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秋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期末试卷
2016年秋五年级地方课程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 分数
等级____________
一、填空(3分X10=30分)
1.宜昌市位于湖北省()部,素有()、“川鄂咽喉”之称。
2.宜昌市巴楚文化的交融地,孕育了很多享誉中外的文人志士,缫丝织绸的嫘祖在这里生活,爱国诗人()精神在这里传承发扬,()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3.宜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4.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
5.6、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诗人()
。8.“诗鬼”是()。
9.“诗骨”是()。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3分X10=30分)
1.宜昌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巴楚文化。()
2、宜昌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
()
3、“绿色宜昌”九大体系支撑生态文明示范区。
()
4、秭归桃花水母已被列为世界“极危物种”。
()
5、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
6、秭归有关桃花水母的记载是中国也是世界桃花水母正式记载最早的。()
7、中华鲟有“长江瑰宝”“水中熊猫”的美誉。
()
8、不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别针、小刀等上体育课。()
9、鱼类肉生吃很好吃,可以生吃。
()
10、桃花水母与三峡地区地质变迁有极大关系,故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三、选择题:(5分X8=40分)
1、虎门销烟发生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
A唐朝
B清朝
C元朝
D明朝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3、“床前明月光”是礼拜的名句,其中“床”指的是()。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4、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洗衣粉。
A普通
B无磷
C廉价
5、“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净”指的是()。A男角
B女角力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孟子》
B.《庄子》。
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A羊大即为美。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8.“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是谁的名言?()A.荀子
B孟子
第二篇:5.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禄 丰 县 腰 站 小 学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
《地下宝藏》
备 课 本
学校 年级
教师 2012年9月2日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云南的矿产资源
1、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它们的(删除)分布情况。
2、知道人们把云南誉为“有色金属王国”的原因。
3、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4、感受云南矿产资源的丰富。【教学重点】
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矿产资源的特点。【教学难点】
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你对云南的矿产资源有哪些?
2、揭示课题:
云南不仅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还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至5页。思考:
(1)观察第1页图,说说云南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中楚雄州主要分布了哪些矿产资源?昆明呢?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3)云南的矿产资源分布有哪些特点?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在家长指导下收集矿石标本。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2、焊接大王——锡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锡。
2、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教学重点】
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修理电器的工人师傅在焊接导线时使用的焊锡丝吗?
2、揭示课题: 焊接大王——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6至11页。思考:
(1)锡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2)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处?(3)谈谈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找一段焊锡丝来观察它的颜色,用小刀切割试试硬度。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3、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
【教学目标】
1、了解铜的特点。
2、感知铜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铜在云南的分布情况。【教学重点】
了解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在铜矿资源在云南的分布情况。【教学难点】 了解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铜制品?
2、说说铜有哪些特点。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2至16页。讨论:
(1)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哪些矿石可以用来炼铜?
2、小组合作学习。(1)铜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铜在云南的分布情况?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观察黄铁矿和黄铜矿,从颜色、条痕、晶体形态和硬度上区别它们。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4、有色金属中的亲密兄弟——铅和锌
【教学目标】
1、认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
2、进一步了解铅和锌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铅和锌的储量及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铅锌矿优势。【教学重点】
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进一步了解铅和锌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认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一猜:你们知道子弹头是用什么做的?
2、揭示课题:
有色金属中的亲密兄弟——铅和锌。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8至21页。讨论:
(1)铅是一种怎样的金属,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锌是一种怎样的金属,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铅锌矿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比较铅、锌、锡的颜色、光泽、硬度。(没有条件开展)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5、动植物必不可少的元素——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磷矿石的性质。
2、了解磷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磷矿资源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教学重点】
了解磷矿石的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了解磷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火柴头与火柴盒摩擦后火柴头便会着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火柴头是用什么做成的?
2、揭示课题:
动植物必不可少的元素——磷。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23至27页。讨论:磷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小组合作交流。
(1)谈谈你对磷矿石的了解。
(2)说说磷矿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情况。
3、集体交流。
三、拓展活动
了解第27页动手做中的测试矿石中含有磷的方法。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6、工业的粮食——煤
【教学目标】
1、了解煤的形成和种类。
2、知道煤的用途。
3、了解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煤炭资源。【教学重点】
了解煤的形成和种类,知道煤的用途。【教学难点】
了解我省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煤炭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煤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用途?
2、揭示课题:工业的粮食——煤。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28至31页。讨论:煤是怎样形成的?
2、小组合作学习。
(1)煤有哪些用途?为什么说它是工业的粮食?(2)煤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3、集体交流。
4、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禄丰的煤矿。
三、实践操作
制作一块煤炭标本,带到班级来展示。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7、璀璨的“石头”——宝石和玉石
【教学目标】
1、了解宝石或玉石的形成及其特性。
2、认识各地不同的宝石,感受宝石的美。
3、学习了解简单的鉴别水晶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宝石或玉石的形成及其特性。【教学难点】 掌握鉴别水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宝石和玉石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33至39页。讨论:宝石和玉石是怎样形成的?
2、小组合作学习。(1)怎样区别宝石和玉石?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翡翠之乡”?(3)谈谈你对宝石和玉石有哪些了解?
3、集体交流。
三、拓展活动
学习第39页的鉴别水晶的方法。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8、地热奇观——温泉和热泉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热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2、感受地热资源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地热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情况。【教学难点】
感受地热资源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家附近有温泉吗?说说你对温泉有多少了解?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40至45页。
说一说:地热景观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
(1)云南省内地热类型主要表现为哪几种?
(2)课文中所介绍的地热奇观,有你比较熟悉的地方吗?哪个地方的地热奇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3)你知道昆明为什么会有“温泉城”之美称?
3、集体交流。
4、教师介绍安宁温泉。
三、实践操作
在父母的陪伴下到附近的温泉去沐浴一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9、闻名遐迩的石头——大理石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理石的作用。
2、了解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大理石。【教学重点】 了解大理石的作用。【教学难点】
了解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大理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理石吗?大理石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47至50页。
讨论:大理石是怎样得名的,还可以把大理石叫做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1)大理石有哪些用途?
(2)说说云南各个地区的大理石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一个地区的大理石为它写宣传广告词。(删除)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寻找身边的大理石,并认真进行观察。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10、矿产资源的开采与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弄清合理开采资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2、懂得正确使用资源,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责任和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弄清合理开采资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云南的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2、揭示课题:
矿产资源的开采与保护。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52至56页。讨论:矿产资源面临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1)矿产资源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2)怎样有效地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古人常从铅锌矿中提炼银,却把铅锌当废渣丢弃,这些废渣在古矿冶炼遗址中往往堆积成山。现在我们在开采类似于铅锌矿等伴生矿床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第三篇:五年级(上)地方课期末试卷
五年级(上)地方课期末试卷
一、填空:(每空4分)
1、心脏分为左右两半,上下四个,即-----------、------------、------------------、------------------。
2、血管为------------、--------------、和------------。
3、健康人的体温为-----------·C,脉搏为-----------次/分
4、传播病的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即----------、-------------和-----------。
5、我控制住了自己,面对------的诱惑,我采用了--------------的方法。
6、解决问题时,思维要灵活,可以从----------去思考。
二、问答题:(每题10分)
1、贫血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传染病有几种传播方式?
3、联系实际,想一想,该何如克服有疑不敢问的心理?
4、怎样提高记忆力?
第四篇:2017秋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英语共参考72人,总分4739分,平均分65.82分,及格人数46人,及格率63.89%,优秀人数27人,优秀率37.5%。
二、试卷分析
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据于课本,但又避免教材中机械的知识,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兼顾了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题型中有对词汇、句型结构的考查,又有对日常交际用语及初步语法知识的考查。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试卷同往年一样,从听力(40)和笔试(60)两方面进行考察。
(1)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旨在考查学生听音、辨音及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满分为30点,共三个大题,分别为:第一题,听音,选单词;第二题,听星期转换成阿拉伯数字。第三题,听句子,选答语。第四题,听短文判断对错。从整体来看,听力部分得分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失分较多的是第四大题听短文填,这是听力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大部分对发音,语速不适应。
(2)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单词)和基本技能(阅读理解能力)。从整体来看,学生对四会单词的掌握不够扎实,失分惨重。第六大题连词成句,考察学生对句子记忆情况,从得分率来看,学生的单词拼写能力很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影响了单词的记忆,二是学生的懒惰,懒于记忆单词,三是答题时太粗心。第九大题按要求作答,一般疑问句的肯、否回答、连词成句,这类题型平时我训练很多,基础稍微好的都会,但本班有近20个,是纯粹不理解的,连26个字母都都记不住,所这是整张试卷失分最严重的一题,得分率相当的低。
三、不足之处
班级后进学生严重脱轨,学习自主性差。教师平时缺乏系统性的补救措施。由于班级人数多,落后学生多,教师辅导不及时,造成后进学生恶性循环,一节脱一节。他们中多数能认读,就是不会写。老师由于带的班级多,没有过多时间去辅导。
四、改进策略
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阅卷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要学的必要条件,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防止“两极分化”提早在小学出现。让所有学生能扎扎实实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让所有学生能在以后的持续英语学习中有更好的发展潜力。
第五篇: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21人,学习风气浓。本班孩子比较活跃,思维敏捷,有时存在不受课堂约束的情况,显得“自由”,所以这期还要加大课堂常规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
本年级地方课程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三部分内容,教学时按进度兼周进行。教材具体分析如下:
(一)、传统文化: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名人长廊”了解我省历代名人的治国韬略及生平事迹。“名胜佳境”主要了解我省的名胜古迹。“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二)、安全教育:
本套教材以安全知识为主,让学生学习了解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为深入开展“保护生命”等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呵护儿童的平安成长,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交通文明观念,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学习各种安全知识,掌握一些交通安全常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切实提高学生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涉及学生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珍视安全,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环境教育: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一再明确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为提高我校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常熟市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网络资源。
2、让学生查阅各种资料。
3、联系生活实际。
五、教法学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查阅资料法
六、教学时间安排:
每课二课时,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三部分内容,教学时按进度兼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