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源氏物语(写写帮推荐)
东方文学研究作业
《源氏物语》
学院: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姓名:刘翠 学号:110103040
观 后 感
第一次初步了解《源氏物语》这部文学作品还是在文学研究课上。之前并未看过这部著作,经过上网查询才进一步得知:它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作品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平安时期日本的风貌,揭露人性与宫廷斗争,反映了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
我并未真正读过这部作品,而是看了由它改编成的电影《源氏物语》。其实我并不太了解日本的文化,看完这部电影也只能得出一些浅显的感悟。
从这部电影中我感受到了:贵族社会里争权夺势的残酷,上层贵族之间的相互倾轧,以及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生活上的淫乱。但在这部电影则侧重表现贵族生活的淫乱和他们之间的爱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
这部电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中道大人为首的当权者的贵族生活的显性线索,另一条则是通过当时一个作家的笔来描述的源氏时期生活的隐性线索。
该电影主要讲述了源氏时期的贵族生活状况。源氏是当时铜壶帝最宠爱的儿子,他不仅貌美惊人,而且才华横溢。但由于源氏没有强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难在宫中立足。桐壶帝不得已将其降为臣籍,赐姓源氏。而铜壶帝为了增强源氏的势力,在源氏12岁行冠礼之后,让其娶当权的左大臣之女葵姬为妻。由此我看到了: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虽然源氏已经有了正室但是他却还到处生情,从而结识了六条御息和夕雾。但好景不长,由于源氏与夕雾结识,而使御息所遭受冷落,六条御息所因为嫉妒怨愤灵魂出窍,害死了夕雾,不久又相继害死了葵。而御息所也因为愧疚和反省无颜再和源氏继续下去,便主动离开皇宫,皈依了佛门。因此御息所、葵和夕雾就成了源氏淫乱行为的牺牲品。从源氏的爱情婚姻中,我看到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但源氏并没有因为二人的死让其行为有所收敛,在御息所离开后,一无所有的光源氏思念继母藤壶而展开追求。虽然藤壶和天皇的感情很好,但对光源氏也有着说不清是爱情,还是疼爱的感情。在光源氏痛苦追求下,藤壶和光源氏常常背着天皇来往。直到藤壶有了身孕,天皇将这个孩子立为储君。临死的时候嘱咐光源氏辅佐这个他已知是自己最爱的孩子光源氏和最爱的女人桐壶的替身藤壶所生的孩子。
藤壶察觉到天皇知道那个孩子是她和光源氏所生的,而依然立了这个孩子为储君,在愧疚的心情下也落发出家。至此,光源氏又再一次失去了自己所爱的人。到此,影片的故事结束,这部片子独特的是它把作者紫式部也加入了电影中,最后光源氏问为他书写命运的紫式部还要折磨他到什么时候。紫式部反问他难道不明白,招惹众多女人的他,需要付出与这份幸福同等的血泪。
其中这部电影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当时妇女因为受所处时代和地位的限制而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由此让我联想到了最近看的老舍的一部作品《月牙儿》。《月牙儿》这部小说用类似抒情诗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了一个市民社会中被抛到生活最黑暗底层、受侮辱的弱女子的故事。一个纯洁自强的灵魂杯抛到污垢的泥泞之中,以屈辱的代价来换取生存。这个被污垢和屈辱扭曲并撕毁的灵魂,最后又被虚伪的权势者当作牺牲品送进监牢。小说全篇浸透着人生悲凉,对社会黑暗现实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我”这个人物也是现代小说形象刻画中少见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妓女形象。
虽然两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阶层不同,但他们都揭示了妇女不幸的命运。表面上这些作品是在反映人物的悲惨命运,但从根源上却是在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和当权者的腐败。最后,从这些女子的故事中,不难得到一种启示,无论在爱情还是在生活中,想得到幸福,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抛开杂念与束缚,用最真实的自己去做判断。
《世界电影作品欣赏》作业
姓名:刘翠学号:学院:文学院专业:对外汉语
110103040
美 丽 心 灵 之 影 评
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传奇
---评电影《美丽心灵》
即使是现在,当人们谈到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通常的反应仍是感到恐惧、不可思议和排斥、歧视,生活在真实社会、普通生活中的正常人是很难理解精神病患者的那些怪异行为和举止的。可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精神病人却是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需要得到医生和心理工作者的关注,还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美丽心灵》的编剧阿基瓦·戈尔兹曼对剧情作了精心安排,男主角纳斯的扮演者罗素·克洛的表演也出神入化。还有普林斯顿金秋美丽的校园,沉稳而空灵的音乐,层叠相融的镜头,所有这些都使《美丽心灵》成为一部精致而美丽的电影,并一举夺得奥斯卡的四项大奖。然而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纳斯那些奇妙的思想、传奇的经历,而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有艾丽莎带来的动人的爱情,那是纳斯经历了一生的传奇所体会到的人性的美丽。
阿基瓦·戈尔兹曼的父母都是纽约知名的心理医生,其本人对精神病患者有很好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戈尔兹曼是“纳斯”原型的第一个心理分析者,电影和心理分析都在试图阐述一个故事,试图深入一个人的内心。戈尔兹曼的心理分析使纳斯的心灵在银幕上真实而深入地再现出来,而我则希望通过一些心理分析的观点来帮助自己和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更好地理解纳斯的心灵。
一、个性分析:思维与情感的冲突
《美丽心灵》展现了一个天才的思想。纳斯最初给观众的印象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在纳斯的眼中,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的影像,漂浮在空中,然后刚好与旁边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重合。纳斯微微一笑,对那个同学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这就是纳斯,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在他的思想中,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来表达生活中的一切。如橄榄球比赛、鸽子的活动周期、一个女人在追抢了她钱包的男人的表现等等,他那著名的博弈论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对酒吧里的男女社交活动的观察。透过写满公式的窗户,可以看到纳斯那若有所思的脸,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数字、逻辑和推理的理性世界,并且在他所理解的理性世界中孜孜不倦地追求。
与他在数理世界中的追求相反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不大。影片的开始也通过一些片断表现了纳斯的个性。他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无疑,纳斯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心理分析大师荣格在谈到心理类型时把思维、情感、感觉、直觉作为功能十字图的四极,其中心是自我。其中思维和情感相对,感觉和直觉相对。自我在这相对的两维中都可能有偏差。喜好思维的人其自我的意志力便导向思维那一端,情感就只能放在下端而处于一种次要功能。当两者相对比较平衡时,自我仍能较好地理解和控制情感,这时的情感是一种理性情感。但越习惯于思考的人,情感就容易越受到排斥。当思维占据了意识的全部时,情感就只能在无意识中起作用。情感由于受到排斥而不能被意识所理解和控制,往往就会失去理性而成为非理性情感。因此纳斯并不害怕别人对他思维的攻击,因为那是他能够意识和控制的,但是他害怕来自无意识的情感,那是他不能理解和不能控制的领域。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纳斯那木讷的表情下隐藏的是他内心复杂的冲突,成功与失败、孤独与认可、爱与结果„„ 纳斯的三种非理性情感: 1.对失败的恐惧
他害怕失败,拒绝失败,并且不能接受失败。电影中有一个片断是他的竞争对手汉森向他挑战下棋比赛。汉森说:“怕了吧?”纳斯充满自信地说:“怕了,非常害怕,但怕的人是你。”然而当纳斯输了棋之后,他愣住了,不能接受事实,并说:“你本不该赢的,我先走的棋,天衣无缝,这棋肯定有陷阱。”纳斯紧张地站起来,慌乱中把棋盘也打翻了。后来,他与幻想中的室友谈起这件事时仍然耿耿于怀:“我输给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我本来掌握了主动权的,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失了手,一定是他暗中搞的鬼。”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纳斯在惧怕失败时的焦虑表现,在他没有写出得到认可的论文时,他感到深深的挫败感,一头撞向写满复杂公式的玻璃窗上,痛苦地说:“我只能想到这么多了。”纳斯追求成功,追求荣誉,他的情感被这欲望深深地占据着。2.孤立的无奈
纳斯虽然有超人的智力,却是个孤独的才子。在刚进校园的时候,他独自走上楼梯,身后托着长长的影子,那是一个孤独的身影。电影中他有几次谈到自己对别人的看法。他第一次与幻想中的查尔斯聊天的时候就说道:“我不太喜欢人们,人们也不太喜欢我。”他的导师海林格跟他说:“你的与世隔绝可能很大程度影响了你在学术上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为我们带来新的视觉。”纳斯却说:“我不交朋友,因为我是只蠢驴。”他第一次和幻想中的帕切尔对话时也说道:“我喜欢独来独往,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喜欢我。”事实上,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普林斯顿的环境对纳斯还是相当宽容的。纳斯认为人们不喜欢他只是他内心中“不喜欢别人”的一种投射。他的与世隔绝孤立了他与别人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当环境中产生压力时,就很容易转化为与环境的敌视状态,从而加重他的焦虑感。但是,他同时需要得到认可,当他看到餐厅中有许多教师把他们的钢笔放在一位老教授面前表示尊敬时,他的眼中充满了渴望。3.爱情的迷惘
可以说,纳斯是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他不仅不屑于同学间的交往,而且,起初他对男女间的感情也毫无兴趣。一个有趣的镜头是,在学校的酒吧里,同学们怂恿纳斯去追一个女孩子。他来到女孩子的身边,冷静地看着她说:“我不知道如果我想和你上床应该说些什么,但是你能不能就当我已经说了那些话?我的意思是说不如我们省掉那些开场白,直奔主题吧。”纳斯不相信成人间的浪漫,他于是对那个女孩做了个恶作剧。在这里,纳斯看到的只是男女交往的目的和结果,把它看作是一个完全客观而毫无感情的过程。从这个细节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情感是受到理性意识拒绝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纳斯的个性与心理经验、思维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很不平衡的,他受到了非理性情感的困扰,这是促使他精神分裂的原因。那些被他排斥、不屑与抗拒的心理成分,那些未被意识到的情感只能通过不正常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症状分析:无意识变出三个“我”
纳斯的主要症状是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三个幻觉人物,他们影响、控制着纳斯的生活。这三个幻觉均来源于纳斯的无意识,是无意识补偿功能的病理性表现。
无意识包括一切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经验,是构成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对于正常人而言,无意识往往通过与意识倾向相反的欲望或动力而作为意识的一种补充,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梦便是无意识补偿功能的一种表现。心智发展不平衡的人们往往是意识与无意识不平衡的受害者,他们与自己的无意识斗争,无意识的正常的补偿功能便只能以不正常的形式表现出来。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最深层次。它包含了人类的许多共通的经验。在分析正常人或精神病人的梦、症状或幻觉时,我们常常可以触及这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原型模式多种多样,几乎包括人类所有的心理经验,但无意识中最重要的原型主要有英雄(性格中的理想自我)、阴影(性格的对立面)、阿尼玛(男性的女性意象)或阿尼姆斯(女性的男性意象)、智慧老人(激发智慧的直觉)、自性(性格的完整性)、圣婴(预示新生)等。原型常常通过意象表达出来。
通过前面对于纳斯个性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纳斯的心灵中,被意识忽略和拒绝的情感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那些和意识冲突的无意识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的非理性情感,来源于三种原型,并由三个人物表现出来。当它们侵入纳斯的意识世界时就不受控制地实现它们的补偿功能。室友查尔斯——阴影
据医生分析,纳斯可能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精神分裂了。他那时候就已经在幻想中构建了一个室友查尔斯。
查尔斯的个性与纳斯完全相反,集中了纳斯周围那些与纳斯格格不入的同学的特点。查尔斯个性中的许多方面正是被纳斯否定了的内容。他是纳斯的阴影。影片中查尔斯第一次出现时便是以浪子的形象出现的。与当时纳斯拘谨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纳斯谈到他神迷的数学时,查尔斯说:“数学不会带来真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太闷了。”当纳斯谈到他还没有写出论文时,查尔斯问他:“你多久没有约会了?”可与别的同学不同的是,纳斯得到了查尔斯的认可,查尔斯一直认为他是天才,并且一直鼓励他。内心孤独的纳斯无疑是需要这种认可和鼓励的,因此查尔斯也是纳斯在孤独中需要得到认同的体现。
国防部官员——英雄原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一种文化里面都有英雄意识,这是我们深层的心理需要。但对于纳斯而言,这种深层的心理需要是通过幻觉表现出来的。
第一次出现国防部官员帕切尔的幻觉时,纳斯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但是对于一个不能接受失败的人来说,成功越大,就越害怕失败。他需要更多的成就感来缓解他潜意识中害怕失败的焦虑。帕切尔令纳斯感到自己是一个英雄,因为他们的“项目”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参与这样的一项工作是纳斯心灵深处的理想和欲望。小女孩玛休——阿尼玛原型
小女孩玛休天真可爱,一直没有长大。“她”是纳斯内心中的女性经验。纳斯在酒吧中由于不尊重女性的感情而遭受了对方的一个耳光的片断表现出纳斯缺乏女性经验,并且没有对女性情感给予应有的重视。他的女性经验很弱,也很不成熟。当他开始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艾丽莎并为之深深吸引之后,他开始幻想到玛休,也就是那一次,他与幻觉中的查尔斯谈起艾丽莎时,脸上洋溢出幸福的表情。他说:“他很迷人,我都不知所措。”“我该娶她吗?”
纳斯那些膨胀的情感需要是无意识侵入意识并控制意识的缺口。被纳斯忽视了的这些无意识通过幻想表现出来之后,纳斯的人格就被逐渐分裂了。无意识的那些原型已经形成一个个自我。他们相互独立,并常常取代纳斯头脑中的现实世界。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当这些分裂出来的自我与正常情况下的自我常常发生冲突时,原本现实的自我会逐渐失去勇气和能力,以至于病人完全受到幻想世界的控制。
影片中,当纳斯感到危险并表示不愿继续工作下去时,他受到了帕切尔的威胁,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妥协。对于他来说,那些幻觉都是真实的。当他被带入精神病院,并被告知他已经患病时,他不相信,并认为这是前苏联人的阴谋。而当艾丽莎去探望他,并且把他自己整理的那些资料原封不动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仍然不能接受现实。但在内心里面,他是相信艾丽莎的。
这时,他的幻想世界开始受到了冲击,头脑中的“真实”与现实中的真实的矛盾,令纳斯感到非常痛苦,他挖开了手腕去寻找那个可以放射号码的二极管。之后,他接受了电击治疗。罗森医生说:“现在他正经历着精神分裂症者最难熬的阶段,那种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恐惧„„”
三、康复之谜
爱拯救了天才
精神分裂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很难康复的精神病。但纳斯却奇迹般地在没有坚持医学治疗的情况下康复了,这是爱的力量。艾丽莎的爱是纳斯的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也是纳斯与现实接触的桥梁。
谁真谁假?
要治愈一个已经分不清真和假的病人,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现实中来。纳斯的幸运在于他一直有艾丽莎爱的支持。纳斯一直能够感受到艾丽莎的爱,并且相信艾丽莎的爱。当他在真与假中迷惘的时候,至少他知道艾丽莎的爱是真实的。正是这一点真实的情感让真实的世界重新进入纳斯的意识,使纳斯在真实情感的引导下重新关注现实世界。
影片中的高潮部分是纳斯的精神病复发并受到了帕切尔的生命威胁。艾丽莎打电话通知医生,而帕切尔命令纳斯:“你必须阻止她。”纳斯紧张妻子的安危,连忙说:“别把她牵扯进来”,当帕切尔拿出枪来对着艾丽莎时,纳斯冲过去把他的枪撞到地上。当艾丽莎冲出去后,纳斯同时受到了几个幻觉的压力,帕切尔用枪对着他,铁着脸说:“干掉她!”“要么她死,要么你死!”。查尔斯从楼上跑下来说:“哦,约翰,照他的话去做。”玛休拉着他的手,望着他,仿佛要他做个决定。所有的声音和形象都在纳斯头脑中旋转,终于他飞奔出去挡住要离开的艾丽莎,激动地说:“玛休不可能是真实的,她从来就没有长大过。”那一刻,正是由于他不愿伤害艾丽莎,正是由于他对艾丽莎的爱令他的理智战胜了幻觉,使他的自我在那一刻强大起来并控制了非理性的幻觉。
理性情感战胜非理性情感
当纳斯真正被激发起来时,真正感受到了理性情感的力量时,他便逐渐能摆脱非理性情感的控制。因为这时,情感在纳斯的意识中不再是一片空白,它能够被意识所接受和理解,并成为自我的动力。
影片中当艾丽莎要决定是否让纳斯重回医院时有一段感人的对话,艾丽莎颤抖地拿起纳斯的手贴在他的脸上,再贴在自己的脸上,“你知道什么是真的,这个,这个”,然后把纳斯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还有这个,他们都是真实的。”艾丽莎凝视着他的眼睛,把他的手放在他的心口,虔诚地说:“也许是这里,我相信有些强大的力量是完全有可能的。”纳斯的眼泪终于伴随着呜咽声哗哗地流下来。
艾丽莎相信纳斯的心能感觉到她真实的爱,她相信纳斯的真实感觉有足够大的力量让纳斯战胜幻觉,重拾迷失的自我。凭着这种信念,她帮助纳斯开始了与幻觉斗争,与分裂的自我统合的艰难历程。艾丽莎鼓励纳斯重返校园工作,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纳斯保持与现实的接触,并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日常事务中来。他直面幻觉,每当帕切尔的幻觉再次出现时,他就大声地吼道:“你不是真的,你不是真的。”尽管纳斯不时地被视为怪人,但他自我的力量已经逐渐强大起来,并最终控制了他的幻觉。
几十年来与精神病的斗争让纳斯对人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当他与前来探望他的诺贝尔基金会成员托马斯·金聊天的时候,他感叹道:“诗意般的美丽并不是人的本性。”而他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更道出了肺腑之言:“我几乎不相信数据、逻辑、理性,但一直在追求,我问自己什么是逻辑,谁定义了理性,我的问题让我在物理世界里旋转,我不经意有了发现,但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生的爱,如果有什么理由的话,那就是因为你,我的爱,你是我所有的动力!”
影片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现代社会是重视科技、理性、思维的世界,我们常常忽略了情感。而纳斯的人生经历却表明仅仅是思想的美丽,并非真正人性的美丽。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与心灵相融合,才能建构统一而美丽的心灵,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第二篇:源氏物语读后感
源氏物语读后感
(一):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品流露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被认为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给后世作家的创作带给了艺术典范。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长篇写实小说,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全书54回,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是作品的中心资料。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感情故事。小说历经4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宫廷豪华奢侈、腐朽淫乱的生活,反映了贵族阶级人与人之间争权夺势、互相倾轧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贵族社会门第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源氏物语》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源氏及众多女性形象,并透过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审美意向。
源氏生为皇子却不得不降为庶民,空有济世之才却无心仕途,酷爱紫姬却不断拈花惹草,一世风流却落得剃度为僧的结局。他的一生伴随着许多的矛盾和烦恼,其中最折磨他的是与藤壶乱伦的罪孽感和背叛紫姬的深深自责。他的灵魂与肉欲始终在斗争中苦苦挣扎,结果又总是欲望压倒理智,从而陷入更深的心灵冲突之中。源氏最终弃家出走,面壁向佛,正是这种心灵冲突导致的结果。作者大写特写源氏生活中无法摆脱的矛盾造成的苦闷及精神上接连不断的碰撞造成的无奈,意在说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显露了作者以哀动人、以悲感人的美学观。
“物哀”的审美意向除以源氏挣扎的一生反映出来外,还透过作品中所有与源氏命运连在一齐的女性的不幸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紫式部笔下,这些女子个个容貌姣好,聪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个个都是有命无运之人。《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命运只有3种选取,要么走入坟墓一了百了,要么落发为尼斩断尘缘,要么独守空闺虽生犹死。这些女性的多灾多难的命运和源氏一生经历一样,反映了紫式部感物而哀的审美特征。物哀的审美意向主要来自“人生无常”、“四大皆空”等佛学观,在她看来人生但是是欲海横流,欲海也便是苦海,摆脱欲海的最佳途径,就是皈依佛门。《源氏物语》所创立的物哀等美学传统,一向被后世作家继承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学民族化的一大因素。[由www.xiexiebang.com整理]
日本传统美学的特色就是物哀与幽情,幽情就是指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从八世纪的《万叶集》,到十一世纪的《源氏物语》,都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的追求。个性是《源氏物语》,对后世日本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美丽的日本,我》中讲到的:“这些作品构成了日本的美学传统,影响乃至支配之后八百年间的日本文学。尤其是《源氏物语》,从古至今,是日本小说的顶峰,即便到了现代,还没有一部作品及得上它。《源氏物语》问世几百年来,日本小说无不在憧憬,悉心模仿。”
源氏物语读后感
(二):
阅读《源氏物语》是在高中时候,从图书馆借的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丰子恺先生的译本。当时阅读时只是抱着一种既然看了就把它看完的情绪,因为确实是太长了,人物关系又极其的复杂,看的时候着实有点混乱,加上是学业功课十分紧的高中后阶段,并没有十分仔细地看,但是也算是看完了厚厚的上中下三本。2009年时候恰逢《源氏物语》成书千年纪念,日本出了一个比较正式的动漫作品《源氏物语千年纪》,也是看了一些,导演出崎统从一个全新的手法和方式去阐释原书,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中世纪礼貌课上再度提到《源氏物语》,忽忆起当时种种,才觉得《源氏物语》确实反映了许多东西,实在是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想起和同学一齐讨论书中各个女子的性格遭遇,批判光源氏的多情,偶尔也说说当时日本人搞笑的思想行为,源氏物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接下来,从几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一、《源氏物语》中的女性悲剧
说起来,高中时候阅读《源氏物语》,很大的一个感触是觉得书中的女性甚是可怜。不论是早逝的源氏的母亲桐壶更衣,命如朝露的夕颜,与源氏不和最后难产而死的葵姬,投水自杀被人所救的浮舟,还是深受源氏宠爱的紫姬,她们无一不是悲哀的。
《源氏物语》一书中最让人深刻的女性形象,大抵就是紫姬了。甚至因为人们对紫姬的喜爱称颂,作者被改称为紫式部,由此可见一般。在渡边淳一《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一书中形容紫姬的前半生是沐浴着异性之爱绽放的美丽花朵,后半生虽深受宠爱却未成正妻。觉得这种说法甚是恰当。用流行些的话就是,紫姬完全是养成系的。从小被源氏偷偷带回家中抚养,潜移默化中完全按着心里完美女性的标准抚养,此过程不可谓不尽心尽力,温柔体贴。紫姬的一生,完全是由源氏主导,在源氏的培养下,成为足以和源氏相配、高尚优雅、善解人意的紫夫人。紫姬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集美貌、聪敏、温柔于一身的完美女性。但虽然如此,紫姬的一生却称不上是幸福的,至少我这样认为。首先,紫姬的相貌与源氏爱恋的藤壶女御十分相似,一开始,或多或少源氏是将紫姬作为了藤壶的替代品。一个替代品,何等地凄凉,或许紫姬十分单纯,十分大度,都能够不计较这些。但是源氏自始至终的好色行为,对其他女性的不断追逐,紫姬埋怨得不多,不意味着紫姬不会难过。而自源氏与紫姬确认夫妻关系以来,紫姬等待的时日够多了,须磨流放,好容易归来却被告知有另一个女人,甚至那个女人为他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又有源氏对于其他女性的不断追逐,他与
紫姬一齐的时日究竟有多少呢,有多少个夜紫姬是独自凄凉度过呢?再之后,源氏半推半就地娶了三公主,紫姬真是心灰意冷了。换做是谁,谁都心灰意冷,紫姬竟能默默忍耐如此之久,能够说完全是源氏的所作所为对她的心灵折磨导致了她最后的香消玉殒。紫姬因源氏而美丽绽放,却也因源氏而香魂渺渺。源氏因紫姬离世,之后如何如何悲伤又有何用呢?记得曾在某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优秀作品集中,看到对源氏物语故事的改编,用极其优雅悲哀的语调叙述了三公主嫁给源氏,紫姬弹着弦琴,伤感离世的情节。看后不禁感慨万千。
紫姬作为全书中称得上是源氏最爱的一个女子,当然源氏并不是这样说的,他说他爱紫姬胜过他人,并非只爱紫姬一人,说穿了,紫姬的命运却也是不幸的。她有其优越于幸于其他女子之处,但是她还是不堪精神重负,祈求出家未果,最终病逝。紫姬之死能够说是全书中的最悲恸之处。深受宠爱结局也只能如此,而那些源氏只有一两分爱意,偶尔才想起的女子们,那又该是何等的悲哀。
这不是某些女子的悲哀,而是一个时代女子的悲哀。时代和传统习俗,男尊女卑的地位等各种因素导致了她们的杯具。我们注意到书中夫妻并不是住在一齐的,而是男方在夜里到女方家中就寝,这个女方可能是妻子也可能只是情人,次晨再离开。这种制度被称作是访妻婚。这种制度没有一种约束力可言,根本无法保证男女之间的关系的恒定。又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因而女子易被弃置,男子易朝三暮四。例如,源氏最早的情人中有六条妃子,之后喜爱夕颜便把六条妃子弃在一旁,不予理会了,源氏由于一时好奇追求末摘花,两人发生关系,发现末摘花相貌丑陋后又几乎等于将她抛弃。而又有所谓贵族阶层中的政治联姻,不顾及当事人的意愿,于是导致了婚姻杯具,葵姬和三公主就是赫然的例子。女性的杯具在《源氏物语》一书中显得格外的突出,恍如春天绚烂的樱花,越是完美的事物却越易凋零。
二、《源氏物语》中的中国文化
读《源氏物语》绝对忽视不了的就是书中有许多诗歌。我在阅读时,下面注释有许多都是对诗歌的注释,一开始还十分惊异,他们居然还用白居易的诗歌啊,看下去看多了就不以为怪了。
首先日本文化很大的程度上确实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在公元五六世纪就引入了汉字,用纯体汉字或异体汉字来表达日本语,之后逐渐将汉字日化,构成其特有的民族文字。但在《源氏物语》一书中,就我看来,在贵族之中还是以写汉字为荣的。他们将写汉语认为是一种有文化的体现。书中源氏经常与各个女子酬诗相和,诗都要写在适宜的美丽的信笺上,相当的风雅,有时候源氏还要对各个女子的文字做出评价。由此可见当时对这种文化的推崇。书中还有一段源氏与小紫姬习字的描述。源氏写很多字给小紫姬作字帖,让小紫姬写一张来看看,紫姬觉得写不好但经源氏一哄就去写了,也写了一首诗。书中对字的描述是:“写得确实很幼稚,但笔致饱满,显然前途有望。很像已故的外祖母的笔记。源氏公子看了,觉得让她临写现世风格的字帖,必须容易进步。”①源氏在培养紫姬的过程中对紫姬的作诗习字十分重视,可见不论男子女子,写得好字好诗被认为是一种完美的品质,这大概就是当时的风雅了。
另外刚刚也有提及白居易的诗,《源氏物语》中队白居易诗歌的引用相当的多。这与紫式部本人不无关系。紫式部入宫做女官奉命讲解汉籍古书,其中就有《白氏文集》。因而紫式部对《白氏文集》可谓是融会贯通,在创作《源氏物语》时自然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其中。另外,早在唐朝,白居易的诗集就被传入日本,其后,日本朝野和文坛推崇白居易,鉴赏研究白居易文学,借鉴仿效白居易样式,《白氏文集》在平安时代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可见一斑。《源氏物语》中的超多运用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书中的人物似乎也给人白居易诗歌之感,如源氏之母桐壶更衣受宫中其他妃嫔迫害,又被世人指摘说是祸国殃民之人,最终哀怨而死,而桐壶帝则为此消沉落寞,颇似《长恨歌》中的情节,甚至也用了《长恨歌》的诗句来渲染杯具命运。据统计,《源氏物语》引用中国文学典籍共185处,涉及著作20余种,其中白居易的诗47篇,106处。这样的数字实在是不小了。
三、《源氏物语》中的佛教体现
日本的佛教在我看来着实有点奇怪了。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书中的僧尼实在是很多了,不待见有这么多僧尼的,又不是写什么个性关于宗教的小说。书中许多人物遭遇现世的悲哀时,到达必须程度就会求助于佛道,借出家来得到解脱。仿佛出家并不是什么大事似的,比起我们现代的出家相比就显得没有那么慎重了。个性是藤壶女御选取了出家,紫姬祈求源氏表示想要出家,源氏本身也产生过出家的念头,可见在那个年代,贵族之中信奉佛教乃至产生出家之心并不奇怪。
佛教的思想除了以上这一点,还有更多的体现。书中描述景观和人物心理时时常体现出一种“无常”的特质。不仅仅从必须程度上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是佛教思想的体现。无常观本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料。举源氏为例,源氏素来以为自我命途多舛,一生充满不幸,个性是在紫姬病逝之后,这种人生无常感更加强烈。他心中默念:“我源氏自念相貌非凡,所为一切,皆超常人。然从童稚起,便屡遭罕见痛苦,因此常寄望于佛法指引,度我出家为僧。只因踌躇难决,最后迁延度日,才道此前所未有的苦痛。此后,世间再无甚留恋。从此潜修佛法,定无何障碍。谁知心中悲痛纷乱,深恐难入佛道。”他惴惴不安,便祈祷于佛:“但愿佛祖降福,万勿使我悲。励过度!”还在给秋好皇后的信函中写道“君眼俯瞰九重天,我心厌叹世无常。”②紫姬离世给源氏带来了极大的无常感,源氏于是乎隐隐期望求助于出家得以解脱。
除去无常感,书中还充斥着种种悲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人生八苦,书中皆有所体现。而日本文化中那种纤弱敏感的特质,又让书中人物始终萦绕着淡淡的悲哀。并且书中人物还期望透过礼佛来为自我积福,期望远离尘世,向往极乐世界。可见确实是很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此外,《源氏物语》一书是十分相信鬼神之说的,并且给了怨鬼很大的情节,即六条妃子的生魂害死夕颜、葵姬,死后怨魂纠缠三公主和紫姬。这些情节就现代科学观而言就有点不切实际了。但是,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魂灵的相信。在动画中六条妃子的形象被描绘得十分阴沉,也能够反映日本人对这些鬼神的笃信。
四、结语
阅读《源氏物语》,除了阅读它的故事情节,也对日本当时的文化风气有必须的了解。想起当时和朋友讲到书中各种有意思的资料,例如日本世家女性当时以齿黑为美,特意把牙齿涂黑,当时女性头发及脚踝,洗发还得择吉日,每次洗发之间隔得时间个性的长,如此种种,个性不理解。能够说《源氏物语》是平安时代文化的缩影,想要了解日本古代的文化,读源氏物语是很好的途径。
源氏物语读后感
(三):
这本书写于一千年前,日本一个女贵族写得让皇家消遣的书,类似上官婉儿写了一部书给武则天看的意思,作者名叫紫式部,号称日本的《红楼梦》,但比《红》早七八百年,主要以贵族源氏家族三代的感情故事为主线,间或有家族兴衰。这本书我看得一唱三叹,迂回曲折,看着看着着急明白结局,就一目十行的翻着往前看,越过看了,又觉得文笔实在优美,后悔没有好好欣赏,就折回去重新细细看来,如此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此书颇有日本那种细腻唯美的风格,阅读本身就很怡人。有审美的愉悦感。
我花了一个月才看完,真是害苦我了,这把年纪,睡之前看小说类比较吸引人的书,就会脑电波兴奋度加强,要好一阵子才能入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说明了的确是一本有阅读趣味的术。前一段买了本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哲学类的,有点费脑子,那对我来说就是通往睡眠之路,一看就困,我准备老了,放本高数在枕边。
在看的过程中,我思考了一下,不是出于爱国情结,客观的说源氏物语的确比红楼梦要差一点的,首先从笔力而谈,高下力见,源是细腻婉约,红却是深郁秀美兼具,就资料来说,源书主要是三代男主人公的感情史,中间的知识点就是写情诗时的诗词,大部分就是那种什么排句,(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可能说的不对)类似中国的对联,两句两句,真的比咱们的唐诗宋词元曲是万万不及的,里面涉及的知识点也多是衣服薰薰香,宴会时的乐评舞评,出家的习俗,佛具的知识,日本贵族我感觉liuxue86。出家的个性多,当年看一休哥的时候,感觉他出家完全是被黑恶势力迫害的,可怜死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日本当年出家蔚然成风,皇帝一退位,出家,皇后妃子(日本叫女御,更衣,尚伺什么的)皇帝一不行,也出家,贵族家的夫人啊什么的也是死了一半,出家了一半。可我感觉咱们红楼梦,医药,饮食,诗词,服装,建筑,宗教无一不包。看了一部书,就学了一堆东西。还是中国人实在啊。
我想了一下,这就如同日本人的料理,半天上来,咱们一看,几片鱼,两片菜,一小碗汤,但是日本人就那么切一切。摆一摆,实在是清爽好看,日本饮食建筑服饰都给人一种静物感,线条清晰明丽,让人感觉生命的优美与诗意,咱们的红楼梦就是满汉全席,美仑美焕。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华美与沧桑。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向让我体会到一个字”美”,能把文章写得如此之美,让人感觉如在初春细雨蒙蒙中,漫步在缀满淡紫色花朵的花径之间,真是不错。
源氏物语读后感
(四):
《源氏物语》读后感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很偶然的机会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出于对日本文化的莫名的好奇,就完整的看了一遍,之后又去找了电影来看,说实话,没有在日本的文化中熏陶过的人一般很难理解这本书。就像《红楼梦》我们能看到宝玉和黛玉辗转反侧的感情,却很难理解红学家很整天在折腾些什么。
印象中的古代日本,礼仪周到、民风淳朴,无疑《源氏物语》让我大大震撼了一把。当时的感觉就是古代的日本人随心而动,很有自我追求的精神。大概是平安时代受唐朝的影响深远。以言情小说的角度,这本书并没有多少惊喜,毕竟书里晦涩的言语以及时不时出现的诗句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乏味。而书中不时出现白居易的诗句,及《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并巧妙地隐伏在故事情节之中,使该书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氛,更让人会误以为在读半白话版的中国古典小说。之后想想,原先我真的只是看到皮毛而已。不用去追究一个名族的文化起源,单是经历长时间的演化发展,已被烙上独特的烙印。
日本是个矛盾的名族,明明对女性的歧视根深蒂固,偏偏有着日本版《红楼梦》之称的《源氏物语》又是出自女性之手,而这篇小说在当时也但是是作者写给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读物而已。书中由光源氏等人品评世间女子等级,展开光源氏的感情之旅,反映了当时贵族奢靡又出奇优雅的生活,权位利益仅仅轻轻带过。书中那些如画般美丽温婉,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存在的女子之于他们大抵只是附属品罢了,贵族女子难免被当成利益联盟的牺牲品,并无人真正关心她们的想法。
理想与现实,表面的光华与内里的丑恶,光源氏的追逐浪漫的一生以紫姬的离世而结束,只是已到尽头,世人记住的都是他的光华。
有机会还是要去亲眼看看,好好体会一下日本的传统文化。
关于译本,因为看的时候上下两册并不是同一个版本,比较了一下还是觉得丰子恺的比较好。
源氏物语读后感
(五):
<源氏物语>这本书,是别人介绍给我的。那天我去书店,正巧看到一本,大大的,厚厚的。封面是几个穿着和服的漂亮女子。寒假,我满怀好奇心的读完这本书,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源氏物语>的作者是一位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她幼年时与父亲学习中国诗文和歌曲,熟读中国典籍,大约22岁时写下这本书,一举成名。这本书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平安王朝贵族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显现了贵族内部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和令人无奈的感情生活。这跟我妈妈爱看的后宫大战戏颇有几分相似,只是环境变成了贵族的内部。它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以及必然崩溃的趋势,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它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
我这些天在想物语里那些母女两代承恩的故事。夕颜和玉鬘,六条和秋好。都是十分有意思的比较。夕颜出场时已是一女之母,但却让人觉得是书中女子中最为天真烂漫的一个。而她的女儿玉鬘,确是书中少有的意志坚定的女子,更是罕有的对源氏的美貌无动于衷。六条和秋好也是搞笑的比较,六条感情最为炽烈,秋好皇后却是人如其名--像秋水一样幽冷。她好象从来未成爱过任何人,大概是年少的时候看了太多的母亲和源氏之间的纠缠。
我草草看了这本书,草草写了读后感,但若细细品味,就应会给我很多的感悟,如今它给我的感悟就是:美丽的人或事总不能长久,而人们最想得到的往往总得不到。在这世上有多少人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呢?
源氏物语读后感
(六):
前日读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感觉并不是很个性,但就当时的年代来说,还是有其必须的用心好处的。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长的长篇写实小说。更有人誉之为日本的红楼梦。
它透过描述900多年前上层社会的腐败政治与淫逸生活来体现历史发展的特征,在感性上面颇多词汇堆砌之感。写法上倒与红楼梦有些相似,只是其中的诗句文绉绉的厉害。源氏物语故名思义是源氏的故事,全篇描述了源氏大将的情感生活,及至其死亡。重点描述了紫姬的成长夭逝;下半部又续写了源氏儿子的故事,但没有结尾,很是突兀的就结束了。
虽然于我是粗粗一阅,从中却也不难体会到作者的敏捷才思。作者对中国汉字及文化颇有研究,从中引用了白居易等人的诗词便可知晓一二。小说从不一样故事中隐射出的古代日本女子的命运悲惨以及其行动所受到的束缚,逼真的再现了日本社会发展史的一面。但文中似乎肯定了源氏的高贵品质,又确乎显得消极了些。源氏物语读后感。当然,迫于时代局限性,自不必太过苟责。
匆匆一阅,感慨不算多。日后有空当再细读。掩卷告慰紫氏部。
源氏物语读后感
(七):
历时将近半年最后把<源氏物语>看完了,也就是睡觉前的半个或一个小时看看,所以拖得的这么久。很久没有看专业外的书,上一本看得是哪一本,是昆德拉的<玩笑>还是<偷书贼>?记不得了。那也没写读后感很久了。
看<源氏物语>的前半段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整天就是那个美女这个美女,都是美丽超群,性格温柔,十全十美;都是见了源氏就感叹其长得如何英俊帅气,香气是如何让人沉醉,态度是如何风流倜傥,才华是如何让所有人暗淡无光;都是跟了源氏以后不管他如何移情别恋都是无怨无悔,真是就如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见一次都很心满意足。()这样的书在贾母的眼里就是十足垃圾,所以前半段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唯有当源氏被后辈柏木戴绿帽子的时候我才感觉有点意思,但是很失望的是作者把柏木生生的给写死了,真是可惜了这么一个好后生啊。看得我心里挖挖的凉啊!
任何事情不能总是十全十美,顺顺利利,那样生活也就缺乏精彩,整本书看下来就索然无味。本来形容好的词汇就那么多,估计还占不到全部的三分之一吧。人们对痛苦理解的都比较深,也有很多词来描述。所以就那么多词汇,一个劲的用,不腻了才怪呢。像<红楼梦>就深谙此道,人人都不是完美的,事情都不是每次有圆满的。
但是源氏死后的故事写的还是十分精彩的。尤其是?总角?这一张,简直棒极了。单独剥离这一章节出来,绝对是一个十分凄美完美的的故事,我想足能够与<爱有来生>相媲美了。两个奇异的人被感情折磨,最后一个竟被活活折磨死,另一个也不移情别恋。但是单独抽出这一章来理解的话,与全书的风格就相差很远。
源氏物语读后感
(八):
我又在那个作品选的帮忙下开始读《源氏物语》,虽然缩写了,但是我还是读了很久,那里说一些感受。中国的小说还是以男人为主的。《水浒》里至少有两百个男人,女人,能真正给读者留下印象的不超过20个,而且最后基本上都是被杀了的„„到了《金瓶梅》,也是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而已,《红楼梦》里虽然女人多,但是也并非男人就少,而且也并非是一个男人的故事,而日本的小说却是这样。一般的,就是一个男人,然后就有很多女人,譬如《挪威的森林》《雪国》,主人公就是和两个女人,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而如源氏,就是一个男人(或者把熏君也算上,就是两个),然后那些女人就多到我都记不清了。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的和歌与汉诗,用的很好,我之后才明白日本的古代最早的诗歌集是用汉语写的。在这本书里用了超多的中国诗(以白居易的为最多,还有《古诗十九首》等等)和中国的典故和成语,例如“指鹿为马”等,而且用的十分好。再加上这部小说并没有完全流传下来,有些缺漏,就更是显得妙,没有写出源氏的死,或许是一种故意吧。然而我开始以为的这部小说中可能有日本古代战争的场面,结果很失望,或者说至少缩写本上没有看到任何与战争有关的东西,只有那无数的在日本封建的时代,被欺骗的或者说不是被欺骗的无数的女人。
小说的结尾写的还不错。小说中经常说:在日本怎样怎样样,在中国又怎样怎样样,例如明石道人所说的“获罪谪戍,在中国,在我国朝廷,都是常有的事。凡是英明俊杰、迥异凡俗的人,必然会难免于谪戍„„”,这才明白那时候的日本人,什么东西都还是要和中国比一比的。然而,最后明白了从日本古代传下来的日本“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例如日本人写诗歌(起草诗歌)用的纸和擦鼻子用的纸是一样的,并且“藏在怀中”;还有男女共寝后,次日早晨男子务必写信作诗去慰问,女的务必写回信或答诗„„;小说里的“儿子”,反正几乎都不是自我的孩子。
源氏物语读后感
(九):
《源氏物语》一书中最让人深刻的女性形象,大抵就是紫姬了。甚至因为人们对紫姬的喜爱称颂,作者被改称为紫式部,由此可见一般。在渡边淳一《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一书中形容紫姬的前半生是沐浴着异性之爱绽放的美丽花朵,后半生虽深受宠爱却未成正妻。觉得这种说法甚是恰当。用流行些的话就是,紫姬完全是养成系的。从小被源氏偷偷带回家中抚养,潜移默化中完全按着心里完美女性的标准抚养,此过程不可谓不尽心尽力,温柔体贴。紫姬的一生,完全是由源氏主导,在源氏的培养下,成为足以和源氏相配、高尚优雅、善解人意的紫夫人。紫姬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集美貌、聪敏、温柔于一身的完美女性。但虽然如此,紫姬的一生却称不上是幸福的,至少我这样认为。首先,紫姬的相貌与源氏爱恋的藤壶女御十分相似,一开始,或多或少源氏是将紫姬作为了藤壶的替代品。一个替代品,何等地凄凉,或许紫姬十分单纯,十分大度,都能够不计较这些。但是源氏自始至终的好色行为,对其他女性的不断追逐,紫姬埋怨得不多,不意味着紫姬不会难过。而自源氏与紫姬确认夫妻关系以来,紫姬等待的时日够多了,须磨流放,好容易归来却被告知有另一个女人,甚至那个女人为他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又有源氏对于其他女性的不断追逐,他与
紫姬一齐的时日究竟有多少呢,有多少个夜紫姬是独自凄凉度过呢?再之后,源氏半推半就地娶了三公主,紫姬真是心灰意冷了。换做是谁,谁都心灰意冷,紫姬竟能默默忍耐如此之久,能够说完全是源氏的所作所为对她的心灵折磨导致了她最后的香消玉殒。紫姬因源氏而美丽绽放,却也因源氏而香魂渺渺。源氏因紫姬离世,之后如何如何悲伤又有何用呢?记得曾在某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优秀作品集中,看到对源氏物语故事的改编,用极其优雅悲哀的语调叙述了三公主嫁给源氏,紫姬弹着弦琴,伤感离世的情节。看后不禁感慨万千。
紫姬作为全书中称得上是源氏最爱的一个女子,当然源氏并不是这样说的,他说他爱紫姬胜过他人,并非只爱紫姬一人,说穿了,紫姬的命运却也是不幸的。她有其优越于幸于其他女子之处,但是她还是不堪精神重负,祈求出家未果,最终病逝。紫姬之死能够说是全书中的最悲恸之处。深受宠爱结局也只能如此,而那些源氏只有一两分爱意,偶尔才想起的女子们,那又该是何等的悲哀。
这不是某些女子的悲哀,而是一个时代女子的悲哀。时代和传统习俗,男尊女卑的地位等各种因素导致了她们的杯具。我们注意到书中夫妻并不是住在一齐的,而是男方在夜里到女方家中就寝,这个女方可能是妻子也可能只是情人,次晨再离开。这种制度被称作是访妻婚。这种制度没有一种约束力可言,根本无法保证男女之间的关系的恒定。又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因而女子易被弃置,男子易朝三暮四。例如,源氏最早的情人中有六条妃子,之后喜爱夕颜便把六条妃子弃在一旁,不予理会了,源氏由于一时好奇追求末摘花,两人发生关系,发现末摘花相貌丑陋后又几乎等于将她抛弃。而又有所谓贵族阶层中的政治联姻,不顾及当事人的意愿,于是导致了婚姻杯具,葵姬和三公主就是赫然的例子。女性的杯具在《源氏物语》一书中显得格外的突出,恍如春天绚烂的樱花,越是完美的事物却越易凋零。
源氏物语读后感
(十):
源氏物语读后感
从同事手中借阅丰子恺译本的《源氏物语》已久,读后,一副惘惘然的样貌。虽说它属于经典的日本古典文学,却因中国有了绝世的《红楼梦》,所以总觉得它份属小儿科。加上书中语言的重复,事件的堆砌及结构的松散,读后竟有大失所望之感。唯独书中那天生容貌?丽,才华盖世的皇子光源氏,以其风流多情的性格,在心中留下了稍可回味的东西,像甜酱一样,能渗出一丝柔和而腻人的味道。至于书中所映射的日本思想,因自身潜力问题,加上本身对日本历史文化不甚了解,能看出的实在不多。如果说是为了解当时日本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话,单单一本《源氏物语》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物哀时代的日本,一生光鲜的源氏公子终因无法脱离欲望横流的丑恶环境,竟没能活出真正的自我。在皇宫贵族权利相互倾轧下,他也有过和宝玉一样的迷惘和大起大落,但权利和谄媚的魔力,让他只能以任性的姿态,任凭无际的黑暗吞噬自我黑夜的灵魂。而宝玉不是,宝玉能始终持续至纯至美的心灵,决不容许有令人恶心的肮脏来玷污心中那份圣洁的情感,哪怕厌世出家也要维持心中这份信念!
源氏公子对女人傲慢和轻蔑的态度,并不能给他自认为完美已极的外表增添光彩,却使一颗原本善良的心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垢,让他在众多情人面前根本看不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真正感情,只能随波逐流地追寻所谓的欢乐与幸福,到头来却成了他一生的空虚和痛苦。好在还有个例外的未摘花,人家用她那至诚至忠之坚持让他在那虚假的繁华中享受一丝清新的芳香。
《源氏物语》给自我带来的还有一丝细细的悲凉。在那样的时代,女人总会自我给自我酿造杯具,不是屈从,便是脱离尘世,这真的很残酷。或许作者紫式部也以前是缘于这份心绪,才会让《源氏物语》在滥情博爱中折射出时代的杯具。
一种说不出的心结,一股寂寥怅惘之情自然也就袅绕于四周,久久散之不开„
第三篇:《源氏物语》书评
十多年来,我一直试图给我的LG解释这个问题。
在他眼中看来,《源》这本书就是一本大叔养成了萝莉,然后叔叔和侄女儿们结婚,贵族们每天不做正事,言语又晦涩的小说。
可是,我为什么从11岁开始读它起,就一直恋恋不忘,至今仍然是枕边书呢?相比,对于《红楼梦》,我倒是看了十多遍后,就扔在一边了。
先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它的书写文字究竟为何?据说当时日本的书写系统尚未完成。在文字系统都没有完善的时代,写的长篇小说,价值能高到哪去?————它是以平假名写作而成的。在当时,平假名是专用于和歌和女性使用的一种文字,中国也存在过类似的”女书“。
而且当时日本的书写系统已经相当时日本的书写系统已经相对完整了,无论是诗歌,日记,小说,都能很好的表现。
至于价值高低的问题——奥德赛和伊利亚特的创作年代,也是您说过的文字系统都没完善的时代。
其 次,它里面以官名代人名,而官名又不随时间变化,据说是总要让读者搞不清楚状况,就文本价值,一个搞不清楚主角,人物关系得用论文才能分析清楚的小说,它 的伟大处,又在哪里?——如果您没有认真看这部《源氏物语》,自然就搞不定清楚其中的关系,但在读进去了的人之中,它的关系是非常清晰的。况且,正版 《源》中,一般附有人物关系图。您这样的感觉,就象我第一次读某些西方小说,全篇都是(XXX之子)(XXX斯基,XX娃)一样,的确难以理解,但在了解这是当时创作者社会的习惯之后,就不会觉得是很大的麻烦了。
关于您“官名代人名,而官名又不随时间变化,据说是总要让读者搞不清楚状况”的评价,让我借用《红楼梦》里小红和凤姐的一段对话:
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 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您看,这一堆的奶奶,肯定会有人看晕的,但是,会有很多人认为”以奶奶代人名,又不变化,让读者搞不清状况吗?
第三、说实话,源氏物语我没有看完,大家都说它是爱情小说,可我每次看,总联想到沟口健二的黑白恐怖古装电影,看的心惊胆颤——这个我同意,每人对不同的文学作品都有不同的感受。
————————————
下面,接着说我对《源氏物语》好在哪里的理解。
《源氏物语》是一本难能的,由古代女性写作的小说,那种细腻的表达的心性曲折的心理描绘,是很多男性作品所不能具有的。
《源氏物语》是对中国唐宋文化的良好继承,众所周知,在唐传奇虽然多,但并无象《源氏物语》这样大幅度描绘多人物画卷的长篇巨作。看源氏,其实是在透过源氏,看那个遥远的唐朝。
《源氏物语》是日本物哀审美文化的集大成体现,关于物哀,已经有很多的描述,这是日本特有的一种审美情趣,凝聚了佛教,中文文化与日本民族特性的一些闪光点,对于有相同审美情趣的人,会非常喜欢。
《源 氏物语》是窥见一千年以前古人风雅生活的最佳渠道之一,在中国近代的战乱中,在清朝满文化对汉文化的侵袭之后,中国古代的风雅生活已经十分零落了,不管是 资料,还是现实的技巧,都已失传太多,而在邻国日本,却有一本小说能如此完整地记录下当时外国人效仿中国文化生活的场景,这难道不是一件宝物么?就象唐代 的《河岳英灵集》已经失传,但从日本的仿作《文镜秘府论》中还可以找到影子。宋代的《唐文粹》已经残缺,但平安朝的《本朝文粹》却因为其模仿,成为重要参 考资料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最初翻译《源氏物语》的人,都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些大腕。
《源氏物语》还是亚洲人类史与社会史的一个活化石教材,对于所谓的“乱伦”“偷情”的评价,其实不过是人类历史上亲属婚,访妻婚的一种误解而已。当我们对“泸沽湖”女人选男性的大胆和开放啧啧称奇时,为什么就会对当时日本社会的正常现象感到反感呢?
至于服饰、色彩、书画艺术的研究,就更多了。
………………
对于《源氏物语》这本书,我的赞赏还有很多很多,但归总起来就是一句,因为它有我欣赏的好,所以我喜欢。但我不强求不能欣赏它的朋友们喜欢,只是希望,通过我的介绍,或许有一两个人,可以修正以前的偏见。
我一直感谢《源氏物语》,在十多岁的时候,把我从一个到处乱跑的野丫头,变成了可以静下心来学点文化知识的假淑女。
一直到二十多年后的前天,我按着《源氏物语》中的香方,合出了一剂“黑方”,然后在弟窑的梅子青闻香杯里加满如雪的香灰,埋入方碳,等着银叶上慢慢弥漫出雍容深远的香味,再烧好风炉,泡一壶铁观音慢慢品味时,那一刻,我觉得我与一千多年的唐宋,有一颗相通的心。
而《源氏物语》,就是这座桥梁。
第四篇:源氏物语读后感
《源氏物语与》作品赏析
读《源氏物语》时应当以严肃态度来享受这道人生易垮的堤防。
初读《源氏物语》,是一年前的事。当时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觉得每读一页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成就。《源氏物语》的确极尽日本人曲溜拐弯之能事,所有的话都吞吞吐吐,只说半句。所以晦涩难懂,无聊至极。我第一次读中文本就用了整整一个暑假,常常是看一看就睡着了。看完后,稀里糊涂,里头人物太多了,关系太杂了。一本书下去,只知道它是在讲一个男人与众多女人的故事。让我想起了《红楼梦》,当然它本身是无法与红楼相比的。也看了几部关于乱伦的作品,比较喜欢的是川端康成的《雪国》和白先勇的《孽子》。但当川端康成在一次获奖时说:《源氏物语》是日本小说的巅峰时期。才恍然也许《雪国》也曾经一度迷恋《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平安时代的一位杰出女作家紫式部的代表文学作品。真的让人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在封建时代男权社会的日本,竟有如此一个女作家,能写出如此情色作品。她的智慧,她的勇气,她的才气,都是让人很钦佩的。
她笔下的那个男子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一个高贵的身份,一趟风流的人生。再读《源》,我突然有个很想不通的问题。光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男人,能让世间女子对他如此痴情眷恋。父皇的妃子,也就是他的继母藤壶,委身于他;皇子(兄弟)的未婚妻胧月夜,未来的皇后,屈膝于他;更不用说民间世俗女子石明姬等女子。他正式娶妻三个,朝廷左大臣之女葵姬,光源不爱她,却为了增强其后援而娶她,进门后,葵姬被冷落,一生哀怨而死;第二任妻子是藤壶母妃也是他情人的侄女紫姬,光源一开始对她亲如女儿,待她长大,正式娶进门;第三个是她同父异母所生的妹妹三公主,后与他人私通,生下一子,这也是对源氏的一种报应吧。此外,源氏还处处留情。与他有过关系的女人多的数不过来,六条妃子,夕颜,空蝉,玉寰....如此风流多情的他,寻求的是肉欲的欢愉,还是精神的支撑?也许他寻找的是一种变态的自我认同。母亲在他很小时就去世,给他很重的一个心里打击。他留恋于母亲。在选择自己的情人时,只要打着母亲特征烙印的女人才能合他心意。他寻找的爱人,只是母亲的替身。但是他渴求得到的爱情是永远也无法在一个替身身上得到满足的,于是他变风流成性,无止尽的寻花问柳,寻求肉欲上的欢愉。这样一个男人,纵使征服了所有的女人,所有女人因他而死,他还是输给了自己。一个可悲的男人。我想他最终还是迷茫的,在别人的无限的赞美中,不断的践踏爱情,也许他从未见过真正的自我。却生活在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中无奈的活着,源氏公子犹如暗夜的蝴蝶,有权利和谄媚做成的双翅,轻盈的穿梭于肉体欲望的城市,以任性的姿势,翩然出入于无际的的黑暗,颠覆所有纯洁。他只是在至高的权利下玩耍,只要在轻蔑一笑间,她们便随光逝去。记的有人说过: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他已经飞过。那她们呢?她们是否留下飘逸的身影?你悄无声息带走的,还是许多颗纯洁的心灵呀!
她和夕颜一样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擅长的音律雅趣,却为当世两个最有声望的男子深爱,她有着毫无瑕疵的容貌,有着富有灵韵的气质,有着毫无矫饰的性情。她是梦浮桥边的浮舟。熏大将爱上他,是因为她同鼓起的姐姐大女公子酷似的眼角眉梢;匂亲王爱上了她,因为她那美丽的一个背影,明亮如一泓潭水的眼睛。我本以为浮舟是另一个夕颜,我以为浮舟是另一个夕颜,两人同样出身低微,同样自然不矫饰,同样洁白柔弱,同样的由命运赐予了世人并称为双璧的两位男子,同样和那个单纯的夕颜一样,经历朝生暮死的青春。但是不是,夕颜是单纯的,她对情人毫无保留的依赖,甚至不要求知道对方的名字。而浮舟不一样。她所要求的,比夕颜更多一点。她要的是对待她本人的,纯净的爱。死后重生,薰还是找到了她,此时已经出家为尼的她。他终究没有见到她。也许她就已经死了,死在富贵公子的恩赐的爱重。浮生若梦,舟楫无声。梦浮桥的彼岸,花开茶靡……
《源氏物语》的美,也许也就是美在将美的东西尽情砸碎。
第五篇:源氏物语读后感
《源氏物语》读后
这本书写于一千年前,日本一个女贵族写得让皇家消遣的书,类似上官婉儿写了一部书给武则天看的意思,作者名叫紫式部, 号称日本的《红楼梦》,但比《红》早七八百年,主要以贵族源氏家族三代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间或有家族兴衰,源氏物语读后感。这本书我看得一唱三叹,迂回曲折,看着看着着急知道结局,就一目十行的翻着往前看,越过看了,又觉得文笔实在优美,后悔没有好好欣赏,就折回去重新细细看来,如此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此书颇有日本那种细腻唯美的风格,阅读本身就很怡人.有审美的愉悦感.我花了一个月才看完,真是害苦我了,这把年纪,睡之前看小说类比较吸引人的书,就会脑电波兴奋度加强,要好一阵子才能入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说明了的确是一本有阅读趣味的术。前一段买了本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哲学类的,有点费脑子,那对我来说就是通往睡眠之路,一看就困,我准备老了,放本高数在枕边。
在看的过程中,我思考了一下,不是出于爱国情结,客观的说源氏物语的确比红楼梦要差一点的,首先从笔力而谈,高下力见,源是细腻婉约,红却是深郁秀美兼具,就内容来说,源书主要是三代男主人公的感情史,中间的知识点就是写情诗时的诗词,大部分就是那种什么排句,(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可能说的不对)类似中国的对联,两句两句,真的比咱们的唐诗宋词元曲是万万不及的,里面涉及的知识点也多是衣服薰薰香,宴会时的乐评舞评,出家的习俗,佛具的知识,日本贵族我感觉出家的特别多,当年看一休哥的时候,感觉他出家完全是被黑恶势力迫害的,可怜死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日本当年出家蔚然成风,皇帝一退位,出家,皇后妃子(日本叫女御,更衣,尚伺什么的)皇帝一不行,也出家,贵族家的夫人啊什么的也是死了一半,出家了一半.可我感觉咱们红楼梦,医药,饮食,诗词,服装,建筑,宗教无一不包.看了一部书,就学了一堆东西.还是中国人实在啊.我想了一下,这就如同日本人的料理,半天上来,咱们一看,几片鱼,两片菜,一小碗汤,但是日本人就那么切一切.摆一摆,实在是清爽好看,日本饮食建筑服饰都给人一种静物感,线条清晰明丽,让人感觉生命的优美与诗意,咱们的红楼梦就是满汉全席,美仑美焕.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华美与沧桑.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让我体会到一个字”美”,能把文章写得如此之美,让人感觉如在初春细雨蒙蒙中,漫步在缀满淡紫色花朵的花径之间,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