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随笔“精讲多练

时间:2019-05-15 09:4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随笔“精讲多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随笔“精讲多练》。

第一篇:数学随笔“精讲多练

也谈数学课堂的“精讲多练”

阜沙中学

前一段时间有幸外出学习听了一节调研课,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老师简单讲过三个定理的内容及运用示例后,学生就开始进行大量练习,虽然一开始有些磕磕绊绊,但经过练习及老师讲评后效果似乎不错,大多数的学生运用的还算比较娴熟。课后交流教学设计思路时,上课老师自评是本着“精讲多练”和“熟能生巧”的思路来设计本节教学内容的,然而就本节课而言处理为“精讲多练”,我觉得似乎还有一些不同看法。

“精讲多练”对于绝大多数数学老师来说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甚至在一段时期里是衡量一节数学课老师讲授和组织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即使在现在很多数学老师自觉不自觉的践行着这一教学思想。“精讲”是过程,目的当然是“多练”,继而才会有“熟能生巧”的结果。精讲多练和熟能生巧自然也是没错的,但部分老师对“精讲”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就是“少讲”,以便节省时间以增多学生的反复练习,这就是精讲多练。如此简单理解,似乎尚有欠缺,这就不难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异象”了,如:情境引入没了、板书少了、学生思考时间少了、学生讨论少了、学生动手验证少了,而相反的学生的练习多了,尤其是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多了。显然追求单纯、片面 的“精讲”和“多练”,势必异化成“多、快、省”,的教学现象,在新课讲授时势必会出现许多本该由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发现和提出问题、归纳概括、猜想验证等必要的环节,被老师包办代替的现象(常见的就是“一项定义外加三个注意”),压缩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结果自然是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尽管在后期老师通过大量、重复的练习不断发现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但学生充其量只会成为一个解题的“熟练工”,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甚了了,对知识的应用和变通能力不强,简单的说“一变就不会”或者“一综合就不会”,这种“精讲多练”实际上还是未脱应试教学的窼巢,看来我们还需要对精讲多练要做更近一步的解读。

先说说什么是“精讲多练”,它的目的意义何在?查了下百度,“精讲 ”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内容和形式,并提高练的效率,所以要求教师的讲课做到:内容精要紧扣目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少而精。方法恰当既能体现教学要求,又能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语言精炼明白生动,要言不烦,能起点拨作用,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多练目的在教学中,“多练”是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多练”既包括一定的数量要求,也包括一定的质量要求,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运用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以求切实地培养技能,发展智力。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到“精讲多练”的内涵相当丰富,简单的说:内容精要、方法恰当、语言精炼、练习充分、方式多样是它的基本要素,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着明确而科学的要求。与此同时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谈到“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此目标学生就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一个要求“精讲”,一个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二者矛盾吗?精讲多练过时了吗?非也!

二者对照,“精讲多练’之所以会被误读,归根结底是对新课标里的教学理念理解不透,觉得自己上的新课程和原来的课差别不大,认为数学教学=解题教学=题型教学=技巧训练。要不认为新理念不符合本校学生实际,会发生“水土不服”从而不敢或不愿实施,要不对于新理念单纯的理论化,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于是在课堂组织上就进行了简单化的处理。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精讲多练呢?

1.“精”。精绝不是少,更不是赤膊上阵、直达主题。它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切实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挖掘教材的本质,了解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然后才有可能掌握教材重点,对如何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心中有数,并结合学生实际,明确学生理解的难点,讲学生真正不懂的重点和关键性的东西,有的放矢,不兜无谓的圈子,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精选,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精心,语言讲授要精炼。如前所述若将“平行线的判定”的重点放在三个判定定理的讲述和简单运用上,对于其中应涉及到的知识迁移、几何语言的书写等缺乏指导,显然看似简单高效,但无疑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没有得到训练。

2.“讲”。实际上“讲”是不能脱离“精”的,在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下该讲的就讲,要避免注入式、满堂灌、凌空说教、烦琐讲解,既要讲清、讲明相关知识点,更要能通过讲解或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不能也不需要把什么问题都讲深讲透,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变成了忠实的“听众”,我们通过老师讲解或师生或同学之间的“讲”,贯穿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达到跟踪学生的思维过程,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应该允许也不怕学生在得到新知识的时候犯错误。

3.“多”。“多”应该既包括一定的数量要求,既要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标,同时也包括一定的质量要求,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多”,以达到引发学生思维开拓视野提高能力的目标。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把握“多”的尺度,试想在一节课里,如果片面追求“多”,势必会压缩课堂教学的其它必要的环节,严重压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学生的反应也未必能如老师所愿能及时跟上,学生只能当“听众”或“抄写员“,长此以往形式单一沉闷的课堂组织形式势必会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消磨殆尽。4.“练”。适度的练习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学生通过运用学过的概念、法则、定律指导运算,进入大量练习,可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提升,但在练习的设置中一定要有的放矢,根据教学要求,确定重点、难点、疑点,练习学生真正不懂的重点和关键性的东西,使学生明确要领的实际意义,牢固的掌握概念,而非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训练。将巩固和提升结合起来,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否则,不但不能“熟能生巧“,还有可能“熟能生厌”或“熟能生笨”。

总之,课堂教学组织不能再简单化处理为“精讲多练”。认真研究教材,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理念,才能理出合理的课程设计思路,才不会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也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3-3-12

第二篇:英语日记 随笔练

英语日记

随笔练

May 27th

Wednesday

Sunny

I’m full of sadness, feeling sick these days rather than any other common weekdays.It is epifolliculitis in my face that contributes to a great unconvenience for going out.Therefore, asking four-years roommates for assistance is the first choice.But, no one of them would like to help me, which hurt me deeply.However, more strength and indifference are pouring into my heart amazingly.Meanwhile, it occurred to me that someone chilly, whom you cannot get along well with and what favor you have done to when they are in need, is yet unamiable as years ago.Briefly speaking, you can never integrate yourself into the awful circle delightedly.As the saying goes, no pains, no gains, which means that if someone want to be pretty mature and firm, there have to be sorts of difficulties and handicaps in the way where he might pass.On the rope stands our relationships, my merely thought is to do my job earnestly and leave them behind permanently.

第三篇:数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有的说:“我会从1数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2+5=7 30+10=40 9-3=6 15-5=10等。”“我还知道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表能知道几点吗?”“妈妈给你买了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知道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了起来。通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不久,接着向学生提出问:“你通过观看,知道当时谁跑在最前面吗?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体的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

(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再集体检验“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副邮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休息日里,你们喜不喜欢跟父母一起逛商场选东西呢?”“下面老师请同学门看一组照片,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呢?”教师出示照片(大商场各种物品摆放的几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商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通过多媒体再现了商场物品分类摆放的优越性,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内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内容,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7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父母一起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三、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如学习了“分类”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让整理好的学生来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了“生活空间”的前、后、左、右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学校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地方;学习了“统计”,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洁用具的数量、统计一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统计班里学生是在那个季节出生的;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后,有意识的带领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拿20角钱去菜市场买菜。在这次活动中,就有许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算账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过关,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学生从活动中不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

总之,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使运用数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本领。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以读为主精讲多读

杨巧玲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形式要灵活多样。小学语文教学多安排时间读书,这是个好办法,但一定要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课堂上除了老师的范读和引读外,应根本文来自文秘114,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学生默读、齐声朗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提问朗读、扮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还要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课文的字、词、句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事,这样可以诱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是篇阅读课文。笔者教学时先提出“《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怎样的一个故事?”“宋庆龄小时候的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什么?”两个问题,范读了一遍课文,然后作了些朗读技术指导,并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忘记”和“失信”有什么区别。

读后,将这三个问题提问学生,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了。有的说:“这篇课文记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有的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有的说:“'忘记'是说了的话记不起来了,'失信'是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学生在阅读中,该掌握的词句理解了,该懂得的道理明白了,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文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讲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熟了,文章的意义自然就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很到位。老师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师越讲越糊涂,学生越听越朦胧。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引导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丰富。

讲读课文,要以读为主,精读多读。可以这样说,课文的思想性,教育意义,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老师在讲读课文时要精讲多读,读讲结合。读中有讲,讲中有读。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语。

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该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起来。

三、熟读课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从三年级起开始习作,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唐代诗人杜甫自有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人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小学生“读书破万”、“熟读唐诗三百首”,实在没有必要和可能。但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妙词佳句,学会谋篇布局,为写作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是引导学生入门习作的最好范文,让学生先“吃透一本”,再“触类旁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就能就能触景生情,就能把文章写好。所谓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培养学生说话开始,要把读与说,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阅读重在吸收,说话重在倾吐,写作重在运用。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前提,读是写的培训。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

综合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精讲多读,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四篇:数学随笔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失败的每人一课

范家中学

杨秀影

在做每人一课时,我讲的是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第一节对称轴,由于是第十二章的第一节,首先我把这章知识的概况口述给了学生,然后用幻灯片播放生活中对称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让学生动手剪纸剪出轴对称图形,在学生举例和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轴对称以及对称轴的概念,然后又通过几组图片及学生的举例给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最后让学生来思考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在学生学会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用猜字谜,查找英文字母等游戏方式巩固知识点,最后由同学和老师共同完成总结,并由老师布置作业。讲完之后教导主任,副校长把我找去了,说我的课华而不实,开篇引言部分没有掌握好,将整章知识交待下去不仅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容易产生厌学,内容没有讲解到位,课上图片太多,学生练习时间太少,我觉得很优秀的一堂课被批的一无是处,当时我很伤心,觉得是不是他们太挑剔了,但事后冷静下来后我反思了这堂课,确实存在很多缺点,是自己经验不足,也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时间和尺度。从这个事件中我明白了想要教好书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个人觉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好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的创设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对这堂课感兴趣,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给学生讲个小故事,播放一小段动画片,动画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猜谜语等方式出现,这样就比直白的文字表述更具有吸引力。有的教师会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再引入新课。比如,我曾经听过我校优秀教师的一堂课,在讲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时,先是在黑板上画出了两条看着像是平行的直线,让学生根据定义或者常识等进行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学生几本上异口同声的说平行,教师又问“你们怎么确定他们平行呢?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两条直线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不相交了,但你们能肯定在很远处它们也不相交吗?”这下大部分学生就陷入了沉思,有的学生会产生动摇,发觉单凭定义判断比较困难,这时学生求知欲就会出现了,他们很想知道怎样才能判断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自觉的就会去探索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又比如说我讲的这个每人一课,如果我的创设情境采用猜字谜的方式进行,一定比只有直白的语言交待整章知识有趣的多,用游戏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要适当适量,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创设情境已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的引导探究活动,教师应该将问题提出,或者引导活动给出,并加以引导和提示,其他的环节应该是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或者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讨论的模式下

进行的。现代的教学要求是打破教师包教、学生包听,老师唱主角,学生当观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活跃、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与讨论的活动中来。比如我在讲统计调查时,在引导探究处,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要求他们在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这个过程是收集数据的过程;再由一名学生唱票,一名学生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这个过程是整理数据的过程;老师与学生一起绘制统计图的来描述数据;通过比较百分比和条形图中条形的高度来分析数据,这就是统计调查的四个步骤,由学生参与共同完成,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非常好。又比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虽然受到了批评,但是也有被肯定的地方,就是我让学生动手剪纸,来引出和体验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定义,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

当代的初中生自尊心都非常强,往往教师在课堂上一句简单的批评,都可能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此讨厌数学,放弃数学的学习。一样的道理,往往教师在课堂上一句无意的表扬,都可以改变学生的观点,爱上数学。所以每一位教师应该把笑容带进教室,用信任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主动自由的思考,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鼓励,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会换位思考,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

自己的潜能,逐步地培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我接手的班级中有一个非常聪明,但喜欢“接话”的孩子,他有厌烦数学的思想,开始总与我有种“敌对”心理,每当我提出问题时,他总是很快的说出答案,而不给其他同学思考的时间,但我发现他的答案往往都是对的,这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对于他给出的答案给予肯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他,渐渐的他不总是那么快就说出答案了,而且接话的次数也少了,上课也不开小差了,成绩越来越好,期末考试时,他考了全班第二,数学得了117分,只有一道选择题马虎错了,成绩出来后他找到了我,对我说谢谢,并告诉我,以前他真的不是不喜欢数学,而是上一个数学老师不喜欢他接话的毛病,总批评他,说他“得瑟”,久而久之,他就对数学产生了厌烦心理,讨厌每一个教数学的老师,但自从我教,他发现我是不同的,不讨厌他接话,还会表扬他,他觉得自己很喜欢我这个老师,应该把数学学好才对得起我的鼓励和表扬,于是他的数学成绩提高了。我很欣慰由于我无意的鼓励而使一个聪明的孩子爱上了数学。

四、灵活运用教具,不要让教具成为负担

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用到教具,三角板、圆规是比较常用的教具,还有些其它的教具是根据课节需要教师自己准备的,比如图片、实物等等。运用教具能把课本知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课堂教育中辅助于教具,能直观、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新知识,简化思维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盲

目的、过多的使用教具,不但不会为教师的教学起辅助作用,还会使教师的讲课变成完全的教具欣赏课。比如我实习时,听过一节语文课,讲的是松鼠的尾巴像什么,用的是多媒体作为教具,课件做的非常精美也非常形象,但教师的一节课上根本就没讲什么知识点,都是带着学生看课件,基本上把这节课变成动画片欣赏了,学生是都很活跃,但那是因为这堂课满足了他们看动画片的愿望,但并不是因为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又比如我做的每人一课,图片引入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个没有错,错就错在图片太多了,让学生眼花缭乱,都是教师展示了,却没有让学生来展示图片,没有给学生发现对称美的机会。如何灵活运用教具,发挥教具的最大优势,让教具更好的辅助教师的教学,而不是成为教师上课的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应用和实践中积累经验了。

五、课后反思要慎重对待

有一位教育界人士曾经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认识,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产生封闭的心态,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后反思是一种意识,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教学水平才会提升。比如我做完每人一课被批评后,我认真的进行了自我反省和课后反思,我觉得这堂课真的很烂,领导们批评是善意的,而且是很中肯的意见,如果这堂课中游戏多一些,讨论多一些,学生自主学习

多一些,或者这堂课以感悟生活中的对称美为主轴来讲解,是不是学生就能学会带着审美的观点去感悟生活呢?这些都是我在讲课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我将这些感悟写在我的教学笔记上,时刻的提醒自己应该怎样去教学生,要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的进步。

熟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教育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而教师又在教育事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孩子在入学时,就好比是一张白纸,他们最信任的人就是他们的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这种影响是积极的,那么这张白纸就可能变成一张色彩斑斓的油彩画,如果这种影响是消极的,那么这张白纸就可能变成一张毫无用处的废纸。作为教师的我,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带给学生的都是积极的影响。我会努力使自己尽早的成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的。

第五篇:数学随笔

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一节课的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给姥姥买衣服来导入混合运算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是有这个经历的,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高的,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有辛苦就有收获,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一节课的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给姥姥买衣服来导入混合运算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是有这个经历的,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高的,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有辛苦就有收获,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数学教育随笔

在上课时,先出示两根线(一直、一弯),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提问:请小朋友观察讲台上的两根线,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就指出:一根是直的、一根是弯的。我接着就指出:直的这根叫线段,弯的不是线段。同时指出:拉紧后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而先前随意放在桌上的不是线段,然后提问: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学生很快说出:线段是直直的。然后指出:两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线段的端点。接着让学生指指黑板、直尺、课本等的边,说说每条边的两端分别在哪里,使学生理解线段都有两个端点。接着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同时把最后一条线段改成只有一个端点的射线,然后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学生学起来还比较轻松,对于画线段,折线段,生活中找线段这部分内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多。从课堂作业反馈的情况看效果不错。

2、口诀求商这节课是计算课,如果都采用单一的练习,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课上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特别关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的基础上,交流与分析想商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法。这样既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使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之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相互启发,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总之,在教学中做到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他们的综合素质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3、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

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课上,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还能使学生更有心信地投入学习。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来看,我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拓宽学生的思维。

4、课上下来,总体感觉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较高,这可能与操作多有关。

一上课,我就创设情境,猴妈妈要给6个桃分给2只猴子,你猜怎么分,才公平,由于有了预习的基础和平时心中早就有了平均分的意识,很多学生说每只猴子分3只,从而引入“平均分”。”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下面我就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这样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年龄、思维发展特征。把8个圆片平均分,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12根小棒平均分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每份多了,分的份数变少了

整堂课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操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练习来看,掌握得比较扎实。

二年级数学教育随笔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几个优点:

1、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滴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2、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借鉴课本想法撞击思维火花。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4、充分利于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课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重点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为了防止学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为: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诚然,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留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规律,总结出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教学的一点规律:利用情景图,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 分两个单元(第3单元和第6单元)完成了1~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打开课本, 我们不难发现, 除了2、3乘法口诀外, 其他每个乘法口诀的编排都有如下特点: 情景图———连加、列表或数轴方式呈现加数与和———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口诀。这样编排, 既富有数学生活情趣, 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 在乘法口诀教学时,要注意抓住以下三点:

一、好好利用情景图

情境图的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的基本理念。其内涵丰富, 教师教学时一定要理解并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这些口诀的情境图有的是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 如4、5的乘法口诀;有的要求学生观察、数一数、想一想、算一算, 如6、7、8、9的乘法口诀。这些情境图都蕴含着两大方面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 先让学生创造性地用5根小棒摆出一个图形,再摆出几个这样的图形, 然后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 思考、交流数是怎样得出来的。这样, 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 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提供丰富的探究素材。

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 学生通过摆小棒、数小棒, 用连加的方法填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根据图意和连加的结果,学生很快就会列出乘法算式, 并明白算式与积的来源。再如8的乘法口诀教学, 利用鼓号队的队列, 让学生数一数每行或每列有多少人, 再填数, 最后列出乘法算式。这样的情境图在教学时, 经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或技术的处理加工, 场面会更加生动活泼, 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既能激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 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 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 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 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口诀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因此,在口诀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必须注意以下3点。1.让学生亲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 让学生摆一摆图形, 然后数一数摆了几个图形, 用了多少根小棒, 突出五个五个数的方法。再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 可先出示金鱼图, 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一条金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两条呢? 怎样计算? 2.指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连加的填空, 并列出乘法算式。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 指导学生边完成连加的填空边说出加法算式, 接着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并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积。

3.指导或让学生独立编出乘法口诀。

在列出乘法算式后, 可接着引导学生编出一两句口诀, 其余的可让学生根据“ 填空———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的方式自己探索出其他口诀的编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明白了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即使以后忘记了某句口诀也能根据连加的方法或前后口诀来推出积是多少。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学编口诀, 教师可指导编写一两句口诀以后, 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编写。有了5的乘法口诀编写经验, 其他乘法口诀的编写, 就可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动手、动脑, 自己编写出来了。

三、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应用、熟记口诀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要求脱口而出。根据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 要求大多数学生对两个一位数相乘达到每分钟做8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 充分挖掘教科书练习形式蕴含的丰富内容, 灵活使用, 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让学生熟记口诀。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 组织“ 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等熟记口诀的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如“ 开火车”“、送信”“、接力”“、登山”等活动, 这些练习形式既具有游戏性, 又便于全员参与。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 使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用音乐关爱学生

鲁迅先生教导我们:“教育植根于爱。”冰心老人也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人的情感,爱的教育。的确如此,关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从内心关爱学生,才可能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远远没有班主任老师多,但是学生和我的关系却不比他们和班主任的关系差。因为我时时注意,要用我的真诚、用我的爱和美妙的音乐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关心学生,首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需要什么,从他们的需要角度予以关心,更能感化学生,从而让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

有首歌曲是这样唱的:爱要勇敢说出口。的确,许多时候将爱勇敢说出来,可以大大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人际关系更和谐的发展。人与人的沟通需要语言或行为的表达。鼓励学生学会表达内心的感受,表达爱。在教材《小乌鸦爱妈妈》一首歌中,根据课标要求,我让学生写写对妈妈的爱,并把对妈妈的爱写出来,然后再把对老师的爱写了出来,给老师看,这也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爱是教育的生命。就让我们怀揣一颗关爱学生的火热的心,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走进学生,感化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段值得回忆的读书时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 来。用一句让我感受颇深的教育名言结束全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以后我会把自己所有的爱都会奉献给孩子们。郭会香

下载数学随笔“精讲多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随笔“精讲多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多读多练

    作文教学多读多练 时间:2011年11月9日 地点:苏溪三小报告厅 主讲人:滕苏仙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并非易事,而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难上加难,为......

    精讲多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终5篇)

    精讲多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精讲多练,其实包含精讲与多练两部分,是二者有机的结合.首先要从教师的精讲入手,精讲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精练,具有启发性,要讲关键的东......

    五年级语文数学周练

    五年级语文周练(一)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 读拼音写词语,并用“∆”标出整体认读音节。 yùn kuì jiān mì( )藏 ( )烂 ( )苦 静( )( )酿 ( )赠 ( )决 秘( )( )味 惭( ) ( )毅 蜂( ) 二......

    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为学生设计喜欢的作业 数学教学半年不到,在这半年不到半年以来,没少听家长唠叨过,褒贬都有。虽说说的不都是自己,但是听的多了,也总觉得心理不是滋味。说......

    数学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三年级的数学,除了比较简单的口算,还有较复杂的口算,对较复杂的口算,该怎么样让学生掌握呢?我是这样做的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 教学改革给教学工作提出要求,即要讲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 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提高教学效果?这类问题......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看似严肃、枯燥,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不如语文课堂生动、丰富,不如语文课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节数学课,仍会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学生学得也简......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