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后感的写法
观后感的写法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
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
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
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
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观后感范文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观《长江七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一个名叫周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也十分后悔没有听爸爸的话。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七号”发挥了它身
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所描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
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对比小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吃,有穿,还有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多疼爱啊。但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中有好多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有的成天看电视,玩游戏,没有认真写作业;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脑子总在东想西想,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
有的搞卫生时经常偷懒,不干活,在家里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只想着自己,一点都不考虑别人,一味任性妄为,甚至在外面干坏事。如果这样的话,长大后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也希望广大家长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样重视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 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二篇:观后感写法指导和
观后感写法指导和范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范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 人生就象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
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
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后感写作方法及范文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自拟,格式看范文。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范文:
我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 ”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评语:这篇读后感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小作者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对保尔这一主人公产生了敬仰之情,称赞他是“强者的化身”.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保尔这一榜样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汉.篇末紧扣文题,用“每当„„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负,是画龙点睛之笔。
怎样写好一个人物
写好人物就要:
1写人就要写事,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要写好一个人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体态、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而且最好能写出人物最具特征的外貌特点来。)
3要写好一个人的语言;
(1、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2、写人物语言时,要运用多种说话形式。如“吆喝、喊、叫、嚷、吼”等。
3、在说的前面多用一些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修饰词。)
4要写好一个人的动作。
(1、要抓住人物具有特征的动作;
2、在“怎么动”上下功夫;
3、要有动作的先后顺序。有位同学写《我的外公》的时候,写到:我的外公最爱捡破烂,他经常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拿着废铁丝,肩上背着废纸箱,脸上露着丰收的喜悦,一踏进门就高喊:“我回来了,来帮忙啊!”)范文赏析
朱老师的眼睛
朱老师的眼睛是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初看好象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瞅一阵子。嘿,朱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我懂得朱老师眼睛讲的话,小朋友也懂得朱老师眼睛讲的话。
一天自习课上,朱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和家长谈话,小朋友随随便便地聊了起来。这时,朱老师回过头来,用眼睛盯住我们,仿佛在批评我们:“怎么又讲小话了!”小朋友们马上静下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有一次,朱老师在礼堂给我们上《乌鸦喝水》这一课,有三百多位老师听课呢。朱老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朱老师请我发言,我看着这么多老师听课,心里很慌,那颗心啊,咚咚直跳,说话很轻。朱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声音响亮点,没错!”我看着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起来„„记得有一回,我生病住院了,过了一个星期才上学。上课时,朱老师不时用眼睛看着我,仿佛在说:“小宇,吃得消吗?身体舒服吗?”我病刚好,精神打不起来,但一看到朱老师的眼睛,精神就又提起来了„„
下课了,朱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他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朱老师当“老鹰”,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提醒我们:“我要捉到你们了。”他一下跑到东,一下跑到西。真糟糕,末尾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呀,朱老师笑得可真欢,眼睛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被我捉住了!”
现在朱老师虽然不教我们了,但每当看到朱老师时,总要先看看他的眼睛,看看他对我们要说些什么。
能干的奶奶
好像所有的奶奶都很能干,要不然,作文书上怎么有那么多的同学写奶奶呢?
不是吹,我的奶奶决不比她们差。不信,俺就带你们一起到奶奶的菜园子里去瞧瞧吧!
眼下正值大暑,菜园里的豆角挂满枝头,象一排垂帘,衬出奶奶的辛苦;紫色的茄子挂着点点露珠,就好象奶奶那鬓角的汗滴;黄瓜结果的结果,开花的开花,那朵朵小花就象奶奶那斑白的头发;年迈的奶奶一人管理着这么大的一个菜园,怎么样,很不简单吧!
接下来,我们一起再到屋内来看一看吧!厨房里,碗一个个整齐的排列着,盘子也各就各位,筷子也识相地呆在筷篓里,汤勺安静的睡在篮子里,谁也不惹谁。客厅里,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地上一尘不染,凳子闪闪发亮,桌上纹丝不乱。这就是我的奶奶,象所有同学的奶奶一样,一位普通能干的老人。
第三篇:观后感写法指导和
观后感写法指导和范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范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
人生就象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
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
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读后感写作方法及范文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自拟,格式看范文。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范文:
我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 ”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
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评语:这篇读后感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小作者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对保尔这一主人公产生了敬仰之情,称赞他是“强者的化身”.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保尔这一榜样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汉.篇末紧扣文题,用“每当„„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负,是画龙点睛之笔。
第四篇:观后感的一般写法
电影观后感的一般写法
第一、先简要的介绍剧情。
第二、从中选择些个你感兴趣的或感动的情节来议论或评价,确立你的中心。(这是关键的一步)
第三、由以上选择的情节,根据你跟剧中人相似点,联系你自己的经历或接触的人,通过描写记叙来丰富你你的中心。(重是作文的高分点)
第四、升化你的认知和情感(就是这故事给你的触动与思考),反映你思想的成长。
也可以边写边评价议论,但要有情感和条理,不能苍白随便。
可以上网查一查,具体的一些观后感如何写,让自己练习提升。
如《放牛板的春天》、《力克胡哲》、《搭错车》、<<再见萤火虫>>、《妈妈再爱我一次》、《那些年,我们一去追过的女孩》、《桃姐》《海上钢琴师》、《铁达尼号》、《里约大冒险》、《滚滚红尘》、《美丽人生》、《阿凡达》《十八罗汉》等等。
我觉得,推荐的这些影片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触动和思考,生命在于触动和反思。没有反思过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是不值得过的!
观《搭错车》有感
搭错车,搭错时代的车,看了这部电影,心中总有一种堵得慌的感觉,仿佛压抑心中已久的某种情绪想要冲出胸口,却怎么也冲不破。这是一部没有太多复杂感情纠结的电影,即使你从中发现各种社会现象,但无可避免的,令自己最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条最为简单明确的感情线,即令人心痛而沉重的父爱。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的风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怎么会忘记,那个风雨里走来的聋哑人;怎么会忘记,那第一声“爸爸”下颤抖的心;怎么会忘记,女孩美好童年里,总有那个辛酸而甜蜜的背影;怎么会忘记,即使非亲非故,我也永远止不住爱你的心。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是什么?你是个聋哑人,你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你是个穷人,穷的只能靠拾酒瓶为生。你甚至是个有着自私爱的人,因此你的爱人离你而去。我不知道是说你傻还是天真,就像你饱满的爱里,我不想掺杂任何同情。你那么爱那个女孩,你那么疼惜那个女孩,如果没有后来,我宁愿相信你们永远都是那么和谐的相爱。
虽然你不会表达你的真情,但你却付出了热忱的生命。虽然你不能开口说话,但你却了解世间的黑白与真假。眼前的女孩是如此的不真实,你仿佛从未遇见。那当初稚嫩的小脸,纯真的表情,现在却如此陌生,什么时候你们的谈话变得如此廉价,什么时候你们的眼神再也无法汇聚。从谈恋爱开始?还是从她的艺术天堂开始?怎么我亲爱的女儿好像再也不属于自己的了?怎么我总在深夜默默等她回家?怎么我那一辈子的老房子呀,现在却也要拆毁了?怎么我那条心爱的狗为了救我而牺牲了?怎么我想象中那样温馨的画面就只有回忆了······ 我有些哽咽,有些气,有些无奈。我气女孩的无情无义,我气女孩的不懂珍惜,我甚至从心底里冒出些恨来,怎么我无法再用语言表达我的思绪。我埋怨他的苦心却换来无义,我埋怨他的等待如此毫无意义。最后,我突然没了怨气,没了无奈。你心中的孤独是如此让人疼惜,直到最后一眼,一生中最亲爱的女儿还在为个人演唱会努力拼命。
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边,让我再和你一起唱,酒干倘卖无······女孩的忏悔里到底有多少真情,有多少假意。我真的不想再去辨析。我只记得这样一位父亲,他不要荣华富贵,不要名不要利,他只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他要的很简单,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问候,也早已让他开怀了心。哪怕只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也早已让他有些活下去的勇气。
当然这是一部很早的电影,当然这样的情况却延续至今。或许没有聋哑人,或许没有捡酒瓶或捡报纸,或许会是一位富人,或许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父亲。或许他有个亲生的女儿或儿子,或许他荣华富贵,有名有利。或许······在某个夜里,他也会为迟而未归的子女担心。或许他也在路上看到某个女孩的背影而想起多年未归的子女。或许在子女的婚礼上,他也会无声地哭泣,除了欣慰还有浓浓的不舍。
这是一个纯真的年代,所有经历的事,认识的人,走过的路都是那么纯真。这位父亲也许并没有很伟大,可我总觉的微小得感获更能打动一个人的心。也许从他闭上眼的那一刻,他都没有一丝后悔,那是他一手养大的孩子呀,那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是他的女儿呀。他怎么会忘记那一声“爸爸”的甜蜜。他不能说话,但他却有一颗比谁都细腻的心。那么简单的感情,怎么让我看的如此揪心,如此愤愤不平,如此心酸难忍。可我在看完《搭错车》之后,拼命想让自己释怀,却发现深受其影响,那些片段总在我眼前不停地闪······
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那个并不漂亮的女人。年岁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却并没有消磨她那颗脆弱敏感的心。她一点都不伟大,没有丰功伟绩,若要说出她的一生,无非也就是养育了我,埋怨过我,也跟我有过或大或小的吵架。我不得不承认,我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很不想见到她的,啰嗦又烦心。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也不过是常人眼中不足为道的小事。
那是一场下着大雨的下午,我不得又揪心的听她唠叨着,手里的行李折腾的手掌一阵生疼。她说不送我去学校了,我看了看手中的行李点点头。学校离家里并不是很远,大概走20多分钟就到了。其实当时心里还是有些难过的,外面灰蒙蒙的下着雨,手里的行李又那么重,她就那么轻而易举的说不送我了。我低着头往学校走,雨水开始浸湿了我额前的头发,我叹了口气,心酸的要死。这是朦胧中好像听到母亲的声音,我有些不大确定的回过头,脸上一阵惊愕。母亲踏着沉重的脚步向我走来,脸上全是雨水。一靠近我就拿起我手中的行李,对我说:“在家里想了想还是来送送你,这雨下的真大,你一个人肯定不好走的,我不放心。”我当时就想哭出来,并不是因为她的那番话,事实上,我已经快到学校了,她其实并不需要一路追过来的。可是她还是赶过来了······
她其实也很舍不得我的吧,只不过用那么笨的方法表现出来,而我,却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现在想起来,内心还是暖暖的。
最后,不得不说,作为子女,站在我们的角度客观的想,父母真的非常不容易。也许他们爱你的方法或对或错,但,我们怎么也不能轻而易举的就扼杀了他们那颗真心。对,请常回家看看,不需要什么贵重华丽的礼物,不需要什么深情美好的言语。就回家看看,说说心里话,就只是这样,这样就好······
《萤火虫之墓》
相比《萤火虫之墓》本身的故事而言,影片所叙述的背景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故事在在一种灰暗、悲凉的气氛中静静的进行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两兄妹在失去他们生活的依靠——母亲和家——之后,成为了战争中的孤儿,不得已投靠亲戚姨妈,因不堪忍受姨妈的白眼与欺辱,到附近一处废弃的防空洞下生活,相依为命。但是两兄妹最终还是没能逃脱饥饿与病痛的折磨相继离世。
哥哥与妹妹的死相信赚走了不少观众的眼泪,的确整个故事是一场悲剧,在电影开头用倒叙的方式由两兄妹的灵魂和萦绕其中的萤火虫来带出悲惨的故事,观众的心马上就已经沉下一大半了。尽管再现当时情景很难,但作品中还是描写了空袭后燃烧的原野和当时的生活。
影片中第一次美军空袭过后,有人在燃烧的废墟前愤怒而无助的高喊:“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赶尽杀绝!”这使我们开始反思,战争带给人民的究竟是什么,面对这遍地的尸体以及荒凉的废墟,蠕动在尸体上的蛆虫现实的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太多无法挽回的事物和情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投下一枚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使人口总数为24.5万的广岛市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8月9日,美军又将一枚代号“胖子”的原子弹投放至日本长崎市,致使日本伤亡惨重。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是影片的战争背景,而影片中的妹妹的死,正值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这不得不令观众感到惋惜,是的,战争结束了,人们又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园了,可是,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天真可爱的妹妹再也回不来了。
一部被公认为经典的电影,总能为我们带来深思与启示。影片用细腻而写实的叙事手法,自然而然的传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还有兄妹之间动容的情感。
《萤火虫之墓》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人们为求生存的无奈自私,以及生命的短暂。透过这部影片中所描述的战火之下人民的痛苦悲哀,因战事发生而使正常的生活步调打乱,一般的市井小民只能被动的选择逃离,原本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只残存痛苦的回忆,一幕幕触动心弦的场景,强烈表达出反战的意念。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故事,也传达给我们创作者的理念。
对于这部电影,创作者高田也曾经说:“我并不是仅仅讲战争的悲惨,而是希望观众能联想到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找出现代社会孩子们异化的症结之所在。”《萤火虫之墓》使高田将社会主义题材创作提高到新的高度的里程碑。
战争如同暗夜,生命在一片漆黑中脆弱不堪,而被战争遗弃的童真就如同长夜中的萤火虫一样散发出微弱的光芒,不可避免的将要在凄冷中凋零。影片中的兄妹俩无疑是日本侵略战争中的牺牲品,它透过这个独特的视角,让人们清楚的看到战争的残酷与祸害,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带给平民的痛苦和折磨,召唤者真诚、善良、以及永恒的和平。
虽然不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却通过描写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无声的控诉了战争。这毕竟是一篇来自日本的影片,影片中难免对日本在战争中所持立场有所偏失,影片中日本成为了最大的受害国。作为二次大战的发动者与过错方,日本带给被侵略国家的伤害无疑是更加巨大的。但作者创作这个影片的目的,不是告诉观众日本的损失之大,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战争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日本如此,全世界更如此。
影片的结局,哥哥在日本投降一个月后饥寒交迫而死亡。弥留之际,耳边响起了妹妹银铃般的声音,黑暗中妹妹拉着哥哥的手,快乐的吃着糖果,漫天的萤火虫快乐的飞舞,仿佛在祝贺他们找到了幸福。在这种战争的环境下,也许死亡就是解脱,才会是最大的幸福。战争带给兄妹两个的,竟是比死亡更恐怖的灾难,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里,实现他愿望的唯一方式竟是死亡。
兄妹两个的灵魂重逢后,望着山脚下灯火通明的高楼与金碧辉煌的大厦。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战火过后的日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迎来了崭新的生活。也许这也是兄妹两个人最朴实的愿望吧。
影片以死亡开始,以死亡结束。自始至终贯穿全局的悲哀。无论以什么名义进行的战争,它所带给人民的,永远是不尽的悲哀和刻骨铭心的伤痛!
《再见萤火虫》观后感
其实早在3年前就注意到了这部动画片,但一直没有时间去找这部很老的片子,今天有幸终于找到了。一个人在房间里好好的把这部片子从头到尾的细看了一遍。看完后我却后悔了~~~我一直告戒自己,做为一个男人,不论遇到多难的事,多委屈的事都不许哭。毕竟男人的眼泪比女人珍贵,但这次我哭了……真的哭了!!先说说这部电影的大致剧情吧!
“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这是开头的台词。母亲在空袭中死亡,逃出家门的14岁的清太和妹妹节子,在战火中两个人相依为命。客观来说,从开头处就知道故事的最后结果了。让我们与两个死了的人一同回首他们以前的生活吧!
故事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清太的妈妈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父亲又在战场上沓无音信,破碎的家也被战火夷为平地。无奈之下,清太只好带着年幼的节子投靠乡下的阿姨家。令人心寒的是,在**年代之中,亲情也变得如此的淡溥,寄人篱下的兄妹二人连饭都吃不饱,于是,清太又带着节子离开阿姨家。
可是,在人人自危的战争时代中,兄妹二人根本无法独立生存。为了让节子有饭吃,清太去偷人家田里的东西,被打得皮开肉绽的,但节子却仍因营养不良而日渐虚弱。看到往日天真可爱的妹妹越来越瘦小,清太心如刀绞。他尽其所能去找一切能吃的东西,甚至在人们躲避空袭时冒着被炸弹击中的危险冲到别人家中偷吃的和能换钱的东西。
恶劣的环境使节子身上起了湿疹,但他们没有钱去看病,更没有钱去买来药品……终于捱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噩耗却再次传来,父亲死在了战场上!打击不止于此,万念俱灰的清太回到家中,发现年幼的妹妹没能逃过饥饿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悲惨死去。在盖上“小棺材”的时候,节子那张纯真的脸更让人依依不舍。
埋葬了节子的骨灰之后,在一个凄冷的夜晚,清太也追随家人而去——饿死街头。在弥留之际,清太仿佛看到:妹妹又一次握着自己的手,快乐地吃着糖果,而满天的荧火虫欢快地情况飞舞,仿佛在祝贺他们终于在天堂找到了幸福……
整部影片完全沉浸在一种灰暗、悲凉的气氛中,静静地进行着。
清太与节子死去的时候几乎带走了所有观众的眼泪,的确整个故事是一场悲剧,在电影开头用倒叙的方式由两兄妹的灵魂和萦绕其中的萤火虫来带出悲惨的故事,观众的心马上就已经沉下一大半了。
作品中那个精致的糖盒尤为引人注目。清太第一次拿出糖果盒递给节子的时候,节子高兴的摇晃着它,糖果发出了满满的响声。飞奔的列车上,她打开了糖盒,倒出了一粒放在了哥哥的手上。此后,这个糖果盒似乎成了节子的象征,甚至在节子死后,清太将妹妹的骨灰放进了这个妹妹最喜欢的糖果盒里。装糖果的小铁盒子和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也是在这时候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种幸福的氛围,清太拉着节子的手在夜晚的奔跑,以及节子银铃般的笑声却为接下来发生的巨大悲剧做出了无情的铺垫.影片最后,节子那张纯真的脸是最不能失去的。在盖上“小棺材”盖的瞬间停顿,更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说,本不该这样的。在满是金灿灿光辉的萤火虫的光亮中的那满是天真笑容的脸,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这部动画片反映的是二战时代的日本生活。因为是日本人创作的动画片,自然不会对战争的正义与否进行反思,但其反映的战争中的孤儿生活却跟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孤儿一样凄苦无助,一样值得人们同情。
其实,作为遭受过日本侵华战争痛苦的中国人,看到日本人一样在遭受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我丝毫没有一点幸灾乐祸的快感,有的只有不断地反思。为什么呢?为什么明知道战争是痛苦的,但人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起战争?即使是到今天,日本人也未能深刻反思其对亚洲人民带来的战争之痛,而仍有很多国人在叫嚣着要武力攻台;难道,战火中的儿童那悲痛的目光,还无法让人们内心感到一阵又一阵的刺痛吗? 后记:
萤火虫的光芒,是红色的,血红色的。电影另外一种翻译也叫《萤火虫之墓》,所以,宫崎骏想说得其实已经不是萤火虫的飞舞,而是对于萤火虫的埋葬,对于我们内心依然残存的爱与希望的埋葬。这样的悲剧是古典的,这是一个一丝不苟的悲剧故事。这同时也构成宫崎骏对于爱的试探:也许,只有把爱至于这样的绝境,才能够考量得出人性之中依然残存的爱的张力还有多大可能吧。
而慈爱的爸爸妈妈和妹妹,再也不能陪伴他一起看萤火虫了。就这样,失去了生活信心的清太在一个火车站门口静静地停止了呼吸。
看完电影以后,我很难过。因为战争,让和谐美满的一家人全部作古。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危害啊!并不是只有清太一家子落下如此悲惨的结局,许许多多家庭都妻离子散。我想,如果不是战争,清太和他的妹妹完全可以像我们一样生活在幸福美满的日子里。
最让我感动的是,为了妹妹的温饱问题,清太可以在自生难保的情况下,为妹妹去偷食物。想一想,在枪林弹雨中,清太是怎样去找食物啊!春天终于来了,战争结束了。家人相逢在绿荫树下时,一切似乎开始慢慢的变好,我的心却反而更加沉重。所谓的和平,其实就是依附在战争之上,鲜血换来了橄榄枝,所以,不要再让历史重演了,因为珍爱和平,我们铭记历史——
第五篇:读后感与观后感的要求与写法
读后感与观后感的要求与写法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2、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此外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
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3、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4、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