼顾上述两种倾向,不过,辨证立意最好紧紧抓住“平庸”和“快乐”的关系来讲问题,如“生活不妨平庸,事业上应追求发达,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学生例文一
快乐乐章 梁欣琢
深秋了。
寒风瑟瑟,天空是一片阴晦的青色,像亡灵一样的云彩目无目标得河运着。被风起的植叶到处都是,有些让人心烦。在匆匆走过的一刹那我听见身后的环卫员又在抱怨着什么,这是个让人心烦的日子,我记得小时候,天空总是一望无际的蓝色,秋天落下的叶子也总是金黄金黄的,我们总喜欢把它们比喻成什么来着对!蝴蝶,瞧瞧,多美好啊。而现在┈┈我抬头看了看,窠紧衣服又埋头向前走。
我很忙,没时间为这些东西七想八想的,我要准备学生会产席的竞选,省物理竞赛,英语六级的考试和前往英国的护照的办理等等,我忙死了,哪有时间去想这样的破事!
没错,我的确是个很能干的学生,我可以不折不扣的完成所有的任务,因此在众人面前我总是骄傲的像只孔雀,天知道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我要为我的骄傲付出多大的代价。我是很多学生羡慕的对象,是老师家长口中的典范,但我并不是真的很快乐,我没有朋友,没有空余时间,没有兴趣爱好。想到这些,我都有些难过了,可我并有能难过很久,困为我那伟大的爸爸他会不高兴的。他是个副厅长,立刻就把我送到英国去。要知道,到英国留学的名额一个省才几个呀,十个手指头都用不上。
于是,我每天都行色匆忙的穿过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过人声鼎沸的汽车站,穿过深夜安静的停车场,也穿过了我的青青岁月。时光悄无声息的从指尖滑过,掩埋了我亿有的喜怒哀乐,我像幽灵一样在天地之间不知疲倦的穿梭着,寻找着我无法控制的生活。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每天看着班上那些人无原无故的笑,我都特别不屑一顾,他们是那么的平庸,碌碌无为,没有什么大的目标,只是追求着一点小小的幸福,为那些小幸福笑到支离破碎。
我的日子依然安稳的继续着,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远方。
有一天,我坐晚班车从英语辅导班回家的时候,竟然在车上瞅着了,等到我被售票员叫醒的时候,已经到了一个我不认识的地方。我下了车,看到一个站在台旁边。我问他,你认识去市中心的路吗?他摇摇头。我说,你不知道还这么高兴。他说为什么不呢,现在这一切不是很好吗?我看了他一眼,不知为什么竟然安心了。这条偏僻的路上是很少有出租车的,于是我站在路边等,他陪我等。他是个我口中的平凡到平庸的人,但他有他的快乐,他会告诉我海子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就是一种平庸的人的快乐。不浓烈,不滂沱,却可以渗进自来生活的每一条缝隙里,淡淡的弥漫的空间。我听着听着,眼泪流了下来,我有委屈,感到原来我真的从未来快乐过,那么多华的梦境在我和我的快乐之间形成了一层永远都穿不透的隔层,让人窒息。
后来,我变了很多,我开始像别人一样因不一点小事笑得五官移了方位,开始寻找那些应该属于我的小幸福,我很快乐,真的。
再后来,有天爸爸回来的时候不安的对我说他的任命取消了,我的留英也报销了。我听了特别气定神闲的对他说,没事。对于这些高贵的事我真的已经不再,收音机里传出周杰伦《简单爱》的调子,像是我的快乐乐章。
[点评]
故事设计切合题意。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是:平庸的快乐就在于没有压力,没有匆忙,有疲倦,可以气定神闲。但作者没有从正面表达这个意思,而是先通过写追求“高贵”的代价来从反面说明问题,这些内容达到目的后,作者悄悄地点出:“我开始像别人一样因为一点小事笑得五官移了方位,开始寻找那些应该属于我的小幸福,我很快乐”,这里,“小事”、“小幸福”就是平庸式的快乐。从反面迂回包抄,是这篇文章构思的特色;而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的精致,又构成文章处处可见的亮点。
优秀作文二
啤酒与轩尼诗
王寒晟
当今的社会上,由媒体所引导的种种评选比比皆是。偶然间竟也发现,其中出现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最小资、最大众化两种。这里所透出的便是精英与平庸两类概念。
究竟人们更向往哪一类,无可厚非,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精英。然而且不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平庸难道就真的那样没有快乐吗?且让我用酒乱作一回比喻。
论到酒中的精英,非轩尼诗莫属,轩尼诗便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是精英的代名词。而最大众化的酒,自然而然首推啤酒。轩尼诗与啤酒,前者自然永远都是人们向往、追捧的象,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到底哪样带来的快乐更多,怕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轩尼诗是酒中极品,可就是这小小的一瓶液体,也不是轻轻松松便能喝下去的,既然是极品,与其相配的,也必须极品。倘若某拎上一瓶轩尼诗,兴冲冲地喊上几位好友直奔小区外的小饭店,点上几个炒菜——开喝,乃至于喝到劲头上,甩了膀子,一边嚼着猪蹄一边划拳。这样,是断然要使他人笑掉大牙的。可即使将地点挪到了晚宴上,也穿上了下装,套着一千多元的名牌西服,还是不能喝——领带颜色配错了。换了,还是不行——这样极品的酒,岂能用这等玻璃杯!也换了,又不行——品酒后怯味的奶酪呢——如此下去,无休无止。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精英的风光,岂知那风光背后,还有着更多的约束。
反观啤酒,饭店、排挡;朋友聚会、请客吃饭;炎夏就着猪肚,寒冬伴着火锅,何时何处,想喝,不用找那么的陪衬,西服、领带、水晶杯和奶酪,统统不需要。只要炒上几个小菜,乃至于只有一碟花生米,便可以和朋友、家人围着桌子喝个痛快,还可以边吃边谈,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没有那么多的禁忌。喝出了兴致之时,也可以侃侃轩尼诗,是向往也好,是狐狸吃不着葡萄说它是酸的也好,全凭嘴上功夫。但若反之是轩尼诗,却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精英不代表快乐,平庸也不代表不快乐。平庸的快乐来自本身;没有了那么多的约束和条条框框;平庸的快乐也来自精英:对着未来生活总是有着美好的期待,未来总是充满着改变的惊喜;平庸的快乐来自生活本身:各类不同的人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快乐,无法给予也无法剥夺。
生活的队列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分为两排,如果你是一个平庸者,不要沮丧,平庸自有平庸的快乐。
[点评]
这是一篇似乎另类的作文,文章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平面:一个是内在的主题平面,它直接表达的意思是“平庸也快乐”;另一个是比喻的内容平面,它借喝“啤酒与轩尼诗”的不同排场和不同感受,表达“精英不代表快乐,平庸也不代表不快乐”的内涵。这篇文章的成功,显然是由于第二个平面的存在,而探究第二个平面的来历,依稀可见作者向深处构思、向新处思考的追求。
学生例文三
我平庸,我会不快乐
杨成子
公元1898年,大清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要求维新变法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百日维新前夜。冷清清的乾清宫,却灯火通明。灯下,一个身影仍伏在御案阅奏章,那
就是我——堂堂的大清皇帝光绪帝。案旁:贴身太监小李子正立在那儿打盹。
“好——”我猛一击案,大声喝彩,李公公一惊,睁开惺忪的睡眼问:“皇上,怎么了?” “你看看,你看看,康有为提的变法主张多好,这是我们大清之福音啊!”我一脸兴奋。“ 皇上”——李公公小心翼翼地问,“您真要支持康有为,实施变法吗?” “当然!我大清已危在旦夕,面临瓜分大祸,变法刻不容缓,”我一脸忧虑,长叹一声,“朕岂甘做亡国之君?”
“皇上,不过,老臣斗胆说一句”——李公公顿了一下,“这法还是不要变的好。” 看着我一脸疑惑,李公公迅速瞥瞥窗外,压低声音说:“西太后及荣禄大人他们很反对啊!皇上您较不过他们的,您不如放弃变法,安安心心做您的皇上,听老佛爷的话。您以前的日子不是挺好吗?每天逛逛御花园,和爱妃一起戏耍,日子虽然平庸,但很快乐呀,这万一开罪了老佛爷,您的日子——”李公公见我面有怒色,忙一下跪倒在地上哭道:“皇上,老奴狗胆包天,胡言乱语,但句句忠言,句句为皇上着想啊!”
我重重地放下奏章,走到窗前,夜色黑沉沉的,就象我脸上神色一样凝重。李公公说的何尝不是啊!如果我一心坚持变法,拂逆了老佛爷……仿佛那些有鸟语花香,垂柳拂面的逍遥日子正一点点从我眼前消失,我很害怕,一瞬间,我突然想听从李公公的话,继续过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我仿佛又看到深深的夜幕后面帝国主义列强在狞笑,大清山河破碎成千上万的子民在号哭,怒火一瞬又填满了我的胸口。
我走到李公公面前,俯身扶起他,一脸认真地说:“李公公,您的忠心朕明白,但朕不做庸君,大清依靠朕,子民需要朕,庸常的人生是让人快乐让人躲避凶险,但那种快乐只是肤浅的是庸人的快乐,断不是快乐之本。我们不能沉缅平庸其中忘国忘家,真正的快乐是活着有一个轰轰烈烈建功立业的人生,死后有一个流芳百世的英名,为苍生为国家贡献自己。如果朕甘于平庸,朕会不快乐。为了大清之乐,苍生之乐也是为了朕个人之乐,朕愿放弃庸俗的生活。”
李公公泣不成声:“皇上——”
我疾步走回御案前,在康有为的变法奏章上批了个大大的“准”字,然后在旁边题了一行小字“我平庸,我会不快乐。”
偌大的乾清宫,忽然让我感到彻骨的寒冷,但御案上的烛火让我感到异常温暖,我仿佛看见了大清的光明……
后记 第二天,《定国是诏》正式颁布,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开始。
百日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我光绪帝被囚在走进观台那一刻,我真的很快乐,因为我的生命已不平庸,我找到了真正的快乐。
[点评]
此文对应“平庸与快乐”的话题,而想要表达的是“我平庸,就不快乐”的主题。当确定好主题后,文章的成功首先在于处理材料的技巧,作者把繁杂的变法之事凝聚在一个晚上,而把其他内容作为背景或后记简单交待,这样就可以集中笔墨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从而突出既定的主题。文章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情描写、环节描写,而且,人物语言与人物身份高度一致,闻语即知其人,从而呈现出鲜明独特的形象。
联系:238000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 胡家曙 手机:*** 邮箱:jiashuhu333@163.com
第二篇:记叙文
记叙文-格式手法 记叙文的基本特征:
1、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除此之外,记叙文还具有创造性、形象性、情趣性的特点。
2、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
好的记叙文,结构上往往注意安排线索,巧设事件的“焦点”。所谓“焦点”,是指贯穿全文、凝聚文章题材的聚光点。有了焦点,主旨才会有显现,结构才会有疏密,选材才会进一步集中、优化。“焦点”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人、物、事、情四类。
给文章巧妙安置“焦点”,不仅使文章结构谨严,体现文章艺术集中和统—的美学原则,而且据此更能透视文章的思想内涵,往往能创造出歌德所说的“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的艺术境界。
所以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时间转移、一人、事、物、和感情为线索。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顺序及特点:
常用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脉络清楚。倒叙一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埋下伏笔;直接清楚。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补叙—与插叙基本相同,但内容更简洁、笔墨更简约。
5、方法:
(1)叙述: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2)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①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②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表达心理、抒发感情); ③细节描写(细微、典型)
(3)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4)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 ①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4)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除此之外,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6、层次划分方法:
(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如《皇帝的新装》(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
(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
(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7、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真实可信)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更加亲切)。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一)散文的艺术特点
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具体说:
1、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散 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物、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 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既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 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2、思想精辟,诗意盎然
散文多事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
我 们读鲁迅的《雪》,可以学到鲁迅从飞雪和雪罗汉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与冷酷现实进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可以看到茅盾怎样 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读袁鹰的《井冈翠竹》,可以领悟作者从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 品质。秦牧说得好:“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够弃散在地。”
散文的优秀作品还每每是诗意盎然的。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因此,高尔基对青年作者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
3、短小精粹,自由灵活
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余字。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0余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从 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他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 法。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文体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嬉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4、形散神收,博而不杂
“形 散而神聚”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 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 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 当,重点突出。
5、直抒胸臆,自具风格
散文要求作者写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
写 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练、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 常改换笔名,然而一看到文章,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是他写的。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的散文严谨畅达,方纪的散文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 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实践、创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6、惨淡经营,文采斐然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 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手法兼用比兴手法,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 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 还是朴素的,散文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得来的,既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二)散文的语言艺术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来提高。
散 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 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面貌神态和主要特 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
对于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 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彩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 “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 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 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地山上的树木砍 光了,使蜀地的山光秃秃的,把木材运来,修建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
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错落而协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 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种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 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 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根的浮萍,四处飘荡,没有依附,成了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第三篇:记叙文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五、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六、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八、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1)过渡
作用:承上启下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
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九、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1.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投石探波。②分析综合
③词语的指代内容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篇来理解。2.理解句子的含义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格式为: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
十、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
4、排比(增强气势);
5、对偶(句式整齐);
6、引用(增强气势);
7、设问;
8、反问(增强语气)。
比喻句的作用可能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哪些特点。
排比句作用是节奏明快,语气连贯,读起来酣畅淋漓,气势磅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十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
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二、区分比较
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修辞手法包括:比喻 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问 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 铺垫悬念 承上启下首尾呼应 顺叙 倒叙 插叙等 三常见表现手法的定义
对比: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的手法。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象征: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再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4.讽刺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者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5.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借自己简陋的居所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追求高尚品德的志趣。
.6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突出莲的高洁。附: 区分 :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作者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哀、乐、愁、怨、憎、惧,但是这些情绪不能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 通过对客观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
垫。
四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对比: 通过。和。的对比
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 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象征:
a.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b.表达了~~~~的感情;
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欲扬先抑:
a.显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c.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d.如果在文章最后面出现“扬”,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夸张讽刺: a.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b.讽刺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衬托: a.可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b.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c.增强语气,d.使意义明显。
总之 “加强 突出 显示 增强”等等 五考查“表现手法”的常见题型
1、表现手法的直接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阐述。常见题型为:“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对象征意义的揭示。常见题型为:“某事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解答时既要联系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同点,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进行分析。
3、在文章写作特色赏析和句段的赏析中,也往往联系到表现手法。
十二、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按时间先后划分。(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十三、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概括一件事的框架(方法)是:谁(一般是文章的主人公)干了什么。
十四、归纳记叙文的中心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分析标题入手。(2)从分析材料入手。(3)从分析段首入手。(4)从分析篇末入手。(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
(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十五、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2)从侧面描写入手。(3)从细节描写入手。
(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十六、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⑵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⑶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
⑷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十七、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记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等。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十八、赏析语段:
1、内容(写什么;选材有什么独到之处);
2、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
3、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
十九、标点符号
(一)引号的五种用法:
1、表引用;
2、表特定称谓;
3、表强调/表着重指出;
4、表特殊含义;
5、表讽刺或否定。
(二)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1、表解释说明;
2、表声音的中断或延长;
3、表插说;
4、表话题转换;
5、表递进。
(三)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1、表内容省略;
2、表语言断续;
3、表话未说完;
4、表心情矛盾;
5、表思维跳跃;
6、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四篇:记叙文
记叙文写作
适合人群:小中学生
内容简介:写事,往往要交待事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构六要素,大多在开头交待前面四要素,然后再写事情经过,最后写结果。
叙事还有三种方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顺着排列。
插叙——叙述的过程中,插进一段相关的内容。
倒叙——先写出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
第五篇:记叙文
环境描写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二、渲染气氛,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四、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六、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深化作品主题。
结构上的作用
⑪开头:①渲染气氛;②奠定感情基调;③为下文埋伏笔;④为下文作铺垫;⑤设置悬
念;⑥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⑦开篇点题;⑧总领全文;⑨与下文形成对照;⑩揭示主题。⑫中间:①呼应前文(后文);②承上启下;③总结上文;④引出下文;⑤推动情节发展;⑥为下文埋伏笔;⑦为下文作铺垫;⑧补充交代
⑬结尾:①照应开头;②照应前文;③篇末点题;④总结全文;⑤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⑥含蓄隽永,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