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外科学素养化学教育论文
国内外科学素养化学教育论文
1期刊栏目设置与研究内容的比较
1.1《化学教育》栏目设置
《化学教育》主要分为17个栏目,其主要内容涉及化学学科理论和教育教学研究.由于栏目数量较多,笔者将其分为化学学科类和教育教学类两部分内容,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具体参见表1.
1.2《JCE》栏目设置
《JCE》栏目主要分为6个大板块,分别为:(1)今日化学教育;(2)大众化学;(3)课堂教学;(4)实验室教学;(5)科学与教育研究;(6)网络在线.每个大版块下又设有不定期的38个栏目,以丰富和细化各版块的内容.仿照上述分类原则。
1.3基于栏目设置的研究内容分析
通过对于中美《化学教育》杂志栏目设置及其内容形式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由内容板块的设置可以看出《化学教育》与《JCE》相比更加重视考试、教材、教法、竞赛等内容.《JCE》没有设置考试栏目,而我国中等化学教育教学类杂志一般都设置了关于高考、中考、试题和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方面内容的栏目,强化了考试研究,当然这与我国教育底子薄、人口众多、升学压力大的国情不无关系.《化学教育》中类似新课程天地、课程与教材研讨等板块的设置,也都是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考试中心的一种修正与完善补充.就当前我国以中高考为主的选拔制度而言,《化学教育》等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刊载以考试为导向的一些内容是可以理解的.其次,通过比较《JCE》与《化学教育》的设置的栏目与研究内容,可以看出《JCE》更加重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CE》中关于生活和探究的内容明显多于《化学教育》,例如课堂活动、微型化学实验等内容.由板块内容的设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JCE》中包含了许多提升学生兴趣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例如利用回形针探究化学公式、全球变暖与温度测量等.活动的目的是为更好地面向高中课堂活动和实验室活动、以及一些家庭实验.总之,《化学教育》与《JCE》的版块内容设置,都是基于两国不同的教育背景提出的,《化学教育》的优势在于,其中所包含的研究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课堂教学,对于完善教师的教学理论、改善教师的教学策略十分有好处.与《JCE》相比,《化学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的知识导向、应试导向;适宜的阅读人群不够广泛,主要是专业的化学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生活实际的关联等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化学教育研究方法的比较
教育研究是研究者基于某一教育问题,进行科学探索及发掘其内在规律的过程.其中探究及发掘的手段称之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即教育的定量研究、教育的质性研究、混合研究.当今的教育研究多采用混合研究的方式,以数据支撑观点,以分析得出结论.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因此可以取长补短,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它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更在于它实质上消解、弥平了方法的边界,使得教育研究更加专注于研究的问题和环境.
2.1化学教育研究方法概览
统观中美《化学教育》我们可以大致比较出,两期刊开载的文章均有采用以上三种教育研究方法,但其应用比例与频率有很大差异.笔者选取2018年第7期《化学教育》与2018年第7期《JCE》进行教育研究方法的比较。本期《化学教育》共收录了20篇文章,其中涉及定量研究的文章共4篇,占总比例的20%;涉及质性研究的共15篇,占总比例的75%;涉及混合研究的共1篇,占总比例的5%.本期《JCE》共收录了24篇文章,其中涉及定量研究的文章共13篇,占总比例的54%;涉及质性研究的共7篇,占总比例的29%;涉及混合研究的共4篇,占总比例的17%.
2.2化学教育研究方法差异的分析
两国杂志在内容选取和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着明显不同.首先,就化学教育研究内容选取方面而言,《化学教育》中有关化学教育研究的内容,基本是针对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而涉及有关化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则相对较少.《JCE》有关化学教育研究和化学知识研究的相关内容分布比较平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化学原理的分析与介绍,例如Ph值的三维图表、在多相平衡问题中计算化学物种浓度的系统方法:包括离子强度的影响、荧光化学:演示说明化学过程等.两个杂志比较而言,《化学教育》更加侧重有关教学的相关内容,《JCE》更加侧重有关化学原理的内容.所以,两者在化学教育研究内容取向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就化学教育研究方法而言,《JCE》更加注重定量研究,文章大多涉及实验、统计、调查等定量研究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大多是基于实验或调查研究的结果,以科学的实证数据作为支撑文章观点的依据.在2018年第7期的《JCE》,数量过半的文章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式.相比之下,《化学教育》更偏重于质性研究,用经验总结的方式支撑文章的观点.文章所提出的相关策略或解决方法,往往是基于作者在实际情景中对于经验的总结与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数据以及量化的分析过程.明显地,两者在化学教育研究方法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3基于比较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于《化学教育》与《JCE》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虽然都致力于化学教育研究,但其在内容设置、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通过以上比较,基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原则,得出以下几点启示,旨在更好地推动我国化学教育研究的发展与完善.
3.1化学教育研究应在提升公众素养等方面作出贡献
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培育人才、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美国著名教育家Conant指出他(指普通公民)的经验越广泛,他的科学素养就越高.《JCE》在版块设置方面十分注重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如大众化学栏目中涉及的内容非常适合普通民众进行阅读.由此可知,《JCE》的受众群体不仅是具备一定化学知识基础的专业人群,对于化学知识基础薄弱,但又十分热爱自然科学的人群也同样受用这些板块的设置对于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大有裨益.相较之下,《化学教育》杂志主要的受用人群为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其中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社会等栏目的设置也大多是为教师教学提供良好的素材,而并不适合普通大众进行阅读.对于学生、学生家长或普通人群来说,阅读《化学教育》杂志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化学教育研究应当注重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普及科学知识.
3.2化学教育研究应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JCE》所涉及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课堂活动(JCEClassroomActivity)栏目中,就曾设有令人讨厌的硬币和燃烧的蜡烛,保龄球的密度,爆米花:是什么使它膨胀,如何使你洗好的衣服变红等有趣的生活实验,这些实验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为学生设置十分有趣又十分贴近于生活的实验,使得化学知识充溢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生活是化学知识的发源地与回溯地,生活世界是我们在自然的生活态度中直接感知的世界,它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人们的科学知识的获得、生产经验的积累,主要依赖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依赖于直接的实际经验.生活是化学知识的源头活水与不竭动力,脱离了生活实际的化学教育会略显乏味与突兀.因此,化学教育研究应当注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3.3化学教育研究应由经验的简单呈现走向精致化的科学研究
教学理论可以归为两条线索:哲学取向与心理学取向.中国采取的是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因此,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重视教育经验的总结,以哲学思辨作为发展教育、完善教育的理论依据.在《化学教育》中,化学教育研究倾向于质性研究.西方采取的是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因此,西方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实证研究,即以精确的实验、数据作为指导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在《JCE》中,化学教育研究更加倾向于量化研究.以2018年第7期《化学教育》与2018年第7期《JCE》为例,《化学教育》涉及质性研究的文章占总比例的75%,《JCE》涉及定量研究的文章占总比例的54%.质性研究往往是对已有的经验加以总结与凝练的过程,其缺乏理性的分析与科学的实证,因此,通过质性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般不易得到广泛应用.西方心理学中所采取的实验、统计、调查等方式是针对真实情景进行的量化分析,其获取的数据一般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得出的结论也往往应用广泛.因此,化学教育研究应当由经验的简单呈现转向精致化的科学研究,基于实证研究构建发展性教学策略,应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化学教育学习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要】 教学方法是影响授课质量的重要环节,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源泉。通过在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趣味中引导学生学习。
【关键词】 教学方法;学习兴趣;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是影响授课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效果成倍增加。美国教育家格伦·多曼说:“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地遇到这个麻烦,而且终其一生,他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我们叫他天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他们的兴趣。而在学生步入学习之路后,许多孩子都会逐渐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感,他们大多数都认为在学校学习知识是一件很枯燥,没有意思的事。化学,设置于较高的年级,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接受能力等,这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而且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语数英等主科在学习技巧、方法上有明显差异,对于某些学生会有一定难度,从而会对这门学科有一定的抵触,这对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产生了一种阻碍。其实,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其化学实验在声、色、光、影等方面的直观效果,其趣味性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要学生很好的去学习化学,最好的方法是应该激发起他对化学的兴趣。只要抓住学生的眼球,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能很好的进行教学工作。
1、上好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感兴趣,应该上好第一节课。化学课始于初中,基本上所有高中生对化学最直观的印象和知识都来自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所以第一节课要切合好初中的知识,让学生将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不会对化学产生陌生感。如第一章中的粗盐提纯实验,在初中阶段学生已有了解或已经自己动手操作过,我们可以再进行一次实验的展示,让学生想起初中的一些知识点,之后再加以引导,细化操作过程与操作目的,让学生在旧知识中思考新问题。
2、联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源自于生活,科学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都来自于生活。化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从一些比较浅显易见的生活现象来引入教学话题,让知识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例如从潮湿的地方金属容易腐蚀引入到金属腐蚀、原电池和避免金属腐蚀的方法等知识点上。通过一些生活所见的事物,让学生更容易地去记住一些化学的特征反应,记住一些物质的特性。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一旦与日常生实际联系起来,便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所学知识的实在感。通过这些,有意识地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同学们对生活的一点一滴的发现,可以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也离不开实验。这正是化学最吸引人的地方。实践表明,恰如其分、生动有趣的课堂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使学习效果比单纯听课要好得多。例如在讲常见金属时加入镁条燃
烧实验或钾盐钠盐的艳色反应实验,这样能让同学们对这些实验现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所说的镁条燃烧会产生耀眼白光,钠离子燃烧会产生黄光这样的描述。通过这些现象,适时地引入一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散一下思维,联想一下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如镁光灯是耀眼的白色,为什么烟花会有多种颜色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去思考一些问题,发散思考。
除此之外,实验作为化学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历年的考试重难点。通过一系列紧扣教材、主观鲜明、足以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注意的实验,能从直观上让同学们认识到实验装置、实验流程和每一步过程的作用。这样给学生更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利用各种模型、图标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调的板报在教学中通常会有点枯燥的味道,而且有些知识点并不是简单地在黑板上写几笔、说几句就能让学生弄懂的。在课堂上我们应尽可能地利用实验室已有条件或自己创造条件,展示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晶体结构这一部分,对于某些空间思维较弱的学生来说,很多空间结构他们无法想象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或自制的晶体模型来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他们能清楚地了解微粒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难点就会变得一目了然。
5、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满幽默感,教学语言科学准确、丰富多彩,常与学生互动的老师在课上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思维。多彩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适当的师生互动既避免了上课时的枯燥,也让教师与学生更加亲近。例如在适当的时候,恰当地运用脍炙人口的名句或关于某个知识点的一些小知识,能增强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和艺术感染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小故事来放松一下,如讲苯时,能加入苯环结构被发现时的奇趣典故。或者让学生讲一下他了解的化学名人等。这样既丰富了课堂,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良好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并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从而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有法,学无定法。”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云吉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技巧》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2]窦志国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
[3]崔东河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10)
[4]宣亚 《谈化学课堂教学技巧的应用》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9(1)
[5]彭兰 《因材施教,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广西中医学学院学报 2004,7(4)
[6]杜敏 《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7]刘康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3)
第三篇: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论文
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论文
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是当代社会发展对每个人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经历多次对教育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教育改革,都包含了对科学素养的追求。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培养科学素养。但我国在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揭示这些问题,探讨其原因,提出改善科学素养培养的建议,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紧迫问题。
1.树立正确的学生科学素养观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结果,也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自我印证。科学是以人为依托的,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也就是从科学角度对人自身素质的一种认识。科学素养,就人的精神而言,是一种内心自由的精神,表明人在处理与他者的关系上,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的;就人的行动而言,表现为人的创造性,人在行动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因此,内心自由精神和人在行动上的创造性实际上是同一个事物的两方面。只有创造,才有自由;只有自由,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以科学文化为材料来培养学生内心自由的精神和行动上的创造性,而不是让学生臣服于科学。
2.树立恰当的知识观
尽管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主义的知识观进行了解读,但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必须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知识观,它至少包括如下三点:其一,知识是人们经验的总结。
这种经验既可能是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经验,又可能是人们观察事物得出的经验;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都有产生知识的可能性,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其二,知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只有在活动中通过与对象的相互作用才可能产生知识,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每个人的创造性只能表现在活动中。其三,知识具有视角性。它是与问题相联系、从某个视角得出来的一整套方法体系,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与某个问题相关的一整套方法系统。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初中学生创造新的方法系统的品质。
3.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研究式的学习形成自己的科学素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应实现两个转变:其一,从专业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实现文理兼顾;其二,从教学者走向教育者,从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必须要走研究型教师之路。通过研究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使自身得以成长,在内心自由与外在创造性上都有新的发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养成的。学生没有一定自由度的活动,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科学素养。因此,学校应建立一个人才选拔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地尝试错误;教师也应从注重活动结果转变为注重活动过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简而言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需要付出大量劳动的过程,它既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亲自钻研的过程。学校教育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教育行为,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教育实习论文
教育实习论文
文山学院生化系09化学教育李玉和200904021039
端正学习态度学好中学化学
摘要: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学生化学基础偏差。经过了解知道学生基础差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几乎没有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加之社会所传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他们,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针对这些现象,作为化学教育的实习生在教授课程时必需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运用化学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关键词:实习厌学激发兴趣端正态度
一、教育实习的开始
教育实习对每一个准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我们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行动的必需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所锻炼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自己在社会中,在学生面前,在学校里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这一个多月的生活工作体验,在实习学校校领导、老师支持和指导下,在指导老师、原指导班主任老师的帮助辅导下,我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以及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实习所在的班级学习接受能力差得学生很多,大约占了全班的三分之一的人数,就是说他们的成绩在学校也不理想。特别我所教授的化学,他们几乎就不知道怎么学,更不会主动的去学习。对于这些情况,我深入这些所谓的“差生”中了解原因。通过对他们的了解和与他们的班主任沟通我知道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他们刚刚上的初三也就是刚刚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他们对化学这门学科并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必须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还有因为现在的读书无用影响着他们,所以必须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三、培养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心理基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面,师生间情感的效流和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最微妙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爱能够揭示出人的内心深处的泉源,因此将永远使生气勃勃的善良感情淙淙而出。”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深爱自己的学生,经常深入到
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和帮肋他们,并且听取他们对该课程的反映,要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和他们交朋友,而且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由对你这个老师的热爱,逐渐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二)优化组合的教学内容是兴趣产生的物质基础
很多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诸如高能燃料、温室效应、钠米材料、光导纤维、食品添加剂等在国防、科技和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便是学生产生兴趣的直接基础。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和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集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寓兴趣于科学信息之中,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白磷的燃烧”实验。通过同样都是磷,而在水下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均不燃烧,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的有趣现象,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产生对化学的兴趣。还要运用课内所学知识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用铅笔芯开锁”“制作净水器”等家庭小实验。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是很有效的。另外,教师还可以转绕教学目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适当从课外选择一些既有趣味性又能巩固、运用、拓展课堂内容的一些知识,优化级合后补充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创设一个使学生学习愉快而不过分紧张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这就要求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充分利用演不实验和其它直观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
搞好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伟大的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谈及他的教学体验时说到,当他讲课不做实验时听课者寥寥无几,一旦演示化学实验,教室里就挤满了人。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诸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发生燃烧、爆鸣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教学中要借助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结合实验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同时还就充分利用模型、流程图、标本和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化学教学内容形象化,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理论、书本知识和具体实物联系起来,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教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化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少右处处有化学。例如,通过二氧化碳教学,联系目前乱确滥伐的现象严重事故,使地球上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面积减少,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形成“温室效应”,致命名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危害,进一步引导学生应怎样保护森林资源,怎样利用所学知识去开发利用二氧化碳新途径,等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化学学科的价值,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侠,是培养学生兴趣及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比如,除做必要的学生实验外,还可以参与老师的演示实验、准备学生实验或增加一些课外小实验。或通过化学课外活动等,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会根据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化学实验去探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习兴趣上升到更高层次。
(四)因势利导,变兴趣为探索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信息,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使教学形象化,具有趣味性当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有目的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学生在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会成为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的动力,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另外,教师恰当的评价,适当的表杨,都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教师还可以利用适应的时机给学生讲述一些化学科学家的故事。这些都将会成为学生学习化学,探索未来的动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组合的教学内容、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因势利导四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为存在的统一体,只有诸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四、化学学习中要培养自主学习法
所谓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觉主动的发民,在具体的教学中“自主学习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体现:即课前环节、课上环节、课后环节、课外环节。
(一)课前环节
要使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学习思路达到默契,就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摸清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教材知识结构以及大纲要求,选定哪些媒体、实物模型以及实验等,然后确定教学思路和方案。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制法一节中,先给学生布置预习题材实验室制氧气、氢气时,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是怎样的推测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收集方法是怎样的。
(二)课堂环节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自主学习的主渠道,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要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教学情景中的角色,相互作用达到最佳状态。例如:在学习“钢铁的生锈”内容时,可先启发学生钢铁的生锈的各种情况,如铁器放在潮湿处易生锈,而放在干燥处则不易生锈;涂油漆或铁器则易生锈,让学生讨论,再提出如下3个假设:
1、铁器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器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铁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器生锈是因为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推论:如果第一个假说正确,则在干燥的条件下,铁在空气中就能生锈;如果第二个假说正确,则铁在水中并和空气隔绝就能生锈;如果第三个说法正确,则必须.在既有空气又有水分的条件下铁才能生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下面的实验。第一个实验:将洁净的铁钉放在干燥的试管中,用塞子塞紧;第二个实验:把经过煮沸除去空气的水装满面试管,放入洁净的铁钉,用
塞子塞紧,不留一点气泡;第三个实验:将洁净的长铁钉放入试管中,倒立于,盛水的烧杯里,试管里只有少量的水和空气,在试管外壁上标记水面的位置,放置一段时间。
结果可以观察到,第一、第二实验中的铁钉不生锈,而第三个买验中不仅铁钉生了锈,而且试管里的水面上升了。于是可以得到结论:水和空气共同对铁的作用是铁生锈的原因。这样,既不把知识讲厌,又注意引导学生探讨,教学过程有张有弛,高潮迭起,在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课后环节
是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知识拓展、思维启迪方面,教师可给出一些与后续课有联系的问题,或者有挑战性的问题,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思考探索。如讲完“氢气的制法”这段内容后,我给出了学生几个思考题。
1、如果要制较多的H2,可用哪些仪器代替试管?
2、怎样在不打开橡皮塞的情况下,能及时加
酸?
3、如何控制H2只从导管口导出?
4、强何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这
样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相互之间深入讨论探索,既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理解,也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开掘了学生的潜能。
(四)课外环节
学生的课外时空很大,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就不应该仅仅限于课堂上学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和不断更新的。这样才能使化学课外活动真正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上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例如为了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化工厂、科研单位或大学进行参观;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选择小科学实验和小论文的内容,等等。
如:①如何测定被污染的水、土壤的酸碱性?
②空气污染中,SO2是污染物的主要成份,怎样才友爱使煤燃烧,排入的SO2尽可能减少?
③利用课本知识,如何表演化学魔术?如:a:“魔术显字”b:“变色花朵”c:“来无影,去无踪”
学生解释了以上实验,既增加了兴趣,又学到了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生学习学生创作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巨额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五、端正学习态度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赛尔,它在没有被发现之前,还是一块贫脊之地,那里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那儿,而是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走出去。当一个现代的西方人到了那儿,听说了这件事后,他决心做一次试验。他从比赛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出来了。经过此事,他终于明白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因此,他告诉当地的一位青年,要想走出大漠。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大漠。那个青年照着他的话去做,三天后果然来到了大漠边缘。青年人也因此成了比赛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了小城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从选定目标开始。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能给你带
来什么启示,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取得比较大的成功的人,他们的行为几乎都是指向于自己设定的目标。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茫无目标的飘荡终归会迷路。
(一)有目标才能走向成功
我们要想成为学习的优等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树立一个成为学习优等生的目标。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人能走多高首先取决于是否找准自己的目标,只有选准方向,才能持久稳健地走下去,才有望达到“顶峰”。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一艘轮船没有舵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握,最终搁浅在绝望、失败、消沉的海滩上。
世界公认的成功定义是:成功就是逐步实现一个有意义的既定目标。目标是成功的灵魂精粹所在,目标的达成几乎可以与成功划上等号。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世界上只有3%的人能设定他们的人生目标,这也就是成功者总是极少数的根本原因。大多数人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也在于他们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迈他们的第一步。
(二)如何制定目标
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制定了一个目标,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力量,努力朝着所定的目标前进。目标,是一种希望,在希望的激发之下,人才会不断地追求进步向上,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设立非常明确的目标。
1、该如何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呢?
一般来讲,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应当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遵从自己的意愿
如果你充分地相信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就具有了从事任何活动,并且达到任何一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一旦你敢于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为着这个目标投入自己几乎所有的精力时,你在考试中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高考中一定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2)由自己的兴趣和实力来决定
目标也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自己的实力的变化而变化,无须过高,也不能过低。有一位高考状元说过:“高一的时候,我只能保证自己上武汉大学;高二时改为人民大学;到了高三,我便把目标锁定北大,并为此奋斗不止。我喜欢这样的追赶,去追寻遥遥领先的理想,在追赶中,我学得自己是自由自在人生的主人。”
(3)让目标吸引你前进
目标要能促使你克服各种挫折和困难,并为之奋斗的,能对自己起到良好的约束和督促作用的。
2、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呢?
学习目标可以分为两内容:
一是学习的目标,或称学习阶段的总目标。如自己要知道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为自己、为父母、或是为其他需要感激和感恩的人?为了将来的发展,为了上大学,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这都是很不错的理由。只要你认为,它可以给你
带来源源的动力,促使你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去努力,就可以当作自己的目标确定下来。可以产,这是人生中的阶段性目标。
学习目标的第二个部分,是实现第一个步骤性目标。由这步骤性目标最终才能实现自己学习的总目标。比如说,我这一节课必须掌握住哪些知识,我这一天的复习要包括哪些内容,这一个月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效果,小到一小时,大到一月、一学期、一年,都要有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懈怠,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最终目标前进。
结语:针对实习中学生出现的厌学现象,作为化学教育的实习生在教授课程时必需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运用化学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毕华林,化学教育科研方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 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五篇:化学教育课程论文
化学教育的改变
一、摘要:在化学学习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了解、掌握、喜欢化学,在新课标的实施下,化学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的一些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在新课标的实行下,首先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是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其次是发展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就必须灵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采用开放式教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元化教学途径,打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最后还要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重视实验教学,坚持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启发性,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通过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二、三、关键字: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探究能力 引言:那么在新课标的实行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我们怎么样才能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解决。
四、正文: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根据教学实际就此谈几点看法。
1.1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往往忽
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方法去找答案。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2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是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其次培养创造的意志力。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
个过程中。化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
1.3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
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2、发展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
2.1灵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用创新性教法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自主探究,不仅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懂得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H2
2.2采用开放式教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心灵的开放,引导学生广泛关注世界发展与变化.鼓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摄取广博的知识,学会多向思维,集思广益。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可以使用传统的化合价升降法。还可以使用双重角色处理法、集合原子处理法、自身氧化一还原的“分身术”、多种元素化合价升降的“整体观点”等解题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性。
2.3 多元化教学途径,打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推断,从而去验证课本上的定理规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思维,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和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的“以问题为基础”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3.1探究活动的组织
(1)感悟探究教师要利用绪言课和第一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探究的方法。首先做好教科书上的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等实验,潜移默化渗透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水变牛奶,牛奶变水”,“会变色的小猫”,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做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组织学生观察和讨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2)引导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和发展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鼓励学生登台和教师一起完成实验,培养学
生观察现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自主探究利用第八至十一单元有关金属、溶液、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的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探究能力。补充有关酸、碱、盐的性质的试管实验,组织、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2探究方法的实施
(1)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可见度。教科书中有些实验本身也具有探究性,但由于其探究性不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对实验做如下改进,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不仅爱看教师演示实验,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或易得的材料,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总结:
化学的学习中充满了无穷的探索,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神奇,我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实行新课标改革的方针,改善我们化学学习的方法,让化学学习充满意义、充满乐趣,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这三个方面,让学生认识、了解、掌握、喜欢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