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2017.03 一.教学目标:(清水镇中:周艳莉)1.品析诗歌语言,揣摩诗歌中的词语,体会诗歌炼字炼词的妙处,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2.感知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景的特点,扩写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阐明诗歌中所蕴含的道理。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主旨,明白作者情感、态度。三.教学难点: 诗词的写作技法鉴赏,提升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趣: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会写,甚至同学们在写作中也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信手拈来。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吧!
(二)、明考点.悉题型.握技巧: 1 1.品味炼字:词性·色彩·修辞·思想感情。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出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问: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答:形容词“窈窕”用来形容人形体的美好,在这采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2.名句赏析:写景特点·修辞手法·用词的生动性·思想感情或启示。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答:“浑相识”.“频啼”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3.画面描述:(1)抓准诗词中主要景物。(2)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丰富画面的意境。(3)抓住诗词中的一处景物大胆想象,重点描述。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问: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2 加以描述。答: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4.主旨情感:(1)关注题目:获得是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2)关注注释:获得写作背景,诗人身份,帮助理解诗句意思。(3)关注用典:感受借古讽今或言志或启示。(4)关注尾句: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和躬耕的地方。荤确:大而多的山石。问: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热爱自然,乐观,恬淡豁达的思想感情。
5.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3)表现手法、艺术构思:写景类——想象、联想、象征、虚实结合、高地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正侧结合、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衬托突出、烘托渲染、白描手法、对比映衬、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照应、多感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3 抒情说理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物、寓情于景、用典抒情(巧用典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答题格式:指出修辞+手法+内容分析+思想感情。成都曲(唐.张籍)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问:说说最后一句的写法技巧。答:通过设问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一句的“多酒家”;侧面烘托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作者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拓展练习(见题单)
(四)、板书设计(请见课堂板书)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考,让学生明确中考考点,熟悉常考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2、在表达技巧这块考点,尤其表现手法艺术构思要求学生积累要点,关键学以致用。谢谢大家!4
第二篇: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复习目标:
1.鉴赏诗词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
2.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在诗歌中的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复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炼字(词)、析句、技法和情感入手鉴赏诗歌。复习要点:了解中考考点;从古诗词的炼字、析句等角度讲练鉴赏之法。复习步骤:
一、复习导入
游戏“飞花令”:带有颜色的诗句,男女生对战。
二、题型总结
(一)2016年诗歌考点说明:
1.鉴赏诗词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
2.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在诗歌中的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二)课前体验,走近中考
1.请从炼字的角 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2013.连云港卷《题破山寺后禅院》)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2015.连云港卷《迎燕》)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016.中考指南)4.结合诗歌内容,对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2014.连云港卷《城东早春》)题型总结:炼字、析句、情感、主旨、表达技巧
(一)炼字(词)
例: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2013.连云港卷《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案示例:“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1分)。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1分); “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致幽静,更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1分)。方法指导:(含义+句子描述+意境/感情)练一练:《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示例: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长安城因战乱而变得破败荒芜(1分)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满目凄然之景(1分),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感情(1分)。
(二)析句
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
(2015.连云港卷《迎燕》)
答案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解题思路:(物象(意象)+句子描述+ 联想和想象)
练一练:请你描绘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画面,说说它为全诗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3分)
答案示例:如烟的雾气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朦胧的月色映照着水边的沙滩。(2分)气氛:迷蒙冷寂(1分)
(三)感情主旨
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16.《中考指南》p63)
答案示例:诗句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渲染了离别的伤感凄凉的氛围(1分),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友人降职远调的同情和关切(1分)。
解题思路:(内容+意境+抒发情感)
练一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不自哀”表现了作者晚年虽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常用修辞:象征、夸张、拟人、比喻、借代、对偶、对比、比兴、双关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现手法:想象、象征、用典、衬托(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曲笔等
具体可参照《中考指南》p56-58相关内容 例:结合诗歌内容,对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2014.连云港卷《城东早春》)
答案示例: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 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③对比。“看 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 同的审美情趣。(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答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解题方法:(表达技巧+作用)
练一练
请从表达技巧运用的角度赏析白居易《池鹤》中诗句“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3分)
答案示例: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将“鹤”与毛色污浊的“鸬鹚”以及善于讨好主人的“鹦鹉”相对比,反衬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2分)。
四、拓展介绍
1.看提示,定基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春夜喜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2.知作者,明风格:
李白:豪迈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陶渊明 :朴素自然
王维:诗画一体
李商隐 :朦胧隐晦
杜牧:清健俊爽
岑参 :悲壮苍凉
陆游:悲壮爱国
苏轼、辛弃疾 :旷达豪放
沉郁顿挫
五、回顾总结
诗歌赏析把握两个重点:
1.通过反复吟诵、联想,抓住诗词(曲)中的意象,深入体味作品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品味诗词(曲)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正确理解其在诗歌中的含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六、课堂作业:
完成《连云港市中考指南》上的题目P177(13.14)
第三篇: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设题特点。
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教学难点:提高古诗词解题能力。教学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词曲的赏析,今年已成为中考题型之一。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二、分析考点 【例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例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考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例3】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
三、考点归纳
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
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答题技巧 【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例】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例】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幅塞外风光。
步骤二(情)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的情怀。【例】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例7】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C)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第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三、课堂练习: 完成《复习调研》
四、作业
完成《复习调研》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答题技巧 【炼字炼句型】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幕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
【例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例10】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典。把自己比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比较委婉含蓄的表达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例1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三、完成《复习调研》
四、作业
完成《复习调研》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答题技巧 【语言赏析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例】望岳 杜甫 [多媒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例】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问)“深”是否可以改为“盛”?说说你的看法。
(答)“深”字既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之“盛”,又极好的衬托内心深重的沉痛。该后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与全诗氛围不符。【例14】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③“生”字和“入”字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④透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例】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答)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三、课堂练习:
四、总结
最后,强调两点:
1、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2、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附练习巩固题(中考链接)
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a.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意思对即可)
b.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b.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a.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b.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3.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b.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a.夜色浓厚,清冷寂静。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b.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听到《折杨柳》笛曲(意思对即可)b.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5.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a.望 高大雄伟
b.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意思对即可)6.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b.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a.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像奇特。(如“尽”“入”“下”“结”“怜”等,选名词如国、月、楼不给分。赏析只要说明该字的表达效果即可)b.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7.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b.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a.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
b.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第五教时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会写,甚至有人在作文中还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信手拈来。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赏析指导
(一)诗歌语言赏析
1、从品味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入手(关键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多是表色彩或动态性质的词语,结合全诗分析其语境。)
2、体会诗歌的遣词(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等方面来分析
炼字的妙处。可用换词法,比较换词前后的表达效果的差异。)
3、体会诗歌语言中的意象与意境,借助联想和想像去赏析。
(二)诗歌内容理解赏析
1、抓住关键字词,并结合意境去理解。
2、把握诗歌意象来赏析
⑴描述性对象。诗中没有寄托,没有想像,只有冷静的客观描述,它既是 实境又是诗人的心境。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⑵抒情性意象。用托物、拟物、比兴等手法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生动化。⑶象征性意象。a、动物类 例:“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情怀和羁旅之思;“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b、植物类 例:“柳”——“留”的谐音,有伤感离别的意味;“梅”——性耐寒,表达孤高、坚强;“菊”:傲霜之花,品格高洁、坚贞,有隐逸之意;“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自然现象类 例:“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黄昏”、“落日”——思乡怀人,感伤,孤寂;“浮云”——游子等。d、时令类 例:“西风”——意味凄凉;“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e、特定地点类 例:“长亭”——是送别;“南山”——是隐居。f、其它 例:“吴钩”代表勇武豪迈;“号角”意指战争。
(三)体会诗歌情感
1、知人论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体裁,根据其特点去品味
a、边塞诗:⑴忧国忧民,怀古伤今; ⑵离情别恨; ⑶报效国家,渴望建
功立业;⑷描写边疆生活的艰苦。
b、送别诗:⑴抒写对亲人、友人的依恋性; ⑵以乐观豁达的胸襟劝慰友
人;⑶表现对友人或亲人的牵挂。
c、山水田园诗:⑴对山水田园的热爱; ⑵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⑶同情人民的疾苦。
d、托物言志诗:⑴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 ⑵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四)艺术手法赏析
1、从抒情方式入手(a、直抒胸臆;b、托物言志;c、借景抒情)
2、从表现手法入手(a、以小见大;b、衬托;c、渲染;d、怀古伤今;
e、以静写动;f、虚实结合等)
3、从修辞人角度品析(比喻、夸张、对比、对偶、引用、拟人------)
三、举例讲解
(一)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1、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 的特点。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略)
(二)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诗中运用细节描写的一句是()。
2、“远行人”在诗中是指()。
3、“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作者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答案:略)
(三)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1、写出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自己盼友到来时内心异常焦虑的诗句。
2、作者根据什么情况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略)
(四)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梁州,古汉中一带,陆游曾在此经历军旅生活。关河,天山,指边塞、前线。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却屡遭贬黜,有志难酬。因此诗中用“(),()”等语句点明了梦境与现实的鲜明对比。
2、上阕中“觅封侯”表达作者()的精神,下阕中的“泪空流”表 达作者()的感慨。
3、联系作者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句,说说词中“此 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分析: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四、实战演练 《复习调研》
五、课堂小结
古诗词赏析题是近几年来中考中新兴的一种试题,被各省市竞相采用。所占的分数在古诗词积累运用中堪称“半壁江山”,学会赏析古诗词,可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古诗词赏析题倍受中考命题人员青睐,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在中考中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古诗词,完美解答古诗词赏析积累题,是赢得中考胜利的关键所在。
六、课后练习《复习调研》
第四篇: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学习重难点:掌握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泸州市历年中考诗词鉴赏考点探究。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2015年)
秦淮夜泊 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注:①朱箔:红色窗帘。②旆:旌旗。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2014年)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颔联中“依”“闭”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2013年)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4分)探究结果:中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包括:
二、“炼字”题型答题探究 例: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解题方法探究:
练一练:
1、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问:“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三、“情感”题型答题探究
(1)大家知道古人常借诗词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了,那么,我们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其感情呢?
请大家看这些标题,看能否看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春夜喜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请大家思考,当你看到的这些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时,你会想到什么? 1.月——()
2.菊花——()3.梅花——()
4.松——()
5.流水、落花——()
6.梧桐——()7.杜鹃鸟——()8.秋蝉——()9.鸿雁——()10.柳——()11.芳草——()12.芭蕉——()13.羌笛——()14.乌鸦——()15.红豆:()
16、酒——()
(3)诗歌根据其内容可分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不同,其寄寓的感情亦不同。说说这些类别的诗歌通常是表达什么感情的?并举例说明 田园诗:()例如: 写景诗:()例如: 送别诗:()例如: 边塞诗:()例如: 行旅诗:()例如: 咏物诗:()例如: 怀古诗:()例如: 闺怨诗:()例如:(4)练一练
1、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2、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问: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表达技巧”题型答题探究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问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知道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吗? 常用修辞:()常用表现手法 抒情方面:()描写方面:()其他方面:()
五、实战演练: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六总结反思:古诗鉴赏我掌握了这些方法:()
一、复习要求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包括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古文化、古汉语有关知识等;
(1)内容类别:送别诗、思乡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爱国诗、边塞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等;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衬托、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复、互文、通感等;(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2、讲解一般的鉴赏方法
(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2)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3)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语言,明主旨。
3、按照鉴赏内容分类训练,形成能力
纵向:从时间上分成几个朝代,重点关注唐朝。
横向: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别及其代表作,分别练习。
4、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二、重点分析
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中就包含着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诗人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描绘了春夜雨景,表现了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多表现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轩昂、风格豪健,是不满浮华靡丽诗风而给诗坛带来清新刚健之风的“初唐四杰”之一。这首诗是他的从军、出塞之作,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为边塞诗代表作。
思想内容:它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强盛和同仇敌忾的民族心态。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背景和来历:这首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情志:“泉路”、“灵旗”表达了宁死抗清的决心,“南冠”和“毅魄”既有誓死如归的悲壮,又有江山沦陷、诀别故土的悲愤。
诗人抒发了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找意象,析意境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境,“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已亥杂诗
(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
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
前两句“斜日”和“天涯路”烘托离愁,让人体会到苍茫迷惘的意境,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即景抒情,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知典故,看手法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周瑜火烧赤壁打败曹操的典故,托物咏史,“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用形象性的议论点明了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和社稷安危,同时又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抑郁不平之情。古诗常用典故:“投笔”、“楼兰”、“鸿雁”、“尺素”、“折腰”、“东篱”、“折柳”、“雕虫”、“柳岸”等。
品语言,明主旨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分析写色彩的词语: 本诗运用“黑”、“金”、“燕脂”、“紫”、“红”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渲染了一种凝重、惨烈、悲壮的氛围。“黑云压城”,敌军压境,形势危急。但是守军却并未退缩,而是严阵以待。“金鳞开”,铠甲闪着金光,则象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血战到底的决心。
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三、补充内容
(一)唐诗流派 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浙江义乌人)《鹅》、《在狱咏蝉》 盛唐: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继承陶渊明的思想,以山水风光和闲适生活为题材,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中唐:
新乐府诗派: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韩孟派 :
韩愈、孟郊、李贺等 晚唐: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三)古诗词鉴赏歌诀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诗经表现是现实楚辞浪漫多比喻 汉代乐府很灵活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北朝边塞铿锵诗 唐代鼎盛两高峰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数李煜
词生唐代兴于宋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 国恨家愁蕴笔底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古诗源远一脉承 多吟、多背、多深思
(四)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 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 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 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四、应试注意事项
1、研读题目。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洛城闻笛》等,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左迁”是被贬官,而“任”是去赴任,感情基调自然不同。
2、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等。
3、借助注释。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读。
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五、专项训练
一、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3分)答: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3分)答:
二、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3分)答: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分)答:
三、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3分)答: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四、瀑布联句
(香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答:)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3分)答:
五、赠柳
(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__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2分)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2分)答: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2分)答:
六、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__ 的特色。(3分)答: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3分)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3分)答: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3分)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答:(2分)(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2分)答: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2分)答: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答: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答: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从抒情手法看,李诗(),王诗()答: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参考答案: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加接近。
2.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情。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 2.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
三、绝句杜甫
1.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
四、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1.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的勇气。
2.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借写瀑布的留得住”、“终归大海
五、赠柳李商隐 1.答:留 / 柳
2.答: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答:反映了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
六、新晴野望王维 1.平淡质朴
2.山青水秀的村庄里,农民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 2、4、2.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
1.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 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是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举例: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再如:烽火连三与,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拟人
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融情于景,以“花溅泪”、“鸟惊心”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情感。又如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请对“芙蓉向脸两边开”作点赏析。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花也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采莲女争艳的情景。
【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1)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2)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1)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
三、分析技巧型 】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2)表现手法:
A、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B、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触景生情、乐景写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C、其他方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④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⑤远近结合;⑥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⑦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⑧明暗结合;⑨声色结合;⑩细节描写;⑪比兴;⑫白描;⑬工笔;⑭象征;⑮对比;⑯衬托(正衬、反衬);⑰烘托;⑱渲染;⑲用典;⑳铺陈;○21联想想象;○22以小见大;○23侧面描写;○24对写法(即作者不先写自己对对方如何,而是通过写对方对作者如何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此法多用于思乡怀人诗中。如高适的《除夜》中的“故乡今夜思千里”句)。
3、答题步骤: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五、炼字型 】
1、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
六、分析题眼型】
1、提问方式:
(1)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2)诗题为“某某字”,通篇虽无“某某字”,但句句进扣“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2、答题步骤:
第一种提问:逐句式,即依原句的顺序一句一句地简析之。
第二种提问:析点式。这个点就是回答问题的“方面”或“角度”,多指表现手法的方方面面。具体步骤:(1)先指出“方面”或“角度”。(2)结合诗句简析。
3、答题示例:(1)第一种提问: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
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第二种提问: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问: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试作简要分析。答:(1)(步骤一)以景写幽。(步骤二)用“湖山胜处”“野径斜”“水满”“草深”写出初夏景色之幽美。(2)(步骤一)以动衬静。(步骤二)用“下鹭”衬托“水满”的幽静。(3)(步骤一)以声衬静。(步骤二)用“蛙鸣”衬托“草深”的幽静。
【
七、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
(1)这句诗好在哪里?
(2)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对某某诗句进行简要赏析。(4)某某句中蕴涵了哪些感情?
2、解答分析: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答题思路:
(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2)分析诗句的语言特点或艺术特点。(3)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4)简要说明艺术效果(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
4、答题步骤:
(1)释表义:说明诗句的表层意思或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2)明特点: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语言特点或艺术特点)简析。(3)析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5、答题示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问: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答:(步骤一)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三)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
八、一词(句)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解释含义:说明该词(句)的含义或寓意。
(2)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3)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4、答题示例: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二)此句以此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
九、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2、解答分析: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⑪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⑫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⑬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⑭时代背景、社会现实。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4、答题示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步骤一)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步骤三)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
十、鉴赏景物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2)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2、解答方式:
古代的诗人常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同时注意十分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及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3、答题步骤:
(1)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
(2)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3)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外,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晚照。问:这首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答:(步骤一)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有近到远,富有层次感。(步骤二)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步骤三)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
十一、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
(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
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
(1)概述诗句的内容。(2)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3)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
山 房 春 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答:(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
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
十二、观点不同型】
1、提问方式:
(1)有人说这首诗某某,你同意这种观点吗?(2)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解答分析:
依据原诗作答,一定要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原因。
3、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4、答题步骤
(1)表观点:同意或不同意。
(2)析理由:紧扣诗歌内容说明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5、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步骤一)同意这种观点。(步骤二)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
十三、比较鉴赏型】
1、提问方式:
(1)指出这两首诗在某某方面的异同点,并作简要分析。
2、解答分析: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3、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感情、内容主旨、意境氛围、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4、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烽火连三与,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请对“芙蓉向脸两边开”作点赏析。
【一】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二】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四】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五】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六】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问: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试作简要分析。
【七】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问: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八】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九】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十】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外,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晚照。
问:这首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十一】
山 房 春 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十二】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十三】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近十年广州市中考古诗词鉴赏】 2003年中考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7.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5分)2004年中考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7.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05年中考卷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5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2分)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3分)
2007年中考古诗卷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2008年中考古诗卷
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⑪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2009年中考古诗卷
出自八年级下课内必背诗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
2010年中考古诗卷
出自九年级上课内必背诗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4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2011年中考古诗卷(附有答案)
出自七年级下课外必背诗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012年中考古诗卷
出自九年级下课外必背诗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酒
备战2013年中考古诗鉴赏题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出自八年级上课内必背诗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书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帘旌”“ 凭危”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1分)
(2)此诗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3分)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出自七年级下课外必背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故园”“龙钟”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1分)
(2)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出自七年级上课内必背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请试描述“水面初平云脚低”的景象。(2分)
(2)此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