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香港迪士尼乐园小学生作文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到香港迪士尼乐园游玩。迪士尼是我梦昧以求的地方,我经常在梦里见到迪士尼乐园:米奇和米妮等迪士尼朋友把我带到一个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与白雪公主一起玩耍;与贝儿公主一起唱歌;与灰姑娘一起跳舞;与人鱼公主一起潜入那蔚蓝而奇妙的大海;与睡美人一起入睡……
我怀着兴奋与激动的心情踏入了迪士尼乐园的大门。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小火车站,我们登上小火车,先绕着迪士尼转了半圈,大致了解一下乐园的各个景点。我们在“幻想世界”停了下来,来到“美国小镇大街”,大街的两侧都是以美国风情设计的建筑,非常豪华气派,我们正在观赏的时候,保安面带微笑地请我们站到路边,因为每日一次的乐园游行开始了,哇,我看到了许多童话故事里的人物:白雪公主;爱丽斯;巴斯光年;贝儿公主与我合影;棋牌王后跟我握手;队伍里的每个人都带着童话世界里的表情,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鼓掌,爸爸的相机闪光灯也亮个不停。
看完游行表演,我们又乘坐了旋转木马和小飞象,并且第一次看了四维电影,那才叫身临其境呢,带上眼镜后,影片中的物体似乎伸手就能够着,如果情节中出现水,就真的有水撒到我们身上,如果出现食物,就真的有食物的香味飘出,真是太神奇了!
乐园中好玩的地方太多了,虽然每一个项目入口处都要排队等候,但我们仍然坚持把每一个景点都看完,我们乘船去探险,看到了高大的河马,凶猛的鳄鱼,会朝我们身上喷水的大象,当然这些都是假的,但很逼真,很象。刚穿过原始森林,就听到“轰”的一声,旁边的小山上喷出火来了,这可是真的火哟,我们吓了一跳,导游说这叫“火山爆发”,我们都虚惊一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飞越太空山”,我们乘坐飞船,去遨游太空,开始飞船较慢时我还睁大眼睛看满天的星星和流星,一会儿,飞船速度加快,且忽上忽下,经常猛地急转弯,我和妈妈都吓坏了,把头埋地低低的,再也不敢看了,出来后取了照片,才看到我和妈妈的“雄姿”,只有爸爸睁大眼睛看得认真,我们也被他取笑了一番。
迪士尼乐园不愧为世界品牌的乐园,她的神奇美丽是无与伦比的,用游人如织来形容乐园的人多是恰当不过了,当夜幕降临时,人们还不肯离去,因为还有一项烟花表演,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把迪士尼照耀的更加神奇,一直到晚上八点多钟,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乐园。
再见了,迪士尼;再见了,可爱的米奇和米妮,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英语语言与文化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在中外文化中,有许多差异,其中姓名差异就是其中的一种。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代号,在更多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姓名传统承载着历史的足迹,关系着国家文化起源和民族的观念,对研究人类起源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古代,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百姓在为孩子取名时,通常取一些和农业有关的字,如“耕”、“犁”、“作”等等;而受过儒家教育的文化家庭,则会取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字,如“忠”、“志”、“仁”、“德”等,而现代家长对孩子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也影响了取名的文化。这是由于地理文化和传统文化决定的。而在西方国家则不同,他们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姓名的结构通常是教名+中间名+姓,他们为孩子取名还有一个标准,就 1 是将崇拜的伟人或是孩子尊长的名字加在孩子名字之中。比如,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名字是Charles Robert Darwin(查理斯 罗伯特 达尔文),罗伯特是达尔文的父亲的名字,查尔斯是他叔父的名字,这体现了达尔文父亲期望他做一个像叔叔一样的人,这样的事情若在中国,可以算的上大不敬了。由此可见,姓名作为一种文化深刻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追逐时尚,喜欢过“洋节”,然而,这些西方节日都有一定的文化融入其中,但大多数人过节只是图个热闹,并不了解文化内涵。其实西方节日也有许多文化包含其中。例如2月14日,St.Valentine's Day(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据说瓦伦丁是一名早期的基督教徒,在当时,基督教徒意味着救人于苦难,他在治好了监狱里一名失明女孩的双眼,暴君因此将他斩首。女孩在他行刑前为他写了一封信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两人的事迹催人泪下,这天正是2月14日,所以称此日为情人节。再如4月1日,April Fools's Day(愚人节),很多人都知道在这天开玩笑,却很少有人知道,愚人节的起源其实与法国政治有关。在查理九世未改用新纪年法以前,新年为4月1日,在实行新法以后,守旧派依然奉行4.1日的新年节日,新派的人们为愚弄保守派人士,将其邀请至假舞会、送假礼物,因此,也被称为“四月之愚”。
以上两个例子其实是一种表象,而文化则是一种内涵。
颜色是自然界中灿烂的表象,犹如语言王国中的一道彩虹。从语言与文化角度看,为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人情不同,以及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心理因素差异,对颜色的感受、理解、表述和使用等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在西方人的眼中,颜色源自他们的种族特点、生活环境及文化审美观。首先,欧洲人为白色人种,自然认同白色带来的美感效果,这一点可以从非洲黑人崇拜黑色的价值取向中得到反证。其次,欧洲的地理环境使西方人更多地接触白色——白雪,强化了他们对白色色彩的积极意识。白色常常表达善良、好意、纯洁之意深受人们的喜爱。如: white day,并非指白天,而是“吉日”(lucky day)。white lie 是“善意的谎话”。witch 是西方传说中的身穿黑衣、头戴尖帽、骑着扫帚把的女巫,而white witch 则表示“做善事的女巫”。同样,a white christmas 当然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的圣诞节。white light 不是“白光”,而是指正义公正的判决。所以就有西方一些国家为白色唯美。而在中国文化中,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白色的心理功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响,又象征腐朽、反动、落后,如视为“白专道路”;它也象征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 表示投降,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 “白忙”、“白费力”、“白干”等,它还象征奸邪、阴险,如“唱白脸”、3 “白脸”奸雄;最后,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白身”,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作“白面书生”等。所以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红色”,也叫“朱色或“褐色”,是褒义词,与白色相反。在我国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而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它也象征危险、紧张;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至于红色的褒义,如red—letter day喜庆的日子,the red carpet隆重的接待等,则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据考证,red的褒义是从远东经波斯传到西方的。
绿色是代表生命的颜色,传达着理想、希望,是一种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因此中西方都把绿色看作“春天、青春、希望、安全、和平、生命”的象征,因而中国古代作品里常用绿字来描写年轻貌美的女子,常以“绿窗”代 4 闺阁。绿色在汉文化中也可表示贬义。比如,在中国,“绿帽子”是不受人欢迎,该词语意为“因妻子的不忠而使丈夫受辱”。绿色还可表示“野蛮”,如“绿林好汉”。西方中green也能让人联想到“春天、希望、自然”之意,因而常有表示环保之意。例如green consumption(绿色消费),指的是“消费者购买的对环境没有危害的产品”。英语中green还表示“没有经验,知识浅薄或缺少训练”,如a green hand(新手),a green horn(初出茅庐,没有头脑,容易被人愚弄欺骗的人),as green as grass(无生活经验的)等。
蓝色在中国文化中有“宁静、深邃、遥远、梦幻”的含义,给人以安详、永恒、博大的感觉。人们很享受蓝色所给予的宁静、辽阔和超脱之感, 因而常用蓝色来描写浩瀚的大海和天空。汉语习语中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说法,蓝色象征的是“希望、虔诚、稳定”。戏剧中“蓝色脸谱”表示“坚毅勇敢”,传统故事中的“青鸟”象征的是“幸福和理想”。同样,蓝色在汉语中也有贬义。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中国,衣冠服饰是区分贵贱等级的工具。蓝色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比较多。blue通常表示“悲伤、忧郁、沮丧”。比如“in a blue mood或have the blues”表示“情绪低沉、忧郁、沮丧”,“out of the blue”指“晴天霹雳、出乎意料”。蓝色还常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比如“blue-blooded”指“出身高贵”,“blue brick university”指“牛津、哈佛等一流大学”。blue还象征着“庸俗下流”,例如blue movie(色情电影),blue joke(黄色笑话),而在中国表示此类 5 意思的颜色词用yellow。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民族的语言折射出这个民族纷繁多彩的文化形态。植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的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接触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文化背景成为外语学习和翻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学习和运用语言必须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否则该语言的综合运用便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