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国崛起第一集
引言
500年前,世界性大国登上历史舞台。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地理大发现;17世纪,荷兰资本的力量;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工业时代到来;1789年,法国大革命;1871年,德国统一;1871年,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美国;沙皇改革,强国之路多舛;美国诞生,终成世界一级;500年,九个世界性大国风云激荡。
第一章 海洋时代
公元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理有了全球坐标。
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500年前后,中国正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商贸,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开始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正如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追求冒险的豪情。漫长的两千多年,眼泪、创痛和牺牲终于换来了宝贵的自由!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12和13世纪葡萄牙的特点是,他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而是人们的王国。葡萄牙的国王不仅受到贵族,也就是他的臣属的支援,而且得到百姓的拥戴。
——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 强大的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但实现国家的强盛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葡萄牙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资源十分匮乏。东面近邻的绵绵战火又不断侵扰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独立之后的葡萄牙王国在经历了两个世纪之后也依然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这个率先建立的民族国家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强大的君主制将会给它带来什么,葡萄牙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一直靠近海捕捞谋生的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称作死亡绿海的大西洋。
这个船型的纪念碑是1960年葡萄牙政府为纪念航海家恩里克逝世五百周年而建的。碑的正面写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正是海上之路,使葡萄牙摆脱了贫穷和落后的境遇,正是在恩里克的带领下,葡萄牙启动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恩里克出生与1394年,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第三个儿子,当时的欧洲正从蒙昧的中世纪走出。发韧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如星星之火逐步燎原,科学和人文的思想一点一点的照亮了欧洲的天空。就在恩里克王子12岁的时候,1406年,一本封尘了一千两百多年的书籍的出版,引发了一场地理知识和观念的革命。这就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指南》。
这本书和希腊其他学者的许多作品一样,在当时一度被世人遗忘。其间,在亚洲,这本书没有被遗忘。而在西欧,一直到1406年,才在意大利被关注。从15世纪末期开始被印刷出版,才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
——原葡萄牙航海纪念委员会主席 若尔金·麦哲伦
尽管从今天看,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谬误百出。比如,非洲和南极紧紧相连,除欧洲、亚洲、非洲以外,世界是一片漫无边际海洋,赤道没有动植物生存
但在当时,他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神话和道听途说的游记,仍然提供了许多较为可靠的地理讯息。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绘的这个样子吗?大西洋真的无法航行吗?巨大的问号折磨着欧洲大陆,也燃烧着痴迷于地理学和航海战略的恩里克王子。
与此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又把葡萄牙推上了历史的前台。撬动历史的主角就是这些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胡椒粒。今天,连欧洲人自己也很难理解,他们的祖先为什么会对香料如此依赖!
在当时14、15世纪的时候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赖香料,因为当时没有冰箱,所以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西班牙皇家国际战略研究所 卡洛斯·马拉穆德研究员 但是,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欧洲急于摆脱困境,不论是神圣的宗教,还是世俗的商业,都希望能找到强有力的措施来扭转这种居面。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欧洲人如何才能成功呢? 萨格里什,葡萄牙最南端的一个小渔村。直到今天,这里仍然荒凉无比。根据葡萄牙编年史的记载,15世纪时,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这里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曾经有过为航海而建的天文台和图书馆,这座建于15世纪的灯塔,经历了进六百年的风霜雨雪,依然骄傲的矗立着。根据当时史料的记载,尤其是传记作家,费尔南·洛佩斯的记载。堂·恩里克王子是一个非常慎重、果断的人。他非常清楚他需要什么,善于同其身边的出色幕僚相处。
——葡萄牙宗教学 娜塔利亚·科雷雅·格德斯教授 我们无从知道,看起来面容古板的恩里克王子是因为具有了雄才大略而包容,还是因为包容而具有了雄才大略!意大利人、阿拉伯人、犹太人、摩尔人、不同种族、甚至不同信仰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他的麾下。他们改进了中国的指南针,把只配备一幅四角风帆的传统欧洲海船改造成配备两幅或三幅大三角帆的多桅快速帆船。正是这些20多米长,60到80吨重的三角帆船,最终成就了葡萄牙探险者的雄心。他们还成立了一个由数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把数学、天文学的理论应用在航海上,使航海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王子组成的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像那些商人,为贸易所进行的孤立探险。而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
20多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原来神秘莫测,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西洋,逐渐显露出一些规律。葡萄牙人终于向南出发了。
每个到葡萄牙游览的客人,罗卡角是必然的选择。这里是欧洲的天涯海角,是远航的水手们对陆地的最后记忆。刚刚进入秋天,冰冷的海风已经吹打得游人无法立足。千百年来,这块深入海水的巨石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无奈的守望着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守望着欧洲的梦魇。
直到16世纪,葡萄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卡蒙斯,在搏击大海的征程中,创造了史诗《葡萄牙人之歌》,罗卡角才一扫往日荒凉、失落的阴霾,一跃而成为欧洲人开拓新世界的支点。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一天天、一年年,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消失了。
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从罗卡角出发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南岸的博哈多尔角,并修改设计帆船,开始了航海事业的新探索。而当时欧洲的其他国家。在此之前,这里是已知世界的尽头。为了这一天,恩里克王子和他的船队,已经奋斗了21年。与中国郑和的混合船队相比,葡萄牙人的两三条帆船微不足道。但是,凭着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强大的宗教热情,葡萄牙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欧洲航海界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极限。
随着海外扩张的继续推进,人们到达了越来越多的海域,于是形成了对大海洋,即今天的大西洋的全新认识。过去人们认为大海洋仅仅是一个沿海狭长的海域,现在他们发现,这个大海洋比他们想象的大得多,它同时向南、向西无限延伸。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 亚当·达·布塞卡 随着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源源不断的黄金、象牙以及非洲胡椒涌入里斯本,充满了葡萄牙的国库。幸运的是,就在葡萄牙大张旗鼓地进行海洋探索并从中获利的进一个世纪里,欧洲的其他地区,还在中世纪的封闭中明争暗斗。
英格兰和法兰西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贵族之间战争不断。德意志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几百个邦国在进行着远交近攻的游戏。意大利的城邦正享受着传统贸易带来的最后一段美好时光。而葡萄牙的邻国西班牙还在为光复国土而战。
到1460年,被葡萄牙绘在地图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经达到了4000公里。就在这一年,恩里克去世了。这个终身未婚在萨格里什苦修了45年的圣徒,又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虽然恩里克一生从未亲自出海远航,却无愧于航海家的称谓!因为欧洲航海界所有载入史册的伟大发现,都是以他倾一生之力组织实施的航海计划作为起点的。
公元1487年7月,恩里克去世27年之后,葡萄牙航海事业的继承者若昂二世国王派迪亚士率三艘帆船,继续沿大西洋南下。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
13个昼夜之后,迪亚士命令船队掉头北上。这时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迪亚士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但若昂二世却郑重将这个名字改为“好望角”。
现在,只要再努一把力,葡萄牙人就能到达梦寐以求的东方。商路即将打通,意味着财富的香料贸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的手中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葡萄牙遭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刚刚统一的邻国西班牙。那么,西班牙人将凭借什么和葡萄牙人竞争呢?
格拉纳达是今天西班牙境内最具有伊斯兰风情的城市,伊斯兰建筑的经典之作,阿尔汉布拉宫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火灾兵难,仍然优雅端庄。500多年前,西班牙光复运动的最后一仗,就在这里进行。1490年春天,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率领十万大军包围了格拉纳达。
西班牙王国的重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收复失地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八个世纪,到15世纪,格拉纳达王国还处于穆斯林信徒摩尔人的统治之下。
——西班牙军事史学家 佩尼亚兰达·阿尔瓦尔 在格拉纳达对面的这座石头城堡里,伊莎贝尔女王亲自督战。这位女王平素一身洁白,每天要沐浴更衣四次,美貌曾惊艳欧洲王室。但此次她发下重誓,不夺取格拉纳达,绝不脱下自己的战袍。
1492年1月2日,在西班牙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摩尔人弃城投降,长达八个世纪的战争宣告结束。伊莎贝尔女王亲吻了格拉纳达的土地,与她的丈夫费尔南德国王一起进入阿尔汉布拉宫。而就在西班牙的统一刚刚完成的时候,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随着女王进入格拉纳达的队伍中,有一位等待女王召见的热那亚人,他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克里斯托夫·哥伦布。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哥伦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哥伦布相信,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但是,在此前的六年中,哥伦布在葡萄牙却一直遭受冷遇。
若昂二世没有接受哥伦布的建议,是因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主要是越过好望角,经过非洲再向东,寻求新的航路到达亚洲,从而和印度进行贸易。
——西班牙古梅利亚多学院 阿梅利戈·阿兰戈副教授 航海知识丰富的葡萄牙专家们认为,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实际距离将远远超过哥伦布的预测,但正是葡萄牙专家这个正确的判断,使葡萄牙王国丧失了一次历史的机遇。
年1月,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伊莎贝尔女王第三次召见了哥伦布。葡萄牙依靠海权的迅速崛起,让整个欧洲嫉妒得红了眼。但财力、物力和人才的缺乏,使所有的国王、贵族、商人们望而却步。雄心勃勃的伊莎贝尔女王用23年的时间缔造了统一的西班牙,现在,她开始成为西班牙远洋探险的总赞助人。只有统一的国家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来资助哥伦布,这样一场伟大的航行,这也充分展示了当时欧洲封建强国的力量和决心
——西班牙梅利亚多学院 阿尔达·梅西亚斯教授
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的谈判进行了三个月,出生在布商家庭的哥伦布从小就耳濡目染讨价还价的商业行为。在葡萄牙的八年航海经历又给了他提高价码的理由。哥伦布理直气壮地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权益,而女王也并不认为与一个普通百姓坐下来讨论利益分配的问题,有什么不妥。
对于殖民地的占领,虽然是由探险者完成的,但是其基础在于同王室签订的合同和条约,这就好像在合唱中当头的是领唱一样。得到的殖民地,由探险者进行殖民,但是殖民地的主权还是属于王室的。
——西班牙国家远端教育大学 马丁内斯·林教授 1492年4月17日,双方签订协议,国家的意志同航海家的愿望最终结合在了一起。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向西,再向西。帆船驶入了大西洋的腹地,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程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西班牙国家远端教育大学 马丁内斯·林教授 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虽然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到达了印度。但事实上,他到达的既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欧洲人从来都不知晓的新大陆。因为哥伦布的误判,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拥有了一个同他们毫不相干的名字,印第安人。直到今天,我们还感觉他们仿佛是亚洲的远方亲戚。就在哥伦布出发的这一年,人类最早的地球仪制作完成了。在这个地球仪上,属于美洲大陆的这个位置还是一片大海。
10月12日,后来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欢迎仪式十分热烈,伊莎贝尔女王兑现了哥伦布允诺的所有物质和精神奖励。哥伦布在六个印第安人的簇拥下,举着五彩斑斓的鹦鹉,招摇过市。但最早看到哥伦布凯旋的并不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而是曾经拒绝了哥伦布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哥伦布返航时,首先到达里斯本。若昂二世专门接见了他,半信半疑的若昂二世拿来一碗干豆子,让哥伦布带来的印第安人在桌子上摆出新世界的模样。这个地理游戏后来让他暗自捶胸顿足。
见识短浅的人啊!我为什么让这样重要的大事溜走了呢?
一切已经无可挽回,未知世界才刚刚浮出海平面,竞争就已经摆在两个毗邻的航海大国面前,谁将拥有未来世界的发现权呢。
在那个时代,关于大海的理论认为:大海不是开放的,人们都认为大海属于它的发现者。毫无疑问是葡萄牙发现了它。
——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谈判,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象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从当时绘制的这幅油画上看,讨价还价的过程异常激烈。但事实上,精确的计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无论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与欧洲以外的大陆才刚刚有了一点点接触,还没有人准确的知道这个地球究竟有多大!这个条约在西方文明中产生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这一趋势在后来的柏林条约中达到了顶峰。欧洲各国坐在一起,将全世界已知和未知的地方全都加以分配,形成了当今世界格局的雏形。我们可以说西方世界开始全球扩张始于这个条约。
——西班牙梅利亚多学院 伊西德罗·穆尼奥兹院长 游戏规则已经制定,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看谁的行动更迅速了。1498年5月,经过四年的生死考验,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这也正是七十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与郑和不同,葡萄牙人这次带来的不只是友好的问候。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艰难探索,恩里克王子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欧洲航海家几十年知识和勇气的积累开始转化为耀眼的财富。面对葡萄牙在东方的成功,西班牙在此出发。
1519年9月20日,一个被葡萄牙冷落的航海家麦哲伦带着五艘船和265名船员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他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所不同的是当美国宇航员尼
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迈出那一步的时候,他知道全世界至少有七亿人正在为他喝彩。但450年前的麦哲伦却没有那么幸运。在历经1080个日夜,17000公里航程之后,1521年9月5日,就在这个宏伟的教堂里,18位环绕地球的幸存者,手持点亮的蜡烛,为在这次史诗般的伟大航行中死去的勇士们祈祷,其中包括他们在菲律宾被杀的船长麦哲伦。18盏烛光是那么微弱,但他照亮的却是人类文明的进程。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
地球飞快地旋转,制图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修订版地图的需求。地图在潮湿和未着色的时候就被取走,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成为了欧洲控制世界的铁链。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一个个海上交通战略要点相继成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正是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在16世纪初的前五年中,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从22万英镑迅速上升到230万英镑,成为当时的海上贸易第一强国。
与葡萄牙在东方的收获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上的掠夺更加直接。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与欧洲人的扩张相伴随的却是美洲两大文明中心的悲歌。到1570年,战争屠杀和欧洲传来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区的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了130万,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从那以后急剧减少了90%。
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室联合起来时,就是在葡萄牙的菲力普一世或者是西班牙的菲力普二世统治期间,据说菲力普王国的太阳从来不降落。因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国王的版图到达了整个世界。从墨西哥到菲律宾、中国、印度和欧洲。
——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 安东尼奥·欧西门教授 在欧洲,西班牙统治着近一半的天主教世界者,在亚洲,它征服了菲律宾,而除巴西以外的美洲都归西班牙所有。葡萄牙的殖民地遍布非洲、巴西以及环大西洋印度洋航行的岛屿。伊比利亚半岛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奇迹会不会也象神话故事那样见首不见尾、飘渺不定、来去匆匆呢?
这是马德里唯一一个以国家名字命名的广场,西班牙的骄傲,作家塞万提斯的纪念碑赫然矗立在正中央。每一个走近塞万提斯的人都忍不住要用手摸一下骑着瘦马的堂·吉柯德和紧随其后的仆人桑丘......塞万提斯生前出版了许多书,他的喜剧作品在当时也大受欢迎。但是,他年老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所认识的那些大人物都没有给他足够的生活资助,以至于他死的时候,仍然十分贫困。
——西班牙梅利亚多学院 伊西德罗·穆尼奥兹院长 塞万提斯的命运在有意无意间折射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荣誉兴衰。在强大的王权和狂热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但是,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势力强大的王宫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他们甚至荒唐的把数以万计的从事工商业的外国人从自己的国土上赶走了。
西班牙渐渐习惯了不去投资本国的工业,而转身购买国外昂贵的商品,久而久之,国内工商业极度萎缩,而货币又急剧贬值。人们却还沉迷于消费!
——西班牙国家远端教育大学 马丁内斯·林教授 我们知道一个机会极有可能因为没有能力做出改变而死亡。我也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时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不能做出改变而衰落!
——原葡萄牙航海纪念委员会主席 若尔金·麦哲伦 罗卡角的太阳缓缓落下,这是欧洲大陆的最后一抹阳光。到16世纪下半叶,曾经拥有难以计数的金银好无比强大的国家机器的伊比利亚半岛,在世界性的演出中开始谢幕。流水一般涌入的财富又像水一样流走了,除了奢侈的社会风气,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老百姓甚至也没有获得像样的衣、食、住、行。或许沉醉与中世纪英雄梦想的唐·吉柯德至死都不明白,他的盾牌掩护的是一个旧世界,他的矛刺向的是一个新世界。其结局只能是不断重复的无奈和失败。
世界历史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的落幕了。下一场,将会是哪个国家身披新世界的霞光,登场演出呢?
第二篇:大国崛起第一集观后感
《大国崛起》第一集观后感
2011年5月17日,有幸参加分公司2011年员工成长计划——观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观看完第一集后,感触良多: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在16世纪上半叶成为了第一代世界性大国,是什么力量让这两个欧洲西南角的小国一跃成为第一代世界强国?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抗争
不得不承认,文化、环境与历史对一个民族产生的将是很深远的影响。这块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而正是因为这种被不断征服的命运,让生活在这里的民族学会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抗争。和敌人抗争,和命运抗争,和先天的条件抗争。正是在这一系列抗争中,西葡人民争取来了属于他们的广阔天地。如今,他们的这种“斗牛”精神依然广为流传。
民族意识
12世纪,葡萄牙从西班牙独立出来,成为欧洲最单一的民族。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无疑给了葡萄牙强大的动力。今天,这种精神已经广被大家所认同。尽管我们是一个包含56个民族的大国家,但事实上中华民族涵盖的却远远不止这些。民族意识,并不是表现在种族绝对单一化、种族主义上,而是在于它给一个民族无形的动力和意念,一种强大的支持力量。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而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的将这种民族意识深深的扎在我们每个国人的心里,将国家的兴衰和自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渗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这样,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国家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开拓精神
地处边缘的西葡两国工业化程度不高,与东方陆地贸易联系被欧洲内陆国家垄断;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与东方海上贸易之路。尽管海岸线长,优良港口多,却只能活跃在地中海地区,面对东方贸易的困难和对香料的需求,再加上文艺复兴运动的促进,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占据了他们的心理,一场源自两国的全球瓜分线路逐渐清晰起来,多少代人的努力,使地理大发现终于拉开世界历史的序幕。(但在学术界,都不认可文艺复兴对地理大发现的作用)
多少代人,不愿也不敢去触及“死亡绿海”大西洋,但正是恩里克、哥伦布、麦哲伦、达·迦马、迪亚士和许许多多最早同他们下海的无名英雄们的出现,终于让西葡成为世界王位宝座上的第一代“帝王”。机遇总是来得太快。
衰落——过分征服与被征服
查理五世继承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哈布斯堡王朝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他承担的责任也是空前的。然而,这位不可一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确实显得悲哀。过分的征服,无尽的掠夺,权力的无限制膨胀,激起了整个欧洲的反对。最后留下的,处了是横遍野的战场,还有尤斯特修道院的哀号。
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在《托尔德西拉斯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他无节制的殖民,他的殖民地遍布世界,美洲的黄金大量流入,非洲黑奴和美洲土著成为他们奴役和交易的对象,却不想庞大的殖民地开支又怎能让这个不学无术的国家承受得起,当金币开采完时,他们终于发现,他们无非是欧洲大陆获得黄金的窗口,中国白银流入的架桥,里斯本充斥着外国货,工业没有发展,原有的畜牧业种植业也受到威胁;庞大的军费开支、巨额的债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西班牙皇室贵族想的却是怎样获得爵位或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经过工业革命的欧洲其他国家早已将这个疯狂的殖民统治者甩在后面,先进的工业化生产在将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也同样把不落的太阳牵到北方了。此时的世界,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了„„
保费部
黄锐
2011年5月21日
第三篇:大国崛起第一集观后感(海洋时代)
勇于开拓,成就人生版图
——《大国崛起》第一集观后感
任何一个奇迹的创造,都不是偶然;任何一个重大的改变,都源于历史的必然。不是每一次开拓进取,都能造就丰功伟绩,但正是前人一次又一次的拓与创新,才成就了现代社会的文明。
《大国崛起》第一集中,欧洲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的支持下航海冒险,一个正在在当时欧洲的经济大环境下苦苦寻求出路,一个是刚刚独立于战争废墟中的新政府。但是他们都做了同样一件事情,举国鼎力支持航海,力求从未知的世界中寻找出路。最终他们成功了,并开始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一度到达鼎盛,然而这两个国家都疯狂地痴迷于掠夺,却没有着力发展工商业。历史是冷眼的旁观者,也是无情的判官,没有给他们留下喘息的余地,狠狠地翻到了下一页。于是,这两个曾经在航海时代相继“粉墨登场”并且“红极一时”的大国,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姑且抛开这两个国家迅速衰落的故事不谈,从他们的迅速崛起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规律:任何进步与改变,都来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开拓与创新。历史亦然,企业亦然,人亦然。
每个人都在追求进步,谋求发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只有那些勇于开拓者,才能成就人生的版图。四百年前,伽利略并没有相信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一百五十
年前,爱迪生被人当做疯子,但他却发明了改变世界的留声机;四十年前,比尔盖茨摒弃他人羡慕的学业,与朋友创办了电脑公司,将轻便的电脑推广到每家每户,改变了全球信息分享方式。勇于开拓的人,他们不断摒弃旧观念,不断接受新思想,努力从思考中获取进步;勇于开拓的人,他们不断迈出第一步,不断创新,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吸取走向成功的营养;勇于开拓的人,他们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克服恐惧,在一次又一次征服的快感中变的自信……他们不在乎失败,他们认为失败是不断在接近成功,因为他们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勇气、魄力和决心。
勇于开拓,成就人生版图。
第四篇:大国崛起
-、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
1.新航路开辟。注意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影响。
2.葡、西在西欧国家中最早从事殖民活动。注意两国在殖民侵略上的区别,并辩证的看待殖民活动的影响。3.掠夺来的财富没有在葡、西转化为资本,而是花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和争霸战争上。大量金银流入荷、英、法等国,葡、西逐渐衰落。
4.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丧失海上霸权。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大大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封建统治。
6.18世纪末90世纪早期,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二、英国的崛起
1.新航路开辟使英国逐渐成为大西洋的航运中心。2.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
3.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
4.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5.三次英荷战争和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6.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到1840年前后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7.1763年,通过七年战争,英国打败了它最后一个可能的竞争对手法国。
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9.一战使英国沦为债务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开始衰落。10.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经济和政治地位。
三、法国的崛起
1.17世纪中后期,路易十四强化中央集权,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2.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高涨,为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3.在英法七年战争中战败,因而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支持美国对抗英国。
3.1789-1894年大革命结束了法国封建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4.拿破仑建立帝国,对内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的战争政策早期具有正义性,确立法国欧洲霸主地位;后期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最终导致帝国覆灭。
5.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20年代进程加快,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6.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德矛盾尖锐,长期影响欧洲历史进程。7.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经济发展缓慢。
8.一战前法德矛盾是三大基本矛盾之一,战后法国力求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9.二战中被德国占领,经济政治遭到严重破坏。10.战后进入恢复、高速发展和滞胀几个时期。
四、德国的崛起
1.法国大革命时期普鲁士是主要的干涉国家之一。
2.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但长期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德意志的工业革命进程。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使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极大地改变了欧洲格局。
4.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
5.一战前德法和英德矛盾突出,建立三国同盟。一战战败,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国际地位严重削弱。6.1925年签订“洛迦诺公约”,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加入国联,政治大国地位进一步恢复。7.30年代建立法西斯统治,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逐步挑起世界战争。二战中战败。8.战后德国及柏林被分区占领,1949年分裂。
9.50年代西德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初成为欧洲最强的经济大国。10.1989年政府拆除“柏林墙”,1990年两德统一。
五、日本的崛起
1.17世纪30年代,日本实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经济落后。2.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3.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列强纷纷入侵,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4.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5.19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20世纪初基本完成。
6.制订“大陆政策”,逐步占领朝鲜,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905年日俄战争获胜。
7.一战后为争夺太平洋地区霸权,英美日掀起海军军备竞赛。《九国公约》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霸。8.30年代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对外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对内建立法西斯专政。
9.1936年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2年在中途岛海战中战败,由进攻转为防御,1945年战败投降。
10.1956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70年代以来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六、俄国的崛起
1.1689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摆脱了野蛮落后的状态。2.多次参加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帮助波旁王朝复辟。
3.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俄国地位提高,充当欧洲宪兵,镇压了1848年欧洲革命。4.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引发了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5.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七、(苏俄)苏联的崛起
1.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3.实施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4.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5.二战中苏联成为抗击德国的主要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6.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通过雅尔塔体系与美国两分天下。7.赫鲁晓夫和勃列尔涅夫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严重问题。8.美苏争霸。
9.80年后期,戈尔巴乔夫先后推行经济和政治改革都先后失败,1991年苏联解体。10.俄罗斯是当前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八、美国的崛起
1.独立前的殖民地时期,经济发展迅猛,初步形成统一的市场;美利坚民族形成;民主和民族意识日趋增强。
2.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颁布美国宪法,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为美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
3.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
4.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步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外提出“门户开放”政策。6.一战时期,美国先中立,大发战争财;后参战,谋取政治资本。一战后美国积极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但美国试图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无果而终。
7.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极度繁荣,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8.1929-1933年美国发生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9.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意义重大。
10.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和联合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的秩序,并最终在冷战结束后,成为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
备考提示
要全面把握大国崛起的历程,掌握大国关系的变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各个大国崛起的经济特点。例如:
①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殖民地的影响巨大。
②美国:独立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两次世界大战都给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机会。
③德国:统一前经济发展不平衡,统一后经济发展迅猛。
④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一开始就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⑤苏联: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曾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也造成严重的问题。2.注意各个大国崛起的政治特点。例如
①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②法国: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斗争,才确立了共和政体;巴黎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动了多次起义,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美国:最早确立民主共和政体;通过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④德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国政治影响巨大,富于侵略性;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
⑤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长期坚持大陆政策,给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⑥(俄)苏:沙俄通过改革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政治上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后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造成严重后果。3.注意各个大国崛起中的重大事件等历史现象。例如 ①英国:光荣革命、产业革命等。
②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对外战争、普法战争等。③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等。④德国:德意志统一等。
⑤日本:明治维新、“大陆政策”、中日甲午战争、珍珠港事件等。
⑥(俄)苏:1861改革、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解体等。4.注意大国崛起中的主要矛盾。例如
①英法关系:双方矛盾集中在争夺欧洲霸权和争夺殖民地上;双方的联合主要是针对德国。
②法德关系: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矛盾的焦点是争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普法战争对两国关系有重大影响。
③英美关系:两国矛盾主要集中在争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上。19世纪英国整体占优势;一战后美国在远东占优势,英国在欧洲占优势;二战后美国整体占优势。
④美日关系:两国矛盾主要集中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一战至二战期间是两国冲突的主要时期。⑤美苏关系:两国矛盾主要是因为社会制度的性质不同,战后两国矛盾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双边冲突,以美苏对立和争霸为中心,形成两级世界和长期的冷战格局。
第五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的一些观后感
零思片想——两位伟雄
拿破仑——成也《法典》,败也《法典》。
在拿破仑37岁生日亲自为凯旋门奠下第一块基石时,他绝对料不到自己这辈子却无法实现一次,哪怕是一次,凯旋门下的凯旋。带着强壮的兵马,尖利的武器,以及《法典》的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拿破仑在欧洲无往不利。然而却也是大革命的理念,使被占国人民当拿破仑的侵略行为违背了大革命思想时,转而反抗。最终拿破仑兵败滑铁轮,在一个冰冷的孤岛上结束了一生,结束了短暂的辉煌。一代伟雄,令人惋惜。
彼得一世——魔鬼中的天使。
他是魔鬼,他残酷,他野蛮。他对人民施以酷刑,压迫全国人民包括贵族夜以继日地劳动,甚至连他的儿子也经受不住压迫而反抗。
他是天使,他看到了自己国家与欧美国家的差距后,为了实现赶超,不顾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反对,身为沙皇的他以学生的身份匿名到欧洲留学。他到荷兰赞丹学习造船,自称是个下士,和工匠们住在一起,粗茶淡饭,学习各种工艺。他到英国学习城市建筑,获得了证书,他还和牛顿有过交往,讨论科学问题。他建学校,派留学生,建工厂,组海军。他19岁以一个下士的身份在军中服役,靠着战功,而非沙皇的身份获得海军中将的军衔。他一生的个人用度从未超过一个海军中将的薪俸。他亲自一遍遍地给留学归来的学生们展示工艺技术。从这一面看他,他是个伟大贤明的君主,你何曾见过比他更伟大的君主?正是因为他,俄罗斯才得以几十年内拉近与欧洲强国的差距。
他去世后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但在精神上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
对于彼得一世,只能说他对于国家的爱达到了某种极限,这份爱是残忍的,却也是伟大的。他在历史中,也许会以一种充满争议的方式存在。
《危局新政》——自由经济并非万能钥匙的最佳力证
《国富论》一开,私有经济自由竞争之风蔚然盛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政府几乎零干涉的政策使得欧美各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着。一时间,似乎人们真的认为自由经济是完美的,万能的。但事实真的是那样的吗?
十九世纪末端,自由竞争下的佼佼者们,垄断着各行各业。人们称之为“托拉斯”,诸如“石油托拉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等。各种托拉斯的存在,使得各个行业的竞争公平性降低,活力降低。失去了竞争公平性,人们对此也怨声载道。很多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竞争的无序、垄断等,以及欺诈和腐败。
英明的西奥多·罗斯福看到了各种“托拉斯”给美国带来繁荣风光背后的日益扩大的矛盾和危机,国家的两极分化和各种罪。于是,迫于公众压力下,他狠下了决心,拿“托拉斯”们开刀了。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标准石油公司垄断违法,妨碍了自由竞争,并下令解散标准石油公司。紧接着,美国政府先后对四十多家公司提起了诉讼。牛肉“托拉斯”,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下先后解散。罗斯福成立了公司管理局,专门处理反垄断案子。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公司进行限制的规则也由此确立了起来。
美国经济从此又揭开了一个新的序幕,从此又进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轨迹。随着经济的腾飞,将近20年的进步运动结束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也减弱了。
一片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美好的未来似乎不需要证明。但此时,灾难不知不觉来临了。以“黑色星期五”为发端的那次大萧条,是美国经济史上最重大的灾难。美国在短短几年间损失了近一半的财富,高速发展的经济,像一辆飞驰的战车戛然而止,空前的繁荣演变为空前的危机。更为灾难的是,大萧条还蔓延到了欧美其它国家(这可是二战的根本原因之一)。
问题出在哪里呢?这无疑是对放任自由经济最严峻的一次挑战。解决之道何在?这个时候,胡佛总统仍然迷信着放任自由经济。他认为,坚持了一百多年的自由经济既然能带来过繁荣,那么它一定会自我调节,度过危机。它能吗?他的期待落空了,直到他下任,危机仍在蔓延,国家仍在动荡。
“Happy days is here again!”——美国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富兰克林·罗斯福登台了。风景那边独好的俄罗斯的一种叫做“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引起了美国精英们的思考。罗斯福也认为他的政府该做一些非常规手段的事情了。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行动由此开始了,罗斯福称之为“新政”。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恢复农产品的价格等等。还前所未有地利用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建建设。整个美国像是进行了一场革命。
1936年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罗斯福做到了他的竞选诺言,“Happy days is really here again!”。
美国这一大一小的两次自由经济危机,都通过了政府对经济的干涉最终得以解决。事实就是,自由经济不是万能的。也许政府该去如何干涉经济是个值得讨论商榷的问题,但是对于政府该不该干涉经济这个问题,我们以史为镜已经得到了确切的答案。
我们也不妨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上想一下问题,反垄断的行为又会不会打击到企业家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呢?如何做到最合适的干预力度,如何权衡利弊,需要学者和政治家的足够智慧。
《大道行思》——大国之谜何在?
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以国家名义来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珍珠来支持哥伦布,两牙以此获得了海洋霸主的地位。但是民族国家和海洋优势并未使其成为世界性大国,恰恰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和俄罗斯成为了世界性大国。
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因素始终是其内部的文化和制度,一个国家的崛起,其实就是个内部力量的外延。丘吉尔曾说过说过那么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英国崛起的过程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民族的人文精神,牛顿的力学定律引导了工业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新的制度。
美国80年代,传统工业不断衰落,不少经济学家看衰美国。但是其却靠着科技创新,在信息时代占领制高点,又一次经济的腾飞保住了美国的绝对霸权地位。
日本靠着学习欧美的科技与制度,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实现了工业现代化。但却在“广场协议”后从此发展缓慢,社会失去活力,“失去”了20年。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日本学者学习到了欧美的科技与制度,却没有他们那样的文化根基和底蕴,这是他们这二十年失去社会发展推动力的重要原因。科技与制度可以迅速照抄学习,然而社科人文必须靠自己发展。我国必须从日本的经历中汲取教训,以免重覆前车。
大国崛起的因素绝非是单一的,必须是综合的,文化与制度,缺一不可。也许也并不只
有这两者。
最后以《大道行思》的开篇语结束本文吧——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非记忆的负担。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会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走过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兴替的大国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