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法规与监督学重点-自己整理

时间:2019-05-15 09: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卫生法规与监督学重点-自己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卫生法规与监督学重点-自己整理》。

第一篇:公共卫生法规与监督学重点-自己整理

第一章 卫生法基础

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调整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含了以下含义:

1、卫生法具有国家意志性;

2、卫生法调整的对象是在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3、卫生法以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权益为根本宗旨;

4、卫生法是卫生法律规范的总和。

卫生法主要调整卫生组织关系、卫生管理关系和卫生服务关系。卫生管理关系是垂直关系,不平等;卫生服务关系是水平关系,主体间平等,是民事法律关系。

卫生法的特征:

1、以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权益为根本宗旨;

2、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3、融入大量技术规范;

4、反映社会共同要求;

5、采用多种调节手段

国家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卫生执法部门,对管辖范围内有关单位和个人执行国家颁布的卫生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的的情况予以监察督导。

卫生法的渊源:是指卫生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宪法、卫生法律、卫生行政法规、地方性卫生法规、卫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卫生规章、地方卫生规章、国际卫生条约等。

卫生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卫生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性卫生法规有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部门卫生规章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卫生法律关系:是指由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它们的内部机构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卫生监督、医药卫生管理和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卫生法律关系的特征:

1、卫生法律规范是卫生法律关系的前提;

2、卫生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利益;

3、卫生法律关系是一种纵横交错的法律关系;

4、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是最主要的主体。

卫生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主体的不可选择性;

2、主体双方地位的不可互换性;

3、内容的法定性;

4、内容的不对等性;

5、内容的不可自由处分性;

6、单方意志性。卫生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2、是民事主体之间自主形成的法律关系;

3、主体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

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

1、卫生行政执法机关;

2、医疗卫生单位;

3、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4、自然人 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

1、物,2、人身,3、行为;

4、精神产品

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是法律关系当事人以其主观意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法律事件:是不以法律关系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

卫生法的制定:又称卫生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卫生法律和其他卫生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性活动。

卫生法的实施:是指卫生法律规范在实际生活中贯彻与实现,包括卫生守法卫生执法、卫生法律适用和卫生法律监督四种形式。

卫生守法:即卫生法的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依照卫生法律规范,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

卫生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卫生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卫生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

卫生法律适用应遵循的规则: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2、同位阶的卫生法律规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适用;

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4、新法优于旧法;

5、不溯及既往原则

卫生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卫生法生效的时间范围,包括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以及对法律颁布以前的事件和行为该法律是否有效,即法律的溯及力问题。

溯及力:是指某一法规对它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可以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反之就没有溯及力

卫生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卫生法生效的地域范围,即卫生法在哪些地方具有拘束力。卫生法对人的效力:是指卫生法律、法规、规章适用于哪些人,或者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卫生法律责任:是指一切违反了卫生法律规范的主体,对其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特点:

1、行为具有违法性;

2、由法律明确规定;

3、具有国家强制性;

4、由专门机关追究。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卫生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实施违法国家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其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时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2、行为人主观上要有过错;

3、法律明文规定违法行为造成损害后果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形式:行政处罚、行政处分

卫生行政处罚的法律特征:

1、卫生行政处罚由特定的行政主体做出;

2、是针对行政相对人做出的;

3、是对行政相对人违反卫生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

4、是一种法律制裁,是对违法人的惩戒,使其以后不得重犯。

处罚与处分的主要区别:

1、主体不同,行政处罚由专门机关实施,处分由从属机关决定;

2、性质不同,处罚是外部行为,多属违法,处分属内部行为,多为失职;

3、法律救济不同,对处罚不服,可以提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处分不服只适用内部申诉途径。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1、有损害事实

2、有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4、主观上有过错。

第二章 卫生监督概述

卫生监督的特征:

1、健康权与合法权益保护性;

2、法定性与授权性;

3、行政性与技术性;

4、广泛性与综合性;

5、强制性与教育性

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关依据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对城乡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开展的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活动。

意义:从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上贯彻卫生要求,达到保护环境、控制污染和有关公害;增强人民体制,保障人民健康,并造福子孙后代。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最积极、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方法。

经常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关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管辖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人或有关社会组织遵守公共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日常性监督活动。

意义:及时发现问题、查明情况、找出原因,进而采取措施并及时纠正。

羁束卫生监督行为:是指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为的内容、形式、程序、范围、手段等作了较详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的卫生监督行为。

自由裁量卫生监督行为:可以由卫生监督机关根据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对相对人的行为状况的了解给予综合考虑,所采取的卫生监督行为。

依职权卫生监督行为:即根据公共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不待相对人申请而由卫生监督机关主动做出的卫生监督行为。

依申请卫生监督行为:是指卫生监督机关只有在相对人申请的条件下,才能依法采取的卫生监督行为

卫生监督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

1、行为的主体合法;

2、行为不能超越权限;

3、行为的内容合法;

4、行为符合法定形式;

5、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确定力:是指卫生监督行为一经有效成立后,就具有不得再更改的效力。

执行力:是指卫生监督机关依法采取一定手段使卫生监督内容得以完全实现的效力。拘束力:是指卫生监督行为实施后,具有约束和限制的效力。

卫生监督行为的撤销:是指卫生监督行为在适用过程中,发现不符合生效要件的情况,由有权机关依法予以撤销,使该行为向前向后均失去效力。

废止:是指卫生监督行为在成立时是合法的,后来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使其不宜继续存在,使它失去了效力。

变更:对已经发生效力的卫生监督行为,发现其不当或因情况变迁,使原行为变得部分不适用,从而对部分行为加以改变或使部分行为失去效力,并作出新的规定,就是卫生监督行为的变更。

消灭:是指卫生监督行为的效力完全停止,不复存在。

消灭原因:

1、撤销或废止;

2、卫生监督行为的对象已不复存在;

2、期限届满;

3、科以相对人义务履行

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遵守法定程序原则;

3、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4、独立审理卫生违反案件的原则

第三章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及监督主体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客体:

1、公民的生命健康;

2、物品;

3、行为

卫生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代表国家意志行使国家卫生职能,对卫生监督守法主体遵守卫生法律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机构,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包括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监督权利的其他机构。

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

1、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2、法定的监督权利;

3、垄断的执法资格;

4、独立的监督活动;

5、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不可改变。;

6、有限的监督权利

卫生监督人员需具备:

1、卫生专业知识;

2、熟知卫生监督法律知识;

3、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

第五章卫生监督手段

卫生监督手段包括: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卫生行政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奖励、卫生行政强制、卫生行政处罚等

卫生行政许可: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卫生标准、规范进行审查,准予其从事与卫生管理有关的特定活动的行为。特征:

1、卫生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卫生行政许可是赋予申请人某种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

3、卫生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一般许可: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没有特殊的数量限制和特别的要求,只要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卫生行政部门就给予许可或批准其申请。

特殊许可: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人除规定了一般的法定条件外,还对申请人有特别限制的条件。

行为许可: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允许符合条件的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采取某种行为的许可方式。

资格许可: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过一定考核程序核发一定的证明文书,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

卫生行政许可的形式:

1、许可证

2、批准文号

3、合格证书

4、非要式的行政许可形式 许可证的效力:

1、证明力

2、确定力

3、拘束力

许可证的无效:是指由于申请人不当或违反取得许可证后被宣布该许可自始自终不发生法律效力。

撤销许可条件:

1、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做出准予卫生行政许可的决定。

2、超越法定职权做出准予卫生行政许可决定的;

3、违反法定程序做出准予卫生行政许可的;

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卫生行政许可的5、依法可以撤销卫生行政许可的其他形式。

许可证的失效:是指许可证的有效期届满或许可活动业已完成,许可证不再具有法律效力。许可证的中止:是指许可证暂时失去法律效力

许可证的吊销:是指许可证持有人违反许可证规定的内容,从事违反行为,行政部门撤销其许可证,使许可不再存在。

卫生监督检查: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为了实现卫生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依法对卫生行政相对人遵守卫生法律规范和履行卫生行政部门决定的情况进行察看、监督的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特征:

1、依职权性

2、具体性

3、单方性

4、非处分性。卫生监督检查方式:调查、查验、查阅材料、统计

卫生监督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行使下列监督职权:进行现场调查和监督记录,依法取证和索取有关资料;进行现场采样,提出检测项目,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参加对有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卫生行政处罚: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为维护公民健康,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相对人违反卫生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制裁的行政执法行为。卫生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1、做出决定的机关不同:卫生行政处罚由卫生监督主题做出;而行政处分由受处分者的所在机关、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做出;

2、针对的对象和违法的行为不同:卫生行政处罚对象是违反卫生法律规范的相对人;而行政处分的对象是违法和失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3、行为的性质不同:卫生行政处罚是基于管理社会公共卫生事物的外部职权做出的行为;而行政处分则是行政机关基于内部管理权限做出的行为。

4、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卫生行政处罚依据是国家关于对社会公共卫生事物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而行政处分是依据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

5、形式不同:卫生行政处罚的形式是法律、法规规定的警告、罚款、没收、拘留、吊销执照等,与主体的基本利益有关;而行政处分主要由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降级、开除等,与被处分者的职务有关。

6、救济的方式和途径不同:不服卫生行政处罚可以申请卫生行政复议或提起卫生行政诉讼;而不服卫生行政处分只能按行政隶属关系申诉

卫生行政处罚与刑罚区别:

1、体现的权力不同;

2、实施的主体不同;

3、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

4、处罚的程序不同;

5、处罚种类不同

卫生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

1、性质不同

2、目的不同

3、法律后果不同

4、适用的频率不同 处罚的法定原则:

1、处罚依据法定;

2、处罚主体法定;

3、处罚程序法定

申诫罚:也称声誉罚,以一定方式对违法卫生法律规范的相对人在声誉上或名誉上进行惩戒 财产罚:是指强制违法卫生法律规范的相对人履行金钱付给义务或者剥夺其财产的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能力罚:也称行为罚,是指影响相对人卫生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处罚,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人身罚:是指对公民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剥夺,只能由公安行政机关作出。

卫生行政处罚适用的基本原则:

1、先调查取证后裁决原则;

2、纠正违法行为原则

3、一事不再罚原则;

对违法行为的追溯时效为2年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使拒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为维护社会公共管理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人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方式:

1、对人身自由的卫生行政强制措施;

2、对财产的卫生行政强制措施;

3、对场所的卫生行政强制措施;

4、对区域的卫生行政强制措施;

5、纠正和制止性卫生强制措施

取缔: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监督中发现有关的卫生违法活动,命令对该项活动予以取消和禁止的一种强制的措施。

卫生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履行卫生行政部门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又不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由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

第六章卫生监督程序

卫生行政许可程序:

1、许可的申请和受理;

2、许可申请的审核;

3、许可证件的颁发;

4、许可的变更与延续

许可申请的审核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实质性审核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

听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卫生行政许可事项。

许可证件的颁发: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许可证件应载明证件名称、发证机关名称、持证人名称、行政许可事项名称、有效期、编号等内容并加盖卫生监督机构印章,标明发证日期。

预防性卫生监督程序包括:

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卫生审查;

2、设计阶段的卫生审查;

3、施工阶段的卫生审查;

4、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

卫生监督检查程序:

1、进入现场

2、标明身份

3、说明理由

4、提取证据:

一、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

二、现场采样或检测;

三、调阅相关书面材料

现场监督是应不少于2人,检查的职权:

1、听取被检查人根据监督检查内容所作的介绍;

2、查阅被检查人的有关制度、检验记录、技术资料、产品配方和必需的财务账目及其他书面文件;

33、采用卫生专业手段进行实地检查、勘验、采样和检测;

4、根据需要对有关人员进行了解情况。

提取证据时修改之处应由相对人签名或者印章覆盖

卫生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又叫当场处罚程序,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对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卫生行政违法行为当场进行处罚的程序。

适用条件:

1、予以警告的行政处罚;

2、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3、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一般程序:主要包括受理与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等6个步骤 适用范围:

1、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发现的;

2、卫生机构监测报告的;

3、社会举报的;

4、上级卫生行政机关交办、下级卫生行政机关报请的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

应在7日内立案,合议应由3人或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应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以及较大数额罚款(公民个人1000元以上)三种类型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证据确凿

2、适用法律

3、自由裁量

4、程序合法

第七章卫生监督的调查取证

卫生监督调查取证:是指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决定立案处理的卫生行政违法案件,为查明案件的违法事实真相而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获取证据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活动。调查取证是卫生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

原则:

1、迅速及时原则;

2、客观全面原则;

3、合法原则;

4、回避原则; 卫生监督证据:是指在卫生监督过程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分类:

1、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3、言证和物证

种类:

1、书证

2、物证

3、视听材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8、现场笔录

取证的方法:

1、调查询问

2、抽样取证

3、委托鉴定

4、现场勘验

5、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6、复制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在案件物证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为保全案件证据所采取的措施。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

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使用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没有取得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当事人不予认可的复制品或复制件;

5、进行技术鉴定或者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6、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7、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鉴定程序严重违反以及鉴定结论错误、不正确、内容不完整的鉴定结论。

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1、未成年人所做的与其年龄和智力不相适应的证言;

2、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做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当事人不利的证言;

3、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材料;

4、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复制品等

第八章卫生监督责任

构成要件:

1、主体: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人员;

2、前提:违法行政或行政不当

3、卫生行政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卫生行政行为人行政违法的情节和后果;

5、卫生监督责任必须为卫生法律规范所确认。

违法行政: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及卫生监督人员所实施的,违反卫生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卫生法律保护的卫生行政关系,尚未构成犯罪的有过错的行政行为。

行政不当: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及卫生监督人员不当行为,它是专门针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合理行使而言的。

第二十卫生行政法律救济制度

卫生行政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造成自己合法权益的损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给予补给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对违法或不当的性质行为加以纠正,以及对因行政行为而遭受的财产损失给予弥补等多项内容。

卫生行政复议:是指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卫生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的其他机关提出申请,受理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项法律制度。

特征:是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政活动;

2、是由于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活动。;

3、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规范性的行政活动;

4、是具有救助性的行政活动。

原则:

1、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复议职权的原则;

2、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

3、实行一级复议制的原则;

4、对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审查的原则;

5、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受案范围:

1、对行政机关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的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4、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5、当事人认为自己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等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6、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法定职责,而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7、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其他行为违法的。

期限:申请人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审理时限:受理之日起7日内送达副本,被申请人受到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复议机关在30日内作出处理,无权处理移交有权机关,有权机关60日内作出处理 卫生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条件:

1、原告是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

2、被告是行使卫生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3、被诉讼的客体,必须是法律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卫生行政机关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

4、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受理,依法审理作出裁决。

基本原则: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2、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

3、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原则

4、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

5、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受案范围和不予受理事项(太多了,自己看书吧)

卫生行政赔偿: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果,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第九章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与监督

传染病防治法:是为调整存在于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98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2年通过了修订案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

1、开展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2、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

3、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4、实行预防接种制度;

5、严格遵守1、2、3、各项卫生制度:○健康检查制度;○医疗机构防治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4、建立严防经学院传播传染病制度;○

5、严防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6、消毒管理制度;

6、传染病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

7、各级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制度;○传染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职责

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医疗机构和采血机构及执行职务的人员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1、发现甲类传染病时:一是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是对疑是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是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密切观察并采取必要的医学干预措施。

2、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的,可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对其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3、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人时,应当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4、医疗机构应当进行内部消毒。疾控中心措施:调查、处理和指导

紧急措施: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及其相关物品;

4、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5、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特殊措施:

1、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地部分行政区域或全部为疫区;

2、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3、物资征用 防止传染病蔓延措施:

1、封锁疫区;

2、尸体处理:就地火化、深埋;

3、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的处理

重点预防措施的监督:

1、对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人污染的环境;

2、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出售或者运输的管理的监督;

3、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分类管理及其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监督;

4、特殊人群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的监督 时限:甲类2小时内报告;乙类24小时内

承担刑事责任: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等隐私、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第十章国境卫生检验法律制度与监督

国境卫生检疫范围:

1、入境、处境人员;

2、交通工具盒运输设备;

3、行李、货物、邮包等;

4、尸体、骸骨

国境卫生检验所涉及的传染病:

1、检疫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以及黄热病;

2、监测传染病:包括回归热、流行性斑疹性伤寒、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疟疾以及流行性感冒;

3、禁止入境的疾病:包括艾滋病、麻风病、精神病、开放性肺结核以及性病 集装箱、货物、废旧物的管理:消毒、除鼠、除虫、或者其他必要的卫生处理

特殊物品的管理: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的携带人、托运人或者邮递人,必须向卫生检疫机关申报并接受卫生检疫

检疫传染病染疫人及染疫嫌疑人的管理

1、隔离;

2、就地诊验或留验;

3、卫生处理 留验期限:即为潜伏期:鼠疫6天;霍乱5天;

3、黄热病6天;

4、第十一章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与职业卫生监督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是用来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和切身利益的法律规范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主要法律关系: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3、卫生行政部门与监督管理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

1、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2、预防职业病危害产生的制度;

3、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制度;

4、工作场所管理制度;

5、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6、职业健康监督制度

7、职业病管理制度;

8、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控制和援救制度;

9、职业病保险制度;

10、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监督: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和医学技术方法,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卫生服务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章食品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食品卫生法:是调整食品生产经营和是卫生监督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食品卫生法律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食品及其生产经营的卫生规定:

1、对食品的卫生要求: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觉性状。

2、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太多,不打了P233)

3、食品中不得加入药物

食品卫生管理的法律规定(小题,自己看书,235页)

国际上比较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是实施食品良好生产工艺GMP、和推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 进出口食品的管理:海关凭检验合格证书放行。

食品广告的管理:禁止发布下列食品广告:

1、食品卫生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宣传疗效的食品;

3、母乳代用品

对造成食物中毒的,可以对该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1、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材料;

2、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临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不超过半年

经常性食品卫生监督:

1、采购食品及其原料索证的监督;

2、食品包装标识及广告的监督;

3、对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卫生监督;

4、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

5、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监督

第十四章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化妆品:是以化妆目的,由不同的化学物质混合制成,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品。

化妆品的基本卫生要求:(小题,271页)

禁止经营销售的化妆品:

1、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化妆品;

2、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

3、标签、小包装或说明书不符合《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化妆品;

4、未取得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

5、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

化妆品广告宣传不得有下列内容:

1、化妆品名称、制法、效用或性能有虚假夸大的;

2、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

3、宣传医疗作用的;

4、有贬低同类产品内容的;

5、使用最新创造、最新发明、纯天然制品、无毒副作用等绝对化语言的;

6、有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量等方面数据的;

7、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 特殊用途化妆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批准文号每4年重新审查一次 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为4年 违法生产化妆品处3~5倍罚款

第十六章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公共场所:是指人群聚集,并供公众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使用的一切有维护结构的公用建筑物、场所或设施的总称。

特定: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设备和物品重复使用

公共场所包括7类28种,尚未将集贸市场、邮电局、证券交易所营业厅、网吧等包括在内 常见有害因素:

1、有害气体

2、病原微生物

3、微小气候

4、噪声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发布

基本卫生要求:

1、室内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标准;

2、小气候适宜;

3、光、照明良好;

4、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5、公共用品和卫生设施符合卫生标准;

6、用水水质满足卫生标准要求;

7、室内装饰的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法律规定:

1、卫生许可证管理;

2、建立卫生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4、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5、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及其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公共卫生场所卫生监督的法定机构。职责:

1、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2、监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3、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4、对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经常性卫生监督内容(不高兴打了,P327)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一次,有效期为4年。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其他每两年体检一次,取得健康证方可工作

发现患有下列疾病应调离工作:

1、病毒性肝炎

2、痢疾

3、伤害

4、活动性肺结核

5、皮肤病

6、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

第二篇: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

1.卫生法学研究旨在保护和增进个人和人群健康的卫生法律法规及其现状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他们的内部机构以及他们与公民之间在卫生监督医药卫生管理和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卫生法律适用只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卫生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卫生监督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律 法规的授权,对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执行卫生法律 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法律 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5.卫生行政处罚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为维护公民健康,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门依法对人违反卫生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制裁的行政执法行为

6.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调整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神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7.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8.卫生法律效力

8.卫生行政执法是指国家卫生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托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具体卫生行政事务 将卫生法律规范适用于现实的社会关系实现国家卫生管理的活动

10.卫生法律责任是指一切违反卫生法律规范的行为主体 对其违法行为 所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1.按照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法律功能分类为①行为

2.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为①临时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②

3.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制度分类为:前期预防制度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制度 职业病诊断管理制度

4.卫生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许可的申请和受理 许可申请的审核 许可证监办发 许可的变更与延续。

5.卫生行政复议的原则合法 公开 公正 即使 便民。

6.卫生行政执法的有效条件卫生执法主体资格合法 主体权限合法 相对方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执法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合理 执法程序合法。

7.职业病前期预防制度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估报告 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基本要求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8.卫生行政处罚程序 受理与立案 调查取证 听取申辩与听证 处罚决定

9.依照国家标准规定不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 一级 二级。

10.食品卫生监督制度包括经常性,预防性以及许可外还有食品生产经营的采购经销索证制度 进出口食品的审验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制度 食品广告管理制度 食品卫生监督员制度。

1、能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称为A

A.法律事实B.法律事件C.法律行为D.法律实践

2、医疗保健服务属于卫生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B ②限权行为 确认行为 裁决行为 救济

A.生命健康利益B.行为C..物D..智力成果

3、狭义的卫生法,仅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 A

A.各种卫生法律B.各种卫生条例C.各种卫生章程D.各种卫生办法

4、我国卫生法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除了:D

A.宪法B.卫生法律、法规、规章C.技术性法规D.政府红头文件

5、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的方针的是:B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B.反应及时、措施果断C..依靠科学、加强合作D.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6、关于医疗事故惩罚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A.公开B.公平C.公正D.及时便民

7、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必严格遵守c

A.医疗卫生管理法律B.行政法规C.政府红头文件D.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发生下列何种情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除外 D

A.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B.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C.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D.例如,一般实验动物逃离实验室

9、卫生法律关系的要素不包括D

A. 卫生法律关系主体B.卫生法律关系客体C.卫生法律关系内容D.卫生法律部门

10、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D

A.国家卫生行政机关B.企事业单位C.公民D.ABC1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及时进行审查,做出处理决定,期限为:B

A.5日内B.10日内C.15日内D.20日内

12、受理医师执业注册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的期限是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c

A.15日内B.20日内C.30日内D.60日内

13、医疗事故鉴定由:d

A.法学会主持B.医疗机构主持C.患者主持D.医学会主持

14、《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是 c

A. 1年B.2年C.3年D.5年

15、医师注册后不可在下列地点从事医师执业活动:a

A.药房B.医疗机构C.保健机构D.预防机构

16、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申请注册,受理机构是: D

A.县级以上政府B.县级以上工商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级工商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17、取得执业证书未经医师注册的: D

A.可在保健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B.可在预防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C.不得在医疗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D.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18、受理医师执业注册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的期限是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c

A.15日内B.20日内C.30日内D.60日内

19、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的应当注销注册: d

A.受罚款行政处罚B.受警告行政处罚

C.受责令暂停一年执业活动的D.受吊销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20、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注册,除了:b

A.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B.受民事处罚的C.受刑事处罚的D.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1.简述卫生监督关系的构成要素?

是指一个具体卫生监督法律关系所必需具备的因素。它包括三个方面,即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主体,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内容,简称三要素。在每一个具体的卫生监督法律关系中,不管缺少其中的哪一个要素,卫生监督法律关系都无法产生和存在2.简述卫生法监督程序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是指规范确立卫生监督程序制度并贯穿于其中的准则,也是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人员在实施卫生监督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公正原则 公开原则 相对人参与原则 效率原则

3.简述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保护人体健康的原则 预防为主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国家卫生监督的原则

4.简述卫生监督的特征有哪些?

健康权与合法权益保护性 法定性与授权性 行政性与技术性 广泛性与综合性 强制性与教育性

5.简述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卫生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的,在每一个具体的卫生法律关系中,不管缺少了其中哪一个要素,卫生法律关系都无法产生和继续存在。主体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卫生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内容: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客体: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6.简述制定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则 法制统一的原则 民主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7.简述卫生监督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依法行政的原则 遵守法定程序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独立审理卫生违法案件的原则

8.简述卫生监督主体的职责有哪些?

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等工作;依法监督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承担法律法规的其他职责

案例

某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患者投诉,该市某医院在其网站夸大宣传能治疗某职业疾病,虚构治愈病人,导致多名患者就医,造成医疗损害。卫生监督所派人员到该医院调查取证;认为违反医疗管理条例的规定,同时违反广告管理条例的规定;按照程序请上级批准,分别处罚决定。医院不服处罚,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1.采用some方法分析案例中相关方面的法律关系?

2.该处罚决定有法律事实依据吗?如有陈述之。

3.卫生监督员到该医院如何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在案件中的价值如何?

4.“按照程序请上级批准”的程序具体指什么内容?

5.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会是什么? 卫生监督所会承担行政责任?

6.医院会承担对患者的医疗损害赔

第三篇:监督学重点知识

《监督学》重点知识

镇海电大

第一章 监督学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2、理解监督的功能和监督的分类

3、掌握监督原则的基本内涵

4、对腐败产生的根源有清醒的认识

5、对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表现及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监督与腐败的涵义与特征

一、监督的涵义和特征

二、腐败的涵义和特征

三、腐败产生的根源与条件 第二节 监督的功能

一、校正功能

二、制约功能

三、预防功能

四、反馈功能 第三节 监督的分类

一、监督主体的分类

二、监督客体的分类

三、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分类

四、监督形式的分类

五、监督阶段的分类 第四节 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监督原则

二、独立监督原则

三、全面监督原则

四、分类监督原则

五、过程监督原则

第五节 监督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现状

一、监督学研究的对象

二、监督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我国监督学研究的现状 重点难点

1、重点:着重把握

2、难点:腐败产生的根源分析 教学建议

1、从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关系层面分析监督的基本内涵

2、从具体案例的视角来分析理解监督的功能,以及监督原则的运用

3、从既得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腐败产生的根源 【考核知识点】

一、监督的含义及其特征 P3 P4

二、廉政与勤政的基本内涵 P7

三、腐败的含义、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腐败产生的根源 P9 P11 P13

四、监督的功能 P15

五、监督的分类 P18

六、监督的基本原则 P25

七、监督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对象 P28 名词:

腐败(P9)寻租腐败(P10)组织腐败(P11)决策腐败(P11)监督制约功能(P16)

监督预防功能(P17)监督反馈功能(P17)执政党的监督(P18)权力机关的监督(P19)

职务犯罪监督(P19)社会民主监督(P19)公民的制约权(P21)事前监督(P23)

事中监督(P24)事后监督(P24)监督学(P29)

第二章 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外主要监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2、理解不同监督理论对监督制度的影响以及监督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监督思想

一、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监督思想

二、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

三、国外监督思想综述

四、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监督理论

一、人民主权理论

二、议行合一理论 三、三权分立理论

四、利益多元理论

五、预防为主理论 重点难点

1、重点:当代中国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

2、难点:中外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的比较分析 教学建议

1、从历史渊源的视角理解监督思想的形成与政治制度演变的关系

2、对各种监督理论的利弊进行比较分析 【考核知识点】

一、监督思想 P34

二、中国古代监督思想 P34

三、中国近代监督思想 P39

四、中国当代监督思想 P42

五、国外主要监督思想 P48

六、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 P51

七、监督理论 P53

八、人民主权理论 P54

九、议行合一理论 P57 十、三权分立理论 P59

十一、多元民主理论 P59

十二、协商民主理论 P63 名词:

监督辅政思想(P34)君臣并提思想(P36)监督权权重而独立思想(P37)监督专才思想(P38)监察权独立(P39)党政分察(P40)弹惩一体(P41)政治原罪思想(P49)法治主义监督思想(P49)自由主义监督思想(P51)

人民主权理论(P54)议行合一理论(P57)三权分立理论(P59)多元民主理论(P61)协商民主理论(P63)

第三章 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与职权

2、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

二、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三、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监察权

四、中国古代监察法规建设

五、中国古代的谏诤制度

六、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近代监察制度

一、中华民国的监察制度

二、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监察制度

第三节 当代中国监察制度

一、当代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演进

二、香港特区以廉政公署为核心的监督制度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监督制度

四、中国台湾地区的监察制度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难点:中国古代监察机关领导体制的比较分析 教学建议

1、比较分析中国不同朝代的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借鉴意义

2、通过对中国古代监察事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监察制度对政权长治久安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进 P67

二、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职权 P75

三、中国古代监察法规建设 P81

四、中国古代谏诤制度 P85

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P88

六、中华民国的监察制度 P92

七、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监察制度 P96

八、当代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演进 P96

九、香港廉政公署 P101

十、澳门廉政公署 P103

十一、中国台湾地区的监察制度 P105 名词: 御史府(P67)一台三院(P72)弹劾权(P75)唐太宗时期的十道监察区(P71)

都察院(P75)纠举权(P76)检查权(P77)一定的司法权(P78)侦破权(P78)

谏诤君主权(P79)谏诤(P85)风闻奏事(P91)中华民国的五院(P93)

第四章 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

教学要求

1、了解国际间反腐败合作体系以及存在的问题

2、发达国家反腐败与监督制度的特点

3、《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核心内涵 内容要点

第一节 国际反腐败运动

一、国际反腐败现状与特点的分析

二、国际间反腐败合作体系的基本架构

三、国际反腐败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第二节 国际反腐败与监督的基本模式

一、前苏联人民监察委员会监督模式

二、瑞典监察专员监督模式

三、美国议会与司法监督模式

四、日本模式

五、韩国模式

六、新加坡模式 重点难点

1、重点:国际反腐败与监督的基本模式

2、难点:发达国家监督制度对我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可借鉴性的具体表现 教学建议

1、从立法监督与司法监督的视角,引导学生对中外监督体制的差异性进行理性分析

2、从中外监督制度及其政治制度背景的差异性的视角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国际间反腐败合作的基本途径 【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廉政监督的含义及其运行机制 P109 P111

二、中国廉政监督的基本战略 P113

三、中国廉政监督的预警机制 P117

四、中国廉政监督的防范机制 P124

五、中国廉政监督的惩戒机制 P133

六、效能型政府的构建 P135

七、中国效能监督机制 P138

八、中国效能监察制度 P142

九、效能监督的考评制度 P144 名词:

廉政监督(P111)廉政监督运行机制(P112)预警功能(P117)腐败风险预测功能(P117)财产申报制度(P119)廉政公积金(P120)政务公开(P121)

反洗钱(P123)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P126)党代会常任制(P127)金融实名制(P130)政府集中采购(P132)惩戒机制(P132)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P133)

引咎辞职(P134)职务犯罪(P134)行政处分(P135)经济性(P137)效率性(P137)效果性(P138)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P139)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办事预约制度、否决报备制度、失职追究制度、AB岗工作制度(P139)效能考评机制(P140)过错责任(P140)效能监察(P142)效能监督考评(P144)

第五章 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机制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监督运行体系的基本架构

2、理解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的基本内涵

3、了解我国监督制度完善的主要做法 内容要点

第一节 廉政监督的运行机制

一、中国廉政监督的基本架构

二、中国廉政监督的基本战略

三、中国廉政监督的预警机制

四、中国廉政监督的防范机制

五、中国廉政监督的问责机制

第二节 效能监督的运行机制

一、中国效能型政府的构建

二、中国公共决策的效能监督机制

三、中国政策执行的效能监督机制

四、中国政府的绩效考评机制

五、中国行政效能监察制度

六、中国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度 重点难点

1、重点:预防为主的监督制度的构建

2、难点:廉政监督机制与效能监督机制的整合

四、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如何构建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2、运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还应当从那些方面完善监督制度 【考核知识点】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含义和特征 P150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基本原则 P152

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基本架构 P154

四、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的内容 P156

五、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权 155

六、人大代表的监督权 P166

七、改革和完善人大代表工作 P168 名词: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P150)一府两院(P150)人大专门委员会(P155)人大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其特点具有专业化和经常化。法律监督(P156)工作监督(P157)立法监督(P162)司法监督(P163)行政监督(P163)人大办事机构(P164)依法监督原则(P152)大事监督原则(P152)集体行使职权原则(P153)事后监督原则(P153)人大代表监督(P168)人大代表质询(P167)

提案(P167)提案也叫议案,公文文体,是有提案权的组织和个人提交会议讨论的建议。

第六章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教学要求

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涵及作用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基本模式

3、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与范围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概述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涵义和特征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基本架构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内容与方式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与内容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与程序

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机制的完善 重点难点

1、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中外人民代表大会在监督体系中的差异性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当前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从立法监督的视角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特征 【考核知识点】

一、党内监督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P171

二、实施党内监督的方法与方式 P173

三、党内监督存在的不足 P175

四、完善党内监督的途径 P179

五、党组织监督的意义、特点 P181

六、党组织监督的现状、基本方式 P183

七、纪检机关的地位和作用 P191

八、纪检机关监督的对象与内容 P194

九、纪检机关的监督权与监督方式 P196

十、纪检机关的监督处理 P202

十一、党员监督的基本概念 P203

十二、党员监督的主要内容 P204

十三、党员监督的基本方法 P205 名词:

党内监督(P171)党员的监督(P173)党组织的监督(P173)巡视制度(P175)

党内监督机关的质询(P180)党代会常任制(P184)少数服从多数原则(P190)少数服从多数是表示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讨论决定问题时,内部成员意见分歧的程度。在处理这种分歧时,“少数人的意见”应服从“多数人的意见”,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做出组织的决定。政治上的监督(P194)干部谈话制度(P200)文件审查制度(P199)质询制度(P201)检举控告(P201)党纪处分(P202)党委常委会(P188)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

教学要求

1、了解执政党监督在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了解党的代表大会如何行使监督权

3、掌握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是如何发挥的 内容要点

第一节 党内监督概述

一、党内监督的涵义与性质

二、党内监督的方式与手段

三、党的监督条规建设

第二节 党组织的监督

一、党组织监督的意义和特点

二、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

三、党的委员会的监督

四、党委常委会的监督

第三节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

一、纪检机关的地位与作用

二、纪检机关的监督对象与内容

三、纪检机关监督权与监督方式

四、违法党纪案件的查处

第四节 党员的监督

一、党员监督的涵义与依据

二、党员监督的主要方式

三、党员监督的主要内容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纪检机关查办违反党纪案件的基本内容

2、难点:党的代表大会与党的委员会、党的常委会的关系 教学建议

1、从执政党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的视角,分析完善党的监督制度的必要性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违反党纪案件的查处 【考核知识点】

一、检察机关监督的含义和性质 P207 P208

二、检察机关监督的内容和方式P209

三、职务犯罪的概念与范围 P211

四、贪污罪的认定 P212

五、贿赂罪的认定 P213

六、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P216

七、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认定P218

八、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 P221

九、侦察监督的概念 P222

十、侦察监督的主要内容与方式 P223

十一、刑事审判监督的概念 P234

十二、刑事审判监督的基本方式 P235

名词:

检察机关监督(P207)

侦查监督(P209)

检察机关的 审判监督(P210)

刑罚执行监督(P210)

职务犯罪(P211)

贪污罪(P212)

主观故意(P212)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某一结果,而去作为。

受贿罪(P214)

行贿罪(P215)

挪用公款罪(P216)

滥用职权罪(P218)

玩忽职守罪(P219)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P221)

侦查监督(P222)

刑事立案监督(P222)

审查批准逮捕(P222)

审查决定逮捕(P222)

审查起诉(P222)

侦查活动监督(P223)

审查逮捕案件的复查(P230)

受理审查起诉(P230)

刑事审判监督(P234)

刑事审判活动监督(P234)

刑事抗诉(P234)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P219)

索贿(P215)

第四篇:监督学

一、多项选择题(历年二合一)

1.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如下特征(ABCD)。

A.检察机关的监督具有国家性和权威性

B.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专门性

C.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规范性和合法性

D.检查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强制性

2.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范围按审判程序分,包括(ABCD)

A.一审 B.二审 C.再审D.死刑复核程序

3.行政行为具有如下特征(ABCD)。

A.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

B.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性

c.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

D.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4.二审法院审理后,对上诉、抗诉案件,可以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ACD)

A.裁定驳回上诉.抗诉,维持原判B.上诉不加刑

c.依法直接改判D.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

5.行政复议的程序包括(ACD)。

A.行政复议申请B.行政复议备案

c.行政复议审理D.行政复议决定

6.公民监督的特征包括(ABCD)。

A.广泛性B.基础性 c.直接性D.多样性

7.社会监督具有以下典型特征(ABCD)。

A.自觉性B.民主性 c.全面性D.间接性

8.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相比具有如下新特点((BCD)。A.实时性B.广泛性c.交互性D.一定的隐蔽性

9.民主党派监督在方法上讲究((BCD)。

A.前瞻性B.科学性 c.代表性D.建设性

10.我国的权力监督主要包括((ACD)。

A.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B.人民政协的监督

c.行政机关的监督D.司法机关的监督

二、名词解释

1.谏谛:谏海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谏挣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员,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进行的监督。

3.刑事抗诉: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通过诉讼程序要求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和裁定予以重新审理的一种法律监督活动。刑事抗诉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4.行政审判监督:行政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程序中通过行使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职权进行的监督。

三、填空题

5.弹惩合是指监察机构将弹劫和惩戒连为一体,具有弹劫与惩戒的双重职能。该思想是孙中山监察权独立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6.执法监督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性法规、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实施的监督。

7.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机关制定的法律 文件进行审查,以保证其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况的报告。

9.刑事审判活动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是否违反法律规 定的诉讼程序所进行的专门法律监督。

10.刑事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是法律贼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审级监督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由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等审判组织行使此项权力。

12.审判机关的刑事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行为过程中的犯罪行为予以定罪量刑,从而实现监督行政权的目的的一种司法监督形式。

13.我国行政系统内的行政监督机关主要包括上级行政机关以及行政监督的专门机关。

14.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口头也可以申请。

15.监督主体是由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构成的。

16.权力的相对性是指权力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单强的个人无所谓权力。

17.腐败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

18.人民政协的监督是一种法定形式的监督,比自发的监督更为正式、更具组织性和政治影响力。

19.人民政协通过、视察检查等途径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实施的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20.社会监督主要包括社团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

21.新闻舆论监督是具有人民性、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快捷性等特征的一种社会监督。

22.我国的信访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即参与类、求决类和诉讼类。23.德国联邦议院不但有立法权和重大决策的审批权,还有对政府和官员进行监督的职能。

24.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一般从具有杰出法律知识和秉性正直、社会威望较高的无党派人 士中选出,只有议会有权罢免监察专员。

四、简答题

1.简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为了预防腐败的发生,防范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和不当行为而对监督对象拟进行的活动所作的前置审查。根据审查的情况,监督主体可以准予或者不准予监督对象进行相应活动。事前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预防功能”。

事中管理:是指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在得到法律授权或者某种准予之后的活动所作的监督 和管理,以确保其能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事中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校正功能”。事后监督:是指在监督对象完成某项活动或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之后,对该活动进行检 查、调查、核实和鉴定,对该行为进行查处、惩戒,以纠正失误,惩戒违法。事后监督是对权力运用的阶段性监督,也是对违法违纪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的补救性监督,既有校正和制约功能,也有惩戒、教育和警示功能。

2.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

(1)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指各种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所进行的 宣传和报道。由此使广大社会成员及时了解国家机关的工作,在无形中将国家公权力机关置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

(2)公开披露。公开披露是指各种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 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公开揭露和谴责。由此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有关部门对违法违纪的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及时查处。

(3)表达民意。表达民意是指各种新闻媒介播出或者刊登群众来信,或者就有关国家机关 的工作向群众进行采访,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通过这些形式,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国家机关更好地履行职责,纠正错误,为社会服务。

3.简述日本的行政交谈制度。

行政交谈是日本行政监察制度的特色之一。行政监察部门及其所委托的人员与因行政失误而遭受损害的国民进行交谈,听取改善行政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尽可能地解决问题或补偿损失,并使其结果有助于改善现行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当发现公务员违纪渎职时,行政交谈委员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行政交谈制度对于改进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密切政府与国民的联系、进行权利救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4.简述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1)政党易于监督政府。政党起着社会平衡和稳定的作用,所以易于监督政府。

(2)政党能够监督政府。国民是监督政府的真正力量来源,而政党则是国民利益的代言人 和组织者,政党可以通过国民的力量有效监督政府。

(3)政党善于监督政府。政党具有监督政府的天然本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必须是 公正廉明的,否则,政党有能力也有力量予以制裁。

5.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

(1)监察机构独立设置,分区监察。在中央政府设置独立的监察院,将监察权与立法、行 政、司法、考试等国家权力并立划分监察区,派出监察使分赴各监察区。

(2)监察机构拥有较广泛的监察权,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是弹劫权和审计权,加上其他各项监察权,构成了一个主次分明的权力系统,但在实际中,监察机构往往不敢执法,形同虚设。

(3)监察法规体系较为完备,但往往徒具虚文。这些法规从字面上看,似乎都很严密,但多数是抄录西方国家的法规条文,在实际中始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4)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五院,虽然在形式上遵循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学说,但实际上五院包括监察院均由国民党或蒋介石个人控制。在这一政治体制下建立的监察机构,难以真正依法进行监察。

6.简述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1)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2)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

(3)述职述廉制度(4)民主生活会制度(5)信访处理制度

(6)巡视制度(7)谈话和诫勉制度(8)舆论监督制度。

(9)询问和质询制度。(10)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

1.请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案例。

上海市电力公司系固有企业,沪北供电公司系其分支机构。被告人沈某自2 0 0 2 年1 2月 起…….答: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予 以定罪量刑,从而实现监督目的的一种司法监督形式。从监督学的角度看,法院刑事审判监督的对象主要是行政单位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人民检察院的刑事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检

察院审核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和裁定是否有错漏或偏颇等。检察院可以使用提起抗诉、派员出席法庭、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和受理控告等方式实施监督,保证法院尽量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本案的审判监督主要体现为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监督。检察院指控沈某犯有贪污罪并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判处沈某有罪,体现了刑事审判监督。

从宏观角度看,本案中的监督为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这种监督的功能主要有二.首 先,人民法院根据公诉机关的诉求,判沈某犯有贪污罪,使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了纠正和惩处,这对于监督公权力合法、合理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其次,人民法院判“没收沈某个人全部财产,违法所得依法追缴发还被害单位,不足部分责令退赔”是对被害单位的救济,体现了监督的救济功能,使国家公职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并造成的消极后果得到补救,使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得以恢复。

2.民主党派监督有何特征?

(1)民主党派监督在主体上具有特定性。在中国大陆,民主党派指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 外的八个政党,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只有民主党派作为监督主体实施的监督才是民主党派监督。

(2)民主党派监督是非权力监督,这种监督对被监督主体没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协商式、建议式的监督,而不是强制式的权力监督,但民主党派的监督在实践中仍具有相当大的政治约束力。

(3)民主党派监督是在我国特定的政治制度之下多党合作的体现。民主党派监督的目的 是为了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和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改进政府的工作,完善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4)民主党派监督是集体的理性监督。这一特征意味着,民主党派监督不是个人的感性行 为,而是集体的理性行为,是各民主党派以参政党的名义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不直接诉诸于社会,不直接公诸于群众,而是首先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进行内部的协商,直接与党政领导部门进行接触。

(5)民主党派监督是一种高层次、高质量的监督。相对于其他监督而言,民主党派监督具 有鲜明的代表性和组织性,具备政治联盟、合作议事、共同协商的特点,在监督中着眼于重大事项,着眼于大政方针和法律的贯彻实施,着眼于深层次问题。

3.什么是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原则是什么?

行政复议是行政复议机关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行政行为,是行政监督的法定途径之一。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的原则为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有错必纠。合法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

公正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活动中应保持对双方当事人的不偏不倚,并以事实为根据,准确地适用法律;

公开是指行政复议应充分体现行政司法特色,向复议双方当事人和社会舆论开放;及时是指行政复议应在法定时限内进行,不得拖延耽搁;

便民是指行政复议应尽量采取方便申请人的方式方法,以确保申请人能有效行使各项权利;有错必纠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对于违法或不当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依法予以撤销或变更。

4.试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特征。

(1)民主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与组成机制,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反映了我国 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本质属性。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的监督,也具有民 主

性的特征。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民主性不仅体现在监督主体本身的构成之上,还体现在其 运行机制上。民主性是人民代表大会监督首要的特性。

(2)根本性与全局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需要从全局的眼光人手,解决根本性的、全局化 性的问题。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也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抓住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

(3)权威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所实施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因而具有权威性。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尽管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但这种法律效力来自法律的授权,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因而是第二层面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比其它国家机关的监督更具权威性。

(4)公开性。公开性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除了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之外,人民代表大会应向社会公布与监督有关的所有信息,而不能隐瞒相关的监督信息。只有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情况,才能确保人民对权力机关的控制,确保国家权力机关按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监督权。

(5)多样性。多样性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根据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和监督目的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监督。与其他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的监督相比,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在方式上更具多样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以取得最佳的监督效果。

第五篇:监督学

简述

简述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1,积极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 2,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 3,述职述廉制度 4,民主生活会制度 5,信访处理制度 6巡视制度监督制度 7,谈话和诫勉制度 8,舆论监督制度 9,询问和质询制度 10,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

简述党内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领导党内监督工作,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任务和要求。2 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决议、决定的措施,研究解决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问题。3 对党委常委、委员,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部门、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4

对下一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督。5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论述题

试述纪检机关监督的对象与主要内容: 从广义上讲,全体党员和所有党的组织都是监督的主体,也是监督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纪律检查机关作为监督的主体,它所监督的对象包括全体党员和所有党的组织。从狭义上将,对于一个具体的纪律检查机关而言,其监督对象是有有限。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并对应由其直接监督的对象实施内监督;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则负责本地区范围内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并对应由其直接监督的对象实施党内监督。

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内容: 1 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情况。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是党章规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首要任务,也是纪律检查机关的最基本的和经常性的任务。2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实施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3 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是党章规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又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实施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试述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权: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内监督方面的权限包括以下内容:1 协助同级党的委员会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2 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3 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4 向同级党委和上一级委员报告党内监督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依照权限组织起草、制定有关规定和制度,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5 受理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行为的检举和党员的控告、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

试述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方式: 1 案件检查。指纪律检查机关依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为查明党内违纪案件或反应党纪问题的事实真相而开展的相关活动。2 案件审理。案件审理指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对调查结束的党员违纪案件所作的审核处理,是检查处理党员或党组织违犯党纪案件的重要环节。3 宣传教育。指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根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在党内开展的以提高党员遵守纪律自觉性为主要目的的、有组织的和经常性的思想引导活动。4 信访处理。信访的受理范围包括:对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检举控告;对党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他败坏党风行为的检举、控告;对党员对所受党纪处分或其他处理不服的申诉;其他有关党纪党风的问题。5 其他监督方式。除了以上监督方式之外,纪律检查机关还通过其他一些方式开展党内监督。如对下级党的组织的决策活动进行事前监督,参与党的其他组织和部门的监督活动,对特定时期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检查和处理,开展与其党内监督职责有关的调查研究并向有关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论述题

试述检察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1 法纪监督和经济犯罪监督,主要是只对叛国案、分裂国家和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直接行使检察权;对国家工作人员与职务有关的犯罪直接行使检察权。2 侦查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工作是否合法所进行的审查监督,侦查监督主要是通过;立案监督、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和侦查活动监督来完成的。3 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审核法院的审理活动是否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法院作出的刑事、民事或行政诉讼方面的判决和载定是否有错漏或偏颇,保证法院尽量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4 刑罚执行监督。是指对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所实行的监督。

简答题

简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行政诉讼与其他诉讼既有一些共同的司法原则,也有一些特有的司法原则。与其他诉讼共有的司法原则:1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2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 合议制原则 4 回避原则 5 公开审判原则 6 两审终审制原则 7 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8 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原则 9 当事人有权辩论原则 10 人民检察院进行法律监督原则。行政诉讼特有的司法原则:1 选择复议原则 2 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停止执行原则。3 主要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原则。4 不适合调解原则 5 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6 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简答题

简述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 人民政协的监督既包括政协内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间的相互监督,也包括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具体而言,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2 党和国家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4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6 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

简述人民政协监督的方式:1提出建议室2各专门委员会提出建议或有关报告3委员提案4委员视察5参加会议6调查和检查7应邀担任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特约监督人员8其他监督方

简述民主党派监督的形式和途径:1在政治协商中提出意见2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和相关国家相关提出书面意见3参加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组织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意见。4在政协大会发言和提出提案,在视察调研中提出意见或者以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5参加有关方面组织的重大问题调查和专项考察等活动。6担任司法机关和政府问题的特约人员,参加有关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工作。

简述舆论监督的功能:1导向功能,引导舆论是现在代新闻媒体的一大功能。引领着整个社会的舆论方向,而舆论反过来又影响和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监视功能。2舆论监督有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3宣泄功能。舆论的形成过程是对社会个体情绪,心态和意见进行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的过程,这种疏导与整合,既能使公众的不满情绪得以宣泄,又能使社会某些不稳定因素得以抑制。4威慑功能,新闻舆论通过公开揭露不法和不道德行为,唤起社会对这些行为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1新闻报道是指各种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所进行的宣传和报道:新闻报道是2公开披露:公开披露是指各种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公开揭露和谴责3表达民意是指各种新闻媒介播出或者刊登群众来信,或者就有关国家机关的工作向群众进行采访,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试述瑞典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的特点:1监察专员设置的独立性与专职化。2监察专员监察范围的综合协调性。3完善的监督系统保证监督专员的监督效力。4先进的监督理念。试述美国监督模式的特点:1双向制衡的权力监督模式。美国的监督体制贯穿着“分权制衡”的理念,在权力的横向划分上,强调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既要彼此分立,独立,又要相互联系、制约。国会通过立法权的行使实现对行政和司法的监督,但是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并通过立法倡议权而对国会的立法权进行制约,法院也可以通过司法审查权对国会进行监督。美国的权力监督体系是双向制衡的监督模式,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是整个政治体制迥的监督前提。2较为松散的纵向权力监督。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较为松散,基本上没有形成纵向的权力监督关系。美国没有统一的最高的反腐败协调,执法机构,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反腐败法律。其行政监督权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别行使,相互独立,联邦与州各自建立监督机构,二者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因此美国的行政监督体制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行政监督机构布局分散,监督职能细化,监督主体多元。3重视专项监督,美国监督模式中,重视专项监督,如选举监督审计监督和道德监督等。美国联邦政府所建立的两个独立行政监督机构—政府道德管理署和监察长办公室均突出了专项监督的特点,以道德规范和审计监督为两个专职监督机构的监督重点。

试述公民监督的特征和意义:特征:1广泛性,公民监督是最广泛的监督,作为监督主体,公民人数多,分布广,这就决定了公民监督的广泛性。2基础性,第一、公民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各种监督的基础。第二,公民监督是自下而上的监督,是专门机关监督和各系统自上而下监督的基础。作为基础性的监督,公民监督是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替代的。3直接性。公民是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公民或是正确方针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或者是错误方针、政策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公民的监督最直接、最真实、也最易取得成效。4多样性。公民监督的形式是多样的,在我国、公民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公民监督的具体形式包括发表评伦、写信、面谈、打电话、网上举报以及民主评议等。公民即可以直接批评和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众传媒来实施监督。意义:公民监督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是防治官员腐败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国家机关的廉政勤政建设,建立法治国家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2有利于全面构建反腐败体系,有效防止权力腐败3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公民监督同时也是一种民意表达和利益协调,使政府的政策输出、权力运行更具合法性和代表性,从而实现社会稳定。

试述民主党派监督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民主党派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情况,在对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环节中,民主党派的监督是重要的一环,民主党派人士可通过开展视察、调查和检查等,发出宪法、法律和法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正意见和建议,督促机关机关予以改正,保证宪法、法律和法规得到严格实施。2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宁和贯彻执行情况。3中国党委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其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做到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不得有贪污腐化行为。对此,民主党派也可实施监督,对发现有不履行职责的,提出批评改正意见,对有违反清正廉洁要求甚或贪污腐化行为的,及时予以制止和揭露。试述行政监督对象的法律责任:行政监督对象的法律责任包括赔付性法律责任和惩罚性法律责任。赔付性法律责任的特点是恢复原状,亦即使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恢复到行政行为未作出关的状态和。惩罚性法律责任的特点是惩罚违法行为主体。试述廉政监察制度:廉政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政府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各种腐败行为进行监督和惩戒的一种职能活动。廉政监察是监察机关的主要职能之一,主要任务是监督行政机关和政府公务员执行廉政制度的情况,查处各类以权谋私、贪污贿赂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廉政建设,以保证行政机关和政府公务员的为政清廉。廉政监察的主要对象是行政领导。在我国,几科级以上的和相当于科级以上的政府公务员都属于行政。廉政监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行政领导是否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2行政领导在履职中是否有商品交换和私自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3行政领导是否有不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4行政领导是否有不遵宁组织人事纪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谋取私利的行为5行政领导是否有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的行为。6行政领导是否有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廉政监督机制由前提,核心,基础,保障等四个部分构成。

试述行政执法监察制度:1行政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政府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政策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惩戒的一种职能活动。行政执法监察的内容是被监察对象的执法行为,目的是督促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并在作出违法,不当行政行为后能够及时纠正。在实践中,执法人员常出现的违法行为包: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载职权。滥用职权。行政失职;2行政执法监察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日常监察,专项监察和重点监察。日常监察依据是本监察机关制定的工作计划,专项监察和重点监察由监察室拟出实施方案,报有关领导审定批准后实施。

试述政府财务审计:政府财务审计是财务审计的一种,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合法合规性所进行审计。审计制度产生后,财务审计长时期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又被称为传统审计,“常规审计”。政府财务审计审查的是行政机关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合法、是否遵守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是否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等,目的是纠错防弊,查错补漏,维护财经法纪,保护资财安全,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国。政府财务九月份的主要方式是书面审查。被审计单位依照审计机关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如实提供会计凭证,账册,报表及有关会计资料,由审计机关派人到被审计单位报送审计。试述政府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所进行的审计。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存在一定联系,绩效审计一般是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主要有四,一是提供有关公共管理活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信息;二是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绩效,促进政府部门加强内部控制,有效地使用各种公共资源;三是促进国家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项目目标的实现;四是有利于造就责任政府,促使政府更加重视公共责任,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1政府财政支出中的非收益性投资部分。2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收益性投资部分

试述审判机关的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在个案中对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职权进行的监督以及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审判监督的法律依据是<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审判机关的监督主要包括刑事审判监督和行政审判监督。另外,还包括法院的内容监督,其中主要是审级监督制度。试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涵义和特征: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亦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简称人大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1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主体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对象包括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也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对象还包括国家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3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4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5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尊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有以下特征1民主性2根本性与全局性3权威性4公开性5多样性

试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重要的监督形式。对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我国的宪法和法律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我国的政治法律生活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是我国各种监督制度中最根本的、层次最高的,最具有法律效力和最有权威性的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其负责,向其报告工作,只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义务,而没有制约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2)监督作用,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是防治腐败、实现勤政廉政的有力保障,在我国的政治法律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如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保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维护法制统一和尊严、制约公共权力,遏制腐败行为。

试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一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即法律监督,二是监督相关对象特别是“一府两院”的工作,即工作监督.1)法律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上级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决定在所辖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如立法监督,执法监督;2)工作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监督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监督,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常务委员会,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监督。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监督如下:总体监督、决策监督、绩效监督、廉政监督、人事监督;、试述中国古代监督思想:1)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思想。古代政治家认为,统治者廉洁自律,善于听取臣民的进誎,整个国家、社会就会政治清明,生活安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和巩固政权,一般也会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思想最早萌芽于周朝,在我国古代监督思想中影响极为深远。2)严格监督官吏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官吏不可能真正做到廉洁,但是为了维护政权及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不得不重视对官吏的监督。各朝各代的统治阶级和政治思想家都提出了严格监督官吏的思想,并在日常政务中对官吏进行监督考察。3)监督权权重而独立的思想。监督权权重而独立的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视监督、强化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主要是指通过提高监察机关及其官员的地位、加强其权力,维护其独立性等方式,达到强化监督的目的。4)监督专才思想,古代监察的对象涉及行政、司法、经济、军事、文化等很多领域,对监察官员素质的要求较高。因些对监察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与奖惩等都非常严格,以确保监察官员在政治素养、道德品德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与条件,从而保证由专业人才实施监督,以实现监督职能的高效运转。

试述监督的特征: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一个完 整、健全的监督体系,意味着各种监督主体并存,且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督功能2监督对象的特定性,监督的对象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这些机关和人员掌握着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必然会被滥用,也必然会产生腐败。抑制权力滥用,权力腐败的最可靠途径中能是严格的,全面的,持续的监督。3监督内容的广泛性4监督依据的法定。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以法律为基础而不是以监督主体的正义感,道德感为基础。我国监督依据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已基本有法可依。

试述监督的功能:监督的功能是指监督所具有的、所应发挥的效能或者作用。一般来说,监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1预防功能。是指监督对于防范腐败、将腐败遏制在将发而未发之时的功能。2)校正功能,是指监督对于及时制止、及时纠正已经出理的违法违纪行为,使其终止而不再继续的功能。3)制约功能,是指监督对于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活动或行为的控制、约制功能。通过监督,使国家公权力机关以及公职人员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并且在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时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4)救济功能。指当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违法行政职权,侵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某种消极后果时,监督可以对这种消极后果予以补救,使受害人的权利得到救济。Y 试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五个阶段P20手册

第一阶段: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监督制度的萌芽逐步形成

第二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御吏机构与监察制度的发展 第三阶段:隋唐五代时期一台三院制的建立

第四价段:宋元时期御史台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阶段:明清时期院科道监察体系的完善与古代监察制度的瓦解

下载公共卫生法规与监督学重点-自己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卫生法规与监督学重点-自己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督学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监督学作业1 时间:学习教材第一至第三章之后。 题目:勤政监督与廉政监督有什麽不同?应怎样完善我国的勤政监督? 形式:小组讨论(写出讨论提纲) 例......

    监督学考试

    名词解释 用权力,虽然二者均侵害了公民权益和公共利9.党组织监督是党组织作为监督主体对本组织 1. 都察院:明清两代的中央监察机关。明代都益,但前者可以通过合法性审查予以纠......

    监督学多选

    多选题: D 1.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ACD) A.寻租理论 B竞争理论 C.成本—收益理论D.委托—代理理论 2.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CD)A.党的......

    监督学填空

    填空题: B 1.罢免是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的一种严厉的监督方式,也是保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忠于职守,防止(滥用职权)和滋生官僚主义的一种有效方式。 C 1.从20世纪60年代起,(瑞典)的议会......

    监督学整理

    监督学 一、名词解释 1.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所 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

    监督学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 共10 分) 1. 党组织监督的特征是(ABCD A. 层级性与系统性B. 单向性与相互性C. 强制性与有效性D. 全面性与广泛性)。 2. 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

    监督学答案

    1、个人讨论提纲 腐败问题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全球性特点,在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的同时,国际社会对教育和预防工作给予了广泛重视。不少国家、地区设有“警戒委员会”等专门机构......

    监督学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国际间反腐合作体系的基本架构与特点。 国际反腐败合作组织的基本构架:(一)国际反腐败合作组织及其相关机构:(1)经合组织,全称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透明国际,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