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国崛起大作业
大国崛起与政治科学
大作业
国际语言文化学部 英语(国际商务)
15英本3
巨炳
*** 浅谈“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影响”
很久之前,我就想从深处剖析一下日本崛起的原因,毕竟一个环境闭塞的小岛国却给我们泱泱大国带来将近半个世纪之久的被欺压被凌辱的,不可磨灭的记忆。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怎样才能快速发展,振兴我国的大国梦?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日本崛起之迅速则代表着它必定有着值得中国去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打击,日本却借助这次历史契机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一批批有志之士的崛起,推翻了幕府统治,并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走进了传奇而又令人钦佩的明治维新时期,使自己成为东方第一个摆脱西方欺凌并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就在这时,我们遭受到由英国发动的侵华鸦片战争,中国清政府仍然夜郎自大,为了一己私利牺牲我千千万万个爱国将士,向侵略者妥协而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今天,这个人多地狭的岛国仍然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而与日本毗邻的中国却没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机遇一次次错过,使得中国人与西方,日本的差距越来越大,直到今天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明治维新时期的代表人物大久保利通让我很是钦佩,他们远大的志向,敏锐的思维还有坚定的意志,最终带领日本走向富强。但是明治维新的成功更多的要归功于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日本人谦卑学习强者的态度,这正是我们清政府所缺少的。
就当我们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而日本最让我看中的一点也就是它非常善于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且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日本岛国闭塞的地理位置在此时偏偏成为它最大的助力,使其团结一致,帮助其传播新知识新思想,中国有句老话讲,“读书使人明智”。通过教育可改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科技发展,使科学技术及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可改变人的收入分配。日本,原先比欧美国家落后,现在不但赶上,而且还超过了欧美国家,连续十多年来一直保持是最大的债权国,其原因就是日本注重国民的文化教育,使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到了极致。另外,日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其获得了大批高技术人才,不管战争对其硬件条件的摧残有多大都不能抹掉这种人才资源的优势,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再者日本民族的厉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他们做事公瑾认真,哪怕一件小事都带着信仰。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一个日本人这样评价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之例比比皆是。我之前曾大量购入日本的一款创可贴,因其质量好,防水透气性能高而被人们所青睐,每处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其产品质量可见一斑。
创新精神是日本崛起过程中又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依靠自主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早已成为日本全社会的共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每年新增专利近20万件,新增专利数连续十多年高居全球三甲,以政府为主导,学术机构和企业为主体的日本自主创新体系可谓硕果累累。而中国在这方面显然做得不够,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的技术创新少之又少,打得响的自主品牌更是凤毛麟角,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本人的忍耐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借鉴。首先,面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和挑刺在政治上要学会忍耐,必要时可以做出适当的让步。在当前一段时间内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次,在生产上,面临能源,环境,人口的压力时,应该及时向能源节约型社会转变利用外部压力与刺激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最后在社会生后上,国民应该朴素生活,戒奢从简。利用休息时间学习进修。尊重劳动,消灭投机性。
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在这五百年中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日本的工业生产师承德国及欧洲的发展国家,经济体制亦如是。经济体制与技术相辅相成再加上日本民族的优秀品质,使这弹丸之地跻身成为世界列强也并非难事。
中国想要成为这样一个大国,还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即文化和价值观的感召力。比如,目前在世界各地办的红红火火的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字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但大多数浮于对语言的传授,应更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博大文化的弘扬。餐饮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餐饮非常独特,我们应该利用它来感染别人,来推广我们的文化。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具有主导国际制度的能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日本的崛起给我们了借鉴和警示,在中国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第二篇:毛概作业——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观后感:中国更当崛起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瓦特、威廉姆·伯克尔斯宗、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这样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即征服世界不能单凭武力;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一百二十五万吨,而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七万六千吨,连中国的零头都比不上。
一千年前的中国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都是世界最发达的……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这仅仅是一千年前的中国,晚清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没有发言权,落后就得任人宰割,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之中。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因为我们还不是最强的。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我想:第一点,国家有英明的领导人。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制定正确的制度和战略。历史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国外,有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
第二点,国人要有一种责任感,万众一心地为国家努力,不管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都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出力,要记住:“国家兴亡,我的责任。”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的生活水平极低。但是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科技人员却纷纷回国,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有责任感的有尊严的中国人。他们也以实际行动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他们是:
钱学森,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主要开创者和领导者,1955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华罗庚,著名数学家,1950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1956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朱光亚,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技术领导人之一,1950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张文裕,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1956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王希季,两弹一星元勋,1950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师昌绪,我国高温合金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55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梁思礼,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1949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
第三点,国民要有坚强的毅力。二战后,五十年代的日本被悲观的“贫困论”所笼罩,但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并没有退缩,他们出访英,法,德,荷。他们钦佩德国人,荷兰人勤奋的民族精神和进步的科学技术,他们赞叹美国人的工作效率,他们鄙视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他们说:“荷兰只有日本九州人那么多,人口不足一千万,资源匮乏,却出现了一个遍及世界市场的菲利浦电机公司。”他们相信荷兰人做得到日本人也做的到。于是日本在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凭着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凭着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曾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希尔顿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旅店大王”;曾沿街叫卖的“扬基小贩”莱维·斯特劳斯点纱成金,成为了饮誉全球的“牛仔裤大王”;曾当过绕线小工,烧过锅炉的穷光蛋安德鲁·卡耐基成了驰名世界,腰缠万贯的工业家和慈善家;曾当过底特律机器厂徒的亨利·福特成为了左右世界汽车业的汽车大王;曾沿街送米的米行小贩王永庆成为台湾巨子“塑料大王”。
如果现在我们注意培养自己的毅力和信心,想一下十年后的今天吧。那时我们是各行各业的顶梁柱,我们是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我们是祖国的脊梁,我们是祖国的主人。
那时海外的华人不再受歧视,印尼华人受迫害的悲剧将永不会重演。
祖国的南海不再遭受东南亚小国的蚕食;南海的油气田也不会火光冲天。
那时我们不再对强国的无礼行为表示抗议和谴责,因为,那时取而代之是出师有名的行动———干掉他,就像杜鲁门总统干掉日本一样。
《大国崛起》观后感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题记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以及世界大本文由范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w.xiexiebang.com 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让人们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了世界文明成果给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纪录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范文网原创范文,转载请注明来源:www.xiexiebang.com 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可以说九个大国的崛起充满了血腥,多建立在对别国掠夺侵略的基础之上,而今天我们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决定的。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有着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温和的民族;近代倍受列强的侵略,中国不会再去伤害别的世族;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大国非和平崛起及其衰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从时候的需要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经济的全球化,我们有可能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该如何认识中国?该如何看待世界?也许仅仅片段不可能给出完整的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大国的兴衰风云变换,也让人感慨万千。但真正感动我的却是一些细节。荷兰载物船出海,遇大风暴被困,在生命垂危之际也坚决不动用客户的商品,拼死把客户的商品安全送到了指定地点,树立了良好的信誉,铸就了荷本文来源于范文网 www.xiexiebang.com 兰大国的崛起,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人无信不立”。还有那德国总理的一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风范,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大国的责任感,从那一跪开始,德国得到了全世界的谅解,也开始再一次踏上了统一和强国之路。德国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强大自己,赢得对手的尊重。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有着丰富的史料,专家精彩的点评,还有富有哲理思辩性的解说词,既有知识性,又不乏趣味性,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效应。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读历史的镜鉴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
第三篇:《大国崛起》观后感-科学社会主义作业
《大国崛起》观后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课堂上,播放了《大国崛起》中的两个大国的崛起过程。一是俄罗斯的崛起,一是美国的崛起。
当今,俄罗斯和美国都是世界上一流的发达国家,军事力量和科技水平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回顾其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能够成功的步入大国的行列,与他们采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策略有关。好的领导阶层,有好的发展方向,有好的发展本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策略,国家就会逐渐的强大。俄国的发展壮大,经过了俄国沙皇的疯狂的领土扩张,彼得大帝的经济改革,叶卡捷琳娜继承了彼得大帝的政策,继续增强国家的实力,为以后的大国崛起创造了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的命运和运作方式,让俄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俄国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积累,俄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928~1937年,苏联先后胜利的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其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苏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成绩辉煌。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8日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苏联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法西斯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的侵略,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纳粹德国后,发展成为冷战中的超级大国,侵占了蒙古的唐努乌梁海、中国的黑瞎子岛等土地,并促成外蒙古脱离中国独立。1991年,苏联分裂后经俄罗斯的历届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俄罗斯的经济重新恢复。
美国原来是由一些欧洲的移民组成的村部落组成的,他们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却有自己的组织和管理机构。由于英法战争,导致军费的大量增加,英国政府开始向美洲殖民地征收大量的税收,美国移民不满英国的蛮横统治,开始了武装起义,武力赢得了独立,华盛顿称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的各方面实例都有所增强。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罗斯福的带领下,美国不仅成功赢得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还赢得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实例均超过欧洲各国。如今的美国仍然占据了独霸世界的大国席位,其综合实力仍然是最强大的。
课下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国崛起的详细内容,观看了大国崛起的其余部分。对大国的崛起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大国崛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且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以及世界大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观看了《大国崛起》后,让我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世界文明成果给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
《大国崛起》中所说的“世界性大国”,并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观看了《大国崛起》之后,我们不难看出该片对大国的衡量标准: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第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第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第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
自15世纪以来,已经崛起了九个足以影响世界的大国,他们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这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
这九个大国崛起之路各自不同,却又千丝万连。自葡萄牙人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他和西班牙一个从非洲,一个从美洲,掠夺积累海量的财富。但西班牙人就像一个赌术不佳的赌徒,在获得大量赌本后挥霍一空,输给了对家的英国、法国,还有赌场的服务生荷兰。而后英国的工业化革命和法国的大革命思想,为整个世界进入现代铺平了物质和精神之路。德国抓住历史的契机统一并崛起;俄国凭着几位强力领路人的推动走上腾飞之路;日本学以至用,以小博大,将清王朝的膏血变成自己崛起的动力。美国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后发制人,一举成为世界之极。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这九个大国的崛起之路,可以简单概况为四条:工业,科教,殖民,海权。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强于海权;法国、俄国强于工业;德国、日本强于科教;美国兼而有之;而这九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参与殖民,其中又以英国,西班牙为最。时至今日,任何一个国家要崛起,还是必须通过这四条崛起之路。
与这九大国相比,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该如何认识中国?该如何看待世界?也许仅仅片段不可能给出完整的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欲立国,必先提升工业;欲兴国,必先重整科教;欲富国,必先开拓殖民;欲强国,必先夺占海权。
提升工业--是指提升中国的整体工业的科学技术含量。对于沉迷于低成本产业的民族资本,应该进行引导,比如不再奖励其出口,迫其提高劳动力薪资。要将世界加工厂这个不光彩的头衔,变成世界总装厂,世界流水线,世界实验室。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立于大国博弈的不败之地。
重整科教--则要从两头下手,从基层继续完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限制低龄劳动力走向社会。高等教育则实施精英教育和技工教育的分离,将合并过分的院校拆分。精英教育实施严入严出,避免迷迷糊糊混四年的现象。技工教育实施宽入快出,既可以吸收社会富余劳动力,也可以帮助提升整体工业技术含量。同时必须提升中国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素质,中国现在还没有成功的文化现象,这让很多青年人觉得空虚迷茫。有句名言中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人失去崛起动力,国家如何崛起?英国人为了莎士比亚甚至愿意放弃印度,而中国的易中天实在太少了。
开拓殖民--并不是指维多利亚时代的初级殖民,而是用金融、贸易这种看不见的手实施经济殖民。中国在2006年举办的中非论坛和东盟首脑会议就是走这个路子,开拓中国在非洲和东南亚的经济殖民地,因为在这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领土的占领已经不是未来殖民的主流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和经济的占领。这种合作式殖民不仅不会引起原住民的抵制和反感,而且能建立起中国乐于助人的大国形象。这样既可以获得丰富廉价的工业原材料,又可以为中国的商品找到更多的市场,还可扩大中国的外交空间,实在一举多得。
夺占海权--为什么说夺占?因为中国目前实在没有像样的海权,且不说第一和第二岛链的海上包围,连自家海域里的石油开采也得和别人商量。在历史上九个崛起的大国中,就有七个曾经是海权大国,足见海权对于国家崛起之重要。海权不仅包括海军,还包括海军航空兵,海上作业能力,岛屿所有权,海洋测量,海底勘测等一系列科目。在未来的战争中,拥有海权的国家才能进可攻、退可守,而没有海权,则只能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望洋兴叹!
《大国崛起》是一部有着丰富史料的纪录片,该片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进行了浓缩,又有专家的精彩点评,还有富有哲理性的解说词,既有知识性,又不乏趣味性,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效应。回顾历史,大国之所以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在不同时期,那些能够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电视专题纪录片《大国崛起》让我们了解了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对我们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然而,除了讨论国家,讨论崛起之外,我也会想到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它的国民的幸福程度是成正比的么?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级的大国时,它的国民并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可能它内心存在强国的自豪,但是他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着眼于实事。
当一个国家并不是世界级大国的时候,也许也并不追求世界大国的时候,它的国民也许是最为幸福的。英格兰莱斯特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根据178个国家的数据和100项研究成果,撰写了一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报告说,丹麦是世界
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家,排在丹麦之后的是瑞士、奥地利和冰岛。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发达国家幸福指数排在其后面。报告还说,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医疗卫生条件、财富和受教育程度。在目前的中国,毫无疑问,大家都在为中国的崛起而欢呼,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自豪,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更加强大,更加富有。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在富强的道路上,并不是完全按照国民的幸福来衡量财富的,而是仅仅以GDP的增速来衡量的,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也导致了国民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与此同时,腐败、寻租、制度性的偏颇、收入差距的扩大等等都在使国民的幸福指数在下降。如房价一事,几乎让所有中低收入者为之哀叹,而因为收入差距扩大而不断出现的仇富现象,并由此衍生出来的更多的社会问题,更让国民难以体会到幸福。
看过《大国崛起》,我们看到了大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大小,国家GDP的多少,还要看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要看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国家文化。大国中,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文化,荷兰的商业文化,英国的殖民文化,美国的自由主义和独立精神,还有俄罗斯民族坚忍不拔和高度集权的混合体。身为中国人,我仍然不知道自己引以为自豪的文化氛围是什么。当前,我只有一个心愿,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让自己的亲人都有一个好的归宿。为了这个目标,我不懈努力,争取学习最精湛的技艺,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更希望,能跨入领导阶层,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第四篇:大国崛起观后感(原创作业)
标题:《大国崛起》观后感
——看“小”国崛起中的大智慧
改革开放30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30 年,自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以党的一代代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历史任务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上不断开拓发展,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大国崛起”成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目标,全国人民必将为之奋斗不息。那么,我们又能从这部纪录片中得到哪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呢?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在看完西班牙和葡萄牙崛起部分之后,我不禁想出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舰队出海只是为了炫耀国威,而不是像西班牙葡萄牙那样开疆拓土或者是自由贸易?是因为我们的大国优越感,还是一开始就定下的重农抑商的国策?究竟是什么想法让我们放弃了变得更强大的机会?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但却可以昭示未来。尽管葡萄牙和西班牙早已没落,但它崛起的方式对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任有借鉴意义。这些,都需要耐心思索,其中亦有经验可寻。
毫无疑问,在这部纪录片中可以看出,西班牙和葡萄牙凭借小国之力创造出了伟大奇迹。开启人类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这两个国家。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他们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船队,拥有第一流的造船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上第一流的探险家或航海家,世界被以佛得角以西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的一条线所分割。可谓风光一时。
然而又随着无敌舰队的覆灭,它们迅速地告别了大国时代,所谓风云突起,瞬息万变。所谓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的成果,除了填满了王室和贪官的钱囊外,留下的只是后发优势如何转化为后发劣势,进而葬送一个国家的惨痛记忆,供后世凭吊。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史提醒世人,没有永恒不变的后发优势,今日津津乐道自鸣得意的优势,明日也许就是万丈深渊。一个落后国家可能因后发因素而兴,也会因其而衰,如何绕过兴也后发衰也后发的葡萄牙式陷阱,是任何后发国家都不能回避的挑战。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小国大梦是有一系列的原因的。在惊叹世界文明发展史的辉煌灿烂之余,不禁想到,是何种原因使然?想必这是多因素原因的结果。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之路,想必也可为我们中国的崛起所借鉴一二。以史为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来给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建议——
首先,国家稳定是大国强盛发达的重要基础,国家统一、内部和谐才能顺利崛起。在当代中国无疑需要内部团结和外交成功,稳定的政治环境催生出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可能要问:为什么最早出现在大国舞台上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不是其他国家?使得他们的国民和政治家们开始考虑如何使国家强大。相对来说,那些处于欧洲中心的强国,由于内战,并没有获得稳定的社会局面,致使他们没有率先强大。葡萄牙这个欧洲的天涯海角,能够第一个崛起,首先是拥有一个统一带来的基础。当中世纪的城邦还在一片混战时,葡萄牙作为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诞生了。这两个国家在欧洲最早从封建分裂状态中走出来,形成了自己统一的国家,出现了强大的中央政府。资本主义追求金银财富,绝对主义王权则执行和推动重商主义,两者结合,才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近代以后世界上最早的“大国”。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社会稳定很早就已经完成了,向南的陆地开拓也在汉完成,那么,在击败匈奴之后,为什么,我们就没有继续前进?——危机感!
逆境出奇才,成功崛起往往需要紧迫感和危机感。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中国古代的落后就是因为危机感的缺失。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地理位置偏远,处在海洋的边缘,也让他们别无选择——既然没有能力和陆地大国对抗,那么就向海洋发展吧!于是,在历经恩里克王子21年的努力之后,葡萄牙拥有了探索海洋的能力,这帮助他们认知了世界,也给他们带来了财富。同样地,因为适于安逸,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就像一个赌术不佳的赌徒,在获得大量赌本后挥霍一空,输给了对家的英国、法国,还有赌场的服务生荷兰。
再次,大国的崛起需要不断的探索精神。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崛起,说明了探索,倾尽国家的努力去探索才能走出新的道路。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历史上很多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在这里不得不援引一个可悲的小事例——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思想文化是大国崛起的催生剂。即使我们的物质条件再丰富,军队装备再优良;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没有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人,大国崛起就只能停留在无边的幻想阶段,无法成为现实。一百多年前,北洋水师的铁甲船并不比日本的差,水兵也是训练有素,为什么还打败仗?因为清政府腐败,指挥官方柏谦临阵脱逃,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即“软件”不行,不是“硬件”不行。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后来,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划上了句号,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进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倡导新文化的运动,陈独秀提出要请“德
先生”和“赛先生”来救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重要力量,鼓励探索创新的文化氛围对开阔视野来说必不可少。
海洋资源亟待开发利用,海洋利益不可拱手让人。特别是在当下钓鱼岛问题日益激化的背景下。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由一个小国变成大国,是因为他们利用好了海洋资源,垄断了世界上的香料、食糖、黑奴等资源而变成世界性的商业帝国,并且有强大的航海力量为他们护航,无敌舰队的覆没也就标志着国家的没落。在当代,随着人类对资源需求的日增,加上海底资源的庞大潜力,海底或大陆架成为新世纪各国争逐的焦点。只有拥有海洋资源才可强国。今年以来,一系列关于中国投资过热导致国际资源价格上涨的消息,已是全球关注的话题,同时也给中国资源安全问题敲响警钟。要解决资源安全问题,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立强大的海军就成为我国经济崛起的必由之路。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今天的海洋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了海洋科技竞争。没有发达的海洋科技,即使有广阔的领海也只能望洋兴叹。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真正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而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真正受到重视。目前,我国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的调查程度还很低,特别是海洋高技术研究开发能力的差距相当大。从总体上看,落后发达国家至少15到20年。发达的海洋国家对专属经济区的调查研究做了充分、大量的工作,但我国在这方面 所做的工作仍然很不足。因此大力推进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非常紧迫。
此外,大国的长期兴盛需要克服焦躁情绪,特别是要保持一种进取之心。在对于香料的渴求,对于宗教的狂热共同激励下,这个两个伊比利亚半岛的邻居最终携手统治了世界,为人类绘制了一张完整的地球版图。但是巨大的财富只带来的奢靡,却赶走了手工业者,最终两个最早的富人没有用财富改变自己,最终也只有静静的失落。纵观历史,这两个国土和人口的都很小的国家,只所以能被称为世界大国,是因为他们在世界的发展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对造船技术的提升使他们有了远度重洋的能力,而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生产资料的积累,经济的发展,对当时各项科学技术研发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科学技术的提升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远航能力,两者相互推进。随着财富的积累,王公贵族更想用宗教信仰来统治自己的国民,用战争来进行殖民扩张,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他们害怕其势力的壮大,把数以万计的从事工商业的外国人,从自己的国土上赶走了。一系列的逆流而行的做法就导致了他们的没落。就像影片的结尾所说:“或许,沉醉于中世纪英雄梦想的堂•吉诃德至死都不明白,他的盾牌掩护的是一个旧世界,他的长矛刺向的是一个新世界,其结局只能是不断重复的无奈和失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保守落后,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己胜败存亡的理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
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透过表面华美的现象,我们试者问自己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实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的国度里,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罢了——自强不息,路才无尽!
结语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从大国崛起到持续强大,然后转入衰退,是一出需要耐着性子观看的历史长剧。学习他国经验,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重复的错,缩短崛起的进程。崛起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总结过往历史的经验教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规划着美好的明天。
中国离大国崛起梦还有多远?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那么,又该如何实现大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首先,欲谈大国崛起,须先善待国民。一个国家也必须以国内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国政府也应以首先改善国民待遇为中心,否则,其必将受到人民的反对和他国的诟病。即使是“崛起”了,人民困苦的“崛起”又要来何用呢?“民为重”的古训和马克思“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经典命题都是不应该忘记的。一个国家的强大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强大,只有伟大的人民才能造就伟大的国家。
其次,欲谈大国崛起,须先发达教育。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科技必须依靠自主研发,而自主研发更得靠人才。归根结底,要实现大国的崛起靠的还是国民素质。一国的国民素质关键取决于教育。不论从大国崛起的历史来看,还是就当今时代的现实而言,崛起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总之,欲谈大国崛起,必先发达教育。
最后,欲谈大国崛起,须先振奋民族精神。“相对于百年前的大国而言,当前世界大国实力的来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硬力量的作用受到限制,软力量的作用上升”,仅仅是有钱有枪并不能自然而然的增强一国的软实力。真正“能够为世界提供普适性价值,设定国际议程和对国际事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才能算是大国”。国家的崛起要有民族精神的支撑。民族精神是国家崛起的真正原动力,也是延续崛起后盛况的基础和保障。
回顾历史,大国之所以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在不同时期,那些能够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的进程中,思想文明迸发出的灿烂火花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
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反观五百年来世界大国的兴衰,再看今日华人的复兴之路,我们不禁要深思自己的不足和教训、别人的成功和经验。这是因为: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
走过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兴替的大国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期待祖国在“十八大”的指引下,早日实现大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大国崛起
-、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
1.新航路开辟。注意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影响。
2.葡、西在西欧国家中最早从事殖民活动。注意两国在殖民侵略上的区别,并辩证的看待殖民活动的影响。3.掠夺来的财富没有在葡、西转化为资本,而是花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和争霸战争上。大量金银流入荷、英、法等国,葡、西逐渐衰落。
4.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丧失海上霸权。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大大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封建统治。
6.18世纪末90世纪早期,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二、英国的崛起
1.新航路开辟使英国逐渐成为大西洋的航运中心。2.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
3.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
4.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5.三次英荷战争和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6.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到1840年前后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7.1763年,通过七年战争,英国打败了它最后一个可能的竞争对手法国。
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9.一战使英国沦为债务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开始衰落。10.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经济和政治地位。
三、法国的崛起
1.17世纪中后期,路易十四强化中央集权,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2.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高涨,为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3.在英法七年战争中战败,因而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支持美国对抗英国。
3.1789-1894年大革命结束了法国封建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4.拿破仑建立帝国,对内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的战争政策早期具有正义性,确立法国欧洲霸主地位;后期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最终导致帝国覆灭。
5.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20年代进程加快,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6.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德矛盾尖锐,长期影响欧洲历史进程。7.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经济发展缓慢。
8.一战前法德矛盾是三大基本矛盾之一,战后法国力求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9.二战中被德国占领,经济政治遭到严重破坏。10.战后进入恢复、高速发展和滞胀几个时期。
四、德国的崛起
1.法国大革命时期普鲁士是主要的干涉国家之一。
2.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但长期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德意志的工业革命进程。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使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极大地改变了欧洲格局。
4.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
5.一战前德法和英德矛盾突出,建立三国同盟。一战战败,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国际地位严重削弱。6.1925年签订“洛迦诺公约”,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加入国联,政治大国地位进一步恢复。7.30年代建立法西斯统治,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逐步挑起世界战争。二战中战败。8.战后德国及柏林被分区占领,1949年分裂。
9.50年代西德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初成为欧洲最强的经济大国。10.1989年政府拆除“柏林墙”,1990年两德统一。
五、日本的崛起
1.17世纪30年代,日本实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经济落后。2.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3.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列强纷纷入侵,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4.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5.19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20世纪初基本完成。
6.制订“大陆政策”,逐步占领朝鲜,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905年日俄战争获胜。
7.一战后为争夺太平洋地区霸权,英美日掀起海军军备竞赛。《九国公约》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霸。8.30年代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对外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对内建立法西斯专政。
9.1936年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2年在中途岛海战中战败,由进攻转为防御,1945年战败投降。
10.1956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70年代以来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六、俄国的崛起
1.1689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摆脱了野蛮落后的状态。2.多次参加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帮助波旁王朝复辟。
3.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俄国地位提高,充当欧洲宪兵,镇压了1848年欧洲革命。4.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引发了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5.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七、(苏俄)苏联的崛起
1.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3.实施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4.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5.二战中苏联成为抗击德国的主要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6.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通过雅尔塔体系与美国两分天下。7.赫鲁晓夫和勃列尔涅夫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严重问题。8.美苏争霸。
9.80年后期,戈尔巴乔夫先后推行经济和政治改革都先后失败,1991年苏联解体。10.俄罗斯是当前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八、美国的崛起
1.独立前的殖民地时期,经济发展迅猛,初步形成统一的市场;美利坚民族形成;民主和民族意识日趋增强。
2.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颁布美国宪法,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为美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
3.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
4.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步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外提出“门户开放”政策。6.一战时期,美国先中立,大发战争财;后参战,谋取政治资本。一战后美国积极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但美国试图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无果而终。
7.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极度繁荣,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8.1929-1933年美国发生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9.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意义重大。
10.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和联合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的秩序,并最终在冷战结束后,成为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
备考提示
要全面把握大国崛起的历程,掌握大国关系的变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各个大国崛起的经济特点。例如:
①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殖民地的影响巨大。
②美国:独立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两次世界大战都给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机会。
③德国:统一前经济发展不平衡,统一后经济发展迅猛。
④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一开始就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⑤苏联: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曾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也造成严重的问题。2.注意各个大国崛起的政治特点。例如
①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②法国: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斗争,才确立了共和政体;巴黎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动了多次起义,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美国:最早确立民主共和政体;通过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④德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国政治影响巨大,富于侵略性;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
⑤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长期坚持大陆政策,给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⑥(俄)苏:沙俄通过改革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政治上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后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造成严重后果。3.注意各个大国崛起中的重大事件等历史现象。例如 ①英国:光荣革命、产业革命等。
②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对外战争、普法战争等。③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等。④德国:德意志统一等。
⑤日本:明治维新、“大陆政策”、中日甲午战争、珍珠港事件等。
⑥(俄)苏:1861改革、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解体等。4.注意大国崛起中的主要矛盾。例如
①英法关系:双方矛盾集中在争夺欧洲霸权和争夺殖民地上;双方的联合主要是针对德国。
②法德关系: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矛盾的焦点是争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普法战争对两国关系有重大影响。
③英美关系:两国矛盾主要集中在争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上。19世纪英国整体占优势;一战后美国在远东占优势,英国在欧洲占优势;二战后美国整体占优势。
④美日关系:两国矛盾主要集中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一战至二战期间是两国冲突的主要时期。⑤美苏关系:两国矛盾主要是因为社会制度的性质不同,战后两国矛盾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双边冲突,以美苏对立和争霸为中心,形成两级世界和长期的冷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