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中洛克从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探讨了教育的手段。基本上,他认为,体育是基础,德育(德行,智慧,礼仪)是核心,智育是前两者的增值。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教育漫话》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好些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因此,本人就花空余时间整理出来某些对我们当今时代有所益处的文字加以斟酌。
教育是慢艺术,也是个复杂的系统,要面对许多的不同,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因而就需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然而,求同存异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原则,毕竟在众多不同中,也有其相同的地方,把定义的外延放大,皆有相同的东西。即如同为人类,都有七情六欲;同为青春期,都有懵懂即叛逆等现象。这就给我们一个契机,一个可以开展教育的指导原则。洛克的主要观点在于他的“白板说”,其实他是立足于儿童教育的早期,因其可塑性强,所以可以由成人自由塑造,但若在稍年长的青年期,就没那么好塑造了。因而,注重儿童早期教育的家长,可以在本书中得到某些益处。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的作者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此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有关名誉的内容。洛克说过儿童的过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被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收赞扬的时候,则他们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儿童受到赞扬之后,经过大家一番传播,则奖励的意义就更大。而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于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对于洛克的观点,无论从班主任的角度,还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我都是感同身受。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善待孩子的过失,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伤了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学会宽容学生的无意错误。自尊心强的学生,如果是当着众人的面对他批评,他会感到无地自容;如果只是私下里批评,他会感到教师尊重他,给他提供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对初次犯错的同学也应该这样。对于大部分孩子,我们可以尝试给他们一个美名,并使之努力保全。有时候表扬和鼓励的话比起批评和指责的话更有教育效果。作为家长,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经常会拿他们和自己的孩子相比。孩子很多的不自信都源于父母的比较,也许父母有口无心,但这些念语像魔咒一样在他们的生命里如影随形。
花开有时,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亦有快有慢,快或慢没有优劣之别,只是节奏不同。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的主题是所谓的“绅士教育”,其任务是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这种教育目的似乎不适用于现代。但在书中可以读到的是作者对强调人才培养的原则上,是与现代教育相一致的,尤其是他对于德行和教养的强调、认为德育重于智育,更是表现出数百年前的教育家睿智的眼光。
因为我没有读过洛克的《人类理智论》和《政府契约论》这两本著作,也不太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究竟是个什么样,所以对于这本书它在当时的地位如何不太了解,但是如果单单把这本书作为一本家庭教育学的书来看,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虽然我与作者相隔三百多年,但是这段时空对话还是蛮愉快的。这本书诞生于十七世纪的欧洲,但在读过之后会发现,古代的教育工作者包括父母们所面对的问题和现在差不多。这也正凸现出这部并不艰涩难懂、甚至只是像本小册子的教育著作的不朽魅力。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手段与重点是什么?洛克在三百多年前的《教育漫话》,清晰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洛克探讨的,是如何培养未来社会的精英-绅士。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理智的、能克制自我嗜欲的人,要从小极力培养理性与自制的习惯,这是儿童未来能力的基础、幸福的基础。
基于上述的理念,洛克从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探讨了教育的手段。基本上,他认为,体育是基础,德育(德行,智慧,礼仪)是核心,智育是前两者的增值。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洛克对于“幸福人生”最简短而又最充分的阐释,所以健康的身体是教育的基础工作。洛克从衣、食、饮、药、睡、运动多个方面提出培养强健身体的方法,他坚决反对娇生惯养,主张绅士家庭要象小康的农民家庭一样粗生放养,颇有“饿其肌肤,空乏其身”的味道,与现今育儿经相距甚远。
洛克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德行的培养,培养具有“克制理智所不允许的欲望”的能力。而这种理性的获得,源于从小儿童精神最易支配的时候,就要持之不懈地帮助儿童形成“遵守约束、服从理智”的习惯。所以他反复强调,对儿童每个行为,最需要关注的是它对儿童心理产生什么影响?会使儿童形成一种什么习惯?这种习惯会对他长大后造成什么影响?他提倡通过“名誉”去引导儿童遵守规则,这才是永久生效的、能够自我激励的原则,这样“儿童的欲望便反而可以助长他们的德行”。而我们常用的“奖励”或者“惩罚”,往往在暗里助长那些应该“扑灭的嗜欲”,有违德行培养和理性教育的长远方向。所以,在洛克看来,奖惩绝非可以信赖的手段。德行的教育如此之重要和复杂,以至于洛克认为宁可让儿童尽量多一点留在家里,接受父母、有德行的导师的私家教育,因为学校教育的模式、学生间相互的影响,对儿童品质的影响完全不容乐观。
洛克并未否认知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他显然并不认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相比德行的教育,洛克在知识教育上的态度显得更为开明,手段更为善巧。他坚决反对强制学习,主张尽快让儿童体验到学习到知识后的收益。要充分理解儿童是厌烦任何严肃性工作的,所以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成人应该努力设计有趣的方式,诱导他们感受到乐趣和收获。而阻止儿童把时间精力过多消耗到娱乐上的办法正好相反,那就是让这种娱乐变成他一项严肃的工作。
《教育漫话》给人两点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是教育目的非常清晰:要培养理性的、有德行的青年绅士。反观我们这个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空泛的口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客观的结果可以在市场上标价出售的人。南怀谨说:“我常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究竟想要我们国家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教育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这与洛克的思想多么的相一致,发人深省啊!
二是教育手段和目的的一致。洛克倡导的理性教育,一旦他发现教育的手段,偏离儿童培养的方向时,他就会高度地警觉。比如前面谈到的奖励与惩罚。又如,他反对鞭笞,因为这实际也是在鼓励儿童逃避眼前的痛苦。而当面对儿童的顽梗和决意的反抗而不得不采用鞭笞的时候,他对于什么时候打、谁来打、怎么打,都给出了详细的建议,让人惊叹,原来父母要始终保持如此的理性!即使是在采用这种最不理性的教育方法的时候!看看我们现今的教育,引入了多少所谓的“先进”技术手段?可这些技术手段真的与教育的目的协调一致吗?还是让我们的目的更加迷失?
《教育漫话》不愧是一本流传几百年的名著,尽管过去这么多年,在思想上、方法手段上,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篇:《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是洛克关于教育问题的思想精髓,其中以漫谈的方式讲述了洛克关于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等等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虽然是写在几个世纪之前,但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洛克 《教育漫话》 家庭教育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1666 年到1675 年做了长达十余年的家庭教师。这些经历使洛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为他日后写作其教育著作《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洛克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话》,之所以称为“漫话”,是因为其全部内容是由写给爱德华•葛拉克先生的信件整理而来。全书没有章节,没有标题和目录。整本书源自洛克为他的绅士朋友提的一些关于教育的建议,即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
(一)、教育作用和目的
洛克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同时他也认为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在《教育漫话》的序言中,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同时他还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也靠国家具有良好的教育。
(二)、绅士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
洛克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绅士,培养成谦和明礼、品行端正、举止优雅的绅士。把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当做绅士必不可少的四种品格。同时还认为进行绅士教育的最好的场所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家里。认为当时的学校是集合了形形色色被惯坏了的、满身毛病的一群学童的机关,而每个班级里都有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只有在家里聘用良好的家庭教师才能使儿童避免沾染恶习,并能因材施教,使儿童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合适的教育。虽然他同时也赞成某些人所说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怯懦无能和不通人情世故,但他认为相比于学校教育会使儿童学到鲁莽、诡计或粗暴,使儿童丧失德行,家庭教育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是可以改正的。“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体育、德育、智育
翻开《教育漫话》,第一句话是“健康之精神寓于教育,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洛克充分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对于生活事业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认为不能给儿童娇生惯养的生活,要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艰苦的品格。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就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并且每天要用冷水来洗他的脚;鞋子应该做得很薄;要睡硬板床;要洗冷水浴;要多过露天的生活,尽量少烤火。同时还认为儿童从小就应该学会游泳,认为游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他认为儿童之所以受不了寒冷,只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一种抵御寒冷的习惯。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能受得了的。还有一些在饮食方面的建议。例如不能喝酒或者喝烈性的饮料;要避免吃一切的糖果;水果要有选择有节制的吃等等。这些做法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有的似乎有些极端,但是也是很有启示的。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关注的太少,把大部分的目光都放在了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什么都是无用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核心家庭的出现,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在物质条件上尽最大的力给孩子满足,认为这就是爱孩子。于是出现了很多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王子,而家长的溺爱同时又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洛克对于德育的重视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洛克看来,德行构成了绅士思想品质的核心:“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行,在他的教育思想里有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首先是时间问题,德行的教育要趁早,他认为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犯了错,就要加以教导,不能认为孩子小的时候过失没有大的损害就纵容他们,这种溺爱必定会使孩子学会打人、骂人、为所欲为,孩子如果在幼年的时候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年以后是很难改正的。其次是手段和方式,洛克在其中提到了以下几种德育的方式。
1、奖惩教育。他既反对用体罚的方式也认为用儿童的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这也并不就是说他完全反对用奖惩的方式来教育儿童,而是我们要选择得当的奖惩的方法。在奖励的时候不能因为不让儿童做这件事就给他另一个许诺,这样只不过是转嫁了他的欲望,甚至是扩大了他的嗜欲。精神的奖励要优于物质的奖励,这种物质的奖励会使得儿童得到鼓励他们去奢侈、骄傲、贪婪、追逐物质的错误讯息。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尊重的方式来达到奖励的目的。这种精神的奖励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懂得尊重和羞辱的意义。如果能够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就会使儿童具备一个真正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会永远发生作用。关于惩罚,洛克认为惩罚首先不宜多使用,“受罚最重的儿童,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成人的。”惩罚首先要趁早,一旦使用适度,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就要放松,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趁早是为了在儿童很小的时候,树立父母的威信,使他们畏惧父母,这样才能为以后的管教提供可能的条件。在这中间,他论述了自己关于鞭挞这种教育方式的想法。认为这是一种贪便取巧的教育方式,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办法。会使儿童为了避免痛苦而违心的去做一些事,同时会使我们期盼儿童爱好的事物产生更大的厌恶,还有可能养成奴隶式的脾气。首先要纠正一个观点:鞭笞不是为了使他们感到痛苦,而是为了使他们觉得羞耻。身体的痛苦是短暂的,很快就可以忘记,而羞耻之心才可以真正使儿童避免再次犯错。要制裁他们的德行,而不是要制裁他们的身体。如果又比鞭笞更好的方式能够让他们得到羞耻之心,就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他例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上流社会的人,他的孩子最怕被人脱掉鞋子,正和别的孩子畏惧鞭笞一样。那就可以用脱鞋子来代替鞭笞。惩罚要尽可能地避免,鞭笞是最后的方式,其前提是所有的温和的方式都起不了作用的时候。因为鞭笞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自然便会产生极大的害处。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一味地避免和反对惩罚教育,难道真的就是好的教育方式吗?我看并不见得,关键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惩罚的手段、惩罚的时机、惩罚的目的是不是正确,“虎妈”和“狼爸”的教育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正确的适机的惩罚教育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的。
2、练习法。洛克认为儿童不是仅仅能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可以被忘记,要达到长久的教育效果,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一种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可以在儿童身上变成习惯。因为某种动作时时应用被强化的缘故,这种习惯就像是一件与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的事,用不着思考,也无需考虑。
3、榜样教育。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中,“ 最简单易行且富有成效的办法是:将儿童应该作或避免做出的事情的榜样放到他们跟前”,“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所以,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的重大教育作用。作为儿童的直接教育者,父母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儿童的伴侣的影响和作用,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儿童如果常常和一些好伴侣在一起,定会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为教师的教育起一种辅助作用。
以上是洛克家庭教育思想中比较核心的几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现代家庭教育的共鸣,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局限性,不可全盘照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洛克的家庭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教育需要父母和家庭教师有很高的素质,才能实现这种教育的效果。
u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了一些书籍,其中《教育漫话》中的很多观点令我耳目一新,他是一本家长的教育丛书,其实我想更算的上是一本老师的教学秘笈,我想摘录《教育漫话》其中的几句,谈谈我因此而想到的浅显看法。
其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培养? 《教育漫话》中有这样两个故事,很耐人寻味,其一:从前雅典人看见大月氏人的哲学家在冰天雪地中赤身露体,觉得奇怪,大月氏的哲学家回答的很有深意,他们说:“冬天气候酷寒,你们的面孔为什么受地住呢?”雅典人说:“因为我的面孔习惯了。”“那么你把我的身体都看做面孔好了。”其二:马耳他比欧洲任何地方都热,那热度还在罗马之上,闷得很厉害;加之又不常有凉风,所以更加难受。一般人都黑得像吉普赛人一样;但是农夫们不怕太阳,他们每天在最热的时候还照常工作,一点也不躲避耀眼的阳光。这就使人们相信,只要我们从小习惯了,有许多看去似乎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的本性全是可以适应的。马耳他人就是用这种办法去锻炼他们的儿童,使他们不怕炎阳,儿童从出世起,一直到十岁为止,全部一丝不挂,既没有衣服,也没有裤子,头上也没有遮盖。这两个故事说明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我们的身体只要养成了习惯,是什么都承受得了的。也只有经过应有的锻炼,我们的身体才能变得健康起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这种种道理很明显,用不着任何证明。”
当人们举着素质教育的旗帜摇旗呐喊时,我们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是越来越差。恐怕做班主任的对此深有体会,班上头疼发热、鼻子出血等现象时有发生,一有集体户外活动如果时间稍微长一点,全校就会有不少学生晕倒,坐车去春游,一路上全班要有好几个孩子呕吐,这些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应该如何养成呢?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那些爷爷奶奶们对孙子辈简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更不要说让孩子吃一丁点儿苦了。你看,冬天,学生从头到脚,哪一个部位不是被“保护”得严严实实?头上有帽子,耳朵上有耳罩,脸上有口罩,身上有羽绒服,脚上有皮鞋„„如果让他们像洛克所说的那样一年都用凉水洗脚,不带帽子,不穿厚衣服,家长能放心吗?他们一定会不忍心,认为那是折磨孩子,谁知你们精心准备的温室能带给孩子什么?家长又给了孩子多少锻炼的机会?
我们现在常喊要给学生减负,足以说明学习对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了,而且是沉重的负担,学生还会对学习感兴趣吗?就像上学期我在我们班进行的调查结果,我的问题有一项是你们喜欢上什么课?80%左右的学生会填上美术、体育等课程,只有很少的孩子喜欢数学语文,我专门又和这些学生聊天,问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回答几乎差不多,数学、语文太累了,每天还要有作业,而体育课、美术课让他们喜欢的原因是他们好想放松,试想:你喜欢打球,我规定你每天都必须花4个小时去打球,不管你高兴还是不高兴,照这样下去,你还会喜欢打球吗?除非你想成为球星,必须刻苦练习,而不是仅仅因为兴趣。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不要扼杀学生的兴趣!
其三,惩罚源于心灵的触动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犯下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学校教育必须让学生明白犯了错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就免不了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洛克说“极严酷的惩罚好处很少,它在教育上的害处还很大。”惩罚大致可分为体罚和心罚。体罚是什么呢?洛克说“体罚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采用体罚的方法惩罚学生只不过让他们“爱好更大的肤体快乐,惧怕更大的肤体痛苦而已。”当你威胁、吓唬他的时候,学生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当没有看见实施,知道不会受到惩罚你只是吓吓他的时候,学生只能是更放任本性,归根结底,体罚没有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无论受过什么惩罚之后,若是羞于做错了事情的心理不比惧怕痛苦的心情来得重,那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洛克先生关于惩罚的主张是“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这也许是属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罚”的范畴吧。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具有这种心理呢?“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的”,他们觉得被人家看得起是一种快乐,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洛克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行为好,便加以赞扬,行为不好便换上一副冷酷和不理会的脸色,同时周围的人都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那么不要多久,学生就会感动这种不同的态度,只要一旦生了气,就不应该放宽对他们的声色,直到学生比平时更好了,补偿了他们所犯的错误,才可以恢复原来的态度,否则,惩罚用得太多之后,便成了家常便饭,完全失去了它的效力。这种办法如果坚持地执行下去,功效一定比威吓或者体罚大得多。
《教育漫话》用谈话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育人的良方,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改变观念让我们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吧!
第三篇: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最近翻开教育名著《教育漫话》,里面夹着购书发票上面的日期竟是2003年2月21日,真正是应了“书非借不能读也”,原来我已经将它“束之高阁”这么久了。翻开这本装祯极其简朴的教育名著,一下便被他的语言所吸引,他的娓娓道来,亲近平和,似乎是在与每一位读者谈心,话家常。《教育漫话》的作者约翰·洛克也说到这些“漫话”全出自与他与爱德华·葛拉克先生的书信,这些漫话,与其说是一篇公诸与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间的私人谈话。那深入浅出的描述,常常拨动我的心弦,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反思;那饱含哲理的文字,又时常不经意间解开我心中的疑惑,让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主要阐述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虽然已经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时至今日,对于我们仍有很多的指导意义。洛克尤其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是因为儿童少小时的可塑性最大。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因此,越是早期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国不是也有句古话叫“幼学如漆”吗?今年我担任的是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身感责任的重大。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进入学校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很多事物都是新的,我认为一年级的新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并非是知识的掌握而是习惯的养成,上课时的习惯,作业中的习惯等等,一点一滴,都要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知识的获得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反之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成为学习上障碍,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文中还提到教师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责任是让儿童养成习惯,而不是怒气冲冲地向儿童灌输规则,规则对人生的指导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至少对儿童没有用处,因为儿童根本记不住规则。这就给了我们提示,想使学生养成某种习惯,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并喜欢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洛克在他的书中将体育放在首位,作为一个攻研过医学的人,他实质是在谈健康教育。他提出了“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的号召,这是非常有远见的。现代人的健康标准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健康,而身体健康是精神健康之本,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之本。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人们的苦难或幸福,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不善用心的人做事决不能够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就是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作为新世纪的人才,既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没有了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为孩子基本的学习提供保证,就更别说一些更高的抱负了,学校里那么多的“豆芽菜”和“小胖墩”,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担忧吗?著名的薛瑞萍老师时常对他的儿子说这样的话:“赢得了世界失去了自己,那又如何?孩子,请你记住,永远不以健康为代价,去作所谓拼搏。”2008年国家实施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方案,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于学生的个人人生而言,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都是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在我们学校除去体育课外每天都有两个时段让学生进行室外体育活动,一是上午的大课间,二是下午的活动课,并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形式。针对我们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更多的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孩子们学习的时间少了,但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体育锻炼不也是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吗?健康的体质,是我们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也是我们获得幸福人生的保证。体育锻炼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主题,它会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为快乐,更有质量。
在洛克的《教育漫话》中,他将他主要谈的三个话题安排了这样的次序:体育、德育,最后才是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的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洛克在文中用形象的比喻阐释了德育的重要性。孩子的一切恶习仿佛是莠草,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逗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让莠草生根发芽了,等到孩子渐渐张大,他的年岁把他的错误表现地愈显著的时候,父母才愿意拔除自己手植的莠草,可是莠草的根已经深了,这时才想拔除也许已经晚了。所以让孩子亦从摇篮的时候就应该习惯于克
制自己的欲望,父母要不屈不挠地使子女的意志变得和易近人,然后使它自然成性,不致发生反抗和怨恨,这样孩子长大后便可以运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德行。这就说明德育要趁早,一旦发现一定要严厉加以纠正,否则时日一长,再想纠正,那困难是非常大的,而且不一定就能成功。有些小孩在家庭中受到溺爱、娇宠从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性格习惯,在我们班上有个小朋友,刚开学时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这样一来就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迹象,班主任前前后后采取了很多方法,可以说是不屈不挠,让他从内心认识到这是错误的行为,是应该为之感到羞耻的,最终成功地帮他改掉了这个毛病。如果老师没有坚持不懈地将他这种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也许这个孩子长大后没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就这样放任自流,发展下去他的人格肯定是不完善的。
洛克还在书中向我们提供了教育工作中的种种具体措施,不论是对为人父母者,还是为人师者都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从教育大师们身上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也会更多去亲近这些大师,不单为自我的成长,更为那些可爱的花儿!
第四篇:教育漫话 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 读书笔记
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国资产积极思想家和教育家,教育漫话 读书笔记。1632年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系极好,父亲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伟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的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笛卡儿著作的影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论自然的法则》《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关于理解的指导》《自然哲学基捶。此外,他还为工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
洛克的治学观点有唯物和唯心两重性。他着重研究了认识论。他在他的《人类理解论》第一卷中探讨了观念起源问题。他认为,观念和原则同艺术和科学一样,不是天赋的。心灵原像一块白板入一个暗室、一个空箱,或像一张白纸,其中没有任何字样、任何观念。他的装备和知识材料来自经验。人类的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发源于经验。人类的观念来源首先是感觉,此外还有反剩人类理解首要的机能是心灵能接受所感受的印象,这是外在的对象通过感官所造成的。或他本身反省那些印象时所造成的,读书笔记大全《教育漫话 读书笔记》。他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者,又是一个感觉论的二元论者。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教育漫话》先后译为法、荷、瑞典、德、意等国文字,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审定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这部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传统教育,提倡较广泛的、切合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的成分。
读书笔记:
一、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和知识的载体
有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身体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决不能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
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
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早起顶有益于健康。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年龄增长,自由便随之而来,无须永远受人监护。这时,学校家长最要紧的是给孩子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好习惯,这是最要紧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诫与规劝及原则的重申,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饮食宜极清淡简单,两三岁前,应该禁止肉食。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与强壮的体制基础也一定可以确切地奠定下来。
第五篇:《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一 简介约翰·洛克
(一)生平介绍
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1646年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古典文学基础训练。1652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1656年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并从事医学研究。1666年洛克遇到了莎夫茨伯里伯爵,并成为伯爵的好友兼助手,开始了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的创作。1675年洛克离开英国到法国住了三年,结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后来又回到伯爵身边担任秘书。1682年随莎夫茨伯里伯爵逃往荷兰,完成了包括《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在内的多部重要著作。1688年洛克返回伦敦,之后完成大量的论文著作。晚年的洛克精力投注在《人类理解论》这部书上。洛克终身未娶,在1704年溘然长逝。
(二)主要思想
1、哲学思想
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洛克提出“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洛克开创的经验主义被后来的乔治·贝克莱以及大卫·休谟等人继续发展,成为欧洲的两大主流哲学思想之一。但是他的思想中也有唯心的部分,比如他在此书中提到“上帝在人的精神上印上各种特性”,他认为“那些特性稍微改变一点点是可以的,但是很难把他们完全改成相反的样子”。洛克的哲学思想并没有一贯性,但影响深远。
2、教育思想
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即论述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使之既有贵族的风度,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并且反对当时英国的学校教育,主张从幼年起进行家庭绅士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还包括“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二、《教育漫话》概述
洛克帮助葛拉克教育子女所写的书信,经友人请求改为论文形式,1693年发表,这就是《教育漫话》。
此书集中反映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是在概括并总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国业已形成的绅士教育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适合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对绅士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漫话》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育的作用问题上,洛克于《教育漫话》中坚决反对封建贵族倡导的遗传决定论,提出了著名的 “ 白板说 ”,对教育在培育人才、强盛国家中的作用寄予厚望,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洛克没有认识到教育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没有认识到教育要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制约,具有教育万能论的理论倾向,这显然又是错误的。
在教育的途径问题上,出于对当时英国学校中重视古代语文,轻视实际知识,重视形式,轻视内容,重视知识灌输,轻视儿童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古典人文主义的不满,洛克认为绅士教育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来进行,而断然否定学校教育。洛克的这一思想虽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它的确反映了自中世纪以来,英国贵族重视家庭教育而忽视学校教育的阶级偏见。但是,其中也包含有洛克重视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正确思想。
在绅士教育内容上,洛克全面提出了一个以实用科目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意在满足资产阶级事业家处理公私事务,开拓海外,充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潮流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洛克认为绅士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品质:健康的体魄、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因此提出了一个包容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在体育方面,洛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时那种把人的身体视作囚禁灵魂的囹圄,因而无视身体健康,反对体力锻炼的经院主义教育统治之下,他的体育思想无异于石破惊天,成为第一个提出了精密的体育理论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在德育方面,洛克强调道德教育要及早实践,对儿童要及早管教,强调以道德教育统领其它各育,强调德育的生活化和道德规范的践履,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和由外在他律向儿童内在自律的转化,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智育方面,洛克重视通过学问和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惟能力。强调智育的实际效用,反对空疏无用坐谈玄远的经院教育思想,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充分表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人的尊重。
三、《教育漫话》摘抄及分析
(一)体育
1、“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有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是洛克的经典名言。由于洛克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又有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比较熟悉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这些体育思想虽有失当之处,但总的说来是正确的,有很多可供借鉴的东西。洛克认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是能够忍耐劳苦。要有幸福的人生,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的教育思想中健康教育摆在了第一位。无论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对健康加强重视,把健康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实施的,这样不仅是对孩子的保护和关爱,更是对教学质量的保证。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发展以身体发育为最主要的方面,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环境的安全,儿童的作息,饮食的卫生等等。
2、“我敢说,平常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坏,之所以或有用或无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造成的。人与人之间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
这是洛克的“白板论”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白板,作为教育者得父母教师决定了他们的形状和颜色。他极力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完全否定教育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没有认识到教育要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制约,具有教育万能论的理论倾向,这显然又是错误的。但是这也着重的提醒了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禀赋不可改变,但是后天的努力可以使人变得丰富而充实,是值得肯定的。
3、“有小的时候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其微小、几乎察觉不到,都会对一生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洛克把儿童比作河流的源泉,水性柔和,稍用一点人力就可能如同“蝴蝶效应”一样,使其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儿童长久深远健全的发展。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不掉的。所以教育者在教育儿童的时候一定要秉持这认真负责的态度,为他们的未来打下正确的基础。
4、“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不可过暖。”
“每天用冷水洗孩子的叫,鞋子不可太厚,要透得进水,让孩子的脚经常得到锻炼,以至最后能像穷苦的孩子一样,即使赤脚走路,也不易伤风,不会发生什么害处。”
洛克提出的寒冷锻炼法,是一种科学的养育方法。这样可以使儿童从小经受自然环境的考验,不至于轻易感冒伤风等。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对孩子过度保护,是孩子的自保护能力变得虚弱,也失去的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无法体会到真实环境带给他们的感受。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接受锻炼,不宜过暖。并且应该让孩子多感受大自然,得到应有的体会,不至于成为禁不起风雨的温室里的花朵。
5、“女孩子的衣服松紧应适合,让女孩子的体态按‘自然’认为最好的去发展。”
洛克主张儿童的身体发育不要以物理的方式去限制它,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发展方式。当今社会太多的女生不满自己的体型,进行极端的不科学的减肥,使得身体受到损害。还有紧身衣物的过度穿着,也应该适可而止,不然也会对女生生理产生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要盲目追风。
6、“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才能增进儿童生长与健康。”
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一定要保证每天的睡眠长度和睡眠规律,最好是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表。用充足的睡眠来保证机体的正常消化和生长,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是幼儿阶段的主要任务。并且儿童睡眠的环境,冬季不宜过暖,夏季不宜过凉,否则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就容易因为温差过大而感冒。
7、“早晨通常是念书的时候,吃得太饱是一种不良的准备。”
洛克在反对娇生惯养的另一体现为饥饿教育。一方面儿童自身对饱与饿的概念不是十分明显,他们在遇到喜欢的食物时会毫无克制的吃下去,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来掌握供给食物的量,这也是对孩子身体健康关爱的表现。另一方面培养儿童的节制意识,不只是从物质上,更是从精神上的节制。
8、“习惯却是一件关系重大的大事情啊。”
在幼儿教育中,最注重的不是只是的灌输和教学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培养,儿童的行为在早期,是可以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习惯,是以后学习乃至一生事业的重要根基,因此无论是现在作为受教育者还是以后作为教育者,都应该注重习惯的培养,因为儿童的模仿性极强,教师与家长的良好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榜样。
(二)德育
1、“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用了大量的篇幅叙述德育方面的内容,可见他在绅士教育中的地位是第一的。洛克认为德行是绅士之所以为绅士的标志,在健全的体魄基础上,应该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完美的德行。第一部分体育是人发展的基础的话,第二部分德育就是绅士教育的基础。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精神健康更是一个人健全的必要条件。因此,绅士教育乃至当今的素质教育,都必须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2、“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
这是洛克德育思想的两条主线之一,训练儿童以理性克制欲望。在洛克看来,天赋的道德观念并不存在,只要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和幸福的行为即为善,反之则为恶。但是,人类有一种耽于眼前声色之乐的天性,这往往会导致放纵自我,流于贪婪,人欲横行,不思进取,忘记了长远的快乐和幸福,而这是为绅士的品格所不容的。因此,对儿童的教育就必须开始于对儿童的各种嗜欲的抵制,就必须及早培养儿童的理性精神和自我克制能力。我对这个观点看法,一方面确实是一种训练儿童理性思维,使之适应社会,成长成熟的方法;另一方面认为,这样做打压了儿童淳朴无邪的天性,以大人的思想过早的强加与儿童的身上,使他们失去童年阶段该有的快乐,又是一种偏执的教育方法。因此我认为,在克制欲望上,只要不是对儿童的骄纵和放肆,都可以顺应儿童的天性,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洛克认为一个绅士的第二种美德就是良好的礼仪。通晓事故,进退得当、举止文雅、娴于礼仪、气质温和等,这是一个有教养的绅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品质。无论是在资产阶级的英国还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礼仪是立足社会的一张名片。从小训练儿童有良好的礼仪,这也是习惯训练中的重要部分。但是不要学习迂腐的礼节,应该让儿童从小做到大方优雅。
4、“有礼貌的人较之有用处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欢迎。”
洛克指出,那些违反礼仪要求,言行粗野,对别人无端轻蔑视、揶揄、非难甚或故意刁难等等,都是没有礼貌的,都是与 “ 最能使人喜爱的社交德行 ” 毫不相容的。所以,洛克把礼仪看得比学问比知识重要得多,他甚至认为,对于未来的绅士来说,首要的品德就是礼仪,这是决定一个人有无价值的关键所在。沿用至今,也仍有“礼多人不怪”的俗语,也就说明应该把礼仪的训练提升到教育教学的层次上来,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发扬开来。
5、“我觉得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地发挥,则靠及早实践。”
这是洛克的“及早实践说”,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死记硬背规则的办法,往往收效甚微,因此,不要直接给孩子说教立规则,这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儿童来说是收效甚微的。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规则等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因为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以道德沿用到知识,不要教条主义,应该要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结合,让儿童在动手中,牢记礼仪与知识。
6、“我们人类在各种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这不是我们的错处;我们的错处是在不能使得我们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与约束。”
这是洛克的“及早管教”。洛克认为对儿童不能采取放纵不管的溺爱态度,溺爱只会使儿童骄横纵欲,为所欲为,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因此在儿童心智未开,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且可塑性很大时,家长和教师应该加以管教,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幼时养成儿童服从父母教师意志的习惯,那么长大后自我克制能力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管教儿童的关键在于使儿童懂得规矩,克制欲望。按照洛克对于人类天性的理解,欲望本身并不是恶的,但是,欲望一旦挣脱合理要求的规矩,欲望就变成罪恶。克制欲望,并不是使儿童消除一切欲望,而是在于使其摒弃不合乎理性的要求。因此在管教儿童时,一方面,作为家长和教师决不可因儿童哭泣求闹而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应该将他们当儿童来看待,儿童终究是儿童,对于他们合理的要求是应该让他们满足的。管教必须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对儿童要求过严,事无巨细,使儿童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儿童必然会精神抑郁,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形成懦怯的性格,这样就背离了“管教使之适应社会”的目的。
7、“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
“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
这是洛克教育思想中的“榜样教育法”,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的重大教育作用。作为儿童的直接教育者,父母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儿童的伴侣的影响和作用,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儿童如果常常和一些好伴侣在一起,定会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为教师的教育起一种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儿童的偶像、朋友,让他们学会正确的交友,正确的选择榜样。
8、“儿童的过误有时候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而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于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受到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洛克认为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以理说服。良好的道德教育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的绅士而不是奴隶,因此,决不可以用权力或命令去强行制服儿童。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所以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无论什么应守的德行,应戒的过失,他们可以用理说服。对儿童进行说理时,要态度温和,举止镇定,不可气势汹汹,大声喝斥、不可大肆宣扬。说理要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应用词明白,简单易懂,切忌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说理还可以与一些规则的提出相结合,以使儿童有章可循,但所订规则不宜过多,且应重在使规则成为人的行为习惯。说理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在孩子的自尊心,说理的目的只应该在于说服孩子使之改正,不应该是磨灭孩子的自尊,所以在说理的场合和方法上应该是多方面思量的,尊重孩子,才能有效的教育孩子。
9、“我们想使儿童变成聪明的、贤良、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使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有用。反之,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
奖励和惩罚是洛克教育儿童的又一种方法。这一方法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奖惩能否各得其宜。奖励是必要的,但应重在精神奖励而非物质刺激。尊重、称誉、赞扬是一种很好的奖励,而那种用儿童心爱的东西,甘美的食物和漂亮的服饰来奖励儿童的做法,只会使儿童养成追逐物欲、奢侈、贪婪等心理品质,因而是错误的。在诸种奖励中,荣誉感是一种最有力量的奖励方式。儿童对称誉和赞扬是很敏感的,对儿童好的行为及时当众给以赞扬,就会使儿童更会尊重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保持荣誉。惩罚之于儿童,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因而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惩罚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往往会使儿童养成一种奴隶式的性格,不利于使儿童成为聪明、贤良和光明磊落的人。但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犯有 顽梗或反抗过失的儿童,又必须予以惩罚,使儿童知道自己“不该犯错,并且融化在真挚的悲悔里面”。
10、“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洗礼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
这句话也仍是在阐述奖罚问题,但是从奖罚升华到了一种心理的养成。儿童应该培养一种知荣辱的良好心理,一个“宠辱不惊”的儿童绝对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因此在培养儿童的时候,应该用适当的奖罚去刺激他们,让孩子增加进步和改错的动力,树立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个符合年龄心理状态的孩子。这样在对孩子教育的其他方面也能够有所促进,让他们知道对错,对事有原则性,而不是随性所欲,恣意妄为。孩子的天性是应该让他们释放,但是也应该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的人,特别是当今的独生子女过度宠溺的现象严重,教师和家长更应该注意孩子规矩和道德的培养,不然就会让爱误导成一种罪。
(三)智育
1、“ 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
洛克认为学问是同样需要掌握的品质,虽然没有德育地位重要。因此在培养儿童良好的德行时候,也要看重知识的学习。把儿童培养成为身体健康、德行完好、知识丰富,就是洛克绅士教育的目标。学问的 “ 辅助 ” 作用表现在学问和知识有助于发展理性,增长处理事务的能力,使儿童的聪明、智慧和才干本领都得到发展。所以智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借以发展儿童的各方面的能力,智育必须同实用性相结合,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洛克对智育功能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智育既应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有助于绅士品格的形成,还要有助于对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的掌握,因此,洛克提出了一个范围广泛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包括:阅读、书写、绘画、外语、作文、神学、算术、几何、地理、天文、历史、伦理学、法律、逻辑、修辞学、年代学、自然哲学、速记、舞蹈、音乐、击剑、骑马、画图、园艺、细木工、薰香、油饰、雕刻、铁铜银工、刻板、琢磨、商业计算,出国旅行等。卢梭的知识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教育,这对于当今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也是适用的,但是孩子只学习的时候还是应该做到“术业有专攻”,其他方面的知识只要有常识性的涉猎就够了,过度的强求去学习复杂的知识反而会适得其反。
2、“我们教育儿童的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的。”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主张,教学必须注意启发儿童的求知欲望,重视发展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教师不仅应向学生讲明学习的重要意义,而且也应在教学中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时喜欢变换、喜欢自由的,喜欢游戏,所以我们不应该吧书本和别的种种我要他们去学的食物当做一种人物强加给他们,应该用类似游戏的方法使儿童对读书饶有兴趣,产生轻快感和愉快感。另外,教材也应尽可能地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将学习寓于兴趣之中,这样,儿童才会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从而自己去要求学习。同时应该注意,儿童的好好动性,应该引导是之用在有益的事情上面。
3、“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热望,因此应加以鼓励,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令人欣慰的迹象而且因为知识自然为他们提供的扫除天生愚昧的优良工具。如果缺乏这种急切的求知欲,无知就会将他们变成呆滞无用的动物。”
洛克认为应该重视儿童提出的问题切不可制止、羞辱和讥笑,而是要从精神上奖励他们的创意,并且对儿童的好奇的问题不可忽视,甚至还应格外注意,以确信他们从未得到虚妄的、困惑难解的答复。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愿望,有了好奇心,儿童自然会渴望知识,主动去寻求真理,因此,对于儿童的好奇心,教师应予以引导鼓励。为了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认真回答他们所提出的一切问题;必须当着儿童所敬仰的人的面赞扬他们求知的欲望;对问题的回答必须是真实的,全都应是不可侵犯的真理。更多的时候可以带领孩子去发现真理,进一步的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这比直接的知识灌输更加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4、“假如他的天性存在缺陷,以致精神沮丧,自然而然地淡漠慵懒,耽于梦想,那么,这种没出息的性情是不容易对付的······对于冷漠的、扭曲的性情,问题就在如何培植并且增进其远见与欲望。”
洛克认为要注意培养和保持儿童的注意力,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一旦办到了这一点,他就可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速前进了。很多情况下儿童的注意力分散是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儿童并不是对所有的事情淡漠,只是对生涩难懂的东西没有兴趣。为了达到集中和保持儿童注意力的目的,要尽可能选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寓教于乐。另外,教师应该使学生尽量懂得所学内容的用处,以便使儿童对学习能乐而为之,不要强力的灌输。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教学上,那教学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5、“应该从心理所已具有的知识入手,进而探求那些与它相邻相关的知识,这样推演下去,使它从事物的最简单、最单纯的可分部分去达到它的目的······性情就可以开发,思想就可以进展。”
教学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定,教学要由易到难,从简及繁,循序渐进,盈科而进。对于儿童教学要从简易明白之处着手,一次教的分量不宜过多,对于年龄很小的幼儿尤应如此。要等儿童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以再教新的内容。不要过分的去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在儿童阶段应该让孩子大量的涉猎多元的文化和知识,培养一种学习的习惯和兴趣。在儿童求知欲强烈的基础上,教学由简到繁发展,是儿童快乐的学习,拒绝逼迫。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为孩子报名各种课外兴趣班,如心算、外语这些,不符合普通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的强制性学习,只会让孩子的知识结构扭曲,事倍功半。尊重儿童的自己的选择,给他们创造学习的环境,让孩子自由主动的我学习才是智育的正确手段。
6、“因为娱乐并不是懒惰,娱乐是换种工作,吧疲倦了的部分舒畅一下的意思。······忍不住闲暇时候的沉重压迫,忍不住一点事情不做的难受,同时他们又从来没有学习过任何值得赞美的手艺,去使得自己得到消遣,浴室只好去找着种种愚蠢的或者不良的方法,去消磨他们的时间。”
洛克认为怠惰的、懒洋洋的、一天到晚做梦过日子的脾气是最不可放任的,是最不能容许青年人的。这是一个生病的、不健康的人的状况,此外无论什么年岁或境况的人都不应有。实际上,娱乐一方面使疲倦了的身体或大脑部分得到舒展,同时还应做出一些除了目前的快乐与安逸以外还有好处的事情。洛克建议青年人最好学习一门手艺,作为消遣,因为在这些娱乐上面,健康和进步是可以合二为一的。所以我们不仅英爱关注孩子是不是会学习,还要关注他们是不是学了休息和娱乐,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培养他们善于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寻求快乐和满足。
三、《教育漫话》之于中国现代教育
洛克作为承前启后的17世纪的思想家,在吸收前人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的丰富养料的基础上,从他的哲学观、政治观和教育观出发,结合他自己丰富的医学健康知识和家庭教育经验,在所谓的绅士教育及事业家的培养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所谓的绅士、事业家其实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的形象的缩影,用现在时髦的话语来表述,绅士教育也就是探讨如何培养一个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在洛克《教育漫话》中,德行和礼仪是一个绅士所有品质中占首要地位的,是通向幸福之路的前提。德行是内在的涵养,礼仪则是德行的外显。英国在几百年前就十分重视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可见,德育对于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当前我国学生的德育状况,虽然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德育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当前在某些学校里面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得还比较牢固,有些学校还错误地认为教学工作上去了,学校的德育也就无可指责了。如果任由这种对德育的轻视和错误的认识泛滥的话,必将对学生本人发展及国家长期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是值得我们努力去反思和改进的。因此,我们应该像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及的,在儿童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要对他们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并且教育的方法要符合儿童的年龄实际和儿童的理解力。洛克认为,德行培养的原则或基础在于父母运用理性去教育子女,使之行为习惯尽早符合理性的支配。对子女任性、不合理的行为也不加以纠正,他们就会养成刚愎倔强、恣意妄为的坏习惯,长大成人后再试图抹掉这些“杂草”就为时已晚了。在孩子年幼时培养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以后所有美德均在这个基础之上养成。
在洛克那里,德行和礼仪是最重要的,学问相对居于次要的地位,但也不可忽视,否则,儿童长大成人后只会是一无是处的废物。他认为,智慧是指一个人在世上处理其个人事务时精明强干并富于远见,因此,有必要引导儿童学习各种他将来应对生活和事业所必需的种种知识和技能。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发展到现在,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的培养,且方法死板。应该学习洛克在教学方法上的建议,教师的态度应该和蔼,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导;应该引导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之热爱学习;应该从最简单的开始教,耐心地帮助儿童克服学习中不断遇到的困难。牢记使命,为教育撑起一片蓝天。
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身为儿童天使的父母及教师对孩子们的身体养护更加在意、更加科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我们有条件请家庭保姆,或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幼儿园交给保育员、老师去管,但是否想到他们显然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翻开《教育漫话》,从洛克论述儿童健康时提出的关于衣着、饮食、睡眠到身体保健,我们看到的洛克对儿童的观察是多么仔细、考虑的是多么周详。所以现代的儿童教育不要以为只花些钱把这些事交给保姆和教师就可以代替父母自己的职责,要多花些心思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渴望与父母交流的。在新的时代和剧烈的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现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都暴露出许多严重的、不容忽视的新的问题。在现代意义上重新解读洛克这部家庭教育性质的有关人的培养的名著,从中吸收可贵的思想养料,对于教师及其他所有为人父母者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真正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最不应该忽视的是自身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教育。
儿童的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父母、教师、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承担的责任,关注儿童的成长,为之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并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共同履行我们这些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天使”肩负的使命。
当然在《教育漫话》中,洛克也存在着错误的思想。他完全否认学校的教育,把人的好坏都归功于教育,重男轻女的教养思想,忽视穷人和下层阶级平等受教育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洛克的教育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的地方。在学习任何一种教育思想都应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教育漫话》中的教育思想至于中国现代教育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地方,但应该有利弊的明确的取舍。
注:原文摘抄自《教育漫话》徐诚、杨汉麟译本和傅任敢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