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修日志

时间:2019-05-15 09:5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修日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修日志》。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修日志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修日志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1、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2、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3、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听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5、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数学之美,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数学,如果正确看他,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的确,“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神韵,使数学显示出了对称、简洁、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数学美的广阔空间。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的因素,充分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直观的教具、精美的板书、生动形象的媒体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景,去反映数学知识中隐含的美。

例如:数学公式,就其实质而言,它给人的理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即使最简单的有关圆的公式:C圆=2πR ,S圆=πR2,它如此简洁、绝妙的揭示了圆的有关量度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这难道不是宇宙间一首绝妙的好诗,如此精妙的把几何图形和数量之间内在的深刻联系揭示出来。这些公式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简洁之美。数学中的对称美也比比皆是,圆本身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通过这些数学本身体现出来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抓住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较难理解的知识,如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例如在低年级运用教具学习“凑十法”,通过摆小棒等操作,学生容易领会新知识,学起来也富有兴趣,再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行、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采用投影演示“割拼”过程,化静为动,一目了然,而通过学具的剪拼,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自摆弄得出的结果,印象深刻,记得牢。很显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石块、铁钉等),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五、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第二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研修日志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研修日志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就是兴趣,它是学习语文的挚友,是开发智力的原动力。怎样才能让学生触摸语文,感受语文,从而喜欢上语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变单调呆板的空洞语言分析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1、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到街道店前等汉字招牌密集的地方,查证招牌汉书写正确性,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2、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锻炼听力,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素材。

3、开展学生百家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4、利用班刊、墙报定期刊出名言名著名段,让学生感觉生活在语文这个大染缸之中,想不理它都不行,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对语文的恐惧、信心不足会逐渐消除。

5、组织指导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上语文课,目的有两个:让高年级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反过来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语文;让低年级学生从感性上产生对高年级学生羡慕,坚定其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指导训练学生形成一项符合自身特长的语文能力,使其受益终生。学生差异缤纷多姿,有的擅长演讲,有的擅长谋文,有的擅长描述事件,还有的擅长朗读,还有背诵、书写、板报设计、为图配文、与人交流、广告设计┄┄不一而足。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学生某项语文特长后加以巩固发展,成就它,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的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呢?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1、调查摸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找出自身的语文长处。全班形成一张总单加以分类,形成能力培养互助小组,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辅导到组,训练到人

师要根据学生分组,有计划地对其进行能力辅导,从最原始、最基础的方面抓起,使学生接受起来无畏难情绪,感到触手可及,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只会把学生从兴趣道路上推回去。抓好单兵训练,依据个人水平高低,区别对待,使其吃得饱,吃得进。

3、定期开好阶段展示会,使学生学有小结,学有榜样,学有显示,形成赶学、超的能力发展良好氛围。有机会还可组织向全校展示成果,辐射全校。

4、积极向家长反馈动态过程,争取家庭教育的支持,使学生的能力训练有物资保障,亲情支持,从而信心倍增,以免半途而废。

三、研究文本,解读文本,让学生享受文本给我们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

1、立足文本,走进文本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触摸文本语言,领悟文本表达的内容,在文本中畅游。

2、走出文本,审视文本不拘泥于文本,要以阅读者的身份去看文本,读文本,思文本。

3、再进文本,享受文本 通过看、读、思文本,必然得出一些感悟,再进文本,对照观点情感,分享作者的情感,享受自己的心得。

4、跳出文本,欣析文本,拓展文本

与文本表述的情感、观点不同,就可以圈点文本,拓展文本。亮处、可续处均可写出自身感受,亦可续写改写文本,将文本内化成自身的文本,基于文本而又超文本的阅读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要不怎么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呢!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二、欣赏个性飞扬,放飞爱的希望。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经济的腾飞让很多家庭富裕而幸福,造就了如今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见多识广,年龄小思维却很开阔,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而又独立的个体,活跃而奔放的个性让他们敢想敢说,敢作敢为

三、欣赏点滴努力,品味爱的甜蜜。

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多用欣赏的眼神去留意每个孩子的努力呢?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们并不缺少努力,只是缺少欣赏。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学生,一句小小的鼓励,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次小小的肯定,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温情的握手拥抱,都能传达我们的欣赏与赞扬,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爱的甜蜜,都能产生一个成功推动多个成功的神奇效应,都能让孩子在爱的阳光沐浴中幸福而快乐地生活。孩子们是一个个充满灵气,可爱的小精灵。我们欣赏他们,尊重他们,而不仅仅是给予一种强制性的灌输,一种机械的压服和命令,而应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期望。让我们的眼中多些欣赏的目光,让我们的教育多些爱的滋润,让我们的校园因为有爱的温情而更加多姿多彩。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篇: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发布者:梁双琴发布时间: 2013-01-1421:37:

32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地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如下情境(课件出示):一只小猴子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颠簸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创设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把学生置于客厅装修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参与设计的欲望,进而思考:我们能解决哪些方面的装修?让学生知道地板的铺设应考虑客厅地面的面积,踢角线的问题要用周长的知识。

三、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学生具备了敢问和想问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问得有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

1.注重示范,通过教师的“举一”引导学生“反三”

教师可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题目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按比例分配”例题教学后,学生很自然地提出质疑:此类题可否用归一法解、用分数法解,以后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吗?通过这样的训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会质疑打好基础。

2.向常规解法发问

经常鼓励学生对常规解法质疑、评价、拓展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式。如比较3/4和6/7的大小,一般学生都是毫不犹豫,就用通分的方法去解决,很少学生会提出将3/4变为6/8,判断出3/4比6/7小,所以应鼓励他们积极去探索。

3.向教师发问,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质疑习惯后,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质疑的状态。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质疑。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张纸的二分之一是半张纸,两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一张纸,四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两张纸,同样是二分之一,纸的张数却不一样?”老师则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拒理力争,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4.向生活发问,提高学生质疑水平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尽可能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搜集相关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发现中质疑,在探究中质疑。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布置学生事先到商店调查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教学“元、角、分”时,创设购物环境,让学生实际运用,用已有数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敢问、想问、善问,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第四篇: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应该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通过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我不断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向有经念的教师请教。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通这次国培学习,对我感触很深。真真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多少没学到”,简而言之,就是人的一生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作为跨时代的教师,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用几十年前你老师教你的知识和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吗?我想一个当今的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教育,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我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增长知识,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运用到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日志

教好语文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责任在教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教好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发现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喜爱语文课,但也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厌学语文。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进行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厌学语文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教师态度过于严肃,语气生硬,课堂缺少温声和谐气氛,师生之间较少有感情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不自觉中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上,长期以往便导致学生厌学语文。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一课课,教师设计好环节,让学生一步一步按老师的思路去走,串问串答,过程简单,程式化;一本书,一支粉笔,便是整堂课的教具。

三、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繁琐重复的读、背、抄、写成了学生的语文作业固定模式。如何针对以上症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注重自身形象,威严之中应不乏亲和力。尊重爱护学生,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 慢慢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中。

二、改变教学结构,丰富课堂内容。40分钟的课堂,应统筹安排,将听、说、读、写穿插并进,眼、耳、口、手多种器官交替进行。因此,课堂应引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如挂图、幻灯、录音机、录像、多媒体等。

三、布置常规作业,培养良好习惯。语文学习贵在积累,我采取“强制-督促-自觉”的连贯作法,让学生准备一笔记本,命名为《每日随笔》,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可写心得、体会、杂感、笔记等。

四、组织丰富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演讲、知识竞赛……使学生身临其境,触发写作灵感。

教好语文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责任在教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教好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发现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喜爱语文课,但也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厌学语文。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进行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厌学语文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教师态度过于严肃,语气生硬,课堂缺少温声和谐气氛,师生之间较少有感情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不自觉中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上,长期以往便导致学生厌学语文。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一课课,教师设计好环节,让学生一步一步按老师的思路去走,串问串答,过程简单,程式化;一本书,一支粉笔,便是整堂课的教具。

三、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繁琐重复的读、背、抄、写成了学生的语文作业固定模式。如何针对以上症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注重自身形象,威严之中应不乏亲和力。尊重爱护学生,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 慢慢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中。

二、改变教学结构,丰富课堂内容。40分钟的课堂,应统筹安排,将听、说、读、写穿插并进,眼、耳、口、手多种器官交替进行。因此,课堂应引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如挂图、幻灯、录音机、录像、多媒体等。

三、布置常规作业,培养良好习惯。语文学习贵在积累,我采取“强制-督促-自觉”的连贯作法,让学生准备一笔记本,命名为《每日随笔》,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可写心得、体会、杂感、笔记等。

四、组织丰富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演讲、知识竞赛……使学生身临其境,触发写作灵感。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教好语文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责任在教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教好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发现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喜爱语文课,但也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厌学语文。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进行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厌学语文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教师态度过于严肃,语气生硬,课堂缺少温声和谐气氛,师生之间较少有感情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不自觉中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上,长期以往便导致学生厌学语文。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一课课,教师设计好环节,让学生一步一步按老师的思路去走,串问串答,过程简单,程式化;一本书,一支粉笔,便是整堂课的教具。

三、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繁琐重复的读、背、抄、写成了学生的语文作业固定模式。

如何针对以上症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注重自身形象,威严之中应不乏亲和力。尊重爱护学生,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 慢慢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中。

二、改变教学结构,丰富课堂内容。40分钟的课堂,应统筹安排,将听、说、读、写穿插并进,眼、耳、口、手多种器官交替进行。因此,课堂应引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如挂图、幻灯、录音机、录像、多媒体等。

三、布置常规作业,培养良好习惯。语文学习贵在积累,我采取“强制-督促-自觉”的连贯作法,让学生准备一笔记本,命名为《每日随笔》,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可写心得、体会、杂感、笔记等。

四、组织丰富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演讲、知识竞赛……使学生身临其境,触发写作灵感。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第五篇: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如何备好数学课

提起备课,没有人比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更具有发言权的了。而教无定法,“如何使相对稳定的教材与不断改进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传统教学法里有不少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认识、理解、与遵循。如: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

在此,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如何备好数学课”。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运用。

“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演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

由此可见,要想备好数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系统了解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系统了解”,并非让我们掰着手指数出某章、某节是何内容,而是要我们认真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主要是指: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国内外初、高等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数学在其他边缘学科、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运用情况、未来发展态势等等。

认真探讨内在联系我们知道: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仔细关注能力要求 “可持续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须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检查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大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数学课的前提条件。

二、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合理安排、优化重组(内容)有道是:“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因为各地文化底蕴有厚有薄、教学质量有高有低,教材的大范围统一,则意味着其针对性的减弱,所以课本内容只能作为讲课的主要参考依据,而非唯一标准。从教育的最

终目的来看,学生要学的是知识体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何种版本的教材。因而,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以人为本、按需分配(对象)孟子这样认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参见《孟子》)学习的过程,是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更新与扩容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动的、无法他代的艰苦的心理历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愉快教育、适度紧张(心理)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参见《论语》)。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方法)数学以其特有的“严密性”而著称,而这种严密意味着其逻辑体系的“不可拆分性”。这一“密不可分”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联通性与有序性。任何“一劳永逸”、“一步登天”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只有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才能循序渐进。这个“势”往往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知识结构(同一科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科目的同一阶段、不同科目的不同阶段)、认知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等;“导”的方法则有:点拨、启发、暗示、互动、表扬、纠正等等。

三、“形散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有限的篇幅与不漏的“天网” 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每一篇教案都应成为一张无边的“天网”。尽管从内容、形式上来看,教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从知识、能力、技巧、乃至品质等方面来看,她应是一张无所不在的天网。绝不能让任何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消失于教案的“盲点”之中。要想将这张“网”织好、用好,教师的“修为”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师应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预见、应急能力等等。

数学美与“作秀” “枯燥”是数学公认的特点,有“数学烦、物理难、化学玩”之说。或许数学有时真的有点“烦”,但“烦”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数学的精彩”。这种精彩之所以不是经常为绝大多数人所感知,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数学的某个方面的某些素养不够所致。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时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罢了。如何才能将数学美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每一位学子?“作秀”!精美的包装与适度的展现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要能使学生“入局”,“布局”--备课很重要。

数学模型与实际运用 “数学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题模式。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能尽快地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技巧与能力,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

形散与神不散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差异以及难易程度的区别等等,同是数学这门学科,在备课时,教案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上也应有所变化:或突出性质、或强调图形、或标注符号、或分析思路,各具形态,不一而足。有时一段画龙点睛的文字、一个出神入化的图形、一组不同寻常的公式、一条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教案。这种提法也许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事实上,教案的风采往往在她内在的“神韵”,而不在其“形式”。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放在“形”上,则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得“形而下”的苦果。我们完

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当然,用有限的几段文字来阐述“如何备好数学课”这一偌大的课题,实属不妥。好在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想将自己的观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是想通过这一形式,抛砖引玉,以尽快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学水平。有不当之处,敬请赐教。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修日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修日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研修日志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

    研修日志小学数学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在多学科中的融合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在多学科中的融合 我是幸运的,在从教十余年中历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一路摸爬滚打走来,深感学科融合的重要性。数......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网络研修数日,时光虽短却重圆了我的学生之梦。我在感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收获,收获着这来之不易的每一天。专家的谆谆教诲,升华了我的教育观念,充实......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培养研修总结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培养研修总结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

    小学数学网上研修日志

    我的研修日志 通过近一段的网上研修学习,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研修日志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研修日志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一、通过对继续......

    2012年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研修日志 通过近2个月的网上研修学习,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学员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

    小学数学教育研修日志

    小学数学教育研修日志 培训期间,全面提升了我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就把我个人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更新观念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