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

时间:2019-05-15 09:3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

第一篇: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

题型及分值:

填空题(15)、单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15)

---------------------------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一 语言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中国的语文学---研究古代书面语文言文,成就体现为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印度的语文学---研究记载宗教典籍的梵文,在语音和语法上取得辉煌成就。希腊罗马欧洲---古典拉丁文,语法、修辞和逻辑研究成就卓著。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二 语言与谱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人类语言估计大约有5000到7000种。

联合国正式批准使用的工作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和汉语六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根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世界上的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可以分为十几或二十几个语系,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等十大语系。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属于汉藏语系。

印地语(Hindi language)是印度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属印欧语系中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是由古梵语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

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母语日”。

三 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1、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

语言和言语的概念是由索绪尔提出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二十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科学。

言语动作和言语作品,可统称为“言语”(SPEECH)

说话时使用的符号工具,则才是“语言”(LANGUAGE)

(1)“语言”和“言语”是从口头交际活动或者说从言语活动这样的社会现象中区分出的两个因素。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别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而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的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的特色。

(2)“语言”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质的系统,有内在的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

语言是工具,言语是运用工具及其结果。语言学通过言语去探究语言。

2、书面语和口语

古往今来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的形式,只有少数语言有相对应的文字表现的书面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书面语不但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迟早要随着口语的发展演变而发展演变。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3、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的符号特性

1、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Saussure)

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语言符号中由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好比是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不能分开。

2、语言符号是“约定的”和“任意的”

“约定”指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

“任意”是说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义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只要大家都认定或者习惯就行。

3、语言符号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

最开始的时候用什么实体表示什么意义是约定的和任意的,但是一旦这种对应关系固定下来,也就不能轻易改变了。如果符号本身随意改变或者每个人都随意改变符号,那人们就听不懂互相说的是什么,语言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交际工具的作用了。但是又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所以也就不会一成不变。

语言的结构特性

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看语言的系统

1、语言结构是“线性”的和“离散”的

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子排列,这就是语言结构的线性特征。正因为语言符号是一个一个出现的,所以语言符号又可以分解还原成本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

2、语言结构是有“层次”的和分“层级”的。语言的层次性是构成语言结构的核心条件,使人类的语言符号真正成为有严密规则的系统。

3、语言结构是“组合”的也是“聚合”的。

从语言结构线性的不同位置看,语言符号相互怎样配搭的问题,即“A+B+C+D+E”这样的问题,靠“组合关系”来管,组合关系是建立语言符号排列规则的基础。

从语言结构线性的某个位置看,语言符号相互能不能替换的问题,即“a1+a2+a3+a4+a5……=A”这样的问题,要靠“聚合规则”来管,聚合关系是建立语言符号归类规则的基础。

语言结构中的每个成分,“竖着看”,处于能跟别的成分相互替换(聚合)成类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是潜在的,就像机器零件分门别类存放在仓库里,备用;“横着看”,处于跟别的成分相互连接(组合)成构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是现实的,就像按照图纸寻找各种适合的零件,最后组装成某一台机器。

有了“组合”和“聚合”这一对语言结构特性,就有可能最终找到抽象的语言规则,建立起抽象的语言结构模式。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两种最根本的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四、语音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和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任何语言都是靠语音才成为一种语言的,才能作为一种活的语言而存在。

赵元任提出了声调的“五度制调符”,称为“声调字母”,适用于一切声调语言,已为国际多数学者所采用。

汉语普通话的四声调值标为[55]、[35]、[214]、[51]。

人对语音的感知表现就是语音的心理属性。人类听觉感知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概括性。

语音是一种具有特定社会交际功能的声音,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与一般声音向区别的本质属性。语音的表义功能在本质上是社会赋予的,是一种社会约定。

音节是语音的各种表现形式中可以感知的最小单位,因此也就是语音分析的最基本单位。

对汉语的音节进行分解分析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角度和结果:

一种是“声韵调分析”,即把音节分解成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这就是汉语独有的“声韵系统”;

另一种就是“元辅音分析”,即把音节分解到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这是各种语言都使用的“音素系统”。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语音单位,或者说音位是特定语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归纳音位的原则

一是对立原则。凡两个音素,如果可以出现在完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并且可以区别语音形式的意义,这两个音素之间就具有一种“对立关系”。

二是互补原则。凡两个音素,如果各自有自己的出现环境或者说从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这两个音素之间就具有一种互补关系。

三就是“语音近似原则”。

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作“音位区别特征”。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

音位就是一组区别特征的集合。

五、语汇

语汇和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一样,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或者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是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语。

只要客观事物中有某种概念,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它,这方面,所有的语言都一样,这就是语汇的普遍性。

词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与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有许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词语往往反映某个民族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在这方面不同语言就可能有明显的差异,这就是语汇的民族性。

语汇是语言系统各要素中最易变和最活跃的部分。

语汇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的严格制约,也有极强的稳定性的一面。

“语汇系统的制约”指某些系统性强的基本词语一般都处在一定的语义集合关系即“语义场”中,不能随意破坏。

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地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稳定性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了固定和平衡,保证社会交际能够正常进行。

语汇系统既包括词,也包括语。词和语都具有“意义凝固、形式固定,最基本的语言单位”的特点。

词的语法学分类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如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助词等。而词的语汇学分类根据的是词的构造形式,词的语音形式,以及词的来源、地位、用途等。

“语”的定义就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段。其主要类型就是:专有名词,北京大学;成语,春光明媚;惯用语,戴高帽;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181个,双音节词语40351个,三音节词语6459个,四音节词语5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162个。

“基本词”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特点:一是产生的历史悠久;二是使用范围广;三是构词的能力强。基本词中除了代词和虚词,大部分词都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语素。

基本词具有任意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而一般词具有理据性、民族性和活跃性等特点。

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的”和“-S”也有某种意义,而且从音义结合的角度不能再分解,所以是语素。

字(外语中是字母,汉语中是汉字)是文字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语素是语汇单位(同时也是语法单位)它们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简单对应起来。

a.类语素形式(书、走、好、美、大等)是成词、自由、不定位和实义语素;

b.类语素形式(如吗、了、的等)是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语素;

c类语素形式(企、机、民等)是不成词、粘着、不定位和实义语素;

d类语素形式(-子、-儿、-头)就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语素。

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单位。词的构造过程,从语素与词的关系角度看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个语素直接形成词,统称“成词”,包含两个小类:一是语素不改变形式就形成词,叫直接成词;二是语素改变形式后成为词,叫作转化成词。这些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都叫单纯词。

另一种是语素与语素相互组合而构成词,统称“构词”。包括两个小类:一是语汇构词(语素与语素相互组合而构成新词,即狭义的构词,合成词。这是各种语言中最常见的词的构造方式,主要包括:复合构词、附加构词和重叠构词三种。);二是语法构词(语素与语素组合不构成新词,但具有一定的语法作用。即构形,可看作广义的构词。

各种语言中最常见的词的构造方式。主要包括:复合构词、附加构词和重叠构词三种。

一是陈述式复合词。Earthquake地震、Sundown日落、胆怯、性急、祖传、口吃等。

二是偏正式复合词。Girlfriend女友、Greenhouse温室、Sleepwalk梦游、布鞋、汉语、狂热、重视等。

三是支配式复合词,例如,pickpocket扒手、Carryall旅行提袋、丢脸、悦耳、动人、缺德等。

四是并列式复合词,例如,Downfall、道路、裁缝、动静、学习、教学等。

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补充式复合词,例如,改善、证实、纠正、打动、抓紧等。

构成词的语素多于两个的,其内部按照组合的先后顺序形成不同的层次,是上述几种类型的合成词的多次组合。

例如,播种机

/ 偏正式、支配式。

UN-GENTLE-MAN-LY 派生、派生、偏正。

六、语法

语法规则本质上是说本族语的人头脑中潜在的一种直觉知识,也可以说是人们说话时的一种约定习惯。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做出的归纳和说明,这才是所谓的“语法规则”,或者叫作“语法学”。

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语法作为人们说话时组词造句的规则,有以下一些主要的性质和特点。

A.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言中词语和句子无限多,不可能为每个词语和每个句子都去建立一条规则,这时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 种类的概括。

比如“桌子、书包、电影、思想等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根据某种共同特点,比如大都能受数量词修饰,就可以建立“名词”这个类:这是从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

再如“搬桌子、背书包、看电影、谈思想”等语言片段,它们的具体意义也不同,但结构形式都是“动词+名词”,而且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都是动作行为涉及某个事物,就都可以归为“动宾结构”:这是从结构形式对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

又如英语动词像“look(看)、teacher(教)、wash(洗)”等,后面都可以加上“-ed”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的意义,加上“-ing”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意义;汉语动词像“放、贴、挂”等,后面都可以加上“着”并在“桌上放着几本书”这样的存在句中表示动作后状态持续的意义:这些是从形态或格式对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

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它才成为一种概括的规则,即语法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而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的现象。这就有点像数学符号和公式,它不管具体数字是什么,伹各种数字又要按照公式代入。有了抽象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框架内造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

B.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格式和长度各种各样,即使抽象也不可能不断增加新的规则,这时就还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

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它才是一种简明的规则,即不必建立许多不同的规则,只需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这也就像数学运算,小学时学到的加减乘除等最基础的运算规则,即使到了高等数学阶段仍然用得着;某个或某些规则在开始算一道题的时候有用,算到后面时可能还有用。有了递归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举一反

三、以简驭繁,用数量有限的规则手段造出一句一句无限多的话来。

C.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语言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制约。

例如一般都说汉语“把”字句的结构规则就是把本来在动词后边的宾语名词前移到介词“把”后,即构成“名词+把+名词+动词词组”,如

“我洗干净了衣服。---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他摔碎了花瓶。---他把花瓶摔碎了”。

其实光这么说还不够,因为有的句子不能这样变换,如:

“他喝醉了酒。---*他把酒喝醉了”。

“我听烦了说教。---*我把说教听烦了”。

原因就在于其中还受另一条规则的制约,即如果“把”字句中动词词组是动补结构,其中的补语必须是用来陈述“把”后边名词的,在符合这一条规则的基础上才能应用前一条规则。比如能说“衣服干净了”、“花瓶碎了”,所以前两句的变换能成立,不能说“*故事烦了”、“*酒醉了”,所以后两句的变换就不成立。

进一步说,因为可以说“我烦了”、“他醉了”,所以后两句中的主语反倒可以放到“把”后构成把字句,如“这故事都把我听烦了”,“这点酒就把他喝醉了”。

可见用两条规则就要比用一条规则更能准确地说明“把”字句的构造形式。当然对某一种复杂的句式来说,两条规则也可能还不够用,那么这时就一定还需要另外一些规则。可以说所有语法规则都是这样互相联系着并共同起作用的。

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它才又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实际上环环相扣,这一条规则往往受另一条规则制约,或者说另一条规则可以补充这一条规则。这还是像数学运算,在运用某一条运算规则时又不能违反另一条规则,或者说某条规则在特定条件下就不能用了。有了系统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能形散神聚、变而不乱,造出一句一句复杂多样但又严密有序的话来。

D.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少,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从语法变化的现象看,很多语法规则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多少年一直保持了下来。

以汉语为例,距今三千多年前甲骨文中就有“癸卯卜,其自东来雨”这样的刻辞,这跟现代汉语的句子格式没有太大区别。《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等名句,在今天读来仍是琅琅上口,理解起来也不大费力。

外语也是如此,比如拉丁语的语音和词汇从古代到现代印欧语系各语言已有很大变化,甚至今天的人已经不会说也看不懂了(这与它们的词语要随着读音而发生拼写变化有关),但拉丁语名词有性、数、格,动词有时、体、态,造句有一定的格式等等,在现代印欧语中却并没有什么太大改变。

从语法变化的过程看,实际上即使十分微小的语法现象的出现或更替,都得经过语法系统内部的重新调整,甚至长时间的拉锯战才可能完成。比如据考证,汉语的“把”字句式从最初出现到现在成为最常用的句式前后差不多经过了一千多年,而且现在这种变化还在缓慢进行中。

再如本来英语跟德语、俄语等印欧语系的语言一样,名词都有全套格标记,所以语序和句法结构形式在语法规则中并不重要,但后来英语名词的格标记慢慢都消失了,现在只剩下少数几个代词还有主格、宾格等的区别(如“I、me、my、mine(我、我的)”),因此也就越来越需要依据成分位置来判定主语、宾语、定语,这时语序和句法结构形式就成为重要的语法手段了。英语语法的这种转变过程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至少在几代人之中是感觉不出来的。

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它才更成为一种有效的规则,即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也就像数学中大家认可的运算符号或一些基本定理,除非特别需要或有特定条件就不可能轻易改变。有了稳定的语法规则,在相当时期和范围内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心照不宣、运用自如,造出一句一句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和相互理解的话来。

语法形式的类就叫作“语法手段”。

语法手段可以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

“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和“词的重叠”三个小类。

“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和“句调”四个小类。

语法意义的类就叫作“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也可以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词法范畴”主要有“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大类。

“体词属性范畴”主要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综合性语言中的名词都有词形变化,主要表示四种范畴意义,即“性”、“数”、“格”和“有定无定”。

“谓词属性范畴”主要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综合性语言中的动词也都有词形变化,主要表示的范畴意义有“时”、“体”、“态” 和“人称”的一组特征。

词法既然是形态学,顾名思义应只研究跟词的形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即只是构形问题。像俄语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和中性等性的区别,还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等,动词的形态变化甚至包括时、体、态、式、形动词、副动词等横竖交叉共一百多种形式,这些都是典型的构形现象。

但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等也都无不与形态变化有关,像英语

“slow / slowly / slowness”

三个词的意义都是“慢”,伹由于形态变化不同,所以构词可以看作是词根加词尾变化,词类可以分别划归形容词、副词和名词,这样构词问题和词类问题也就都成了词法的一部分。及至后来很多语言的构词现象和词类现象与形态变化脱钩了,如现代英语中很多词类的原形已没有区别,如“water(水/浇水)、fire(火/点火)”

就既是名词也是动词。还有些语言如汉语本来就没有形态变化,如“房子、木头”中的词缀“子、头”都不是严格的名词词尾变化;

“吃了、吃过”也不是动词的形态变化而是动词后面加独立的助词;动词、名词等词类也没有足以相互区别的形态标志:这些现象其实就不再是构形问题,而是句法问题了。但受传统语法分类的影响,至今很多语法书仍把构词和词类问题归入词法。但实际上在汉语这样的语言中词法问题并不像印欧语那么重要,而相反像语序、虚词、结构等句法问题应该在语法中占更多分量,所以划分词法和句法对汉语就不一定适合了。

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构词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

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一级单位的语法单位。词是造句层级聚合类和组合类的核心单位,句子是表达层级聚合类和组合类的核心单位。也可以说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聚合规则又能联系组合规则的语法单位。“词”和“句子”在语法结构中最重要。

把所有这些可能或不可能的位置加起来,就得到了汉语词的一组聚合位置,这就叫作词的“分布”。词类就可以根据这种分布来确定。词类就是根据一类词的所有聚合位置的总和即分布来确定的。

词组的聚合类有两种分类法:

一种是分为“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

另一种是分为“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向心词组指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句子的聚合:“句类”的划分

句子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最重要的有句型类、句式类、功能类和简繁类等四种。

“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和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比如一提到古代汉语,大家都会想到“之、乎、者、也”这一套语气词,但在现代汉语(特别是口语)中它们却已经全部消失,并变成“的、了、呢、吗”等另一套语气词了。为什么原来的一套语气词会被新的一套语气词所取代,这中间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这种成系统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等,这类问题就是历时语法要研究的。

“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和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比如研究汉语一般把汉语分成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其中古代汉语时间跨度大些,但现代汉语就指“五四”以后至今不足百年的汉语白话和后来的普通话,所以一般说的现代汉语语法就是一种共时的语法系统。当然历时和共时又是相对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方言语法现象。

比如广义的现代汉语既包括官话(即普通话),也包括方言,它们是共时的,但因为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这个老祖宗发展演变过来的,而变化的过程又有快有慢,其中有的保留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少些,差异大些,还有的则保留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多些,差异小些。例如普通话中的词缀“的”有三种用法:一种是出现在某些词的后面构成副词性成分,如“忽然的、渐渐的”;一种是出现在某些词的后面构成形容词性成分,如“好好的、热乎乎的”;还有一种是出现在某些词的后面构成名词性成分,如“吃的、干净的、他的”。但这三个词缀语音形式相同,所以很难说到底是一个东西还是三个东西。但从广东话看,分别起这三种作用的后缀是不同音的“咁[kem35]、哋[tei35]、嘅[ke33]”,很明显是三个不同的东西。后者的区别其实就正是反映了古代汉语(至少唐宋时)的情况。可见普通话与古代汉语比较起来变化较大,而广东话离古代汉语则更近些,也就是说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共时差异就恰恰反映了汉语的历时语法变化。

七、语义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人们使用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最基本特征。语言形式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大类。

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这样的形式,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语汇意义(词语意义)”。

语法形式则包括结构、语序、虚词、形态、重音、句调等形式,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就叫作“语法意义(范畴意义)”。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与个别的、临时的意义的分别。在通常情况下都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这种意义通常称之为“语段意义”,或者说是“言内之意”;

而在特定的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这种意义就叫作“语境意义”或“语用意义”,实际上也就是一种“言外之意”。

语言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工具,语言表达的意义既有思想意义,也有情感意义。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特别是语汇意义和语段意义,当然也就必然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一是“思想”,即“理性意义”;

一是“情感”,即“非理性意义”。

在“语言的意义”中分开“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在语汇意义中还要再分开“语段意义(言内之意)”和“语境、语用意义(言外之意)”。

语义学要研究的“语汇意义”主要就是“词义”问题,语义学要研究的“语段意义”主要就是“句义”问题。

词义构成的各个要素

词的意义(词义)和句子的意义(句义)在语义中都很重要。但要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首先还是离不开对句子中词语意义的理解,词语的意义是句子意义的基础。

1、“义类”:词语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意义

词义从整体的类型上划分,一种就是“理性意义”,即表达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反映;还有一种是“非理性意义”,即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A.词的“理性意义”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现象,人们通过大脑对这些现象进行比较、分类,从同类事物中抽象出足以跟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征,并用一定的语音形式把这种认识成果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词”。这种通过词语来表现的对一定对象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例如:医闹 应定义为患方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借患者出现意外事件,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不正当的经济赔偿的行为,这是理性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目前,医闹的语义是理性意义中的科学意义。类似的还有房闹。

相对于瞎闹、胡闹、无理取闹、吵闹,目前似乎还未形成通俗意义,还没有大规模正式进入人们的口语之中。而医闹、房闹等能否进入普通人的话语系统之中,还有待社会的检验。

B.词的“非理性意义”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作词义的 “附加色彩”。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词义的“感情色彩”。人们在反映现实现象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对该现象的主观态度,从而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增添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词义所带有的对现实现象的主观态度就是“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中最主要 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褒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否定、排斥、厌恶的态度。比如:赞美、阿谀奉承。

韩寒“造假门”的“造假门”一词,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否定、排斥、厌恶的态度,这是门缀词的共有特点。

“资助门、脏话门、包养门、艳照门、质量门、拉链门”等,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和在使用中双关化,例如,美国“游说门”越拱越大,与动词搭配,很形象。

X门最早源于“水门时间”中的“水门”一词。1972年6月17日,华盛顿水门(watergate)大楼民主党总部发生一起行窃案,揭发了白宫总统助选团涉案的重重内幕,导致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尼克松于1974年下台。该事件由于发生在水门大厦而被媒体广泛称之为“水门事件”或者水门丑闻。后来泛指政治上的丑闻,或者极具爆炸性的丑闻。

另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大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十部影片之一的《罗生门》1950年8月25日上映,形容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无法厘清事实真相的现况。芥川龙之介(1892-1927),1915年开始创作时就发表了令他名垂后世的《罗生门》。

后来,我们的媒体在报道国外发生的相关事件时,常用X-GATE等词意译后转述。如,伊朗门iran-gate,特工门PRISON-GATE,情报门INTELLIGENCE-GATE等,“门”在新闻报道和网络媒体中频繁出现,逐渐汉化、泛化。

二是词义的“语体色彩”。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存在于人与人交往的一切环境之中。为了保证语言表达同交际环境(包括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方式等)相适应,人们会根据不同交际环境的特点,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这种由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表达形式就是“语体”。“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也经常用于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对话描写中。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 面写作和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至于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就是通用词语,也就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词语。

三是词义的“形象色彩”

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例如:艳照门、磕头机、乒乓球等。

2、“语素义”:语素义的组合和词义

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如果一个词只包含一个语索(即只有一个意义的最小单位),那么词义就等于这个语素的意义。例如:人、河、天等。

但如果这个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那么词义与组成的语素的意义就有关系,词义就可以通过语素义来论证,只不过其中的组合关系会比较复杂。这是因为语素和语素的组合不完全等同于词与词的组合。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词与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以后,词组和句子的意义差不多就等于词义(包括虚词)的组合,这也就是所谓词语搭配的意义,至少词语的基本意义在词组和句子中并不发生改变。

比如“大家都爱川外”这个词组或句子的意义,基本上就是其中的词“大家+都+爱+川外”组合起来的意思。但是语素的组合与语素义的组合(即组合后的词的意义)却并不一定也是这样基本对应的。比如上面这个语言片段中的“大家”很难说就等于“大+家”(舍小家,顾大家)。

以汉语为例,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具体说又可以分为两大类情况。

A.词义内部的关系比较清楚,即词义可从语素义推导出来。

a.其中一种情况是词义就等于几个语素义的直接组合。比如“观赏”就等于“观看、欣赏”的意思;“男生”就等于“男性学生”的意思;“立功”就等 于“建立功勋”的意思;“性急”就等于“性子急”的意思;“办公室”就等于“办理公务的房间”的意思。

街舞就是街头的舞蹈。

b.再一种情况是词义就等于相同或相近的几个语素义的并列组合。比如“洗涤”就等于 “洗+涤”(都是“洗”的意思);“蹊径”就等于“蹊+径”(都是“小路”的意 思);“怪涎”就等于“怪+诞”(都是“奇怪、荒唐”的意思);“归拢”就等于 “归+拢”(都足“集中、不分散”的意思)。

c.还一种情况是词义中语素义的组合虽然不那么直接,但稍加联想意思还是清楚的。比如“轮椅”虽不完全等于“轮+椅”,(还是“加装了轮子供残疾人代步的特殊的椅子”的意思;类似的还有“挂面”是“通过挂晒而制造出来的干面条”的意思;“清漆”是 “纯净的没有颜色的油漆”的意思;

d.最后一种情况则是词义只包含了一部分语素的意义,而有的语素的意义已经脱落了,但但这种词义仍然还算是清楚的。比如“忘记、缓急、窗户、妻子、国家、人物”等词,虽然包含两个语素,伹实际上一部分语素义已没有作用了。例如“忘记”的意思是“忘”而不是“记”,“窗户”的意思是“窗”而不是“户”、“妻子”的意思是“妻”而不是“子'。

B.词义内部的关系不很清楚,即从语素义不容易直接推出词义来。

a.其中一种情况是因为词中包含的语素义比较生僻。比如”乖戾“的意思是”乖僻、粗暴“,”出类拔萃“中”萃“的意思是”草“,”振聋发聩“中”聩“(聩:天生耳聋)的意思也是”聋“,”自怨自艾“中”艾“的意思是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这些语素义都需要经过解释。注意:方兴未艾读AI4

b.再一种情况是因为词义中包含了典故。比如”鱼肉、中肯、染指、左袒“等,如果不了解典故、历史及词义的引申过程,就无法仅从语素义推知整个词义。

c.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比喻用法。比如”细软、私房、谈吐、裙钗“的词义就并非语素本来的意义,而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

d.一种情况就是因为词语中的语素义比较模糊,甚至已完全失落了。其中一类是语素义一下子看不出来,需要考证才能弄明白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比如”姑娘“,就既不是现代意义的”姑“,也不是现代意义的”娘“,为什么可以指”未婚女子“,这就需要考证义素的古代意义;“姑娘”,在今天是未婚少女之称,古代却不是如此。在唐代,尚未见有此称呼。在宋代以后,或与姑母同义,或与小姑同意。直到清代,才见有将“姑娘”作为未婚少女之称,如《红楼梦》中林姑娘、宝姑娘之类。

e.另一类是像”麻利、大方、冬烘、二百五“等词语,由于构成词的所有语素的意义都已失落,当然也就无法从语素义看出词义,甚至或者说是一个单纯词了。

冬烘dōnghōng(思想)迂腐,(知识)浅陋。

3、“义项”:一个词语形式的不同意义

一个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的词语形式并不一定只有一个意义,这些不同的意义就叫作词的”义项“。词典中同一词语下面列出的一个个的意义 也就是这个词语的义项。词义是对一定对象的反映,那么这个词有几个义项,就要根据词听反映的对象多少来确定。如果一个词只反映一类或一个对象,这个词就只有一个义项;如果反映的对象不止一个,这个词就有多个义项。

词义实际上是以义项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词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只能表示一个意义,这就像一个人有”爸爸、教师、主任“等不同身份,但在特定场合却只能以某一个身份出现。因为义项不同,词义所反映的对象也就 不同,附加色彩也可能不同,甚至语义组合关系也会存在差异。例如”吃“ 至少有两个义项:一是”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一是”吸取“。前者只能用来陈述有生命的事物,如人或动物;后者则不能用来陈述人或动物,而只能用来陈述无生命的事物,诸如”宣纸吃墨“、”菠菜吃油“之类的句子。因此在分析描写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时,只能以义项为基本单位。

一个词的几个义项尽管反映的对象不同,但应该有一般人可以感觉得到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它们就不能算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而只能看作是不同的词。如汉语的”花“,在”种了几盆花“里是”可供观赏的植物“的意思,在”又花时间,又花力气“里是”耗费“的意思,这两个意思之间毫无关联,因而它们不能算是同一个词,也就是不能算是同一个”花“的两个义项,而只能看作是”同音词“,也就是有两个都读作和写作”花“的不同的词。

4、“义素”:词义的区别特征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分析为若干义项,也可以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的语义元素的集合。比如把”哥哥“与同类的”弟弟、姐姐、妹妹“等词对比,就可以得出它的语义成分:”+同胞/ +男性/ +年长“。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区别特征就叫作”义素“。

义素跟语素、词、词组、句子等音义结合的单位不同,义素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比如”哥哥“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就与”哥哥“的读音毫无关联。正因为如此,义素在语言中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只有以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对比分析才能得出。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用来说明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各种关系的方法。义素分析通常可以按三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是确定对比的范围。义素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一组相关的词语,以确定对比分析的范围。一般来说找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对象的词语。比如分析”哥哥“的义素,就不能用”看“来对比,因为前者指称的是一种人际关系,后者指称的是一种动作行为,二者不属于同一类;也不宜用”司机“来对比,因为”哥哥“和”司机“虽然都指人,但前者是一种亲属称谓,后者是一种职业称谓,二者仍不属于同一类。所以分析”哥哥“的义素,就要从”哥哥“与”弟弟“、”姐姐“、”妹妹“的对比开始,因为这些词同属”亲属关系“中”同胞“这个类。

其次是比较词义的异同。确定对比范围后,就要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元素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不同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比如要分析”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义素,可以先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同胞“,然后比较”哥哥“与”弟弟“,提取出区别义素”年长“和”年幼“,再比较”哥哥、弟弟“与”姐姐、妹妹“,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和”女性“。

找出不同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之后,还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加以整理,使最后分析结果能准确反映词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义素分析结果的整理工作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加进某些符号来表示分析结果。一般在每个义素外加方括号,义素前加”+/-“表示是否具备这个义素。比如”哥哥“的义素就可以写作[+同胞/ +年长/+男性]。

二是要检查义素分析的结果是否包容而且只包容词义所反映的那类对象。一方面是义素分析的结果不能过宽或过窄。比如”男人“的义素若分析为[+男性/ +人]则失之过宽,本来不属于此类的”男孩“也被包括迸去。”雨衣“的义素若分析为 [+穿在身上/ +防雨/ +用塑料制/ +衣物]则失之过窄,本属于此类的用帆布、橡胶等制成的雨衣就被排除在外了。

另一方面是义素分析结果还应力求简明。比如”女人“的义素分析为[-男性/+成年/+人]就足够了。如果再加上〖+会说话/+有思维能力]二个义素,虽不能说错,但却是多余的,因为这二个义素中,从[+人]中可推知。

义素分析在语义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异同,有利于学习、掌握和研究词义,特别是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词义。

比如”边疆“和”边境“的词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义素分析就可以清楚地把二者的异同揭示出来:

”边疆:[+国土/ +靠近国界/ +范围大]“,”边境:[+国土/+靠近国界/-范围大]“。

其次是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比如汉语可以说”男孩在笑“、”邻居们在聊天“,但一般不能说”? 石头在笑“、”?小山羊在聊天“,其原因就在于”笑、聊天“等动词都要求表示动作发出者的词语必须具备[+人]这个义素,而”石头、小山羊“就不具备这样的义素。

当然语义中的”义素分析“跟前面说过的语音中的”音素分析“,语汇和语法中的”语素分析“比较起来,难度要大一些。这一方面是因为义素分析似乎找不到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而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认识上的随意性。

另一方面是一种语言中词义(义项)的数量十分庞大,而且词义系统是开放性的,新的词语及词义层出不穷,分析和描写所有的词义到底需要多少义素,是否全部词语都可能实现义素分析,这一点目前还说不清楚。

“义素分析”的基础就是语义场

“语义场”:词义相互联系形成的“词语家族”

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包含有几个互相有联系的意义,这是对于一个词而言形成的一个意义集合。如果读音和书写形式不同的一批词在意义上有某种密切联系,这批词也就构成了一个意义的集合,这种一批词通过相互有联系的意义构成的集合就可以叫作“语义场”(semantic field)。

“语义场”中各个词语(实际上是义项)在意义上的联系可以理解为具有共同的上位意义或叫类属意义。

一个语义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局部的词义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素的意义领域被划分成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相补充的方式对同一个意义领域进行反映。

八、语用

语用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跟语境有关的话语表现,或者说是语境对语言交际的影响。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使用者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说话人和听话人其实就是一种语境;语用学主要研究制约语言使用的各种条件,而语境正是制约语言使用的一个主要条件。跟语境有关的语言运用问题可以包括:语境对于表达和理解语句意义的作用;语境对于确定词语所指的作用;语境对于分析篇章结构和话语结构的作用。

大致说来,语境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一类就是指话语内部的语境,包括书面语(单独语流)中的前言后语或者口语(对话语流)中的你一言我一语:这可以叫作语言语境或狭义的语境。

另一类则是指话语外部各种影响话语表达和理解的因素,包括说话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等外部环境,甚至也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等环境:这可以叫作非语言语境或广义的语境。无论哪种语境,对于说话人的表达和听话人的理解都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实际说出来(写出来)和听得懂(看得懂)的语句,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语境。

1、狭义的语境对于理解语句意义的作用

前一种狹义的语言语境更多还是归语义学来研究。因为很显然,即使是理解最基本的词义和句义也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对”多义词“的理解就是这样。语言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而一个具体的词到底用了哪个义项,就要靠上下文语境来确定。例如”困难“至少有”问题、阻力“和”艰苦、拮据“两个义项,只有放到”工作中碰到了困难“和”他家生活很困难“这两个具体句子中,才能确定是用了哪个意义。

对”省略句“的理解也是这样。人们说话时常常会出现句子结构不完整的情况,伹并不一定会影响理解。对”歧义句“的分化更是如此。前面”语义“部分讨论分化歧义句有”停顿、替换、变换“等多种办法,但语境是最有效的手段。例如”他走了一个小时了“这种由多义词造成的歧义,只有靠不同的上下文才能分化其中 ”行走“和”离开“两种意义。

再如”没有买票的“这种显性语法结构歧义句,在”没有买票的快点买“和”我们都有月票,没有买票的“等不同句子中就可以消除歧义。又如”反对的是少数人“这种隐性语法结构歧义句,更是只有通过不同的上下文如”这个方案得到普遍支持,反对的是少数人“和 ”我们不反对大多数人,反对的是少数人“才能分化歧义。

2、广义的语境对于理解语句意义的作用

如果说前一种狭义的语境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那么后一种广义的非语言语境就主要是用来解释词语的非义项义和句子的非命题义了,这更是语用学关注的语境条件。

一是用来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具体所指意义。例如”他买了一双鞋“,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确定”鞋子“是哪双鞋和什么鞋。

二是用来解释特殊词义和句义。例如明知一个人做了蠢事,却对他说”你真聪明!“,这种”聪明“反而表示”愚蠢“的临时意义,在特殊语境中(比如在批评一个人做错了事 时),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是用来解释不但超出了语句的义项义和命题义 而且需要揣摩才能理解的背后意义。例如同样是说”现在已经九点了“这 句话,除了用来回答”现在几点了 “这样的提问,在”孩子该回家而尚未回家“、”孩子不去睡觉还在看电视“等不同语境中,就可能还有”担心、责备、不满、劝告“等意思。

正因为非语言语境对于话语表达和理解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影响,所以有学者还对非语言语境条件做了更加细致的划分。

比如分成”现场语境、交际语境、背景语境“;

分成”篇章语境、外部语境、心理语境“;

分成”客观语境(话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和说话听话的人)、主观语境(说话人的身份职业、思想观念、处境心情、动机目的等)“;

分成”情景语境(交际的时间、地点、话题和交际参与者的身份、职业、思想、教养、心态等)、文化语境(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等)“;

甚至还可以细分为”交际关系(公共、私 人、双方、亲属、上下级、性别、国籍等)、交际场合(谈天、辩论、谈判、演说、接待等〉、交际目的(承诺、使令、感谢、道歉等)“。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 影响话语表达和理解的非语言语境条件不但比较复杂,而且各种语境因素 还可能交织在一起,共同对话语的意义变化起作用。

话语的篇章分析和会话分析

”会话“与”篇章“的区别简单说就是:篇章只是一个人单独说的一段话(包括书面上写的一篇文章),常见的如演讲和文章等;而会话则是两个或多个人共同完成的一段话(除了记录材料外,更多是面对面的口头话语),包括交谈、讨论、采访 等。由于在会话过程中两个或多个人要轮流说话并且不断互换角色,因此 会话结构除了具有与篇章具有共同的话语结构特点(如会话也是由一个一个句子组成)外,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一是会话的基本单位不同。会话的基本单位叫作”话轮“,即一个人在会话中一次说完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比话轮大的会话单位是”话轮对“和 ”话轮段“。”话轮对“是两个人对话时最小的来言和去语,包括”始发话轮“和”应答话轮“。”话轮段“是多个会话参与者各自说了一句或几句话而 构成的一段话(包括有的人在某个话轮段中插不上话或故意不说话),一个 话轮段必须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的。

二是会话的衔接形式不同。会话的衔接形式叫作”话轮转换“。话轮转换的基本特点是”A—B—C—A……“这样轮流说话。话轮转换前后,会话参与者说话和听话的角色要发生变化。话轮的衔接关系也比较自由,可以是”聚焦型“的,即各个话轮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幵,最典型的就是研讨。

也可以是”引发型“的,即谈论A主题时引出B,谈论B主题时引出C,最典型的就是座谈。

还可以是”转向型“的,即谈论中有意从A话题转换到没有关系的B话题,最典型的就是争吵。聚焦型和引发型的话轮转换一般总是有一个人主导,比如会议、采访、论文答辩和课堂讨论大多如此;但转向型的话轮转换却往往是不同的人有意造成的,或者说是由地位平等的会话者分别争取会话的主导权,比如聊天和争吵大多就是这样。

三是会话的调节手段不同。会话中有故意插话、改正错话、中途停顿、改变话题等现象,因此话轮之间的相互连接主要是利用”预示、修正、岔开“ 等调节手段。”预示“是会话切入正题或者打算结束的铺垫性信息。

比如在发出邀请前先说”你今晚有空吗“、”最近忙不忙“等;在希望谈话结束时 说”时间不早了“、”那就这样吧“、”以后再细谈“等。”修正“是在会话中改 正不小心说错的话或补充说得不够清楚的话。有的修正是主动的,即说话 人自己去改错或补充,也有的是别人提醒或质疑后修正的。”岔开“就是故 意打断话题或转换话题,例如想回避正在谈论的某个话题时说”大家别光 说话,喝点饮料吧“、”我还差点忘了说一件事“等,这是为了引开大家对原来话题的注意力。

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因为语言交际的双 方肯定希望说的话彼此都能理解,这就要求会话双方进行合作。”合作原 则“的内容包括四条:

一是”真实准则“: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和无根据的话。

根据这条准则,说话人总是要努力使听话人相信听到的话是真实的,听话人 也相信说话人说的是真话。为什么现在社会中骗子较容易得逞,就是因为 多数情况下听话人总是相信对方说的话是真实的。

二是”适量准则“:提供的信息要适量,不多也不少。比如有时彼此见面谈论天气只是一种寒暄,不需要太多的信息,如果反复详细地说反而会使人感到厌烦;相反当碰到别人问路时,就最好说得详细一点,因为这对人生地不熟的人是很有必要的。

三 是”相关准则“:要说跟话题有关的话,不说无关的话。比如在医院里体检就必须如实回答医生的询问,否则医生就无法作出正确诊断;在法庭辩论中就不能说与案件无关的话,否则会被法官制止。

四是”方式准则“:说话要 清楚明了,简洁有条理和没有歧义。一个喋喋不休、语无伦次的人肯定是令 人生厌的。上面这几条中实际上包含了会话中”说什么“和”怎样说“两方 面的内容,一般认为其中”相关准则“是最重要的会话准则,后来语用学在 此基础上又发展出新的”关联理论“。

”礼貌原则“是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来的。礼貌本来就是人类交际 的普遍现象,当然也是人与人会话必须遵守的准则。礼貌原则不等于说有礼貌的话,而是对合作原则的一种补充。具体内容包括正反相辅的三条准 则:

一是”得体和慷慨“。要求会话中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和有利于自 己的观点。比如用疑问句”你能借我车子用用吗“就比用祈使句”你借我车子用用“要得体,因为这意味着你尊重对方的选择权。

二是”赞誉和谦逊“。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少赞誉自己多赞誉对方。比如通常情况下到别人家吃饭 总是要称赞饭菜丰盛、厨艺高超,即使饭菜不合口味也不大会直说;而别人 这样夸奖你时,中国人习惯说”过奖了“,外国人习惯说”谢谢“,都不会随声 附和地夸耀自己。

三是”一致和同情“。要求在会话中尽量缩小与对方的 分歧和对立,增加相互的一致性和共同点。比如有人说”这姑娘真漂亮“,你即使不这么认为,哪怕只肯定”她身材确实不错“一个优点也可避免彼此直接对立。

再如讨论时即使不同意甚至打算反驳别人的意见,很多人也首 先会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基本上同意你的看法“等:这至少在情感上 拉近了与对方的距离。

上面这几条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场合、关系和方式。一定的场合决定”说什么“,一定的关系决定”对谁说“,一定的方式决定”怎么说“。在这个基础上,后来有学者又进一步讨论了跟礼貌原则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是”礼貌语句的级别“。同样是批评人,希望、建议就比呵斥、讽剌要礼貌。

二是”礼貌语句的环境“。同样是发出指令,说”再拖拖地吧“就 比”把地拖拖千净“要礼貌。

三是”礼貌语句的适度“。让孩子去楼下取报纸或者请妻子外出吃饭,就不适合用”不知道我能不能请你做件事“

这样过于正式的礼貌语句。

四是”礼貌语句的民族特点“。问”吃了吗“、”现在在哪儿工作“,在中国人看来是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在西方人看来就有干涉个人隐私之嫌了。

言有所为和”言语行为理论“

”怎么用语句来做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是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用语句来做事(言有所为)“的意思是,虽然语 言中大多数的句子都有逻辑上的真假值,比如”北京大学位于北京的中关 村“,这句话的内容要么对,要么不对。

但实际上语言交际中也有些语句并 不需要区别”对错“。比如”请求“别人做什么,或者”承诺“了别人什么事情,这些话说出来的同时也就是在做”请求、承诺“这样的事。例如”我现在宣布会议开幕“,在说出”宣布“这个词或这句话的时候,就是在做”宣布“这样一件事。

再比如说出”我劝你不要出国留学“的同时,就是在做”劝告“这样一件事。由于”请求、承诺、宣布、劝告“等行为都是由一定的语句来完成的,这种行为就叫作”言语行为“,研究语句行为能力的语用学理论就叫作 ”言语行为理论“。

最初奥斯汀把所有的语句分成”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两大类。前者在于以言述事,如”北京大学在北京中关村“,”上海房价今年又涨了“等,这也就是一般的”叙述句“。

后者才是用语句做事,所以称作”行为句“。行为句中又具体分为”显性行为句“和”隐性行为句“。显性行为句中一般会出现诸如”感谢、宣布、祝贺、劝告、请求、命令“等表示行为的动词,或者说这种句子主要是靠特定类的动词来表示相应的行为的。而隐性行为句则是 靠整个语句的类型或意义来表示相应的行为。例如”我会帮助你的“,”这件事绝对没问题“,”新年快乐“等,就是靠整个句子来表达”承诺、保证、祝贺“等行为的。

后来人们认识到,其实叙述句也不妨看作是施行了一种”告知“的行为。按照这种看法,凡在语言交际中说出一个句子就都有以言行事的作用,区别仅仅在于这种言语行为是否有效。比如不是法官就不能”宣判“,没有诚意就不能”承诺“。语言交际中行为句是否有效力决定于多种因素:比如 说话人用什么样的句子说,这样的句子表现的是一种什么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能否对听话人产生作用。

从这个角度,言语行为又可以分成三种主要类型:述事行为、行事行为、成事行为。这既是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言语过程的三个阶段,任何一句话都会同时包含这三个言语行为或经过这三个言语过程。

比如”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和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说话人选择使用这样的句子,就是以言述事的行为;说话人说这句话本身是作出承诺和保证,就是以言行事的行为;听话人听到 这句话引起反应(比如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拥护),就是以言成事的行为。

这三种言语行为中行事行为最重要,细分起来还有各种小类:

一是表态类。包括警告、恫吓、威胁、承诺、发誓等。例如”我保证按期完成任务“是承诺,”你再一天到晚玩游戏,我就把电脑没收“是警告。

二是宣告类。包括宣布、宣判、通告、命名、任命等。例如”我宣布运动会开幕“,”你被开除了“,话说完了,事情也就做完了。

三是指令类。包括命令、请求、建议、忠告等。例如”我命令部队马上出发“,”你再好好想想吧“。

四是表情类。包括祝贺、道歉、感谢、赞叹、哀悼、疑问等。例如”祝你生曰快乐“,”谢谢你的帮助“。

五是表述类。包括陈述、断言、估计、报道、说明等。例如说”明天有一个讲座“就等于说”我告诉你明天有个讲座“,说”明天是晴天“就等于说”我估计明天是晴天“。

三分说虽然可以看作是适用于所有句子的一般理论,而且可以认为只有全部完成”述事一行事一成事“三个阶段的言语行为,才算是一个有效的言语行为,但其中的成事行为虽然是说话人希望得到的效果,但最终能不能有这种效果却不一定由说话人控制。例如说话人发出邀请,听话人可能欣然接受,也可能断然拒绝;说话人提出劝告,听话人可能心 悦诚服,也可能置之不理。所以有学者认为还是应只从说话人角度定义言语行为:要么回到”二分“,即说话人说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有施行某种行为的能力,这就是言语行为。要么还是”三分“,但是要把说话人希望说话有效和实际上这句话是否有效分开,或者说即使实际上无效也算是有”成事“的言语行为。

九、文字

“自源”和“他源”当然主要是指人类文字的不同发展过程说的: “自源文字”都是自己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他源文字”都是借用其他文字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因此上面说的古代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等,就是典型的自源文字;而包括借用楔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产生的腓尼基文字,和通过腓尼基文字传播演变形成的其他各种文字,特别是现在印欧语的字母文字,就都是典型的他源文字。

其次,古老的独立发展起来的自源文字都是选择词语作为制定字符的依据,所以都是“词语文字”;而后起的他源文字则基本都选择音节或音素(音位)作为制定字符的依据,所以都是“音节文字”或“音素(音位)文字”。

这大概是因为古代的人认为最明确的语言单位是词语,如果一种语言的词 语绝大多数是多音节的,并且音节的界限不那么明确,那么选择词语作为制 定字符的依据就是十分自然的。例如古埃及文字的字符,不论词语是单音 节的还是多音节的,也不论是用单纯字符还是复合字符,代表的语言单位都 是词语。古代汉字则因为当时的词语都是单音节的,因此所有的汉字实际上也都代表词语。反之,借用已有文字而形成的他源文字则都是从借用表音符号开始的,所以全部字符从一开始就要么表音节、要么表音素(音位),所以才都是“音节文宇”或“音素(音位)文字”。

再次,自源文字最初的字符都一定是表意的,不论字符图形结构是通过“象形”表意,还是通过“指事”或“会意”表意。这大概是因为没办法用图 形来直接表示语音的缘故。只是后来碰到语言中有些词语意义比较抽象,特别是一些虛词和语法形态没办法用图形来表示,才假借某些意符来作为表音的字符。不过所有表意字符直接表意,也都间接表音,所以自源文字都是利用原有意符间接起表音的作用,也就是都可以说变成了”意音文字“。而所有的他源文字最初的字符就都是表音的,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借用其他 文字中的表音符号形成的”表音文字“;或者反过来说,所有纯粹表音的文字无一例外都是他源文字。

汉字

汉字和其他的古老文字一样,也是从图画和契刻,或者从文字画和图画字,逐步演变过来的,这从甲骨文和金文的资料就可以证明。最初出现的汉字字符大都是形象地摹画事物的符号,概括起来这些表形的字符又分别有 ”象形“、”指事“和”会意“三种情况。如果从这些表形的文字的不同作用看,也可以说汉字首先是从”象形“发展到了 ”表意“。

”象形“就是简化了的事物的图形,这肯定是最早造出来的汉字符号的形式。大汶口文化的陶文中能够辨认出和甲骨文有明显渊源关系的几个符号全都是象形符号,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木“就画成树的样子,”火“就 是火苗的样子,繁体字的”门(門)“和”车(車)“就像门和车。金文中的”象、马、牛、羊、鱼、鼠“这样的字也都是描摹动物的样子。甲骨文中有些字只是图形简化了,但还是看得出事物的轮廓或有特征的部分。

不管象形字怎么简化,必须”象“事物之形。但客观事物纷繁复杂,而 且具体事物有形可象,抽象事物却画不出来。于是人们只能采用另一种造字方法,就是”指事“。比如”上“和”下“无形可象,就在一条长线的上下分 别画一条短线来表示,后来才演化为现在的写法。又如”本“和”刃“,树和 刀好画,但树的根部和刀的锋刃却不好画,于是就在”木“下加一短线表示 树根,在刀口处加一短线表示刀刃。又如”彭“字左边是一个鼓,右边的几画表示鼓声;”晕“字是在”日“字四周画上几画,表示”日“周围的光晕,等等。

指事字已经由单纯象形过渡到突出表意,这就给人们造字以新的启发,既然可以在象形字上加个符号构成一个新字,那么自然也就可以在象形字上加上另外的象形字构成一个新的字。这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 事字拼合在一起而且把它们的意义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就是”会意“。比如”出“,由一个”止“一个”U“组成,表示脚从土坎中走出来。

”步“包括两个”止“,表示两脚交替走路。”休“由一个人字和一个木字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再如”立“从大从一,表示人站在地上;”陟“从阜 从步,表示两脚登山;”降“从阜从条,表示两脚从山上走下来;”坠“从阜从 倒人,就表示人从山上掉下来,等等。

从单纯象形到利用象形表意,这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汉字只有到了表意的阶段,才能够记录语句,也才算形成了初步的文字体系。但是 表意的方法毕竟还是要受到很大限制。因为语言是用声音来反映各种客观 事物的。在语言中有表示事物共性的词,也有表示事物个性的词;有表示具 体事物的词,也有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有实词,也有大量的虚词:这些词不是 表意的方法都能造出字来加以记录的。例如可以画出一棵树的样子”木“ 来表示”树“,可是树有千百种,如”桃、梅、桔、柿、松、柏、杨、柳“等等,又怎么能一一会意造字呢?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抽象概念,比如”思、想、念、虑、忘、惑、忿、怒、怨、恐、悲、愁“等等,更不是靠会意可以造出字来的。这 样汉字中就又开始出现假借表意字符来表音的假借字和一半表意一半表音 的形声字。如果从假借字和形声字的独特作用看,也可以说汉字又从”表 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表音“。

”假借“是汉字中比较早出现的一种纯粹表音的方式。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不少的假借字。卜辞”其自东来雨?“这五个字中就有四个 是假借字。比如”其“就是”箕“的初文,这里借作虚词;”自“最早是”鼻子“的意思,这里借作介词;”来“本义是”大麦“,这里借作动词。有了同音假借的方法,就可以用较少的字记录语言中较多的词语,甲骨文中假借字较多,就是因为当时字少的缘故。

但是假借字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同音字和多个意义的字,也就使得字符表示声音的作用越来越大,区别意义的功能越来越少。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也就是如果字符数量继续减少,最后少到和语言中的音节乃至音素一样多,甚至完全不区别意义,那么汉字也就会像其他语言一样走上拼音文字的道路。

可是汉字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也就是又产生了一种字符中一半符号表示意义范畴、一半符号表示声音类别的”形声字“。如前面说的”桃、梅、桔、柿、松、柏、杨、柳“等,其中的形符(意符)都是”木“,表示都跟树有关,但是声符不同,各自就表示不同的树。上面说的”思、想、念、虑、忘、惑、忿、怒、怨、恐、悲、愁、忆、惧、悚“等各种心理活动,由于有了形声字,其中的形符(意符)都是”心“(,表示都跟心理活动有关,但是声符不同,就表示不同的心理活动。由于形声字有区别同音字和多义字的作用,而且很容易造出来,因此当然也就越来越多,并部分地取代假借字和其他表形的字符,最终成为汉字的主体。

从表意到表音,或者兼表意和表音,这是汉字发展中的又一个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差不多每个字都能既表意也表音,这就不但使汉字基本上能够满足汉语对文字的要求,同时也就使得汉字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完整文字体系。至于为什么汉字没有像世界上其他文字那样从假借字进一步发展为全表音的拼音文字,而是发展成为以形声字为主的意音文字?其中的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说是封建统治阶级和保守势力长期垄断文字所 致。也有人说是由于汉字发展得比较慢,所以还没有走到表音文字那一步。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主要是跟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的特点有关:印欧语言的语音感知单位是音素,听觉单位是音节,意义单位又是词,三者不但各自独立,而且感知单位和听觉单位都跟意义没有强制性联系,因此就比较适合采用意义和声音分离的音素式拼音文字;相反汉语的词没有形态变化的各种零碎,古汉语的词又是单音节占优势,即使多音节词中的语素也有意义,这样基本上就是一字一音一义,”形、音、义“三位一体统一在一个汉字中,谁都离不开谁。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兼表音阶段,而没有朝表音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文字发展的”两方向说“,就是持后面的这样一种看法。

十、语言的发展与变化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了语言的发展演变不能 是突变的,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由于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不同,语言 的发展演变又不可能是完全同步的,而总是不平衡的。因此”渐变性“和 ”不平衡性“就是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

“渐变性”的意思是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一下子发生巨大的 变化。前面说过,在社会发展变化的推动下,语言不可能一成不变,否则就 不能满足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日益增长和变化的交际需要。因此除了已经退出社会交际领域的死语言之外,不处在发展演变之中的语言是没有的。但 是因为语言是全体社会成员须臾不可离幵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这一根本属性就决定了语言首先又必须是稳固的,不能以突变的方式发展和演变。社 会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学会和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才能参与各种社会活 动。如果语言不是稳固的,而是一下子变得面目全非,今天掌握的语汇和用 法,明天就不能用了,那么人们就永远也不可能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依靠语言来互相沟通和交往,在社会生产中人们要依 靠语言来进行协作和管理。如果语言不是稳固的,而是一下子就改变了面 貌,就会导致语言使用的中断,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就会随之陷入混 乱。语言的稳固和发展都是由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一语言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这两个互相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变 得过于急剧。

“不平衡性”的意思是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变化发展的联系是各不相同的,其中 联系最为直接的是语汇。社会生活中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旧事物的消失、人的观念的更新,都是经常发生的,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社会生活就会不断地提出新的交际需求,语汇必须随时对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做出反应,才能使语言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交际需求,因而与语音和语法相比,语 汇的新陈代谢最快。比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以及 人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汉语的语汇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新的词语,诸如“法盲、廉政、合资、套汇、环保、自考”等,这些新词语仿佛是一面镜子,反映着我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 程。语言中的语汇虽然变化很快,但其中的基本语汇却是不易变化、非常稳

固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都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稳定的事物和概念,此外它们还是构造新词的主要材料,是语汇发展的基础。一般语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灵敏反应和基本语汇的相对稳定是语言既要稳固又要发展这两方面要求的必然结果。

社会方言

在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社会里,不同地区的人所说的话可能并不相同,也就是存在着地域方言。那么在同一个语言社会的同一个地区人们说的话是不是就完全一样呢?实际上也不尽然。我们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的语言可能就各有特点,以至于单凭语言方面的特点就可以大致推断出说话人的社会身份。比如大致相同的意思,有的北京人说成“哥儿们这就忒损了”,有的北京人却说成“你这样太不讲道德了”,当人们听到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时,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两个人在职业、年龄以及文化程度上的差别。再比如有实验表明,在美国底特律,人们仅仅根据几秒钟的录音材料就能够辨认出说话的是白人还是黑人,准确率将近百分之八十。以上现象说明,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的变体就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虽然也是一种语言内部的变体,但却与地域方言不同。除了地域方言同社会的地域分化有关,而社会方言同社会的社群分化有关这一区别之外,从结构系统上看,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汇、语法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别甚至可以大到不能通话的程度,汉语的一些地域方言就是如此,在这一点上地域方言与独立的语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方言与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不同而已。而社会方言却没有独立的结构系统,它所用的材料和规则基本上都是全民语言或当地方言所具有的,仅仅是有某些值得注意的不同于其他社群的特点而巳,因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一般并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比如所谓“贵族语言”就是一种社会方言,这种社会方言同被称作“平民语言”的另一种社会方言,在语音、语汇、语法、语义方面是基本相同的,主要的差别在于“贵族语言”中有一些与贵族生活有关而一般平民用不着的语汇,这种某一阶级专用的语汇也就是所谓的“阶级习惯语”。此外“贵族语言”在语音、语法等其他方面也可能或多或少有些特点。但是总起来说“贵族语言”并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语言结构系统,它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语汇都是与“平民语言”一致的。

社会方言是由与一定的社会因素相关的语言差异构成的。不少语言中的事实都证明,阶级和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有可能对语言产生影响。

阶级和阶层的差别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的差异。上面提到的“贵族语言”和“平民语言”就是由阶级差别而产生的社会阶级方言。美国的所谓“黑人英语”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而不同于其他社群所说的英语。

比如许多黑人说“cart(运货马车)”和“car(汽车)”时其中的字母“r”往往不发音;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词尾“-s”经常脱落,如把“Shelikesthebook”(她喜欢这本书)说成“Shelikethebook”。由于美国黑人的社会阶层

普遍比较低,而且有的调查结果表明,从事非技术性劳动的白种工人所说的话具有同“黑人英语”差不多的特点,因而一般就把这种“黑人英语”看作是属于社会下层阶级的一种社会方言。

职业的差别也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的差异。这种与不同职业集团相关的语言差异突出地表现为不同的行业各有一些自己特殊的用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话”。比如图书出版行业把书的标价乘上书的册 数所得的金额叫作“码洋”;财务会计人员把收不回来的帐叫作“呆帐”;饮食行业把烹制菜肴的工作叫作“红案”,把制作米饭、馒头、烙饼、油条之类主食的工作叫作“白案”;教师把讲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叫作“教案”,把讲课时在黑板上写字以及所写的字叫作“板书”。大多数行话用语只在内行的人中使用,外行人一般不懂,也不使用,因而行话的使用往往可以起到显示说话人身份的作用。但是行话中也会不断地有一些用语转人全民语言,成为全民语言的一部分,比如医学行话里的“体检、理疗、休克、高血压”等,商业行活中的“经销、批发、零售、盘点”等就已成为全民语中的成分。

当社会上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秘密团体之后,就有可能产生秘密性的语言,也就是“隐语”。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他社会方言没有排他性,不排斥其他社群的成员了解和运用;隐语则有明显的排他性,总是有意说得让局外人听不懂,目的是不让他人了解秘密团体成员之间的谈话内容。黑社会使用的隐语叫作“黑话”,比如旧中国的绑匪称用来敲诈赎金的人质为“票”,称女性人质为“花票”,称关押人质的地方为“票房”,称杀害人质为“撕票”,这些就是一种“黑话”词语。

从根本上说,任何社会方言都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但同时也应看到,各种社会方言形成的具体原因又可能有所不同。社群的分化会带来两个直接后果:

一是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程度不同的社会距离,社会距离又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交际障碍,甚至有可能使一些不同的社群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结果社群内部的交际活动要比社群之间的交际活动频繁得多,最后各社群的语言就会逐渐形成各自特点,产生不同的社会方言。比如文化程度差不多的人在职业层次、兴趣爱好乃至生活习惯上都可能比较接近,而文化程度相差较大的人在这些方面就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而前者更容易而且也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往,这样在语言上也就比较容易保持一致,后者互相交往的机会则相对较少,即使有机会交往也有可能因共同点太少而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在语言上就会逐渐形成不同的特点。

二是会在社会上形成与特定社群相关联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影响人们的言语行为,以至产生语言分歧。这里说的社会行为规范指的是某种人应该怎样做的共同标准,其中包括某种人应诙怎样说话的共同标准。这种标准虽然是无形的,但由于它存在于所有社会成员的潜意识中,因而对人们的言谈举止有着很强的约束力,它会迫使人们说话时遵守这些规范以保持自己的社会身份。比如几乎每一个社会里都有一套自己的“男子汉应该怎样说话”、“妇女应该怎样说话”的无形标准。在北京,如果一个女青年被触犯,她可能会说一句:“讨厌!”但在同样的情形下,一个小伙子就不会这样说,如果也这么说,就会被人看作是“女里女气的”而受到嘲笑。“社会距离”和“社会行为规范”这两种因素都会对语言的社群分化起作用,但是对不同的社会方言来说,这两种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有主次之分。在与阶级和阶层、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相关的社会方言的形成过程中,大概社会距离所起的作用要大一些,因为这些社群之间的社会距离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而在与年龄、性别等社会因素相关的社会方言的形威过程中,或许社会行为规范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因为人们并没有明显感到社会距离会妨碍老少之间或男女之间进行交际。

地域方言

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作“地域方

言”。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一般指的就是这种地域方言。比如北京话、广州话、上海话、长沙话、南昌话、厦门话等就都是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而言,现在分布面积较广的语言,其内部都有程度不同的方言分歧。比如英国境内的英语可以区分出北部、中部、西南部和伦敦方言;德语可以区分出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两大方言;俄语可以区分出南俄方言和北俄方言两大方言。

方言是受社会分化和语言内部发展演变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言自产生之初起,语音、语汇、语法、语义各组成部分就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这些发展演变总是开始于某一人群,然后借助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向四方扩散。在远古时代,由于受食物资源的限制,人类社会的规模不可能很大,社会成员的数量也不可能很多。随着生产力逐步发展和人口逐渐增加,人们为了保证各自能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便不断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并分成不同的人群而分开居住,并且一分再分,越走越远。对这些原先在一起生活后来又分开居住的不同人群来说,如果彼此活动和居住的地点比较近,还能够经常接触保持联系,那么语言的发展演变就能够通过人们之间经常的言语交际扩散到整个社会,他们原先共同使用的语言也就仍然能够保持一致。但是如果彼此活动和居住的地点越来越分散,相距越来越遥远,互相之间的交往也就会越来越少,原本统一的社会就会逐渐发生不完全分化,在地域上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甚至难以发生,一个地区内语言发展演变也就难以借助言语交际的力量扩散到其他地区,各地区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减少,不同点就会不断增多,时间一长,不同地区的语言就会各自形成一系列自己的特点,不同的方言也就形成了。这个过程就是语言最初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的典型过程。

即使到了后代,在一定条件下,这一语言分化的过程仍会发生。比如一个疆域较大的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和贸易不发达,交通和通讯不便利,很难保持完全统一的局面而处于不完全的分化状态,就也会促使方言产生。又比如一个社会中的某一部分居民的大规模的集体迁徙,也会形成社会的不完全分化,从而使一种语言内部出现方言分歧。有人认为,我国东晋到明朝初年间,原来住在中原一带的居民先后向我国南方进行的三次大迁徙,就是汉语客家方言形成的社会原因。虽然社会的不完全分化是一种语言内部产生方言分歧的必要社会条件,可以说没有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就没有方言的产生;但如果只有社会的分化,而没有语言的发展演

变,一种语言内部的方言分歧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语言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无论社会如何分化,分化出来的各个地区的语言都会始终保持原来的面貌,它们将会永远彼此一致,方言当然也就无从产生了。所以应该说,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方言之间一定有差别,像北京话和广州话、北京话和上海话之间的差别都是极其明显的。但是究竟要有多大的差别才可以算是不同的方言呢?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要依不同语言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英语和俄语的内部都可以分出不同的方言,但这些方言之间的差别要比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因为至少还可以听懂。如果在一个方言区内,不同地区的人所说的话仍有差异,也就是说在一个方言的内部还存在着地域方言性质的分歧,那么在这个方言的下面就可以再分出各种“次方言”,次方言的下面还可以再分出各种“土语”。

比如汉语北方方言的分布地域很广,包括了长江以北各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以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约占全国汉语地区的四分之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地域内,不同地区的人所说的话并不完全一样,北京人和陕西人说话不一样,陕西人和四川人说话也不一样,四川人和南京人说话又不一样。因此在北方方言的内部又可以分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华北方言”内部又可以分出“河北话”、“东北话”、“山东话”、“胶东话”、“河南话”和“淮北话”六个土语群。

----------------------------

第二篇: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 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 [i,u]

B. [e,o]

C. [A,y]

D. [æ,a] [ ]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上的主要差别是

A.理性意义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

B.你去请他比较好 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 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

A.正字法改革

B.字符类型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 [

1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

A.纯粹音译词

B.音译兼意译词 C.意译词

D.仿译词

19.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基本语汇

D.专用语汇

20.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 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 ]

21.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

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 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

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

22.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 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

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 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

23.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D.“面貌”本指相貌,后引申指事物所呈现景象、状态 E.“锯”本指一种工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工具的行为 31.在“语言转用”现象中,哪种语言能够取代其他语言主要取决于

A.语言使用者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 B.语言使用者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

C.语言使用者在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地位 D.语言使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优势地位 E.语言使用者在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地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解释的是

A.模仿说

B、天赋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 24.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话,这种症状的失语症是

A.失读症

B.布洛卡失语症 C.失名症

D.维尔尼克失语症 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介语”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

B.“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 c.即使是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 D.“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

26.词典最常见的分类是

A.语言词典和历史词典

B.描写词典和历史词典 C.百科词典和历史词典

D.百科词典和语言词典

二、多项选择题

27.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弱化的表现有

A.脱落

B.清辅音变成浊辅音 C.浊辅音变成清辅音

D.单元音变成复元音 E.单元音向央元音靠拢 [ ] 28.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A.逻辑

B.幽默

C.寂寞

D.忘记

E.崎岖 29.语体色彩最基本的类型有

A.口语色彩

B.科技语体色彩 C.公文语体色彩

D.政论语体色彩 E.书面语色彩

30.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借代方式的有 A.“领航”本指一种行为,后引申指实施这一行为的人 B.“脉络”本指动脉和静脉,后引申指条理或头绪 C.“谜”本指谜语,后引申指尚未弄明白的事物

32.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

33.语义指向

34.意音文字

35.语言规划

四、简答题

36.举例说明为什么说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

37.请结合实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8.以实例说明义素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步骤。

五、分析题

39.试从词语构造方式(A)和词类(B)两个角度对下

列重叠形式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星星 猩猩 妈妈 刚刚 蝈蝈 个个 试试 大大方方 热闹热闹 A1叠音式单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重叠式合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语法重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名词性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动词性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其他词类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请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段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从语音影响语法的角度分析说明。A 想起来了 节分别属于上述四种基本类型。

33.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例如,补语位置上的成分,在语义上既可能指向主语,如“我吃饱了”中的“我”;也可能指向宾语,如“我吃光了碗里的饭”中的“碗里的饭”。

34.意音文字指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汉字中许多字符是直接表意的,而假借字则是假借意符直接表音、间接表意的音符。

35.语言规划是指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B 我们三个人一组

六、论述题

41.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描写句子的语义结构时,常常要从谓词入手,也就是把谓词看作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42.结合实例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

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541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C 3. C 4. B 5. A 6. D 7.D 8. D 9. C 10. C 11. C 12.A 13. A 14. C 15. C 16. B 17.A 18. B 19. C 20. A 21.C 22.B 23. B 24. B 25. C 26. D

二、多项选择题

27.ABE 28.CD 29.AE 30.AE 31.BCE

三、名词解释

32.这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例如,我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作的推广普通话、文字改革、语言规范化、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工作。

四、简答题

36.(1)具体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因此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来负担的。

(2)例如,汉语普通话里/k//k„/和/p/三个音位具有辨义功能,它们的语音特征分别是“舌根、闭塞、不送气”、“舌根、闭塞、送气”和“双唇、闭塞、不送气,”/k/通过“不送气”和/k„/相区别·,通过“舌根”和/p/相区别。因此,像“干”/kan51八“看”/k„an51/和“办”/pan51/等三个词在语音形式上的区别可以归结为这三个音位在区别特征上的对立。

37.(1)所谓“抽象”即对具体的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2)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如以从词的用法建立词类为例。

(3)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如以从结构形式建立语法结构为例。

(4)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如以从形态或格式建立时态意义、句式意义等为例。

38.(1)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义素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分析“男人”的义素,可以先从“男人”与“女人”、“男孩”的对比开始,因为它们同属于“人”这个最小类别。(2)比较词义的异同。对比的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比如要分析“男人、女人、男孩”的义素,可以首先比较这三个词的意义,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人],然后将“男人”与“女人”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再将“男人”和“男孩”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成年]。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不仅可以使这三个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的词语相区别。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词语的

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构的框架是由谓词语义规定的。人们只要按照一个谓词对变元数量和性质的要求,在述谓结构的框架中填入适当的变元,就可以产生一个句子的命题意义。这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去不去北京”,某人回答“去”,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去”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去北京”,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去”的动作发出者和目的地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去”所规定的述谓结构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42.(1)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总是从引进借词开始,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是语

五、分析题 39.A1 猩猩 蝈蝈

A2 星星 妈妈 刚刚 大大方方 A3 个个 试试 热闹热闹 B1 星星 猩猩 妈妈 蝈蝈 B2 试试 热闹热闹 B3 刚刚 个个 大大方方

40.(1)①A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A1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打算起床”;A2是动补结构,意思是“回想起”。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A1中“起来”要重读,A2中“起来”要轻读。

(2)①B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Bl“我们”是主语,“三个人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有很多人,每三个人是一组”。B2“我们三个人”是主语,“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一共三个人,只有一个组”。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B1中在“我们”后停顿,B2中在“我们三个人”后停顿。

六、论述题

41.(1)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比如“咳嗽”指一种生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在由“咳嗽”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只能有一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个变元只能是施事。“吃”的意思是“经咀嚼把食物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定还要有被“咽下去”的东西,因而在由“吃”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可以有两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两个变元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

(2)一个述谓结构是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既然变元的数量和性质都是由谓词决定的,因而也可以说整个述谓结

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例如,公元11世纪起,说法语的日尔曼人曾长期占领和统治英格兰,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英语从法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成分。(2)出现双语现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如果在同一个社会杂居,还可能产生双语现象。例如,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壮族人长期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壮族人都是壮语和汉语使用者,(3)出现语言转用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及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还会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例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转用了汉语。

(4)出现语言的混合。①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会出现语言混合现象。不同语言混合会产生“洋泾浜语‟。例如,在旧上海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出现的混杂着汉语成份的“洋泾浜英语”。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洋泾浜语有可能转变为“克里奥耳语”,成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并被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例如,广泛使用于加勒比海地区的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

语言学概论试题

(三)一 单项选择题;

1.盐“巴”中的“巴”属于()。

①词根

②词尾

③词干

④后缀 2.多义词的中心意义与本义()。

①完全一致

②在多数词中一致

③在少数词中一致

④完全不一致

3.语言是由()够成的系统。①词组和句子

②语义和语法

③词汇和语法

①具有反义因素

②全民常用

③具④组合规则和聚和规则

4.孤立语最重要的特点是()。

①有词形变化

②没有词形变化

③词序不严格

④虚词的作用不大

5.语言符号音义之间的关系()。具有线条性的特点 ②具有任意性的特点 ③是一种组合关系 ④是一种聚合关系 6.语言是一种()现象。

①个人

②个人心理

③社会

④自然 7.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有一大批同义词

④具有稳固性

⑤有较强的够词能力 ⒊发元音[i]时,()。④舌位半高

⑤舌位高 ⒋汉语中沙发这个词()。

①包含有两个语素

②只包含一个语素

③应当被看成是一个词组

④是一个单纯词

⑤是一个复合词

三、解释题

①要圆唇

②不用圆唇

③舌位靠前

①必须

②大多数

③少数

④可以不

8.英语的sing→sang 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加词尾

②变换重音的位置

③加词缀

④词根内部音素的变化

9.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

词法和句法 ②构词法和语法范畴 ③句法和形态 ④内部屈折和词序

10.语音可以从它的()属性方面去进行研究。①历史

②阶级

③自然 ④美学

11.英语同义词few(少)和little(少)的主要不同点是()不同。①强调的重点和方面

②搭配习惯

③感情色彩 ④风格色彩

12.对于拉丁字母来说()是它的子语。①匈牙利语

②英语

③法语

④俄语 13.“超人”一词属于()。

①基本词汇里的词

②借词

③仿译词

④方言词

14.在汉语普通话中,()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①[t][s]

②[u][y]

③[a][e]

④[m][ ] 15.共同语的基础是建立在()之上的。

①一种方言

②书面语言

③文学语言

④统治者所用的语言

二 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⒈一组同义词里面各个词的意义()。

具有重叠关系 ②具有对立关系 ③往往同中有异 ④异中有同 ⑤完全没有反义因素 ⒉基本词汇最重要的特点是()。

⒈非音质音位

⒉复合词

⒊词尾

⒋区别特征 四 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⒈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语音的发展速度最快。⒉在语言的融和中,统治民族的语言最终会取代被统治民族的语言。

3.社会方言不等于地域方言。

简答题(只要求简要回答,不要求分析举例)⒈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亲属语言?

论述题

⒈举例论述什么叫组合关系,什么叫聚合关系? ⒉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怎样?文字是怎样去记录语言的?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25.我国哲学家荀子认为“名”和“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6.中国古代传统语言学被称之为“小学”。

27.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的时间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8.“普通语言学”中的“普通”是“一般的”意思,指研究人类的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29.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第三章 语汇

一、单项选择题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为系统的那一部分。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21.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的交际单位是句子;最大的交际单位语篇。

22.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采的关系中,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最早广泛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的社会领域是语言教学领域。

24.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名”是由“实”决定的。

1.语汇包括词、语、某个专业范围的词语汇集。

2.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示大量共同的概念是因为语汇具有普遍性。

3.旧词的消失与新词的产生反映了语汇的活跃性。

4、有些词的音和义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这反映了语汇的理据性。

5.汉语语汇中不包括语素。

6.“尚且”属于汉语古语词:“目击”不属于汉语古语词:“瘪三”属于汉语方言词。

7.“花、草、虫、鱼”这组词属于汉语的基本语汇:“千古、间苗、雷达”属于一般语汇。

8.汉语中特有的而且是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是成语,如来自历史事件的成语“指鹿为马”。

9、外来词“俱乐部”属于音译兼意译。

10.在“邯郸学步、名牌大学、敲竹杠、春运”这几个语言单位中,不属于“语”的是“名牌大学”。

11.“天下乌鸦一般黑”属于谚语中的俗语(俗话)。

12.“雨伞”属于语素:“光”是不定位语素:“天(天地)”属于实义语素。

13.复合词的类型有:陈述式如“口吃”;偏正式如“狂热”;支配式如“丢脸”;补充式如“改善”;并列式“动静”等。

14、“犹豫”属于单纯词:“芒果”是复合词;reader(读者)属于派生词:“者”不是词。

15.在“前景、大衣、带走、香槟”这几个语言单位中,“带走”是词组。

16.复合词“纲要”中,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的模式为并列式。

17.合成词“收割机”中包括的所有词根语素的是收、割、机。

18.汉语中特有的复合同是补充式复合词。

第四章 语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2.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3.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22.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23.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 的是:“买一

19.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

20.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21.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4.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5.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6.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8.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9.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10.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12.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1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14.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15.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16.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1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18.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

只钢笔”。

24.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25.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26.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2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29.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第四章 语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

(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2.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3.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4.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5.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6.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

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8.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9.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10.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26.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2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29.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31.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12.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1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14.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15.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16.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1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18.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19.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20.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21.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22.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23.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 的是:“买一只钢笔”。

24.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25.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32.“我认为他的观点不对”这个句子属于复杂结构单句。

33.主从关系复句指前是转折复句:“如果投有你,我就输了”的复句类型是假设复句。

34.“学校派我来听课”的句子类型是兼语句:“那支笔我送给小丁了”的句子类型是话题句。

35.“妈妈和***同事”属于联合词组:“接待过上海的同志”属于述宾词组。

36.复句中表达一定意义的,前后有较小停顿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单位叫做分句。

37.“只要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两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为条件关系。

38.句子“我们厂一个戴安全帽的都没有”可切分为5个层次。

39.根据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出的句子类别称为句子的功能类。

40.“饭我吃完了”变换为“我把饭吃完了”所用的变换形式是添加和移位。

41.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的句子叫做独词句。

42.“舒舒服服睡它一觉”的正确切分是: 舒舒服服睡它一觉

43.汉语的词类划分比较适用于分布标准。

44.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各种语言内部最复杂的词类是动词。

45.“你听过吗?”属于完全主谓句:“非常生气”属于状中偏正词组。

46.动宾词组“踢足球”的语义关系为“动词+受事”:“的”字词组属于“体词性词组”。

47.英语句子“He is reading the book”(他正在读书)

所属的句型为SVO.48.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7.下列各组词语中,属于重叠词的一组是()A.爸爸 星星 娃娃 B.听听 个个 次次

C.~乎乎 ~甸甸 ~兮兮 D.姥姥 狒狒 蝈蝈

8.下列关于基本语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B.基本语汇使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

C.基本语汇大部分是相当稳定的

D.基本语汇也包括大部分新造词和古语词

这在词的形成方式上属于()

9.英语名词lab(实验室)原来的形式是laboratory,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

A.语言符号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

B.绝大多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C.可以任意使用语言符号给事物命名

D.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可以任意改变

2.下列语言学流派中集中研究语言本体的流派是()

A.功能语言学 B.社会语言学

C.认知语言学 D.结构语言学

3.下列关于舌尖元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音时舌面不起主要作用 B.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区别

C.没有圆唇音和不圆唇音的区别 D. 是汉语普通话中的一个舌尖元音

4.下列各组辅音中,都是舌面后音的一组是()

5.下列关于重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语言中一个词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重音

B.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可以看作一个音位

C.词重音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 D.重音只跟音强的增加有关

6.下列各组合成词中,每个词都包含粘着语素的一组是()

A.偷袭 赠送 B.买卖 肤浅

C.老人 初五 D.蔬菜 电器

A.直接成词 B.变形成词

C.变性成词 D.逆序成词

10.英语动词“去”的原形是“go”,过去时的形式是“went”,这在语法手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

A.附加 B.屈折

C.异根 D.零形式

11.下列关于虚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词可以分为辅助词和功能词两个小类

B.虚词包括助动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

C.虚词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D.使用虚词来表现语法意义属于词法手段

12.下列对“撞倒了他的自行车”这个歧义词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正词组 B.动补词组

C.动宾词组 D.向心词组

13.下列对“你把这本书好好读一遍!”这个句子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型类是主谓句 B.句式类是把字句

C.功能类是陈述句 D.繁简类是单句

14.“年龄”和“岁数”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A.感情色彩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使用字符最少的文字是()

A.音位文字 B.音节文字

C.语素文字 D.意音文字

16.在下面的几种古老文字中,不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腓尼基文字 B.苏美尔文字

C.中国的甲骨文 D.古埃及文字

17.语言中发展演变速度最快的是()

A.语法规则 B.音位系统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8.下列各项中,不是语言统一途径的一项是()

A.共同语的推广 B.语言成分的借用

C.语言的转用 D.非克里奥耳化

19.亲属语言的“亲属”是指()

A.历史同源 B.地域接近

C.结构相似 D.类型相同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方言的一项是()

A.土语 B.隐语

C.行话 D.黑话

第三篇:语言学概论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四呼”来给汉语音节中的韵母归类,uan属于()A.开口呼 C.合口呼 B.齐齿 D.撮口呼

2.音素[h]和[f]和的差别是由__________的差别形成的。()A.音高 B.音重 C.音长 D.音质 3.辅音[f]是()A.塞音 B.擦音 C.塞擦音 D.边音

4.元音[u]具有下列发音特征中()A.不圆唇元音 C.低元音 B.圆唇高元音

D.前元音

5.汉语普通话系统中没有下列发音部位()A.双唇 B.小舌 C.唇齿 D.舌面前

6.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A.量词 B.数词 C.名词 D.代词

7.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A.大学、阿姨 B.学习、老虎 C.劳动、孟子 D.道路、盖儿

8.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单纯词的一组是()A.花儿、妯娌 B.逶迤、菩萨 C.袈裟、老虎 D.茉莉、木头

9.下列各组复合词中属于偏正式的一组是()A.汉语、雪白、害虫 B.司机、丢脸、缺德 C.抓紧、改善、纠正 D.胆怯、性急、口吃

10.“优良”和“优秀”这对近义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义的__________不同。(A.范围大小 B.强调重点 C.程度 D.感情色彩

11.下列反义词中属于绝对反义词的一组是()A.有限——无限 B.复杂——简单 C.困难——容易 D.亏本——赢利

12.英语动词walk后面加上ed,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__________变化。(A.体 B.时 C.格 D.态

13.与“组织策划”结构相同的组合是()A.阳光充足 B.调查研究 C.已经开始 D.在家休息 14.下列句子没多义的是()A.我喜欢打蛋 B.我倒了一杯水 C.炮架在山上 D.在火车上写字

15.句子的__________是根据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A.句型类 B.句式类 C.功能类 D.简繁类))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16.__________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亲属语言。()A.共同语 B.地域方言

C.社会方言 D.行业语

17.下列词语全部属于汉语借词的一组是()A.雷达、拷贝、芭蕾舞 C.篮球、吉他、比萨饼

B.卡车、朋友、哈巴狗 D.沙龙、足球、爱滋病

18.“银行、电话、青霉素”这三个词属于()A.借词 B.音译词 C.音译加意译词 D.意译词

19.汉字“河”属于下列哪一种结构方式?()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0.下列关于文字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结绳记事 B.刻漏记事 C.数珠记事 D.图画和契刻

21.汉语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前面上声发生的变调现象是下列语流音变中的哪一类?()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22.英语walks中的[-s]是()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23.按语言亲属关系分类,德语属于__________语系。()A.印欧 B.汉藏 C.高加索 D.乌拉尔

24.语言的统一只能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来实现?()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A.消灭现有方言 B.推广方言,使之取代共同语

C.方言和民族共同语并存 D.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用它来取代方言 25.下列词组中不属于体词性词组的一项是()A方位词组 B.动宾词组 C.定中偏正词组 D.“的”字词组

26.关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在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

B.语言的特点不会影响文字的特点

C.文字等同于书面语 D.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除开词的意义关系类,词汇学上词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A.根据词的音节数量分类 B.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 C.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类 D.根据词的使用地域分类 E.根据词的地位用途分类

28.语音中可以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是()A.音质 B.音强 C.音长 D.音高 E.音位变体

29.下列各项中属于语流音变的是()A.同化 B.扩大 C.缩小 D.异化 E.弱化

30.下列属于“自源文字”的有()A.希腊文字 B.古汉字

C.玛雅文字 D.古埃及的圣书字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E.苏美尔文字

31.下列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语言的产生一定先于思维,语言决定思维 B.语言在抽象思维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C.语言在非抽象思维活动中同样起作用

D.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言,但语言反过来也对思维起作用 E.语言与思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32.音位变体 33.社会方言 34.聚合关系 35.形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6.文字改革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7.谈谈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38.语言规划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9.分析下列词的本义和派生义。皮毛 细软 首饰

40.分析下列多义句是什么原因引起多义的,通过变换句式或者加上一定的语言环境可以表示哪几种不同意义:开刀的是我父亲。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42小题10分,共18分)41.汉语方言间的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42.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四篇: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自考课程 2010-01-05 19:51:31 阅读119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B)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D)A.音素 B.音位 C.音渡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C)A.自由重音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D.不固定重音

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B)

A.同化 B.异化 C.弱儿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C)A.2个 B.3个 C.4个 D.7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A)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D)A.健儿 B.女儿 C.少儿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D)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C)A.古语词 B.方言词 C.新造词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A)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D)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C)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D)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B)

A.语汇意义 B.语法意义C.语境意义 D.蕴含意义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D)A.记号 B.笔画 C.音符 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B)A.元音文字 B.辅音文字C.意音文字 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A)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B)A.行话 B.黑话 C.官腔 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B)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24.患“失语症”是因为(B)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 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 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

25.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概念知识的一类词典是(D)A.历史词典 B.信息词典C.语言词典 D.百科词典

26.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A)

A.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B.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单词、句法、语境、语义 D.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CDE)

A.音高的高低 B.发音部位的前后C.送气不送气 D.声带振动不振动E.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8.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D)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E.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29.下列关于语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E)A.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B.有些语素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意义 C.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D.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 E.词都是由语素形成或组成的

30.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D)A.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 B.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C.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D.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E.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1.“民族语言政策”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ADE)A.关于民族语言教育的政策B.关于官方语言的选择问题

C.关于一个国家内部主体民族语言的政策D.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

E.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问题

39.下面都是“动词(着)+形容词”构成的词组,试从结构形式(A)和语义指向关系(B)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 坐着挺好 显着不高兴 看着伤心 透着轻浮 躺着不合适 听着刺耳 走着累 闻着臭、吃着香

A1主谓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动宾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连动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形容词陈述指向动词,或动词支配指向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施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受事(客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2、[参考答案] 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

(1)形成关系指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功能性差别。即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选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但各级语法单位所含成分的数量不一定增加。

(2)汉语“好”,即是语素,也是词,还可能直接成为句子,就反映了这种关系。

33、[参考答案] 义素

(1)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2)义项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

(3)例如,“哥哥”词义经过与同类的其他词(如“弟弟、组组、妹妹”等)对比,可以得出它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

34、[参考答案] 音位文字

(1)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单位相联系的文字是音位文字。音位文字可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全音位文字常常也简称音位文字。(2)例如,古腓尼基文字就是只表示辅音音位的辅音音位文字;古希腊文字既有表示辅音的字符,又有表示元音的字符,是全音位文字。

35、[参考答案]语言的亲属关系

(1)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称作语言的亲属关系。

(2)语言的亲属关系是语言谱系分类的基础。具有亲属关系(历史同源关系)的各个语言就是亲属语言归属为同一语系。(3)例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归属汉藏语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参考答案]举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区别和联系。

(1)单纯词、合成词是根据词所包含语素的数量划分的;单音节词、多音节词是根据词所包含音节的数量划分的。

(2)合成词一定是多音节词,但单纯词不一定是单音节词。

(3)合成词是多单节词,如“飞机”。单纯词是单音节词的例子,如“书”。单纯词是多音节词的例子,如译音词“沙发”,拟声词“轰隆”,连绵词“逍遥”等。

37、[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组成成分。例如:“我找他”这句话,可以分解为“我”、“找他”两个组成成分。“找他”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找”和“他”两个组成成分。

(2)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依时间的先后成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之间才得以形成各种组合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我”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可能线性排列为“我找”或“找我”,前者形成主谓关系,后者形成动宾关系。

(3)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有可能依线性顺序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这种反复的重新组合,可以表达无限的信息和思想。

38、[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为什么只能是渐变的。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急剧变化会使社会的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这一性质要求语言必须有一定的稳因性。例如汉语中“山、水、日、月、人、手、笑、哭”这些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没有变化,一直沿用于今。(2)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交际活动的内容也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例如“网吧”、“网虫”就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新词汇。

(3)稳固和发展这两个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突变,因此,语言的演变和发展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参考答案] A1: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 A2: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

A3:看着伤心,走着累,闻着臭、吃着香,听着刺耳。B1: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 B2:看着伤心,走着累;

B3:听着刺耳,闻着臭,吃着香。

40、[参考答案] 说明“他说不好”有几种意义,并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1)至少有三种意义,a他不能把某件事或某句话说得让人满意; b“不好”是他说出来的话;c由他来说不好。(2)a和b是由句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

“说”和“不好”若按动补关系来理解,则为a;若按动宾关系理解,则为b。(3)c和a(或b)是由层次构造不同造成的。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a(或b);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为c。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参考答案]谈谈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1)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2)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更关注音节内部的结构层次,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整个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例如汉语普通话“挑”[t`iau55]里的[t`]是声母,[iau]是韵母,[55]是声调,在韵母[iau]里,是韵腹,[u]是韵尾。声韵调分析法能够比较好的揭示汉语音节内部的组合规律和整个语音系统的面貌,是汉语音节分析最基本的方法。(3)声韵调分析法和元辅音分析法并不是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可以看作是音节结构分析的两个不同层面。如果从元音和辅音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仍要考虑它们处于音节结构的位置和层次,如果从声韵组合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也要考虑它们由哪些元音、辅音来具体实现。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都是由单个辅音构成的,韵母是由元音或元音和元音、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构成的。

42、[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方面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永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

(2)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帮助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就是文化语言学。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上最明显。例如相同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示,相同词语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适当举例)

(3)从语言到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了解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否语言文化学。这对于了解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族文化和早期历史及史前史,都很有用处。

(适当举例)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的语言学流派是(C)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3.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B)A.[u, ε] B.[α, Λ] C.D.[o, a] 4.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B)A.[d, 1] B.[b, k] C.[p, n] D.[t, v] 5.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A)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6.句子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C)A.句首部分 B.句中部分 C.句终部分 D.句首和句终部分

7.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 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 这是语流音变中的(A)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8.语汇是词和语的集这是合,下列关于“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A.“语”是所有词组的集合 B.“语”的意义是若干词的意义的加合 C.“语”是可以拆分的语言片段 D.“语”包括“固定词组”和“熟语”

9.下列关于汉语词双音节化倾向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区别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B.减少同音词C.减少同义词 D.调整词的韵律节奏 10.英语“students”中的“-s”是(C)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11.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D)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词法手段的是(A)A.虚词 B.重叠 C.轻重音 D.词形变化

13.法语动词“是”的直陈式现在时有6种变化,比如“je(我)suis(是)”,“il(他)est(是)”,“nous(我们)sommes(是)”等,这反映了法语中什么样的谓词属性范畴(D A.时 B.体 C.态 D.人称

14.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5.下列词类从大类到小类的归类,不正确的是(C)A.实词—谓词—动词—及物动词 B.实词—体词—名词—处所名词 C.实词—谓词—助词—时态助词 D.实词—体词—量词—名量词 16.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B)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 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

17.下列成对的词语中,属于相对反义词的一组是(D)A.成功—失败 B.合法—非法C.本地—外地 D.勤劳—懒惰 18.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属于简单述谓结构的一项是(A)A.老王昨天买了一台彩电 B.李辉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C.他觉得不应该这样做 D.他没接住小李传过来的球 19.造成“北京人多”一句歧义的主要原因是(D)

A.一词多义 B.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C.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 D.不同的层次构造

20.下列关于音符来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A.音符是从笔画发展而来的 B.音符是从记号发展而来的 C.音符是从声旁转化而来的 D.音符是从意符转化而来的 21.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拼音文字是(C)

A.古埃及文字 B.古希腊文字C.腓尼基文字 D.中国的甲骨文 22.下列关于语言起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语言产生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B.语言产生于人们的相互约定 C.语言是人类有意识地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来的 D.语言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23.有一类词,它们的词义和构词方式都来自外语,构词语素则是本民族语言的,这类词属于(B)

A.借词 B.仿译词 C.意译词 D.音译兼意译词

24.下列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感性思维不一定借助语言进行 B.抽象思维有时与语言有脱节 C.发散思维完全不需要借助语言 D.抽象思维以语言为主要工具

25.在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中,标志着儿童产生最早的语义能力的阶段是(A)

A.单词句阶段 B.双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26.下列词典中,属于语言词典的是(B)

A.《永乐大典》 B.《汉语成语小词典》C.《小学生作文词典》 D.《北京地名词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机制上看,一个舌面元音的特征取决于(ABC)A.舌位的高低 B.舌位的前后 C.嘴唇的圆展D.声带振动不振动 E.送气不送气

28.下列汉语复合词在构词方式上属于支配式的有(BE)A.视力 B.司机 C.写作D.食物 E.护膝

29.下列哪些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表示)属于“组合关系”(ACE)A.语素→语素组 B.语素/语素组→词 C.词→词组D.词/词组→句子 E.句子→句组

30.下列关于义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D)A.义项只包括词的理性意义B.义项不包括词的临时意义

C.义项是从词的具体用例中概括出来的D.分析词的意义和用法应以义项为基本单位 E.一个词的几个义项之间并非总有关联

31.下列有关普通话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CD)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B.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C.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D.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E.以历代经典的文学作品为语法规范

40.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与同组的其他三个在语汇类聚关系上不同,请指出该词语,并说明有什么不同。

A.妈妈 奶奶 姐姐 妹妹B.音位 泉水 纳米 函数C.汽艇 火车 地铁 飞机 2004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12、[参考答案]韵律特征

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言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如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层次上,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又可以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又可以构成语调。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音素。

33、[参考答案]语系

(1)语系是按照“谱系分类”的方法,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所分成的不同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反之则属于不同的语系。

(2)比如汉语、藏语、壮语、傣语、苗语等是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的诸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九大语系。

34、[参考答案]文化局限词语

文化局限词语: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语。例如汉语里的“窝头”、“馒头”、“筷子”、“京剧”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在很多民族中没有相应的事物对应词,只得把“馒头”译成“Steamed bread(气蒸的面包)”把京剧叫做“Peking Opera(北京歌剧)”。而很多外来语如“hot dog(热狗)”、“沙拉(salad)”、“芭蕾(ballet)”等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只好采用直译或音译。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文化局限词语”。

35、[参考答案]中介语

中介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而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例如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学到一定程度之后,虽然已经可以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但外国人会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外语“不地道”,这是因为学习者所用的“外语”只不过是较为高级的中介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参考答案]说汉语的人可以用“苹果”这个词指称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的苹果,而不必为每一个具体的苹果设立一个名称;另一方面,当人们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之类的话语时,又很容易确定话语中的“苹果”具体指的是哪个或哪些苹果。请根据语义的性质说明其中的道理

从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道理:

(1)词义具有概括性的重要属性。词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使一类事的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苹果”这一词可以指称各不相同的苹果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2)同时,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概括的、一般的,而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闪谈论的对象却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表达概括意义的语言形式要同个别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就要依靠上下文和交际环境对语言形式所指的限定作用。当他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时,人们很容易确定“苹果”的具体所指,就反映了这个道理。

37、[参考答案]结合实例说明字符与一般图形符号的异同。

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

字符不同于一般图形的地方在于字符眼一定的语言单位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不论是音位、音节,还是语素或词语。

字符与一般图形也有相同点,即字符本身是一种视觉图形,不论是由直线、折线,还是曲线组成的图形。

38、[参考答案]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的地域分化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同一种语言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即地域方言。地域方言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上都有所差异,比如北京人把“叫”字读做[t?iau51 ],广州人却读做[Kiu33 ],北京人说“客人”,广州人说“人客”;北京人说的“自行车”,广州人却叫做“单车”;北京人说“你先吃”,广州人却说“你食先”。

另外,在同一个方言区内,由于社会的地域分化,仍存在着分岐,产生次方言和土语。比如在“北方方言”内部,又可分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参考答案]假设某一语言音位系统中的辅音音位只有/p, b, t, d, ts, t?/,请列出/t/的区别特征,并说明理由。

区别特征是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要知道 / t / 的音位特征,必先对这几个音位作一下比较分析:

音位 语音特征

/ p / 双唇 闭塞 清 不送气 / b / 双唇 闭塞 浊 不送气 / t / 舌尖前 闭塞 清 不送气 / d / 舌尖前 闭塞 清 不送气 / ts / 舌尖前 塞擦 清 不送气 / t? / 舌面前 塞擦 清 不送气

从图中我们可知,这几个音位都是不送气音,帮“不送气音”不能成为区别特征,而 / t / 以“舌尖前” 与 / p /、/ b /、/ t? / 相区别,以“闭塞”与 / ts /、/ t? / 相区别;以“清”与 / d /、/ b /相区别。故音位 / t / 的区别特征应该是“舌尖前、闭塞、浊”。

40、[参考答案] A组:“奶奶”一词不同于其他诸词。因为其他三个词都是重叠词,属于合成词;而“奶奶”一词则是叠音词,属于单纯词,故不同。

B组:“纳米”一词不同。其他三词都是由两个词根语素构成的复合词;而“纳米”一词,则是音译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故不同。

C组:“地铁”一词不同。其他三词都是表示偏正关系的复合词,而“地铁”一词则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参考答案]试各举一例说明语法与语音、语汇、修辞、语境、逻辑等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现象是一个整体。语法和语音、语汇、语境、修辞、逻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语法与语音。

语音形式有时可能影响语法。

比如说:“想起来了”有两个意思(回想起/打算起床),也是两种结构(动补/动宾),这种区别在语音上就表现为“起来”要分别轻读和重读。

(2)语法和语汇。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往往影响到语法,因为某些特定词语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

如“过意不去”的两个意思也会造成语法差异:在表示“不安、抱歉”时,只需要联系一个名词。

(如“我很过意不去”);但在表示“刁难、苛待”时,就必须引出另一个对象(如“他跟我过意不去”)

(3)语法和修辞。

修辞也可能影响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可以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比如在“别这么近视眼”、“太阿Q”、“很女性”这样的句子里,名词就话用为动词或形容词而作了谓语。

(4)语法和语境

语境对语法的影响也很大,即在特定条件下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比如“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其它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话的特定场所(公共汽车上)的成分省略现象。

(5)语法与逻辑。

逻辑是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因此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一般人们说话既要符合语法,也要合逻辑。如“门把风吹开了”,虽合语法,却不合逻辑,所以就不是正确的句子。

42、[参考答案]举例说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两种语言变体。二者的区别在于: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也经常用于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对话描写中;带有书面语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和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

比如:“头”,在口语中,人们经常会用“脑袋”来表达,而在书面语中则常用“头颅”;

又如:“散步”一词,在口语中,人们会说“溜达”,而在书面语中,则常可能用“徜徉”。

口语和书面语也是紧密相联在一起的,它们都以我们所共用的语言为基础,在语言用法上没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往往会有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通用词语与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词语相对应。如口语中的“好看”,书面语中的“美丽”其实都表达“漂亮”的意思,二者的意思是等同的。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说话”这种口头交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只涉及心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生理问题 B.只涉及物理问题,不涉及生理和心理问题

C.只涉及生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心理问题

D.既涉及心理问题,又涉及生理和物理问题

2.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C)

A.相互理解程度

B.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

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

D.是否属于同一个国家

3.关于语音四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在任何语言中,音高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

B.能起区别语言意义作用的是绝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

C.音长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D.音强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振幅大小决定的

4.下列关于区别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音位是通过区别特征相互区别的 B.区别特征完全取决于语音的自然属性

C.音位的辨义功能由区别特征负担

D.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

5.关于“复辅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复辅音是一个音节内两个或几个辅音的组合 B.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彼此之间有过渡音联结

C.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 D.复辅音并不是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的语音现象 6.下列各项中,都是低元音的一组是(D)

A.[y, æ] B.[a, ] C.[u, ] D.[ ] 7.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A)

A.[k, ] B.[m, n] C.[n, ] D.[k,p] 8.北京话“面”单念时读作[miæn],但“面包”却读作[miæmp u],这种语流音变现象是(C)

A.弱化 B.增音 C.同化 D.异化

9.关于现代汉语“洗”和“浴”两个语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洗”是成词语素,“浴”是不成词语素

B.“洗”是自由语素,“浴”是黏着语素

C.“洗”是不定位语素,“浴”是定位语素

D.“洗”和“浴”都是实义语素

10.下列各组中,三个复合词构词类型不一致的一组是(A)

A.席卷 耳鸣 地震 B.打倒 切断 推翻

C.发光 散热 出气 D.天地 欢乐 爱好

11.下列各组词,吸收外来成分的手段存在不一致情况的一组是(D)

A.丹麦 挪威 法兰西 B.沙拉 咖啡 麦当劳

C.卡车 啤酒 立邦漆 D.香波 克隆 好莱坞

12.语法规则的“抽象性”是指(A)

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

B.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

D.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

13.语法现象可以分成“核心语法现象”和“外围语法现象”,其中“核心语法现象”主要是指(D)

A.词语搭配问题 B.意义表达问题

C.语音实现问题 D.句法结构问题

14.主要功能是用来“造句”的同一级语法单位是指(C)

A.语素和语素组 B.语素组和词 C.词和词组 D.词组和句子 15.汉语中的词类(词的语法分类)可以首先分出的两个大类是(B)

A.基本词和非基本词 B.实词和虚词

C.典型词和兼类词 D.体词和谓词 16.下列关于“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从最大的词组开始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

B.从最小的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组合到词组为止

C.分析时要依据两条原则:“成结构”和“有意义”

D.分析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分主干”和“后添枝叶” 17.“汽车”和“卡车”是(A)

A.上下位词 B.同义词

C.等义词 D.近义词

18.下列各项中,语义结构属于复合述谓结构的一项是(B)

A.这样做不值得 B.他跑过去开门

C.我们单位需要增加编制 D.他们正在研究如何筹集资金 19.下列各项中,甲和乙是预设关系的一项是(C)

A.(甲)他买了一支钢笔//(乙)他买了一支笔

B.(甲)老王在小李的左边//(乙)小李在老王的右边

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

D.(甲)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他吃过苹果 20.文字最基本的单位是(B)

A.笔画 B.字符 C.偏旁 D.部首

21.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已知自源文字都属于(A)

A.词语文字 B.语素文字 C.音节文字 D.音位文字 22.在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大的类别是(C)

A.语族 B.语支

C.语系 D.语群

23.在儿童学会说话的过程中,“双词阶段”标志着儿童产生的语言能力是(C)

A.语音能力 B.语汇能力

C.语法能力 D.语义能力

24.“萨丕尔(E.Sapir)-沃尔夫(B.L.Whorf)假说”之所以被称作“语言相关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B)

A.思维决定语言 B.语言决定思维

C.语言和思维互不相干 D.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

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越快

B.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

C.人们的中介语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

D.儿童学习母语过程中存在中介语现象

26.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本身来看,下列各项中,属于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主攻方向的是(D)

A.文字编码 B.语音识别

C.文本检索 D.机器翻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声音产生方面分析,音质的不同取决于(ADE)

A.发音体不同 B.发音体振动频率不同

C.发音体振动幅度不同 D.发音的方法不同

E.共鸣器形状不同

28.关于“常用语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E)

A. 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不是一回事

B. 常用语汇是和非常用语汇相对而言的 C.常用语汇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

D.常用语汇是和一般语汇相对而言的

E.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 29.汉语“妈妈买的”这个词组属于(ADE)

A.体词词组 B.谓词词组 C.向心词组 D.离心词组

E.特殊词组 30.义素分析的作用和优点有(ACE)

A.可以简洁地说明词义结构 B.有客观的分析标准

C.有助于语义描写的形式化 D.几十个义素便可以描写整个词义系统

E.有助于描写和说明词语的组合条件 31.下列关于社会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

A.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B.社会方言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的 C.社会方言是在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中产生的 D.社会方言有自己特殊的结构系统

E.社会方言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2005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32、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电视,可以切分出d-i-a-n-sh-i五个单位,它们不能从音质角度继续进行切分,所以它们都是音素。

33、基础方言(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2)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共同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系统主要来自基础方言。

(3)例如,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多斯岗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34、语言迁移(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叫做“语言迁移”。

(2)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

(3)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35、语言获得(1)儿童会说话虽然不是完全不需要学习,但更深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过程。儿童不可能先把词语和句子都模仿下来存在脑子里以后再说出来,也不可能在说出新的句子时先去学习规则,而完全可能说出许多从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

(2)儿童说话能力的这种发展和创造过程叫做“语言获得”。

四、简答题 36.《现代汉语词典》对“鸟”的释义是:“脊椎动物的一纲,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一般人对“鸟”的词义的理解并非如此科学、准确,但并不妨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鸟”这个词。请根据有关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说明。

36、(1)词的通俗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词的科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是“鸟”的科学意义,而一般人对“鸟”的理解是“鸟”的通俗意义。

(2)尽管通俗意义不太科学、准确,但一组非本质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起到使不同的事物相互区别的作用,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专业活动除外),只要掌握了词语的通俗意义,就足以使人们正确地使用词语来指称不同的事物。(3)词语的科学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都是按照通俗意义来理解和使用词语的。

37、文字改革有三种类型: 文字改革有哪些类型,请结合实例予以说明。(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我国在1956年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英文、法文在19世纪进行的正字法改革;俄文在十月革命以后取消了某些字母和对正字法的改革。(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废弃了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改革前后两种文字类型没有变,都是表音文字,但字符类型变了。(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越南的文字改革就是将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拉丁字母拼写的表音文字。

38、简要说明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以及现代科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人们认为,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理条件,才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生了相互交往的迫切需要,即“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须产生语言。

五、分析题 汉语普通语中的元音[ ]和[e]可以看作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请根据下列语音材料,分析这两个元音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将它们归并在一个音位中的理由。

[mei35]煤 [tuei55]堆

[m u35]谋 [tu n55]蹲

[m n35]门 [ti u55]丢

39、(1)[e]只出现在韵尾[i]前。

(2)[ ]不出现在韵尾[i]前,而可以出现在韵尾[u]和[n]前。

(3)[e]和[ ]呈互补分布,发音又相近,因为可以归并在同一个音位。40、下列A、B、C三组单位的两个成分之间都能插入其他成分进行扩展,但情况不同,请说明三组单位各自的扩展特点,并各举一个同类的例子。

A.大车

B.铜壶

C. 唱歌(1)“大车”:两个成分中间虽能插入其他成分,例如“的”,但插入成分数量有限,插入后整个组合意义就会改变。举例(略)。

(2)“铜壶”:两个成分中间虽能插入其他成分,例如“的”,但插入成分数量有限,插入后整个组合的意义没有明显改变。举例(略)。

(3)“唱歌”:两个成分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例如“一首”等,插入成分数量较多,扩展比较自由。举例(略)。

六、论述题 “语言”和“言语”具有怎样的区别?区别“语言”和“言语”对语言学和现代汉语研究有什么意义?

41、(1)“语言”和“言语”是从言语活动这种社会现象中区分出来的,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2)“语言”是社会的,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抽象的均质的系统。“言语”则是个人的,是言语活动中具有个人特色的部分,不是全社会共同使用的,因此是异质的。

(3)“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从属的和偶然的。语言学应该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而“言语”问题可以另行研究。

(4)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就纯化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均质的系统范围内,这就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科学。区分“语言”和“言语”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要求研究者从相对均质的语料中去寻找具体语言的内部一致规律。

42、语法意义的类叫作“语法范畴”,其中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是“词法范畴”。请参考下面的答题示例,试定义和举例说明语言中其他几种词法范畴(答出5种即可)

示例:“性”范畴是一种体词属性范畴,指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如俄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俄语用词尾表示,德语用冠词表示。动物词语的性往往跟动物本身的雌雄有关,但其他词语可能与事故的性属性不一致。如德语“Das Sofa(沙发)”是中性,法语“le fauteuil(沙发)”是阳性。“太阳”一词在德语、法语和俄语中分别是阴性、阳性、中性。

(1)“数”范畴: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与词汇上表示事物具体数量的数量词不同,一些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和复数,大多用词缀表示。如英语“house/houses(房子)”,前者是单数名词,后者是复数名词。(2)“格”范畴:是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我”主格形式“I”,宾格形式“me”,属格形式“my”等。(3)“有定和无定”范畴:是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在印欧语的很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意义。如英语“the book”是有定的,“a book”是无定的。汉语中要用“这本书”或“一本书”等形式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

(4)“是”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射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如英语现在时“He works(他工作)”,过去时“He worked(他工作过)”。

(5)“体”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状况的一组特征。如英语“I am reading the book(我正在读这本书)”是进行体,“I have written the book(我写完了这本书)”是完成体。汉语在动词后面加“了、着、过”等助词表示相应的意义。

(6)“态”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如英语“The cup was broken by Mary(杯子被玛丽打碎了)是被动态。

(7)“人称”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加“-s”,将来时主语是第一人称用助动词“shall”,其他人称用“will”。

第五篇:语言学概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1—2002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专

业语言学概论试题

2002年7月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音位的自由变体 3.句法同义 4.意音文字

5.亲属语言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 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就是。2.“小猫钓鱼”这个句子中的“小猫”、“钓”、“鱼”分别可以用“小鸡”、“吃”、“虫”来替换,这三组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

3.“瑰”单念时是阴平调,但在“玫瑰”中声调变弱了,念轻声,这种变化是。

4.词的组合有多种类型,例如“看了一本书”是。

5.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例如汉语、壮语就是。

6.汉语基本词汇中的一些词,使用了数千年,如“人”、“水”、“火”等,达说明基本词汇具有 特点。

7.词义的概括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具有全民性,这说明词义是没有 的。8.书面语是口语的 形式,所以它的结构比较严谨。

9.语言的各个构成成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 发展最快。

10.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 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完成语言的统一。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到题中横线上。1.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A.结构语言学 B.社会语言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 D.转换生成语言学

2.下列语言单位,只有 是“他去年春天拍摄的那部影片我去年秋天就看了两遍”这句话中的词组。

A.去年春天 B.我去年秋天

C.他去年春天拍摄 D.那部影片我去年秋天就看了 3.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 4.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具有社会性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5.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混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四、综合分析题(共20分)1.比较下列各组音位的区别特征。(6分)①u--y ②p--t ③s--z 2.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4分)说明:每个音节只要求写出元音和辅音,声调符号不用写出来。

必 须 掌 握 科 技 知 识

3.分析下面多义短语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6分)咬 死 了 猎 人 的 狗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画线部分)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4分)He buys many books.五、问答题(共40分)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6分)2.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心是什么?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6分)3.“眼睛大”和“大眼睛”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什么样的语法手段体现的?(8分)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8分)5.什么是共同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什么?(6分)6.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6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举例解释名词(每小题4分。解释与举例各2分,共20分)1.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重要特点,指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联系,由社会约定俗成。例如汉语用[su]表示“书”,英语用[buk]表示“书”。

2.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中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例如汉语南京、武汉等地的方言的“南”,nan和lan可以自由替换,n和l在这些方言中就是同一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3.句法同义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相近的结构意义。例如“我打破了杯子”、“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被我打破了”这几个句子就具有相同的意义。

4.意音文字就是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文字体系,一个字中既有表意成分,又有表音成分。汉字就是意音文字,如“蚂”,左边表意,右边表音。

5.亲属语言就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例如法语、意大利语共同来自拉丁语,就是亲属语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共时语言学 2.聚合关系 3.弱化 4.述宾结构 5.孤立语 6.稳固性 7.阶级性 8.加工 9.词汇

10.双语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C 2.A 3.A 4.B 5.C

四、分析题(20分)1.比较下列各组音位的区别特征。(每小题2分,共6分)①舌位前后不同,M是后元音,y是前元音。

②发音部位不同,p是双唇音,t是舌尖前音。

③发音方法不同,s是清擦音,z是浊擦音。2.用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4分)

3.分析下面多义短语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6分,每一种分析各3分)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画线部分)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每个词2分,共4分)①buys中词尾s表示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

②books中词尾s表示复数。

五、问答题(共40分)1.①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2分)②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属于上层建筑,或者属于经济基础,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所以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4分)2.①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的单位。(2分)②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构成。(2分)③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个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又构成无穷的句子。(2分)3.①“眼睛大”这种结构是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眼睛”具有“被说明的对象这样的语法意义。(3分)②“大眼睛”这种结构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其中“限睛”具有“被修饰”这样的语法意义。(3分)③同样的语法单位组成的结构,反映了不同的语法意义,这是通过不同的词序来体现的。(2分)4.①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民常用性,如“人、看、手、水”这些词不分阶级和阶层,全民都使用;二是稳固性,很少变化,如“人、山、火”这些词;三是构词能力强,如“地”可以构成“地址、地道、地理、土地、山地”等词。(4分)②基本词汇义的三个特点互相影响,它的全民常用性要求它保持稳定,同时也被用来构成新词,构词能力强使基本词汇在使用上更为普遍,这又强化了全民常用性。(4分)5.①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2分)②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位语法规范。(4分)6.①双语现象就是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2分)②双语现象的发展有两种结果: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4分)

下载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言学概论

    1. 语言三要素:语音、语义、语法 语言学是以语言(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共同特点、一般规律 性质: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既有语言形式,又有语音的表达内容......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 语法形式所......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1、如何理解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2、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3、什么是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4、请举例说明语境的含义包......

    语言学概论(推荐)

    第三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个要素。 3、......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 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有何本质区别? 动物之间也有相互用来交际的信号,但这跟人类的语言有本质的区别,人类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 功能开放:米、分......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选用教材:叶宝奎《语言学概论》 施用范围:汉语言文学本科 厦门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 绪 论 【教学目的】 认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 2. 语言学专语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