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人物分析 戴安澜(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9:4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日人物分析 戴安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日人物分析 戴安澜》。

第一篇:抗日人物分析 戴安澜

民族之魂—戴安澜

摘要: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并立下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于1942年3月为了保护唯一尚存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率领200师开赴缅甸,最终在异国他乡为国捐躯。

关键词:戴安澜,抗战,儒将

一﹑戴安澜的军事生涯

孙中山通过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深深感到依靠军阀的武装是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同时,列宁领导革命军队取得十月革命也使他得到很大启发。他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于是在1924年,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他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年,戴安澜在一位长辈的推荐下,决定报考黄埔军校,但因为身体条件不好,他没能通过黄埔军校的体能测试。推荐戴安澜报考军校的长辈本想找校方通融一下,却被他拒绝了。当时,戴安澜已经决心杀敌报国,要为国家,为民族而战,在叔祖父戴端甫(时任广东粤军团长之职)的勋勉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当二等兵,时年二十岁。1925年,经过了严格军事训练的戴安澜再次报考黄埔军校,被顺利录取为第三期步兵科学员,于1926年毕业。

1933年春,日寇在华北挑起长城战事,戴安澜时任十七军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一四五团的任务是踞守古北口将军楼迄右至龙儿峪以东五百米高地。日寇主力进攻长城,一四五团浴血搏斗,苦战三昼夜,伤亡惨重,阵地工事几乎全毁,但戴安澜仍奋勇指挥,率部力战,使得友军已失将军楼右翼阵地得以恢复,并在战斗中同赵连长一起救下关麟征师长。当敌人集中一个旅团并配有骑兵、炮兵各一团,再联合空军向芦头庄会博公路一带的一四五团阵地猛攻时,戴团长在友军配合下沉着指挥,率部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不仅阻击了敌人的进攻,而且迫使敌人不得不向石匣口方向撤退。后来,戴安澜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而荣获五等云麾勋章。

1937年8月,戴安澜被提升为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1938年3月徐州会战,戴安澜率七十三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与友军协同作战,完成了将台儿庄日军主力完全包围的计划,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台儿庄日军被歼驱之后,临沂方向日军猛烈向西反扑,与中国军队对峙于杨家集、艾山一线。戴安澜率部防守中艾山,日寇向中艾山阵地猛攻四昼夜,终被击退。日军广播说有一俄国军官在指挥中国军队,原来戴安澜每在战斗之时,总是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其体形魁梧,使日寇丧胆而误传。1由于戴在徐州会战中有功,1938年5月晋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兼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部训练班教育长,主持举办第三十一集团军干部训练班。

1939年1月,他又升任第二○○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昆仑关战役。昆仑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时由号称“铁军”的日寇第 1 来源:戴澄东在2012-07《黄埔》杂志上发表的《深切怀念我的父亲戴安澜》 五师团之主力第十二旅团把守,堪称“金汤之固”。戴安澜面对强敌,镇定自若,在全面摸清敌情的前提下,周密布防。战前,戴安澜发出豪言:“中国古时有状元三鼓夺昆仑之佳话,吾拟元旦夺取昆仑关。”战斗打响以后,他亲临前线指挥,虽不幸负伤,仍坚守岗位,经一月苦战,毙敌六千,缴获甚多,并击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和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战后荣获“四等宝鼎勋章”一枚。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军队的关键一战,日军战士也把昆仑关战役当做战略中的关键点。

1942年3月戴安澜将军率领的200师作为先头部队,先行进入缅甸,驻守同古,协助英军防务,掩护英军的撤退。然而由于英军撤退,国军支援未到。二○○师只能以一师的兵力来对付4倍于自己的北上的日军主力。为此,他立下遗嘱,并给各级下命令,明确:师长战死,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各团、营、连亦是如此。2因而全师上下同仇敌忾,士气旺盛。3月18日到3月29日,在二○○师的顽强抵抗下,日军死亡5000余人。3月25日后,日军后续部队从仰光不断增援,二○○师在孤军无援,弹药消耗殆尽无法补给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于3月29日夜从同古城安全撤出。4月23日,二○○师日夜兼程赶到棠吉,4月24日开始攻击,25日即将棠吉攻克。战斗中戴安澜的随从副官孔德宏受伤,卫士樊国祥牺牲,可见战斗的惨烈。由于日军第十八师团突破棠吉,不久即占领腊戌,这样远征军回国的道路即被阻断。这时,以史迪威为首的长官部要求 2 摘自2011年4月2日《档案》的《铁血将军戴安澜》 各自突围。5月初,第五军师、二十二师走进了野人山,二○○师在缅甸东部,奉命尾随日军,相机返国。在返国途中,二○○师要经过两条河流三条公路,一共五道封锁线。1942年5月18日,在通过细胞到摩谷公路最后这道封锁线时,遭到敌人伏击,戴安澜亲临第一线指挥,不幸胸腹被日军机枪子弹击中,但他仍然指挥部队集中突围成功。接下来的时间里,由于缺医少药,在湿热的热带雨林中,戴安澜伤口溃烂恶化,于5月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茅邦村殉国。当时缅甸境内没有木棺,戴将军马革裹尸回国。

戴将军生前曾言:“司马迁讲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就是有价值,轻于鸿毛就是没有价值。死于当前,我们应认清是泰山还是鸿毛,然后选定应走的方向毅然地跨出步去!”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将军以实际行动,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伟大的抗日事业。3

二、戴安澜的儒将风范

戴安澜博学多才,是一名勇谋兼备的将军。在战场,骁勇善战;在平时,治军有方;在生活,喜爱文学。他所率之师,成为抗日军队之坚。在政治上也有卓识远见,曾被称为一代儒将。

1904年11月25日,戴安澜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戴安澜幼年,家境清贫,家中共有兄妹六人,父亲见他聪明好学,便节衣缩食,送他去求学。他七岁那年,入私塾就读,原名衍功,入学读书后取名炳阳。戴安澜深知家庭生活艰辛,求学不易,因而刻苦攻 3 读,学业优异,1918年又拜读在桐城著名人士周绍峰先生门下深造。周先生注重道德气节教育,诲人不倦,使戴安澜深受教益,对学习益加勤奋。周先生常对人夸赞:“此子享赋优异,后必有成”。青年时期,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投入新文化潮流。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更受陶行知所传播的新思想、新文化影响,在政治上逐渐成长。

戴安澜进入黄埔后,为表示平息帝国主义欺压中华民族、蹂躏华夏大地的恶浪狂潮的决心,遂改名为安澜,号海鸥,其意是像在大海上翱翔的海鸥一样,不怕狂风巨浪。4

1926年,戴安澜从黄埔军校毕业,在北伐军司令部任副连长。戴端甫便写信给戴安澜的父亲,让他把戴安澜从小订亲的王家姑娘接到广州完婚。王家姑娘是个苦出身,裹了小脚,目不识丁。而此时的戴安澜身为北伐军的年轻军官,才俊风华,前途无量。若用世俗的眼光看,两人的地位和条件可谓天壤之别。但是,戴安澜没有这样想。1927年1月5日,他接纳了这位过门时连名字都没有的乡下姑娘,并给她起了第一个名字:荷心。何谓荷心?荷心,乃荷花之芯,花是香美的,但莲子芯是苦的。王家姑娘自幼吃了不少苦,一个没有文化的村姑嫁给一个连年征战的军人,还会吃苦。所以,戴安澜给妻子起名“荷心”。荷心嫁给戴安澜后,一方面操持家务,一方面在戴安澜的帮助下,开始识字念书。荷心原本天资极佳,一年多的勤耕苦读,她能够独立地读书看报。1928年,他又给夫人起了第二个名字:荷 4 馨。有了文化,苦就变成了甜,盛开的荷花既美且香!5

从北伐到抗战,他虽为中级指挥官,但已清楚看到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及训练上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错误,他在日记中曾经这样写道:“吾辈受国家之培育,食民众之脂膏,在战场惟知杀敌,处地方则思利民”。“今为九一八六周年。困难重重,悲愤已极!而现今军队复有多数不肯战斗和不能战斗,更令人焦急”。“见××军由漳河北岸溃退时,仓惶畏缩之态,令人愤恨!”他明确感到,务需改进军队之政治与军事教育,提高军人素质。为此,于1937年编写了《痛苦的回忆》和《自讼》各一册。书中写道:“长城之役,迄今四年,而印象新鲜,犹如昨日,此盖因死难胞泽惨烈情形,感人之深,而动人之切。每一回忆,痛苦万分,故撰此书,定名为痛苦的回忆,亦示永久不忘之意耳。”与此同时,他还撰写了《二十六年之回顾》与《二十七年之新计划》。

1938年,在兼任三十一集团军教育长时,他总结了多年的实战经验,编撰了《磨砺集》和《磨砺续集》,阐述战略、战役、战斗等军事原则,作为提高部队的教材。据当年参谋主任李修业回忆:《磨砺集》“这本小册子是戴师长投笔从戎以来所有心得的结晶,曾印发全师官佐。其主旨是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6

戴安澜在政治上亦具远见,早年,为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的积极拥护者,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身体力行。一九三八年,在“新华日报”记者陆治采访他时,他阐述说;“国共第二次合 56

作,团结抗日,这是深得民心的好事,要战胜敌人,必先改革政治,我们是打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人民拥护我们,愿做我们的后盾。可是抗战已是第二年了,国民党内还有一部分人,怕动员民众参加抗战,这次调我们到武汉外围来作战,战地老百姓竟逃避一空,连找个向导也困难,这只能从政治上去找原因。要争取最后胜利,必须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将来胜利以后要建设,仍然需要两党合作,民主建国。”

戴安澜在短短的一生中,对军事、政治、文艺、技术等各类书籍都爱读。书成了他的良伴。书使他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忠勇廉洁乃是为人之道。他常以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作为自己忠贞为国的指南。他常对部下说:“一支军队,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长官必须爱兵,官兵必须爱民,爱兵才能治军,爱民才有后盾。”1937年11月,当他拿到五个月薪水一千五百元后,除留下五百元作为维持家庭简朴的生活开支外,慨然捐款一千元给国家。他在给家兄的一封信中写到:“回思国家当此危急存亡之时,而身为军人,不能保土为民,拿此巨薪,于心何忍?!”7

戴安澜所率军队虽纪律严明,但他自己对士兵却很和气。据李代华对戴安澜的回忆:记得在一个月色当空的夜晚,那夜战火比较平静,身躯魁伟的戴安澜将军侧身躺在电话机旁。他和蔼而安详地问我:“小鬼!你多大了?怕不怕?”“我是上尉军官!已20岁了。”接着我又说:“有您这‘虎师’之首在身旁,还怕什么!”“不怕就好,对敌人就应该如此,你不怕他,他就怕你!”我正暗暗品味这位“虎师”之首的 7 话,忽听他说:“听你的口音鸡鸡(滋滋)的,是合肥人吧?20岁当上尉,是军校毕业?”“您真会猜,抗日战争爆发,为了打日本投考军校十四期一总队,抗战胜利后还想继续去读书呢!”“你这小鬼有志气,为了抵御外侮而投笔从戎,还想到胜利后去读书,具有抗战必胜的信念,很好。”我在想怎么喊我小鬼,话未出口,他身旁的电话忽然响起来,他对着话筒大声说:“我们已坚持十昼夜了,为什么还无援兵?„„”说罢,跳起来对着我说:“有新的任务,上尉小鬼,再见!”便带着无线电话务员大踏步走了。8

为了造就和提高所部军官的素质和品德,他题写了很多名言,赠各官长共勉之:

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懼。人能不忮、不求、不懼,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

为政不在多言,要能幼有所教,壮有所练,老有所养。治军欲使知战,必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明之以刑。

三、对戴安澜的评价

1943年4月1日,在广西全州香山寺,对戴安澜隆重举行国葬仪式,由国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各界代表肃穆仁立。当地父老闻讯亦前往参加。李济深在悼词中说:“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书赠挽诗、挽词和挽联: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敬挽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周恩来敬挽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朱德、彭德怀敬挽

国外播雄威,万里尸归魂壮烈。军中草露布,千秋言在气清刚。

——张治中敬挽

1942年7月20日,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向戴将军颁发军团功勋勋章。罗斯福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如今,戴安澜的四个孩子也算是功成名就:

老大戴复东: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现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并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

老二女儿戴藩篱:上海政协委员

老三戴靖东:原南京理工学院教授,现移居美国

老四戴澄东:原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

第二篇:戴安澜英雄一封家书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

78年前的7月,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曾抛妻弃子,为家国决意赴死!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今天,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戴安澜: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

戴安澜(1904—1942),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任国民党第十七军第七十三旅旅长、第八十九师副师长,第五军第二〇〇师师长。先后参加长城抗战和台儿庄、武汉、昆仑关等战役。1942年所部编入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在东吁保卫战中击毙日军第五十五师团等部5000余人。后在率部北撤回国途中遭日军伏击,受伤殉国。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东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端公即为戴安澜叔祖父戴端甫,知名爱国人士。戴安澜人生道路引路人。2月28日,端公于广西全州病逝,戴安澜因奉命远征,未能亲临送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

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赴缅作战前戴安澜的家书----转载

赴缅作战前戴安澜的家书----转载

[摘要]那时家里的生活很苦,母亲用积蓄在贵阳购置了马车,雇人赶马车赚点生活费。戴安澜与夫人王荷馨及子女们写信人:戴安澜 讲述人:戴澄东(戴安澜之子)戴安澜(1904~1942),国民党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1942年,戴安澜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26日下午,在缅甸茅邦村作战中负伤的戴安澜因伤口溃烂感染光荣殉国,年仅38岁。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子模、志川、尔奎,三位同志鉴:

余此次远征缅甸,因主力距离过远,敌人行动又快,余决以一死,以报国家!我们或为姻戚,或为同僚,相处多年,肝胆相照,而生活费用,均由诸兄经手。余如战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极痛苦,物质生活,更断来源,望兄等为我善筹善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想诸兄必不负我也。手此即颂勋安。安澜

三月二十二日

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到达缅甸同古。3月22日,同古保卫战进入危急关头,戴安澜开始作最坏打算。在下定死守孤城的决心后,他提笔给妻子写下了上述义无反顾而又儿女情长的家书。不过,这封家书没能寄出。妻子王荷馨见到这封家书时,见到的还有戴安澜的遗骨。

母亲的名字是父亲取的

父亲是安徽无为人,7岁入私塾就读,14岁拜桐城派学者周绍峰为师,因古汉语基础很好,深得周先生青睐。后来他还在陶行知创办的安徽公学学过半年,也颇受新思想与新文化影响。父亲与母亲是打小定下的娃娃亲,父亲在安徽平原地区,母亲在山区。

父亲在黄埔军校毕业之后,留在了国民革命军司令部里面工作,是叔祖父将母亲带到了那里。1927年,父亲与母亲在广州结婚,当时母亲目不识丁,也没有名字,只是叫做“王家姑娘”。母亲的文化是父亲教的,母亲的名字也是父亲给取的,但并不是这封家书中的“王荷馨”,而是“王荷芯”。之所以取这个草字头的芯,是因为父亲说,做军人的妻子就要像荷花的芯,像莲子一样,要含辛茹苦。结婚一年之后,在父亲的帮助之下,母亲读书认字,两人感情也日渐升温,母亲自己把名字改成了“王荷馨”,取馨香之意。

父亲很爱学习。小时候读私塾,不会几何代数,是后来自学所得,解不出的题会让他困惑自己怎么这么笨,好不容易解开了题又会开心得像个孩子。当了团长之后,父亲还跟着东北来的大学生学习英语,到了缅甸之后,父亲已经能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一些当时在缅甸当翻译的人告诉我,戴将军经常会问一些单词,比如缅甸天气很热出汗怎么讲,出汗出得很多又怎么讲。

父亲更爱看书,即便行军打仗期间,也不离书本,他规定自己一年要看一两百本书,如果到了年底发现没有完成目标,第二年还要再增加。大哥哥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那时候大哥哥跟父亲一起在司令部,每天晚上就在俩人住的庙里看书。当时的油灯要用灯草,哥哥一根,父亲一根,哥哥在灯下做小学作业,父亲看自己的书。哥哥看完书灭掉灯草去睡觉,常常一觉醒来,发现父亲还在看书。当场提拔了重机枪连的中尉

这种严格要求不仅对父亲自己,也对他的部下。1939年1月份,父亲到了200师,扩成第五军之后,有一部分是老兵,还有一部分是临时拉来的壮丁,这样一个部队怎么才能带好?父亲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的。父亲要求团长以上包括师长,也就是他自己,各种型号的机枪都要会使用,由连长、排长、营长来教。父亲说,知识技术是没有官阶的,你懂你就是老师,你教我们就学。

湖南老兵李正义原来是父亲部下重机枪连中尉副连长,有一天父亲去到他们连队座谈,父亲问,如果重机枪晚上在黑暗中出了故障怎么办?李正义就举手说自己不需要用眼睛就能修理好。父亲真的叫人蒙上了李正义的眼睛让他拆装重机枪,又让他一个人扛着原本两个人才能扛起来的重机枪跑了十多米远。第二天9点多,师部来了一个命令,李正义升任重机枪连上尉连长。父亲还给连队里发锣鼓、发纸笔,教大家学唱戏、学画画、学写字,用现代的话来说,应该叫“丰富士兵的业余文化生活”。

除了军事素养,军队的纪律也是父亲严格要求的一方面,“忠、勇、勤、廉”四个字是父亲给200师士兵的要求。部队在云南保山一带时,有个士兵买烟没有给钱,差点让父亲枪毙。父亲也从不任人唯亲,而是以人的品德好坏来知人善任,他的军需是一名品德优良、为人可靠、一心抗日的东北青年。父亲有严格的一面,也有另一面,在部队里士兵还称呼他为“菩萨”。十八九岁的士兵奶气未消,因为觉得笨重,晚上站岗不愿意穿棉大衣,父亲怕他们寒气入体,一定要拿了棉大衣给他们穿上。

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安徽公学之后因为家里没钱就回了农村教书,经常喝点凉水充饥。在广州考黄埔军校的时候,体能考试要跑3000米,他跑了1000米身体就吃不消了。叔祖父要去找人说情,保荐父亲,但父亲他不肯,他说将来我假如要进黄埔军校的话,我将来就要过军人的生活,我要带兵,要打仗,我要有一段时间自己去当兵,去了解战士的情况。因此他也就去了国民革命军,当了个二等兵。在国民革命军里面有饭吃,还学广东人冲凉水澡,很快身体就壮实起来。1924年12月,父亲进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老乡说出“我们一定能回国”,父亲才闭眼

我出生在1941年,当时日军占领了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缅甸等地,中国西南大后方日益孤立,从陆上和海上取得国际补给的渠道逐渐被隔断,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军事同盟。1942年元旦前,200师到达与缅甸山水相连的云南保山,等候入缅的命令。2月底,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编成远征军向缅甸进发,中路作战的第5军既要抵御正面之敌,又要策应东西两路,任务最为艰巨。

父亲在缅甸打的第一仗在距离当时的首都仰光50公里的同古。3月6日,父亲率师部进驻同古。3月8日,仰光即陷落。作为从仰光北进曼德勒的铁路要冲,同古成为阻止日军北进的一道屏障。3月的缅甸正值旱季,同古附近又是一片全无依托的广漠地区,对阻止日军进攻极为不利。待200师集结完毕之后,父亲就派兵到同古以南12公里的皮尤河畔,接替英军防务,掩护英军撤退。

3月18日,驻缅英军全部撤退,日军跟踪追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敌遗尸20余具、步枪11支、轻机枪2挺、摩托车19辆。在清理战场时,还从日本军官的尸体上搜出日军作战部署图,摸清了敌军的底细。日军先头部队遭此打击后,其后续部队仍猛烈攻击。

3月21日,经过一整天的激战,父亲发现日军不断增兵,并配属重武器。援军不至,为恪尽职守,父亲准备战死同古。他给各团团长打电话,表明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然后,父亲就坐在小桌前,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之后又给军中至交子模、志川、尔奎三人写信,希望倘若自己战死,他们能够为自己善后,帮妻子儿女渡过难关。写完之后,父亲即将信与日记本装入他使用的作战皮包之中,他因决心战死,所以连一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也停了下来。

经过同古、棠吉战斗,200师还有兵力5800余人,父亲决心要把这支部队带回国,尽快与军部会合,重整旗鼓,再击倭寇。但回国之路尽是险途,他们需要渡过两条大河,跨越三条公路。200师在不见天日的森林中钻来钻去,没有给养,没有水喝,路经常走错,头顶上还有终日盘旋的敌机。5月17日,父亲率200师越过细泡至摩谷公路时,没料到早有敌军兵力预先埋伏在公路两旁。待前卫部队通过后,敌人开始了扫射。在滂沱大雨中,全师经过一夜激战才摆脱了敌人,伤亡惨重。父亲胸部、腹部各中一机枪弹。

如果在正常作战条件下,父亲应该可以挽救回来,但当时连日大雨,父亲的伤口被雨水浸泡后感染化脓,卫生员在奔跑中又丢了急救包,他伤势很快恶化,高烧不退。部队到达茅邦后,在村旁有一座寺庙停下休息,待规划了回国路线之后,父亲示意身边的卫士把他扶坐起来,面对北方祖国的方向深情地望着,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没能说出来,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父亲牺牲的时候,眼睛都没有闭。我们家乡的说法是,人去世之前最后一眼看的是哪里的人,将来就会跟着他走。所以士兵很快找来父亲家乡的人,说:“请师长放心,按照你的部署,我们一定能回国!”之后,父亲才闭上了眼睛。父亲灵柩每到一地,民众都自发加入迎送行列

父亲去世之后,工兵营砍了一棵攀枝花大树,将树干掏空作为棺木,将父亲的遗体入殓,跟随部队前进。但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开始腐坏,他们决定将父亲的遗体火化。士兵在瑞丽江的江心滩上堆放好木材,将棺木放在上面。为防止日军突袭,重机枪连还在两侧山头警戒。点火之后,两岸的士兵举手敬礼。之后,他们收殓了父亲的遗骨,放在棺木里。后来过关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华侨,将自己的棺木给了士兵,到了昆明之后又重新买了一个更大的棺木。

从云南到贵州再到广西,父亲的灵柩每到一地,民众都要自发地加入迎送的行列,拜祭这位抗日英雄。1942年10月,美国政府曾颁授父亲一枚懋绩勋章,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但到了“文革”时期,有人说“戴安澜是国民党,你们家的烈士证是假的”,然后跑到家里去抄家,这枚勋章也在抄家中丢失了,我之前去美国,在那里才看了一些这枚勋章的资料。

母亲在昆明看到父亲棺木之后要开棺验尸,好多人劝才放弃了。当时母亲心情很难过,听到父亲牺牲的消息她都想要放弃生命。在父亲留给她的家书中,鼓励母亲要坚强地活下去,母亲也确实做到了,承担了这一大家子。除我们四个孩子,奶奶、三叔、四叔,还有我父亲几个好朋友的孩子都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大家庭,都要靠母亲打理。那时家里的生活很苦,母亲用积蓄在贵阳购置了马车,雇人赶马车赚点生活费。我小时候冬天是没有棉鞋的,就是穿布鞋,裤子也是两条单裤。

直到1952年,大哥大学毕业分配到同济大学工作,我们才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来源。我结婚的时候,母亲在上海跟哥哥在一起,哭了一个晚上,因为她终于完成了父亲交给她的任务,最小的孩子也成家了。

母亲晚年常思念父亲,母亲经常念叨:几十年了,你父亲连个梦都没有托给我。母亲认为,父亲的魂还留在缅甸,因此没有托梦回来。但茅邦所在地现在是缅甸军事禁区,经过外交努力,2011年,我终于有机会去缅甸寻找父亲的牺牲之地。不过,缅甸的地图上并没有“茅邦”这个地名,莫洛附近只有一个与之发音相似的村子,但已废弃。我穿过原始森林,迷了三次路才找到茅邦,深刻知道父亲他们当年有多么不容易。

父亲牺牲的时候我还未满周岁,之前光晓得父亲是抗日英雄,后来到了统战系统工作,有了一点时间,才了解了更多。我不好写回信,就谈一谈心里话。

父亲是很关爱子女的,父亲出去打仗以后,二哥咳嗽得很厉害,他很着急,训练之余就打电话回家问有没有请医生之类的。在缅甸打仗的时候,还惦念着给姐姐买皮鞋的事。要我来形容,母亲的爱像月光,感受得到看得到,父亲的爱像阳光,感受得到却看不到。一旦国家需要,这种爱就要融化到国家中的爱去。父亲临终前,身边的人问对家里有什么交代,父亲摇了摇头,他最关心的就是部队怎么能回去。父亲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子女对家庭的爱融化到了其中。忠则尽命。

所以我告诫自己不能犯错误,不能玷污父亲的名声。还要努力做好,做一个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成为正能量的人。这样才能做一个对得起父亲的人,对得起前辈的人。(文/董鑫)返回腾讯网首页>>

第四篇:戴安澜:二战唯一获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戴安澜:二战唯一获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 在中国历史上,安徽自古出文人。如果不是战乱和外敌入侵,戴安澜很可能会像历史上许多安徽同籍一样,成为一个风雅名士。但国家危难,使戴安澜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血与火。1935年3月,戴安澜率部在长城脚下古北口与日军展开“激战之激战”;1938年10月,率部在广西南宁与日军血战昆仑关,更留下“刮骨疗伤”之豪迈事;1942年3月,率远征军在缅甸东瓜小城与数倍于己之日寇展开十一天之激战,突围时遭遇埋伏,在弥留之际,朝着祖国的方向望了最后一眼。

戴安澜,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1904年11月25日出生安徽无为练溪乡。

1924年3月,戴安澜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了二等兵,年底进入黄埔军校。在黄埔期间,戴直接受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熏陶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以及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先后参加了讨伐陈炯明叛乱的战斗和平定滇系军阀杨希闵,桂系军阀刘震寰叛乱的战斗。

亲历“济南惨案”反击战

1928年5月,随北伐军攻打济南,并参加当地驻军第一师对制造“济南惨案”的日军的反击战。1930年,调任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二师追击连连长,参加了蒋,冯,阎中原大战的陇海路之役。在作战中右臂负伤,因功相继晋升为营长,中校副团长。第二年又调任第四师补充团团长。1933年1月,第四师扩编为第十七军,戴调任该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

1933年3月10日,戴安澜指挥本团,和第一四六团等部队一起,在古北口与敌人展开激战,连续击退敌人三次进攻,重创敌军,毙敌不下二千人。在这次战斗中戴安澜英勇负伤。战斗结束后,戴因功获五等云麾勋章。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又率领部队奔赴华北抗日战场。8月,被提升为第七十三旅长。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七十三旅在保定地区和漳河以北同敌寇血战,大量杀伤了敌人。

1938年3月,戴安澜奉命率领第七十三旅,从华北战场转入第五战区,参加台儿庄会战,在向城,洪山镇一线担负阻击北面之敌的任务。接着,戴指挥所部与进犯中条山的日军血战四昼夜,致使敌人猛扑数十次都没有得逞。战后,戴获得了国民政府颁授的华胄荣誉奖章,被擢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并兼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部干部训练班教育长。

是年夏天,戴安澜又率部投入保卫武汉的外围战。战后,汤恩伯为戴补报记大功一次。

昆仑关战役:“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昆仑关战役,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蒋介石决定投入他的老本。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0公里的昆仑山上,虎踞于曲折的柳州、宾阳至南宁的公路,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山岭延绵,无论往北往南,均为平坦地势。东面2公里处有653高地,西面2公里处屹立445和441高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历代兵家必争战略要地。早在宋朝,狄青征南时此处便成了著名战场。

1939年11月16日,蒋介石调其最精锐的第5军归白崇禧指挥,投入昆仑关战役。

11月25日凌晨,由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第600团,在二塘独战日军第21、42两个联队。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猛烈进攻,600团团长邵一之、团附吴其升阵亡。鉴于战况不利,戴安澜决定黄昏后撤退至高峰隘。此次虽然未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是日军自钦、防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

12月1日中国军队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暂时对峙。

7日,蒋介石决定反攻,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1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以北路军第5军主攻昆仑关。

16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召开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制定了“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命令以戴安澜第200师、郑洞国荣誉第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邱清泉新编第22师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彭璧生率第200师两个补充团侧击昆仑关之外,堵住其退路并阻击援军。

18日凌晨,战斗打响,中日两军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碰撞了!

防守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主力第21旅团的松本总三郎大队,以炮火和飞机对中国军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第5军的重炮兵团以及各师炮营同时开火,炮火延伸后,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至夜晚,荣一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几个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

19日中午,日军再次出动飞机狂轰滥炸,第21旅团的第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夺回昆仑关。

21日,蒋介石对昆仑关战役进展缓慢不满,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

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调拨给第200师指挥的荣一师第三团团长郑庭笈,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日军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

12月23和24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2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昆仑关日军工事非常坚固,上两层下一层碉堡,构成交叉火力,中国军队攻击受阻。

战斗空前惨烈。戴安澜将军亲率两个团兵力,以大刀、铲刀和血肉之躯,一路斩草开路,割破日军设下满山遍野的铁丝网,向昆仑关最后一道大门——界首阵地发起猛攻。

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戴安澜指挥郑庭笈团,于28日晚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中国士兵组成敢死队,以手榴弹塞进日军据点的枪眼,不怕牺牲,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指挥官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

12月31日,中国反攻军队肃清了昆仑关全部残敌。打扫战场时,在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了一个日记本,该旅团长在战死前写到:“帝国皇军第5师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只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

日本战后公布,在昆仑关战役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包括中村正雄少将旅团长、第42联队长坂田原一大佐、第21联队队长三木大佐以及第1、2、3大队的长官,该旅团班以上的军官死亡达85%,士兵死亡4千余人。日军统帅部收到的报告中也称:“在昆仑关地带,中国军队比任何方面都空前英勇,值得我军敬意。”战后的日军战史也称,昆仑关战役是:“中国事变以来,日本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

昆仑关经过三失三得的争夺战后,上级命令第二00师固守阵地,等待换防。这时,戴安澜仍然坚守在前线,冒着敌人飞机,大炮的轰击,不停地巡视检查阵地,指挥战斗。突然间,敌人的炮弹在戴附近爆炸,弹片直穿戴的左背,身负重伤,被送至柳州治疗。为了奖励戴的战功,国民政府颁授他四等宝鼎勋章。

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后来何应钦代表蒋介石主持召开南岳会议,检查昆仑关战役,高度赞扬戴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 缅甸战役:扬威缅甸魂断丛林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固守同古 掩护英缅军安全撤退

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200师万余人赴缅参战。在同古保卫战前,他留给妻子一封遗书。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号令全军:“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戴安澜部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

1942年3月8日,作为远征军先遣部队的第200师星夜赶到同古。这是一座位于缅南平原的小城,距缅甸首都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此时的英缅军,在日军凌厉攻势下,正如潮水般溃退。

19日,追击撤退英缅军至皮尤河西岸的日军,率先与防守同古的第200师先头部队接火。战讯传来,戴安澜宣布:“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21日,同古城北的永克冈机场被日军占领,守城的200师后路被断。28日夜,日军派出小股部队突袭200师司令部,师长戴安澜手提一挺机枪,率部与日军作战。激战通宵,司令部全体官兵的子弹全打光了,刺刀也拼弯了,危在旦夕。幸亏天亮时,一营援兵赶到,师部才化险为夷。

由于英缅军已按计划撤退到卑谬,并且在与尾随而至日军的战斗中一触即溃,造成卑谬失守,使第200师陷入到日军第55、56、33师团的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全师被聚歼,30日晚,同古守军主动战略撤退。

同古一战,第200师以仅9000人的队伍,竟抗击两万多日军达12天之久,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这也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首次胜利。

在十多天激烈的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千余人,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政府认为,同古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同古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同古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国民党十大抗日将领 戴安澜: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

1942年7月31日,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中国共产党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戴安澜,1904年生,又名衍功,安徽无为人。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黄埔第3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他率领200师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了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第五篇:戴旭上校,分析

出于戴旭的官方背景,我始终认为这是国家对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最后一次忠告了。全体人民,如今已经赤裸裸地站在全世界面前,祖国这位父亲,多年以来与其他国家不断斗争,现在他累了,渐渐有些喘不上气了。在敌人们一拥而上之前,他含泪让戴旭站到了前台,告诉我们目前的惨烈事实。

C形包围彻底锁死了中国的出海口,北方的俄罗斯不是一个真正可以托付性命的盟友。如果时间倒退二三十年,凭借大规模的陆军我们足以顶住美国等国发起的常规战争,但是,海湾战争一声枪响,海空部队做为新型“闪电战”主力,摧枯拉朽地击败了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那一年,苏联解体,大规模装甲部队战略的代表退出了历史舞台,军事技术、理念的革命悄然发生,直到今天,我们彻底败了。

我们发现,以今天的形势,我们与美国相比,甚至不如清朝与英国相比。直到甲午战争前,清朝拥有亚洲一流水准的舰队,在汉阳,在天津,我们拥有在亚洲首屈一指的军事工业。周围的国家,如曰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屈从于其他列强,其他国家也分别掌控在各个不同的列强手中。而今天,从韩国到曰本,从台湾到东南亚,都是一道由美国支撑的铁幕。请不要忘记阿富汗的十多万美军,一旦大战爆发,他们可以与中亚的美军基地一同发起进攻。

正如戴上校所言,现代战争,如果没有制空权,就是一场单方面屠杀。现在美国最先进的重型战斗机——F22,其技术之先进无与伦比。同时,美国海军可以凭借曰本、关岛的基地,直接威胁中国的心脏地区。不要妄想核武器,除非我们在自己的领土上使用它来阻止美军地面部队,因为我国无法穿破曰本——韩国、夏威夷——阿拉斯加及美国本土的三道防空网。美国在冷战时期就通过“卫兵”导弹拦截系统应对苏联的核威胁,现在的技术已经比冷战时期先进很多。中国虽然拥有亚洲第一规模的潜艇部队,但是其噪音指标还是不能与“基洛级”潜艇持平,战争一旦爆发,可能就要面临曰本反潜部队和美军舰艇的围剿,或者躲在近海靠密集的反舰导弹保护,根本无法搭载核武器逼近美国西海岸。

这是军事上的落后,真正的危机在于眼前。

眼下,中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教育、医疗的市场化产生了大量资本,这些资本没有如大家期望的那样继续投入到教育、医疗中,而是投入到房地产。在房地产中每赚一分,教育和医疗领域就各减少一分,这是一个奇特的经济体系,牺牲教育和公共利益,只为把房价推得更高。

可怕的是,这个产业还是个泡沫。当它破灭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将会摔在地上;更可怕的是,旁边还有一群恶狼。

在里面,人们在争论是继续改革还是倒退回去,在外面,美国和它的仆从国正等待着时机。它们想要彻底肢解我国。二战时期,世界上只有六七十个国家;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百九十多个国家。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希望肢解那些有可能出现大国或崛起一个大国的地区。欧洲自从罗马帝国过后,再没有统一,使得欧洲崛起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像拿破仑一样的帝王只能将军事、政治资源消耗于统一欧洲的内战中。英国曾经狂热地肢解欧洲,后来美国接过接力棒,如今的欧洲只能服帖地趴在美国面前。中东地区曾经出现过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土耳其战败后,蜂拥而至的欧洲人肢解了中东,导致处于极佳战略地位、坐在油罐上的阿拉伯人至今分为一拨为美国服务的盟国、一拨受到制裁与封锁的国家。曾经是非洲第一大国的祖鲁帝国,如今它的疆土四分五裂,再也没有实力对抗外敌,非洲大陆再也没有一股强大、统一的力量。苏联,在解体后,航天中心分在了哈萨克斯坦、军工制造业分在了乌克兰„„就算如此,分裂势力还想进一步肢解俄罗斯。

欧洲、中东、非洲、苏联,这些地区越来越成为一堆碎块,现在只有我们的祖国,在亚洲是一块强大的版块,是唯一一个能够在未来挑战美国霸权的地区。但是,苏联强大的军力最终也没有能够捍卫自己的土地,这更是要求我们努力不让自己落后的教训!

祖国父亲现在实际上给我们下了一张动员令,战争不远了,在未来,我们要做好准备,在城市,在农村,在山地,在平原,在每一寸土地上,我们都要进行战争。二战的时候,我们有美国、苏联、英国等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差不过相当于二战时期的轴心国加上同盟国那样强大的联盟。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这个世界的最终命运估计很快就要确定下来了。在这场战争动员中,在父亲严厉的语气中,激动的孩子们纷纷扬言杀敌报国,老实的孩子们跟在后面,胆小的孩子开始张望四周、准备躲起来,而愚蠢的孩子得到邻居的糖果后已经决定„„戴旭的演讲视频在网上转瞬即逝,但是许多人已经看到了。历史将站在美国人那里,还是中国人这里,这一切只有未来的教科书知道。

同胞们,兄弟姐妹们,我们到2030再相见!

(想看视频的找我,我有······)

下载抗日人物分析  戴安澜(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日人物分析 戴安澜(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物分析

    宋江 《水浒传》写宋江“仗义疏财”,很讲义气,但遍览全书,并没有几个穷苦人家得到宋江救济。倒是许多贪官强人,土豪劣绅笑纳过宋江奉上的大绽银两,铁牛初见宋江时,曾受过他几绽银......

    水浒传人物分析

    林冲 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外号豹子头,东京(现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

    变色龙人物分析

    《变色龙》契科夫2010年05月17日 星期一 13:22写作背景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

    红楼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 ——袭人 前几年看红楼梦,不太喜欢袭人这个人物。觉得她没有晴雯的风流洒脱、桀骜不驯,是典型的封建女子的形象。不过,这次再读红楼梦,使我对袭人这个人物形象......

    红楼梦人物分析

    回答者: 海之芳心 | 二级 | 2011-5-20 17:50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五个人,三玉:妙玉 宝玉和黛玉还有就是晴雯和尤三姐,我取舍了半天就说说妙玉和晴雯吧,最後我在做个比较。 最美丽和......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一):袭人和晴雯 首先要说明的是,以我个人看《红》心得,黛玉和宝钗是书中贵族小姐的代表,袭人和晴雯是贵族府中高级丫头的代表,并且作者是将她们比照来刻画的。......

    红楼梦人物分析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它不仅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且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其高度的写人艺术技巧更令人叹为观止。曹雪芹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