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9:2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探讨和研究。于是,我们选择了《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通过有效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自学能力的提高,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导学生多角度预习,拓展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不求甚解、敷衍应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值得探讨和研究。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先学也就是预习,自主学习,后教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点拨、拔高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2)课题名称的界定

预习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老师讲课前自学教师要教授的新课的内容。初中数学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反思研究将着力探究从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方法措施、预习效果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效率,并从实践中反思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培养中的策略、效果、科学性等。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

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学习新知的首要环节。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以排除障碍,了解重点、难点,拉近与新知的距离,在学习的同时,展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兴趣,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通过预习,在知识上做好准备,是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最便捷,最有效的一环。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学习数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预习更是学生建立终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2)研究的实际意义

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做好心理准备,降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预习把学生的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学生通过自奋其力已有所悟,有所识,有所得,教师再加一点拨,学生就能更好地领会和学懂知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上课时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和学习工具等,便于学生做好更充分的学习准备。预习还可以作好知识的准备,并及时复习补救,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过渡。因此,预习具有以下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预习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掌握与巩固。

预习可以明确学习的重点、关键、难点等中心问题。这些问题,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学生会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因而学生易于突破知识难点,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

2、预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3、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就是学生课前自学,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预习过程中,既有知识与方法的准备,也有学习方法的加深与创新,预习日久,自学能力便会形成和提高。

4、预习有利于“差转中”和“中转优”。

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由于课前不预习,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成绩继续下滑。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学会预习。通过预习让他们找到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使他们明确这些旧知识哪些他们不懂,明确自己应该思考什么,从什么角度入手。通过预习使他们对新课的内容有个概括的了解,重、难点大体明了,减少了课上因听不懂而浪费时间。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被动学习的局面就打开了,差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变化,中等生更是进步很大,有利于“差转中”和“中转优”的目标顺利实现。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的内容 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中,我们关注的是学生预习情况的效果如何?课文内容理解得怎样?例题理解的怎样?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有没有理解?有没有掌握预习方法?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研究过程中关注的内容。

(三)研究的方法

1、访问法:访问师生,有什么提高预习有效性的良策。

2、观察法: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

3、调查问卷法:采取问卷方式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针对问卷结果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围绕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实验内容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4、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1、准备阶段:

2013年8月课题组成立,并投入课题申报环节中。经过反复的会议讨论,依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学生课前预习可行的实施方案。

2、调查分析阶段

针对我校课前预习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了解为宗旨,以了解教师对课前预习的看法为背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为目的,征求理科组教师的意见,特订出《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学生调查问卷。收阅调查问卷后进行研讨。

在研究中,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本校七年级、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目标、学习课程、学习规律、学习能力等研究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适合本校的预习导航。接着进行理论学习,再结合理论指导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探索、创新,寻求最理想的有效预习方法,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

3、方案实施阶段

(1)尝试建立适合学生预习的方案;

在这个阶段我们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研究预习方案的结构,导语的设计、预习方案的指导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熟悉预习方案的写法和操作流程,使每位参入者都能进行熟练的编写预习方案。

(2)做好案例研究,并不断调整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预习方案;

针对“学生不知如何预习,教师要求不明确,对预习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对预习的结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检测,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低,学生缺乏预习的动力等”问题,我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研究中,我们重点从任务落实预习法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还是不能解决的,再请求老师帮助。

布置预习任务时注重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预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笔记。开始时教师都需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学生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做笔记。

注重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我们在指导时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

(3)调整研究方案,探索体现课前预习策略的最佳方案。在这一研究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我们经常在学生中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结合预习作业,进行分析,研究设计适合学生预习的预习方案,经过“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正方案→再预设计划“的过程,寻找最佳的课前预习方案。持之以恒,努力培养预习习惯。为了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我们坚持做到将每部分要学习的新内容都引导学生去预习,而且重在鼓励大家认真对待每次预习,让学生能持之以恒,慢慢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4、总结阶段

1、结合教学实际继续设计和修改使用课前预习方案,并分析整理作为资料保存;

2、每位参入者撰写一篇研究小结,上交一份优质预习方案;

3、撰写一份优质教学研究论文。

5、结题总结阶段:

搜集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填写课题研究申请表,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提高了学生预习兴趣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课前预习就有了兴趣,预习的积极性就高,预习的速度也就快了,预习好了,完成预习作业的效果就好。通过课前预习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2、培养了学生预习习惯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初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效率。课前充分的预***拓宽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前充分的预习使优生更优,学困生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进行预习,预习效果较好。大多数学生有了较好的预习习惯,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为将来探究科学,获取新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3、学生预习能力得到发展

预习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训练,加快了学生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一部分学生在课前通过和别人交流、探讨,也能完成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已成为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预习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在课内能消化所学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放飞自我潜能。

4、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科研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在预习指导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指导、探索与创新,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初步带动了教师们的科研行动,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经过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努力实践,适合本校特点的课前预习模式已出具规模。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关键时候做一些点评、纠正、补充和总结。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较高,表现欲望强烈,参与度较高。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部分学生在预习中不阅读教材,不动脑筋思考,使预习流于形式。

2、预习中部分学生应付差事,抄别人的作业,交差了事。

3、预习作业错误很多,及时改错的学生很少。

4、少数学生不能真正深入进行预习,提出的问题浅显易懂,提出问题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

5、个别学生基础差,预习困难重重。今后,我们还需要做的工作:(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和改进课前预习的方法,探究更好更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的预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

(3)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4)耐心的指导学生深入的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能从课前预习中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课前预习所得到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初中数学课前预习》 《初中数学课的课前预习之有效性研究》

第二篇: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关键词

初中

文言文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

摘要

本课题基于我校学生文言文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促进文言文教学进步的问题。主要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检测三个环节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多种活动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同时对小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是师生文本对话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结合我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得分率较低。反思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发现文言文教学缺乏生趣和活力,缺乏创造力,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欠缺,二是教师教法不当。

第一,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欠缺。我校是一所汉藏融合的特殊学校,有来自xz各个地区的藏族学生。他们基本上都是来自xz的边远地区,很多学生在小学养成的是接受型的学习习惯,即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文言文。而到了初中,由于文言文学习内容的增加,思维层面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学生原有的积累过少、基础不扎实、阅读量的狭隘甚至不知道该怎么阅读,语言贫乏等问题就会一下子暴露出来。表现在学习上是文言文阅读较困难、得分率较低,而表现在心理上则是自信心受挫。

第二,教师教法不当。回顾审视文言文教学: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读一句讲一句,再叫学生翻译一遍,最后要求学生背诵即可。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只是一个传授者,没有激情和创造性可言;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可言。授课过程没有充分发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剥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将老师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课后,学生只是背诵了课文,积累了几个文言字词而已,学生缺少课堂中的学习体验,收获甚微。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XX版)》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2、在《教育研究》中,王坦的《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的《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理念,尤其是对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课题组老师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与目标,理论知识在教学实验和反馈检测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指引作用。

(二)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适应性。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大胆发表见解。这就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他人面前说话的胆量。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就会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去讨论、不得不去发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偏差得到纠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组内合作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也给了学生很多展示自己思考成果的平台,在一点一点的进步中,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了,对学习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文言文学习的传统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中,体会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塑造积极乐观、大胆自信、勇于承担的优秀品格。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教学中师生地位的科学调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二)研究内容、如何建立科学的小组,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安排,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明确不同层次成员在小组内的任务分工以及工作职责。

2、小组成员在文言文学习时,明确小组成员在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检测三个阶段内的任务分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实施步骤,总结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自我展示的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探讨激发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总结高效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热情。

(三)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观点、方法,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和对文言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等。

3、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授课班级,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4、活动促进法: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与文言文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古诗文诵读大赛、文言文仿写大赛等。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与积极性。

5、经验总结法:对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概括,揭示经验实质,上升到理论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

(四)研究对象

浐灞一中七年级(1)、(2)、(4)、(5)班学生,八年级(1)、(2)、(3)、(4)、(5)班学生。

(五)研究步骤、准备阶段(XX年9月)

(1)拟定开题报告。

(2)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观点、方法,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3)了解我校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和对文言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等。

2、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3月)

(1)XX年10月——XX年11月,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方法研究;②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管理与评价研究;③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预习合作学习研究;④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堂合作学习研究;⑤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后复习巩固合作学习研究;⑥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成果检测合作学习研究。

XX年12月,将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教案、等资料汇总,做好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XX年1月——XX年3月,针对课程内容和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XX年4月)

①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申请结题,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学生学习习惯与教师授课方式有了明显转变。文言文教学,教师由原来的一言堂,逐渐转变为少讲,甚至是不讲,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交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尽情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积极的思考,课堂比以前更有活力,更充满了欢笑与快乐。这种转变的实质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了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系。

(二)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增加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难易程度的问题,给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回答其他人的质疑,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小组间的竞争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原来一个人学的知识,现在一群人学;原来一个人思考的问题,现在一个团队来思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有所提高。考试中文言文阅读的得分率也有相应的提高。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自我展示的信心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更强烈。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完成任务变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从回答问题的难以启齿变为大胆自信的畅所欲言,从学习做题时的单打独斗变为团队协作攻坚克难。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能发现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问题、小组建设不成熟。小组建设的原则还不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分工还不够细致,小组成员之间的督促力度还不够,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2、小组评价机制不够完备。评价机制的单调与简单,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不科学的评价机制难以持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汉语文化常识的缺乏和汉语思维能力较差成为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瓶颈。有限的文言知识,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学习语言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导致学生在自助学习时困难较大。

(二)解决思路、针对小组建设问题,应继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摸索研究:①在建立小组时应有明确的分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不仅要考虑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要考虑学生表达能力,与人交流沟通能力,性格脾气等多种因素,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②小组成员内部应有明确的任务分工,针对每个人学习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有梯度,问题有梯度,思考有梯度,展示有梯度,要让小组内所有成员都有思考、讨论、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③小组建设初期,可以强化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引导作用,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培训,选为小组长。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尤其是在课下监督方面,一定要落实小组张的监督管理责任,保证课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2、小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完备,对持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小组积分制,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没有积极性了;小组积分制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时间长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应该讲小组积分制扩大到学校层面,小组几分可以纳入平时学校其他量化成绩,和学生在校期间的其他活动挂钩,统一由学校来进行奖励,激励性应该更大,更能刺激学生竞争的动力。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个别突出的成员进行单独表彰奖励,不仅是在学习上,还可以在劳动、体育、艺术、集体活动等其他方面进行量化,个人成绩会带动小组成绩的提高,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

3、针对学生文言常识积累薄弱和汉语思维能力较弱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外其他途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可以举办周末读书沙龙,学习一些课外的简单的文言;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在班会或语文活动课时,选择一些浅显易懂、故事性强的文言文,让学生进行翻译讲故事比赛;可以举办课本剧比赛,把课内外的经典文言或成语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加深学习的印象;可以尝试让学生仿写经典的文言,或者自己写作简短的文言文。总之,除了课堂上学习文言以外,课下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学习文言文的机会,创造学习的环境,在频繁的接触中慢慢积累更多的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

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年12月.3.李克东.《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博文发表

4.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XX年7月

5.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XX年5月.6.李炳亭.《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山东文艺出版社.XX年7月.7.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XX年10月.8.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XX年8月

9.吴江林.林荣凑.俞小平《课堂观察LIcc模式:课例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年4月

0.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四川大学出版社XX年7月

第三篇: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XKT2013239

课题名称

小学生作业兴趣的培养研究

负责人

王大勇

所在单位

汉滨区关庙镇勇胜小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培养 学生 语数 作业 兴趣

结题

报告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区学生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于是学生作业出现困难无人辅导。久而久之,他们对作业、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怎样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学习兴趣有待解决。

结题报告

本课题与2013年9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市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课题组成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培养小学生作业,(主要是语数作业)兴趣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我校地处较偏远山区,学生父母绝大多数外出打工,他们都由爷爷奶奶或寄养人监管,而绝大多数监管人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即使有极少数家长就近打工或在家务农,但由于他们没有文化或少有文化或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的作业。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只做简单的,或干脆不做作业。加之小学生的天性爱贪玩,学习主动性差,久而久之,他们由只做简单的作业到不愿意写作业,进而发展到不写家庭作业。随着写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兴趣渐渐地淡化,最后导致他们在学校也不愿意做作业。这种现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而且呈日益严重的趋势,所以,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乃至生存大计。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我们将大胆开展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山区的孩子献上一片爱心。同时,我们认为,如果此项研究有所成功,那将会为有类似情况的学校解决此类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据我了解这种现象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开展此课题是势在必行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窗口,也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反馈手段。由于小学生的贪玩天性,对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往往拖欠作业,所以完成作业需要靠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监督与辅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为谁做作业?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具有梯度的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一个样,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啃得动、吃得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师在客观评价学生作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学生在作业中若出现了较以往有进步的地方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鼓励后,自然就能树立起写好作业的信心,让学生养成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如果作业出错,切不可语言过激,挖苦讽刺,而是帮助他们分析眼影,指导纠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做作业、爱做作业、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过于强调介绍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目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自然居住区域、年级高低、学习程度把他们编成不同的语数互帮互学兴趣小组,建立组长负责制,作业督查制。课题组定期组织各年级、各学习兴趣小组的语数作业展评,执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作业、认真作业、努力探究知识的学习兴趣。又依据《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作业出错的学生。《小学教育学》指出: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是主体意识增强,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多元文化的冲击比较大,受同等的影响较大。所以,课题全体成员谨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行手拉手帮扶,心与心教流。课题组成员还经常依据《小学生心理学》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中指出的认知改变法、心理训练法、心理修养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改变学生的作业态度和学习态度。课题组老师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克服遗忘,从而帮助学生降低了作业难度,增强和提高学生自主作业的兴趣。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学生的学风明显好转全校教师的明显改观。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新风尚在我校蔚然成风。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内容是:如何培养和提高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本校学生语数作业和学习兴趣不高,作业态度淡化的主要成因,进而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语文和数学。乐于做语文、数学作业,全面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教风,全面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其他具有和我校类似的学校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

调查问卷法:测试学生收集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与2013年9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语数作业调查问卷。共收回调查问卷92张,结果是78人回家不做语数作业,44人不喜欢语数作业。

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书,找出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进行整理分析。

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关注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

经验总结法:对活动中取得经验体会进行总结。

此课题大致按3个阶段来划分完成: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此阶段从2013年5月份起,到8月份止。这阶段小组召开座谈会,确立研究课题。然后,小组成员分头与全校教师进行大交流,大走访,了解他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法和批改方式,收集各位老师反映的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状况,并走访学生及其家长对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对全校各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完成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情况。通过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语数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以及了解家长对学生的作用辅导状况。通过上述活动,为实施研究提供依据和措施。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此阶段从2013年9月份起大致到2014年5月份止。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研究小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优化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找出适合本校教情、学情的培养小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和措施,对全校教师起到指导示范作用,使全校学生转变对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学习态度,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为总结经验结题阶段。此阶段从2014年4月份起,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撰写论文,为验收结题做准备。

历时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会9次,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数作业检查与展评12次,召开研讨会16次,上公开课12次,收集各种图片158张,博客点击200余次。

四、研究结果 成效。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培养小学生语数作业兴趣的路径和方法:

1、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平等相处。

2、适当使用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多与监护人沟通。4。适时适量给不同学生布置不同梯度的语数作业。近一年时间课题组撰写论文8篇,教学案例4篇,教学反思5篇,教育叙事,随笔各5篇。通过研究,端正了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在全校蔚然成风。

五、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1、课题自身问题。

随着研究的开展,我们发现课题的研究对象空、大。于是我们及时在研究初期调整研究方案,把课题定位在只研究如何培养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上。但是当今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接着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其他作业兴趣。

2、小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的时间矛盾。

课题研究必然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功在当今,利在长远。我们学校教师人员紧张,这就给开展研究带来了很大压力。

3、区域学习小组成员的安全问题。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困难解决?在区域小组中,有时可能出现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成员之间发生摩擦,轻则影响团结,重则出现人身安全隐患。

4、个别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反弹怎么办?

解决思路:

1、加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网络,利用外出听课、校内研讨的机会,多学习,多吸取别人的经验,化解自己的问题。

2、多召开家长会,多进行家访,增进与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

3、经常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在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和帮助。

4、进一步了解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困惑,及时面对面进行辅导。

5、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6、继续深入开展对课题的研究,并拓宽研究领域和内容。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小学生心理学》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研究

崇文教育集团安居街校区杨建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发展性的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走出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他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培养学生质疑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达到能终身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过我反复论证并结合班级实际,决定以“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研究”作为我班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仍没有跳出教师“提问式”地传递知识,学生“答问式”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目前提倡并风行的小组讨论学习,也往往是让学生讨论怎

么回答,很少有要求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推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为了能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我们常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述科学家小时候敢于质疑,长大后有成就的故事,如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壶盖为什么会动》,鲁班小时候的故事《锯是怎样发明的》,课外读物中牛顿、爱因斯坦小时候敢于质疑问难的故事,给学生树立勤动脑、敢质疑的榜样,慢慢在学生的心田中培养质疑的欲望。

2.教学中使学生敢于发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努力帮助了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就让这位学生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就让这些学生在课下单独问老师;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让学生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质疑的权利和时间交付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质疑设问,自行释疑解难,使学生亲历这一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乐趣。我在每教一课书时,试着在三个环节处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如初读课文时,叫学生就课文的生字新词及不懂的句子提出质疑;细读课文时,叫学生就文章各部分的联系及表达的形式等方面提出质疑;熟读课文时,叫学生就文章的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和各方面的联系、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等方面提出质疑。这样,学生每学一篇课文,他们的提问经历了由表面字词到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再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么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他们有机会亮出自己心中的疑点,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的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应是给学生提供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的开端。同时,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4.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

当代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要让学生会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课题的实践中努力教给学生以下质疑的方法。

(1)课始,抓住课题质疑

课一开始,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我就问:“同学们,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之后提出许多问题,如文章讲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题?等等。这样,不仅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另外,有些课题本身就是学生疑之所在。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神圣”是什么意思?“这片土地”指的是哪里?那个地方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把那个地方称作是“神圣的”?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课题质疑还可以由课题扩展到课外内容,激发学生去探求新的知识及学习的兴趣。

(2)课中,抓住关键词句质疑

在教学课文内容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诱导学生自己探讨动机,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首先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质疑。如课文《少年闰土》一文,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有的同学读到这儿的时候产生了疑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联系上文,学生明白了:“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别的“我”的朋友和我一样,都是少爷,更多的时候看到的只是院子高墙上的一片天空,没有像闰土那样,生活在乡间,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做那么多有趣的事,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所以“我”这样说。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读出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了问题,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疑。

在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关键处随机点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通过动作演示,换词比较进行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从哪儿可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深厚感情”的疑问,我把句子“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换成“老人把饼干丁放在湖边的围栏上,并呼唤海鸥”,让学生读一读,这样行不行?学生一读就发现第一个句子细致地写出了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他把海鸥当做了自己的孩子般悉心照顾。接着让学生模仿老人来做一做喂海鸥的动作,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更加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大胆表达,富有个性。

(3)课尾,抓住首、尾段质疑。

有的文章的首、尾段带有总起或总结作用,抓住它质疑可以使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或写法。如《詹天佑》一文,引导学生从首段去发现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通读课文后,知道了这是课文的总起段,全文围绕这个意思来写的,通过通读课文,学生不仅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地理解,而且对詹天佑这个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文章的写法有了总结,有了收获。

(4)在课文内容看似矛盾处质疑。

有些课文的内容看起来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作者着力用笔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在这地方提问并为他们解决疑难,可以让他们把握文章的精髓,把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例如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提问:“鲁迅救助了车夫后本应感到欣慰,但为什么他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呢?”经过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释疑,学生就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这些“自相矛盾”的文句,造成了文章跌宕起伏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的反映,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广阔性,提出的问题就比较单一;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性,提出的问题就会杂乱无章;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提出的问题就很肤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注意运用教师示范,学生实践,集体评估三个相互结合的手段,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种提问方法:如抓住课题提问,抓住重点词、重点句提问,抓主要内容提问„„。同时我班的大部分学生在问题的价值上都有可探讨性。

2、本课题的研究活动,提高了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我能逐步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课堂教学中引领者,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整各种课程资源。通过发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了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探索出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策略,逐步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4、本学期我一直围绕课题在进行教学,教学中研究出了一些质疑的教学策略: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2)、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发问。(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4)、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当代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要让学生会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以下质疑的方法。

(1)课始,抓住课题质疑(2)课中,抓住关键词句质疑(3)课尾,抓住首、尾段质疑。(4)在课文看似矛盾处质疑。(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1、缺乏专家学者理论上的指导,制约了课题研究的更深层次的进行。

2、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大造成学生的知识经验也存在差异,学习活动时,如何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还值得深思。

3、教师该如何让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是我实验自始至终都未能很好解决的困惑!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经过本学期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利用学案导学,提高高一物理学习效率》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物理组王利军

一、课题研究的构思

本学期我的小课题研究是围绕着提高物理学习有效性为主题,依据高一学生初入高中的状况而提出的利用学案导学,提高高一物理学习效率的内容。在这几年的高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现在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会学,学不会。不少学生仍然沿用过去初中的方法“老师讲,我来记”,常用“背书”的方式来学习物理,并没有发挥主观的能动性,结果就出现了课本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学生不能由表及里的理解,而且没有办法的很好掌握知识的外延,导致做题难,最后产生畏难情绪。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老师有这样感慨:“高一学生好像初中什么也没有学过,想

入门真困难。”高一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而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有效地帮助他们唤醒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弱化老师满堂灌的老方法。

于是我打算利用学案导学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案如同航标,引导学生重拾旧的知识,在复习的方向上目标更明确,更清晰,同时通过经典高考真题的设置,了解知识的运用和学会如何应考。

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学生能通过学案,自主学习,真正学会自己学习,让高中的物理

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学生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

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

1、你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法符合下列哪种情形(可多选):

A、不知用什么方法,只是随便听听B、上课听听、模仿课里的习题做一下作业即可。

C、只注重基础、完成课本习题即可。D、多思考、注重理解、对所学的知识能追求根源。E、多重复、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2、学习进度和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上以下符合你的情况是(可多选):

A、习惯跟老师一节一节走,完成作业即可B、自己先预习新知识,有超前意识

C、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自己经常先钻研D、能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3、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有疑问或不能理解的知识时以下符合你的情况是(可多选):

A、经常在课堂上或者课下问老师

B、不敢问老师和同学,自己看书,懂就懂,不懂就算了

C、不问也不看书

D、马上和同学研究探讨

4、你在听物理课时是否常做笔记?

A、常做笔记,且有整理B、有时做,但很少整理C、没做笔记的习惯

5、晚修时,你通常会:

A、先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做作业、预习新课

B、做作业、预习新课、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C、做作业、看课外书

D、其他

6、在物理学习中,你每学完一单元知识后,做法是:

A、不复习总结B、想做复习总结,但不知道如何做

C、偶尔能做到及时复习总结D、常常能做到及时复习总结

7、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你希望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该份调查问卷我用于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通过其调查结果的分析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物理听得懂,不会自己做题。”这样的心态来安抚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

(2)对于老师过分的依赖,有着“我等老师讲,我再学”的心态。(3)还有学生觉得内容凌乱无从下手。针对种种的问题,我给学生打了“预防针”,交给他们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就是相信成功会出现在明天。

(二)教学内容的学案设计

根据备课组所选用的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学案和上课的课件资源。

首先,在学案的使用上坚决落实。督促学生有效地通过学案的填写,复习旧知识,发现在自己知识掌握过程中的不足。

其次,对于我而言则需要在课堂上了解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效果。我会采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情况。再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困惑提出来,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解决并升华。

最后,通过让学生解决精心选取对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考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任务即将完成,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也看到了学生学习的成果。高一第一个学期,我所有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同等程度的班级中名列前茅,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案辅助教学的学习方式也开始慢慢尝试到自我学习的成就感,慢慢在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物理的方式和方法。

我将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继续对于利用学案导学,提高一新生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探究,在反思后将该课题更加有效地运用于我的教学实践。

下载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结题报告 (广东省吴川市川西中学 高卫萍) 课题名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关爱,从动植物开始》以剪画促写作的教学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 赵霞 一、对课题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发展性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优质的教学活......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资料 《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界定 英语口语是作为沟通、交流思想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很大程度表现为对事物的语言......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海南华侨中学 王玲云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更有效 八柳树学校岳学慧 课题研究背景: 在课改的热潮滚滚而来之际,我们不能只是喊喊口号、作作样子、流于形式,要想为了学生,为......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在识字教学中展示的方式方法实验教师:孙梅芳单位:西堡学校适用年级:小学低年级 立项时间:2012年10月结题时间:2013年11月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短文填空题解题技巧的探究” 课题结题报告 负责人: 撰写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讲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叶)

    《以课文为例,进行写作的有效性训练》 结题报告 肇庆市第五中学 叶媛婷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本课题针对目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