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2 00:4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第一篇: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孝感市“十二五”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孝感市交通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长 李清华

简明云 胡艳和 左振中

员 邹汉波 欧阳华 李可杰 马勇 李博敏 周德升

编 写 组

主 编 李清华 副 主 编

简明云 责任编辑 李博敏

编务人员 龚 军 杨建锋 孙建刚 姚耀民

组副组长成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十一五”期交通运输发展成就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第一节 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第二节 交通发展运量预测

第四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与重点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第二节 发展思路及目标 第三节 建设重点

第四节 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第五章 保障政策与措施

第一章 概 述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二五”,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对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交通运输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孝感,作为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南邻武汉,北与河南信阳交界,西接天门、荆门、随州,东连黄冈,是湖北省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结合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并实现三年倍增计划产值过千亿元的宏伟目标。为此,继续加强孝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运输结构,快速提升孝感综合交通运输水平,促进孝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厅关于编制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孝感“十二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对交通提出的总要求和目前孝感交

通发展的现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划。

二、规划编制依据

1、《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交通规划纲要》(2008年9月)

3、《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02—2020);

4、《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2—2020);

5、《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2—2020);

6、《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2002—2020);

7、《孝感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10月)

8、《孝感市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交通发展规划》(2009年5月)

第二章 “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 “十一五”期交通运输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抢抓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措施,按照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全市交通呈现快速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表现为 “三个重大进展”。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区域交通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公路建设投入创新历史。到“十一五”末期,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其中普通公路投入比“十五”期间增长73%,全面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高速公路里程272.47公里(京港澳122.12公里、汉十高速91公里、武荆高速53.67公里、汉宜高速7.8公里、大随高速3.2公里),比“十五”末增加53.67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3.05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贯通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总里程已达12131.2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612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2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面实现了孝感城区至各县市区公路由硬化到黑色化的转变,与武汉市对接,与高速公路连通的大通道建设已成为公路建设的着力点;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到11431.5公里,公路总里程和投资总额是“十五”的2.2倍和2.3倍,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全面完成了“村村通”目标。

——港航基础条件有了新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对港航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重点对汉江、汉北河37公里的航道进行了整治。到“十一五”期末,全市航道通程为546.8公里,其中三级航道18.6公里,四级航道81.72公里,五级航道96.88里,六级航道

129.8公里;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港口拥有县级以上港口5个,港区27个,生产用码头泊位143 个,比“十五”净增40个,其中500吨级及以上泊位15个,比“十五”净增5 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0万吨。港口机械化程度较“十五”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0%。

——站场服务设施有了新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站场新建和改造项目2906个,其中五级以上客运站49个,农村候车亭960个,招呼站1895个。建成货运站2个,其中一级货运站1个,二级货运站1个。通过“十一五”期间的配套完善,全市7个二级以上的客运站全部实现了微机售票,并配备了安全检测仪和电子监控系统。完善后的客运站场不仅站容站貌明显改观,而且服务、管理更加科学,效率明显提高。与物流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配送、货代等行业蓬勃发展,服务业户逐年增加,物流园区和专业的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业为经济建设和城乡居民服务的优势地位逐步显现。

二、运输服务能力有了新提高,城乡交通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公共交通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大投入力度,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孝感城区公交线路增加4条,运力增加90辆,营运里程增加55公里,候车亭新增112座,停车场增加19亩,比“十五”期间均有了较大发展,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由过去的不足40%提高到9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孝感城区居民“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公交出行需求;城市出租车换代升级扩容,新增出租车100台,有效缓解了市民节假日出行难的问题。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运输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全市运输工具逐步向高档化、舒适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高级营运客车快速增长,占所有营运客车的比例达到86%以上;重型、专用货车发展迅速,分别比“十五”期增长34%、53.5%,江海直达船、大吨位干散货船也比“十五”期有了较快发展;快速客运、快速货运稳步发展,物流业发展显现巨大市场空间,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江海直达运输、旅游运输、商务快巴等新型运输方式稳步发展,旅游客运线路覆盖全市主要旅游景点;倡导“车头乡下,乡村始发”,客车通村率达到9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源头管理,运输市场和运输安全监管得到有效加强,通过狠抓市场管理,建立了道路运输市场诚信考评体系,道路运输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通过对道路客运企业动态安全状况评价,逐步建立企业内控机制逐步,货运源头治超取得新进展,对营运驾驶员的安全监管全面加强;通过对全市165处渡口完成达标改造,并建立了“县、乡、村、船主”水上安全管理四级责任制,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三、铁水公空衔接配套实现历史性突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成立了交通运输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从体制上破题上路。牵头制定了孝感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首次从规划上实现了铁、水、公、空、管等多种运输方式的

统一衔接,更加注重公路与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的配套。随着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汉宜铁路、汉孝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相继开工,与之配套的公路、站场等公路交通设施亦同步建设,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的发展要求逐步得到实现。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全市交通的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不高、运输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需要在“十二五”交通规划实施中得到有效解决和缓解。主要表现在:

一、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等级偏低,结构不尽合理,总体运输能力仍显不足

经过“十一五”期的大力建设,全市交通基础设施虽然有较大改善,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公路:一是现有公路路网技术等级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偏低,整体交通网络配套衔接不紧密,难以发挥更大的效益。目前,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为975.84公里,仅为公路总里程的8.67%。二是国道逐步被街道化,交通压力大,容量严重不足,急需外迁改造。境内的107、316国道,既是交通运输、经济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轴线,也是城镇分布的主要地带,街道化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

路收费后,交通流量日益增大,经过沿途城填经常发生拥堵。三是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村公路宽路窄桥和危桥较多,抗灾能力差。水运:一是航道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差。目前,全市多数航道仍然处于自然状态,全年通航里程仅占通航总里程的49.6%。五级以上航道仅为通航总里程的17.7%。二是新沟船闸建设规模过小,通过能力较小,已成为制约汉北地区水运发展的“瓶颈”。三是港口功能单一,机械设施简陋,作业效率低下。全市港口主要以中小码头为主,装卸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的泊位仍然占相当大比重,而且专业化泊位少。三是运输船舶总体技术状况差,平均吨位仅为120吨,船型标准化程度低。客货运站场、城市公交 :一是公路站场设施、运输装备落后。全市建有等级客运站69个,其中一级客运站只有1个。大部分客运站场亟待完善和升级。二是货运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还没有真正向现代物流方向转变,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站场还未形成合理衔接。三是公交线网密度较低,线路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客运缺乏有机衔接,停车场、首末站、调度中心等设施严重不足。

由此可见,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等级总体偏低,结构不尽合理,交通运输能力仍相对不足,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

二、交通建设筹资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随着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全市交通发展任务也将随之繁重,交通发展与资金制约的矛盾将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省厅定额补助标准偏低。最高补助标准为每公里400万元

(一级公路),而目前一级路平均造价在1500—1800万元/公里,二级路平均造价在300万元/公里,其补助标准明显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二是地方财政吃紧,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按照《湖北省一二级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一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由省定额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组成。而配套资金由地方政府负责筹集,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目前,孝感正处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阶段,市政、水利、交通等各项工程也处于建设投资高峰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来支撑其发展。而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对资金量的需求将持续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增长。而孝感财政收入有限,建设配套资金往往难以及时到位,已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三是交通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滞后。税费改革后,交通规费代之以燃油消费税,改变了以前的资金运转方式,燃油消费税收入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交通建设资金需逐级核拨,资金到位的时间严重滞后于工程进度,不能适应交通建设项目的需要。同时,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站后,公路建设养护的资金保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公路建设筹融资渠道进一步变窄,加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局面。

三、农村公路建设配套不完善,破损现象比较严重

经过“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高峰,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交通环境还比较薄弱。一是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建设不平衡,排水、防护设施等不够齐全,服务功能较差。二是农村公路资金筹措困

难。农村公路资金到位率低,配套资金不足,这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三是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近年来,干线公路的治超工作力度加大,部分超限超载车辆绕道农村公路,造成农村公路实际交通量远远超过原设计通过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破损等现象,影响农村公路使用寿命。特别是2003年—2006年期间建设的农村公路,当时补助标准为5—7万元/公里,大部分为沥青表处路面。由于投资少,质量差,至今已投入使用6年之久,路面早已破损严重,已恢复修建前的原貌。

四、运输结构性矛盾突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运输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运输经营主体仍然呈现“多、小、散、弱”的态势,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许多经营主体处于挂靠经营、单车承包、分散经营、自揽自运的粗放式、低水平运营状态,市场集中度不高,管理水平低,经营粗放,效益不好,竞争力不足。道路货运供给能力低水平过剩,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拖挂车和特种专用车辆比重偏低,货运运力过于分散,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客运企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公交车辆、出租汽车结构单

一、档次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运输船舶总体上仍呈现吨位小、等级低的特点,船舶老龄化严重,船舶技术落后,标准化程度低,与日益先进的现代化内河港口码头设施不相适应。二是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亟待加强。铁路、公路、水运等交

通方式的客货运站场基本独立设置,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未能充分发挥,水路优势不优,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铁路客货混跑,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优势受到抑制,公共交通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其中既有行业发展战略不够清晰的原因,也有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制度建设滞后等方面的原因。继往开来,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站在一个必须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的转折点上。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不高、运输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等级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经过“十一五”期的大力建设,全市交通基础设施虽然有较大改善,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现有公路路网技术等级不高,整体交通网络配套衔接不紧密,国道交通压力大,容量严重不足。农村公路配套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差。二是水上航道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差。三是客货运站场设施、运输装备落后。四是公交与城乡客运缺乏有机衔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交通建设筹资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省厅定额补助标准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二是地方财政吃紧,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

——农村公路建设配套不完善,破损现象比较严重

经过“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高峰,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交通环境还比较薄弱。一是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设施不齐全,服务功能差。二是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三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还没有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第三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第一节 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面临的形势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并把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为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

交通运输部提出,今后要认真落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部署要求,继续推进“两型”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省委、省政府为推进交通业的发展,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

意见》、《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和保障。

目前,武汉城市圈建设稳步推进,交通一体进程逐步加快。同时孝感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并实现三年倍增计划产值过千亿元的宏伟目标,为加快交通发展提供了更高的标准和发展平台。

二、面临的任务

面对“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实现交通科学发展的任务将非常艰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新跨越。加快地方高速公路网建设,以市场融资方式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渠道,将成为我市“十二五”期公路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扩展城市空间,打造快速公路通道,是“十二五”改善和构建公路主骨架的主攻方向;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完善农村公路的配套设施,提高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是“十二五”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整治通航河流,提高通航能力,是建立绿色交通,提高我市水上运输水平的主要途径;完善客货运站场及物流园区,打造现代物流业,是提高运输服务的重要平台。

——运输及相关辅助业的服务能力要有新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公交覆盖上规模、硬件上档次、服务上水平;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

具,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积极应对复杂的安全维稳形势,确保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重点时段客货运输的安全、平稳、顺畅。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有新创新。转变交通管理职能,统筹公、铁、水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是创新体制的基本前提;加强对支撑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运输机制,在运输枢纽上实现零换乘和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是创新管理体制的根本目的。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要有新举措。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推进交通运输装备现代化、加快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交战略,努力促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综上所述,孝感交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把握机遇,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推动全市交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节 交通发展运量预测

今后5年,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增长仍会维持较高水平。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

整、农业结构的转变、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运输需求将更加旺盛,将对交通运输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经济调查并对未来的综合运输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对“十二五”交通运量预测如下:

一、客运量预测

预计到2015年,孝感市将完成道路客运量10361万人,旅客周转量763353万人公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2%和12.2%;

全市水运客运量主要集中在库区客运和旅游,预测今后5年内仍然以库区客运和旅游为主。到2015年全市水运客运量将达到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0万人公里。

二、货运量预测

预计2015年,全市道路货运总量为4122万吨,货运周转量为651779万吨/公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5%和16%。

我市水运货物运量主要集中在汉江、汉北河、府河、大富水和汈汊湖水系6条河流上。预测到2015年,全市水运货运量将达到200万吨,年递增10%,货运周转量将达到4.83亿吨公里,年递增15%。

三、港口吞吐量预测

据预测,2015年全市港口旅客吞吐量将达到85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67万吨。其中进口货物吞吐量102万吨,出口货物吞吐量265万吨。

第四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与重点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我市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构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大通道、打造大路网、构筑大交通、创新大发展”为宗旨,以“交通设施上档次,运输服务上水平,管理服务高效率”为目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为理念,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交通布局,逐步形成畅通、安全、和谐、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适应孝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按照高起点、长眼光、大手笔,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干线通道、重点物流园区和客运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趋势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转变。

——坚持综合协调、全面发展的原则。综合公路、铁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节点之间具有枢纽性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综合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

——坚持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由重基础设施建设向重视运输服务能力提升和运输市场管理转变,坚持两手都要硬、——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节 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和武汉交通枢纽中的重要一环为战略定位,通过“十二五”的建设发展,通过建设“四网四中心”,实现“五连”,打造“两圈”,把孝感建设成武汉交通枢纽中的重要节点,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物流基地,水上交通的重要运输通道。

根据以上目标,“十二五”期间建设高速公路203.9公里,一级公路567.39公里,二级公路985.71公里,三、四级公路 1517.68公里,通村公路3000公里。公路水路投资规模为304.2亿元,规划投资规模是“十一五”4.09倍。其中公路投资264.05亿,港航投资16.22亿,公交、站场及物流园区投资21.20亿,支持保障系统2.74亿。资

金来源分为三条渠道,即争取部省投资一部分(约79.46亿元),争取招商引资一部分(“十二五”我市高速公路投资全部为地方招商引资,约113.36亿元),争取地方筹集一部分(约111.38亿元)。

二、发展目标

——“建设四网”,即:“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六纵八横两环”的国省干线路网;通乡达村的农村公路网;连通城乡的公共交通网。

“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通过建设高速公路网,使我市各县市区交通出行有更多选择,更快与各地联通。

纵一:硚孝高速公路。纵二:京港澳高速公路。纵三:孝汉应高速公路,纵四: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横一:麻竹高速公路。横二:汉十高速公路。横三:武荆高速公路。横四:汉宜高速公路。

“六纵八横两环”的国省干线路网:借省道调整的契机,加快国省干线路网升级改造,实现“六纵八横两环”,完善国省干线路网,整体提高我市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使县市区及沿线乡镇交通更方便快捷、更高效舒适。

纵一:黄土线(河口至土门)纵二:杨界线(王杨线、双峰山观音湖旅游公路、芳新线、大界线)

纵三:107国道 纵四:316国道

纵五:云北线(云长线、汉长线、庙北线)纵六:平韩线(平洑线、烟应线、应天线至韩集)横一:大黄线(大新至黄站)横二:宋应线 横三:大天线

横四:黄云线(黄孝线、316、107国道连接线至云梦伍洛)横五:孝天线 横六:汉宜线 横七:荷沙线 横八:汉蔡线

环一:孝感市区外环线(107、316外迁规划线、107、316连接线)

环二:孝感市域外环线(黄孝线、纵一线、宋应线、大天线、烟应线、汉宜线、分当线、荷沙线、孝汉一级公路)

建设通乡达村的农村公路网:通过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高技术标准,按照通乡公路三级以上、通村公路四级以上,构建和完善农村公路网,使农民走上沥青水泥路,经济富裕路。

连通城乡的公共交通网: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城乡客运交通资源,实现孝感市城区10公里半径公交线路覆盖,县市5公里半径公交线路覆盖,逐步延伸公交线路,扩大覆盖范围,尽量做到宜通公交通公交,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构筑四个中心”,即:建设与铁路、公交及其他交通方式相衔接的旅客换乘中心;建设辐射力强,具有地域优势的物流中心;建设通航与防洪相结合的水上枢纽中心;建设交通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协调中心。

旅客换乘中心:建设一批以公铁旅客换乘节点、汽车客运与城市公交换乘结合点、客运集散点为对象的客运站点设施,以孝感城际铁路、石武高速铁路为重点,建设孝感东城客运换乘枢纽、石武铁路孝感北站汽车客运站,实现公铁无缝衔接。

物流中心:根据孝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和临近武汉的地域优势,建立以孝感城区为中心,以各县市区为节点,以乡村为网点,立足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的物流服务网络。突出以孝感市经济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孝南开发区为中心,建设辐射力强,具有地域优势的物流企业群。重点建设孝感三汊物流基地、闵集临空综合物流基地、孝南开发区综合物流基地、孝感通晟物流园区等物流企业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水上枢纽中心:建设通航与防洪相结合的的水上交通枢纽,重点建设新沟二线船闸,改善水上通行条件。

交通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协调中心:根据交通安全应急保障需要,建立孝感市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公路交通应急中心、道路运输应急中心等应急保障系统,确保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

——“实现五个联通”,即:高速公路联通全国,城市走廊连通武汉,一级公路连通县市,快速通道链接港、站、场(港口、客运站、机场),旅游公路联通景区。

高速公路联通全国:“四纵四横”的八条高速高速公路将全市7个县市区与全国联通,所有县市城区有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相连接,10分钟内上高速。

城市走廊连通武汉:除高速公路和国道以外,以孝汉大道为代表的一级公路按照城市道路标准与武汉相对接,形成两城之间的大走廊。

一级公路连通县市:以孝感城区为中心,孝感辖区所有县市城区与孝感城区有一级公路相链接。

快速通道链接港、站、场(港口、客运站、机场):重要港口、客运枢纽、机场有便捷的快速通道联通。

旅游公路联通景区:孝感所有4A级以上景区全部通达二级以上旅游公路,并与周边景区互联互通。

——“打造两圈”,即:通过六条快速通道(京港澳高速、汉十高速、硚孝高速、107国道、孝汉大道、汉蔡快线)与武汉市对接,实现孝感到武汉市区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孝感城区与武汉城区同城效应;通过7条高等级公路(京港澳高速、孝汉应高速、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107、316国道、孝汉、孝应一级公路)实现孝感各县市

区到武汉1小时通勤圈。

第三节 建设重点

一、公路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形象表示为:“四高、五快、六游、六改、七联、一区”主通道建设。

四高:

1、麻竹高速大悟段。该项目全长40.9公里(含麻竹大随高速大悟段),起点河口(红安与大悟县界)、刘集、夏店、芳畈、终点(京港澳高速公路)。估算总投资21.36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建设,该项目已经举行奠基仪式,目前正在筹备项目法人。建设工期42个月,该工程已列入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项目。

2、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孝感段。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交通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全长约135公里,跨越孝昌、安陆、云梦、应城、汉川、等县市,估算总投资74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工期4年。

3、孝(感)硚(口)高速公路。硚孝高速公路起于武汉硚口古田一路,经东西湖、孝感东山头,止于孝南毛陈镇,全长36公里,其中武汉境内28公里,孝感境内8公里。孝感境内工程估算总投资8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该工程已列入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项目。

4、孝(感)汉(川)应(城)高速公路。规划的孝汉应高速全长约20公里,路线主要控制点:起点孝感城区翟家湾,止于云梦道桥接武荆高速,估算总投资10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

五快:

1、孝感至应城一级公路:起于孝感环水二桥,经沙河,止于应城曹大,全长30公里,估算总投资450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

2、孝感至汉川一级公路:起于孝感规划路,经白龙潭、朱湖,止于汉川刘隔,全长35公里,估算总投资525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

3、新建汉蔡一级公路:建设汉川到蔡甸的快速通道,全长25公里,估算总投资375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4、107与316国道连接线(孝感西北外环):起点孝南肖岗,止于云梦伍洛,全长17.8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估算总投资33000万元。

5、云孝大道一级公路:起点云梦,止点孝感城区,全长16.5公里,估算投资2.5亿元。

六游:

1、孝感至双峰山、观音湖旅游公路:二级公路,起于孝感市城区,经新铺镇、西河镇、杨店镇、丰山镇、双峰山、周巷镇、观音湖,止于小河镇,全长79公里,估算投资25000万元。

2、京珠高速公路至双峰山旅游公路:该项目起点京珠高速周巷

出口,止于双峰山洪益村,全长10.9公里,按一级公路设计,估算投资2.18亿元。

3、大黄线大别山旅游公路:二级公路,80公里,估算投资18400万元。该项目为交通部支持项目。

4、芳畈至新城旅游公路:二级公路,20公里,估算投资4600万元。该项目为交通部支持项目。

5、观音湖至黄陂木兰天池:二级公路,30公里。估算投资6900万元。

6、双峰山至黄陂木兰天池:二级公路,20公里,估算投资4600万元。

六改:

1、升级改造316国道:全线85公里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标准,对孝南、云梦、安陆城区路段实行外迁。

2、升级改造107国道:全线75公里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标准,对孝感城区、孝昌城区段实行外迁。

3、升级改造荷沙公路一级公路:全长50公里,估算总投资700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

4、升级改造大天线大悟至安陆段一级路改建工程:全长72公里,估算总投资100800万元,使该路段成为大悟、孝昌、安陆至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的联络线。

5、宋应线改建工程:对宋应线进行改造,并对大悟城区段实行外迁,改善宋应线大悟城区的交通状况。

6、升级改造黄土河(口)宣(化)段一级旅游公路:使该线路成为我省主要省级高标准出口路。全长50公里,估算总投资70000万元。该工程为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项目。

七联:

即在建设高速公路的同时,同步建设硚孝高速孝感联络线、麻竹高速公路至高铁孝感北站联络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云梦联络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应城联络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汉川沉湖联络线、京珠高速孝昌李集至花园联络线、汉十高速安陆南城互通联络线,共计七条联络线。

一区:规划了孝感市“两型”社会示范区内的三条骨架公路。

1、八一大桥至三块碑公路。全长42公里,该线路起于八一大桥,止于三块碑,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该项目作为107国道、硚孝高速、京珠高速、孝汉大道之间的重要联络线。

2、陈天大道。全长约17.6公里,该线路起于107国道孝南区陈八埠处,依次下穿汉孝城际铁路、上跨京港澳高速公路,在孝感市临空区与新孝汉大道相交,止于孝感市与黄陂区界界河,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该项目建成将使孝感市临空区与天河机场的航空物流、武汉市阳逻港的港口物流、武汉北编组站的铁路物流之间构建现代国际物流平台。

3、三汊至北泾咀公路。全长15公里,该线路起于三汊镇赵陈,向南在丁砦处穿孝汉大道后,经岳岗、蔡陈家塆进入毛陈镇境内,再经喻家湾、丁家湾,止于北泾,与祝八线相交,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

建设。该项目连接三汊镇和毛陈镇两镇,从王母湖和野猪湖之间穿过,对两镇的经济发展和两湖的生态资源开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们规划县乡道改造共1517.7公里,建设配套桥梁 152座,15011.46延米。改造危桥750座,17842.17延米。规划改造3000公里的通村公路,力争十二五期末,大部分的自然村通达水泥路。

二、港航建设。主要项目建设形象表示为“整治一江两河、改造一闸四港”。

新沟二线船闸:根据汉北河水系规划航道等级为四级航道标准及水运量的需求,初步拟定本船闸的建设标准和规模为:500吨级船闸,通航500吨级船队兼顾500吨级机驳,闸室有效尺度:120×18×3.0(m),估算2.0亿元。该工程为交通部支持建设项目。汉川港:新建1个集装箱码头、9个1000吨级泊位及水上货物仓储中心。具体为:在汉川城关开发区喻家台新建一座1000吨级的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为1000TEU;在汉川港城关、脉旺、分水、沉湖、马口5个港区新建9个1000吨级泊位,采用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的装卸机械,进行化零为整,形成综合能力较大的集疏运码头,以承接沿江工业园区的原材料进口与产品外运;在汉川城关港区华一地段建设水上物流中心,占地15亩。

应城港:新建2个1000吨级泊位,满足云应地区膏盐化工产品外运需求。具体为:新建应城港城关港区件杂货泊位,建设规模为:1个

1000吨级泊位。新建应城港天鹅港区综合码头,建设规模为: 1个1000吨级泊位。

云梦港:改扩建彭李港卤水专用码头,建设规模为:2个500吨级泊位,以适应湖北宏博盐业集团发展的需求。

孝感港:新建设沦河桥件杂货码头,建设规模为:3个500吨级泊位,以适应孝南区纸都工业园区发展的需求。

三、客运、公交站场及物流园区建设。综合考虑各种运输方式在枢纽节点内的有效衔接,以构建鄂东北综合运输枢纽为目标,基本建立与现代物流和快速客运发展相适应,与铁路、水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站场(港口)相衔接的现代道路客货运输站场服务网络。规划总投资20.62亿元,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1、客运站

重点建设两个枢纽。一是孝感东城客运换乘枢纽。与汉孝城际铁路孝感东站相配套,建设集道路班线客运、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客运为一体的综合性客运换乘枢纽,以满足汉孝城际铁路建成后孝感城区及周边方圆360平方公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近150万人民群众出行需要。二是孝感北(大悟)客运总站(枢纽)。结合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在该专线孝感北站(大悟高店)附近建设一级客运站,吸引武汉、孝感、随州、黄冈及河南信阳等地客流,充分发挥大悟作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在我省江北地区唯一中转站的中转集运疏散功能。

此外,我们还规划了一批二级、三级客运站和农村候车、招呼站,力争 “十二五”期末全市80%以上的乡镇和农场都有等级客运站,通车行政村100%建有候车亭或招呼站。

2、公交站场

重点是孝感城区公交换乘枢纽、公交停车场、首末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共计要建设1个换乘枢纽、7个停车场、120个候车亭。

3、物流园区(货运站)

重点建设5个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一是孝感三汊物流基地。在三汊镇建设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基地。二是孝南开发区综合物流基地,为该区生活用纸、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等工业企业和水产、水果、建材、农机“四大”专业市场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三是闵集临空综合物流基地。配合闵集临空工业园区建设,建设一座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于一体的物流基地。四是汉川马口货运站。适应汉宜铁路建设需要,形成以汉宜铁路和周围便捷的公路、水路交通为纽带的运输网络。五是孝感通晟物流园区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孝感通晟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等软件设施配套升级,打造孝感城区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物流园。

此外规划新建应城市二级货运站、孝昌县二级货运站、安陆市二级货运站、汉川市福星二级货运站,大悟县鑫源物流中心。同时,配套建设孝感市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云梦白云现代仓储物流服务中心、湖北捷通物流产业园行政服务中心。

四、运输服务、应急管理

一是加快推进运力结构调整。通过信息、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积极鼓励推广天然气汽车,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发展高效低耗的高级客车,推广农村经济适用车型,引导发展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和甩挂列车等营运货车,引导和鼓励使用适合孝感地域特点的经济适用公交车型,积极推广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型船舶,江海直达船舶,加快淘汰高耗低能的老旧车船,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运输。二是积极推进各种运输方式 “无缝衔接”。加快客货运主枢纽建设速度,统筹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行江海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铁水公空联运,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三是积极推进城市客运行业发展。公共交通要理顺体制,健全机构,按照“公交优先”的思路,建章立制,建立“安全便捷、经济环保、诚信可靠、文明规范”的城市客运体系。孝感城区以东城为中心,逐年新增公交线路,增加运力100辆,达到355辆;增加公交线网75公里,达到170.5公里,兼顾覆盖(辐射)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公交盲区,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到“十二五”末,实现孝感城区及各县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5标台,公交线网每平方公里达到3公里以上,站点覆盖率建成区按300米半径计算,大于70%,中心城区按500米半径计算,大于90%。出租汽车客运要按照“先稳定、后规范、再提升”的总体思

路,切实解决行业中存在突出问题,继续开展以“诚信经营、文明服务”为主题的“双创”活动,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四是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统筹考虑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线路、场站及信息传输等设施的有效衔接,充分体现客货流汇集、换乘、换装和疏散的承载性、顺畅性和兼容性,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辐射作用,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的主要中转地。五是加快物流业发展。以孝感合力通晟物流有限公司、三汊物流园区、南大物流配送中心、云梦长舟铁路集装箱集散物流中心为重点,加快现代物流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培育物流示范企业;做大做强邮政快递物流,重点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健全快递物流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物流的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基础设施衔接和运营衔接;积极拓展港站枢纽服务功能,新建港站枢纽运输功能和物流功能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现有港站枢纽改造植入物流服务功能,加强港站枢纽与后方物流园区的衔接。六是加快综合交通管理人才的培养。以现有的交通干部培训中心为基础,建立综合交通人才培训基地,制定综合交通人才培训计划,加强综合交通人才培养,实现全市交通执法管理人员培训率100%,以适应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要求。七是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运力储备,初步构建“应急队伍健全、物资储备合理、运转流程科学、指挥调度有力、快速反应及时”的交通应急体系。在水路运输领域,在孝感城区征地30亩,新建孝感市水路运输应急搜救指挥中心及安全监督系统;在汉川征地20亩,建设汉川水路运输应急搜救分中心;同

时,对安全管理任务重、责任大的汉川、云梦、安陆、应城、孝昌5县市各配备一车一艇(1辆海事车、1艘海事监督艇)。在公路领域,全面加强公路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依托各级公路施工、养护单位,建设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中心,加强公路抢险工程机械设备、人员和应急物资储备。在道路运输(城市公交)领域,依托交通专业运输企业,建设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中心,加强应急运力的储备工作。

第四节 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根据交通发展的需求和工程建设情况,“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共需投资304.2亿元,拟定资金来源情况为:部省投入79.46亿元,招商引资113.36亿元,地方自筹111.38亿元。

按行业划分为:

1、公路建设需投资264.05亿元,其中部省投入61.69亿元,招商引资113.36亿元,地方自筹89亿元。具体情况为高速公路113.36亿元(全部招商引资);一级公路87.1亿元(部省投入25.88亿元,地方自筹61.22亿元);二级公路25.46亿元(部省投入10.6亿元,地方自筹14.86亿元);县乡三、四级公路18.19亿元,(部省投入10.38亿, 地方自筹7.81亿元),通村油路(水泥路)6亿元(部省投入3亿元,地方自筹3亿元)。新建桥梁9.24亿(部省投资7.70亿, 地方自筹1.54亿元);危桥改造4.46亿元(部省投资4.03亿元, 地方自筹0.43亿元);治超站点建设0.24亿元(部省投资0.1亿元, 地方自筹

0.14亿元);

2、港航建设需投资16.22亿元,其中:航道建设12.68亿元,港口建设3.54亿元。初步拟定投资来源为:部省投入11.17亿元,地方自筹5.05亿元。

3、站场及物流园区建设需投资20.56亿元,其中:客运站场4.88亿元,货运站场及物流园区15.68亿元,拟定投资来源为:部省投入5.0亿元,地方自筹15.56亿元。

4、公交建设需投资0.64亿元,其中:公交停车场0.58亿元,公交候车亭0.06亿元。初步拟定投资来源为:部省投入0.1亿元,地方自筹0.54亿元。

5、支持保障系统需投资2.74亿,其中部省投资1.5亿元,地方自筹1.24亿元。

第五章 保障政策与措施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抢抓发展机遇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多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出台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通过拉动内需来确保经济增长的应对措施。根据国家重大政策的调整,交通运输部酝酿制定了在未来3—5年内投资5万亿元的建设计划,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建设的重点为公路建设,特别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建设以及国省

干线公路扩容,此外还包括水运方面的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市为了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步伐,加快推进孝感“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积极启动示范区建设。

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扩大运输网络规模,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我市交通运输跨越式大发展。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先导和推动作用。

二、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拓宽建设资金渠道

初步估算,今后五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约为300亿元以上,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筹措压力巨大。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拓宽建设资金渠道。

一是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及中央财政对交通专项资金“四个不变”的规定,加强与交通部、省交通厅各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为建设资金提供基本保障。二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出台支持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通过征地补偿、税费返还、置换、划拔土地等资源实施捆绑开发,将公路沿线土地增值部分直接用于交通建设,将资金、资本、资源向交通倾斜。三是要进一步开放

交通建设市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加大招商引资、融资力度,采取BOT、BT等方式,缓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四是要成立孝感市交通投资公司,加快搭建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已经建成的交通设施所形成的资产。通过资本运作、筹集资金加快地方交通建设。五是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联系,创造更优惠的条件,以落实资本金为前提,以政府信用平台为支撑,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与银政沟通,吸引争取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交通建设的信贷支持。

三、认真谋划,加快步伐,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前期就是投资、前期就是发展”的理念,坚持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认真分析项目的定位、性质、功能,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步骤有层次的加以发展建设。一是要立足实际,尽早谋划,抓紧做好项目储备,建立和完善前期项目储备库,真正形成“规划一批、在建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良性循环的前期工作机制,保证项目建设在时段、空间上的良好接续,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二是要加强重大项目前期程序的协调,特别是与土地、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工作,规范项目前期工作督办制度,推动项目前期工作顺利进展。积极探索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四、统筹布局,协调发展,构筑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市交通发展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网络布局,整合各种运输资源,强化衔接协调,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提高系统效率和整体竞争力。要以孝感综合运输主枢纽建设为重点,统筹铁路、公路以及内河航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衔接,充分发挥铁路、水运占地少、运量大、污染少的优势,着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城市公交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五、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为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政治保障。要以交通运输发展为中心,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根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了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交通运输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提供可靠保证。二要继续推进行业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创建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创建水平。以“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为主题,以建设交通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体系为重点,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全市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优良的服务环境。三要继续加大建设领域为重点的商业贿赂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

防治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其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六、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施科教兴交战略 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基础。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把科学技术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加强交通行业创新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逐步建立起鼓励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积极调整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

第二篇:商洛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商洛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商洛市基本情况

(一)资源概况

商洛市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结合部,境因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地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和柞水7个县区,163个乡镇,1795个行政村,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3万。

商洛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革命战争年代,商洛是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被国务院批准为革命老区。

全市有林地面积1813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植物种类1000余种。林木资源丰富,是陕西省主要木材生产区之一。区域内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各类药材1119味,主要野生动物百余种。

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0种,开发利用的50种,己探明矿产储量的46种,其中大型矿床15处。储量居全省首位的20种,居第二位的13种。黄金储量70余吨,属全国20个重点产区之一。柞水县大西沟铁矿储量3亿吨,占全省的46%。商南县金红石储量在亚洲位居前列。

市境内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水系。水资源总量57.7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

市境内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商洛旅游资源丰富且发展迅速,“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产业日益壮大,柞水溶洞群、牛背梁、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山阳天竺山等景区发展前景广阔。

(二)2009年社会经济状况

2009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5.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6.65亿元,第二产业84.4亿元,第三产业94.07亿元,增速达15.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1.56亿元,增速达7.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79亿元,增长速度30.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34亿元,增长速度2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速度19.7%;财政总收入16.44亿元,增长速度1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96亿元,增速3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7元,增长速度23.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02元,增长速度20.5%。

(三)公路现状

到2009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5375公里,其中高速路351公里,国道169 公里,省道690公里,县道1563公里,乡道3233公里,村公路9248公里,专用路122公里。全市六县区通高速路,洛南县通二级公路;160个乡镇通油路,占乡镇总数的98%;1787个村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99.6%;1489个村通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82.9%。162个乡镇通班车,占乡镇总数的99%,1544个村通班车,占行政村总数的86 %。

二、“十一五”交通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主线,深入贯彻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方针、政策,紧紧依照规划,突出抓好交通建设工程质量、企业改制、行业管理等重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良好。

(一)“十一五”目标的实施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十一五”确定的“县县通高速、国省公路标准化、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和80%的村通水泥路”为目标。加快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06-2009年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31.64亿元,改建公路11300公里,建设桥梁18座,修建客货运站、招呼站341处,实现了交通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1、县县通高速目标正在实现。投资200亿元,建成蓝田至商州至商南、西安至镇安旬阳界、商州至山阳漫川高速公路共351公里,在建西安至商州二通道45公里、商州至洛南13.03公里高速路,洛南县2011年将通高速路,基本在“十一五”未实现县县通高速路目标。

2、干线公路标准化全面达标。投资4.9亿元,提高改造国省道公路43.1公里,大中修公路608.5公里,加固危桥61座,境内国省道基本达到二、三级公路标准,树立了公路交通新形象。

3、乡乡通油路目标得到实现。完成投资9.9亿元,建成通乡、县乡公路65条1650公里,通畅50个乡镇,2009年底 160个乡镇通油路,占总乡镇的98%,另有3个乡镇公路正在实施。“十一五”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建设桥梁1106米/18座,提高了公路晴雨通车能力。

4、村村通公路目标基本实现。完成投资3.95亿元,建成通达工程2320.4公里、通达246个行政村,2009年底1787个村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99.6%,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5、80%村通水泥路提前实现。完成投资12.8亿元,建成通村水泥路6408公里、通畅1373个村,2009年底全市1489个村通水泥路,占1795个村的82.9%。“十一五”80%的村通水泥路目标提前实现。

6、客货运站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投资3000万元,建成二级货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2个、四级站2个、五级站46个、招呼站290个,2009年底全市各县区城区全部建有客运站,30%乡镇建有客运站,运输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7、公路养护效果明显。日常养护工作稳步推进,干线公路树立新形像,农村公路全部纳入养护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完成,建立了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县交通局—县农村公路管理局--乡镇管理站纵向管理体系。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健全,管理职责明确,人员到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基本健全。

8、路政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各部门、各县区在路政管理工作中加大路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了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路政事案查处率达到100%,收赔率达到85%,结案率达到90%以上。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以源头治理为主,加大流动检测频率,合理设置限制超限车辆通行的设施和简易站点,治超工作日渐步入正轨,全市干线公路车辆平均超限率控制在1%以下,农村公路车辆平均超限率控制在3%以下。

9、公路运输行业发展良好。客货运输日益发展,2009年底全市拥有客运车辆1107辆,货运车辆512辆,旅客运输量1230万人次,货运量720万吨,旅客周转量12154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81240万吨公里,基本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目标。

(二)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公路交通事业创造了历史的最好成绩,但就其发展与经济社会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很多突出问题需逐步解决。

一是主骨架路网布局不够完善。境内高速路网单一,且高速路间通行不畅,出口高速少,特别是洛南东部、商南南部、沪陕、包茂、福银、榆商高速路之间无大通道。

二是公路通达、通畅深度不足。通乡公路、通村公路仅建至乡政府、村委会所在地,影响整体路网通行效益。全市2009年底仍有206个村1380公里通达工程未达到要求,仍有306个村1800公里通村水泥路未建设,同时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公路通畅、通达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期盼。

三是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全市国省道中仍有580公里三级公路,通行不畅;农村公路中近三分之一的沥青路面超期服役、50%以上的路面没有按使用周期进行正常的大中修,路况差、通行能力低,通村公路均为四级或四级以下公路,满足不了安全、舒适的要求。

四是路网服务水平不高,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功能不健全,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五是桥涵配套少,通行不便捷。一些通乡公路桥梁建设满足不了便捷通行要求,需绕行附近跨河桥梁;一些行政村公路与干线、县乡公路连接跨河无桥梁通行,只能晴通雨阻。全市有四、五类危桥100座2830 米未及时改造,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公路防护工程少,抗灾能力差。

六是产业路、旅游路发展较慢。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原有的专用路不适应要求,特别是通往新的经济区、产业区、旅游点的公路标准低,通行不畅,急需进行建设。

七是资金投入不足。公路建设投资较为单一,仅靠国家补助搞建设,同时国家补助标准偏低,地方配套难以落实,上级要求的配套资金只能用地方优惠政策予以解决。因此投入不足成为影响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养护资金不足,养护工程费补助标准较低,无法满足大中修工程需求。由于全市七县区都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低,导致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用不能按期足额拨付到位,一些村组公路失养、弃养现象还存在。

八是交通运输不适应发展需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市、县城区客运站等级低、数量少,农村客运站建设步伐较慢,人民群众出行不够便捷、快速;货运站厂发展滞后,无规模效应,货运发展达不到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三、“十二五”交通发展的形势及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公路、水路交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作出建设西部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也根据商洛市实际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对我市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建设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努力促使公路交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交通运输工作的首要任务。

四、“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突出抓好区域内高速路网、产业路、主干公路、汽车站点、桥梁和农村路建设,着力打造以高速路为主骨架、主干公路和农村公路网络相互补充,客货运站分布合理,主要旅游景区、工业园区公路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公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促使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实施规划的步骤是:利用5-10年时间达到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主要以高速路、二级路、产业路建设为主,逐步加快建设步伐。

(二)“十二五”交通建设规划的原则

适应和促进商洛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建设投资效益为中心,坚持“改善路面,确保畅通,服务一流”的方针。重点完善区域内公路网络,有效促进城镇间、乡村镇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诸多经济要素的快速流通,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交通保障。规划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公路交通运输发展为基础,形成公路层次分明、网络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全市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要求,同时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步增长。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市公路网主骨架和建设与主骨架相连接,结构合理的次骨架网络体系,并与区域产业结构、资源开发、城镇布局、人口分布、自然地理特点相适应,与水、田、林治理以及环境保护相协调,珍惜土地资源。

3、符合区域内经济发展特点,考虑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需求,县城、乡(镇)、村紧密联系,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便捷。

4、结合规划区域的地理和经济特点,使公路网布局具有时间层次和空间层次,既有长远的战略思想,又从实际出发,做好分期安排。

5、以站场为结点,以线路为载体,形成客货并举,大小兼顾,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运输网络,为建立安全运行,快速高效,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的现代化道路运输体系提供基础条件。

(三)“十二五”交通建设规划的目标

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运输服务水平,形成境内高速公路“两横三纵两连接两出口”主骨架和主干公路“四横四纵两连接”的次骨架网络,实现市内主要工业园区、旅游景区、次骨架公路与高速路连接便捷、畅通,县区城区过境通行快速安全。达到主骨架路网高速化、产业公路便捷化、次骨架主干路网二级化、农村公路标准化、客货运站点网络化。

(四)“十二五”交通建设规划的任务

建设公路19209.2公里,投资731亿元,其中高速路600公里,产业路、旅游路、过境路1451.7公里,次骨架二级公路210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2404.4公里,升等改造农村路1473公里,农村公路网络化1643公里,国有林场公路714.4公里,通村(组)水泥路7443公里,新建通村路1380公里,大中修公路3740公里,建设安保工程439处,改造危桥73座2703米,新建桥梁168座7948米,渡改桥129座13005米,建成客运站90个、货运站8个、码头39处。到“十二五”末实现县县通高速路,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油路,100%村通水泥路,60%的自然村通水泥路,100%乡镇和95%以上行政村通班车。其中:

1、主骨架路网高速化。建成“两横三纵两连接两出口”高速路主骨架。此路网旨在实现高速路之间相互连接,全市七个县区通高速路,打通出口路,实现高速路与周边省市相连接,加快商洛融入关天经济圈和周边省市一日交通圈。

两横:沪陕高速路蓝田界至商州至丹凤商南至河南西峡界、丹凤竹林关至山阳至镇安至宁陕界;

三纵:包茂高速路长安界至柞水至镇安界、榆商高速路华阴界至洛南至商州、福银高速蓝田界至商州麻池河至山阳至湖北郧西界;两连接:山阳至柞水、洛南至丹凤;

两出口:商南至湖北郧县界、蓝田至洛南至河南卢氏界。

上述公路已建成沪陕高速路蓝田至商南界、包茂高速路西安至镇安界、福银高速西安界至漫川界高速路共351公里。正在建设西安灞源至商州45公里、商州至洛南13公里,“十二五”再建设600公里,投资360亿元,其中:榆林至洛南商洛境60公里、丹凤竹林关至宁陕界180公里、山阳至柞水路80公里、商南至湖北郧县界100公里、洛南至丹凤县60公里、蓝田至洛南至卢氏界120公里。规划期末区内拥有高速路9条1009公里。2011年至2013年重点实施榆商、山柞、商郧、丹宁高速路;2013年至2015年重点实施洛丹、蓝卢高速路。

2、产业公路便捷化。共建设86条公路1451.7公里,投资82.33亿元。此公路网主要是实现全市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公路通达便捷,城镇过境公路安全快速。

建设工业园区公路243公里。其中商丹循环经济区商州至丹凤一级主干道30公里、刘湾至黑山商贸区一级路20公里,洛南县城至工业园区二级路40公里、陶岭工业园二级路8公里,丹凤东河产业园区一级路2公里,商南矾矿区与沪陕高速连接二级公路40公里,山阳中村钒矿与福银高速路连接二级公路 38公里、山阳县城至色河开发区二级路15公里,镇安米粮金矿区与包茂高速路连接二级公路50公里。

建设旅游二级公路350公里。其中,洛南南华山与榆商高速公路链接公里50公里,镇安木王森林公园与包茂高速路连接公路90公里,建设商南金丝峡至山阳天竺山至月亮洞至柞水牛背梁旅游南环线公路210公里。

建设县城区一级过境路49公里,其中商洛市城区北西环线20公里,洛南S202线、S307线过境路10公里,丹凤312国道过境路10公里,镇安S102线过境路9公里。

同时建设区域内其它旅游开发路、产业园区公路、林场公路三、四级811公里,达到区域内政府公布的产业园区、旅游景区通公路。

3、次骨架路网二级化。建成“四横四纵两连接”次骨架二级路网,建设2100公里,投资105亿元。次骨架公路网主要是进一步优化区域国省道路网络结构,达到所有县城之间相互通行,迂回、绕行畅通便捷,同时达到全市80%以上乡镇通行国省道公路,高速路之间公路通行便捷,实现区域内所有乡镇在1小时内通达至高速路。

四横:312国道蓝田至商州、丹凤、止商南西峡界;商宁公路商南郭家村至过凤楼、太吉河、竹林关、银花、高坝、山阳、色河、板岩、杨地、米粮、高峰、余师、木王、止镇安宁陕界;山宁公路山阳色河、户家垣至柞水县柴庄、凤镇、永乐、结子、云镇、黄家湾、月河、止镇安宁陕界;307省道洛南箭杆岭至三要、古城、景村、城关、板桥、商州、杨斜、红岩寺、凤镇、止柞水。

四纵:省道102线宁陕广货街至柞水、止镇旬界;省道202华阴界至洛南、大荆、李庙、洪门河、商州、阎村、伍竹、山阳、止漫川界;洛郧公路洛南潼关界至巡检、石坡、景村至丹凤、银花、照川、止湖北界;灵郧公路洛南县庙台、灵口、高耀、峦庄、桃坪、清油河、商南、湘河、赵川、止湖北郧县界;

两连接:洛山公路洛南县景村镇至北宽坪、上官坊,止山阳县伍竹。卢郧公路洛南县灵口卢氏界至庙坪、洛源、蓝田县灞源九间房、葛牌、柞水县九间房、马家台、瓦房口、杏坪、铁厂、茅坪、止湖北关。

次骨架路网中已有312国道、洛洪路、商州至山阳段建成二级路共260公里,“十二五”再建设2100公里,投资105亿元,其中:省道307线236公里,省道203、202线、洛洪路170公里,102线114公里、商宁公路370公里、山宁公路181.54公里、卢郧公路382.03公里、洛郧公路282.6公里、灵郧公路260公里、洛山公路103.4公里。此建设任务力争5至8年完成,在2011年至2013年首先建设307省道、202省道、203省道山阳漫川段、商宁路、灵郧路商南至湖北界段,2013年至2018年建设剩余公路。

4、农村公路标准化。建设公路6234.9公里,投资133.4亿元,其中:建设县乡公路油路2404.4公里,升等改造公路1473公里,农村路网化建设1643公里,国有农林场公路714.4公里。此规划旨在实现县乡公路全部等级化,并打通县与县之间连接线,打通县道与主干公路、高速公路连接线,实现乡镇在1小时内通往主要公路网,达到通畅便捷。

5、通村公路水泥化。建设通村(组)水泥路7443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380公里,投资25亿元。实现100%村通水泥路,实现村与村之间、乡与村之间迂回路水泥化,同时实现60%以上自然村组公路水泥化目标。达到所有行政村在1小时内通往县乡级以上公路,实现路网迂回便捷化。

6、客运站点网络化,共建设客运站90个、货运站8个,投资4.3亿元。其中,一级客运站4个、二级8个、三级5个、四级10个、五级63个;货运站一级2个、二级5个、三级1个。达到中心城市建有一级站,县级城市建有二级站,重要乡镇建有三、四级站,85%以上乡镇建有等级站。

7、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共投资13.25亿元,以完善路面结构,提高公路服务水平为主,大修公路1093公里,中修公路2647公里。

8、完善桥梁配套及安保工程。共投资7.75亿元,以连通主要河流两岸通行为主,解决1万人以上人口聚集地区及农村公路安全通行问题。建设安保工程439处,投资2.87亿元;改造危桥73座2703米,投资4521万元;新建桥梁168座7948米,投资1.23亿元;渡改桥129座13005米,投资3.2亿元。建设大桥39座6353米。达到全市公路桥梁基本配套,跨河、越岭路段保障安全。丹江、洛河、银花河、武关河、旬河、金钱河、乾佑河两岸群众通行便捷。

9、完善库区、渡口码头设施。达到现有不通公路沿河、水居住群众行船有码头停靠,旅游库区船舶有码头停靠。建设商州二龙山库区码头11处、商南丹江、莲花台库区码头14处、山阳金钱河及漫川库区码头8处、旬河、乾佑河码头6处,投资1950万元,确保所有船舶安全通行。

10、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建设物流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设商洛市物流园区1个,县级物流中心12个,乡镇物流配送站4个。实现乡镇、县、市级物流运输安全、便捷。

五、“十二五”时期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商洛市“十二五”规划总投资731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投资360亿元,产业公路建设投资82.33亿元,主干公路建设投资105亿元,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33亿元,通村组水泥路建设投资25亿元,客运站点建设投资4.3亿元,大中修公路投资13亿元,桥梁配套建设投资7.75亿元,库区、码头建设投资1950万元。为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建设完成,应充分利用政策和市场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筹资,多元化进行公路建设,要继续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国债资金、车购税投资、公路扶贫等各种国家补助资金。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筹资,转让公路经营权,积极主动吸收私人及民间资金资本建设公路等,用市场配置资源,拓宽筹措资金渠道。一是高速公路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扶持政策,坚持贷款修路的方针,筹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360亿元。

二是产业公路建设建设资金要充分利用国家开发西部的重大机遇,按照政府补助、行业支持、受益对象出资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力争解决投资80亿元。

三是次骨架公路建设资金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力争国家补助,地方财政补贴,以确保筹资105亿元。

四是农村公路建设、通村组水泥路建设、大中修公路、桥梁配套建设资金在争取省上补助、国债资金、车购税投资的同时,按照省上“大路带小路”的政策,发挥政策优势,同时继续引导人民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自愿集资或投工投劳进行建设,共筹集资金180亿元。

五是客货运站点及码头建设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筹措建设资金方法,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争取国家扶持,引进社会各方资金,逐步形成筹、融资建站、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建设机制。

六、实施“十二五”交通建设规划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广泛宣传加快公路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增强商洛交通实现新跨越的历史机遇感,增强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第一动力的责任感,适度超前发展的紧迫感,明确重点,解放思想,调整思路,超前建设,加快发展。

(二)分级负责,加快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基本方针,保证公路建设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进行。高速路省市共建,二级公路由省、市、县联合建设,一般公路由市县(区)组织实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管理,确保质量。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工可研的编制审批、初步设计、施工图的设计等严格按照有关基建程序办理,以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坚持依法管理工程项目。建立质量责任制和终身负责制,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查处制度,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坚持工程验收制度。

(四)筹集资金,保障发展。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利用好现有筹资渠道,坚持“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等方式筹资,大力推进公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筹措,严格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修路积极性,确保加快目标的实现。

(五)养建并重,全面发展。切实解决“重建轻养、重建轻管”问题。要正确处理新建与改建,建设与养护,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在加大农村建设力度的同时,加强公路养管,努力加大养护投入,坚持以法治路,加大“治超”力度,确保发挥公路建设投资效益。

(六)签订责任,加强考核。各单位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把规划的实施纳入单位领导的任期目标,逐步加以实施,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加大管理。市交通局与各单位签定规划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评,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七)落实政策,加快发展。各级政府制定加快公路建设优惠政策,从项目立项、土地占用、税费收取、环境保障等方面,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倾斜的优惠政策,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加快发展目标实现。

七、实施“十二五”交通建设规划的建议 为了确保公路交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现,建议上级帮助我们解决以下问题。

(一)以提高路网综合服务水平为目的,逐步安排规划项目实施。“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建设高速路网、产业旅游路、客运站、二级主干道和农村公路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把这些公路建设中当作“十二五”乃至今后交通发展的重点,因此,建议上级各部门一是把我市规划的商郧路、丹洛路、蓝卢路高速公路项目列入省上规划,使其早日能动工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快主干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客运站建设步伐,建议把我市规划的二级路项目、农村路建设项目、产业路建设项目、客运站点建设项目逐年列入计划,以便早日实施。三是把我们规划的县与县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公路、桥梁项目列入建设计划,以逐步解决县与县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完善桥梁配套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网服务水平。

(二)以确保交通规划目标实现为载体,加大规划项目投资额度。进一步研究公路建设的投资问题,想法增加实施规划的资金投入。一是高速公路建设、干线公路改造,继续按照现行投资政策,不断增加投入,确保目标实现。二是农村公路应继续争取国债资金,主要用于打通乡与乡之间、县与县之间的断头路、桥梁建设和修建产业路、旅游路。三是认真总结“十一五”利用国债资金的经验,适当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去消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建设工程的实施;四是加快利用省补资金改造县乡公路的建设步伐,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力争在“十二五”实现县乡公路全部等级化,真正达到乡镇通往路网主要公路迂回便捷、安全。五是充分考虑修建通村路、客货运站的困难,逐步增加通村路、农村客货运站建设资金,要在群众负担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加快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末使80%以上的群众出门就能走上水泥路、坐上班车。

(三)以发展交通公路运输效能为宗旨,增加客货运输覆盖范围。完善公路网络,其最终目的是提高路网运输效能,方便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此,建议省上在“十二五”把加快客、货运输站厂建设作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点,做到县城、乡镇、旅游景区建有客货运输站,在村村建有招呼站,真正实现旅客零换乘和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坐上班车,在田间地头把农村产品运出去的运输服务效果。

(四)以优化路网层次结构体系为基础,合理调整路网管理等级。结合高速路、产业路、旅游路、主干公路建设的布局,进一步对现状路网相应作调整,建议把我市规划建设的次骨架中的商宁路、山宁路、洛洪路、洛郧路、灵郧路、洛山路、卢郧路调整列入省道路网,以便加快发展,同时建议对县、乡村道进行调整,把通乡路列入县道路网,把一些重要的村道列入乡道进行管理,以保障路网的合理有效。

(五)以确保交通规划目标实现为宗旨,制定落实发展优惠政策。交通基础设施属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应当制定发展优惠政策,确保规划目标实现。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实行政府划拨,并在征收费用上予以最大优惠;二是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减免相关费用的优惠政策;三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上,要合理落实“一事一议”政策,最大限度的动员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四是加大政策的协调力度,整合投资资源,确保加快规划目标实现;五是制定并落实各有关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的优惠政策,全市上下形成合力,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总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争取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深化改革,抢抓机遇,顺势而上,着力营造交通运输加快发展的大环境,为实现商洛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第三篇:孝感市孝昌县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孝感市孝昌县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湖北省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重要决策。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大旅游业培育和发展力度,分阶段,有步骤地激发旅游业在拉动内需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农村就业的巨大效应,促进孝昌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特制定《孝昌县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

一、孝昌县“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孝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旅游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及部分景区景点的建设规划,强化了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及景区景点建设,全县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打造旅游品牌,建设武汉“后花园”,树立孝昌旅游整体形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了行业质量和服务水平;依法依规治旅,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县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1家(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建成星级饭店3家,建成农家乐、休闲山庄321家,发展全省旅游名村一个(观音湖熊畈村),推出观音湖、明清一条街、楚天鹿园等景区景点20余处,修缮殷家墩遗址,湖北党政军诞生地旧址、抗大十分校等文物保护单位3处,建设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观音湖孝昌基地)。全县己初步形成了以“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为主体,其它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2009年孝昌县被湖北省政府评定为“湖北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33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4.1%,33.8%(见附表一)。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旅游开发机制。坚持把旅游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明确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武汉后花园”和“全省生态旅游先进县”目标,把“旅游活县”作为“五县”战略之一,主动将我县旅游业融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搞好农家乐发展,旅游名镇(名村)创建等工作,着力打造“中原知名,湖北一流,集文体、休闲、度假、会务于一体”的观音湖旅游度假胜地。二是创新管理体制。为加快观音湖景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我县成立了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专门负责观音湖景区旅游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将县旅游局升格为县政府工作部门,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市场监管。为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形成工作合力,实行“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要求涉旅的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谋划旅游,分管领导亲自抓旅游,成立专班,全力推进旅游;定期研究旅游工作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明确要抓的主要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强行业规划,推动旅游科学发展。坚持旅游开发,规划先行。科学编制了“十一五”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孝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孝昌县观音湖生态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孝昌县农家乐发展规划》、《小河镇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等,以规划指导全县旅游开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组织规划实施,切实做到“三不准”,即没有规划的不准开发、规划未经审批的不准开发、开发条件不成熟的不准开发,避免了“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产品”现象的发生。

3、加强基础建设,搭建旅游发展平台。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投入资金过亿元,完成了全长13.3公里的观湖路改造升级工程,硬化了观音湖至龙潭湖4公里旅游道路,开通了观音湖至清凉寨8公里旅游道路,全洲山庄至柳林村路段改造升级工程正在实施;完善了京珠高速、汉十高速、107国道、安大线等6条进入线的道路引导标识,开通了城湖旅游专线车;新建大型停车场和星级厕所各3处;金盆湖景观大坝加固、景观桥建设工程已完工,观音湖景观大坝加固、景观桥建设工程正在实施。二是加强游览设施建设。新建了功能齐全的游客中心,新增导览图、标识标牌、宣传牌50块;编写了《观音湖旅游景区导游词》,规范了导游服务;出版印刷了导游图、观音湖邮册、明信片等宣传资料。三是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在游客集散区域设置了瞭望台,危险地点设置了警示标志,部分地带设置安全防护栏,水上游船全部配备了救生衣,设置了水上监测点,全县没有发生旅游安全事故。

4、加强项目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后劲。始终坚持内资、外资、民资一起上的方针,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投入旅游开发资金3.6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点)开发,其中,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扩建了观音湖电力度假村和全洲山庄;引资过亿元,建成了各类“农家乐”、休闲山庄321家;投资1.2亿元,用于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扩建改善了西山天园、楚天鹿园、绿丰园、观音湖茶果基地等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带。同时,我县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成功引进观音湖文体公园、博士湾旅游度假区,井边湾旅游度假村等旅游大项目,其中观音湖文体公园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观音阁项目已于2009年9月动工,基本完成了施工通道、渡口台、码头景点等建设;二期工程完成基础统计工作,正在规划设计阶段;博士湾旅游度假区总投资3亿元,目前已完成了征地勘测等前期工作,正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井边湾旅游度假村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垂钓中心,水上漂流等基础工程。另外,我们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旅游发展项目政策,积极申报和争取项目,加强我县旅游设施建设。

5、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一是推进质量标准化工作。通过景区创A,宾馆、“农家乐”创星、旅游名镇(村)创建,旅行社创优以及文明景区创建等活动、不断推行和实施行业标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十一五”期间,全县创建4A级旅游区1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湖北省旅游名村1村、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1家)。二是加强了行业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建设旅游人才队伍,培养旅游管理员、服务员、导游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培训旅游从业人员800人次,其中8人取得旅游社经理资格证,4人取得国家初级导游证,3人取得旅游管理执法资格证。三是开展了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制定了《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协调配合相关部门,采取集中整治和经常性执法检查相结合,整顿规范旅游市场与旅行社年检,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复核,旅行社分支机构清理,投保责任险,投诉受理等常规工作相结合,加大严处力度,通过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游客满意度提高。四是在旅游活动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举办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尤其是加强了每个“黄金周”的旅游安全检查和督促指导,落实责任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止了各类安全事故尤其是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6、加强宣传推介,扩大旅游品牌影响。一是展会促销。精心组织参加了每届华中旅游博览会、孝感人游孝感等活动,累计发放画册15万份,光碟2万份。二是传媒促销。以观音文化、孟宗文化、宗教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体,深入挖掘整理境内山水人文资源,先后编辑制作了《观音湖的传说》、《孝昌风情》、《孝昌县旅游资料汇编》、《观音湖十大景点招商指南》、《感悟孝昌》等图片光盘资料,利用电视台、报刊、杂志和新闻网站等媒体对观音湖景区进行广泛宣传。三是节日促销。认真筹备和组织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和宗教节日的旅游促销活动,充分展示孝昌旅游的魅力,吸引各界人士来孝昌观光朝圣、旅游休闲。四是社团促销。加强与武汉、孝感等地旅行社和旅游区的联系,组织社团到观音湖旅游观光休闲。五是活动促销。通过举办孝昌风光摄影大赛,绘画写生等活动,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使孝昌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认真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产业链不长,业态较为单一;旅游商品开发不够,宾馆饭店接待能力有限,娱乐配套服务不优。二是旅游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观音湖景区消费普遍偏高,定价不合理、不科学,存在以接待身份办旅游的现象,没有按市场规则办事,阻碍了景区市场化进程。三是宣传促销有待加强。虽然近年来我县在旅游宣传促销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整合旅游资源宣传促销能力不够,宣传资源分散、宣传推介投入严重不足,孝昌旅游整体知名度、美誉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环境

1、国内形势。“十二五”期间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时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期间,随着旅游消费日益大众化,国民经济扩大内需政策的强大拉动,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国内旅游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迈入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2、省内形势。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加快全省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先导作用,在实施“两圈一带”中的引擎作用,在扩大内需,促销费中的拉动作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促进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

3、县内形势。旅游工作将以点上建设为重点转向点面结合全面推进。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化的工作目标,着力发展大众化、多样化旅游产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旅游工作的政策、法规。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工作目标,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将全县旅游工作由以点上建设为重点转点面推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孝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五大系列品牌体系,努力打造孝昌旅游“武汉后花园”的新形象,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旅游业综合效益,促进全县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大旅游观念。加强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和部门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扩大旅游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发展旅游大产业。

2、坚持大品牌战略。全县旅游业要坚持以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为基础,突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及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提高参与性和吸引力,塑造孝昌旅游品牌和总体形象。

3、坚持大区域合作。充分利用我们优良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和全县旅游资源分布的特征。在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培育注重横向联合,推进区域合作,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多利双赢。

4、坚持大产业配套。旅游业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成为配套,形成功能齐全的产业链,以精品旅游开发为重点,大力推动宾馆、农家乐、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工艺品、农畜产品加工的配套开发,形成产业优势。

5、坚持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应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动态平衡的基础上,使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一个整体,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性与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面提升孝昌对外旅游整体形象,实现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的旅游目的地目标;实现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构建完整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旅游产业结构体系和旅游市场结构体系,推动旅游发展走上效益型增长之路;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将孝昌建成名副其实的武汉 “后花园”,到2015年,争取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22.9%,22.9%;全县建成4A级旅游区2家,星级饭馆12家(其中四星级2家),星级“农家乐”100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一家;地接旅行社5家,取得IC卡导游资格初级以上导游员30人。实现增加就业3000人,增加投入28.25亿元(见附表二)。使旅游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三、主要任务

(一)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根据孝昌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各自特点,围绕观音湖、生态农业和孝文化三大主题,拟从空间格局上将孝昌划分为三大旅游区,利用孝昌内外交通主干道,形成串联主要景区(点),内外连通的两条精品旅游线;以花园镇和小河镇为支撑,大力培育旅游名镇,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网络结构,形成“三区带两镇,两线带全景”的总体格局。

三区:

1、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2、西部生态农业旅游区

3、孟宗故里文化旅游区

两镇:

1、花园镇

2、小河镇

两线:

1、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线

观音湖——西山天园——南新岗枣林——博士湾——沿河十里桃园——万花园——百疏园——李香园——龙泽生态园——楚天鹿园——太子米基地——井边湾——绿丰园——新绿苗木园

2、孝文化精品旅游线

董永故里(孝感市)——孟宗故里(孝昌县)——黄香故里(云梦县)

(二)旅游建设重点项目

(见附表二)

(三)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1、旅游交通。大力构建全县旅游交通网络,重点是加快观音湖环湖公路、大悟山盘山公路以及通往各景区景点道路的改造升级。大力促进区域景区线路连接。重点是加快观音湖至双峰山、清凉寨、木兰山、龙潭湖等景区的旅游道路,形成景区交通互连。适时增设和开通孝感、孝昌至观音湖的旅游专线车辆。

2、旅游住宿。2015年,孝昌县接待游客将达到280万人次,游客结构将发生较大改变,必须提供相应的接待设施,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要在孝昌县城和观音湖景区建设3-5家星级饭店;在观音路、环湖路、107国道、迎宾大道等线路上规划发展一批农家乐、休闲山庄,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积极推行《星级饭店划分与评定》和《湖北省星级农家乐划分与评定》等标准,对星级饭馆和农家乐进行标准化管理。

3、旅游餐饮。围绕全县的民俗特色,充分梳理、挖掘、整合美食资源,构建孝昌美食体系。重点推出花园红烧肉、花西豆棍、山野菜等一系列美食菜,同时,根据不同地区游客的具体需求,将本地饮食与外地游客口味结合起来,既能体现本地餐饮特点,又适合不同游客的口味。

4、旅游中介。尽快建设完善旅游咨询系统。在孝昌县城建设一个旅游咨询中心,在观音湖景区及其他景区景点设立旅游咨询点。并根据游客数量增长的趋势和分布,积极鼓励外地大旅行社在孝昌设立分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旅行社,鼓励当地景区、酒店等旅游企业成立地接旅行社。同时加强与孝感、武汉旅行社的联系,多方争取国内外客源。

5、旅游购物。尽快启动旅游购物建设工程。主要在观音湖景区建设一条旅游购物街,修缮小河明清古街,为游客提供公平、安全、优雅的购物环境。切实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以凤凰茶、管氏茶、山野菜、太子米、银杏枕等为重点,加大农产品开发力度;以孝昌书画、民间剪纸等为重点,加大艺术品开发力度;以观音玉器、山水邮票等为重点,加大纪念品开发力度;以制作DVD风光片、旅游导游册、孝昌故事书、景区简介图等为重点,加大宣传品制作力度。

6、旅游娱乐。大力开发精品景点。按照规划在景区建设生态文体公园、莲花广场、明清古街、金盆洗手台、观音圣水泉等景点,增强景区吸引力;在卧龙半岛兴建孟宗祠,再现“孟宗哭竹”的故事。在令牌山兴建观音阁,请神入山;在大悟山修缮道观庙宇,请香入庙;不断挖掘孝文化、观音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内在潜力。大力开发参与性旅游产品。在观音湖新上湖中潜水、湖面冲浪、空中滑翔、峭壁攀崖等刺激型项目,以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险的需要;在农家乐项目上,大力开展游客亲手摘果、采茶、烹饪的活动,以满足游客参与体验的需求。

7、旅游信息。切实加强孝昌旅游网站建设。聘请专业人员制作孝昌县旅游网站,充实网站内容,更新旅游信息。切实加强旅游标识与指导系统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尽快进行标识与指导系统的设计与规范、完善及配置和安置工作,要在孝昌城各住宿接待中心和主要景区(点)道路入口等位置,建立安置科学和规范的标识和指导系统。切实加快孝昌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包括书籍、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导游词等在内的公共信息资料库,要求种类齐全、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制作精致、更新及时。

8、旅游安全。严格执行重大旅游安全报告制度,特别是做好国内节假日旅游高峰期间的旅游安全工作。借鉴当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食品、饮水等监督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域环境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和体制机构;建立健全涉及自然灾害和环境事故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监测和预警系统。

(四)旅游客源市场开拓

目前,孝昌旅游正处于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在客源定位上,一级目标市场以武汉、孝感等地为主;二级目标市场以华中地区的城市群落为主;三级目标市场逐步发展全国大中型城市以及辐射海外市场。

(五)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

1、建立联合开发机制。按照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综合开发共同推进的原则,实行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联动开发,在乡村旅游中要开发挖掘现保存完好的自然村落,通过包装、整合后恢复正宗、古朴、原始的生活场景、劳动工具、房屋建筑、服饰、礼仪、婚嫁节庆、民间曲艺和风味小吃等。保留原有的民族风貌,同时在自然村落民居中补充建设现代化的卫生间等,通过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风貌把乡村中大片的农田、花卉树木林区、农舍、示范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化园区和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展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大力开辟土地、牲畜、树木领养项目,让城镇居民和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携全家老小到乡村各自有偿领养的土地上耕种劳作,喂养牲畜,给领养的树木施肥、剪枝、浇灌等,观察春华秋实的过程,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和享受丰收的喜悦。

3、发挥政府主导功能。政府及各大社团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有目的的将一些商务会议地点选择在乡村旅游区,通过商务会议等行政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实现旅游大发展。在会议期间实行“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让游客在乡村优美、安静的环境里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

(六)旅游线路开发与培育

1、外联旅游线路

孝昌县地处湖北省腹地和省内交通要道的枢纽地带,而且处于武汉大旅游圈的边缘地带,其交通优势和旅游区位优势使得它可以与周边其他旅游城市联合开发旅游产品。

(1)红色革命旅游线路

武汉(红楼)——孝昌县(破砦山、刘震将军故居、湖北省委省军区旧址、抗大十分校等)——红安革命老区——大悟(中原军区司令部、新五师旧址)——随州(大洪山)

(2)休闲度假、生态农业旅游线路

武汉市——孝昌(观音湖景区、博士湾度假区、井边湾度假村、西山天园、楚天鹿园、鹞子山休闲游娱区等)——安陆市白兆山森林公园——广水徐家河水库——随州大洪山风景区

(3)宗教文化旅游线路

武汉(归元寺)——孝昌(观音阁、白莲寺、赵寺皇庙、牛迹山等)——大悟山——河南灵山——河南信阳鸡公山

2、内联旅游线路与游程安排

(1)休闲度假旅游线路

①度假旅游线路

观音湖——西山天园——博士湾——楚天鹿园——井边湾——鹞子山

此线路游程视度假期长短拟定。

②休闲旅游线路

观音湖——明清一条街——坦克军事基地——西山天园——博士湾——南新岗枣林——万花园、百蔬园、李香园——楚天鹿园——牛迹山——鹞子山——滑石冲水库、人和寨——井边湾——绿丰园——新绿苗木园

此线路可视游客意愿取舍景点,可安排1日或1日以上游程。

(2)自然生态旅游线路

西山天园——南新岗枣林——万花园、百蔬园、李香园——楚天鹿园

此线路为1日或1日以上游程。

(3)文化旅游线路

①宗教朝圣游

大悟山——观音阁——观山禅寺——白莲寺——塔尔潭寺——赵寺皇庙

此线路可视游客意愿取舍景点,此线路为1日游程。

②传统商业街区考察观光线路

城区中山服装街——小河明清街

此线路为半日游程。

③动植物科考线路

西山天园——南新岗枣林——万花园——百蔬园——陡山李香园——楚天鹿园——龙泽生态园——绿丰园

此线路视科考内容的详略而定游程,一般需1—2日游程。

④历史遗迹考察线路

抗大十分校——草店坊城——殷家墩——百灵王城——湖北党政军诞生地——人和寨

此线路为1日游程。

(4)军事专项旅游线路

坦克军事基地——湖北党政军诞生地——抗大十分校——破砦山革命遗址

此线路近期为半日或1日游程。

(5)体育专项旅游线路

滑石冲水库水上竞技——攀岩——游泳健身——垂钓竞赛

此线线路为1日游程。

四、实施孝昌县“十二五”旅游规划的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高位推进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的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植。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孝感市委、市政府以及孝昌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孝昌县各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旅游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认识到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开放、就是抓城市建设、就是抓文化、就是抓投资环境、就是抓可持续发展。要切实引起重视并参与旅游业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协调,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

2、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党政主导,各方参与,在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总体目标下,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相关行业任务明确,密切配合,把支持旅游发展落到实处。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要重视和增加旅游投入;交通部门要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增加旅游客运能力,保证旅游交通线路畅通;建设、国土、文化等部门要积极支持旅游(景点)开发;企业、商务局等单位要大力开发旅游购物品,扩大商品生产和销售。

(二)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快速发展

1、建立投入机制,疏通融资渠道。旅游发展资金的筹集,一是增加政府对旅游的投入,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旅游项目贷款贴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促销、人才培养、旅游商品开发等的补助。二是扩大利用外资。不断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吸纳大公司、大财团、大企业等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大力引进有丰富经验的知名旅游企业开发旅游景区。三是实行股份制,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建立效益驱动、投向明确、产权清晰、政策配套的产业投资机制,广泛吸引外商、个体私营企业和相关产业投资旅游业。

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加大湖北省委、省政府,孝感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实施力度,出台孝昌县《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县建设的决定》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做好《湖北省旅游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通过并购、合资等形式参与旅游开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旅游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政策。加强旅游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对内资和外商投资旅游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对利用荒山、荒地进行旅游开发实行土地资源优惠政策。

(三)加强行业管理,实现有序发展

1、建立旅游项目审批制度。在搞好规划的前提下,旅游项目的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条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管理,把旅游发展规划作为项目审批的必要依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从源头上杜绝盲目开发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凡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宾馆饭店、游乐设施、旅游度假村等,旅游主管部门参与行业审批,发改部门在立项审批时,应征求旅游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景区开发建设实行“两统一、三属地”管理,即统一审定规划、统一组织营销,属地规划、属地决策、属地建设管理。

2、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区(点)、导游人员的服务规范管理,用旅游行业标准来规范旅游市场,建立旅游质量投诉机制,严格执行行业管理的各种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旅游企业的检查、监督,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整治,促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旅游法制宣传和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3、坚持依法治旅和依法兴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旅游联合执法力度,建立由发改、旅游、公安、卫生、工商、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旅游联合执法机制。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旅游行业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及管理,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整治和水上安全的管理,打击非法经营,保障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树立孝昌规范、安全、健康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区域联合,促进资源共享。淡化行政界线,加强区域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客源互送。要从发展大旅游角度着想,防止近距离重复建设,确实做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实施无障碍旅游,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到孝昌设立分社,积极与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尽快制定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完善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对行政干部的旅游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行政干部的旅游意识和抓旅游工作的能力。借助旅游院校,加快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对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特别要重点培养一批优秀导游。引导企业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建立规范的人才选拔、培养、任用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加强对公民,尤其是旅游大巴司机、导游等窗口服务人员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培训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六)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持续发展。

旅游与环境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旅游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旅游能够有效地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的旅游开发、建设、经营、服务和消费行为,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中,必须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途径,妥善处理好各类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景观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旅游和环保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引导和规范旅游及其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消费等行为,将旅游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荆门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荆门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交通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荆门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荆门崛起战略目标,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努力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交通运输发展又上新台阶,成为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含高速公路投资),提前1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投资目标,是“十五”完成投资44.9亿元的2.7倍。截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298公里,公路密度91.0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1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2.5公里/百平方公里,国道127.6公里,省道747公里,农村公路10110公里。全市已基本建立起以高速公路为脊梁、以国省干线为主骨,以县乡道为干支,以村组公路为脉络,经脉相通、桥梁配套、港站齐备、城乡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东畅武汉下淞沪,南连荆州通粤桂,西扼宜昌接巴蜀,北驰襄樊达中原的交通运输格局。

1、“三级路网”全面形成一是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相继建成71公里的随岳中高速公路荆门段、26公里的荆宜高速公路荆门段、96公里的武荆高速公路荆门段,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05 年的120公里增长至31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2.5 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比同期全省高速公路密度1.7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0.73公里/百平方公里。连接周边市州、覆盖全市县市区的“两纵一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

二是干线公路网快速推进。全市新建一级公路40.1公里,二级公路199.8公里,三级路362.5公里。截至目前,全市一级公路达到81.1公里,二级公路达到1115公里,三级公路达到998公里,形成了以荆门城区为中心,以各县市区为节点,内成环线,外向辐射,九大出口的干线公路路网构架。

三是农村公路网纵深发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110公里,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4995.3公里,占规划里程2333.3公里的214%,全市1726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油路(水泥)路,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目标。此外,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了通组公路建设,建成路基1.7万公里,碎石路面7200公里,让绝大部分农民告别了走“泥巴路”的历史。农村公路建设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站场码头稳步推进

全市站场码头建设步伐加快,与公路水运干线网紧密相连,实现有效衔接。站场建设进展顺利。掇刀一级客运站、京山二级汽车客运站全面竣工;乡镇客运站、农村招呼站和候车亭的建设全面推进。乡镇五级客运站规划完成25个、招呼站完成1010个、候车亭完成545个,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港口码头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钟祥粮食专用码头及部分港区、码头改扩建,钟祥、沙洋两地港口总体规划完成评审。引江济汉工程全线开工,千吨级航道圈初见雏形。

3、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提档升级

在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同时,坚持环保优先、可持续发展和“建、管、养”并重的原则,着力建设生态文明交通。先后投入5.5亿元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安保工程、小修保养及大中修395公里;投入0.89亿元实施渡改桥及危桥改造工程67座。实施文明样板路175.2公里,全市公路绿化里程5202.2公里。全市等级公路绿化率达到85%,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90%,打造出“畅、洁、绿、美、安”的公路交通环境。

(二)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1、运输装备不断升级。全市营运车辆达21337辆,其中客运车辆2104辆3.8万座(高

级客车403辆1.08万座,中、普通型客运车辆1701辆2.72万座),货运车辆19233辆7.8万吨(含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675辆1.2万吨)。高级、中级、普通型客运车辆结构组成由“十五”期末的8%、49%、43%,发展到目前的19%、48%、33%,客运车辆档次向中高级发展,结构明显优化。8吨以上重型普货车辆的比例由“十五”期末的11%,提高到目前的17%,8吨以上重型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比例由“十五”期末的47%,提高到目前的85%,货运运力结构和运输能力明显提升。

2、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稳步提高。全市现有运行客运线路637条,其中跨省线路30条,跨市(州)线路151条,跨县(市)线路160条,县内客运班线296条。特别是农村客运发展较快,全市共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82条,农村客运车辆944辆,客车通村率达到92%,广大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乘上便捷的客运车。综合物流开始起步,客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逐步铺开,城乡一体化运输体系不断完善。

(三)交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1、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随着武荆高速公路的通车,全市将基本实现所有县市区半小时上高速公路目标,高速公路网辐射全市94%的乡镇,绝大多数乡镇1小时内上高速公路。

2、交通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国省道干线为主体,以农村公路为支脉的覆盖城乡的公路网络日趋完善。行政村沥青(水泥)路通达率由2005 年的42.5%提升至2009 年的100%。农村路、站、运、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民群众行路难、乘车难、过渡难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3、基本公共交通均等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公共交通发展迅猛,城乡公交一体化稳步推进,深入城乡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建立,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面撤销,交通共建共享的发展氛围逐步形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我市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仍显不足,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够突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亟需提高,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十二五”建设目标

到2015年,乃至更长时间,将荆门建设成为鄂中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物流集散中心、江汉平原重要港口城市、“两圈一带”的主要节点城市。

(一)基础设施:以“两纵一横”高速公路网络为依托,构建“五纵交四横,一环绕荆城”的干线公路骨架网;构建“一点七射中心放射状”铁路网络(一点:荆门新火车站。七射:焦柳铁路(襄樊方向)、焦柳铁路(宜昌方向)、荆宜城际铁路、荆荆城际铁路、荆岳铁路荆沙段、荆门至天门城际铁路、长荆铁路);构建“一横(引江济汉工程航道)一纵(汉江航道荆门段)”干线航道网;客运枢纽按照“一主三副”的原则建设,形成以荆门城区为主中心,以钟祥、京山、沙洋为副中心,以各乡镇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物流枢纽依照“宜水则水,宜陆则陆,水陆并进”的原则建设,形成“133”新格局,即一个核心(荆门城区物流发展核心区域,重点为工业物流区、商贸物流区和农副产品物流区),三个幅射区域(钟祥、京山、沙洋),三个物流港(荆门城区公铁联运港,汉江、引江济汉通江达海运输港,冷水机场空运港),形成幅射鄂东、鄂西、川渝、湘西、陕南、豫南的物流体系;航空出港主要利用武汉天河机场和宜昌三峡机场,同时规划建设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冷水机场。

(二)规划五纵四横一环:五纵(1)207国道荆门段127公里。北起钟祥胡集镇,南至纪山镇,现为二级路,规划改建为一级路。(2)省道寺沙线荆门段115公里。北起钟祥张集镇,南至七里湖,现为二级路,拟提升为国道,规划改建为一级路。(3)省道大天线荆门段82公里。北起京山坪坝镇,南至京山钱场镇,现为二级路,规划改建为一级路。(4)文锣线。北起钟祥市文集,经石牌、沈集、曾集、后港、蛟尾,止于荆州锣场接318国道。境内长97公里。该路

现属县乡道,技术等级为四级,只有文集至石牌段为二级。拟申请将其提升为省道,全线按二级路规划建设。(5)张监线。北起钟祥张集镇,经客店、东桥、大口与虎爪山森林公园、太子山、屈家岭、永隆,纵贯天门、潜江到监利周老嘴镇。该路潜江、监利段为省道,天门、荆门境内为县乡道。拟与天门市共同将其申报全线提升为省道。我市境内146公里,有25公里已达到二级路标准,拟将全线改建为二级路。四横:(1)省道分当线荆门段160公里。东起京山曹武镇,西至东宝区漳河镇,现为二级路,规划改建为一级路。(2)省道汉宜线荆门段121公里。东起京山钱场镇,西至沙洋十里铺镇,现为二级路,拟申报提升为国道,规划改建为一级路。(3)坪仙线。东起京山坪坝镇接省道大天线,向西经三阳、绿林、客店、长寿、丰乐、胡集,至东宝仙居西北接S250省道。全长174公里,其中0.5公里在宜城境内,173.5公里在荆门境内。该路除丰乐至长寿为省道,其余均为县乡道,且技术等级为四级和等外路。拟申报提升为省道,全线按二级路规划建设,并新建丰乐汉江大桥。(4)荷河线。起自武汉东西湖荷包湖,向西经天门、沙洋、曾集、蔡庙、五里、草场,至当阳河溶。该路沙洋以东为S106省道,已规划为一级路,沙洋以西为县乡道。拟与宜昌市共同申报将沙洋至当阳河溶段提升为省道,并与沙洋以东路段合并为荷河线(即省道S106)。荆门境内长约50公里,目前基本达到二级路标准。规划按一级路标准修建沙洋汉江公路二桥,并将全线进一步改善提高。一环:荆门城区西外环一级公路(起自207国道原高店收费站,向西绕越荆门城区,跨越荆宜高速公路,从团林铺镇西南绕越至终点接207国道)约34公里;荆门城区东环线一级公路(G207城区段)39公里。东、西两条线路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线。

(三)综合运输: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逐步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具有整体优势的综合运输体系。公路运输的机动性、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水路交通基本实现现代化,骨干航道全部达到标准化,港口基本实现机械化,运输船舶专业化、大型化,建立较完善的水上安全保障系统;铁路运输总体能力基本适应荆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铁路客货运输质量和多样化运输能力大大增强。

客运枢纽布局:在现有客运场站规划基础上,结合未来铁路(包括城际铁路)和航空发展趋势,规划布局综合性客运枢纽。

(四)荆门市中心城区:荆门市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主二辅”的公路客运枢纽布局方案。“一主”是荆门市公铁换乘中心(一级),“二辅”是按客流方向的不同进行设置,包括城北月亮湖客运站(二级)、城南掇刀客运中心(一级)。

1、综合客运枢纽:荆门中心城区规划3个综合性客运枢纽:荆门新火车站、荆门市公铁换乘中心和掇刀客运中心,其中掇刀客运中心已建成。

2、客运场站:规划改建月亮湖客运站,站场等级为二级客运站,平均日发送旅客8000人次,场站规模为3.2万平方米,作为城北客运站依托规划荆门市外环公路,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北、城东方向客流。

(1)钟祥市:钟祥市公路客运站场布局按“一主一辅”形式调整,规划新建钟祥城南客运站,场站等级为二级客运站,设计平均日发送旅客9000人次,场站规模为3.2万平方米,作为钟祥汽车客运中心站的辅站。

荆门冷水机场位于钟祥市冷水镇西北角。规划荆门机场综合客运枢纽由冷水机场及其配套公共交通组成,实现机场内部方便交通换乘,形成多种交通方式有效、快速衔接的综合性客运枢纽。

(2)京山县及屈家岭管理区:规划将屈家岭客运站扩建为一级站,建设成为屈家岭客运中心,平均日发送旅客10000人次,场站规模为3.6万平方米;城区的客运站暂不做调整。

(3)沙洋县:规划建设荆天城际铁路,将结束沙洋城区不通铁路的历史,现阶段应预留城际铁路场站建设用地。

“十二五”末荆门市域形成7个综合性客运枢纽,7个客运场站。其中荆门市中心城区3个综合客运枢纽,1个客运场站;钟祥市2个综合客运枢纽,2个客运场站;京山县2个客运场

站;屈家岭管理区1个综合客运枢纽;沙洋县1个客运枢纽,2个客运场站。

(五)物流节点布局:荆门市现代物流体系按照“物流园区—物流园—货运中心(货物)—农村物流点”的四级结构模式布局。

第一层次节点为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功能全而存储能力大,调节功能强。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运输中心、公铁联运水陆联运与配载服务中心、仓储中心、流通加工中心、货运代理、海关代理、物流信息、咨询服务与运输交易市场等,可以提供多种形态,环节和物流组织服务,具有基础性、公共性、集约性的特点,是全市物流的中心。初步规划建设六大物流园区: 荆门公铁物流中心、荆门港石牌核心港区物流园、钟祥现代交通物流园、京山物流中心、荆门市腾飞达物流园、沙洋中心港综合物流园。

第二层次节点为物流园,包括各专业物流园与综合业务类物流园。物流园的规模因地制宜,功能突出专业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主要是为产业基地提供仓储运输、包装,为城市提供配送和物流信息服务。初步规划建设21个物流园: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京山村村通物流园、屈家岭农产品物流园、冷水空港物流园、皇庄港专用物流园、危化品运输物流园、京山工矿专用物流园、胡集磷化物流园、众诚物流批发大市场、宏业物流园、通旺达物流园、楚元石化物流园、群得利物流园、掇刀区货物综合物流园、石化产品物流园、荆门农产品物流园、掇刀建材物流园、纺织服装物流中心、花卉物流中心、汽车零配件物流中心、洪森粮油产品物流园。重点建设的项目是前9个。

第三层次节点为各类货运中心和货运站场。货运中心与货运站场突出运输服务,主要是为各类企业和经营者提供运输、装卸、堆场,兼顾流通和配送。规划利用现有的各类专业货场和运输企业自营的货运站场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挖掘潜力,使之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

第四层次节点为各乡镇农村物流点。乡镇物流点突出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兼顾各类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为农民和小城镇居民提供生活物资、农产品、农资等产品的运输、中转、仓储服务。规划利用现有的各乡镇农村客运站场、运输企业货运站场进行相应改造和配套建设,进一步拓展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使各类农村客运站成为综合运输站,形成全市物流网络。物流园区

“十二五”末荆门市域形成27个综合货运枢纽,11个综合货运场站。其中荆门市中心城区16个综合货运枢纽,3个货运场站;钟祥4个综合货运枢纽,4个货运场站;京山4个综合货运枢纽;沙洋2个综合货运枢纽,4个货运场站;屈家岭管理区1个综合货运枢纽。

三、“十二五”建设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项目估算总投资371.3亿元。重点项目21个,估算总投资168.4亿元,其中公路重点项目8个,估算总投资74.8亿元;铁路重点项目2个,估算总投资56亿元;港航重点项目3个,估算总投资14.1亿元;客运站场重点项目2个,估算总投资5亿元;物流园区重点项目5个,估算总投资15亿元;航空重点项目1个,估算总投资3.5亿元。

(一)交通基础设施

1、公路方面:扩大路网规模总量,提高路网的覆盖与通达能力,优化路网结构和布局,完善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二个层次路网。

——重点推进国、省干线的升级改造。抓住国家和省调整国省道机遇,实现所有县市区通国道,所有县市通一级公路,所有建制乡镇通国省道及二级以上公路。重点按一级公路标准升级改造207国道、219省道(荆新线)、311省道(分当线)等重要干线。

——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实施县乡道改造力度,保证农村公路主网络便捷、安全、通畅。加快通村沥青水泥路循环线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桥梁配套及危桥改造工程,保障农民出行安全。

铁路方面:提升荆门铁路枢纽作为鄂中铁路枢纽地位。

——重点推进长荆、荆沙铁路通道的扩能改造;

——加强与武汉城市圈铁路对接,建设荆门至天门或潜江和京山至天门城际铁路或高速铁路。

2、水运方面:加快汉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高等级航道的建设,加快钟祥港区、沙洋港区、荆门港石牌核心港区建设,完善主要港区的集疏运体系,促进内河航运突破性发展。——重点推进汉江航道建设。加强汉江航道荆门段整治,大幅提升航道通过能力;推进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设,连通长江、汉江,促进航运发展。

——加快港口建设。抓住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设的机遇,建设荆门港石牌核心港区和沙洋中心港区工程,使腹地的石膏、肥料和部分矿建材料通过港区集散;新建船闸,使渠道与航线相通,保证上游的煤、石膏、磷矿、矿建材料、肥料等过境运输。

——加快推进主要港口规模化港区集疏运通道建设。积极发展内河集疏运体系,促进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紧密衔接。将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纳入当地发展总体规划并加快建设。促进铁路、公路在内河港口的有效衔接,发展多种运输方式联运。

3、航空方面:改扩建冷水机场,将其发展成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军民两用机场。

4、客货运站场方面:建设以荆门城区为主中心,以钟祥、京山、沙洋为副中心,以各乡镇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

——加快荆门中心城区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启动荆门新火车站、荆门公铁换乘中心、荆门月亮湖客运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加快物流园及货运站场建设,进一步依托火车站、港口、工业园区等大型货物集散地的货运枢纽站场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将有条件的货运站场向物流站场或物流园区转型。

——继续推进县市区等级客运站软硬件改造和农村客运站亭的建设。所有县市区普及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客运站;具备条件的乡镇建成等级客运站。

(二)重点实施项目

“十二五”建设实施重点项目

第五篇: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解读《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4月27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公路水路交通安全应急、出行服务、市场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和重点,充分体现了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要求,描绘了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对“十二五”时期公路水路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规划》编制的背景

部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开始之初就提出“必须把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摆在‘十二五’规划中的突出位置,通过一批带动性强的行业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为此,部综合规划司组织有关部门,依托前期工作研究,历时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期间广泛征求了部有关司局、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典型交通信息化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在认真总结“十一五”行业信息化发展经验基础上开展编制的。“十一五”是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质量较好的一个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坚持了“整合、应用、服务、效益”的发展理念,以强化管理与服务绩效为重要衡量标准,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为保障,切实加强了部省联动、共建共享,部以示范、试点工程建设为依托,不仅加大了对省级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更加强了对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实效。总之,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有了较大提高,领导重视,业务人员支持,并且已培养出一批复合型人才,在部分领域已基本形成了三级信息化队伍。通过采集、整合、共享等技术的应用,行业动态信息采集能力明显提升,大多省厅已建设了数据中心,在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省厅的信息化工作获得了当地人民政府的高度肯定,这些有力地支撑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也为交通运输信息化向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动态信息采集能力相对薄弱,行业属地化管理与交通运输流动性、网络化特征给行业监管和服务带来的困扰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导致信息化在各业务领域、各地域间发展不平衡,信息化整体效果和规模效益难以充分发挥;交通信息化建

设已覆盖了主要业务领域,但业务流程不规范、不统一,导致应用系统生命周期短;行业数据库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标准不统一,共享度不高,总体上,交通信息化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另外,目前行业信息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针对信息服务类和电子商务类系统建设,市场驱动力量仍显不足,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 《规划》在体现服务现代交通运输业方面有哪些调整

交通运输行业的分散、流动性特征,要求在行业的监管和公众服务方面要实现全国一盘棋,而信息化是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这其中的关键是必须能够形成跨地区、跨部门的行业性应用,才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最大化体现信息化应用的效益。我们在推进全行业应用的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总结的经验也再次证明,部应当亦必须在引领行业信息化发展,推进覆盖全行业的重大应用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重的责任,这是国家赋予我们使命,行业对我们的要求,公众对我们的期望。

针对当前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本次规划以解决或缓解“十二五”交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作为“十二五”行业重大信息化的建设主题,充分利用和完善已有信息化成果,通过整合共享、部省联动,以跨区域、跨部门重大信息化工程为牵引,力求全面推动行业管理与服务协同机制的建立,改变以往分散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行业信息化发展合力,凸显信息化建设整体效果和规模效益。这也是不同于以往信息化发展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

为此,我们在规划中提出由部统一组织开展“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四个重大工程建设,并在综合运输、区域物流、城市客运等三个领域开展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探索发展路径,由此带动公路水路管理与服务领域业务应用的深化与完善。

 《规划》的核心建设内容及意义

四个重大工程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建设内容,其意义可归纳为“坚持三个面向,提升三个能力”,即面向行业管理部门,提升管理协同能力;面向行业决策部门,提升科学决策能力;面向社会公众,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其建设重点是以综合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统一标准和技术要求,一是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动态信息的监测与采集,二是以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力争形成较完备的行业数据资源体系,三是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共享机制和综合应用系统建设。

信息化发展环境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使全行业高度重视,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发展条件”列入了“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重点。

 相比“十一五”,在“十二五”期间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

在“十二五”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我们突出强调更加重视应用效能,围绕“十二五”行业发展战略目标,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以解决行业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为落脚点,深入开展需求分析,合理规划信息资源,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制定统一标准,科学量化效能目标,强化部门间、部省间分工合作,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为此,在保障措施部分特别强调,必须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执行力度,注重新技术应用,有序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并通过建立后评估制度,进一步强化建设效能,必将全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 《规划》的保障措施

为切实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本次规划充分借鉴其他部委组织开展“金字工程”的建设经验,结合行业的实际特点,提出按照“三统三分一加强”的原则全面推进“十二五”信息化建设。

“三统”就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筹协调。统一规划,基于顶层设计的思想,由部统一制订重大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技术指南、标准指南、管理办法,各省在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制订本地区工程建设方案。统一标准,由部统一制订重大工程的数据标准和采集标准、部省信息交换标准、部级数据库标准,部省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工程建设,并通过工程建设完善标准。统筹协调,由部统筹全局,协调部省间、部门间和不同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合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

“三分”就是分级建设、分步实施和分类指导。分级建设,部统一组织重大工程和示范试点工程建设,并负责部级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各省在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负责本省范围内的应用系统开发建设和运营维护。部对省级项目的支持,将根据规划确定的“政府主导、政府引导、政府倡导”不同类型,区别对待,给予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将按统一标准给予资金补贴。分步实施,根据工程特点、项目划分和建设基础,采用分期分批或先试点、再推广等方式开展工程建设。分类指导,对于不同类型的系统,采用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部与省、政府与市场发挥不同的作用,以政企互动方式,推进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一加强”,就是加强管理。所有项目应严格遵循国家发改委2007年55号文《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开展项目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分析制度,加强建设过程管理,实施工程效能评价。

 下一步部省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后续工作

为加快推进规划的实施,部规划司组织有关力量正抓紧编制《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建设推进方案》,推进方案编制将基于顶层设计思想,根据部门业务职能,梳理业务关系,相应划分工程建设项目,明确各项目间关系,细化项目建设内容及阶段性目标,根据建设条件,合理安排项目建设序列。根据项目特点,确定保障工程实施的推进策略和组织管理模式。

为做好“十二五”部省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对接工作,部将组织开展“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其建设方案的培训和宣贯工作,以便于各省统筹安排“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项目。

同时,部规划司将协同各有关司局,组织力量抓紧开展相关建设指南和技术要求的编制工作,以指导工程的建设实施,并在今年下半年启动第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所有工程项目的启动工作。

下载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黔东南州台江县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黔东南州台江县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五年来交通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科......

    孝感市云梦县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荐5篇)

    孝感市云梦县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全县广播影视发展的总目标是:云梦广播影视的宣传质量明显提高,技术装备明显改善,依法管理明显强化,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产......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二五”期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录 前言 ........................................................................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 文章来源:网络添加人:56885 添加时间:2011-5-17 10:52:00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 “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 “十二五”发展规划(5篇)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录 前 言 1 一、“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发展回顾 2 二、“十二五”交通运......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社区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

    十二五发展规划(模版)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近年来我院在为晋庙铺镇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