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观经济学期末论述题
微观经济学期末论述题
该部分为主观题,答案并不唯一,重在理解其中的意思,建议用自己的话去组织语言。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结合图形说明)(P161)
P161中的图a曲线表明,厂商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有P=MR,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又可以写成P=MC(Q)此式可以这样理解: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Q)成立,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意味着在价格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而厂商的SMC曲线恰好准确地表明了这种关系。但是,厂商只有在P>=minAVC时,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minAVC时,厂商会停止生产,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既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2、试作图分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P80-P82)
(1)(名词解释)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被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两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2)(该部分最好结合图像用自己的语言分析)
我们以价格下降为例分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如图所示。消费者原有预算线AlBl,并与无差异曲线ul相切于E1,均衡数量El(xl,y1),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按替代效应,当x的价格从Pxl降至Px2,消费者会减少对y的部分购买而增加对x的需求量,对y的部分购买力会转移到x上,以便维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所以预算线移至A2B2,并与u1相切于E2,引起x的需求量从xl增至x2,y的需求量从y1减至y2。但是,实际上,y的价格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必须从已分析的结论中剔除y的价格上涨而导致对y需求量减少的影响,即以因为商品x的价格下降而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的形式,使预算线从A2B2平移至B1A3,并与一条代表更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3相切于E3。此时,均衡数量是:x从x2增至x3,y从y2增至y3,可见,价格效应引起的数量变化可分成两部分,X1X2的数量变化是替代效应的影响,X2X3的数量变化是收入效应的影响,而价格效应xlx3的数量变化,恰好等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影响之和。即:
价格效应(x1x3)=替代效应(X1X2)+收入效应(X2X3)
当商品价格变化时,如果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为正值,则价格效应也为正值,说明该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符合需求规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类商品被称为正常商品。如图所示,即为正常商品的价格效应。
(3)(结论)综上所述,对于正常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可结合图形回答)
(参考答案同上题)要点:
(1)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定义。
(2)结合图展开分析(略)。
(3)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为正值,所以,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
4、价格歧视问题(P181-P183)
(1)在有些情况下,垄断厂商会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做法往往会增加垄断厂商的利润。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2)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偏好可以被区分开。第二,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消费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3)价格歧视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具体解释如下: 垄断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二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5、为什么说MR=MC是厂商决策的基本原则?(P156)
(1)经济学中通常认为理性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决策时都试图使得MR=MC,即增加一单位决策量时,所增加的收益等于所增加的成本。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最大化原则。
(2)利润最大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单位的所有决策选择。(3)以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选择为例。厂商提供产量一方面会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要付出成本。在既定价格下增加产量,如果MR>MC,意味着增加这一单位产量能增加总利润,厂商就会把它生产出来。直到MR=MC。相反,如果MR 综上所述,可知MR=MC是厂商决策的基本原则。 6、试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成立的原因。(P107) 基本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随时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原因: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由于不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给定,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7、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效用理论来说明。(P63) Ps:因为书本对序数效用论涉及不多,so这里仅用基数效用论进行分析。 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再去了解一下。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 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8、试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的均衡。(P158-P163) (l)短期均衡。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生产中,市场的价格是给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及生产规模也是给定的。因此,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对应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和亏损状态的均衡。当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是厂商的停止营业点。(可简要分析厂商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 对应于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市场价格,厂商会在边际成本曲线上确定相应的供给量。因此,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并且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递增,因而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长期均衡。在长期中,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将是厂商决策的依据。与短期中的行为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同时,由于长期内厂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商才提供供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 同时,在长期中,行业中存在着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假定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不影响单个厂商的成本,则行业中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只影响到市场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 如果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那么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的进入。结果将使得市场价格降低到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为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LMC=LAC。 1.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A.必然得到最大利润 B.不可能亏损 C.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 D.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2.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3.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A.AR=A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AVC D.以上说法都对 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A.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SMC曲线上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SMC曲线上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5.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6.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A.完全无弹性的; B.完全弹性的; C.向下倾斜的; D.向上倾斜的。 7.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A.边际收益; B.市场价格; C.边际成本; D.平均成本。8.完全垄断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产品的销售收益()。A.大于短期总成本; B.等于短期总成本; C.小于短期总成本;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9.完全垄断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厂商的获利情况是(A.亏损; B.获得正常利润; C.获得超额利润;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10.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厂商的获利情况是(A.亏损; B.获得正常利润; C.获得超额利润;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11.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的区别是()。A.在寡头市场中没有竞争; B.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C.在寡头市场中,厂商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A.可以是同质,也可以有差别;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13.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会降低经济效率的原因是(A.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B.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C.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D.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复习思考重点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罗宾斯“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的内容 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 (3)西方经济学的具体内容分类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为经济理论及根据经济理论而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内容。 初学者所学习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只是对其基础经济理论的阐述和考察,通常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经济主体:厂商,居民户,政府 2、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 著作:《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居民、厂商)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解释和说明市场价格机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等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解释和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3、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分析对象 家庭、企业、市场 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中心 市场价格 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 4、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即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5、选择、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1)选择 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的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2)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假设所有社会资源都用来生产两种物品,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该社会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3)机会成本 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选择,那么,这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作出某种经济选择时所付出的代价。 6、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均衡分析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 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与两种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前者在解释今年国际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 后者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所进行的分析,少数属于规范分析,基本上都属于实证分析。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 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4)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增量的对比来分析经济行为的。边际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结果,用微积分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如何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化,即微积分的求导问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分析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7、经济制度和“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经济制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市场经济制度(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的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制度)。 “看不见的手”: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大”。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 8、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逻辑前提: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个体的抽象,其本性被假定为“利己”。经济人的行为特征被描述为:以利己的动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特征也被称为经济人的“理性”。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 重点: 1、需求 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作需求。 2、商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 1)该商品的价格 反向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一般商品两者正向 3)相关产品的价格 替代品(正向)、互补品(反向)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 3、供给 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和提供的服务。 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 只有供给意愿而没有供给能力,或者只有供给能力而没有供给意愿,都不能算作供给。 4、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正向 2)生产商品的成本 反向 3)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正向 4)相关商品价格 5)生产者的未来预期 6)其它因素 5、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化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例如: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增加。 6、供给量变动供给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供给的变化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例如: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7、均衡价格含义及其形成过程(市场背后自发形成无外力形成) 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时的价格。严格来讲,应该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8、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呈同方向的。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动与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与均衡数量变动呈正方向。 (3)、供求同向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供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Q随之同时增加和减少。均衡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幅度。出现上升、下降和持平。 (4)、供求反向变动时对均衡的影响 供求反向变动时,P总是按照需求的变动方向变动。而Q的变动取决于供求双方变动的相对比例。有增加、减少、不变三种情况。 讨论一 制造彩电行业的工人工资普遍提高(生产成本提高),而其他因素没有变化,那么,彩电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将如何变化? 讨论二 在水果市场上只有苹果和梨两种水果,假定政府对梨征收营业税,那么,苹果均衡价格和销量有何变化? 课后题: 3.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12-2P,供给函数为Qs=2P。 (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2)如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个单位,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3)如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4个单位,均衡产量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5.画图说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6.发生下列情况时蘑菇的需求曲线价格怎样变化?为什么? (1)卫生组织报告,这种蘑菇可以致癌。(向左) (2)另一种蘑菇涨价了。(向右) (3)培育蘑菇工人的工资增加了。(不变) 7.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向右) (2)在产品X行业内,企业数量减少了。(向左) 8.已知某市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方程是:P=2400-2Qd,供给方程是:P=600+10Qs。 求:1、这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如果政府向生产者征收120元税后,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多少? 3、政府征税额是由谁承担的,各承担多少? 解:1、联立需求曲线方程和供给曲线方程:得,P=2100,Q=1502、征税后,供给曲线移动,供给减少。 新的供给曲线方程为:2100+120=a+10×150 a=720,P=720+10Qs(或P-120= 600+10Qs) 新的均衡价格和产量为 P=2120,Q=1403、生产者支付100 消费者支付20。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知识 (一)弹性 ★弹性含义: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假定两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点弹性: 弧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含义:产品的需求量对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以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弹性关系。 或者说:产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产品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商品的性质 需求程度大 必需品 Ed小 粮食 需求程度小 奢侈品 Ed大 旅游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可替代程度大 Ed大 飞机 可替代程度小 Ed小 胰岛素 3、商品用途广泛性 用途广泛,使用的机会大,EP大 电力 用途小,使用的机会小,EP小 小麦 4、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比重 所占的比例大,Ep大,汽车 所占的比例小,Ep小,香烟 5、时间因素 由于寻找和适应替代品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时间愈长,价格的需求弹性愈大。 ★需求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二)★恩格尔定律内容: 1)食物消费在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2)衣着和住房开支在家庭消费开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 3)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迅速上升。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家庭总支出 (三)★供给的价格弹性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百分之几。 ★供给的价格弹性影响因素: 1、供给时间的长短 2、生产成本增加 产量增加成本变大,供给弹性就小;反之就大。 3、生产规模与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大,供给弹性小; 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小,供给弹性大。 4、调整产品的难易程度,供给弹性同调整的难易程度成反方向变动 产量容易调整的产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供给弹性小。例如:农业受自然影响大,产量不易调整,缺乏供给弹性;工业受自然力影响小,供给弹性也就大。 5、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 生产要素准备充分或生产要素价格低,供给弹性就大; 生产要素准备不充分或生产要素价格高,供给弹性就小。 ★供给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 例1:X公司与Y公司上机床行业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需求曲线为: 公司X:PX=1000-5QX,公司Y: PY=1600-4QY 这两家公司现在销售量分别为100单位X和250单位Y。 求:(1)、X和Y当前的价格弹性。 (2)、假定Y降价后,使Y的销量增加到300个单位,同时导致X销量下降到个75单位,那么产品X的交叉弹性是多少? (3)、假定Y公司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你认为它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例2:甲公司生产电脑桌,现价每张60美元,2004年销量每月大约10000张,2004年1月其竞争者乙公司把电脑桌价格从每张65美元降到55美元,甲公司2月份销量跌倒8000张。问1)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交叉弹性为多少?2)若甲公司电脑桌的价格弧弹性 是-2,乙公司把价格保持在55美元,甲公司想把销量恢复到每月10000张的水平,问每张电脑桌的价格要降低到多少? 解:(1)由公式EXY=(ΔQX/ΔPY) X (PY1+ PY2)/ (Q X1+ Q X2) EXY=4/3 (2)Ed=(ΔQ/Q)/(ΔP/P)= (ΔQ /ΔP)X (P1+ P2)/ (Q 1+ Q 2) P2=53.7 (四)★两种商品之间关系 如果两种商品存在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化。Eyx>0 如果两种商品存在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和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向变动。Eyx<0 如果两种商品没有关系。Eyx=0 (五)★重点讨论:“谷贱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要点: 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即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引起的需求量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意味着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 政府可采取保护价收购,丰收时保护价收购,使农户获得较高收入;另外政府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用直接补贴的形式对农民进行财政补贴,保证农民生产积极性。 课后题: 10.假定某国消费者对新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指数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Ey=3.0,求: (1)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上升3%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收入提高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1980年新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估计1981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11.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厂商的需求曲线PA=200-QA,对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QB,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QA=50,QB=100.求:(1)A、B两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各为多少? (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B,=160,同时使其竞争者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A,=40.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极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降价是否合理?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1、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基数效用(用边际分析法) 就是表示商品的效用时可以用基数数字1、2、3…计算其数值或加总求和。 效用可以计量,可以相加。 (2)、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就是表示商品的效用时可以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仅表示第二大于第一,第三大于第二…。第一、第二、第三…本身数量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 效用不可以相加,可以排序。只表示顺序或等级。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从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该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含义:为了保持同等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另一种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了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在水平距离相同时,垂直距离越来越短。在几何意义上讲,MRS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决定了曲线凸向原点的特性 。) 3、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 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是已知的,花掉全部收入。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每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I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 表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上式表示收入全花完,是限制条件。下式表示花掉最后1元钱所购买的任意一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4、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区别和联系: 1)假设不同:前者假设效用可以用基数计量,并加总求和,消费者可以说出获得的效用值。后者认为效用是主观感受只能排序,不能加总求和。2)分析方法不同:前者边际效用的分析方法,且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后者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均衡条件不同:前者MU/P=λ,后者MRSXY=MUX/MUY=PX/PY。两者都是从市场需求着手,推导出符合需求规律的需求曲线,并且说明需求曲线上的点表示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另外二者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决定。 5、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课后题: 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交换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只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却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请用效用论解释这一悖论。 答:价格(交换价值)由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使用价值)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因而水的价格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获得一单位钻石的边际效用很高,因而钻石的价格是昂贵的。 6.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他会在X和Y商品上分配收入? 7.(类似题型)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两种商品X、Y,他的效用函数为U=XY,且PX=2元,PY=3元。求:(1)效用极大时,他购买X、Y的数量各为多少?(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是多少?(3)假如X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使其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需增加多少? PX=2+2x44%=2.88,由均衡条件得:Y/2.88=X/3,另依题意知XY=600,联合得出:X=25,Y=24 将X=25,Y=24代入: M=PXX+PYY=2.88x25+3x24=144 ΔM=144-120=24 11.用图说明叙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例题1:已知某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X和Y的效用函数为TU=X1/3Y1/3,商品价格分别为PX和PY,收入为M,推出消费者对X和Y的需求函数。 解: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对效用函数分别对X和Y求导,整理得出:PXX=PYY带入到: PXX+PYY=M,得到2PXX=M,则X=M/2PX,Y=M/2PY 例题2:设某人的效用函数TU=2X+2Y+XY+8,预算约束为5X+10Y=50,求X、Y的均衡值;货币的边际效用;最大效用。 解:对效用函数求导代入均衡条件公式:(2+Y)/5= (2+X)/10和5X+10Y=50联立求解:X=6 Y=2货币边际效用= (2+Y)/5= (2+X)/10=0.8总效用=36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 1、MP与TP关系(MP是TP曲线的斜率,MP最高点是TP曲线的拐点) 2、AP与TP的关系(AP是TP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当连线与TP曲线相切时,AP产量达最大) 3、MP与AP关系 MP>AP时,AP上升,MP<AP时,AP下降,MP=AP时,AP极大。 课后题: 讨论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答:更关心边际产量;因为当边际产量等于0时,总产量最大,企业可以实现最大效益。 讨论2: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为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2)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 答:1)第一阶段AP处于递增状态,MP大于AP,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可变要素的AP提高;第三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总产量减少,MP为负。所以理性的选择应在第二阶段。 讨论3: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和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会面临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一命题是否正确? 答:命题是错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的产量的变化,后者讨论的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厂商经营规模较大,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5.如果总产量曲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并作出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这样的总产量曲线是否有可能出现? 答:前者涉及的是一厂商规模本身发生变化(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厂商根据经营规模(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后者讨论的是该厂商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1L+9L2-L3求:(1)、该企业的AP和MP函数。 (2)、如果企业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是否合理?该企业合理使用劳动力范围是多少? 解:1、AP=21+9L-L2,MP=21+18L-3L22、令AP=MP,解得:L=4.5(0舍去) MP=0,解得:L=7(负值舍去) 合理区域应该是:4.5≤L ≤7 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不合理。 7.(类似题型)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Q=L3/8K5/8,且PL=3,PK=5。求:1、Q=10时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K和L的数量。2、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L、K值。 8.画图说明短期短期生产函数Q=f(L)的TP,AP,MP的相互关系。 9.画图说明厂商在成本既定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 10.画图说明厂商在产量既定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短期成本函数 1、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 2、短期总成本曲线 3、短期成本分类 总不变成本: (F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它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总可变成本: (V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短期总成本: (STC) 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成本总额,是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STC=FC+VC 平均不变成本: (AF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AFC=TFC/Q 平均可变成本: (AV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TVC/Q 平均总成本: (AC) 是企业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AC=AFC+AVC 边际成本: (MC) 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4、短期成本变动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就的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所以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二、各短期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总成本曲线TFC、TVC、TC,用几何方法推导AFC、AVC、AC和MC曲线。 2、由TVC曲线推导AVC曲线 3、由TC曲线推导AC曲线 4、由TC曲线和TVC曲线推导MC曲线 三、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对偶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镜像) 第二,当总产量曲线TP下凸时,总成本曲线TC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凹的,反之亦然。当TP存在一个拐点时,TC和TVC也存在一个拐点。 ★ 图示 四、长期总成本函数和曲线 1、长期总成本:LTC 是指厂商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形式: LTC=LTC(Q) 2、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五、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 是指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的函数形式: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由上图可知:长期平均成本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一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的。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提高,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叫规模不经济。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移动 长期平均移动由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因素引起的。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变化。 课后题: ★讨论题: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利率为10%的银行贷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企业领导认为应该选择二,理由是不用支付利息因而比较便宜,他的决策是不有道理? 答:他的话没有道理。做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的计算。所谓隐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企业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的用途来计算。本题中,如果企业利润不投入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经营,它也可能得到年利率10%的利息收入的话,这两种筹资方法对该企业来说不分轻重。 ★举例1:假设某产业所有企业的成本函数都为TC=100+Q,而且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000。1)这时在一个占有40%市场的企业与一个占有20%市场的企业之间,哪一个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2)从长期来看,该企业规模为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为什么?3)有人认为企业产量水平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解:1)占有40%市场的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因为占有40%市场的企业产量为400,总成本为500,平均成本为1.25;而占有20%市场的企业产量为200,总成本为300,平均成本为1.5。可见前者比后者平均成本低0.25。 2)由TC=100+Q得,AC=100/Q+1,随着产量的增加,AC会越来越低,所以该企业规模为规模经济。 3)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利润为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即便是产量再多,而市场需求不确定时,总收益也就不确定,进而无法确定利润的多少。 ★举例2:已知某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是多少? 解:因为:AVC= 0.04Q2-0.8Q+10 求其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得:Q=10 当Q=10时,AVC=6 ★ 举例3:假设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3+6L2+12L,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数;2)求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平均产量极大)时的产量?3)假如工人的工资为360,产品价格为30,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数。 解:1)AP=TP/Q=-0.1L2+6L+12,对平均产量求导数得-0.2L+6=0,求其极大时L=30 对生产函数求边际产量=-0.3L2+12L+12,对其求导数得-0.6L+12=0,极大时L=20 2)AVC极小时,也就是AP级大时,此时L=30,代入生产函数得Q=3060 3)利润=收益-成本=PQ-TC=PQ –(VC+FC)=30(-0.1L3+6L2+12L) -360L-FC=-3L3+ 180L2-FC 对利润函数求导数=-9L2+360L=0,利润极大时L=40 ★举例4:已知生产函数是:Q=6KL,PK和PL为已知的常数。求总成本函数。 解:总成本方程C=PKK+PLL 由生产函数得:MPL=6K,MPK=6L,代入均衡条件得:K=LPL/PK,代入生产函数得: 4.(类似题型)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 STC(Q)=Q3-8Q2+10Q+50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 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 答: 5.假定某企业用两个车间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TC=2Q12+Q22-Q1Q2,其中,Q1为第一车间生产产量,Q2为第二车间的生产产量。求:当企业生产的总产量为40时,能够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最小的两个车间的产量组合。 6.已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Q=0.5L1/3K2/3,当资本的投入量K=50时,资本总价格为500,劳动的价格PL=5.求1)劳动的投入函数L=L(Q);2)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边际成本函数;3)当产品价格P=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 解:1)PK·K=500,PK·50=500,PK=10,根据要素组合条件: MPL/PL=MPK/PK得,L=K,代入Q=0.5L1/3K2/3,得劳动的投入函数L(Q)=2Q 2)将L(Q)=2Q代入成本等式TC=5L+10K,TC=5·2Q+10K=10Q+500,AC=10+500/Q,MC=10 3)由1)知 L=K,而K=50,代入Q=0.5L1/3K2/3,得到Q=25,π=TR-TC=100·25-(5L+10K)=2500-(5·25+500)=1750 8.画图说明SMC曲线与AVC、AC曲线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和条件 含义: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2、产品同质无差别;进入和退出自由; 3、资源完全流动、价格完全一致。 4、市场信息完全可知。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此时厂商亏损最小,还要不要生产,还要看AVC的大小,如果收益大于AVC,可以继续生产。 此时,厂商的AR=AVC,厂商可以生产,也可以不生产,结果都是一样的。 此时,厂商的AR<AVC,厂商停止生产。 厂商停止生产,或者退出行业。 完全竞争厂商均衡条件:MC=MR,且MR=AR=P,在短期,厂商利润可以是大于零,等于零,也可以小于零。 三、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比在短期内所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长期生产中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课后题: ★举例:在一个完全竞争成本不变行业中有几百个企业,他们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1q3-1.2q2+11.1q。Q是单个企业的年产量,市场对该行业的需求曲线是:Q=6000-200P,Q是行业的年产量。 求:(1)、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 (2)、均衡时行业有多少家企业。 解:(1)、由已知长期LTC得: LAC=0.1q2-1.2q+11.1 LMC=0.3q2-2.4q+11.1 LAC=LMC得:q=6,LAC=P=7.5 (2)、因为Qd=6000-200P=6000-200×7.5=4500=Qs 企业的个数=4500÷6=750 1.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TC=Q3-6Q2+30Q+40,假定产品价格为66元。 求(1)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与利润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新的价格为30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退出该行业? 解:1)由已知得:MC=3Q2-12Q+30,P=66,则P=MC时,求得:Q=6。 利润=TR-TC=PQ-TC=176元 2)根据P=MC,30=3Q2-12Q+30Q=4,此时,利润=TR-TC=-8元 3)厂商退出该行业的条件是P<AVC的最小值。 因为TC=Q3-6Q2+30Q+40,所以,VC= Q3-6Q2+30Q,AVC= Q2-6Q+30,求AVC的最低点,2Q=6,Q=3当Q=3时,AVC=21,可见,P<21时,厂商就停产(退出该行业)。 2.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3-12Q2+40Q。试求:(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 (2)该行业长期均衡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市场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的数量。 3.假定某完全竞争行业有100个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 求:(1)、市场供给函数。 (2)、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D=4000-400P,求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解:(1)、已知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所以AVC=0.1Q+1,MC=0.2Q+1,可见,MC>AVC。所以厂商的供给函数是:P=MC即:P= 0.2Q+1,或者Q=5P-5则行业100个厂商构成市场供给:QS=500P-500 (2)、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QD=QS解得:Q=2000,P=5 4.假设完全竞争行业中有许多相同的厂商,代表性厂商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值是6美元,产量为500单位;当最优工厂规模为每阶段生产550单位产品时,各厂商的SAC为5美元,还知市场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分别为: Q=80000-5000P,Q=35000+2500P,1)市场均衡价格,并判断该行业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2)在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家厂商?3)如果市场需求函数变为Q=95000-5000P,求行业和厂商的新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厂商在新的均衡点盈亏状况如何? 解:1)市场均衡时QD=QS,P=6,与代表性厂商LAC曲线最低点值6相等,则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 2)长期均衡时价格P=6,均衡产量行业的产量Q=50000,每个厂商的产量为500,则厂商数量为50000/500=100 3)新均衡时QD,=QS,则P=8,为行业短期均衡价格,行业短期均衡产量为55000。短期100家厂商数量不变,每家厂商产量为55000/100=550,此时厂商SAC=5,而短期价格大于SAC,厂商盈利,Π=(8-5)X550=1650 7.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愿意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 答: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无需做广告。厂商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能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不愿意做广告。 8.“最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答:同意。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营业。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高的固定成本不能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12.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是否可以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不会改变? 答: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完全无差别。所以单个或某部分厂商是否提供产品,或是提供多少,对整个市场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但并不表示这个价格不会变动,这个价格是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市场供求发生变化,会有新的市场均衡价格出现。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数学表达式 ★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同,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内侧。 二、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关系 三、寡头市场的特征 1、含义:是指少数几家大型厂商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厂商规模很大,其它厂商不容易进入该行业。 2、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生产资源供给控制和政府支持和扶持等。 3、寡头行业分类: 纯粹和差别的(产品性质分);双头,三头,多头(厂商数量分);勾结和非勾结(厂商关系分)。 4、寡头厂商价格和产量决定的复杂性 1)猜测竞争对手反应,价格产量难确定 2)价格产量确定后,具有相对稳定性 3)厂商间相互依存,相互勾结,暂时合作 没有一种理论能完全解释厂商的行为只能用不同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般有传统模型,现代博弈论模型。 四、寡头厂商间的博弈 1、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参与者策略和报酬 在每一个博弈中至少有两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 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自己的报酬。 每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的策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2、支付矩阵(报酬矩阵) 3、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在以上的四种可能的策略组合中,双方最后博弈的结局是什么呢?(不合作) (1)占优策略均衡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状态。 (2)纳什均衡: 在给定他的竞争者的策略后,各参与者采取它能采取的最好策略。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它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4、寡头厂商的共谋及特征 (1)囚徒困境 说明寡头厂商共谋的不稳定性。 从个人角度所选择的是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2)重复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动态博弈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博弈。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的一种特殊情况。一个结构相同的博弈被重复多次。 假定:在结成合作同盟的寡头厂商之间都采取一种“以牙还牙”策略。 这一假设对无限重复博弈的解是(合作,合作)。对于有限重复博弈的均衡解是(不合作,不合作。) 6、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 (1)不可信的威胁 (2)可信的威胁 课后题: 1.在一个有支配厂商的价格领袖模型中,除支配厂商外,其他厂商行为是否与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为一样?为什么这些厂商都愿意跟着支配厂商定价? 答:是。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行为建立在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各厂商决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每个厂商根据MC=P决定自己产量。在价格领袖模型中,价格由支配型厂商决定,非支配型厂商只是根据已定的价格出售他们想出售的数量。因此,其行为和 完全竞争者一样。 其他厂商之所以愿意跟着支配型厂商定价,是因为如果不跟着降价,会失去顾客,如果不跟着涨价,实际上就相当于降价,很可能引起价格战。同时,一般来说,其他厂商规模较小,预测能力较差,如果跟着定价和变动价格,可以避免独自定价的风险。 3.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的说法对否? 4.垄断厂商一定能获得垄断利润吗?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他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长期内他又会怎样? 答:不能。获取超额利润取决于市场需求,如果需求者能接受垄断厂商制定的大于AC的价格,则能获取超额利润,否则会亏损。但亏损后短期内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停产,只要产品价格大于AVC的最低点,就可以继续生产。 长期内,垄断厂商可以建立适当的工厂规模生产最好的长期产量,可以做广告,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扩大产品需求量,当然也会增加成本,厂商会综合考虑,如果仍然会亏损,长期就会停产。 9.比较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答: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均衡条件不同:前者P=MR=AR=SMC=LMC=SAC=LAC,后者MR=LMC=SMC;均衡点位置不同:前者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后者在最低点左侧;利润不同:前者获取正常利润,后者获得超额利润。 10.为什么垄断厂商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比实行一级价格歧视要容易? 答:一级价格歧视只有在垄断者面临少数消费者以及当垄断者发现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时,才能实行。而二级价格歧视面临的是许多消费者以及消费者有选择的自由,所以二级价格歧视比一级价格歧视容易 11.用有关经济理论分析:为什么有的旅游景点的国外游客入场券价格比国内游客入场券价格高? 答:因为外国游客收入比国内游客收入高,采取差别价格歧视政策能使旅游景点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对国内和国外游客收取同样价格,景点收入会减少。 14.某垄断厂商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总额。2)假设垄断厂商按照完全竞争法则,那么厂商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分别是多少?3)比较1)和2)的结果。 解:1)由需求曲线知MR=100-8Q,根据MR=MC,Q=10,代入P=100-4Q,P=60π=TR-TC=350 2)按照完全竞争法则,根据P=MC,100-4Q=20,Q=20,代入P=100-4Q,P=20,π=TR-TC=-50 3)完全垄断情况下,可以获得超额利润350,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垄断者亏损50.说明完全竞争比完全垄断资源配置优,效率高。 15.已知垄断厂商利用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分别在两个市场上出售,他的成本函数TC=Q2+40Q,两个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P1=120-Q1,P2=50-2.5Q2,求:1)当该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两个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和利润。2)当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价格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两个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和利润。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 解:1)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为:MR1=120-20Q1,MR2=50-2.5Q2,市场边际成本MC=2Q+40,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1=MC,MR2=MC,有120-20Q1=2(Q1+Q2)+40和 50-2.5Q2 = 2(Q1+Q2)+40,整理分别得出:22Q1+ 2Q2 =80和2Q1+ 7Q2 =10,得Q1=3.6,Q2 = 0.4,代入需求函数得P1=84,P2=49 总利润π=TR1+ TR2 –TC=146 2)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价格时,要先求出整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即Q=Q1+Q2,进而求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一级边际收益函数,然后在根据MR=MC求解。 由原反需求函数可分别得到:Q1=12-0.1P和Q2=20-0.4P,则Q=Q1+Q2=32-0.5P,反需求函数P=64-2Q,MR=64-4Q,64-4Q=2Q+40,Q=4,代入P=64-2Q=56 总利润π=TR-TC=48 16.设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函数P=12-0.4Q,成本函数TC=0.6Q2+4Q+5。求1)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2)该厂商收益最大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3)产量为多少时总收益最大,并且利润大于等于10,并求与此相应的价格、收益及利润 解:1)利润最大时MC=MR,1.2Q+4=120.8Q,Q=4,代入P=12-0.4Q,P=10.4,TR=PQ=41.6π=TR-TC=11 2)收益最大时TR=PQ=12Q-0.4Q2,求导得: 12-0.8Q=0,Q=15,代入P=12-0.4Q,P=12-0.4Q,P=6,π=TR-TC=-110 π=TR-TC=12Q-0.4Q2-(0.6Q2+4Q+5)=-Q2+8Q-5 依题意π≥ 10,-Q2+8Q-5≥10得Q1=3,Q2=5,则TR1=P1Q1=32.4,TR2=P2Q2=50,所以Q=5时总收益 TR=50,并且π=TR-TC=50-(0.6X52+4X5+5)=10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复习思考重点 1、经济主体:厂商,居民户,政府 2、微观经济学奠基人:马歇尔 著作:《经济学原理》 3、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分析对象 家庭、企业、市场 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中心 市场价格 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 4、资源的稀缺性:我们的欲望超过了可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 资源:土地(可广义地理解为是自然资源);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没有稀缺就不存在任何经济学问题 稀缺是经济学对客观存在的基本概括,是一个最高的抽象。稀缺的存在性只能列举而无法证明。 5、选择、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1)选择 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2)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假设所有社会 资源都用来生产两种物品,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该社 会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表示社会 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3)机会成本 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选择,那么,这 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是作出某种经济选择时所付出的代价。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 重点: 1、需求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商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 1)该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产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 3、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和提供的服务。 4、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生产商品的成本 3)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价格 5)生产者的未来预期 6)其它因素 5、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化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例如: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增加。 6、供给量变动供给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供给的变化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例如: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7、均衡价格含义及其形成过程(市场背后自发形成无外力形成) 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时的价格。严格来讲,应该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8、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呈同方向的。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动与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与均衡数量变动呈正方向。 (3)、供求同向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供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Q随之同时增加和减少。均衡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幅度。出现上升、下降和持平。 (4)、供求反向变动时对均衡的影响 供求反向变动时,P总是按照需求的变动方向变动。而Q的变动取决于供求双方变动的相对比例。有增加、减少、不变三种情况。 讨论一 制造彩电行业的工人工资普遍提高,而其他因素没有变化,那么,彩电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将如何变化? 讨论二 在水果市场上只有苹果和梨两种水果,假定政府对梨征收营业税,那么,苹果均衡价格和销量有何变化? 课后题: 3.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12-2P,供给函数为Qs=2P。 (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2)如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个单位,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3)如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4个单位,均衡产量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5.画图说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6.发生下列情况时蘑菇的需求曲线价格怎样变化?为什么? (1)卫生组织报告,这种蘑菇可以致癌。(向左) (2)另一种蘑菇涨价了。(向右) (3)培育蘑菇工人的工资增加了。(不变) 7.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向右) (2)在产品X行业内,企业数量减少了。(向左) 8.已知某市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方程是:P=2400-2Qd,供给方程是:P=600+10Qs。 求:1、这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如果政府向生产者征收120元税后,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多少? 3、政府征税额是由谁承担的,各承担多少? 解:1、联立需求曲线方程和供给曲线方程:得,P=2100,Q=1502、征税后,供给曲线移动,供给减少。 新的供给曲线方程为:2100+120=a+10×150 a=720,P=720+10Qs(或P-120= 600+10Qs) 新的均衡价格和产量为 P=2120,Q=1403、生产者支付100 消费者支付20。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知识 (一)★需求价格弹性含义:产品的需求量对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以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弹性关系。 或者说:产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产品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商品的性质 需求程度大 必需品 Ed小 粮食 需求程度小 奢侈品 Ed大 旅游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可替代程度大 Ed大 飞机 可替代程度小 Ed小 胰岛素 3、商品用途广泛性 用途广泛,使用的机会大,EP大 电力 用途小,使用的机会小,EP小 小麦 4、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比重 所占的比例大,Ep大,汽车 所占的比例小,Ep小,香烟 5、时间因素 由于寻找和适应替代品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时间愈长,价格的需求弹性愈大。 (二)★恩格尔定律内容: 1)食物消费在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2)衣着和住房开支在家庭消费开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 3)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迅速上升。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家庭总支出 (三)★供给的价格弹性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百分之几。 ★供给的价格弹性影响因素: 1、供给时间的长短 2、生产成本增加 产量增加成本变大,供给弹性就小;反之就大。 3、生产规模与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大,供给弹性小; 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小,供给弹性大。 4、调整产品的难易程度,供给弹性同调整的难易程度成反方向变动 产量容易调整的产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供给弹性小。例如:农业受自然影响大,产量不易调整,缺乏供给弹性;工业受自然力影响小,供给弹性也就大。 5、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 生产要素准备充分或生产要素价格低,供给弹性就大; 生产要素准备不充分或生产要素价格高,供给弹性就小。 ★供给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 例1:X公司与Y公司上机床行业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需求曲线为: 公司X:PX=1000-5QX,公司Y: PY=1600-4QY 这两家公司现在销售量分别为100单位X和250单位Y。 求:(1)、X和Y当前的价格弹性。 (2)、假定Y降价后,使Y的销量增加到300个单位,同时导致X销量下降到个75单位,那么产品X的交叉弹性是多少? (3)、假定Y公司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你认为它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例2:甲公司生产电脑桌,现价每张60美元,2004年销量每月大约10000张,2004年1月其竞争者乙公司把电脑桌价格从每张65美元降到55美元,甲公司2月份销量跌倒8000张。问1)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交叉弹性为多少?2)若甲公司电脑桌的价格弧弹性 是-2,乙公司把价格保持在55美元,甲公司想把销量恢复到每月10000张的水平,问每张电脑桌的价格要降低到多少? 解:(1)由公式EXY=(ΔQX/ΔPY) X (PY1+ PY2)/ (Q X1+ Q X2) EXY=4/3 (2)Ed=(ΔQ/Q)/(ΔP/P)= (ΔQ /ΔP)X (P1+ P2)/ (Q 1+ Q 2) P2=53.7 (四)★两种商品之间关系 如果两种商品存在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化。Eyx>0 如果两种商品存在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和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向变动。Eyx<0 如果两种商品没有关系。Eyx=0 (五)★重点讨论:“谷贱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要点: 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即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引起的需求量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意味着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 政府可采取保护价收购,丰收时保护价收购,使农户获得较高收入;另外政府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用直接补贴的形式对农民进行财政补贴,保证农民生产积极性。 课后题: 10.假定某国消费者对新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指数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Ey=3.0,求: (1)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上升3%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收入提高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1980年新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估计1981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11.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厂商的需求曲线PA=200-QA,对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QB,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QA=50,QB=100.求:(1)A、B两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各为多少? (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B,=160,同时使其竞争者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A,=40.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极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降价是否合理?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1、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基数效用(用边际分析法) 就是表示商品的效用时可以用基数数字1、2、3…计算其数值或加总求和。 效用可以计量,可以相加。 (2)、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就是表示商品的效用时可以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仅表示第二大于第一,第三大于第二…。第一、第二、第三…本身数量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 效用不可以相加,可以排序。只表示顺序或等级。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从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该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含义:为了保持同等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另一种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了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在水平距离相同时,垂直距离越来越短。在几何意义上讲,MRS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决定了曲线凸向原点的特性 。) 3、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 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是已知的,花掉全部收入。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每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I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 表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上式表示收入全花完,是限制条件。下式表示花掉最后1元钱所购买的任意一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4、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区别和联系: 1)假设不同:前者假设效用可以用基数计量,并加总求和,消费者可以说出获得的效用值。后者认为效用是主观感受只能排序,不能加总求和。2)分析方法不同:前者边际效用的分析方法,且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后者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均衡条件不同:前者MU/P=λ,后者MRSXY=MUX/MUY=PX/PY。两者都是从市场需求着手,推导出符合需求规律的需求曲线,并且说明需求曲线上的点表示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另外二者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决定。 5、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课后题: 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交换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只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却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请用效用论解释这一悖论。 答:价格(交换价值)由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使用价值)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因而水的价格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获得一单位钻石的边际效用很高,因而钻石的价格是昂贵的。 6.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他会在X和Y商品上分配收入? 7.(类似题型)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两种商品X、Y,他的效用函数为U=XY,且PX=2元,PY=3元。求:(1)效用极大时,他购买X、Y的数量各为多少?(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是多少?(3)假如X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使其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需增加多少? PX=2+2x44%=2.88,由均衡条件得:Y/2.88=X/3,另依题意知XY=600,联合得出:X=25,Y=24 将X=25,Y=24代入: M=PXX+PYY=2.88x25+3x24=144 ΔM=144-120=24 11.用图说明叙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例题1:已知某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X和Y的效用函数为TU=X1/3Y1/3,商品价格分别为PX和PY,收入为M,推出消费者对X和Y的需求函数。 解: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对效用函数分别对X和Y求导,整理得出:PXX=PYY带入到: PXX+PYY=M,得到2PXX=M,则X=M/2PX,Y=M/2PY 例题2:设某人的效用函数TU=2X+2Y+XY+8,预算约束为5X+10Y=50,求X、Y的均衡值;货币的边际效用;最大效用。 解:对效用函数求导代入均衡条件公式:(2+Y)/5= (2+X)/10和5X+10Y=50联立求解:X=6 Y=2货币边际效用= (2+Y)/5= (2+X)/10=0.8总效用=36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 1、MP与TP关系(MP是TP曲线的斜率,MP最高点是TP曲线的拐点) 2、AP与TP的关系(AP是TP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当连线与TP曲线相切时,AP产量达最大) 3、MP与AP关系 MP>AP时,AP上升,MP<AP时,AP下降,MP=AP时,AP极大。 课后题: 讨论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答:更关心边际产量;因为当边际产量等于0时,总产量最大,企业可以实现最大效益。 讨论2: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为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2)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 答:1)第一阶段AP处于递增状态,MP大于AP,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可变要素的AP提高;第三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总产量减少,MP为负。所以理性的选择应在第二阶段。 讨论3: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和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会面临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一命题是否正确? 答:命题是错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的产量的变化,后者讨论的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厂商经营规模较大,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5.如果总产量曲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并作出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这样的总产量曲线是否有可能出现? 答:前者涉及的是一厂商规模本身发生变化(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厂商根据经营规模(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后者讨论的是该厂商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1L+9L2-L3求:(1)、该企业的AP和MP函数。 (2)、如果企业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是否合理?该企业合理使用劳动力范围是多少? 解:1、AP=21+9L-L2,MP=21+18L-3L22、令AP=MP,解得:L=4.5(0舍去) MP=0,解得:L=7(负值舍去) 合理区域应该是:4.5≤L ≤7 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不合理。 7.(类似题型)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Q=L3/8K5/8,且PL=3,PK=5。求:1、Q=10时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K和L的数量。2、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L、K值。 8.画图说明短期短期生产函数Q=f(L)的TP,AP,MP的相互关系。 9.画图说明厂商在成本既定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 10.画图说明厂商在产量既定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短期成本函数 1、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 2、短期总成本曲线 3、短期成本分类 总不变成本: (F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它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总可变成本: (V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短期总成本: (STC) 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成本总额,是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STC=FC+VC 平均不变成本: (AF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AFC=TFC/Q 平均可变成本: (AV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TVC/Q 平均总成本: (AC) 是企业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AC=AFC+AVC 边际成本: (MC) 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4、短期成本变动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就的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所以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二、各短期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总成本曲线TFC、TVC、TC,用几何方法推导AFC、AVC、AC和MC曲线。 2、由TVC曲线推导AVC曲线 3、由TC曲线推导AC曲线 4、由TC曲线和TVC曲线推导MC曲线 三、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对偶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镜像) 第二,当总产量曲线TP下凸时,总成本曲线TC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凹的,反之亦然。当TP存在一个拐点时,TC和TVC也存在一个拐点。 ★ 图示 四、长期总成本函数和曲线 1、长期总成本:LTC 是指厂商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形式: LTC=LTC(Q) 2、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五、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 是指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的函数形式: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由上图可知:长期平均成本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一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的。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提高,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叫规模不经济。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移动 长期平均移动由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因素引起的。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变化。 课后题: ★讨论题: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利率为10%的银行贷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企业领导认为应该选择二,理由是不用支付利息因而比较便宜,他的决策是不有道理? 答:他的话没有道理。做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的计算。所谓隐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企业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的用途来计算。本题中,如果企业利润不投入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经营,它也可能得到年利率10%的利息收入的话,这两种筹资方法对该企业来说不分轻重。 ★举例1:假设某产业所有企业的成本函数都为TC=100+Q,而且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000。1)这时在一个占有40%市场的企业与一个占有20%市场的企业之间,哪一个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2)从长期来看,该企业规模为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为什么?3)有人认为企业产量水平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解:1)占有40%市场的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因为占有40%市场的企业产量为400,总成本为500,平均成本为1.25;而占有20%市场的企业产量为200,总成本为300,平均成本为1.5。可见前者比后者平均成本低0.25。 2)由TC=100+Q得,AC=100/Q+1,随着产量的增加,AC会越来越低,所以该企业规模为规模经济。 3)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利润为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即便是产量再多,而市场需求不确定时,总收益也就不确定,进而无法确定利润的多少。 ★举例2:已知某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是多少? 解:因为:AVC= 0.04Q2-0.8Q+10 求其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得:Q=10 当Q=10时,AVC=6 ★ 举例3:假设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3+6L2+12L,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数;2)求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平均产量极大)时的产量?3)假如工人的工资为360,产品价格为30,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数。 解:1)AP=TP/Q=-0.1L2+6L+12,对平均产量求导数得-0.2L+6=0,求其极大时L=30 对生产函数求边际产量=-0.3L2+12L+12,对其求导数得-0.6L+12=0,极大时L=20 2)AVC极小时,也就是AP级大时,此时L=30,代入生产函数得Q=3060 3)利润=收益-成本=PQ-TC=PQ –(VC+FC)=30(-0.1L3+6L2+12L) -360L-FC=-3L3+ 180L2-FC 对利润函数求导数=-9L2+360L=0,利润极大时L=40 ★举例4:已知生产函数是:Q=6KL,PK和PL为已知的常数。求总成本函数。 解:总成本方程C=PKK+PLL 由生产函数得:MPL=6K,MPK=6L,代入均衡条件得:K=LPL/PK,代入生产函数得: 4.(类似题型)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 STC(Q)=Q3-8Q2+10Q+50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 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 答: 5.假定某企业用两个车间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TC=2Q12+Q22-Q1Q2,其中,Q1为第一车间生产产量,Q2为第二车间的生产产量。求:当企业生产的总产量为40时,能够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最小的两个车间的产量组合。 6.已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Q=0.5L1/3K2/3,当资本的投入量K=50时,资本总价格为500,劳动的价格PL=5.求1)劳动的投入函数L=L(Q);2)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边际成本函数;3)当产品价格P=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 解:1)PK·K=500,PK·50=500,PK=10,根据要素组合条件: MPL/PL=MPK/PK得,L=K,代入Q=0.5L1/3K2/3,得劳动的投入函数L(Q)=2Q 2)将L(Q)=2Q代入成本等式TC=5L+10K,TC=5·2Q+10K=10Q+500,AC=10+500/Q,MC=10 3)由1)知 L=K,而K=50,代入Q=0.5L1/3K2/3,得到Q=25,π=TR-TC=100·25-(5L+10K)=2500-(5·25+500)=1750 8.画图说明SMC曲线与AVC、AC曲线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和条件 含义: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2、产品同质无差别;进入和退出自由; 3、资源完全流动、价格完全一致。 4、市场信息完全可知。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此时厂商亏损最小,还要不要生产,还要看AVC的大小,如果收益大于AVC,可以继续生产。 此时,厂商的AR=AVC,厂商可以生产,也可以不生产,结果都是一样的。 此时,厂商的AR<AVC,厂商停止生产。 厂商停止生产,或者退出行业。 完全竞争厂商均衡条件:MC=MR,且MR=AR=P,在短期,厂商利润可以是大于零,等于零,也可以小于零。 三、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比在短期内所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长期生产中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课后题: ★举例:在一个完全竞争成本不变行业中有几百个企业,他们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1q3-1.2q2+11.1q。Q是单个企业的年产量,市场对该行业的需求曲线是:Q=6000-200P,Q是行业的年产量。 求:(1)、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 (2)、均衡时行业有多少家企业。 解:(1)、由已知长期LTC得: LAC=0.1q2-1.2q+11.1 LMC=0.3q2-2.4q+11.1 LAC=LMC得:q=6,LAC=P=7.5 (2)、因为Qd=6000-200P=6000-200×7.5=4500=Qs 企业的个数=4500÷6=750 1.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TC=Q3-6Q2+30Q+40,假定产品价格为66元。 求(1)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与利润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新的价格为30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退出该行业? 解:1)由已知得:MC=3Q2-12Q+30,P=66,则P=MC时,求得:Q=6。 利润=TR-TC=PQ-TC=176元 2)根据P=MC,30=3Q2-12Q+30Q=4,此时,利润=TR-TC=-8元 3)厂商退出该行业的条件是P<AVC的最小值。 因为TC=Q3-6Q2+30Q+40,所以,VC= Q3-6Q2+30Q,AVC= Q2-6Q+30,求AVC的最低点,2Q=6,Q=3当Q=3时,AVC=21,可见,P<21时,厂商就停产(退出该行业)。 2.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3-12Q2+40Q。试求:(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 (2)该行业长期均衡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市场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的数量。 3.假定某完全竞争行业有100个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 求:(1)、市场供给函数。 (2)、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D=4000-400P,求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解:(1)、已知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所以AVC=0.1Q+1,MC=0.2Q+1,可见,MC>AVC。所以厂商的供给函数是:P=MC即:P= 0.2Q+1,或者Q=5P-5则行业100个厂商构成市场供给:QS=500P-500 (2)、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QD=QS解得:Q=2000,P=5 4.假设完全竞争行业中有许多相同的厂商,代表性厂商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值是6美元,产量为500单位;当最优工厂规模为每阶段生产550单位产品时,各厂商的SAC为5美元,还知市场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分别为: Q=80000-5000P,Q=35000+2500P,1)市场均衡价格,并判断该行业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2)在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家厂商?3)如果市场需求函数变为Q=95000-5000P,求行业和厂商的新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厂商在新的均衡点盈亏状况如何? 解:1)市场均衡时QD=QS,P=6,与代表性厂商LAC曲线最低点值6相等,则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 2)长期均衡时价格P=6,均衡产量行业的产量Q=50000,每个厂商的产量为500,则厂商数量为50000/500=100 3)新均衡时QD,=QS,则P=8,为行业短期均衡价格,行业短期均衡产量为55000。短期100家厂商数量不变,每家厂商产量为55000/100=550,此时厂商SAC=5,而短期价格大于SAC,厂商盈利,Π=(8-5)X550=1650 7.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愿意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 答: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无需做广告。厂商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能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不愿意做广告。 8.“最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答:同意。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营业。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高的固定成本不能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12.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是否可以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不会改变? 答: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完全无差别。所以单个或某部分厂商是否提供产品,或是提供多少,对整个市场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但并不表示这个价格不会变动,这个价格是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市场供求发生变化,会有新的市场均衡价格出现。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数学表达式 ★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同,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内侧。 二、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关系 三、寡头市场的特征 1、含义:是指少数几家大型厂商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厂商规模很大,其它厂商不容易进入该行业。 2、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生产资源供给控制和政府支持和扶持等。 3、寡头行业分类: 纯粹和差别的(产品性质分);双头,三头,多头(厂商数量分);勾结和非勾结(厂商关系分)。 4、寡头厂商价格和产量决定的复杂性 1)猜测竞争对手反应,价格产量难确定 2)价格产量确定后,具有相对稳定性 3)厂商间相互依存,相互勾结,暂时合作 没有一种理论能完全解释厂商的行为只能用不同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般有传统模型,现代博弈论模型。 四、寡头厂商间的博弈 1、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参与者策略和报酬 在每一个博弈中至少有两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 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自己的报酬。 每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的策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2、支付矩阵(报酬矩阵) 3、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在以上的四种可能的策略组合中,双方最后博弈的结局是什么呢?(不合作) (1)占优策略均衡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状态。 (2)纳什均衡: 在给定他的竞争者的策略后,各参与者采取它能采取的最好策略。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它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4、寡头厂商的共谋及特征 (1)囚徒困境 说明寡头厂商共谋的不稳定性。 从个人角度所选择的是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2)重复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动态博弈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博弈。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的一种特殊情况。一个结构相同的博弈被重复多次。 假定:在结成合作同盟的寡头厂商之间都采取一种“以牙还牙”策略。 这一假设对无限重复博弈的解是(合作,合作)。对于有限重复博弈的均衡解是(不合作,不合作。) 6、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 (1)不可信的威胁 (2)可信的威胁 课后题: 1.在一个有支配厂商的价格领袖模型中,除支配厂商外,其他厂商行为是否与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为一样?为什么这些厂商都愿意跟着支配厂商定价? 答:是。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行为建立在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各厂商决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每个厂商根据MC=P决定自己产量。在价格领袖模型中,价格由支配型厂商决定,非支配型厂商只是根据已定的价格出售他们想出售的数量。因此,其行为和 完全竞争者一样。 其他厂商之所以愿意跟着支配型厂商定价,是因为如果不跟着降价,会失去顾客,如果不跟着涨价,实际上就相当于降价,很可能引起价格战。同时,一般来说,其他厂商规模较小,预测能力较差,如果跟着定价和变动价格,可以避免独自定价的风险。 3.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的说法对否? 4.垄断厂商一定能获得垄断利润吗?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他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长期内他又会怎样? 答:不能。获取超额利润取决于市场需求,如果需求者能接受垄断厂商制定的大于AC的价格,则能获取超额利润,否则会亏损。但亏损后短期内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停产,只要产品价格大于AVC的最低点,就可以继续生产。 长期内,垄断厂商可以建立适当的工厂规模生产最好的长期产量,可以做广告,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扩大产品需求量,当然也会增加成本,厂商会综合考虑,如果仍然会亏损,长期就会停产。 9.比较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答: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均衡条件不同:前者P=MR=AR=SMC=LMC=SAC=LAC,后者MR=LMC=SMC;均衡点位置不同:前者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后者在最低点左侧;利润不同:前者获取正常利润,后者获得超额利润。 10.为什么垄断厂商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比实行一级价格歧视要容易? 答:一级价格歧视只有在垄断者面临少数消费者以及当垄断者发现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时,才能实行。而二级价格歧视面临的是许多消费者以及消费者有选择的自由,所以二级价格歧视比一级价格歧视容易 11.用有关经济理论分析:为什么有的旅游景点的国外游客入场券价格比国内游客入场券价格高? 答:因为外国游客收入比国内游客收入高,采取差别价格歧视政策能使旅游景点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对国内和国外游客收取同样价格,景点收入会减少。 14.某垄断厂商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总额。2)假设垄断厂商按照完全竞争法则,那么厂商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分别是多少?3)比较1)和2)的结果。 解:1)由需求曲线知MR=100-8Q,根据MR=MC,Q=10,代入P=100-4Q,P=60π=TR-TC=350 2)按照完全竞争法则,根据P=MC,100-4Q=20,Q=20,代入P=100-4Q,P=20,π=TR-TC=-50 3)完全垄断情况下,可以获得超额利润350,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垄断者亏损50.说明完全竞争比完全垄断资源配置优,效率高。 15.已知垄断厂商利用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分别在两个市场上出售,他的成本函数TC=Q2+40Q,两个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P1=120-Q1,P2=50-2.5Q2,求:1)当该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两个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和利润。2)当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价格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两个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和利润。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 解:1)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为:MR1=120-20Q1,MR2=50-2.5Q2,市场边际成本MC=2Q+40,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1=MC,MR2=MC,有120-20Q1=2(Q1+Q2)+40和 50-2.5Q2 = 2(Q1+Q2)+40,整理分别得出:22Q1+ 2Q2 =80和2Q1+ 7Q2 =10,得Q1=3.6,Q2 = 0.4,代入需求函数得P1=84,P2=49 总利润π=TR1+ TR2 –TC=146 2)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价格时,要先求出整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即Q=Q1+Q2,进而求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一级边际收益函数,然后在根据MR=MC求解。 由原反需求函数可分别得到:Q1=12-0.1P和Q2=20-0.4P,则Q=Q1+Q2=32-0.5P,反需求函数P=64-2Q,MR=64-4Q,64-4Q=2Q+40,Q=4,代入P=64-2Q=56 总利润π=TR-TC=48 16.设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函数P=12-0.4Q,成本函数TC=0.6Q2+4Q+5。求1)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2)该厂商收益最大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3)产量为多少时总收益最大,并且利润大于等于10,并求与此相应的价格、收益及利润 解:1)利润最大时MC=MR,1.2Q+4=120.8Q,Q=4,代入P=12-0.4Q,P=10.4,TR=PQ=41.6π=TR-TC=11 2)收益最大时TR=PQ=12Q-0.4Q2,求导得: 12-0.8Q=0,Q=15,代入P=12-0.4Q,P=12-0.4Q,P=6,π=TR-TC=-110 π=TR-TC=12Q-0.4Q2-(0.6Q2+4Q+5)=-Q2+8Q-5 依题意π≥ 10,-Q2+8Q-5≥10得Q1=3,Q2=5,则TR1=P1Q1=32.4,TR2=P2Q2=50,所以Q=5时总收益 TR=50,并且π=TR-TC=50-(0.6X52+4X5+5)=10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 姓名周龙 学号1008020009 专业材料类 日期2011.12.19 一. 内容小结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济学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 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 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 •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 “ 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7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 , 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 19 世纪晚期到 20 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 第三阶段: 20 世纪 30 年代到 60 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 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 “ 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 二. 案例分析 1.微观经济事件背景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 占座 “ 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 占座族 “ 手持书本忠诚地守侯在教学楼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 地奔入教室,瞅准座位,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 殖民地 “。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 占座无理 “。笔者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 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笔者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 占座 “ 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 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我们发现那些占座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座,还会为自己的室友占座。当然,这可能声明这些同学比较细心周到。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当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在这里边际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一行为将带来怎样的边际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下,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的报酬。这种情况,民间叫做” 顺水人情 “,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获利 如果说,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那么是每天轮流由不同的人充当占人好呢,还是固定专人占座好呢?答案是后者。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创造价值,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小王习惯晚睡,因此早起半个钟头对他来说无异于酷刑加身,勉强爬起来完成” 神圣使命 ",可能将导致一天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相反,小李习惯早起,占 座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而小张不仅可以早起,而且拥有先进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占座对他来说更加容易。三者在占座这一行为的相对优势比较中,小张》小李》小王。那么当在三人中作出选择时,小张无疑是最合适的,而小王也许可以利用晚睡的时间为大家提水,小李也许可以利用早起时间去买早餐。于是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中获利。 2.几种代表性观点 A:官方观点 12月8日,一封某学生所写的《占位可耻》“大字报”出现在图书馆里“回音壁”上。“大字报”开篇就写着“这段时间在图书馆内的所见所闻令人气愤,一个同学占八个位子一整天后洋洋自得。”“大字报”还指明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大家享有同等学习权利,强烈谴责占位同学不文明之举,呼吁同学们体现素质,人走书物走,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大字报”似乎说出了很多前来图书馆学习学生的心声。如今,在图书馆寻找到一个位子非常难,往往要挨着每个阅览室寻找,运气好才能发现一个空的位子。 考试周临近催生图书馆“占座热” “每次临近期末考试,图书馆人流量陡增,年年如此。”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她还说,每天早上门还没有开,就有大批的学生排着队伍等候进馆,不少学生还正在馆前门口吃早餐。而近期由于考研、四六级以及各科期末考试的到来,很多学生都希望可以寻找到一个较好的复习环境,因而图书馆成为众多学生青睐之地。城建学院09级的杨同学向记者抱怨,平日下课来,在图书馆南三或者南四很容易寻找到一个位子,但是如今,背着书包,在两层楼里很难找到一个空着的位子。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位子却并没有人坐,而是已被学生用书、水杯或者书包占着,以待来图书馆后可以直接就坐学习。 B:专家观点 大专本科线间效果最好复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复读一年学习成绩下降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那些高考成绩介乎于大专和本科分数线之间的人,最适合复读。但前提是这些学生找到了自己没有考好的真正原因,知道自己要好好用功学习,这些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掌握方法后,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通常取得的进步会最大,平均成绩和自己原来的比可以涨到150分左右,周霞说。同时,那些平常学习很用功的学生,由于临时发挥失常或是高考心理压力过大导致高考成绩差的考生,也可以尝试复读的路,给自己一个新的选择机会。但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太差,考大学把握不大的学生来说,要走复读的路就会很辛苦,并且不见得会有好的结果,而最近国家也出台新的政策,高考落榜生可以选择中专去读。而且,现在一些紧缺型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非常被看好。这个也为那些基础差、上不了大学的落榜生提供一个很好的选择。周霞分析,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北京考生家长开始接受了高考复读现象,但是很多家长只是自己在背地里打听复读班的信息。也有一些开明的家长认为,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他们甚至会告诉孩子类似“没有关系,考个什么结果都无所谓,不成我们再复读一年”这样的话,好让孩子明白自己有个退路,也给孩子吃了颗定心丸,不至于把孩子逼得过紧。她提醒说,不管怎样,复读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所以,越是对复读期望高的家长和考生,越需要三思而后行。建议提前找“退路”影响状态铭师堂学校校长马永刚表示,目前阶段考虑复读为时尚早,即使考虑,也只限于家长,而不应该把想法流露给孩子,用复读给孩子“定心”,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C:当事人观点 有件事,启东中学的学生应该都知道。9月2日晚上坐校车,两位高三年级的学生因为帮他人留位子而被高二的老师当场„抓获‟。其中的一位学生就是我的同学。其实那天的事情是这样的。和我有关。那天上午,我在学校的楼梯上摔了一跤,当时连走都不能走,也就是那个同学看见了我【留校车座位的那个】,扶我回教室,很感动,熬过了一上午后,回到家简单处理了一下草草了事。然后又去上学了,一个下午呆在教室里动都不动。中间的是我就不详细讲了。到了晚上放学的时间,我忍着脚上的巨大的疼痛感从教室的四楼慢慢的往下走,碰巧又遇到了我那个同学【不同班】。他问我怎么样.我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他想来扶我。我说你还是先帮我去校车上留个位子吧。他噢了一声直奔向校车,我当时还在想若果没有他的话我一定会站在校车上,那样的话我岂不是又要咬紧牙关忍痛了吧,我想着想着走向校车。刚看见校车,我就看见我那个同学被一个老师从校车中带了出来,那个老师狠狠地拽着他的衣领将他带到一旁。我焦急去询问校车里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说因为把书包放在他的位置的旁边而被逮捕。我当时懵了,啊,原来是这事,来不及多想我就去找我那个同学,刚要去,他就灰头土脸的走进了校车,看了我一眼,没有表情,扔下一句:写检讨书了要,1000字。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校车开始启动,而他一路无声。第二天,我决定去政教处去和老师反映情况。哪里当时只有一个老师,我就和他说我那个同学是帮我留的位置,我知道留位置是不对的,但是我有一些特殊原因,那天上午我刚刚崴了一脚,当时很痛,所以让同学帮我留了位置,那是第一次,以后一定不会,而且我如果没崴脚也绝不会让他这样子做得。那老师抬头看了我一眼,说那各个有特殊原因怎么办?我想了一下说说事特殊原因,那么一定特殊喽,不会每个人那个时候都有特殊原因吧!他好像是不耐烦了,扔下一句此事无商量就不再理我。我带着一肚子的气离开了。之后我想想只是写1000子的检讨也没什么,就算了。之后的礼拜一下午第四课,王生校长的讲话让我大吃一斤,一共45分钟的讲话提到我同学不下5次,还宣告处罚决定:***同学与***同学因为校车上帮他人留位子,造成极大的影响,特此处罚:1记过处分,道德品质降一等,成长记录袋和学校备份。2一年不许坐校车。3没有自主招生的机会最后校长还大义凌然的说了一句我们学校这样做是为了学生,最主要是教育学生,否则我就把这两个学生放到电视上,读自己的检讨【学校有自己的电视台,每个教室有电视】 之后我同学为了再坐校车【不坐校车只有父母接,很远】就坐其他辆,但是中午刚坐,就有好事的同学举报,在贴吧上还说,我同学现在都抬不起头了。大家说说,即使我承认有错,但这错拿到真的这么大? 以上全部属实,不信可以问启中的学生。 3.本人观点 相信很多学生已经亲历、目睹或听闻了关于之远楼今天下午进行的整顿占座现象的事情,我作为辅导员,下午临时被通知去之远楼开会。结果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协助相关部门将占座学生的东西清理到教室前面,同时将较低楼层的座椅搬运到8楼。说实话,我刚开始心里也有很大的不解,为什么不先通知学生,给他们留些余地。可是领导说了相关的情况,让我觉得学校这样做自有一定的道理。之远楼用锁链锁上座椅占座的经官方统计有近400条,贴上书皮纸或者桌布占座的也是不计其数,4、5、6楼教室桌椅之间几乎没有过道,而8楼却好多教室没有桌椅。我亲眼目睹了无数的锁链被剪断,书皮纸被撕下来,感叹两三年前,我也是在之远楼上自习占座,也只是用几本书或者铺上个桌布罢了,现在的你们还真是有方法。当然,在工作工程中,我小心翼翼的将教室里的书本杂物分别摆放在前面,希望你们可以尽快找到并取回去;我也提醒正在上自习的学生们,能够互相告诫,不要再以这种方式占座;但同时我也听到了各种声音,“之远楼要封楼啦”,“这还让不让我们考研的学生学习啦”,“什么破学校,与其查占座,不如多建些自习室”;看到了大家脸上的不解和困惑,看到许多有着考研压力的同学眼中的泪珠。我知道我作为一个辅导员,能为你们做的很有限,我也在想办法,我知道,这些占座的同学中,多数都是认真学习的学生,想考研,想考证,我在想晚上是不是可以把我的办公室或是学生活动室空出来给大家使用。但是同时,我希望我考研的07级孩子们,不要被这件事所影响,其实学校只是想给你们创造一个公平有序优质的学习环境,毕竟自习室作为公有财产,是一种共享资源,我们换位想一想,如果当我们走了10多个教室,都是因为占座,没办法学习,你们是什么心情呢?是不是心中也会对占座的人不来上自习,同时又浪费学校共享资源心存不忿呢?纵然我们学校的自习室紧张,但是如果大家都能有序的公平的使用它,或许能在一定程度解决这种没有自习室可学习的现象吧。有的考研的同学和我谈到,考研书籍多不利于每天携带,所以才放到自习室占座的问题,我觉得解决方法还是有的。一方面我会积极建议学校建立储物箱,另一方面,我觉得作为学生本身,你们要合理计划好每天学习的内容,毕竟每天在自习室学习时间最多16个小时,而16个小时能完成学习内容应该不会多于10本吧,如果你非要带更多的书,那么我觉得可以把书分解一下,每天只带你需要看的那部分去,那样就不会太重啦。学校是下了长期整顿的决心,也会要求辅导员和相关部门完成这项工作,我想要我的孩子们明白,我和你们是站在一个阵线的,但前提条件是,我们阵线是这样,我们要爱惜学校为我们创造的学习环境和公共物品,合理有序的使用自习室,不独占,不毁坏,不肆意挪作他用,文明公平的使用这些学习资源。当你们做到这些,我愿意倾听你们的抱怨,我会竭尽所能,尤其是为07级准备考研或者热爱学习的人想办法,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记得拓展的时候,我说,100%意愿+0%方法=100%成功,你们后来在实践中信服啦,那么只要你有100%坚定的信念和必须考上某某高校研究生的意愿,那么方法总会有的,困难总会迎刃而解。加油,考研和想要努力学习的孩子们。我永远支持你们。 4.应付措施 对于同学们反映的意见,安徽大学物业管理与服务中心主任胡仁元认为:除图书馆、实验室、阅览室外,博学南楼与博学北楼共有28000多个座位,因而磬苑校区公共教学资源是充足的。同时,他观察到一些同学不愿意爬楼,自习集中于一至三楼,四、五楼的空座率很高,致使公共资源很多时候难以有效利用。他表示,学校正采取督查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占座”现象,并联合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定期安排自习室清场。相关专家对“占座”现象也给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安徽大学哲学系裴德海教授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学校有效供给不足,即便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公共资源充足,但存在着“同等条件下优势资源不足”。他提出学校应加强巡查管理,同时让学生志愿者进行监督。社会学系副主任徐华认为,学校可就此出台发放座位号码牌等有效措施,把话讲明。另外,他还认为制定出政策后,执行过程中需要依托校学生会等一些平台,以缓解校方人力、精力不足等问题。“占座是一种不文明现象,我们都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一想着自己不占,别人占了,等自己回来图书馆找不到位子就不好了,因此,都知道这样不好,但每个人都还这样做。”在图书馆三楼,一名“占座”者道出了自己“占座”的原委。有学生建议图书馆还是应该一方面多增开一些阅览室,另一方面要出台一些硬性措施来整治“占座热”现象,加大文明宣传力度,号召学生做不占座的文明学生。也有学生设想,如果大家都能不占座,“人走书走”,那么有限的资源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化,每个位子都能被充分利用,而不是满眼的书本或者书包静静的躺在桌子上。增开自习室也成为一些学生强烈的意见,他们希望学校在晚上应该多开些自习室,方便学生学习,不用因为寻找一个座位而花费太多时间管理学院08级的一位同学认为,如若在短时间内无法整治好“占座热”,学生应该也要学会转变思想。比如,如果发现有人占座,在他还没来之前,就先在那个位子上坐下学习,“只要不乱弄别人东西就可以了”。此外,还有学生认为,图书馆里的一张桌子目前只坐了四个人,一些同学可以找多的椅子,“拼”在一张桌子上,“非常时期,同学之间应该能相互理解”。 5.主要参考文献 1.张五常经济解释1-3卷 2.曼昆经济学原理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4.雷诺兹微观经济学 5.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第二篇: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第三篇: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四篇: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五篇: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