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文档(模版)

时间:2019-05-15 09:5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文档(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文档(模版)》。

第一篇: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文档(模版)

古诗词鉴赏学案之诗歌题材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它类诗歌。.........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送别诗:

古诗中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等。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此外又如:残阳、西风、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江水,细雨、秋蝉、兰舟等。

三、边塞诗(战争诗):

边塞诗是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边塞诗: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琵琶等。

四、咏物诗:

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常用手法:象征,比拟、托物言志等。代表作品有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英雄迟暮的感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五、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抒写个人的抱负、恨别、怀远、离愁、感时等,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如杜牧的《赤壁》。

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借古伤今、借古讽今;⑵、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⑶、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主要表现手法有比兴、象征、联想、用典等。

六、记行诗(行旅诗):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羁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如马致远的《秋思》。

表思乡怀亲之情时常用意象:明月、鸿雁、家书、梦境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

七、爱情诗:

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等等。

八、讽喻诗: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讽喻诗出题较少。

九、哲理诗: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w.w.w.k.s.5.u.c.o.m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

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第二篇: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古典诗词思想感情的分析方法。

2、在考试中,能帮助学生回答诗词中有关思想感情的考题。重点:四种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难点:在考试中帮助学生回答诗词鉴赏题中有关思想感情的考题。准备:多媒体、音响、测试卷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古人写诗“一草一木皆有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我们的考试中,考到作品的思想感情的题,也是比比皆是。

如【2014河南中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

【 2014南充市中考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二、四看法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当中,其蕴含的思想情感也是纷繁复杂的,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呢?我给同学们总结了一个“四看法”。

看标题 看意象 看作者 看关键句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春夜喜雨》——诗歌抒发的是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喜)《送孟浩然之广陵》——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惜别)《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2、看意象

我们先看一下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见床前之明月,疑为是霜,为确定是否是月光而望月,却突然变为对故乡的思念。因为月这个意象,勾起了他的乡愁。月是故乡明。

如:诗中出现 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3、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的一种原则。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的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因此,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对了解古诗词的思乡感情是至关重要的。

如:李白——怀才不遇、豪迈奔放 杜 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 辛弃疾——抗金救国、恢复中原 陆游——国土沦丧、悲愤慷慨

4、看关键句

诗是诗人情感的外露,诗歌中的关键句有时也称主旨句,篇中眼。是表露诗词意蕴的窗口,是诗词中最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写作目的的句子。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作者不畏生死、舍身成仁的气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不开心颜。向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权贵

三、真题练习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四、总结

1、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方能正确概括主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通过“四看”把握诗歌情感的要点,希望这堂课的学习能让你们在做情感分析类题目时少走弯路。

2、多积累才是至关重要的。所谓“泛观而博取,熟读而精思”,多读、多看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掌握了以上基本的方法后,还应经过一定的练习和感悟,才能切实地得到提高。

第三篇: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

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

(一)关雎(诗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君子和淑女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蒹葭(《诗经》)

2.(2016·河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三)观沧海(东汉·曹操)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波澜壮阔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观海所见。

(四)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前四句表达了诗人悠困自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诗人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 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 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 的美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阀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B“与君离别意,同是底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面生。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相隔万里但恰如近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六)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9.(2017·南充)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端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的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身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10.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C.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正是通过这一小景表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七)使至塞上(唐·王维)11.(2017·泰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B颔联运用了对偶,以实景写诗人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探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13.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九)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十千)(唐·李白)

15.(2017·前州)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16.(2017·湘西)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十)望岳(唐·杜甫)

17.(2017·曲靖)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人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十一)春望(唐·杜甫)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望”入诗,一个“破”字,视野从城池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B颈联中“抵万金”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首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将“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词语准确、形象地刻画了 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由较为主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黯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

D.这首诗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十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冬雪喻春花,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于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充满伤感的情绪。

(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B.“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C.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细雨湿润小草,而小草使细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D.后两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十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激愤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的共勉。

(十六)观刈麦(唐·白居易)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矛盾的复杂心理。

B.“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农民辛苦悲惨的生活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

C.“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展示了一幅农民享受夏日生活的场景。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十七)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这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萌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2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糖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十八)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予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诗人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人手。

D.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十九)赤壁(唐·杜牧)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咏史怀古之作。

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

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反衬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咏史抒怀做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十)泊秦淮(唐·杜牧)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次句叙事写景,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面写“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做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河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已忧时伤世之感慨。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十一)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句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情景通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 描述给亲友听。

(二十二)无题(唐·李商隐)

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被大家引用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二十三)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南唐·李煜)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写孤独之深。“无言”不是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月如钩”中“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了孤寂凄凉的环境;同时也与“勾”谐音,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只是写出了种着梧桐树的院落的清冷秋景

D“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二十四)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目”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

(二十六)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二十七)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3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这首词所记的内容是词人在密州打猎的事情。B.这首词的前三句写词人左牵黄狗,右臂架着苍鹰,充满了少年人的豪情。

C.“持节云中,何日见冯唐”运用典故,词人以冯唐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他。

D.这首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二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上阅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阕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词人对字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阕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写对月有怨,实际上表达的是与亲人不得团圆惆怅。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二十九)游山西村(宋·陆游)

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三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4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了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的景象。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三十一)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4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真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 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达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三十二)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4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这首元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三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45.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曲子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把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B全曲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

C.全曲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议论。把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这是对历史的概括,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附加: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6.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

9.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10.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朝晖夕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20.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2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24.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7.不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

答案:1.(C)2.(D)3.(B)4.(C)5.(C)6.(C)7.(A)8.(B)9.(D)10.(A)11.(B)12.(B)13(B)14.(D)15.(C)16.(B)17.(A)18.(B)19.(D)20.(B)21.(D)22.(B)23(B)24.(C)25.(C)26.(C)27.(C)28.(A)29.(C)30.(D)31.(D)32.(D)33.(D)34.(D)35.(C)36.(A)37.(D)38.(C)39.(A)40.(A)41.(D)42.(C)43.(B)44.(B)45.(D)

第四篇:古诗词鉴赏之知人论世

古诗词鉴赏之知人论世

近读苏樱女士的《一生最爱纳兰词》,感慨良多。

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三国时代的诸葛瑾和弟弟诸葛亮,堂弟诸葛诞都有很大的名望,各为一国效力,当时的人们都说这三兄弟就是龙-虎-狗,蜀国得的是龙——诸葛亮,吴国得的是虎——诸葛瑾,魏国得的是狗——诸葛诞。年仅十岁的纳兰容若以为,之所以贬低诸葛诞是狗,不过是以为诸葛诞以魏国元老-征东大将军的身份要去投降吴国做叛徒,没能坚守臣节。其时,司马氏准备篡魏,对于忠于魏国的老臣连下毒手,还派出说客劝说诸葛诞投靠到司马氏的阵营,但诸葛诞怒斥说客,说自己身受魏恩,已经抱了决死之心,不容许有人篡权,结果司马氏反而以叛乱的罪名害死了诸葛诞。少年纳兰容若因此写了一首咏史诗,为这位冤枉了一千多年的老英雄翻案:

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势浸淫。

蜀龙吴虎真无愧,谁解公休事魏心。

十岁的小容若有如此见地,令四十岁的我钦佩不已。然容若的表妹告诉容若,那个时候的人并不把狗当做骂人的话的。《尔雅》里说,熊和虎是势均力敌的猛兽,人们把熊呵护的幼崽叫狗,那时的律法还规定,打到虎可以卖三千钱,达到老虎的“狗”可以卖一半的钱。所以龙-虎-狗只是比喻诸葛三兄弟本领有别,并没有马诸葛诞。读完这一段话,我已是目瞪口呆了。

阅读鉴赏古诗词,除去扫清文字障碍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人论世了,否则极易犯少年容若的错误。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的原话如下: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这话是孟子对他的学生万章讲的,主要是教他如何同古人交朋友,重点在“知人”,“诵其诗,读其书”和“论其世”均为“知人”。后世则将“知人论世”连缀,或将其视为诵读诗书的条件,或将其视为诵读诗书的目的。作品-作家-时代,三者互为条件,既可由作家-时代了解作品,亦可由作家-作品了解时代,还可由作品-时代了解作家。凡此均属知人论世。

笔者以为,当代解词最好的当属苏樱女士和王步高教授。前者长在语言,娴熟练达个性飞扬的语言;后者则是典型的知人论世。譬如王教授解读冯延巳时: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经常有些词话里都提冯正中,广陵人,南唐著名词人,深得李璟信任,曾经两度做宰相。我们看这首词: 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有人说,很多书上也都讲,冯延巳贵为宰相,即使有时候有人诋毁他或者攻击他,有一段时间罢官,当不上宰相,也仍然居高位,还担任节度使之位。大家知道,唐朝和五代时期的节度使是极有权利的,唐朝时节度使的工资是宰相的两倍,加上他还有兵权,管理几个州,这几个州官员的任命以及军队都是他管。所以到中晚唐时期,很多节度使可以形成藩镇割据,在这一个小的范围之内,他是王,就是皇帝,甚至还有子孙相袭。节度使死了,儿子宣布自己留后,这就是等着皇帝重新任命,你不任命我就自己任命。所以按道理,冯延巳的词里不应该有这么多哀伤。有很多人不解。其实很好解。南唐只是一个割据的小朝廷,赵匡胤篡位之前北周一直大兵压境,一直等打到扬州、泰州这里,跟南京隔江相望,这时候你做皇帝也罢,做宰相也罢,你能够安安稳稳吗?夜里睡觉能安乐和美吗?一旦醒过来,你能不战战兢兢吗?北周、北汉,或者后来的北宋,什么时候一打过长江来,你马上皇帝都做不成了。这个时候李璟、冯延巳在位的期间,政治情势已经非常严峻。所以这首词里叙述的是一个大兵压境、朝不保夕的小朝廷领导人的这种战战兢兢的心理。于此基础上解析,冯词的微言大义自然豁然开朗。知人论世重点在知人,即了解作家的思想性格和社会经历,了解了他的社会经历也就大体了解了他活动的环境。我们不能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要求作家,而只能从作家经历的生活去理解他的作品。问题是,任何人都是有局限的,都要受到时代-阶级和自身个性的制约,因而看问题总是有一定倾向的。认识到局限的存在,知人论世就既要有现实感,又要有历史感。对待古人要有现实感,对待今人则要有历史感。

对待古人要有历史感,就不能将我们的观点强加于古人。比如有人指责李白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不连结有志之士和人民大众一道抗敌,却向南逃跑,说这是万万不能使人谅解的。这就是把他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古人,就是缺乏历史感。反过来,我们不能无原则的接受古人的观点,否则就是缺乏现实感。因为时过境迁,许多在当时社会里天经地义的事,现在看来却有些不可理喻了。

对待今人贵在历史感。比如所谓新诗,曾一度主张打破传统格律,形式上自由化。孰不知诗词本就是带着镣铐的舞蹈,镣铐之于诗词既是一种束缚,也是一种成就。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格律就没有诗,所谓自由诗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妄想罢了。

现在大多中学的诗词教学中,于词句主题上用力较多,而在知人论世上用力较少,不论是作为教学条件还是作为教学目的。个人以为,这种做法于诗词教学而言是事倍功半的。

附带说明一点,诗词教学中,用典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知晓诗文典故也属知人论世的范畴。川大王红教授认为:

典故凝聚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理性美感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使诗歌在简练的形式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使诗歌显得典雅,富于书卷气,精致含蓄,意味深远。中国古代诗人,只有用典多寡精粗的不同,而罕有全然不用典者。

典故不是外在于诗意的辞藻与学问,而是负载着诗意的具有多重美感内涵 的符号。如使用得好,能够产生丰富的审美效果。如李商隐《锦瑟》诗向称难解,“难”并非难在用典用事,而是难在典故负载了太多的内涵,给联想提供了太多的可能性。不知典故的读者可以体味到诗之形象、意境、语言的美感,而不觉隔膜;了解典故的读者则可能通过联想更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作家王蒙说得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回忆之中产生了类似庄生化蝶不知己身何物的迷惑,回忆之中又萌发了类似化为杜鹃的望帝的春心。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失落感与困惑感,更是一种幻化感:庄生化蝶,望帝化鸟,幻化不已。失什么惑什么化什么?诗人没有说,一般读者亦不必强为之说。

第五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

教学目的: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学习,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诗歌,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教学重、难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 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提高。课 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探究:

1.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课前自习检查:

(一)古代诗歌常见题材:

1、边塞诗 2、山水田园诗 3、咏史怀古诗 4、赠友送别诗 5、说理诗 6、写景抒情诗 7、叙事诗 8、羁旅怀乡诗

9、闺怨诗

10、政治讽喻诗

(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5、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常从以下个方面考虑:

1、看标题 2、看作者

3、看注解 4、看“情”点

5、品意象

三、例题导引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问题: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 题: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答: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悲凉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诗人在一二句借小雨丝丝、落花狼藉、暮春黄昏的凄凉景色,寄托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门前几可罗雀,只得在宿鸟声中自己掩门,从中可见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慨。

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答题模式:

1、通过„„的景(事件„„),表达了„„

2、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 + 感情

3、总括语 + 分析语(写全各要点)

五、对点突破:

武夷山中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

问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十年沧桑,天地凄清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 “青峰”“梅花”显露了自己卓拔不群的人格。

临江仙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试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6分)答: 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六、总 结:

下载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文档(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文档(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与赏析之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与赏析之思想感情 市十二中 李相召 古诗词阅读与赏析是我省自2010年新增加的题型,这一年难度过低,而2011年试题难度又过高,预计今年的题型将会比较成熟。20......

    古诗词鉴赏

    预科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小卷子 (时间:40分钟命题:范依强审核:贾润)2014、6、2 1、下列对这首古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

    古诗词鉴赏

    论古诗词鉴赏对大学生的教育 金融1044 林媛媛 大一第一个学期的选修课,我就选了古诗词鉴赏这节课。因为,从小到大我都非常的喜欢古诗词,简短精炼的句子,荡气回肠的押韵,背后动人......

    古诗词鉴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 五年制四班 20125610402 曹秀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古诗词鉴赏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一、专题名称:古诗词鉴赏 二、课时安排说明: 诗:二课时 词:一课时 曲:一课时 三、专题说明: 这是应09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这一考点的需要设计的。因考......

    古诗词鉴赏

    常见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