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范文3篇
教育随笔>范文
(一):让异想天开变成创造的种子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
背景材料
一天,郭老师在教小朋友们一首儿歌:'红旗飘,树枝摇,草低头,花弯腰……我知道,风来了。'小朋友们熟悉这首儿歌后,老师就说:'你们看这位小女孩多聪明,她看到这些现象,就知道风就要来了。请问小朋友们,当你看到什么情况就知道风来了?'按老师预先设想的思路,小朋友们只要能回答出儿歌中的某一句话就行。没想到,一位叫建朋的小朋友突然冒出一句:'我不用看就知道风来了。'对他的这个回答,郭老师当时就没加考虑直接否定了,然后继续按他自己的思路引导小朋友认识风。
案例分析
先听听郭老师下面的讲述:
几天后,刮起了大风,一阵风吹过来,郭老师的眼睛都睁不开了。此时他才想到了,其实'我不用看就知道'风来了这句话并没有错。下午上课时,老师又提出这个问题,小朋友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郭老师期待的那句话却再没有人提起。建朋不吱声,只是忽闪着两只有神的大眼睛看着老师。于是,郭老师说:'上次,建朋同学说‘我不用眼睛看就知道风来了’,当时老师说这句话不对,现在我们一起出去感受一下风,检验建朋同学的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来到操场上,郭老师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不看是否能知道风来了。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全身心的去感受风,一会儿有的说我的头发被风吹到了脸的前面,有的说我听见树在呼呼做响,还有的说我觉得风在推着自己走……郭老师接着说:'现在我们迎着大风跑一跑,体验一下有什么感觉。'一个小朋友喊起来:'老师,风顶着我,跑也跑不动!'
小朋友们通过这次对风的进一步认识和探讨,都知道了建朋说的'我不用看就知道风来了'这句话没有错,郭老师也及时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从此以后他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思路。
孩子们的异想天开或者是看起来违背标准答案的回答,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可贵的创造,而我们一些老师常常象郭老师以前那样,轻易的就否定了这种创造。
某小学的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道填空题:'雪融化了变成了()。'大多数同学都填的是'水',只有一个小同学的答案是'春天'.出题的老师肯定了大多数人的答案,对于'雪化了变成了春天'这个答案却批驳了一番,他认为'雪化了之后自然变成水,怎么会变成春天?'
还有一位老师在和学生春游时,看到满树的花争奇斗艳,成群的蝴蝶上下飞舞,就问学生:'花儿会变成什么?'学生说:'蝴蝶。'老师说:'不对,应该是果实。'
另一位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上让学生形容并组合有关花的句子,大部分同学说:'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一位女生却回答:'春天花亮了,>秋天花灭了,花是灯。'这位老师想都不多想一下就给那个女生不及格,并质问:'花是灯,那电是什么?'
一个孩子看到树木秃了,便对老师说:'树叶回家睡觉了。'老师却说:'不对,树叶是落到了地上。'这位好心的老师虽然纠正了孩子的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却在不自觉中扼杀了孩子丰富而奇妙的想象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的老师习惯于让学生按标准答案来回答问题,他们往往满足于照本宣科,而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些老师的做法不能不令人深思和担忧。许多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往往就是在老师们的否定下被泯灭的。
据说有人作过这样的调查:老师在黑板的正中间用白色粉笔画了一个圆圆的点,问跟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是一个点。''这是一个白色的小圆点。''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黑暗中的一盏灯。'……五花八门的答案显示了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力。
老师用同样的问题问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回答:'这是一个白色的小圆点。''这是长方形的对称中心。'想象力减少了,答案逐渐趋向标准化。
在用同样的问题问初中毕业班的学生:'这是什么?'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回答:'这是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答案十分标准化,让你无可挑剔,但是已经没有想象力可言。
为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想象力却减退了呢?这同我们的教育方式、同我们任意否定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无关系。陶老告戒我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轻视里有爱迪生。对学生的超常思维表现,我们都应该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否定。
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人形象的把想象力比做奇异的翅膀,谁能为孩子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一个想象贫乏的孩子只不过是一个知识的容器,丰富的想象力是构成创造才能的主要能力,而创造力则是最高品质的智力。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的教育在也不能知识会培养那些仅仅会说标准答案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想象力丰富、敢提问题、会提问题、敢向权威挑战、向习惯 挑战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自己的创造。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偏离正规,应该象郭老师后来那样,不仅勇于反思自己不当的教育方法,而且带领孩子们却亲自体验,这才是满腔热情的爱护、保护孩子们创新'的火种'的做法。我们应该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那里自由驰骋,因为想象力的背后就是创造力,而创造会带来一个新的世界。愿每一个教师为了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自由飞翔!
教育随笔范文
(二):课改因何止步?
课程改革给学校生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几年来有多少教师默默无闻的探索着,实践着,如春草蓬勃夏花绚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渐渐枯萎。我一直在不断的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以我多年的细致观察,不断思考,发表一些自己的浅薄观点,与各位同仁共享。
1、学校考核机制落后,不能与课程改革同步。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方净土的学校也摆脱不了功名利禄的侵蚀,利益驱动在陈旧的考核机制面前嘎然止步,无能为力。学校考核还是围绕着分数考验着一个教师的工作能力,对于成绩之外的努力视而不见,对于很多无法量化的科目,领导具有绝对的自由裁量权,所有的这些无不让那些课改精英寒心。
2、学校领导无所事事,脱离课堂教学实践。
在大多数的人看来,领导是不能代课的,否则就失去作为领导的尊严,就会被视为'傻瓜',就会被领导圈子视为'另类'.不带课是一种官场潜规则,更是不可轻易踏入的'雷区'.因此无论上级如何三令五声,规定不同级别的学校领导所带课时数,下面的人就会利用自己的权力让别人代替自己上课,即使你不情愿,但是又有谁会违反上下级之间的顺从的潜规则呢?脱离教学实践的理论和臆想,只能走向教条主义的极端。也许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权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课堂评价标准僵化,课堂教学固步自封。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制定出有利于课堂教学不断创新不断变革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某种层面上说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甚至课程改革的成败。不可否认在许多的学校课改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百花齐放,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有增无减。但是在一些学校领导忙于事务,无暇学习,只是从上级的相关文件中寻找只言片语,在指导教学时教条的运用,往往似是而非,令教师哭笑不得,让很多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迷茫前行,漫无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处理教材、方法指导、练习设计、难点突破等方面因人而异,有的课堂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有的课堂屡有偏差生成资源丰富,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有的课堂教师激情四射学生对答如流;有的课堂充满思考教师惜言如金……部分领导墨守成规,以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狭隘视界去指手画脚,严重的挫伤了广大教师投身教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条的、僵化的学校氛围中,课改之花如秋风扫落叶般凋零,最后只能剩下光秃秃的、别无二致的一溜'树丫'.只有在这时评价者才点点头,微笑着说:我们的课改成功了,大家都会上课了。其实都变成了评价者头脑中早已定格的、统一模式与风格的'树丫',毫无生机,死气沉沉。
4、教育理念畸形发展,学校工作重心偏移。
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一些别有用心的领导歪曲人本理念,引用上级'责任追究'制度,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尤其是安全工作首当其冲,只要出现安全问题就是教师的责任,学校和领导是没有什么责任的。
教育随笔范文
(三):别样的肯定
迎着美丽的朝阳,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熟悉的教室,像往常一样扫视了一下所有的学生,发现大家的笔直的坐着,脸上露出少有的微笑,眼睛齐刷刷的注视着我。我感到一丝的欣慰,同时生出少许的惊奇。
'星期天的作业完成了吗?'我有点例行公事的问。
'好了!'同学们的声音震耳欲聋。
'没有完成的请举手!'我继续问。
一个也没有,我仔细的来回扫视了两遍。
'认为自己完成的相当不错的举手!'我的心里似乎感觉到了今天的不一般。
大家齐刷刷的举起了自己的左手,比平时整齐了许多。
此时此刻我猛然醒悟,原来同学们的表现来源于自信,来源于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我不能就这样熟视无睹,不能淡化学生的期望。我稍许停顿,想:用大家经常采取的语言激励太俗了,还是给同学们一个别样的肯定。
于是我让大家认真检查自己的作业,5分钟后如果检查出1处错误,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大家莫名其妙的看着我,有的还将信将疑,有的'不怀好意'的笑着……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能听见钢笔在笔记本上沙沙的演算的声音,那声音此时是那么的美妙绝伦,同学们表现出从来就没有的认真与细致。一会儿,小手一个个的举起来了。
我让班长负责统计每人发现的问题,不一会的功夫,居然有27处之多。这是我以前在课堂上从来都没有的'成果'.'老师,你要兑现你的承诺。'那个大大咧咧的同学直视这我说。
'今天,我只给大家讲三个笑话,其余的24个笑话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每天给大家讲一个。好吗?'我有点歉意的征求大家的意见。同学们似乎特别理解我,齐声说:'好!'然后我也借此机会鼓励学生:'你们很聪明,能够发现这么多的问题,刚才的表现,充分证明一个人只要认真细致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第二篇:教育随笔
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预示着国家的前途。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为青少年的成长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抓好以下三点:
转变教育观念。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够按照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动的主体。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要使他们懂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更要使他们能够自觉践行这些基本行为规范。“知”、“情”、“意”、“行”是德育过程的有机构成要素,不可偏废。但在实践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停留在认知层面,注重受教育者掌握了多少德育方面的知识,而忽视了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功能与作用,未能把“知行合一”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上下功夫。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创新教育方式。荣辱观不是预设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生成性的,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生成的。以往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大弊病是“空”,即说的都是大道理,却脱离了青少年的生活实际,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从中寻找德育的素材和契机。应深入开展“希望工程”、“手拉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三下乡”、“18岁成人仪式”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在生动的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观念,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坚持实践第一。对广大青少年来说,知荣明耻的目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落实到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落实到为校园添光彩、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之中,使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从而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第三篇:教育随笔
快乐随笔
现在觉得写随笔也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了,慢慢地感觉到它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随时挥洒自己的心情、记录与孩子们的点滴已成为我的一个喜好!这中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呵!感谢新教育实验“师生共写随笔”“每月一本书”,是它让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作为一个教师,这笔财富是多么地令人骄傲啊!
写作关建在于真诚、实际、有感而发。随笔就是把自己每时每刻的心情、反思、成长记录下来而已,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我以前并不知道。与孩子一起书写的过程,我知道了。我常常会因为孩子的某一句话、某一个眼神或某一个动作而不禁去让自己的脑子想点什么,想着想着我会幸福,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啊!虽然有时他们很让我伤脑筋,可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把这些困惑记录下来,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它会让我一点点进步、提高与成长!我也很庆幸我能担任辅导日记的老师,我把自己也当做一个小孩子去欣赏我这群小朋友的心语。美滋滋沉浸与其中,总能发现孩子们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并让我不断惊奇与赞叹的描绘自己内心世界亦或书写对这美丽新世界的文字。我认为那是我已经慢慢失去了的,可一当我看到孩子们的稚嫩却纯洁的文字,我被打动了,我也用心去理解它们,然后用自己最真诚的话语来与孩子沟通。美丽的沟通让我和他们走进了彼此的心灵,这沟通让我们都在成长!
原来写出一点东西来也是如此的简单!你在学习、你在思考、你在书写、你在成长,那么你就是一个永远进步的人!肖川老师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终点。”是啊,充实自己、重拾自己的心情,让美丽成长来得更早一点!
真实而又美丽(我和随笔)
当我批评学生的日记写的不好时,我们是否能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日记也是这样,其实,真实的才是最美好的。回过头来再看看老师们的日记——随笔。也是大海世界,无奇不有。对于我个人而言,随笔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更好的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随笔能唤起孩子们心中的故事,让每一个人都来关注他们;当然,随笔更能提高老师的写作水平。刚来学校时,校长让我们每个人每月写八篇随笔,八篇啊,真是很头疼。以前上学的时候,每个星期才写一篇作文,就这一篇作文也还是参考书上的。还记得我写的第一篇随笔,是这样的: 爱是这个世界最伟大最神圣的情感,只要你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充满着爱去面对生活,面对每一个人,那么你每天的生活将是丰富多彩的。对孩子充满爱,可以使孩子的脸上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充满温馨:见了老师问声好;回到家里是个听话的孩子;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劳动,刻苦学习。作为老师,就好比学生的再生父母一样,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都应该主动的去关心学生,和学生积极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了解。通过情感话的交流,使师生更富有童趣感.意义感。记得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课我感冒了,爸爸妈妈又不在家,我们的数学张老师就亲自带着我去医院。那时的我根本不想去,怕去了打针哭喊着,张老师一次一次的劝说我,并给我买了许多好吃的。无奈之下我就去了医院。渐渐地,我长大了,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了老师对我深深的爱:我们象朋友关系,他给我讲人生哲理,从艰苦的岁月到幸福的生活;从可爱的孩子到他宽厚仁慈的善良;从美丽的学校到伟大的梦想。他的话一直铭记在我心里影响着我的成长,鼓舞着我的进步。每当我碰到困难时,就会想起张老师,顿时,我信心百倍,精神焕发,满怀激情的迎接新的征程。是呀,作为老师,确实应该有一颗童心,去关心和爱护学生,即使学生犯了再大错,我们也
要包容他们,和理的开导他们。这篇随笔虽然和少,也淡而无味,但我是是充满着激情去写的。这就应和了上面我所说的,真实的的,才是完美的。经过老师的引导,渐渐明白怎样去写随笔,这些素材应该从什么地方去找。课堂、生活、感想以及你和孩子们的故事等等都可以去写。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这一切,如果你不去观察,是永远发现不了身边这些故事的。最初写的时候,很乱,可以说是大杂烩,想到什么地方就写到哪。随着经验的提高和同事的交流,慢慢的把自己的随笔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样一来,使我们的随笔更系统化,更有条理,而且还能随时找出自己的漏洞所在。只有开花,就要让它结果,五月份,我校每个老师都出一本关于自己随笔书目,我把我的书命名为《岁月之歌》,包括三个大部分:生活之歌,课堂之歌和孩子之歌。也许比起别的书,不算什么书,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真的感到很欣慰,很快乐。我记得李镇西老师这样评价教师的写作:教师的写作,对于教师的成长实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也许许多老师是因为《爱心教育》而记住了我的名字,我总是说:“其实,我和大家是一样的,对学生的爱是一样,对教育的执著是一样,所遇到的困惑是一样,所感受到的幸福也是一样的,甚至包括许多教育方法或者说是技巧都一样。如果硬说我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对体现教育的爱、快活、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了思考,并把它们一点一点的记载下来,还写成了书。仅此而已。”这几句话让我们值得思考,教育实在是伟大,它能让这么多的人感动,为它做出一切。同行的人我们怎么没有被深深的震撼呢,或者是微风起波浪呢?我们身边的故事也很多,而且甚至更富有诗意和人生色彩,而我们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是我们不会抓这个机会,还是没有发现这个机会。所以,用你的笔去点缀你生活的色彩,你就会感到明亮而鲜艳,丰富而美丽,因为这一切都是原自原生态而又真实的东西。我们因它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我与教育随笔
当我从“一个爱写作的小女孩”变为“一个只爱看只爱思索的女孩”时,是在上大专的两年。那时我突然有种疯狂的想法“我要尽量多地读书,两年之内读完必读的中外名著、教育思考之类读物、还有科学实验报告之类的杂志等等。只读不写。” 我并没有把太多的时间利用于看书,但只要我一到“图书室”,就会疯狂的看好多书,昏天暗地忘记世界的每个角落。那时的生活也确实很有“滋味”。来到“新教育实验学校”之后,我很快又变了回来,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没有人愿意当“懒汉”的。领导一个个出类拔萃,在学校网的平台上时常有他们最新最近的教诲、引导、培训及自己的思想感悟和我们教师们交流,我们也及时地把自己的困惑、想法、或是一点点的惊喜发上平台网站和学校里的成员们一起解决或一起分享。这样一来我的这些文章即是我的教育随笔。我的“教育随笔”大体没有细分,因为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内容大体就是分:教学设计及反思、读书报告、成长故事、师生趣事、名师培训及生活教育等。每设计一堂课,轮流4个班讲完,就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觉,对比一下写写感想反思,自己觉得很舒服,很开心。聂校长规定:校内“每师每生每月一本书”并写“读书报告”。说实话,要真的很认真很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写出自己的收获与生成的思想真的还必须像他那样狠狠地挤出时间沉浸到书里去„„我做的还算不错。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的名言是——“一天一个样!”即每天都必须得进步。现在我依然很记着我的名言,做着我的名言。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当我在某一个静静的时刻,把一年前的自己和一年后的自己做对比时,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成长”了,眼睛里闪着智慧光芒的我明年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师生趣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人都是好奇的动物,谁不想去探索别人的世界?月球、火星什么样?那样遥不敢想的地方,人们依然敢天马行空„„我们走近且走进孩子的心世界,探索他们,也引导他们使他们变的更像一个真正的“人”。在和他们交往中,我们也在长大,我们的思想随他们、随时代在不断地更新着,每每在此过程
中,我感觉当一个“人民教师”是最幸运的。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喜欢数学、科学。
生活中烦乱的事,我几乎不想去接触,可是往往生活中的烦乱事都与教育联系,道德、法律、素质等等,不可能不引起我的很多感想,就想发表自己的感想。当看到某报刊上说:某某小学怎样怎样,某大学经专家调查出现了什么什么问题,我都不会跳过去不看。聂校长总是尽最大的能力给我们请来一线的教育专家与我们一起探讨教育,经专家们的报告、培训、引导、和交流,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什么都得用心来做,哪怕是微小的事。生活教育篇中有一篇是《可爱司机》,从这篇随笔可以看出,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处处有科学。有一位同事写了一篇演讲稿,在情感进入高潮时,她的让人羡慕的排比句:感动着„„感动着„„感动着„„感动着„„一连串20几个感动着的句子感动了全场的观众。记下感动、记下美好、记下进步、记下该记的一切,他们是我教育随笔里一个个可爱的小宝宝。4月份我的第一本教育随笔集《天高任鸟飞》随同事们的书一起诞生,我第一眼看到我的那本书,我高兴到极点。我从来没有做过“作家”梦。我和教育随笔是在“新教育实验学校”相识、相知的,虽然只做了一年多的朋友,但感情却很深很深了,我会永远爱他——我的教育随笔!!
随笔点滴
来到这里,就开始写起了教育随笔。由原先的无法下手到后来的无奈完成检查任务一直到现在把他当成一种习惯。虽然这种习惯的养成浪费了许多时间,但依然感觉到他的价值,他帮助我们这里的每一位成员记载着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回忆,并将依然记载下去„„ 起初写的时候,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于是便有了学习别人,慢慢地开始写自己的随笔。刚开始主要反映的是自己刚踏上课堂的困惑及自己从不适应到适应期间的心灵独白。终于有一天,我们适应了这里的一切,于是随笔不再显得那么沉重。现在随笔正在向正规发展,而且来源感觉挺广,有时是研究自己的课堂,有时记录与学生一起成长的点滴,有时是对教育的研究,有时是读书感想等。在我的随笔里,主要记录一些对教育浅层次的研究,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这一研究是荒谬的、错误的。因为我给自己的教育研究是——中美教育的黄金结合。一个20出头,一个没有受过系统的高等的教育,没有出过国甚至没有去过几个大城市的教师,却有着一种对教育的好奇与向往。正是这种向往使她不断地在网上浏览大量的国外教育的方法与画面,从而来酝酿。于是在我的随笔中出现了许多转载的国外教育。其次出现的是一些读书感想,如果喜欢的书,可以抒发的多点,如果没感觉,仅看而已。对于一些随笔的主要来源(课堂教学及班级发生的事),我却显得苍白无力。虽然我的课堂并不怎么呆板,也并不乏激情,但仍然缺乏更多的实效性、生成性、创造性。虽然我天天都在关注学生的成长,如果他们快乐,我会欣慰;但如果他们痛苦,我更多的时候还像一个孩子不知所措,许多次我都无法达到所想象的教育结果,就因为没有过多的经验,自己不够成熟、不能科学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于是我保持了沉默,选择了观察与阅读。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写了快一年的教育随笔,也知道它在质的方面没有丝毫进展,但却深切地体会到它的积累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是一笔不容忽视的财富。我相信它会让我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迷茫走向豁然开朗、从平凡走向卓越,所以我会坚持写下去。
谈写随笔
今天我看了去年写的随笔,随笔的内容很平常,可是一行字吸引了我,这句话是这样写的:“我认为这些语言是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我写随笔是断断续续的,可是我每次都是写最真实的一面,最真实的自我。可是我今天又仔细想了一想,写随笔究竟有多少好处呢?对
我多大的帮助呢?我想随笔也是一种文学体裁,随笔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去写,随笔也有一个范筹。随笔也有一个抒写的方式,也要有一个思路,在不超出这个范围之内你可以随意写,随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可是我写随笔一直以来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考虑是否要把这段文字加工一下,把这段文字写得深刻一点,不能把我要表达的思想让它能很明显、很突出地表达出来。
我认为写随笔有四大好处:“第一,可以抒发自己的心情;第二,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的能力,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第四,可以使自己改掉自己的缺点,克服自己的弱点。可是这第四点的前提是要保证你每天写的随笔都是真实的,都是实事求是的。我现在只能发现写随笔的这四点好处吧,我还是一个年轻人,我想随着我知识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对人生感悟的不断提高,我会发现更多的写随笔的好处吧!总之我要写随笔,写随笔可以提高我的素质,可是既然要写随笔就要有一定的规律,就要把自己的思想有力地表达出来,就要力求写到完美。
我现在只能体会到写随笔的第一种好处,我心情不好的时,我会“飞笔乱画”,我心情好时我也要写一写随笔,显示显示我沾沾自喜的心情。我还没有做到在写随笔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我还没有让写随笔的第二点好处充分发挥出来,第三点、第四点更是不能发挥作用。我想只有坚持去写随笔,善于观察生活。只有用心去写随笔,写随笔的好处才会让你受益匪浅呀!
编织美丽的项链——我与随笔
记得在小学时候,自己就特别喜欢写作文,偶尔还能在全班的面前“一展风采”,那也就更加深了对写的爱好。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什么原因自己对写越来越陌生了,可能是往日的自信不见了吧!直到上了师范,自己曾一度的在尝试着拿起笔去写,但都因为自己的懒惰而没有什么大的进步。虽然同窗好友还会简单的夸奖几句,但除了遗憾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的东西。直到接触了新教育实验学校,接触了教育随笔,才使自己曾经的遗憾在一次的拣回来了。刚开始接触随笔,确实也使自己兴奋了好久,那感觉就像和多年发老朋友在次相遇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名师的对话、和精神食粮的交谈 通过和老师的交流、和学生的接触,使自己深刻的认识到随笔是自己教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记载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着自己和学生的点滴、更反映自己课堂的多姿多彩。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每天生活在学生中间,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我们常常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每一颗心灵都是一副绚丽的画,班级里每一个小小的**,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甚至他们犯了错误之后破涕为笑的乖巧可爱„„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随笔。有人还这样说过:教师的劳动是艺术的劳动,一个期待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甚至于一喜一怒都需要艺术的手笔,精雕细刻。的确,只要我们有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异彩纷呈的教学实践最能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成为教育随笔的写作源泉。所以,当我们在教学中产生了切身的感受,在教育过程中有了太多的感慨,应该及时把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记录下来,对成长中的教师来好说,这是一种鞭策、一种促进:促进我们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促进我们勤于动笔,抒发一个当代教育者的情怀。当然,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只要有了精彩的发现,还会没有精彩的随笔吗? 文章如果是一杯水,那么思想的调味品能使这水变得有滋有味,留有余香;如果文章是一张纸,那么思想的色彩会使它顿时
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是我的奋斗目标,在前进的路上,我不会停息!虽然我的文章都是零碎的,不成体统的,肤浅的,没有理性提升的,但都是岁月中的回忆,更是自己工作中一些财富。从一篇篇的碎片中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我通过写随笔时刻反思自己昨天的教育,畅想着教育的美好明天。和教育随笔一切走过的这些日子,我体验过其中的苦,品尝过其中的累,但还是执着地陶醉于耕耘的快乐,我会一如既往地用我心中的语言,表达生活中那最微妙,最精彩,最美丽,最动人的情感,我想,这是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老师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去谱写你眼中的学生,去抒写你的快乐和烦恼„„让教育随笔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捡拾自己的珍珠,编织美丽的项链,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述着教育的丰富和幸福;一行行真诚的文字,抒写着明天的憧憬和传奇。让我们一起反思着,快乐着!工作着!幸福着!
我与随笔
有一次去曲校长家,看到她办公桌上放着许多教育方面的书,一本翻开的书正放在桌前,我开玩笑地说,“曲校长学习好认真啊!”曲校长说:“没办法,现在要写随笔,不看书就不知道写什么?” 我很有同感,的确,平时看书多了,与自己的平时体验一碰撞,就有了思维的火花,就有了灵感,就有了写的欲望,要写好随笔,就必须多看书,写随笔促动我每天没事就去翻书,促使你不断地学习。曾几何时,在教育在线上与人交流,与人探讨,思维互补,激情碰撞,阅读博客,也促使自己去写,因此,写随笔,也促使自己不断地去网上交流,补充自己的思想。在生活,学习中,为了写出好的随笔,你就要去认真地观察,对一些问题去认真的思考,甚至于与别人共同探讨,要想写出好的随笔,你就必须用心去做地更好。写随笔,他促使你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的思维,总结自己的思想,促使你更深的思索,又促使你更深地去学习,可以说,随笔,是每个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他伴随着我们不断地成长。
我和教育随笔——手指留下的清香
每一个岁月的痕迹都在我的指间留下了清香,教育随笔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在滴滴答答的声响中敲击出来的,记录下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成为永远的回忆。起初总以为生活中的一切有什么可以写的,每天都过着重复的生活好没意思。什么也写不出来,整天苦恼着自己还有好几篇没有完成,就像是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一样,枯燥无味,苦思冥想的写呀写,却什么有也觉得很没有意思。写随笔成了生活中的一大负担,愁眉苦脸的面对这样的生活,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时间久了,这样是不行的。我必须反思自己,不可能永远都这么下去,反思多了自然就会有东西写了,有时候都会一气呵成。真为自己感到了不起。但总是觉得自己所写的没有太多的价值,没有华丽的词句,就像在记流水帐一样,可是还是要坚持的,相信慢慢就会好起来的,那次出随笔集,要修改所有的文章,看看刚来时写的那些,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原来我们在无意识中慢慢的进步,不但内容丰富了,字数也多了起来。这就是进步。慢慢的写随笔却成了一种习惯,有时候却特别的随意想到那写到那,肆无忌惮的抒发自己的感想。写随笔不在是一种负担,也可以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里面记载的我所有的酸甜苦辣,将留给我无限的回味。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他们可以说是我最亲近的人,我开始观察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孩子,记录下和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们给了我太多的灵感,也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从记录一杯水,到一颗鸡蛋,那里面包含着孩子对老师多少的爱与关心,因为我是他们最亲爱的老师,从批评到表扬,从
记录课堂,到记录生活,再到嬉戏玩耍。我开始扑捉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把它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到现在的我要把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记录下来,要知道有一个这样的老师在记录着他们的成长,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我要让我的学生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又作为一个带课老师,每天都要驾驭课堂,在课堂中可能会发生太多太多,记录下自己在课堂中的成长,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都会有所进步。来到这里我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从对《教师的建议》到《班主任工作漫谈》、《为谁工作》等等,让我有了太多的感想,太多的进步,也有了太多的灵感,那中随心所欲是别人难以体会的。随着手指敲击键盘的声音,一个个字符汇聚成一篇美文。随笔记录了太多太多的往事,让我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谢这些日子,也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值得记录的时刻,让我想说的太多太多。将继续下去,并期待更多的提高。
教育随笔 ——我的成长记录
记得以前我也经常写一些东西,有小诗、随想、小小说„„这些只是我闲暇时的一种消遣,没有想到,进入新教育实验学校以后,写文章,谈感想竟成了一种必然、一种一定要完成的作业。刚开始我还有点不适应,为什么要强迫别人写东西,本来写东西是别人有感而发的一种体现或者是记录,为什么非要规定? 我这个人还是一个犟脾气,我不想干的事,就是不干,谁说也不干,想干的事只要你说我马上就干,而且干的漂亮。就说写随笔吧,记得有一个月,到了24号,我的随笔还差一篇是读后感,而我看完书后竟然没有想要说的,所以一直写不出东西,导致随笔差一篇,我明明知道就是现在立刻看一篇文章我也会有感想,写出一篇读后感,但是当时牛脾气上来了就是不愿意去写,不愿意去做,最后让学校扣除了当月的考核。在扣除考核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有点难受,明明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成绩,会与人不一样呢?想想都是自己的牛脾气害的。我这个人呀,有时连我自己也搞不明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思想。哎!真是难琢磨!我写的随笔在质量上可能还不是好的,有的随笔甚至像流水帐,与别人的相比,简直天壤之别,但我自己感觉只要我将它记录下来,我就是在进步,所以我现在脸皮很厚的说我已经有进步了,相信不相信是你们的事。反正我在慢慢的进步,不信你就常来关注!说真的,从进入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大门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在这里我也适应了这种管理模式,更多的是养成了一种习惯。不再认为写随笔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强迫性的工作,它是一种成长的记录,学习的反思,教学的改进,生活的养料,人生的目标„„我不再害怕,不再抱怨。反而认为将班级里的点滴记录下来,当你一个人在教室独处时,打开电脑,翻看自己的随笔,就好象看到了自己的学生又开始再演义着先前所发生的一切,看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时对自己的行为都感到惭愧,惭愧时就赶紧再反思,将自己新的想法再次写进教学随笔中、铸入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争取让自己能做的最好。当看到好的方法,或者突然有一两句经典的话语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感到自己原来还是如此的优秀,给自己平添了许多的自信。所以现在感到写随笔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饥饿。
第四篇:教育随笔
小学教育随笔
为了促进淮阴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淮阴区教育局于本学年——2017年9月开始引进了龚雄飞教授的“学本教学”。龚雄飞教授认为,“学本”立场下的教育坚持“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价值,主张把学习与发展的自由还给学生,以自学、互学、展学为主要路径,致力于追求教育过程的品质化和教育结果的优质化,不断促进学生的主要学习和充分发展。总的来说。“学本教学”的精髓在于三过程——自学,互学,展学。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将学本教学模式简练表达为——“先学后教、互助展评”。也就是提出“一个教学模式和三种学习方式”:一个模式指“先学后教、互助展评”,三种学习方式则是“自学”、“互学”、“展学”。
在“学本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我身为四年级语文老师,严格按照龚教授的要求,让学生自学,互学,展学,调整班级的位置,重组语文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教育随笔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
《习作1》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然而,小学生不论从哪方面都从小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例如“看图作文”我认为是语文最重要的一环,它也是想、说、写的综合训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了解图画的内容,并把图意说清楚,然后有条理地把图意说出来,最后把说的过程写下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说话、写话的能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该如何指导看懂图意,发挥合理的想象,把图意表达清楚呢?
一、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思维、说话能力。指导学生的看图作文,先出示挂图或(幻灯片),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观察;先中间后四周;从主要到次要等顺序观察。再整体了解图意,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顺序提问;如图画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几个人?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指导有条理地回答,并启发学生从人物中想象图中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当时发生的事情,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从认真观察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边看边想:培养想象力。
教学上,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动脑筋,都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我根据图画的内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并把好的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让学生一过看图, 一边讨论,如教本次的看图作文,我首先根据图意设计以下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
2、根据图意联想,去哪儿?
3、他们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他们还在想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思考构思成一段话。
三、充分引导,加强说的能力。
在学生看清楚图意,回答有关问题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清楚,并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先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运用“看谁说得好。”等带有鼓励性质的话激发学生说话。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训练,一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分别上台说说,说时要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旁启发,学生说完图意是与否、好与差,老师给予肯定、纠正或补充。二是让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互说互听,这时老师要注意巡回了解,并参加到中下生这里去活动,以便具体指导。三是指引让优生把整幅图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这个环节是重点环节,老师还须向学生提示,图画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一件事?这件事的起因怎样?经过怎样?结果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讲得更完整,更有条理,这样的效果我觉得更佳。
四、教师下水文引路,提高写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各种与教材同步的作文书籍泛滥,很多老师视范文为珍品,动员学生买优秀作文书,多看多读对写作很有帮助。确实,多看书,不会写也会偷,但大多学生未经老师指导,偷回来的词句往往不合适,会变成笑话连篇。所以我认为老师在习作教学时应减小范文的篇数,而应该提倡教师自己写下水文。特别是中低年级,识字率低、词句贫乏,要他们看优秀作文有些会不例解,选别人的佳词佳句可能不会运用。我觉得中低年级初入作文最好用填空形式出现、指导正确使用合适的词句,这样,收的效果会更好。能使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通过以上看、想、说、写,这四环节的指导,至使本次大部分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能看图有条理地说写一篇通顺的小文章。
《雪儿》教学反思
《雪儿》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让它飞上蓝天的故事,表现了“我”爱鸟的美好心灵,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心情。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三个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自主探究学习: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对雪儿有着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蓝天信使”等词语体会雪儿内在的美;“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又飞回来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等词语,感悟雪儿是只向往蓝天又极通人性的鸽子。在有所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抓住“给它洗了澡”、“在它伤口上敷了药”、“和雪儿一起„„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等到词语,读懂“我”对雪儿的关切、怜爱之情,特别是通过“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我把雪儿轻轻捧起”等词语,悟出“我”对雪儿的喜爱以及为它重返蓝天而快乐的心情。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达到融为一体的境地。并在本课的教学中突出信鸽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只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学中用,用中学。文中小作者也是非常可爱的,对鸟类是非常爱护的,并让学生开始理解当雪儿再次飞回来看作者,作者会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它,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并让学生试写后再交流。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反思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记叙了汤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放掉自己钓到的大鲈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公共规定。教这篇课文,不但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把课文读好,弄清课文讲的是怎么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明白课文要揭示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自学交流为主,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样?讨论第一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鱼的大,体会汤姆的舍不得。第二个问题是重点,我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辩论的方法,让“父亲”和“汤姆”各自找出理由来说服对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辩论中明白:鱼必须放掉,因为公园的规定必须遵守。第三个问题:结果怎么样?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汤姆的行为中受到影响,并以此为榜样。
在整个的教学设计中,我能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做到时间充足有保证,形式新颖有变化,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辩论中明理。
《水上飞机》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16课《水上飞机》,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教学开始,我借助生动的画面,将飞机、轮船和水上飞机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比较、去发现。在他们自主观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归纳出水上飞机的外形特点。
教学中,我又紧紧抓住句末省略号带来的空白,启发学生畅想水上飞机其它的用途,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将自己设计的水上飞机的名字、用途写成一段话。
学生围绕目标先自主学习,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在集体交流时,学生们争先恐后,述说自己未来想创造的飞机,一个比一个精彩,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我叫海上清洁机,能清除海面上的垃圾。”有的说:“我叫海上多功能机,既能在海面上巡逻,还能清除垃圾,还能救援遇难的船只。”有的说:“我叫海上巡逻机,能在海面上巡逻,一发现敌情就立即报警,不让敌人来侵略我国的领域。”还有的说:“我叫海上方向机,能给迷路的船只指明方向。”
学生通过畅想水上飞机其他的用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不少学生入境悟情,读出了小海鸥吃了一惊的语气,表现出水上飞机骄傲自豪的神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语文有着内容的丰富性和阅读的多解性,而想象是创新的只旁,最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最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海底世界》课后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文中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另一个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第一个是重点,第二个是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很多的体会和想法,下面就从几方面谈一谈。
1、这节课的难点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以读代讲,通过师生对读,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段是围绕着“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句话写具体的。第三小节也是总分关系的结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围绕第一句话写具体的”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画批(读一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动物活动方式的特点并作批注)。最后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总分关系的句式,我又设计了仿写一个环节,4,5自然段的学习我采用了略处理,让学生自由表述。
2、这节课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精心的设计,有师生的对读,有画批,有写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呢?在教学每个小节的时候,学生还是能够围绕着这个问题来体会的,通过回读让学生体会“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时候,时间有些拖沓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那么首先还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就海底世界这篇文章来说,应该引导学生围绕着“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3、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在学习第三小节的时候,我安排的是让学生画批,根据重点词,想一想各种动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体会做简单的批注。画重点词语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难在抓特点作批注。在教学中通过巡视,我发现学生存在着问题,不知道批注什么特点。当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后,立刻教学生停止了批注,并带领学生一起批注学习了海参的活动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了怎样批注,在下面的学习中就简单多了。这个小小的环节,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中既节省了时间,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批注并没有停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
4、学生的朗读没有情趣,语言的表达不够清楚。
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学生读的还是不够,尤其是没有读出奇异的情趣来。我想这里不光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引导得不够,首先教师应该有情趣,学生才能够被感染。学生课上发言比以前还是有进步的,但是语言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还是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词汇不够丰富。由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要求学生多看书,积累词语。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和学生都深深的爱上了海底世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海底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