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门道》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09:4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嘉诚-门道》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嘉诚-门道》读后感》。

第一篇:《李嘉诚-门道》读后感

[《李嘉诚-门道》读后感]

断断续续的把《李嘉诚-门道》这本书读完了,从中最大的体会:所谓成功人士都是从寂寞中走出来的,能耐得住各种寂寞的千百磨难,《李嘉诚-门道》读后感。。

本书不是人物传记,而是以中国传统的思想为基础,“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品德,加上中外思想标本,再用李嘉诚的各种案例来说明、论证,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看完后对李嘉诚先生增加了更多的了解,不得不提及他的身世,他老家是广东潮州的,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了他的故乡,父母无奈之下举家前往香港投奔李嘉诚的舅舅,初到香港父亲就劳累过度撒手人寰,留下14岁的长子李嘉诚缀学打工养家的悲惨局面,舅舅想资助他完成学业,他断然拒绝了,就像文章所说,如果他接受资助历史可能就要改写,更没有将来屹立世界的商业帝国。当时年幼的李嘉诚做到的第一点,要靠自己面对现实。擦干眼泪,忘记不能改变的过去,勇于面对未知的未来,这是自己的责任。从一个茶水跑堂做起,每天工作16个小时,做到后来的推销员,20岁荣升为经理,后来以敏锐的眼光投资塑料花厂发展成全港最大的工厂,30介入房产,40岁成为同辈大亨中的翘楚50岁成为首次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以后多年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李家的商业帝国几十年坚不可摧,生意遍及世界各地。后来有次他和儿子聊天说,“14岁做茶水跑堂时,一天工作十五个小时以上,他是最卑下的堂仔,即使大伙都休息了他也要在茶楼伺候着,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自己美美的睡上三天三夜。”

李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族人治学风气浓厚,知书达礼,为年少的李先生打下良好的文化底蕴。百事孝为先,这是我国最传统的文化,也深深影响了幼小的他,在父亲病重时年幼的他无力挽救父亲于病魔之中,让他一直不能释怀,这和他以后成为大慈善家,捐赠一百多亿做各种慈善事业是分不开的,而且投入最大的就是医疗和教育。

人的一生几十年其实就是两种活动,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读后感《《李嘉诚-门道》读后感》。很多人活一辈子都不见得明白,每个人的开悟时间不一样,悟到的东西和程度更不同,做人做事各有各的约束和范围,做到了得到的也相应更多,李先生的母亲庄碧琴女士是虔诚的佛教徒,她经常教育孩子要“多做善事,广积福报”。受母亲的影响,李先生把“善”的观念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他相信“谋善事必有胜局”,所以作为商人的他并不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是坑人害人的生意再多的钱他都不做,可见一个开明的父母对子女的一生影响是多么大。在这里多说几句,心中要有一个信仰,在法律之外对自己的言行有一定的约束,我们当代正处在一个人心浮躁的阶段,人人都认为在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只要有钱就是老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暴发户阶段。素质高体现在心中自有一杆尺,即使没有法规条例的约束,大家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台湾李傲的女儿李文住在北京亚运村紫玉山庄的别墅里,物业规定不准随地吐痰保护公共设施,可是这些土大款不理这套,拿着百元大钞在那吐,吐一口交物业一百,李文忍无可忍告上法庭,马路上闯红灯,并线不打灯,造成北京市平均每天大小八百起事故,大多都可避免的,去欧盟一些国家甚至一些小国家有专门用汉字提示的,不要大声喧哗,小便请入池等,这都是我们的土大款给人家留得最初的印象,这些都需要有信仰,其实抽个时间初一十五去上个香或者去教堂做个礼拜,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净化,灵魂在此刻静谧,升华。。。

宽厚待人,淡泊名利;待人宽一步是福,处事退一步为高,懂得退让是智慧,一个凡事都与人争的人是不会有幸福的。李先生说有钱大家赚,有利大家分,这可能也是李先生能够做大事的原因。年龄大了,经历事多了,自然就不会有很多棱角了,学会微笑着面对每个人,淡定的对待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在这里举个很典型的事例,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范蠡,春秋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而一起打江山的文种舍不得到手的荣华富贵,范蠡曾劝他,不听,不久就被勾践踢死了。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为名所累为利所死,范蠡是个极度聪明之人,淡泊名利懂得放手,后来还有他的三聚财,三散财的故事,过的那是一个逍遥自在。。被后人尊称为财神。

谦虚大度,心怀若谷,勤俭持家,奉献于社会。能有大家风范做到这些实属不易,个人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要不断的积累,多向前辈大师学习,李先生这个年龄这个境界毋用质疑。在我们的想象中李先生是世界级的富豪,应该过着奢华的生活,但非也,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穿着十几年的西装,永远都是那副黑框眼睛,为慈善能捐一百多个亿,为自己他并没有太过多的奢华,即使奢华我想也是应该的,但他还是保持个平常的心,并不像我们社会上经常遇到突然爆发的人,非要表现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但李先生的内心世界是充实的。最近几天美国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要来北京搞慈善晚宴,鼓励中国的富豪裸捐,这下可把中国富豪吓了个半死都不去吃饭了,弄得他俩反复声明没有强制性的,让中国富豪放心,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盖茨是什么人物,巴菲特是美国的股神,有着不败的神话,这几年还投资了中国的比亚迪,当年还买过中石油的股票,买过就涨,盖茨就更不用说了,电脑神童,功成名就后,和老婆设了个“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他老婆主要把钱用于世界各地贫困地区的卫生和教育。反观身边的一些富豪,北京地产的老潘睡觉时还要透过大玻璃屋顶看星星,万科的老王玩完世界名地名山,再玩航海环游世界,享受当然是应该的,但除此之外呢?如果更多的企业家慈善也能玩的和老外和李先生一样响当当,那才叫人佩服。

毛主席他老人家晚年畅游长江时看着滔滔江面里的鱼就说过“我平生最爱吃的是你们,等我死了骨灰也撒入江河让你们吃”,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循环的,就连社会上混的黑老大都流行说一句话,“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但我们大多的富豪大佬们还是整不明白,再有个黄光裕,现在想捐也有心无力了,国美的董事局闹的像一锅粥,这里就不费笔墨添乱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他们都是倡导裸捐的,承诺只会给子女留很少的钱,在美国他们的晚餐时间是可以拍卖的,企业家争相标价,为什么中国的富豪还如此之怕呢,因为中国的富豪认为钱是自己口袋里的,要留给儿子,孙子,要用来养小三,甚至小四小五,他们的人性境界与李先生无法相提并论,中国的慈善富豪无偿捐献也是最少的,居世界倒数,很可悲!不过有一点点和国情有关,我们的制度还没有发达国家成熟,他们有完善的医疗体系,生老病死是有国家负担,中国不行,你没钱了病都看不起,中国为什么还有旧观念叫养儿防老,就是养老还要靠自己的下一代,侧面也说明制度的缺陷,人越缺什么越怕没有什么,这也是中国人为什么是人口大国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马寅初的人口论,这里也不多说。

修身养性,关注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说什么都没用的。结合书本知识个人觉的就两条,“养心,养身”,做到这两条你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身体,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你住别墅,我就住个小居室也很好,你开世界名车我就开个小型家用车也很好,每天照样收拾的井井有条,擦得干干净净,听听音乐喝喝茶美哉乐乎!养身,饮食注意,休息注意,多锻炼身体,日积月累照样有个好身体。

人人都有理想,人人都有远大的抱负,人人都想成为李嘉诚,但天随人愿,到那步是那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怀念已经过去的,展望未来是精彩的,活在当下,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根,我觉的也挺好!挺好!。。。

第二篇:李嘉诚读后感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

李嘉诚的名字80年代之前的人都不会为之而陌生,也可以说的上是家喻户晓。偶然去逛街的时间看到了一本《李嘉诚全传》并且还是促销书就购买了,试问现在有多少上班族、白领、企业家都梦想成为李嘉诚,呵呵当然这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内,但只有想很多人都会感叹他超人的成功,但只有感叹。但凡看完这本书应该非常清楚,永远都不要别幻想汗水能超过金子。前前后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将这本书看完,从中了解了很多,要成功就要比别人付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当看完李嘉诚一生的超人传奇,综合感受最深的不是他拥有多么强大的伟业帝国,而是他一生之中那勤奋好学、以诚待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我想就是因为拥有这些精神才成就了他商业帝国的根本所在,这就是超人至超之所在。

李嘉诚出生于潮州的书香世家,但是风云突变,日军侵占潮州,父亲教育救国的理想破灭,亦打碎李嘉诚求学治学的志向。1940年冬,少年李嘉诚跟随父母,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辛,逃到香港。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1]

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幅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 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1日,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约为10,000亿港元。2010年,全球财富“洗牌” 华人首富李嘉诚资产210亿美元。

李嘉诚从小在其父亲父亲的教导下,心中的一个理念越来越清晰: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父亲在临终时也不忘告诫儿子“贫贱不能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李嘉诚之父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

如果说李嘉诚的父亲是他人生的启蒙老师,那么庄静庵(李嘉诚舅舅)就算是他商场上的启蒙老师。庄静庵是香港钟表业的巨子。他曾深有感触地对李嘉诚说:“香港商场,竞争激烈,不敢松懈懒怠半分,若不如此,即便是万贯家产,也会输个一贫如洗。”李嘉诚从父亲那里养成了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增强了民族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做人。从庄静庵那里学会了如何行商。可见在人成长的道路上,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只有在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下,才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心态和斗志。只有在正确的思想和言行的指引下,才能启发我们对生活充满追求。

李嘉诚的勤奋好学,也深深触动了我。人家工作8小时,李嘉诚就工作16小时,赚到钱就买书来学习,不懂的东西就一个劲地探究。李嘉诚曾做过茶楼跑堂,钟表小工,也做过推销员。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调快时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时间的前面。他后来回忆说:“茶楼跑堂让我学会观察人,做推销员则培养了我对市场的敏感度。”正是由于这些才能让他厚积薄发,在刚满17岁时就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时隔不久,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从小茶馆小工到钟表店小工,再到五金店销售,再到塑胶店经理,这一系列的转变的确刻骨铭心。由此可以看出,命运是掌握在每个自己手上的,一个人的现在并不能代表他的将来,只要肯努力奋斗,总有成功的一天!

就诚信而言,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李嘉诚在塑料花厂的时候,有位欧洲批发商看中了他的企业,想大批收购,可这时刚好李嘉诚的企业资金发生了问题,所以那位批发商在和李嘉诚做生意之前附带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做担保。李嘉诚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结果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第二天连忙去和那个批发商交涉,他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的原则是做大生意,做长生意,薄利多销,互惠互利。”批发商微笑地说:“我早已找好了担保人,那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后来那个批发商答应把货款在未付清的情况下提前给李嘉诚的公司,从而解决了资金问题。如果李嘉诚不能履行合同,那无疑全部的风险会落到这个批发商的头上。可见,这个批发商对李嘉诚有多信任。也是由于此事,让李嘉诚对诚信更加笃信不移。诚信为李嘉诚赢得了欧洲市场。塑料花为李嘉诚赢得平生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塑料花大王”的称号。从而使其进军房地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李嘉诚用7亿资产的中小型企业,成功地控得资产价值60亿的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收购时才做到兵不血刃。因此李嘉诚被誉“超人”。另外,在李嘉诚的企业中,仍然还有着建厂时的老员工,虽然企业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复杂,他仍然把老员工留在企业中,无不体现他对来员工的关怀,从中也反应了一个“诚”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读完李嘉诚传奇的一生,固然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唯有诚信是不容质疑的。不管你现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我们必须以诚待人,以诚待事。

李嘉诚的管理艺术;想当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项重大责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这“化学反应”由一系列的问题开始,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我懂不懂得什么是节制的热情?我有拼战命运的决心,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资讯有机会,有没有实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赋过人,有没有面对顺流逆流时懂得恰如其分处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时、因事、因处境,审时度势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上天恩赐人类捍卫命运的盾牌,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恶运混为一谈,这是很消极无奈和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摩登伯乐的责任在甄别、延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但绝对不能挑选名气大但妄自标榜的企业明星。挑选团队,有忠诚心是基本。要建立同心协力的团队第一条法则就是能聆听得到沉默的声音,问自己团队和你相处,有无乐趣可言,你是否开明公允、宽宏大量,能承认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创造的能力,有原则和坐标而不是费时失事矫枉过正的执著者。

最后,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艺术在其将新事、新思维与传统中和更新的能力。人的认知力由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贯通,我们永远不是也永远不能成为“无所不能的人”,有时我很惊讶地听到今天还有管理人以“劳累”为单一卖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义也同样重要,要保持企业生生不息,管理人要赋予企业生命;这不单只是会说上两句人文精神的语言,而是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力求建立正直的方针。

李嘉诚的勤奋贯穿一生,勤奋学习、勤力工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勤奋学习方面:在父亲指导下学习英语、学说广东话;辍学后坚持自学英语;工友业余打牌娱乐,他抓紧时间自学文化。。李嘉诚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具有判断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做出适当的判断。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今天我仍然继续学习,尽量看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报道,每天晚上还坚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

勤力工作方面:他的步伐很快,手表始终比别人快15分钟;初做推销员期间,别人做8小时,他就做16个小时,以勤补拙,后来居上,仅用1年的时间,他实现了预定目标,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他说,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力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李嘉诚最终完成了他的商业帝国的梦想,两个儿子也成为了商业顶尖人物,李嘉诚一生的经历堪称传奇,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读了《李嘉诚传》后,归根结底还是与他的勤奋,责任感和诚信是分不开的。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是靠勤奋工作,不断奋力而得成果;第二阶段,虽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可见勤奋在每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关键所在。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这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向成功迈进。我们要努力以李嘉诚为棒样。希望不要做“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空想。我们有若大的空间来发挥自己,我们年轻,我们有活力不怕失败!每天告诉自己一句话:微笑面对!

第三篇:李嘉诚读后感

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 《市场营销学》读书心得作业

《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读书心得

很多人想成为李嘉诚,但是李嘉诚只有一个。读了《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合上书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李嘉诚的诚实与智慧,谨慎与勇气,谋略与战术,坦诚与念旧,勤奋与求知,大胆创新,唯才是用,处事低调,一直保持自学,自励,自修。对自己节俭,多别人慷慨,他的经商经验,出事风格,做人魅力。深深的打动了我。从他的身上让我学会了勤奋,求知。真是颇有收获!

李嘉诚是一位典型的儒商,他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的诚实守信,还因为他有很好的文化素养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在本书中他有八条法则

1.逆境自立,自强不息。2.有勇有谋,敢闯敢为。3.稳中求进,步步为营。4.运筹帷幄,以小博大。5.出奇制胜,借势经营。6.有容乃大,广纳贤才。7.诚信义节,坦荡至尊。8.知恩图报,与人为善。

这八条法则讲诉了了李嘉诚怎么经商同时也讲诉了李嘉诚的一生经历。

外界对与李嘉诚的言论亦是多不胜数。一直以来对与这位李超人都只是半知半解。随着故事情节回到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那个我完全陌生的年代,李嘉诚生与1929年,潮州人。是一个书香世代的家庭。爷爷李晓帆是清末的秀才,父亲李经云是一位备受人尊敬的教师。1937年由于当时日军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大肆烧杀,抢掠,居民惶惶不可终日。人们纷纷逃出城外,投靠亲友,躲避战乱。李嘉诚的父亲也是彻底的失业了。时事纷乱。生活无着的李经云带着一家人辗转到了香港去投靠妻弟。不久李经云因病去世。作为家里的老大的李嘉诚为了承担家里的生活开支。15岁的他辍学打工赚钱,那时他看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然而上天不负有心人,李嘉诚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长江朔胶厂》。后来不断的壮大,然后将投资转向了房地产。最终发展到现在成为了华人首富。

看似成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艰辛。在创业初期的李嘉诚什么事情都会亲自参与,他每天和工人在车间里安装机械,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到外面去销售。从早上天刚亮就起床工作,晚上万家灯火时才回来。工作上的辛苦还不算,他还每天晚上自学英语,上夜校智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即使他以前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他对与学习一直都没有放弃,他小时的梦想以后当一名教师。因为环境的左右他没能如愿。这些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工作能力去赚钱。

从本书中我觉得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虽然李嘉诚神话只有一个,但是我们自己未必不能成为别人的神话。

第四篇:李嘉诚读后感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名叫《李嘉诚》,书中李嘉诚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他说:“没有读书,就没有未来,李嘉诚读后感。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比我们更厉害的人还在读书。”大家都知道李嘉诚的故事吧,他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他被迫辍学到社会上谋生,但让人惊奇的是,他在生活奔波的同时,竟丝毫没有放弃过读书,直到今日已近高龄的他还依然保持着每天晚上看书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读书成就了他辉煌而卓越的人生。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是通过读书成就美好人生的呢?有凿壁偷光的匡衡,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用笔杆子打江山的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无一不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就他们辉煌的一生的。

如果说人生如画,书就是那多彩的颜色。如果说人生如海,书就是那奔泻的江河。如果说人生如山,书就是那延绵的山峰。

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在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自由地飞翔,尽情地沉醉。书,给我们人生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一本好书,如同一餐丰盛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一生受益无穷,读后感《李嘉诚读后感》。美好的书籍是灯盏,它们带领我们从黑暗的深处走向无限光明的道路。从书中,我们学会了宽容;从书中,我们学会了坚强;从书中,我们学会了奋斗……书,给我们人生带来了成功所必需的种种美好品质!

漫漫的人生路上,难免有痛苦,有迷惘,有困惑,有颓废,有跌宕起伏。当我们痛苦时,书给我们抚慰;当我们困惑时,书给我们解疑;当我们迷茫时,书给我们指路;当我们消沉时,书让我们振作……书,把我们从阴暗、消极的泥潭中带到欢乐清新的小溪边,让我们在人生的成功大道上一路前行一路欢歌。

“天生我材必有用”,“平凡着,快乐着”,“放弃等于一无所有”……书中的这些道理在我们的心中慢慢地清晰明了。我们从中汲取了力量,我们勇敢地站了起来,开始了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从此,书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的朋友。在书中,我们便是一只只如饥似渴的小鸟,吮吸着点点滴滴的知识。在书中,我们感受了生活,了解了世界,充实了人生。我们就像一叶飘摇不定的小船,追随着智慧的波涛,感受着时代的气息。自由女神的雄壮美丽,埃菲尔铁塔的浪漫浓情,俄罗斯民族的热情豪迈,我们都可以从书中细细地品味。书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神奇的窗口,我们惊叹,我们诧异,世界是如此之大,知识的海洋是如此浩瀚!这时书像一位博学的老师,也像一位可亲的船长,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一颗纯洁向上的心!引领着我们在通往成功的海洋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第五篇:李嘉诚读后感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李嘉诚全传。读完之后,我对管理学有了很大的体会。李嘉诚作为华人首富,其人生可谓传奇。但这传奇的背后又有深层的原因,李嘉诚的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理念对其成功更起着绝对的关键作用。

李嘉诚经营企业很注重管理的艺术,他认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梦想,并为之奋斗。

李嘉诚的童年是在贫穷饥饿中度过的,但年仅14岁的他却为自己立下了一个简单而又沉重的目标:自己必须挣得足够一家人存活的费用。就是在这样朴素理念的指引下,22岁的李嘉诚终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厂。以前在给他人做事时,他凭耐忍、任劳任怨就可以了,但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这些品质已经远远不够了,于是他开始注意降低失败的几率,这为他以后稳健的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李嘉诚还认为,知识必须与意志相结合,静态管理自我的方法必须伸延到动态管理中,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而如何避免让聪明的组织干愚蠢的事才是问题的核心。

一生游走于商界的李嘉诚对企业管理有着独特的看法。我对这些看法做了如下总结。

一,在他看来,管理的宗旨并不是“安人”,而是要赋予企业生生不息的光芒。

李嘉诚的管理理念非常鲜明:一方面,管理者要善待下属,你对他们好,他们才会对你好,任何人都能成为企业的核心,但这需要管理者本人先付出,这也就是修己;另一方面,他十分清楚,好的管理并不是说几句人文精神的语言就能达到的,而是要力求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建立正确的方针。这就需要管理者能知人善任,量才而用,而不是只知道一味地充好人。毕竟,企业的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赢利。正是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李嘉诚特意将感情因素注入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李嘉诚这样做也赢得了全球职业经理人的广泛尊敬。值得说明的一点就是,李嘉诚这样做绝不是在追求“安人”的境界,因为“安人”是中国式管理中最具幻想色彩的东西。

二,李嘉诚强调,人品牌是无形资产,财富是有形资产,如果一个商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要懂得经营和挖掘自己的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经营品牌是高层次的经营,它强调的是一种获取胜利的省心术、省力术。品牌的经营表明:不管你干什么事,不要只知道一味猛干、蛮干,死命地去做,而要学会“诗外功夫”,在别人没有注意的地方多动脑筋;要了解潜效应的作用,可以先打响自己的名声,然后再谋划其他的事。这一策略最大的好处就是事半功倍,小投入换得大回报。

三,知人善任。李嘉诚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谁拥有人才,谁就会成为竞争的胜利者。基于此观点,他一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先后起用周年茂,翟建宁两位少年将才为企业的开疆阔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是举贤不避亲。李嘉诚认为事业可以继续,正如欧洲家族今天的事业比过去任何一代都好一样。他抛弃“富不过三代”的旧观念,在德才兼备的条件下,不遗余力地培养后人,大胆启用亲生儿

子李泽钜、李泽楷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企业的不断扩张的基业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把每个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李嘉诚认为,人各有长处和短处,只要量才而用就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为公司作出最大的贡献。例如让思维活跃的盛颂声负责生产,让性格沉稳的周千和主管财务,使他们为公司创业打天下作出突出的贡献。的确,一个企业如果不敢用人才,何以开疆阔土,何以凝聚人心,何以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呢?

四,诚信为本。李嘉诚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学会自我管理。管理好自己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基于此观点,他一是将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例如李嘉诚生产的塑胶制品出现品质问题后,坦诚地认错,向原料商、客户、银行道歉,并严把质量关,终于使自己度过难关。二是他坚持做事先要做人的原则。例如他与一个行乞的外省妇女约定第二天见面,即便第二天有客户要上门他也要准时赴约。

李嘉诚的成功的管理理念还有很多,每一项都值得管理者借鉴和使用。李嘉诚正是由于他成功的管理理念而取得了成功,也成就了其辉煌的人生。其对企业管理贡献必将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下载《李嘉诚-门道》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嘉诚-门道》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 工程11-4班蒋荷月3110512827 这个学期在毛概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去“读书”,读什么书呢?——名人传书。 从我知道有李嘉诚这位商业巨星开始,我就很想去了解......

    《李嘉诚传》读后感

    “一次,李嘉诚夫妇开车去学校里看孩子。支学校的路上,天下起了大雨,透过模糊的车窗,他们远远看见一个大男孩背着一个大书包骑着自行车疾行而来。雨太大了,男孩的车子在与李嘉诚......

    李嘉诚自传读后感。

    连锁1201梁甜学号 201202060160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 一开始读这本书并不是由于兴趣,本来我对商界人士并不是很感兴趣,但当我看到封面上李嘉诚和蔼的笑容时,我被它深深的吸引,......

    《李嘉诚全集》读后感

    《李嘉诚全集》读后感 提到李嘉诚,马上会让人想到他头顶的无数个光环,超人、香港首富、华人世界首富。我是带着探求他成功经商之道的目的去拜读此书,希望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当......

    《李嘉诚传》读后感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 对于这位世界名人我所知不多,他是怎么样创建出长江实业这个跨越国际的集团,我更加不清楚!指尖轻轻抚过书名,心里对于这位名人的不平凡经历浮想联翩............

    李嘉诚传读后感(★)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很多人都想成为李嘉诚,包括我在内,但只有想,很多人都会感叹他的成功,但只有感叹。读了《李嘉诚全传》后,我从中了解了很多,成功的路从来都是千辛万苦的,要成功......

    《李嘉诚全集》读后感

    《李嘉诚全集》读后感 起初读这本书并不是由于兴趣使然,本来我对商界人士并不是很感兴趣,但当我看到封面上李嘉诚和蔼的笑容时,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于是决定了解这位和蔼的老先生......

    李嘉诚传读后感

    李嘉诚传读后感 李嘉诚传读后感1 回家已有一个多月时间了,然而今年回家却没有什么收获,但令人欣慰的是一本《李嘉诚传》还是读完了。很久以前我只会死读书,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