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邮票

时间:2019-05-15 09:0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中国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邮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中国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邮票》。

第一篇:解读中国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邮票

解读中国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邮票

解读中国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邮票

过往邮客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2016-13《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第一枚邮票,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基本涵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中的几大分类。第二枚邮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截至目前,中国有哪些项目入选这一国际认证的“非遗名录”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当选理由: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2010-14《昆曲》特种邮票在2010年6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中国邮政将推出全球首套多媒体(视频)邮票《昆曲》。全套3枚。邮票图案分别选取了《昆曲》发展阶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剧目:《浣纱记》、《牡丹亭》和《长生殿》。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宋代陈旸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2006-22《古琴与钢琴》国家邮政局2006年9月26日发行《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1套2枚(与奥地利联合发行)。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4、蒙古长调入选时间:2005年(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当选理由: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5、端午节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2001-10《端午节》特种邮票2001年6月25日,为了迎接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到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端午节》特种邮票,全套3枚,同时发行小版张1套3版。

6、中国篆刻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中国邮票中出现的篆刻作品很多,做主图的也有不少,做装饰的更是不胜枚举。

7、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8、中国书法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第一套古代书法邮票国家邮政局定于2003年2月22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特种邮票1套2枚。

9、中国剪纸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特30《剪纸》特种邮票1959年1月1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剪纸》特种邮票。全套4枚。采用张仃珍藏的陕北民间剪纸图样

10、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11、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将“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运用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2011-12《云锦》特种邮票为展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貌,中国邮政总公司于2011年5月10日发行《云锦》特种邮票。一套三枚。

12、甘肃花儿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

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13、侗族大歌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4、格萨(斯)尔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是藏族等各族群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据。

15、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等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1998-22T《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特种邮票 1998年10月13日,为了反映中国陶瓷艺术悠久灿烂的历史,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特种邮票,全套4枚。

16、玛纳斯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其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玛纳斯》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

17、妈祖信俗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两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1992-12T《妈祖》特种邮票1992年10月4日,为了宣传和研究妈祖文化,邮电部发行了《妈祖》特种邮票,全套1枚。

18、呼麦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9、南音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

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20、热贡艺术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发端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10T《唐卡》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于2014年5月18日发行2014-10T《唐卡》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

21、西安鼓乐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22、粤剧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

作为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2017-25《粤剧》特种邮票2017年10月15日国家邮政发行《粤剧》特种邮票1套共3枚,分别表现《香花山大贺寿》《六国大封相》《玉皇登殿》3出粤剧传统例戏。

23、藏戏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4、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

5000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25、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0-11 中国古代书法--行书 世界第一款宣纸邮票 中国邮政于2010年5月15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特种邮票1套6枚

26、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入选时间:2009年当选理由: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2012-24T,2012年9月3日发行的《延边风情》特种邮票中就为我们展示了延边朝鲜少数民族特有的农乐舞。

27、京剧入选时间:2010年当选理由:京剧以程式化、象征性的虚拟表演为特色,注重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想,保留了被广泛认可的本国文化遗产要素。

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它广泛植根于中国传统叙事结构,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T45的《京剧脸谱》特种邮票 邮电部于1980年1月25日发行了志号为T45的《京剧脸谱》特种邮票1套8枚

28、中医针灸入选时间:2010年当选理由: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中医针灸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其历代延续的完整知识体系和稳定的实践效果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为保障相关群体的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其持有人的重要的文化认同符号。邮电部于1955年8月25日发行志号为纪33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1套4枚,下图是其中的李时珍:(4-4)8分 医学与药物学家李时珍。

29、皮影戏入选时间:2011年当选理由: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皮影艺人有许多绝技,诸如即兴演唱、假声扮演,一个人同时操纵数个影偶,以及能够演奏多种不同的乐器。相关皮影技艺经由家庭、戏班或师徒传承。1995-9T《中国皮影》特种邮票1995年6月8日,为了反映悠久灿烂的中国民间艺术,邮电部发行了《中国皮影》特种邮票,全套4枚。30、珠算入选时间:2013年当选理由: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

31、二十四节气入选时间:2016年当选理由: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没有温度计、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我们的老祖先依据切身的感受、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天文、物候、农事完美地结合,从而制定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事”、“补充历法”。自秦汉始,至今,二十四节气已经沿用了两千多年。台湾在2000年发行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系列邮票。整套邮票共二十四枚,分四次发行。邮票图案利用农村景象,随季节变化巧妙转换,每六个节气成为一季,以连刷印制。中国邮政于2015年2月4日发行《二十四节气

(一)》特种邮票一套6枚,内容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该套邮票面值为7.20元。于2016年5月5日发行《二十四节气

(二)》特种邮票1套6枚,图案内容分别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全套邮票面值为7.20元。该系列邮票依照一年四季的概念,分四组发行,每组6枚。发行时间分别是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

第二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共189项)

一 民间文学(1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格萨(斯)尔 甘孜州文化局 2、苗族古歌 宜宾市珙县文化体育局

3、阿嫫妮惹 凉山州语委

4、支格阿龙 凉山州民间文艺家协会 5、月儿落西下 巴中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6、十里坪 巴中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7、毕摩经诵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8、彝族克智 凉山州美姑县人民政府 凉山州喜德县人民政府 9、蚕丝祖神传说 绵阳市盐亭县文化旅游局 10、安安送米传说 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人民政府 11、巴渠童谣 达州市通川区文化体育局 12、“苏济川”虫虫歌 宜宾市长宁县文化体育局

二 民间音乐(3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3、薅秧歌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薅草锣鼓(※川北薅草锣鼓、川东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广元市青川县人民政府 达州市万源市文化局 达州市宣汉县文化局

15、※巴山背二歌 巴中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达州市万源市文化局

16、滚板山歌 泸州市纳溪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7、高腔山歌 泸州市合江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8、彝族阿都高腔 凉山州布拖县人民政府、朵乐荷 凉山州普格县人民政府 凉山州布拖县人民政府 20、顶毪衫歌 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21、玛达咪山歌 甘孜州九龙县文化馆 22、康定溜溜调 甘孜州康定县文化馆、阿惹妞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24、川西藏族山歌 甘孜州文化馆、义诺彝族民歌 凉山州雷波县文化体育局 26、※川江号子 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27、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 宜宾市屏山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28、永宁河船工号子 泸州市纳溪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29、沱江船工号子 内江市东兴区文化体育局 30、嘉陵江中游船工号子 南充市高坪区文化体育局

31、竹麻号子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32、巴山石工号子 达州市达县文化体育局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

33、抬工号子 眉山市仁寿县文化馆

34、婚嫁歌 南充市高坪区文化体育局 南充市蓬安县文化馆 广安市华蓥市文化馆

35、南坪小调 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体育局

36、多声部民歌(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硗碛多声部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阿坝州黑水县文化体育局 雅安市宝兴县文化馆 阿坝州松潘县文化体育局

37、※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阿坝茂县文化局 38、大竹竹唢呐及制作工艺 达州市大竹县文化馆

39、唢呐艺术(咪苏唢呐、福宝贯打唢呐、苗族大唢呐、丹棱唢呐)泸州市叙永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泸州市合江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宜宾市筠连县文化体育局 眉山市丹棱县文化馆

40、口 弦 绵阳市北川县文化馆 凉山州布拖县人民政府

41、四川耍锣鼓(渠县耍锣鼓、李家耍锣鼓、象山花锣鼓、复兴耍锣鼓)达州市渠县土溪镇人民政府、达州市渠县临巴镇人民政府、广元市朝天区文化体育局、遂宁市大英县文化体育局、眉山市洪雅县文化馆

42、川中大乐(仓山大乐、蓬莱大乐)德阳市中江县文化体育旅游局、遂宁市大英县文化体育局

43、文昌洞经古乐 绵阳市梓潼县文物管理所 44、青城洞经古乐 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馆

45、峨眉山佛教音乐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

46、成都道教音乐 成都市道教协会

三 民间舞蹈(2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47、龙舞(※泸州雨坛彩龙、安仁板凳龙、船山桃子龙、盐亭桃子龙、遂宁耍旱龙、马潭火龙、双流火龙、宜宾小彩龙)泸州市泸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达州市达县文化体育局 遂宁市船山区文化体育局 遂宁市船山区南京路街道办事处 绵阳市盐县文化旅游局 遂宁市民间文化研究会 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文化体育中心 成都市双流县文化馆 宜宾市宜宾县文化体育局

48、高台狮子 成都市金堂县文化馆

49、巴象鼓舞 南充市阆中市文化局

50、翻山铰子 巴中市平昌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达州市达县文化体育局 南充市营山县文化体育局

51、泸县百和莲花枪 泸州市泸县百和镇人民政府

52、花灯(古蔺花灯、白龙花灯)泸州市古蔺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广元市剑阁县文化局

53、罗城麒麟灯 乐山市犍为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54、云童舞 广安市广安区文化体育局 55、白马跳曹盖 绵阳市平武县文化旅游局 56、甲措 凉山州盐源县人民政府

57、锅庄(达尔嘎、马奈锅庄、马尔锅庄、真达锅庄、木雅锅庄、得荣学羌、丹巴阿克日翁[兔儿锅庄]、乡城恰热[疯装锅庄]、新龙锅庄、德格卓且)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体育局、阿坝州金川县文化体育局、阿坝州小金县文化体育局、甘孜州石渠县文化旅游局、甘孜州雅江县文化馆、甘孜州得荣县文化旅游局、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甘孜州乡城县文化旅游局、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

58、扎坝嘛呢舞 甘孜州道孚县文化旅游局

59、热巴舞 甘孜州巴塘县文化旅游局 60、甘孜踢踏 甘孜州甘孜县文化馆

61、弦子舞(※巴塘弦子舞)甘孜州巴塘县人民政府 62、羌族羊皮鼓舞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63、哈玛(战神舞)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体育局 64、金冠舞 阿坝州若尔盖县文化馆 65、博巴森根 阿坝州理县文化体育局 66、※卡斯达温舞 阿坝州黑水县文化局

67、※㑇舞 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体育局

四 传统戏剧(8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68、※川剧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69、“泸州河”川剧艺术 泸州市川剧团

70、四川皮影戏(阆中皮影戏、何家班皮影戏、高观皮影戏、巴中皮影戏、成都皮影戏)南充市阆中市文化局 南充市南部县文化馆、广元市剑阁县文化局、巴中市巴州区文化馆、成都市艺术剧院

71、灯戏(※川北灯戏、岳池灯戏、峨眉堂灯戏、夹江麻柳堂灯戏、许家湾十二花灯戏)南充市川剧团、广安市岳池县文体局、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乐山市夹江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绵阳市北川县文化馆

72、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手掌木偶戏、成都木偶戏)南充市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广安市邻水县文化体育局、成都市艺术剧院 73、射箭提阳戏 广元市射箭乡人民政府 74、旺苍端公戏 广元市旺苍县人民政府

75、藏戏(德格藏戏、巴塘藏戏、色达藏戏)甘孜州德格县文化旅游局、甘孜州巴塘县文化旅游局、甘孜州色达县文化馆

五 曲 艺(6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76、四川扬琴 四川省曲艺团 成都市艺术剧院 泸州市歌舞团 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77、四川清音 四川省曲艺团 泸州市歌舞团 成都市艺术剧院 78、四川竹琴 四川省曲艺团 成都市艺术剧院

79、金钱板 成都市艺术剧院 南充市高坪区文化体育局 80、百汪说唱 阿坝州红原县文化体育局 81、飞刀花鼓 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六 杂技与竞技(8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82、拗棒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

83、搬打狮子 泸州市纳溪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84、大坝高装 宜宾市兴文县文化体育局 85、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广安市华蓥市文化体育局 86、高亭 广安市岳池县文化体育局

87、峨眉武术 乐山市夹江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

88、五通桥龙舟竞技 乐山市五通桥区体育总会 89、青林口高抬戏 绵阳市江油市文化馆

七 民间美术(11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90、唤马剪纸 广元市苍溪县唤马镇人民政府 91、麻柳刺绣 广元市朝天区文化体育局

92、石刻工艺(白花石刻、雾山石刻、安岳石刻)广元市市中区文化体育旅游局、绵阳市江油市李白纪念馆 资阳市安岳县文化体育局 93、江安竹簧工艺 宜宾市江安县旅游文化局 94、宜宾面塑 宜宾市翠屏区文化局 95、德格藏文书法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 96、夹江年画 乐山市夹江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97、※绵竹木版年画 德阳市绵竹年画博物馆

98、※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 99、※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甘孜州藏画研究所 100、※蜀 绣 成都市蜀绣厂

八 手工技艺(58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01、※蜀锦织造技艺 成都市蜀锦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02、自贡扎染工艺 自贡市扎染工艺厂

103、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凉山州昭觉县人民政府 104、隆昌夏布编织工艺 内江市隆昌县文化体育局 105、康巴藏族服装配饰制作工艺 甘孜州文化局 106、藏族牛羊毛手工编织工艺 甘孜州色达县文化馆 107、羌绣传统刺绣工艺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108、龚扇 自贡市龚扇竹编工艺厂

109、德阳潮扇传统工艺 德阳市旌阳区文化局

110、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 泸州市江阳区旅游局

111、渠县刘氏竹编工艺 达州市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 112、青神竹编工艺 眉山市青神县文化馆 113、沐川草龙编扎技艺 乐山市沐川县文化体育局 114、道明日用竹编技艺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115、瓷胎竹编工艺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116、※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旅游局 117、※竹纸制作技艺 乐山市夹江县文化局 118、徐氏泥彩塑工艺 遂市大英县文化体育局 119、珙县珙石雕 宜宾市珙县文化体育局 120、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 自贡市彩灯艺术协会

121、高桩彩绘绑扎技艺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乐山市夹江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122、中型杖头木偶制作工艺 内江市资中县木偶剧团 123、藏族民间车模技艺 甘孜州得荣县文化旅游局 124、藏族建筑砌石技艺 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125、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 绵阳市江油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126、※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自贡市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 127、※(大英)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遂宁市大英县文化局 128、※成都漆艺 成都市漆器工艺厂

129、凉山彝族漆器制作工艺 凉山州喜德县人民政府 130、凉山彝族银饰手工技艺 凉山州布拖县人民政府 131、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技艺 甘孜州白玉县文化馆 132、银花丝技艺 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133、荥经砂器 雅安市荥经县文化体育管理局 134、阿西土陶烧制工艺 甘孜州稻城县旅游文化局 135、桂花土陶传统制作工艺 成都市彭州市群众艺术馆 136、邛陶烧造技艺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137、南路边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雅安市茶业协会

138、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雅安市名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39、※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140、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宜宾市、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141、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 成都市、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 142、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 德阳市、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3、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 泸州市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4、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 遂宁市、四川沱牌曲酒股份有限公司 145、民间藏酒酿造技艺 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146、渠县呷酒酿造技艺 达州市渠县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 147、中江手工挂面工艺 德阳市中江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148、富顺豆花制作工艺 自贡市富顺豆花文化协会

149、东柳醪糟酿造技艺 达州市大竹县文化馆、达州市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150、护国陈醋传统酿制技艺 泸州市纳溪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51、泸州市先市酱油传统酿制技艺 泸州市合江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52、南溪豆腐干制作工艺 宜宾市南溪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153、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成都市郫县文化馆 154、临江寺豆瓣传统工艺 资阳市雁江区文化体育局 155、潼川豆豉制作技艺 绵阳市三台县文化体育局 156、糖画技艺 成都市锦江区文化馆

157、酥油花制作技艺 甘孜州道孚县文化旅游局

158、达县灯影牛肉传统加工技艺 达州市文化馆、四川妙达饴美厨食品有限公司

九 传统医药(4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59、藏医药(※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甘孜藏医院州 160、李仲愚针疗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61、成都中药炮制技术 成都中医药大学 162、成都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

十 民 俗(27个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63、彝族年 凉山州文化局 乐山市马边县教育文体局

164、藏历年 甘孜州文化局 阿坝州文化局 凉山州木里县文化局 165、羌年 阿坝州茂县文化体育局 阿坝州汶川县文体局 阿坝州理县文体局 绵阳市北川县文体局

166、※火把节(彝族火把节)凉山州文化局 167、新龙藏历十三节 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

168、苏布士(羌年庆典)阿坝州中国古羌释比文化传承研究会 169、※都江堰放水节 成都市都江堰风景名胜管理局 170、三汇彩亭会 达州市渠县三汇镇人民政府 171、文昌出巡 绵阳市梓潼县文物管理所 172、广汉保保节 德阳市广汉市文化体育局

173、川南苗族踩山节 泸州市叙永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74、硗碛上九节 雅安市宝兴县文化馆

175、八月彩楼会 雅安市芦山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心 176、※羌族瓦尔俄足节 阿坝州茂县文化局

177、康定“四月八”跑马转山会 甘孜州康定县文化馆 178、赛马节(会)甘孜州理塘县文化馆

179、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 凉山州盐源县人民政府 180、雅砻江河谷扎巴藏族母系氏族习俗 甘孜州雅江县文化馆 181、成人仪式 甘孜州丹巴县文化馆 182、阿依美格 乐山市马边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183、通家山女儿碑庙会 遂宁市射洪县青岗镇人民政府 184、环山鸡节 雅安市石棉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185、广元女儿节 广元市文化局 186、山岩帕措习俗 甘孜州白玉县文化馆

187、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 凉山州美姑县人民政府 188、峨眉山大庙庙会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 189、新山傈僳族约德节 攀枝花市文化局 注:加※处 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定在我心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在清代以来,特别是近代史,在中国历史进程上,它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在的直隶总督署大院里,知道这个院子曾经有过很多主人,这些人很多都是大人物,这些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每个人物后边都是一大笔非常重要的遗产,所以说,保定在我心里是沉甸甸的。但是过去多少年变化,特别是半个世纪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以来,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在这种大的冲击下,在这种大的冲击下,这个城市还剩下多少,这是我是关心的。我每到一个地方,都想知道还剩下多少。那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应该把它保护好了,用什么办法保护,怎么保护,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从全国各地来看,它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我们把共同性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形而上的层次上,来进行思考,一些比较大的,比如导向啊,战略啊,在这些问题上,要想一想。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应该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先想到文化问题。一个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我们应该请各方面的专家,对城市进行研究,找到这个城市的核心,究竟那些是城市的文化个性,这些东西绝对不能动。比如说重要历史街区,历史板块,标志性的建筑物,等等,这个必须是要保住的。这样,这个城市怎么变,它的骨格,它的文化个性都不会变。但是我们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就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为什么?因为那时我们太穷,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太差,急于改变功能性的设施,想搞得好一点,大一点,舒服一点,可是我们是顾此失彼,可我们现在再想挽救,就来不及了,因为历史是一次性的,不可复制,也不能仿制。

第四篇: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本真包括“真正”、“真实”、“完整”。

1、真正:如捏面人,小孩子也会捏,但没有套路,是瞎捏着玩,不是“真正”,真正包括传统的技巧、材料和技术要求和规范。

2、真实:能作成产品,可见、可听、可触,如山歌,不能仅有文字记载,没人能唱。

3、完整:有一整套完整全面的体系,会唱1~2首歌不是完整,起码继承了较多的,较全的内容。应该是不是古代遗迹,而是靠人们传承而到来的古代产生的文化。如:维吾尔十二木卡姆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采取进校园的方式,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尝试,让我们能够看到传承的希望所在。像贵州省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不仅以兴趣为导向,播下对非遗文化热爱的种子,可谓给非遗传承传来“一脉香”。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最大的效果就在于开启学子们的兴趣点。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而非遗文化的传递,如何培植兴趣才是重点。贵州省的例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因为作为多民族的省份,非遗文化的资源也极其丰富,让这些文化资源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的必须课,不仅丰富学生们的文化修养,更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新契机。学校是一个重要载体,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与现实结合,懂得呵护民族文化的传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在非遗传承的链条上,人才辈出是最理想状态。对很多非遗项目,往往面临着“人走技失”的困局。而打破这个困局,关键问题在于完善人才培育机制,让非遗的传承能够源远流长,能够有不同时代的“手艺人”代代相传。而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对于小学和中学阶段来说,只是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其懂得非遗的文化价值,而对于高校来说,就需要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育上努力。目前,高校可以从开设非遗选修课上作为突破口,再进一步设置非遗必修课,从而在高校中能够培养合格的人才,为非遗传承续上薪火。

文化遗传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文化遗传就是保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推进“非遗”进校园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非遗”进校园大有可为。

开设“非遗”校本课程是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作为学校,完全可以制作符合本校校情和地方文化特色制定内容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本土“非遗”文化遗传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土“非遗”文化的理解,更有利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比如,开展方言课,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比如,引导传统戏曲进校园,让学生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诸如此类,都是有效传承本土“非遗”文化的重要手段。

立足本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可与文化单位建立对口的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展文化夏令营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感受本土“非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创设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环境熏陶。学校可充分利用橱窗、板报、广播节目、班会课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本土“非遗”文化教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本土文化面对面,让文化的种子扎根在学生心中。

本土“非遗”进校园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学校要做有心人,要做用心人,真正搭建平台,让文化传承大优可为。

本次活动联合了县文化馆在教学楼大厅特设了五个方阵,依次是变脸馆,越剧馆,剪纸馆,布袋戏馆,提线木偶戏馆,每个方阵分别由民间艺术大师张永新、邢玲娟与柯秀容、金素清、郑运德、许正桃坐镇。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大师精彩绝伦的表演,吸引了大批的幼儿及家长驻足观看,大家纷纷送上了热烈的掌声,与此同时每个班级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活动,幼儿与家长都积极参与其

中。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机关幼儿园处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孩子们在民间艺术家的魅力中,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体验到了民间文化的独特之处,萌发了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展望未来的一切,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六月,让游戏点亮幼儿快乐的童年!

当然,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实现非遗传承,更需要有创新的理念。而学校,尤其是高校往往是创新高地,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人们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能够激发创新的灵感,从而换取非遗传承新的形式。可以说,在非遗传承上,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共同呵护非遗的传承。非遗文化进校园,可行且有新的启示。同时,非遗文化也可以走进社区,走进更为基层的地方,让非遗的未来传承更为广阔。(苏彦)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各地纷纷从改革教材、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以及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等方面入手,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之美”。

让孩子从小学习传统文化,教材是基础。当下许多城市推陈出新,编写适合适龄儿童阅读的教材,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引入教材,使阅读过程既有教育性又有可读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除了注重教材革新外,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形式上,非物质文化因其新颖、有趣,容易被儿童接受,成为许多地区推广传统文化的范本。全国中小学校纷纷邀请大师名家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一起互动,为幼小的心灵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的保护教学基地,真正做到了非遗项目保护从娃娃抓起,加强了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珍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郝萱琳在傅山小学传授剪纸技艺,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爱好,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苇编老艺人给孩子们传授技艺。

除了古文经典,中秋、重阳、清明、春节等文化传统节日及习俗,传统戏曲戏剧,传统礼仪,等等,都是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短板”。

学校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增加古文比例?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进课堂?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哪些误区?这些问题的确引人深思。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领悟”,把传统文化当作生活中的智慧与美,而不是一种“古书”、“落伍”或“久远”。对于,孩子们而言,千万不要小看小孩子们的“鉴赏力”,如今的孩子,既然能“三岁读诗”,更能在小小年纪领悟“传统之美”。而孩子天生对文化美的鉴赏力,需要家长、学校、老师、社会形成一个呵护“传统美”的氛围,这样,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就会对“传统文化之美”有一个内心的意愿和感受。

传统文化“近生活”,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这是民族文化之魂,自信才有美丽,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之中,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一定要通过“必要的形式”去展示和发扬,但一定不能“就形而形式”、“重形式而轻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就要从“小”下手,让传统文化之美从孩提始起就培养文化和艺术的欣赏力,而生活中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能力”,还有对美的“鉴赏力”。不管今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定要有对本民族文化的欣赏力,这表示民族生命力和精神的成长。一个民族最兴旺的时候,一定是传统文化发扬最广大的时候。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责任和使命。

下载解读中国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邮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中国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邮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管理办法

    附件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第一批(2001年) 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舞蹈)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舞蹈名录 1.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第三批,2005年)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思为规范、聚会等意思,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众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班级:61131P姓名:宋恒光学号: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

    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财经系国金金融----郑文恒2号 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泮村灯、金声狮鼓制作技艺、腐乳酿造技艺、会梅花百咏、水井民歌、司徒浩毛笔、楼冈网圩、赤......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

    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1、 民族语言 2、 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 语、其它。 3、 民间美术: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其它。 4、 民间音乐:民歌、......

    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扶贫开发与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略论 罗燕 (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古籍办) 论文摘要: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民族,有着独具的特色。文章着重论述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