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制度
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制度
依据《昆明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完善内业资料
(一)企业资质证件
(1)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
(2)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
(3)公司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公司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由公司登记机关换发营业执照。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根据《安全生产法 》,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配备足够的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
1、安全负责人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各级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四)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1.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目的;
(2)负责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3)培训的周期和时间安排;(4)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人员;(5)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
(6)教育和培训的形式(自行培训或委托专业机构培训)(7)教育和培训工作要求。
(8)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3.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
(2)安全生产检查的职责部门和责任人员;(3)安全生产检查项目和主要内容;(4)安全生产检查方式;(5)安全生产检查要求。4.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制定依据;(2)安全生产事故的概念(3)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4)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程序(5)安全生产事故现场保护的要求;(6)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7)安全生产事故资料的归档要求;(8)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经验教训总结。6.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的目的;(2)明确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的基本原则;(3)明确明确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条款;(4)明确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的实施方法。
7、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8、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9、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形式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10、消防管理制度
建立消防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1)明确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的范围、时限及要求;(2)明确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3)明确消防设施和器材技术检测的基本要求;
(4)明确达不到技术标准的消防设施、器材的更换方法及措施。(五)安全教育培训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2、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六)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档案
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至少保存2年。
2、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记录
应当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查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
3、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
4、安全生产奖惩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落实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
5、安全生产会议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6、事故管理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作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
7、与承租单位、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单位、租赁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8、工伤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七)种设备基础管理
1、应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或专兼职管理人员
2、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3、应建立事故应急措施、救援预案并有演练记录
4、应建立设备档案,应齐全,保管应良好
5、所抽查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应在有效期内,检验报 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应整改
6、所抽查的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有记录
7、抽查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证件应在有效期内
8、应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记录(八)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预案
本单位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包括下列内容:(1)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
(2)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3)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4)紧急处置措施方案;(5)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6)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7)经费保障。
2、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演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3、应急救援组织
应当有严密的应急救援组织。
4、应急救援物资
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储备必要的应急救物资。(九)安全生产资金保障
1、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2、安全生产资金使用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或者安全费用,应当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1)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
(2)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和维护;
(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4)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5)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
二、现场管理
(一)设备设施 1.警告标志
可暴漏于遗留风险的防护区域,应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二)消防与应急安全
1、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设施并确保完好、有效。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3、消防设施与器材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4、避雷系统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三)用电安全
1、高压配电室(1)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面地面应铺设绝缘胶垫。
(2)变配电室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 的挡板。
(3)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的备用充电电源的放电时间不低于20min。
(4)通往室外的窗应装有纱窗。
(5)通往室外的门应向外开。设备间与附属房间之间的门应向附属房间方向开。高压间与低压间之间的门,应向低压间方向开。配电装置室的中间门应采用双向开启门。
(6)各种安全用具首次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或检验并定期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安全用具不应超期使用。
(7)具有架空进出线的变配电室应备有登高工具,如:(安全带、脚扣、升降板、紧线器、竹(木)梯、尼龙绳等),除每年试验检查一次外,每次使用前均应进行检查。
(8)电气绝缘安全用具中,绝缘拉杆、绝缘挡板、绝缘罩、绝缘夹钳的试验绝缘周期为每年一次,高压验电器、绝缘手套、绝缘靴、核相器电阻管、绝缘绳的试验绝缘周期为每半年一次。
(9)安全用具使用完毕后应妥善保管,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处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绝缘拉杆应悬挂或架在支架上,不应与墙接触;
b)绝缘手套、绝缘靴应存放在密闭的橱内,并与其他工具仪表分别存放,绝缘靴不应代替一般雨靴使用,绝缘工具不合格的不得存放在 工作现场;
c)绝缘垫和绝缘台应经常保持清洁、无损伤;
d)高压验电器应存放在防潮的匣内,并将匣放在干燥的地方; e)安全用具不允许当作其它工具使用; f)安全用具不合格的不得存放在工作现场。(10)警告标志
禁止类:禁止合闸、禁止攀登、高压危险; 警告类:止步、高压危险; 准许类:从此上下、在此工作。
(11)变配电室内环境整洁,场地平整,设备间不应存放与运行无关的闲散器材和私人物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
(12)主控制室、高压配电室不应带入食物及储放粮食,值班室不应设置、使用寝具、灶具,并应有防止小动物的安全措施;
(13)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合格有效的电工作业操作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14)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应正确穿戴、检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应能正确使用安全用具。
(15)非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变配电室时,应经值班人员许可,并办理登记手续。当需要进入设备区时,应有值班人员监护。
2、低压配电室
(1)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的备用充电电源的放电时间不低于20min。(2)变配电室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 的挡板。
(3)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面地面应铺设绝缘胶垫。
(4)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5)通往室外的门应向外开;配电装置室的中间门应采用双向开启门。
(6)通往室外的窗应装有纱窗。
(7)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3、配电箱、柜
(1)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与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线编织铜线连接,作好标识。
(2)箱盘内开关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按设计要求。
(3)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后,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动作记录。
(4)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后,必须定期操作实验按钮,检查其动作特性是否正常。雷击活动期和用电高峰期应增加实验次数。(5)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电气装置附近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禁止在架空线上放 置或悬挂物品。(四)危险化学品
1、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2、开关、灯具、线路、用电设施均应符合防爆要求
3、专人管理,并有防潮防雨淋设施
4、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5、设置安全标志
6、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应设置防静电装置
(五)场所环境
1、宿舍安全
(1)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2)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 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仓库管理(纸张仓库)
2、照明设施
固体物品的库房,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六十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当使用日光灯等低温照明灯具和其他防燃型照明灯具时,应当对镇流器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确保安全。
3、线路敷设
(1)库房内敷设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2)仓库应当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
(3)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间距不小于零点三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六)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1、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云投商务大厦项目部
2016年10月20日
第二篇:广州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广州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广州市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6号令)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纳入《广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监管范围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以下简称隐患自查自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和登记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并每月按规定通过生产经营单位隐患自查自报信息平台(以下简称自查自报信息平台),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登记和治理情况向相关部门上报。
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指承担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等专项管理职责的部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并明确隐患自查自报管理机构和责任人、联络人;
(二)根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或者本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帐,记录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按照“有隐患则报隐患,无隐患则报平安”的原则,在每月10日前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上报上一月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防控情况;
(五)在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六)对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七条
市行业监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研究提出本单位监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的建议或者修订意见;
(二)根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做好相关隐患自查自报业务培训;
(三)定期或者按计划组织抽查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信息及隐患情况,及时修正和补充生产经营单位上报信息中的错漏;在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将生产经营单位上一季度排查上报的安全生产隐患的核实情况和执法情况,通过登录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进行记录,并上传相关执法文书;
(四)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约谈制度。约见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受到黄牌警告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谈话。约谈要形成记录,并进行存档和上传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
(五)建立工作交流机制。通过采取座谈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本辖区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交流学习活动;
(六)为生产经营单位上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防控情况提供场地、设备等便利条件,确保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第九条 市级和区、县级市专项监管部门应当按照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组织、指导和监督本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处理和核查行业监管部门或者综合监管部门移送的安全生产隐患;在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将生产经营单位上一季度排查上报的安全生产隐患的核实情况和执法情况,通过登录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进行记录,并上传相关执法文书。
第十条
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主要承担如下职责:
(一)研发信息平台,并做好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及时将牵头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录入信息平台;
(二)组织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人员进行本办法及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的操作培训;
(三)每季度第一个月结束前对本级行业监管部门、专 的安全生产隐患,组织本级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
(五)建立例会制度。将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作为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月例会或者区、县级市安委会季度例会的重要内容,进行交流总结;
(六)建立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奖惩机制和函告制度。组织开展对隐患自查自报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向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不力或者存在问题的本级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工作建议,发送建议函。
第十二条
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绩效考核的结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具体的绩效考核办法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三条
对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登记造册,立即组织整改,并留存登记档案;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时限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进行填报。
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当立即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进行填报,并提交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一)隐患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危害程度和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及治理时限;
(四)整改前拟采取的保障安全的临时措施。
第十七条
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的监督抽查内容包括: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经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但在信息平台中未进行填报的现象;
(三)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漏报、瞒报、谎报的现象;
(四)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填报的安全生产隐患及其治理情况与实际检查不符的现象;
(五)本行业、本领域或者本辖区上报的隐患信息是否有上传相关的执法文书。
第十八条
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进行监督抽查时应有二名以上持有效执法证件的监督检查人员;
(二)进行监督抽查时应当制定现场检查笔录,对发现的未上报、未整改安全生产隐患应当制作整改指令书予以整改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三)应当在监督抽查结束或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上传现场检查笔录、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有效行政执法文书;
(四)进行监督抽查时不得干扰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避免隐患信息内容相同的重复检查。
第十九条
进行监督抽查结束后上传的现场检查笔录、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月报安全生产隐患符合下列情形的,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予以黄牌警告,并与其安全生产分级评定进行挂钩管理:
(一)有2次被自查自报信息平台亮红灯警示的;
(二)有1次上报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经核实有虚假行为的;
(三)有2次上报安全生产隐患与本单位隐患治理留存登记档案不相一致的;
(四)有2次因未能按照规定时限上报隐患被给予行政处罚的;
(五)有2次未能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报送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信息(必填项)的变更事项的。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成效显著的,按下规定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予以通报表扬:
(一)根据相同的安全生产分级、行业类别和经营规模划定企业范围进行表扬,具体表扬比例由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按照同一范围企业总数量的2%至10%公告确定;
(二)由安全生产信息平台自动排序,通报表扬隐患信息上报条数及隐患整改完成率居前的;
(三)被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予以黄牌警告或者因未能按照规定时限上报隐患被给予行政处罚的,取消通报表扬资格;
(四)通报表扬每半年进行1次。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成效显著的,优先列为本市安全生
1关实施细则,并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相关法律依据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第三篇: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安全生产(含职业卫生,下同)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6号令)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以下简称隐患自查自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并及时通过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以下简称自查自报系统)向相关部门上报。
第四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综合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指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建材、有色、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电力、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燃气、教育、医疗、水利、农业、林业、旅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直接监管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各级安全监管、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卫生、水利、农业、林业和旅游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指承担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民爆物品储存和使用安全等专项安全管理职责的公安、质监和气象部门。综合安全监管部门指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五条
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坚持广泛参与、及时准确、职责清晰、统筹协调的原则。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以及其他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营性组织(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隐患按照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机制,逐级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二)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予以落实;
(三)明确隐患自查自报管理机构、责任人和信息员;
(四)参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制定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场所、各设备设施的排查内容和要求,并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其熟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隐患排查清单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具备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六)每周登录自查自报系统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情况录入上报;
(七)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八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省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研究制定监管职责范围内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
(二)组织本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隐患排查标准、自查自报系统应用的培训工作;
(三)组织、指导和监督职责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制定企业隐患排查清单;
(四)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对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录入系统;
(六)对本行业(领域)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七)根据信息系统亮灯警示情况,及时对到期不登陆、到期不上报、隐患到期不整改企业进行督导检查和执法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九条
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按照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民爆物品储存和使用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专项安全监管职责;
(二)省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参与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监管职责范围内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
(三)组织、指导和监督本领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对本领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录入系统;
(五)对本领域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六)根据信息系统亮灯警示情况,及时对到期不登陆、到期不上报、隐患到期不整改企业进行督导检查和执法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为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承担安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主要承担如下职责:
(一)组织研发自查自报系统,做好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及时将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导入自查自报系统;
(二)组织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人员进行本办法及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操作培训;
(三)定期对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汇总分析,并定期通报;
(五)对信息系统显示的集中性或危险性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组织本级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
(六)通过信息系统,对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和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中要及时登录自查自报系统,查看通知通告,落实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实时更新本单位的基本情况信息。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照本单位隐患排查清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立即组织整改,并留存登记档案。每周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将上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在网上进行填报。
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立即通过自查自报信息系统进行填报。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对隐患排除前或者隐患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监控、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四条
实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亮灯警示制度,按下列情形分别由自查自报信息系统给予红灯警示:
(一)每周未按规定登录、上报隐患的,给予红灯警示;
(二)事故隐患到达整改期限前3天,给予红灯闪烁提醒;
(三)事故隐患到达整改期限未整改的,给予红灯警示。第十五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信息系统亮灯警示情况,7日内对到期不登陆、到期不上报、隐患到期不整改亮红灯企业进行督导检查或执法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十六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每月对生产经营单位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于检查后5个工作日内将抽查情况在自查自报系统中进行填报。
第十七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的抽查内容包括: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经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但在信息系统中未进行填报的现象;
(三)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漏报、瞒报、谎报的现象;
(四)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填报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及其治理情况与实际检查不符的现象。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不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和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抽查。
第四章
奖惩规定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红灯警示情况以及漏报、瞒报、谎报情况,列入生产经营单位不诚信记录。
第二十条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企业自查上报的隐患,在规定整改期限内的,监管部门不予处罚;企业主动上报,并积极采取措施整改,到期未完成整改的,从轻处罚;企业未上报,但监管部门发现或群众举报属实的从重处罚。
第二十一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绩效作为安全生产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并直接计入年终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结果。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责任人未履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由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15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16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相关法律依据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制度
1、由分管负责人、安全科、办公室、生产科等有关部门组成自查自纠领导小组。
2、每月由分管负责人、自查自纠自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的公司安全大检查,将查出的安全隐患编制整改方案,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
3、每月由分管安全负责人组织安全科、办公室、生产科对车间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落实到责任人,限期整改。
4、日常的安全隐患排查由每车间领导负责。各班长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组织进行处理。
5、各生产班组在作业前,必须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自查当班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及时向上汇报。由车间及时组织处理。威胁安全时,要立即停止生产,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6、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对于存在安全隐患一时还无法整改的作业场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无措施的不得生产。
7、安全科负责对公司安全隐患的综合管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负责事故隐患的统计和报告。对责任单位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凡不按整改期限完成整改任务的,要追究责任车间部门领导和直接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和其他责任。
9、公司应将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纳入各级人员绩效考核。
10、安全科应在月度工作会议上通报本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和下一步整改工作计划。
11、建立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奖惩制度。对发现、举报、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力延误消除事故隐患并导致安全事故的进行处罚。
第五篇: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自查自报管理办法
南江县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销号”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持续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446号令)和《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在全县范围内从事煤炭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自查自报是指煤矿企业应当按照本矿隐患排查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本矿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每季度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上报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煤矿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第四条 自查自报工作坚持广泛参与、及时准确、职责清晰、统筹协调的原则。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煤矿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 —1—
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按照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煤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煤矿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逐级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明确自查自报管理机构或专、兼职工作人员。
(二)按照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每季度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情况。
(四)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五)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煤矿企业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2—
第七条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主要工作职责:
(一)督促全县煤矿企业及时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并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检查。
(二)每季度对全县煤矿排查上报的事故隐患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三)对事故隐患突出或危险性较大的煤矿,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四)建立煤矿主要负责人约谈制度。对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开展不力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专题谈话,形成谈话记录,并进行存档。
(五)建立交流工作机制。通过采取座谈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全县煤矿企业业主、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交流学习活动。
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八条 对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建立隐患治理登记制度,留存登记档案,并于下一季度5日前,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立即进行上报,并提交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九条 煤矿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隐患排除 —3—
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臵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监控、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条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在每季度内对上一季度煤矿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进行核查,同时对煤矿企业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煤矿安全监理部门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煤矿企业是否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二)煤矿企业是否存在事故隐患漏报、瞒报的现象;
(三)煤矿企业填报的事故隐患及其治理情况是否存与实际相符。
第四章 奖惩规定
第十二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第十三条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4—
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
(三)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四)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
(五)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
(六)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第十五条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第十六条 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监总局15号令)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其他安全问题的;
(二)对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 —5—
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的。
第十七条 煤矿企业积极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隐患治理成效显著,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可作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位给予一定奖励。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