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
教育实习是每一个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必需经历的过程,不仅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次最重要锻炼,更是一次充满期待与担忧的挑战,它将为我们今后的教师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很幸运地我被分配到了自己心仪的实习学校——师范附属小学。
我和我班上的两位同学被分配在了三(2)班,在一个月的实习生活里,我一直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和班级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做好实习工作;虚心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主动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的任务,给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并得到一致好评。在这短暂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等工作。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听课
刚来的两周,我主要进行听课,观摩学校老师的上课风格,并了解这里学生的学习程度。在此之前,自己也认真研究了教材,做好听课记录,对各位老师的授课进行分析,各位老师的讲课各有千秋,但在对比之后,也更能突出各位老师的过人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吸取好的东西。听课后,帮指导老师进行作业的批改,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备课
听完一个星期的课后我开始备课,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通过指导老师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再认真地梳理教材的内容和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一开始我们理清自己讲课的思路后,参考了网上的课件,特别是师范附小原来老师的课件,尽可能让自己的课更贴近这里学生的真实情况。备课后我们又把自己的课件发给科任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再进行修改。因为其他老师做的课件自己还不能很熟悉,也不是自己的风格,讲起来也不是很顺畅。这一教训,也让我们深有体会。要集体备课,首先要有自己的.思路,大家把思路共享,再提炼一个最好的思路,集体做出粗略PPT,再自己进行修改,最终才是自己的东西。
3.上课
课件和教案在指导老师的审核通过后,我站上了讲台,这才是真正的锻炼。这是50来个十多岁的孩子啊,他们很有自己的思想,又观察入微,经常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我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才知道自己备课的不充分,没考虑到学生的反应。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些东西他们学过,但不一定掌握了。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备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老师对课堂的掌控也是很重要的,当学生纠结某个问题,特别是钻牛角尖时,就应该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上。我觉得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语速偏快,有时学生还没反应过来我已经开始下个知识点。还有就是讲得比较粗略,不够详细,可能有些东西学生是比较困惑的。深刻的反思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应该博览群书的,特别是与化学有关的,那样可以让自己的课堂增添更多的趣味性,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最喜欢听课本以外的东西,老师应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在这方面,我是相当欠缺的。课堂上的时间分布也要控制好,这是重难点的一个体现,还有习题的设置,也是很关键的。
上完课后,布置作业也是一门学问。要布置哪些内容的习题,题量怎样,难度如何,同时还要设计题目的阶梯性等等,要怎样去批改作业各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我的指导老师是鼓励型的,她每次作业都会很仔细的批改,并给予鼓励的评语,有些老师是采取互评的方式,我觉得要是两者结合会更好。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刚接触这些学生的时候,我不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于是让学生写了一篇周记,从周记中,我发现这些孩子比较大的心理问题是没还适应这里的生活,觉得每天晚上作业写不完,总觉得别人很强,自己学习压力很大。对此,我给每位学生都写了针对性的评语,并开展了第一个主题班会——扬起理想的帆。告诉他们不要迷茫,应该有一个梦想,并重拾自信,做一个追梦人。在学生后来的发言中,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对一些缺乏自信的人,我会在上语文课的时候,特意让他们起来回答一些简单一点的问题,并给予肯定,慢慢培养他们的自信。
在和这群孩子的接触过程中,从一开始我担心他们不理我,不跟我说话,到后来的无话不说,我认识到爱是很容易感动他们的,只要对他们有爱,他们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并且会在无形中以自己的努力来报答你。这对一个老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在最后要走的时候,我还开了一节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课。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生活比较优越,可能少感受到父母的艰辛,我告诉他们要懂得感恩,孝顺父母。有些学生感动到落泪,在这里还是可以看到他们心里还是有所触动的。
三、思考
1.教学工作实习方面,虽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感受还是比较深刻的。通过实习,我意识到首先,教学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思路清晰了,讲起来才会顺,理顺了思路,接下来就是怎么去讲的问题了。能否把知识点讲清楚,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这大概才真的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功底吧。所以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备学生,考虑到学生可能哪些地方会有疑惑,该重点讲解,最好能引用生活中合适的例子。
2.班主任工作方面,虽然我做的不多,但从和这些的孩子的相处中及看到原来班主任处理事情的方式,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每个孩子都渴望赞美,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过人的地方,树立他们的自信。当然,班主任一定要有原则性,公平性,制定的规则就一定要遵守,不遵守的就该受到惩罚,不能心软。但规则和惩罚可以由学生来制定。这样的民主管理学生更喜欢。
现在实习工作结束了,我也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还收获了队友的感情。同时也对学校的一些运行有一定的了解。正如一句话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师工作最伟大的意义所在!我会带着实习的这份成长和感动走上我的教育之路,努力做得更好。最后还是要特别感谢我的慈爱的指导老师郑铃芳老师,和那一群亲切可爱的学生们。
实习总结
5月15日,是我们班选择大四实习学校的时间。18:00点整,我的手机如期收到一条飞信,我将通过回复这条飞信来“争夺”自己心仪的学校,规则是先到先得。我快速的敲打着我的手机键盘,秒回“余杭一中教育集团”八个字。选择这所学校的理由很简单,初中,可以回学校住宿。
我如愿以偿,选中了。
实习在9月15日正式开始。我们起得很早,然后搭乘311路公交车去学校。和每次第一次接触新事物时的心情一样,我们紧张,兴奋,期待有一个美丽的开始。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鲜的。汽车在半小时后驶入了安静整洁的老余杭镇。这个因大禹治水而得名的千年古镇,以其特有的不紧不慢的气质吸引着我们。他并不繁华,节奏甚至有一些缓慢。街上的人们或单独,或成双,以自己舒适的节奏向前走着,没有都市中的紧张与压迫感。我们在余杭汽车站下了车,身后是老余杭镇的城标—--手握治水工具的大禹雕像。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使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老镇迷失,一下车,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十分钟的步行之后,我们达到了此次实习的地点——余杭太炎中学。进入学校,与学校的校长与教师见了面,实习就算正式开始了。
太炎中学分为南校区和北校区。我们实习一行七人,三男四女,男生于是被分配到了路途稍微远些的北校区。
实习第二天,我们与彼此的教学指导老师和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都已经互相见过面,明确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负责教学指导的蒋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临时办公室,宽敞明亮,就在他办公室的隔壁。于是,我们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办公室。它的布置非常简单,一张会议桌,几把椅子,仅此而已。但这就够了。
挑战很快就到来了。蒋老师由于学校事务繁忙,抽不开身,教学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和其他两位实习生身上。这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哪怕听过指导老师上过一节课,就要自己站上讲台面对学生了。在此之前,我在众人面前发过言,在舞台上唱过歌,却唯独没有站到讲台上给学生上过课。你可以吗,我在心中暗发嘀咕。
不就上一节课吗,你虚什么。
回到学校后,我立即着手开始准备人生中第一节课的教案。我仔细翻阅了课本,并查阅了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教案的书写和ppt 的制作花去了我四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力有不逮,但我们不遗余力。
不知道课堂有什么硬性要求,没有与学生见过面,我甚至不知道计算机课上课开始之前有没有上课起立的环节,没错,除了本次课要上的内容之外,我一无所知。带着昨天精心准备的教案与PPT,我提前一个半小时就来到了机房,反复的演示本次课的幻灯片内容,不断在心里重复等会儿上课时每个环节要讲的话。第一堂课,无论如何,我可不能搞砸了。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在机房里等待学生的到来。我感到紧张与兴奋,手心不断往外冒汗。学生们排着队陆续走到了教室门口,他们对计算机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与热情,我感到十分欣慰。相比语数英等主科目繁重的教学任务与课后作业,计算机科目的教学要求并不是那样的高,也没有课后作业带来的烦恼。偶尔在教学任务提前完成和计算机老师心情大好的时候,他们还有机会上会儿网,看一眼偶像的新闻,玩会儿喜欢的小游戏,这对于他们而言简直是莫大的福利。北校区的学生大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富裕,很多家庭都没有电脑,计算机课是他们可以接触电脑的唯一机会。所以,每一次计算机课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有着弥足珍贵的意义。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上好每一堂计算机课的决心。
我站在门口看着他们,并允许他们进入机房。他们对于我的到来都做出了十足好奇的表情,我精心设计好的自我介绍的环节也在他们层出不穷的疑问声中被迫临时取消了。在马云成为中国首富之后,我想告诉他们我来自美丽的杭师大,那里,培养出了现在的大陆首富马云,而我,是马云的学弟,大家好,我叫王林建。
原本想好的“台词”似乎没有一句是原模原样的“背诵”出来的,一节课也很快就过去了。结果不是那么好,也不是么坏,符合心理预期,文艺的讲,差强人意。我没有像许多教过我们的老师说的那样,在他们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不仅手抖,连话都说不清楚。事实上,我一直觉得此种说法是诸位老师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给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虾兵蟹将们的一种说教。我没有手抖,想表达的东西也都清楚的表达了,可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之后的课开始变的相对轻松,我不再需要花三四个小时来写教案,做PPT了。三个礼拜之后,我已经上过八次课,开始觉得上课不过如此。指导老师也在这个时候结束了自己前阵子的事务,开始把重心放回到教学工作上。我在上第六节课《编辑文字》的时候,他第一次听取了我的课。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这一次课以完全失败告终,我不仅没有完成本次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已经讲授的内容,学生们大多懵懵懂懂,没有掌握。由于对于课堂纪律的不满意,蒋老师中止了这次课,并对班级学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更讽刺的是,被批评的初一<3>,是我最喜欢也是纪律最好的班级。这让爱面子的我感到十分羞愧,颜面尽失。出现如此不尽人意的局面,责任全在于我。
下午第一节课,蒋老师亲自操刀,算是给我上的一堂“公开课”。也是在听了这一次课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在教学水平上的种种缺陷与不足。上课纵然有千百种讲授的方式,但是要把一节课简单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富有个性,最好有一点创新,这无疑是一门大学问。课堂的讲授对于“度”的拿捏往往十分重要,增一分则容易过犹不及,减一分则学生兴许无法理解。三尺讲台,哪里都是学问。在为人师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
我们往往能从失败中吸取比平时更多的经验与教训。之前的课看来全是白费功夫了,我在教学水平上并没有任何的提升。课后蒋老师对我课堂上的一些不足进行了指正与教导,并给了我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范例,好让我精心准备下一次课的内容。在一次次的失意与彷徨中,我慢慢改掉了一些缺点,逐渐摸索到了上好一堂课的基本方法,当然,我离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还很远很远。
实习不仅让我学习如何上课,也让我站在了教师的角度看到了现实学校教育在学生管理与学生发展问题上的两难处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对于现行中国教育制度的态度。
我在前面提到,我所在的北校区的学生大多由外来务工子女与农村户口的学生组成,而且,他们的成绩都不太理想。由于生活所迫,父母并没有太多的心思可以花在他们身上。他们大多是社会眼中的“后进生”,调皮叛逆,喜欢打闹,难以管理。我刚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有感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之严,实为罕见。学校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吃饭出操等活动,均需在走廊上先排好队伍。学生一律不得自带零食,学校会在固定时间发放香蕉和饼干。一日三餐就餐时间均有严格控制,最后吃完饭的同学需要承担和值日生一起收拾餐桌的“惩罚”,我曾经在食堂中观察过学生就餐的情景,很多学生都是狼吞虎咽,生怕自己吃的比别人慢。就餐完毕后返回寝室自修。每天晚上要上额外的三节主课。
即使在如此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学校里还是不断有违反纪律的学生,不断有学生遭到处分,甚至退学。我们的意识里都有着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的目标与理想,我们都希望能够因材施教,可是,在我们都“管不住”学生的调皮叛逆时,这一切似乎只能是空谈。我在课堂上曾有非常明显的体验。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镇住”学生,让学生敬畏你。而让他们敬畏你的方式,往往不是我之前所臆想出来的什么人格魅力,课堂的生动性,而是你要“凶”,有时你需要大声呵斥甚至体罚(罚站在中学里十分普遍)他们。那个时候我的心里往往十分矛盾,我认为呵斥与体罚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但是为了整体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效果,我又不得不这样做。这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其相似的。身为学校的管理者,我相信每一位校领导都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所管理的学校里健康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把学生像士兵一样“管”与“关”起来,才能更加有序的进行教学活动。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学校的有序管理势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互相博弈,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我们下车的公交站点到太炎中学中间有一段路,沿途是老余杭镇居民区,路两边种满了桂花树。我记得第一天去往太炎中学的时候,路两旁的桂花还没有开。然后一夜之间,似乎所有的桂花都同时盛开了。感谢这两个多月以来我所遇到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正如那一路 开了又谢的桂花,你们都是我青春岁月里不可抹去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