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时间:2019-05-15 09:3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据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以我的家乡衡阳为例,在生活方面,据我爸爸说,四十多年年前,他和爷爷奶奶住在用稻草搭成的房子,用土泥砌成的平房下,的大人孩子穿得太破了,冬天穿不上棉衣,脚上穿着露脚趾的破鞋子,到了夏天,只能把破棉袄的套子掏出之后再穿,这些还是粗布做的,而且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彩电以不足为奇,通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旧日里岗了,人们热火朝天的盖起了平房、现焦房、以致楼房、家用电器琳琅满目,人们纷纷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过去那种屋漏偏遭连夜雨的现象再也不见了,多雨季节,坑坑洼洼、泥泞、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笔直宽敞的柏油路面。过去孩子们上幼儿园,家长只能骑自行车接送,如今家家买上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接送孩子。改革开放前我们家乡这都是爷爷奶奶告诉我们的,我才知道。而如今人们冬天里边穿的是保暖内衣、羊毛衫,外面穿着羽绒服,暖和极了,大人孩子人人如此。对于老年人,国家还给予了养老保险,以确保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这也充分体现了党以民为本的方针!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我们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

在住房方面,以前一家人只能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只有几件可怜的旧家具,要是能够宽松的睡一觉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连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大房子。而现在,我们家不但有了自己的大新房,而且还搬进了二层高的小洋楼里,各人都有自己的卧室,再也不用挤在一块了。而且房内也是装饰一新,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电话、风扇、空调、冰箱、彩电、微波炉、液化气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前年还购买了一台电脑,宽带上网,并玩起了数码相机。今年将南北阳台用铝合金窗改造了一下,通过改造,房子的采光好了,空气也比以前更流通了,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最近政府对我们小区实行平改坡旧房改造以及三管改造和下水道改造等,都是政府出资,小区居民却分文未付,现在居民用水更方便了,排水更畅通了,真是说不尽的称心如意。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了出来,我们教师再也不要为升学率、各科分数而去绞尽脑汁地出难题、找偏题,去日益继夜地“看守”学生了。而学生呢,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学生的书包越来越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各方面素质在稳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再也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空壳了。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不但免去了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予以生活补助。使全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直接受益,所有适龄儿童都能高高兴兴地上学。而大学生入学政策的宽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教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在一方小小的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浇灌,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伟大,创造着神奇。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实际上,当今天说尊师重教这样一个优良传统,再塑这一优良传统的时候,确实不能忘怀文革时期那一场不堪回首的岁月。那个年代,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师被列为“臭老九”批斗,大中专10年停止统一招生,交白卷可以上大学。教育的惨重摧残,危及千家万户和民族未来。直至1978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扭转乾坤,衡阳教育事业和全国教育同步,在文化禁锢和文化专制的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以其令人惊异的速度,异彩纷呈的模式,逐步深化的改革力度和健康的人才培养轨道,开创了教育史上的新纪元。教育事业,从不受重视到优先发展

1985年9月10日,一个让所有教育工作者激动不已的日子,市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在红旗影剧院隆重召开,整个雁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广大教师开始真正体会到了光荣与自豪,“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臭老九”帽子终于被摘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力倡尊师重教,教育事业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85年,改革开放后全市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制订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199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召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贯彻〈纲要〉精神,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1999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市政府以2000年1号文件颁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衡阳教育事业的决定》,明确了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事业更加重视,每年花大力气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为教育发展排忧解难,解决问题,并召开全市性大会,出台相关文件政策。2001年,召开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两个<决定>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2004年,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2008年元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设教育强市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提出了近阶段教育发展目标,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市的号角。

义务教育,从人民办到政府办

让学生有学上。1978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仅80%,初中仅60%,文盲占人口总数的30%以上。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实施,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成为法律规定,党中央提出了20世纪末实现“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奋斗目标。于是,我市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建立义务教育督政督学制度,加大教育投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夯实“两基”基础。1991年起,市城区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分期治理方案,通过配备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选聘优秀师资、增加经费投入、调整布局和结构、改革招生制度,改变了13所中学和14所小学的薄弱状况,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各县市区也加大“两基”工作力度:上门劝学、捐资帮学,让学生进得来、坐得下、留得住。1994年,衡山县、珠晖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进入全省首批“两基”合格县区行列。1998年,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验收合格。2008年,全市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98%、99.9%,“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3.78%,3-6岁幼儿入园率达67.61%,城区接近100%。

让学生上得起学。2008年秋季开学,民办教师郭文涛带着读小学三年级的孙子去学校报到,学杂费、书本费一分钱也不用交。郭文涛不禁感慨万千:七八十年代,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和家长都会为学生交不起学费而发愁。如今义务教育真正成为免费教育,农村娃再也不用为上不起学发愁了。进入新世纪,“关注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逐渐走进教育决策者的视野。2004年,正式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新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完成了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转变。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列入全市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2008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全部免除;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部免除。让学生上好学。进入新世纪,全市教育在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水平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抓住全省危房改造、合格学校建设、生态校园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改造、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机遇,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06年,全市争取中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资金4500万元,改造农村初中学校48所;2008年,又争取省定农村初中工程项目18所,合格学校建设项目78所。二是改革初、高中招生办法。200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划片免试入学;2006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开始以学生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定、学科考查、体育测试四个等第为依据;2007年,为解决择校问题,将城区示范性高中公费招生计划50%分配到城区各初中;2008年,市城区小学升初中实行公办学校划片入学、民办学校电脑派位。三是加大对薄弱学校支教力度。2004年,为保证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市教育局制定了“两个优先”制度:教师编制、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需求。同时规定,教师评定职称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的经历。

承历史底蕴,创时代辉煌。回首30年的光辉历程,展望新世纪的发展前景,振兴中的衡阳没有踯躅。我们坚信,衡阳将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舞起和谐、均衡发展的龙头,昂首阔步走向新的辉煌。

第二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据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以我的家乡郑州为例,在生活方面,据我爸爸说,四十多年年前,他和爷爷奶奶住在用稻草搭成的房子,用土泥砌成的平房下,的大人孩子穿得太破了,冬天穿不上棉衣,脚上穿着露脚趾的破鞋子,到了夏天,只能把破棉袄的套子掏出之后再穿,这些还是粗布做的,而且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彩电以不足为奇,通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旧日里岗了,人们热火朝天的盖起了平房、现焦房、以致楼房、家用电器琳琅满目,人们纷纷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过去那种屋漏偏遭连夜雨的现象再也不见了,多雨季节,坑坑洼洼、泥泞、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笔直宽敞的柏油路面。过去孩子们上幼儿园,家长只能骑自行车接送,如今家家买上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接送孩子。改革开放前我们家乡这都是爷爷奶奶告诉我们的,我才知道。而如今人们冬天里边穿的是保暖内衣、羊毛衫,外面穿着羽绒服,暖和极了,大人孩子人人如此。对于老年人,国家还给予了养老保险,以确保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这也充分体现了党以民为本的方针!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我们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

在住房方面,以前一家人只能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只有几件可怜的旧家具,要是能够宽松的睡一觉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连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大房子。而现在,我们家不但有了自己的大新房,而且还搬进了二层高的小洋楼里,各人都有自己的卧室,再也不用挤在一块了。而且房内也是装饰一新,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电话、风扇、空调、冰箱、彩电、微波炉、液化气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前年还购买了一台电脑,宽带上网,并玩起了数码相机。今年将南北阳台用铝合金窗改造了一下,通过改造,房子的采光好了,空气也比以前更流通了,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最近政府对我们小区实行平改坡旧房改造以及三管改造和下水道改造等,都是政府出资,小区居民却分文未付,现在居民用水更方便了,排水更畅通了,真是说不尽的称心如意。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了出来,我们教师再也不要为升学率、各科分数而去绞尽脑汁地出难题、找偏题,去日益继夜地“看守”学生了。而学生呢,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学生的书包越来越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各方面素质在稳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再也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空壳了。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不但免去了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予以生活补助。使全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直接受益,所有适龄儿童都能高高兴兴地上学。而大学生入学政策的宽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甚至户与户之间连接了起来。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尴尬情形了。如今,不管天晴下雨,人们都可以衣帽整洁地串门、上学。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偏僻的独家小院中喂养的家畜再也不要担心因道路不通而卖不出或被黑心老板狠心砍价了。

我们在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首次太空漫步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太空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迹;太空中首次飘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而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圆满结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的历史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紧接着是我们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即将闪亮登场,以更加出色的表现向世界再次宣告,中国已经真正的繁荣富强了!今天,我们迎来繁荣富强的好日子。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庞大,我们的祖国,将迎来大好时光!欣喜,在于变化。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祖国,未来将会更强大!

上述的种种情况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也就不会如此受惠。所以,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维护当今社会,并应懂得知恩图报。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以前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现在更是无法担负重任,但我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也就不辜负党和祖国的恩情。

因为自己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根在农村,所以,一直关注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30年,我忽然想起盘点我们家自1978至2008年间的变化,目的有三:

第一,总结。我们的变化中也许隐藏着农民改变自己命运的规律。

第二,温故。温故而知足,多想想自己艰苦的过去,人生的幸福感会强烈些、持久些。

第三,检讨。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人生短暂,30年做一次检讨,应该对自己日后需要什么、舍去什么更明晰。

1、人口比较。

1978年,我们家有8口人,分别是: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我、妹妹、两个弟弟。

2008年,我们家还是8人,分别是:母亲、我、妻子、女儿、弟弟、弟媳、侄儿、弟弟。

人口变化:1979年祖母去世,1982年父亲去世,1990年祖父去世,1990年继父到插门来我家,2002年继父去世。1988年妹妹出嫁,1995年我结婚,1997年我育有一女,2003年弟弟结婚,2005年弟弟育有一子。

2、户口比较。

1978年,我们家8口人全部是农村户口。

2008年,我们家8口人,有6口人是城市户口,2人是农村户口。其中,我因为考取大学,户口迁移到城市,我妻子本身是城市户口,女儿随妻子落户;弟弟、弟媳、侄儿因为在城市买房,户口从农村迁到城市。

3、文化程度比较。

1978年,全家最高文化程度是我,小学五年级,其次是母亲和妹妹,小学3年级。

2008年,全家最高文化程度是我和我妻子,都是硕士,其次是弟弟、弟媳,都是中专。

4、收入比较。

1978年,我们家有两个半劳动力,父亲算一个,母亲算一个,我辍学算半个。父亲一天挣10个工分,母亲一天挣7个工分,我一天挣4个工分,全家一天共挣21个工分。我们村当年一个工分值6分钱,也就是说,我们全家当时月收入37.8元,年收入453.6元。我们家是村里有名的超支户。

2008年,我和我妻子,年收入超60万元,弟弟和弟媳,年收入20万元,还有一个弟弟在农村,年收入1.2万元,共计81.2万元以上。

5、资产比较。

1978年,我们家有三孔(连)祖传的土砖黑瓦房,价值应该在1000元以内,还有一件也是惟一的一件电器——手电筒。

2008年,我们家在乡下盖有两幢房子,一幢四孔(连)两层约400平米,一幢两(连)两层约200平米,还有42亩土地,其中40亩土地是我承租的,两亩土地是村里分给母亲和其中一个弟弟的。我们家(包括弟弟、弟媳)在城市里还拥有8处以上房产和宅基地,3辆小车,10台以上电视机,20台以上空调,5台以上冰箱,6台以上电脑,7部手机等,其他家用电器基本是一应俱全。

6、基本物价比较。

1978年,猪肉0.78元/市斤,大米0.12元/市斤,油条0.04元/根。

2008年,猪肉10元/市斤,大米2.00元/市斤,油条0.5元/根。

7、生活、医疗保险比较。

1978年,大米、猪肉凭票供应,家里人多劳动力少,经常吃不饱饭。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走近你家门,青粥一大盆,端起你家碗,碗里照见人......”就是我家当时生活的写照。家里人无医疗保障,祖母的病、父亲的病就是没有钱治疗,或医疗水平限制,最后过早地离开人世。

2008年,物价有所上涨,但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一是我们挣钱的能力仍处于上升,家庭购买力没有下降;二是,我们对鸡鸭鱼肉海鲜相对少吃,蔬菜水果买得多;三是,外面应酬减少,健身喝茶时间多。

我、妻子、女儿除了国家的医疗保险外,自己还办了相应的商业保险。弟弟、弟媳、侄儿或办理了城市医疗保险,或办理了商业保险。母亲和另一个弟弟,在农村参加了合作医疗。另外,我还为母亲和另一个弟弟购买了一定数额的重疾险。

8、家庭和睦比较。

1978年,家里虽然很穷,但父母很少吵架,一家人和和睦睦。1982父亲去世时,母亲35岁,守寡10年,一个人含辛茹苦地照料祖父、抚养我们兄妹,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兄妹,一家人穷并快乐着。

2008年,兄弟们依旧以母亲为中心,对母亲孝敬有加,婆媳关系也很好。母亲在城市、农村两头住,自得其乐。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说,穷人的孩子更应该善待咱的爹和妈!

我们家是农村的最普通的一户,也是村里最穷、最可怜的一户,多年享受村里困难户照顾政策,近30年,我们家在我们乡镇的变化应该是最大的。

我的经验和体会可以归纳四个:

第一,我上个世纪80年代通过考学,离开了农村,进入城市,而且,始终没有忘记在老家,还有吃不饱饭的母亲和弟妹。我的人生属于现实主义,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让一家人有饭吃,有地方住。第二,国家改革开放,社会飞速发展,给农村进入城市的孩子提供了多种创造财富的机会。只要你能付出,只要你能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第三,善待自己的父母,善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善待自己的妻子儿女,一定会有善报。

第四,名利权色,不过是浮云。人生短暂,知足长乐。

【摘要】1987年,神州大地竖起了一面改革开放的大旗,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这杆大旗一直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而今,这面大旗在神州大地矗立整整30年,30年间中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寒假,以寒假返乡为契机,北京科技大学560名同学在全国三十余省市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主题调研。调研采用统一调研标准,东中西部、城乡进行区分,综合运用访谈法、文献法、调查法对家乡的三十年变化进行调研。针对同学们反馈的大量调查问卷和调研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整理后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 变化 城乡 区域 调研

郑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近年来,郑州市以“四城联创”为载体,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编制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郑东新区整体规划、《郑州市中心城区保护和改造规划》等一批发展规划,修订完善了《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进一步强化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铁路运输接点站、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郑州高速铁路客运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火车站西出站口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做好郑西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京珠高速郑州至漯河段改扩建、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改扩建协调推进工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至2008年累计投入资金509亿元打通断头路33条,拓宽改造道路12条,建成立交桥7座,实施雨污水管网和积水点改造工程215项,排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5%,城市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2%。优先发展城市公交,运营车辆达到4218台。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危旧房改造步伐,共批准95个村(组)实施改造,拆迁面积达到1292万平方米。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目标全面实现,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累计开工项目45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7亿元,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突破20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突破30万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中央商务区内环30个高层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龙湖南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区建设进展顺利。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对道路交通、夜景照明、园林绿化、河湖水系、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改造提升。完成了十条精品街的综合整治。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运行。郑州市植物园建成开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市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郑开大道建成通车,郑州和开封在公交、电信、旅游、商务等方面加快了融城步伐,郑汴产业带规划加快实施。航空港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强。

第三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考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考察

学院1

班级1

1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考察

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在我的家乡湖北省安陆市到底具体发生了那些变化呢?这次我的社会实践的目的便是了解改革开放以家乡的变化,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的了解,以及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1.2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这次社会实践首先丰富了我的暑期生活,提高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加深了我对社会的认知,促进了我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其次,让我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有了更加真实的了解,家乡这么些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面临了很多的问题,此外,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发展的现状,增强对国情和社会的认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2.1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

从2012年7月24号到7月26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7月27日开始正式在1市开展采走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8月5日。从8月8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8月15日完成。

2.2社会实践的内容

我家乡所在地为1(县级市)。本市有国土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9镇4乡2个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农业发展为基础。1不仅有丰厚的旅游资源,而且人杰地灵。不仅是全国著名的1。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访问座谈等形式随机走访了全市中的20户人家,采访了30人。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

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市中的实行情况,市2中农村的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由于交通、经费上的限制,此次只调查了本市的很少一部分市民,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家乡的发展现状,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市的一些实质问题。

从本次实践地统计结果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我总结出市民在物质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1.衣食住行全改变

曾经的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现在基本上全是楼房,房内宽敞明亮,值得庆贺的是市中心已建成了25层的高楼,人民的住宿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人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最大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2.各种电器全都有

现如今90%的家中安有彩电,大部分的家中也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另外,30%的家中还安装了电脑,人民生活逐步进入网络时代。

3.国家政策全保障

这些年,国家实施的各种福利政策也让市民很高兴,100%的人都对最近实施的,医疗保险,减免农业税,家电下乡,九年义务教育等政策中获利很多,并对这些政策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特别是农村医保政策,让很多农民都看得起病了,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国家的保障。

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针对这些问题,我也有自己的不太成熟的一点建议:

1.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

根据统计100%的家中都有麻将,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会打麻将,并承认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打麻将。另外,根据我的所知,家乡的打麻将之风太盛行了,人们聚一起就是打麻将,各个街道社区基本上都有一到两个麻将馆,有的甚至更多。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因此,我希望,政府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街道和乡村办事处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多开设一些满足农民需求文化站,和一些娱乐设施,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2.社会发展结构单一,其他旅途及文化资源浪费

1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历史上曾吸引了不少骚人墨客涉足1,流连忘返。李白、韩愈、杜牧、刘长卿、欧阳修、曾巩、秦观等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享负盛名的文坛巨匠都来此览胜题咏。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1,此外,1见,而且树形各异,有夫妻树、情侣树、子孙树、母子树,极具观赏价值和情趣。但是在我所生活的十几年里却罕见外地游客,很多的市民也反应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因此,我希望政府能够以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吸引资金,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多宣传,多建设,多发展,使1变成一个新型的旅游城市。

3.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1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县城,农业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几十年来,本市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水稻,花生,蔬菜等。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这次的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方式,让我了解了许多,成长了许多。当然也存在很多的漏洞,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3.实践感悟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成长了不少。我感受,感悟到了很多。另外,我还要感谢我家乡的父老乡亲,谢谢他们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

作为一个1人,我为家乡这三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高兴和自豪,但同时我也深切期望我的家乡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家乡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当然,我也懂得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城市和农村的建设根本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像上面我所说的关于本市如何致富、如何发展仅了了几句,但真要实施起来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的可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坚持。但是,没有什么事是没有困难的和不需要坚持的,无论是解放全中国,还是改革开放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没有一件事是没有困难的和坚持的,所以,我坚信只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一颗百折不挠的决心,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依稀记得,胡锦涛主席曾给广大青年提出了五点希望,为广大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五点希望是:第一,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第二,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第三,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第四,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第五,希望广大青年坚持高尚品行。志存高远,贵在坚持。五个希望,五个坚持,总书记给我们青年提出的五点希望,不仅为我们指明了人生前进的方向,而且更为我们青年践行五点希望明确了“坚持”的要领,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我们广大青只要年牢记党的殷切嘱托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勇敢肩负起时代重任,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奋发有为,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勇于争先,继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伟大的时代召唤着我们青年,辉煌的事业期待着我们青年。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充分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弘扬“五四”精神,勇挑时代重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投身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此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以此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以此为自己的最大光荣。我坚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奋斗,定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内容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兴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所在的药王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改革开放,滁州,生活,医疗,住房,交通。

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并不深刻,然而在父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家乡的房子,家乡的小河,家乡的交通工具,人的生活......都在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据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以我的家乡滁州为例,在生活方面,据我爸爸说,四十多年年前,他和爷爷奶奶住在用稻草搭成的房子,用土泥砌成的平房下,的大人孩子穿得太破了,冬天穿不上棉衣,脚上穿着露脚趾的破鞋子,到了夏天,只能把破棉袄的套子掏出之后再穿,这些还是粗布做的,而且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彩电以不足为奇,通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旧日里岗了,人们热火朝天的盖起了平房、现焦房、以致楼房、家用电器琳琅满目,人们纷纷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过去那种屋漏偏遭连夜雨的现象再也不见了,多雨季节,坑坑洼洼、泥泞、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笔直宽敞的柏油路面。过去孩子们上幼儿园,家长只能骑自行车接送,如今家家买上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接送孩子。改革开放前我们家乡这都是爷爷奶奶告诉我们的,我才知道。而如今人们冬天里边穿的是保暖内衣、羊毛衫,外面穿着羽绒服,暖和极了,大人孩子人人如此。对于老年人,国家还给予了养老保险,以确保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这也充分体现了党以民为本的方针!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我们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

在住房方面,以前一家人只能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只有几件可怜的旧家具,要是能够宽松的睡一觉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连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大房子。而现在,我们家不但有了自己的大新房,而且还搬进了二层高的小洋楼里,各人都有自己的卧室,再也不用挤在一块了。而且房内也是装饰一新,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电话、风扇、空调、冰箱、彩电、微波炉、液化气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前年还购买了一台电脑,宽带上网,并玩起了数码相机。今年将南北阳台用铝合金窗改造了一下,通过改造,房子的采光好了,空气也比以前更流通了,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最近政府对我们小区实行平改坡旧房改造以及三管改造和下水道改造等,都是政府出资,小区居民却分文未付,现在居民用水更方便了,排水更畅通了,真是说不尽的称心如意。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了出来,我们教师再也不要为升学率、各科分数而 去绞尽脑汁地出难题、找偏题,去日益继夜地“看守”学生了。而学生呢,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学生的书包越来越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各方面素质在稳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再也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空壳了。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不但免去了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予以生活补助。使全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直接受益,所有适龄儿童都能高高兴兴地上学。而大学生入学政策的宽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甚至户与户之间连接了起来。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尴尬情形了。如今,不管天晴下雨,人们都可以衣帽整洁地串门、上学。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偏僻的独家小院中喂养的家畜再也不要担心因道路不通而卖不出或被黑心老板狠心砍价了。

我们在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首次太空漫步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太空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迹;太空中首次飘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而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圆满结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的历史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紧接着是我们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即将闪亮登场,以更加出色的表现向世界再次宣告,中国已经真正的繁荣富强了!今天,我们迎来繁荣富强的好日子。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庞大,我们的祖国,将迎来大好时光!欣喜,在于变化。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祖国,未来将会更强大!

上述的种种情况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也就不会如此受惠。所以,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维护当今社会,并应懂得知恩图报。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以前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现在更是无法担负重任,但我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也就不辜负党和祖国的恩情。

第五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安徽省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作为新中国诞生后的城市,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的变化。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历史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

一.改革开放前后的衣食住行

(1)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2)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3)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以前我家住在长江畔一到洪水来临之际还要饱受水患的煎熬。自2000年以来政府把我们住在江畔的居民全部迁入内地重新规划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户户添了三件“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在城市里是无法做到的。(4)行:过去,我们从乡里到县城不足2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整整1个小时,终于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由于路况不好,公交车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而且价格也不便宜,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长期制我市农村发展的“行路难”问题,现在有了根本改观。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市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投人多笔资金,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新修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8公里,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市区向乡村延伸,全市公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50%。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两家运输公司落户,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更大的收益是,过去由于交通闭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销售到更多的地方,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人。

二.改革开放前后的基础设施的变化

(1)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2)文化事业:改革开放前,全村的中小学校舍设施十分简陋,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已在镇里建立起来,可为本乡农民提供图书、影视、歌舞、棋牌,甚至培训、上网等全方位服务,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所有中学、小学现已全都迁移到新建镇上,新建了宽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分别合并成为完中、中心校、幼儿园各一所,并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学杂费、书簿费的待遇。至于学生上学,通公交的村,可乘公交车上学,不通公交的村,由学校设校车接送。这样,全村学龄儿童、青年,既能充分享受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又能保证他们出行安全,家长都感到满意放心。

三.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和医疗体制的变化

(1)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里有了企业家、养殖户。村民们有的靠承包鱼塘养鱼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有的自己做起了生意当上了小老板,不但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还给年轻人带来了就业的机会、、、、、、等等。(2)农村合作医疗:作为生长在农村的自己,从小便知道了农村人看病的真正难处。城里人得病有医疗报销,可是农村人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时候一般是不舍得花钱去看而导致最后病情恶化转成比较严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必须去医院看的时候,医院动辄几万元的治疗费用令农村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因此,在农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数农民都表示出无奈的表情。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使全国农民朋友兴奋异常,农民看病终于可以有医疗保障制度了。现的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我想在不久的未来家乡会变的越来越美丽,人们的生活会变的越来越富裕。

下载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谈谈我家乡的变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始了以清理“左”倾思想为重点的拨乱反正工作,邓小平老人正式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个年头,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头,但是从父母长辈那里经常能听到过......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你我携手,建设幸福中国》。 同学们,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我想,我们全班56个同学也许有56个答案,每个人的回答......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数学教育 徐明霞 2011073123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 徐明霞 改革开放的30年,我的家乡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窝棚”到环境优美的小区,从一......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具体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报告暖通1002张文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 2012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