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芭蕾——美的代名词

时间:2019-05-15 09:3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浪漫主义芭蕾——美的代名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浪漫主义芭蕾——美的代名词》。

第一篇:浪漫主义芭蕾——美的代名词

浪漫主义芭蕾——美的代名词

一、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芭蕾

芭蕾这门艺术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英语ballet一次起源于法语ballet,更远一些词源可以推溯到15世纪,意大利初次出现“芭蕾”时将它命名为balletto。狭义地说ballet是西方的一种特定的舞种,是classical ballet(古典芭蕾)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过三百年来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而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内容与题材、技巧与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和北美兴起一股新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运动,它取代了统治18世纪文学艺术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始于文学,它反映了对资产阶级变革的失望:人们发现“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正式因为如此,浪漫主义作家竭力离开这个令人憎恶的社会,躲入虚无飘渺的神幻鬼怪世界,或者建立自己的乌托邦“王道乐土”。在他们的笔下,低贱卑劣的现实世界往往与神幻的奇迹世界形成强烈对比,浪漫主义作家擅长描绘自然,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浪漫主义芭蕾是整个浪漫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这种诗意更浓的舞蹈风格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舞蹈技术(特别是女子脚尖功技术)的迅速改进。

这些新舞剧的题材多半取自神话传说,以爱情故事为主,有的取材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的文学名著。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是塔里奥尼父女、佩罗、圣列翁、艾斯勒、狄德洛、格鲁什科夫斯基和布农维尔等。

二、塔里奥尼父女与舞剧《仙女》

塔里奥尼父女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起过奠基性作用。

舞剧《仙女》1832年首演于巴黎皇家音乐舞蹈院。取材于1822年发表的诺季埃德短篇小说《灶神特里尔比》。《仙女》实现了浪漫主义舞剧在内容主题和戏剧结构上的变革,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从此,20年代的田园牧歌式的舞剧为热情、批判性的作品所代替。现实与理想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成了30年代舞剧的主题。在新的舞剧中,透过幻想的梦境,人们感知到失望和疑惑两方面的因素交融其中的现实生活。

《仙女》的作者一反旧时舞剧的大团圆、狂欢舞蹈、华丽终场的惯例,以忧郁悲伤的场景结束全剧,给观众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这种处理既有诗意和真实感,又揭示出现实生活不如人意、幸福失之交臂以及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等的主题,是作品的容量加大,主题深化。同时也鲜明的体现出来了浪漫主义的特征,是浪漫主义芭蕾的典型剧作。

《仙女》的主演玛利亚·塔里奥尼由此被誉为“脚尖功”和“脚尖鞋”的发明人。她运用这种“脚尖功”成功地塑造了仙女的形象,后人竞相效仿,脚尖功成为“女舞蹈家表演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同时代产生的浪漫主义风格舞裙也被称为“塔里奥尼舞裙”。

三、《吉赛尔》

在浪漫主义芭蕾中编剧家的作用日渐重要,而《仙女》的成功,又引导作者们去追求诗意。10世纪30-50年代,巴黎歌剧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剧目,其中又以《吉赛尔》最为著名。

《吉赛尔》来源于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其《论德意志》一书中记录的维丽丝的传说。剧作家戈蒂埃发现了维丽丝传说之后,认为这简直就是现成的舞剧故事,他又联想起雨果的《东方诗集》中的一首题为《幽灵》的短诗,采用了其中酷爱跳舞,中了邪,差点丧生的西班牙少女形象。经过戈蒂埃的一次次思索、删改,最后成就了《吉赛尔》这一不朽的舞剧创作,《吉赛尔》不仅是一部杰出的舞剧,它的剧本也同时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舞剧《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主义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吉赛尔这个角色也被成为市“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要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兼有高超的舞蹈技术和细腻的表演技术。首演时扮演这个角色的格里其获得了很大成功,当时一家杂志称赞她是“芭蕾的真正女王,„„二十岁就有了像塔里奥尼一样的准确的动作和优美的舞姿,塔里奥尼已经找到了她的后继者”。

四、其他浪漫主义芭蕾舞蹈家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还有奥古斯特·布农维尔(1805—1879),他是介于法国与俄国芭蕾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也是丹麦芭蕾学派的创始人。他于19世纪初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担任演员,曾与塔里奥尼搭档演出《仙女》中的男主角“詹姆斯”,深受法国浪漫主义芭蕾的影响。回到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剧院担任教师和编导之后,根据自己的舞台经验,发展了男子的芭蕾技巧,打破了女演员长期在舞台上的主导地位。他创造了一种流畅而轻巧的风格,丹麦学派的芭蕾舞演员以舞姿优雅、动作轻盈而闻名于世。他还是一位多产的芭蕾舞编导,《仙女》《拿波里》《花节》《巨人错婚记》等剧目融古典浪漫芭蕾的优雅与活泼生动的民间舞蹈于一体,如同生动的风俗画卷,更因为他作为男芭蕾演员的独特身份,得到了世界声誉。

五、浪漫主义芭蕾的衰落

19世纪60年代后,随着塔里尼奥等舞星告别舞台后,浪漫主义芭蕾失去了昔日的光辉。由于很多芭蕾舞剧深层次想要表达的是被上层社会压迫或凌辱的少女形象,资产阶级上层人士对芭蕾抱着敌视的态度,于是芭蕾剧院和学校的数目大大减少,芭蕾舞团的人员编制也作了较大的紧缩,实行主要演员临时聘请、群舞演员则从业余爱好者中挑选的制度,上演的剧目也多是为了迎合上层的为了消遣娱乐庸俗趣味,内容空洞,只为了炫耀技巧,因而不能够保留下来。在这一时期,只出现了《葛蓓莉亚》等很少的几部优秀的芭蕾作品,但其中也沾染了类似的毛病,并且这些作品在当时也并未受到很大的重视。于是浪漫主义芭蕾渐渐为西方世界忽视而逐渐的衰落下去,芭蕾发展的重心由西欧偏向了俄罗斯。

浪漫主义芭蕾因其表现方式的灵巧轻盈和在内容所阐释的善良与美好,在今天又被人们重拾,正如英国著名芭蕾史学家盖斯特指出的:“„„浪漫派的号角鼓吹自由,从古典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新一代艺术家倾向于内在情感,寻求更多的个人表现,让自己的想象和灵感自由地翱翔在抒情的高峰之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浪漫主义企图逃避现实,摆脱产业革命、战争带来的种种苦难命运,进入一个充满爱情和幻想的美丽梦境。浪漫主义芭蕾在浪漫主义浪潮的推动下飞速的发展,却也随着浪漫主义的衰落而衰落。但是浪漫主义芭蕾对于当时受古典束缚已久的艺术家乃至平民们,无疑给了人们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的享受。而今天,浪漫主义芭蕾仍旧能够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心中美的代名词。

第二篇:浪漫主义芭蕾——美的代名词

浪漫主义芭蕾——美的代名词

刘钊 文学院20091884 摘要:浪漫主义芭蕾是整个浪漫主义运动的一部分,经历了发展、兴盛和衰落三个时期。浪漫主义芭蕾舞富有诗意,直接、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对于当时受古典束缚已久的艺术家乃至平民们,是一盏充满希望的明灯。为今天芭蕾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不朽的经验。

关键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芭蕾、仙女、赛吉尔

一、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芭蕾

芭蕾这门艺术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英语ballet一次起源于法语ballet,更远一些词源可以推溯到15世纪,意大利初次出现“芭蕾”时将它命名为balletto。狭义地说ballet是西方的一种特定的舞种,是classical ballet(古典芭蕾)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过三百年来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而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内容与题材、技巧与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和北美兴起一股新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运动,它取代了统治18世纪文学艺术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始于文学,它反映了对资产阶级变革的失望:人们发现“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正式因为如此,浪漫主义作家竭力离开这个令人憎恶的社会,躲入虚无飘渺的神幻鬼怪世界,或者建立自己的乌托邦“王道乐土”。在他们的笔下,低贱卑劣的现实世界往往与神幻的奇迹世界形成强烈对比,浪漫主义作家擅长描绘自然,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浪漫主义芭蕾是整个浪漫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这种诗意更浓的舞蹈风格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舞蹈技术(特别是女子脚尖功技术)的迅速改进。

这些新舞剧的题材多半取自神话传说,以爱情故事为主,有的取材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的文学名著。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是塔里奥尼父女、佩罗、圣列翁、艾斯勒、狄德洛、格鲁什科夫斯基和布农维尔等。

二、塔里奥尼父女与舞剧《仙女》

塔里奥尼父女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起过奠基性作用。舞剧《仙女》1832年首演于巴黎皇家音乐舞蹈院。取材于1822年发表的诺季埃德短篇小说《灶神特里尔比》。《仙女》实现了浪漫主义舞剧在内容主题和戏剧结构上的变革,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从此,20年代的田园牧歌式的舞剧为热情、批判性的作品所代替。现实与理想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成了30年代舞剧的主题。在新的舞剧中,透过幻想的梦境,人们感知到失望和疑惑两方面的因素交融其中的现实生活。

《仙女》的作者一反旧时舞剧的大团圆、狂欢舞蹈、华丽终场的惯例,以忧郁悲伤的场景结束全剧,给观众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这种处理既有诗意和真实感,又揭示出现实生活不如人意、幸福失之交臂以及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等的主题,是作品的容量加大,主题深化。同时也鲜明的体现出来了浪漫主义的特征,是浪漫主义芭蕾的典型剧作。

《仙女》的主演玛利亚·塔里奥尼由此被誉为“脚尖功”和“脚尖鞋”的发明人。她运用这种“脚尖功”成功地塑造了仙女的形象,后人竞相效仿,脚尖功成为“女舞蹈家表演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同时代产生的浪漫主义风格舞裙也被称为“塔里奥尼舞裙”。

三、《吉赛尔》

在浪漫主义芭蕾中编剧家的作用日渐重要,而《仙女》的成功,又引导作者们去追求诗意。10世纪30-50年代,巴黎歌剧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剧目,其中又以《吉赛尔》最为著名。

《吉赛尔》来源于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其《论德意志》一书中记录的维丽丝的传说。剧作家戈蒂埃发现了维丽丝传说之后,认为这简直就是现成的舞剧故事,他又联想起雨果的《东方诗集》中的一首题为《幽灵》的短诗,采用了其中酷爱跳舞,中了邪,差点丧生的西班牙少女形象。经过戈蒂埃的一次次思索、删改,最后成就了《吉赛尔》这一不朽的舞剧创作,《吉赛尔》不仅是一部杰出的舞剧,它的剧本也同时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舞剧《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主义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吉赛尔这个角色也被成为市“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要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兼有高超的舞蹈技术和细腻的表演技术。首演时扮演这个角色的格里其获得了很大成功,当时一家杂志称赞她是“芭蕾的真正女王,„„二十岁就有了像塔里奥尼一样的准确的动作和优美的舞姿,塔里奥尼已经找到了她的后继者”。

四、其他浪漫主义芭蕾舞蹈家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还有奥古斯特·布农维尔(1805—1879),他是介于法国与俄国芭蕾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也是丹麦芭蕾学派的创始人。他于19世纪初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担任演员,曾与塔里奥尼搭档演出《仙女》中的男主角“詹姆斯”,深受法国浪漫主义芭蕾的影响。回到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剧院担任教师和编导之后,根据自己的舞台经验,发展了男子的芭蕾技巧,打破了女演员长期在舞台上的主导地位。他创造了一种流畅而轻巧的风格,丹麦学派的芭蕾舞演员以舞姿优雅、动作轻盈而闻名于世。他还是一位多产的芭蕾舞编导,《仙女》《拿波里》《花节》《巨人错婚记》等剧目融古典浪漫芭蕾的优雅与活泼生动的民间舞蹈于一体,如同生动的风俗画卷,更因为他作为男芭蕾演员的独特身份,得到了世界声誉。

五、浪漫主义芭蕾的衰落

19世纪60年代后,随着塔里尼奥等舞星告别舞台后,浪漫主义芭蕾失去了昔日的光辉。由于很多芭蕾舞剧深层次想要表达的是被上层社会压迫或凌辱的少女形象,资产阶级上层人士对芭蕾抱着敌视的态度,于是芭蕾剧院和学校的数目大大减少,芭蕾舞团的人员编制也作了较大的紧缩,实行主要演员临时聘请、群舞演员则从业余爱好者中挑选的制度,上演的剧目也多是为了迎合上层的为了消遣娱乐庸俗趣味,内容空洞,只为了炫耀技巧,因而不能够保留下来。在这一时期,只出现了《葛蓓莉亚》等很少的几部优秀的芭蕾作品,但其中也沾染了类似的毛病,并且这些作品在当时也并未受到很大的重视。于是浪漫主义芭蕾渐渐为西方世界忽视而逐渐的衰落下去,芭蕾发展的重心由西欧偏向了俄罗斯。

浪漫主义芭蕾因其表现方式的灵巧轻盈和在内容所阐释的善良与美好,在今天又被人们重拾,正如英国著名芭蕾史学家盖斯特指出的:“„„浪漫派的号角鼓吹自由,从古典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新一代艺术家倾向于内在情感,寻求更多的个人表现,让自己的想象和灵感自由地翱翔在抒情的高峰之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浪漫主义企图逃避现实,摆脱产业革命、战争带来的种种苦难命运,进入一个充满爱情和幻想的美丽梦境。浪漫主义芭蕾在浪漫主义浪潮的推动下飞速的发展,却也随着浪漫主义的衰落而衰落。但是浪漫主义芭蕾对于当时受古典束缚已久的艺术家乃至平民们,无疑给了人们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的享受。而今天,浪漫主义芭蕾仍旧能够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心中美的代名词。

参考文献:《西方芭蕾史纲》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三篇:红楼梦之浪漫主义之美读后感

浅谈《红楼梦》之美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英语师范2013级13班郑雪飞

指导老师:林玲

一、《红楼梦》的写作背景简介

曹雪芹生活在我国已有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封建末世,在其后期又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因而对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有较具体的感受,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遂以十年时间创作了《石头记》(即《红楼梦》)。书中通过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

二、《红楼梦》内容简介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全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它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三、《红楼梦》的读后心得

读完红楼梦书中的悲惨爱情和家族的没落让我有了许多感触,并对《红楼梦》中的美学很感兴趣。我便由此写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浅读。

惜宝黛爱情之浪漫主义之美

“开辟鸿莺,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

愚衷。”一段悲金悼玉的恋情在那个时代静静衍生,这段恋情有着无尽的悲伤与无奈,却又蕴藏了许些浪漫主义之美。《红楼梦》尽管是曹雪芹未完成的作品,但其作为悲剧性艺术作品已是早有定论的了。有人说:“悲剧意识是悲剧性现实的反应,也是悲剧性现实的把握。它具体表现为悲剧性艺术。”书中亦有证:第五回“游幻境之谜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通过十二首曲子和判词已暗示了全书的悲剧结局。注释中说《红楼梦》十二支曲与金陵十二钗册子判词互为补充预示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而曲子《终身误》的判词分明预示了宝玉和宝钗所谓世俗中的金玉良缘,因没有爱情的基础,即使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的悲苦境地,终成为“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婚姻悲剧。在曲子《枉凝眉》的判词中以无奈而悲惋的语气预示着宝黛爱情虽有奇缘,却“心事终虚化”而成为千古悲剧。唯有无限的伤感催着泪水从“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能经得起如此流逝?此等悲哀,孰人可经受得起?同样的,在收尾《飞鸟各投林》判词中更是坦白的写出了家族悲剧以及宝玉十二钗等不幸的结局。“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怎样一幅萧条悲怆之景?与其曾经的盛隆繁华之时相比,一句“人世无常”又怎样说得尽那过来人的深悲剧痛,单个“哀”字笼罩了整部小说,敢问哀音为何时时鸣响?在这种悲剧情感的激荡下审美主体才会更深刻的体会到“灵魂升扬的激动”,其昭示着浪漫主义审美追求。悲剧将人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却又激起了人们灵魂的升扬,让人们学会去欣赏,体会,学会对真善美的选择。而《红楼梦》中就体现了这种纯真的浪漫主义理想色彩。青年们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和个性解放而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时,不就是在用悲剧构造出一种全新的浪漫主义之美吗?

品大观园之园林艺术美

叠山理水,骨魂相应。书中第十七回写到贾政率众人与宝玉对额,打开大门迎面便是“一带叠嶂”,“百事峻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众人出庭过池,一面走一面听贾政说话,“倏尔青山斜阻”。步入蘅芜苑,“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行至沁芳涧,“或清堂茅舍,或堆石

为垣······”可见,大观园既利用了自然山体,也匠心独运地堆叠了众多巧夺天工的山景观,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大观园的水清、静,恬且被垂柳相衬,被桃杏相依,只见落花在上,不见尘土一粒,它确是大观园的血脉魂魄啊!

然而大观园不仅是“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典范,更是曹雪芹笔下、眼中和心中最清静的女儿园,是现实世界的世外桃源,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创造的干净的世界,有情的世界,理想的世界。这种园林生活远离现实社会中虚伪的礼仪应酬和仕途经济的熏染,犹如陶潜的世外桃源,此乃宝玉所爱,更是曹雪芹所爱。这样的世界与园林的精神以及艺术的特质相吻合。因此大观园的山水园林美就与它的青春美、智慧美、心灵美、人性美、艺术美、人文美,是糅合在一起的。这就显示了曹雪芹创造《红楼梦》的大观园山水园林的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亦是大观园的园林艺术之精粹

《红楼梦》堪称我们的国粹,在美学上的不光是浪漫主义之美、园林美,还有那些来自服饰、伦理、思想各个方面的精髓都是值得大家所探讨的。我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希望以后能够从各个大师的研讨中学到更多。

四、参考文献:红楼美学 何永康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1-01-01

曹雪芹美学思想 李传龙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10-01

《红楼梦》艺术美 罗宪敏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8-07-01

论曹雪芹的美学思想 苏鸿昌 重庆出版社 1984-06-01

第四篇:廉洁的代名词

廉洁的代名词——杨善洲

——观《杨善洲》有感 巍巍烈山,把前进号角吹响;悠悠古韵,把清廉之歌传唱。往事越千年,风光无限!杨善洲,虽未及千年,但是辛勤六十载,他的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将会随着岁月的奔波千古传唱,会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响。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是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是的,是歌颂这位倔强而又平凡的老头儿,他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朝气蓬勃的绿色天地。1988年退休后,本可以在省城安享晚年,可他放弃了,选择扎根施甸县大

亮山兴办林场,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便是22个春秋。寒来暑往,秋收冬藏,22年的辛劳,他留下的是一笔巨额的绿色存款,留下的英雄的身影和精神的支柱。

你能想象这几十年中,栽种、剪枝、浇水、修路··这几乎占据了他工作的全部,他不是超人,而是一位满头白发的黑瘦老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工作,告诉我们党员要脚踏实地干事;他奉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原则,告诉我们这才是真正的淡泊名利。杨善洲瘦小的身影穿梭在绿幽的林场,他犹如沧海一粟,正是这无数次的在苍翠大山隐身穿梭,造就了今日的善洲林场。

这是2011年感动中国颁奖辞: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翻看历史的画卷,凡清正廉洁、朴素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北宋的包拯,一清如水,刚正不阿,名垂青史;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躬身做官,蜚声朝野。而当今,鞠躬尽瘁的焦裕禄、无私奉献的孔繁森、甘守清贫的杨善洲等时代楷模,也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古往今来,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杨善洲,老当益壮,毋移其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其青云之志。这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公仆,他牢记宗旨,不负重托,把好廉关,不辱廉誉。在他身上,我读懂了什么叫忠诚执着,什么叫清廉为民;在他身上,我看到,在随县泱泱华夏

这块圣洁的土地上,清廉之花正在次第开放,清廉之歌已经广为传唱!

第五篇: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说起浪漫主义,想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大体上来说,浪漫主义着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表现客观现实,抒发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回顾浪漫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说起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就不得不提到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在李白的诗歌中,浪漫主义最显著的特色有: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比喻、生动的拟人、丰富的想象、奇妙的幻想甚至借助神话元素等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具体的说,譬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中三千丈的白发显示了作者无比大胆的夸张,通过这种夸张更加凸显满腹愁肠。又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这种夸张对比具有十足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浪漫主义有审美主体强烈的抒情和自我意识的张扬,瑰丽而神奇的审美对象,大胆而超凡的想象夸张。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足见杜甫的艺术功力之博大精深。古人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在悠久的历史卷轴中,多少文人墨客都对他赞不绝口。李汝伦说杜诗“浪漫主义特质同他的现实主义成就一样突出”(《杜诗论稿》)。梁启超也说杜甫“可算半写实”(《饮冰室合集》)。元稹说杜甫“尽得众人之体势,而兼众人所独专”,释普文在《诗论》中也说:“老杜之诗,备于众体”。叶嘉莹在《诗薮》中亦说杜诗“地负海涵,包罗万江”。上面这些评论都不同程度地从正面或侧面强调了杜诗的浪漫主义。的确,作为一个流传千古的伟大诗人,当然有能力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在杜甫的诗作中,可以很清楚的看见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焕发着异彩。

说起杜甫诗中浪漫色彩,我们不由想到理想主义。杜诗中的理想主义在其现实浪漫主义特色中极为突出。我们还记得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理想主义是同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他对 社会 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联系在一起的。诗人在抒发个人的悲凉凄苦和不幸际遇时;在悲悯描写劳动人民的灾难时;在鞭挞反动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以及憎恶战乱带给人民灾祸时,流露出了诗人的极强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建立在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之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下面是我找到的一篇不错的文章,也许会对最后的汇总有帮

杜甫“下悲小已,上念国家”,他的最大理想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他的理想是参预 政治 的,是入世的,富于政治意义。这种理想是在揭露当时统治黑暗罪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兼济天下”的政治报负。诗人“窃比稷与契”(《咏怀五百字》)、“时危报明主”(《江上》)、“忧国愿年丰”(《吾家》)、“毫发裨社稷”(《客堂》)、“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寄柏学士林居》)、“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同元使君春陵行》……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一片忠心,以及在此基础上萌发的美好理想愿望。杜诗中流露出对尧舜社会的极大向往,有对“原始自由共产主义”的一种渴慕。杜甫如此希望有圣君贤臣来治理国家,有比较清明的政治,更希望停止战争,让人民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正如诗人在《蚕谷行》中所描绘的那样“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尽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表达了对没有战乱,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的理想和憧憬。

在诗人的诗中,曾多次反复出现了一个个千百年来人们所幻想的字眼:乐土、桃园。诗人说他的迁徙流浪是“有求彼乐土”(《别董顼 》)是“无食问乐土”(《发秦州》)的,是追求“桃园”生活的,如“桃园费独寻”(《风急舟中书》)、“桃园人家易制度”(《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他的乐土,桃园是理想化了的:“橘州田土仍膏腴,潭府邑中甚淳苦,太守庭内不喧呼”(同上);“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往昔》);“狱讼永衰息,岂惟偃甲兵”(《同元使君春陵行》);“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租”(《昼梦》)……这就是杜甫为我们所描绘的没有贪官污吏、人人各得其业、平均甚至连监狱及争吵诉讼、战争也没有的理想乐土与桃园。

另外,诗人在为理想的奋斗追求中,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和利他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从理想主义出发的。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了他人,为了能看到天下大多数与自己同样的人的温暖安定,他的房子“独破”,自己“受冻”,诗人也愿意也满足了,一片眷眷之心可见。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凤凰台》)、“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题省中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永怀五百字》)等都表现了一种崇高的利他主义和献身精神。

二、杜诗中塑造了大量的理想化的人和物的形象,它是诗人现实浪漫主义情怀的一种寄托。

这些理想化的人和物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塑造出来的,是典型的理想化了的人格表现;是现实人物又不是现实人物,具有很强的现实浪漫特色。浪漫主义创作典型的形象或主观精神的化身作为作家诗人理想的载体,它所描写的人或物,往往闪耀着理想的光彩,被作家在现实的基础上美化,典型化,神异怪诞化,这些形象往往是变异的。从这点上看,我们说杜甫是现实理想主义诗人,作为“写实家亦理想家”的杜甫,为了配合其追求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往往描写奇幻、荒诞、怪异的事物,抒发超脱世俗的理想与豪情;或塑一些幻想中的理想人或物,寄托诗人孤愤的激情与向往。杜甫藉作诗来排谴矛盾的情怀,他曾说“宽心应是洒,谴兴莫过诗。”(《可惜》)。以兴藉诗,凡是乱离之感,不平之鸣,个人遭遇及人民的痛苦生活感受等,随有所触即为诗。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为了能使天下人民同登衽

席,杜甫看着当前君昏臣佞的局面,必然有扼制不住的愤懑,但不便明言,只好遣兴抒愤,托物言情,以便托载自己的主观情感和理想。

杜诗寄托的理想人物往往表现在他的一些怀古、吟咏今昔人物及其故事上。杜诗咏人怀古多为咏史而兼吊古伤今,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倾注到人物的刻画上。这些人们形象不能单纯地看作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它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主观改造的反映,诗人的理想愿望就寄寓其中。如“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遣兴二》)、“庞公任本性,蒿子卧苍苔。”(《昔游》)、“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入乔口》)、“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琴台》)……感物思人,以人以物托心,“所寄之深沉”(傅庚生语)。这些人物都是先圣贤人,是诗人寄托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不平之鸣而塑造的理想中人物。又如:“欲填沟壑惟蔬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狂夫》)、“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空囊》)、“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创器动四方。观者如山沮丧,大地为之久低昂。”(《公孙大娘舞剑》)。在《饮中八仙歌》里说张旭“脱帽露顶土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说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说左相“饮如长鲸吸白川,衔杯'圣乐'称避贤”。

这样的诗作还很多,这些人物都从现实生活升华而来,或狂傲不拘、或素洁高雅、或强健威武或离经叛道……他们都是诗人所塑造的主观想象的人物形象,是诗人理想人化的载体。杜甫怀古咏人的诗作还有《寄孙崇简》、《天骠图歌》、《武侯庙》、《怀素草书》、《狂歌行赠四兄》等。

另外,杜诗创造闪耀着主观想象的典形象作为理想的载体,或咏物言志或托物反讽或寓情于物。这些咏物诗皆有所寄托。我们先看看诗人吟咏花草树木的诗。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这用。”(《古柏行》)、“出非不得地,蟋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病柏》)、“犹含栋梁具,无复宵汉志。”(《枯柚》)、“草有害于人”、“其毒甚蜂蜜、其多弥道周”。(《除草》)、“江边一树垂垂发,朝朝催人白白头。”(《逢梅》)等把志向报负,愤懑不平之情寄寓所塑造的柏梅草竹等到夸张变异之物上。我们再看看杜诗中吟咏鸟兽虫鱼的诗作,无不寄寓诗人胸襟抱负和遭遇的憾叹,如“毛色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杜鹃行》)、“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功成失所在,用舍何其贤。”(《义鹃行》)、“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恕号。”(《朱凤行》)、“去岁奔波逐余寇,骅骝惯不得将。”(《瘦马行》)、“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房兵曹马》)、“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促织》)、“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莹虫》)等,在一种豪壮怪诞之中托物寄情、豪行壮语,不平之鸣皆有所依托。其中寓寄着诗人对一种幻想生活的渴望,诗人以此为载体来抒发这种向往之情。

三、大量运用了想象,夸饰、比拟、象征、铺排、奇异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杜诗的浪漫主义特色。

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激越的基调,大胆的夸张迷人和宏伟的气势、磅礴、激情、昂扬的节奏、瑰丽的语言取胜,是浪漫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化的生活和作家的主观感情,它所描写的人物,事件和环境很少受客观生活逻辑的制约。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神灵妖魔,现实梦幻,经过作家诗人自由大胆的想象,使作品形成独特而奇异的形象体系。杜甫是有想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浑涵汪洋,千汇万状”,为表达其主观幻化的理想,“不用浪漫手法,无以达其意”,不用浪漫手法,无以涵盖“汪洋”的内容题材。翁方纲说杜五律有“太白一种既盛诸公在”,说七律“雄辩万古”(《石洲诗话》)。清人郑日奎在一首《读少陵集》中说杜诗“淋漓墨汁皆峥嵘”;李汝伦先生在《杜诗论稿》中还对杜诗大胆的艺术夸张作了论述。等等,说的都是杜诗所采用的独特奇异的表现手法。

杜诗奇异的表现手法在夸饰和铺排,壮美和雄浑上都有很好的显现。翁方纲说杜诗能于“正位卓立铺写而愈觉其超出”;元稹说杜诗“至铺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刘凤诰说杜诗“安得”句“其恣情指挥,语语皆令小夫咋舌,不得谓言大而夸也。”(《杜工部诗话》)。杜诗在夸饰与铺排中,又显示壮美的风格特色,加上杜诗忧国忧民之深,就使得这种豪壮带有极强的“沉郁”色彩,一转而为悲壮了。子美自许七古“沉郁顿挫,掣鲸碧海……孙谨称其驰骋怪骇,开阖雷电。”(宋荤《漫党说话》)。这种夸饰铺排呈现出一泻千里之势,恢宏博大,气吞山河。如写柏树的高大:“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柏行》);写书文的高妙,“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醉歌行》);写将士神彩:“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观兵》);写壮士英雄侠胆:“安得壮士挽天河,洗尽甲兵长不用。”(《洗兵马》)等都极尽夸张之能事,磅礴之中,豪气纷呈。又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死人积如丘”、“华夷相混合,宇宙一膻腥”、“大水淼茫炎海楼,奇峰砾兀火云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在一种夸张的纵情抒写中,沉郁悲

壮之情顿现。《昭味詹言》中说杜诗“峥嵘喷薄,沉郁顿挫,苍凉悲壮”,说的也是杜诗的这一特色。至于说到杜诗的铺排,焦竑在《焦氏笔录》中说长杜长篇“沈著顿挫”,“指事陈情”,“此老杜独善之能”,李重华在《贞一诗话》中说“作诗善用赋笔,惟老杜为然”。老杜在长篇排律中多用赋法,写个人生活,感伤且以时事入诗为多,此赋排使诗文一气喷洒而出,风涌泉流,陈情叙物,宏阔铺开,一览而心惊也。如《兵东行》、《哀王孙》、《洗兵马》、《丽人行》、《艺昔》等都用赋法铺陈。《丽人行》用铺叙手法,写尽繁华浮靡;《忆昔》也是铺张扬厉后委婉多讽。

另外,杜诗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想象,写物叙情有惊奇神秘的特色,也很能表现杜诗的现实浪漫主义写作手法。潘德兴曾说杜甫歌、行“错综幻化,不可端倪”。杜诗早期和晚期之作大都有想象丰富离奇瑰丽等浪漫色彩。如《美陂行》、全诗驰骋想象,神奇俊彩。“天地暗惨忽并色,波涛万倾堆琉璃,”“龟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等都极富想象,气势豪阔,辞彩华丽,音调 铿锵激昂。杜甫的想象神奇之作还有《壮游》、《公孙大娘舞剑》、《登楼》、《白水三十韵》等。下面再就杜诗与神以及一些边塞诗作一些论述。杜诗中常常写到诗和神灵(包括鬼神)的关系。如“但觉高歌有鬼神”,“律中鬼神惊”、“诗成泣鬼神”、“反思昨夜风雨疾,乃是蒲城鬼神入”,以上所写的“神”、“鬼神”都有各自的含义,有的夸张诗书画的高妙能感动鬼神;有的夸饰赋诗作文有鬼神相助……人鬼神相诸,想象丰富奇特,杜诗中的“下笔如有神”的“神”,傅庚生曾说一可解为写诗如有神助,二可解为诗人形容写诗时想象丰富,思维敏捷。(《杜甫诗论》)此所谓刘勰所说的“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达尔……思接千载,神通万里。”也应是杜甫所意味中的神。杜诗写战争的诗篇有一种铺排之感,恢宏悲壮之气,并间有夸张、传奇、想象的特色。当然,反映战争的诗篇由于题材的原因,要写到边塞的异地风光,战争的场面,本身就具有一种传奇的色彩,况且要写这样博大的题材,没有放飞的想象是不行的。如“边庭流血成海水”、“新鬼烦冤旧鬼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兵车行》);“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天边行》);“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技折”,“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留花门》);“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羌村三首》)等,或想象神奇,或夸饰独到;或绘物写人幽奇……“非常规之墨,而有神奇之思矣。”这样的诗篇是很多的,如《前出塞》、《后出塞》、《北征》等。

杜诗中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还有象征,对此,时空交接,议论等到,这里就不再最赘述。

四、直抒胸意寓主观于客观的表现,也是杜诗现实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

浪漫主义着重主观感情的表现,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华兹华斯说“诗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雪莱也说“诗是汹涌激情的表现。”我国的诗歌也同样注重抒情,屈原的创作是“发愤与抒情”,杜甫被称为“情圣”。李汝伦说杜甫“写情真而厚,纯而切,真是抒情大圣手,写情大圣手。”(《杜甫诗论》);叶嘉莹也说“以感情功力深厚博大,集大成者当推杜甫。”(《诗薮》)。杜甫写妻儿,朋友之情极为真切。另外,他的诗情常常寄托在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忧国爱民之情或直抒胸臆,或寓主观于客观,从冷叙述中透出一种炽热之情。浪漫主义以充沛的激情和强烈的色彩,去表现诗人和作家强烈的主观感情,常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激情。杜诗除了部分诗作用直抒胸臆表达激情外,激情的汹涌主要在寓主观于客观,在一种冷色调的冷叙述中来实现的。

杜诗中的直抒胸臆往往是忧国忧民的激情迸发,欢快或愤激之情,悯民之苦,拯苍生

之慨,汪洋倾泻,自由喷涌。如杜甫生平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涕泪满衣裳”写他的喜极而悲,并抓住“漫卷诗书”这一小动作来表现他奔涌的大喜欲狂。《春望》是“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亡国破,景哀人更悲也。《醉时歌》亦是大胆,毫无顾忌,直抒胸臆之作。人世的不平,触动了诗人敏感的情怀,愤激便磅礴而出。“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忘情到尔汝,痛饮真吾师”,“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如此的大胆豪爽,对人对已一片肝胆、磊落高尚之情尽现。此类诗歌还有“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咏怀诗》);“当歌欲一放,泪下恐莫收。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晦日寺寻李封》);“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只应与朋好,风过亦来过。”(《陪郑广文游将军山林》)等,在逸气横飞之中,放歌借酒抒怀,情感直抒,把反抗愤懑的思想抒发得淋漓尽致。我们知道杜诗中动用了好多“安得”句,这此诗作亦是结尾直抒胸臆之作。

下载浪漫主义芭蕾——美的代名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浪漫主义芭蕾——美的代名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浪漫主义建筑

    论欧洲艺术思潮的浪漫性--浅谈欧洲浪漫主义建筑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2012年12月 1 当代艺术思潮目 录 第一部分:题目和作者··......

    浪漫主义教案

    第 六 编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 第一章、 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第二章、 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第三章、 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 第四章、 从标题音乐到交响诗 第五章、......

    青春,学生的代名词

    青春,学生的代名词 青春,是学生的代名词。 青春,是积极向上的;青春,是活泼开朗的;青春,又是烦恼无数的。小时候,听父母说,青春是易逝的,青春一去不复返。长大后,又听邻居婶婶抱怨,青春是......

    芭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学年 该学年主要训练学生对芭蕾基训的规范性和对开、绷、立、直的意识,学生软度的强化训练。 教学目标:第一学年分四个单元: 1、掌握双手扶把的基本体态,正确的舞......

    芭蕾说课稿

    形体锻炼美化人体形象——芭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鞠躬)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完之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题目) 下面,我将从指导思想、教材学情分析、教......

    芭蕾论文

    《世界经典芭蕾舞剧欣赏》课程论文《中央舞台》观后感一直觉得芭蕾是一种很高贵、很优美、很华丽的舞蹈,同时也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了,光是芭蕾这两个字,天生的唯美、合一、......

    芭蕾术语

    1. 1.巴特芒 Battement 腿部动作的总称 2.巴特芒汤纠 Battement tendu 擦地 3.得米普力也 Demi plie 半蹲 4.哥让得普力也 Grand plie 大蹲 5.巴特芒汤纠日代 Battement ten......

    芭蕾专业术语

    芭蕾专业术语1. Battement腿部动作的总称 2. Battement tendu擦地 3. Demi plie半蹲 4. Grand plie大蹲 5. Battement tendu jete 小踢腿 6. Rond de jembe 7. A terr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