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配网台区低电压治理关键因素分析

时间:2019-05-12 00:4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郊区配网台区低电压治理关键因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郊区配网台区低电压治理关键因素分析》。

第一篇:郊区配网台区低电压治理关键因素分析

郊区配网台区低电压治理关键因素分析

摘 要:阐述了台区低电压及其危害,从人员因素、方法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4个关键因素分析了郊区配网台区低电压治理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台区;低电压;关键因素

一、低电压及其危害

(一)低电压定义及其成因。由于供电线路陈旧、供电线路布局不合理、电力变压器过负荷供电或电网负荷的功率因数过低等原因引起的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持续一小时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称为“低电压”。

(二)低电压危害。(1)降低各类电机的启动转矩、最大转矩、最大过负荷能力,严重时将会导致电机无法启动。(2)影响照明类家用电器的照明度,使电视、广播、通讯等信号质量下降,降低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当电压降低5%,普通电灯的照度降低1 8% ;电压降低10%。则照度降低35%。由于电源电压下降。引起电灯功率下降、光通量减小和照度的降低。特别是对那些利用放电现象而发光的放电灯的影响。如果电源电压过低,灯就不能稳定起燃。当瞬时电压下降1 5%时,放电灯将开始熄灭。(3)低电压运行使线路损耗增加。当电压较低时,正常运行时的三相负荷平衡状态就会发生变化。由于负荷不平衡和三次谐波电流的作用,产生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会使电网及设备的无功负荷增加,降低功率因数,增加损耗。(4)电网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电压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5)用户投诉增多,影响公司优质服务形象。由于低电压的存在会导致用户使用电力的质量受到影响,进而会引起用户的不满,进而增加用户投诉的几率,从而影响公司的形象。

二、郊区配网低电压台区治理的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的概念由洛克特(Rockart,1979)提出,引入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用于需求分析和信息系统规划。CSF是指为了取得满意的结果将保证个人、部门或组织在竞争中取得成功或良好的业绩和表现,必须给予特殊和持续关注的管理问题和组织领域。1987年Slevin和Pinto把关键成功因素的概念应用于项目管理研究。

(一)人员因素。(1)培训力度不够。为加强低电压台区治理,电力企业需要组织低电压治理专项培训,不定期组织企业内部人员技术培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低电压信息PMS系统培训及录入工作。(2)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台区治理成员需多次参与培训,要求其对于低电压治理手段有较为深刻的掌握,并且能够针对供电现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二)方法因。(1)电压检测手段少。在低电压现象发生后,台区治理人员可通过现场检测及时获取信息,为方便采集台区低电压信息,需尽快完善配网运行监测系统中配备的电压监测模块,实现实时监控全部台区及用户的电压质量信息。(2)台区运行管理不到位。台区低电压治理需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定时、不定时进行现场台区及用户电压质量采集,学会利用配网运行监测系统进行台区电压质量信息的实时监控。(3)系统平台信息录入错误。经核查发现,GIS、PMS系统数据库一些参数未填写或者录入错误,系统按照录入参数计算时,造成遥测数据不合格,影响了地区整体指标。

(三)设备因素。(1)供电线径细、半径长。部分10kV线路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加之近年来城乡负荷增长迅速,供电线径及供电半径不满足现有重负荷的要求,造成线路压降大、耗损大,末端电压低,部分线路存在严重“卡脖子”现象。(2)无功补偿能力不足。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供电区域内产生无功的电器使用增多,线路原有的无功补偿柜无法满足需要,导致线路功率因数低,线损增加,台区末端供电电压偏低。合理提高供电电压,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是降低线路损耗的有效措施。(3)变压器供电能力不足。部分台区变压器容量小,由于变压器容量与带载能力成正比,导致小容量变压器不能满足高负荷台区的用电需求。因此要增加电源点,提高高压和10kv线路的供电能力,同时对过负荷配变进行增容或者分容改造,对于低电压干线进行升级。

(四)环境因素。(1)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迎峰度夏时期易发生“低电压”现象。在每年6月至9月迎峰度夏期间,随着各类用电负荷的增长,随之而来的“低电压”更为集中,主要出现在降温负荷突增时段。因此要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对长时间连续运行的设备提倡使用节能型电机,但此类电机目前起动转矩偏小,频繁启动负载慎用,负载率在85%左右的设备才推荐使用,否则不能体现除节能效果。

三、结束语

通过台区“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分析,找准治理落脚点,加快治理步伐,不仅满足了农村目前迫切需求,延长了配电设备的使用寿命,给企业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李彩霞,赵玉珍,郭建锋,电网中低电压运行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J].煤炭技术 2007年1期

第二篇: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最新版

第6章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

6.1 配网低电压产生原因 6.1.1 低电压特征分类

依据低电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特点,大致可分为3类:长期性、季节性和短时性。①长期性低电压指用户低电压情况持续3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6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的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③短时性低电压主要是指由农村居民临时性挂接负荷或建筑用电负荷引起的不具有长期性和季节性特点的阶段性不规律低电压现象。

6.1.2 低电压发生时段分布

1)农村集中排灌期间。每年1~3月份、6~9月份和11~12月份,农业排灌负荷较为集中,用电量较大,部分带有排灌负荷的公用配电变压器短时间出现满载、过载现象,造成处于低压线路末端负荷的供电电压较低。

2)日用电高峰时段。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用电器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村配电台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农村日用电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具体情况见表1。表1 日用电高峰时段

Tab.1 Daily peak load time 季节 月份 时段 备注

夏季 7,8 中午:11:00~15:00 晚上:19:00~22:00 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加 工季节,如南方春季 采茶期等

冬季 12,1 晚上:19:00~22:00

6.1.3 低电压产生的管理层面原因

1)供配电设施运维管理粗放。中低压供电设备台账不健全或更新不及时,网架和设备的基础性资料不完善。营销、配电、调度数据资源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变电站、线路、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和低压用户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调管理机制,未依照季节性负荷情况和用电峰谷状况及时调整配变分接头位置和投切无功补偿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和补偿效果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对损坏或缺陷设备发现、处理、更换不及时。2)部分地区营销管理不精细。个别地区农村用户

报装接电管理较为松散,存在较大集中负荷接于公用配变用电或农村居民用户生产负荷报小用大的现象,造成配变过负荷低电压情况;配电台区管理人员对台区单相用户未均衡分配接入A、B、C相,大量农村用电负荷集中在农忙时节,如春耕秋收和排灌期间,用电负荷分布不均,造成配变低压侧用电负荷三相严重不平衡,导致重载相中后段用户低电压。

3)中低压配电网电压监测不全面。按照电压监测点一般配置要求,农村电网每百台配变设置1个电压监测点配置,城市电网每百台配变设置2个电压监测点进行配置。农村居民用户点多面广,客户端电压监测不全面;个别电压监测点代表性不强,依据监测数据难以准确掌握农村电压质量真实情况;配电台区监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的运行和状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可用率低,通过系统性关联分析定位低电压问题原因难度大。

4)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对用户用电性质

掌握不全面,对台区负荷发展的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造成台区配变过负荷运行,未得到有效监测和及时处理;对用户用电知识宣传不够,部分用户的户内线未根据实际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同步进行增容改造,超年限超负荷使用,线路老化严重,电压过低致使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对类似农产品加工的季节性负荷缺乏有效的调峰措施;对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传和引导不力,负荷过于集中,未能及时转移负荷,造成用户低电压问题。

6.1.4 低电压产生的技术层面原因)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不足。农村用电负荷相对城市负荷密度小,部分农村特别是丘陵、山区等地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变电站布点不足,缺乏合理规划,配变布点和线径配置凭经验,缺少必要的电压降落校验;个别新上或改造的配电台区设计时超合理负荷距供电,配变容量配置不足,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2)中低压配电网电压调控能力弱。农村未改造的部分变电站中的无载调压主变压器还占据一定比例,高峰负荷期间无法保证10kV馈线出口电压质量;对长期存在低电压问题的中低压配电线路未加装自动调压装置。配变主要为无载调压型,调压范围基本为±2.5%或±5%,无载调压型配变因需要停电进行调压操作,一般只做季节性调整或不做调整,对于日负荷波动较大的配电台区无法满足电压调节频度技术需求。

3)无功补偿配置不足或不合理。农村用电负荷具有季节性和时段性波动特性,高峰负荷时几近满载或过载,低谷负荷时接近空载,对农村配电网各层级的无功补偿配置、调控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农村电网无功电源建设严重滞后,普遍存在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或不合理等问题。部分地区对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较为重视,10kV线路与配变无功补偿配置不科学,一般按照标准容量配置,装置的投运率和可用率较低,电网末端无功缺乏,所需无功功率由发电厂或上级变电站远距离输送到电力终端用户,造成较高的电网损耗和较大幅度的电压降落。

4)农村配电网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低。农村电网电压无功在线监测与可控、能控和在控设备相对较少,通信网络建设也相对滞后,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薄弱,已有的监测和可控设备多为分散型和就地型,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低电压问题情况、发生原因,无法实现电压无功多级联调和全局性优化控制,依靠运维人员的巡视、抽测等方式查找与解决处理问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差,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方案的形成往往缺乏电网各层级的运行数据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

6.2 现有的治理措施介绍 6.2.1 综合治理管理措施)提升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通过加强低压用户报装接电管理和强化营销数据分析,合理确定用户负荷装接容量,在营销业务系统中标注单相用户所接相别,统计分析分相用电量,辅之以现场测量,及时调整单相用户所接相别,控制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度。结合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或集抄系统建设,全面收集配变和低压用户用电负荷数据,并进行负荷特性分析,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对无法及时改造的低电压配电台区,实施用户错峰用电管理,引导和鼓励小型加工等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2)加强中低压供配电设施运维管理。建立健全中

低压供配电设备台账信息,严格遵照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及时处理电压无功设备存在缺陷,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可用率;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负荷曲线和电压曲线,制定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策略,确定配变分接位置,及时投退电压无功设备。

3)建立健全配电网低电压监测网络。构建城乡配

电网电压质量监测网络和管理平台,在还未普及智能配电台区和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区域,增加电压监测点数量,加强电压监测仪日常维护和检查,发现运行异常的监测仪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依据低压用户典型日电压波动规律,不定期开展“低电压”情况普查和抽查,跟踪低电压事件处理过程,及时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

6.2.2 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3方面问题,即电网运维管控问题、设备配置问题和电网结构问题。可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优化控制、建设模式和评估决策等,具体分析见图1。随着大数据时代 的来临,数据、信息成为电力

图1 低电压产生原因分类及综合治理技术手段

Fig.1 Classification of causes of low voltage problem and its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asures 行业创新发展的最重要构成元素,数据将成为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维管理相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依据颁布的《关于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展用户电压数据采集的指导意见》,正加快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配变、典型低压用户的电压数据采集,推进营配贯通和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运维控制提供了基础条件[8-10]。

6.2.1 优化控制技术

1)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结合变电站、中压线路、配电台区中可控设备的运行状态,综合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短期负荷或超短期负荷预测技术,实现同层的多项和不同层的多级电压无功协调控制。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对降低网络综合损耗、提高电压合格率、提升经济运行水平以及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的意义重大。

2)自适应负荷有载调压。配电网有载调压包括变

电站层级的有载调压主变压器、中压馈线层级的线路自动调压器、配电台区层级的有载调压配变以及低电压补偿装置等,可通过智能控制部分判断输出电压值与基准电压值的偏差,如大于允许范围并延续一定时间后,控制有载分接开关调节输出电压;低电压补偿装置可直接串联在低压线路中,通过自动跟踪电网电压调节升压幅度,保障低压用户电压质量。

3)低压负荷在线换相。在配电台区合理配置适量 的低压负荷在线自动换相装置,通过综合控制终端实时监测配变低压侧三相电流不平衡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优化计算,发出最优换相控制指令,按照设定的换相流程执行换相操作,实现带载情况下用电负荷的相序调整,A、B、C 三相负荷平衡分配,解决三相负荷严重 不平衡造成的重载相低电压问题。

6.2.2 建设模式应用技术

1)单三相混合供电模式。针对不同用电性质、负荷大小、用户/区块分布情况,在一个供电区域内采用单相配变与三相变压器混合进行供电的配电方式,使中压线路深入负荷中心减少低压线路的综合损耗。

2)3 5 k V 配 电 模 式。包 括 3 5 k V 线 路 轻 型 化 和35~0.4kV变配电集成化设计2部分。按照10kV电压等级线路的标准优化设计35kV线路,降低线路造价,提高远距离供电能力;按照10/0.4kV配电台区模式集成化设计35/10/0.4kV配电变电站、35/0.4kV直配台区,大幅度降 低变配电环节造价,保障用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3)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模式。从配变到用户的供电区域,应用智能配变终端、智能电能表等设备,以及通信、信息等技术手段,实现供用电的综合监控、管理与双向互动功能,并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化特征。

6.2.3 评估决策技术

1)配电网优化规划技术。在配电网网架参数和运行数据分析及负荷增长预测的基础上,以满足未来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要求为目标,寻求一个最优或次优的设备选型、容量配置、接线模式、馈线回路数量方案作为规划、建设与改造方案,使建设投资、运行维护、综合损耗及可靠性损失费用之和最小。2)供电能力在线评估技术。针对中低压配电网设

备拓扑关系和运行数据进行潮流分析,分析当前电网供电的健康程度和供电能力水平,修改相应设备属性、调节相应负荷,仿真分析在不同负荷特性下的供电能力变化情况,仿真评估电网运行指标情况。

3)低电压在线治理仿真和辅助决策支持技术。依据各监测点的电能质量指标进行判断与决策,其顺序为:用户层监测点电压—配电台区低压侧监测点电压—中压线路监测点电压—变电站母线监测点电压,针对低电压改变电网设备参数实施仿真治理并给出效果分析对比,为实际低电压治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6.3 含储能装置的低电压治理方法

(1)电池模型

电池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和变流器两部分组成,首先介绍电池模型的研究 现状。电池模型是用来描述电池工作时的电压特性与电池工作电流、荷电状态等 参数间的数学关系,为电池内部状态与外部特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目前国内外 的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单体电池模型,并逐步开展对串并联电池组模型的研究。比较常见的电池动态模型有电气模型、电化学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21。

1)电气模型

电气模型(即等效电路模型)是指电池的等效电路由电气元件组成,包括电

容、电感、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等。电气模型使用了电气元件,可以结合电路

进行仿真分析,模拟电池的动态工作特性,计算结果也可以通过数学关系式来表 示,因此多用于电池特性的仿真与分析。此外,电气模型还可以根据模型的精确

度要求选择电气模型的复杂程度。2)电化学模型

电化学模型是根据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机理,采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一复杂 过程,可以较全面的反应电池的动态工况。该模型多用于电池结构的优化,最经 典的模型是Peukert方程,反应电池的可用电量与放电电流的关系。不过这类模型 往往结构复杂,并且模型参数与电池的材料、重量、形状等关联,不易计算,在 电池储能系统模型中很少见到。Peukert方程如公式(1.1)所示:

Ip×t=constant 理单元相互连接而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在系统辨别、模式辨别和智能控制领域 应用较多。由于电池工作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难以准确描述,一些学者提出 了用于研究电池动态性能的神经网络方法。文献【3】建立的电池神经网络模型,利 用神经元代替状态变量,从而可以更好的估算电池的放电终止状态,具有较高的 精度。文献【4】利用电池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表面温度变化,并通过设定的算法进行训练,最终实现对锂电池表面温度的预测。神经网络模型 的不足是模型准确性与样本电池的训练数据与训练方法密切相关,选择不当会造 成很大的误差,因此适用范围比较窄,很少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模型之中。(2)整流器模型

由于电池组的电压等级经常与配电网交流电压等级不匹配,因此需要变流器 来连接电池组与电网侧,进行电压匹配、充放电功率控制以及电压隔离。根据当 下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要求,电池储能的变流器需要实现功率的双向流动、低 谐波污染和高功率因数,并且可以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本文进行的是仿真实验 研究,忽略了变流器实际工作中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选择电池组与PWM整 流器配合组成电池储能系统,目的是简化变流器模型,提高仿真速度。

1.2.2电池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配电网系统的主要职能是进行电能输送时的分配工作,主要由架空线与电缆、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以及接入用户的设备组成,一般根据电压等缘分为高压/中

压/f氐压配电网三种。配电网按照接线方式进行分类的话,主要有树干式/放射式和 环网式三种,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接线方式。在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的仿真研究中,常见的低压配电网模型有以下3种

图1.1所示配电网结构比较简洁,馈线上的节点也比较少,系统的具体参数容 易得到,因此适合用于不太复杂的电力系统研究与仿真。

图1—2所示配电网共有33个节点,配电网结构较为复杂,在储能系统优化配 置研究领域经常选择该配电网进行仿真研究,本文在最优化模型的仿真环节采用 的便是IEEE33节点的配电网结构图。

图1.3所示为欧洲标准低压配电网模型(A benchmarklow voltage microgrid network),该模型最大的优点是适用于分布式配电网的仿真分析和研究,因为配电 网络包含实际工程的主要技术特征,并合理的省掉了其中繁琐的部分,可以保证 配电网的建模与仿真过程顺利和有效进行。

电池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改变了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对配电网的电压分布 带来重大影响,国内外的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例如:

文献【5】以双母线模型为例,讨论了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对电压分布的影响,不过由于没有进行含多个节点的放射状配电网电压分布表达式研究,文章讨论内 容仅适用于只含单个储能系统的配电网。

文献[6】从电网的短路比和刚性率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电压 质量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在短路容量大、用户负荷集中的城市应该重点考虑逆变 型的储能系统和分布式电源。

文献[7]研究了储能系统不同的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对配电网系统电压和线路 损耗的不同影响,同时采用前推回代的潮流计算方法展开配电网电压和网损的计 算,从而评估储能系统的使用效果。

通过文献的查阅可以得出,电池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会对配电网的电压分布造成 较大影响。接入容量和接入位置合适时,改善了配电网的电压分布;接入不 合适时,会引起某些节点的电压越限,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在 讨论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时,应该重点考虑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变化,因此本文将电 压偏移作为优化配置研究的目标之一。

6.3.4储能系统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对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电能的 质量和成本有很大影响,因此保证配电环节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重中之重。我国的 传统配电网都是指向负荷的单向潮流模式,但随着对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电池储能系统接入到配电网之中,传统配电网逐渐升级为主动配电网,渐升级为主动配电网,馈线中电流的流动方向和节点的电压分布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如果电池储能的接入位置不合理,或者配置的电池容量过大,可能会引 起逆向潮流,功率发生逆向传输,造成配电网中个别节点的电压抬升效果过大而 引起电压越限现象,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配电网 系统电压质量的可靠性,需要研究电池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本章 首先罗列电池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的主要影响,然后选择电池储能对配电网电压分 布的影响为研究内容,理论理论计算电池储能系统对的影响,然后选择具体的配 电网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到电池储能系统接入位置的选择方法

(1)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的主要影响

储能系统即可以作为各种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储能模块,也可以作为电源直接 接入配电网之中。随着储能技术的提高,各种类型储能的成本均开始不断降低,同时主动配电网的研究也逐渐成熟,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也慢慢得到完善,因此将有越来越多的储能系统接入到配电网。储能系统可以降低配电端用户的负载峰 值,改善电网的电压水平,减少电路损耗等,但储能系统的接入同时也改变了电 网中的潮流分布,这会对传统配电网结构带来冲击。这里介绍一下储能系统带给 配电网的主要影响【23】:

1)电压分布

配电网中的潮流会在线路上引起电压损耗,传统的树状配电网中潮流由母线 向负载流动,节点上的电压也是依次降低。电池储能系统接到配电网之后,影响 了电网中原来的潮流方向与大小,馈线上各节点的电压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储能 系统接入配电网的位置和容量对电压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具体的分析在小节4.3 中详细讨论。

2)电网损耗

低压配电网的电压等级比较低,馈线中的电流比较大,因此会产生比较大的

电网损耗。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之后,影响了电网的潮流分布,必然也会对电网损耗带来影响,储能系统不同的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带来的网损变化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在配电网中接入小容量的储能系统(配电网可以完全的“吸收’’),可 以减小配电网的网络损耗,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接入的储能容量过大时,有 可能增大配电网的网络损耗。

3)继电保护模块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之前,继电保护模块都是根据传统的单源辐射状结构设 计的,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速断和过流方法。接入储能之后,配电网的结构不再

是单电源的辐射结构,对原有的继电保护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电池组接入在电网故障点与继电保护之间,故障电流在电池组的作用下减小,引起保护拒动;如

果与电池组相邻的支路发生故障,电池组会产生反向的电流,若该电流大于故障 支路的保护动作电流,就会引起继电保护的误动。因此接入储能系统的配电网,一定要对继电保护进行重新设定。

4)电能质量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例如抬高

配电网馈线上的节点电压,使它们接近了额定的电压值,同时降低了电网损耗,提高了配电网系统中用电设备的寿命和效率。同时在系统负荷快速增大的时候,可以通过接入电池仓储能系统来降低系统故障的概率,提高了配电网的稳定性。不过由于储能系统需要与变流器连接后接入电网,电力电子器件会带给配电网大 量的高次谐波,从而污染了电网系统。

5)电网系统可靠性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有可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也有可能降低电网的可靠 性。储能系统为接入点附近的负荷提供电能,降低输配电线路的负荷压力,增加

系统的输电裕度,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当电网系统电源发生故障时储能系统可以继续为客户提供电能,提高电网系统的稳定性。不过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

对原来的继电保护带来影响,如果二者配合不当可能造成电闸的误动或者拒动,降低电网系统的可靠性.6.3.5.理论分析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

析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的电压分布时,需要对配电网进行一定的简化处

理。配电网中的负载有多种类型,依次描述每个负载不容易做到,因此将它们简化为静态恒功率模型。文献【24】提出了含储能系统的配电网的节点电压计算方法,以馈线为基本单位进行主动配电网的潮流计算,然后单独进行储能系统作用下的压数值,最后采用叠加原理进行整理,得到配电网中接入储能系统后各节点电压的最终结果。进行配电网各节点的电压计算,可以构建一个如图4.3所示的简单主动配电 网,为了更方便的表示配电网各节点的电压特性,将馈线中的每个集中负载作为一个节点进行编号【251,并假设馈线中有N个节点,各个节点间的线路阻抗均为

州X各个负载的功率均匀分布在线路各点,数值为£斗j Q,接入配电网的储能系统的功率为只。

以图4—1所示简单配电网为例,在系统电源单独作用时,线路中任意-『点的电 压降为:

以图4—1所示简单配电网为例,在系统电源单独作用时,线路中任意-『点的电 压降为:

其中指的是点J之前的等效负荷带来的电压差,+指的是点j『之后的

等效负荷带来的电压差。由公式(4—1)和(4.2)得到配电网传输线上的电压降为:

在储能系统电源单独作用进行计算时,可以将系统电源进行短路处理【261。由 于配电网的线路阻抗比负载小很多,所以储能系统对配电网各节点电压的影响主

要在储能系统与系统电源之间;对接入点之后的各个节点来说,储能系统的接入可能会造成各点电压的抬高。因此节点J的电压降落为(4—5)与(4-6),负号表示分布 式电源对节点处的电压降的作用为负。

然后根据叠加定理,计算配电网中任意J点处接入储能系统后出现的电压降 为:

从公式(4—7)和(4.8)可以看出配电网中接入储能系统后,节点7之前支路的电压 损耗均减少,但对节点,之后支路的电压损耗几乎没有影响。不过由于储能系统接 入点处的电压被太高,这点之后的各点电压也有所提高,因此整个电网的节点电

压都会获得提升。设该简单主动配电网的端电压为“,那么线路中任一,点的电压如公式(4.9)和公式H—lo)所示:

由公式(4.9)和公式(4.10)可以看出,储能系统的接入点位置对配电网电压分布 存在一定的的影响。接入电池储能的节点电压首先被抬高,其余节点距离储能接 入点的电气距离越远,线路阻抗越大,节点电压的抬升效果越弱。

由公式件9)和公式件10)还可以得到电池储能配置的容量对配电网电压分布

有很大的影响,电池储能可以抬高配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值,改善馈线的电压分 布水平。电池储能配置的容量越大,抬升效果越明显,但如果配置的容量过大的 话,一些节点的电压可能出现越限

文献【27】指出,当储能系统接入接入位置选择不合理时,造成电流的逆向流动,从而在某个节点(位于0.j之间)形成功率分点G。沿着电流逆向流动的方向,由

O节点到G节点上的电压降低,由G节点到节点f的电压提升,而从f节点到配电网最后节点N,各节点电压随电流流动方向降低。因此需要合理的选择电池储能 的接入位置。因此必须限制储能系统的容量,优化接入位置,否则可能出现节点 电压过高的现象,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6.3.6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

由第4章的分析得到电池储能不同的配置容量和接入节点对配电网电压分布 的影响效果不同,为了保证电池储能的接入效果,需要进行储能系统的节点选择 和容量优化配置。

(1)储能接入节点的选择

配电网的节点电压分布情况来分布储能节点,接入点的选择思路是将储能接入到馈线节点电压最低处,抬升系统电压的最小值,改善电压分布质量,满足配电网的运行要求。

如果储能的数量比较少,可以利用“穷举法”来选择储能接入的最佳位置,判断的标准根据具体算例来确定

果配电网中含有分布式电源的话,可以按照分布式电源的节点来分布储能

节点,目的是利用储能来缓和分布式电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带给配电网的不良影响。(2)储能接入容量优化配置

电池储能的容量优化配置是一个非线性的多目标规划问题,可以选择电压可

靠性、配电网损耗、经济效益等不同角度进行优化配置建模,目的是在约束条件 的范围内使配电网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得到优化,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

经济运行。本文从配电网电压偏移和电网损耗两个角度出发建立电池储能的容量 优化配置模型。

6.4工程示范案例介绍

6.4.1 试点基本情况

某供电公司10kV农用线供电半径为24.594km,配 变 5 4 台。主 要 以 农 村 生 产、生 活 用 电 为 主,呈 现出 季 节 性 高 负 荷(春 节、迎 峰 度 夏)和 日 早、晚 高峰 负 荷 等 明 显 特 征,线 路 末 端 电 压 偏 低,线 路 功 率因 数 偏 低,用 户 低 电 压 现 象 比 较 严 重,具 体 情 况 见表2。

表2 馈线低电压治理前电压情况表

Tab.2 Voltage before the governance of feeder low voltage problem

馈线名称 供电半径/km 配变数量

/台 高峰期末端 电压/kV

10kV农用线 24.594 54 9.51 6.4.2 低电压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专门针对低电压综合治理研发的“电能质量监控与辅助管理决策支持平台”系统,主要包括电能质量监测、统计、治理和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实施低电压在线治理仿真和辅助决策支持。10kV农用线低电压问题现状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情况,具体见图2。

图2 低电压问题现状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

Fig.2 Status analysis and decision support of low voltage problem 6.4.3 低电压治理效果

依据低电压综合治理试点区域基本情况和问题现状分析,采用提出的辅助决策支持策略进行低电压治理仿真,治理前后效果分析见图3。

图3 低电压仿真治理效果对比分析

Fig.3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governance effect of low voltage

problem

第三篇:“低电压”台区改造培训总结

辽宁当凯电力有限公司

农网“低电压”台区改造培训总结

一、农网“低电压”台区改造工程设计思路:

1、需改造台区的供电半径不超过500米,总用户数不超过100户,不满足以上两点应进行分台设置;

2、应保证台区内居民的用电质量,入户电压范围(7%~-10%);以220VAC用户为例,即入户电压不低于198VAC;

3、低电压用户多出现在供电半径较远地区,为改善低电压用户的用电质量,故进行台区改造。

二、农网“低电压”台区改造工程设计步骤:

1、线路改造优先采用原路径,当此台区需要进行分台设计时,需先找出10KV线路架设路径,并且选择新增变台位置,根据新台区所带负荷选择变压器容量; 2、10KV线路延伸方式:

1)可以新建10KV路径进行延伸,适当选择迂回方式进行线路规划; 2)可以参考当地周围其他10KV线路进行T接形式;

3)遇到当地情况不适宜迂回或者新建10KV线路的,可以选择高低压同杆架设的方式; 3、10KV线路改造电杆选型及导线选型:

1)10KV线路杆的高度以B1912杆型为起点,当遇到土质松软地区需要在基坑增加底盘防止电杆下沉;在普通土等地区需要在直线杆基坑增加卡盘(仅用于直线杆)防止电杆侧倾;(0.4KV电杆基坑不增加底盘或卡盘。)

2)10KV导线线径可以采用240mm²裸导线水平排列,选用B2312杆,挡距范围为60-80米;当挡距大于100米时应采用三角形排列方式布线;挡距大于150米时,(线径120mm²以上)可以采用门型杆排列方式;挡距大于200米时,可以采用铁塔或钢管杆。

3)10KV新线路架设时需考虑对地、对上、水平等范围的安全距离。

4)10KV新线路宜选择地势较为平坦,普通土区,交通方便,便于施工,车辆运输方便,少占用耕地等位置。

3、“低电压”台区改造分台原则:

当此台区供电半径大于500米或者供电用户超过100户时,以低电压用户范围为参考依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分台,原已经进行“高耗能”或“中心村”台区改造的工程不在此次台区改造范围内。

4、“低电压”台区改造分台相关要求:

1)考虑新建10KV线路至新增台位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建议选择10KV线路新建迂回或者其他10KV线路T接,尽量不考虑高低压同杆架设的方式,避免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

2)0.4KV线路尽量延续原路径,只进行电杆和导线的更换;尽量避免跨房等重要建筑物,考虑对地的安全距离。

3)0.4KV线路的挡距以典设40-60米范围为宜,接户线距离不应大于25米,接户线径不能小于16mm²导线。

辽宁当凯电力有限公司

4)改造后的线路均采用三相四线制水平排列方式,即A/B/C/N,这样利于调节每相负荷平衡。

5)国网公司规定普通用户按2.2KVA考虑,一般动力用户以5KVA计算,其它以现场实际勘测为准。

6)根据当前台区的用户数目计算变压器容量,供选择型号为:50KVA/100KVA/200KVA/315KVA,型号为S13。

7)导线线径选择,315KVA变压器主干线宜采用JKLYJ-1KV-240型号,其分支可以选用120 mm²及以下型号线径;200KVA变压器主干线宜采用JKLYJ-1KV-120型号,其分支可以选用70 mm²线径;100KVA及以下变压器主干线宜采用JKLYJ-1KV-70型号,其分支可以选用70 mm²线径;(绘制图纸时,以直接连接变压器出线侧为主干线,用A/B/C/D进行编号)

三、农网“低电压”台区改造工程注意事项:

1、台区内由于单一用户造成供电半径过大,在不影响用户用电质量的情况下,只考虑改造线路不进行分台处理。

2、在绘制草图时,应以施工角度进行设计,少跨越、少砍伐、少占用、可操作性高的原则为准。3、10KV线路(不宜采用绝缘导线)采用裸导线架设时,以边线5米范围内的遮挡需要清除,砍伐树木时需标注树木种类、数量等信息。(经济类树木不宜砍伐需修剪)4、0.4KV线路中采用杆型为:B1910/ B1912/ B1915系列电杆(稍径190、杆高10米、12米、15米)均为非预应力杆。5、10KV线路中采用杆型以B1912为起点,均为非预应力杆。6、10KV线路跨越点对公路等安全距离为6.5米,对房屋等建筑物垂直距离为3米,水平距离1.5米。(0.4KV线路跨越点对公路安全距离为6.5米)

7、此次改造工程中使用表箱均按2/4/6/9位考虑,不考虑裕度。

8、绘制图纸时,变压器出线侧需挂接地环,终端杆位置需挂接地环,有可能出现倒送电位置挂接地环。

9、本次改造工程,入户线若需增加接户杆,材料均利旧,但是在绘制图纸中应体现数量(方便计算安装费)。

10、本次改造工程默认变压器台为正装,均采用H台。

11、变压器台分为主杆和副杆,图纸中只标注一基杆号,统计时需注意数量,并且以B1912杆型起步。

12、如遇计划用户(申请还未批复的用户)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没有挂表箱的用户在图纸中不标注。

13、现场实际绘制草图时,应根据实际地形初步选用杆型:终端杆D、直线杆Z、十字杆ZK/N、Y字形杆NJ2/D、T字形杆F、转角小于45°选用NJ1、转角大于45°选用NJ2;(由于角度不易判断,故一般转角杆均选用NJ2型)

14、台区表箱均利旧,但图纸需注明数量,只计安装费用等,不计入材料费。

15、拆旧物资:只列出导线、金具、变压器、变台台架等,导线按最小线径统计,按原有的85%回收。

16、进行分台区后,每个台区变压器所带户数不应过少。

17、绘制图纸时,应体现低电压用户数量及其位置。(图纸中低电压用户数量应适宜)

第四篇: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管理办法

xx省电力公司 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配电台区达标治理工作,检验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的效果,规范配电台区达标治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配电台区主要指配电变压器(包括预装式变电站、配电室和台架变压器)及低压线路、分支箱、下户线、电表箱等。

配电台区达标治理主要是针对部分配电台区在运行维护管理、标识管理、线损管理、电价管理、电费回收、客户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工作不到位以及存在“散、弱、差”的情况而开展的一次专项行动。

第三条 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先行、改建结合;重在实施、务求实效;强化监督、加强考核;及时总结、持续提升。先按管理标准进行管理达标,新建、改造台区按台区达标治理标准建设。

第四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xx省电力公司所属各地市供电公司。第二章 标准化配电台区的建设

第五条

标准化配电台区是指按技术标准建设、按照管理标准管理的配电台区。

第六条

标准化配电台区的建设技术标准按《配电台区新建改造技术标准》(附件1)执行,以确保配电台区硬件设施从技术层面达到应有的标准。

第七条

标准化配电台区的管理标准按《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管理标准》(附件2)及省公司下发的线损管理、电价管理、电费回收管理、客户服务等规定执行,以确保配电台区在基础资料管理、运行维护管理、标识管理、线损管理、电价管理、电费回收管理、客户服务以及综合管理方面达到应有的标准。

第三章 配电台区的业扩报装管理

第八条

配电台区的业扩报装管理应执行国网公司及省公司业扩报装的相关规定。

第九条

配电台区低压用户进行报装时,业扩报装人员应结合电能量采集系统采集的台区低压负荷情况制定供电方案,确保台区三相负荷平衡。对于接入后将引起过负荷的配电台区应及时反馈配电台区管理部门采取负荷转移措施。

第十条

低压客户报装时低压线接入应严格按照《配电台区新建改造技术标准》(附件1)的规定执行,严禁出现低压蜘蛛网的现 2 象。新接入的低压线(电缆)、分支箱、电表箱的标识按《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管理标准》(附件2)中相应的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业扩报装管理部门每月应向配电台区运维部门提报新接入配电台区的低压客户清单(包括客户名称、接入台区名称、接入容量、接入点等信息)。

第十二条

配电台区运维部门应根据业扩报装部门提报的低压客户接入清单每月进行运行分析,并依据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低压报装向供电公司营销部提交检查报告并附图片资料。

第十三条

供电公司营销部每月对配电台区低压客户接入不合格的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并限期整改。

第十四条

各供电公司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业扩报装工作中出现的少报多用、私自增容等超报装容量用电现象的管理,以免影响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第四章 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综合管理制度要求

第十五条

各供电公司应结合本公司管理现状制定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责任,有效促进配电台区的管理,确保达标后的配电台区保持达标状态。

第十六条

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的管理制度必须明确配电台区技术达标的管理流程和责任人员。

第十七条

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的管理制度必须明确以下业务的处理流程、资料传递流程、责任人员和办理时限:

1.新装用户(公变用户、专变用户)引起的变更;

2.用户申请引起的变更;

3.新增公变引起的变更;

4.公变负荷重新分配引起的变更;

5.变电站新增线路引起的变更;

6.考核表(线路关口表、台区考核表)故障引起的变更;

7.考核表轮换引起的变更。

第十八条

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的管理制度必须明确以下内容:

1.业务变更导致营销系统中标识、资料、信息发生变更时,必须明确变更内容的维护责任人员、完成时限、责任追究;

2.负责维护各类设备标识的具体部门名称;

3.配电台区电气接线图、抄表地理路线图的绘制部门、系统资料维护部门;

4.配电台区考核表和用户表同期抄表; 5.抄表例日制定和修改的流程及部门; 6.配电台区的考核表抄表部门;

7.配变台区线损的计算部门、岗位名称、资料变更时的计算方法;

8.配变线损核算人员仅对计算数据、计算结果准确性负责,不得与线损指标业绩挂钩; 9.配电台区指标和台区责任人的奖惩办法。

第五章 配电台区的运行维护

第十九条

配电台区的运行维护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台区的巡视、缺陷处理、资料管理、现场标识管理等工作。

第二十条

配电台区的运行维护要严格执行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第六章 配电台区的线损、电价、电费、客户服务管理

第二十一条

台区的低压线损考核由所属部门按照下列指标进行考核:

1.属于单元楼集中用电的,台区低压线损率应小于等于 8%(市区)、10%(郊区)。

2.属于非单元楼集中用电的,台区低压线损率应小于等于 10%(市区)、12%(郊区)。

第二十二条

配电台区所属用户执行的电价政策必须执行到位,发现错误应该及时改正。

第二十三条 配电台区的电费回收率应该达到各供电公司下达的电费回收率指标。

第二十四条 不能出现由于配电台区管理人员自身原因引起的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投诉。第七章 配电台区达标验收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配电台区的达标验收包含对台区的技术指标、管理指标(基础资料、现场标识、线损率、电费、电价、客户服务)和综合管理指标的验收。

第二十六条

配电台区的达标治理验收应对每个台区逐一进行评分,总分1000分。其中:技术指标(300分)、管理指标(700)分。配电台区的达标验收评分达到800分时,为达标台区。

第二十七条

各供电公司参照附件1和附件2对本单位不达标的配电台区进行统计,依照本次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的基本原则制定出达标治理的三年规划。

第二十八条 从2011年11月1日起,各供电公司公司每季度向省公司营销部汇报配电台区达标治理动态进度。

第二十九条 省公司营销部每季度汇总分析各供电公司公司达标治理情况,并进行通报。

第三十条

各供电公司每年对本公司治理达标的配电台区进行统计,向省公司申请达标验收,并提供配电台区达标治理自查报告和所有达标台区的明细表。

第三十一条

省公司每年随配网工程对各供电公司上报的达标台区进行达标验收,各供电公司对验收合格的配电台区进行挂牌。

第三十二条

省公司第二年在对当的配电台区进行达标验收的同时对上一已达标的配电台区进行复查,对复查不合格的配电台区摘牌。第三十三条

省公司每年对各供电公司配电台区达标验收的情况进行排名、通报。

第三十四条

各供电公司的配电台区三年后应全部达标,省公司从第四年起每年对各供电公司的达标台区进行复查,并对复查的结果进行排名、通报。

第三十五条

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的验收评分标准执行《配电台区达标治理验收评分表》(附件3)。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各供电公司根据本管理办法制定配电台区达标治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各县供电公司的配电台区达标治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xx省电力公司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 配电台区新建改造技术标准 附件2 : 配电台区达标治理管理标准 附件3 : 配电台区达标治理验收评分表

第五篇:仙人陂台区治理情况总结

弹前所仙人陂台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1998年3月,共有用户60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30户,供电半径0..48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LGJ-50/BLV-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20伏,末端电压为169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9%。

二、台区治理情况:

二、该台区于2011年4月16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5月5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

1、对低压主干线及接户线进行改造,核算线路载流量,减少中间接头。

2、加强对低压三相负荷管理,控制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对三相负荷进行调整。(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11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工程4万元,架设主线型号规格为JKLY-70导线7万元。)

三、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20伏,末端电压为169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3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1%,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8%,下降了3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9%,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6%。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机米设备开不起,用户很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北坑台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1年10月,共有用户86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68户,供电半径0.35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LGJ-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三相不平衡率为22%。

二、台区治理情况:

该台区于2011年5月16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5月20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9.4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JP柜工程3.9万元,架设主线型号规格为JKLY-70导线7万元。

二、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6伏,末端电压为222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9%,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6%,下降了3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22%,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6%。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空调开不起,用户很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圩镇罗家台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7年7月,共有用户240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240户,供电半径0.2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BLV-0.6-50;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4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8%。

二、台区治理情况:

该台区于2011年7月1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7月2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6.9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JP柜工程6.9万元。

二、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4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9%,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8%,下降了1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8%,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5%。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空调开不起,用户狠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圩镇李家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7年7月,共有用户229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207户,供电半径0.3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JKLY-0.6-50/LGJ-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4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8%。

二、台区治理情况:

该台区于2011年7月1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7月2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6.9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JP柜工程6.9万元。

二、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4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9%,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8%,下降了1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8%,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5%。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空调开不起,用户狠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上坑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1年7月,共有用户41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37户,供电半径0.3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LGJ-2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4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8%。

二、台区治理情况:

该台区于2011年6月29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6月30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3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JP柜工程3万元。

二、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4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0%,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9%,下降了1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8%,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5%。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空调开不起,用户狠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夏家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1年7月,共有用户73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53户,供电半径0.4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LGJ-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4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8%。

二、台区治理情况:

该台区于2011年4月1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4月2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2.5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JP柜工程2.5万元。

二、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4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2%,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11.5%,下降了0.5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8%,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5%。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空调开不起,用户狠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上南山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1年8月,共有用户61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51户,供电半径0.1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BLV-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4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8%。

二、台区治理情况:

该台区于2011年4月10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4月12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2.5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JP柜工程2.5万元。

二、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4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2%,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10.5%,下降了1.5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8%,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5%。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空调开不起,用户狠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上下桥下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2年7月,共有用户161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123户,供电半径0.4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LGJ-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4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8%。

二、台区治理情况:

该台区于2011年4月18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4月23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2.5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JP柜工程2.5万元。

二、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4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2%,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10.5%,下降了1.5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8%,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5%。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空调开不起,用户狠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下院家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1年8月,共有用户21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10户,供电半径0.4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LGJ-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4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8%。

二、台区治理情况:

该台区于2011年3月20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3月25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2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JP柜工程2万元。

二、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4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1%,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10.5%,下降了0.5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8%,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5%。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空调开不起,用户狠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徐家昌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1年7月,共有用户34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34户,供电半径0.4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BLV-2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4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8%。

二、台区治理情况:

该台区于2011年6月12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6月20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3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JP柜工程3万元。

二、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4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2%,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11.5%,下降了0.5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8%,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5%。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空调开不起,用户狠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西沙埠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8年7月,共有用户197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197户,供电半径0.4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BLV-50/BLV-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4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8%。

二、台区治理情况:

该台区于2011年6月12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6月20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4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JP柜工程4万元。

二、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10伏,末端电压为176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34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1%,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10.5%,下降了0.5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8%,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5%。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空调开不起,用户狠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清水壁台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8年1月,共有用户25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25户,供电半径0..2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BLV-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20伏,末端电压为175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9%。

二、台区治理情况:

三、该台区于2011年6月23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6月27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7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工程3万元,架设主线型号规格为JKLY-70导线2万元、改造巷线及接户线2万元。

四、治理后效益分析:

4、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20伏,末端电压为175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42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5、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1%,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8%,下降了3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9%,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6%。

6、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机米设备开不起,用户很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官洲台区治理情况

一、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2年1月,共有用户74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74户,供电半径0..2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BLV-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20伏,末端电压为175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9%。

二、台区治理情况:

三、该台区于2011年4月23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4月27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9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工程3万元,架设主线型号规格为JKLY-70导线2万元、改造巷线及接户线4万元。

四、治理后效益分析:

1、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20伏,末端电压为175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42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2、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1%,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8%,下降了3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9%,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6%。

3、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机米设备开不起,用户很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罗坑台区治理情况

五、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1年1月,共有用户139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113户,供电半径0..48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LGJ-35/BLV-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20伏,末端电压为175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9%。

二、台区治理情况:

六、该台区于2011年6月16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4月20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11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工程4万元,架设主线型号规格为JKLY-70导线7万元。

七、治理后效益分析:

7、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20伏,末端电压为175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42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8、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1%,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8%,下降了3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9%,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6%。

9、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机米设备开不起,用户很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枫江花树下台区治理情况

八、治理前简介:

该台区始建于2001年1月,共有用户144户,其中存在低电压的用户120户,供电半径0..48公里,主线型号规格为LGJ-35/BLV-35;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20伏,末端电压为175伏。三相不平衡率为19%。

二、台区治理情况:

九、该台区于2011年4月16日开始改造,于2011年4月20日终结。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三相负荷;技术手段对台区和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变压器增容,总投资为11万元;主要工程量:更换变压器工程4万元,架设主线型号规格为JKLY-70导线7万元。

十、治理后效益分析:

10、电压:治理前后电压同期对比

治理前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20伏,末端电压为175伏 治理后变压器输出电压为242伏,末端电压为220伏

11、线损:治理前后线损、不平衡率同期对比

治理前该台区线损为11%,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8%,下降了3个百分点。治理前该台区不平衡率为19%,治理后该台区线损为不平衡率为16%。

12、社会效益:治理前后由于电压原因投诉次数、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治理前该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经常有用户打电话到95598反映电压低,机米设备开不起,用户很不满意,治理后该台区电压提高了,低电压问题解决了,用户家电都能正常使用,用户都非常满意。

下载郊区配网台区低电压治理关键因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郊区配网台区低电压治理关键因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营销配网台区的线损管理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营销配网台区的线损管理分析 线损率供电企业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市局将2008年定为台区效能监察工作年,一季度,祁阳局营销配网口径累计供电11465.31......

    配变台区可研报告范例5篇范文

    XX站XX线XX台区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范例) 建设单位:XX供电局 设计单位:XX电力设计院 二○一一年XX月 I 批 准: 审 定: 审 核: 主 设 人: 校 核: 编 制:......

    台区线损异常、10kV及配变综合线损异常原因分析及处理[精选五篇]

    台区线损异常、10kV及配变综合线损异常 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 台区线损异常 例一、 台区总表故障(烧线圈、被雷劈、老鼠咬断电压线等) 处理措施:安排人换表。 例二 新增用户没有......

    营业所10月高线损台区分析及说明

    2011年10月0.4KV线损分析 一、高线损台区分析 为保证线损指标的完成,查找台区线损波动的原因,提高员工的责任心,杜绝估抄、漏抄、错抄等违规行为。2011年10月对我所电量较异常......

    营业所8月高线损台区分析及说明

    2011年8月0.4KV线损分析 一、高线损台区分析 为保证线损指标的完成,查找台区线损波动的原因,提高员工的责任心,杜绝估抄、漏抄、错抄等违规行为。2011年8月对我所电量较异常的1......

    营销线损异常台区分析报告20170308(推荐阅读)

    。。。供电所线损异常台区异常数据调取分析记录 一、线损异常台区分析记录 1. 台区基本情况: ****线路***村***台区,容量***kva,变压器变比,低压线路长度***km,台区负责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