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

时间:2019-05-15 15:3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漫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漫话》。

第一篇: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2010级思政四班罗琼英

摘要:《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本书主要阐述了洛克对家庭教育的一些心得,反映了17世纪绅士教育的形态和观点。《教育漫话》是根据洛克写给朋友的书信整理而成。全书语言平实,流畅自然,有如谈心,细致地描述作者对家庭教育的见解。

《教育漫话》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这是以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刚刚夺取政权,刚刚走入上流社会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对社交能力与经商才干的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绅士教育的思想就是: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因此绅士需要接受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绅士健康幸福精神身体儿童成就

一、作者简介

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受到很严格的教育。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1652年克伦威尔主政期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并在那住了15年。1656年洛克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后来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在牛津期间洛克对当时盛行于校园内的经院哲学不感兴趣,反而比较喜欢笛卡尔的哲学以及自然科学。他在36岁时曾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

二、写作背景

《教育漫话》是1693年出版的一本教育著作,作者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英国最重要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在18世纪,这本书几乎被翻译成所有欧洲语言,洛克以后的教育家,包括让-雅克·卢梭,都承认这本书的价值和影响。

洛克在他的《人类理解论》中,概述了一种新的精神哲学,主张儿童的意识是一块白板,不存在先天的观念。《教育漫话》说明如何使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发展健康的身体;形成善良的德行;以及选择一种适当的学术课程。虽然洛克写作此书原本只是作为一位贵族朋友的“一些思考”,但是,由于他的教育原则同样激起了妇女和下层社会追求与贵族同样的德行的渴望,洛克的建议最终产生了远比他最初的写作意图要深远得多的影响。

三、主要内容

《教育漫话》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他认为绅士需要接受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教育。

(一)、《教育漫话》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 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二)、第二个话题:德育。“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

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三)、才是智育。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第二篇:《教育漫话》

攻“心”为上

——读《教育漫话》之德育篇有感

《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题注(附:用兵之道如此,教育则更加需要“攻心”。)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所写的一部教育名著。它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

《教育漫话》的主题是培养“绅士教育”,其任务是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实业家。洛克认为,“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为此,他强调对儿童的教育要尽早,需从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知识与技能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在这三个方面,洛克将德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他认为,“教育上难以做到而又极有价值的那部分目标是德行,是直接的德行” “唯有德行才是坚实的真正的善”。因此,他笃信“德行越高的人,获得其他的成就也就容易。”

立足于“将儿童当作理性动物看待”,洛克充分考虑到儿童本身的“自然”需要,渴望自由和独立的天性等,就如何对儿童进行德育进行了平实而不失精辟的论述。就其德育的核心而言,我认为洛克注重:攻“心”为上。

1、重视儿童内心的“礼貌”。洛克非常注重儿童内心情感,反对用繁琐的规则来束缚、架构儿童。他认为在绅士的培养中,良好的教养是绅士必备的四大优秀品质之一。在培养儿童具有教养这方面,教育者应着眼于让儿童遵循“不可轻视自己,也不要藐视他人”的原则。为了达到预想目标,洛克认为导师及家长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即“礼貌”和“得体”。后者可以从观察、榜样中习得。而前者则是“隐藏在外表之内的,是对于一切人的一般的善意与尊重,使得一个人要小心在意,不在举止上有任何对他人藐视、失敬或疏忽的表现;而是依照那个国家的时尚与惯例,按照别人的等级与地位,去对别人表示尊重与肯定。”正因为礼貌是内隐的,洛克告诫家长及导师不可用过多的繁文缛节来约束儿童,因为规则都是僵化的,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唯有在实践中让儿童快乐地接受并将其做法牢记于心方有实效。这就需要家长及导师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导儿童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类似的主张。如理学大师——朱熹,他认为八到十五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德育的任务是“教事”,即让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具体的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他说:“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去做。” 因此这时德育的主要内容应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这些既往的经验和总结是否对当今社会中家长及教师教育儿童具有启发意义呢?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唱黑脸”老生常谈规则规则或者我们是否该尝试“赦免”可怜的孩童,我们是否应该认同“只要他们心中存有礼貌,我们便不应强加干涉其礼貌上的小过失”?

2、把儿童看作理性动物,利用儿童本身固有的自尊心,对儿童进行严中见宽的管教。在洛克看来,“对儿童,应当严加管教”,而且 “无论需要何种严格的管教,儿童的年龄越小便应当越加多用;一旦恰当地运用取得了效果,就应当放松,改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法。”对儿童进行严加管教,包括对儿童进行谨慎的奖励以及惩罚两个方面。

首先,利用“名誉”对儿童进行奖励。在洛克眼中,“名誉„„是最接近于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名誉是大家根据理智、对于有德行的良好行为的一种不约而同的证明和赞扬。”物质奖励只会更加“培植”儿童所不应有的恶性,让他们更有贪欲,更加学会攀比;但是名

誉的奖励则容易唤醒儿童的自尊意识,让他们自觉地并且持之以恒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其次,反对用棍棒惩罚儿童,即使有时是有一定必要,但他认为那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当时以至现在,还有很多人认同“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但洛克认为对儿童进行棍棒的惩罚弊端很多:①“我们人类的天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力图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的方法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鼓励它„„那是产生一切罪行和罪恶的根源。”②棍棒惩罚会使儿童厌恶他也许本身喜好的食物,“恨乌及乌”。③会滋生对儿童的不良引导,使其精神受到严重损失,“换来一个精神沮丧的家伙”。④“这种奴隶式的管教只能养成一种奴隶式的脾气”。因此,洛克认为惩罚儿童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应在于唤醒他的羞愧心。“人们一旦领略到尊重与耻辱的含义,尊重与耻辱对于他们的心灵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知道羞耻,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道„„”。

3、儿童生来是具有模仿心理的,因此需借助榜样的力量,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娱乐氛围。这个榜样可以是伴侣,可以是导师,还可以是父母。

洛克反对学校教育,他认为学校人多、良莠不齐,担心儿童一旦被“放入”这个“大染缸”,因他们的心智不成熟还缺乏判断能力的原因,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为此,他坚决支持最好将儿童放在家中,由父母选择具有良好教养、熟谙世态人情并拥有丰富学识的导师教导子女,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对儿童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在这里,洛克反对让儿童接触“行为卑琐”的仆人,无不体现出一种阶层的分化。

4、针对儿童的好奇心,导师及父母应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应认识到“儿童应学的东西,决不应该变成儿童的一种负担,也不应该当作一种任务强加在他们身上。”

首先,应对儿童的求知欲加以鼓励,“无论儿童提出什么问题,切不可加以制止或羞辱,也不可使他受到讥笑;你应按照他的年龄特征与知识容量,回答他的一切问题,解释他所想要明白的事物,使他尽量懂得。”在解释的时候,要确保言辞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其次,除了认真的回复他们的疑问,还可采取适当的名誉奖励。“你可当着他们的面告诉他们所敬重的人,说他们懂得某某事情了……要使年长的孩子通晓你要他学习的食物密切能独立求知,最好的鞭策莫过于让他去教他的弟妹。”

第三,真诚地回答儿童的每个问题,哪怕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是无知可笑的或者荒谬可笑的。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欺骗儿童,“确信他们从未得到虚妄的、困惑难解的答复。”

教育要达到“和谐”,必须注重对人性情感的培植。因此,“攻心”是落脚点!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认识、把握儿童的不同发展特质,并使其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第三篇: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读后感…………….4830字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读了《教育漫话》使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认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书中他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了饮食、衣着、睡眠等各个方面,如:多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总的来说,他是为了培养儿童俭朴的生活习惯,注重儿童身体的磨练,来造就强健的体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认为洛克所说的“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娇生惯养弄坏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损害”是有道理的。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吃得饱、穿得暖,这一切原本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得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天一冷,就会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我们可以学习《教育漫话》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培养儿童强健的体魄,让儿童从小就锻炼身体,使他们将来能抵抗天气,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的变化。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看来 “在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他认为,只有“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

德行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理性导引生活,以理智克制欲望。因此,为了达到使欲望服从理智的教育理想,就必须在儿童身上培植那种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不“违反公道”,“乐于赠予别人”和不“曲解事实”,“说话绝对要真实”等美德。通晓事故,进退得当、举止文雅、娴于礼仪、气质温和等,这是一个有教养的绅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品质。那些违反礼仪要求,言行粗野,对别人无端轻蔑视、揶揄、非难甚或故意刁难等等,都是没有礼貌的。

读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学校现在关于阅读方面的举措。自从加入新教育实验以后,学校对孩子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些调整,原本学习语文、数学的时间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阅读课。早晨的经典阅读,下午的师生共读、共写,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阅读的时间。学

校还精心挑选了许多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如: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孩子们在不断的阅读中获得了知识,也读出了快乐。原本有许多孩子没有课外书读,也不喜欢读,现在他们也能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的看上好长时间的书了。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书,已经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了!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知道英国教育的人,都被他那绅士教育所感动,《教育漫话》真的是一本很适合我们去阅读——了解洛克的“绅士教育”的方法;去研究——研究洛克的教育思想,学习他的教育方式;去分辨——辩证的看待洛克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不断改进。我觉得那些初为人父人母的或者将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好好阅读这本书他的这些思想就记录在他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之中。

《教育漫话》全书共217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身体保健(第1~30节)二.德育教育(第31~146节)三.智育(第147~216节)第217节为结论。

(一)身体保健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首先谈到的是健康教育,因为 “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要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①。一般来说,用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应该将德行放在首位,因为德行好坏是我们怎么去评价一个人的成功的先决因素,例如:我们并不会那么计较张海迪的身体或舟舟心智的不完整而否定他们的才能。但是,为什么洛克要这么重视身体的健康呢?其实这是与当时的时代有密切关系的。当时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阶段,他们要经营工商业,要航海、探险,征服殖民地,开辟新的财源,所以体魄不健康是不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这些任务的。所以,洛克郑重地提出“人生的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②。为此他根据自己曾做过的专门研究以及一些听到的见过的具体的比较有力的证据来提出了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包括:1避免娇生惯养;2脚的锻炼与冷水浴;3游泳与户外活动;

4衣着;5饮食与用餐;6睡眠与卧床;7排便;8用药;9身体保健的规则。他建议“绅士应该像笃诚而富足的农民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子女”③,主张“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儿童都不应穿得太暖”,孩子最好不要戴帽子,应该每天用冷水洗脚,鞋底要薄一些,衣服不要太紧,饮食要清淡而简单,不喝酒或烈性饮料,水果应在饭前吃,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应当睡硬床,排便要定时,生病后用药不要太急。还要补充的是洛克明确指出“我这里所谈的主要是男孩子的教育培养方法,对女孩的教育不完全适用”④。洛克提出的建议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但是也有些是不适用的,例如:洛克以为用餐时间“最好尽可能地不固定”,现代社会认为这样会令胃的消化液分泌紊乱,容易导致肠胃病。当然洛克的这些建议除了锻炼儿童的身体,让其健康成长还有助于锻炼儿童意志。

(二)德育教育

在谈论了如何使儿童保持健壮而有活力之后,洛克认为“其次的主要问题是让精神保持正常,使它在一切场合都能体现出一个理性动物的高贵卓越”⑤。洛克提出“一切德行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在于:ˋ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好而纯粹遵从理性认为是最好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于另一个方向ˊ”⑥。我认为这是理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在儿童的精神最柔弱的时候,让他们遵从戒律、服从理性,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应该要的什么是不应该要的,什么是应该去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去做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做。正如托马斯·亨利·拉格胥利指出的“或许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使你能去做那些你不得不做的事,只要那是你应该做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⑦。要让儿童慢慢认识理性,学习用理性来支配自己的行为,需要做到:

第一,满足儿童的自然需要,但是用什么,需要多少来满足,应该由父母来为儿童选择和安排。绝不能因为儿童哭闹着恳求,就给予他他想得到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增强儿童的占有欲。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重视这一点,千万不要再将小孩子养成“小皇帝”“小公主”,否则将来他们怪罪的人就是对他们百依百顺的过分宠爱他们的父母及其他养育他们的人。我个人认为:在不给予满足的同时,应该告诉儿童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让他们懂得我们是出于善意的理性的,不是感情用事的。举个例子,我的小表妹在其他亲友那里只要通过哭闹能够得到绝大部分她想要的雪糕、巧克力、糖果,也能够拒绝她不喜欢的食物,如胡萝卜,米饭,鱼。但是来到我家后,我妈妈告诉她那些她拒绝的食物有利于她的生长和健康。然后,她每天都会多吃一点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也会慢慢地认识到什么是有利于他们的了。但是如果父母尽早给他们讲解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应该就会早一点明白这些道理了。

第二,要教导儿童学会分享。“要让他们从经验中知道,最慷慨的人总是得到的最多,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敬重与称誉,这样他们很快就会去学着那样做”。现在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中缺少伙伴,只有在幼儿园或者学校才能够接触到年龄相近的伙伴。所以我认为,父母和老师要教导他们学会分享,分享那些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交换玩具来玩,分羹,分享有趣的事,一起解决痛苦的事。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儿童讲他们与伙伴们在一起的事情,及时夸奖他或伙伴的积极行为和想法,也要指出他们的错误给予一定的和善或者严厉的劝诫。

洛克关于德育教育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1“教育上应当主义的一件大事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习惯;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以及在其他所有事情上,如果你不愿意它继续下去日益发展,就不能使它成为习惯”要让儿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2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假如你希

望孩子敬畏你,你便应在他婴儿期打下印记;然而当他越来越接近成年时,你皆应该采取越来越亲近的方式去对待他(她);这样一来,他小时侯是你的一个顺从的臣仆——这是那时合适你的身份,长大后又成为你的一位贴心的朋友了,因为在我看来,人们对待子女的方法极为失策,他们呢在子女幼小时任其放肆,与大人不分你我,然而一旦子女长大成人,却又对其声色俱厉,与其保持距离”3奖励与惩罚并举,使儿童深切的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与被屈辱的羞耻。“唯一合乎德行性的约束,是因为做错了事,应受惩罚而感到羞耻”,而只有一种过错是应该受到棍棒惩罚的,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有意的。有决心的反抗。4说教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性情和爱好。5让儿童学习德行的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树立起你要他们做或者要他们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把榜样指给他们看,同时就美或丑发表一些评论”等等。

(三)智育

《教育漫话》第三部分讲的是智育,洛克为此提出了一些比较合理的意见:1诱导儿童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奖励或者游戏;2让儿童阅读一些浅显、有趣而又适合其能力的书籍;3学习外语应该塑造一种只能讲那种语言的环境;4教师的突出技巧在于集中并且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等。

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我想补充阿姆斯特朗的话:“如果一个孩子某学科表现较差,我们应该从他的强势智能项目入手去补救有缺失的项目,而不能一直针对他不行的智能项目拼命地给他补习。用他的比较弱的智能去改进他的已经落后的技能,只是事倍功半,只会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无助感,最后使他的学习兴趣完全消失”.

第四篇: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与现代教育

张捍东(294790389@qq.com)

《教育漫话》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教育家、教育思想

家约翰·洛克的主要著作。

约翰·洛克(1632--1704)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以洛

克正是“1688年阶级妥协的产物”。他的一切思想观点皆留下了其阶

级妥协的烙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呈现出新思想与旧传统之间的妥

协与动摇。但是,其中有许多今天仍需要坚持的教育闪光点。其教育

思想有很多可为“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首先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

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他还认为的教育,对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

我们今天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是这一观点的一个有力体现。在《教育漫话》中,洛克指出了怎样选聘教师是教育好坏的一

个重要因素。他认为“做导师的人自己便应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一定要有理想有德行有智慧的人才能胜任。由此可知,今天我们提倡加强师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了。因为好的师德风尚有助于促进学校德育教育,促进教育工作健康

稳步发展,甚至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会风气,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德行比道德宣言或道德讲演更能教育学生、影响未来。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把体育放在优先地位。“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健康的身体是成就事业的物质基础。为了达到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洛克主张儿童从小就要进行体育锻炼,反对娇生惯养,培养能吃苦耐劳的习惯。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见解,最近报上登载我国儿童“胖墩”增多,每七人中就存在一个“胖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特别重视德育教育。他主张儿童从小就要早早加以管教,培养应有的道德品质。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方面,洛克认为应培养良好的习惯、遵守约束的能力,应采取“说理教育”的方式,“态度镇定,举止温和”的使儿童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合理”与“不合理”。当然,这种约束能力以适合儿童实际的能力与理解为限。此外,洛克还十分重视“榜样”的教育。为此,洛克特别强调“父母应以身作则”、“导师也应以身作则”,再就是“伴侣”的影响。具体的做法是采用“奖励与处罚”的方法来进一步道德教育。关于“奖励”应以“名誉奖”为主;关于“惩罚”要尽量避免,反对传统中教育中的体罚。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幼儿、学校教育都有很多值得重视和采纳的地方,也是现代教育特别需要强调的。

在《教育漫话》在,洛克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论述。他认为智育教育应从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两方面入手。在如何进行教学上,洛克强调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注意学生的兴趣,主张多鼓励多诱导,反对死记硬背。洛克特别提醒教师“他们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知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在使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去有心……”,这就是我们现代教育所强调的“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此外,在《教育漫话》中洛克还强调教育方法的不同性。

总之,我们今天重新阅读《教育漫话》,只要认真去分析,去其阶级局限性(洛克的出发点是为资产阶级培养优秀的‘士’和接班人),取其精华,还是受益匪浅的。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东河初中邮编:241300)电话:***

第五篇: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读后感

——我心中的德育

李泓宇(长坝乡中心完小)

我国乃至世界将孔子的《论语》视为经典教育著作,孔子用简洁凝练的格言警句从思想、道德、行为、政治等多方面对我们加以教导。同样,《教育漫话》也是这样一本教育名著。

就是这样一本名著是由洛克(1632--1704)全名约翰·洛克,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写。

《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曾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过该书的中译本。我所读的这本书与其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译文尽量准确、流畅:对原著中少数较为冗长的段落作了重新划分;在部分重要或易产生歧义的名词附有英文原文。

二、是全译本。过去的中译本对原书有少量的删节,新译本则严格按照原版译出,保留原书的全貌。

三、增加了详细注释。四/编撰了二级标题。

《教育漫话》与其说是拟供公众阅览的论文,不如说是两位朋友之间的私人谈话。这本书是绅士教育论最系统的代表作,为培养世俗世事人材,是由英国的教育家约翰洛克所提出的,它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办学教学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

省。

首先他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提出了有关儿童身体健康的具体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主要是针对父母而言,因为一个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儿童时期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学前教育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是显得尤关重要的。作者认为父母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就应当采用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不可把他们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虽然那样他们可以生长的很茂盛,但那样反而减弱了他们的天生的抵抗力。例如,根据心理上研究,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之中。因此作者提出无论冬夏,儿童的衣着不可过暖,主张每天用冷水洗他的脚,鞋子也应该做的薄,不要带手套,甚至可以洗冷水浴,冷水浴对于帮助身体衰弱的人恢复健康是很灵验的,那么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用冷水浴的方法去增强和锻炼性格也是非常管用的。在书中,作者在对儿童健康方面提出儿童应当多吸新鲜空气,观察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整个夏季呼吸的都是饱含禾本科植物和草地植物的植物杀菌素的空气,他就不会患受寒疾病例如,咽喉炎,气管炎,呼吸道黏膜炎等。这一点给予我们深刻的反醒和思考:我国学校尤其是幼儿园及小学所在地方环境是如何的呢?如果环境没有达到利于儿童成长的标准,那么是否可能损害学生的生理健康呢?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成员应该如何去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环境(这不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关键因素)?

其次,作者在书中论述了他认为在绅士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德育。作者认为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应该避免鞭鞑,那样会使得

坏习惯压抑的越深,爆发的越猛,同时也会使得儿童爱好的事物反遭儿童的厌恶,而且会形成一种奴隶式的教育,养成奴隶式的脾气;相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当尽量使的他们的心理能够感受到名誉和羞辱,当孩子初次犯了错误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或者父母在那邪恶的的倾向一出现时应当表示惊愕的态度,或者对他们说“你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真的令我失望。”这种暗示性的话语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认识错误;然而当孩子出色的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老师或者父母可以在众人面前引为自豪的表扬他们;这样一来,孩子便会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名誉。当然对于这一点父母或者教师不可盲目的表扬他们,那样也会养成小孩字的虚荣心。但总的来说,洛克的这种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责罚和体罚对于儿童来说都是噩梦,我们应该把孩子当成理性的人,用理性的方式去对待他们,教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德育占有根本的地位。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他指出“德行是一个人或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禀赋,一个人如果缺少德行,就决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甚至不可能被自己所接受或容忍”。我国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是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与洛克的思想相吻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道德教育的份量。

在道德教育的方法问题上,洛克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 “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

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榜样所起到的吸引或阻止儿童去模仿的教育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要大而深刻。洛克还指出了伴侣的影响和作用,他认为“伴侣的影响比一切教训、规则、教导都大”。由榜样和伴侣的思想让我想到了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次搬家正是为了给孟子寻求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一个好的榜样。我国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所以,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的重大教育作用。作为儿童的直接教育者,父母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也应该注意伴侣对儿童的影响。

本人自己认为德育是教育最重要的,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一切教育的保障。读了这本书我有这样的看法

一、德育的时间要趁早

孩子的一切恶习仿佛是幼草,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逗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让幼草生根发芽了,等到孩子渐渐张大,他的年岁把他的错误表现地愈显著的时候,父母才愿意拔除自己手植的幼草,可是幼草的根已经深了,这时才想拔除也许已经晚了。所以让孩子从摇篮的时候就应该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父母要不屈不挠地使子女的意志变得和易近人,然后使它自然成性,不致发生反抗和怨恨,这样孩子长大后便可以运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德行。

二、德育的途径是孩子的内心

一个善良的、有德行的、能干的人是要从内心养成的。鞭挞只能造成肤体的痛苦,假使一个儿童,本来不愿意读书的,现在因为怕打

而苦读起来了,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的,现在也因为怕打而不吃了,他现在的一切行为的动机岂不全是因为怕手鞭挞、由于贪图肤体的快乐与避免肤体的痛苦吗?他现在只是爱好更大的肤体的快乐,惧怕更大的肤体的痛苦而已。用这种动机去管束和指导儿童的动作和行为,结果除了我们所应该根除的根源现在反而在他身上生长起来以外,还有什么呢?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作为父母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儿童对于称誉是极敏感的;孩子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具有良好德行的人,他应该有良好的礼仪,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要大量,凡是最大量的人总是最富裕的人,而且还可以得到别人的敬重与称誉;除此之外,还应该坚忍、勇敢、善良、勤奋、诚实……

在教育的方法问题上,我认为还有一点是值得我们现在的父母和教师注意的,洛克认为“应使儿童尽量多接近他们的父母及受托照顾他们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儿童在跟前的时候,应使他们感到舒适自如,他在父母或导师的跟前应该获得他们的年岁所应有的自由,不可无故加以不必要的拘束。假如他们觉得处在父母、导师跟前等于坐牢似的,他们自然就不喜欢跟父母、导师在一道了。”这提醒了现在许多像我一样做父母或教师的人,有些父母平时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等到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开始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觉得孩子做的不够好,便严格的要求

孩子;有些做教师的,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不让孩子做违反纪律的事,也是在孩子的面前非常的严厉。这些做法都使孩子非常的拘束,失去了自由,而且也拉大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得现在社会上许多的父母和教师都说孩子不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而孩子则控诉父母和教师不理解他们。我想这就是在教育的方法上存在着问题,洛克提出的这一思想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教育漫话》这本书从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这里,我只能用简单的言辞来对它加以分析。这些启示对于我今后的生活和从事教师这一行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只希望我能将这些优秀的思想更好地运用与实际。

下载教育漫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漫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漫话心得

    姓名:陈艳 学号:专业 专业:2011级英语师范2班读《教育漫话》心得体会《教育漫话》是体现洛克主要教育思想的著作,也是世界五大教育名著之一,这本书详细阐述了洛克在教育目的、教......

    《教育漫话》读后感

    读《教育漫话》有感 认真地读完了《教育漫话》后,真的被其吸引,读完后也有颇多感想与思考。首先简单了解了一下洛克,他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近......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1 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洛克以及他的《教育漫话》,那个时候,只是匆匆读过这本书的书评,只留下些肤浅的记忆。如今,我又一次翻阅了这本书,才真正搞懂了洛......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读完洛克的《教育漫话》,总感觉洛克就是在和读者拉家常一样,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其实那些都是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比如他......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中洛克从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探讨了教育的手段。基本上,他认为,体育是基础,德育(德行,智慧,礼仪)是核心,智育是前两者的增值。本文是品才......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是洛克关于教育问题的思想精髓,其中以漫谈的方式讲述了洛克关于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等等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从各个方......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4篇 教育漫话读后感1 孩子需要赏识和鼓励。父母的赏识是对孩子探索方向的肯定。在婴儿时期,孩子的探索是多方面的。开始,他可能并不关心家长的感觉,探索主要依据......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杨金玲这一次寒假里,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话》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