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个案分析记录
幼儿个案分析记录
一、研究前个案情况分析
我班林烜小朋友今年5岁,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的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习惯指挥他人,比较任性,脾气暴躁,容易生气。
二、个案观察记录
(一)饭后折纸、看书。拿着纸折一折,看一看。没人理会他。过一会,他把纸张放回,去拿书(自带)走到几个小朋友前面:“你们看,我的书是奥特曼,谁要和我一起看。”几个男孩围过来。林烜:“这个叫超级威力脚,这个叫超变身。”其他幼儿:“这有什么,要太阳射灵炮才厉害。” 林烜:“要不然我们比一比。”说完,站起来,对着他人玩攻击性游戏。
(二)集中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林烜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则伸手抓前面小朋友的衣领,摸一摸前面小朋友的头,老师发现,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三)、表演游戏活动。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在第三组,他拿了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这时候他发现两位小朋友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干相让。林烜:“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来当小熊。”其中一位幼儿杨若虚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林烜一步上前从他手中抢回头饰,杨若虚不给他,他用力一推,杨若虚摔倒在地上,林烜把头饰给另外一个小朋友。
(四)分组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林烜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其中一位小朋友在开玩笑,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又回去看图片,等到老师又不注意,他又到另一名幼儿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上,他却很开心。
三、原因分析:
(一)家园交流在园在家表现:
园:老师把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请小朋友到我们家与他一起玩。
(2)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很牢。做事情动作很慢。对事物的兴趣时间很短,但如果他有兴趣又能持续半个小时以上。
(3)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会自己做,但没有耐心。会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
(4)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聪明理解力强,悟性比较强,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突出表现自己。但他选择的方式不恰当,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从而往往采用惹人注意的方式甚至进行攻击来引发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2.自我控制能力差。从小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养成不看场合,时间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养成我行我素。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即使很乐意地检讨也是“言行不一”。
四、方法
(一)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好奇又急躁,缺乏耐心。每次活动总是事先让他操作,让他多发言。户外活动他喜欢冲跑,就让他当教练,带领大家运动,分组活动时,多提供机会让他当组长,同时要求他自己先表现好才能当组长,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发挥作用。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他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于表扬肯定。根据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喜欢做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户外活动让他当组长、裁判。在角色游戏中当老师、警察的角色,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二)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工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种既是一种心理疏导又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
2.以榜样示范、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要求林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责备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3.重视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及时进行教育。孩子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各种传播媒介中接触到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冲击。父母对明确所看的动画片有所规定,暴力性片子不能看或者大人陪同。并对在家在外的攻击性行为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及时给予表扬,并给予更多的关爱。经常带他去大自然中去,开阔眼界。培养多种兴趣,提供宽松的环境。
五、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这一阶段的家园配合训练,林烜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相信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林烜小朋友会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全面发展的孩子。
第二篇: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
观察幼儿:壮壮
观察时间:晨间活动、手工活动、数学区域活动 观察记录:
观察一:今天下雨,小朋友在教室进行晨间活动——建构活动。小朋友正专注地建构,只见壮壮在教室窜来窜去,不时地把小朋友的玩具扔在地上;小朋友很生气,他却憨憨地看着小朋友笑。自己从不坐下安静地玩。
观察二:要进行手工活动了,小朋友都表现得很兴奋,只见壮壮沮丧地来到我身边,对我说“为什么要做手工?不做手工好不好?”我说“你为什么不喜欢做手工?”他说:“我讨厌做手工?”小朋友在做的过程中,只见他拿起剪刀胡乱地剪几下,然后就对我说:“老师,我的破了,再给我一张。”我在给他用双面胶补贴,他则窜来窜去地用手抓小朋友的手工材料。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的影响,爸爸妈妈是大学老师,平时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引导他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爷爷奶奶在家里照顾他,在爷爷奶奶心中他是小皇帝,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爷爷奶奶都会答应,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于他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所以,他没有自己做事的目的,也没有自己做事的习惯,更没有练习出独立做事的能力,连玩他都是在东游西逛,不知道要独立完成。采取措施:
1.与家长沟通,请家长不要事事包办,引导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手工活动时,教师在他身旁引导他剪贴,做的不美观不要紧,关键要他自己动手剪贴,培养他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
3.建构活动、泥工活动时,给他下达指令:拼搭什么、捏出什么动物,培养他做事的目的性。不准下位游荡。
4.抓住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提高他的自信心。效果:
1.壮壮进步比较明显,做事有目的性了,并且速度较快,不会东游西逛。
2.当有困难时,会主动求助老师指导他完成。与幼儿相处这一方面,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下,效果明显好转。
第三篇: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
教师:张昌芝
幼儿:方子琪【男孩、4岁】地点:本班教室 时间:晨间活动、数学区域活动 观察记录: 观察一:
平时很热闹的琪琪,今天来校后一直不说话,对什么事情都很勉强。老师上前搭话也不理睬。观察二:
课堂上也不配合教学。一整天都没有魂儿似的。直到晚上休息的时候,才和平时玩得好的学生有过简单交流。
案例分析:
小孩儿对于家长过于依赖,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父亲照顾太少,只靠爷爷奶奶,难以从心理上得到满足。表面上看似很活泼,实际上,内心深处的孤寂,每次都是和母亲有过交集后留下并积攒下来的。措施:
1.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抽时间多陪陪孩子。2.转移他的注意力,分散对于父母的依赖。
3.抓住他的心理,进行寄托式感情表达,将对于母亲的思念转化到画画,唱歌等实效活动中。效果:
1.琪琪明显开朗了许多,也不再情绪化,能很好的控制住思念。
2.独立性得到提高。和小伙伴们打的火热。偶尔思念家人,打个电话,就能缓解。
第四篇:幼儿个案跟踪记录
幼儿个案
姓
名
梁骏乐
年
龄
四岁半
性
别
男
家庭成员
爸爸、妈妈
评估方法
观察记录法
观察目的帮助幼儿改掉乱扔东西的习惯,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常规意识。
观察者
罗翊丹
观察主题
喜欢扔东西的乐乐
观察时间
四周解决方案
鼓励和奖励、转移注意力、家园沟通
【观察与记录】
日
期
时间段
观察情况
情况分析
采取措施
2019
9.4
9:15—10:15
(区域活动)
今天,小朋友们正进行着区域活动,突然有个小朋友从教室外面跑进来说:“老师,梁骏乐把玩具扔下去了。”
梁骏乐是这学期刚转过来的新生,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而且和小朋友不熟悉,大家游戏的时候他自己一个人觉得不好玩。
1.重新跟乐乐讲了一遍班级活动的流程以及介绍教室周围的环境,着重强调了在走廊活动的注意事项,尤其不能扔东西下楼。
2.向全班重新介绍了乐乐,加深幼儿对乐乐的了解;集体活动的时候注意引导他与其他幼儿的交往。
3.班主任通过微信向家长反映乐乐的情况,引起家长的注意。
2019.9.9
12:10-12:20
(午检时间)
午饭后散完步回来,孩子们都陆陆续续换拖鞋准备上床了,我正帮孩子午检的时候,有孩子又跑来跟我说乐乐把拖鞋扔下去了。我赶紧走出去,乐乐看到我迅速就举起手上的另一只鞋子抛了出去,完了还很高兴地说:“老师,你看,我可以把鞋子抛这么高。”我把他拉到身边,问他:“上次老师已经告诉你一楼下面有弟弟妹妹,扔东西下去会怎样?”“弟弟妹妹会受伤,会流血”。“那要怎么了?”“要去看医生,要打针。”我继续问到:“那你为什么还要扔下去呢?”“因为我就是想扔东西咯。”
1.通过与乐乐的问答,发现他对老师的教育仅仅是停留在感知阶段。理解认知水平相较于其他同龄幼儿稍有落后。
2.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到乐乐转学前所在的幼儿园只是一个早教机构,人数少,氛围放松,老师较少对幼儿的常规意识进行培养。家长觉得乐乐有这种行为发生是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
1.密切关注他的行为,尽量让他留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对他的常规严格进行要求。
2.在班上专门进行了一次《高空抛物的危害》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播放视频和照片,让乐乐更加直观深入地知道该行为的危害,加强安全意识。
3.放学前找乐乐谈话,针对当天表现好的行为进行表扬,指出继续需要改正的地方,强调“不能扔东西”的要求。
4.家长在家配合教育,2019
9.16
11:15—11:30
(户外活动结束后)
户外活动回来,其他小朋友都放好水壶进教室换衣服了,而乐乐还站在栏杆上迟迟不进来。突然,趁老师转身的时候他就把手上的水壶给扔了下楼。他看到老师发现后,没有像之前那样还表现得很兴奋,而是赶紧跑回了教室坐好。我把他叫到身边问他怎么又扔东西了。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不记得了。我下次不扔了。”
乐乐事后的行为表现(从之前的兴奋到现在的害怕以及主动认错)可以看到乐乐的意识是有了转变的,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对他的要求和行为培养需要继续坚持和强化。
1.针对他喜欢扔东西的兴趣,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让他进行扔沙包的活动。
2.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午饭后当值日生、帮忙其他小朋友脱衣服、帮忙摆鞋子,尽量让他有事可做。
3.批评与鼓励相结合。对其犯错行为及时指出,并采取惩罚措施,比如停止他喜欢的游戏五分钟;放学前的谈话除了语言肯定,还增加了实物奖励,每天奖励不同的折纸。
4.再次与家长进行面谈,希望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五篇: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教师:XXX 幼儿姓名:林萱
幼儿情况:娇气任性,容易发脾气。个案观察记录:
一、2017年9月14日
生活活动
午餐前,小朋友分两圈倒U形坐在教室中间,为了避免造成盥洗室内拥挤,小朋友卷好袖子后由老师轮流请去洗手,你坐在里圈的线上,这时候老师先请外圈的小朋友去洗手,你突然大叫着“我不要!我不要!”接着你便躺到地板上打起滚来,哭声越来越大,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被你吓到了,老师越安慰她,她哭得更凶。
二、2017年9月20日
集中活动
老师播放集中活动的音乐,请小朋友搬椅子坐下来,当其他小朋友都坐下来以后,你还在玩你感兴趣的玩具,老师请你把玩具收起来,你拒绝收玩具并开始哭,用力咳着喉咙,使得满脸通红。
三、2017 年9月28日
午餐
午餐时间,大部分小朋友们都在认真的尝试自己拿勺子吃饭,你却迟迟不动手,想要等老师喂饭,老师喂你吃了几口后,手把手教你自己拿勺子,然后便去看看隔壁桌小朋友吃得怎么样了,你看到老师走开于是又大叫起来:我不要!我不要!然后开始故意用力咳着喉咙,使得满脸通红。
分析研究:
林萱小朋友娇气、任性、不讲道理,没有集体的规则意识。和家长沟通了林萱小朋友在幼儿园的这些表现后,从家长那得知,原来林萱小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女,而且是家族里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所以家里人都十分宠爱她,有一次她发脾气大声哭,用力咳,使得满脸发紫,家人看到后吓到了,从此只要林萱想干什么,家人都顺从她,讨好她,免得她发脾气。了解了林萱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后,我们得知了林萱性格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育对策:
一、家园共育,努力达成教育观念一致。
和家长沟通林萱在幼儿园的表现,希望家长引起重视,配合老师在幼儿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时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家长们也要以榜样示范、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和孩子讲道理,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困难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人相处时要和气、讲道理、有礼貌。
二、实行短时间冷处理。
当孩子任性发脾气时,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例如:当她发脾气满地打滚时,老师不要去制止她,而是让她继续哭,当她发现哭并没有用时,她自然就不哭了,这时候再开始和她讲道理。
三、多开展集中活动进行行为矫正。
虽然孩子的感受可以理解,但是不代表他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一个人不能一不顺心就耍赖。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以合理的方法疏导、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1.倾诉心声
倾诉能化解烦恼。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象、体验孩子的感受,并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加以分析。有研究表明,描述情绪对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有舒缓作用。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应多问一问:“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讲给我听一听吧?”这样,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倾诉过程中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释放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从中获得自我调整的力量与方法。
2.转移注意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的事情上转移到新奇、有趣的事情上。如,孩子走到玩具柜台前要求买玩具,你拒绝了,他很生气。你可以立即转移他的注意力:“看,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去看一看!”这样,边走边看边讲故事,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孩子往往会破涕为笑。但同时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情绪。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告诉他,当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坏情绪时,就在心里说:“不能打人。”“不能摔东西。”或者想想能让自己高兴的事。
3.适度宣泄
有时候,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空间、一段时间,让他适度地宣泄一下,情绪自然就会好转。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宽松的心态让孩子“闹就闹吧”。比如孩子非常生气时,塞给他一个枕头供他泄愤;随他在自己房间里吼一吼,叫一叫……但这之后,一定要向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分清是非,明辨事理。
总之,正确的认识加上科学的方法,能帮助幼儿逐步提高情绪的控制能力,疏导、宣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