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浒传版本流变大全
许勇强,李蕊芹:近20 年《水浒传》版本研究述评 察,认为“《古本水浒传》疑点重重应该说是一本后 人伪托之作” [32]
。应坚则对 20 世纪 80 年代关于
《古本水浒传》的论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33]。
小说版本数字化是当前小说版本研究非常值得 注意的一个方向,目前学术界已经在国内外先后举 办了 11 届小说(戏曲)数字化的专业研讨会。其主 要代表人周文业在《〈水浒传〉版本数字化及应用》 一文中介绍了当前《水浒传》版本数字化的进程、使 用和其他小说版本的数字化进程 [34]
。可以预见小
说版本数字化工程将对今后《水浒传》和整个小说 版本的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小说版本研究综述方面,谢卫平概述了日本 的《水浒传》版本研究情况,为我们了解海外汉学家 的成果提供了门径 [35]
。何红梅《新世纪〈水浒传〉
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综述》一文也涉及近年国内 《水浒传》版本研究的情况 [36]。
郭英德对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进行了宏观的 思考。文章以《水浒传》作为例证论述了中国古代 通俗小说版本研究中“一书各本”的现象、文本“原 貌”的追寻、不同版本的价值等问题。作者认为一 书的不同版本系统之间具有显著的、甚至巨大的差 异,这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通 俗小说版本研究的难点。因此,中国古代通俗小说 版本研究的主要任务不是恢复一书问世之初的文本 “原貌”,而是致力于恢复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版 本系统的文本“原貌”。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中 国古代通俗小说不同版本或版本系统对正文文字内 容的不同处理,不仅有其各自的合理性,而且也有其 各自的价值。[37]
五、结语
回顾近20 年来《水浒传》版本研究,我们发现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研究范围由集中趋于零散,没有形成比较 突出的研究亮点。与前一阶段版本研究集中关注繁 简本关系、古本水浒真伪讨论等热点问题相比,这一 时期版本研究比较分散,没有聚焦在某几个特别重 大的问题上。其原因除了研究者兴趣的变化之外,前人在某些重大问题(如繁简本关系)上的成果很 难突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研究对象由宏观趋于微观。如果说前一阶
段《水浒传》版本研究还停留在宏观问题的研讨(如 繁简本关系、版本演变史等)上,那么这一阶段学者 关注的重心已经逐渐过渡到中观(如齐裕焜对繁本 内部关系的思考)甚至微观(如刘世德、李永祜对 《京本忠义传》的研究)的版本研究上了。由于研究 对象的细化,其结论自然更加深入细致,但理论性、系统性也就相对显得薄弱。
三是简本研究由冷落趋于重视。由于历史的偏 见和简本自身艺术水平的相对低下,学界历来忽略 《水浒传》简本的研究。自 20 世纪 80 年代马幼垣 先生力倡简本研究以来,这一状况逐渐得到改观。如刘世德的简本研究成绩比较显著,个别年轻学者 也开始关注简本。但是就简本在整个《水浒传》演 变史的地位来看,目前的研究仍然很欠缺,今后进一 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
四是研究队伍日趋老龄化,呈现出后继难续的 困境。版本研究除了客观条件(掌握众多版本)比 较难以具备之外,研究者的传统文化素养(如版本、校勘知识)也是一个重要条件。新时期成长起来的 年轻学者由于历史环境原因,在版本校勘等方面的 素养明显不如老一辈学人,加之当前日趋功利化、产 业化的学术环境也难以让年轻人沉下心来做枯燥的 版本研究。因此这一时期版本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年 龄偏大的学人(如刘世德、李永祜),《水浒传》版本 研究呈现出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水浒 传》版本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避免一些问题的重复研究。有的问题通 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已经基本解决(如版本演变史)或在目前条件下暂时无法解决(如繁简本关系问 题),对于这些论题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搁置的态度,避免浪费精力。
其次是出版一批影印本,为版本研究提供文本 条件。尽管台湾的《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和社科院 的《古本小说丛刊》已经出版了几本《水浒传》影印 本,但还有不少本子尤其是简本没有影印出版,并且 这两套丛书价格昂贵,一般学者不易得到。为此应 专门出版一套包含若干代表性繁简本的《水浒传》 影印本丛书,为学者提供研究便利。
再次是加大对《水浒传》简本的研究。前面已经
说过,尽管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马幼垣先生就已经 呼吁重视简本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简本研究 的论著还是非常少,今后进一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最后是培养新人,为版本研究队伍输入新鲜血 液。目前从事古代小说版本研究的大多是老一辈学 者,后继乏人,为此学界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年轻 的硕士、博士从事小说版本研究。另外,由于版本研 究是个枯燥的“冷门”,因此还需要研究者有奉献精 ·25·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4 期 春秋时期事件的联系,认为作为《春秋》专家的冯梦 龙很可能就是田王二传的作者 [17]
。后来作者比勘
了容与堂本和袁无涯本,发现袁无涯本的增补和修 改为同一人所为。傅承洲将袁本修改者对小说诗词 的看法及处理方式与冯梦龙晚年重写《新列国志》 对诗词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并根据冯梦龙诗歌的 特征,从内外两方面论证了“袁无涯刻本《忠义水浒 全传》的修订工作也是冯梦龙完成的” [18]。
日本学者马场昭佳对清代《水浒传》的传播接
受进行了考察,认为清代前期的《水浒传》接受情况 与明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金圣叹的七十回 本作为《水浒传》定本地位的确立在乾隆年间中期 到后期之间,清代后期以后的人几乎没有人认为征 四寇的故事与七十回本《水浒传》原来是同一个作 品,而只能以《水浒传》续书的面貌继续出版。[19]
无穷会藏本《全像忠义水浒传》是比较罕见的 本子,20 世纪80 年代范宁先生曾作简单的报道 [20]。
王利器认为这个本子才是李贽的真评本,其依据的 底本是郭勋刻本,但没有进行详尽的论证 [21]。刘世
德对这个本子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比勘,认为无穷会 藏本的底本,不是天都外臣本、容本、袁本或钟伯敬 评本,但与袁本在版本系统的血缘关系比较亲近。从其纸张、墨色和避讳等来看,当是清初顺治年间的 刊本 [22]
。但谈蓓芳对刘世德的考证结论提出了不
同看法。她认为无穷会藏本应该是“明刻清初重印 本”;天都外臣序本与无穷会藏本在引头诗、回目、情节和文字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而后者更周密 合理,因此天都外臣序本在前,无穷会藏本在后;作 者详尽比勘了袁本和无穷会藏本,发现除第七十二 回的“四大寇”名单及与此有关的交代是袁无涯刊 本同于天都外臣序本而异于无穷会藏本的之外,还 没有发现袁无涯刊本存在其他的异于无穷会藏本而 同于天都外臣序本的例子,因此作者认为“袁无涯 刊本当出于无穷会藏本或其底本、祖本”。此外,作 者还认为无穷会藏本大致保存了郭武定本的面貌,其批语是李贽评点《水浒传》的初稿,而袁本中的批 语乃是最后的定稿。[23]
大涤余人序本《水浒传》的刊刻时间还存在争
论,马蹄疾等学者认为在万历早期,孙楷第则认为在 昌历之际 [24]
。李金松根据大涤余人序本刻工黄诚 之在 1632 年刊刻遗香堂本《三国志》、刘启先 1645 年刊刻《清夜钟》的事实,认为大涤余人序本刊刻年 代不可能在万历早期,而当在万历晚期或更后,其刊 行时间的下限当在李渔刊行芥子园本《水浒传》之 前,因而它不可能成为袁无涯刊行的百二十回《水 浒传》的底本 [25]。
在繁本关系问题上,齐裕焜将《水浒传》繁本分 为甲乙两个系统: 甲系统版本有“致语”,即引头诗,乙系统版本没有;甲系统版本未移置阎婆事,乙系统 版本已移置;诗词和文字有不同。乙系统繁本是在 甲系统繁本的基础上修改加工的,其忠奸斗争的思 想倾向加强了,艺术上有所提高。袁无涯本是用乙 系统的百回本作底本加上经过脱胎换骨改造的征田 虎、王庆故事成为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本。[26]
章培恒通过解读袁本《发凡》的内容,认为这段 文字系李贽所写而被袁无涯修改。根据这段文字所 提到的郭勋刻本的特点(“移置阎婆事”和在七十二 回的“大寇”名单中删去王、田而加上辽国),天都外 臣序本等各种版本的《水浒传》都不是出于郭武定 本,而是以一种比郭本更早的本子为祖本,袁无涯因 为保留了“移置阎婆事”而比容本等更接近郭 本
[27]
。但李金松却认为所谓“移置阎婆事”并非郭 勋,而是袁无涯和冯梦龙。因此作者认为繁本《水 浒传》的版本流变依次应是祖本、郭勋本、天都外臣 序本(由此派生出简本系统)、容与堂本(四知馆本 以此为底本)、百二十回本、大涤余人序本等。金圣 叹的“七十回本”乃由百二十回本出 [28]。
四、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三方面外,这一时期还有部分学者对 《水浒传》版本的其他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探讨。繁简本的关系问题是《水浒传》版本研究史上的
大难题,20 世纪80 年代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 深入,取得了重要的成绩。这一时期个别学者也对该 问题进行了思考,但基本是重复以前的观点。如李殿 元认为“《水浒传》的第一个刻印本当是繁本,是直接 记录说话。这个本子名字可能叫《宋江》,大概只有 40 回,其内容为现在 120 回本的第 3 回至第 50 回”。作者认为,在《水浒传》繁简本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上 存在有两条线。一条线是书商们,他们专拣简本;另 一条线是以郭勋、都察院为代表,他们不以赚钱为目 的,所以重视书的质量,他们专拣繁本。[29]
针对1985 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刊行的《古本水浒 传》,张国光指斥为“伪中之伪”,认为其作者是 30 年代的梅寄鹤 [30]
。魏达纯通过大量统计和比较前
七十回与后五十回在用词和句式等七个方面的差
异,认为后五十回与前七十回决非出自同一人之手,将后五十回也说成是“施耐庵著”是欠妥当的 [31]。
刘明远则从语言、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考
·24·许勇强,李蕊芹:近20 年《水浒传》版本研究述评 备,这一时期的学者鲜有论及,个别学者如黄俶成在 其论著中有所涉及,但整体看来并没有多少新 意。[5] 值得提出的是侯会对早期水浒故事版本的研
究。作者根据吴从先《小窗自纪》提供的信息,推断 吴读本是早于今本的古本,今本是在吴读本的基础 上改造创写而成的。侯会认为吴读本与《宣和遗 事》的创作时间难分迟早,其故事框架的基本搭成 大概在元初,它们合流并演为今本《水浒传》最早也 当在元末。吴读本以抗金影射抗元,表达了民众对 蒙元统治的反感与敌视,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结 [6]。
此外,侯会还对今本《水浒传》中人物出场诗的
差别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今本《水浒传》之前应存在 着一个“带诗本”,它综合了早期各派《水浒》故事,包容了太行、淮南和山东三派早期传说,是今本据以 写定的晚近版本,其作者很可能就是元末明初的施 耐庵和罗贯中。侯会认为这个本子具有如下几个特 点: 第一,书中好汉人数已有一百零八位;且每位好 汉出场时,都带有一首诗赞,这在书中形成很有规律 “出场诗”现象。第二,此本相对完整,已形成宋江、田虎、王庆、方腊“四寇”模式。征辽的关目也已具 备,那是由抗金关目转化而来的。第三,此本应将早 期《水浒》传说中的时空谬误一一加以订正。第四,此本没有开篇的王进故事及其后的林冲故事。全书 情节很可能如某些学者所推测,是从今本第十二回 后半回时文彬升厅开始的。第五,该本篇幅较今本 简短,有关鲁智深、武松乃至杨志的精彩关目大概都 未收入。[7]
二、简本研究
在《水浒传》研究史上,简本研究一直被忽略。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马幼垣等学者的呼吁下,大陆学者才逐渐开始重视简本的研究。近20 年以 刘世德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在简本研究上取得了比较 大的成绩。
《京本忠义传》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以来就受 到学界的重视,有的学者认为《京本忠义传》属于“繁 本系统”,其成书时间当在“正德嘉靖”甚至是“元末 明初之际”,它“是一切《水浒传》版本的祖本,是作者 编写《水浒传》的原本” [8]
。但这些论断却遭到张国 光的反对 [9]
。刘世德认为《京本忠义传》刊刻于正 德、嘉靖年间,极可能是福建建阳刊本。它是早期的 简本,不是“原本”、“原始本”、“祖本”,而是来源于繁 本的删节本,是从繁本向其他简本发展之间的过渡 本。其底本是一种刊刻于南京的以“忠义”为书名的 繁本,与郭勋刊本、新安刊本或天都外臣序本有 别
[10]
。李永祜通过考察《京本忠义传》残页的行款、字体、书口等版本信息和明代删书风气等因素,认为 《京本忠义传》并非成就于元末明初,而是刊刻于嘉 靖初年福建建阳书坊;它对繁本作了较少的删节,是 介于繁、简两个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删削本 [11]。
牛津大学藏《全像水浒》残叶是比较罕见的本
子,刘世德将其与余象斗“评林”本、刘兴我刊本和 梵蒂冈藏本进行对勘,认为这四个简本文字异同甚 多,彼此之间不是父子关系,但其基本情节和主体字 词基本相同,说明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底本(或底 本的底本),它们之间为远近不同的兄弟关系,但牛 津残叶本与梵蒂冈藏本血缘更接近。此外,作者还 对何心以“曰”和“道”区分小说版本先后的方法做 了否定,指出这四个简本都有使用“曰”和“道”的情 况,之所以简本更多使用“曰”字,不是因为它更古,而是因为它笔画少,刊刻时更省工省时。[12]
刘世德还就《水浒传》双峰堂刊本的引头诗进 行了考察,认为双峰堂刊本的引头诗被删节或者移 置于上层其主要是为了缩减篇幅,节省工料。研究 者根据这些修改产生的异文可以判定繁本在先,双 峰堂刊本(简本)在后。将这些引头诗与现存繁本 进行比较,作者认为双峰堂刊本所依据的繁本底本 不是容与堂刊本,而是天都外臣序本。[13]
除此之外,董宁还对《水浒志传评林》本进行了
专门研究,王辉、刘天振对 20 世纪以来《水浒传》的 简本研究做了详尽的综述。[14]
三、繁本研究
相对于简本研究的深入,近20 年繁本研究比较 薄弱,论者主要关注的是袁无涯本与田、王二传,另 外对个别繁本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学界一般认为田、王二传是后来刊刻者增加的。这一时期有的学者还继续对这个已基本成为定论的 问题进行讨论,如刘华亭、黄绍筠和左汉林等人的 论文。[15]
关于田王二传的作者,李永祜认为《水浒传》成 书前的早期本和原本不曾有田、王二传部分,“现存 最早的简本‘插增本’(残本)的刊行者就是插增田、王二传的始作俑者。罗贯中下距‘插增本’成书二 百年之久,田、王二传的增补与罗贯中无关” [16]。傅
承洲则进一步考证其作者是冯梦龙。他分析了《樗 斋漫录》记载的真实性和冯梦龙与袁无涯的关系,认为冯梦龙具有增补田、王二传的条件,并根据冯梦 龙《北宋三遂平妖传》中王则与《忠义水浒全传》中 王庆出身经历基本相同,以及田、王二传部分地名与 ·23·-02 -27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水浒故事研究”(12WX02)作者简介: 许勇强(1976—),男,四川仁寿人,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
小说戏曲研究。李蕊芹(1979—),女,山西芮城人,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 小说研究。
近20 年《水浒传》版本研究述评 许勇强,李蕊芹
(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江西抚州 344000)摘要: 尽管近20 年的《水浒传》版本研究成果并不特别突出,但由于研究范围、学术视野和考察重点 的转换,学界在简本研究、祖本探考和部分罕见繁本的分析上还是超越了前人,呈现出局部深刻的特征,但同
时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关键词: 水浒传;版本研究;繁本;简本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1 -6132(2013)04 -0022 -06 相对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水浒传》版本论争,近20 年的版本研究比较平和,少了些许论争,但却 更为深入细致,尤其是对具体的版本诸如无穷会藏 本和《京本忠义传》等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 度。下面试从四个方面对近20 年《水浒传》版本研 究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回顾。
一、祖本与版本演变研究 世纪 80 年代一些学者对《水浒传》原本的形 态(是否词话本)、主要内容(是否招安、征方腊及插 增田王)和刊刻时间等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取得 基本一致的结论。本时期部分学者继续对这个问题 进行讨论。竺青、李永祜从明代人的记述、著者题署用词及宋 元话本的体制特点三个方面推断题署“施耐庵的本,罗 贯中编次”的百卷(回)本《忠义水浒传》“是在明代前 期即已出现的最早版本;是带有元代刻书业者行业用 语的版本;是保存有宋元话本体制胎记的一个版本。这几个特点是明代其他版本所没有的,因此,我们可以 认定,它就是现知所有明代《水浒传》版本的祖本”。郭 武定版即是根据这个祖本进行修改的。[1]
陈松柏根据 《菽园杂记》、朱有燉水浒戏考证出弘治九年还没有描 写108 人聚义的《水浒传》,再结合高儒家族藏书的时
间,认为百卷本《忠义水浒传》正是《水浒传》祖本,其刊 刻时间在弘治十一年(1500)前后,郭勋“削去致语”就 成就了“郭武定本” [2]。
崔茂新认为《忠义水浒传》具有祖本的居间性特
征,即它的题署用词和宋元话本的体制特点表明它是 现知明代《水浒传》主流版本当中刊刻时间最接近于 其成书年代的版本;其反叛、忠义、行侠统一于替天行 道的内在诗性结构和聚义、招安、征方腊的基本叙事 板块,表明它是对历史上各种水浒故事、水浒戏所体 现的文学精魂的创造性继承与升华。因此《忠义水浒 传》具备了作为《水浒传》祖本的决定性条件。[3]
在祖本的形态上,黄俶成认为施耐庵集撰的祖
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书名原题《江湖豪客传》,同时又以《宋江》、《忠义传》、《水浒传》等名称在社会 上流行;话本性质很明显;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位英 雄以及与梁山有关的各种正反面人物形象;不但写了 众虎归水泊,还写了排座次后的招安,招安后的征北、平方腊,交代了众英雄的结局;施耐庵虽写到征北、平方腊,但所写具体情节与今存各本皆不同;今见各种 《水浒传》的前七十一回差别皆不大,可见罗贯中及 以后各书商对施氏祖本的前七十一回改动皆不大。故施著祖本今虽不见,但今见各本前七十一回基本能 反映施著祖本排座次之前的状况。[4]
在版本演变问题上,由于前人论述已经比较完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4 期
神,耐得住寂寞。只有这样,《水浒传》版本研究才 可能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的成就!参考文献: [1]竺青,李永祜.水浒传祖本及“郭武定本”问题新议 [J].文学遗产,1997(5):81 -92. [2]陈松柏.也谈水浒传的祖本[J].湖南社会科学,2007,(1): 127 - 131.
[3]崔茂新.水浒传祖本问题补说[J].齐鲁学刊,1999,(2):48 -52.
[4]黄俶成.施耐庵与水浒[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0:158 -160.
[5]黄俶成.施耐庵与水浒[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0:161 -179;黄俶成.水浒版本衍变考论[J].扬州大 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1):36 -44. [6]侯会.水浒源流新证[M].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2: 91 - 102.
[7]侯会.水浒源流新证[M].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2: 282 - 287.
[8]顾廷龙,沈津.关于新发现的京本忠义传残页[J].
学习与批评,1975,(12): 36;刘冬,欧阳健.关于京本忠义传 [J].文学遗产,1983,(2): 85 - 98;李骞.京本忠义传考释 [C]
∥明清小说研究.第 1 辑.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48 - 70.
[9]张国光.评忠义传残页发现“意义非常重大”论[J].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1):107 -112.
[10]刘世德.论京本忠义传的时代、性质和地位[J].明 清小说研究,1993,(2):127 -159.
[11]李永祜.京本忠义传的断代性与版本研究[C]∥水 浒争鸣.第 11 辑.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 -32. [12]刘世德.水浒传牛津残叶试论[J].菏泽学院学报,2011,33(1): 29 - 35.
[13]刘世德.谈水浒传双峰堂刊本的引头诗问题[J]. 文献,1993,(3):34 -53.
[14]董宁.建阳刻本水浒志传评林研究[D].福州: 福建 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07;王辉,刘天振. 20 世纪以来水浒传 简本系统研究述略[C]∥水浒争鸣.第 12 辑.北京: 团结出 版社,2010:189 -223.
[15]刘华亭.从水浒行文本身谈征田、征王两段是后加 的[J].济宁师专学报,1996,17(4): 58 -60;黄绍筠.水浒传 的“征四寇”油离考[J].学术月刊,1990,(5): 73 - 77;左汉 林.百回本忠义水浒传后三十回应为续书[J].唐山师范学 院学报,2002,24,(4):17 -19;李向阳.水浒研究二题[J].乐 山师专学报,1990,(3):26 -31.
[16]李永祜.水浒传的版本研究与田王二传的作 者———与孟繁仁诸先生商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6,27(4):66 -74. [17]傅承洲.冯梦龙与忠义水浒全传[J].明清小说研 究,1992,(3 -4):75 -88.
[18]傅承洲.忠义水浒全传修订者考略[J].文献,2001,(4): 196 - 199.
[19](日)马场昭佳.清代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与征四寇 故事[C]∥水浒争鸣.第八辑.北京: 崇文书局,2006: 146 - 165.
[20]范宁.水浒传版本源流考[J].中华文史论丛,1982,(4): 65 - 78;范宁.东京所见两部水浒传[C]∥明清小 说研究.第 1 辑.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71 -73. [21]王利器.李卓吾评郭勋本忠义水浒传之发现[J]. 河北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4,(3):103 -110. [22]刘世德.《水浒传》无穷会藏本初论———水浒传版 本探索之一[J].文学遗产,2000,(1):106 -119. [23]谈蓓芳.也谈无穷会藏本水浒传———兼及水浒传 版本中的其他问题[C].中国文学研究(第二辑).南昌: 江西 教育出版社,2000:234 -293. [24]马蹄疾.水浒书录[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6;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M].北京: 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2:21.
[25]李金松.水浒传大涤余人序本之刊刻年代辨[J]. 文献,2001,(2):142 -145.
[26]齐裕焜.水浒传不同繁本系统之比较[J].中国典 籍与文化,2011,76(1):53 -62.
[27]章培恒.关于水浒的郭勋本与袁无涯本[J].复旦 学报,1991,(3):97 -105.
[28]李金松.郭勋“移置阎婆事”考辨———论水浒传版 本嬗递过程中一处情节的移动[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37(2): 51 - 55.
[29]李殿元.水浒传中的悬案[M].成都: 四川人民出 版社,1994:342.
[30]张国光.伪中之伪的 120 回古本水浒传剖析[J]. 湖北大学学报,1992,(1):45 -50.
[31]魏达纯.再证古本水浒后 50 回非施耐庵所作——— 前 70 回与后 50 回用语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9,39(3):79 -87.
[32]刘明远.古本水浒传真伪优劣谈[J].河南图书馆 学刊,2002,(1):86 -87.
[33]应坚.古本水浒传真伪问题研究述评[J].龙岩师 专学报,1990,(1):58 -61.
[34]周文业.水浒传版本数字化及其应用[C]∥水浒争 鸣.第 11 辑.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27 -168. [35]谢卫平.水浒传版本研究在日本———兼谈国内相 关情况[J].明清小说研究,2008,88(2):205 -213. [36]何红梅.新世纪水浒传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综述 [J].苏州大学学报,2006,33(3):48 -54.
[37]郭英德.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刍议[J].文 学遗产,2005,(2):69 -77.(下转第 32 页)·26·
第二篇:第一讲 中国古代诗词流变
第一讲 中国古代诗词流变
——从《春江花月夜》说起
一、《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的唯美之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赏析:千古绝唱,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二、中国古诗中的意象群
月亮之外,还有: 1飞鸟:自由的灵魂 《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飘飘何所处,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苏轼有一首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2青山:身与心的家园l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夕阳无数次映红天空,惟有青山在大地上依旧绵延。相比之下,人的身形渺小得仿佛沧海一粟,人的生命短暂得如同电光石火,饮酒笑谈的放达之中,终有一丝抹不去的苍凉。渴望归依青山。“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他把青山当成知已,与之“相看两不厌”(《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捣衣”和“砧声”:离愁与乡愁
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在这类诗歌中堪称典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水:流水无情亦有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茫茫烟波,隔断望眼,隔断离情,却让离情更加深沉。诗人余光中仍在感叹:“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宋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船:漂泊与自由
李白离开家乡亲人、扁舟出峡时,写了一首《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6落花:流水落花春去也
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恐惧。“清歌芳树下,妙舞落花中”(张说《侍宴武三思》)落花使诗人心境澄明,体悟悠闲细致的生活情趣;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西厢记》中韶华虚度的崔莺莺出场第一句就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林黛玉《葬花吟》中则有“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例外: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鸿雁: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如: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嘏《寒塘》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听雨》在浩淼的江水与低压的阴云之间,只有一只孤雁在凛冽的寒风中哀鸣,显得那样孤单、渺小、无助。词人正是借用孤雁的形象来抒发自己风雨飘摇中流浪江海的悲凉心境。
8登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胸怀大志,因指陈时弊而屡遭打击。此诗写他登台远眺,临风洒泪,慷慨悲凉。
9日暮: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11燕子:燕子是深受诗人喜爱的意象。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如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但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2乌鸦:乌鸦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常常用来表达一种黯然愁思的情境。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3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4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香色俱佳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5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此外,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浮云: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三、从《诗经》到元曲的诗歌流变
诗源于巫: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我同意“诗源于巫”的说法:占卜的结果需要记录下来,这就是甲骨文献的由来。占卜预测的仪式往往伴随着歌舞,这会影响到卜辞的音乐性,也许这才是中国诗歌的由来。例如:“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郭沫若《卜辞通纂》三七五)就具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感,无疑是后世诗歌的先声。
(一)《诗经》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优美,韵律自然和谐,写景抒情都富有艺术感染力,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孔子以温柔敦厚为《诗》教。修身必先学诗。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而不淫。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二)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离骚》名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汉乐府民歌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陌上桑》故事曲折起伏,人物性格鲜明,言语明快简洁的作品,开启了后世长篇叙事诗的四大名作《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琵琶行》和《长恨歌》的先河。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孔雀东南飞》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古诗十九首》:在汉乐府的影响下,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
《西北有高楼》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四)建安诗歌
汉末建安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唐代李白有诗赞扬「蓬莱文章建安骨」。中国自孔子以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文学崇尚理性,以说理,叙事为主,所以有「诗言志」,「文以载道」的说法,成为传统。但三国时期却出现了「缘情」的主张,与「言志」并提。「缘情」大体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抒情。象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等等。鲁迅曾说:「因当天下大乱之际,亲戚朋友死于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不免带着悲凉、激昂和慷慨了。」(《魏晋风度及药与酒之关系》)但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佛教思想中的「人生」说和「轮回」说,搞得人们心理不得平衡,于是产生了「生死情结」。读魏晋人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能激励人的同情的,便是那在诗中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与情感:阮籍是这样,陶渊明也是这样,每个大家,无不如此。在《诗三百》里找不到这种情绪,楚辞里也并没有生命绝对消灭的悲哀,儒家「未知生,焉知死」,回避了这个问题。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五)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 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他的诗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六)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清丽婉转(代表作《西洲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木兰辞》名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七)唐诗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诗兴盛之由,除了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外,似更应该注意文化的因由。我们谈“唐诗”,不应该离开“唐风”。隋唐不仅疆域辽阔,善于吸纳从西域引进不少异族文化,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统一,实为“南北文化”,即五胡以来交融发展的黄河流域经济文化,与东晋南迁以后,由中原士族融会开发的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一种“大整合”,其实力自能超胜秦汉,雄视古今。
唐诗是唐人的是一种生存和竞争方式。「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语)唐代科举特重诗赋,当时不但以诗取士,而且以诗品题,如白居易求顾况事;以诗干谒(即以诗见才,获得社会声名和权贵赏识),如李白所谓「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故事。唐人取士所以尚诗文,是因为诗文能够发挥性灵,畅达意气,不能以稍有作伪,以此涵育薰陶,顺其品质。唐诗还是唐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唐人集中有大量的「应制诗」,那属于官员们的例行公事。宦海浮沉,朋友聚散,也例应有诗,以至出现了专擅此类诗歌的应时名家。这种风习还深入民俗,比如当时婚典中迎娶女方,女方要以扇遮面,合扈相见才撤扇,谓之“却扇”。要见新人之面,男方例须作“却扇诗”。敦促新娘打扮离家,还例有“催妆诗”。唐诗也是唐人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状物言情,或者表达曲折微妙的情绪,索性直接以诗为言,信手拈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活脱一组电影蒙太奇,句句有生动形象,句句富鲜明色彩,句句是跳跃灵动,句句含寓意无穷。
唐诗普及之广,底面积之大,现在所知的2000多位唐代诗人中,其社会身分上至帝王将相,公卿士大夫,下至和尚、工匠、舟子、樵夫、婢妾,更多的是出身寒素的下层文士。元稹、白居易的诗不但传诵于「牛童、马走之口」,写在「观寺、邮候墙壁之上」,而且进入了今人所谓的「文化商品市场」,「街卖于市井」之中,供歌伎演唱,村童竞习。唐代这种钟灵毓秀的特殊风尚,形成了一个适合于诗歌发展的「大环境」,一种有利与诗歌创作的「大气候」。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宫体颓靡诗风,提倡“汉魏风骨”。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盛唐诗歌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李白是以道为主,承接谢灵运融会玄言佛理,上蹑老庄屈骚,自出机抒,开创百代雄风,所以被誉为「诗仙」;王维深研佛理,冲淡平和,所以被看作「诗佛」。宋代大文豪苏轼称赞唐朝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是极有见地之语。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他的水墨山水画简约洗练,萧疏清淡,亦颇有盛名。杜甫则忧患苍生,致君尧舜,所以被崇以「诗圣」。他们的诗才也是盛唐之「盛」的一个方面,他们的命运又与唐之盛衰相始终。
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杜甫《望岳》、李白《长干行》。
3、中唐诗歌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扣人心弦,传诵至今。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
白居易《长恨歌》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晚唐诗歌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诗风趋于卑弱,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咏史怀古、抒情写景,无不清新俊逸,风 姿绝代。《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尤其是“无题”诗,更是意蕴隽永,兴寄深微,沉博绝丽。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八)宋词
词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中唐之后文人填词者渐多,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在作诗之余间或作词。晚唐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他确立了词体规范,开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鼻祖”。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问世。西蜀韦庄名列花间,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以清丽疏朗见长。南唐冯延巳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抒写个人生活感受,“开北宋一代风气”(王国维语)。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以词写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真实性情,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不事雕饰,缘情而行,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流转如珠,王国维评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土大夫之词。”
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宋初词家如晏殊、欧阳修等,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词风,写的多半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范仲淹词中的某些词作开始呈现境界开阔、格调苍凉的风格,给宋初时期的词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期的柳永对宋词进行了第一次革新,创制并写作了大量的慢词,以写相思旅愁见长,多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语言俚俗,富于平民色彩,产生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词至苏轼而又一变,苏轼打破诗词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豪放词派,使词摆脱了音律的束缚而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北宋后期词坛主流又复归婉约,代表人物为秦观、贺铸、周邦彦。秦词柔婉清丽,情辞兼胜,被奉为婉约派正宗,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贺词笔调多变,刚柔相济。词至周邦彦再一变,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作慢词,以思力取胜,词风典丽精工,对南宋格律派、风雅派词人影响极大。南北宋之交出现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创言浅意深、本色当行的“易安体”。她善于炼字炼意,擅长白描,令慢均工。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清俊旷逸;后期词抒身世之感、家国之思,苍凉沉郁。南宋初期词人如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等,多亲历靖康之变,故以词为武器,抒发爱国情怀,上承苏轼,下启辛派。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主承苏轼但取径更广,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辛词风格多样,或壮怀激烈、豪气逼人,或缠绵哀怨、清新活泼,尤能寓刚柔为一体。在辛弃疾的影响下,陈亮、刘过和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辛派爱国词人群体。
词至元明走向衰落,在清代呈中兴气象。清初,陈维崧效法苏、辛之豪放,开“阳羡词派”;朱彝尊推崇姜、张之清空,开“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善作小令,长于白描,以情取胜,风调酷似后主李煜。清中叶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纠浙派之偏,论词主比兴寄托,重视词的社会作用,其影响直 达近代。
婉约派: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等。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秦观《鹊桥仙》
豪放派: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鱠,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九)元曲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传人中原地区,元代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饲——散曲。与传统诗词相比,它大大扩展了表现范围,形式更自由,语言更活泼,具有浓厚的市民色彩,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套曲)两种形式:小令是单支曲子,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属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连缀而成。前期代表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其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他们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色,趋于雅正典丽。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诗人的人生境界
李白其人:关于李白的形象,还是魏颢的描述最为传神到位。他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年轻时为了追星,曾经跑了三千多里路去找李白。他说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藉。”翻译过来就是说:李白的两颗眼珠子贼亮贼亮,大得像饿虎的眼睛似的。这形象,岂非一个生气淋漓的猛男?但他的穿着就有点出尘的味道了,有时戴着高高的云冠,身上的佩饰长到曳地。这形象,岂非一位高蹈远举、俯视红尘的仙子?这就是李白。
李白口才极好,大言不惭,有一种纵横家睥睨天下的气概。李白精力过人,会武术,也杀过人,还曾经混迹于江湖。李白爱好自由,性情浪漫,“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从小喜欢神仙,曾经认真地学过道,炼过丹,做过酒徒。李白自视甚高,眼高于顶,却又热中功名,喜欢女人,他既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又不肯低头在草莽„„这样说来,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就是天才、诗仙、侠客、道士、旅行家、纵横家、神仙家、隐士、酒徒、性情中人„„
郭沫若曾说,李白、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双子星座。但是二者的高下,在毛泽东、郭沫若甚至许多读者的心中,是非常明显的。毛泽东曾经直言不讳地说,他喜欢李白不喜欢杜甫,原因是杜甫站在小地主的立场,哭哭啼啼,而李白却富于幻想。就拿二人对于安史之乱的态度来说,杜甫觉得全人类的苦难,都要由他来承担,而李白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天真地以为又一个好时代来临了。李白的人生自始至终充满青春的骚动、浪漫的狂想和生命的激情。
李白精神上的伟大,最重要的是他认真地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他才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真切痛苦,才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汲汲追求,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满满,才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内心孤独,才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脱俗,才有“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的临终呼号„„所有这一切,包孕着丰富的生命体验,寄寓着人的追求与渴望!李白这种精神上的独立与伟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是天才我怕谁
李白精神上的伟大,一个寂寞的超人,生追求自由的人,他的家庭观念极其淡薄,甚至人情方面也很淡漠,他一生的理想就是要做神仙,他要俯瞰尘寰、俯视世人,他认真地相信自己是一个超人,至少在精神上他完全是这样的,他是超越性的。从另一面来看,李白就是一个生命力极其旺盛、功名心极盛、欲望极多、热情极大而又不能自我约束的人。在精神上,一切世俗的东西都拘他不得,他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他的人生,变幻太快,令人眼花缭乱。他的人生,理想太多,除了认真地想做神仙之外,我们甚至找不出他人生追求的真正中心点是什么。精神上的自由:不开心,毋宁死!
苏轼的人生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善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苏轼的人生是一种典型的审美人生,即以沉浸于文学艺术的读书写作,赏玩人生宇宙的色相、秩序、节奏与和谐为人生愉悦。苏轼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释、道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赋予他深刻的儒家思想。一生仕途生涯,怀着大用于天下的雄心壮志。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 三等(宋代的最高等)。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而且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为此,在王安石新法之初他上书反对,结果被谪至密州。密州是他在仕途上的第一次挫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苏轼的状态我们可以从他在当时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略窥一斑。
家庭对苏东坡的影响:最著名的一首吊亡词,是写给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纵使相逢应不识,坐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伉俪情深,足见矣。苏东坡的妻妾中,忘年红粉知己王朝云最善解人意。由于苏东坡常在诗词中畅论自己的政见,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遭贬。年近花甲时,身边姬妾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追随。王朝云三十四岁时去世,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酒妻王闰之,“死同穴”)
其次,坎坷的任途生涯又令苏轼的思想充满着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苏轼虽然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但不主张遽变,反对“求之过急”,于是接连上书反对,自请外任,后因作诗被指为“谤讪”朝廷,在湖州被捕入狱。又于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绍圣初年,被远贬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儋州(今海南岛),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后遇赦北归,病死在常州。这样的经历使他的内心充满了重重矛盾。我们熟悉的《水调歌头》,此词比较突出地体现出了苏轼当时的心情,充满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是继续汲汲于仕途还是激流勇退。他既向往“琼楼玉宇”的纯洁又嫌其寒冷,既憎恶现实社会的恶浊又留恋人世的温暖,激流勇退是好事,如“琼楼玉宇”般,但却是“高处不胜寒”。只能以月下起舞为胜境,千里婵娟为祝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对当前情状的无奈,也是一种劝慰。至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一笔荡开,又用状似浅淡无意的祝福对未来作了规划。这也正是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的在苏轼内心猛烈的交锋。
第三,浸染释、道的思想又令苏轼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苏东坡作为宋朝文坛第一人,除了他的文字优美高旷,气势或雄浑,或温柔,或大开大阖,或细致绵密,令人动容之外,有一个极重要的因素,是他的作品往往含藏了非常深刻的禅意。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尊者甚至认为苏东坡的文字处处有开悟之机,只要参透了诗中玄机,就能如“沸然消雪”的开悟。台湾当代高僧忏公上人也明确开示:“苏东坡居士是开悟之人,只是很少人能够体会罢了!”苏东坡的许多诗词被许多禅师视为悟后境界的作品,例如有名的庐山三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到得还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抓,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等诗词均给人以极高的悟境。苏轼近佛,境界高阔,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在“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坏人”的当今世界,能理解苏轼的宽阔胸怀和慈悲之心是困难的。第四,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是其人生观的最终表现形式。苏轼的诗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黄州这座山环水绕的荒城在他笔下是“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岭南荒远,古人莫不视为畏途。韩愈贬至潮州,柳宗元贬至柳州,作诗多为凄苦之音。然而当苏轼被贬至惠州时,却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之二)及贬儋州,又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态度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是笔势飞腾,辞采壮丽,并无衷疲颓唐之病。
“眼见天下皆好人”。他为官办案时同样融法于情,以人为本。他任杭州知州时,有一天正在办案,见当地税官带上一老头走来,言说这老头儿冒大学士之名行漏税之实,被当场拿住。这苏轼一听近前查验,见老头儿背一大包裹,包裹上书写着:“翰林学士知制诰苏某封寄京师苏侍郎收”。苏轼便问老人是怎么回事,老人才说自己叫吴味道,是福建的一个读书人,可是,书读半辈子,却未取得功名,这次准备进京赶考,又无资费,是乡邻们凑钱买了这200匹麻纱,准备带入京城变卖做考试的费用,又怕一路沿途抽税,所以就想到苏学士兄弟,用了这么个封寄转送的法子。结果一路过关免税,不想在这儿被拦下了。苏轼听罢以后撕下原来的条子,取来笔墨重新书写到:“龙图阁学士钤辖浙西路兵马知杭州府苏某封寄京师竹竿巷苏学士”送于老人,让他继续前行。结果吴味道一路畅通无阻,到得京城真的考中进士,后来还专程到杭州感谢苏轼。另外在宋代的史料笔记《春渚纪闻》记载,有一次一个绸缎商将一个做扇子的商户告到公堂。经苏轼询问后方知:这个做扇子的商人,舍了绸缎商价值两万钱的绸缎做扇子,不巧的是,这个做扇子的商户父亲去世花一笔钱,又加上天阴下雨扇子又卖不出去,所以一时无钱还帐。苏轼一听甚是为难,他就让做扇子的商人回去取了20把扇子。自己为他在扇子上做画,这位商户把这20把扇子拿到门口,以一千钱一把被抢购一空。就这样,苏轼现场办结这两万钱的案子,他的这种办案方法自然被传为美谈。
苏轼是一个诚直得透明的人,以赤诚坦荡与人交往。“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降职到了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东坡”的来历就源于他在黄州城东边的山坡上,开荒种地补贴生活(得益于朋友马正卿帮忙)。此间不仅留下“东坡居士”的雅号,还与渔樵田夫杂处,并结成挚友,演绎出许多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邻居潘家送来自己酿造的酒,喝起来酸酸的,他就开玩笑给这酒取名“错放水”;在刘家吃过人家的酥饼,因不明白酥的原因,他就给人家命名叫“为甚酥”,邻人不但不生气,反觉得与他这位幽默大师相处十分开心。
上交帝王将相,下结布衣平民。在朝廷之上,他与神宗虽是君臣,在私下里神宗不仅奇其才,而且“神交”苏轼。在民间更是朋友不绝于门。在黄州时,有一次苏轼因眼疾而闭门谢客月余,结果民间传言苏轼病亡。老朋友范镇(宋朝大臣,时退位家居)获悉后,痛哭不止,命儿子前往吊唁,惹出的笑话被传作美谈。讹传入宫,当朝皇帝竟连连叹息,弃食而去。一位“犯官”,因病月余未见客,从布衣平民,文人雅士到帝王将相为之震动,实不多见。充分体现出苏轼那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苏轼入仕王安石为宰相,这两位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的知己,政见却不同。于是王安石在苏轼的仕途中屡设障碍。然而,当王安石宰相被罢,亲信背叛,政治失势又老年丧子,万念俱灰之时,东山再起的苏轼,做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望他昔日的“政敌”王安石。坦诚得透明的苏轼,与王安石江宁(今南京)一会,留下“度尽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千古佳话。另外,他在文坛虽为盟主,但不做霸主,与黄庭坚、秦少游等虽为师生,却以友相处。他承上启下,与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黄庭坚、秦少游等,织结出了与长者老师,学兄学弟,弟子后生之间,一张教学相长的做人、治学交谊网。这种以挚诚为本,水乳交融的友情,创造出中华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
四、现代人的古典情结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 周杰伦演唱《菊花台》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儿弯弯固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叹朱红色的窗
我依身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菊花灿烂地烧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被风乱也微摇
你的影子剪不断
独留我孤单在湖面神伤
花已伤完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市道上冥冥不堪
手摸独樵愁心拆两半
他已上不了爱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慌乱
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菊花灿烂地烧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被风乱也微摇
你的影子剪不断
独留我孤单在湖面神伤
菊花灿烂地烧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被风乱也微摇
你的影子剪不断
独留我孤单在湖面神伤
毛宁的一曲《涛声依旧》,“„„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一清新迥异的意境其实最早出现于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巴山夜雨》灵感源于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新鸳鸯蝴蝶梦》:“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这份灵动和不羁是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王菲的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梅艳芳一曲《床前明月光》竟将李白一首妇孺皆知的小诗,唱出了几分铿锵和大气。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别亦难)。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安雯演唱。《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曹雪芹原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杨慎《临江仙》词)吴涤清演唱的《烟花三月》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等与扬州有关的送别诗熔为一炉,写出了扬州城的风物之美和与扬州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愫:“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那长江水在天际流。”
吴涤清演唱《朝云暮雨》除了借用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外,还巧妙地融入了有关巫山十二峰的民间传说。“还是昨天的水,还是当年的天,朝云暮雨美丽着你的容颜;还是照你的月,还是寻你的我,飘飘渺渺不知今夕是何年。点亮船头的灯,收起风里的帆,今夜就让我枕着潮声入眠。思念它不会老,风景它终会变,似水柔情如何接受这沧海桑田?你是巫峡牵不住的云烟,把我守候成十二座痴心的山;你是长江钓不完的碧雪,只让我在蓑衣里编织着从前。”
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插曲却有相当浓郁的古典诗词意味。如《在水一方》(琼瑶词、林家庆曲):“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这差不多就是对《诗经·蒹葭》的白话解释。
摘取古典诗词名句嵌入歌词的:如《梅花三弄》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几度夕阳红》直接引用杨慎《临 江仙》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却上心头》自然是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成句。琼瑶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这些古诗词名句置于整首歌词中而浑然一体,丝毫不显拼凑的痕迹。相应地,即使不刻意在歌词中插入古典诗词,琼瑶也能让自己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色彩。
《环珠格格》插曲:“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盼过昨宵,又盼今朝,盼来盼去魂也销。梦也渺渺,人也渺渺,天若有情天亦老。歌不成歌,调不成调,风雨潇潇愁多少。”无论是叠字手法的运用,还是整首歌词的结构,都与词的文体特征十分吻合。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虽出自唐代李贺诗,却几乎让人觉察不出。
《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琼瑶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这类歌词既源自某一首古诗,同时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解读和人生感受,并与电视剧中人物性格刻画、气氛渲染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婉转深情的意境。
“经典对话”
女;你看见我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男: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女:你对爱情的看法呢?男: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女:结婚那么久,你还在想你原先的女朋友?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女:你已经厌烦我了吗?男:美女如花满春殿,身边惟有鹧鸪飞。
男:(电话)亲爱的你想我吗?女:斑竹枝,斑竹技,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泪神》)
男:你跟他是怎样好上的?快说!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成幼文《谒金门》)
男:你一点也不怀念我们以前的岁月吗?女: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股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经典广告
良风有信,秋月无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电视)葡萄美酒夜光杯。(西安紫玉牌葡萄酒,钢花高脚玻璃杯)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空调)吐气如兰,缘于心香如蕙
五 《声律启蒙》与对对子
《声律启蒙》作者介绍
车万育(1632~1705)字双亭,一字与三,号鹤田,又号敏州、云崔,湖南邵阳人。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据称他“在谏垣二十余年,拒请谒,发积弊,当路严惮之”。性刚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著有《声律启蒙》、《怀园集唐诗》、《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历代君臣交儆录》等。一 东(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释 词
途次早行之客:途中 溪边晚钓之翁
颜巷陋:颜,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阮途穷:《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
绿绮:古代四大民琴曰号钟、绕梁、绿绮、焦尾。司马相如作《如玉赋》,梁王赠他绿绮琴。
青铜:铜镜。欧阳修诗云:“壮士亦何为,素丝悲青铜。” 鬓皤(pó):白色。芰(jì)荷:菱。
三段选背一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了解:平声三十韵 卷上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卷下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佳联欣赏·一东 挽孙中山 杨度
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创痍满泪,半哭苍生半哭公。
挽郑成功 康熙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思考练习题:
中国古典诗词为何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试举一例说明古典诗词对当代文艺的影响。
第三篇:非牛顿流体-中国流变网
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是一门介于力学、化学、物理与工程科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材料在外界作用(应力、应变、温度、电场、磁场、辐射等)下的变形和流动的科学。这里所说的材料既包括流体形态,也包括固体形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物质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特殊情况下,还有等离子态和超固态。气体和液体又合称为流体。
从力学分析的角度,通常认为流体与固体的主要差别,在于它们对于外力的抵抗能力不同。固体有能力抵抗一定大小的拉力、压力和剪切力。当外力作用在固体上时,固体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相应变形。固体静止时,可以有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而流体在静止时,则不能承受切向应力,微小的剪切刀将使流体产生连续不断的变形。只有当剪切力停止作用时,流体的变形方会停止。流体这种在外力作用下连续不断变形的宏观性质,通常称为流动性。
虎克弹性固体力学
一般认为,英国物理学家虎克于1678年首先提出了,在小变形情况下,固体的变形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这一弹性体变形与应力关系的基本规律,后来称为虎克定律。
牛顿流体力学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87年最先提出了流体的应力和应变率成正比,后来将此称为牛顿黏性定律,并将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流体—水和空气,而将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上述两定律是在17世纪发表的,但直到19世纪末才由柯西、纳维、斯托克斯等人推广到三维变形和流动,并为科学界广泛接受。从那以后,虎克弹性固体力学和牛顿流体力学随着它在许多工程分支学科中的应用,而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流变学通常并不包括对上述两种情况的研究,流变学要研究更加复杂的材料。
流变学的诞生
1928年雷纳应邀从巴勒斯坦到美国访问,与印地安纳州Lafayette学院的宾汉(Bingham E C 1878~1945)教授一起工作。宾汉对雷纳说,我(一个化学家)和你(一个土木工程师),一起工作解决共同的问题,随着胶体化学的发展,这种工作方式将会变得很平常,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物理学科的分支来处理这类问题。雷纳告诉宾汉,这样的分支是存在的,并且作为连续介质力学而被人们所认识。宾汉认为这样做不好,会吓跑化学家,需要给它起一个新的名字。
宾汉请教了一位担任古典文学教授的同事,根据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一切皆流”的说法,提出了“流变学”(Rheology)这个名字。Rheo一词来源于希腊语Rheos(流动)之意。Rheology的中文译名没有简单地译成流动学,而是创造性地译成流变学,既有流动,又有变形。
宾汉于1928年在美国提议成立了流变学会(Rheological Society),研究材料的变形和流动。1929年召开了流变学会的第一次会议,并创办了《流变学杂志》。
这个流变学杂志,在1933年后曾停止出版;1957年作为《Transactions of Society of Rheology》重新出版;1978年又恢复其最初的名字《流变学杂志》(Journal of Rheology)。
宾汉是流变学的奠基人。他研究了悬胶、油漆、水泥等一些材料的流变特性,写了一系列论文,特别是在1919年和H.格林联合发表的论文“油漆是一种塑性材料而不是黏性流体”,该文指出,油漆在剪切应力较小时,剪切应变率为零(或不发生流动),只有在剪切应力超达过临界值(即屈服应力)时,才发生流动,这时应变率和应力与屈服应力之差成正比。后来人们将具有这种流变规律或本构关系的材料或物质,称为黏塑性材料或宾汉塑性材料(简称宾汉体)。Eg:除油漆外,石膏、悬胶、面粉团,水泥砂浆等均可作为宾汉体来处理。圣维南的塑性流动材料和牛顿流体,均可作为宾汉体的特殊情况,前者的流动速度为零,后者的屈服应力为零。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美国流变学会仍是世界上唯一的流变学会。1939年,荷兰皇家科学院成立了以J.M.伯格斯为首的流变学小组。1940年,英国成立了流变学家俱乐部。
1945年12月国际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s)组织了一个流变学委员会。1947年在冯卡门主席的主持下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代表们来自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大地测量、空气物理、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国际联合会。委员会的职能是:对流变学的专门名词进行命名;对流变学的论文进行摘要;组织国际流变学会议等。1968年前,国际流变学会议每5年举行一次。1968年以后,每4年举行一次。第15届国际流变学会议是2008年8月在美国举行的。
1973年国际流变学委员会被接纳为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分支机构。1974年国际流变学专业委员会被接纳为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的分支机构。
流变学的研究对象
流动的固体—流变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流动的固体,是指弹性形变与黏性流动同时存在的物体。“弹性形变”是指短暂的、能恢复原状的形变。而“黏性流动”是指持续的、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它也被称为“流变”。过去一般谈固体时,是指只有弹性形变的物体;谈到流体时,是指只有黏性流动的流体。实际上,同时具有这两种性质的物体是很多的。用钢棒和沥青棒作如下的实验:将钢捧放在两支点上,棒的正中间放一重物,此时钢棒弯了;当重物取走时,弯曲了的钢棒能完全恢复原状如下图a。钢棒此时是弹性形变。将沥青棒放到两支点上,如下图b那样,中间也放一重物。重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取走,沥青捧稍恢复了一点,但并没恢复原状,还是弯的。这里的沥青棒,除有弹性形变外,己有了流变。如在沥青棒中间用手快速按一下,抬起手后,它能恢复原状,表现出很好的弹性。但若手按下较长时间再抬起,就己不能恢复原状。同是一根沥青捧,迅速按一下,它是弹性体;较长时间地按,又显现有流体的性质。
实际上很多物体,当外力作用的时间小于某一时间时,物体表现出弹性;当外力作用的时间大于这一时间,物体就会流变。这个时间就叫做物体的“缓和时间”。“缓和时间”是一个时间阈值,当外力作用时间超过此阈值时,物体的弹性就会“缓和”而产生流变。弹性体与流体之所以不同,也可认为只是其缓和时间不同而已。缓和时间无限长的物体,是理想的弹性体;缓和时间等于零的物体是理想的流体。具有弹性和黏性混合性质的物体,其缓和时间既不为零,也不是无穷大,它们就是可流动的固体,或者是有弹性的流体。
固体表现出流动的性质,除了外力作用时间的因素外,还有温度的因素。当温度不断升高时,大部分物体都会要流变,表现出流体的性质。
现代工业需要耐高温、耐蠕变的高质量的金属、合金、陶瓷和高强度的聚合物,因此与固体蠕变断裂有关的流变学分支会迅速发展起来。核工业中核反应堆和粒子加速器的发展,也为研究幅射产生的流变打开了新的领域。
在地球科学中,人们很早就知道时间过程这一重要因素。当观察地质断面时,可以看到岩石有皱纹的褶曲结构,这是岩石在流动的证据。在几亿年的地质年代里,岩层受着横向的力而流变成褶曲形状。在江西庐山芦林桥附近,有一处“第四纪冰川遗迹”,己立碑成为向旅游者展示岩石也在流动的景点。有人曾测量计算过冰川的黏性,大约是混凝土的100万倍;而混凝土的黏性,大约是水的100亿倍。可见无论冰川是多么“黏”,多么难于流动,经过了几千年、几万年,终究还是在慢慢地向下流动着。流变学为研究上地壳中有趣的地球物理现象(如冰川期以后的上升、层状岩层的褶皱、造山作用、地震成因以及成矿作用等)提供了物理-数学工具。对于地球内部的过程,如岩浆活动、地幔热对流等,也可利用高温、高压岩石流变试验来模拟,从而推动了地球动力学的研究。
自然界中整个地质年代里的蠕变,岩石的流动尚在继续中
非牛顿流体—流变学的研究对象之二
非牛顿流体是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非牛顿流体广泛存在于生活、生产和大自然之中。
绝大多数生物流体都属于现在所定义的非牛顿流体。人身上血液、淋巴液、囊液等多种体液,以及像细胞质那样的“半流体”都属于非牛顿流体。
近几十年以来,促使非牛顿流体研究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聚合物工业的发展。绝大多数聚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酰、尼龙
6、PVS、赛璐珞、涤纶、橡胶溶液、各种工程塑料、化纤的熔体、溶液等,都是非牛顿流体。
石油、泥浆、水煤浆、陶瓷浆、纸浆、磁浆、油漆、油墨、牙膏、泡沫、液晶、泥石流、地幔、家蚕丝再生溶液、钻井用的洗井液和完井液、感光材料的涂液、高含沙水流等都是非牛顿流体。
在食品工业中,蛋清、炼乳、琼脂、果酱、酱油、土豆浆、番茄汁、淀粉液、苹果浆、浓菜汤、糖稀、熔化巧克力、面团、米粉团以及鱼糜、肉糜等各种糜状食品物料,也都是非牛顿流体。
总之,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遇到的各种高分子溶液、熔体、膏体、凝胶、交联体系、悬浮体系等复杂性质的流体,差不多都是非牛顿流体。有时为了工业生产的目的,在某种牛顿流体中,加入一些聚合物,在改进其性能的同时,也将其变成为非牛顿流体,如为提高石油产量使用的压裂液、新型润滑剂等。
现在也有人将血液、果浆、蛋清、奶油等这些非常黏稠的流体,牙膏、石油、泥浆、油漆、各种聚合物(聚乙烯、尼龙、涤纶、橡胶等)溶液等非牛顿流体,称为软物质。非牛顿流体有许多奇妙的特性,如射流胀大、无管虹吸、剪切变稀、拔丝、湍流减阻等,其中有一个使人感兴趣的特性,就是部分非牛顿流体具有弹性,亦称为黏弹性流体。当旋转杆插入黏弹性流体时,流体将沿杆向上爬,液面呈凸形。
中国的流变学研究
中国最早从事流变学研究工作的可能是地质力学家。第一本翻译成中文的流变学书籍,是雷纳的《理论流变学讲义》,是由中国科学院岩体土力学研究所的6位研究人员于1965年合译出版的。
1978年制定全国力学发展规划时,认为流变学是必须重视和加强的薄弱领域。
国内流变会议
1985年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化学会联合成立了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并在湖南长沙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对外称为“中国流变学会”,第一届的主任委员是北京大学教授、英藉华人科学家陈文芳。第一届全国流变学会议有来自高等院校、研究和生产部门的178位代表参加,提交了125篇研究论文。会后由学术期刊出版社出版了《流变学进展─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全国流变学会议论文集》,收入115篇论文,按内容分别列为专题评论、非牛顿流体力学、聚合物熔体、聚合物溶液、黏弹性和固体力学、分散体系、生物医学物质、聚合物加工、流变测量法等9章,反映了当时中国流变学研究的状况。
1987年在成都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流变学会议,并开始使用中国流变学会的会徽。
1990年在上海,1993年在广州,1996年在北京,1999年在武汉,2002年在廊坊,2006年在济南,2008年在长沙,分别召开了第3至9届全国流变学会议,每届会议均正式出版了会议论文集。
1995年在上海、1997年在西安、2000年在合肥召开的电-磁流变学全国会议。
国内召开的国际流变会议
1991年10月,在北京还召开了“中日国际流变学学术会议”。
1997年9月,受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委托,在北京召开了“带缺陷物体流变学科学研讨会”。
2005年,在上海召开了第四届泛太平洋地区国际流变学学术会议(PRCR4)。这三次国际会议也都出版了论文集。
从这段流变学产生的简史可以看出,流变学从一开始就是由于工程实际的需要,从连续介质力学和胶体化学的边缘上生长出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不但从一开始就沟通了力学和化学这两个一级学科,而且在力学中也沟通了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这两个二级学科。
流变学是沟通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的学科
反映物质或材料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式,统称为本构方程(或本构关系或状态方程)。在固体力学中,本构方程一般专指应力张量与应变张量之间的关系。在流体力学中,本构方程是指应力张量与应变率张量之间的关系。
固体流变学
对于固体,人们已认识到同时体现弹性形变和黏性流变的材料,是黏弹性材料。材料的黏弹性又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若材料兼有塑性和黏性的性质,则称为黏塑性材料,对于聚合物和一定条件下的金属往往需要考虑其黏塑性。当应力达到一定值时,黏弹性材料呈塑性变形,或物体在弹性变形过程和塑性阶段均具有黏性效应,则称这种材料为黏弹塑性材料。许多作者己在研究工作中讨论和使用黏弹性、黏塑性和黏弹塑性的本构方程,这实际上己突破经典的固体力学本构关系,进入了固体流变学的领域。
在固体力学研究中,因要深入研究材料的破坏机理,还要类似流体力学,对固体材料考虑应变率,研究其动力学过程。
流体流变学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在20世纪中期之后已有了很大的转变。在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生物工程和环保等领域所遇到的流体,已常是非牛顿流体。由于非牛顿流体涉及许多工业生产部门的工艺、设备、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涉及人本身的生活和健康,所以越来越受到力学工作者的重视。
流变学是力学在20世纪与化学、物理、工程科学交叉发展的新兴学科。中国许多力学工作者的工作实际上己涉足流变学的研究领域,但由对流变学缺乏了解,而又未意识到,因此也就未能从与工程科学密切联系又正蓬勃发展的流变学中吸取营养。力学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与各个学科及工程领域相结合,流变学正是这样一个有生命力的重要研究领域。[参考文献] 1.王 振 东,1999年11月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上的大会报告,后发表于《力学与实践》2001年23卷4期
2.中国流变网论坛
第四篇:水浒传
4.武松醉打蒋门神后,要求蒋门神依他三件事,下列哪一件不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B.与武松陪话(得分:3)
5.鸳鸯楼上,张都监让玉兰唱曲儿,玉兰唱的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水调歌》
(得分:3)
6.武松在去往刺配恩州牢城的路上,蒋门神徒弟要害武松,在()被武松识破杀死。[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D.飞云浦
(得分:3)7.武松在鸳鸯楼杀死了()人 [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D.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及其家人(得分:3)8.武松在鸳鸯楼除掉蒋门神一伙人后,被()人抓走 [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B.张青、孙二娘的手下
(得分:3)
9.‚缉捕急如星火,颠危好似**。若要免除灾祸,且须做个头陀。‛说得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A.武松
(得分:3)
10.武松在去往二龙山的路上,在()杀了飞天蜈蚣王道人 [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蜈蚣岭
(得分:3)
11.下列哪个人物绰号是‚锦毛虎‛()[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B.燕顺
(得分:3)12.郑天寿的江湖绰号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A.白面郎君(得分:3)13.花荣擅用的兵器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A.箭
(得分:3)
14.黄信,人称‚镇三山‛,三山是哪三座山()[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B.二龙山、桃花山、清风山
(得分:3)15.秦明娶了谁的妹妹()[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花荣
(得分:3)
16.下列绰号对应人物有错的一项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D.王英——混江龙
(得分:3)
17.宋江与李逵、戴宗在琵琶亭上饮酒时,忽然想吃()[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辣鱼汤
(得分:3)
18.第三十八回‚黑旋风斗浪里白跳‛,是李逵斗()[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A.张顺
(得分:3)
19.‚黑旋风斗浪里白跳‛时,戴宗喊宋江带的什么解了围()[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B.书信
(得分:3)
20.‚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是谁写的()[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D.宋江
(得分:3)21.‚神行太保‛是下列哪个人物的绰号()[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戴宗(得分:3)
22.吴用说‚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体‛,是哪四家()[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A.苏东坡、黄鲁直、米芾、蔡京
(得分:3)23.‚能攀强弩冲头阵,善造艨艟越大江‛说的是谁()[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孟康
(得分:3)
24.《水浒》中教使钩镰*的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A.徐宁
(得分:3)
25.《水浒》中 ‚神行太保‛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戴宗
(得分:3)
26.宋江被困还道村时不参与救助的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 朱仝
(得分:3)
27.《水浒》中在曾头市中箭的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晁盖
(得分:3)
28.‚三打祝家庄‛中,一打祝家庄派()去探庄 [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B杨林、石秀
(得分:3)
29.二打祝家庄活捉了祝家庄的同盟军()[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B扈三娘
(得分:3)
30.三打祝家庄用的计策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A里应外合(得分:3)31.‚三山聚义‛中,三山的头领分别是:桃花山的李忠、周通;二龙山的花和尚、武松、杨志;白虎山的()[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A孔明、孔亮(得分:3)32.不属于吴用计谋的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智取公孙胜
(得分:3)
33.《水浒传》中为三打祝家庄做准备时,打着‚登州兵马提辖‛旗号进祝家庄的是()[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C、孙立
(得分:3)
34.殷天赐让左右打柴进()进来杀死了殷天赐 [单选题] * 分值:2 您的回答为:C李逵
(得分:2)
35.祝家前后一共抓了()个梁山好汉 [单选题] * 分值:2 您的回答为:C 七
(得分:2)
36.《水浒传》中‚黑旋风‛所使的武器是:()[单选题] * 分值:2 您的回答为:C板斧
(得分:2)
37.《水浒传》中教使钩镰*大破连环马的是:()[单选题] * 分值:2 您的回答为:A徐宁
(得分:2)
38.戴宗与()一起去寻取公孙胜 [单选题] * 分值:2 您的回答为:A李逵
(得分:2)
五台山智真长老写给鲁智深的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对这四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D.‚遇江而止‛是讨伐方腊后在浙江听到钱江潮声就归隐山林。
(得分:4)2.平定河北田虎叛乱,燕青拿出的《三晋山川城池关隘图》是谁赠与的?()[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B.许贯忠(得分:4)
3.攻打盖州,率先混入城中红烧草场的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A.石秀、时迁
(得分:4)
4.收复盖州城的庆功宴上,李逵梦闹天池。以下不是他梦境内容的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D.砍死了一头斑斓猛虎
(得分:4)
5.‚仗一口锟铁古剑,坐一匹雪花银马。八字眉碧眼落腮胡,四方口声与钟相似。‛这个人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B.乔道清
(得分:4)
6.破了‚幻魔君‛法术的人的绰号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C.入云龙
(得分:4)
7.‚不但武艺精熟,更有一件神异的手段,手飞石子,打击禽鸟,百发百中,近来人都称他做‘琼矢镞’。这个人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C.琼英
(得分:4)
8.梦中教琼英飞石,假扮医人全羽进入襄垣,后与琼英结为夫妻的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B.张清
(得分:4)9.琼英真实的姓氏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D.仇
(得分:4)
10.以下对‚犒赏三军‛的解释错误的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B.三军:起源于三国时期骑马打仗的左、中、右三个兵种;现指陆、海、空三军。(得分:4)
11.蔡京上奏,让宋江平定田虎后不必回京,直接去攻打王庆。这样做的目的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D.王庆兵强将猛,让宋江吃败仗,借刀杀人
(得分:4)
12.‚频搬石臼,笑他人气喘急促;常掇井栏,夸自己膂力不费。针线不知如何拈,拽腿牵拳是长技。‛这人是后来嫁给王庆的()[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C.段三娘
(得分:4)
13.以下故事梗概概括错误的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D.第九十七回:琼英本非邬梨女,其母因不愿给田虎作压寨夫人而跳下高冈撞死。琼英早欲为母报仇。邬梨被孙安手中军士冷箭身中脖项。这一阵丢失鲁智深。叶清以求医为名,来宋江寨中说明琼英身世,吴用将计就计,派张清、安道全、叶清同往北军,给邬梨看病,取得信任,以做内应。张清假名全羽,与琼英结婚,鸩死邬梨。
(得分:4)
14.以下对王庆的介绍错误的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C.因在京城杀了人,被刺配陕州。后来得到了范全的帮助,做了房山寨的头领。
(得分:4)15.以下回目错误的是()[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C.第一百零四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得分:4)
16.宋江率众将讨伐田虎,献上地图立下头功的是 [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燕青
(得分:4)
17.‚地文星"萧让告诉众头领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____;二片的是____;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____;六片唤做____。[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蜂儿 鹅毛 梅花 六出
(得分:4)
18.宋军与乔道清交战大败,______等兄弟均被敌军掳去,生死不明。[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李逵 鲁智深 武松 刘唐
(得分:4)
19.‚贞烈女复不共戴天之仇,英雄将成琴瑟伉俪之好‛中的‚贞烈女‛和‚英雄将‛说的是____和____: [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张清 琼英
(得分:4)
20.鲁智深掉入缘缠井的经历,很像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__ [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桃花源记》
(得分:4)
21.文中‚席不暇暖‛‚秋毫无犯‛‚咽喉要地‛‚鹄候‛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 [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很忙 军纪严明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恭候
(得分:4)22.‚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听到钱塘江潮声后圆寂的是 [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鲁智深(得分:4)
23.宋江药酒毒死李逵的理由是 [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恐怕自己死后,李逵造反,坏了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
(得分:4)
24.宋江等人被朝廷招安之后先后平定了三寇,这‛三寇‚依次指的是 [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田虎、王庆、方腊
(得分:4)
25.宋徽宗梦游梁山泊,听宋江哭诉梁山泊英雄被奸人所害。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徽宗的反应的一项是 [单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捉拿元凶,赐死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贼
(得分:4)
第五篇: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最佳答案——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
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