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庆市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制度(本站推荐)
安庆市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制度(宜政办发〔2010〕33号)第一条 为提高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信息公开工作的效率,确保行政机关依法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第三条 信息公开的审核应坚持“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和依法、及时、高效的原则,未经审核的信息不得公开。行政机关在信息产生的过程中应按照《条例》要求同步确定其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三种属性。行政机关应当结合本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发文办理的电子化,提高公文类信息公开工作的效率。第四条 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公文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协调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审核工作,行政机关办公室是负责本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审核机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保密工作机构应配合行政机关公文管理机构做好公文类信息的审核工作。第五条 行政机关公文的草拟部门(机构)在完成公文草拟的同时,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对照应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进行初审,在发文拟稿单上注明其属性;属于不予公开的,还应当注明不予公开的理由。初审内容包括:政府信息公开与不公开事项范围的界定是否准确;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形式是否恰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理由是否符合国家法定要求;不予公开的涉密政府信息的定密依据是否准确,程序是否完善;部分公开的政府信息中是否区分出属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的部分。第六条 公文管理机构在审核公文时,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审核草拟部门(机构)确定的属性是否准确,不予公开的理由是否充分。公文管理机构认为草拟部门(机构)确定的属性不符合《条例》的要求,可以协商草拟部门(机构)重新确定属性;协商不一致的,可以提出审核意见,由公文签发人确定。第七条 行政机关公文签发人在签发公文时,有权最终确定其属性;公文签发人在不能确定属性时,可以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保密工作部门咨询确定。第八条 对联合发文的,应当由联合发文机关协商确定公文属性。公文签发后,主办机关应当将该公文属性的最后确定情况反馈给其他联合发文机关。第九条 公文签发人的签发时间为公文类信息的生成日期。第十条 公文签发后,公文管理机构应当将发文拟稿单复制件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其属性,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的信息编入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不予公开的信息要登记备案。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该信息通过信息公开网或者其他形式全文发布。第十一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修订发文单,列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三种公开的属性。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业务流程、办事指南、统计数据、执法文书等非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的审核,应以方便和服务群众为原则,参照公文类信息的要求确定其属性。第十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适用本制度。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的工作,参照本制度。
第二篇:山东省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
山东省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第三条 公文类信息公开工作遵循依法、及时、高效的原则,按照“谁起草、谁审核,谁公开、谁负责”的要求进行,在公文产生的过程中同步确定其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三种属性。
第四条 行政机关内负责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信息公开审核机构”),管理、指导、协调本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审核工作。
第五条 政府机关公文的草拟部门在完成公文草拟的同时,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在发文单上注明其属性;属于不予公开的,应当具体注明不予公开的理由。
第六条 信息公开审核机构在审核公文时,应当以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同时审核草拟部门确定的属性是否准确,不予公开的理由是否充分。
信息公开审核机构认为草拟部门确定的属性不符合《条例》和《办法》的要求,可以商请草拟部门重新确定属性;协商不一致的,可以提出审核意见,由公文签发人确定。
第七条 公文签发人在签发公文时,有权最终确定其公开属性。
第八条 对于联合发文,各联合发文机关应当协商确定公文公开属性。公文签发后,主办机关应当将其属性反馈给其他联合发文机关。
第九条 公文印发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其公开属性,及时编入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属于主动公开的,应当在法定时间内通过适当途径发布。
对于部分内容需要保密的公文类信息,可采用简本的形式将需要公众知晓的内容予以发布。
第十条 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保密部门应当配合信息公开审核机构做好公文类信息公开属性的审核工作。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产生或保存的其他非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审核,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篇:信息公开审核制度
信息公开审核制度
第一条 为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信息公开真实、及时、有效、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息公开审核是指对应当公开或需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在正式公开前,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程序进行预先审核。
第三条 机关拟文举证及股室在办理文件时,对是否公开、公开范围和公开方式,是否保密、密级和期限,同时作出决定,实行同步审批。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也应严格履行审核程序。
第四条 审核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公开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向本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汇报,得到明确答复意见后按要求进行公开。
第五条 审核的重点是公开的范围、形式、时限、程序等是否符合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
第六条 审核的内容是公开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第七条 审核的程序:政务公开内容须经相关责任股室主要负责人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审批;重要内容由主要领导审批后予以公开。
第八条 对审核不严、公开内容失真、造成负面影响以及未按审核规定擅自向社会公示出现泄密等问题的,依照有关法规制度规定追究责任。
第九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严关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为切实做好本镇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结合本镇业务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总体要求: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主体:行政机关及其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对其制作以及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并保存的政府信息进行公开。
三、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内容:
(一)本镇发展规划及有关重大决策的情况;
(二)本镇发布的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规范性文件、政策及措施;
(三)本镇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及办事指南;
(四)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拨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
(五)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的示范文本等;
(六)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方式、减免政策及其依据;
(七)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四、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要求:
(一)应明确职责,指定人员,落实责任,把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应当将需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自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上报政务股并通过政务公开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三)本镇相关信息在公开发布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四)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市保密部门确定。对于涉密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
(五)对发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五、本制度由本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六、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甘政办发[2008]54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54号 【发布日期】2008-04-22 【生效日期】2008-04-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
(甘政办发[2008]54号)
办公厅各处室、厅属各单位,省政府金融办,省政府法制办,省信访局,省政府各驻外办事处:
现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予以印发,望认真执行。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省政府办公厅公文类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根据《 甘肃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甘肃省政府信息公开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文,是指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在公文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第三条第三条 公文类信息公开工作遵循依法、及时、高效的原则,按照“谁起草、谁审核、谁公开、谁负责”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第四条 在公文产生的过程中,公文类信息草拟部门要同步确定其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三种属性。不能确定公开属性的,经办公厅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五条第五条 办公厅公文审核部门认为公文草拟部门确定的公开属性不符合《试行办法》规定的,可以商公文草拟部门或办公厅保密工作部门重新确定;协商不一致的,可由办公厅保密工作部门提出意见,报办公厅主要负责人确定。
第六条第六条 公文类信息草拟部门在完成公文草拟的同时,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对照《试行办法》的要求,在发文单上注明其公开属性。属于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应在发文稿填写内容概述,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属于不予公开的,应当具体注明不予公开的理由。
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管理行为无关的内部信息,包括机关内部人事任免、内部设备管理、内部规章制度等信息归入依申请公开类政府信息。
第七条第七条 对联合发文,各联合发文机关应当协商确定公文的公开属性。公文签发后,主办机关应当将其公开属性反馈给其他联合发文机关。
第八条第八条 公文签发后,公文草拟部门按照其公开属性,分别编制主动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目录和不予公开目录,并报送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备案。属于主动公开的,应及时将该信息通过“中国・甘肃”网站或者其他形式全文发布;属于依申请公开的,经审查可以公开的,按照有关规定向申请人提供所需信息。
第九条第九条 办公厅保密工作部门应当配合搞好公文类信息的保密审核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办公厅产生或保存的其他非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审核办法,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