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随笔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现在的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就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创造思维。
首先,孩子要敢想,就是想象力。有了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多种方法,在幼儿园主要是游戏和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作品,对待问题,我们尽可能的去启发孩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问题的答案,没有对与错,只要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那就是最棒的。对于孩子的画画作品,我们老师只提供一个可供孩子作画的平台,比如,我给你一个主题“圆”,请小朋友自己去想象,自己去创造,把她变成你想要的东西,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这个教学中,孩子的大脑中要有自己想画的东西,就是想象力,通过想象,把物体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孩子要敢想,让孩子想,不要打断或者否定孩子的想法,让孩子释放自己,教师要抓住契机,在旁边引导孩子而不是指导,是旁观者,引导者,不要做孩子的主导者。
孩子的想象力决定了孩子的创造力,有了想象力,去实施,去实践,去创造,才能让孩子有好的发展,我们不要把还当做温室的花朵,我们要让孩子在阳光下茁壮的成长,不要用我们所谓对孩子的爱给孩子筑起铁笼,我们要还给孩子天空,还给他们阳光,这才是他们需要的,是我们对他们真正的爱!
第二篇:教育随笔
教 学 中 问 题 的 设 置 随 笔
数学组
邹书成
教学过程中, 根据课堂状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突出经过精心设计的目的明确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
如 何 更 好 的 促 进 学习随 笔
数学组 邹书成
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思考及阅读得到的解释是我们的教学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
有 风 格 的 教 学 随 笔
数学组 邹书成
每个老师上课都有自己的风格,自己上课的风格总想有所改变,希望自己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师生均得到满足。
对 新 课 程 的 看 法 随 笔
数学组 邹书成回顾两年新课程的教学,新课程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教材编排有创意、学习方式有创新、能力目标有层次,学法教法要求高。
新 教 材 的 特 点 随 笔
数学组 邹书成
新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过程感受,注重活动体验;新教材内容增多,课时减少,学习负担加重;
新教材与初中教材的衔接性差。
第三篇:教育随笔
三年级小学数学教育随笔
随笔
(一)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三年级]小学数学教育随笔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径。兴趣没有了,学生学得也就没劲。我觉得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创设良好的环境,应该把题目放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比如:我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买东西”老师做顾客,请学生做小小售货员,东西当然由顾客决定,需要的钱数就需要小售货员作答。答对的要给以奖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们会抢着回答,那就请坐的最认真,上课听课最认真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请同桌之间相互做顾客和售货员,看那两个小伙伴合作的最好,要适时的进行表扬,并加以物质奖励“小五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有进步,从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再就是对学生的问题一概不拒。虽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们回答不了或听不懂的问题或与知识关系不大的问题,我让他们放入问题银行等到以后自己就能解释,并不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老师来回答,只要认真学习自己就能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进师生关系。
还有在平时上课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出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入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小学数学教育随笔 随笔
(三)在新课改正在热烈进行的当前,好多教师每上一课都追求出新、出奇,摆了一些花架子,让我们每位听课教师真正领会到了他下的功夫之深,花的时间之多。但每每这个时候也让我们有种“空”的感觉,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没有落到实处,一节课之后,需要用几节课去补习。新课改提倡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某些能力确实得到了 提高,但我认为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系统知识的形成,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必需以具有丰富的知识为前提。“花架子”应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的,没有知识作为基础,“花架子”也只能是空架子。
如在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之前,我就想:这部分的知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比较抽象,如果我直接告诉学生1/2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学生们理解起来肯定有困难;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学生也许理解了,但缺少了语言的训练,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是不利的。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我就让学生用击掌的方法来表示每个学生分得几瓶矿泉水,分得几个苹果,分得几块蛋糕,当每个学生不能分到一块蛋糕,也就不能击一次掌,学生们正在困惑不解时,我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数――分数。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找一张纸的1/2,找一根线的1/2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感悟1/2的含义,同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含义,而且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各种形式的练习,也使学生感悟到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含义,正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总之,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头脑中充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
[三年级]小学数学教育随笔
随笔
(四)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王元林,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教育随笔——小学数学课中的合作学习
作者:辛店中心小学 隋红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40 更新时间:2010-4-19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数学课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先通过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的三角形拼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再讲解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独立拼组,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推导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把合作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后,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转换成“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做真正的主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有不同的观点、想法,我就请小组中的成员上台陈述,然后组与组之间展开交流、辩论,学生的害羞、胆怯,渐渐地被大方、响亮所替代。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密铺》时,学生对几种平面图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是否能够密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先请几个小组说了他们的想法,然后再利用准备好的图形,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验证,结论在事实面前达到了验证,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每一个学生也都成为了数学课上的主人。
科学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灵活恰当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合理地进行小组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乐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近两周的观察,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虽然这也符合低年级的学生的特点但是整节课都不能认真听课,就应该找一下原因。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径。兴趣没有了,学生学得也就没劲。我觉得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创设良好的环境,应该把题目放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比如:我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买东西”老师做顾客,请学生做小小售货员,东西当然由顾客决定,需要的钱数就需要小售货员作答。答对的要给以奖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们会抢着回答,那就请坐的最认真,上课听课最认真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请同桌之间相互做顾客和售货员,看那两个小伙伴合作的最好,要适时的进行表扬,并加以物质奖励“小五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有进步,从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再就是对学生的问题一概不拒。虽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们回答不了或听不懂的问题或与知识关系不大的问题,我让他们放入问题银行等到以后自己就能解释,并不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老师来回答,只要认真学习自己就能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进师生关系。
还有在平时上课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出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入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 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该 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 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明确每节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 “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 ——新教学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新教学观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会学。这种参与不仅仅是简单的课堂提问!新教学观首先要求教师要吃透学情,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能发挥潜力!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递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送给每位学生。
第五篇:教育随笔
家校互动沟通的有效策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学校始终把家校合作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也一直把家校合作教育作为我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切入点,由于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班级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我觉得家访是家校沟通的最佳的理想通道。家访,是取得家长支持与理解的一个最有效途径。
家访这一沟通形式已伴随着我走过了班主任生活的春夏秋冬,助我得心应手出色的完成了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作为班主任应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电话访问)。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一般开学初班主任就要开展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我对班内61位同学进行了家访或电访。在家访或电访过戏中,着重在学生面前树立家长的威信,力求在家长心目中产生“若没有家长的配合,对子女的教育将会更困难”的感受。从而让家长有一种被重视的心理反应,锻长自觉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同时,在家长面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
在工作中,学生若发生纪律问题,却能很好地取得家长的配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较明显。而没有进行过家访或电访的学生,若产生纪律问题,想取得家长的配合,却要另花一番功夫。当然,对学生进行家访亦应注意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应该贯彻在每个学期的教育过程中。在家访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在日常交谈中取得应有的效果。不宜过于严肃,更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而且班主任宜个人进行家访,不宜多人集体家访。班主任在家访时,目的就为了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取得家长的支持,若班主任个人单独去进行
家访的话更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若集体家访会给家长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且会给家长不良的感觉——这只不过是学校工作的一种形式。因此,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班主任单独的家访,能够与家长建立私人感情,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家访时宜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
其次,我还通过“主题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这些比较重要的家校沟通方式来提供机会让家长与孩子、与老师、与其他家长共同学习、交流、探讨。让广大家长了解认识学校教育,尽可能地帮助和指导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激发起家长自主参与教育管理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家庭和学校教育一脉相承同步运行形成合力。
家长会是一次集中学生家长到校进行的一次会议,利用得好,可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各种教育意图和家长应配合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可对学生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教育。当然,若组织不好,会提供让家长们集体发牢骚的机会。作为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发言稿,最好将其当作一节“公开课”积极备课,严格确定主题内容。在家长会进行当中,要控制好整个会议进程,多举些与主题有关的正面事例来引起家长的思考、讲座从而让家长达成必须想办法教育子女的共识。在这学期的家长会上,我针对本班某些家长如何教育子女而取得较好效果的典型事例加以介绍,使家长们有圈套的收获。
家长开放日是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窗口,是一项家长和学生都非常喜欢的活动。提高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质量,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让家长明确活动目的以及自己的任务。在家长会时强调说明这项活动的目的,以及家长在活动中的主要任务,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有些孩子平时在班上表现得很积极、涌跃,但一看到这么多人或者来到陌生的环境可能会有些胆怯„„”希望家长可以理解。此外,在强调目的同时也可以先对家长进行一些访问调查,围绕他们关心的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只有使家长充分了解开放日的活动目的,并真正认同活动的价值,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家长了解一些什么?通过这类活动我们希
望家长有什么样的收获?”教师作为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在每次活动之前明确这一系列问题。2.提供机会促进家长交流。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最好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家长相互交流。不同类型的家长在活动中的收获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恰恰为交流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应该鼓励家长根据自己的观察,讲述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心得以及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家长的相互交流可以围绕一个事先确定的话题,也可以不预设中心话题,请家长谈谈自己的感想。家长可能会向教师或学校提出一些意见,教师不要急于对家长的发言进行评价,也不要急于为学校或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辩解,而应鼓励其他家长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讨论氛围,实现家校之间交流、沟通的目标。3.活动结束后与家长的延伸交流。以上2个方面是面向全体家长的,而活动后的延伸交流主要是教师与个别家长的交流。
通过我的学习与创新,以上家校联系的做法,密切了我和家长的关系,增加了相互了解。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真诚的爱撑起一片家校沟通的和谐天空,让我们的学生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校氛围中;让我们争做一名善于沟通、受学生喜爱、家长尊敬的优秀班主任!
教育随笔
家校互动沟通的有效策略
姓
名: 单
位: 撰写时间:联系电话:文
梅 纺织城小学 2015年3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