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人物有关的成语 典故朝代排列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三过其门而不入 大禹 舜 千金买笑 周幽王 西周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吕尚 西周 天作之合 周文王 西周 一鼓作气 曹刿 春秋 不耻下问 孔子 春秋 韦编三绝 孔丘 春秋 百步穿杨 养由基 春秋 多行不义必自毙 共叔段 春秋 老马识途 管仲 春秋 卧薪尝胆 勾践 春秋 按图索骥 孙阳 春秋 退避三舍 重耳 春秋 病入膏肓 晋景公 春秋 高山流水 俞伯牙 春秋 数典忘祖 籍谈 春秋 一鸣惊人 齐威王 战国 一去不复返 荆柯 战国 一言九鼎 毛遂 战国 毛遂自荐 毛遂 战国 出奇制胜 男单 战国 对牛弹琴 公明仪 战国 负荆请罪 廉颇 战国 讳疾忌医 蔡桓公 战国 因势利导 孙膑 战国 鸡鸣狗盗 孟尝君 战国 完璧归赵 蔺相如 战国 围魏救赵 孙膑 战国 纸上谈兵 赵括 战国 图穷匕见 荆柯 战国 怒发冲冠 蔺相如 战国 起死回生 扁鹊 战国 悬梁刺股 刺股苏秦 战国 指鹿为马 赵高 秦代 焚书坑儒 赢政 秦代 一字千金 吕不韦 秦代 四面楚国 项羽 秦末 拔山找鼎 项羽 秦末 破釜沉舟 项羽 秦末 半途而废 乐羊子 汉代 胯下之辱 韩信 汉代 得陇望蜀 刘秀 汉代 悬梁刺股 悬梁孙敬 汉代 孺子可教 张良 汉代 老当益壮 马援 汉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 汉代 多多益善 韩信 汉代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韩信 汉代 力不从心 班超 汉代 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一饭千金 韩信 汉代 一诺千金 季布 汉代 运筹帷幄 张良 汉代 投笔从戎 班超 汉代 金屋藏娇 刘彻 汉代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 汉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汉代 背水一战 韩信 汉代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 汉代 前度刘郎 刘晨 汉代 凿壁偷光 匡衡 汉代 梁上君子 陈寔 汉代 一马当先 黄忠 三国 七步之才 曹植 三国 七擒七纵 诸葛亮 三国 才高八斗 曹植 三国 大器晚成 崔林 三国 三顾茅庐 刘备 三国 开诚布公 诸葛亮 三国 犬马之诚 曹植 三国 手不释卷 吕蒙 三国 对症下药 华佗 三国 乐不思蜀 刘禅 三国 用兵如神 诸葛亮 三国 赤膊上陈 许楮 三国 初出茅庐 诸葛亮 三国 弄假成真 孙权 三国 单刀赴会 关羽 三国 刮目相看 吕蒙 三国 草船借箭 诸葛亮 三国 赴汤蹈火 嵆康 三国 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 三国 望梅止渴 曹操 三国 人中之龙 宋纤 晋代 入木三分 王羲之 晋代 口若悬河 郭象 晋代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晋代 风声鹤唳 符坚 晋代 东山再起 谢安 晋代 如坐针毡 杜锡 晋代 枕戈待旦 刘琨 晋代 草木皆兵 苻坚 晋代 闻鸡起舞 祖逖 晋代 洛阳纸贵 左思 晋代 破镜重圆 徐德言 南朝 一箭双雕 长孙晟 北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元景安 北朝 一字之师 郑谷 唐代 人面桃花 崔护 唐代 99.斗酒学士 100.出将入相 101.老妪能解 102.抛砖引玉 103.南柯一梦 104.请君入瓮 105.梦笔生花 106.磨杵成针 107.大事不糊涂 王绩 李靖 白居易 常建 淳于棼 来俊臣 李白 李白 吕端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宋代 108.东窗事发 109.瓮中捉鳖 110.招降纳叛 111.胸有成竹 112.程门立雪 113.精忠报国 114.匹夫有责 115.两袖清风 秦桧 宋代 李逵 宋代 刘世光 宋代 文与可 宋代 杨时 宋代 岳飞 宋代 顾炎武 明代 于谦 明代
第二篇:历史成语典故与相关的人物
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人物
煮豆燃萁(曹植)破釜沉舟(项羽)纸上谈兵(赵括)背水一战(韩信)指鹿为马(赵高)围魏救赵(孙膑)卧薪尝胆(勾践)负荆请罪(廉颇)闻鸡起舞(祖逖)三顾茅庐(刘备)望梅止渴(曹操)完璧归赵(蔺相如)惊弓之鸟(更赢)程门立雪(杨时)毛遂自荐(毛遂)胸有成竹(文与可)草船借箭(诸葛亮)铁杵成针(李白)精兵简政(毛泽东)四面楚歌(项羽)草木皆兵(符坚)
滥竽充数(南郭)
明镜高悬(秦始皇)
班门弄斧(梅之滨)
百步穿杨(养由基)
不寒而栗(火纵)
唇亡齿寒(宫之奇)
道扬镳(元志)
骄奢淫逸(州吁)
洛阳纸贵(左思)
破镜重圆(徐德言)
如火如荼(夫差)
望洋兴叹(河伯)
叶公好龙(叶公)
一目十行(萧纲)
以德报怨(孔子)
易如反掌(褚遂良)
众叛亲离(邹吁)
入木三分(王羲之)
乐不思蜀(刘禅
赤壁之战(周瑜)约法三章(刘邦)老马识途(管仲)老骥伏枥(曹操)逼上梁山(林冲)草船借箭(诸葛亮)开门见山(寓公)名落孙山(孙山)悬梁刺股(苏秦)纸醉金迷(孟斧)按图索骥(伯乐)暗箭伤人(公孙子都)杯弓蛇影(杜宣)鞭长莫及(伯仲)病入膏肓(缓)车水马龙(马皇后)出尔反尔(孟子)出人头地(欧阳修)打草惊蛇(王鲁)大义灭亲(石 鹊)东山再起(谢安)分风声鹤唳(符坚)汗流浃背(曹操)鸡鸣狗盗(孟尝君)口蜜腹剑(李林甫)口若悬河(郭象)鹿死谁手(石勒)门庭若市(邹忌)南辕北辙(季梁)怒发冲冠(蔺相如)骑虎难下(杨坚)巧取豪夺(米芾)日暮途远(伍子胥)投笔从戎(班固)兔死狗烹(范蠡)退避三舍(垂耳)嫣然一笑(宋玉)偃旗息鼓(赵云)阳春白雪(宋己)夜郎自大(夜郎)一败涂地(刘邦)一筹莫展(蔡幼学)一窍不通(纣王)一丘之貉(杨恽)一日千里(周穆王)以身试法(王尊)越俎代庖(许由)亦步亦趋(颜回)朝三暮四(狙公)中流砥柱(大禹)趾高气扬(屈瑕)自惭形秽(王济)捉襟见肘(曾参)鞠躬尽瘁(诸葛亮)精中报国(岳飞)江郎才尽(江郎)凿壁偷光(匡衡)
第三篇:成语释义与典故
【汉语文字】出尔反尔【汉语拼音】chū ěr fǎn ěr【英文翻译】1.to go back on one's word;to contradict oneself2.now yes, now no【词语解释】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字词解释】尔:你。反:同“返”;回。反尔 :意谓你怎样对待人家,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责备反复无常的人
【近义词】反复无常、翻云覆雨【反义词】说一不
二、言行一致、一言为定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典故】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然而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汉语文字】扶老携幼【汉语拼音】fú lǎo xiã yîu【词语解释】扶老携幼中“携”意思:带领。扶老携幼意思是:扶着老人,搀着孩子。形容所有人都出动(老人孩子也不例外)。【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典故】春秋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食客,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叫做冯谖(音:宣)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耶!”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而孟尝君却不知是为其好,并怪罪冯谖。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国君解除了相国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时候,薛地的人民都热烈地欢迎孟尝君。人们带着老人,甚至连孩子也抱了出来,出城百里相迎。孟尝君笑道:“先生给我买的‘义’,我今天看到了!”
【汉语文字】点石成金【汉语拼音】diǎn shí chãng jīn 【成语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 【近义词】点铁成金【反义词】点金成铁【词语解释】点石成金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今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典故】〔原文〕一人贫苦特甚,生平虔奉吕祖,吕祖乃吕洞宾也,相传为道教之祖也。吕祖感其诚,一日忽降至其家,见其家徒四壁,不胜悯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俄顷,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 其人再拜曰:“不欲也。” 吕祖大喜,谓:“子诚能如此,无私心也,可授以大道。” 其人曰:“不然,吾欲汝之指头也。”吕祖倏不见。〔译文〕一个人特别贫穷,一生虔诚地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吕洞宾,是道教的先祖。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一会儿,石头变化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吕洞宾说:“你想要它吗?” 那个人拜了两次回答道:“不想要。”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如果能这样,没有私心,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 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吕洞宾忽然消失了。
【汉语文字】东山再起【汉语拼音】dōng shān zài qǐ【词语解释】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成语性质】褒义词【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近义词】 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反义词】 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典故】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汉语文字】东施效颦【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释义】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近义词】邯郸学步、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如法炮制(含褒义)【反义词】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择善而从【典故】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和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汉语文字】大义灭亲 【拼音】dà yì miâ qīn【释义】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为维护正义而不惜牺牲亲属间的私情。【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典故】春
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
【汉语文字】乘兴而来 【拼音】chãng xìng ãr lái 【释义】乘兴:乘一时的高兴。兴冲冲地来到 “乘兴而来”这则成语的乘兴失趁一时的高兴。趁着兴趣浓厚的时候到来。比喻高高兴兴地到来。【近义词】败兴而归【典故】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他喝喝酒,观观景,吟吟诗,高兴得手舞足蹈。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嘿,我何不马上去见他呢?”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也不考虑自己在山阴而戴逵在剡溪,两地有相当的距离。月光照泻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儿轻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银装。王徽之观赏着如此秀丽的夜色,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快!快!把船儿再撑得快点!”王徽之催促着仆人,恨不能早点见到戴逵,共赏美景。船儿整整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汉语文字】功亏一篑 【拼音】gōng kuī yī kuì【解释】亏:亏欠。篑:盛土的筐子。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近义】功败垂成、前功尽弃【反义】大功告成、善始善终【典故】古时,有一个人要筑一座九仞(八尺=一仞)高的山。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论严寒酷暑,废寝忘食地从远处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终于有一天,他就要完工了。这一天也如往常一样,鸡刚叫就起床开工,一筐又一筐,眼看着山就要9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但他一摸肚子咕咕叫,天又下起雪来,认为只有一筐土,就回家去了。此后,他总认为只有一筐土而偷懒,所以这一筐土至死他也没堆上,终究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还是没有堆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第四篇: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3、一字之师: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5、东山再起:语出《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揭竿而起(陈胜)
11、三顾茅庐(诸葛亮)
12、孺子可教: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15、投笔从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16、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17、暗度陈仓: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
18、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岳飞)20、手不释卷:《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1、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2、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剩下的药留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6、口蜜腹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苻坚遭谢玄痛击后,“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28、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秦桧死后不久,儿子秦熺也死了,妻子王氏请来一位道士为儿子超度亡灵,道士来到阴间,在道士的带领下见到了正在收审的秦桧。秦桧神情黯淡地对道士说:“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31、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2、司空见惯: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33、梦笔生花:《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小时候,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34、力透纸背:力:笔力;透:穿过。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形容写字、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35、胸有成竹: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36、赤膊上阵: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7、马革裹尸: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8、黄袍加身:五代后周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指登上帝位。
39、洛阳纸贵:《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yóu)》:“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48、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 1cm)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51、秋毫无犯:《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与邱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规曹随,成语,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58、八斗之才:《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59、铁杵成针(李白)
60、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62、沆瀣一气: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他录取了。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63、江郎才尽: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64、七擒七纵(诸葛亮)
65、毛遂自荐(毛遂)
66、陆海潘江:陆:陆机;潘:潘岳。陆机文才如大海,潘岳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67、莫须有(秦桧)
68、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它比喻一位长者或老师所培养的众多的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天下各地,因而称为“桃李满天下”。69、曲高和寡: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70、开卷有益:《渑水燕谈录》记载,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71、凿壁偷光(匡衡)
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孙膑救邯郸——围魏救赵。
74、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诺:承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75、杀妻求将: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起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欲就名,遂杀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攻齐,大破之。”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喻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76、前倨后恭:之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非常大。《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77、不学无术: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亡音无。学,五经之学。术音述,古籍多通假,术即述,说的是霍光没有经学根底,故而不明大道理。出处为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今人多将不学无术之术,理解为办法,是不识古文而望文生义。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78、三令五申: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79、呕心沥血:《新唐书·李贺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第五篇: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车载斗量
“车载斗量”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车装,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志.吴主孙权传》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三国时,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国君?吴国怕不怕我们魏国?”赵咨听了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问话,心中很气愤。他作为吴国的使者,当然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吴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人,重用鲁肃证明了他的聪慧,选拔吕蒙证明了他的明智,俘虏于禁而不杀证明了他的仁义,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证明了他的睿智,据三州虎视四方证明了他的雄才大略,向陛下称臣证明了他很懂得策略。至于说到怕不怕,尽管大国有征伐的武力,小国也自有抵御的良策,何况我们吴国有雄兵百万,据江汉天险,何必怕人家?”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听到如此得体的外交辞令,魏国朝廷上下都对赵咨肃然起敬。曹丕也连声称赞赵咨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先生当之无愧。”赵咨回到东吴,孙权嘉奖他不辱使命,封他为骑都尉,对他更加赏识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