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当代音乐 精选
1949年新中国诞生以后,随着全国范围内各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以及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音乐全面步入专业化的现代发展阶段。由于政府在文化建设上推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和采取“抢救民族文化优秀遗产”的措施,中国民歌、器乐、歌舞、说唱、戏曲等全面地进入了现代化教育体系,它们同已经被国人广泛接受的西方专业音乐的形式形成共存,并相互交融,从而表现出了浓重的专业教育特色和新乐特点。中国音乐形成传统音乐类型与外来音乐类型相并存的格局;传统音乐本身便形成民间音乐类型与专业音乐类型相并存的格局。一.1949-1966年间音乐成果录要
(一)民族器乐独奏曲的初春
民间器乐艺人接受了专业音乐的训练,技巧和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涌现出了一些名传遐迩的民乐演奏家,而各音乐院校民族器乐专业教育中又不断地培养出了新的青年演奏家和才华横溢的作曲人才,将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以刘天华为代表的专业创作和以阿炳为代表的纯朴而凝练的民间音乐创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民族器乐独奏曲创作及编曲可谓丝竹、管、弦乐竞芬芳。如笛曲,有以深邃细腻的传统韵味和润丽秀美见长的南派代表笛家陆春龄的《鹧鹕飞》、《欢乐歌》;以高亢粗犷和刚劲质朴为特色的北派代表笛家冯子存的《喜相逢》、《闹花灯》,刘管乐《荫中鸟》等。古筝曲有赵玉斋的《庆丰年》等。笙曲有胡天泉与董洪德的《凤凰展翅》等。唢呐曲有任同祥等人的《百鸟朝凤》等。二胡曲有黄海怀的《赛马》等。中胡曲有刘明源的《草原上》。琵琶曲有王惠然的《彝族舞曲》,王范地的《送我一支玫瑰花》等。扬琴曲有郑宝恒的《万年欢》等。双管曲有王石路等集体创作的《江河水》。维吾尔族热瓦甫有乌斯满江的《天山的春天》等。
(二)民族管弦乐的成长
1952年上海民族乐团、中央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成立,1953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成立,1956年中国电影乐团民族管弦乐队,1960年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成立后不久,即率先对民族管弦乐队编制进行了开创性的重要变革,确立了以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组乐器组成的大型民族乐队的结构体制,大大提高了我国民族管弦乐的艺术表现力,使之既能演奏我们民族的古典乐曲,又能表现具有各种特点的民间乐曲,同时,也适合于表现我们当今生活及思想感情的新创乐曲,民族管弦乐的创作进入了繁荣兴旺的初春阶段。继“五四”运动至1949年间曾留下光辉足迹的《春江花月夜》(柳尧章等改编)、《金蛇狂舞》(聂耳编曲)和《彩云追月》(任光曲)等久传不衰的作品的之后,出现了《月儿高》(上海民族乐团整理,彭修文改编)、《大得胜》(何化军、刘汉森整理)、《舟山锣鼓》(前线歌舞团改编)、《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彭修文编配)、《春节序曲》(李焕之曲,张子锐、谢直心配器)等改编曲。新创作的优秀民族管弦乐作品以朱践耳的《翻身的日子》、刘明源的《喜洋洋》、《幸福年》,以及《紫竹调》(新影民族乐团编曲)、《花好月圆》(黄贻钧曲,彭修文编曲)为主要代表。
【民族管弦乐】是在民间合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体裁。其乐队规模庞大,由“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组成,并各自成组,均分有高、中、低声部,表现性能与西洋管弦乐队类似。
(三)中国室内乐的发展
一批青年演奏家迅速成长起来,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或开始登上世界乐坛,如钢琴家周广仁、傅聪、刘诗昆、李名强、顾圣婴、殷承宗等。演奏家的崛起为我国室内音乐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时机,继三、四十年代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贺绿汀曲)、《花鼓》(瞿维曲),小提琴曲《内蒙组曲》(马思聪曲),《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谭小麟曲)等为数不多的室内乐珍品之后,我国的室内乐创作进入了发展期。这一时期优秀的室内乐代表作品钢琴曲有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江文也的《乡土节令诗曲》,陈培勋的《旱天雷》,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黎英海的《民歌小曲十五首》,汪立三的《兰花花》,田丰的《高山族舞曲》,石夫的《塔吉克鼓舞》,吴祖强与杜鸣心合写的《中国舞剧〈鱼美人〉选曲》等。小提琴作品有马思聪的独奏曲《第二回旋曲》、《山歌》、《春天舞曲》、《新疆狂想曲》,江文也的奏鸣曲《颂春》,马耀先与李中汉合写的独奏曲《新疆之春》,沙汉昆的《牧歌》,施光南的《瑞丽的边疆》,秦咏诚的《海宾音诗》,郭祖荣的《金色的秋天》。
(四)中国管弦乐的开拓
1949年至1959年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管弦乐团,如上海人民政府交响乐团(1952年改称上海乐团交响乐队)、中央歌舞团管弦乐队(1956年改为中央乐团)等,有力地推动了交响音乐的创作。中、小型较优秀的管弦乐作品有刘铁山与茅沅合写的《瑶族舞曲》、王义平的《貔貅舞曲》、江文也的交响诗《汨罗沉流》、马思聪的《欢喜组曲》、李焕之的《春节组曲》、瞿维的组曲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施咏康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何占豪与陈钢合写的的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施万春等人的《节日序曲》、刘诗昆与孙亦林等人的《青年钢琴协奏曲》、刘守义与杨继武的由管弦乐伴奏的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等。大型的较优秀的管弦乐作品有马思聪的《第二交响曲》、江文也的《第四交响曲》、王西麟的《云南音诗》、马思聪的《A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等。
(五)中国歌曲的辉煌
建国以后,作曲家们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热情,要用崭新的歌曲抒发中国人民高昂的情绪,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喜爱、久唱不衰的的优秀歌曲,真可谓成就辉煌。如王莘的《歌唱祖国》、瞿希贤改编的东蒙民歌合唱曲《牧歌》、罗宗贤与时乐濛的合唱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马思聪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美丽其格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石夫的《牧马之歌》、刘炽的《我的祖国》、麦丁改编的撒尼族民歌合唱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通富的《敖包相会》、孟贵彬与时乐濛改编的云南民歌合唱曲《小河淌水》、王方亮改编的陕北民歌合唱曲《三十里铺》、李巨川的《我骑着马儿过草原》、王洛宾的《高高的白杨树底下》、葛顺中编曲的新疆民歌合唱曲《你送我一支玫瑰花》、杨嘉仁改编的新疆民歌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王震亚编曲的古曲合唱曲《阳关三叠》、吕远的《克拉玛依之歌》、田歌的《草原之夜》、朱践耳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白诚仁的《挑担茶叶上北京》和《洞庭鱼米香》、李劫夫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刘炽的合唱曲《祖国颂》、彦克与吕远的合唱曲《七律.长征》、沈亚威的合唱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秦永诚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吕其明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生茂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和《马儿啊,你慢些走》、王永泉的《打靶归来》、郭颂的《新货郎》、赵开生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李劫夫与晨耕的《西江月.井冈山》、李才生的《逛新城》、雷振邦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晨耕与生茂和唐诃与遇秋的合唱曲《长征组歌》,丁善德编曲的哈萨克民歌《玛依拉》、四川民歌《桂花几时开》,孙云雁改编的榆林小曲《五哥放羊》,黎英海改编的哈萨克民歌《嘎俄丽泰》、《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六)中国现代歌舞、舞剧和歌剧音乐的兴盛 《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中国古人对音乐和舞蹈之间自然融洽、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关系的著名论述。歌舞形式的音乐过去在我国的宫廷、官府和民间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着悠久的传统和非常丰富的艺术积累,发展到现代又与西方专业化的音乐形式、技法相结合、融合,开始有了新的飞跃性的发展。优秀舞蹈音乐有刘铁山的《瑶族长鼓舞》、乔谷与刘炽的《荷花灯》、程云的《红绸舞》和他编曲的云南彝族的《阿细跳月》、吕冰编曲的《花儿与少年》、罗忠镕的《孔雀舞》、安国敏的《顶水舞》、明太的《鄂尔多斯舞》、管荫深的《剑舞》等。舞剧音乐创作比较成功的作品有张肖虎的《宝莲灯》、商易的《小刀会》、彦克与郑秋枫的《五朵红云》、吴祖强与杜鸣心的《鱼美人》和他们与施万春等共同创作的《红色娘子军》、严金萱等人编曲的《白毛女》和很多作曲家集体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这期间,由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歌剧院,为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走上专业化的剧场艺术轨道创造了条件,涌现出了一些较好的歌剧作品。如梁寒光的《王贵和李香香》、马可与乔谷的《小二黑结婚》、张敬安与欧阳谦叔的《洪湖赤卫队》、羊名与姜春阳和金砂的《江姐》、石夫与乌斯满江的《阿依古丽》等。二.1966~1976年间中国音乐成果录要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文化大革命”,林彪、“四人帮”一伙极力使音乐完全成为“文革”政治的附庸工具,使中国的音乐事业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损失和扭曲,是专业音乐创作最为艰难困惑、荒芜衰败的“沙漠”时期,期间有价值的作品除产生了石叔成、殷承宗等青年演奏家集体创作的优秀作品钢琴协奏曲《黄河》,吴祖强与刘德海等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瞿维改编的交响组曲《白毛女》及陈刚编写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以外,只在民族器乐曲作品中出现过点点的“绿洲”。较重要的笛子曲有刘富荣编曲的《帕米尔的春天》、白诚仁的《苗岭的早晨》,二胡曲有王国潼与李秀琪的《奔驰在千里草原》、王国潼的《还乡行》、刘长福的《草原新牧民》、陈耀星的《战马奔腾》,柳琴曲有王惠然的《春到沂河》,扬琴曲有刘希圣与李航涛的《红河的春天》,筝曲有李祖基的《丰收罗鼓》、张燕的《东海渔歌》、陈国权与丁伯苓的《清江放排》、方智训的《南海渔歌》。三.1976~1989年间中国音乐成果录要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的音乐事业又从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在获得全面恢复的同时,伴随着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下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解放和新时代脉搏、步履,在探索中向前发展。
(一)民族器乐独奏曲与中国古乐器的振兴
新创作的民族器乐独奏曲与早期的作品相比较,在艺术表现上不仅显得成熟,而且具有创新意义。如俞逊发与彭正元为特制的低音大笛创作的笛子曲《秋湖月夜》,乐曲取意于南宋文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充分发挥了大笛低音音色的深沉、浑厚,高音音色的飘忽、清澈,描绘出了“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江南夜色。较出色的笛曲还有王铁锤的《荷花赞》、蒋国基的《采桑曲》、詹永明的《听泉》、俞良模的《南山吟》。萧曲有吴孔团的《月下箫歌》。笙曲有隋利军与唐富的《上京古韵》、吴爱国的《潮》。二胡曲有关铭的《兰花花叙事曲》、陈耀星与杨春林的《陕北抒怀》、高胡曲有乔飞的《思念》,板胡曲有吉喆的《秦川新歌》,软弓京胡曲有王开春与王东杰的《东北秧歌》,琵琶曲有刘德海的《天鹅》、朱毅的《春雨》、杨静的《九连钰》,筝曲有曲云的《香山射鼓》、韩庭贵的《包楞调》,三弦曲有费坚蓉的《边寨之夜》,柳琴曲有徐昌俊的《剑客》等。这期间民族乐器在演奏实践中又增添了新的声源,由于在音乐考古方面的重大发现,一些失传了的但在千百年前曾经流行过的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如骨笛、埙、排箫、箜篌、瑟、篪、编钟、编磬、火不思等,经过科学的研究后被复制、仿造出来,不仅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引起了外听众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为现代最时尚的热门乐器,为民族音乐的影响力和发展注入了活力。新创作的受到国内外听众喜爱的箜篌乐曲有崔君之与李宝树的《湘妃竹》、李焕之的《高山流水》,埙曲有苏友民与陆金山的《独乐寺怀古》,骨笛曲有钱兆熹的《原始狩猎图》,排箫曲有高明的《春莺啭》、隋利军与张永发的《古驿站风铃》,瑟曲有《淡月映鱼》(选自《编钟乐舞》,篪曲有《云》(选自《编钟乐舞》)等。
(二)民族打击乐独奏曲的兴盛与民族器乐重奏曲的繁荣
1976-1989年间的民族打击乐独奏曲和民族器乐重奏曲在创作形式上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组合打击乐独奏”和“花样翻新”的“民乐重奏”大大提升展现出了民族器乐的音响风韵与魅力,拓宽了艺术表现力。如何训田的《天籁》共使用二十九件乐器,其中的筝、中阮、梆笛、竹笛、三弦、陶罐等乐器采用了几种不同的“音律”,特殊的音高关系和新的音响材料构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和立体空间感,交响了人世间感情:哭泣、呼唤、颠狂、愤怒、期待等说不尽的凄风苦雨。其它出色的作品:周龙的组合打击乐独奏《钟鼓乐三折——戚·雩·旄》选用了大堂鼓、排鼓、南梆子、木鱼、铃、吊钹、编钟、十面锣、风锣、深波、大锣与外来的乐旋律性打击乐器小钟琴和管钟琴相结合,气氛热烈、音响拙朴奇特,呈现出了中国古代社会征战、祈雨、祭祀等充满着原始生命力的乐舞场面;裴德义与肖江的组合打击乐独奏曲《东王得胜令》,一个演奏者演奏了包括十面定音锣、四面排鼓和云锣、大鼓、大锣、小锣、铙钹、小堂鼓、梆子等近四十件乐器,音响丰富、气势雄强宏伟,形象地表现了太平天国将领东王杨秀清率领义军得胜回营时的欢乐情绪;徐纪星的马骨胡、钢琴和打击乐重奏曲《观花山壁画有感》采用壮族传统拉弦乐器马骨胡古朴的民歌风旋律,以钢琴不协和音相点缀,同时配以云锣、木鱼、梆子等六件打击乐器刻画意境,产生了神奇绚丽而有又拙朴清旷色彩效果,追溯了古代人类劳动、歌舞的生活场景;周龙的笛、管子、筝与打击乐四重奏《空谷流水》作品发挥了各个声部的表现力,乐曲既有优雅含蓄的韵味,又有粗犷热烈的气氛,一人演奏的一套打击乐器增加了音乐的空间立体感,描绘了“幽谷流泉”的自然景;胡登跳的二胡、扬琴、柳琴、琵琶、筝“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借鉴了欧洲室内乐重奏艺术的经验,并探索了新的演奏技法和新的音响组合,以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敲锣打鼓欢度佳节的民间风俗场面,并使“丝弦五重奏”这一艺术形式向了成熟。谭盾的筝与箫二重奏《南乡子》和徐仪的新笛、云锣、蝶式筝三重奏《虚谷》也都令人耳目一新。
(三)民族管弦乐在困境中崛起
八十年代起,外来音乐形式大量涌入中国,民族管弦乐在新的音乐市场潮流的困境中,引发出了新的音乐发展思维,即要把民族管弦乐队建成具有独特乐器音色、独特表现技巧和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特殊品格的乐队;民族管弦乐创作在进一步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和音乐观念的同时,要努力摆脱交响乐模式的影响和突破西方音乐思维对民族音乐的束缚。从而民族管弦乐创作理念与技法有了多元化的发展,一批面貌形态多样、各有艺术表现特色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迅速崛起。
1.传统民族器乐小合奏体裁的探索
一些小型合奏曲深入挖掘了各地方民乐小合奏的独特风格和色彩,如张晓峰与周名煜国的《吟月》、刘文金的《寒光倩影》探索了“广东音乐”新的表现力;朱毅的《咏南》、顾冠仁的《绿野》发挥了“江南丝竹”乐队的艺术特色;赵咏山的弹拔乐小合奏曲《敦煌古韵》发挥了弹拨乐轻巧活泼、玲珑剔透的艺术特色;打击乐小合奏曲安志顺的《鸭子拌嘴》和《老虎磨牙》、朱广庆的编鼓与乐队《跑火池》、谭盾与李真贵的《鼓诗》、王原平的钟磬与小乐队《楚商》、林伟华与张大华的《秦王破阵乐》等,打出了中国打击乐的灵气和威风,表现了中华民族幽默乐观的精神和雄强的气魄。其中《跑火池》中使用的“编鼓”是八十年代新发明的打击乐器,形象地表现了满族巫师们在庄稼丰收之后举行的祭神仪式高潮时在燃烧的炭火上奔跑的惊险、壮观场面。《老虎磨牙》创造了用手掌、手指击鼓的“抓击”技巧和采用了民间刮鼓帮的“滑边”奏法等丰富的技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猛虎下山时的威风。《鸭子拌嘴》是由六名演奏者演奏小镲、水镲、组木鱼、双云锣、中音京锣、圪塔镲等乐器组合而成的,其中仅镲的打发就有刮击、点击、轮击、滑击.、抖击、扣击等多种变化,通过敲击镲叶、镲芯、镲帮、镲边等不同的部位,获得丰富的音色变化,十分生动地描绘了一群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的情景。2.东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体裁民族乐器协奏曲的丰收
随着民乐独奏家演奏技艺、民乐独奏乐器制作工艺均达到成熟,协奏曲这一西方专业音乐体裁在新时期的民族器乐创作中受到青睐,从而诞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如刘文金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采用规模更大的多乐章结构展示丰富的乐思,通过“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遥望篇”四个乐章抒发了当代人对中国古老长城的感受,讴歌了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和未来。此曲以序奏中出现的“长城特性音调”主题贯穿于整部作品,第一乐章独奏二胡音调深沉、舒展,旋律的展开采用了民族曲调中连绵不断的发展手法,其深厚的民族音乐意蕴和独奏与协奏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交响性”、“史诗性”使这部乐曲成为本时期民族管弦乐创作走向成熟的一座里程碑。其它代表性的作品:朱晓谷与张晓峰的二胡与乐队《新婚别》以单乐章的形式和贯穿对比与再现的曲式原则,通过“迎新”、“惊变”、“送别”三段音乐揭示了中国古代诗人杜甫的同名诗篇中的一位古代新婚少妇在与丈夫生离死别时的悲痛、复杂的心情;瞿小松的管乐协奏曲《神曲》是根据屈原《九歌》的诗意而创作的,全曲通过“天帝与河神”、“山怪与地鬼”、“礼魂”三个乐章体现了《九歌》中的神话色彩和民间气息以及神秘空灵的意境(这首乐曲要求独奏家能够吹奏排箫、篪、埙、曲笛、梆笛、巴乌、葫芦丝等多种管乐器)。新时期出现的民族乐器协奏曲当中,还有一类是由西洋管弦乐队协奏的,如王树的双筝与交响乐队《回旋协奏曲》、辛沪光的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吴祖强的琵琶与管弦乐协奏音诗《夕阳箫鼓》、朱践耳的唢呐协奏曲《天乐》、杨立清的琵琶与乐队《乌江恨》等。其中取材于古曲《海青拿天鹅》的双筝与交响乐队《回旋协奏曲》尽可能地运用了筝的按、滑、揉、颤及“摇指”、“扫弦”等演奏技巧,使筝在交响乐队丰富的复调、和声的衬托之下更好地发挥了它的独特的色彩。3.大型民乐合奏曲的蓬勃发展
本时期大型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创作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依靠深入挖掘传统音乐以发展民族乐队艺术的,多采用古代题材或民间生活题材和民间音调素材,如彭修文的合奏音诗《流水操》的音乐素材取自古琴曲《流水》,乐曲描绘出了由涓涓溪流汇成滔滔大河的壮丽过程,表现了人们对山河的热爱之情,既有传统韵味,又溶进了现代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此类作品还有朱舟与俞抒和高为杰的合奏《蜀宫夜宴》,表现了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宫廷夜宴的歌舞场面,其素材的运用、曲体的构成、乐队的编制与配器、音乐的格调与情趣皆大体依据有关的文物与文献资料予以创意铺陈,奏出了作曲家想象中的中国古代乐响;赵秀与鲁日融的合奏《长安社火》以秦腔音乐为素材,突出了具有陕西地方特点的板胡、唢呐、笛子、三弦和打击乐器,表现了陕西农民新春佳节“闹社火”的欢乐场面。第二类是大胆借鉴异体的西方音乐文化经验来获得民族乐队的升华,多采用现实生活题材,音乐素材与传统音乐、民间音调的联系往往比较间接,如徐景新与陈大伟和陈新光的交响音画《大江东去》的结构是采用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音乐发展思维的唐大曲与奏鸣曲相结合的形式,使乐曲以宏大的气势表现了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江河奔流的画卷,富于哲理性地歌颂了中华民族雄强。此类作品还有何训田的合奏曲《达勃河随想曲》,描绘了达勃河畔神奇迷人的景色和藏族刚强豪放的性格,其素材运用了一些藏族古老的民歌,由于调性变化频繁,并且在器乐织体中加进了男、女高音哼唱的两个特殊声部,所以音响效果新鲜,音乐形象独特;金湘的交响音画《塔克拉玛干掠影》由《漠原》、《漠楼》、《漠舟》、《漠洲》四个乐章构成,描绘了一幅幅神秘而迷人的沙漠风光,其素材选用了新疆南部的民间音调,现代作曲技法引入使音乐色彩更富于变化,尤其是在第二乐章《漠楼》中采用了无调性、多调性、微分音手法构成了神奇梦幻的海市蜃楼的景象。
(四)中国室内乐在探索中前进
八十年代初,“文革”后培养的一代青年作曲家开始崛起,他们以大胆的音乐创造打破了中国乐坛以往的平静,其作品在国际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如瞿小松的大提琴曲《山歌》和叶小钢的大提琴曲《中国之诗》获“1982年美国齐尔品协会作曲比赛”并列一等奖,谭盾的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获“1983年德累斯顿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二等奖,何训田的弦乐四重奏《两个时辰》获“1987年德累斯顿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三等奖。
(五)抒情歌曲与通俗歌曲的繁盛
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歌曲作家们“左”的精神枷锁逐渐彻底解除,重新获得了为人民歌唱的自由权利,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抒情体裁的歌曲涌现出来。以施光南的《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谷建芬的《那就是我》,铁源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王世光的《长江之歌》,张乃诚的《再见吧,妈妈》,吕远与唐诃的《牡丹之歌》等为代表。
七十年代末期,以邓丽君的歌声为代表,来自港台的所谓“时代曲”猛烈冲击大陆歌坛,广大青年开始有了追求新的精神生活的强烈渴望,很多词曲作家投入到通俗歌曲创作的滚滚大潮当中,我国通俗歌曲在以李谷一为代表的一些演唱新星的歌声中诞生,并从此迅速繁盛起来。
七、八十年代有影响的通俗歌曲有吕远与唐诃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王酩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王立平的《太阳岛上》、《牧羊曲》、《大海啊故乡》,刘诗召的《军港之夜》、《爱的奉献》,谷建芬的《世界需要热心肠》、《思念》、《绿叶对根的情义》,李黎夫的《心中的太阳》,雷蕾的《少年壮志不言愁》,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崔键的《一无所有》,苏越的《黄土高坡》,赵季平的《妹妹曲》(张艺谋词),毕小世的《父亲》,解承强的《信天游》,徐沛东的《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等为代表。
【抒情歌曲】从音乐本质上讲,所有的歌曲都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它特指以抒情为主基调的歌曲。歌曲可分为民歌和创作歌曲两大类,亦可从另外的角度予以分类,冠以各种名称。如按题材可分为叙事歌曲、抒情歌曲、革命歌曲等;按体裁可分为分节歌曲、通谱歌曲、舞蹈歌曲等;按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曲、重唱曲、合唱曲等。歌曲还可按它所起的作用、群众对它的熟悉程度以及演唱方式(由群众自己演唱或由演唱者演唱给群众欣赏)而分为两类:一类通称为群众歌曲,另一类通称为艺术歌曲。如此等等。
【通俗歌曲】多适于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是通俗音乐的主要形式。【通俗唱法】可谓千差万别,但一般可以概括为以歌者的天生自然嗓音条件的充分发挥与运用为基础,以突出表现个性化的审美情感为中心的演唱方法。通俗唱法之提法,源自于我国“电视歌手大奖赛”。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相对,又与民族唱法相区别。
通俗唱法的目标是要完成一件“时尚的休闲装”,首要注重“款式”而非“质地”,故其原声音质水平较弱,需要借助扩音设备来包装、修饰。
【美声唱法Bel Canto】以歌者头、咽、胸腔共鸣,声带和气息的科学运用为基础(如按发音生理条件的不同,把歌者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以美化声音为中心的一种程式化的演唱方法。它诞生于意大利,主要用于歌剧和艺术歌曲演唱。
Bel意为精美、优美。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为颂赞上帝之荣耀和表现虔诚之心,不惜以阉人歌手来取得天使般圣洁无暇、纯净甜美的嗓音,出现了早期的美声歌唱风格。1600年随着欧洲歌剧的兴起,诞生了能够表现戏剧化情感的美声唱法,其声音能够穿透整个乐队。
【民族唱法】现代特指出自学院派的,以一定的地方语音、语调为基础,以风格化的吐字行腔为中心的“中西结合的民族唱法”。广义上讲,包括各地传统的民歌唱法。
“以字领腔”、“依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神情兼备”、“唱演均重”等构成民族唱法的总体特征。
【通俗音乐】指易于被一般听者所接受、理解的音乐,通常为流行音乐的主要内容。如一般的电影歌曲、爵士音乐、摇滚乐、拉丁美洲的伦巴和探戈等歌舞音乐、中国的时代曲和群众歌曲、黑人灵歌等。
当然,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中的舞曲、贝多芬的钢琴曲《致爱丽丝》、J.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古典音乐作品也应算做通俗音乐。
【流行音乐】泛指时下所盛行的音乐。特指时下所盛行的新型音乐。
它虽然与通俗音乐关系紧密,但流行的音乐不一定就通俗,通俗的音乐不一定就流行,今日所盛行的不一定是明天所流行的。
音乐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特征:主体性、情感性、非语义性
因素:时间(节拍)、声响(音质的差异,和声学)、精神或灵魂(灌注生气于声音:旋律)。分类: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先锋音乐、流行音乐
古典音乐
音乐就是精神,就是灵魂,直接为自己而发出声响,在听到自己的声响中感到满足。但是作为美的艺术,音乐须满足精神方面的要求,要节制情感本身以及它们的表现,以免流于直接发泄情欲的酒神式的狂哮和喧嚷,或是停留于绝望中的分裂,而是无论在狂欢还是在极端痛苦中都保持住自由,在这些情感的流露中感到幸福。特征:乐调的和谐、情感的节制、心灵的宁静
流行音乐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流行:
1)为多数人喜闻乐见; 2)处在雅俗文化的比较之中;
3)用于描述一种“人们为自身而制造”的文化; 4)意味着大众媒介通过商业利益对人们的强化。
音乐与媒介
从文化传播方式来看,流行音乐产业的形成离不开传播技术的支撑、商品市场的开发,而市场的开发又离不开媒介如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的宣传推广。
从具体传播角色看,流行音乐需要具体的传播媒介才能播放,如磁带、唱片、留声机、收音机、随身听、数字光盘(CD机)、MIDI、电视、互联网等。
媒介即信息。传播媒介不仅决定音乐传播的速度、存储量的大小、音质的好坏,还决定听众参与的程度、接受的方式和效果。
媒介新体验 表现方式的变化: 视与听的结合 身与心的结合 欣赏与制作相结合 动感地带: 演变:中国
1、历史渊源:
历代统治者把用于王室祭祀、宴享、朝贺之乐称为“雅”,把传播于民间的、地方的音乐称为“俗”。春秋战国:乐则《韶》、《舞》,“放郑声”,因为“郑声淫”。《诗经》(北方15诸侯国的地方民谣)和《楚辞》(南方民歌如《九歌》)。
汉唐:西域民谣内传、百戏、散乐(俳优歌舞杂奏)。宋代勾栏瓦舍中的说唱音乐发达 元杂剧、散曲 明清的民歌和小曲
2、现当代:音乐教育和中西音乐的融和。
雅俗共赏的音乐:“通俗上口又蕴含新意,质直如话又神味隽永”。
20年代末的上海“时代曲”。以1927年黎锦辉创作的适合小市民口味的歌曲《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为代表。30年代任光《渔光曲》、《王老五》,聂耳的《卖报歌》、《一个女明星》,贺绿汀《天涯歌曲》,刘雪庵《何日君再来》。30、40年代的救亡群众歌曲: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冼星海《不怕不抵抗》,麦新《大刀进行曲》。50、60年代苏联歌曲内传(《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喀秋莎》)影响了专业工作
速度与柔情 身体快感 身份确认 者的流行歌曲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词曲)、《敖包相会》(海默词,通福编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卢芒词,吕其明曲)等。风格:明朗、抒情,具有理想化的浪漫色彩。文革时期:语录歌《北京金山上》、《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红星照我去战斗》。
70年代末、80年代初,港台歌曲、台湾校园歌曲和外国流行歌曲开始流行。邓丽君《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
80年代初(80-84):李谷一《乡恋》、苏小明演唱《军港之夜》、谷建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铁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黄仁清《草原牧歌》、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等。
80年代中后期,崔健《一无所有》(1986)、苏芮《跟着感觉走》(1988)、齐秦《狼》(1988);卡拉Ok的出现与流行;摇滚乐队唱片《无地自容》(黑豹)、《梦回唐朝》发行。
90年代:城市民谣和校园民谣热《小芳》(1992)、《涛声依旧》(1993)、《同桌的你》(1994);93年5月北京音乐台开播《中国歌曲排行榜》;97年后,摇滚乐成为主流音乐,另类音乐诞生(布鲁斯音乐、朋克音乐、电子音乐等)。
21世纪:电视音乐“超女”、周杰伦、国外蓝调乐曲。
外部特征
流行:1)来得快,去得快;2)受欢迎程度高(音乐排行榜、票房价值、歌迷的数量、巡回演出的频率等)。
通俗:乐曲和内容上的喜闻乐见。1)通俗唱法(相比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而言);2)平民视角(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情感,如爱情、友情、亲情等);3)商业背景:从剧场、音乐厅到酒吧、舞厅、广场。
大众性:乐迷是很少受到专业教育的、数量巨大的普通民众。1)非专业、非等级化的;2)由若干“小众”构成;3)主体的流动性。商业性和娱乐性:流行音乐的产业化。
流行音乐鉴赏
BEYOND
光辉岁月
这首歌是80年代流行摇滚音乐的代表作,当时比较流行摇滚组合.例如BEYOND 就是当时香港红及一时的摇滚组合.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其中摇滚乐(Rock & Roll)成为主流原因有二:一是二战后音乐中电子技术的发展;二是新时代大众心理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对突破传统的渴望。摇滚乐源于美国,是黑人音乐的节奏与白人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的有机结合。摇滚乐强烈的节奏、以爱情为主题且简单直白的歌词以及演奏者身背吉他边歌边舞的演唱形式、奇特的装扮强烈地吸引着战后的新一代青年。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猫王”普莱斯利。英国的“甲壳虫”摇滚乐队也是风格独特的摇滚乐代表。他们的演奏对以后的摇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人们对摇滚乐的评价不一
台湾R&B天王周杰伦的代表作<<东风破>> 它糅合了R&B的特点和中国古典音乐的新一代音乐.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R&B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流行音乐的发展日益走向繁荣。
这类流行音乐反映了现代社会青少年一代的情绪追求,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流行音乐是突破传统、缓解竞争压力、宣泄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方式。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也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
第二篇:中国当代音乐教案
中国当代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当代(1949年——)音乐发展的线索。
2.能认真聆听本课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能够随乐演唱两至三首的中国通俗歌曲。【教学重点】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音乐在这方面的的反映也极为明显。
2.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作用不同的音乐作品,反应了各个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热身激趣
1.教师演唱一首当代音乐的歌曲,引导学生谈谈听音乐的感受。
2.这节课咱们将进行“中国当代音乐”的学习,中国当代音乐的范畴是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一直到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中国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音乐在这方面的反应也非常明显的。那下面咱们就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重温一下历史的足迹。二.新课教学:
1.《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1)知识引导:咱们要欣赏的第一首歌是《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这首歌是由招司作词,瞿希贤作曲,创作于1950年初新中国刚成立不久。
(2)歌曲欣赏: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要带着问题去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刻画了一种怎样的音乐形象?你感觉它是进行曲风格的还是圆舞曲风格的?是两拍子的还是三拍子的?
(3)小组讨论:讨论完请同学起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这首歌的情绪非常的激情奔放、斗志昂扬。刻画了全世界人民为争取和平、团结一心的音乐形象。
(4)互动交流:这首歌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进行曲风格的曲子一般是几几拍子?对,四二拍子,那四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板书:四二拍子 强弱)图示是怎样的?(板书:)2.《瑶族舞曲》
(1)知识引导:欣赏的第二首作品是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这首作品是刘铁山、茅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器乐曲的形式,反应了少数民族人民歌唱新生活,歌唱社会主义制度的心声。(2)欣赏《瑶族舞曲》。
(3)互动交流:看着学案的第二个小标题《瑶族舞曲》,下面有一段谱子,这是《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分小组演唱,来亲自感受一下音乐的魅力。(教师弹琴)再请一位同学单独演唱。《瑶族舞曲》1=G
3.《我们走在大路上》
(1)知识引导:劫夫词曲,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2)歌曲欣赏《我们走在大路上》:
(3)自主学习:在听歌曲的时候要看着学案上的谱子一边听,一边唱。
4.《在银色的月光下》
(1)知识引导: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在1949年的时候,一个塔塔尔族青年歌手唱了一首歌,“西部歌王”王洛宾记下后进行了改编,定名为《在银色的月光下》,后来作曲家黎英海又对其进行了改编。
(2)欣赏《在银色的月光下》欣赏的时候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描述了什么?诠释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3)小组讨论:歌曲表现了什么?描述了什么?诠释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歌曲着重表现了新疆年轻小伙子对爱情的纯洁向往和爱人背叛后这种无限惆怅的感觉。诠释了爱情这一永恒主题。
(4)互动交流:看着学案上的谱子,跟着教师演唱。
5.《青年友谊圆舞曲》
(1)知识引导: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天戈作曲,创作于1955年,(2)欣赏歌曲:在欣赏的时候你来感觉一下,这首歌是进行曲风格还是圆舞曲风格的?是几拍子的?好,请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3)互动交流: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6.《黄土高坡》
(1)知识引导:歌曲《黄土高坡》这首歌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198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第一个10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文艺创作蓬勃发展。这首《黄土高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2)歌曲欣赏:欣赏歌曲的时候注意这首歌运用了陕北的什么音调和西方音乐的摇滚节奏结合在一起的?
(3)小组讨论:这首歌运用了陕北的什么音调?属于民歌中的哪种类型?是山歌还是小调还是号子?这首歌运用了陕北的信天游这种音调,信天游属于民歌里山歌。
7.《天堂》
(1)知识引导:歌曲《天堂》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内蒙古草原的赞美和眷恋之情。(2)歌曲欣赏:欣赏的时候思考一下:《天堂》这首歌运用了蒙古族长调还是短调的元素?
(3)小组讨论:这首歌运用了蒙古族长调还是短调的元素?运用了长调的元素,长调的特点是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一字多音;短调的特点是节奏规整,一
字一音。
、8.《乡间小路》
(1)知识引导:歌曲《乡间小路》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叶佳修词曲。(2)歌曲欣赏:跟着歌曲、看着谱子唱一唱。(3)互动交流: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9.随堂练习:欣赏完歌曲,看着学案后面的随堂练习,同学们把习题做一做。【随堂练习】 1.1=C
(1)上面这段歌曲曲谱是大家经常唱起的,其歌词应是()A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B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C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D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
【解析】A
B
(2)以上这段旋律的节拍是____拍子,共有____个小节。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根据其节拍特点,请为它从以下四个选项中找出合适的指挥图示()
A B C D 2.音乐与时代的脉搏同步,请根据作品创作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歌曲()(1)《祖国颂》(2)《走进新时代》(3)《祝酒歌》(4)《黄河大合唱》 A(1)(3)(2)(4)B(3)(4)(2)(1)C(4)(1)(3)(2)D(4)(3)(1)(2)【解析】(1)《祖国颂》1957(2)《走进新时代》(3)《祝酒歌》1976(4)《黄河大合唱》1939 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一段,以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的旋律,时分时合的小提琴、大提琴,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互倾诉爱慕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小提琴代表的人物形象是____。
10.课堂小结:
第三篇: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①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民主集中制④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宪法规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所谓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纵向而言,全国人大在全国直下而上整个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中居于最高一级。他是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产生的,集中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他所制定的宪法、法律、决议,全国各级国家机关,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全国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横向而言,在最高一级的国家机构中,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应处于最高的、首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还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由它产生,受它监督,对他负责,即从属于他。总之,按照宪法规定,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一个国家机关可以超越全国人大,也没有一个国家机关能同全国人大相并列。
4全国人大的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5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全国人大常委会从属于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在每次全国人大开会时,向大会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罢免常委会组成人员,改变或者撤销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另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央军委也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他们的工作。
6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为了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更有效的行使国家权力,宪法规定,全国人大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的辅助性机构,从事某一方面的专门性的工作。
7地方各级人大的地位、组成与职权: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按照行政区域分别设立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本行政区域内,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8人大代表的权力,除了最基本的与会全以及在个人大中的审议权、表决权和选举权之外主要还有以下的九个方面。
提案权、提名权、建议批评权、询问权、质询权、视察权、发言表决免责权、人身特别保护权、物质帮助权
9坚持与完善党对人大的领导:①党组织对人大实行政治领导②党组织不包办人大工作③党组织带头尊重和遵守人大所制定的法律和决议 10怎样理顺共产党组织和人大的关系?
①共产党组织必须对人大实行政治领导②党组织不包办人大工作③党组织带头尊重和遵守人大所制定的法律和决议④共产党组织也应该接受人大的宪法监督
11选举:是指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
12选举制度的涵义:①广义上说,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②中义上说,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组织人员的制度。③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13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秘密投票原则、差额选举原则
14国家行政的特点:①国家行政主体的公共权威性②国家行政活动兼具社会性与政治性③国家行政体制的集权性④国家行政权力的强制性15国家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的规范。国家行政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16行政组织体制的设置原则:设置原则、需要原则、精简原则、统一原则、依法原则、效能原则
17首长负责制: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首长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对本行政组织所管辖的重要事务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此全面负责。18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监督与督促。行政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正确使用行政权力,防止对行政权力的滥用。
19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问题、完善体制
现状与问题:
①行政问责通常只关注那些人命关天的重大事件,对于一些影响力,大众关注度相对较小的事却不问责
②行政问责关注的更多是安全事故领域,对其他领域中担负领导责任的过失现实中关注的相对还比较少
③行政问责只是针对滥用职权的违法行政行动,而对不作为的行政行为关注不足
目前我国政府机关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问责所指向的对象自然应是行政正职“即一把手”。可是在一般具体行政行为当中往往是由副职在事发后承担领导责任,正职却没有承担起与其权利对等的领导责任。另一方面,只处理有关问题的直接当事人,而对其负有相应过失责任的上级领导却不问责
完善机制:
①基于权属关系的内部负 责,主要是由上级领导机关队负责人的追究制度
②行政体系内的专门机构的问责,如检察、审计机关对责任者的追究 ③行政体系外部的问责,如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等 ④权力机关的监督,及人大的监督
20行政法规:特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21省级人民政府的地位:既包含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类人民政府,建国之初,他曾受大区人民政府或军镇委员会的管辖,1952年底以来,则一直是中国最高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22行政公署:为了既避免增加政府层级、又能使地方政府的上下管理相互衔接,在有些省、自治区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设立不是一级政府的派出机关是必要的。这种派出机关一般被称为行政公署。
23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即各级政府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
24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25民族区域制度的特点和优点P271:
特点: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
优点: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的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2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民族立法权、变通执法权、经济自主权、财政自主权、文化自主权、语言文字自主权、组织公安部队权、干部任用优先权
27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根据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自己国家的一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28如何健全完善党的领导机制?
①完善党的领导者的产生方式。逐步扩大直接民主的范围、选举中引入竞争,逐步取消选拔制度。
②推行书记任期制。可规定书记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者的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③明确划分各级党组织的职能与权限,实施重大事务全体党员公开表决制度
④改革监督领导体制,改革地方纪委难以监督同级地方党委及其领导成员的现状
⑤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实现从政策型领导向法治型领导方式的转变。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新领导格局。
29政治领导:指的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
30组织领导:就是通过党的干部、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31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他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其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32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党中央负责人,由中央全会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选举产生,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33党组的范围和任务:
范围:现行党章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
任务:主要是负责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本部门的重大问题,团结非党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
34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①规范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1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是政治领导
2善于领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②加快关于政党制度的立志工作
1使多党合作有具体法律可以
2明确各政党与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3明确执政方式与参政方式
③不断健全,拓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渠道
④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3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第四篇: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一节 50、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文学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和新时期(1976~现在)。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三大主要文献: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矛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大会总方针: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大会的意义:
1、确立了方针
2、指导了思想
3、建立了全国文艺界的组织
4、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
2、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1951 年 5 月 20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 论》,表达了毛泽东对历史、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立场:其一,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二,文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其三,清除资产阶级残 余与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构成文艺界的长期任务。由此批判电影《武训传》的运动拉开序幕,这是一场文艺论争演变为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批判运动。
3、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20年代出版了《红楼梦辨》,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小说的艺术成就作出了独到的研究,1954年俞平伯又发表《红楼梦简论》。“新红学派”的研究方法,有繁琐考证的偏颇。1954年,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月刊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引起毛泽东的重视,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期间引发了接踵而至的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运动。
4、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极为复杂,独具特色,其核心在于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提倡“自我扩张”与“自我斗争”,用主观“拥入”客观,表现描写对象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主张创作方法于大世界,认为它们是现实主义的关键所在。对于胡风思想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批判:
1、全国文联召开“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
2、《文艺报》先后发表林默涵,何其芳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胡风不服,于1954年7月向党中央递交《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又称《万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文艺观点,提出了改进了文艺组织领导方式的意见和改革文艺工作的建议,受到毛泽东的首肯。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双百”方针的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论争。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节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1956年下半年到1957上半年,文艺界贯彻这一方针,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如:秦兆阳(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巴人的《论人情》。“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6、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是人为的政治上的“反右派”斗争引起的,1957
年6月6日,中国作协召开党组扩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判丁玲、陈企霞等,揭开了文艺界反右斗争的序幕。导致“双百”方针贯彻断送,文学损失巨大
7、文艺政策的调整
三次会议:
1、1961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即“新侨会议”,周恩来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不久,党中央根据讲话精神,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集中体现了党对文艺政策进行调整的精神,在创作与评论方面,在文艺队伍建设与文艺领导工作方面,提出了合乎文艺规律的主张。
2、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即“广州会议”,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着重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与评价知识分子,如何改善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3、1962年8月,中国协作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也称“大连会议”,着重研讨文艺创作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邵荃麟的主张:
1、现实主义深化
2、写“中间人物
8、左倾思潮升级个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心损失:
1、否定各种文体
2、否定文艺组织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
1、《纪要》全称《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核心是: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
1、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 ——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离经叛道”论。
2、指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作品“黑”
3、污蔑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队伍“黑”。
2、8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兵》、《智取威虎山》,现代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兵》。
3、在批判“黑八论”以后,为了给“阴谋文艺”提供理论依据,江青一伙又提出了“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创作原则、“主题先行论”等一整套创作理论。“根本任务论”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纪要》规定,“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三突出”创作原则:“在所有任务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主题先行论”: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
4、两类文学在压迫、专制下值得关注:
1、是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其中形象较大的有黎汝清反映革命题材的长篇小说《万山红遍》,克非《春潮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部)等,中、短篇小说有李心田《闪闪的红星》,蒋子龙《几点局长的一天》
2、地下文学:如张扬《第二次握手》,舒婷《船》,《赠》,《春夜》。“天安门诗歌”《天安门诗抄》
朦胧诗(始于1979年)舒婷《致橡树》、《思念》。北岛《回答》、《结局或开始》、《一切》。
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小说的概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
1、两类题材:
1、战争小说:“三红一创一歌”“三红一创 青山保林”吴强《红日》、杨益言《红岩》、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杨沫《青春之歌》、周立波《山乡巨变》、杜鹏程《保卫延安》、曲波《林海雪原》
2、现实小说:写农村生活,《山乡巨变》、《创业史》
2、农业合作化以后出现的短篇小说,如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李准的《李双双小传》
第二节 柳青、梁斌、杨沫
1、柳青,原名刘蕴华,1947年创作第一步长篇小说《种谷记》1951年完成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56年散文集《黄埔村的三年》1958中篇《狠透铁》1960第三部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树起了他文学道路的里程碑。《创业史》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梁生宝:新型农民,听党的话。梁三老汉:小生产者,有着复杂矛盾的心理
1、传统性格,勤劳、善良、守旧、保守、拥护共产党
2、不愿意走共
产党执行的道路
3、对儿子的态度:反对儿子办互助组,同时也关注着互助组的进展。“三大能人”:郭世富、郭振山、姚士杰
《创业史》的表现手法:
1、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
2、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不足:
1、整体不真实与细节真实
2、以阶级斗争分析论来设置人物、规范人物
2、《红旗谱》——梁斌,原名梁维周,《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人物形象:朱老忠
1、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
2、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列插刀”的侠义性。
3、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泥腿”的坚韧性。朱老忠,性格鲜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反抗性、侠义性、坚韧性;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社会交替时期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严志和,是另一种性格的形象,与朱老忠相照应,内向、软弱、善良的特征
《红旗谱》的艺术特点:
1、在艺术上重视文学的民族形式
2、在语言上,小说从词汇到语法都主义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
不足:革命者形象的描写显得薄弱。
3、杨沫,原名杨成业,代表作《青春之歌》、《东方晓欲》、《芳菲之歌》、《我的日记》。《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林道静,其成长道路:
1、起点(反抗性格)
2、过程(几个脚印,1933年除夕茶会-接触社会,同余永泽的关系-政治觉悟,第一次被捕-考验,第二次被捕-集体会议)
3、归宿(入党)
4、《青春之歌》的成就:在于富有层次地描写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主人公林道静告别旧“我”的复杂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其政治意义在于证明青年的人生追求与个性解放,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实现。《青春之歌》的艺术特点:
1、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串众多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
2、浓郁的抒情笔调,是《青春之歌》的又一艺术特点。无论是描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叙写事件、渲染气氛,作者总笔墨含情,使情境交融。
第三节 赵树理 茹志鹃等
1、赵树理:短篇《登记》、《锻炼锻炼》,长篇《三湾里》。小说的风格特点:大众化名族化
风格
1、注意故事性的艺术结构
2、刻画人物时常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风度等描写
3、语言上口语化,富有表现力。
2、孙犁(追忆往事)短篇《山地回忆》、《吴召儿》中篇《铁木前传》长篇《风云初记》(抗
战初期人民的生产生活)孙犁小说的特点:浪漫主义色彩
1、善于描写白洋淀地区人民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出历史感、新鲜感。
2、善于刻画农村青年女性
3、结构上有明显的散文化特点。
3、茹志鹃,代表作《百合花》,矛盾称赞“清新、俊逸”风格,“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第三章 50年代、60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述:
1、开国之歌、颂歌:郭沫若《新华颂》、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政治抒情诗)
2、干预生活:松木《爬,也是黑豆豆》、流沙河《草木篇》
3、长篇叙事诗:郭小川“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李季“石油诗人”《杨高传》
4、政治抒情诗:(创始人: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贺敬之《雷锋之歌》。
第二节 郭小川 贺敬之 闻捷
郭小川创作的几个阶段:
1、50年代中期《致青年公民》(组诗)“楼梯体”;
2、50年代末期 叙事诗《致大海》《望星空》
3、60年代前期 开始注意形象的塑造政治抒情诗《祝酒歌》《乡村大道》《团泊洼的秋天》《秋歌》“战士兼诗人”郭小川的创作风格:
1、善于以独特的思考
入诗,形成一种郭小川式的诗歌深刻美
2、以生活的浪花入诗,形成一种郭小川诗歌的雄浑美
3、以铮铮铁骨入诗,形成一种郭小川诗歌的人格美
4、以多种形式入诗形成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美。
贺敬之:政治抒情诗人,创作风格:
1、善于选择重大题材,表现重大主题;歌声高亢,基调昂扬,手法上直抒胸臆
2、抒发的大多是政治情感
3、诗歌形式上有两大类,一是“楼梯式”,一是“信天游”。
闻捷:写实,代表作《天山牧歌》生活抒情诗,《复仇的火焰》叙事诗。《天山牧歌》:
1、诗人善于把年轻人心中的爱情火焰同劳动理想相结合2、鲜明的地域色彩
3、从格调上讲,轻柔明快,画面优美迷人,有种牧歌的情调。
第四章 50年代、60年代戏剧
老舍《茶馆》,老舍的创作道路:建国前-小说-旧生活,建国后-戏剧-新生活。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献给新中国的第一首颂歌,人与沟的矛盾,“沟”象征着旧社会。
《茶馆》分析:主题:埋葬旧的时代,暗示光明的到来。
1、《茶馆》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概括力,通过茶馆这个小社会来反映时代这个大社会的变迁。(地点:裕泰茶馆,戏剧冲突:人与社会)
2、《茶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节戏结构,而是图卷戏结构,分三幕,写三个时代,正是茶馆的三个阶段。第一幕: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最黑暗的年代,茶馆流行的风气“莫谈国事”,荒诞的故事:60、70岁的庞太监买老婆,暗示出社会严重的贫富不均。第二幕: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茶馆开始衰败。第三幕: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945年之后),茶馆又破又旧,“茶钱先付”,最终倒闭,被霸占。这三幕层层深入,社会越来越黑暗、腐朽,观众和读者在心里感受到这种社会该结束了,在观众和读者的心灵中实现了第一个主题“埋葬旧时代”。反抗的力量处处都存在,对光明的暗示越来越明显来实现第二个主题。
3、以人物带动故事,以人物命运推动剧情的发展。
第五章 50年代、60年代散文
第一节 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散文分两时期:1949年~1956年为第一时期,通讯报告成为创作的主要实绩之一。通讯报告的主题:
1、反映抗美援朝战争 如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2、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祖国在前进》、柳青《王家兵》、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报告文学标志这一时期散文的初步繁荣。1957年~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的第二时期。是被称为当代文学史上散文创造趋于活跃的一个时期。主要是抒情散文。
2第二节 杨朔 秦牧等
杨朔,成就最高,最优秀的作品是描写劳动人民的心灵,“以诗为文”,《香山红叶》标志着杨朔散文创作进入成熟时期。散文创作特点:
1、造境,“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是生活片段,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截取日常生活片段
2、托物言志《荔枝蜜》《茶花赋》
3、结构布局精妙,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曹禺评价杨朔的散文结构“不粗、不露、不直、不多”4语言,有人把其诗意比作“乍绽寒梅”“芙蓉含露”,说明其语言清新,注意警句运用。杨朔散文的局限性:
1、失真,需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
2、人工、做作的痕迹明显,不自然,模式雷同。
秦牧:原名林觉夫,学者性作家,其散文特点:
1、熔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
2、把“行散”和“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从
3、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
4、语言流畅,凝练生动,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作风,流露出直接面对读者的亲切感和语言氛围。不足:
1、一些知识性的材料在不同的篇目中反复使用,失去新鲜感
2、围绕一个说理中心,过多地罗列材料,有时难免冗杂拖沓之嫌
3、强烈的政治宣传意识,使一些作品流露出说教气,所表现的哲理失之肤浅。
第六章 1976~1989年的文学思潮1、1979年全国文联下层协会组织和省市地方组织全部恢复工作,标志着我国的文学事业开始走向全面复苏。
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志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真正深入。
3、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一系列有关文艺界的新的观念原则。《祝辞》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此次文代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文代会。
80年代后,开始了关于现代派的讨论:引起对西方现代派文艺大讨论的是1982年《外国文学研究》发表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
1、引起许多文艺思潮更替的话题,如诗歌美学(朦胧诗)讨论中的“三个崛起”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好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2、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是80年代前期规模最大,对文学产生广元影响的,最深刻的文艺思想激荡。如戴厚英《人啊,人》,这一时代被称为“归来的一代”。文学的回归:写什么?怎样写?
1985年和1986年,被人民称为“方法年”“观念年”,“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文化寻根”思潮,始于1985年,首倡者韩少功曾说过“‘寻根’文学是一个先有旗号,后有创作,先有理论,后有实践的‘有意为之’的文艺流派”。韩少功《文学的“根”》,以阿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派”
“重写文学史”:1988年4月,《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专栏,《主持人的话》申明了“重写”的意义是“要改变这门科学原有的性质,使之从属于整个革命史传统教育的状态下摆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科学。”改变了过去那种文学史编著中的“非科学的思维定式”。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整个80年代,可以说是本世纪末期中国小说家热情最为高涨,探索最为积极,所取得的成绩极为可观的十年。“伤痕文学”(小说)——反思文学(小说)——改革文学(小说)
1、“伤痕文学”以《班主任》为开端,兴盛于1978年,主要写“文革”十年,语言粗糙,人物性格单一。1971.11,刘心武短篇小说《班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1978.8.11,《文汇报》发表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得名于此,它是第一次写社会主义悲剧。“伤痕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开拓意义:
1、它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主要社会问题,并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2、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希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
3、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描写了人性遭受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大墙文学”(1978年)属于“伤痕文学”主要写监狱、五七干校、农场生活,代表作《大墙下的红玉兰》
2、反思文学:茹志鹃于1979年2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作品:鲁彦周《天云山传奇》“打破了爱情禁区”、古华《芙蓉镇》、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3、改革文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何士光《乡场上》、张炜《秋天的愤怒》《古船》、路遥《平凡的世界》。“改革文学”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回到乡下”的创作,以及作为本世纪文学发展进程中最后一次功利主义色彩突出、功利话语与审美
话语结合得较为完美,表现得较有力度的小说思潮,蕴含着较为丰富的美学内容。“改革文学”美学内容的表现:
1、高晓生、贾平凹等作家对农村改革的阻力作了发人深省的描绘。高晓生《陈奂生进城》《李顺大造屋》
2、“山东作家群”对改革进城作出了多方位的思考
3、柯云路的《新星》对现阶段物质文化环境中所能提供的推动改革的正面力量作出了全面而集中的开垦与整合。
“文化寻根小说”,汪曾祺《受戒》,用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小和尚和村姑的恋爱故事 对民族文化,1、持肯定态度的:阿城《棋王》从整体上表现了传统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
2、否定态度: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本次列车终点》
3、辩证态度:冯骥才《神鞭》
“新写实小说”重还原,“现实小说”重再现。“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种毛茸茸的原生态感觉
2、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
3、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
第五篇: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习题与作业
一、1.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2.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3.文艺批判运动?
二、1.战争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
2.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有什么特点? 3.赵树理小说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是什么? 4.民间艺术形态
三、1.“十七年”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流派及其主张是什么? 2.五十年代末中国新诗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闻捷与郭小川的诗歌创作特色
四、1.简述“十七年”时期的散文概况。
2.老舍《茶馆》在戏剧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3.什么是“文革”文学?“文革”文学有何特征? 4.“文革”后期地下小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五、1.为什么说刘心武的《班主任》对新时期文学具有启蒙意义? 2.天安门诗歌运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简述寻根文学的主题选择及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4.比较先锋小说与寻根文学的异同。
六、1.什么是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 2.反思文学的内容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4.什么是知青文学?知青文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张贤亮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6.王蒙“意识流”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有何区别? 7.先锋小说的主要创作倾向和文体特征特征是什么? 8.新历史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七、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的主要内容和审美艺术特征是什么? 2.北岛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是什么? 3.舒婷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是什么?
4.新生代诗歌的主要团体及其艺术主张是什么?
八、1.探索戏剧
2.高行健的探索戏剧有何特点?
九、1.九十年代文学的文学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怎样理解九十年代文学的文学格局?
十、1.新写实小说
2.90年代的女性写作有何特点?
十一、1.诗歌创作为什么在90年代出现冷落和滑坡的局面? 2.90年代出现“散文热”的原因何在?有哪些主要的散文类型?
第一学期
一、如何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你认为1942年作为当代文学的分期起点恰当,还是1949年更妥当?
二、如何理解中国的革命文学与中国的现代性的关系?
三、试阐述革命文学对“阶级仇恨”的塑造。例如《白毛女》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四、如何理解依据革命理念来写作的革命文学依然具有相当的文学性?
五、试论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与日常性在革命文学中的建构与颠覆作用(以赵树理、柳青或梁斌等作家的作品为例分析)。
六、《创业史》等作品写了农村的阶级斗争和二条路线斗争,你认为真实吗?如何理解革命文学的真实性问题?
七、如何理解《林海雪原》之类的革命文学的早熟性?
八、试阐述《青春之歌》中革命理想化的描写与小资产阶级情爱关系的叙事构成的矛盾。
九、试阐述《红岩》这类革命经典作品对英雄人物的塑造与对暴力的展示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果。
十、如何理解贺敬之的“宏大颂歌体”的艺术特色及其时代根源? 第二学期
一、《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是一个文学价值很高的典型形象,请举例分析其性格特征、刻画这一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二、以《红高梁》为例,试述莫言小说对生活的独特感知方式。
三、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贾平凹的小说与故乡商州之间的关系。
四、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五、说明先锋小说的精神特征。绪论: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2.文学革命对于中国文学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3.二十年代出现了哪些新文学的社团和流派?他们各自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4.在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阵营与文学保守主义者出现了几次论争?论争的结果如何?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论争?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一)1.《狂人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何意义?
2.鲁迅的《呐喊》和《彷徨》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对中国现代小说具有何种意义?
3.阐释阿Q形象。4.鲁迅的《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1.请对“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进行解释。2.“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与浪漫抒情小说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许地山小说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4.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沉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一)1.简述20年代新诗的发展轨迹。2.前期新月派的诗歌主张是什么? 3.徐志摩新诗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4.什么是“纯诗”?
第五章
20年代新诗
(二)1.郭沫若新诗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2.《女神》在新诗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郭沫若的诗歌创作有何局限? 第六章
20年代戏剧
1.田汉早期创作有什么特色?他对现代戏剧有何贡献? 2.五四话剧创作有哪几大流向?代表作各是什么?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1.鲁迅的《野草》贯穿着“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2.如何理解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和”的特点? 3.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4.请解释“冰心体”。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1.如何看待三十年代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它对中国现代文学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2.梁实秋、朱光潜的主要文学观点有哪些?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3.请解释“左联”。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
(一)1.丁玲小说的创作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莎菲女士的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2.张天翼的讽刺小说的特色是什么? 3.名词解释:“革命+恋爱”、东北作家群、《南行记》 4.京派小说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5.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点是什么?它为中国现代小说增添了些什么样的新质?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
(二)1.分析茅盾的《子夜》的吴荪甫形象。
2.茅盾的小说的创作特点有哪些?这些特点对中国现代小说具有何种意义?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
(三)1.结合具体作品,阐释老舍的文化批判观。2.简述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3.《骆驼祥子》的艺术魅力有哪些? 4.《月牙儿》有何特色?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
(四)1.以巴金的小说创作为例,说明巴金“青春激情式书写”的特点。2.分析巴金《家》中的高觉新形象。第十三章
30年代小说
(五)1.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有什么特定的文化含义? 2.分析《边城》的审美特色。
3.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什么? 第十四章
30年代新诗
1.现代派诗歌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特点是什么? 第十五章
30年代戏剧
1.结合曹禺的具体创作,简述他的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2.分析《北京人》的创作主题。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
1.林语堂的小品的突出艺术个性是什么? 2.鲁迅杂文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七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1.名词解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2.40年代出现了哪些文学论争?应该如何正确看待? 第十八章
40年代小说
1.简述沙汀小说的创作特点。
2.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方鸿渐形象。3.从《寒夜》看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4.简述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1.艾青诗歌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2.名词解释:七月诗派、九叶诗派 第二十章
40年代戏剧
1.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2.夏衍戏剧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学思潮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2.解放区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1.简述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特点。
2.山药蛋派小说和荷花淀派小说的创作特色。当代部分 绪论:
1.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2.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如何理解学术界对当代文学史不同的分期方法?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1.第一次文代会的文学史意义。
2.比较十七年时期文学思潮主要流派的文学主张的异同 3.三次大的文艺争鸣和批判概况。4.思考“文革”产生的思想根源。第二章十七年时期小说
1.如何评价“红色经典”小说作品在当代的现实意义。2.《创业史》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3.十七年战争小说认识战争和表现战争的美学观念。4.赵树理小说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是什么? 第三章十七年时期诗歌
1.十七年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要问题是什么? 2.为什么说郭小川的《望星空》是矛盾的文本? 第四章十七年时期戏剧和散文
1.简述“十七年”时期的散文概况。
2.老舍《茶馆》在戏剧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3.谈谈对杨朔散文创作模式的理解。第五章
1976 ~1989文学思潮
1.人性和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对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意义 2.天安门诗歌运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4.简述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第六章
80年代小说
1.什么是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 2.反思文学的内容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4.什么是知青文学?知青文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5.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6.文化寻根意识包括哪些内容?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如何认识寻根思潮?
7.先锋小说的主要创作倾向和文体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小说《浮躁》是写实性描写和象征性构思的统一? 9.汪曾祺《受戒》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10.马原叙事圈套的含义是什么?
11.如何理解《活着》标志着余华创作的成功转型?
12.莫言小说的主题取向是什么?如何理解红高粱的象征意义? 第七章
80年代诗歌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的主要内容和审美艺术特征是什么? 2.北岛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是什么? 3.舒婷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是什么?
4.新生代诗歌的主要团体及其艺术主张是什么? 5.新生代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有何意义? 6.海子诗歌创作的四大母题是什么? 第八章 80年代戏剧和散文 1.探索戏剧可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和几种类型? 2.高行健的探索戏剧有何特点?
3.巴金的《随想录》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第九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1.探讨进入90年代文学走向多元化、边缘化的的原因。2.人文精神讨论的历史评价。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1.什么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2.什么是新体验小说?新体验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新市民小说?新市民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新生代小说?新生代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5.什么是新现实主义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6.分析《叔叔的故事》、《马桥词典》的叙事特点。7.如何认识和评价王朔与王朔现象?
8.调侃小说、青春文学的特点和对当前文学创作的影响。第十一章
90年代诗歌和散文
1.诗歌创作为什么在90年代出现冷落和滑坡的局面? 2.90年代出现“散文热”的原因何在?有哪些主要的散文类型? 3.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第十二章港台文学
1. 如何评价金庸武侠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艺术成就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原名,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
和周作人。3.《肥皂》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
地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而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4.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
》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6.鲁迅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7.爱姑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
8.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
》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小说《**》以
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
》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1.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
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12.鲁迅笔下的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3.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
》中的陈士成等。
14.鲁迅自己曾经用“
”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15.鲁迅在《
》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16.鲁迅多次在小说中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早在他创作小说《示众》以前,就在他的第三部小说《
》有精彩的描写。
17.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
18.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
》。
19.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如《铸剑》、《奔月》、《出关》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篇小说改名为《
》。
20.沈雁冰与周作人等人创办的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于
。21.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22.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
23.郭沫若的名诗《
》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24.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
25.的《<女神>之地方色彩》最有名的论断,就是指出《女神》缺少“地方色彩”的“欧化”现象。
26.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
27.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之后,新文学的作家大多经历了一个从“呐喊”到“彷徨”的过程,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他的“呐喊”,那么在《女神》之后出版的诗歌、散文、戏曲集《
》则可以看作是他的“彷徨”。
28.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
》和《聂 》。
29.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时期和“南明”时期为题材的六部历史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
30.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绪,郭沫若也写过题为《彷徨》的十首诗,这些诗后来收入他于《女神》后出版的诗文集《
》中。
31.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32.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33.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
》、《王昭君》和《聂 》,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34.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
》。
35.郭沫若50年代以后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的历史剧《
》,实际上是一篇为历史上的“白脸”形象曹操所作的“翻案文章”。
36.的《关于浪漫的沉思
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论》一书认为,前期郭沫若文艺思想虽然变化多,又偏激,不科学,但其价值就在于“深刻的片面”,即使不科学,也是合理的,满足了时代需求的。
37.40年代,郭沫若曾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批判
是“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粉红色”的文艺家。
38.茅盾原名沈德鸿,字,早在他1928年发表小说之前,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39.1929年茅盾《读<倪焕之>》一文关于“时代性”的阐述已经开始接受“新写实主义”的概念。这部小说《倪焕之》的作者是。
40.是使命感很强的作家,处身其中他无法不受“红色30年代”文艺思潮的浸染,其明显标志是对“五四”的重新思考和“检讨”。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他曾发出“没有‘五四’未必会有‘五卅’罢”的质疑。
41.蓝棣之在《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一书中批评蓍名小说《
》是一部抽象观念加材料堆砌而成的社会文献。
42.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
》三篇小说。
43.小说《虹》的主人公是。
44.文学批评家胡风在《回忆录》中谈到,当年在东京读茅盾新赠小说《
》的感觉时说:“接到书后,读了几天硬读了几十页,还是无法读下去”。
45.在《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矛盾的激化,是由于他与汪派政客
联合组织“益中信托公司”引起的。
46.在《子夜》的构思和素材搜集过程中,茅盾甚至连吴荪甫坐什么样的牌号的汽车这种小细节也反复研究过,原先想让吴荪甫坐“福特牌”小汽车,因为当时上海“流行福特”,后来经研究又改坐“
”,因为“像吴荪甫那样的大资本家应当坐更高级的轿车”。
47.在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三个月左右,茅盾就创作了反映这一事变的长篇小说《
》。
48.在茅盾的一生中,有许多未完成计划的小说,其中一部是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
49.早期革命小说的标志性作品是的《短裤党》。50.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51.小说《
》的男女主人公是祥子和虎妞。
52.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即: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正派市民,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写得最成功的是。
53.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老派、新派和正派(理想)市民这几种形象系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形象系列,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也占有蓍的位置。
54.虎妞的变态情欲,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55.的《北京:城与人》虽不是老舍的专论,但对于作为“京派”所依托的北京文化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有非常独到的发现。
56.在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中,除了《二马》中的老马,《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四,《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和祁天佑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
》中的张大哥。
57.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
58.《四世同堂》描写了“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不例外: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
打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
59.五六十年代以后,老舍是最具活力的现代作家,这时期他最成功的作品是话剧《茶馆》和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
60.牛天赐是老舍以中华民族商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中的主人公。
6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故以“老舍”作为他的笔名。62.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爱穿侍萍绣过的衬衣,每年
月十八都要为待萍过生日等等。
63.曹禺的三大杰作是《雷雨》、《日出》和《
》。64.《日出》的主要人物有交际花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
以及洋奴张乔治。
65.沈从文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1926年出版的《
》。66.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的《沈从文论》。67.沈从文把《边城》看成一座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而
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
68.《边城》的故事非常简单,也就是写茶峒小镇上船总的两上儿子天保和
同时爱上了翠翠。
69.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神性是最高的人性,因此,“
”、“爱”与“美”是三位一体的。
70.
生长在湘西沅水流域,地处湖南、四川、贵州三省的交界处,他所在的凤凰县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而在他的身上就有着苗族的血统。
71.《边城》在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
72.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蓍名作家。
73.被看作是京派小说“鼻祖”的小说家不是沈从文,而是曾参加过语丝社的。
74.前些年出现的“张爱玲热”,在年张爱玲在美国孤独地去世后形成高潮。
75.葛薇龙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为了能继续在香港求学,不得不向与葛家多年不相往来的姑妈梁太太求告。
76.九叶诗派基本上是由两群诗人合流而成,他们与两个诗刊有直接关系,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故九叶诗派又称“
”派。
77.
在《又关于本刊的诗》中说:“《现代》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78.1946年,上海诗人杭约赫与藏克家等人创立星群出版社,出版了《
》杂志。
79.九叶诗派得名于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人诗合集《九叶集》。
80.
在《新诗的格调及其他》一文中说:“新诗运动最早的几年,大家注重的是‘白话’,不是‘诗’。”
81.穆旦在清华时的同学
说,穆旦写的是“雪莱式的浪漫派的诗,也有着强烈的抒情气质,但也发泄着对现实的不满”。
82.穆旦本名,是现代诗坛最为重要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83.鲁迅在30年代曾这样评说“五四”散文的发达状况:“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平在小说戏曲和
之上”。
84.有的学者将现代散文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一是“闲话体”,一是“独语体”。其中,鲁迅的散文诗《野草》应归属于。
85.的小品文字,多以“言志”散文为主,又可分为“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种。
86.《黄昏之献》是风格与何其芳相近的散文家的散文集。87.
是“自叙传”小说的代表作家,但他认为,比起小说,“现代散文,却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
88.有学者分析认为,何其芳《画梦录》里的意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时间意象”,如黄昏、黑夜,一类是“
”,如坟墓、古宅等。
二、单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一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鲁迅小说中,有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著名比喻:“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个比喻出自()。
A.《孤独者》
B.《在酒楼上》
C.《孔乙己》
D.《伤逝》
2.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的寂寞”。这些小说后结集为()。
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3.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
A.《在酒楼上》
B.《孤独者》
C.《肥皂》
D.《伤逝》 4.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A.《野草》
B.《随感录》
C.《热风》
D.《坟》
5.鲁迅笔下的魏连殳形象出自小说()。
A.《在酒楼上》
B.《孤独者》
C.《肥皂》
D.《伤逝》
6.鲁迅的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其中,具有“类散文体”特点的作品是()。
A.《伤逝》
B.《**》
C.《故乡》
D.《明天》 7.鲁迅写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是因为有人在《语丝》上提倡“费厄泼赖”(Fair play)。这位提倡者是()。
A.周作人
B.冯文炳
C.梁实秋
D.林语堂 8.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根据他自已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
A.吕纬甫
B.魏连殳
C.宴之敖
D.眉间尺
9.除《狂人日记》外,鲁迅在另一篇小说中也写了一个带象征意味的“狂人”,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了叛逆反抗之声。这篇小说是()。
A.《故乡》
B.《孤独者》
C.《祝福》
D.《长明灯》
10.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
A.《理水》
B.《出关》
C.《非攻》
D.《铸剑》
11.郭沫若与鲁迅一样,他东渡日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
A.学习考古学
B.学习医学
C.学习文献学
D.学习文学 12.郭沫若《匪徒颂》的主题是()。
A.批判古往今来的革命者 B.讽刺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C.歌颂古往今来的革命者 D.批判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13.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真正具有代表性作品就应该是()之类的作品。
A.《天狗》
B.《凤凰涅 》
C.《晨安》
D.《地球,我的母亲》 14.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
D.康白情的《草儿》 15.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是()。
A.《创造日》
B.《创造周报》
C.《创造月刊》
D.《创造季刊》
16.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他们根据早年的诗剧改编、扩写的()。
A.《女神之再后》
B.《卓文君》
C.《棠棣之花》
D.《王昭君》
17.在新文学史上,第二部个人新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
D.康白情的《草儿》
18.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将郭沫若称为“流氓+才子”的批评家是()。
A.茅盾
B.田汉
C.鲁迅
D.夏衍
19.郭沫若《女神》中的作品大多发表于“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之一的()。
A.《晨报副刊》
B.《时事新报●学灯》
C.《京报副刊》
D.《民国日服●觉悟》
20.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郭沫若“寄托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
A.《喀尔美萝姑娘》
B.《残春》
C.《牧羊哀话》
D.《漂流三部曲》
21.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小说大师和理论批评家是()。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胡风
22.茅盾在文坛上献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A.《春蚕》
B.《虹》
C.《子夜》
D.《蚀》 23.“茅盾”是沈雁冰在发表哪部小说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A.《春蚕》
B.《虹》
C.《子夜》
D.《蚀》
24.在有研究者对茅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后,《中国小说流派史》一书仍然从思潮流派史的角度肯定了茅盾小说的文学意义,这部文学史专著的作者是()。
A.严家炎
B.邵伯周 C.孙中田
D.庄庆钟
25.在30年代,有一位评论家在对茅盾与巴金进行比较时说,读茅盾像上山,沿途有的是瑰丽的奇景,然而脚下也有的是绊脚的石头;读巴金像泛舟,顺流而下,有时连你收帆停驶的工夫也不给。这位评论家是()。
A.朱佩弦
B.瞿秋白
C.冯乃超
D.李健吾
26.在《子夜》中,茅盾围绕着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了各种经济斗争和阶级斗争,即表现吴荪甫的“三大火线”,一是与赵伯韬的斗法,二是与工人的斗争,三是与农民的矛盾。在这三条线索中,作家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方法,其中,先虚后实的一条线索是()。
A.吴荪甫与工人的斗争
B.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法
C.吴荪甫与农民的矛盾
D.吴荪甫与唐云山的冲突 27.请先阅读这段文字:
马达声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
“《太上感应篇》!”
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
然后,再根据“《太上感应篇》”和“吴老太爷”等关键词,判断这段文字出自()。
A.老舍的《骆驼祥子》
B.鲁迅的《铸剑》
C.沈从文的《边城》
D.茅盾的《子夜》 28.老舍写于1939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文革”中曾受到严厉批判,直接导致了老舍的噩运。这部小说是()。
A.《二马》
B.《猫城记》
C.《离婚》
D.《牛天赐传》 29.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理想市民形象中,赵景纯出自作品()。
A.《二马》
B.《赵子曰》
C.《离婚》
D.《老张的哲学》
30.老舍曾为自己的幽默流入“油滑”而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终于为他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开始于小说()。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四世同堂》 31.在老舍的创作中,被看作是《骆驼祥子》姊妹篇的作品是()。
A.《月牙儿》
B.《柳家大院》
C.《我这一辈子》
D.《四世同堂》 32.在三四十年代,老舍并没有赢得好评,《骆驼祥子》发表后,反响也不大。五六十年代名声大振,是因为他紧跟时代的戏剧创作,但对老舍小说及其文学史地位的系统研究仍不多,直到文革后《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一文发表,如何界定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才成为学术界重视的课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A.宋永毅
B.赵园
C.孙政
D.樊骏
33.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蜕变》
34.作品的主人公曾在哈尔滨修江堤时,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2000多工人。这一内容出自曹禺的话剧()。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35.《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A.沈从文
B.废名
C.周作人
D.鲁迅 36.所谓“京派”,是指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
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37.小说《纺纸记》的作者()。
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38.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
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39.“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条小溪,西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段文字出自()。
A.郁达夫的《感伤的旅行》 B.沈从文的《湘西》
C.郁达夫的《屯溪夜泊记》 D.沈从文的《边城》
40.苏童在“影响我的十部短篇小说”评选中,选中一篇张爱玲的小说,称“这样的作品是标准的中国造的东西,比诗歌随意,比白话严谨,在靠近小说的过程中成为了小说”。被苏童选取中的这篇张爱玲小说是()。
A.《沉香屑:第一炉香》
B.《金锁记》
C.《茉莉香片》
D.《鸿鸾禧》 41.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
A.戴望舒
B.卞之琳
C.何其芳
D.李金发
42.朱自清曾将《谈新诗》一文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谈新诗》一文的作者是()、A.胡适
B.郭沫若
C.穆旦
D.闻一多 43.“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此诗句出自穆旦的()。
A.《赞美》
B.《出发》
C.《野兽》
D.《合唱》
44.穆旦在50年代回国后不久,就因他曾在抗战中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而被列为审查对象,以艰难的日子里,他翻译了许多外国诗人的诗集,其中,有俄国诗人普希金的()。
A.《茨冈》
B.《高加索的俘虏》
C.《唐璜》
D.《欧根·奥涅金》 45.“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将风景的描绘机智地加以变形,引入社会问题的关注,形成特殊的反讽效果。这句诗出自()。
A.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 B.唐祈的《时间与旗》
C.辛笛的《风景》
D.唐湜的《骚动的城》 46.“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是有此悚然了。”根据文章的风格判断,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
A.《父亲》
B.《给亡妇》
C.《儿女》
D.《背影》 47.散文集《燕知草》的作者是()。
A.林语堂
B.周作人
C.梁实秋
D.俞平伯
三、多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迅有三点十分明确的主张,这三点主张是()。
A.分析
B.批判
C.继承
D.转化
2.鲁迅的前三篇白话小说是在五四运动前完成的()。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阿Q正传》
D.《药》 3.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做品有()。
A.《狂人日记》
B.《故乡》
C.《阿Q正传》
D.《明天》 4.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
A.《孤独者》
B.《伤逝》
C.《在酒楼上》
D.《明天》
5.在鲁迅不说《铸剑》中有两个高潮,前一个高潮是对于“三头相博”的描写,这三个头的拥有者是()。
A.眉间尺
B.大王
C.黑色人
D.宴之敖者 6.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A.惠特曼
B.海涅
C.海明威
D.歌德 7.《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但其艺术探索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美别致的诗,如()等。
A.《凤凰涅 》
B.《地球,我的母亲》
C.《密桑索罗普之歌》
D.《夜步十里松原》 8.在新文学史上,前两部个人新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新》
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
D.康白情的《草儿》 9.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第一辑收录的三部诗剧是()。
A.《女神之再生》
B.《棠棣之花》
C.《湘累》
D.《凤凰涅 》
10.茅盾紧密地、经常地、直接地以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其中,有三部作品十分典型,它们是()。
A.《幻灭》
B.《走上岗位》
C.《腐蚀》
D.《清明时节》
11.寿生和老通宝分别是茅盾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这两部作品是()。
A.《春蚕》
B.《林家铺子》
C.《秋收》
D.《走上岗位》 12.在茅盾的《子夜》中,吴荪甫手下有两员大将,他们是()。
A.林竹斋
B.屠维岳
C.唐云山
D.莫干丞 13.在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
A.《春蚕》
B.《苦夏》
C.《秋收》
D.《残冬》 14.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A.曾沧海
B.吴荪甫
C.方罗兰
D.赵伯韬
15.茅盾笔下的许多人物,如静女士、方罗兰、梅女士、赵惠明、赵伯韬、林老板、老通宝等,都是不朽的艺术典型,而不是时代精神、某种阶级属性和某种思想倾向的图解品。其中,静女士、梅女士、林老板分别是以下哪些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A.《林家铺子》
B.《幻灭》
C.《虹》
D.《春蚕》 16.《子夜》原来的计划是通过农村与城市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即写一部“白色的都市与赤色的农村的交响曲”,后来因为生活积累的不足,茅盾断然地对这宏伟构思作了重大的修改,对作品的规模作了几次大幅度的缩小,其中,作的主要修改有()。
A.把红军的活动其本上隐入幕后
B.弱化了关于农村革命斗争的线索
C.放弃了对工商证券交易所的表现
D.压缩了关于工厂生活的描写
17.茅盾中长篇小说的网状结构类型是中外小说发展到近代的较高艺术形式,但又是导致茅盾多部作品难以完篇的原因之一,其中,茅盾尚未终篇的作品主要有()。
A.《锻炼》
B.《第一阶段的故事》
C.《春蚕》
D.《霜叶红于二月花》 18.老舍的前三部小说是在英国完成的()。
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19.老舍的小说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
A.具有二三十年代典型的“新文艺腔”
B.表现出受英国文化影响的幽默风
C.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
D.大量使用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20.老舍的长篇小说《同世同堂》共分三部,它们是()。
A.《惶惑》
B.《偷生》
C.《幻灭》
D.《饥荒》 21.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他们是()。
A.老派市民
B.新派市民
C.正派市民
D.反派市民
22.在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中,主要有()。
A.《二马》中的李子荣
B.《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
C.《离婚》中的张大哥
D.《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四 23.在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系列中,主要有()。
A.《二马》中的李子荣
B.《赵子曰》中的赵景纯
C.《离婚》中的丁二爷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24.老舍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因此,老舍的幽默具有“打哈哈”性质,()。
A.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带“愤”的发泄
B.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C.是为了迎合市民的趣味
D.是借笑声来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一点 2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等。
A.曾文清
B.仇虎
C.陈白露
D.侍萍 26.“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
A.《文学杂志》
B.《时事新报·学灯》
C.《文学月报》
D.《大公报·文艺副刊》 27.沈从文描写都市题材的主要有()。
A.《八骏图》
B.《月下小景》
C.《大小阮》
D.《绅士的太太》 28.萧乾的主要小说作品有()。
A.《篱下集》
B.《栗子》
C.《梦之谷》
D.《谷》
29.受张爱玲影响较大的当代作家主要有()等。
A.余华
B.叶兆信
C.苏童
D.王安忆
30.对张爱玲有较大影响的旧小说主要有()。
A.《红楼梦》
B.《半生缘》
C.《金瓶梅》
D.《海上花》
31.穆旦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写下了具有充满强烈民族意识,歌颂人民力量的诗作,其中主要有()等。
A.《合唱》
B.《旗》
C.《赞美》
D.《我》
四、简答题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近十年来,海内外都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这是为什么?
2.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为什么说鲁迅“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事实?
4.作为当代的读者读《女神》这样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应该怎么读?
5.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每个阶段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6.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简要说明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时,怎样才能防止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
7.有人认为,茅盾从提倡“为人生”文学起就怀抱着强烈的功利欲求。对此应怎样看?
8.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
9.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切入口是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老舍的创作拥有大量的读者,但为什么评论界一直没有给这位有影响的作家以应有的评价?
提示:A.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切入口是“城”与“人”的关系;B.评论界一直没有给这位有影响的作家以应有评价的主要原因在于,老舍始终关注“文化”问题,与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是不同的。
10.《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受过现代教育,为什么还说他也属于“老派市民”系列?
11.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2.1951年,曹禺创作的《明朗的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3.鲁迅是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的? 14.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在沦陷区的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
15.请简要说明九叶诗派与20年代的象征派和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关系。
16.为什么“冰心体”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
17.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五、分析题
要求: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请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2.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的这种态度?请结合《狂人日记》或鲁迅的其他作品加以分析。
3.从新诗发展的角度,分析《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4.20世纪80年代以来,茅盾研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关于“《子夜》模式”,主要有一些什么样的分歧?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些分歧的?
5.曹禺在《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6.什么是“牧歌”和“田园诗”?你对《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有何看法?
7.张爱玲作品在艺术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字:新旧雅俗。能否举例说明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雅”和“俗”?
8.你怎样看穆旦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在的小说中,用漫画式的方式描写了许多“新派市民”形象,既有兰小山,丁约翰之类的西崽,也有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一类胡同纨绔子弟。
2.文学批评家
在《回忆录》中说,他在读小说《虹》时,读了几天,硬读了几十面,还是无法读下去。
3.契诃夫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震撼了的心灵,于是,他用“片断的方法”,“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创作了他的第二部作品《日出》。
4.“川嫦的卧房,姚先生的家,封锁时间的电车车厢,扩大起来便是整个的社会。一切之上还有一只瞧不及的巨手张开着,不知从哪儿重重压下来,要压瘪每个人的心房。”此话出自傅雷的《
》一文。
5.在20世纪20~40年代出现的许多有关郭沫若的评论和研究中,最值得我们参考的是诗人闻一多发表于1923年6月的两篇文章,其中,偏重于对郭沫若的批评的是《
》。6.在曹禺的《雷雨》中,出场的八个人物是周朴园、蘩漪、侍萍、鲁大海、鲁四风、周萍、周冲和。
7.在介绍美国传教士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一书时,曾指出其“错误亦多”。
8.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描写的是湘西边上一个叫的小山城。
9.如果说,曹禺的“三大杰作”是《雷雨》、《日出》和《北京人》,那么,要说曹禺的“四大杰作”则应该是这三部作品再加上《
》。
10.施蛰存在《
》一文中说:“《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
11.1931年,所作的《中国苏维埃革命与普罗文学之建设》一文,可以看出“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对他的影响。
12.在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变态情欲,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等等,对于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13.废名,原名,1929年在北大英文系任教时出版第一部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14.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他的第三部小说《
》。
15.《四世同堂》描写了“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不例外:他敢于打一个不给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
打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
16.“九叶诗派”虽然形成于40年代,但这个诗派的名称却得名于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的《
》。
17.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两篇著名的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的散文,一篇是朱自清的,另一篇是的。
18.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
》三篇小说。
19.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的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
》和《武则天》。
20.曾在《<莫须有先生传>序》中说废名的散文好像一道水,其实这也是他本人的夫子自道。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小说大师和理论批评家是()。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胡风
2.唐弢曾在《晦庵书话》中说,佩弦先生后期的语言比前期更接近口语„„,这里的“佩弦先生”是指()。
A.周作人
B.废名
C.朱自清
D.冰心
3.在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论争中,将郭沫若称为“流氓+才子”的批评家是()。
A.茅盾
B.田汉
C.鲁迅
D.夏衍 4.在现代文学史上,主要以田园牧歌风格蓍称的小说家是()。
A.废名
B.张爱玲
C.芦焚
D.周作人 5.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理想市民形象中,赵景纯出自作品()。
A.《二马》
B.《赵子曰》
C.《离婚》
D.《老张的哲学》
6.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的寂寞”。这些小说后结集成()。
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7.朱自清曾将《谈新诗》一文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谈新诗》一文的作者()。
A.胡适
B.郭沫若
C.穆旦
D.闻一多
8.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
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9.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他根据早年的诗剧改编、扩写的()。
A.《女神之再生》
B.《卓文君》
C.《棠棣之花》
D.《王昭君》
10.老舍曾为自己的幽默流入“油滑”而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终于为他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始于小说()。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四世同堂》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京派”作家群的主要作家主要有()。
A.凌叔华
B.何其芳
C.张爱玲
D.林徽因 2.以周作人为领袖,“言志派”的主要作家有()。
A.俞平伯
B.朱自清
C.何其芳
D.钟敬文 3.《传奇》中的女性基本上处于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想当“太太”,一种是成为“太太”之后,其中,处于后一种生存状态的人物主要有()。
A.《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B.《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
C.《鸿鸾禧》中的玉清
D.《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烟鹂
4.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代表诗人主要有()。
A.戴望舒
B.卞之林
C.何其芳
D.李金发 5.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A.方罗兰
B.杜竹斋
C.曾沧海
D.杜新箨
四、简答题(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简要说明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时,怎样才能防止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8分)
2.什么叫“京派”?“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哪些?试举出三位,并简要说明其创作特点。(6分)
3.简要说明“五四”时散文格外发达的原因。(6分)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其他参考材料,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的这种态度?请结合《狂人日记》或鲁迅的其他作品加以分析。
2.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常常充满了象征的意味,有时一个意象就象征着一个人物的一生,或一篇小说的全部主题意义。请就《茉莉香片》中“绣在屏风上的鸟”这一意象为例,说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命运。
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第六讲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本课程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资料。作业时间为150分钟(两个半小时),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与期末考试的题型相一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2.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____________的《沈从文论》。
3.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爱穿侍萍绣过后衬衣,每年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等等。
4.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____________。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____________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6.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绪,郭沫若也写过题为《彷徨》的十首诗,这些诗后来收入他于《女神》后出版的诗文集《____________》中。
7.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而____________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
8.牛天赐是老舍以中华民族商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
9. ____________的《关于浪漫的沉思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论》一书认为,前期郭沫若文艺思想虽然变化多,又偏激,不科学,但其价值就在于“深刻的片面”,即使不科学,也是合理的,满足了时代需求的。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____________,故以“老舍”作为他的笔名。11.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____________》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12.《边城》的故事非常简单,也就是写茶峒小镇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____________同时爱上了翠翠。
13.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神性是最高的人性,因此,“____________”、“爱”与“美”是三位一体的。
14.曹禺的三大杰作是《雷雨》、《日出》和《____________》。15.在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三个月左右,茅盾就创作了反映这一事变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
16.《边城》在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____________。
17.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著名作家____________。
18.《日出》的主要人物有交际花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____________以及洋奴张乔治。
19.被看作是京派小说“鼻祖”的小说家不是沈从文,而是曾参加过语丝社的____________。
20.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时期和“南明”时期为题材的六部历史剧,其中,最有代表性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根据他自己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
A.吕纬甫 B.魏连殳 C.宴之敖 D.眉间尺 2.《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的作品。A.沈从文 B.废名 C.周作人 D.鲁迅
3.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
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4.请先阅读这段文字:
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 “《太上感应篇》!” 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
然后,再根据“《太上感应篇》”和“吴老太爷”等关键词,判断这段文字出自()。
A.老舍的《骆驼祥子》 B.鲁迅的《铸剑》 C.沈从文的《边城》 D.茅盾的《子夜》
5.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
A.《理水》 B.《出关》 C.《非攻》 D.《铸剑》 6.作品的主人公曾在哈尔滨修江堤时,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2000多工人。这一内容出自曹禺的话剧()。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7.小说《纺纸记》的作者是()。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8.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
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9.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A.《雷雨》 B.《日出》C.《原野》 D.《蜕变》 10.在老舍的创作中,被看作是《骆驼祥子》的姊妹篇的作品是()。A.《月牙儿》 B.《柳家大院》 C.《我这一辈子》 D.《四世同堂》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选对一空得1分,全对得2分,多选不得分。
1.“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A.《文学杂志》 B.《时事新报·学灯》 C.《文学月报》 D.《大公报·文艺副刊》
2.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共分三部,它们是()()()。A.《惶惑》 B.《偷生》 C.《幻灭》 D.《饥荒》 3.萧乾的主要小说作品有()()()。A.《篱下集》 B.《栗子》 C.《梦之谷》 D.《谷》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A.《春蚕》 B.《苦夏》C.《秋收》 D.《残冬》 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等。
A.曾文清 B.仇虎C.陈白露 D.侍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鲁迅是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的?
2.1951年,曹禺创作的《明朗的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曹禺在《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什么是“牧歌”和“田园诗”?你对《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有何看法?现代文学重点内容提要
1.分析“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2.简析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月诗派、象征诗派、东北作家群、孤岛文学创作、左联、文协、七月诗派、九叶诗派。
3.简析鸳鸯蝴蝶派、学衡派、甲寅派、战国策派。4.分析评价左联的成就。5.简析两个口号论争。
6.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文学革命开始于年,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1915年9月主编的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3.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4.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的口号。5.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
6.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
7.周作人在其《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出与的创作原则。8.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占主潮地位。9.1917-1921年郭沫若的文学思想,集中表现在论文和通信集中。10.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他在《新申报》上发表、、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11.1921年1月成立于的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2.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和。
13.文学研究会被称为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4.1921年7月成立于的,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15.创造社在思想上倾向于。
16.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和。17.在创造社中还有象征派诗人、、。
18.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等,都是欧美留学生。19.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主编《诗镌》周刊,提倡,被称为。
20.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21.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2.语丝社成立于年,其主要成员有、、。23.语丝社对中国现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4.成立于1925年的和,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25.狂飚社的主要成员有、等,受思想影响较深。
26.台静农的的小说集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27.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
28.湖畔诗社成立于年,其成员主要有、、、,他们以为特色。29.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成立于年。30.中国最早改编的话剧是。
31.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或。
32.中国话剧进人第二阶段的标志是产生了。33.田汉1923年成立了,创办了。
34.五四时期除文学研究会外的现实主义文学社团还有、、等,五四时期除创造社外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还有、、等。
35.现代主义有许多流派,包括、等。36.中国初期象征派诗人有、、、。37.李金发早期诗集有、、。
38.朱自清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诗坛分为三派:、、。
39.蒋光慈、沈泽民等于1924年组织了革命文学团体,鼓吹革命文学。
40.1919年,李大创与胡适之间发生了之争。41.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的口号。
42.现代评论派的代表人物有、、。
43.鸳鸯蝴蝶派文学始于,盛行于,又被称为。44.鸳鸯蝴蝶派的主要作家有、、等,其小说的主流是。45.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有和,其作者分别为和。46.学衡派年成立于,其代表人物有、、等。
47.甲寅派主要人物是,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48.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和。
49.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年成立于,由、和三部分人组成。
50.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发起人有、、等,出版会刊。
51.左联时期曾进行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52.普罗文学作品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
53.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和之争。
54.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等。55.京派成员主要有、、等,主要刊物有和,京派作家以表现为主要内容。
56.论语派成员主要有和,倡导文学。57.1931年~1933年,左联又和“”、“”展开思想论争,论争的中心是。
58.自由人指,第三种人指。59.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其代表作有、。
60.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有、、。61.现代诗派成员有、、等,创作风格以为主。
62.心理分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其代表作品有、。63.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其代表作品有、。64.曹禺的是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65.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66.《》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67.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了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68.是抗战时期街头剧的代表作品。69.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和上。70.七月诗派代表人物有、、等。70.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72.后期浪漫派小说家有和。73.九叶诗派诗人有、、、等,其主要创作阵地有和。
74.1940年,陈铨,林同济等创办半月刊,被称为。其代表作是。75.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76.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贯彻《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最初成绩的是。
77.整风运动中,王实味因强调而受到批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文学革命开始于()
A.1915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2.下列哪位文学家创造了“报章”体?()A.谭嗣同 B.梁启超 C.夏曾佑 D.黄遵宪 3.胡适在下列哪部作品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宗旨?()
A.《易卜生主义》B《文学改良刍议》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4.谁曾骂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A.胡适 B.陈独秀 C.刘半农 D.钱玄同 5.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下列哪种占主潮地位?()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一 C.现代主义 D.新浪漫主义 6.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7.提出“三美”理论主张的是()
A.闻一多 B.徐志摩 C.梁实秋 D.朱湘
8.下列哪一社团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A.莽原社 B、未名社 C.语丝社 D.浅草社
9.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是()A.语丝社 B.浅草社 C.沉钟社 D.新月社
10.1928年后,下列哪一社团在文学上提出“健康”和“尊严”的原则?()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新月诗派 D.新月社 11.下列哪个社团受尼采思想影响较深?()A.新月社 B.未名社 C.狂飚社 D.莽原社 12.“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新文学社团是()A.湖畔诗社 B.创造社 C.浅草社 D.新月社
13.辛亥革命后,新剧(话剧)以演下列哪种剧型为多?()A.社会剧 B.家庭伦理剧 C.悲剧 D.才子佳人剧 14.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诞生于哪一年?()A.1907年 B.1909年 C.1919年 D.1921年 15.田汉1923年创办了()
A.民众戏剧社 B.上海戏剧协社 C.南国社 D.春柳社
16.鲁迅的哪部作品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方式?()A《朝花夕拾》 B《野草》 C《呐喊》 D《故事新编》 17.提出“象征即兴”说的是()
A.朱自清 B.李金发 C.周作人 D.王独清 18.最早鼓吹革命文学的社团是()
A.创造社 B.春雷社 C.太阳社 D.后期新月社 19.1919年提出“整理国故”口号的是()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茅盾
20.在发刊词中提出“论究学术,闻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复古主义流派是()
A.甲寅派 B.学衡派 C.国粹派 D.礼拜六派
21.提倡复古读经,压迫学生运动的复古派人物是()A.吴宓 B.梅光迪 C.章士钊 D.林纾
22.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强调“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的作家是()
A.茅盾 B.鲁迅 C.蒋光慈 D.钱杏邨
23.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的团体是()
A.左翼戏剧家联盟 B.艺术剧社 C.中国诗歌会 D.后期新月派 24.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的是()A.京派 B.左翼作家 C.论语派 D.中国诗歌会
25.30年代以倡导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为主的散文流派是()A.语丝派 B.论语派 C.京派 D.现代派 26.30年代提倡战斗的小品文的是()A.《论语》 B.《人间世》 C.《太白》 D.《宇宙风》
27.30年代被鲁迅、瞿秋白等骂为“宠大派文学”的是()A.战国策派 B.民族主义文学 C.学衡派 D.新月派 28.心理分析派的代表作家是()
A.穆时英 B.刘呐鸥 C.戴望舒 D.施蛰存 29.1940年前后民族形式论争中,认为“喜闻乐见”应以“习闻常见”为基础的是()
A.葛一虹 B.向林冰 C.茅盾 D.胡风
30.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A.七月诗派 B.现代诗派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1.战国策派的代表作是()A《黄人之血》 B.《陇海线上》 C.《国门之战》 D.《野玫瑰》 32.因强调暴露黑暗被错误处决的解放区作家是()A.胡风 B.王实味 C.萧军 D.向林冰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人物属于“诗界革命”倡导者的有()A.梁启超B.黄遵宪C.胡适D.夏曾佑 2.下列文章出自胡适之手的有()A.《文学革命论》B.《谈新诗》C.《文学改良刍议》D.《我之文学改良观》
3.下列作品能够体现郭沫若早期(1917-1920)文学思想的有()A.《生命底文学》B.《三叶集》C.《女神》D.《人的文学》 4.下列人物属于封建复古派的有()A.林琴南B.吴宓C.章士钊D.沈泽民 5.下列哪些人物属文研会成员?()A.沈雁冰B.许地山C.周作人D.鲁迅 6.属于早期象征派诗人的有()
A.戴望舒B.李金发C.穆木天D.王独清 7.属于新月诗派的人有()
A.徐志摩B.闻一多C.朱湘D.梁实秋 8.鲁迅发起或领导的团体有()
A.语丝社B.论语派C.莽原社D.未名社 9.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新文学社团有()A.语丝社B.莽原社C.未名社D.沉钟社 10.主导倾向是浪漫主义的新文学社团有()A.浅草社B.弥洒社C.湖畔诗社D.南国社 11.下列流派属现代主义的有()
A.象征主义B.未来主义C.自然主义D.意识流 12.新文学早期作品中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有()A.《野草》B.《女神》C.《赵阎王》D.《微雨》 13.李金发的诗集有()A.《微雨》B.《食客与凶年》C.《为幸福而歌》D.《圣母像前》 14.下列哪些人物是现代评论派成员?()A.胡适B.徐志摩C.陈西滢D.王独清 15.下列人物属鸳鸯蝴蝶派的有()
A.包天笑B.徐枕亚C.林纾D.周瘦鹃 16.学衡派的代表人物有()A.吴宓B.梅光迪C.章士钊D.林纾 17.中国诗歌会的成员有()
A.穆木天B.王独清C.杨骚D.蒲风
18.早期普罗文学中具有“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的作品有()A.《复兴》B.《短裤党》C.《菊芬》D.《地泉》 19.属于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有()
A.京派B.论语派C.后期创造社D.后期新月派 20.下列刊物是京派人物主编的有()A.《新月》B.《骆驼草》C.《文学季刊》D.《水星》 21.下列人物属现代诗派的有()
A.臧克家B.戴望舒C.路易士D.卞之琳 22.穆时英的作品有()A.《石秀》B.《夜总会里的五个人》C.《梅雨之夕》D.《上海的狐步舞》
23.属于“孤岛文学”的有()A.《碧血花》B.《杨娥传》C.《王昭君》D.《长夜行》 24.七月诗派的成员有。()
A.路翎B.艾青C.田间D.阿垅 25.后期浪漫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是()A.徐讦B.张爱玲C.孙犁D.无名氏 26.战国策派成员有()
A.陈铨B.林同济C.黄震遐D.王平陵
四、名词解释
1.“八事”主张2.人的文学3.文学研究会4.创造社5.新月诗派6.语丝社
7.湖畔诗社8.南国社9.现代主义10.象征诗派11.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12.学衡派13.甲寅派14.左联15.中国诗歌会16.普罗文学 17.“两个口号”论争18.京派19.论语派20.民族主义文学21.东北作家群
26.孤岛文学27.七月诗派28.主观战斗精神29.九叶诗派30.战国策派
五、简答、简析题
1.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2.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3.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4.为什么说1917-1920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5.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 6.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7.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
8.简析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10.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1.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12.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
六、论述、分析题 1.“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3.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4.试析左联的成就。
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
6.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917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2.陈独秀《新青年》3.《文学改良刍议》
4.“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5.《终身大事》6.“三大主义” 7.“普遍”“真挚”8.现实主义9.《生命底文学》三叶集 10.林纾《荆生》《妖梦》11.北京文学研究会12.《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13.“为人生”14.东京创造社15.浪漫主义16.文学研究会创造社
17.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18.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闻一多(答出三人即可)
19.新格律诗“新月诗派”20.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1.人性论 22.l924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川岛(答出三人即可)23.散文24.莽原社未名社 25.向培良高长虹尼采26.《地之子》 27.沉钟社浅草社
28.1922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 29.春柳社1907 30.《黑奴吁天录》31.新剧文明戏32.爱美剧 33.南国社《南国》半月刊34.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浅草杜沉钟社新月社
35.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新感觉派(答出其中三个即可)
36.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37.《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38.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39.春雷社40.“问题与主义” 41.“整理国故”42胡适陈西滢徐志摩43.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礼拜六派”
44.周瘦鹃包天笑徐枕亚李涵秋李定夷(答出其中三个即可)言情小说
45.《玉梨魂》《广陵潮》徐枕亚李涵秋46.1922 南京吴宓梅光迪胡先骕 47.章士钊48.创造社太阳社
49.1930 上海创造社太阳社鲁迅及在鲁迅影响下的作家 50.中国诗歌会蒲风穆木天杨骚《新诗歌》51.三52.“革命的浪漫蒂克”
53.“国防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54.京派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
55.周作人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师陀)李健吾朱光潜(答出其中三个即可)《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乡村中国56.林语堂陶亢德幽默、闲适、性灵
57.“自由人”“第三种人”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58.胡秋原苏汶59.“民族主义文学”《陇海线上》《黄人之血》《国门之战》
60.萧军萧红李辉英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白朗(答出其中三个即可)61.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象征主义62.施蛰存《梅雨之夕》《春阳》 63.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64.《原野》 65.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66.抗战文艺67.“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68《放下你的鞭子》 69.杂文戏剧(话剧也可)70.艾青田间鲁藜 71.“主观战斗精神”
72.徐讦无名氏 73.穆旦陈敬容郑敏袁可嘉辛笛杜运燮杭约赫唐祈唐湜(答出四位即可)《诗创造》《中国新诗》74.《战国策》战国策派《野玫瑰》
75.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76.新秧歌运动77.文艺暴露黑暗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6.B7.A8.C9.C 10.Dll.C12.A13.B14.A 15.CI6.BI7.C18.B19.A20.B21.C22.B23.C24.A25.B26.C27.B28.D 29.B30.A31.D32.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2.ABC3.AB4.ABC5.ABC6.BCD7.ABC8.ACD9.ABC10.ABCD11.ABD12.ACD13.ABC14.ABC15.ABD16.AB17.ACD18.ABCD19.ABD20.BCD 21.BCD22.BD23.ABD24.BCD25.AD26.AB
四、名词解释
1.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宣扬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
2.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5.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7.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人中国。
10.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有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人,他们的诗受西方象征主义影响,崇尚“朦胧”与“含蓄”。
11.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主张把小说作为“游戏”与“消遣”的工具,其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12.学衡派因 1922年吴宓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以“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宗旨,反对新文化运动。
13.甲寅派是以章土钊为首的封建复古主义流派,反对白话文学,主张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教育。
1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15.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等,出版会刊《新诗歌》,是一个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16.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普罗文学主要反映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工农生活和斗争,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心态。
17.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 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18.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19.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20.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21.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以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激昂悲愤的笔触表现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故土的眷恋,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李辉英等人。
22.现代诗派是30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强调用“现代的诗歌”来表现“现代的情绪”,代表作家有戴望舒、卞之琳等人。
23.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会文学影响而形成于30年代的小说流派,用快节奏的笔触和五彩缤纷的色调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里的病态文明。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等。
24.心理分析派是30年代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小说创作受弗洛伊德性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较深层次挖掘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和性变态心理。
25.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武汉,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6.从1937年11月到1941年12月的四年零一个月的上海租界地区的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孤岛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文和戏剧创作上。
27.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创办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以自由体的形式来表现高昂的战斗激情,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等。
28.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艺文思想的核心,胡风为了克服抗战文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而强调作家创作必须“拥抱现实”“突人现实”,才能取得现实主义的胜利。
29.九叶诗派是40年代出现于国统区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穆旦等人,其创作达到了忠于时代与忠于艺术创造的较完美的融合,标志着中国现代诗的成熟。
30.战国策派是40年代国民党的文学派别,宣扬法西斯主义与“尚力政治”,代表人物有陈铨等人。
五、简答、简析题
1.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2.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是“为人生”,即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人生的问题。文学研究会强调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3.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的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追求文学的全与美,提倡文学无目的论,但同时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的重大使命。
4.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第三,语丝社、莽原社、未名杜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
5.第一,浪漫主义社团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女神》、《沉沦》在这时期出版。第二,新月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其主导倾向都是浪漫主义。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被大量翻译、介绍。第四,浪漫主义思潮适合了激情勃发的青年人的追求与理想。
6.1919年,“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和李大钊关于实验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争论;1919~1922年,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鲁迅、郭沫若等认为这会诱导青年倒退,从而加以批评;1924年,现代评论派和鲁迅等人就学生运动的论争。
7.鸳鸯蝴蝶派文学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又因《礼拜六》刊物而被称为“礼拜六派”。他们把小说视为游戏、消遣的工具。其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由于迎合市民趣味,此派小说一度繁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对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
8.第一次发生在1919年,复古派人物林纾攻击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鲁迅、蔡元培对其进行了批驳。
第二次发生在1922年,学衡派以“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标榜,反对言文合一,遭到鲁迅、茅盾等人的驳斥。
第三次发生在1925年,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维护封建性教育,提倡读经,压迫学生运动,鲁迅、成仿吾等批判了这一复古思潮。
9.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10.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11.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12.抗战文学思潮有两个特点:①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要求文学走到群众中去。②现实主义是抗战文学的主潮,但浪漫派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仍存在。
六、论述、分析题
1.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使白话文学处于正宗地位。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2.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
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
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
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主要有: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及必然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里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最重要的是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但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错误,尤其是受苏联“拉普”的影响,他们的主张也有不少错误:第一,他们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第二在文艺思想上,他们夸大文学的作用,说文学能“组织生活”,文学要“超越时代,创造时代”。他们在强调文艺的宣传作用时,忽视文艺的特征,甚至鼓吹标语口号文学。第三,他们认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行文学的方向转换,必须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批判,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鲁迅、茅盾等作家,从而爆发了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4.第一,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左联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成立了剧联、中国诗歌会等组织。左翼文艺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运动。左联对国民党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卓有成效的斗争。
第二,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进一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左联先后开展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左联还同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进行论争。
第三,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联,组成小组。新文学第二代作家的大部分,是在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培育下产生的,为新文学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
5.革命文学思潮,就其主流而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革命文学思潮中也掺杂了严重的机械论的庸俗社会学的理论错误。突出表现在两个观点上。一是文学和革命的关系。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齿轮和螺丝钉”,但是,又不能忽略文艺的独特性,应该尊重文学自身的特点,不能同党的其他事业相混同。左翼作家强调了“齿轮和螺丝钉”的一面,甚至不适当地引申、夸大,而严重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性。革命文学中的这种左倾思潮,对左翼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二是文学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文学要为劳动人民服务,但却不应俯就大众、迎合大众、媚俗大众。在向大众普及的同时,也要不断拣一些新的东西提高他们,帮助他们前进。左翼作家们的缺失就在于未能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新的表现方法、新的语言和形式,拣选后逐渐地加进去,在普及的同时逐渐提高大众的鉴赏水平。因此,革命文学思潮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同时也掺杂了许多“左”的错误思潮,直至左联后期,也还比较严重。
6.1943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在当时和以后,成为党对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的文艺政策的依据。《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还论述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提出“向工农兵普及”、“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等原则,并强调指出:“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讲话》还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应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第一标准。《进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鲁迅》重点内容提要
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主题。2.阿Q形象分析。
3.分析精神胜利法及其形成原因。4.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5.分析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贡献。6.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2.鲁迅在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3.鲁迅前期在一文中强烈赞扬和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和他们的作品。4.留日期间,鲁迅形成了以和为基础的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5.辛亥革命爆发后,鲁迅作文言小说,述了革命军即将到来时各种人物的反应。
6.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7.时期是鲁迅战斗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8鲁迅在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了,并任常务委员。9.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这部小说集的主题是。10.狂人既是一个形象,又是一个形象。11.《阿Q正传》中,代表旧中国农村社会的是,有着至高无上权威的封建性人物是。
12.阿Q是时期农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
13.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主要表现两类人物,分别是和。14.《呐喊》、《彷徨》在塑造人物上采用的典型化方法。15.《故事新编》中共收人历史小说篇。
16.鲁迅杂文创作始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写至1936年,共有杂文集本。
17.鲁迅在一文中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
18.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是、和。
19.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是,最初发表于。20.《野草》艺术上主要采用的方法。21.鲁迅是中国现代的最早创作者。22.《朝花夕拾》共篇散文,原题为。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属于鲁迅在日本期间的创作有()A.《摩罗诗力说》B.《域外小说集》C.《怀旧》D.《文化偏至论》 2.由鲁迅发起或领导的社团有()
A.未名社B.左联C.朝花社D.太阳社 3.由鲁迅参与编辑的刊物有()A.《奔流》B.《新青年》C.《朝花周刊》D.《文艺研究》 4.《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有()
A.以叙事为主,语言和动作表现为次B.擅长心理分析,语言和动作表现为次
C.浓重的风土风情,使小说成为最早的乡土文学 D.以悲剧为主,也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
5.请选出鲁迅历史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A.《出关》B.《补天》C.《铸剑》D.《奔月》
6.以下杂文集中属于鲁迅前期(1918-1927)创作的是()A.《二心集》B.《坟》C.《热风》D.《花边文学》 7.《野草》中以乐观的基调表现鲁迅自强不息、顽强战斗精神的作品有()
A.《希望》B.《雪》C.《影的告别》D.《好的故事》
三、简答、分析题 1.简述《呐喊》、《彷徨》的思想主题。
2.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3.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4.试析阿Q性格。
5.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6.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7.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8.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
9.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10.简析鲁迅杂文的内容。11.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12.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13.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14.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l.进化论2.《文化偏至论》3.《摩罗诗力说》4.进化论个性主义 5.《怀旧》6.《狂人日记》7.“五四”8.左联9.《呐喊》反封建 10.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清醒的启蒙主义者。11.未庄赵太爷
12.辛亥革命精神胜利法13.农村劳动妇女、新知识分子 14.“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15.8 16.“随感录” 17 17.《灯下漫笔》
18.形象性抒情性讽刺性19.《野草》《语丝》20.象征主义21.散文诗
22.十《旧事重提》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3.ABCD 4.ACD 5.BCD6.BC 7.BD
三、简答、简析题
1.反封建是《呐喊》的总主题,多数作品真实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剥削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和《呐喊》不同的是《彷徨》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而告终。
2.《狂人日记》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等手法,“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作者以“吃人”来形容封建道德对人性的摧残,倾注了作者对我们民族的极度忧愤的感情。《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它的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3.《呐喊》中的《药》通过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被作成人血馒头吃,反映出群众的愚昧麻木和革命者的寂寞、孤独,揭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群众觉悟的重要性。而《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则有着更深刻的描写。辛亥革命没有依靠作为民主革命主义基础的农民群众,没有强大的宣传和启蒙运动,必然是妥协的、不彻底的。小说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
4.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他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自尊自大、自轻自贱,不敢正视现实、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中等。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悲惨命运,不能真正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行动来。阿Q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也沾上游手好闲之徒的狡猾。阿Q的悲剧,是辛亥革命的悲剧。5.《彷徨》中的几部以女性命运为中心的小说,体现了鲁迅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祝福》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惨酷。祥林嫂被婆婆卖到深山里;后来又被大伯收去房子赶出贺家。她第二次到鲁镇的遭遇极其悲惨,封建礼教认为寡妇再嫁伤风败俗,何况她死了两个丈夫,更是不祥之物。她在鲁镇的祝福之夜,倒毙街头。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封建观念大网络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的一切挣扎努力。《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不公正待遇。祥林嫂和爱姑的悲剧,都深刻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启示人们反封建的重要性及长期性、艰巨性。《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种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但子君奉行的个性解放思想,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
6.《彷徨》中的《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幸福的家庭》等篇都是写新知识分子的。涓生、子君、魏连殳、吕纬甫、作家夫妇,都曾受过近代教育,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进步思潮。他们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觉醒的分子,踔厉风发,开风气之先。作品一方面描写社会黑暗势力对这些觉醒者、反抗者的压迫,描写封建统治思想仍然是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和习惯传统,觉醒者几乎是和整个社会相矛盾而成为孤独者、异类;另一方面,这些觉醒者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他们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常常会自私卑怯、动摇妥协、消沉颓废、改变初衷。作品表明,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应该别寻新路。
7.①《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②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③很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风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④小说结构形式新颖,体式繁多。⑤语言上以口语为基础,具有简洁、洗炼、生动、峭拔的特点。
8.《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这表现在,第一,它如实描绘,毫无讳饰地表现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第二,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表现出与人民大众及其解放事业血肉相连的重要特点。第三,《呐喊》、《彷徨》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期望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第四,作者广泛吸取,博采众长,根据艺术的需要,大胆创新,从而丰富了中国小说的结构形式,使结构形式服从于性格刻画和主题表现。因此,《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
9.①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②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主干,但也羼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③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10.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①对旧社会、旧文明和复古派的批判。②对封建性反对政权及其反动政策的猛烈抨击。③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揭露、斗争。④对文化、文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评。⑤对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性弱点的暴露、针砭。⑤歌颂新生力量,歌颂革命斗争。
11.鲁迅后期杂文(1927-1936)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发展。①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后期杂文对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和迫害、屠杀革命作家的罪行进行了坚韧的斗争。②后期杂文对旧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文学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人的批评。③对革命文学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④鲁迅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紧密结合,把对封建思想道德的批判和对封建性反动政治的批判紧密结合。
12.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①首先表现在形象性。鲁迅善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描象深奥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起来,和谐统一。②抒情性和讽刺性。鲁迅的杂文以浓烈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弦,对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③文体多样,风格多姿多彩。④语言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
13.《野草》的艺术特色:①多数篇什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内心感受。如过客、战士、枣树等都是象征性形象。②艺术构思奇特。艺术境界奇幻诡谲,神秘幽深。③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14.《朝花夕抬》的艺术特色: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炽烈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杂以对丑恶现实的嘲谑讽刺,文笔朴实优美。
《郭沫若》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郭沫若张扬的个性主义和浪漫气质,构成了具有他自己特色的“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表现”的思想。
2.《三叶集》的作者为郭沫若、和三人。
3.1921年8月,郭沫若创作的出版,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4.郭沫若早期强调自我表现的文学见解,正是他本时期个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5.1924年4月,郭沫若翻译了日本经济学家的一书,通过此书,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较完整的了解。
6.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在中国历史研究上第一次提出的问题。7.和是郭沫若取得重大成就的两个领域。
8.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始于,最早发表的小说是。9.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包括、、,小说的主人公是。10.《漂流三部曲》开创了我国现代小说形式。11.《落叶》是一部的中篇,由封情书组成。
12.郭沫若的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的一篇作品。
13《未央》、《喀尔美萝姑娘》等小说带有明显的色彩。14.郭沫若写了许多抒情性散文,被他自己称作。15《女神》是“五四”精神的典型体现。
16.郭沫若在一诗中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
17.郭沫若的爱情诗集是“五卅”前的产物。18.郭沫若作于大革命失败后的,堪称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19.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真正开始,是1923年作的和,后与合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20.《屈原》写成于年,其中塑造的形象,是一个普通女子,但却是屈原精神的体现,其中也成功地塑造出了女阴谋家形象。
21.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和剧作家,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和的特点。
22.《棠棣之花》、《南冠草》与《屈原》的共同点是宣扬的爱国精神,其中《南冠草》的主人公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三叶集》的作者为()
A.郭沫若B.郁达夫C.田寿昌D.宗白华 2.《漂流三部曲》包括()A《行路难》B《歧路》C.《炼狱》D.《十字架》
3.对郭沫若早年留学日本时期的文学活动描述正确的有()
A.成立创造社B.形成泛神论思想C.出版《女神》D.出版《漂流三部曲》
4.郭沫若小说中具有明显表现主义色彩的作品是()A.《落叶》B.《未央》C.《残春》D.《喀尔美萝姑娘》
5.郭沫若历史剧中,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的作品有()A.《棠棣之花》B.《南冠草》C《孔雀胆》D.《高渐离》
三、简答题
1.简述郭沫若积极浪漫主义的文艺观。
2.简析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3.简析《女神》的时代精神。
4.简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5.简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6.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四、分析、论述题
1.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
2.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3.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泛神论2.田汉宗白华 3.《女神》4.主情主义
5.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6.奴隶社会7.诗歌历史剧 8.1919 《牧羊哀话》 9;《歧路》《炼狱》《十字架》爱牟 10.“三部曲” 11.书信体 4 12.《残春》13.表现主义二 14.“自传性散文”15.狂飚突进 16《炉中煤》17.《瓶》 18.《恢复》19.《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20.1942 婵娟南后 21.主情偏重写意 22.“舍身报国”夏完淳
二、多项选择题
l.ACD 2.BCD 3.ABC4.BD 5.ABD
二、简答题
1.在文艺思想方面,郭沫若同时受到西方的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影响,而以前者为主,形成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文艺观。其主要特征是尊崇自我,偏重主观;强调创作要有天才、灵感、内心激情等。这种强调自我表现的主情主义文学见解,正是他本时期个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2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它们常为正直的主人公报国无门而浩叹,而不平,又常常流露出对畸形社会的憎恶,对拜金主义等世态的鄙薄。这些小说体现着他的主情主义的创作特色。他的小说大都充满了浪漫的情调,邈远的意趣,人物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激情奇特地凝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开阔、独特的格调。他笔下自然的种种景色,人物的种种情愫,也往往被涂上一层诗的色彩,富于抒情性。
3.《女神》是“五四”狂飚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燃烧着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的大胆否定和无情诅咒,海啸般地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因而激动了、鼓舞了整整一代人。郭沫若用他的诗歌热烈地呼唤着新社会,希望导致光明的到来。
4.《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强光照亮了诗集中大部分的诗作。①《女神》采用了内在情感强化、极化以及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②在想象方式上则具有想落天外的奇特想象,与本来形态相距极远或改变性的极度夸张。③在形象描绘方式上则充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恢宏勇猛的形象,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④在语言方面,也具有华赡丰美的特点。
5.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几部历史剧,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生活画面。而贯穿在其中的,则是善与恶、忠与奸、美与丑的形态各异的斗争,充满了磅礴的正气,充满了历史的悲剧精神。《棠棣之花》、《南冠草》、《屈原》的共同点是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是郭沫若历史剧的另一思想特色。《高渐离》则歌颂了主人公为了反抗黑暗暴政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勇气概,从而宣扬了“除掉暴君”的革命思想。
6.郭沫若善于发掘历史的悲剧精神,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或严峻的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和与道义的美。其主人公又都与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紧密联系着,他们的失败或毁灭,虽也使人悲苦,但绝不意味着消沉,而是激发人们的正气,推动他们去进行新的斗争。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呈现出一种肃穆的崇高美,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
四、分析、论述题 1.《女神》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方面:①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个性主义是郭沫若前期的主导思想,在文学上,他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代表当时觉醒的青年一代发出要求个性彻底解放的强烈呼声。《天狗》中“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②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女神》诞生之时的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黑暗的现实,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凤凰涅槃》传达出一个古老民族觉醒之时深刻的悲愤。诗人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歌唱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的创造精神。对20世纪科学文明和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进行了歌唱。③爱国情思的抒发。《女神》时代的郭沫若,身居异国,感于祖国的贫弱落后,列强的虎视眈眈,常常怀着忧国的情思。这种爱国的情思就如千尺飞流奔涌在他的大部分诗作中。《炉中煤》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感情真挚而强烈。
2.《女神》的精神,是“五四”时期勃发的民主精神、创造精神的典型体现。它把“五四”激起的社会改革的热情烧得更旺。《女神》的叛逆的歌声,有如疾雷破山,对当时停滞、死寂的旧中国实是一次强烈的冲击;它的理想的光芒,又有如电光耀眼,启示人们去缔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的崭新社会。
《女神》的意义,还在于它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在诗的形式上,作者反对并冲决一切旧形式的桎梏,主张形式应“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诗人决定让内在的感情波澜自由支配诗行。诗行可以长到十几字,也可短到二三字;有数百行长诗,也有短到三行的《鸣蝉》。诗人觅到了与内在感情和谐一致的全新形式,创立了多样的自由的诗形,从而为新诗发展提供了艺术体现的多种可能性。《女神》以博大魁伟的思想内涵和全然新创的诗歌形式,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诗歌史上掀起了一场大革命。
3.《屈原》在一场正义与邪恶的决战中全力塑造了屈原的崇高形象。剧中的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卓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古代的一个人文主义者。面对秦国的步步进逼,他从祖国人民的利益出发,提出“联齐抗秦”的外交路线和政治主张,面斥秦使张仪的阴谋。受到陷害后的屈原从申述、规劝转而抗争,处处表现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而把个人的安危、进退、荣辱完全置于度外。被关进东皇太一庙后,屈原也不向淫威和死亡屈服。在“雷电颂”中,他希望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同化,把一切黑暗的势力摧毁。这时的屈原已融聚了作者的理想而成为光明的化身、力量的化身,其性格发展到了顶点。最后屈原为卫士所救,潜到汉北,以图再起。这种处理显然寄托着作者希望正义的力量不被杀绝而能因风而生的愿望。郭沫若塑造的屈原形象,是反抗强权、捍卫民族利益的志士形象,在当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小说和诗歌》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问题小说”。2.简述“乡土文学”。
3.为什么说叶绍钧是“教育小说家”? 4.简析朱自清散文创作特色。5.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6.简析闻一多“三美”理论。7.简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是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独幕话剧是,作于。3.刘半农被誉为,他的代表诗集是。
4.沈尹默的被认为是“第一首散文诗而备具新诗美德的”佳作。5.周作人的借助象征手法表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广受好评。6.陈衡哲的代表作是。
7.康白情的代表作是,俞平伯的交织着新思潮的哲理与旧文学的意象,既有对理想的憧憬,也不无自身的彷徨。
8.“五四”时期有两大文学现象与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家关系密切,一是热,二是的崛起。
9.“问题小说”热的出现,与在理论上的阐释分不开。10.“问题小说”的出现,间接受到过当时作过较多介绍的易卜生的和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的影响。
11.“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的。
12.形成了“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13.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刊物,是由文学研究会诗人、、主持的。该会8位诗人的诗合集从内容到形式代表着一种平实的诗风。
14.瞿秋白20年代初写的和,向国人报告社会主义苏联建国初期的情况,被视为现代的滥觞。瞿秋白在30年代还写有杂文集,见解深刻独特,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15.创造社作家张资平带有自传性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16.女作家冯沉君的代表作与表现了毅然向传统挑战的精神历程。17.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8.20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作家是,她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和自传体长篇小说。
19.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杂文)刊物。
20《语丝》的作者队伍大致可分两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的小品,以鲁迅为代表的的杂文。
21.林语堂“五四”以后潜入鼓吹幽默、抒写性灵一路,由的偏锋成为的主帅。
22.新月派诗人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主张,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23.女作家凌叔华的代表作有、等,风格清新、优雅、透逸,别具一格。
24.丁西林的在初期的剧坛上独树一帜,代表作、。
25.新月派中人还曾积极提倡将“写意”的传统戏曲与“写实”的外国话剧结合起来的。
26.以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此外还有、、等诗人。27.胡适的《尝试集》是体大解放理论指导下的认真实践。
28.田亚梅女士是胡适的独幕剧中的主人公,这部话剧是胡适介绍挪威作家的副产品。
29.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对的倡导与创作。30.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
31.是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曾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32.叶绍钧的《多收了三五斗》反映30年代初的畸形社会现实,是当时**的农村的一幅灰色剪影。
33.在童话创作上是现代中国的开山,著有童话作品集和等。34.、、的交织融合构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的三个主要因素。
35.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大道的,是他1934年发表的和1940年发表的。
36.许地山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37.是《空山灵雨》的基本内容。
38.王统照1922年创作的,是新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39.1927年发表的及稍后的代表了20年代后期王统照的艺术转向:从“问题小说”步入。
40.发表于1933年的是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41.标志着王统照从早期的象征趋向写实的重大转变的作品是。42.冰心“爱的三部曲”是、和。
43.冰心诗的主要内容是对、与的讴歌。44.冰心1926年出版了散文集。
45.朱自清的长诗是最早的抒情长诗之一,带有朱自清当时遵奉的的思想投影。
46.庐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47.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
48.庐隐的小说基调,深受和的影响,低沉郁闷、悲戚哀愁。49.郁达夫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50.1927年发表的与1928年发表的,形成郁达夫创作路向的转折。51.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的哀怨。
52.郁达夫小说大多带有的色彩,在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乃至相貌的投影。
53.闻一多是前期的重要代表和理论的奠基者。
54.闻一多的新诗创作主要集中在间,诗集只有两部:和。55.闻一多诗论的核心是讲究诗的,即、、。56.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是、。
57.在冯文炳早期的小说创作集中,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乡民命运的同情。
58.阿毛姑娘是废名小说的主人公。
59.废名小说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文学的写作路径之外,开辟了的别一支派,为中国现代、作出了独到贡献,对后起的有直接影响。
60.民间艺人陈老爹,是废名小说里的人物。61.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是。62.冯至20年代的叙事诗代表作有、和。63.冯至的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64.冯至1943年写成了中篇历史小说,具有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65.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诗作。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是()
A《新潮》B《少年中国》C《小说月报》D《新青年》 2.谁被称为“平民诗人”?()
A.胡适B.刘半农C.俞平伯D.康白情
3.张资平的哪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A《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B.《冲积期化石》C《梅岭之春》D.《木马》
4.谁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A.冯至B.戴望舒C.徐志摩D.俞平伯 5.《草儿》是哪位新诗人的作品集?()A.胡适B.刘半农C.康白情D.俞平伯 6.《冬夜》是哪位新诗人的作品集?()A.胡适B.刘半农C.康白情D.俞平伯
7.哪位诗人的《蕙的风》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抗与对纯真爱情的热烈追求?()
A.汪静之B.冯雪峰C.潘漠华D.应修人 8.散文集《绿天》是谁的代表作?()A.陈衡哲B.苏雪林C.凌叔华D.冰心 9《草莽集》的作者是,()
A.朱湘B.孙大雨C.饶孟侃D.陈梦家 10.“五四”女作家中,谁的小说受到英国浪漫主义女作家曼殊菲尔的影响较大?()
A.陈衡哲B.苏雪林C.凌叔华D.冰心
11.哪位戏剧家的世态讽刺剧在初期剧坛上独树一帜?()A.田汉B.欧阳予倩C.丁西林D.洪深
12.曾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的是叶绍钧的()A.《倪焕之》B.《多收了三五斗》C.《夜》D.《潘先生在难中》 13.下列作家中,谁的作品以其异域色彩而引人注目?()A.王统照B.彭家煌C.台静农D.许地山
14.王统照创作的新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是()A.《黄昏》B.《一叶》C.《春华》D.《双清》
15.受爱尔兰象征主义诗人叶芝影响较大的新文学小说家是()A.王统照B.许地山C.庐隐D.叶圣陶
16.下列哪部作品标志着王统照从早期的写实趋向象征的重大转变?()
A.《春桃》B.《一叶》C.《山雨》D.《沉船》
17.庐隐的《海滨故人》是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哪些人生活的作品?()
A.知识女性B.新女性C.女大学生D.大学生
18.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影响的女作家是()A.凌叔华B.陈衡哲C.冰心D.庐隐
19.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哪位诗人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
A.闻一多B.徐志摩C.李金发D.冯至
20.表现程小林与史琴子、细竹之间情与爱,堪称诗化小说的代表作的是废名的()
A.《桃园》B.《桥》C.《竹林的故事》D.《河上柳》 21.哪种诗的创作是冯至20年代对中国新诗发展所作的独到贡献?()
A.叙事诗B.抒情诗C.新格律诗D.象征诗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家属于《新潮》作家群的有()A.杨振声B.许地山C.俞平伯D.罗家伦 2.下列属于20年代“问题小说”作家的有()A.冰心B.庐隐C.叶绍钧D.台静农 3.下列属于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的有()A.彭家煌B.许地山C.鲁彦D.许杰 4.《诗》月刊的创办人有()
A.郑振铎B.叶圣陶C.刘延陵D.朱自清
5.下列社团中,赞同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有()A.民众戏剧社B.南国社C.上海戏剧协社D.弥洒社 6.下列作品属于社会问题剧的有()A.《幽兰女士》B.《获虎之夜》C.《赵阎王》D.《泼妇》 7.下列作品属于浪漫剧的有()A.《琳丽》B.《咖啡店之一夜》C.《少奶奶的扇子》D.《获虎之夜》 8.下列作品属于湖畔诗派的有()A.《湖畔》B.《昨日之歌》C.《蕙的风》D.《春的歌集》 9.以下作品为自传体形式的有()A.《棘心》B.《冲积期化石》C.《漂流三部曲》D.《倪焕之》 10.新月诗派的理论主张有()A.诗体大解放B.理论节制感情
C.追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D.借鉴欧美格律诗体
11.朱湘的作品有()A.《草莽集》B.《王娇》C.《北游及其他》D.《永言集》 12.丁西林的世态讽刺剧有()A.《兵变》B.《一只马蜂》C.《幽兰女士》D.《压迫》 13.象征诗派的诗集有()A.《微雨》B.《红纱灯》C.《圣母像前》D.《旅心》
14.周作人曾在哪些社团(刊物)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A.《新潮》B.《语丝》C.文学研究会D.《论语》 15.属于王统照前期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有()A.惜官B.春桃C.尚洁D.加陵 16.王统照的长篇小说有()A.《黄昏》B.《山雨》C.《倪焕之》D.《春华》 17.构成冰心小说创作“爱的三部曲”的作品有()A.《超人》B《烦闷》C.《分》D.《悟》 18.“小诗”派的作者有()
A.冰心B.徐志摩C.徐玉诺D.宗白华 19.冰心的散文集有()A.《寄小读者》B.《绿天》C.《往事》D.《春水》 20.庐隐创作的长篇小说有()A.《归雁》B.《女人的心》C.《象牙戒指》D.《玫瑰的刺》 21.标志着郁达夫创作路向转变的作品是()A.《过去》B.《春风沉醉的晚上》C.《迷羊》D.《采石矶》 22.徐志摩的诗集有()A.《翡冷翠的一夜》B.《猛虎集》C.《云游集》D.《红烛》 23.徐志摩的散文集有()A.《落叶》B.《巴黎鳞爪》C.《自剖》D.《卞昆岗》 24.废名(冯文炳)创作的短篇小说有()A.《竹林的故事》B.《桃园》C.《桥》D.《浣衣母》 25.冯文炳的作品较多受到下列哪些作家的影响?()
A.托马斯•哈代B.乔治•艾略特C.陶渊明D.曼斯菲尔德 26.冯至20年代的叙事诗作品有()A.《帏幔》B.《蚕马》C.《吹箫人的故事》D.《王娇》 27.“五四”时期,属于开创性的叙事长诗作品有()A.《王娇》B.《十五娘》C.《蚕马》D.《帏幔》 28.李金发的诗集有()A.《微雨》B.《红纱灯》C.《为幸福而歌》D.《食客与凶年》
四、名词解释
1.问题小说2.乡土文学3.语丝文体4.美文5.小诗6.零余者7.“三美”理论
五、简答、论述题
1.简析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缺失。2.简析“乡土文学”产生的原因、特点。3.简析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特色。4.简析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特色。
5.简析新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贡献。6.简述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
7.分析“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8.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艺术形式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9.简析周作人对“美文”的贡献。
10.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11.简析叶绍钧“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与成就。12.分析倪焕之形象及其意义。
13.分析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和风格。14.简析许地山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
15.简析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16.简析冰心“问题小说”创作的发展过程。17.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18.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19.简述庐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20.试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21.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22.评价郁达夫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3.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24.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及其创作实践。25.简析徐志摩前期诗集的思想。26.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27.简析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28.简析冯至的诗集《十四行集》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