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程调查报告

2023-0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实践课程调查报告》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践课程调查报告》。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1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透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个性是学生能够应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潜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构成带给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构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

我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取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

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和研究意识;

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

系列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构成较完整的体系。

具体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资料、原则、评价及管理。

2、用心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潜力,操作潜力和合作潜力,因此,我们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考察社区居民卫生习惯”“自制新年礼物”等主题。

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潜力。

不足之处有:

1、应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忙,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忙。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善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2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读书乐,组成小组读书会,组织故事会,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大涌牛仔服的发展,生长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等,希望通过这个调查活动,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三、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总之,这学期里,学生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能真正做到锻炼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3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点。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身。

(2)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考虑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针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针对于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他们融入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

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尽管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大领域,但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它因中小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这种在内容上的开放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活动。这些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也是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任务而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不强求学生固定地采取哪种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

(3)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动态体现的过程。如果说在学科课程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重视实际的过程,也就是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的自我生成和建构。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独特价值。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该课程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模式的机械装配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的。

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又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正是在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兴趣盎然的过程,学生在其中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4)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或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

(5)综合性

校本课程的开设目标及内容和形式之间应有机结合,以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因此将学生臵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同参与,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首先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能力目标,还有各种知识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围绕活动主题,包含社会、环境、自然、农业、科技等各种知识;再次,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根据主题需要,采用参观、调查、讨论、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积极建构。

2、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大致可采取下列几种基本方式:

(1)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员参与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提出并设计跨领域的综合活动主题,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该活动主题的学习。要求学生把该活动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环节、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实践环节,并将信息技术贯穿全过程。这种多领域的综合主题的实施,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活动方式进行合理设计,分布实施,有序展开。

3、教师的指导任务

教师有效的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此次校本科成建构与实践的保证。我校主要采取“教师小队”的形式构成教师指导组,即所谓的“T—T(Teacher—Team)”制。“T—T”制要求学校不同学科背景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若干个教师指导小组,以教师指导小组面对各自班级的学生。

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在学生初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可提供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

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我们将以此自勉。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4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考察、访谈、网上查找资料、讨论等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能力,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5

本学期,四(1)班围绕着主题《我的游戏我做主》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将本学期开展情况做一总结。

一,主题的生成

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九成以上不爱参加运动。他们不爱玩、不会玩,更谈不上创造性地玩,超重、肥胖、近视等现象屡见不鲜。闲暇时和节假日,他们热衷于看韩剧捧超女,沉溺于上网络打电玩,偏爱于阅读动漫书、口袋书,出现了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周围同学相处不和谐等不良倾向。传统游戏多为集体活动,运动量大,富有情趣,游戏规则又可潜意识地教育学生如何与伙伴相处。因此,有必要让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矫正学生人际交往的误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传统游戏是农村课程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重视发掘、保护、开发、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必将极大的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密切学校、家庭、社区的关系,协调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活动的实施

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要使传统游戏进入学生视野,让他们觉得好玩,就要用心地去挖掘整理带着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

首先,通过图书、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收集、整理滚铁环、跳皮筋、玩陀螺、丢沙包、跳房子、下对角棋、舞狮子、划龙船、赛龙舟、耍猴拳等已消逝在学生视野的`传统游戏。以摘抄资料、绘示意图、写读书笔记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采访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传统游戏的种类和玩法。学生自拟采访提纲,写出采访笔记,整理游戏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第三,请相关专家做报告,讲述体育、卫生、健康知识,了解游戏的健康价值;讲述游戏的起源、发展、变化、衰落的历史(如足球起源于宋朝的蹴鞠,武术起源于华佗的五禽戏),通过当小记者采访,写听后感等方式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后,针对专家报告,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就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卫生健康知识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办奥运知识专刊,开疾病防御主题班会,进一步使游戏进入学生生活。

2,“我的游戏我做主”

要让传统游戏在学生中流行,还要让他们会玩,善于玩。

首先,引导学生对收集的游戏进行统计、整理和分类。如跳类有跳房子、跳皮筋、跳绳。针对学生的体质和兴趣,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保证人人参与。其次,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做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游戏工具的制造方法。至于玩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尝试中摸索,在体验中成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在参与中感受幸福,在合作中学习相处。第三,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道具制作方法,统一游戏规则,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快乐十分钟”活动,放手让学生玩。全员训练,提高游戏的训练水平。

3,“盛夏的果实”

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玩得有收获,玩出成果,进而爱玩。

首先,举行传统游戏比赛,过传统游戏节。学生自己想点子,自己策划组织,人人参与,改变以往运动会、艺术节只有骨干分子参与的局面,使人人得到展示的舞台,在合作游戏中享受游戏的快乐。其次,将传统游戏带入社区,如春节期间组织舞狮队、高跷队给社区拜年,端午节参与社区划龙舟比赛。学校的游戏节也可以采取亲子游戏的形式进行。第三,举行传统游戏、现代体育知识竞赛,深入探究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

4,“希望”

要让传统游戏进入儿童生活,还要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创编、创新游戏,使学生玩出新意,玩出成就感。

学生的创新可以是改变游戏的工具及制造方法(如陀螺由木制变成其他材料制作),也可以是改变游戏的玩法(如踢毽子),或者是将几种游戏结合创编出新游戏(如跳皮筋与歌曲结合),或者是自己创造出独特的游戏种类(如奥运操,看不见的跳绳等)。要让传统游戏散发出时代气息,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此外,也要深入挖掘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使棋文化、武术文化、球文化等游戏文化形成独立的综合实践课程。

三,活动反思

1,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善于挖掘、整理“传统游戏”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及课程开发。有了资源意识,漫山遍野都是可用之材,顺手拿来的短棍,石头,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工具。

2,要大力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使“传统游戏进入儿童生活”的研究系列化,系统化,使校本活动形成特色。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要把农村中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多采的风俗人情、掌握各种技能的人才等课程资源引入课堂。

3,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广泛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参与。学校应当冲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增强社区的教育意识,主动争取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活力。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6

一年一度的暑期生活来临了。暑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够把握这短暂的一个多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学生所考虑的但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以玩网游,睡觉,闲逛等方式打发自己的暑假时间,这些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否很普遍 我们大学生的暑期社会生活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暑假生活,我们调查团队问卷形式来调查他们的学习、生活。以便学校和社会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

本课题——“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该课题对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有很好的价值。

一, 调查目标:

本调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我校及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生活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的目的。

二,调查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当代大学生假期的实际生活状况

1. 当代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

2. 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1、根据已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层次的从各个角度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

2、联系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状况背后的原因。

3、总结分析结果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第三: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1. 归纳研究结果

2. 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规划的几点建议

3. 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几点希望

三,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此次问卷调查范围为青岛科技大学及其周围院校(包括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大职高),问卷发放分布于大一、大二专业分布很广,涉及艺术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法律专业、机电专业等多个院校专业。其中大一被调查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6%,大二则占到30.4%,在被调查者中有14%的同学属于贫困生。

四,结果及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各项数据,本调查小组总结出以下几种现象:

(1)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实施自己的暑期计划不尽如意。

关于当前大学生制定自己的暑期计划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暑期是一个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大好时机,在没有繁重的学习和厌烦的考试下可以做自己喜欢的 事情。比如在“放假前是否有学习计划?”问题中,有93%和7%的人回答“有”和“没有”。

这表明仍有极少数的大学生 针对两个月的暑假没有计划,以至于无所事事,在空虚中度过一天又一天。而在“假期间是否有很好地实行自己的计划?”问题中,有75%的人回答“没有“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严格执行自 己的暑期计划,这可能主要由个人因素决定的。

(2)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暑期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打工一族”(占15%)、“充电一族”(共占20%)、“无聊一族”(占28%)、“旅游一族”(占16%)、“学车一族”(占21%)。他们不同种类的暑期生活既由个人因素,又由社会因素决定的。但不管怎样,如何把握这短暂的两个多月的时间真正学点什么,做点什么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1、打工一族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

(1) 有54%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

(2)有25%的大学生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有36%的大学生认为要增加社会经验。

随着社会改革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选择“ 暑假家教或兼职”分别占46%,而选择去工厂的学生仅占6%。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家教是大学生的首选,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开阔视野,接触社会。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乘的至理名言。

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知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情才层出不穷。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

2、“充电一族”

调查显示,留校的同学有时间在校上自习,上自习的时间一般为3—5小时。而在他们之中考研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随着高校扩招以来,本科生倍受青昧已成历史,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倾向于录用起点较高的研究生。因此,考研成了留校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如今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一些大学生纷纷意识到只有多掌握几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他们选择假期留校充电(大学生把暑假期间各种课外实践和学习称为“补充教育”),尽管需要金钱和时间,但经调查显示,仍有16%的同学选择以培训班的方式给自己充电。

3、“无聊一族”

整个暑假,无所事事的同学的确也存在。一些大学生本想留在学校学习或到校外兼职,但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自信和兴趣,最终只好郁闷的度过整个暑假。另外有少数学生呆在学校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或者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调查显示有28%同学属于“无聊一族”。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7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调查报告

延安大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研究,编号:YDJG07-15.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从该课程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实践性教学是该专业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培养效果、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恰恰是我们目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调整专业课教学设计、增加实践性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力度,是本项目组开展调查的初衷所在。为此,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在我校部分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对象和方式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调查对象我们选取了政法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06级和07级大学生,于20xx年3月12日至14日实施了调研。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针对我们选取的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回收,总共发出调查问卷228份,实际收回219份,回收率达96.05%。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由20个选择题和1个自由回答题组成。从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乃至市场营销专业中的重要性方面来看,有高达85.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其中有48.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说明学生很看重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他们学习的作用。

从学校、学院及任课老师对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来看,认为学校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18%,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2.5%;认为学院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25.2%,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5.2%;认为任课老师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25.5%,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12.3%。学院和任课老师的数值略高于学校的,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学院和任课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实践性教学活动。

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看,84.3%的学生认为学校(学院)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如果有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它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只占4.9%,能基本满足要求的占32.2%;有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软件的占32.4%;只有18.4%的学生认为所在学院有专门的实践性教学老师;有正式的国家出版的实践性教材的占14.4%,有任课老师自编教材的占25%;只有18.6%的学生认为学校或者学院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基地。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还比较差,要想真正发挥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作用,还需要大力改善客观条件。

从学生自己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认识来看,认为更能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占76.3%,进入企业参观访问占68.9%,市场调查占63%,案例分析占52.5%,顶岗实习占51.6%;认为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内容应该由学生自己确定的只占5.7%,由任课老师统一确定的占18.4%,由师生协商确定的则高达75.9%;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地点方面38.4%的学生倾向于本地企业或事业单位,61.6%的倾向于外地企业或事业单位;28.9%的学生倾向于去国有企业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36.7%的倾向于外资企业,34.4%的倾向于民营企业;69.2%的学生认为实践性教学活动时间以7天为宜,20.9%的学生则认为4天为宜;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方面,67.6%的学生认为应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其余32.4%的学生则认为应该由老师统一组织或由学生单独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次数方面,41.6%的学生认为4次为宜,而49.5%的学生则认为应该在7次或7次以上;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指导老师的职责方面,56%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应该事前指点、事后总结,19.4%的学生认为只负责答疑解惑即可,19%的学生认为应该宏观指导,只有5.6%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应该全权指导;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总课时中应占比例方面66.2%的学生认为应该大于或等于四分之一;在是否愿意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纳入课程的学分考核中方面,高达83.7%的学生表示愿意。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生们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对自己的作用。

三、目前我校《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个问题在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一是认识的偏差。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至于实践则是毕业以后的事,学校的任务就是讲授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实践中的畏难。相比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的难度很大。它既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既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还要协调与校外有关单位的关系,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不容易且见效慢。三是管理的不到位。缺乏相应制度,责任不清,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受到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如下现象:

(1)学校对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性教学活动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除了毕业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有一定的经费外,市场营销学等许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并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实践性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

(2)学院对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尽管一再强调要狠抓实习基地建设,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最终也只能签订几份合同,并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培养和提高实际技能与动手能力的条件和机会。

(3)教师不愿意带学生的实践教学。因为要带领学生赴实践活动第一线,工作量大但课时少,教师感觉实践教学太累,纯属浪费时间;或者在实践教学中敷衍了事、投入不够,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有些教师怕麻烦,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

(4)学生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只是高兴于走出课堂,看看外面的世界,走走过场,应付过关了事。

2.专业教师人才短缺、普遍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低,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缺乏师资,我校该专业20xx年才开始招生,在我国,该专业进入高校课堂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从事这门课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一些年龄稍大的专业教师也是从其他学科和专业半路出家改行而来,属于自学成才,尽管他们的理论专业知识较全面,但缺乏实践经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不能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这和国外大学的营销学教授相比,就成为制约我国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和培养质量的瓶颈。

3.实践性教学条件差。要加强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基本的实践条件做保障。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市场营销实践环节一直以来大多是纸上谈兵,缺少必要的软件及硬件设施。从硬件上看,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我校目前还没有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缺乏实施实践教学所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已有的会计实验室也因为实践教学仪器和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滞后于现代企业和用人市场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而且利用率也不高。从软件上看,缺乏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实践性教学教材、案例、背景资料、模拟实习用的全套的建设不够,必要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软件匮乏,这些都是造成大多数院校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主要因素。

4.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特性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讲授外,还要有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案例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调查分析、市场预测、定量研究等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并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积极推进市场营销教育创新。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除了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可以得到保证外,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营销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很难落到实处。即使有企业接受学生,他们也把这当成一种应付,并不会让学生真正了解单位的实际运作,只是做一些打杂跑腿的事情,实践环节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对策和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现代经营意识的战略眼光、具备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力和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企业营销诊断能力和企业营销策划能力、较强的协调、公关、预测及运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坚强的毅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学生。这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的氛围。要真正地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就要以上述目标为定位,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性力度,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尽可能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市场营销学专业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是要造就一支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丰富且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把一些问题讲深讲透,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光要强调专业对口和学历提升,更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此,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一是“送出去”,将现有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教师对实践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在搞好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全国的资格认证考试,考取“营销师”“高级营销师”等职业证书,形成“双师型”“多师型”的教师队伍。二是“请进来”,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和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来校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并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营销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给学生开讲座、做专题报告、举行各种座谈会等,让学生聆听来自一线的市场营销经验,增加其真切感受。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是成本低、效果好的办法。

3.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改善教学的条件。首先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性教学硬件建设,尤其是要建设一个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它是学生巩固和深化书本知识的一种途径,更是学生进入企业营销前沿阵地之前的“军事演习”。它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软件,模拟企业营销的需要,创设实际的情景和条件,让学生进行有关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以及整体营销战略的策划与实施活动。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其次,要积极丰富实践性教学软件。一是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实践性教学计划,使尚处在探索阶段的实践性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导;二是编写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书,使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原则、内容、过程、组织、考核、奖惩等有据可依;三是建立较完善的考核办法,采取由教师、企业营销部门、学生自评和互评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使实践性教学的考核能做到全面、公正、合理。

4.建设两个基地,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目前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的薄弱环节来看,我们首先必须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它既是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的条件,也是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保证;其次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创办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建设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是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都离不开校外实习基地这个稳定的教学平台。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条件,不能仅满足于有多少个基地,而应该使实践性教学收到明显的实效。

当然,在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实践性教学以理论为指导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二是两种课时设计的关系。我们在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加大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的同时,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三是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系。如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等实践活动;在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的模拟实验;计算机应用实践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李恩芳,贾平.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xx,(02):17-1.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1

本学期,四(1)班围绕着主题《我的游戏我做主》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将本学期开展情况做一总结。

一,主题的生成

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九成以上不爱参加运动。他们不爱玩、不会玩,更谈不上创造性地玩,超重、肥胖、近视等现象屡见不鲜。闲暇时和节假日,他们热衷于看韩剧捧超女,沉溺于上网络打电玩,偏爱于阅读动漫书、口袋书,出现了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周围同学相处不和谐等不良倾向。传统游戏多为集体活动,运动量大,富有情趣,游戏规则又可潜意识地教育学生如何与伙伴相处。因此,有必要让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矫正学生人际交往的误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传统游戏是农村课程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重视发掘、保护、开发、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必将极大的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密切学校、家庭、社区的关系,协调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活动的实施

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要使传统游戏进入学生视野,让他们觉得好玩,就要用心地去挖掘整理带着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

首先,通过图书、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收集、整理滚铁环、跳皮筋、玩陀螺、丢沙包、跳房子、下对角棋、舞狮子、划龙船、赛龙舟、耍猴拳等已消逝在学生视野的传统游戏。以摘抄资料、绘示意图、写读书笔记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采访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传统游戏的种类和玩法。学生自拟采访提纲,写出采访笔记,整理游戏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第三,请相关专家做报告,讲述体育、卫生、健康知识,了解游戏的健康价值;讲述游戏的起源、发展、变化、衰落的历史(如足球起源于宋朝的蹴鞠,武术起源于华佗的五禽戏),通过当小记者采访,写听后感等方式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后,针对专家报告,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就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卫生健康知识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办奥运知识专刊,开疾病防御主题班会,进一步使游戏进入学生生活。

2,“我的游戏我做主”

要让传统游戏在学生中流行,还要让他们会玩,善于玩。

首先,引导学生对收集的游戏进行统计、整理和分类。如跳类有跳房子、跳皮筋、跳绳。针对学生的体质和兴趣,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保证人人参与。其次,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做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游戏工具的制造方法。至于玩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尝试中摸索,在体验中成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在参与中感受幸福,在合作中学习相处。第三,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道具制作方法,统一游戏规则,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快乐十分钟”活动,放手让学生玩。全员训练,提高游戏的训练水平。

3,“盛夏的果实”

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玩得有收获,玩出成果,进而爱玩。

首先,举行传统游戏比赛,过传统游戏节。学生自己想点子,自己策划组织,人人参与,改变以往运动会、艺术节只有骨干分子参与的局面,使人人得到展示的舞台,在合作游戏中享受游戏的快乐。其次,将传统游戏带入社区,如春节期间组织舞狮队、高跷队给社区拜年,端午节参与社区划龙舟比赛。学校的游戏节也可以采取亲子游戏的形式进行。第三,举行传统游戏、现代体育知识竞赛,深入探究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

4,“希望”

要让传统游戏进入儿童生活,还要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创编、创新游戏,使学生玩出新意,玩出成就感。

学生的创新可以是改变游戏的工具及制造方法(如陀螺由木制变成其他材料制作),也可以是改变游戏的玩法(如踢毽子),或者是将几种游戏结合创编出新游戏(如跳皮筋与歌曲结合),或者是自己创造出独特的游戏种类(如奥运操,看不见的跳绳等)。要让传统游戏散发出时代气息,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此外,也要深入挖掘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使棋文化、武术文化、球文化等游戏文化形成独立的综合实践课程。

三,活动反思

1,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善于挖掘、整理“传统游戏”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及课程开发。有了资源意识,漫山遍野都是可用之材,顺手拿来的短棍,石头,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工具。

2,要大力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使“传统游戏进入儿童生活”的研究系列化,系统化,使校本活动形成特色。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要把农村中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多采的风俗人情、掌握各种技能的人才等课程资源引入课堂。

3,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广泛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参与。学校应当冲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增强社区的教育意识,主动争取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活力。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2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读书乐,组成小组读书会,组织故事会,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大涌牛仔服的发展,生长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等,希望通过这个调查活动,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三、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总之,这学期里,学生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能真正做到锻炼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3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调查报告

延安大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研究,编号:YDJG07-15.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从该课程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实践性教学是该专业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培养效果、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恰恰是我们目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调整专业课教学设计、增加实践性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力度,是本项目组开展调查的初衷所在。为此,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在我校部分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对象和方式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调查对象我们选取了政法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06级和07级大学生,于20xx年3月12日至14日实施了调研。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针对我们选取的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回收,总共发出调查问卷228份,实际收回219份,回收率达96.05%。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由20个选择题和1个自由回答题组成。从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乃至市场营销专业中的重要性方面来看,有高达85.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其中有48.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说明学生很看重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他们学习的作用。

从学校、学院及任课老师对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来看,认为学校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18%,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2.5%;认为学院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25.2%,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5.2%;认为任课老师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25.5%,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12.3%。学院和任课老师的数值略高于学校的,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学院和任课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实践性教学活动。

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看,84.3%的学生认为学校(学院)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如果有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它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只占4.9%,能基本满足要求的占32.2%;有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软件的占32.4%;只有18.4%的学生认为所在学院有专门的实践性教学老师;有正式的国家出版的实践性教材的占14.4%,有任课老师自编教材的占25%;只有18.6%的学生认为学校或者学院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基地。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还比较差,要想真正发挥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作用,还需要大力改善客观条件。

从学生自己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认识来看,认为更能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占76.3%,进入企业参观访问占68.9%,市场调查占63%,案例分析占52.5%,顶岗实习占51.6%;认为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内容应该由学生自己确定的只占5.7%,由任课老师统一确定的占18.4%,由师生协商确定的则高达75.9%;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地点方面38.4%的学生倾向于本地企业或事业单位,61.6%的倾向于外地企业或事业单位;28.9%的学生倾向于去国有企业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36.7%的倾向于外资企业,34.4%的倾向于民营企业;69.2%的学生认为实践性教学活动时间以7天为宜,20.9%的学生则认为4天为宜;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方面,67.6%的学生认为应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其余32.4%的学生则认为应该由老师统一组织或由学生单独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次数方面,41.6%的学生认为4次为宜,而49.5%的学生则认为应该在7次或7次以上;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指导老师的职责方面,56%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应该事前指点、事后总结,19.4%的学生认为只负责答疑解惑即可,19%的学生认为应该宏观指导,只有5.6%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应该全权指导;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总课时中应占比例方面66.2%的学生认为应该大于或等于四分之一;在是否愿意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纳入课程的学分考核中方面,高达83.7%的学生表示愿意。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生们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对自己的作用。

三、目前我校《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个问题在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一是认识的偏差。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至于实践则是毕业以后的事,学校的任务就是讲授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实践中的畏难。相比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的难度很大。它既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既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还要协调与校外有关单位的关系,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不容易且见效慢。三是管理的不到位。缺乏相应制度,责任不清,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受到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如下现象:

(1)学校对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性教学活动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除了毕业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有一定的经费外,市场营销学等许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并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实践性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

(2)学院对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尽管一再强调要狠抓实习基地建设,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最终也只能签订几份合同,并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培养和提高实际技能与动手能力的条件和机会。

(3)教师不愿意带学生的实践教学。因为要带领学生赴实践活动第一线,工作量大但课时少,教师感觉实践教学太累,纯属浪费时间;或者在实践教学中敷衍了事、投入不够,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有些教师怕麻烦,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

(4)学生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只是高兴于走出课堂,看看外面的世界,走走过场,应付过关了事。

2.专业教师人才短缺、普遍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低,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缺乏师资,我校该专业20xx年才开始招生,在我国,该专业进入高校课堂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从事这门课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一些年龄稍大的专业教师也是从其他学科和专业半路出家改行而来,属于自学成才,尽管他们的理论专业知识较全面,但缺乏实践经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不能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这和国外大学的营销学教授相比,就成为制约我国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和培养质量的瓶颈。

3.实践性教学条件差。要加强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基本的实践条件做保障。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市场营销实践环节一直以来大多是纸上谈兵,缺少必要的软件及硬件设施。从硬件上看,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我校目前还没有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缺乏实施实践教学所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已有的会计实验室也因为实践教学仪器和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滞后于现代企业和用人市场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而且利用率也不高。从软件上看,缺乏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实践性教学教材、案例、背景资料、模拟实习用的全套的建设不够,必要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软件匮乏,这些都是造成大多数院校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主要因素。

4.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特性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讲授外,还要有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案例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调查分析、市场预测、定量研究等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并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积极推进市场营销教育创新。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除了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可以得到保证外,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营销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很难落到实处。即使有企业接受学生,他们也把这当成一种应付,并不会让学生真正了解单位的实际运作,只是做一些打杂跑腿的事情,实践环节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对策和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现代经营意识的战略眼光、具备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力和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企业营销诊断能力和企业营销策划能力、较强的协调、公关、预测及运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坚强的毅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学生。这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的氛围。要真正地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就要以上述目标为定位,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性力度,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尽可能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市场营销学专业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是要造就一支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丰富且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把一些问题讲深讲透,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光要强调专业对口和学历提升,更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此,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一是“送出去”,将现有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教师对实践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在搞好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全国的资格认证考试,考取“营销师”“高级营销师”等职业证书,形成“双师型”“多师型”的教师队伍。二是“请进来”,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和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来校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并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营销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给学生开讲座、做专题报告、举行各种座谈会等,让学生聆听来自一线的市场营销经验,增加其真切感受。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是成本低、效果好的办法。

3.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改善教学的条件。首先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性教学硬件建设,尤其是要建设一个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它是学生巩固和深化书本知识的一种途径,更是学生进入企业营销前沿阵地之前的“军事演习”。它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软件,模拟企业营销的需要,创设实际的情景和条件,让学生进行有关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以及整体营销战略的策划与实施活动。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其次,要积极丰富实践性教学软件。一是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实践性教学计划,使尚处在探索阶段的实践性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导;二是编写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书,使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原则、内容、过程、组织、考核、奖惩等有据可依;三是建立较完善的考核办法,采取由教师、企业营销部门、学生自评和互评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使实践性教学的考核能做到全面、公正、合理。

4.建设两个基地,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目前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的薄弱环节来看,我们首先必须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它既是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的条件,也是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保证;其次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创办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建设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是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都离不开校外实习基地这个稳定的教学平台。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条件,不能仅满足于有多少个基地,而应该使实践性教学收到明显的实效。

当然,在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实践性教学以理论为指导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二是两种课时设计的关系。我们在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加大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的同时,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三是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系。如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等实践活动;在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的模拟实验;计算机应用实践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李恩芳,贾平.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xx,(02):17-1.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4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考察、访谈、网上查找资料、讨论等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能力,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5

一年一度的暑期生活来临了。暑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够把握这短暂的一个多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学生所考虑的但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以玩网游,睡觉,闲逛等方式打发自己的暑假时间,这些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否很普遍 我们大学生的暑期社会生活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暑假生活,我们调查团队问卷形式来调查他们的学习、生活。以便学校和社会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

本课题——“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该课题对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有很好的价值。

一, 调查目标:

本调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我校及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生活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的目的。

二,调查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当代大学生假期的实际生活状况

1. 当代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

2. 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1、根据已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层次的从各个角度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

2、联系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状况背后的原因。

3、总结分析结果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第三: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1. 归纳研究结果

2. 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规划的几点建议

3. 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几点希望

三,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此次问卷调查范围为青岛科技大学及其周围院校(包括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大职高),问卷发放分布于大一、大二专业分布很广,涉及艺术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法律专业、机电专业等多个院校专业。其中大一被调查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6%,大二则占到30.4%,在被调查者中有14%的同学属于贫困生。

四,结果及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各项数据,本调查小组总结出以下几种现象:

(1)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实施自己的暑期计划不尽如意。

关于当前大学生制定自己的暑期计划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暑期是一个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大好时机,在没有繁重的学习和厌烦的考试下可以做自己喜欢的 事情。比如在“放假前是否有学习计划?”问题中,有93%和7%的`人回答“有”和“没有”。

这表明仍有极少数的大学生 针对两个月的暑假没有计划,以至于无所事事,在空虚中度过一天又一天。而在“假期间是否有很好地实行自己的计划?”问题中,有75%的人回答“没有“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严格执行自 己的暑期计划,这可能主要由个人因素决定的。

(2)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暑期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打工一族”(占15%)、“充电一族”(共占20%)、“无聊一族”(占28%)、“旅游一族”(占16%)、“学车一族”(占21%)。他们不同种类的暑期生活既由个人因素,又由社会因素决定的。但不管怎样,如何把握这短暂的两个多月的时间真正学点什么,做点什么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1、打工一族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

(1) 有54%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

(2)有25%的大学生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有36%的大学生认为要增加社会经验。

随着社会改革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选择“ 暑假家教或兼职”分别占46%,而选择去工厂的学生仅占6%。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家教是大学生的首选,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开阔视野,接触社会。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乘的至理名言。

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知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情才层出不穷。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

2、“充电一族”

调查显示,留校的同学有时间在校上自习,上自习的时间一般为3—5小时。而在他们之中考研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随着高校扩招以来,本科生倍受青昧已成历史,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倾向于录用起点较高的研究生。因此,考研成了留校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如今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一些大学生纷纷意识到只有多掌握几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他们选择假期留校充电(大学生把暑假期间各种课外实践和学习称为“补充教育”),尽管需要金钱和时间,但经调查显示,仍有16%的同学选择以培训班的方式给自己充电。

3、“无聊一族”

整个暑假,无所事事的同学的确也存在。一些大学生本想留在学校学习或到校外兼职,但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自信和兴趣,最终只好郁闷的度过整个暑假。另外有少数学生呆在学校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或者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调查显示有28%同学属于“无聊一族”。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6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透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个性是学生能够应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潜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构成带给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构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

我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取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

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和研究意识;

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

系列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构成较完整的体系。

具体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资料、原则、评价及管理。

2、用心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潜力,操作潜力和合作潜力,因此,我们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考察社区居民卫生习惯”“自制新年礼物”等主题。

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潜力。

不足之处有:

1、应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忙,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忙。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善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7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点。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身。

(2)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考虑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针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针对于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他们融入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

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尽管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大领域,但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它因中小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这种在内容上的开放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活动。这些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也是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任务而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不强求学生固定地采取哪种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

(3)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动态体现的过程。如果说在学科课程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重视实际的过程,也就是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的自我生成和建构。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独特价值。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该课程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模式的机械装配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的。

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又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正是在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兴趣盎然的过程,学生在其中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4)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或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

(5)综合性

校本课程的开设目标及内容和形式之间应有机结合,以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因此将学生臵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同参与,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首先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能力目标,还有各种知识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围绕活动主题,包含社会、环境、自然、农业、科技等各种知识;再次,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根据主题需要,采用参观、调查、讨论、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积极建构。

2、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大致可采取下列几种基本方式:

(1)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员参与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提出并设计跨领域的综合活动主题,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该活动主题的学习。要求学生把该活动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环节、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实践环节,并将信息技术贯穿全过程。这种多领域的综合主题的实施,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活动方式进行合理设计,分布实施,有序展开。

3、教师的指导任务

教师有效的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此次校本科成建构与实践的保证。我校主要采取“教师小队”的形式构成教师指导组,即所谓的“T—T(Teacher—Team)”制。“T—T”制要求学校不同学科背景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若干个教师指导小组,以教师指导小组面对各自班级的学生。

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在学生初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可提供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

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我们将以此自勉。

下载实践课程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践课程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课程实践调查报告优秀

    关于大学生暑期生活的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102 调查组成员:董芳旭、刘江江、罗婷、吴璇、薛宇、邹绮君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一年一度的暑期生活来临了。暑期,......

    毛概课程课堂实践调查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毛概课程实践报告 桂电11级毛概课程实践调查报告-- 岳麓之行,追溯湖湘古文化 课号:组长: 组员: 时间:2012年12月岳麓之行,走进湖湘古文化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毛概......

    毛概课程实践调查报告(合集5篇)

    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政部“毛概”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毕业后的计划的实践报告 一、项目组成员基本信息:大学生 二、选题意义:了解大学生毕业后何去何从以及造成这......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定稿]

    成都师范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实践教学 调查题目:优秀中小学教师事迹调查 姓名( 陈颖)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2014级3班) 学号(140006021060 ) 1前言 古语有云:“饮其流者怀其......

    课程实践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课程实践 课题名称: 内容:促进班级阳光体育运动的探究 课题类别:初中体育 课题负责人:丁钉 供稿老师:谈旭 促进班级阳光体育运动的探究 谈旭供稿......

    实践课程

    申请 2013年因我残疾人工作其一、没有及时的向上级领导如实的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导致云龙镇的残疾人工作滞后,千佛村的蒋才刚精神残疾,来找过我需要办理残疾证由于医院......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范文1 要融入社会,就必须先了解社会,而假期正是我们了解社会的最佳时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充实我们对社会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增强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所......

    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乡镇企业的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和隆满族自治乡坐落在辽北的一个山区小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烟草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