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怀化市司法局(2011年8月11日)
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办:
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在省厅的指导和市局党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试点,进行经验探索,逐步全面铺开。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矫正工作推进情况
1、社区矫正启动情况
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于2008年10月在我市洪江区正式启动试点,2009年3月正式接收矫正对象。截止目前,我市尚有7个县还未正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仅有洪江区、靖州县、鹤城区、中方县、麻阳县、洪江市等6个县(市、区)已正式开展工作。洪江区、靖州县等两个县已将社区矫正工作推开到所辖各乡镇(街道)。其中,洪江区共接收对象共41人,累计解除16人,现在册25人;靖州县、鹤城区于2010年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分别接收对象共160人,累计解除61人,在册99人;接收对象5人;中方县、麻阳县于今年上半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分别接收对象15人(均是自我报到人员);33人(均是自我报到人员),解除2人,现在册31人。7月下旬至8月初,根据省厅的部署和我局的工作要
求,洪江市司法局遵循“见人建档,人档齐全”的原则,有效规避脱管、漏管的责任和漏洞,一人一档全面完成社区矫正人员现场移交工作,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90名。到7月底止,我市累计接收344人,累计解除79人,现在册265人。
2、贯彻落实省厅部署情况
4月13日-16日,省厅社区矫正管理处组织召开了全省各市州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会议对如何进一步搞好社区矫正工作,就机构编制、办公经费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进行了安排部署。按照省厅会议精神要求,我局于5月18日—19日在洪江区召开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对开展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就有关具体实务操作进行了培训。会上,我局制定下发了在全市全面推开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步骤,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在今年10月底以前,社区矫正工作必须在全市13个县(市、区)全面推开。
省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各县(市、区)司法局按照省市会议的工作要求,逐步有序推进社区矫正工作。5月至8月,有洪江市、沅陵县、鹤城区、会同县、中方县、芷江县、溆浦县均专门组织召开了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对乡镇司法所长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洪江市于7月份分片区组织召开了有县领导及公、检、法、司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社区矫正对象交接仪式,全面接收社区矫正对象,正式启动社区矫正工作;鹤城区拟于8月份在
原有试点所的基础上再选2个乡镇街道司法所进行试点,待进一步取得经验后,9月份将社区矫正工作推进到所辖其他各乡镇街道;溆浦县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并自筹资金编写了《社区矫正法规政策汇编》下发给全体工作人员,为全县有序规范的铺开社区矫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月中旬,我局组织了由分管副局长带队的专门队伍,对各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7月底到8月上旬,我局局长蒋亚文亲自就社区矫正推进工作、安置帮教工作进行了再督查,要求未推开的县(市、区)要加快工作进度。目前,尚未正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县(市、区)正在积极准备开展社区矫正的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及对象摸底、衔接等工作。按正常情况估计,今年10月底,各县(市、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将会按步骤有条不紊地推开。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我市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市各县(市、区)司法局在进行社区矫正对象摸底、交付衔接、监督管理等工作方面均得到了当地公、检、法机关的必要配合支持。如洪江市司法局在公安部门办理社区矫正对象的移交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及公、检、法部门的大力支持,移交工作快捷顺利。各地党委、政府也非常重视、支持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特别是市委政法委已经在8月中旬开始的综治督查中将社区矫正作为重要督查内容之一。
三、社区矫正制度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还处于社区矫正工作推开状态,但十分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已推开社区矫正的县(市、区)及乡镇司法所将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及其他工作制度上墙,特别是洪江市、新晃县、靖州县、洪江区统一制作矫正工作流程及其他工作制度,分发到各乡镇司法所,同时洪江市司法局还进行了一些有关管理制度规定的探索,待较成熟后上报。我市将根据省厅下发的工作制度,细化制定符合我市工作实际的管理制度,以规范我市社区矫正工作。
四、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1、关于工作机构设置情况
目前,我局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是2009年组建的社区矫正工作筹备办公室,是一临时机构,安排有两名工作人员。我局非常重视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设立,局长蒋局长、书记罗高其多次找市委书记、市长、市政法委书记汇报,目前市委书记李亿龙已签署意见,请市长会同市编办商处。市编办已研究同意我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机构。
全市目前有洪江区、洪江市、中方县经编制部门批准设立了社区矫正管理机构,溆浦县经过多次衔接汇报,编制部门意向同意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设立社区矫正管理局,按股级架构设立,待以后市局设局后升格为副科级机构,鹤城区司法局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已写进三定方案(文件在制发中),其他县(市、区)司法局都按市局要求安排了一至两名工作
人员,机构设立拟按副局级设立,在与编制部门衔接中。
2、关于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由于把工作精力主要放在社区矫正工作推开方面,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正在部署,要求各县(市、区)建立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
五、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情况
我局目前安排社区矫正工作人员2人,同时一人兼任安置帮教专干,工作任务重,人员很紧张,目前局里调整1名工作人员到矫正办工作。下半年,我局还拟从两名公招人员中补充1人到矫正办,以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
全市各县(市、区)司法局均安排1-2名工作人员。各乡镇司法所一般安排有1-3名工作人员,大部分是1人所,还存在无人所,主要是因为虽安排有工作人员,但由于工作调动,而补充人员又必须经过公招程序,所以出现一段时间无人的情况。
关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目前我市没有。关于社区矫正志愿者,全市只有靖州县有11人。
六、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情况
关于经费保障方面,目前市级财政已给我局作一些过渡性经费安排,明年拟进入预算。各县(市、区)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情况则各有不同。比如,洪江区安排社区矫正专项经费4万,靖州县安排社区矫正专项经费2.5万元,新晃县安排社区矫正专项经费1.5万元,洪江市安排社区矫正工作启动经费7万元,麻阳县安排社区矫正工作启动经费
14.1万元。其他县(市、区)也安排有相应的启动工作经费。
七、社区矫正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社区矫正工作虽按照省厅的部署逐步推开、落实,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机构设置问题
我局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设立问题,虽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衔接汇报有一定进展,但目前机构仍未正式设立,不利于我局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全面开展;由于我局的社区矫正机构没有解决,因此也影响和制约了各县(市、区)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置,目前全市仅有洪江区、洪江市、中方县、鹤城区、溆浦县的社区矫正机构设置有突破,但仍有8个县(市、区)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没有最后落实。
2、人员编制及经费保障问题
在人员编制方面,我局目前安排两名工作人员,人员不足,不能满足繁重的工作任务要求。各县(市、区)司法局虽安排有1-2名工作人员,也同样是人员不足,不能满足繁重的工作任务要求,特别是乡镇司法所承担具体的社区矫正工作任务,而很大一部分乡镇司法所没有达到3名以上司法员的人员要求,甚至个别乡镇司法所出现暂时无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市全面推进和开展。
在经费保障方面,虽我们正在与财政进行衔接,但目前市级财政没有给我局安排有专项经费,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县(市、区)司法局有洪江区、靖州县安
排有社区矫正专项经费,洪江市、麻阳县、新晃县等县市区虽争取有社区矫正工作启动经费,但大部分司法局安排的经费不充足,制约工作的开展。
3、法律保障的滞后
社区矫正工作主体是司法行政机关,而执法主体却是公安机关。目前社区矫正工作,虽有“两院两部”通知中规定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乡镇(街道)司法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公安机关的职责是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并履行有关法律程序。而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对判处管制、缓刑考验期的考察、假释考验期的监督、暂予监外执行管理监督等都是由公安机关执行。我们在工作中虽有“两院两部”通知规定和省厅的文件支持,但缺乏法律的后盾。
还有执法身份的困难。社区矫正在社区执行,但我们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虽都是公务员,都不是警察,而管理对象都是犯罪分子,在管理时只有温柔的一面,没有威严的一面,对矫正对象起不到威慑作用。
八、社区矫正工作展望
我市社区矫正工作虽发展和兄弟市州比较有差距,但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按照省厅的部署推开社区矫正工作,保证到10月底前将社区矫正工作到各县市区,同时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使其尽快回归社会。
第二篇:社区矫正专题汇报
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汇报
(2010年3月28日)
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 市司法局党组提出“起步晚但起点要高”的原则和“帮教社会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 ,该项工作在全市115个司法所和5个管理处全面铺开,截至本月15号,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128人,累计接收矫正对象2907名,接受率达到95%以上,解除矫正343人无一人重新犯罪。
一、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概况
全市司法行政部门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因素的重要抓手,不断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抓好落实。总结一年多来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完成了工作上的“六个到位”,工作呈现出“两大特色”。
第一,组织机构到位。2010年3月,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成立南昌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由市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领导 为副组长,全市11个职能单位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去年年底,针对人员变动又及时调整了市级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各县(区)、乡镇(街办)均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去年3月份,市司法局成立了市局社区矫正工作处,各县区也分别成立了社区矫正科,市司法局调剂13个政法专项编核拨各县区专门用于社区矫正工作,各司法所也利用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机会,配备了每所1名社区矫正专员。目前,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全面到位,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网络。
第二,规章制度到位。2010年6月,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南昌市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意见》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机构、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都作了具体的规定。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制定了《南昌市社区矫正经费使用规定》、《南昌市社区矫正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我市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发展、科学发展、有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经费保障到位。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后,市、县(区)依据《南昌市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关于经费保障的要求,逐步落实的启动经费和业务经费。其中,市级财政解决了20万的启动经费,并将每年30万的工作业 务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绝大部分县区(开发区、新区)也相继落实了启动经费和工作业务经费。全市共投入使用社区矫正经费600余万元,其中市财政核拨社区矫正人头管理教育经费297万元,绝大部分县区(开发区、新区)落实了配套资金。
第四,人员培训到位。市局党组把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司法行政工作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进,把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作为该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来推进。前年11月和去年9月,分别专门组织了两期全市范围内的社区矫正培训班,共有300多人(次)参加了社区矫正业务培训。还以“以会代训”、“以文代训”、“传帮带”和“岗位学习、岗位练兵、岗位竞赛”等方式加强教育培训力度。今年,全市部分县区已经启动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科学的教育培训,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履职能力、执法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协调配合到位。社区矫正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成员单位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从去年以来的运行情况看,各成员单位均能按照《南昌市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认真履责。尤其是政法几家协调配合比较紧密。一是公安机关的移交到位。移交做到了人档齐全、程序规范、严谨有序、系统全面。二是与法院监狱衔接到位。经过座谈、沟通,协调解决了如审前调查、信息对接、意见征询、人员报到等诸多问题。三是检察机关的监管到位。社区矫正工作展开后,市、县区检察院主动介入,多次深入基层司法所进行督导。四是各成员单位按职履责,在人员、经费保障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推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六,工作落实到位。一是认真摸排。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社区服刑人员摸底交接工作的通知》,认真进行了摸底和排查工作,多方获取信息,认真进行比对,仔细进行核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刑人员名册。二是示范引路。召开了全市社区矫正对象交接现场观摩会,会上统一了交接程序,统一了交接形式,统一了交接内容。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参照示范,在人档齐全的情况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以成熟一个移交一个的原则逐步由公安系统向司法行政系统的移交。三是措施落实。市、县区两级司法局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要求规范性地开展工作,实行了分级管理。将社区矫正流程图进行分解、培训,各县区严格把好衔接、监管、教育等环节。在日常工作中为了体现社区矫正的威慑性和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惩处性,切实组织好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活动,做到了每个司法所有谈话室,集中教育室、社区矫正公益性劳动基地。四是规范台帐。将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工作台帐资料样本”具体化,规范了社区矫正档案的内容,并结合培训进行了讲解,进一步推动了社区矫正规范化进程。去年7月份南昌县在小兰司法所召开了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进贤县还做到了一人双档,即一份纸质档案,一份电子档案。通过这些“老套路、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发展。
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些做法具有典型性,呈现出了“两大特色”。一是“全面性开展”。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尽管相对全国而言起步比较晚,但起点定位比较高,从工作启动到全面铺开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并全面移交接管不仅在江西是唯一,在全国也不多见;二是“跨越性发展”。我市按社区矫正对象每年人均2800的标准高标准的解决了教育管理经费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将之列入民生工程予以保障的做法更是得到了上级机关及其他省、市的高度评价。
二、工作存在的困准和不足
一是基层司法所人员力量偏少。全市司法所按在编人员分布统计,1人所60个,2人所18个,3人所17个,无专职在编人员的司法所21个。大多数社区矫正专员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专员不专的现象较为明显。另外,由于待遇 偏低,矫正专员队伍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
二是法律支持不到位工作难度大。主要体现在管理主体与执法主体分离的问题,至使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难管、不服从管理等问题力不从心。
三是工作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司法所的工作台账、工作档案、工作内容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没有根本解决。
四是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队伍建设、业务建设、保障建设等问题,需要深入查摆、认真调研、科学论证、仔细分析、合理解决。
五是矫正效果需要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刑罚执行工作,目的是改造犯罪、震慑犯罪、预防犯罪。改造、震慑、预防的效果,司法行政部门对社区矫正罪犯的思想触动力度、行为管控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社区矫正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化规范管理为抓手,以提高矫正质量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做到继续领跑全省,争取在全国出成绩、出经验。第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经费保障到位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完善各级领导小组,落实成员单位及部门责任,为全面试行社区矫正提供组织领导保障。
2、加强工作机构建设。继续做好专门工作机构设立、挂牌工作。建立健全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和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帮教小组。
3、加强经费保障。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全额保障制度,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教育经费已经按年人均2800元标准纳入全市民生工程予以保障,各县区要严格按市相关文件要求落实到位。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相关经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第二,进一步健全组织,队伍建设到位
1、切实配齐专职人员。因地制宜,多渠道充实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继续落实政府购买社区矫正公益性岗位的工作,配齐配强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
2、切实壮大工作者队伍。深化社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吸纳更多知名人士、有威望的人士和专业人士加入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
3、切实搞好业务培训。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和公正廉洁执法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逐级开展 7 培训工作,市局拟于5月分举办一次社区矫正工作业务培训班。
第三,进一步规范程序,监督管理到位
1、抓好信息管理。在全面移交的基础上,与省司法厅共同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将社区服刑人员从接收登记、矫正执行、考核考评、解除矫正等各个工作环节全部纳入系统管理模块,有效市、县(区)、乡镇(街道)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拟在6月份召开一次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进会。
2、抓好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社区服刑人员报到、外出请假审批、考核奖惩等日常管理制度,规范所有工作档案和工作台帐。
3、抓好科学管理。按照分类科学、因人施矫、动态管理的原则,全面实行分类管理、分等级管理、分阶段教育和个性化矫正。
4、抓好科技管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创新性监管制度,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推行社区服刑人员GPS等定位管控措施。
第四,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教育帮扶到位
1、强化基地建设。规范社区服刑人员“警示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基地”和“就 8 业基地”建设,做到有协议,有管理规定,有活动方式和内容,有登记台账,有责任人。
2、强化规范管理。依托卫生、教育等部门资源,推进心理矫治工作,做到有场所、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有基本的办公设施,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工作台帐,挂牌规范运作。
3、强化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整合社会力量,多途径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五,进一步加强调研宣传,上传下达到位
1、探索管理创新经验。加强调研,找准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示范点的培育和建设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广泛开展社会宣传。运用各种媒体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报道本地区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影响,接受公众的监督。
3、做好考核评估工作。探索建立矫正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加强检查与考核,做好上传下达,确保信息畅通,确保工作落在实处。
4、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强化社区矫正工作信息报送和经验总结,按规定及时、准确地报送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和业务数据。
第三篇:社区矫正汇报材料
龙王庙乡关于社区服刑人员张丽娟的汇报材料
张丽娟,女,汉族,1969年9月24日生人,身份证号:***200,文化程度:初中,无业,户籍所在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新林镇朝阳街,现户籍所在地变更为辽宁省,犯罪前因婚嫁随夫宋玉国居住在龙王庙乡老院村,户口一直未迁过来,自接受社区矫正时至今一直暂住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御南路关门口镇,捕前无犯罪记录。
2008年12月9日,该名社区服刑人员因为同案被告人宋玉新(系该社区服刑人员的小叔子)隐匿犯罪所得赃款,依法被一审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后同案被告人上诉,二审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做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司法所根据文件精神和上级指示要求,方便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统一有效的监管,依据规定要求辖区内剩余刑期在半年以上的社区服刑人员必须配备监控手机。经核实,该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必须配备手机的条件,我所已经按规定通知了张丽娟本人。起初,该社区服刑人员称其丈夫宋玉国长期在内蒙古地区打工,只有每年临近春节才能开支领到工资回来几天,自己带两个小女儿暂住在秦皇岛海港区,大女儿正在上小学,小女儿还没有上幼儿园,一直得由自己带着,故自己一直没有到外面找工作,仅靠丈夫上一年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暂时没有余钱配备监控手机。此后,又经我们先后几次耐心做工作,讲政策和规定,提示是否可以和亲戚邻居借钱,该社区服刑人员称自己家龙王庙乡司法所 2012年2月24日
第四篇:社区矫正座谈会汇报材料
社区矫正座谈会汇报材料
五原县司法局成志忠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社区矫正工作座谈会,我想是一次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提高的重要会议,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理论研究出成果、方法措施上水平。下面,我就五原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做一汇报,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五原县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
社区矫正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的职能,自社区矫正工作启动开展以来,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现行的政策环境下,通过开创性的思路和不懈的努力力争有所为,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建设。现在,全县的社区矫正基本实现了组织领导健全、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良性动态。五原县现有8个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25人,志愿者254人,已累计接收监管101名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基本做到了不脱管,不漏管。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由政法书记为组长的五原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司法局。全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县政府、政法委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各
1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抓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帮扶等工作。司法局做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主体,认识高、顾大局,变被动为主动,无条件创造条件,全力以赴抓好此项工作。
二是工作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总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我们先后出台了《五原县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矫正对象管理制度》、《社区矫正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提高效率、用制度强化管理。
三是日常监管和教育工作正逐步趋于规范。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给社区矫正人员全部建档,全面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犯罪性质、刑罚种类,主要社会关系及执行过程中的思想动态、改造表现等内容,建立起了个性化教育改造和管理的资料库。建立了定期谈话、定期走访、定期了解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的“三定期”制度,并做好谈话和走访记录。建立了分类监管制度。一般人员以教育为主,每月报告活动情况和思想动态,重点人员以监管为主,每周报告活动情况和思想动态。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及各相关单位分级负责的运行机制,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有人管、有人教、有人帮。
四是创新工作措施。通过定期发送法律短信等形式,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制教育。利用公民警示教育基地进行警
示教育,达到警钟长鸣的目的。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社区矫正工作缺乏法律依据和工作机制体制不完善的前提下,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和阻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区矫正做为一项新增职能,由于没有专项编制,对原本就存在编制不足,人少事多的司法所增加了更大的工作压力。
二是社区矫正工作牵涉多个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司法行政部门的执行主体作用不明显,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不畅,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三是无社区矫正专项经费,经费保障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
四是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制教育毫无经验,业务素质水平不能适应岗位职能。
五是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社区矫正观念滞后。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没有规范性法律出台之前,社区矫正工作应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在政法委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创新社会管理形式,做实做细社区矫正工作,确保社区矫正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是多方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实施,部门强强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争取将社区矫正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二是设立社区矫正服刑人员集中教育中心、建立公益劳动基地、矫正对象警示教育基地、矫正对象就业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等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定期召开社区矫正主要成员单位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促使矫正组织机构工作高效运转,保证矫正工作质量。
四是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对司法所人员、矫正工作者、社区(村)干部、矫正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提高社区矫正队伍的业务技能,在保证依法施矫、规范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工作创新。
五是落实社区矫正人员警衔待遇,名正言顺担负起执行、监管、教育等主要职责。
总之,司法行政机关要把社区矫正工作做为提高地位,彰显作用的一项重要使命抓在手上,抓出成效,在公众心目中树立司法行政人员勇于挑战、敬业奉献、兢兢业业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汇报材料[范文]
扎实开展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肃州区司法局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职责规范化”的要求,紧紧围绕“不让一人重新犯罪”的工作目标,以“真情帮扶、爱心感化”为基础,坚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综治部门具体领导、相关单位协作配合、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原则,强化各项措施,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做好出狱所人员的接送。
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出狱所人员接送及补助经费管理办法》,肃州区司法局对出狱所人员的接送管理高度重视,努力抓好接送工作的“五个环节”。一是统一思想,积极沟通。为增强全局人员对“两劳”释放人员接送工作的责任感,肃州区司法局先后召开了局党组会议、各科(室)负责人会议和全局干部大会,认真学习讨论,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有效提高了全局干部对出狱所人员接送工作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局党组班子主动到酒泉监狱进行座谈,相互了解情况,对如何做好接送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安置帮教管理股与酒泉监狱狱政科进行了多次沟通,了解了肃州区籍服刑人员的
基本信息。同时,向省内各监狱、劳教所通过电话、发函等形式,进行了沟通联系,为做好接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二是对出狱所人员接送前做到“三个见面”,接送中实现“三个对接”,接送后做到“三个及时”。接送前“三个见面”,即:司法局具体负责人与监狱负责人必须见面,就交接工作进行沟通,及时了解肃州区籍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及释放时间,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司法所工作人员与具体帮教人员必须见面,落实接送办法和帮教措施;安置帮教责任人与刑释人员亲属必须见面,了解家庭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动员他们一同前往监所接回出狱所人员。接送中实现“三个对接”,即:档案材料对接、刑释人员对接、帮扶协议对接,形成出狱所人员从监所释放到安置帮教管理科、司法所、社区帮教责任人及回家环环相扣、严密无缝的对接。接送后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进行首次谈话,详细介绍全区安置帮教的各项优惠政策, 增强刑释人员对接受安置帮教的认识;及时进行帮教,讲解有关法律知识,要求他们真正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提升生活信心;及时进行安置,对农村户籍刑释人员积极帮助落实责任田,对城市户籍刑释人员由社区帮助申请低保,对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刑释人员鼓励、引导和协助其自谋职业,对无家可归的刑释人员由安置帮教管理科联系到区过渡性安置企业进行安置。
在酒泉监狱及肃州区看守所的大力协助下,对刑释人员逐个办理了交接手续。各司法所与社区帮教人员、刑释人员家属共同对本辖区刑释人员进行首次谈话,签订了帮教协议,办理了登记手续,最后将刑释人员送到家。无家可归的刑释人员直接送到过渡性安置企业,为他们购买了生活必需用品,安排了吃住和工作。自4月1日以来,我区已接送刑释解教人员43名,占到了已出狱人员的91.5%。
二、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一是安置帮教办公室根据已衔接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具体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把帮教对象划分为重点帮教对象和一般帮教对象,进行分类帮教。对已融入社会、生活比较稳定、在固定收入来源且无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的人员,简化帮教措施;对刚刚回归社会、无固定收入来源、思想情绪波动较大的刑释解教人员,逐个上门,面对面开展帮教工作,从思想帮教入手,掌握思想动态。二是建立健全了必访、必帮、必控制度,全面了解掌握动态,加强线索收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做到了“五个清楚”,即罪名清楚、回归日期清楚、服刑期间表现清楚。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手段、落实帮教措施,做到了“政治上给予信任、政策上给予优惠、服务上给予方便、发展上给予支持、经营上给予指导、生活上给予帮助”。三是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对他们进行非强制性的引导、帮扶和教育,用
真情鼓励他们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帮助他们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树立个人尊严,有效的维护了肃州区社会稳定。2011年肃州区共接受刑满释放人员116人,帮教116人,帮教率为100%;安置89人,安置率达75%。截止目前,我们协助民政部门已为85名刑满释放人员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成功化解了刑满释放人员赵建斌的上访事项,协助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刘英等5中刑释人员减免了相关费用,发放了优惠贷款。
三是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为了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区、乡两级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全部实现了“五有”,即;有健全的机构、有完善的制度、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有必备的办公设备。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肃州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和《肃州区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对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二是规范文书档案管理。我们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印发了《关于社区矫正对象建档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按照矫正对象具体情况实行“一人两档”的档案管理模式,即区“社区矫正办公室”建立正式档案(侧重原档案),各司法所建立副档(侧重管理、矫正等动态档案),为每名社区服刑人员建立起了详实的工作资料库。三是全面落实矫正措施。我们根据省上《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鼓励每个司法所创
新管理方式方法,通过自上而下的探索实践和调研总结,及时归纳出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教育矫正模式。即在组织管理方面做到每人建立一份档案,制定一个矫正方案,坚持每月走访一次,与其亲属签订一份监督协议,与派出所、村委会(社区)签订一份帮教协议,每月召开一次考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综合评议会。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四帮一”的监管帮教措施,即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分别由一名司法助理员、村(社区)主任、派出所民警及社区服刑人员亲属共同进行监管帮教,帮助他们解决思想、行为和生活上的实际难题,使其安心改造和悔过自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区已接受的4名社区矫正对象无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