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文章

时间:2019-05-15 09:0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评论员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评论员文章》。

第一篇:评论员文章

用好作风凝聚正能量

——“我们为什么赢得良好开局”之六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12日 01 版)

社会发展转型深水区,面对多元的思想观念和激烈的利益冲突,靠什么凝聚人心、激发力量?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面对复杂的社会格局和庞大的治理规模,又靠什么提升能力、攻坚克难?

一年来,从实施八项规定到提出六项禁令,从反对“四风”到强调“过紧日子”,中央以坚定的决心、扎实的举措,打出了一系列深入转变作风的组合拳。事实证明,“打铁还需自身硬”,良好的作风凝聚起强大正能量,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

缩减会议经费、禁止新建楼堂馆所、管住天价月饼、叫停公款贺卡……转作风也是转型的契机。以餐饮业为例,2013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虽下降,但通过调整结构、改变形态等措施,餐饮总体收入仍增长8.9%。长期来看,回归理性消费、杜绝资源浪费、打破畸形结构,才会有长时段繁荣、可持续发展,也才能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福建去年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减少近5亿元,安徽去年前8个月“三公”经费减少3.8亿元……转变作风、厉行节约,不仅可以形塑健康的消费规则和市场导向,而且可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亟待解决的民生难题上。“营改增”为企业减负上千亿元、数百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下放……好作风更能提高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运行效率,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宝。截至去年11月30日,全国已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21149件、处理25855人。作风建设的持续给力,体现反“四风”、抓作风的魄力,折射党风、政风的进一步好转,彰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作为领导着13亿人民行进在现代化之路上的执政党,只有不断修炼内功,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才能凝聚信任、赢得支持,推动事业的不断前行。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是基本前提。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注重实效、取信于民,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积小胜为大胜。如果没有良好的作风,怎么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怎么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在一天天好转?以作风建设引领改革发展,会让我们更有底气、更为硬气、更具勇气。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抓作风建设,正体现“畏小”与“治大”的结合,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展望新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已经扬起。“人心就是力量”,只有通过作风建设,扫除沉疴积弊、不断除旧布新,才能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变为现实,共同谱写伟大祖国发展进步的时代新篇。

从最坏处准备 向最好处努力

——“我们为什么赢得良好开局”之四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06日 01 版)

改革发展之路从无坦途,靠什么穿越激流险滩,奋力攻坚克难?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如何把握大势、把控大局,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站在2014的新起点上回望2013,我们深感成绩何等来之不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排忧解难、稳中求进。面对经济波动,我们既防范经济增速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经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面对民生期待,既尽力而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民生工作,又实事求是地量力而行,让社会预期更加理性。面对种种难题,我们既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正是因为有党中央的科学研判、沉着应对、统筹谋划,我们才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抓住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下好深化改革的先手棋,首先就要稳妥处理各类风险挑战。2013年的不平凡历程说明,对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认识越充分,现实工作就越有针对性;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越是敏锐感知,应对措施就越能细致周全。无惧于做最坏的打算,所以能砥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心与勇气;执着于付出更多努力,所以爬坡过坎不喊苦,闯关夺隘不停顿。增强问题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这不仅是我们赢得良好开局的经验总结,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目前,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难走的路是上坡路。不做通盘考虑,缺乏妥善应对,如何走出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不拿出那么一股子劲儿乘势而上,何以牢牢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更加感到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实干之迫切。

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正如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的,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然而,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跨入新的一年,迎来新的征程,让我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万众一心、不懈奋斗,共同谱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知行合一培育道德责任感

—— 三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26日 01 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精神风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道德标准。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责任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还需要全党全社会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如果说好德之心人皆有之,那么道德责任感则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好”,更意味着唯此为快的践德之忱、舍我其谁的道义担当。路遇跌倒的老人,应当说无人不有恻隐之心,可有的人溜之大吉,有的人“爱莫能助”,有的人不避风险挺身相助。为什么一事当前,表现不一?归根结底,区别正在于是否把崇德向善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追寻道德责任感不只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国家、社会、个人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三个倡导”所体现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把个人、社会、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对社会进步的期许、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就是责任感油然而生的基础。自赋责任是一种伟大的权利,履行责任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有了道德责任感,才会更加自觉地建设美好国家、维护公序良俗、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说价值认知是道德责任感的指针,行动则是衡量其高度的标尺。文明,不去实践就不可能抵达。法治,不去奉行就无以彰显其公正。诚信,不去坚守就难以成其为风尚。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从来不会取决于道德的看客,而是取决于择善而从的行动者。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引人向善的精神理念,更是需要付诸行动的价值准则。

常有人扼腕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不古”,喟叹市场经济对精神世界的巨大冲击。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你我的德行操守怎样,社会的道德风尚便是怎样;每个人担负起一分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因此而托起一分。对良心尽责、对他人尽责、对国家社会尽责,就是对我们自己尽责。在责任的基点上,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道德良知才会与他们的利益诉求、现实感受实现最牢固的对接和统一。常怀善念,更要常行善举,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变成主导13亿人思想和行动的道德责任感,我们所展现的必将是一个礼义之邦的泱泱气度,我们所改变的也必定远胜于我们所期待的。

人民日报评论员: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2015年02月28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日前,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出版发行,总书记为这批教材亲自作序。《序言》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重要责任,深刻阐述了全党加强学习、增强本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强调了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对广大干部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纷繁复杂,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社会矛盾多发,推进改革发展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推进我们的事业,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风险、挑战层出不穷,要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争分夺秒加强学习,一刻不停增强本领。

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总体上看,广大干部学习的积极性是高的,成效是好的。但也应当清醒看到,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干部在学习上存在自满情绪,自认为文化水平比较高,不学习也能应付;有的学习是为了应付场面、摆摆样子,不真学;有的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深学;有的搞选择性学习,合意的就学、不合意的就不学;有的学习不求甚解,学而不思、学而不化、学而不用;更有甚者,学风不浓、玩风太盛。诸此种种,皆不利于干部成长,有害于党的事业。历史告诉我们,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带着执著的信念学习,带着求知的欲望学习,带着实践的需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才能强固立身做人之本、夯实为政做事之基。

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勤学深思,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博采众长、广泛涉猎,才能优化知识结构,夯实知识基础,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才。只有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在突出矛盾的破解中、在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中,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才能不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真正“修成正果”。

学习,是我们党真正的“秘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就越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2015年02月09日07: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既是价值风向标,更是关键推动力。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尊法的模范,就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就要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就要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就要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只有思想上尊崇法治,才能行动上遵守法律。尊崇法治,首先内心就要彻底摈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志,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面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敢于挺身而出、坚决斗争。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要从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抓,重在抓长、抓早,让他们把法治素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

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违法乱纪的干部,很多是长期不学法、不懂法。法律是行使权力的依据,只有把这个依据掌握住了,才能正确开展工作。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要把学习宪法摆在首位,同时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能当法盲,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遵循法治轨道,就不能跟着感觉走,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让遵纪守法变成一种习惯。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对领导干部而言,必须把功夫下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能力上。守法律、重程序,牢记职权法定,保护人民利益,用权受监督,才能依法用好手中权力,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靠自觉,也靠制度。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抓紧对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进行设计,把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用起来。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此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就能为法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人民日报评论员:打铁还需自身硬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讲话

2015年01月19日07: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作为监督执纪的专门队伍,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维护党纪政纪、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其素质、能力和作风,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正因此,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努力成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按照这一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一中心任务,切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紧紧抓住监督责任这个“牛鼻子”,用扎实有效的工作、敢抓敢管的担当、踏实辛劳的付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成效。惩治腐败没有禁区、严明纪律不留特区、聚焦“四风”排除盲区、创新巡视形成震慑„„这些落地有声的成绩说明,我们的纪检监察队伍是一支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行动有力的队伍,是一支值得信赖、敢于亮剑、能打硬仗的队伍。

信任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最大支持,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应该看到,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如果监督者不被监督,就可能出现“灯下黑”的情况;纪检监察干部发生以案谋私、串通包庇、跑风漏气等问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伤害,将比一般干部更甚。“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清理好门户,做到打铁自身硬,才能让监督执纪问责更有底气、更加硬气、更具权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纪检监察干部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就能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入强劲动力;相反,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党纪政纪就必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尤其应该涵养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对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该调整的就要调整;对不敢抓、不敢管、监督责任缺位的要坚决问责。唯其如此,才能让责任意识深入人心,让担当精神蔚然成风。

越是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新挑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越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自身监督,始终确保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成为党纪政纪的忠诚卫士,成为严惩腐败的钢铁拳头。以绝对忠诚标注精神高度,以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以担当精神激发干事热情,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必将为夺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 人民日报 》(2015年01月19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讲话

2015年01月15日06: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党必须牢记,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败斗争必定胜利。”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充分肯定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深刻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讲话旗帜鲜明、振聋发聩,对我们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夺取反腐败斗争新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进一步锤炼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砥砺共产党人的党性品格和担当精神,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

过去一年,我们党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从坚决查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到以严的态度、严的措施狠抓惩治“四风”问题;从努力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到巡视利剑高悬、形成持续震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腐败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我们党以铁腕反腐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天下之势,常系民心。“现在中央是腐败分子的克星、人民群众的福星。”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折射出反腐败斗争释放出来的强劲正能量。一项调查显示,91.5%的领导干部、87.8%的普通干部、84.8%的企业人员、75.8%的城乡居民对反腐败抱有信心。经过十八大以来坚决反腐的不懈努力,我们党进入重塑政治生态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社会迎来清气上扬、浊气下降的发展新境界。

也要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来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开弓没有回头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

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阶段,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从严治党的基础来强化,把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长期保障来推进,把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作为“牛鼻子”来落实,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鼎力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迎来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 人民日报 》(2015年01月15日 01 版)

第二篇:评论员文章

农村基层带头人的榜样

——论向沈浩同志学习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1月07日 人民网 《人民日报》

30余年前,小岗人摁下18个鲜红的手印,只为搞“大包干”填饱肚子,却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声。近6年里,小岗人又三次摁下鲜红的手印,只为表达对一位党员干部的信任与认可。

作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带领干部群众的6年探索与实践,推动小岗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赢得了群众真诚的支持和拥护,被誉为小岗村的“顶梁柱”、小岗人的“主心骨”。他以忠诚和大爱,以创新和奋斗,以青春和生命,抒写了当代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成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当之无愧的优秀典型。

作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为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如何当好带头人提供了价值标杆和行为取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把向沈浩同志学习作为重要内容,自觉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像沈浩那样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情谊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实际行动,像沈浩那样成为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基层的忠实执行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带头人,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好基层带头人,就要努力找准科学发展之路。科学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对于基层带头人来说,惟有找准适合本地的科学发展之路,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和期望。“小岗最需要发展,但必须是让群众长远受益的科学发展。”这6年里,小岗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村容村貌变化最大,人均收入增长最迅速,村民得到实惠最多。沈浩被群众认定为小岗带头人,就在于他带领党员群众找到了一条适合小岗科学发展的新路,一举打破了小岗村“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的窘境,更为小岗村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好基层带头人,必须凝聚干部群众之力。“人心齐,泰山移。”干部群众中蕴藏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惟有团结凝聚才能发挥威力,基层带头人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工作能力则最为关键。客观地说,小岗村多年发展滞后,也与一段时间以来小岗人心不齐有关。沈浩积极推动小岗人放弃成见,在聚拢民心、形成合力上花了不少心思,在教育群众、团结群众上下了很大功夫,在提高认识、凝聚共识上做了大量工作,从而把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尽最大努力拧成一股绳。熟悉小岗村历史的人也不禁感慨:“沈浩凝聚了小岗人心,这是了不起的贡献。”

当好基层带头人,还需富有开拓进取之心。身处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惟有锐意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方能挺立时代潮头。在一定意义上说,基层带头人有没有这样一股子劲、一股子气,决定着这个地方能不能抓住发展机遇、创造发展奇迹。小岗人当年搞“大包干”开了敢闯敢干的风气之先,却在时代大潮中出现诸多不适应。沈浩推动干部群众甩掉思想包袱,突破陈旧观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不仅赢得了小岗发展的生机活力,也在这片热土上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时对沈浩的勉励,揭示了基层带头人的最好评价标准和最高价值准则。沈浩已无语长眠,与他深爱的小岗人永远相伴。我们深信,在他倒下的地方,必定有更多的人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在广袤的田野上,必将有千万个沈浩带领干部群众奔向富裕安康的明天。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再论向沈浩同志学习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1月08日 来源:人民网 《人民日报》

基层是培养选拔干部的学校,是干部成长成才的摇篮,是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天地。梦想有多大,抱负有多大,基层的舞台就有多大。

基层有丰富的营养,根深才能叶茂。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选派选聘了一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充实和加强了基层干部的力量,给基层带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广大基层干部,包括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心系群众,踏实干事,得到了群众认可,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作为安徽省选派到村任职干部,沈浩在小岗村奋斗创业的卓越实践表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基层扎下根去,必能闯出新的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广大基层党员,要像沈浩同志那样艰苦奋斗、扎根基层,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为一方百姓谋幸福,永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扎根基层,就要捧着一颗真心来。基层有真实的社情民意、世事人情,有群众的酸甜苦辣、忧喜悲欢。一腔赤诚,将心比心,群众才会和你心贴心、说真话、道真情。沈浩一到小岗村,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两遍,和村民促膝谈心,体察民生民情。他对全村大事小情、群众安危冷暖了然于胸,说起他这些年为百姓排忧解难、改善民生的那些事,人们就禁不住抹泪。沈浩把村民当亲人、当朋友,看见老人卧病,就自掏腰包为他治疗;看见孩子受冻,便脱下衣服披在他身上。沈浩把心捧给群众,群众把他放在心里。

扎根基层,就要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任务不落实,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对空,群众也最反感。面对一些人长期占用村集体资产、群众有怨气的情况,沈浩依法解决、毫不留情,群众信他敢碰硬、真为民。面对他这6年来带领党员群众为小岗干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从修路、盖房到种植葡萄、引进项目,群众懂他是在一心为小岗百姓谋福祉。“他是为小岗累死的!”“现在,我们的路、新房、广场、幼儿园、敬老院„„都有了,可是沈浩没有了!”群众的感叹与念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真抓实干、造福一方的干部,给地方带来的变化有多大,在群众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扎根基层,还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一个干部,不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本质就是一名群众。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不与群众同甘共苦,这样的干部就会与群众产生距离隔阂。6年来,沈浩保持了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本色,保持了吃苦耐劳的劳动人民本色,扑下身子与小岗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走到哪都能将就吃一点,即使遇到剩菜剩饭也不在乎,端起来就吃,从没把自己当外人,和我们农民一样”,群众这样感慨。他舍小家为大家,长年为小岗发展操劳奔波,也曾为不能陪老母而愧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小岗村像这样的老母亲太多了”,沈浩把小爱升华为大爱。

“小岗就是他人生的舞台。”沈浩牢牢扎根小岗,奉献了他的青春乃至生命,更谱就了他一生最动人的乐章。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他的务实作风和高尚品格,必将给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以信心和力量,激励他们在基层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书写人生最瑰丽的诗篇。

第三篇: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谱写军民团结新篇章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2月28日06: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2月27日在京隆重召开。这对于大力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动员和激励广大军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近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住了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的考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双拥工作在继承光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展现出勃勃生机。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自觉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党政军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深入搞好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充分发挥部队优势和作用,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注重加强双拥政策法规建设,解决军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重大突破;广泛开展群众性双拥活动,双拥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这次命名表彰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是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突出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生动说明新时期双拥工作形势喜人,硕果累累,大有可为。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近几年的实践充分表明,无论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还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无论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无论是筹办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还是抗御历史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都离不开军民同心、砥砺奋斗。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军政军民紧密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切实肩负起抓好双拥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筹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要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精神,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双拥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拿出新举措,增强时代感使命感和主动性实效性;要坚持把双拥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在抓落实重实效上狠下功夫,真正达到“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级双拥组织机构的职能作用,重视建强工作队伍,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军民一致”,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千难万险、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双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把双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谱写军政团结、军民团结的崭新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弘扬雷锋精神 引领时代风尚

本报评论员

在学雷锋活动的热潮激荡神州大地之际,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授予鞍山钢铁集团工人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国家荣誉彰显道德价值,先进模范引领社会风尚,“当代雷锋”向我们走来,诠释了新时期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吹响了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行动号角。

胡锦涛总书记曾对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站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深刻指出了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感召着广大人民像郭明义那样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为在新时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指明了方向。

“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16年里捐出12万元,相当于全部收入的1/3;20年间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的10多倍;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30多年来,郭明义同志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点滴奉献汇聚成浩荡的爱心潮流。

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既体现着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又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气质,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从雷锋到郭明义,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生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学雷锋、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50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了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当代雷锋”郭明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无论是遍布全国的上百支郭明义爱心分队,还是郭明义微博上的680万“粉丝”,或是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泪流满面的听众,无不表明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越来越焕发出引领时代风尚的独特力量,越来越成为人们热切的心灵呼唤、强烈的道德自觉。

郭明义说过:“只要去做,人人都是雷锋。”郭明义的事迹,并不惊天动地,也非高不可攀,通过每一笔捐款、每一次献血、每一项业务攻关、每一个面对陌生人的微笑,他不断让人们感受到雷锋精神其实就在身边,更告诉人们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是“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感人事迹及其引发的强烈社会效应启示我们:普通人身上蕴藏的道德力量何等伟大,平凡道德践行所创造的精神价值何其巨大。

时代需要行动者,社会需要热心人。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郭明义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共同建设我们时代的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评论员:实现贵州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没有区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难有一国综合实力的可持续提升。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贵州省改革和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它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进一步展开,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棋局里的重要一着,标志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国家战略又有了新的举措。

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虽然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贵州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贫困和落后依然是贵州的主要矛盾。一个贫困落后的贵州,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521万贫困人口难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意味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无法很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看,贵州加快发展和尽快实现富裕,不仅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是贵州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贵州发展既存在着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瓶颈制约,又拥有区位条件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良好、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大等优势;既存在着产业结构单

一、城乡差距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和困难,又面临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既存在着面广量大程度深的贫困地区,又初步形成了带动能力较强的黔中经济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正处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意见》给出了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规划,指出了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径与办法,为贵州又好又快发展吹响了号角。

这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作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区域发展的“短板”,贵州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比西部平均水平落后约4年,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约8年。正因此,《意见》将贵州的发展置于“全国一盘棋”中谋划布局,确立了到2015年接近西部平均发展水平、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贵州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有效缩小地区差距,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又好又快发展,贵州责无旁贷。作为西部大开发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有机组成,只有“好”字当头,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将贵州打造成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部分,只有“快”字给力,加快发展速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贵州贫困落后的主要矛盾。“又好又快”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贵州就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从各国城市化工业化历程看,区域发展均衡程度的提高,往往能激发大国崛起的潜在力量。《意见》在贵州的贯彻落实,事关一省一地的脱贫致富,事关西部大开发的成效,事关人民群众的福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戮力同心、开拓进取,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评论员:明确奋斗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公布了,它是指导西部大开发五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下,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的五年,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五年。西部地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西部地区依然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努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努力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

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始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在“好”上做文章,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部特点的科学发展新道路。

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要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要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全国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要更加注重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着力破解交通、水利瓶颈制约难题,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要更加注重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区域开发方针。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一手抓好重点经济区的培育壮大,形成带动和辐射周边发展的经济高地;一手抓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致富,落实好中央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扶持政策,推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要更加注重凝聚各方力量。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中央支持与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共同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实施内陆开放、沿边开放战略,引导各类要素向西部地区有序聚集,形成共同参与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局面。

人民日报评论员:干部之德在为民

——换届之际说政德之六

同样为官一任,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云烟,没能给老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县委书记谷文昌病逝30余年,他工作过的福建东山,每到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仍是当地习俗?同样是“能人”,为什么有的人利令智昏,从权力顶点摔下马来,被老百姓钉在耻辱柱上,而“甘当人民马前卒”的小岗村支书沈浩却人去声犹在,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答案很简单,干部之德在为民。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把人民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只有准确把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干出让群众满意的政绩,不负为政之德,获得百姓拥戴。

我们党选拔领导干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何以如此重要?因为,“才”虽是“德”的支撑,但“德”才是“才之帅”,决定着“才之用”。领导干部只有体恤民情,才能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只有风清气正,才能严于律己,利为民所谋。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冒出“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雷人雷语;模糊了“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就会纵容“强拆血拆”的悲剧发生;不尊重百姓意愿、不了解民众需求,就难免让“惠民工程”变成“伤民工程”甚至“败家工程”;失去了群众的监督,“能干”就可能一步步滑向“能贪”。最终只能是,失了官德,伤了民心,自己也身败名裂。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执政为民”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政德。对百姓而言,衡量党性的纯洁度、评价领导干部的好与坏,尺子永远只有一把,就是百姓的生活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稳定提升。当前,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态度和行动上。说到底,干部之德在为民,是与非的分界线,是群众利益是否放在心上了;公与私的分水岭,是百姓立场能否站稳了;真与假的试金石,是群众观念是否树立了;实与虚的检验剂,是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了。

一个领导干部,一任地方官员,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的眼睛最雪亮,感受最直接。只会耍嘴皮,不愿干实事,老百姓不会买账;热衷形象工程,群众的急难愁事却“选择性治理”,老百姓不会欢迎;只顾眼前利益,牺牲子孙后代,老百姓不会满意。至于那些沉溺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私欲膨胀、中饱私囊者,老百姓更不会容忍。所以,干部之德如何考察得准、考察得实,选拔的人对群众到底有没有感情,就得到群众中去,听听他们怎么说、怎么看。

今天的社会,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矛盾凸显。领导干部的政德要求,日显重要。为政者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坚定“干部之德在为民”,才能始终坚守正确的政绩观;也只有符合“政德”的成绩,才会被历史和人民肯定。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牢记这个根本,肩负起历史责任,党的事业才能生机勃勃,国家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自主创新 促进方式转变

2月14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受到表彰。我们谨向荣获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二年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发展的殷切期望。十二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奋勇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支撑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改善民生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要跟上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不断形成新的战略支点。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时时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我们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还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科技进步和优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科技成果只有转变为新型的生产方式和产业,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要建立健全企业主导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协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要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和产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创新驱动,不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科技需求,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相信全国的科技工作者会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

——换届之际说政德之一

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陆续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时代有新要求,人民有新期待,新班子如何造就新气象?首要一点,是自觉树立从政道德,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常修为政之德”。

老百姓中流传一段话:“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群众为何如此看重政德?因为作为政德主体的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一般人无德,影响再大也可想见;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失德,则会损害社会进步、危害人民利益、贻害党的事业。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政德,看的是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真心拥护,还是虚与委蛇;对中央决策部署是认真执行,还是阳奉阴违;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清醒坚定,还是模糊动摇;对人民群众是满怀真情,还是感情淡漠;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在矛盾纠纷问题前是迎难而上,还是明哲保身;对个人名利是淡泊处之,还是热衷追逐;在道德操守上是慎独慎微,还是言行不一。概言之,看他能否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的关系,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说到底,看他是否能有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今天的中国,正处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思想政治领域风云激荡,没有自觉的政治担当,如何能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实践中?转型期中国矛盾不断积累叠加,没有自觉的社会担当,如何能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精神文化阵地百舸争流,没有自觉的文化担当,如何能凝聚社会共识、重振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

“文革”中小平同志曾两陷逆境,但他再度出来工作时,仍决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选择与担当,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开天辟地的伟业、改革开放中国激荡人心的篇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举世瞩目的辉煌。权既为民所赋,当为民所用,这是最深刻的为政之德、最根本的党性修养。

一个干部被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意味着个人的机遇,更预示着历史的责任。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面对日益峻迫的“发展以后的问题”,面对“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的平稳发展,更应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倘若只计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倘若热衷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倘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甚至弄公权以谋其私,贪赃枉法,胡乱作为做贪官,则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让人民丧失信心。

有政德才会有政绩。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党委完成换届,今年还将有17个省区市党委要进行换届,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也将全面展开。各地选拔新班子时,要将政德作为重要标准;换届后的新班子,更该认真思考:为政之德如何修?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清正廉洁,恪守为政底线

——五论学习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这一重要论断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决心与信心,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部署,更是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严肃要求。

党的纯洁性同一切腐败现象是根本对立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消极腐败现象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水火不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了党的纯洁性。一些国家和政权垮台的事实也反复证明,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高度来看,我们党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正因如此,在90多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防止和反对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始终注意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当前,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但也要看到所面临的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党员干部为政不廉,无视廉洁自律要求,少数人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依然易发多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严重。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常对照这些规定进行自查,凡是规定不准做的事项绝对不能做,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必须坚决查办腐败案件,健全及时揭露腐败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力度,努力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必须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加强案件剖析和案件通报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政者,正也”。恪守清正廉洁的为政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扎实抓好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

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1年7月21日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取得一系列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全民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

核工业近6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历史。核工业人的创新史再次证明,只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兴核强国的历史使命,坚持自主创新、科学发展,无论国际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一定能取得重大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克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尤其需要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迎难而上,再创辉煌。

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就是要像核工业人那样,始终把国家安全和民族命运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的核事业,成千上万的核工业人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坚持“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扎根戈壁荒原、深山峡谷,甘愿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经受了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核工业人继续秉持爱党、爱国、爱核工业三位一体的优良传统,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吃苦耐劳、敢为人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就是要像核工业人那样,紧紧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不懈攀登。上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核工业人先后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能力和国际地位。上世纪80年代,面对国家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核工业人坚持科研先行,建成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随后,他们又向巴基斯坦成功出口、援建了恰希玛一期核电站,实现了我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重大突破。

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就是要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中核集团千方百计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曾经拥有钱三强、王淦昌等一批著名的核科学家和一大批素质过硬的核工程技术专家。进入新世纪,面对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中核集团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建了人才分层分类管理、考核评价、培养培训等六大体系,为中核集团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在关键领域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让我们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奋发有为、努力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

人民日报: 审丑也是丑态

在微博上炫富、炫“干爹”、捏造一个“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头衔、曝不雅视频„„近几年,郭美美不时成为网络关注热点。与她相类的一些“网络红人”,也常通过一些“大胆露骨”的丑态行为,隔段时间就要出来“吸引眼球”一下。

令人疑惑的是,网络上的这种炫丑行为还挺“吃香”。尽管不少人对此类“网络红人”颇觉无聊、深为不齿,但也有一些人对她们的炫丑饶有兴味。一些网站、行业展会则给她们提供舞台平台,聚焦她们的言行,放大她们的丑态。甚至在她们被揭穿后,还有人为她们“叫屈”,轻描淡写为其开脱,令人匪夷所思。

如果说炫丑是一种病态,那么这种审丑也是一种病态。炫丑与审丑的共同特点是,在是非美丑善恶等基本价值观念上,发生动摇、迷茫甚至错位。炫丑者以非为是、以丑为美,觉得只要能得名得利可以不论方式,只要能过上奢华、富裕的日子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认为这便是生活的价值、人生的成功。在审丑者群体中,有的面对纷繁世象失去对原有价值、信念的坚守,有的则对一些丑陋行为表现出一种无原则、无底线的宽容,有的人是通过审丑来满足自己的一些畸形低俗的欲念,有的人则想借此对自己不良情绪进行一种扭曲式宣泄。

网络不是个人私域,而是一个公共舆论空间。网络上所发生的一些闹剧、事件,既是对社会时风与心态的折射,又会对社会公众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青年人,更会成为混淆善恶的负能量、颠倒是非的坏导向。如果炫丑反而得到激赏、鼓励,如果做丑态、行低俗、干坏事反而成名、得利,如果行事可以只看结果而不辨是非,只会让更多的年轻人误入歧途。更严重的是,形成一种不良社会风气,丑态横行、正气不彰,主流价值、向上信念、做人底线可以被挑战、被嘲弄、被解构。如此下去,不仅使善良的人们失去社会信心,也会使一些道德滑坡、价值沦丧事件不断出现。那些有毒有害食品的生产者、那些昧良心的商人、那些不讲信用的“老赖”们,不都是价值观错位、道德底线弃守后的“社会病人”么?

主流价值观,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远离每个人的生活,而是与我们的立身做人处世息息相关,恰恰是从每个人所信守遵从的信念准则中产生的。郭美美之流的行为选择,毕竟只是“小众”,虽能得一时之利,却终究行而不远。因为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绝大多数人能够原谅无知,但绝不会纵容无耻。对于个人而言,守住做人的底线和处世的原则,信守健康、向上的价值和积极、美好的信念,我们就始终拥有一盏前行的明灯。这样的个人生活,也才是美的人生;对于社会来说,拥有这样一种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价值氛围,社会进步的动力与活力就拥有了不竭之源。这样的生活环境,才是实现梦想的良好土壤。

规避矛盾问题,幻想一本万利,天底下哪儿有这样的好事儿?反过来讲,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发展。不解决矛盾和问题,改革发展从何谈起?改进作风,学会在监督和约束下干事,不正是修身正己的成长?转型升级,告别粗放型增长模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正是化蛹成蝶的过程?

我们常说,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接近民族复兴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背负风险乃至危机的艰险攀爬。然而,千难万难,攻坚克难就不难。这种自信与底气,归根到底是因为,无论推进改革,还是改进作风,抑或惩治腐败,我们都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也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任有每一任的职责。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光荣属于那些迎难而上的人;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里,成就体现在战胜困难的追求中。按照总书记所说的,“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敢字当头、干字在前,敢于负责、敢为人先,我们就能穿越激流险滩、抵达胜利彼岸。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革是块试金石

——三论领导干部要奋发有为

“难”字当头,在当前的一些干部中,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研究改革,困难摆出一大堆,总想再等一等、看一看;落实工作,经常左右为难,这也怕那也怕,唯恐给自己惹来麻烦。畏难情绪所及,自然是精神状态低迷,改革难有突破,工作难以推进。

干事难不难?确实不容易。在今天的中国,要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更是这样。全面深化改革,割自己的肉、动别人的奶酪,会更直接地感受到什么叫“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推动转型发展,在适应新常态中保持改革与增长的平衡,会更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逆水行舟”;深入改进作风,要求越来越严,违规成本越来越高,会更清晰地感受到制度笼子对权力的约束。

然而,面对改革任务,“难”就不敢了吗?解决发展难题,“难”就不干了吗?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堆里,矛盾和问题就不存在了吗?感慨“为官不易”,干脆“为官不为”,责任心就放在一边了吗?肯定不行。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一味地害怕困难、回避矛盾,各项工作将停滞不前,干部自己也一事无成。

改革再出发,精神最重要。总书记多次强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且不说当年干革命的生死考验,就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无论是在春寒料峭中推广联产承包,还是深圳特区奋力“杀出一条血路”,或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何时轻松过、容易过?正是“横下一条心”,拿出一股子气,有苦不怕苦,知难不畏难,我们才一次次化难为易、化危为机,推动中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 一谈解开思想扣子、迈开改革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抓铁有痕的举措,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振。具体到每一个领导干部,怎样衡量改作风的成效,如何定义好干部的作为?改革是最好的试金石。

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其成败直接关系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加快简政放权的步伐;推进新型城镇化,亟盼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必须有财税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党的纪检制度改革;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呼唤司法体制改革的提速„„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改革释放制度新红利、注入发展新动力;落实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既是当前工作的头号任务,也是领导干部肩负的神圣使命。

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启动半年多来,各级领导干部不避艰险、恪尽职守,按照中央部署积极有为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与此同时,改革时刻面临着“更上层楼”的挑战,呼唤着各级干部迎难而上的担当。尤其是,当改革改到自己头上的时候,能否不为个人利益束缚、不被部门和地方“考虑”所影响?面对公与私的考验,当前与长远、全局与局部的权衡,是让大我战胜小我、勇气超越利益,还是左顾右盼、畏首畏尾、不惹事不做事、等待观望?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怎么干,干什么,就蕴含在对待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度之中。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是躲避改革,还是引领改革,是从口头上落实改革,还是在实际中推进改革,是真心诚意支持改革,还是有条件有保留地对待改革,选择的过程就是一次洗礼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当下最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无疑是检验干部思想上是否合格、作风上是否过硬、状态上是否最佳的试金石。

八项规定出台了一年半时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已满一年,党风政风有何实质变化,党员干部能不能讲政治、顾大局、敢担当,对待改革的态度和行动就是最直接的证明,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就是最有力的展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和状态来一次系统检视、全面打磨,也是深化作风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改革大潮的洗礼中,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好干部才能脱颖而出,作风改进的成效才能进一步巩固。

一代有一代的使命,一任有一任的担当。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不移贯彻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攻坚步伐,领导干部方能磨练意志、砥砺作风、提高能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向坏习惯开刀、对潜规则说不,一段时间以来,作风建设清风劲吹,领导干部心态渐转。不过,随着转作风成为“新常态”,一些领导干部“不在状态”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一些人没了工作劲头,松松垮垮、拖拖沓沓、不思作为;一些人放松工作要求,大事小办、急事缓办、推诿扯皮;一些人丧失工作激情,得过且过、草率敷衍、消极懈怠。于是,本该推进的项目暂停了,本该完成的工作搁浅了,本该达到的标准降低了。老百姓说,“脸好看了,事不办了”。这样的不在状态,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转作风的正面效应,更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调了心态,没了状态,怎么做好工作、如何领导改革?调心态不应是“形势所迫”,更不能阳奉阴违,而是要学会办事讲规矩、用权受约束。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怎能不作为,务实更该在状态。如果脑子不装事、心里不想事、手里不干事,不犯事但也不顶事,这样的干部有什么价值?

有抱负、敢担当,在其位、谋其政,这是起码的为政之德。从国家角度看,培养一名领导干部,其花费比培养一名飞行员还多。为官不为,如何对得起组织的栽培、人民的信任?从个人角度讲,雁过留痕、风过留声,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很多人走上干部岗位,都曾带着壮怀激烈的理想、造福家国的情怀,有这份心劲儿打底,再苦再累也心里踏实。如今,岂能因为限制多了、管束严了、要求高了,就激情消褪、意志消沉,“一篙松劲退千寻”?

“不在状态”虽谈不上违法乱纪,却有涣散作风、松弛纪律之弊。一个单位或部门,“不在状态”的人多了,其言其行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在状态”的人。“混”的风气浓了,“干”的劲头就小了。当前,改革正当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形势迫人、时不我待,更需奋发进取、闯关夺隘。没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进取精神,没有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敬业奉献,没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勇毅笃行,怎能打好改革这块“铁”、走好发展这步棋?面对机遇瞻前顾后、遇到困难垂头丧气,怕犯错误束手束脚、占着位置不在状态,不可能跑好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

大洋彼岸,世界杯足球赛正如火如荼。绿茵场上,不仅比技术、比战术,更比状态、比精神。改革发展,同样是与时间的竞争、与问题的对抗、与自己的较量。这注定是一场艰难却伟大的比赛,但只要我们振奋精神、焕发斗志,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就一定能打赢这场至关重要的比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光荣。

人民日报评论员:小处着手,人人可为

——二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人民日报评论员:要调心态,更要在状态

再崇高的道德准则,如果缺乏化大为小的传承播撒,也只是空洞的理念;再恒远的价值目标,如果没有每个人的奋力以求,也会变得遥不可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的,在“落小”上下功夫。把“小”的文章做足做好,才能找准价值观建设的着力点,——二论领导干部要奋发有为

真正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小中见大是朴素的方法论。价值观的传播同样如此。琐碎小事构成日常生活,这当中个体的行为规范,恰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从这个意义出发,价值观涵化于社会生活深处,落脚在公民的一言一行中。一具体就生动。试想,如果终日挂在嘴边的是宏大叙事,怎能期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果让群众感觉道德标杆难以企及,又如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尤须警惕形式主义的危险,牢牢把握现实针对性,力避大而无当、大而化之。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小”既是切口、也是载体,“落小”的关键在于唤起从点滴开始的行动。古人说得好,“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从具体行为入手,发掘坚守正道、敬业奉献、虔诚勤勉、孝老爱亲的典型人物;创新传播方式、丰富教育载体、办实各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传扬崇德向善的感人事迹。惟其如此,方能让人们真切体悟到真善美就在身边,逐步涵养传递爱与善的自觉,激发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正能量。

“祸患常积于忽微”,在“落小”上下功夫,还应注重防微杜渐。俗话讲,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对于个人而言,倘若做不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拘小节、放任自流,日积月累就会造成整个价值观的扭曲,人生也难以行之久远。进而言之,社会风气的形成又何尝不是如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就证明,反对“四风”、把八项规定变成“铁八条”,关键正在于从小处抓严、抓实。因此,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也须及时检视细枝末节,防范小积弊拖成大问题。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价值观的培育具体而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发扬钉钉子精神,图难于易、聚焦于“小”、久久为功,才能积小成为大成、化量变为质变,以良好的社会风貌谱就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篇。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非封闭抽象的概念,而是蕴含于社会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在公民日常的行为中。正所谓,“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如同兰考焦桐记录着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施甸林场熔铸着杨善洲的赤子之心,一种价值观只有具备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的具象形式,才能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正因为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目标要细化、态度要细致、措施要细密,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熨帖心灵的作用。这正是总书记强调“落细”的深意所在。

在今天的社会语境中,思想观念千帆竞发,观点表达百舸争流,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这是“分众时代”的鲜明特点,也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起点。如果目标上大而化之,不能分解成具体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如何避免脱离实际、凌空蹈虚?如果措施上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分类施策、精确制导,那么举措再多、政令再繁,又如何能赢得认同、激起共鸣?因此,越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越应该注重身教重于言传、具体强于抽象,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都应该条分缕析,在现实针对性上做足功夫。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强调“尽精微”在涵养道德中的重要作用,如今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比如说,强调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如能多一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是不是更让人感同身受?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如能把“24字”方针细化为具体条目,是不是就能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运用各种文化形式教育引导,如能多一些娓娓道来的故事、少一些高高在上的说教,是不是就能实现看不见的说服?总之,如空气遍布,如清水流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浸润人们的“心灵土壤”,成为人们的“精神罗盘”。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失之于粗、流于形式,只有做“过细”的工作,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人民日报评论员: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细处着眼,润物无声

—— 一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怎样筑牢这个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如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24个字的“三个倡导”,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兴起了关于价值观的热烈讨论,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无论是赞扬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表达对崇高价值、淳朴风气的向往,还是关注“扶人”问题、批评“挺黄”言论,深化对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的反思,都说明核心价值观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是思想道德领域的“最大公约数”。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需要我们乘势而上、奋发有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增厚道德土壤,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我们就能享受到良好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传递正能量,还需化解负情绪。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要倡导奉献,放大榜样力量;也要敢于说不,防范破窗效应。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激浊才能扬清,抑恶才能扬善,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该挺身而出敢于“亮剑”。让造假者受到惩罚,让讹诈者付出代价,让是非不分者受到教育,才能澄清模糊认识、捍卫道德底线,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第五篇:评论员文章

温州日报评论员:互看激斗志 互学比干劲

2013年03月28日 09:14:43来源:温州日报字体:大中小

阳春三月,我市新一轮“互看互学”活动又拉开序幕了。

“互看互学”活动作为创先争优、加快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活动载体,在我市开展已是第三个年头了。今年的“互看互学”活动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目标,突出创先争优、转型发展主题,把握“学赶杭甬全省领先、比追青厦全国一流”主线,统分结合深化“互看互学”活动。

过去的几年里,温州面对非常大的困难和挑战,能够取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能够开创转型发展的良好局面,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有一股子劲,有一种干事创业激情,有一份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担当。这其中“互看互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推进作用,正是通过“互看互学”,学先进、找差距,在地区和部门之间,形成了真抓实干、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局面。

当前,温州的发展和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投入上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优、统筹发展上的区域和工作不平衡、民生上的不少热点难点悬而未决、环境上的品位亟需全面提升等问题,特别是“四边三化”、“三改一拆”、污染整治以及园林城市创建和绿道、绿化、公园建设等,都需要我们借助于“互看互学”活动的春风,花大力气去抓,需要我们盯住标杆学先进,互看互学比干劲,激发斗志勇争先,全力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兑现承诺,交出一份让民众满意的答卷。现在温州的发展过程中,干事慢不得、等不得,只有快些快些再快些,才能让老百姓早见成效、早享成果。所以,我们要完善“互看互学、互学互比”长效机制,把开展“互看互学”活动与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进一步在全市营造解放思想、破难攻坚、推动转型的浓厚氛围,全面推动温州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

今年“互看互学”全新启幕亮相

2013年03月28日 09:13:09来源:温州日报字体:大中小

比一比综合环境建设,学一学美丽乡村建设——3月27日,随着首次专题活动现场会的举行,今年县(市、区)、功能区“互看互学”活动全新启幕亮相。

在过去“互看互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市委市政府创新活动方式,按总活动和专题活动组织实施,前三季度将开展三场专题活动。昨天举行的第一场专题活动现场会,考察“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园林城市创建等综合环境建设情况,比学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3月2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德荣,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县(市、区)、市级功能区党政“一把手”,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乘坐大巴,先后察看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美丽乡村建设和下日川村旧居改造项目、以及桥头镇桥下镇高速沿线、瓯北城市新区塘头山和甬台温铁路瓯江特大桥下等环境整治点。

这是一次环境建设的新比学。一路行来,昔日脏乱差的违建不见了,新栽树木绽放新绿;苍坡古村透着美丽乡村的古朴多姿……与会者边看边学,认真取经,查找差距。看“三改一拆”,截至3月20日,全市今年以来共拆除旧房68.09万平方米、拆违685万平方米,市区新开工城中村改造项目7个、续建城中村改造项目116个;看“四边三化”,全市累计拆除“四边”区域违法建筑475万多平方米,绿化里程1528公里、477万多平方米……透过考察点、透过专题片,一组组数据、一个个镜头,传递着环境建设初步成效。

这是一次重点工作的再部署。现场会上,各县(市、区)、功能区逐一汇报今年“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亮成绩、亮特色、亮决心,各项工作分管市领导分别予以点评。各地重点工作排名一目了然,面对3月份“四边三化”排名倒退的情况,个别地方“一把手”检讨不足,坦言自己“午饭都吃不下”,接下来要铆足劲往前赶。“今年创新„互看互学‟活动,目的在于更好地督查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陈德荣在现场会上说,当前,温州发展机遇十分难得,要素瓶颈制约逐步缓解,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取决于工作推进力度。过去几年,各地各部门抓投入、抓环境、抓统筹,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只要继续保持这一股子劲头,继续坚持好的工作机制,温州一定能够有大的发展。各地各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陈德荣指出,抓好二季度,是实现全年目标的关键。各地各部门要以“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为要求,扭住城市化这个龙头,紧抓投入、统筹城乡、改善环境以及“十个一”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要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深入谋划大项目,强化对台合作交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要素保障,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要加大统筹城乡工作力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农房改造集聚,建立完善农合联体制,积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要加大环境建设力度,深化“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深化殡葬改革,以统筹城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用好用活政策,全面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将于7月和10月举行今年另两场“互看互学”专题活动现场会,考察内容以城乡统筹发展和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为主。

温州日报评论员:破难攻坚 再创新局

2013年02月27日 09:27:17来源:字体:大中小

在昨天召开的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我们感受到了一股股春潮正在向瓯江南北不断涌动——这就是实干实干再实干,落实落实再落实!

温州是干事业的地方,温州干部是能干事的干部。去年,面对那么大的困难和挑战,温州能够取得一系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能够开创转型发展的良好局面,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有一股干劲,有一种干事创业激情,有一份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担当。

执政之道,贵在实干,重在落实。任何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实干。我们要做好“六城九市”联创工作、开展“破难攻坚七大行动”,推进“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除了实干与落实,别无选择!

当前,温州缺少的不是发展战略、思路和目标,而是缺一项一项地去抓落实的干劲、狠劲和韧劲。在我们的工作中,个别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市委市政府的一些决策部署,心存疑虑,理解不透;有些干部擅于务虚,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说起来口吐莲花,一套一套的,可做起来尽是花招,华而不实;有些同志心肠很软,在抓落实中碰到一些困难和麻烦,就信心不足,畏难情绪很大;还有一些干部成天忙于迎来送往,吃吃喝喝,很多精力花在应酬上。这样的状态如何抓好落实?

作风决定落实,落实反映作风。转变作风与狠抓落实紧密相连。只有作风扎实,工作才能落实;只有狠抓落实,才能体现作风的转变。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强作风推动工作硬落实。眼下,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能坐而论道,要把抓落实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职责,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做到全市党员干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做到决策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承诺说一个做一个,个个兑现;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要真正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去干事创业,努力做到少应酬,多学习;少空谈,多实干;少坐班,多下乡;少推诿,多担当,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温州的转型发展需要全体党员干部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没有艰苦奋斗,哪来的转型发展?没有干部的辛苦指数,哪来百姓的幸福指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有一种加快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并将这种责任感化为狠抓工作落实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忧患意识,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劲头,铁棒磨针、滴水穿石的顽强作风,把所有的精力都汇聚到转型发展上来,落实到狠抓各项工作的行动上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温州兴衰,干部有责。温州的发展和未来,与每个温州人特别是每位领导干部休戚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干部的形象就是温州的形象,干部的精神就是温州发展的一面镜子,干部的作为决定温州的未来。温州兴则干部荣,温州衰则干部耻。我们要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把抓落实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上,体现在推进工作的力度上,体现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上。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破难攻坚、再创新局,谱写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历史新篇章!

下载评论员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评论员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论员文章

    牢牢抓住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 ——“我们为什么赢得良好开局”之一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23日 01 版) 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鼓点,2013年即将画上句号,2014年......

    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最牢固的执政根基。如果管党不力、治......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3月29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顽强拼搏 开拓创新 团结前进 一元复始,我们和我们的国家,又站在了新的起点。辞旧迎新之际,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继续创造伟业,必须“顽强拼搏、......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顽强拼搏 开拓创新 团结前进 本报评论员2010年01月03日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 一元复始,我们和我们的国家,又站在了新的起点。辞旧迎......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今日谈: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马 永 2012年04月17日04: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迷失了人生方向,丧失了做人底线,很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歧途。”面对一些......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  正文我来说两句(人参与)报名试驾BMW赢莱卡相机扫描到手机关闭 2014年01月25日12:00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 发布时间: 2012年03月30日 00:47:51 来源: 中国网络电视台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梁平毕明宇 点击率: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