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速朽,但梦想永在。我们倾听你的梦想,我们期待你敢于做梦: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做梦者才杰出。我们别无所倚,惟有对期许的追求;我们别无所长,惟有对承诺的执著。”
这个夏天,注定会收获刻骨铭心的记忆,属于NIBS的时光,注定难忘。在这儿之前,我对NIBS的感知便是,这里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最高平台之一,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无数伟大进展都出自这里,就像一座高塔,赫赫屹立,倒有几分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然而五周多的时间,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之后才发现,它的魅力不会被简单的察觉和感受,只有细细品味,真切体会之后,才会被其所折服。
Part 1生活
刚到NIBS的时候,对这里的印象就是“遗世独立”,从公交车站走到大门要15分钟,坐落于生命科学园之中,与周围的众多大楼相比,这里显得格外低调,却又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古朴的墙面,沉稳的红砖,都流露出这里的深邃。
不得不承认,NIBS的环境是极好的,不论是硬件条件还是科研氛围,甚至连生活都是高效的便利。从实验室到宿舍只需要两分钟,到食堂两分钟,到图书馆两分钟,到健身房两分钟,实验室大楼里随时保持的洁净,宿舍里永不间断的热水,所有的一切都让科研变得毫无后顾之忧,在这里,做科研成为一种享受。
食堂的饭菜也很可口,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吃饭的时候最常见的便是同个实验室的人坐在一桌,围成长长的一排,PI的身影也是随处可见,饭桌上大家可以聊科研,可以侃八卦,有种家的温馨感。
Part2实验室
很荣幸能够来到He Lab做实验,将近六周的学习,让我对科研有了新的认识。何老师人很nice,第一天下午来到实验室见老板,完全没有距离感,竟聊了三个多小时,从近几年的研究,到实验室的发展,老师讲了很多,也让满怀疑惑的我解决了很多疑问,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兴趣。随后,老师带着我参观实验室,讲解每一台机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老师会修所有的仪器,每一台仪器的构造还有原理他都很清楚,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做出更好的样品。在电镜领域,何老师算得上是顶尖了,客观地说,他走的是一条不以发文章为目的的、凭借兴趣和个人意志驱使的科研之路,他的目标一直是做出fundermental的工作,要creative,而不是一味的重复,这一点也是我格外佩服的。
何老师的实验室主要做电镜方面的研究,从电镜技术到相关应用,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课题,与其他实验室的合作性很强。大一的时候我就进了学校的实验室,做过分子,养过细胞,但对于电镜却是知道的很少。来这儿之后,跟着师兄师姐主要做分子,对于电镜的相关操作也学习了不少,从HPF、低温去水、组织包埋、切片、染色到观察得到最终的电镜样片,每一个步骤都要小心谨慎,对操作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个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还记得第一次做高压冷冻时,由于动作太慢,导致以失败告终,浪费了一个样品,到现在还有深深的负罪感。
除了电镜的学习,我主要跟着师姐做分子,构建表达载体,做基因插入,主要就是在目的基因后面插入能够结合金属颗粒的tag,从而使之能够在电镜下被观察。此外还有利用crispr在Hela细胞中编辑基因,也借此机会详细学习了crispr技术。看似简单的基因插入,却遇到了很多问题,一个简单的PCR没有成功就要把要把酶、模板、引物序列、退火温度、离子浓度等诸多因素考虑一遍,N次的重复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菌落不纯的原因。跟着师姐做实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师姐的认真与严谨。同时进行的N条实验路线,师姐总是可以有条不紊的掌控,在我们已经被各种平板搞晕的时候,师姐总是可以清楚的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对于一个实验结果,需要理智客观的分析,师姐对于重复和对照的实验设计总是让我自叹不如。电镜的实验需要高度的集中还有熟练的操作,师兄师姐们都有自己负责的领域,并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跟着师姐们做实验,学到了很多tips。
此外,让我深有感触的便是NIBS各个实验室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实验室电镜的应用更是能够体现这种科研上的合作。这也是NIBS的魅力,让1+1远远大于2,让这个团队实现了更大的突破。
Part 3年会
晓东所长说过:“我们有最好的PI,我们有最好的研究生,当然,我们有最好的summer。”在这里,summer作为营员的代名词,成为NIBS的宠儿,这一点,从summer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年会便可以看出。年会是所里一年一度的盛会,称之为NIBS Retreat,每位PI都会对科研进展report,而今年又是十周年,更是盛大,请到了离所的回来做分享,着实是难得的机会。
Retreat也算是一次放松的机会,全所上下一起到离所较远的恒大酒店,白天会有PI们的report,晚上就是K歌、游泳、打球各种娱乐活动。当天到达午饭之后便开始了年会。王所简短致词之后便开始了报告,z老师第一个。几天的报告听下来,对每位PI的研究方向有了大概的了解,尤其是罗博、饶博的神经,让我最感兴趣,关于小鼠行为的实验设计很是巧妙。汤楠老师的口才最是让我佩服,清晰的思路,简练的语言,流畅的表达,沉稳的语气,很是霸气,堪称女中豪杰。PI们的报告很是精彩,虽然show的很多data都听不懂,却了解了各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研究。
每天晚上这里都会有各种娱乐活动让大家放松休闲,有机会能在K歌大赛上表演fashion show也算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还有PI们的精彩互动,气氛很好。
Part 4其他
暑假刚刚开始便来到了NIBS,在这里的40天,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科研人应有的踏实与沉稳,不浮躁,不茫然,在前进的路上坚定着自己的脚步。
实验室的门从来不会锁,就算是午夜子时也会看到实验室灯火通明,走廊里的机器永远在固执地响着,就好像这里的科研永不会停止。习惯了每天从PCR开始,从读paper结束,习惯了一天的实验之后去健身房跑步,习惯了和summer们谈天说地,习惯了实验室里像家一样的感觉。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science摆在第一位,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安排自己的实验,将任何想法付诸行动并得以实现,这里为真心做科研的人提供了最广阔的平台。将近六周的时间,不仅收获了科研能力,更多的是认识了一些人,summer们,师兄师姐,还有老师。在与大家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中,我也了解了很多有关生物、有关生活、有关人生的看法,感谢NIBS,让我收获成长。
“Once NIBS,always NIBS。”衷心祝愿NIBS和各位老师、师兄师姐、所有的summer明天更美好!
暑期研究所实习报告
2004年暑假,系里为大家安排了前往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的几个研究所的认识实习,这对我们0111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难得机会。三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不少同学都面临继续深造或参加工作的选择,然而,大多数同学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书本理论上,对于如何应用学到知识,以及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还是知之甚少。所以,大家急需这样一次对能够本专业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系统全面认识了解的机会。
参加这次实习的共一百一十多人,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九十,系里对这次实习活动也十分重视,由班主任卢贤若老师,周英华老师,教学秘书李胜柏负责整个行程。
8月1日到达驻地——青年公寓,报道之后,老师把实习的具体安排以及实习期间的生活、出行等事宜向大家做的详细的介绍。
8月2日,实习正式开始。
首先参观的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是中国信息与自动化领域骨干研究所,以智能信息处理、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为主要研究方向,是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生产经营于一http://www.xiexiebang.com体的新型科研机构。现任所长谭铁牛先生,是中国科学院杰出的青年科学家“百人计划”入选者。1999年5月,自动化所进入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中国科学院北京信息科学研究与开发基地。
我们分组参观了自动化所的主要实验室,其中象身份识别、交通自动控制系统等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大家与自动化所的研究员和学生展开的热烈的讨论。
接下来去的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学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7月,建所初期设有水声学、空气声学、超声学三个学科方向,以后逐步发展为有近20个分支学科的门类齐全互相呼应又有重点的学科网。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声场声信息研究和数字信号处理研究,覆盖的主要领域包括:水声物理与海洋声学,水声技术与水声信号处理,语言声学与语音数字信号处理,声学微传感与探测技术,噪声控制与音频声学,超声物理与超声电子学,数字音频视频技术,数字系统集成技术,宽带多媒体通讯技术以及非线性声学等。在中科院整体定位的要求下,声学所的领导集体根据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继续坚持声场信息和数字信号处理两个研究方向,把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在声场声信息和数字信号处理研究领域建设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研究和发展为主体的国家队。既研究和解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具有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声学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工程,问题又在国际学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行需要重点了解的两个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这也是许多希望继续深造的同学所向往的研究所,他们代表了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基础、以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建设为主导的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目前,软件所的研体系分为软件基础研究、软件高技术研究和软件应用研究三大部分,设有十几个研发部门(实验室、中心)。建所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以来,软件所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院、部级以上成果奖23项(全部为第一完成单位),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国家自然科学奖设立至今,计算机领域唯一的1项一等奖和5项二等奖中的2项,都出在软件所。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软件技术和软件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与主导,也为软件所新的跨越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形势下,软件所的定位是:面向软件技术未来,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和软件高新技术发展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在计算所,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并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我国首枚高性能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
计算所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从计算所陆续分离出中科院微电子学研究所、中科院计算中心、软件所和网络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从计算所分离出来的企业累计有30家以上,诞生了诸如联想、希望、曙光、华建等高技术企业,中关村的许多IT企业都和计算所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计算所现有六个研究室和一个工程中心,并孵化了若干家高科技公司,形成了科研、产业一条龙的良好态势。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有:CpU和SoC设计、高性能计算与网格计算、网络化与数字化技术、知识处理与智能化Internet软件等。
1998年,计算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几年来,计算所坚持江泽民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三性原则,坚持新时期办院方针,以“着眼国际前沿领域,关注国计民生,推动中国信息产业”为己任,本着“创新、求实”的理念,正逐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研学术机构。
同学们在计算所和软件所不但看到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先进的科研成果,还聆听了几位研究员为大家做的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会上同学们积极提问,气氛十分热烈。会后,感兴趣的同学还了解了在计算所软件所深造的详细情况。
8月7日,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正式结束。在一个星期的参观学习中,大家不但认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而且还意识到只有与科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大学生活还剩最后一年,大家更加认清,要抓紧时间,珍惜学校创造的良好环境,不断充实自己,以便在一年后能以更加积极的
姿态面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在此,要特别感谢负责此次实习的三位老师对大家无微不至的关心,没有你们,我们也不可能拥有这样美好的经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