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音乐鉴赏论文

时间:2019-05-15 09:5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莫扎特音乐鉴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莫扎特音乐鉴赏论文》。

第一篇:莫扎特音乐鉴赏论文

莫扎特音乐鉴赏论文_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

要 :文章先在18世纪欧洲的时代背景中寻找莫扎特音乐古典风格的源头;再以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为背景剖析莫扎特音乐的本质和灵魂;最后从疾病、死亡、自由人的“烦”着手,分析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生理和心理背景。

关键词 :莫扎特 时代文明 古典音乐 慢乐章

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轰动全欧。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是音乐”,被誉为“音乐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万物,莫扎特则以纯正的心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向世人奉献了大量充满灵性的音乐作品,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空前的。

一、时代背景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此时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面纱再度被揭开,特别是在被埋没多年的庞贝及赫库兰姆两座古城的重新发现和挖掘,掀起一股埋没和遗失已久的古典思潮,形成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浪潮,这股新浪潮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风格。莫扎特正好生逢“开明专制”的盛世,开明的君主约瑟夫二世(1741—1790),于1765年继任“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皇帝推崇伏尔泰等启蒙学者的学说,推行改革,在奥地利历史上开始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商品生产。生活在政治上一个比较宽松、比较自由的时期,莫扎特才得以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音乐,激发了18世纪欧洲对古典风格的热烈崇拜。

莫扎特音乐艺术的根,正如近代欧洲文明的根一样,必须到古希腊、罗马去寻找。莫扎特音乐艺术的古典风格源自新古典主义浪潮的影响,犹如古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样,不仅崇高、庄严、静穆,且华贵、典雅。

二、思想文化背景

18世纪的欧洲,同时也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是一种将思想与信仰根植于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研究的运动;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及其支持者们相信理性及对知识的追求,将带领人性进入真正快乐的源头。在这种启蒙运动精神的推动下(在这个运动中,对任何问题都鼓励质疑和提出问题),欧洲开始尝试完成全球地图。

莫扎特音乐的本质和灵魂也是启蒙。简单易懂的莫扎特音乐语言发展,亦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密切联系。莫扎特应用简单易懂的音乐语言符号,采用奏鸣曲曲式,运用不同主调之间对立与平衡的全新表现技巧,在短短的29个春秋寒暑一共创作了626首曲子。这是上帝专门派来赐给人类的如珠似玉的旋律。

三、生理和心理背景

1.对疾病的沉思

莫扎特自六岁起,直到临终,他都是一个疾病缠身的人。也许,没有疾病的痛苦,就不会有深沉的音乐产生。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生涯都是在疾病缠身的煎熬和拼搏中度过的。若从医学角度看,他的不少乐曲在某种程度上实在是一位患者主诉病历的档案。当然,莫扎特很少公开抱怨自己的恶劣健康状况,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疾病所造成的痛苦并没有把他推向颓废的泥潭,走向厌世和悲观主义,相反倒促使、刺激他跑到音乐艺术世界去寻找出路,用旋律、节奏以及和声的语言诉说其生存状态,描述其人生的根本处境,从而得到解脱。

2.对死亡的默念

对死亡的默念,有一种乡愁伴随,这是莫扎特的许多慢乐章的主题。他把死亡看成是生命的最后归宿,正是死亡刺激了他去紧迫地、频繁地思考生的意义。

在人对生的渴望和死亡之间,存在着永恒的冲突。莫扎特用作曲,用钢琴和小提琴做武器,同死的绝望感进行抗挣。艺术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魅力:即使是痛苦、悲哀和绝望,一旦经过艺术处理,也会升华为审美对象。

3.做一个自由作曲家的“烦”

身为一名音乐神童,莫扎特曾与欧洲贵族交往密切,他认为自己与任何贵族是平等的(正如他在歌剧中所体现的)。他容忍不了主仆关系中雇主科洛里多的专横和压制,在经过几次意见纷争以后,终于在1781年(25岁)挣脱了依附关系而走上自由作曲家的道路。他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总在为找寻宫廷里的一个职位而劳碌奔波。不幸的是,当时的观念是贵族赞助者均视作曲家为仆役,莫扎特历经坎坷,仍负债累累;英年早逝,劳生一梦。

莫扎特的音乐越往后,越到他的晚期,他反抗世界、自我挣扎的成分越多,乐曲境界就越高,震撼人心灵的力量也越大。到了临死前的三四年,莫扎特的乐曲中透出的人同世界相抗争的“力”就越大。

人类的精神和文明只有发展到了欧洲的18世纪,才能孕育出莫扎特音乐语言符号系统。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使18世纪的欧洲为之发狂,则是莫扎特的伟大功绩。

第二篇:音乐鉴赏论文 莫扎特

关于莫扎特的音乐

米蓝原创

目录

一、前言

二、正文

《G大调弦乐小夜曲》 《d小调安魂曲》 小插曲

《土耳其进行曲》 《小星星变奏曲》 《d小调钢琴幻想曲》

三、结束语

1.音乐体验 2.莫扎特是什么人 前言

我不敢说这是摘要,我没有那么简明扼要的观点,我也不敢就莫扎特的哪一部作品说是解析,我没有那么高超的水平。这是一篇关于,我怎么想,我如何感受以及我感受到什么的文章,说明这点这很重要,这样便于我们确定以何种姿态去阅读这篇文章。正文 莫扎特……

就算老师说不需要我们讲解他的生平,可是这是免不了的,就像开场白,总需要有点东西。在电影《莫扎特》里面,可以看到一个欢快甚至有些癫狂的莫扎特的形象,他追逐自由,人们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莫扎特有这么多欢快的音乐。甚至,还有人认为莫扎特是“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人物,而我要说,他不是。

在巴洛克时期的后半段,洛可可风格的流行,我们知道,莫扎特经历了这一段历史,他当然也创作过类似的音乐,但是有些微的差别。洛可可风格在宫廷中受到极力推崇,贵族非常喜欢这种轻快的节奏,莫扎特也会创作一些这样的音乐,因为工作需要,他是宫廷乐师。他同时也创作像《安魂曲》这一类富有思想深度的乐曲,风格与之迥异。大师的做法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制作什么。就像“田园诗人”贝多芬,走几步又写一段音乐的人,他的《田园》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和具有弹性的表现力。莫扎特正是如此,举个例子:莫扎特的23号钢琴协奏曲就和他24号钢琴协奏曲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前者是A大调,后者是c小调。

所以,至少对于莫扎特来说,他很可能擅长“洛可可”的风格,却不一定以之为代表,这就是所谓的差别。《G大调弦乐小夜曲》

我们都知道小夜曲就是窗台的罗密欧,少女也是经不住多少这样的甜言蜜语。这首曲子的起手就是其主题,仿佛就是“我爱你”这样的情话,然后开始向各个方向发展,用其它的表现方式,一段快节奏的小提琴演奏,用减速来结尾。在我看来这是如此可爱,就像女孩问你:“你为何爱我?”的时候,你说:“让我想想”,然后又继续表达,而且比前面说的话表达更加热烈的情感。这就不像编排好的的花言巧语,我们总是有那么一丝疑惑,可是当我们确信的时候却更加地充满热情。

整个曲子的主题一共出现了6次,其中两次在结尾的时候使用变调的方式进行体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d小调安魂曲》

因为看了电影的缘故,所以我非常关注这首曲子。这是何等重要的曲子,而且到莫扎特死去都还没有真正完成,其缘起有许多人都说是高薪雇佣,我又查阅了一些莫扎特的传记,也有人持有不同的说法。抛开历史,就我个人看来,一首优秀的曲子有时候也是为了自己而写,或者我们就这样当做是莫扎特为自己写的。在梁文道聊到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时候说到: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女人,她一生的作品都是在写自己(第一人称)。这话自然不是其表面的意思,他的意思是:作家何尝不是一生在描写自己,正如子非鱼而不知鱼之痛,所以你能写的只有自己而已,无他。所以,我觉得莫扎特的《安魂曲》确实就是写给自己的。

乐曲的开场很轻,由中提琴(我不确定,感觉音比小提琴低)开场,再接上小提琴的交互伴随。然后慢慢由小提琴引领,不断升调,到紧凑的地方接入美声的合唱,男低音音量是主导,一瞬间就有弥撒曲的感觉。我是到后来才知道安魂曲就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

合唱之后接上女声独唱,然后又是气势恢宏的合唱。因为我不是在基督教文化里面生活,对此没能有什么理解,我也很难了解他们呼喊着要和上帝对话的情绪。对于我,我只能理解为他自己对生平的某些人事的愧疚,比如莫扎特的父亲,莫扎特与之关系不太好。莫扎特是非常愧疚的,据说在其婚礼上,父亲都没来参加。莫扎特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对此的感受不是像某些人记恨自己的父亲,他特别能够理解父亲的感受。对于父亲的缺席,他认为是自己的过错,他是完美主义的一个人,他会将一切不完美的事件当做自己的过失。他觉得他本来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个关系,使之融洽。事与愿违,所以他很内疚。

《安魂曲》的气势,爆发出的力量是持久而有力的。至于后来,莫扎特死后,这首曲子由其弟子Suessmayr继续完成,由于Suessmayr帮助病重的莫扎特记谱,所以非常熟悉这个曲子,结尾也没有辜负师傅的期望,给了完美的答卷。小插曲

提起莫扎特的死,有一个生命科学版本的说法,就是莫扎特是吃肉吃死的。据称,莫扎特死前的一个多月吃过一次不熟的猪扒,然后得了一种寄生虫病(旋毛虫),然后就死了。在莫扎特的书信中也有提及这件事(莫扎特真的是很喜欢写信),而且他发病的症状和“旋毛虫病”也是一致的。这让我想起,杜甫,我们贫苦的大诗人也是吃肉吃死了。不过杜甫的死因是蛋白摄入过多,导致血液氨中毒。总之吃肉适量,煮熟为好。

《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被改编过非常多的版本,比如用苏格兰乐曲风笛演奏的版本就非常有趣。此外还包括有小号,马头琴,笛子(中)等。在风格上又有爵士乐风格的改编,也很不错。

我在听的时候,发现大多数的改编都保留了其原版第一段最后的“巴赫”风格的一串细碎快速地音符,而这一段快节奏的音符吹奏的乐器不易做到,所以几乎所有版本都配合了钢琴或者管风琴或者古钢琴。在《麦兜响当当》中也有这首曲子关于“猪腩肉”的唱段,从侧面也表示这首曲子的广泛传播,雅俗共赏。在此同时,又意外发现了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不过这个风格和莫扎特是完全不同的。

《小星星变奏曲》

小星星这首曲子最早是一首法国的歌曲,叫做“妈妈,请听我说”。在我听的版本中,第一段变奏就是采用巴赫的风格(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巴洛克风格),用几个快节奏的修饰音修饰每一句的结尾(我们假设按照中文小星星的唱词来分每一句)。第二段来得更加华丽,但是不是在原乐段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而是取出一部分的音符穿插在自己的变奏中,也就是你可以在听的时候感受到小星星的影子,却不能明确指出。第三段则在第二段的基础上以同样的手法进行变奏,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你能听到的只是第二段的影子。

到了第五段的时候,连节奏都变了,变成了更慢的节拍。然后又回归起初的节奏,继续在上一段的基础上变奏,最后变得完全听不出和小星星有什么关联。

第六段开始又开始变奏原曲,但是这个方向和第一段是不一样的,不是用“巴赫”风格在做。然后又开始用漫无边际的想象去创作第六段的变奏,如此进行下去。到了第十段的时候开始回复的可以听出原曲的样子,但是节奏稍有变化。直到最后。这首曲子看起来是一种即兴创作,就像一个高手在钢琴面前随手给你表演,他可以有一百种方式表现一件事,他也可以让你对这件事甚至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听到很多古典乐的爵士改版我都会觉得很不错。因为它改变了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单单是换一个角度的问题,是原本的1现在已经是0了。《d小调钢琴幻想曲》

开始的时候应该是一段序曲,但是这个序曲的第一段音符又作为一个主题在每一个结构的转换时出现,听起来固然是有其意义的,又不明意义。大概幻想曲就是这样,既然是幻想,那就是梦,没有固定的意义,甚至没有意义。莫扎特在第二段的时候用慢板去表达,是一种略显紧张的氛围。你可以想象在梦里面,被黑衣人追踪;然后黑衣人消失,发现自己在桥上正在往下坠落;然后发现自己身边的妻子居然是多年没有发现的妖怪。诸如此类的事情,没有特定的规律,三拍之后又换一种节律,如此反复创作。莫扎特还真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对于这种缥缈的音乐元素有如此的感受。幻想曲本身也是一种天马行空的体裁,我也听过其他人的幻想曲,大多数敢于写幻想曲的人只能是大师,不能是其他。

一首曲子的自由度是其最难的地方,你的才华横溢全都表现在这种自由上,所有循规蹈矩的人都不是大师。就像中国人擅长考试,美国人擅长创新。结束语 1.音乐体验

在写莫扎特音乐的时候,不仅听了非常多莫扎特的音乐(实在话,莫扎特626首音乐,除了歌剧我几乎都听了),还看了很多资料。像莫扎特死于煎猪扒这种新鲜的事情也在生物类的论坛上偶然看到,于是就引进了文章里面。本来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包含歌剧部分的,但是由于我看了莫扎特歌剧的视频之后也没能搞懂歌剧要怎么看。我又找了关于歌剧的文献,发现全是术语,一点都不亲切啊,于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在这个文章里面,我选取了风格或者类型不同的几首曲子,一个是幻想曲,这种天马行空的类型;还有变奏曲这种所谓纯粹“秀操作”的娱乐曲子;像安魂曲这种庄严肃穆的曲子,还有小夜曲这种情歌类型。我希望以我仅有的一点理解,去选择不同的类型,给予不同的感受。2.莫扎特是什么人

莫扎特是一个表面欢快,内心又充满各种情绪的人。莫扎特负债是因为他不在乎钱财,他在乎他喜欢的音乐。他觉得他的时间不该浪费在考虑怎么省钱上,他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的狂喜的情绪,是他极度忧伤的写照。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从幻想曲可以知道更多。一个人在进入梦的状态之时,他的表现更贴近于他的真实想法。我为什么对梦有如此的认识?首先,我是一个失眠症患者,我睡眠时多梦。而且我发现就像《盗梦空间》说的一样,梦分很多个层次,我目前已经可以在梦里面保持一定的理智,可以自我从各种梦境中挣脱(强烈持有这是梦,我要逃出来的念头)。

莫扎特在有生之年想过很多不一样的风格,但是却因为周围人的不理解常常不得不放弃。比如莫扎特说过:为什么艺术一定要大众化?至少巴赫还算是幸运的,独自创作,不会有人干涉。莫扎特在宫廷之内,所谓的上层阶级就会有很多的约束。莫扎特是反感这种干涉的,不过又不能稍有微词,这就是莫扎特忧伤的根本原因,创作热情收到限制。当年《费加罗的婚礼》也是限制级的东西啊,只不过由于才华而破格录取了而已。

莫扎特深爱自己的家人,莫扎特经常给表妹啊,堂兄啊写信。当年那个时候,写信的人很少,莫扎特是那种前面是德语,后面是意大利语的怪胎,现在去读他的信,你一定晕头转向。他很乐于和家里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写信保持了他们的联系。他也深爱自己的妻子,尽管不受父亲的认可。不过也不能说是完全不认可,当年父亲还是有送礼过来的,那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往往这种表现表达:我认同你的妻子,但是我不能认同你。咱两还是没话说,但是媳妇是无辜的,我没有任何不满意的意思。现在去看老莫扎特的做法,其实叫“傲娇”。

莫扎特的忧伤在其《安魂曲》中有很好的表现,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格,一个拥有喜怒哀乐的莫扎特。莫扎特的境界已经不是怀才不遇,而是在最顶尖的音乐格局中都没人可以理解。你遇到了赏识你的人,可是他却只能理解你讲的黄段子这样的粗浅笑话。

再有一点就是,在我看来,莫扎特对于一切都很无奈。在自己喊出为什么音乐要通俗的时候,又不得不走在通俗的创作道路上。莫扎特的笑脸,一半是对于贵族的客气(工作需要),另一半是对于世事的苦笑。他总是笑,然后半夜自己回家,孤零零,一个人。Addio mozart

第三篇:音乐鉴赏论文 走进莫扎特

音乐鉴赏课程作业

走进莫扎特

任 课 教 师: 学 生 姓 名 : 学 生 学 号 :

2015-05-15

一:前言

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即将结束,这期间,我了解了一些关于音乐的知识,领略了许多中外名曲,让我对音乐有了再一次的认识。在这十二周的学习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我对于一些著名的音乐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莫扎特。课程中,我们观赏了记述莫扎特生平的电影,走进了一个更加鲜活的莫扎特,莫扎特与音乐,音乐与莫扎特,融为一体。音乐是一种艺术,能带给人听觉享受的艺术,而且音乐也是创作人内心的一种宣泄。我对音乐知之甚少,不敢妄言在莫扎特心里,音乐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我猜想,音乐对于莫扎特而言,应该就像空气、水,无其不可活。

二:时代的宠儿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此时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面纱再度被揭开,一股新古典主义浪潮正在形成,这股新浪潮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风格。莫扎特正好生逢“开明专制”的盛世,开明的君主约瑟夫二世(1741—1790),于1765年继任“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皇帝推崇伏尔泰等启蒙学者的学说,推行改革,在奥地利历史上开始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商品生产。生活在政治上一个比较宽松、比较自由的时期,莫扎特才得以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音乐,激发了18世纪欧洲对古典风格的热烈崇拜。

他3岁弹琴,5岁作曲,是一位在音乐上非常早熟的天才,在很小时,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即兴演奏和作曲能力都十分出色,五岁时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被誉为“神童”,轰动欧洲。1762-1763年间他与姐姐在慕尼黑、维也纳、法兰克福、布鲁赛尔、巴黎和伦敦等地演出,并发表生平最初的作品集。1764年前往伦敦随同阿贝尔和J.C.巴赫学习作曲。68年在维也纳演出首部歌剧《巴斯丁与巴丝蒂娜》。莫扎特长时间的演出、旅行、创作所到之处都传出赞誉之声。在旅途中,莫扎特更结识了多个对他甚有影响的人物与重要音乐家。使他的创作更加广泛和完美。在他人生最后的也是最为贫困的9年中,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创作出大量的杰作:歌剧《唐璜》、《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等。

莫扎特应用简单易懂的音乐语言符号,采用奏鸣曲曲式,运用不同主调之间对立与平衡的全新表现技巧,在短短的29个春秋寒暑一共创作了626首曲子。这是上帝专门派来赐给人类的如珠似玉的旋律。

三:命运的羁绊

莫扎特自六岁起,直到临终,他都是一个疾病缠身的人。也许,没有疾病的痛苦,就不会有深沉的音乐产生。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生涯都是在疾病缠身的煎熬和拼搏中度过的。若从医学角度看,他的不少乐曲在某种程度上实在是一位患者主诉病历的档案。当然,莫扎特很少公开抱怨自己的恶劣健康状况,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疾病所造成的痛苦并没有把他推向颓废的泥潭,走向厌世和悲观主义,相反倒促使、刺激他跑到音乐艺术世界去寻找出路,用旋律、节奏以及和声的语言诉说其生存状态,描述其人生的根本处境,从而得到解脱。

对死亡的默念,有一种乡愁伴随,这是莫扎特的许多慢乐章的主题。他把死亡看成是生命的最后归宿,正是死亡刺激了他去紧迫地、频繁地思考生的意义。身为一名音乐神童,莫扎特曾与欧洲贵族交往密切,他认为自己与任何贵族是平等的。他容忍不了主仆关系中雇主科洛里多的专横和压制,在经过几次意见纷争以后,终于在1781年(25岁)挣脱了依附关系而走上自由作曲家的道路。他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总在为找寻宫廷里的一个职位而劳碌奔波。不幸的是,当时的观念是贵族赞助者均视作曲家为仆役,莫扎特历经坎坷,仍负债累累;英年早逝,劳生一梦。

四:结语

高尔基曾经说过:“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莫扎特音乐艺术的根,正如近代欧洲文明的根一样,必须到古希腊、罗马去寻找。莫扎特音乐艺术的古典风格源自新古典主义浪潮的影响,犹如古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样,不仅崇高、庄严、静穆,且华贵、典雅。在人对生的渴望和死亡之间,存在着永恒的冲突。莫扎特用作曲,用钢琴和小提琴做武器,同死的绝望感进行抗挣。然而,艺术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魅力:即使是痛苦、悲哀和绝望,一旦经过与之契合的天才之手,就会升华为美。

第四篇:音乐鉴赏论文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音乐分析摘要:《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杜鸣心于1956年根据著名诗人艾青先生的一首速写短诗而创作的艺术歌曲。这是一首精致而具欣赏价值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歌曲的旋律带有叙事性的质朴纯美,音乐形象感人至深。多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歌唱家所演唱和声乐教学选用的经典曲目之一,现已被列入各种声乐教学曲目选集之中。

关键词:杜鸣心;艺术歌曲;音乐分析

正文: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区别于民谣而精致的独唱歌曲的通称。现在多指由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艺术性强、声乐技巧较高,一般采用美声唱法演唱的声乐作品。它属于抒情歌曲范畴;歌词多采用诗词来表现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创作手段和技法复 杂;伴奏占主要地位;具体说来是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从 百年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脉络来看,中国艺术歌曲始终是不断向前 发展的。从产生到新时期创作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 歌曲,都充分地体现出作曲家们从借鉴、模仿到融会、贯通,从 探索、总结到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国艺术歌曲在当代人们的音 乐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一、作者简介

杜鸣心(1928——)作曲家,湖北潜江人。1939年入重庆育 才学校学习钢琴、小提琴及理论作曲。1954年赴苏联留学,在莫

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师从楚拉基教授。回国

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并为中

国音协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他与吴祖强合作,为中

国第一部芭蕾舞剧《鱼美人》谱曲,1964年与吴祖强、施万春等

人合作,为舞剧《红色娘子军》创作音乐,两部作品都产生了很

大影响,成为中国舞剧音乐的代表作。钢琴协奏曲《春之祭》是

他于80年代创作的一部优秀管弦乐作品。大型四幕中国芭蕾舞剧

《玄凤》,在1997中国戏剧节荣获音乐创作优秀奖。此外,他还

创作了《青年交响曲》《交响曲“长城”》、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交响幻想曲《洛神》及《小提琴协奏曲》、等大量作品。

杜鸣心的音乐作品功力雄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配器精美结

构严谨,手法冼炼,感人至深。

二、作品背景

1954年7月17日著名诗人艾青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停留期

间,因对这个城市黑人区的贫困情况有所感触,而创作了这首速

写式短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不公道世界的揭露和控诉,特别是对

不人道的种族歧视进行了揭露和谴责。作曲家杜鸣心1956年在苏

联留学时,根据此诗创作了这首非常富有诗意的艺术歌曲。

作品通过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时的动人情景,歌颂了贫苦人

们纯朴、真诚而乐观的内心感情。歌词亲切感人,颇有含泪而笑

之情。音乐朴实真挚,富有感染力,恰当好处的变化音和巧妙的转调,更加丰富了这首歌曲的感情。全曲音乐的篇幅较长,但材

料十分集中。全曲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温和安谧,像是一首

摇篮曲:第二部分采用新的调性,使音乐焕然一新,像是一段叙

述,亲切动人;第三部分又回到原调,但更加充满了激情,像是

在尽情地抒怀。在第三部分末尾处乐曲又趋向平静,并以弱声的“嗯”唱结束全曲。

三、音乐分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中国艺术歌曲,已被选入多种声乐曲选集之

中。带叙事性的质朴纯美的旋律,表达了感人的音乐形象。歌曲

严谨的曲式结构、合理的调性布局、精心的和声设计以及技术手

段与音乐内容的密切结合,说明了作者完整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作曲技法。1.作品赏析

是写一个黑人姑娘为别人看管孩子,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唱

着催眠歌。这样的场景在巴西并不少见,也很普通,可在诗

人朴实无华的笔下,产生了动人的艺术力量。诗人几乎没有

作任何雕饰,朴实地对生活真实进行白描,并用对比手段,加强

了诗的震撼力量。对比,对这首诗起了重要作用。第三节,一层层推进。先写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继而写她唱的歌是催眠

歌,再写她为什么唱催眠歌。因为她为人家看管孩子,那孩子是

她的小主人。这三节,很朴实也把人物处境写出来了,似乎还不

使人感到什么。下面两节,给整首诗赋予了震撼力。“一个是那

样黑,/黑得像紫檀木;/一个是那样白,/白得像棉絮;//一个多

么舒服,/却在不住地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这也完全是生活的真实,诗人并没有作任何夸张。可是,经诗人

这么朴实地、又是巧妙地一点,其艺术魅力跃然纸上了。一

个黑人姑娘抱着一个白人小孩,孩子在哭,姑娘在唱歌,这是生

活提供出来的。诗人的高明在于,把这种强烈的反差抓住了。这

既是生活的真实,又是艺术的真实。从这反差中,不仅使人深切

感到这世界的不公道,使人同情黑人姑娘,使人产生关心黑人命

运的感情,而且,就艺术上来说,也是颇为精彩的。黑与白的对

比,“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地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

乐的歌”。这又是两个人的对比,使诗十分鲜明地勾画出一幅图

画,而且有声有色。给读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成功的范例:艺术手

段的产生和运用,必须依据生活,依据所描写的对象。离开了生

活,艺术手段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运用。它所描写的生活和

对象,本身就提供了一种启示,诗人准确地抓住了这种启示,使

这首诗浑然天成了。它启迪人们:要注重生活,要善于观察,并

善于抓住生活的启示,再贴切地运用艺术手段,就会达到极好的效果。脱离了生活,任何艺术技巧都可以是无用武之地。

2.作品结构:

该歌曲结构为带引子与尾声的再现单三部曲式。两小节的引子预示了全曲最基本的和声语汇。第一段结构方整,有四个

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均以“2+2”构成。四个乐句的终止式

各不相同:a句是变格终止;b句是Ⅲ级小调正格终止;c句是属

和弦半终止;d句是变格终止。四个终止式的安排与“起、承、转、合”正好相符。第一段从旋律、结构到织体等带有很强的陈

述性。中段利用第一段的材料进行展开,但规模只有第一段的一

半。主要对比在调性及织体写法方面,情绪较前暗淡。第三段是

动力再现,规模与第一段差不多,但旋律、和声、织体比第一段

有所发展,情绪激动达到高潮。最后是五小节尾声,音乐在轻柔的琶音伴奏下安静地结束。

3.和声运用:

此曲的和声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歌曲旋律的调式,是带有

宫调色彩的自然大调式。句尾从Ⅵ级音上行到主音的音调,具有

很浓的宫调性。对于这一旋律特点,曲中较多地采用变格进行,是符合调式和声风格的,同时也是本曲终止式的基本格式。二

是在调性布局方面,前后两段是主调E大调,中段转到小下属调

a小调,色彩转暗,这种非传统性的调性布局及调性对比完全适

合音乐内容的需要。三是在结构内部应用了丰富的离调,如向Ⅳ

级、Ⅱ级、Ⅵ级和弦的离调,调性色彩有较多的变化。四是应用

了多种变化和弦,除副属和弦外,还有调内变和弦中的下属变和

弦(升Ⅱ级五六和弦)、属变和弦(升五音属和弦)以及同主音大小

调混合变和弦。这些变化和弦在这里与歌曲的音调进行巧妙的结

合,产生了很好的和声表现力和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2]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范子军.论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的演奏风格[J].晋中学院学报,2008.[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6]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7]于润洋.音乐史论新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8]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0]葛文佳.巴赫和他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11]纪卿,徐悦.论小提琴演奏者如何驾驭不同演奏场地声学特

性[J].歌海,2012.[12]王文君,廖小芒.巴洛克时期小提琴艺术的历史沿革初探[J].文教资料,2012.[13]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8.[14]黄岑.巴赫复调音乐演奏方法之己见.音乐生活,2012.

第五篇:音乐鉴赏论文

学院:机械学院姓名:张书杰 班级;201020901 指导老师:张勇 学号:1102415012 音 乐 鉴 赏 论 文

摘要:这篇文章对音乐鉴赏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它对学生身心素质和欣赏品位的提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从音乐的发展到流行音乐的盛行,乐器的不同介绍,著名音乐家和著名音乐曲子的介绍等等不同的方面对音乐鉴赏的必要性和对大学生素质提高的 重要性做介绍。认识到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所必需的素质。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关键词:音乐鉴赏 发展品位提升

一. 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曲子如

《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中国古典音乐历经时代沧桑,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触动着我们的灵魂,在那亘古不变的太阳下,跨越时间、空间,其悠扬的回音正如钻石一样依然经典,永恒,温馨,浪漫古筝、笛子、二胡、琵琶、大鼓等民族乐演奏的乐曲自你的音箱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地感到,在空气中流动的,山,水,叶落,是冬雪……那是千古的生命里,一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那是你从未经历过的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音乐起于何时?据古籍,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箫”的发明。这时的“琴”即是现在所讲的“古琴”之前身。围绕古琴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有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故事,可见琴声乃心声。古琴在国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筝”之渊源于“瑟”,与“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其在春秋战国之际流行于秦,故史称“秦筝”。“筝”之音色华丽优美,明亮抒情,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古琴,亦称七弦琴,或丝桐、绿绮等,因缚弦七根又称“七弦琴”。琴体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形狭长。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徽”。唐朝诗人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则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对于,古典音乐,我的一个观点是中国的艺术是高于西方艺术的,中国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包罗万象的文化艺术,他是被西方划分政治哲学艺术社科天文等等学科的综合体,例如一首古诗词他同样又是一种哲学观点的体现,又是一种艺术的表现等等:同样古代的士人如果靠上功名,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可能作为政治家同时有时文学家,军事家改革家(中国原先的文人都是博览群书的,其实就只一篇文章中原本就有很多方面的知识道理)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等等。

古人在演奏乐器时特别讲究氛围,必定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这与佛教文化似出一源,体现了中国乐器的深邃性和高贵不可亵渎性。

每每沉浸于那种远古空灵的境界中而清心寡欲,忘记周遭一切。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后的韵味。认为西洋乐器表现的形式多是通过听者的感官来引发其想象、思考和情感的体验,而中国的古乐器则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中国的传统思想在里面。

琵琶的历史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琵琶的线条和形态很柔美,娴静地摆在那里犹如一个性感的女人。可它的品性却是刚烈的,一如霸气的勇士。所以它最能演绎《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因为它的密度和强度及嘈嘈切切的声音总不免绷紧人的神经,随时担心着弦会断裂。一般场合心境是不大适宜听这样的曲子的。

二. 西方音乐之美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而如今,当世人面对着一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又人多少人能像贝多芬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长城非好汉”呢?许多人无奈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诱惑,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最终把最初的理想长埋于岁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过一生,或碌碌无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里无目的的继续漂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倍觉汗

颜。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

战,生当人中杰,死也为鬼雄。

是的,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于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长征。

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三,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

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现代美育提倡有机的把知识性、审美性、趣味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它能让我们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如:更好的理解〈欢乐颂〉能使人在轻松中寻找快乐的感觉;〈月光曲〉让人感到静谧的夜晚;革命歌曲给人战斗的力量。当今时代的特点使流行音乐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爵士乐、摇滚、通俗以及最具代表的周杰伦风格的歌曲渗透着每一个角落,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文化及其丰富的时代拥有评判好坏优劣的能力,能让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

华,使个人修养得以提升。

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

去培养和提升。

四. 音乐让人沸腾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

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音乐鉴赏和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都

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是人类高级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从对象方面讲,并不是任何作品都是“我”的审美对象,象一位作曲家指出的“许多人在听,却没有听见音乐”。人们对审美对象有些基本要求,如适当的形式,优雅的情趣,可以理解的“语法”等等。一般来说,过分强烈、怪异的手法,特别复杂、庞大的结构,完全陌生的风格都难以引发美感而只会产生惊讶。人们对“他文化”的音乐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对特别刺耳的音响也有一个剔除或适应的问题。我们的听觉既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任何艺术作品要成为人的审美对象,都需要通过“自然的网筛”和“文化的网筛”。在这样的活动中,音乐鉴赏的主客观因素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从主观因素看,除具备较敏锐的听辨能力,必需的相关知识,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和一定的生活阅历等几个方面,如果还能掌握较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实践,比如经常性地听赏一些音像资料、甚至参加一些音乐表演活动等,都会对鉴赏者产生较多的感受,并能得到较深刻的理解。而作为音乐鉴赏的客观因素来说,它是音乐鉴赏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使鉴赏水平

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条件。

五.音乐与生活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音乐所散发出来的是无限的浪漫和遐想,听着那些流淌出来的声音仿佛是银色月光下的窃窃私语的情人。它们所带来的是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树的静谧,荷兰郁金香的雅致,丹麦人鱼的期望。西方传统音乐以神秘浪漫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写照,钢琴的加盟使它越来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风格。经过中世纪时期、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空灵与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音乐越来越注重乐器的协奏和声调的组合,正如中西方意识形态一样,中西方音乐也呈现出它们截然不同但又各具韵味的时代和地域特色。人在有意无意中,总会不经意哼起一种调调,这种调调也许是与心跳合拍的,当音乐与体细胞合拍时,感情便会不禁自主地流淌出来,这也许就是音乐最高境界。这样精神就更抖擞,办事效率也事半功倍。而我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很曲折与困难的。

我在初一的时候,与老妈闹矛盾,十分郁闷。我打开电脑,想解解闷。无意中发现QQ中有个“QQ音乐”,便毫不犹豫地下载并安装这个软件。自从那以后,我发现了许多流行歌曲,琳琅满目。我便随便听了一首周杰伦的“牛仔很忙”。这首歌曲中那欢快的基调,与它天籁般的纯声,加上古调与摇滚的伴奏,不得不使我“洗耳恭听”,我沉醉于这美妙的音乐中,几乎忘了呼吸,所有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此后,周杰伦的音乐伴我走过了艰苦的半年,就是在那个艰苦、泥泞的上半学年,在我由年幼至成熟的转折点,我摔倒过,哭过,灰心过,可它依然友善扶我站起来,抚去我身上的灰尘,和蔼可亲地望我前行。我想,它现在还是我的朋友。

那时我毕竟还没长大,后来为了能战胜艰苦的环境,为了能找到心灵的知己,我越来越需要纯钢琴演奏,我只能悲伤地告别“周杰伦”了。我开始想到的是贝多

芬的“致爱丽丝”,后来通过良久的寻找,我又开始接触查理德克莱德曼,班德瑞……这些古典音乐毕竟不同流行音乐,它高雅,从不用喧哗的声音来炫耀自己的美,而是用安静的有声渲染无声美,以无声美来升华高雅美。

每当我疲惫不堪时,不管我要干什么也好,先让电脑播放纯音乐,用心灵去寻找,当音乐漫入心扉时,彷佛身临其境在天堂遨游,所有疲惫也不辞而别了。它就好比我的母亲一样,呕心沥血地哺育我成长,而我则像一棵小草在阳光滋养下茁壮成长,小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阳光的恩惠的。可以说,是她安慰着我走到现在,尽管路平了许多,她还是像关心小孩子一样的关心着我,使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信。

人的一生中,会走很多陡路,也许会有人一蹶不振,但也会有人振奋前行。前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寂寞。但音乐这位好侣伴就好比你的知心朋友,为你嘘寒问暖,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心。有了它,人生也许会有精彩的、有奇迹的。

历史的车轮转动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使音乐的风格也各自出现了变化。19世纪以来,西方音乐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济的发展是音乐的大众化变的越来越深刻,流行音乐开始蔓延至全世界,华尔兹、波尔卡、探戈舞、布鲁斯、爵士音乐、摇滚等等,直到现在的通俗音乐,他给人的是自由的呼吸和心灵完美的感应,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成为人们精神的港湾,它不是贵族化的奢侈而是平民化的消费,能被各种类型的人接受,成为世界范围的大众文化盛宴。

处在这个时代,我们所拥有的不仅是对民族历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对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要求对音乐发展历史的了解,音乐鉴赏能力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对其背景的深刻理解。它不仅让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围下感受来自各方的熏陶,还让人对各个地域的人文、物质、感情、活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

下载莫扎特音乐鉴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莫扎特音乐鉴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鉴赏论文

    161210101 高雅 感受音乐鉴赏 ——古典音乐之美 音乐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欣赏,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学会享受音乐便是迈出了享受美的第一步。曾经我以为音......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 对 流 行 音 乐 的 鉴 赏摘要:流行音乐也就是通俗音乐,流行歌曲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歌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俨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选修课《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我们的祖先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

    音乐鉴赏论文

    德彪西交响作品《大海》鉴赏 【内容摘要】文章以德彪西的人生为背景,通过采用多角度的研究思路,对《大海》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文章的前一部分重点论述了德彪西与......

    音乐鉴赏论文

    【内容摘要】”浪漫主义”代表着一种具有反叛传统、追求自我表现和富于幻想精神的文学思潮。它进入音乐领域后,催生了新兴的“浪漫主义音乐”。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促使各国人民......

    音乐鉴赏论文

    论宋祖英维也纳个人音乐会 摘要:中国著名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在奥地利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观众们对宋祖英的......

    音乐鉴赏论文

    所有关于如何理解音乐的书都同意这一观点:读这样一本书并不能加强对这门艺术的理解。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那么对于早期浪漫乐派的音乐风格和......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郑紫外国语学院英语4班 (共6页) 一、1.音乐:Just like fire(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 歌曲充满着积极向上,表现了爱丽丝在拯救疯帽子父母过程中的艰辛,但不放弃,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