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办法豫国土资办发【2008】47号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办法》等十项执法监察工作制度的通知
豫国土资办发【2008】47号
各省直辖市国土资源局:
为规范全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实际,特制定了《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办法》、《河南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办法》、《河南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内部工作程序》、《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督办制度》、《河南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会审制度》、《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报告备案制度》、《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统计制度》、《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件使用管理制度》、《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行为守则》等10个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二日 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执法监察工作“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保障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根据国土资源部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的有关规定,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动态巡查工作主要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其所属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和执法监察机构、队伍承担动态巡查的具体工作。
第三条 省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所辖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巡查活动;组织市辖区分局对市区范围内国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巡查;对所辖县(市、区)的一级巡查区进行抽查;对所辖县(市、区)巡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国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对一级巡查区进行重点巡查;对所辖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巡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第四条 省辖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执法监察专业队伍,配备相适应的人员、巡查车辆、通讯工具及其他巡查装备,增强快速反映能力,保证动态巡查工作经费,保障动态巡查工作顺利进行。
巡查人员在执行巡查任务时,应当持证上岗、文明执法。
第五条 省辖市、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情况、国土资源分布和违法案件发生特点,划分巡查区。
第六条 巡查区分为三级。一级巡查区为基本农田、各类经济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公路干线两侧及主要矿区;二级巡查区为小城镇周围、县乡道路两侧及成片居民区周围和一般矿区;三级巡查区为未划入一、二级巡查区的区域。
第七条 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每周巡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每半个月巡查不少于一次,三级巡查区每月巡查不少于一次。
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每半个月巡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每月巡查不少于一次,三级巡查区应当不定期进行抽查。
省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所辖县(市、区)国土资源动态巡查情况的考查,每年不少于两次;对一、二级巡查区应当不定期组织统一抽查或互查。
农闲季节和非农建设用地高峰期、特定矿种价格上扬时期应当增加巡查次数。
第八条 建立动态巡查登记台帐和登记卡,对每次巡查的时间、路线、人员、发现违法行为情况、制止情况、处理意见、处理结果进行详细登记。
第九条 巡查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对正在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依法制止;对拒不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并形成违法事实的,及时报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立案查处。
对巡查中发现不属于本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辖范围或超越处理职权的违法案件,要及时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及时移送。
第十条 动态巡查责任制考核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 考核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勘察、组织评议、综合评分的办法进行。省对市,市对县(市、区)每年考核一次。县(市、区)对乡镇每半年考核一次。
考核时,被考核单位应先行组织自查自纠,并向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再由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实地考核。
第十二条 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或发现后不及时制止、报告,造成一定后果的,追究单位责任人,或巡查责任人的纪律责任。
第十三条 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徇私舞弊,故意放纵违法行为,甚至暗中支持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河南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工作,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举报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的权利,根据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信访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举报管理工作必须依靠群众、方便群众,坚持依法办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为举报人保密、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三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含举报中心)及举报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一)宣传政策法规、鼓励群众举报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二)受理、管理、处理举报材料;(三)转办、交办、督办举报案件;(四)审核举报案件的查办情况;(五)上报、通报举报事项的查办情况;(六)统计、分析举报管理工作的数据情况;(七)开展对举报人的保护、奖励工作。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门应设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电话、举报箱和举报接待室,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号码、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为举报人提供便利条件。
第五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与公安、检察、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执法机关加强联系和合作,做好举报管理工作。第二章受理
第六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举报的范围是:(一)土地违法行为
1.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 2.破坏耕地的行为;
3.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4.非法批地的行为;
5.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行为; 6.非法侵占、挪用征地补偿费的行为; 7.拒不交还土地的行为;
8.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行为; 9.违反规划在禁垦区开垦土地的行为; 10.非法低价(无偿)出让国有土地的行为;
11.擅自出让、转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个体行为。(二)矿产资源违法行为 1.无证勘查的行为;
2.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的行为; 3.拒不履行探矿权人义务的行为; 4.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的行为; 5.无证采矿的行为; 6.越界采矿的行为; 7.破坏性采矿的行为;
8.拒不履行采矿权人义务的行为; 9.破坏矿区范围标志的行为 10.伪造、冒用采矿许可证的行为; 11.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 12.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行为; 13.违反地质资料管理规定的行为;
14.不按规定办理采矿许可证、勘查许可证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的行为。(三)地质环境违法行为
1.违反地质遗迹保护规定的行为; 2.违反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定的行为。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予监督检查的其他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第七条 举报可以采用书信、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第八条 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均须受理。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开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励举报人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国土资源违法事实证据。第九条 受理举报的工作人员,要做到热情和蔼,耐心细致,正确疏导,认真负责。
受理口头举报,应当将举报情况写成笔录,向举报人宣读或者交举报人阅读,经确认无误后,由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受理电话举报,应当细心接听,询问清楚,如实记录。受理口头举报或者电话举报,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可以录音。
第十条 不属于本部门受理范围的举报,举报工作人员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单位反映,或者将举报材料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第三章 处理
第十一条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举报材料,由执法监察机构统一管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有关机构接到的举报材料,应当及时批交或者移送执法监察机构。
第十二条 执法监察机构接到的举报材料,经审查认为举报的事项尚不具备调查条件的,经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阅批后可以暂存待查。
第十三条 举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管理举报材料,逐件登记举报的主要内容和办理情况。第十四条 对于实名举报,执法监察机构初步审查认为内容不清的,可以请举报人补充情况。第十五条 属于本级管辖的举报案件,应当报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查处;不属于本级管辖的举报案件,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理;其他举报事项,移送本级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主管机构处理。
第十六条 受理重大举报案件,应当逐项填写《重大违法举报案件摘要报告表》,经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后,连同有关材料向本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报告,或者经本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后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上级执法监察机构对下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的重大举报案件,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提出批办意见,必要时报本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批准督办。
第十八条 举报事项的移送、重大案件的报告,应当在接到举报后的7日内处理;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办理。
第十九条 本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为应由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理的举报事项由执法监察机构负责向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交办、转办。
第二十条 对上级机关交办并要求查报结果的举报案件,除有特定时限外,应当在30日内上报查报结果;案情复杂的,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应当向交办机关上报阶段性的查办情况。上级不要求查报结果的,要定期汇总上报办理情况。
第二十一条 对执法应当监察机构移送或者领导批办的举报案件,除有特定时限外,承办机构应当在30日内回复查处情况或者报告批办的领导。必要时,抄送本级国土资源部门信访工作主管机构。第二十二条 上级执法监察机构对上级执法监察机构报告的举报案件处理结果,应当认真审查。对于事实不清、处理不当的,应当书面通知下级执法监察机构补充调查或者重新调查,依法处理。第二十三条 办结的举报案件,应当按照规定立卷归档。
第二十四条 对于举报案件及有关事项的数量、类别及办理情况,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在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报告上级执法监察机构,并抄送本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工作机构。上级执法监察机构要求专门报告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第二十五条 执法监察机构应当由专人管理重要案件的举报材料,按照规定承办重要案件材料的移送、报告等具体事项。
第二十六条 举报材料的保管和整理,必须严格依照档案保密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第四章 保护
第二十七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举报工作人员应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利。第二十八条 举报管理工作人员与举报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二十九条 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在举报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一)举报的受理、登记、办理等各个环节,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押、销毁举报材料。
(二)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情况,严禁将楼给举报情况透漏给被举报人;
(三)调查核实情况时,不得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不得暴露举报人;对匿名的举报信及材料,不得鉴定笔迹;
(四)举报信件,除本人同意外,不得对外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第五章 奖惩
第三十条 对举报管理工作中违反保密规定的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压制、迫害、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应当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在举报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应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举报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工作造成损失的,应当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河南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内部工作程序
为规范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程序,提高办案水平,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程序。
一、受理。执法监察机构统一受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有关职能机构在工作中发现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应移交执法监察机构处理。
二、立案。执法监察机构对受理和移交处理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进行初步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填写《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呈报表》,经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批;属于重大案件的,应当报主要领导同志批准,并报上一级执法监察机构备案。
三、调查取证。经批准立案的案件,执法监察机构应当指派不少于两名案件承办人,负责承办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并书面通知有关职能机构暂停办理与被恋人相关的国土资源审批、登记或者发证手续。承办人对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勘察,应当通知违法当事人到场,填写《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现场勘测笔录》,并由勘察人、违法单位或在场人员签字确认。违法当事人拒不到场或拒不签字的,不影响勘察工作的进行,但应当在勘察笔录中注明。违法行为正在进行的,执法监察机构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并由当事人签收。承办人向违法行为人及知情人员询问有关情况,应当详细做好《询问笔录》,交被询问者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四、处理。承办人提交调查报告后,执法监察机构应当及时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处理意见;应予会审的案件,依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会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审。案件经讨论或会审形成处理意见后,由承办人制作《行政处罚决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听证。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并交由听证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因听证结果可能导致案件处理意见重大改变的,应重新组织会审。案件承办人应当根据案件讨论结论意见或会审决定及听证情况草拟《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分建议书》、《犯罪案件移送书》等法律文书,经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管领导审定。重大案件应当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
五、送达。经审定制作的《行政处分决定书》、《行政处分建议书》、《犯罪案件移送书》,由执法监察机构负责移送达或移送。其中《行政处罚决定书》应送达被处罚人,《行政处分建议书》和有关证据材料,应移送有权处理的机关,《犯罪案件移送书》和有关的证据材料应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六、执行。执法监察机构应当督促被处罚人自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被处罚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又不提起诉讼,也不自动履行的,承办人应当拟制《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经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七、结案。案件执行完毕,案件承办人应当填写《违法案件结案报告》,整理案卷材料,经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结案。
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督办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执法监察工作,督促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及时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予以督办:
(一)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掌握举报线索后,要求下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并上报结果的;
(二)上级交办的违法案件,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报告查办结果的;
(三)地方政府涉嫌国土资源违法的案件;
(四)下级国土资源部门或其工作人员涉嫌国土资源违法的案件;
(五)群众反映大,多次举报,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无故不予处理的案件;
(六)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为需要督办的其他违法案件。第三条 督办的方式主要有口头督办、书面督办和派员督办。
口头督办时,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承办人应当就督办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采取书面方式督办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以正式文件发出督办通知(函),并根据案情抄送有关业务机构。督办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尚未结案之前,应当暂停办理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有关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方面的申请。第四条 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督办的事项,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及时上报工作进展、处理结果和其他有关材料。对确有困难,不能按时上报的,经督办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上报期限。
第五条 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的督办意见,无正当理由故意拖延或者不予落实,并造成一定后果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河南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会审制度
第一条 为了提高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办案质量,加强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和制约,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会审制度,是指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主持下,召集内部有关职能机构负责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就本级立案的重大、疑难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进行讨论、审议,并提出处理意见的工作制度。会审在案件承办,人员已经查清案件的主要事实并形成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经执法监察机构内部讨论后进行。
第三条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应当进行会审:
(一)涉及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分建议的;
(二)依法需要向司法机关移送的;
(三)经过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程序的,需要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四)经过听证程序,需要对原拟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原则性修改的;
(五)案情复杂,有关人员对违法事实、违法主体、违法性质、适用法律等存在较大争议,难以定性的;
(六)拟给予《河南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第七条规定范围内的行政处罚的;
(七)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认为应当进行会审的。
第四条 会审由国土资源管理领导同志主持,执法监察机构负责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会审的具体组织工作,相关业务处室参与会审。
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同志决定,可以邀请有关部门参与会审。第五条 会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事实是否清楚;
(二)证据是否充分;
(三)程序是否合法;
(四)定性是否准确;
(五)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六)处理意见是否合法、合理。第六条 会审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取案件承办人对案件事实证据及处理;
(二)审查涉案证据材料;
(三)审查案件处理程序和相关法律文书;
(四)审查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适用;
(五)审查处理意见。
第七条 会审时,案件承办人应当提交案件调查报告和其他有关材料,并就主要违法事实、证据和处理建议作出说明。会审结束后,案件承办人应当将提交的材料收回。
第八条 参加会审的人员应当根据其所在机构的相关业务,就处理建议发表意见,并对该意见负责。对于会审中的不同意见,记录人员应当如实记入会审记录。执法监察机构对不同的意见应高度重视,慎重对待。
第九条 会审主持人应当根据会审过程中的讨论情况,提出会审意见;参加会审的人员应当就会审意见表明态度,并由记录人员记录在案。会审主持人对会审意见负责。
会审意见应当根据下列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违法事实认定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调查补证发现案件在主要事实、违法性质和处理决定等方面与会审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的,必须再次征求参加会审人员的意见。
(二)调查、取证不全面、不准确,行政处罚程序不完备、法律文书有错误,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建议不适当或有失公正,对案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认定有误,或其他方面有不当之处的,责成执法监察机构、队伍及其办案人员进一步做好工作、完善手续。
第十一条 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分建议书和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书,应当按照会审意见确定的原则作出。经听证、调查补证发现案件在主要事实、违法性质和处理决定等方面与会审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的,必须再次征求参加会审人员的意见。
第十二条 参加案件会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向外泄露与会审内容有关的事项。第十三条 对应当进行会审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而不予会审的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
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报告备案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及时、有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的整体功能,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下列事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 在查处违法案件过程中,因受到阻力和干扰,致使案件查处工作无法进行的; 在本行政辖区范围内发现超出本级管辖职权的违法行为的; 立案查处工作的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
年度执法监察工作总结和本年度工作设想,应在每年元月15日前报送。工作总结的内容应当包括上级部署的执法监察工作重点在本级贯彻、落实的情况; 上级交办的执法监察工作事项,应在规定的时间提交专项报告; 执法监察工作中出现的重要苗头和倾向性问题以及工作中的新经验。
第三条 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接到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关本制度第二条
(一)、(二)项情形的报告后,一般应直接立案查处;认为应当由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查处的,责令其查处,同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立案的违法案件,在调查核实后,属重大违法案件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7日内,将立案审批表报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结案之日起14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分建议书和犯罪案件移送书等报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重大违法案件包括:
涉及对有关责任人提出行政处分建议的; 依法需要向司法机关移送的;
经过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程序,需要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
第五条 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送的备案材料,发现明显不当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六条 对应当报告而不报告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统计制度
第一条 为及时准确掌握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情况,保证执法监察工作决策的科学性,促进执法监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应当确定专人负责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统计工作,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备案。
第三条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统计数据必须确保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瞒报、拒报、伪造、涂改。第四条 执法监察统计工作的内容包括: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月统计报表;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年终报表及分析报告; 综合统计报表分为月报、年报。
月报数据截至时间为每月25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当月27日前将综合统计报表连同电子版报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管理部门执法监察机构。
年终报表数据截至时间为每年12月20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在次年元月10日前将统计报表连同电子版报送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执法监察机构。
第六条 上报的统计报表,应当附具分析报告。分析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违法案件发生和查处情况;违法案件的特点、发展趋势;产生原因;对策建议。分析报告还应附具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第七条 上报的统计报表应由填报人签字,经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查,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核定,并加盖单位行政公章派专人报送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执法监察机构。
第八条 瞒报、拒报、迟报、伪造、涂改执法监察统计报表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必要时,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件的使用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的持证人,必须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从事执法监察工作的专职人员。
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必须是经培训考试合格,按规定领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
三、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执行公务时必须随身携带并主动出示证件。
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专人专用,不得转借他人。持证人调离执法岗位时,应及时收回,上交省厅执法监察处。
五、持证人员利用证件谋取私利,从事违法活动或越权使用的,应吊销和收缴行政执法证件。
六、《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遗失,应当登报声明作废,由持证人员所在机关向省厅执法监察处申请补发。
七、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本制度规定,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违法使用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行为,保证执法监察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促进执法监察廉政建设,提高执法监察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和办案能力,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执法监察人员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过程中,故意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因过失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有关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第三条 过错责任,应当根据违法事实,行为人的法定职责、主管过错以及行为产生的后果确定。第四条 追究过错责任,应当坚持事实求是,法律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责任自负、责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 追究范围
第五条 违反法律规定,擅自对应当受理的案件不予受理,或者对不应当受理的案件违法受理,或者私自受理案件,因过失致使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未予受理,该受理的案件违法受理。
行政处罚决定,因下列情形之一,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 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 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违法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 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
第七条 执法监察人员擅自干涉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案件查处工作的。
第八条 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中,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案件调查、审核工作出现重大疏漏的。第九条 涂改、隐匿、伪造、偷换或者故意毁损证据材料,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做伪证,或者以威胁、利诱方式收集证据的。丢失或者因过失损毁证据材料,造成严重后果的。第十条 篡改、伪造或者故意损毁案件讨论笔录、案件会审记录的。
第十一条 在向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案件讨论和会审会议报告案情故意隐瞒主要证据情节、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遗漏主要证据、重要情节,造成严重后果的。第十二条 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中,违反保密规定,向案件当事人通风报信大队。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违法批办与案件有关的事项,或者越权干预案件的调查、处理,造成错案的。
第十四条 私自制作执法监察文书,或者在制作执法监察文书时,故意违背案件讨论评议结果、会审决定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检查人员不承担责任: 因当事人故意隐匿证据而改变原决定的;
因当事人法律的修订或者政策调整而改变原决定; 其他不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
过错责任
第十六条 执法检查人员单独行使职权造成行政执法过错的,该执法人员为直接责任人;两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行政执法过错的,主办人员为主要责任人,协办人员为次要责任人;共同主办的,共同承担过错责任。
第十七条 执法监察机构成员讨论评议案件时,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或责扭曲事实、曲解法律,导致评议结论错误的由导致错误结论的人员承担责任。
第十八条 会审会议成员讨论案件时,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扭曲事实、曲解法律,导致决定错误的,由导致错误决定的人员承担责任。会审会议主持人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导致会审决定错误的,由主持人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或者严重不负责任,明知执法检查人员的做法错误不依法纠正,导致错案的,有关人员均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条 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遵照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案件的处理意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造成错案的,追究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由于承办人员的过错造成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执法监察机构作出错误决定或导致审核人、批准人工作失误的,有承办人员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 执法监察行为因审核造成过错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 执法监察行为经有关领导批准出现错误的,追究批准人的领导责任。因有关领导错误批示造成过错的,由批示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 在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案件中,对案件定性或者处理表示并保留不同意见的执法监察人员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人应从重处理:
(一)受贿、索贿等徇私舞弊情节的;
(二)对控告、检举、申请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打击报复
(三)干扰或阻碍过错责任追究的;
(四)一年内累计发生二次以上本办法所列过错行为的;
(五)执法过错行为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拒不纠正过错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 具有写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的:
(一)自觉纠正执法过错行为,积极挽回损失的。
(二)对控告、检举、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打击报复的;
(三)干扰或阻碍过错责任追究的;
(四)一年内累计发生二次以上本办法所列过错行为的;
(五)执法过错行为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拒不纠正过错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 具有写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
(一)自觉纠正执法过错行为,积极挽回损失的;
(二)情节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第二十七条 对责任人的追究,应当根据过错行为的具体情况确定:
(一)情节轻微的,责令有关责任人作出检查或者通报批评;
(二)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造成经济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经济责任;
(四)有犯罪嫌疑的,移送有关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八条 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执法监察过错责任追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为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而没有追究的,可以责令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追究,必要时可以直接调查。
第二十九条 追究执法监察人员的过错责任,按公务员管理权限办理,或按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规定执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行。
第二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
一、市、县(市、区)、镇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执法监察队伍,按照依法、及时、有效的原则行使巡查职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国土资源巡查工作。
二、巡查主要实行全面巡查和重点巡查两种方式。
三、巡查区域等级按照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和矿产资源分布范围进行划定。
一级巡查区域为:规划开发区、工业园区、市政府划定的44个工业集中区以及优化发展、鼓励发展工业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结合部、国道省道两侧以及矿产限制开采区。
二级巡查区域为:乡镇(办事处)政府所在地规划办、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乡村结合部、县乡道路两侧和已经依法审批过的用地单位和采矿单位。
三级巡区域为上述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
四、执行巡查任务时,巡查人员不少于2人,携带行政执法证件,对确认为违法行为的,当场督促违法当事人立即停止、改正违法行为、制止无效的,应及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或者《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依法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五、建立动态巡查登记制度。
六、市局根据执法形势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市执法人员开展互检互查。
七、各地应当创造条件,加强与公安“110”建立联动系统,及时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八、建立快速反应和集中行动机制。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报告备案制度
一、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统计、报告和分析工作。
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人员,要执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09】127号)的规定,认真实行零报告、专项报告和定期报告制度。
三、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实行“零报告”制度。
四、对重大、突发等违法行为实行“专项报告”制度。
五、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总体情况实行“定期报告”制度。按照国土资厅发【2007】221号、苏国土资发【2007】86号等文件规定,“定期报告”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在线上报。
2、省国土资源厅对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责任制度落实情况实行逐级备案制度。
3、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对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违法用地制止查处情况实行备案制度。
4、国土资源部建立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案件上报工作制度。
六、定期报告的时间、内容等要求,根据上级最新通知精神及时调整。
七、各县(市、区)局应当在每年1月10日前,总结上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规律性、倾向性的总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设,书面报告市局;市局根据需要,可以要求和县(市、区)局、各分局不定期地向其进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专题报告;下级国土资源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随时向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也可以越级报告或者反映情况。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制度
一、市、县两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定专人负责受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举报工作,并设立“12336”违法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
二、国土资源所应在村、街居民点设立举报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的聘
请国土资源雷管(信息)员,协管(信息)员应在政治素质较好的干部群众中选用,报县(市)区局备案,每月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名单不向社会公开。
三、市局按照集中登记、归口交办、妥善处理的原则,对通过信访、“12336”、“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违规违法线索反馈子系统”等渠道交县(市)区局、分局核查的违法线索,要求报结果的,除有特定时限外,承办单位应在10日内将核查结果上报市局,案情比较复杂的,核查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月。
四、对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承办人员应在向上级书面报告的同时,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核查结果告知举报人。
五、国土资源部门应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署名举报的,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对外泄露其姓名、住址等情况。对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查处违法案件发挥重要作用的举报人,应予精神鼓励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六、市局对“12336”违法举报电话每月、半年、全年受理的情况,分类分地区在网上予以通报,并对本期违法形势的总体判断、违法特点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简要分析。
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通报和督办制度
一、市局对各县(市)区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占用基本农田或大量耕地、影响社会稳定及非法采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等重大、典型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制度。
二、决定挂牌督办的案件,市局向县(市)区局下达《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督办通知书》,并抄送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省国土资源厅挂牌督办案件的办结时限为收到督办通知后的60日内;市局挂牌督办案件的办结时限为收到督办通知后的30日内。如需延长办结期限,应报督办单位批准。
四、市局对已查处到位的挂牌督办案件,处理结果报经局领导批准后,可以在市局门户网站或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开。
五、对重大、典型案件和土地矿产卫片反映的地区总体违法问题,市局应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函告,并抄报市人民政府。对违法用地问题突出、案件查处整改不力的地区,及时约谈当地政府有关领导,通报土地执法有关情况,明确整改意见。
六、市局在必要时可会同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督办全市国土资源重大违法案件;经请示市政府批准,实行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驻地督察”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
七、对交办、转办的国土资源违法线索未能按时反馈核查意见的承办单位,市局予以通报批评;挂牌督办的违法案件,对相互推诿、弄虚作假或者未能按期结案的承办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属地管理制度
一、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辖、下查一级”的原则,实行案件查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
二、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市辖三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由市局执法监察支队负责查处,各分局应认真履行巡查、监控、制止、报告、调查、取证等职责。依法应当由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的除外。
三、因行政区划调整的,以区划调整日期为界限,调整前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仍由原国土资源部门履行执法监察职能,调整后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由现国土资源部门履行执法监察职能,现国土资源部门应协助原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已查处案件的没收、拆除、移交等后续工作。
四、市局可以直接查处全市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涉及县(市)区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违法责任人为县级领导干部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督办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
五、跨省越界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难以查处或查处不到位的,应在履行职责的前提下,于每季度的挂牌督办案件上报工作中,逐级报告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用于挂牌督办。
六、不属于本级政府管辖范围,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查处有困难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报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协助查处或直接查处。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文明执法和廉政制度
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应当着装整齐,在执行职务时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应当文明执法,秉公办案,在查处违法案件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1、对涉案当事人、被调查人采取粗暴方式或斥责、打骂;
2、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采取不合法、不文明的方式,侵犯当事人的人格和利益;
3、在执法现场言辞偏激、行为失态,引发冲突和矛盾;依权压人,耍威风,泄私愤。
三、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应当模范地执行廉政准则,严禁以权谋私。在执行职务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1、接受涉案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吃请和高消费娱乐活动;
2、接受涉案当事人和有关人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3、暗示或索要涉案当事人和有关单位的财物,暗示或要求涉案单位、人员为本部门、本人及其亲朋好友提供方便和不当利益;
4、在执法和查办案件期间酗酒、打牌、赌博。执法监察人员应严格执行“禁酒令”工作日一律不得饮酒。上下级部门之间一律不准吃请、送礼。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责任追究制度
一、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行政不作为和其他行政违法行为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追究负有责任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责任追究方式分九类:
1、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2、诫勉;
3、通报批评;
4、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5、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6、停职反省;
7、调离执法监察岗位;
8、劝其引咎辞职;
9、责令辞职。
三、行政处分分六类:
1、警告;
2、记过;
3、记大过;
4、降级;
5、撤职;
6、开除。
四、本辖区内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混乱,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1、发生重大、典型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被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或省国土资
源厅公开调查处理的。
2、因履行职责不到位,致使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现制止不及时,查处追究不到位,导致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形成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较大的。
3、因国土资源违法问题严重,被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或省国土资源厅列为重点监控连续两年的县(市)区;因国土资源违法问题严重,被市局列为重点监控连续两年的镇(办事处)。
4、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未通过上级验收,导致本级或上级政府被国土资源部约谈或问责的。
5、对群众信访举报、新闻媒体披露、上级督办等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引发群众性事件或多次集体到省或到京重复上访的。
6、明知建设项目用地涉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仍为其办理用地审批手续、颁发土地使用证书的。
五、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以下行政违法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追究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责任。
1、国土资源区域监管责任不落实,动态巡查工作不彻底、不到位;应当发现而未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现违法行为不制止的;应当报告而未报告或者报告不及时的,应予立案查处而未在一个月内立案查处的;填写巡查台帐或者录入巡查信息弄虚作假的。
2、在执法过程中,因调查取证不细、认定事实不准、适用法律不当、违反办案程序等原因,导致错案发生或者诉讼败诉。
3、对上级机关或领导交办、督办的案件,逾期不办理又不说明情况,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4、不按照制定的行政处罚标准或集体审意见下达处罚决定的;应当依法追究违法责任人党纪政纪或刑事责任而未依法依纪提出处理意见并移送的;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而未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5、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统计上报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或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的。
6、执法监察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或发生其它违法违纪问题的。
六、已经切实依法履行制止、查处职责,并按规定报告但仍然制止无效、查处无法实施的,视为履行了监管职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原则上不应承担相关责任。
七、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机构依照干部管理权限,遵循“分级负责、下查一级”的原则,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组织实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责任追究制度,负责监督、检查考核、受理举报、调查核定和责任追究意见的提出及落实等工作。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保障制度
一、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建设情况作为全系统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二、各地要将执法监察工作经费纳入财务预算,并予以充分保障。积极争取和改善执法监察工作条件,在执法监察所必须的硬件设施、软件建设资金投入方面要给予倾斜,为执法监察队伍配备必需的专用车辆以及通讯工具等有关办案设备。
三、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和工作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全市各级执法监察队伍负责人高配,努力争取执法监察队伍升格。有条件的执法监察队伍可以配备一名同级政治干部,确保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队伍政治素质。
四、执法监察队伍要实行定员定岗,大力强化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市国土资源局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业务培训会或执法工作座谈会;安排一次“徐州市十佳国土卫士”和执法监察队伍先进个人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也应有计划、有目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组织培训、互学、考察和调研活动,全面提升执法监察业务能力。
五、为鼓励执法监察队伍“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的奉献精神,并体现对执法人员艰苦工作的补偿,应比照信访工作给予执法监察人员相应的岗位津贴。
六、建立和完善执法监察考核和评比表彰制度。按照职责分明、指标量化、考核有据、奖罚分明的要求,逐步建立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执法监察机构、队伍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严格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进行评比表彰。
七、考核指标主要是:巡查责任制落实情况和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的情况;以卫片监测图斑为依据的违法案件发案率、报告率、查处率;巡查、报备、信访反馈、督办核实等日常工作是否按照制度要求的期限执行及完成情况;执法监察机构、队伍建设情况;开展“土地执法模范县”、“土地执法模范镇”创建情况;“土地执法和信访重点监控镇”排序和整改情况等。
八、执法监察人员工作目标考核由执法监察机构会同人事部门共同组织评比,排名前列的推荐为徐州市“国土资源系统先进个人”或“十佳国土卫士”。
第三篇:河南省实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暂行办法
河南省实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违法案件,实现“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执法监察新路子,依据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态巡查责任制,是指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执法队伍以及乡(镇)国土资源所,通过将所辖行政区域分等定级,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严格考核的方式,开展动态巡回检查的工作制度。
第三条动态巡回检查工作,按照查处与教育、责任与奖惩、本级巡查与上级抽查、部门执法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均应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建立定量指标考核体系,实行奖惩挂钩。
实施动态巡查工作的主体,是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执法队伍。日常巡查任务,主要由专业执法队伍承担。
基层国土资源所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动态巡查工作,其工作人员均应承担动态巡查任务。
第五条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备巡查工作需要的交通、通讯工具及其它办案器材,保证工作经费。
第六条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乡、村、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网络,做到执法监察信息反馈快捷、通畅。
第七条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均应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对及时举报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个人,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奖励机制,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应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巡查区域等级范围与责任
第八条动态巡查的内容是: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九条巡查区域等级按照国家重点保护的资源对象和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进行划定。
一级巡查区域为:城市规划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结合部和辖区内国道、省道两侧的土地以及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与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蕴二级巡查区域为:乡镇政府所在地规划区、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乡村结合部、县(乡)道路两侧的土地和一级巡查区域以外相对集中的矿区。
三级巡查区域为:村庄规划范围内、村庄周围侧的土地和零散分布的矿产资源所在区域。四级巡查区域是上述区域以外的其它区域。一、二、三级巡查区域为动态巡查的重点区域。
第十条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动态巡查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全省动态巡查工作;
(二)定期、不定期组织跨市域的互查活动;
(三)对下级的巡查效果进行随机抽查;
(四)对下级巡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对省辖市动态巡查的整体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一条省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动态巡查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本行政区域的动态巡查工作;
(二)组织市辖区局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巡查;
(三)定期、不定期组织跨县域的互查活动;
(四)对一级巡查区域进行重点抽查;
(五)对下级巡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本级执法监察人员的巡查情况和效果进行考评;
(七)对县(市、区)动态巡查的整体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二条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动态巡查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和协调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巡查活动;
(二)对辖区内的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对一级巡查区域进行重点巡查;
(三)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的巡查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本级执法监察人员的巡查情况和效果进行考评;
(五)对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动态巡查整体情况进行考核。基层国土资源所对辖区内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并对本级巡查人员的巡查情况和效果进行考评。
第三章 动态巡查
第十三条动态巡查主体和基层国土资源所要对本辖区的巡查工作做出规划和月度计划,将巡查区域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划定的巡查区域要明确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第十四条动态巡查工作采取普查与抽查、专项与随机、定期与不定期、自查与交叉的形式进行。
第十五条根据本办法确定的主要职责、巡查区域等级和违法行为发生的趋势与规律,确定巡查频率。基层国土资源所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域每10天巡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域每20天巡查不少于一次,三级巡查区域每30天巡查不少于一次。
县(市、区)巡查主体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域每15天巡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域每30天巡查不少于一次,三级巡查区域不定期随机巡查。
市级巡查主体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域每3个月抽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域每6个月抽查不少于一次,对一、二级巡查区域不定期地组织县域的统一互查活动。
在土地违法行为发生的多发时段、高发区域和矿种价格上扬时期应加大巡查频率。
第十六条建立动态巡查台帐登记制度。台帐登记内容包括巡查时间、巡查线路、巡查情况记录和巡查人员。如发现违法行为,必须记录违法现状、制止措施、当事人或其他证人的简要情况说明以及因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而挽回的经济损失。
第十七条巡查人员必须具备忠于职守,通晓业务,秉公执法,热情服务的职业道德,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第十八条巡查主要责任人员对负责的巡查区域负有领导责任。依据巡查规划和月度计划制定实施方
案,确定巡查频率,及时解决巡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巡查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责任区域内的巡查工作,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将其制止在萌芽状态。对拒不停止或已形成违法事实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及时向主要责任人员报告情况,并报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立案查处。
第十九条巡查人员检查和制止违法行为,必须出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件。
第二十条对巡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巡查人员要积极向当事人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说明其行为将产生的严重后果,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中止、纠正其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轻微,且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巡查人员应当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自行改正。巡查人员应当将违法行为的改正情况,记录在动态巡查台帐之中,并制作完成《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报送主要责任人员。
违法行为严重,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巡查人员应当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向当事人、相关单位和知情人员询问有关情况,对违法现场进行勘测,并将相关情况记录在动态巡查台帐之中,制作完成《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经主要责任人员审核,报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立案查处。第二十一条《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应载明:
(一)违法行为人的基本情况;
(二)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基本事实;
(三)巡查人员已经采取的制止措施;
(四)巡查人员的处理建议。
第二十二条对巡查发现立案查处的违法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符合法定程序和职责权限。
第四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实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的情况,作为考核下级部门执法监察工作的首要指标。考核结果是评先、奖惩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动态巡查工作考核实行百分制。
(一)全面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划分巡查区域等级,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人的,记10分。未划分巡查区域等级,或未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人的,扣5分。
(二)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巡查频率,进行全面巡查、重点巡查和抽查,并在违法行为多发时段、高发区域、易发时期加大巡查频率的,记土10分。未按本办法规定的频率进行巡查,或加大巡查频率的,扣5分。
(三)动态巡查台帐规范,登记内容全面的,记5分。未建立巡查台帐的,扣5分;台帐登记内容不全面的,扣
2.5分。
(四)对发生的违法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制止,没有形成违法案件的,记20分。在一级巡查区域10天巡查内,二级巡查区域20天内,三级巡查区域30天内发现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多发时段、高发区域、易发时期期限减半),未能及时制止,没有形成违法案件的,每件扣1分;已形成违法案件,没有及时报告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立案查处的,每件扣1.5分。未能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形成违法案件的,每件扣2分;
(五)违法案件立案率达100%的,记20分。低一个百分点,扣4分。
(六)立案查处的违法案件在法定期限内结案率(含依法作出处罚决定、被处罚主体自觉履行处罚决定、提出处分建议或移送司法机关、申请执行四项内容)达100%的,记20分。已经结案,但超越法定期限的,每件
扣0.5分;没有结案,属处罚决定未依法作出,或该提处分建议没有提出,或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或被处罚主体不自觉履行处罚决定,处罚机关也不申请强制执行的,每件每种情形扣1分;没有结案,属没有做出处罚决定的,每件扣4分。
(七)违法案件发案数较上个考核期下降10%的,记15分。少下降一个百分点,扣4分。上述七项扣上限为分配分数值。
第二十五条考核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勘察、组织评议、综合评分的办法进行。省对市,市对县(市区)每年考核一次;县对基层每半年考核一次。
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综合评分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70—90分(含70分,不含90分)的为合格,70分(不含7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考核为优秀等次的,考核单位应给予通报表彰;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考核单位应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取消被考核单位本及下在本系统的先进评选资格。
第二十六条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应对本级的巡查责任人员进行定期考评,考评结果与奖惩、任用挂钩。
具体奖惩办法由实施动态巡查的国土资源部门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制定。
第四篇: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办法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办法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办法
(湘国土资发[2003]28号)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执法监察工作“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保障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根据国土资源部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动态巡查工作主要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其所属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和执法监察机构、队伍承担动态巡查的具体工作。
第三条 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所辖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巡查活动;组织市辖区分局对市区范围内国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巡查;对所辖县(市、区)的一级巡查区进行抽查;对所辖县(市、区)巡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国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对一级巡查区进行重点巡查:对所辖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巡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第四条 市(州)、县(市、区)应当建立执法监察专业队伍,配备相适应的人员、巡查车辆、通讯工具及其他巡查装备,增强快速反应能力,保证动态巡查工作经费,保障动态巡查工作顺利进行。
巡查人员在执行巡查任务时,应当统一着装、统一标志、持证上岗、文明执法。
第五条 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i管部门应当根据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情况、国土资源分布和违法案件发生特点,划分巡查区。
第六条 巡查区分为三级。一级巡查区为基本农田、各类经济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公路干线两侧及主要矿区;二级巡查区为小城镇周围、县乡道路两侧及成片居民区周围和一般矿区;三级巡查区为未划入一、二级巡查区的区域。
第七条 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每周巡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每半个月巡查不少于一次,三级巡查区每月巡查不少于一次。
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每半个月巡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每月巡查不少于一次,三级巡查区应当不定期进行抽查。
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所辖县(市、区)国土资源动态巡查情况的考查,每年不少于二次;对一、二级巡查区应当不定期组织统一抽查或互查。
农闲季节和非农建设用地高峰期、特定矿种价格上扬时期应当增加巡查次数。
第八条 建立动态巡查登记台帐和登记卡,对每次巡查的时间、路线、人员、发现违法行为情况、制止情况、处理意见、处理结果进行详细登记。
第九条 巡查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对正在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依法制止;对拒不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并形成违法事实的,及时报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立案查处。
对巡查中发现不属于本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辖范围或超越处理职权的违法案件,要及时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及时移送。
第十条 动态巡查责任制考核实行百分制。
(一)全面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划分巡查区域等级,落实巡查范围和职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记10分;
(二)按照规定的巡查周期开展重点巡查和动态巡查记10分;
(三)巡查台帐健全,记录翔实的,记5分;
(四)对本巡查办法下发后所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没有形成案件的,记20分;未能及时发现、制止,导致出现新的违法案件的,每件扣2分;
(五)违法案件发案数较上下降10%的,记15分。少降低一个百分点,扣4分;
(六)对辖区内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率达100%的,记20分。少一个百分点,扣4分;
(七)对辖区内立案的国土资源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含依法作出处罚决定、提出处分建议或移送案件、申请执行三项内容)达100%的,记20分。少一个百分点,扣4分。
第十一条 考核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勘察、组织评议、综合评分的办法进行。省对市、州,市、州对县(市、区)每年考核一次。县(市、区)对乡镇每半年考核一次。
考核时,被考核单位应先行组织自查自纠,并向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再由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实地考核。
考核分为三个等次: 即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综合评分90分以上(含90分)的为优秀;70—89分为合格;69分以下(含69分)为不合格。
对考核为优秀等次的,予以通报表彰;考核为不合格的,哈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连续两年〃不合格的,考核情况移送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或发现后不及时制止、报告,造成一定后果的,追究单位负责人或巡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徇私舞弊,故意放纵违法行为,甚至暗中支持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亍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固原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2
西吉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
工作实施方案
为建设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的作用,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度》(试行)(宁国土资发【2010】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切实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为中心,以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为重点,结合新形势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新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开展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广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广大群众国土资源法制观念,严格执法,自觉守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为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方针,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制止、及时查处,有效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规范》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动
态巡查责任追求制》的要求,以国土资源利用规划为基础,以国土资源管理法律为准绳,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实现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切实履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三、巡查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将国土资源管理纳入各县(区)目标管理,实现量化考核,固原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责任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苏怀玉国土资源局局长
副组长:马玉章
成员:马忠虎
火勇多 马生奎 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 监察队队长 兴隆镇国土所所长 将台乡国土所所长
马玉福新营乡国土所所长
王俊峰
王建平平峰镇国土所所长 偏城乡国土所所长
动态巡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西吉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
四、巡查区域和职责
各国土所根据区域分布特点和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现的规律,结合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状,对本行政区域划分成不同等级的巡查防范区域,突出重点,分级防范。
(一)巡查区域划分:
1、一级巡查区域:
(1)辖区及县城规划区、309国道、兰宜路及其他主要交通干道、中心乡(镇)周围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2)重点矿区周边、矿业活动区、各乡(镇)交界处、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
(3)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和旅游景点景区。
2、二级巡查区域:
县辖区及县城非基本农田的耕地、各乡镇、村道两侧、河道河床等。
3、三级巡查区域:县辖区及县城未被划定的一、二级巡查区外的其他区域(园地、草地、国有荒地、违法案件多发区)。
(二)巡查职责
1、县执法监察队负责对全县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责任制及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察工作进行重点督查检查和重点抽查,每月督查检查不得少于1次,每季度不得少于2-3次。
2、县执法监察队对全县国土资源动态巡查人员的巡查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核;
3、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本辖区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动态巡查工作安排;
4、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主要对行政村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动态巡查,也要按照市、县国土资源局统一划定巡查区域进行巡
查;
5、全县、各乡镇承担动态巡查任务的人员,实行分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形成动态巡查网络。巡查人员必须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并对拒不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或已经形成违法事实的要及时报告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立案查处,同时及时逐级上报。
6、县国土资源局对本辖区内每周不得少于2次以上动态巡查。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对本辖区内每周不得少于3次以上动态巡查;
7、县国土资源局要建立完备的动态巡查台账并制作相应的规范性文书格式,对每次动态巡查情况作详细的记录,对动态巡查中发现的重要情况及时汇总研究,必要时要及时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
五、巡查方法
主要采取全面巡查与重点督查、专项巡查与随机抽查、定期巡查与不定期巡查、自查与交叉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划定巡查区域。
一、工作要求
(一)县执法监察队和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要高度重视,要指定专业人负责辖区内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按片划分,责任到人。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组织对各村定期进行巡查,落实到地块,使巡查网络全方位覆盖本区域,确保不留死角。
(二)县国土资源局对辖区内的违法违规用地要及时发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予以制止。
(三)县国土资源局对动态巡查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要仔细梳
理、认真核查,并进行登记,建立动态巡查台账。
(四)县国土资源局要建设动态巡查情况报告和通报制度,对重大典型的土地、矿产违法行为要向市国土资源局及时报告,一个季度报告一次。
(五)对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突出、案件发现的各乡(镇)国土资源所,我局将给予通报表扬和年终效能目标考核时加分。
(六)要把实行动态巡查工作列入各乡(镇)国土资源所中心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目标管理,建立量化开工指标体系,考核实行百分制。对重大案情不及时发现、制止的,我局将作为年终考核减分项。
(七)对巡查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的人员,我局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在全县范围内给予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