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姆雷特忧郁性格的解剖
哈姆雷特忧郁性格的解剖
文/徐燕辉
提要: 作为莎士比亚的不朽经典,《哈姆雷特》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而其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性格常常是人们谈论这一悲剧的重要话题之一。迄今为止,很多评论家对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从不同的角度也有过很多的研究和众多的争议。本文试图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悲剧的角度对哈姆雷特的性格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及其忧郁性格进行解剖。
关键词:哈姆雷特
忧郁的解剖 悲剧
最早对莎士比亚的代表剧作《哈姆雷特》的接触是阅读其文本,此次观看了《哈姆雷特》的影片后,增强了我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理性认识也得到了一些提升。这部剧作主要讲述了丹麦王死后,守夜卫兵看见丹麦王的幽魂出现,便告知哈姆雷特王子。而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就娶其兄嫂并继承王位。王子前去查看且与幽魂(即丹麦王)对话。最后王子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为证实真相他装疯卖傻,于是导演了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叔父与他的母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杀,引起雷奥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葛楚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也壮烈牺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即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整个戏剧中,他的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谷,触景生情,回忆过去,把他的思想及心里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前人研究的综述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前人从不同角度对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有过很多的研究。最早的是德国的歌德,他认为哈姆雷特性格中的软弱性在于他的延宕。他写到:“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力量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而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则认为哈姆雷特并不懦弱,他的拖延报仇是由于优柔寡断,而优柔寡断是由于过多的思虑。对这一说法我基本上持同一观点。
后来也有很多人继承了这一研究传统,也有人对其有独巨匠心的看法。如威尔逊的观点,他结合了当时的真实人物,认为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来自于“光辉的、忧郁的和不幸命运的埃塞克斯的遭遇和个性。”到了当代,也有人从历史的观点对其进行解读,也有通过哈姆雷特的独白透视他的心灵,还有人通过结合人物的思想内涵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哈姆雷特这一人物的探讨,真的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然而,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哈姆雷特》这个文本,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再加上个人目前的知识水平,我个人并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成果。因而只能在总结前人的结果之上,集百家之长,浅谈对哈姆雷特忧郁性格的认知。
哈姆雷特忧郁性格形成的原因
当分析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总是与作者创作那个时代背景相联系。可以说哈姆雷特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影子,然而他又是矛盾的。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莎士比亚创作的那个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的价值认知正不断的提升,尊重个人,尊重生命,追求价值观等观念也开始具有普遍意义。但是旧思想并没有完全根除,对人的思想和行动仍然有桎梏作用。这点在哈姆莱特身上得到了体现。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封建王公子弟,虽然接受了一些新鲜的思想,但封建落后的思想对他仍如影随形,这也就形成了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矛盾,也是他忧郁性格的形成的一个原因。
当然也离不开剧中哈姆莱特所生活的环境。主要可以从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他的不利位置。在与克劳狄斯的斗争中,哈姆莱特在力量上处于劣势。克劳狄斯不仅拥有宫廷的力量,而且可以借用长辈的名义对哈姆莱特发号施令。二客观环境与哈姆莱特是敌对的。以克劳狄斯为首的丹麦宫廷开始对哈姆莱持恃疑虑态度,强行将他留在宫中,不让他再去威登堡,以控制他的行动。继而对哈姆莱特持敌对态度,必欲置之死而后快。三客观环境与哈姆莱特的主观意愿相背离。它的发展不受哈姆莱特的控制,总是违背他的意愿,出乎他的意料,把一个一个的事件摆在他的面前,使他处于被动的局面,在他装疯的时候,克劳狄斯试图秘密把他杀了。
他的忧郁性格从他自身的主观意识来说,还来自对腐败和无秩序的社会的失望和忧虑。“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着庄严的屋宇”,下却是“一个不毛的荒岬”,“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这是个混乱的时代,就像哈姆雷特说的那样“谁愿意忍受世人的鞭鞑和讥嘲压迫这的凌辱,傲慢这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忧郁的解剖
他的忧郁性格从老国王死后就开始表露出来。极度悲伤的他把世界看作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充满了恶毒的萎草”。这样的性格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
“忧郁情调来自对不愉快的事物的沉思”,他对结束仇人的生命既充满渴望又充满忧郁,在国王克劳狄斯看完戏后,神经受到强烈的打击。他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一个人在室内忏悔的时候,哈姆雷特正好经过。此时哈姆雷特本想轻易解决了他,“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抱了仇了。”我想他是可以的,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好时机,但是他没有。他的思虑太多了,举棋不定:“不,那还要考虑一下”。因为他觉得如果罪孽深重的克劳狄斯死后的灵魂也应该要受煎熬,要是就这样送上了天堂,无异于以恩抱怨。所以“等候一个更好的机会吧。„„我就教他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于是他的复仇计划就这样在他忧郁的性格中拖延。
下面这一段他的心里独白:
“活着,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去死,去睡就结束了,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种痛苦,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去死,去睡,去睡,也许会做梦!唉,这就麻烦了,即使摆脱了这尘世,可在这死的睡眠里又会做些什么梦呢?真得想一想,就这点顾虑使人受着终身的折磨,谁甘心忍受那鞭打和嘲弄,受人压迫,受尽侮蔑和轻视,忍受那失恋的痛苦,法庭的拖延,衙门的横征暴敛,默默无闻的劳碌却只换来多少凌辱。但他自己只要用把尖刀就能解脱了。谁也不甘心,呻吟、流汗拖着这残生,可是对死后又感觉到恐惧,又从来没有任何人从死亡的国土里回来,因此动摇了,宁愿忍受着目前的苦难而不愿投奔向另一种苦难。顾虑就使我们都变成了懦夫,使得那果断的本色蒙上了一层思虑的惨白容颜,本来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由于思虑就化为乌有了,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朱光潜在《忧郁的解剖:痛感中的快感》谈到“痛苦则是生命力在其离心活动进程中遭受阻碍的结果。”其实哈姆雷特在说这一段话时他内心是痛苦的。“活着,还是不活?”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他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像蛇一般扰乱着他的心,但往往他又能从中走出来,他意识到顾虑会使人变成懦夫,使果断的本色和伟大的事业无法实现。“即使摆脱了这尘世”,但他又迷茫了,“可在这死的睡眠里又会做些什么梦呢?”对死及死后,他都恐惧,他忧郁了。顾虑让人变成懦夫。他对于生命,有着赞美,然而更多的是鞭挞......在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总是自言自语。话语富有诗意,也包含哲理,更多的是一种心中的宣泄和呐喊。他容易激动,忧虑沉闷,又常含有自嘲的口吻。体现了他性格中的软弱,这也是忧郁的一种表现。
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复仇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证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哈姆雷特这一形象以成为艺术典型形象。当然,从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他的性格特点是复杂的、多元的、矛盾的。但是从悲剧这个角度看,他的性格特点主要还是忧郁。
综上所述,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形成的原因的追溯,展现了时代的弊端和矛盾;通过对他忧郁性格的解剖,展现了他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是极具丰富的。望日后对其有更深的研究。
参考文献:
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1995年版 朱光潜 :《悲剧心理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新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第二篇: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四百多年前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如突兀异峰崛起于英国文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优美丰富的语言、高超娴熟的艺术技巧,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众多读者。《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其主人翁哈姆莱特的经典形象,无疑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或许正如别林斯基所惊叹的那样,说不尽的哈姆莱特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年轻朝气的形象,冲动犹豫的性格,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等等。哈姆莱特一生的经历折射出他内心的凄厉和壮烈,同时也体现了哈姆莱特的矛盾性——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二重结合。
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1]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
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作为儿子,哈姆莱特丧失了原有的人伦秩序,家的存在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改嫁而瓦解。他的母亲不仅无法帮助他进行自我身份的认证,还突然间远离和抛弃了他。而作为王子,哈姆莱特理所当然的继承权也遭到了剥夺,新国王克劳狄斯以堂皇的言辞对王位世袭进行了质疑,现实的篡改意味着对于哈姆莱特以前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剥夺。作为爱人,哈姆莱特怀疑奥菲利娅爱情的纯洁性,认为她是奸王派来的暗探,于是就绝然地斩断情丝。这时的哈姆莱特面临着一切常人都可能要面临的人生困境。家的解体,母亲的背弃,王位的丧失,爱情的失落。他不再是以前快乐的王子,而是象凡夫俗子一样背负着难以言说的各种人生苦恼。回顾后目睹的各种丑恶现象使他认识到现实并不如想象那样美好,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些曾被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如今都已化为泡影。年轻的哈姆莱特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沉思着亲缘的关系,沉思着被否定的亲情,沉思着被篡夺的王位,沉思着被轻蔑的爱情。这一系列的沉思始终伴随着哈姆莱特走向未来的成长旅途之中,促使他变得忧郁和怀疑。当哈姆莱特从父亲的亡魂那里得知整个事件的真相时,更加深了他心中的疑
惑,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复仇之路。
哈姆莱特命运的悲剧性逆转不仅使他看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且还进一步看清了把罪恶掩盖起来的伪善。他完成了由高高在上的王子向凡夫俗子的转变,开始了严肃、忧郁的沉思。
二、忧郁、沉思的性格
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求学时聪明机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父亲的不明猝死,母后的迅速改嫁,叔叔的篡位这三道冲击波,使一向无忧无虑的哈姆莱特变得忧郁、沉思起来。然而,忧郁、沉思并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
从表层上看哈姆莱特的忧郁来自父亲的死亡,来自母亲的背弃,来自爱情的失落。他从威登堡匆匆返回丹麦为父奔丧,流露忧伤的情绪是人之常情。儿子哀悼父亲的死亡,以至于产生郁结情绪,谁也不会惊异。也正体现了他作为凡夫俗子的一面,具有常人的正常情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忧伤之情会逐渐淡化。然而,哈姆莱特却并没有从忧伤中解脱出来。其母亲乔特鲁特认为活着的人都要死去,从生活踏入永久的安宁,她要求哈姆莱特把“高贵的父亲”的死当做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抛开“阴郁的神气”。其叔父克劳狄斯却先从表面上肯定王子的“孝思不匮”是“天性中纯笃过人之处”,随后认为哈姆莱特“固执不变的哀伤,却是一种逆天悖理的愚行,不是堂堂男子所应有的举动”,[2]要求哈姆莱特承认既在事实。而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认为,哈姆莱特的忧郁是由于向他女儿奥菲利娅求爱遭到拒绝。因此,他们认为,哈姆莱特的忧郁来自于父亲的死亡,爱情的失落。然而,哈姆莱特之所以忧郁不仅是因为克劳狄斯杀兄霸嫂、篡夺王位,而是他目光尖锐,从个别人的罪恶中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罪恶。他看到宫廷腐化堕落,阴谋重重,朝臣们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国内民怨腾沸,社会动荡不安,邻邦挪威蠢蠢欲动。原先代表他高贵出生的丹麦王室,现在却成了“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3]。在哈姆莱特看来,克劳狄斯的罪行只是世界上存在的全部罪恶中的一桩,问题在于整个时代颠倒混乱,与理想相背,“原以为美好的大自然,只是一片荒岬,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原来理想的天神一般的人类,现在看来,不过是泥土塑成的生命。”[4]所以哈姆莱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为父报仇,杀死一个奸王那么简单,而是要负起重振乾坤的责任,要把个人复仇同改造社会结合起来。
哈姆莱特确定了为父复仇的使命,却又找不到恰当的方式,他期望改变现状,却又力不从心。为父复仇容易,重整乾坤却困难重重,哈姆莱特变得越来越忧郁,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5]充分体现了他的内心沉思的思考:是干还是不干?哈姆莱特看出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他的内心矛盾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冲突着。并且,这时哈姆莱特不只是考虑自身的生存与毁灭,而是联想到人类甚至整个宇宙的生存与毁灭,哈姆莱特超越了凡夫俗子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而是作为乾坤巨人的思想而存在。
三、身不由己的行动
现实要求哈姆莱特的是行动,但他却迟疑不决。从哈姆莱特的忧郁沉思性格我们可以找出他延拖复仇行动的理由。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他父亲的亡魂那里找到答案。哈姆莱特的主动行动很少,多半是受到父亲鬼魂的启发和驱使。两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出哈姆莱特的复仇行动是身不由己的。
在哈姆莱特反复探索的过程中,他愈加感到现实的丑恶,理想的幻灭,从而否定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他感叹“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许多是多么的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6]。从而陷入悲观厌世,郁郁寡欢的境地,导致哈姆莱特在行动之时踌躇不决,进退维谷。采取行动的倾向和逃避行动的倾向互相抗衡着。但由于有父亲鬼魂的命令,才促使着他的复仇行动的发展。当哈姆莱特通过导演戏中戏,验明元凶,但他仍然无法证实内心对成人世界的罪恶所作出的结论。于是突然放弃了他的复仇计划,这次被自我否定的背后袭击事件,它实际上显示了哈姆莱特此时对于复仇行动的质疑。具有完美倾向的哈姆莱特,他希望他的复仇不是以暴制暴,哈姆莱特面临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复仇实践,而是他相信一种存在于天地间的公理,而此刻他必须选择等待和忍耐。
哈姆莱特在为父报仇的行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父亲被害时他不在现场,所有事实的真相由其父亲鬼魂转述,缺少直接证据。至于母亲与叔父的婚礼更是仓促,根本不容他反对。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之下,哈姆莱特拿出了“装疯”的杀手锏,来侦察事件的真相。但直到后来才真相大白,是他的叔父杀兄篡位。其叔父正站在权力的颠峰,对于整个世界公正与合法制秩序作出挑战,正是他扮演了哈姆莱特的对手。可他发现家庭中的不幸只是万恶之中的一件,现实与他想象中的更为残酷,他还需要不断地去了解他身边的人和社会,不敢轻举妄动。哈姆莱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因此,此时的个人复仇任务变成了社会责任,这样的想法驱使着哈姆莱特的进一步行动,承担起艰巨而严酷的现实重负。由此,哈姆莱特在行动上体现了凡夫俗子和乾坤巨人矛盾结合。
四、对女性的误解
哈姆莱特在身不由己的行动过程中,感受到了周围世界的冷寂和孤独。母亲的改嫁使他怀疑亲情,朋友的背弃使他不信友情,情人的刺探使他远离爱情,严酷的现实遭遇让他变成了一个孤军奋战的斗士。这一切销蚀了哈姆莱特原有的对“人”的美好理想,给他以致命的打击。哈姆莱特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理想化倾向的理想主义者,他执着地把自己关于人、人生、以及善与美的理想,集中体现在女性身上。年轻的哈姆莱特本该享受到青春爱情的单纯美好,然而经过一系列的变故打击之后,却完全颠覆了他对女性的美好认识。
哈姆莱特对女性的偏见主要来自于母亲对他的伤害,年轻的哈姆莱特开始时对女性带有唯美的幻想色彩,贞洁、善良、真诚。由于母亲对家庭的背离,父亲刚死了两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嫁人。因此,“哈姆莱特以激烈的言辞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无助和依恋,母亲背叛自己的这一决绝行为,让哈姆莱特在情感上极度震惊和痛
苦,他无法阻止事态的发展,越是怀疑就越陷入困境,越是陷入困境就越以一种尖锐的方式祈望再次得到母亲的爱和关注。可是哈姆莱特却意识到,他的母亲作为女人,早已成为了生活中一种最为可疑的变数。”[7]哈姆莱特似乎绝望地洞悉了女人的全部秘密,意识到母亲是受情欲的摆布,“迫不及待地钻进乱伦的衾被”,成为“生活在汗臭垢腻的眠床上,让淫邪熏没的心窍,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爱”的那个人,他发出了至今仍被一些人赞同的话语:“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8]这对于哈姆莱特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害,“可以说哈姆莱特在一瞬间丧失了童年记忆中所有的母亲形象,而获得对女性的重新评价”。[9]此时的哈姆莱特完全按他的理想和道德标准来要求其母亲,“对母亲的矛盾心理使得哈姆莱特对于女性既鄙视又亲近,既暴戾又哀伤。”[10]
可怜的奥菲莉娅,理所当然成为哈姆莱特对女性误解的祭品。别林斯基这样地评说过哈姆莱特:“他对于爱情的现实性,对于女性的尊严也不相信了;象个疯子一样,他把感情践踏在脚下,用无情的手撕毁了他和那纯洁、美丽的女子间的神圣关系,而那女子曾是全心全意地、天真地把一切交给了他,他呢,也曾深深地、温存地爱过她。他无情而粗暴地侮辱她这样一个柔顺、温和,象是稀薄的空气、光线和和谐的音乐所造成的女性,好象他要赶快抛弃世界上使他想起幸福和善良的一切。”[11]只因为奥菲利娅在王权斗争中无意之中被充当了权力之争的棋子,她轻易地被人利用了,充当了刺探。于是,奥菲利从哈姆莱特心中的女神,“那天仙化人的,我的灵魂的偶像,最艳丽的奥菲利娅”变成了另外一种可怕的形象,“我也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帝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你们烟视媚行,淫声浪气,替上帝造下的生物乱取名字,卖弄你们不懂事的风骚。”[12]而他对女人的嘲弄更充满了真正的惨痛,“„„进尼姑庵去吧„„或者要是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会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进尼姑庵去吧,去,越快越好。再会!”[13]哈姆莱特以偏执的立场,将纯洁女神奥菲利娅作为了嘲弄的对象,以狂暴的语言伤害她,间接导致了奥菲利娅的死亡。
哈姆莱特没有意识到她们也处在被杀戮和被损害的位置,都是权力争夺的牺牲品。他没能充分地理解他身边的女性,没有透彻地理解她们的爱和意志。哈姆莱特对女性的爱和恨,显得荒谬而又悲哀,一般女人的美质在她的观念中毁灭了。在这一点上,是哈姆莱特在乾坤巨人向凡夫俗子的倒退。
五、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
陷入忧郁、沉思的哈姆莱特戏要明确要不要复仇的问题,又要选择复仇的方式,是正大光明的复仇还是不择手段只求目的复仇?这就使得他的良心天平在善恶两极的道德法码上左右彷徨。“他既看到现实人类的天性的伟大、崇高,也看到了人的渺小,人性的恶劣、自私和狭隘。„„既把人誉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又把人贬为从‘泥土提炼出来的玩意儿’”。[14]他对叔父的篡位,母后的乱伦,情人被迫的背信弃义所表现出来的是极度的厌恶和反感,对流血复仇却又是本能的道德顾忌。因此,他犹豫,拖延复仇行动。哈姆莱特把周围发生的一切都置于他的道德显微镜之下,作为他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
哈姆莱特有其善和正义的一面,立誓重整乾坤,为父报仇,杀死篡位之王叔父是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行为。但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则暴露出恶的本性。他对于自己挚爱的奥菲利娅绝情的伤害和误刺其父亲波洛纽斯后的冷漠表现,以及为了给自己复仇扫清道路,把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送上死路。站在哈姆莱特的立场上,二人的确该死,因为二人是罪恶之首克劳狄斯的帮凶。但对于哈姆莱特对人性的追求以及自我求证,还有期待树立一个堂堂正正的未来的王形象而存在,就显得恶劣、自私和狭隘。
哈姆莱特为父复仇,重整乾坤,愤怒的喊道:“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15]这是他道德取向善的一面,表明哈姆莱特的注意力已经从个人的不幸、家庭的问题转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罪恶,和克劳狄斯为首的统治丹麦的罪恶势力作斗争,以拯救人民大众为己任,把个人的苦难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苦难,也是哈姆莱特作为乾坤巨人的证明。他斥责政客是“偷天换日的好手”;揭露律师的手段是“玩弄刀笔,颠倒黑白”;认为地主“比牲口聪明不了多少”;嘲笑罗森格兰兹这类弄臣是“吸收君王的恩宠、利禄和官爵的海绵”;讥刺波洛涅斯这类奸臣为“鱼贩子”、“水苍蝇”;他列举活在这种世上的痛苦有:“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小人的鄙视”。[16] 哈姆莱特对现实的批判,证明了他的美善同情及正义。
总之,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无尽的意义,其一生都伴随着成长的痛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背离的亲情和无望的爱情,重整乾坤的责任与薄弱的意志等等,把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矛盾两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哈姆莱特始终没有满足于个人的复仇,以他那好问的头脑,在与社会邪恶和自身人性弱点的斗争中,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和自身人性的完美。最后,莎士比亚让他在比剑中结束他悲壮的一生,圆满的完成了他复杂而完整性格描绘的最后也是最悲壮的一笔。但哈姆莱特没有白白的倒下,身后留下了一个如何不与罪恶妥协的榜样。从此,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哈姆莱特,在不同的读者心中获得新的生命!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下)
(2)《性格悲剧·崇高·人》,(《外国文学研究》,1985.3)(3)《世界文学中悲剧性格的两极和两座高峰》,(《外国文学研究》,1991.1)(4)《关注人的命运·探索人的奥秘》,(《莎士比亚研究》)(5)《向上帝要回思想的巨人》,(《外国文学研究》,1996.3)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著。沙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形象经久不衰,至今还在打动着人们、感染着人们和震撼着人们,不仅仅因其为悲剧人物观众而掬一捧泪水,真正的原因是“哈姆雷特”身上体现出来的追求“真、善、美”、鄙弃“邪、丑、恶”,忠贞爱情为正义而抛却私情、珍惜生命,为真理而甘于献身的人格魅力使然。
一、身临绝境,却不向邪恶妥协、反抗愤争的胆魄,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坚韧性格。
哈姆雷特正直、善良、情操纯洁,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具有美好理想的青年王子。这就注定他与那个时代发生激烈碰撞是命运也是性格使然。哈姆雷特最初是生活在一个开明君主的宫廷,一个充满阳光、充满幻想的理想王国之中。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英明治国,与母亲恩爱相处。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之间有着纯真的爱情,真诚的友谊。父亡、母嫁、叔父篡位,坏人当权等在一夜间发生,这恶梦似的打击一串串袭来,现实的丑恶显露出它原有的形态,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如此之大,使哈姆雷特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不得不对现实生活开始了重新认识。
“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忧郁与苦闷是哈姆雷特面临现实与理想不一致时的一种表现,但是,在痛苦的思索、彷徨中,也使他逐步变得深沉、清醒、坚定和敏锐。探索中,他很快地意识到:“决心的赤热的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行动的意义。”他考虑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默忍受,或是挺身反抗,他的内心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父亲交给他的任务是复仇,严酷的现实需要他去行动,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 “有理想、有决心、有力量”来完成复仇的任务,为此他采取了一切力所能及的行动,他装疯、刺杀御前大臣,改写密信,跳上海盗船直至最后决斗、处决奸王。这一连串的行动不仅反映出哈姆雷特勇敢、机智、判断准确、行动果敢,更充分体现出他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抗争斗志。
二、忠贞爱情,却为了复仇继而“重整乾坤的事业,甘愿献出真爱乃至自己的生命
奥菲利亚是哈姆雷特心爱的人,一个心灵纯洁的姑娘,是美和善的化身,她在哈姆雷特性格发展中是个必不可少的陪衬。哈姆雷特对她倾注了全部的爱“超过了一千个兄弟对她的全部的爱”,而为复仇和“重整乾坤”的事业,哈姆雷特在关键的时刻,选择了自己的路,割断儿女私情,勇敢地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表现出献身精神。
哈姆雷特最终是与敌人同归于尽,而没有实现人文主义理想,他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悲剧。
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还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的特色。这个形象的力量在于提出了社会必须改革这样一个问题,在于他勇敢地揭露世界存在的种种罪恶,所以这典型形象为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尤其他的死,更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和悲剧美学内容,产生浓厚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而使悲剧充满诗意和哲理性,也使悲剧《哈姆雷特》从一个传统的复仇题材在莎翁的笔下而成为一部文学名著。
第三篇:党员读书笔记之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
最近受外国文学史老师推荐,花了将近三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莎翁的经典著作《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该书讲述了青年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生活在英国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雷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哈姆雷特在剧中的性格变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快乐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他的身上具备治理国家、报仇雪恨的能力。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时,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他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和“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这时的他年轻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可见,他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等等。
二、忧郁 命运之神使哈姆雷特遭受了巨大变故,剧目一开始,三道打击就同时落到了主人翁哈姆雷特身上:父王的猝死,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一下把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梦想的年轻王子置于一个不堪的现实,他的世界观开始有了变化,对他原本童话般成长的地方他说出了“整个世界就一个监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牢房”这样的话。他感叹:人类,并不美好。下贱的克牢狄斯一旦爬上王位,很多人对他阿谀逢迎,如今诚实的人,一万个人中也没有一个!为了篡权,弟弟居然暗杀自己的哥哥。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而人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原。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就是畜牲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
友谊,也不可靠,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纵目四望,奸王邪恶、群臣昏聩、朝廷腐败、上层堕落,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理想破灭,使他承受不了这超负荷的压力,陷入于精神危机,产生了忧郁。
三、延宕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首先,认为应该有正当的名分,必须让克的罪行得到证实并当众暴露;其次,自己的行动能否起到惩罚罪恶,重整乾坤的目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一再困扰着哈姆雷特,当然这里所述不仅仅是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而是连带着每件事的价值评判,到底做还是不做,去还是不去,牺牲还是不牺牲?理性的思维能够指导行动,但是过多的思虑就会延误时机,多虑的人内心往往是懦弱的,对后果太多的顾虑导致其不愿作出重大决定。当他偶遇到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考:“现在我正好动手,他正在祷告。我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了仇了。这需要算一算。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于是,哈姆雷特复仇首先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哈姆雷特的延宕,不是为了延续出悲剧而强加的附属品,而恰恰是展开灵魂厮斗的症结所在。他是真的因为选择而困扰,因为人性的弱点而难以决断。这恰恰是莎士比亚想要问给世间所有人听的“to be or not to be”的永恒的难题。哈姆雷特,正是一开篇就面对着命运的苛责,面对着两难的歧点。背负着仇恨的十字架,苦苦挣扎在命运的刀口,无从逃避疼痛,更难以作出选择——于是他只有在喘息中徘徊。哈姆雷特之所以迟迟无法决定生存还是毁灭,正是因为他无法确认他对待命运的态度。如果他选择生,他就必须以残忍和牺牲重整是非曲直,直到拨云见日,冤仇血洗。在此过程中,他会付出血的代价。这不符合忧郁而高贵的王子,本性的希望。然而如果他选择死,却又抛弃了责任和义务,遗忘了血统给与他的高贵使命,辜负了父亲的亡魂沉重的嘱托,死只解脱了肉体,而灵魂仍是无法安歇的。于是他徘徊在这两者之间,痛苦地挣扎着。这是人自己的灵魂与灵魂的对抗,于是哈姆雷特在延宕,整个戏剧在延宕,命运之轮不停地转动,我们虽然看不清他的动向,但却人人都嗅出了其中极为悲剧性的气味。
四、行动 戏剧的末尾是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的决斗,克劳狄斯趁机设下毒剑毒酒之计,准备在比剑过程中除掉哈姆雷特,但结果最先毒死的却是自己的爱妻、哈姆雷特的母亲。雷欧提斯自己也中了毒剑,在死前和盘托出奸王的阴谋。被毒剑刺伤的哈姆雷特拼出自己最后的力气杀死了奸王,未父亲报了仇,全剧以六个主要人物的死亡告终。无论是阅读原文,还是观看老式的英国戏剧电影,哈姆雷特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悲剧的色彩。最终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悲壮而不悲观,使人们透过悲剧,从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生命,新的光明。在我看来,哈姆雷特的悲剧主要有两个:性格悲剧和时代悲剧。
1、性格悲剧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的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哈姆雷特的雄心壮志,爱人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存。美好的东西由一个本来近乎完美的人亲手撕碎了,这就是悲剧。而这种悲剧的根源就在与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所以这是性格的悲剧。
2、时代悲剧 哈姆雷特的毁灭,向我们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时代悲剧。一是他生活的时代封建力量还很强大,加之以哈姆雷特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他不相信人民群众,只能孤军奋战。二是他固守着文艺复兴早期关于“人”的理想,不能适应新的历史环境中人的变化的现实。哈姆雷特的悲剧,是后期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文艺复兴晚期特定时代的悲剧。相关:《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第四篇:忧郁朋友圈
忧郁朋友圈(精选40句)
1、一句“你根本不懂得愛我”。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2、回忆就像一栋拥有很多窗户的楼房,有的窗户晒着冬日的被褥,一拍就是一片尘埃;有的窗户种满了鲜花,一开窗就是一阵芬芳。
3、一个人的时候心情是蓝色的,不忧郁也不忧伤。
4、有时要感谢生活中的那些挫折和伤害,正是它们成就了你的隐忍、含蓄、修行。让你懂得日暮苍山之美,让你在渐渐远离那些是非和世俗时知道此中有真意,不辩亦忘言。无论何时,沉默和守口如瓶都是人生中最美好和最难以做到的境界。
5、虽然我很不忍心伤害你,但是你给我的太伤痛。
6、我们在尘世间很短,感情是重要的记忆和财富,不要被它负累,而要与它和谐共存。至于其他别人的标准的因素,我与此无关。感情可以隐秘而单纯。我索要的是对它尊重和爱惜。人与人之间,穿透对方坚硬壳膜复杂血肉,感受到细微和真实情思的,就是当下的相知。
7、我们当中的有些人平庸,有些人像缎子一样光彩照人,有些人浮华于外表。但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绚丽的人。
8、不管你现在对我不冷不热,不管你在我生病的时候不关心我,不管你现在没有以前那样在乎我了,我还是初心不变的去爱你,陪伴你。
9、一颗心到底要受伤多少次,才会不再痛。
10、你先睡吧,我再想你一会。
11、这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看着自己讨厌的人被所有人讨厌,而她自己却不知道。
12、和他聊天总是不自觉的笑了好真实。
13、当你在也受不住沉默的时候,你提出分手。他没有忧郁一刻便答应了,你认为他是真的不爱你,错了,他只要幸福快乐。
14、原来爱情只是一种宣泄品,发泄够了就会被丢弃。
15、一个忧郁的声音,筑巢在岁月的废墟中,它在夜里向我唱道。我爱你。
16、我的内心是如此忧郁寂寥却无人诉说,我也想偶尔开怀大笑但身边什么也没有。
17、给我一个真心拥抱,我愿付出一世温柔。
18、虚伪久了也就成了自己的真实了。
19、我把我自己的灵魂分裂,这算不算自己把自己终结,追逐梦的途上不停迷失自己不停找回自己的信仰,先失自己,后成梦!
20、忧郁这个词是相对的,极度自信的人也有极度自卑的时候。
21、我们,已习惯于咬紧牙齿忧郁地不去做些什么。
22、真正心怀忧郁的人总是面带微笑,就想真正感冒的人一直在说,没事没事。
23、静雅的,忧郁的,近乎落花般的心,在暗流上泛舟,找寻那遗失的梦。黑夜,那么宁静。安睡吧。
24、看着好友一个一个变少;一个一个变得陌生,而于心不忍,也许,我们感觉某些事情可悲的时候,最后很可能只有自己还在原地傻笑着……
25、笑……是掩饰自己的最佳表情,即使哭,更加忧郁,我依然选择去虚伪的笑。
26、我注定这样,暮光充满忧郁是否还会期待。
27、现在的我们都是忧郁的孩子,不要想太多无关的事,我很都还小。
28、既然没有能耐就别奢望做不了的事就别念念不舍装忧郁。
29、我看着这忧郁的雨景,想着一个不可能的爱情。
30、那夜空的月已不再亮,只有那忧郁的人在……
31、当本本忧郁的时候,只想电脑陪着偶。
32、现实的城市犹如雾中的风景隐隐地散发着忧郁的气息,承载着没有承诺的梦。
33、你喜欢忧郁的人,却总嫌她不够快乐。
34、昏暗的灯光也掩饰不了周身那淡淡的忧郁。
35、三年前你还会倚着窗户撑着额头装忧郁,三年前你经常在我睡觉的时候发短信让我跑去阳台。
36、这一边是读不懂的忧郁,那一边是大太阳高挂的画。
37、我只是想安静安静,而不是在忧郁忧郁。
38、最爱的下雨天都变得忧郁,果然陪伴是很重要的事,你愿意陪我走一段路吗即使可能会看不见太阳。
39、我会不安,会忧郁。我会微笑,却不代表一切都好。
40、明明是应该快乐的花季,可却有着与年纪不符的忧郁、
第五篇:忧郁语录(忧郁)
忧郁语录(忧郁)
时间:2016-07-12 来源:原创QQ:71956607 作者:忧郁 阅读:59次
文/忧郁
1、曾经多少芳华,却流失在了我们的记忆里......2、总有一些人值得你去尊重;总有一些人值得你去诚交;总有一个梦想值得你努力的去追求„„
3、看着时光一天天的流失,才知,再也找寻不到曾经那些清晰的记忆„„
4、每当自己走在岁月的长廊中,才发现,身后的一切一切早已成了昨日的芳华,而前面却是未曾走过的未来!
5、生命的美好始终离不开身边人的陪伴。人生就这么一次,请多给自己释放一点点时间去陪伴一下你的家人,亲人,朋友;请多珍惜你身边所有对你好的人,不要为了工作,忽略了正站在你面前的人„„
6、一种幸福,一种爱;一种甜蜜,独有情;白发陪伴终会去,此生有你我最幸(家人)。
7、生活就像一个神秘的盒子,你却永远不知道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
8、经过一段风景,就像经过了一段人生,每天都在更新,而自己却忘记了很多很多,记忆的犹新,却始终找寻不到曾经那种最初的芳华!
9、茫茫人生,空空白梦,看着夜色朦胧的落叶,铺满整地,不禁感叹,那些曾经沧海桑田岁月所留下的残忆,一点一滴的封印在了我的脑海,而自己却不知是忧伤还是快乐?
10、总是走在这样的夜里,看着这样的夜色,却心有不甘,迷茫的人生,迷茫的路,是否是自己曾经太过于执着,还是如今太过于想起?
11、一度年华,走过人生,终于明白,时光能带走每个人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份真挚的情。情给人带来的乐趣无穷无尽,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真正体验到爱的伟大,情的真谛。
12、当自己走在迷茫的路程中,唯独父母一直在后面提示着你,不要迷路,人生就这么一次错过机会就再也无法挽回,可当自己匆匆忙忙的消散,才发现,原来,时光的痕迹你在怎么努力也再也找寻不到过往那些童年的美好回忆!
13、看着那些久别重逢的微笑,是多么的甜蜜,多么的开心,多么的快乐,而我却远远的看着怀念起最初最诚的那一份温馨,如今,我的朋友,兄弟,亲人,你们是否都过得安好?
14、人生漫长岁月就像睡醒了一样短暫,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原来,记忆的长廊到最后留下的却是所留无几„„
15、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暫,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机会体验人生,可我却浪费了我太多太多的时间,独自一人努力的跳出自己人生最深的角落„„
16、记忆的残留总是击碎着时间的推移,而在这样的夜晚,我却看的那么真那么诚,心却疼痛无比„„
17、每当想起我的故乡,心中却一阵阵极痛;而这样的夜晚,除了回忆还能留下什么?
18、时光的脚步残留了太多的忧伤与回忆。原来,走在时间的路上看着那些落叶纷飞飘落的残留却始终保持着生命的不息,而我每天却始终不断在改变突破自己的人生„„
19、我把生命所有的时光都释放给了我身边最重要的人,因为有了你们,我的世界才有了无限色彩;因为有了你们,我的生活才有了无限生机„„
20、看着落日的晚霞,心却不断感叹着:昨日的芳华是否还是今日的依旧?
21、当时光渐渐流失过去再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唯一留下的就是泪水和那些过往不可磨灭的年华痕迹。
22、有些回忆,想着想着就心痛无比;有些回忆,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哭;有些回忆,想着想着就„„
23、曾几何时,我对你是如痴如醉,把所有最美好青春时光都给了你,可时间的冲洗,我却成为了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路过了始终会有一个改变方向而离去;风景再美,也会有暗淡的时刻„„
24、听着伤感的音乐,不知不觉迷茫着;曾经,我是那么的痴痴呆呆,以为付出就会有收获,可时间的冲洗让我渐渐明白,原来,感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我又何必那么的执着呢!茫茫人海,谁又不曾这样傻傻深深的爱过一个人?
25、很多年之后,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句深邃而伤感的话:“雪花的美,与其说输给了过去,不如说留下的却是寂寞。”
26、当往事回首时,才发现,原来什么都没曾得到过,留下的却是满满泪水的梦„„„
27、独自走过这空虚而寒寂的街道,心不停的痛跳着,回转身来一望,却不知,这样的夜晚会有多长,多远„„
28、因为有你,我很快乐;因为有你,我很开心;因为有你们,我很幸福„„
29、一路走来,恍然如梦,却再也找寻不到过往的任何痕迹与风景„„
30、有的回忆,回想起的一瞬间是快乐开心而幸福的;有的回忆,回想起的那一刻却泪流满面心痛如绞„„
31、有些故事,讲着讲着就泪流满面;有些歌曲,听着听着就撕心裂痛;有些话语,说着说着就伤心欲绝„„
32、看着好友一个一个变少;一个一个变得陌生,而于心不忍,也许,我们感觉某些事情可悲的时候,最后很可能只有自己还在原地傻笑着„„
33、烟雨朦胧,尘世忧伤,断断续续走过这些年,经历了太多,也懂得了太多,只是世界的繁华迷茫了我的双眼„„
34、曾几何时,我是那样痴痴呆呆的望着你,以为你是我今生唯一也是最后一个想娶回家的女人,可时光的流逝证明了我那时的天真幼稚,而你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35、如果说:幸福的生活需要今生所有的时间来兑换,那么,我宁愿花光今生所有时光去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36、曾经的曾经,自己孤独寂寞的走在茫茫人海,迷失在了其中,现在的现在,自己走上了梦寐以求快乐而幸福无比的生活中„„
37、原来,心如所痛写出的伤感文学,既然让人如此痛彻心扉„„
38、慢慢的发现,曾经那些一起玩的朋友,一起分享文学作品的文友,一起吃喝玩乐的兄弟,如今,一个个变得如此陌生,变得情浅缘淡,无声无语„„
39、一篇送文,送离了我们的情意;一个人的话语,话断了我们最初的信任,也断醒了我们熟悉而美丽的梦„„
40、总是忍不住的想起,忍不住的沉默,忍不住的忧伤,忍不住的太多太多,无法去诉说,也无法去诠释,只能用苦涩的泪花,一遍又一遍把它呈现出来„„
41、还是这样的夜晚,你转身离我而去,看着你的背影,我却心痛如绞,以为一切的一切的都会烟消云散,可记忆中的你,让我如痴如醉,很是不甘,也许,红颜薄命难得一生心肝„„
42、走过岁月,走过时间,才明白,原来,曾经那些一起牵手,看过,闻过,听过,路过,相伴相随走过的路,只是人生必要的经程,到最后留下的却是点点滴滴最美好的回忆„„
43、繁华落尽,梦归是梦,又怎能重新开始曾经有过的美好回忆,时光流逝,只是我们早已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44、时光在走,留下的却是记忆,有开心快乐的,有伤心难过的,也有伤痛欲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